先天性巨大色素痣

先天性巨大色素痣

一、先天性巨大色素痣(论文文献综述)

陈凤鸣,亢寒梅,高天文,付萌,王雷,刘玲[1](2021)在《先天性色素痣伴增生性结节10例临床病理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先天性色素痣伴增生性结节的临床特点及组织病理特征。方法收集第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2015—2019年经临床和病理确诊的10例先天性色素痣伴增生性结节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年龄2~45岁(平均15岁),9例增生性结节发生于婴儿,1例发生于成人。皮损位于四肢4例,头面部3例,躯干2例,躯干及四肢同时受累1例。临床表现为黑色斑片或斑块中出现1个或多个结节,6例增生性结节为多发,4例为单发,单个结节直径0.2~1.5 cm,仅1例出现溃疡。组织病理检查显示增生性结节内黑素细胞均存在成熟现象,核分裂象少,细胞无明显异型性,无坏死现象,免疫组化检查显示痣细胞弥漫表达Melan-A,不表达或仅部分表达HMB45,Ki67增殖指数< 5%。结论先天性色素痣伴增生性结节可发生于四肢、头面部及躯干;临床表现为原先天性色素痣皮损上的单发或多发结节;病理上增生性结节内黑素细胞可见成熟现象,免疫组化HMB45及Ki67染色有助于诊断,其预后有待长期随访。

舒军,柴密,陶然,郭伶俐,马超,陈犹白,韩岩[2](2021)在《水刀削切联合皮片移植治疗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痣》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水刀削切联合皮片移植治疗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痣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整形修复科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巨痣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水刀逐层削切巨痣,尽量保留皮下筋膜层及部分真皮层,创面以皮片移植术治疗。术后1~2年来院复诊,采用患者和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POSAS)对植皮区术后瘢痕进行评分(每项分值为1~10分,分值越大表示状况越差),采用数字评分法(1~10分)对植皮区满意度进行评价(10分为非常满意,7~9分为满意,6分以下为不满意),观察色素痣复发及种植转移情况。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7例患儿,男2例,女5例,年龄4~14岁。躯干3例,四肢4例。巨痣占体表面积的(7.4±3.1)%。7例巨痣患儿术后皮片均成活良好。术后1年随访,植皮区瘢痕POSAS评分显示,患者或家属对植皮区瘢痕疼痛、瘙痒、硬度、厚度评分为1~3分的分别有6、4、4、5例,色素沉着及不规则度中评分为4~10分的分别有5、5例。7例患者中植皮区均无功能受限;医生对植皮区瘢痕的血管分布、色素沉着、厚度、柔韧性评分均较低,评为1~3分的分别有6、3、4、4例,对平整度中评分为1~3分和4~6分的分别有2、4例。医患双方满意度:评分为7~10分的分别有4、5例。7例术后1年复查,其中6例植皮区未见色素痣复发,1例可见2处点状色素痣复发,直径均小于1 mm;7例均未见色素痣取皮区种植转移。结论水刀削切联合皮片移植治疗巨痣,手术操作简单,一次性切除,供区只需切取刃厚皮片,术后瘢痕不明显、皮肤弹性较好、患者满意度高,适用于躯干及四肢非关节部位的色素痣切除,尤其是质地良好、颜色较浅的色素痣。

周子芙[3](2021)在《分期切除结合外扩张治疗儿童先天性面部色素痣的美容效果分析》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先天性色素痣是出生时或出生后两年内出现的黑色素细胞良性增生。新生儿的患病率在0.2%~6%。颜面部为先天性色素痣主要发生部位。因此,其大小直接影响患儿的面容美观和心理状态。此外,日晒和摩擦均会增大其恶变几率。针对中小型色素痣,目前手术切除是根治其最为安全的方式。随着物质文明发展水平的提高,父母对孩子的外貌和健康愈加重视,积极治疗的同时对术后美容效果的要求亦随之提高。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分期切除结合外扩张治疗儿童先天性面部色素痣的临床效果,分析术后瘢痕情况及患儿家长满意度,评价美容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新手段。研究方法:本研究共两部分。第一部分先回顾了 2018年9月至2018年12月山东省立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颜面部先天性色素痣患儿共27例,随访术后半年刀口瘢痕,按照温哥华瘢痕量表测评术后刀口瘢痕,得分记作b;根据b值分为两组:一组b≤3(n=15);另一组b>3(n=12)。得出两组术前皮肤张力水平的xa±s,其中,皮肤张力水平是以术前在垂直刀口线方向上,牵拉色素痣周围正常皮肤,无张力对合后的色素痣宽度占原色素痣宽度的百分比来表示,数值记作a。得出的a值范围为下一部分研究提供一期切除术和分期切除术选择标准。第二部分是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山东省立医院烧伤整形美容外科的颜面部先天性色素痣患儿临床和随访资料。根据第一部分研究结论得出的手术方式选择标准,以及患者和家长对外扩张治疗的意愿,将收集的138例患者进行分组。A组(n=30):患者只进行一期切除术治疗;B组(n=34):患者只进行分期切除术治疗;C组(n=38):患者行一期切除术结合外扩张治疗;D组(n=36):患者行分期切除术结合外扩张治疗。随访并记录患者术后半年最终瘢痕长度和宽度,分别计算原色素痣及瘢痕的面积;以问答方式获取患儿家长对术后治疗效果的满意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分析不同组间瘢痕面积与原色素痣面积比值及最终瘢痕宽度的差异;使用一般描述性分析对面部不同分区的瘢痕平均宽度和患儿家长对术后治疗效果的满意度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第一部分研究中,不同瘢痕程度组的术前皮肤松弛程度的结果中,以两组xa±s分别代表术前皮肤张力的平均水平,即b≤3组,a值的xa±s为0.18±0.03;b>3组,a值的xa±s为0.35±0.03。第二部分研究中,比较分期切除术和一期切除术的治疗效果:B组比A组瘢痕面积占皮损面积比例减小程度明显(P<0.001),D组比C组减小程度明显(P<0.001)。比较外扩张治疗和未经外扩张治疗后的效果:C组比A组最终的瘢痕宽度小(P<0.001),D组比B组宽度小(P<0.001)。分析分期切除结合外扩张治疗后的效果:A、B、C组分别与D组进行t检验的结果,P均<0.05,说明D组在瘢痕缩小方面和宽度减小方面效果均最好。面部不同分区的平均瘢痕宽度对比结果显示,同一治疗下,个别分区平均宽度差异明显;不同治疗下,同一分区中D组瘢痕平均宽度最小。四组患儿家长均对术后治疗效果的总体满意度偏高,各组中表示满意的病例数所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D组、C组、B组和A组。结论:①术区皮肤张力水平a值低于0.18±0.03,术后美容效果好,可考虑直接行一期切除术;②当a值高于0.35±0.04时,美容效果差,建议行分期切除术或其他术式;③当a值在两范围之间时,美容效果可,可考虑行一期切除术,也可进行分期切除术或其他术式;④分期切除术可通过缩小瘢痕面积提高术后美容效果;⑤外扩张术可通过减小瘢痕宽度提高术后美容效果;⑥分期切除术和外扩张术具有协同作用,两者联合应用可以更大限度地提高术后美容效果,同时获取更高的满意度。

牛牧,杨先旭[4](2021)在《先天性巨大色素痣伴黏液沉积》文中研究说明报告1例先天性巨大色素痣伴黏液沉积。患儿男,2月龄,躯干黑色斑块2个月。皮肤科检查:背部、腰部、双侧臀部、右侧外阴及右侧大腿近端可见黑色斑片,表面有稀疏毛发分布,边界清楚,部分皮损上分布黄豆至鸡蛋大结节。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大致正常,角质形成细胞间散在色素颗粒,真皮内可见痣细胞散在或成巢分布,并见成熟现象,部分痣细胞包绕毛囊及附属器,真皮可见大量色素颗粒。阿辛蓝染色示真皮胶原间大量黏液样物质沉积。诊断:先天性巨大色素痣伴黏液沉积。

刘芳,李璨宇,方卉,陈凤鸣,刘宇,王雷,高天文,坚哲[5](2021)在《婴幼儿先天性色素痣126例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总结婴幼儿先天性色素痣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在西京皮肤医院确诊的126例婴幼儿先天性色素痣患儿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126例婴幼儿先天性色素痣患儿中,男68例,女58例;86.5%的患儿出生即有皮损;57.9%就诊年龄2 ~ 3岁。皮损发生部位包括头面部(76例,60.3%)、躯干(24例,19.1%)、四肢(26例,20.6%)。36例(28.6%)为先天性小痣,68例(54.0%)为M1型中型痣,13例(10.3%)为M2型,9例(7.1%)为巨痣。121例(96.0%)皮损单发,5例(4.0%)多发,44例(34.9%)痣伴粗毛,15例(11.9%)伴丘疹/增生性结节,6例(4.8%)有卫星灶。病理亚型包括混合痣120例(95.2%)、皮内痣4例(3.2%)和交界痣2例(1.6%)。38例(30.1%)镜下皮损深度< 1 mm,61例(48.4%)1 ~ 2 mm,25例(19.8%)> 2 mm,45例(35.7%)浸润至皮下脂肪层或更深。126例色素痣皮损中,常见病理特征包括痣组织成熟现象(100%,不包括2例交界痣),角质层色素颗粒(42.1%),分布紊乱/不对称(63.5%),表皮痣细胞散在分布(72.2%)和呈Paget样扩散(53.2%),真皮可见噬黑素细胞(56.4%),痣细胞沿毛囊皮脂腺分布(65.1%)等。特殊病理特征包括痣细胞嵌入血管/淋巴管腔内(33.3%)、痣细胞松解(35.7%)、纤维瘤样改变(19.8%)、累及立毛肌(24.6%)、肥大细胞浸润(23.8%)等。不同临床表现的婴幼儿先天性色素痣病理模式:浸润深度> 2 mm、角质层色素颗粒和角质层柱状色素颗粒在巨痣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大小皮损(χ2 = 7.93、10.76、5.89,均P < 0.05);浸润深度> 2 mm、表皮海绵水肿伴痣细胞散在分布、痣细胞巢沿毛囊皮脂腺分布、纤维瘤样改变、肥大细胞浸润在伴有粗毛皮损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不伴粗毛者(χ2 = 28.29、8.11、6.22、7.92、8.19,均P < 0.01);表皮痣细胞呈Paget样扩散、痣细胞有异型性在伴丘疹/增生性结节的皮损中的发生率高于不伴丘疹增生性结节的皮损(χ2 = 4.92、6.30,均P < 0.05)。结论婴幼儿先天性色素痣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具有独特性,细胞常见不典型性,确诊及治疗选择需要密切结合临床与病理特征。

曹琼,代爱军[6](2020)在《儿童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儿童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及病理形态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先天性色素痣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5例发生恶性黑色素瘤,分析其临床、病理学、免疫表型及分子生物学特点。结果恶性黑色素瘤免疫表型显示,S-100、SOX-10、HMB-45、MelanA和CyclinD1均为阳性,Ki-67阳性表达率为60%,且发生了BRAF V600E基因突变。恶性黑色素瘤患儿进行局部肿瘤切除,随访数个月仍未复发及转移。结论儿童先天性黑色素痣恶变为黑色素瘤的病例罕见,且镜下形态多样,有时缺乏黑色素细胞,S-100、SOX-10、HMB-45、MelanA、CyclinD1等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可以辅助诊断,分子检测BRAF V600E有提示作用,早期发现并进行局部肿瘤切除术效果较好。

耿怡,宋昊,徐秀莲,孙建方[7](2018)在《先天性色素痣恶变三例》文中认为例1男,46岁,自幼左额部有一绿豆大小黑色丘疹,随年龄增长缓慢增大。近6个月来,皮损无明显诱因迅速增大,伴瘙痒,皮损周边出现数个黑色斑丘疹。患者自发病以来无发热、乏力等不适,体重无明显减轻,否认其他内科疾病,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体检:各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全身浅表淋巴结均未触及肿大。皮肤科检查:左额部见1 cm×1 cm黑褐色浸润性斑块,界清,质硬,边缘不规则,表

耿怡[8](2018)在《368例原发性皮肤恶性黑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背景:皮肤恶性黑素瘤(Cutaneous malignant melanoma,CMM)是来源于黑素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占皮肤恶性肿瘤的第3位。黑素瘤除发生于皮肤外,亦可累及黏膜、淋巴结、内脏器官等。近年来,黑素瘤已成为全球目前发病率增长较快的恶性肿瘤。在亚洲人群中,原发于皮肤的黑素瘤患者约占50%-70%。由于皮肤黑素瘤在亚洲人群中发病率较低,国外只有极少数文献报道包含亚洲人的流行病学数据,与国人相关的资料更是比较匮乏。而国内大样本类似的研究报道相对少见。目的:分析368例原发性皮肤恶性黑素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2010年01月至2018年0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病理科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确诊为原发性皮肤黑素瘤的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对其发病原因、临床-病理特征、生存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8例原发性皮肤黑素瘤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1.01±14.56)岁。男165例(44.84%),女203例(55.16%),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肢端是最常见的原发部位(79.89%),其次是头面颈部(8.42%)、四肢(不包含肢端,6.79%)、躯干部(4.35%)。34例(9.24%)患者发病前有较为明确的外伤史。87例(23.64%)可见镜下溃疡。病理分型方面,肢端型238例(64.67%),浅表扩散型35例(9.51%),恶性雀斑样型28例(7.61%),结节型33例(8.97%),其他少见或难以确定分型者34例(9.24%)。就诊时患者AJCC临床分期:Ⅰ期55例(24.23%),Ⅱ期70例(30.84%),Ⅲ期 75 例(33.04%),Ⅳ期 12 例(5.29%),余 15 例(6.60%)无法判断。227例侵袭性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44个月(2-102个月),随访中共有88例患者因肿瘤进展死亡,15例患者失访。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49.00个月(95%CI:39.78-58.20 个月),1、3、5 年总生存率分别为 87.4%、57.9%、42%。经单因素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后,发现年龄、原发灶是否存在溃疡、就诊时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不同厚度、不同Clark分级、真皮层有丝分裂像、病理分型(结节型与非结节型)、AJCC分期与预后相关,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溃疡、厚度、真皮层有丝分裂像、AJCC分期、初诊时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为总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肢端是最常见的原发部位。年龄、溃疡、厚度、真皮层有丝分裂像、AJCC分期、初诊时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为总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

李田田,孙丽蕴[9](2015)在《先天性巨大色素痣1例及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报道1例先天性巨大色素痣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患者,女,3岁。出生时即发现全身散在大小不等的黑褐色斑块,随年龄增长而增大,其上逐渐长出黑色毛发。

石国光[10](2014)在《巨大先天性色素痣1例》文中研究说明患儿男,出生当日发现眼部、背部、腰部、左大腿黑色斑块。查体见右侧上眼睑黑色斑疹,背部、腰部、双侧腹壁见大片黑色斑块,边缘颜色稍淡,并见大小不等的卫星状痣,部分皮损呈疣状增生;左大腿近端外侧分别见褐色斑疹,表面光滑。诊断:巨大先天性色素痣。

二、先天性巨大色素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先天性巨大色素痣(论文提纲范文)

(3)分期切除结合外扩张治疗儿童先天性面部色素痣的美容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皮肤张力对儿童先天性面部色素痣切除术后瘢痕的影响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分期切除结合外扩张治疗儿童先天性面部色素痣的美容效果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第3章 综述 色素痣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及录用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先天性巨大色素痣伴黏液沉积(论文提纲范文)

1病历摘要
2讨论

(6)儿童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肉眼检查结果分析
    2.2 光镜观察结果分析
    2.3 免疫表型及分子检测结果分析
    2.4 预后情况分析
3 讨论

(8)368例原发性皮肤恶性黑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368例原发性皮肤恶性黑素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
    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227例侵袭性皮肤恶性黑素瘤的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相关综述
    参考文献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参加学术活动
致谢

(10)巨大先天性色素痣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讨论

四、先天性巨大色素痣(论文参考文献)

  • [1]先天性色素痣伴增生性结节10例临床病理分析[J]. 陈凤鸣,亢寒梅,高天文,付萌,王雷,刘玲.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1(09)
  • [2]水刀削切联合皮片移植治疗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痣[J]. 舒军,柴密,陶然,郭伶俐,马超,陈犹白,韩岩.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21(04)
  • [3]分期切除结合外扩张治疗儿童先天性面部色素痣的美容效果分析[D]. 周子芙. 山东大学, 2021(12)
  • [4]先天性巨大色素痣伴黏液沉积[J]. 牛牧,杨先旭.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21(03)
  • [5]婴幼儿先天性色素痣126例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J]. 刘芳,李璨宇,方卉,陈凤鸣,刘宇,王雷,高天文,坚哲.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1(01)
  • [6]儿童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分析[J]. 曹琼,代爱军.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10)
  • [7]先天性色素痣恶变三例[J]. 耿怡,宋昊,徐秀莲,孙建方.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8(11)
  • [8]368例原发性皮肤恶性黑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D]. 耿怡.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8(02)
  • [9]先天性巨大色素痣1例及文献复习[J]. 李田田,孙丽蕴.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5(03)
  • [10]巨大先天性色素痣1例[J]. 石国光.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 2014(04)

标签:;  ;  ;  ;  ;  

先天性巨大色素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