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恶性淋巴瘤5例

胃肠道恶性淋巴瘤5例

一、5例起始于胃肠道之恶性淋巴瘤(论文文献综述)

方佳成[1](2021)在《泛实体瘤相关抗原图谱的构建及其在抗体偶联药物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上的应用》文中认为癌症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据世卫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男性和女性将合计出现约1930万和1000万的新发病例和癌症死亡病例,其中的1800万例和930万例将来自实体瘤。然而,对肿瘤治疗的系统评估数据显示,欧洲药物管理局在2009-2013年度批准的大多数抗癌药物未能对患者的整体生命质量产生重大改善。因此,需要继续提高抗肿瘤药物的临床疗效。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ADC)和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T细胞疗法是发展迅速的肿瘤靶向治疗技术,它们通过特异性识别在恶性细胞和正常组织细胞之间差异过表达的靶标抗原,达到辨识肿瘤和消融肿瘤的目的。ADC和CAR-T实现安全性与有效性的关键,在于其所识别的靶标抗原是否具备足够的肿瘤特异性。因而,鉴别出理想的靶标抗原至关重要。理想的靶标抗原由恶性细胞特异性表达,然而肿瘤特异性抗原屈指可数。肿瘤相关抗原在肿瘤细胞上表达升高,在正常细胞上限制性表达,这一特性使得它们亦能够作为有效定位恶性肿瘤的靶标分子。目的:以发现理想的肿瘤相关抗原为出发点,着力于打造肿瘤相关抗原发现新平台,构建全面的泛实体瘤肿瘤相关抗原图谱,为癌症研究人员和广泛的科学与医药界科研工作者提供研究便利。方法:1.使用经统一处理的TCGA和GTEx的RNA序列数据,对19种类型实体瘤中的20242个HUGO基因进行差异分析;通过将阈值设置为Benjamini-Hochberg adjusted p值为0.01,log2Fold Change为1.0,保留那些在肿瘤细胞群中显着差异表达的HUGO基因;结合蛋白质亚细胞定位信息,排除不具备胞外结构域的蛋白;使用集成了GTEx,HPA和FANTOM5的m RNA表达信息和HPA和HPM的蛋白质丰度信息的数据集,获取在正常组织中受限表达的蛋白分子;使用公开的Blood Spot平台,发现那些在骨髓Lin-CD34+CD38-CD90+CD45RA-HSCs和Lin-CD34+CD38-CD90-45RA-MPPs中限制性表达的蛋白分子。2.将RNA测序的读段计数数据转换为TPM格式,并将每个基因在其配对适应症和正常组织中的TPM值作为差异表达分析的输入数据。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计算并绘制每个候选靶标分子在特定适应症中的表达相比其在各个人体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的差异表达谱。3.提取并整理TCGA中泛癌表型数据中的癌组织学分级,病理分级和TNM分期信息;通过挖掘MC3(“多中心多癌种突变识别”)TCGA MAF(“突变注释格式”)数据,确定靶标基因的非沉默体细胞突变(SNP和INDEL)。结合m RNA表达数据,汇编用于评价靶标基因的异质表达模式的综合数据集。4.从TCGA下载并提取靶标基因组变异数据,从Onco KB收集致癌或功能性基因组变异信息,注释并统计靶标基因的变异类型及发生频率,确定在临床上有应用价值的携带特异性驱动变异的功能性靶标。5.通过杂交瘤技术制备CDH17特异性单克隆抗体,进而运用流式细胞术、过表达共定位分析、结合亲和力检测、抗体测序和可变区序列进化关系分析等,多重表征抗体的各项指标。通过偶联mc-Val Cit PABC-MMAE,制备CDH17靶向型ADC。结合体外杀伤实验与细胞内化评估,完成效应分子的初筛验证。6.通过构建KM12SM和COLO205结肠癌细胞系CDX动物模型,综合评估chi2E21-MMAE和chi2F12-MMAE的体内抗肿瘤活性。通过制备和人鼠CDH17蛋白交叉反应的ADC分子,并对给药的荷瘤小鼠的心/肺/肝/肾/结肠/直肠/脾脏进行HE染色,评估CDH17靶向型ADC对小鼠的组织毒性。7.通过慢病毒载体感染CD3+T细胞,制备LYPD3靶向型CAR-T细胞。通过对CAR-T细胞进行分化检测,确定其向效应细胞持续分化的能力。通过体外细胞杀伤实验和细胞因子分泌检测,研究LYPD3靶向型CAR-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的特异性杀伤作用。通过对荷瘤小鼠循环血中的CAR-T细胞进行计数和检测肿瘤组织中的T细胞浸润水平,揭示LYPD3靶向型CAR-T细胞在小鼠体内发挥持久抗肿瘤作用的机制。结果:1.开发专门的算法和汇编整合有泛实体瘤和正常组织的大型转录组、蛋白质组和基因组信息的综合数据集。2.系统地识别肿瘤相关抗原。通过我们的肿瘤相关抗原发现平台,筛选得到75个潜在的肿瘤相关抗原分子。特别是BACE2、CDH17、CELSR1、CELSR2、COL17A1、COL23A1、CRIM1、DSC3、GPR87、LYPD3、MUC17、NOX1、PTPRN2、SCTR、TRPM8、VCAM1等分子值得做进一步的临床前研究。3.基于CDH17蛋白定向开发的ADC分子可以在体内显着消融KM12SM和COLO205异种移植瘤,并对高表达CDH17蛋白的结肠癌病人来源的异种移植瘤表现出一定的肿瘤抑制效果。chi2F12-MMAE在体外对高药敏度的COLO205显示高水平的细胞毒性(IC50=60.9p M),chi2E21-MMAE和chi1A13-MMAE对COLO205的抑瘤水平相当(IC50:925.8 p M vs.998.3 p M)。两次单药静脉注射(Q2W)chi2E21-MMAE或chi2F12-MMAE,均能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抑制KM12SM在小鼠体内的生长,但无法完全清除肿瘤。在COLO205 CDX模型中,按同样的给药方式静注chi2F12-MMAE,1.5 mg/kg剂量的第一针治疗可以起到平缓异种移植肿瘤增长的效果,且两周后的第二针治疗亦能继续起到溶瘤效果;3 mg/kg的中剂量治疗组有部分小鼠的肿瘤在后期出现反弹;6 mg/kg的高剂量治疗可以根治异种移植瘤。4.CDH17靶向型ADC在小鼠体内具有相对可控的组织毒性。制备了能和人鼠CDH17蛋白交叉反应的ADC分子677-MMAE,观察到在677-MMAE给药组小鼠的结直肠的局部组织中有炎症反应,聚集了大量的淋巴细胞;但在其它组织中没有出现炎症反应。此外,在观察期内,小鼠对chi2E21-MMAE、chi2F12-MMAE或677-MMAE的体内耐受良好,用药期间未有小鼠死亡个例出现,亦没有观察到10%以上的减重。5.LYPD3靶向型CAR-T细胞能够在小鼠体内对PC9异种移植肿瘤发挥持久的抗肿瘤作用。且小鼠对LYPD3-CAR-T的耐受良好,在观察期内未有小鼠死亡个例出现,亦没有观察到10%以上的减重。进一步调查发现,LYPD3-CAR-T细胞不仅在小鼠外周血中大量存在,还在高响应LYPD3-CAR-T治疗的PC9异种移植瘤组织中大量浸润。此外,LYPD3-CAR-T治疗组的小鼠脾脏内出现大量CD3+T细胞,但在对照组中却没有。CAR-T细胞的记忆表型对于激发持久的免疫应答至关重要。数据显示,LYPD3-CAR-T细胞在输注前,其中的Tn/Tscm细胞和Tcm细胞比例分别高达52.4%和21.7%,具有良好的向效应细胞分化的潜能。结论:通过开发肿瘤相关抗原识别算法和整合来自19种实体瘤和正常组织的大型转录组、蛋白质组和基因组数据,完成了泛实体瘤相关抗原的探索。通过考察CDH17靶向型ADC和LYPD3靶向型CAR-T细胞在模型小鼠中的抗肿瘤活性,例证了CDH17和LYPD3蛋白分别作为ADC和CAR-T靶标开发的可行性。

许宝惠[2](2021)在《尊严疗法在晚期恶性淋巴瘤患者照护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文中指出背景随着老龄化趋势加重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当疾病本身难以治愈,尽可能缓解痛苦的症状,为肿瘤患者提供心理、社会和精神层面的整体照护显得更加重要。近年来临终关怀的研究重点已经从舒缓治疗、症状控制过渡到注重尊严护理的阶段,公众和专家已经开始关注肿瘤患者的权利和尊严维护。因此,有必要对恶性淋巴瘤患者的尊严感现状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估,采用个性化的尊严护理干预提升肿瘤患者的尊严感及生命质量。目的了解恶性淋巴瘤患者尊严感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尊严疗法对晚期恶性淋巴瘤患者尊严感、生命意义感、生活质量、死亡态度、心理痛苦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患者尊严感量表(Patient Dignity Inventory,PDI)、生命意义感量表(The Meaning in Life Questionnaire,MLQ)、淋巴瘤患者生命质量量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Cancer Therapy-Lymphoma,FACT-Lym)、死亡态度量表(Death Attitude Profile-Revised,DAP-R)、心理痛苦量表(Distress Management Screening Measure,DMSM)对 2020 年 6 月~2021 年 2 月就诊于安徽省某肿瘤医院的322例恶性淋巴瘤患者进行调查。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选取该肿瘤医院血液科的70例晚期恶性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35例,实验组35例。对照组采用血液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尊严疗法干预。采用PDI、MLQ、FACT-Lym、DAP-R、DMSM量表进行效果评价,测量时间点为干预前、干预后1天内共两次。采用的统计学方法有:均数和标准差、频数、百分比进行统计描述,方差分析、Welch近似F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t检验进行统计推断。结果1.本研究322例恶性淋巴瘤患者的尊严得分平均为(41.23±12.32)分,社会角色维度得分最高;单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职业、长期居住地、家庭关系、家庭人均月收入、经济来源、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承担医疗费用能力、自理能力、确定治疗有效性、家庭及朋友支持照顾程度、是否担心成为家庭负担、对未来是否感到害怕、住院时长、KPS评分是恶性淋巴瘤患者尊严的影响因素。2.恶性淋巴瘤患者尊严感与生命意义感总分及各维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71、-0.214、-0.435(P<0.01);患者尊严感与生命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15、-0.588、-0.237、-0.750、-0.417、-0.623(P<0.01);患者尊严感与死亡恐惧及逃离接受维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15、-0.181(P<0.01),与自然接受维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59(P<0.01);患者尊严感与患者心理痛苦呈正相关(r=0.711,P<0.01);3.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业、长期居住地、经济来源、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情感状况、心理痛苦、生理状况、家庭及朋友支持照顾程度、担心成为家庭负担、存在生命意义感进入回归模型,共可有效解释患者尊严73.60%的变异量。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理痛苦(OR值>1)为尊严感受损程度的危险因素,家庭及朋友支持照顾程度、情感状况、生理状况、KPS评分(OR值<1)为尊严受损程度的保护因素。5.干预前两组患者人口学、社会学及疾病特征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基线具有可比性。6.两组患者干预后组间比较,对照组干预后尊严受损得分、生命意义感得分、死亡恐惧得分、心理痛苦得分、生命质量得分分别为(1.46±0.27)分、(3.97±1.06)分、(3.38±0.57)分、(3.40± 1.42)分、(2.71 ±0.44)分,实验组干预后尊严得分、生命意义感得分、死亡恐惧得分、心理痛苦得分、生命质量得分分别为(1.31±0.25)分、(5.89±0.68)分、(2.88±0.79)分、(1.94±1.33)分、(3.15±0.37)分,实验组干预后患者的尊严受损得分、心理痛苦得分、死亡恐惧得分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命意义感得分、生命质量得分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后尊严受损得分、心理痛苦得分显着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生命意义感得分、生命质量得分显着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淋巴瘤患者普遍存在尊严受损,情感状况、心理痛苦、生理状况维度、担心成为家庭负担、家庭及朋友支持照顾程度、经济来源、存在生命意义感等为其主要影响因素。医务工作者需关注患者尊严问题,重视影响患者尊严感的因素,采取必要措施,提升患者尊严感。本研究将尊严疗法应用于晚期恶性淋巴瘤患者照护中,有效提高晚期恶性淋巴瘤患者的尊严感、生命意义感,缓解患者的死亡恐惧和心理痛苦,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何韵[3](2020)在《脾切除术后大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处理》文中指出背景和目的脾脏切除术是普外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广泛应用于脾外伤、脾肿瘤(包括良性肿瘤如血管瘤、脾囊肿等,以及恶性肿瘤如淋巴瘤、肉瘤等)、脾局部感染、肝内型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脾功能亢进者、肝外型门静脉高压症(如脾动脉瘤、脾动静脉瘘及脾静脉血栓等)引起的充血性脾肿大者以及各种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脾功能亢进。目前的脾切除术式主要有传统的开腹脾切除术、腹腔镜脾切除以及机器人脾切除术,切除范围包括全脾切除和部分脾切除。脾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包括腹部并发症(如术后腹腔出血、膈下脓肿、术后急性胰腺炎等)、肺部并发症(如肺不张、肺部感染等)以及其他并发症(如脾静脉炎、血栓-栓塞并发症、脾切除术后凶险性感染等)。脾切除术后腹腔出血是发生率相对较低但是致死率较高的一类并发症,多数发生在术后24h以内,当出血量不大时一般可以通过补充凝血因子、输血、止血药物应用及对症治疗改善,而严重的术后短时间内大出血可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失血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此时往往需要二次手术止血。本研究通过观察行脾切除手术的患者的基本资料、病例特点等,来探讨脾切除术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3年-2019年收治的387例行脾切除手术的病例资料,包括一般资料、术前相关检查资料、术后出血情况及处理措施,总结出脾切除术后大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及处理方法。结果38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脾切除手术,其中出现术后大出血并发症者25例(6.4%),死亡病例0例。术后大出血病例中17例为术后24小时内出血(其中6h以内4例,6-12h以内2例,12-24h以内11例),4例为术后24h-3d内,>3d者4例。所有出血病例均行二次剖腹探查术止血,术中探查发现脾蒂残端出血8例,脾窝及创面渗血8例,膈肌出血3例,网膜血管出血1例,腹壁出血3例(1例为腹壁肌肉出血,2例为锥孔出血),2例探查阴性。所有出血均经压迫、缝扎联合止血,2例探查阴性者于可疑处缝扎止血,术后出血患者经二次手术止血均获成功。经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性别、脾脏体积、术前血小板、术前血浆凝血酶原时间、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病史、原发疾病类型、肝功能是脾切除手术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经多因素分析显示,肝功能异常程度及脾脏体积是脾切除术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的估计值分别为1.001、0.096(肝功能轻度受损和肝功能正常相比)、9.515(肝功能中度受损和肝功能正常相比),OR的95%置信区间分别为(1.049-1.655)、(0.008-1.132)、(1.270-71.312)。结论脾切除术后出血与患者性别、脾脏体积、术前血小板、术前血浆凝血酶原时间、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病史、原发疾病类型、肝功能等有一定相关性,而肝功能异常程度及脾脏体积是脾切除术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周蔚,夏焙,陈伟玲,许娜,陶宏伟,于红奎,林洲,刘磊,邓锦龙,宋建明,李灵珊[4](2016)在《儿童原发性肠道淋巴瘤的超声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超声在儿童原发性肠道淋巴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深圳市儿童医院儿童原发性肠道淋巴瘤的患儿12例,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对照,对患儿临床及术前超声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术前超声显示,12例原发性肠道淋巴瘤分别位于回盲部5例、回肠2例、空肠3例、横结肠1例、升结肠1例;其中8例超声表现为肠管局部低回声或极低回声肿块,与肠壁分界不清,彩色多普勒显示血流信号丰富呈点、条状,术前表现为肿块型肠肿瘤;4例超声表现为沿肠管长轴方向分布的弥漫性肠壁增厚,呈均匀或不均的低回声或极低回声,局部肠蠕动减弱或消失,肠腔内呈狭长、固定的气体高回声,彩色多普勒示血流信号丰富,术前表现为弥漫型肠肿瘤。12例患儿的肿块内均未显示明显的液性无回声区及钙化强回声。手术病理均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8例,滤泡性淋巴瘤2例,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1例,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1例)。结论儿童原发性肠道淋巴瘤多以急腹症为主要临床表现,超声表现有助于识别肠原发病变,对提高儿童肠道淋巴瘤的早期诊断、改善预后有积极作用。

高光,戚元刚,黄勇[5](2014)在《淋巴瘤侵犯网膜、肠系膜和肠管的CT表现及诊断》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淋巴瘤侵犯网膜、肠系膜及肠管的CT诊断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为淋巴瘤侵犯网膜、肠系膜及肠管的16例患者行CT检查,并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形成的病理基础。结果 16例患者CT表现为:网膜增厚15例,肠系膜根部肿块样改变并包绕肠系膜血管及腹腔干7例,肠管壁增厚11例,肠管动脉瘤样扩张5例,肝脏受侵6例,合并腹水13例;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侵犯肠管出现腹腔或腹膜后多发结节及肿块。结论 CT检查对淋巴瘤侵犯腹膜、网膜及肠管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刘宏艳[6](2012)在《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分子病理诊断与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简称MALT淋巴瘤)是发病率仅次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和滤泡性淋巴瘤的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病因学研究证实其发病与感染引起的慢性炎症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密切相关。肿瘤细胞在组织学上呈现小淋巴细胞形态,缺乏典型的形态学特征和特异性免疫组化表型,目前以排除性诊断为主要鉴别方法;而形态学上介于重度炎症与早期MALT淋巴瘤之间的病例,更是临床病理诊断工作中的难点。由于MALT淋巴瘤本身存在免疫球蛋白基因克隆性重排及特有的遗传学异常,包括t(11;18)(q21;q21)、t(1;14)(p22;q32)、t(14;18)(q32;q21)等,通过分子病理学技术进行检测,不仅能够辅助这一类型淋巴瘤的诊断,而且是临床治疗方案选择的主要依据,从而改变以往对于MALT淋巴瘤存在盲目过度治疗的状态。因此,本研究以不同部位原发的MALT淋巴瘤病例为研究对象,拟在FFPET上建立稳定的检测IGH基因重排的PCR技术和染色体易位的荧光原位技术,一方面用于MALT淋巴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另一方面为临床合理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选择94例MALT淋巴瘤,4例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及10例重度胃炎病例。第一部分:应用BIOMED-2标准化引物体系检测58例,包括44例MALT淋巴瘤、4例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性病变和10例重度慢性炎症病例IGH基因克隆性重排;从而评估该方法在MALT淋巴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第二部分: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在FFPET上检测45例不同部位原发的MALT淋巴瘤染色体易位t(11;18)(q21;q21)和t(14;18)(q32;q21);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MALT1和BCL10两个蛋白在MALT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分析MALT1的表达水平及BCL10在细胞内定位表达与特异性染色体易位之间的相关性,并结合临床病史及随访资料,总结不同部位原发MALT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结果:1、本研究58例样本,经DNA质控引物检测后可用于模板扩增的37例(包括23例MALT淋巴瘤,4例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和10例重度胃炎),18例MALT淋巴瘤和2例反应增生性病变检测到IGH单克隆重排,敏感性为78.3%(18/23),10例重度炎症和2例反应性增生病变均未检测出IGH基因呈单克隆性重排,特异性为85.7%(12/14)。VH-FR1、VH-FR2、VH-FR33个引物管组合应用对IGH单克隆性重排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单独及任意两个引物管组合(P>0.05)。2、45例石蜡包埋组织样品经FISH检测(包括41例MALT淋巴瘤,1例DLBCL,1例B细胞来源的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淋巴组织增生)均获得满意的信号。6例MALT淋巴瘤(胃和肺各3例)MALT1基因断裂(14.6%,6/41),3例t(11;18)(q21;q21)阳性(14.3%,3/21);5例MALT淋巴瘤(4例肠道和1例眼附属器)检出18号染色体非整倍体(45.5%,5/11);1例甲状腺原发MALT淋巴瘤IGH和MALT1基因拷贝数增加,但未检测出t(14;18)(q32;q21);1例甲状腺和1例乳腺MALT淋巴瘤检测出IGH基因断裂,但未发生t(14;18)(q32;q21)。3、92例MALT淋巴瘤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ALT1和BCL10的表达,18例表现为MALT1蛋白强表达,29例表现为中等强度的胞浆表达,46例(50.0%)呈现弱阳性或阴性表达;40例(43.5%)BCL10染色细胞浆和细胞核同时表达,32例呈现细胞核阳性,15例呈现胞浆阳性,另有5例不表达BCL10抗体。MALT1的表达在染色体异常组与正常组中存在差别(P<0.05),即MALT1蛋白在染色体异常的MALT淋巴瘤病例组中的表达水平高于染色体异常组;而BCL10的表达模式在两组间无差别(P>0.05)。4、87例临床随访资料完整的MALT淋巴瘤按照Ann-Arbor I临床分期:ⅠE期57例,ⅡE期18例,ⅢE期1例,ⅣE期11例。ⅠE期和ⅡE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89.4%和81.4%,ⅢE、ⅣE期5年生存率为61.1%。临床分期、胃肠道原发肿瘤侵犯的深度、治疗方案、是否累及淋巴结外其他器官以及IPI评分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在石蜡包埋组织上,IGH基因克隆性重排检测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均可用来辅助MALT淋巴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PCR方法在鉴别早期MALT淋巴瘤和反应性病变中较FISH技术灵敏度更高,但FISH检测出染色体异常的阳性结果特异性较强,对于辅助诊断和指导治疗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染色体易位发生的频率可能限制了FISH技术的灵敏度。MALT1和BCL10抗体可用于MALT淋巴瘤染色体易位诊断的初步筛查。MALT淋巴瘤是一类具有惰性临床过程的低级别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很高,且预后较好。

刘继伟,陈刚,杨春林,周岩松,李德生[7](2010)在《上消化道造影与CT对胃淋巴瘤诊断对比》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胃淋巴瘤的X线、CT表现及特征,以提高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胃淋巴瘤患者的X线及CT表现,归纳总结其影像特征。结果胃淋巴瘤的X线表现及特征有:肿块型、浸润型、溃疡型、混合型。胃淋巴瘤的CT表现及特征有:弥漫或局限性胃壁明显增厚,周围脂肪间隙存在。肿块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呈轻中度均匀强化。结论胃淋巴瘤有较明显的X线、CT表现及特征,正确认识和掌握这些征象有助于对胃淋巴瘤的诊断。

李士星,张尧,时博,徐忠义,孙梅[8](2009)在《超声诊断小儿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内外对胃肠道淋巴瘤的X线表现及CT表现已有许多报道[1-3],但小儿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超声检查未见报道。本文选取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儿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回顾性分析其超声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临床正确诊断率。

高广义[9](2007)在《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22例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收集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诊治的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患者22例,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22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好发部位依次为胃、回盲部、结肠.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便血,内镜活检确诊率为50%,接受手术及化疗等治疗的患者病情均不同程度好转。结论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手术后辅以化疗和放疗疗效较好。

周安梁[10](2007)在《原发性鼻腔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原发性鼻腔鼻窦非霍奇金(NHL)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特征。方法:对2000-2005年15例在我院住院的鼻腔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患者中男10例,女5例,男女比例2:1,年龄14-66岁,平均年龄45岁,病程1个月到9个月。平均4.2个月。临床表现包括鼻塞、鼻出血、多涕、头痛及发热等。按Ann Arbor临床分期,Ⅰ期13例,Ⅱ期1例,Ⅳ期1例。伴有B组症状(发热、盗汗、体重减轻)者6例。12例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8例为T细胞淋巴瘤,2例B细胞淋巴瘤,其他2例为NK/T细胞淋巴瘤。NK/T细胞淋巴瘤可见血管中心、血管浸润及坏死现象,T细胞淋巴瘤和B细胞淋巴瘤中未见。8例病人被误诊,误诊率高(53%)。误诊的主要原因为:①对疾病认识不足。②活检取材不当。③检查不仔细。④发病初期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放疗加化疗结合治疗8例,完全缓解(CR)6例,部分缓解(PR)2例;单纯放疗4例,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1例;单纯化疗2例,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例;手术加放、化疗1例,完全缓解。使用SPSS13.0软件,采用小样本Kaplan-Meier统计生存率,5年生存率为52.1%。结论:鼻腔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病理类型分为T细胞淋巴瘤,B细胞淋巴瘤,NK/T细胞淋巴瘤。该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鼻塞和鼻出血是两个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发病初期很难与慢性鼻炎、鼻窦炎等疾病相鉴别,而且影像学检查亦缺乏特异性,容易漏诊及误诊。临床上应注意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防止漏诊和误诊。及时进行活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的关键。

二、5例起始于胃肠道之恶性淋巴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5例起始于胃肠道之恶性淋巴瘤(论文提纲范文)

(1)泛实体瘤相关抗原图谱的构建及其在抗体偶联药物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抗体偶联药物的知识现状
        引言
        1.1.1 ADC发展简史
        1.1.2 获得监管批准的上市ADC
        1.1.3 临床试验中的在研ADC及其靶标图谱
        1.1.4 抗体骨架和靶标的选择
        1.1.5 连接子类型和偶联技术
        1.1.6 有效载荷
        1.1.7 ADC在体内的工作原理
        1.1.8 ADC对难治性癌症的治疗
        1.1.9 ADC的毒性问题
        1.1.10 ADC耐药机制
        1.1.11 未来展望
    1.2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的知识现状
        引言
        1.2.1 CAR-T发展简史
        1.2.2 CAR-T细胞的工作原理
        1.2.3 CAR和T细胞受体的结构
        1.2.4 获得监管批准的CAR-T
        1.2.5 CAR-T细胞疗法的毒性
        1.2.6 未来挑战、机会和应用
    1.3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第二章 基于多组学构建泛实体瘤相关抗原图谱
    引言
    2.1 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
        2.1.1 正常组织转录组和蛋白组的数据采集
        2.1.2 蛋白质亚细胞定位数据的采集与编译
        2.1.3 人体组织器官的重排与映射
        2.1.4 正常组织的表达及其分级
        2.1.5 基因在肿瘤及其癌旁组织之间的差异表达分析
        2.1.6 基因在肿瘤与其他正常组织之间的差异表达分析
        2.1.7 肿瘤组织转录组、基因组和表型数据的编译
        2.1.8 功能相关突变的注释
        2.1.9 预测肿瘤相关抗原的蛋白过表达率
        2.1.10 肿瘤相关抗原与癌细胞功能状态的相关性分析
        2.1.11 基因集富集得分分析
        2.1.12 临床试验的检索策略
        2.1.13 统计分析
    2.2 分析结果
        2.2.1 组装综合数据集并通过算法识别肿瘤相关抗原
        2.2.2 肿瘤相关抗原的表达谱与差异表达谱
        2.2.3 肿瘤相关抗原的异质表达谱
        2.2.4 预测肿瘤相关抗原的蛋白过表达率
        2.2.5 癌症驱动基因变异全景
        2.2.6 候选肿瘤相关抗原的组合评估
    2.3 讨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靶向CDH17 的新型ADC的制备及抗结直肠癌活性研究
    引言
    3.1 实验动物
    3.2 实验仪器及试剂
    3.3 实验方法
        3.3.1 TCGA与 GTEx中 CDH17的m RNA数据的获取与分析
        3.3.2 免疫原的设计与制备
        3.3.3 制备靶向CDH17 的单克隆抗体的免疫方案
        3.3.4 抗体可变区基因测序
        3.3.5 鼠-人嵌合抗体的构建与表达纯化
        3.3.6 抗体结合亲和力的测定
        3.3.7 CDH17 靶向抗体偶联vc MMAE
        3.3.8 细胞内吞实验
        3.3.9 细胞膜蛋白的提取
        3.3.10 免疫沉淀
        3.3.11 免疫沉淀产物的银染
        3.3.12 蛋白免疫印迹
        3.3.13 免疫组化
        3.3.14 免疫荧光
        3.3.15 流式细胞实验
        3.3.16 体外细胞毒性实验
        3.3.17 体内抑瘤活性实验
        3.3.18 统计分析
    3.4 实验结果
        3.4.1 CDH17 在消化道肿瘤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
        3.4.2 CDH17 靶向抗体的多重表征
        3.4.3 CDH17 靶向ADC的制备与表征
        3.4.4 CDH17 靶向ADC在体外的抗肿瘤活性
        3.4.5 CDH17 靶向ADC在 KM12SM结肠癌异种移植模型中的抗肿瘤活性
        3.4.6 CDH17 靶向ADC在 COLO205 结肠癌异种移植模型中的抗肿瘤活性
        3.4.7 荷瘤小鼠对CDH17 靶向ADC的耐受性
    3.5 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靶向LYPD3的CAR-T细胞的抗肺腺癌活性研究
    引言
    4.1 实验动物
    4.2 试剂耗材及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TCGA与 GTEx中 LYPD3 m RNA数据的获取与分析
        4.3.2 抗体人源化
        4.3.3 慢病毒包装
        4.3.4 CD3+T细胞的复苏与激活
        4.3.5 CD3+T细胞慢病毒感染
        4.3.6 CAR-T细胞分化与耗竭的检测
        4.3.7 CAR-T体外细胞杀伤
        4.3.8 CAR-T体内活性实验
        4.3.9 细胞因子的检测
        4.3.10 统计分析
    4.4 实验结果
        4.4.1 LYPD3 蛋白在肿瘤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
        4.4.2 LYPD3 靶向的CAR-T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4.4.3 LYPD3 靶向的CAR-T细胞在PC9 肺腺癌异种移植模型中抗肿瘤活性
    4.5 讨论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尊严疗法在晚期恶性淋巴瘤患者照护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本研究假设和思路
    3 研究目的
    4 研究意义
    5 技术路线图
第一部分 恶性淋巴瘤患者尊严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恶性淋巴瘤患者尊严感现状
        2.3 恶性淋巴瘤患者尊严感受损程度与相关因素
    3 讨论
        3.1 恶性淋巴瘤患者普遍存在尊严受损
        3.2 恶性淋巴瘤患者尊严感受到诸多因素影响
    4 小结
    5 局限与展望
第二部分 尊严疗法在晚期恶性淋巴瘤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工具
        1.3 研究设计
        1.4 资料的收集及数据的录入与分析
        1.5 质量控制
        1.6 伦理原则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纳入情况
        2.2 两组患者一般人口学、社会学特征
        2.3 两组患者疾病特征
        2.4 尊严疗法的干预效果
    3 讨论
        3.1 尊严疗法应用于晚期恶性淋巴瘤患者值得探讨
        3.2 尊严疗法可以提高晚期恶性淋巴瘤患者生命意义感
        3.3 尊严疗法可以缓解晚期恶性淋巴瘤患者死亡恐惧
        3.4 尊严疗法可以减轻晚期恶性淋巴瘤患者心理痛苦
        3.5 尊严疗法可以改善晚期恶性淋巴瘤患者生命质量
    4 对本研究的启示
    5 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尊严疗法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3)脾切除术后大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背景和前言
临床资料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腹部外科术后出血的研究进展及处理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4)儿童原发性肠道淋巴瘤的超声表现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对象
    二、仪器及方法
结果
    一、12例PIL患儿术前超声表现
        (一)肿块型肠肿瘤
        (二)弥漫型肠肿瘤
        (三)腹腔淋巴结及远处转移
    二、PIL并发症及其声像图表现
讨论
    一、淋巴瘤分类与分期
        (一)淋巴瘤病理组织学分类
    二、临床特征
    三、肠道淋巴瘤病理与声像图表现的关系
    四、肠道淋巴瘤典型声像图及其诊断技巧
    五、鉴别诊断

(5)淋巴瘤侵犯网膜、肠系膜和肠管的CT表现及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淋巴瘤侵犯腹膜、网膜或肠管的病理学特点
    3.2 CT表现
    3.3 鉴别诊断

(6)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分子病理诊断与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图索引
表索引
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BIOMED-2标准化体系在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
    1. 研究背景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染色体易位与临床研究
    1. 研究背景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基金资助
已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论文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7)上消化道造影与CT对胃淋巴瘤诊断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胃淋巴瘤的CT表现按侵犯范围分为3型
    3.2 X线钡餐表现
        3.2.1 肿块型或息肉型:
        3.2.2 浸润型:
        3.2.3 溃疡型:
        3.2.4 混合型:
    3.3 如果胃钡剂造影有如下表现时要考虑有淋巴瘤的可能:

(8)超声诊断小儿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仪器
    1.3 超声检查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9)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22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临床分期与病理分型
2 结果
    2.1 原发部位
    2.2 临床表现
    2.3 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
    2.4 诊断方法
    2.5 治疗及预后
3 讨论

(10)原发性鼻腔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中文摘要
第二章 英文摘要
第三章 前言
第四章 正文
    临床资料
    治疗方法和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四、5例起始于胃肠道之恶性淋巴瘤(论文参考文献)

  • [1]泛实体瘤相关抗原图谱的构建及其在抗体偶联药物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上的应用[D]. 方佳成. 西北大学, 2021(12)
  • [2]尊严疗法在晚期恶性淋巴瘤患者照护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D]. 许宝惠. 新乡医学院, 2021(09)
  • [3]脾切除术后大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处理[D]. 何韵. 郑州大学, 2020(02)
  • [4]儿童原发性肠道淋巴瘤的超声表现及其临床意义[J]. 周蔚,夏焙,陈伟玲,许娜,陶宏伟,于红奎,林洲,刘磊,邓锦龙,宋建明,李灵珊.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16(11)
  • [5]淋巴瘤侵犯网膜、肠系膜和肠管的CT表现及诊断[J]. 高光,戚元刚,黄勇. 山东医药, 2014(37)
  • [6]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分子病理诊断与临床研究[D]. 刘宏艳.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2(11)
  • [7]上消化道造影与CT对胃淋巴瘤诊断对比[J]. 刘继伟,陈刚,杨春林,周岩松,李德生. 中国医疗前沿, 2010(23)
  • [8]超声诊断小儿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探讨[J]. 李士星,张尧,时博,徐忠义,孙梅.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09(05)
  • [9]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22例临床分析[J]. 高广义. 中国基层医药, 2007(07)
  • [10]原发性鼻腔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分析[D]. 周安梁. 山西医科大学, 2007(09)

标签:;  ;  ;  ;  ;  

胃肠道恶性淋巴瘤5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