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消防局发布紧急通知,冬季防火要遏制群众性伤亡的恶性火灾事故

公安部消防局发布紧急通知,冬季防火要遏制群众性伤亡的恶性火灾事故

一、公安部消防局发出紧急通知 冬季防火须遏制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论文文献综述)

房厦[1](2019)在《公安政治传播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政治传播是推动政治文明进程的重要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政治实践中不断发展,其中包括国家有效运用公安机关及警察权展开社会安全治理,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政治文明。当前,在政治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变化的影响下,显现了现有公安政治传播效能的不足。急需通过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将公安政治传播提升到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匹配、与中国特色政治文明相融合的新境界,才能更有效地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实现公安机关的治理效能。公安政治传播的角色已经发生变化,它不再是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政权建立初期的宣传者或控制者,更多的是成为了一种现代性的国家治理手段。隐藏在中国公安政治传播背后的深层次问题,需要从更宏观的政治传播理论视角展开研究,不是单独以传统的“媒介中心论”去分析能够做到的。结合历史与时代背景,本文将拉斯韦尔的经典“5W”传播模式理论框架融入中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展开分析。本文着重分析归纳了中国公安政治传播的一般规律、现阶段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之策。本研究首先提出公安政治传播的概念界定,以及我国公安政治传播研究的分析框架。其次,梳理政治传播的理论借鉴与中国公安政治传播历史演进。阐述建党以来公安政治传播的发展过程。最后,在马克思主义政治传播思想指导下,借鉴了西方政治传播研究中的结构要素理论以及传播效果理论,尝试从中国特色的政治传播理论视角,探索公安政治传播的方向、功能目标、传播系统、运行特质、难题挑战与破解路径,构建出了关于中国公安政治传播的认识模型。公安机关通过建立公安政治传播矩阵、借助组织传播通道和媒介通道发起政治传播活动,并试图对政治传播效果进行评估。公安政治传播的受众随时代变化也形成了新的特点,本文从作为自主性力量的公众舆论和公安政治传播舆论领袖两个方面对公安政治传播受传者展开分析。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是:第一,公安政治传播的特殊性。公安政治传播不同于普通的大众传播,首先是公安政治传播的一体两面性——内容输出和信息管理。这是公安政治传播制度一直延续并且难以撼动的结构性安排,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政治功能。无论面对何种新形势,公安政治传播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来研究和发展,公安政治传播必须承担起维护国家根本性政治制度的重要职责,这是公安政治传播必须遵循的政治原则。其次是公安政治传播对保密原则的把握。必须在不影响警察执法权的正确行使前提下尽可能满足合理的公众知情权。第二,新时代中国特色公安政治传播的功能目标主要包括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巩固公安机关的社会治理权威合法性基础以及塑造现代化的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形象。第三,公安政治话语主要体现为权威性、时代性、自我独白的特征。新媒体时代公安政治话语有去中心化的趋势。第四,公安政治传播的效果评估应该从微观效果和宏观效果两个角度去考量,不应局限于西方的“媒介中心论”,要关注宏观治理效果,既要谋求特定支持,也需要谋求散布性支持,两者要相辅相成。第五,安全环境和媒介环境的变迁,为公安政治传播体系带来了挑战与机遇。公安政治传播的权威性面临挑战、公众对警察政治价值认识存在偏颇、组织渠道的传播效果弱化、受众特征变化带来新的挑战、公安政治话语缺乏创新。第六,创新公安政治传播的有效路径包括:重新定位理念目标,构建以“程序——法理”为中心的合法性谋求模式;优化公安政治传播体系;探索公安政治传播的新运行机制、新的话语体系、新的运作模式以及新的效果评估方法。本文对公安政治话语的大数据分析是公安政治传播研究中的一个新的尝试。研究对《人民公安报》的公安政治话语通过Python程序进行大数据分析,并将报纸的文本分析结果以词云图、热词趋势表等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展示该报报道公安工作的一些特征,归纳总结出公安政治传播中的政治话语特征,呈现出本文大数据分析方法的新特点。

丁大雷[2](2018)在《大型城市综合社区消防安全管理及对策措施》文中研究说明大型城市综合社区具有结构复杂、空间不足、人流密集、逃生路线复杂等特点,如何在突发火灾事故时,最短时间内将社内人员安全疏散,减少群死群伤灾难发生的概率,是政府和社会高度关注的难题。开展大型城市综合社区消防安全管理及对策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以某大型城市综合社区为对象,综合文献检索法、调查分析法、访谈法、个案研究法和定性、半定量分析法开展研究。通过实地调研某市某大型综合社区基本情况,掌握该社区内各单元用途、建筑规模及人员分布情况;利用AutoCAD及CorelDRAW绘制该社区各单元平面地图及人口密度分布图;深入了解该社区消防设施基本情况,分析该社区现存的消防安全隐患;利用安全检查表法对社区各个单元初步进行火灾风险定性分析和评估,针对火灾危险性较大、人员较为密集、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单元和区域,使用古斯塔夫法进行火灾风险半定量、定量评估,得出该大型综合社区的火灾危险度GR及人员危险度IR值,绘制火灾危险度分布图,判断该社区消防安全管理状况,分析产生该社区消防安全管理缺陷的原因;提出加强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网格化、安全设备管理系统化、微型消防站建设、消防安全宣传培训的对策措施,提升消防安全管理水平。最后开发大型城市综合社区消防安全管理网络系统,实现消防安全管理数字化、网络化功能,解决现阶段社区所存在的难题。论文研究成果为国内大型综合社区消防安全管理提供参考,促进消防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康茹[3](2018)在《消防队员作业安全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消防员作业过程中的人身伤害事故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目前国内对消防员作业安全方面的研究内容相对较少,对事故产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的叙述过于概念性和笼统,因此根据以往做法得到的相关结论,对消除消防员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隐患指导意义较弱,事故预防效果不明显。本文在分析以往事故致因模型的适用性之后,最终选择“2-4”模型作为事故分析工具,该方法对原因分析深入且清晰,因此对复杂环境下引发事故原因分析的准确性和制定应对事故发生采取的预防措施有较强的针对性,在操作过程中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利用事故致因“2-4”模型对2000年以来发生的101起消防员伤亡事故案例进行分析,选取爆炸、坍塌、中毒和窒息几类造成人员伤亡较大的事故,从而识别造成消防员伤亡的不安全动作原因,并根据不安全动作产生原因和动作特点,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根据分析结果建立消防员职业健康风险数据库,结合消防中队的特点建立培训应用系统,并对其有效性进行了初步实地验证。主要研究内容有:1)研究消防作业事故发生的规律对收集到的事故案例统计事故发生地点、时间、事故伤亡情况、事故特点、人员伤亡原因等信息,对消防作业引发人员伤亡事故进行宏观规律的研究。2)利用“2-4”模型对每一起伤亡事故进行分析,统计事故案例中直接描述的与当次事故发生有关的所有不安全动作与不安全物态,归纳和建立消防员火灾救援过程中造成伤亡事故不安全动作与不安全物态列表,对引发直接原因的间接原因进行研究,并对直接或间接引发事故的不安全物态进行分类研究,并分析其与不安全动作的对应关系。3)通过对习惯性行为进行定义与分类,确定不安全知识、不安全意识、不安全习惯、不安全心理、不安全生理产生原因的识别方法。4)根据各层面原因分析与对比结果,做出消防员作业过程风险分析表,在27项安全管理体系指标上,找到发生频次最高指标体系,进一步找出安全文化上的不足。得出主要研究结论有:(1)以美国为例对造成消防员伤亡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对比,美国平均消防作业安全事故伤亡率低于我国,在人员经验、装备和训练上我国与美国存在较大差距。(2)根据“2-4”模型对消防员作业过程安全事故进行致因机理分析,找出爆炸、坍塌、中毒和窒息、车辆事故、物体打击、淹溺、灼烫伤、高处坠落和触电9种致使消防员产生伤亡的原因,找出19个关键不安全动作,解决这些不安全动作,就能降低80%不安全动作的发生。(3)统计事故案例中直接描述的与当次事故发生有关的所有不安全动作与不安全物态,得到22个不安全物态(烟雾、有毒气体、致命电压、危险生物等)。(4)运用层次分析法对19个关键不安全动作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得出了不安全动作排序权重系数:操作(0.633)>指挥(0.260)>行动(0.106)。(5)运用多元统计分析,研究了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文化对不安全动作的影响,发现二者对违章行为敏感,集中力量抓好教育培训、体系文件和安全观念文化相关指标的执行和完善,能有效的降低事故的发生。(6)建立了“消防员职业安全风险数据库”应用软件,并在前期调查的9个中队进行测试,得到的反馈结果:不安全动作与现实操作中的情况吻合度较高;人员对危险的辨识能力得到提高;对危险的应对措施增加了了解;提高了开展应急措施培训的针对性。

王峤[4](2013)在《高密度环境下的城市中心区防灾规划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城市尤其是城市中心区逐渐形成高密度的状态。城市发展中产生的人口膨胀、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等问题,以及城市建设与人口、用地之间的矛盾在高密度的城市中心区环境下更突出地表现出来。城市中心区比城市其他区域面临更多的环境、气候、生态问题,自身系统具有较强的脆弱性,一旦发生灾害极易引起灾害扩大和蔓延,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高密度城市中心区各类要素高度密集、多种要素复杂相互作用等特征,又使其在避难布局、疏散组织等方面受到极大限制。因此,高密度城市中心区防灾是城市防灾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重点和难点研究问题。本文以高密度城市中心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总结出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灾害特征。以综合防灾、平灾结合和适灾城市的原则,建构了高密度城市中心区防灾体系,提出了该体系下的四个基本理念,即常态防灾与应急反应相结合的全程化防灾理念、空中-地面-地下空间相结合的立体化防灾理念、城市空间与建筑空间相结合的一体化防灾理念和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多形式防灾理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的防灾策略:首先,本文从用地布局、道路交通、开放空间、基础设施以及建筑空间环境方面提出了常态防灾规划策略。其次,在应急防灾方面,针对高密度城市中心区具有的立体化和一体化特征,提出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的防灾应在垂直方向上将其空中、地面、地下不同标高层相互联系,同时在水平方向上将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统一考虑。本文将应急防灾根据灾害发生时序分为灾害发生初期和中后期两部分,对灾害发生初期提出降低致灾隐患、掌握灾害动态、消除或减少灾害直接影响、有效减弱或消除灾害、防止灾害扩大和蔓延,及人员安全疏散等防灾策略;针对灾害发生中后期,构建了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空中、地面、地下空间相结合的应急避难系统。另外,本文探索了数字技术、智慧技术等前沿科技与防灾规划的结合,并论述了社会防灾系统在城市防灾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及相应策略。文章最后以天津市小白楼城市主中心为例,对其进行了潜在风险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常态防灾和应急防灾系统规划。另外,本文进行了手机平台的高密度城市中心区防灾APP初步设计,用于指导人员有效完成防灾准备和应急避难活动。

黄友一[5](2013)在《长乐市消防安全治理研究》文中提出本文首先对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方法与路径;其次通过对长乐消防队伍自身内部建设和外部影响消防安全的重点因素(农村地区)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目前长乐消防安全存在的八个主要问题;第三借鉴其他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指出长乐消防安全治理内、外部的五条工作思路;最后得出加强工作领导、稳定火灾形势、落实消防责任、强化监督执法、提高安全意识、提升部队战斗力、推进设施建设、重视农村消防等八个解决对策。

陆松[6](2012)在《中国群死群伤火灾时空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指出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火灾隐患大量滋生,消防管理难度不断加大,火灾防控压力前所未有。在政府的高度重视,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当前火灾形势基本平稳,但群死群伤火灾(High-casuatly Fire,HCF)的形势较为严峻。为对我国的HCF有深入的认识,本文从频率-尺度幂律分布、影响因素与死亡人数段的关系、各省份火灾特点、火灾的时间标度性、火灾风险,以及特别重大火灾引起的火灾防治工作对火灾的抑制作用等6个方面对中国HCF开展研究。由于火灾受伤情况相对难以界定,且数据不容易收集,本文用死亡人数不低于3人的火灾来代表HCF。文中使用的火灾数据源自中国火灾统计年鉴和中国消防年鉴。在频率-尺度幂律分布研究中,无论尺度使用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或过火面积,频率-尺度都满足幂律分布。通过对国际数据的分析,发现频率-死亡人数分布在火灾中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运用标度指数,分析了6种影响因素(火灾场所、原因、时段、季节、年份和地域)对频率-死亡人数分布的影响。一些因素,如非居住类场所、电气原因、冬季和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会引起火灾频率随着死亡人数的增加下降较慢,或者说,这些因素与高死亡人数相联系。由于频率-死亡人数幂律分布只能从整体分布上研究影响因素与死亡人数的关系,本文再运用对应分析,研究上述6种影响因素与4个死亡人数段(3人、4-5人、6-9人和≥10人)的关系。结果表明,火灾场所中的宾馆、福利院和医院与死亡人数≥10人的火灾强烈地联系。生产原因引起的火灾倾向于造成较大伤亡,与死亡人数6-9人联系紧密。发生在白天(8:00-19:59)的火灾比夜晚(20:00-7:59)火灾更倾向于和高死亡人数段相联系。寒冷季节的月份,比如冬季和早春,和死亡人数4-5,6-9和≥10人相联系。对应分析还动态地给出了HCF在几年中的发展趋势,其中2007年倾向于与死亡人数≥10人相联系。各省份的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山东和吉林倾向于和死亡人数≥10人相联系。为了对比中美两国的HCF,收集了两国死亡人数≥5人的火灾数据。结果表明,两国的影响因素与死亡人数段的关系存在较大差异。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对省份火灾特点开展了研究,在分析中着重考虑了HCF。根据主成分分析的结果,采用的四个主成分为:“综合火灾形势”、般火灾与HCF的比”、“综合亡人火灾形势”和“高伤亡火灾与低伤亡火灾的比”。使用这四个主成分作为指标来描述各省份的火灾特点。为了使结果更加简明和容易理解,运用聚类分析对各省份火灾特点进行了归类。从上述4个指标来看,浙江和广东两省的火灾形势最为严峻。最后,通过省份的地域信息获得的相关社会经济等信息,进而研究了GDP、人均GDP、人口、每百万人口公安消防站的数量和年代等5个因素对4个火灾特点指标的影响。运用Fano Factor (FF), Allan Factor (AF)和去趋势波动分析(DFA)对HCF序列的时间标度性进行了研究。FF和AF表明,死亡人数≥3和≥4人时火灾表现出了明显的时间标度性。随着死亡人数阈值的增加,标度性逐渐减弱,这意味着火灾序列随着阈值的增加逐渐转变成泊松序列。通过将FF(AF)曲线与95%泊松置信曲线相比较,可以认为死亡人数≥6人的火灾序列为泊松序列。死亡人数≥3人火灾的DFA标度指数为0.551±0.005,表明该序列呈现长程相关。随着死亡人数阈值的增加,DFA标度指数逐渐减小,意味着序列逐渐变得不相关。死亡人数≥6人火灾的DFA标度指数为0.496±0.003,可以认为该序列是不相关的。根据时间标度性研究的结果,对死亡人数不低于6人的HCF和死亡人数非常高的极端HCF (EHCF)开展了风险分析。以贝叶斯层次模型为框架,通过广义Pareto分布(GPD)模型和泊松序列模型,求出火灾的危害程度和发生频率,进而得到火灾风险。本章涉及到风险分析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评估极端事件的风险。由于数据的缺乏,极端事件的风险具很大的不确定性,只能通过接近极端事件的现有数据进行外推来计算。中国、美国、中国非居住类和中国居住类HCF的风险分别为162.26、91.67、120.23和40.72人/年。EHCF的风险通过1%超过数和年发生频率的乘积来衡量。中国、美国、中国非居住类和中国居住类EHCF的风险分别为511.51、292.64、391.48和142.50人/年。在发生特别重大火灾后,消防部门一般会集中开展火灾防治工作。火灾防治工作的有效性受到人们的关注。运用时间序列干预模型研究了由特别重大火灾引起的6起火灾防治工作对月份火灾起数(1997-2010)、死亡人数(1997-2010)和HCF起数(2000-2010)序列的抑制作用。干预模型检测出由洛阳东都商厦火灾和央视新配楼火灾引起的防治工作的抑制效果。洛阳东都商厦引起的防治工作对火灾起数和死亡人数都有抑制作用,而央视火灾引起的防治工作只对火灾起数有抑制作用。防治工作对火灾起数的抑制效果呈指数衰减模式。在防治工作开始后,火灾起数有一个“脉冲”的下降,然后抑制效果呈指数衰减,抑制效果随时间变化逐渐消失。东都商厦火灾引起的防治工作对死亡人数的抑制效果呈正弦阻尼振荡的模式,最终的抑制效果是死亡人数减少约43人。火灾防治工作对HCF起数的抑制效果没有检测到,这与火灾防治工作的目的是不一致的。

甘廷霞[7](2011)在《有序疏散在学校突发事件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本文简单综述了人员疏散问题国内外研究现状,从理论上和实例上分析了疏散时间的构成,研究了建筑物火灾疏散中人的失误,对失误的形式进行分类,分析了人员密度与疏散流量的关系。本文根据对建筑物固定条件下,有序疏散可以减少疏散时间,增加逃生机会的分析;根据对有序疏散可以减少火灾疏散中人的恐慌,减少失误,从而确保火灾疏散中人的判断、行动方面的正确性进行分析;根据有序疏散可以控制人流密度,尽量杜绝群聚情况的出现,优化疏散流量的分析,论述了有序疏散的重要性,解决了有序疏散的构成,为有序疏散的建立提供了相应的参考意见。本文对学校的性质、承载的社会责任、学校的建筑物和人员进行了分析,对学校人员的个体情况、行为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有序疏散在学校突发事件中的重要性。文章也分析了学校与其他大型人员密集的场所的区别,得出了有序疏散在学校的可行性。本文进行了实例模拟,提出用有序疏散解决学校紧急疏散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并通过工程实际案例,分别对无序疏散和有序疏散两种场景进行模拟,结果表明通过采取组织有序疏散的相关措施后,有序疏散能在学校突发事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为各个学校的有序疏散程序的建立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范冰峰[8](2010)在《消防责任事故罪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消防责任事故罪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犯罪之一,是实践中常见多发的一种犯罪行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社会财富日益增多的同时,导致发生火灾的危险性也越来越多,火灾的危害性也越来越大。我国直到1997年第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修订刑法时才新增设消防责任事故罪。但这在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并未引起多大的反响。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旨在结合典型的火灾案例,对消防责任事故罪进行深入的分析,厘清消防责任事故罪在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争议。本文正文由四章组成:第一章:消防责任事故罪概述。简要回顾了消防责任事故罪的立法轨迹,从五十年代末法律法规对消防刑事立法的概括规定到1997年消防责任事故罪被正式写入刑法典。对本罪作一个概括地了解,为下一步分析本罪作铺垫。第二章:这是本文讨论的核心,即对消防责任事故罪的犯罪构成进行全面分析。在构成要件方面分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客观方面四个部分,其中,客观方面是本文重点分析对象。消防责任事故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在该部分本文重点讨论了本罪是特殊主体还是一般主体。主观方面本文坚持本罪只能是过失犯罪。本罪的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和国家的消防监督管理秩序。在客观方面,本文重点展开论述,抽丝剥茧,从消防监督机构的“通知”开始,由“拒绝执行”到“严重后果”的造成,以及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一步一步将本罪的客观方面的特征呈现出来。通过对本罪在客观方面的全面了解,使存在的不足自然而然地得到表现,为本罪的立法完善建议做好伏笔。第三章:消防责任事故罪的司法认定。对于消防责任事故罪的认定,笔者首先区分了消防责任事故罪罪与非罪的界限,然后结合典型的火灾事故案例着重阐述了消防责任事故罪与重大责任事故罪、失火罪、危险物品肇事罪的界限。从理论和案例两方面进行进一步的界定,有助于对本罪的深入理解。第四章:消防责任事故罪的立法完善。分析了消防责任事故罪在客观方面和刑罚种类、法定刑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本罪中的“经消防监督机构通知采取改正措施而拒绝执行”存在的不利因素,以及本罪的法定刑存在着刑种单一、法定刑配置不合理的现象。并就本条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主要是将“经消防监督机构通知采取改正措施而拒绝执行”删除、增设罚金刑和增加刑罚强度。

陈海波[9](2010)在《消防领域中的环境污染控制有效机制和措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火失去控制则为灾,火灾不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造成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江河污染、有毒气体及放射性物质的污染等环境影响,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加强,火灾对环境的破坏及对动植物生存的危害越来越引起全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文中根据火灾统计数据研判,对我国近十年的火灾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损失等火灾统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说明了我国火灾的环境危害也愈加严重。分析了燃烧本身产生烟、热量、各种有毒气体,不仅对人体有危害,它们还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火灾还能烧毁建筑物形成灰色垃圾,对森林、草原造成毁灭性的破坏。文中还列举了近年的消防部门执勤警力和资源,系统论述了消防人员的活动、设备的运行、消防灭火救援行动中灭火剂的生产和使用,给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对消防力量本身运行消耗社会资源引用了“等价碳排放”概念,进一步形象而具体地分析和说明了灭火救援与环境污染的关系。针对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和本文前阶段调研分析结果,以成都市作为实例,结合成都市近年火灾统计结果分析,指出火灾造成的危害已不容忽视,提出加强成都市消防基础设施、完善灭火装备、大力发展消防防污、治污方面的科研,主动在灭火救援行动中充分考虑环保因素,最终促进人类环境保护和消防安全两大主题和谐发展。

夏智[10](2009)在《寒地大型商业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研究》文中认为大型商业建筑是近几年在我国迅速崛起的一类建筑形式,凭借其对城市职能的高度涵盖而逐渐成为地域发展的代表,但由于其发展迅猛、体量超大、人员密集,火灾事故频发,使大型商业建筑的火灾安全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寒冷地区大型商业建筑除需要面临上述问题外,自身还受到低温气候条件的影响,其建筑功能空间布局、交通流线布置、围护结构构造、使用者的行为习惯等也对建筑防火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对全国范围内的多家大型商业建筑进行充分调研,通过对不同地域大量商业建筑的外形体量、交通疏散、经营业态等进行多方比较,分析了寒冷地区大型商业建筑在建筑防火设计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深入剖析其在特殊气候环境、地域风俗、行为习惯等非常规因素条件下进行防火性能化设计的技术局限。鉴于目前大型商业建筑的体量庞大、功能繁杂,传统的设计方法及消防技术早已不能满足安全需求。本文通过分析传统条文式规范设计防火方法中存在的不足,充分借鉴国内外防火性能化设计的理论研究成果,以安全原理的事故致因理论为基础,完善了的寒冷地区大型商业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的理论基础和适用领域,同时提出了基本步骤和技术要点,并充分结合相关学科成熟的量化计算方法,对防火性能化设计的技术要点进行了逐一探讨。与此同时,本文结合寒地大型公共建筑火灾特性和人员疏散的行为特点,选择了建筑形式、功能布局、经营业态都具有代表性的工程案例进行了基于性能化设计的建筑防火实例评析。同时为了提高评析结果的有效性,本文在量化计算的基础上进行了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并通过数值分析对模拟结果进行了不同因素的影响趋势分析,验证不同火灾场景下不同因素水平对评析结果的影响程度,使性能化设计理念在设计防火领域更具实践意义。

二、公安部消防局发出紧急通知 冬季防火须遏制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公安部消防局发出紧急通知 冬季防火须遏制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论文提纲范文)

(1)公安政治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理论意义
        1.1.2 实践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政治传播研究
        1.2.2 国内公安政治传播研究
        1.2.3 国外警察政治传播研究
        1.2.4 小结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政治传播
        1.3.2 公安政治传播
        1.3.3 其他相关概念辨析
    1.4 研究架构及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创新及不足
2 公安政治传播的理论基础与借鉴
    2.1 马克思主义政治传播思想指导
        2.1.1 马克思主义政治传播思想的经典论述
        2.1.2 马克思主义政治传播思想中国化的最新发展
    2.2 西方政治传播理论借鉴
        2.2.1 政治传播结构要素理论
        2.2.2 政治传播效果理论
    2.3 小结
3 公安政治传播的历史演进
    3.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公安政治传播(1927-1949)
        3.1.1 战时民众力量动员与对敌舆论宣传
        3.1.2 革命语境中的公安政治传播
    3.2 新中国建立至改革开放前的公安政治传播(1949-1978)
        3.2.1 意识形态为主的传播理念
        3.2.2 社会主义建设语境中的公安政治传播
    3.3 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的公安政治传播(1978-2012)
        3.3.1 为改革开放营造安全稳定的舆论氛围
        3.3.2 改革语境中的公安政治传播
    3.4 新时代的公安政治传播(2012- )
        3.4.1 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的传播导向
        3.4.2 治理语境中的公安政治传播新趋势
    3.5 总结评述
        3.5.1 权威合法性谋求模式的演变规律
        3.5.2 公安政治传播的一般规律
        3.5.3 公安政治传播的特殊性
4 公安政治传播的功能目标与传播体系
    4.1 公安政治传播的功能目标
        4.1.1 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
        4.1.2 巩固公安机关的社会治理权威合法性基础
        4.1.3 塑造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形象
    4.2 传播体系之主体:公安政治传播的制度安排
        4.2.1 公安政治传播制度安排中的上级主体
        4.2.2 中央公安政治传播部门
        4.2.3 地方公安政治传播部门
        4.2.4 公安政治传播主体的协同-会同输出结构
    4.3 传播体系之渠道:媒介维度的公安政治传播
        4.3.1 组织传播通道
        4.3.2 媒介通道
    4.4 传播体系之受众:社会维度的公安政治传播
        4.4.1 作为自主性力量的公众舆论
        4.4.2 公安政治传播舆论领袖
    4.5 小结
5 公安政治传播的运行过程
    5.1 公安政治传播的实际运行
        5.1.1 主动发起与被动应对
        5.1.2 公安新闻发布制度
        5.1.3 警务危机舆情处置
    5.2 公安政治传播的实际载体:政治话语
        5.2.1 文本分析:《人民公安报》政治话语的大数据分析
        5.2.2 词云图分析
        5.2.3 热词分析
        5.2.4 公安政治传播的政治话语特征
    5.3 公安政治传播的效果评估
        5.3.1 民意测验
        5.3.2 宏观政治治理效果
    5.4 小结
6 新时代公安政治传播面临的主要问题
    6.1 公安政治传播外部环境的变迁
        6.1.1 安全环境的变化
        6.1.2 媒介环境的变化
    6.2 公安政治传播体系面临的挑战
        6.2.1 公安政治传播的权威性面临挑战
        6.2.2 公众对警察政治价值认识存在偏颇
        6.2.3 组织渠道的传播效果弱化
        6.2.4 受众特征变化带来的挑战
        6.2.5 政治话语缺乏创新
    6.3 小结
7 公安政治传播的优化与创新
    7.1 重新定位理念目标
        7.1.1 构建以“程序——法理”为中心的权威合法性谋求模式
        7.1.2 理顺公安机关、媒体、公民权利与义务关系
    7.2 优化传播体系
        7.2.1 弥补组织传播效果的不足
        7.2.2 促进公安媒体资源的融合
        7.2.3 理顺官方民间舆论场分化
    7.3 创新传播模式
        7.3.1 政治传播话语体系的创新
        7.3.2 涉警舆情处置能力的提升
        7.3.3 传播内容产生机制的优化
    7.4 提升传播效能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1949-2000年中国公安政治传播相关工作条目列表
附录B《人民公安报》头版2005年-2016年高频新闻主题词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2)大型城市综合社区消防安全管理及对策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立项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中国香港研究现状
        1.2.3 国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某大型城市综合社区消防安全调研分析
    2.1 某市概况
        2.1.1 自然条件概况
        2.1.2 消防安全现状
    2.2 社区概况
        2.2.1 基本情况
        2.2.2 A居民区
        2.2.3 B购物中心
        2.2.4 C汽配城
        2.2.5 D加油站
        2.2.6 E、F居民区
        2.2.7 G小学及H幼儿园
    2.3 消防设施
        2.3.1 消防水源
        2.3.2 消防器材
        2.3.3 疏散指示标志
        2.3.4 区域消防站布局
    2.4 消防安全隐患
        2.4.1 消防通道安全隐患
        2.4.2 疏散通道安全隐患
        2.4.3 电气火灾隐患
        2.4.4 商业生产安全隐患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大型城市综合社区火灾风险评估
    3.1 火灾风险定性分析
        3.1.1 安全检查表法(SCL)
        3.1.2 分析目标
        3.1.3 评估方式
        3.1.4 评估内容及标准
        3.1.5 评定结果
        3.1.6 重点单元
    3.2 火灾风险半定量评估
        3.2.1 对象选取
        3.2.2 古斯塔夫法(Gustav)
        3.2.3 取值标准
        3.2.4 火灾危险度GR评估
        3.2.5 人员危险度IR评估
        3.2.6 火灾危险度分布图
        3.2.7 火灾风险评估结果
    3.3 社区消防安全的定量评估
        3.3.1 评价体系建立
        3.3.2 模糊合成运算
        3.3.3 评估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大型城市综合社区消防安全管理对策措施
    4.1 消防安全管理分析及对策
    4.2 对策措施
        4.2.1 安全管理制度网格化
        4.2.2 消防安全检查网络化
        4.2.3 微型消防站实效化
        4.2.4 专项执法联合化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大型城市综合社区消防安全管理网络系统
    5.1 消防安全设备管理系统化
        5.1.1 手机客户端
        5.1.2 电脑平台端
    5.2 消防安全管理系统运行管理制度化
    5.3 消防安全宣传培训便捷化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1、结论
    2、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3)消防队员作业安全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国内外研究概况
        1.1.1 国外研究概况
        1.1.2 国内研究概况
        1.1.3 事故致因“2-4”模型在消防作业事故预防的可行性探究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1.5 预计创新点
    1.6 本章小结
2 消防员的作业安全状况分析
    2.1 国外消防队员作业安全状况
        2.1.1 美国消防员安全状况
        2.1.2 英国消防员安全状况
        2.1.3 挪威消防队员安全状况
        2.1.4 芬兰消防队员安全状况
        2.1.5 日本消防队员安全状况
        2.1.6 德国消防队员安全状况
        2.1.7 新加坡消防队员安全状况
        2.1.8 法国消防队员安全状况
    2.2 我国消防队员作业安全状况
        2.2.1 我国消防体系
        2.2.2 我国消防员历年伤亡数据统计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消防作业安全事故原因统计分析
    3.1 消防作业安全事故定义与分类
        3.1.1 消防作业安全事故定义
        3.1.2 消防作业安全事故分类
    3.2 爆炸事故统计分析
        3.2.1 典型案例概述
        3.2.2 爆炸事故的“2-4”模型组织结构层次分析
        3.2.3 消防作业引起爆炸事故不安全动作名称的归类简化
    3.3 消防作业坍塌事故
        3.3.1 坍塌事故典型案例
        3.3.2 坍塌事故的“2-4”模型组织结构层次分析
        3.3.3 消防作业过程中引起坍塌事故不安全动作名称的归类简化
    3.4 消防作业过程中的中毒和窒息事故分析
        3.4.1 消防作业过程中中毒窒息典型案例
        3.4.2 中毒窒息事故的“2-4”模型组织结构层次分析
        3.4.3 消防作业引起中毒窒息事故不安全动作名称的归类简化
    3.5 消防作业中其它致亡原因分析
        3.5.1 交通事故案例概述
    3.6 消防作业过程中典型不安全行为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消防作业安全事故不安全动作致因机理分析
    4.1 消防作业不安全动作定义
        4.1.1 不安全动作的识别与分类
        4.1.2 不安全物态的识别与分类
    4.2 造成消防作业事故不安全动作统计分析
        4.2.1 消防作业不全动作分类研究
        4.2.2 对消防作业不安全动作分析结果的讨论
    4.3 消防作业过程中风险评价不安全动作研究
    4.4 消防作业中物的不安全状态讨论和分析
    4.5 造成消防作业不安全动作产生的根本原因和根源原因研究
    4.6 本章小结
5 关键不安全动作的层次分析法和多元统计分析
    5.1 确定不安全动作的评价指标和层次结构模型
        5.1.1 被调查中队人员组成情况
        5.1.2 层次分析(AHP)法简介
        5.1.3 使用AHP法对不安全动作进行分析
    5.2 利用多元指标统计数据对不安全行为的研究
        5.2.1 设计调查表
        5.2.2 调查表判断指标赋值
        5.2.3 数据质量评价
        5.2.4 数据标准化
    5.3 短期降低消防作业事故的讨论
        5.3.1 重视作业现场的持续观测和火情侦查
        5.3.2 加强作业现场的消防通信保障能力
        5.3.3 提高消防队员整体素质
        5.3.4 增强消防员的个人防护能力
        5.3.5 培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的安全习惯
    5.4 已经开展的前期工作及存在的问题
        5.4.1 制定消防作业风险消减措施
        5.4.2 消防员职业安全风险数据库系统环境的搭建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高密度环境下的城市中心区防灾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高密度是城市中心区发展的必然趋势
        1.1.2 世界范围内灾害多发的严峻形势
        1.1.3 高密度城市中心区防灾规划研究的重要性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
        1.3.1 国内外相关研究经验
        1.3.2 国内相关研究概况
    1.4 研究内容及框架
        1.4.1 研究创新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框架
第二章 高密度城市中心区及其灾害特征
    2.1 城市中心区的内涵及发展趋势
        2.1.1 城市中心区的定义
        2.1.2 城市中心区的主要功能
        2.1.3 城市中心区的主要特征
        2.1.4 城市中心区的发展趋势
        2.1.5 城市中心区的实例
    2.2 高密度的测度指标及环境特征
        2.2.1 高密度的相关研究
        2.2.2 高密度的测度指标
        2.2.3 高密度环境的特征
        2.2.4 高密度环境的转化
    2.3 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特征及范围界定
        2.3.1 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的范围界定
        2.3.2 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的特征
    2.4 高密度城市中心区易发灾害及灾害特征
        2.4.1 城市灾害及其发展趋势
        2.4.2 城市中心区的灾害特征
        2.4.3 高密度环境的灾害特征
        2.4.4 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的易发灾害
        2.4.5 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的灾害特征
        2.4.6 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的灾害风险
第三章 高密度城市中心区防灾体系建构
    3.1 高密度城市中心区防灾体系建构的主要原则
        3.1.1 综合防灾的原则
        3.1.2 平灾结合的原则
        3.1.3 适灾城市的原则
    3.2 高密度城市中心区防灾体系建构的主要理念
        3.2.1 常态防灾与应急反应相结合的全程化防灾
        3.2.2 空中、地面、地下空间相结合的立体化防灾
        3.2.3 城市空间与建筑空间相结合的一体化防灾
        3.2.4 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多形式防灾
    3.3 高密度城市中心区防灾体系
第四章 高密度城市中心区常态防灾策略
    4.1 高密度城市中心区常态防灾体系的主要内容
    4.2 常态防灾体系下的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空间结构规划策略
        4.2.1 宏观区域、城市层级的生态安全格局
        4.2.2 中观城市片区层级的防灾规划系统
        4.2.3 微观街区层级的防灾单元
    4.3 常态防灾体系下的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用地布局规划策略
        4.3.1 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用地选择
        4.3.2 高密度城市中心区规模控制和用地混合
    4.4 常态防灾体系下的高密度城市中心区道路交通规划策略
        4.4.1 高密度城市中心区道路网形式选择
        4.4.2 高密度城市中心区街区模式确定
    4.5 常态防灾体系下的高密度城市中心区开放空间规划策略
        4.5.1 高密度城市中心区开放空间体系的建立
        4.5.2 开放空间对高密度环境的改善作用
        4.5.3 开放空间对高密度环境的空间补偿
        4.5.4 高密度环境下开放空间的防灾作用
        4.5.5 高密度环境下开放空间的界面控制
    4.6 常态防灾体系下的高密度城市中心区基础设施规划策略
        4.6.1 高密度城市中心区基础设施常见灾害
        4.6.2 高密度城市中心区基础设施防灾策略
    4.7 常态防灾体系下的高密度城市中心区建筑空间环境规划策略
        4.7.1 高密度城市中心区建筑基地环境风险规避
        4.7.2 高密度城市中心区建筑空间环境布局优化
        4.7.3 高密度城市中心区建筑空间环境安全设计
    4.8 小结
第五章 高密度城市中心区应急防灾策略
    第一部分:灾害发生初期的防灾策略
        5.1 高密度城市中心区建筑空间防灾策略
        5.1.1 高密度城市中心区建筑空间的灾害特征
        5.1.2 高密度城市中心区建筑空间的防灾策略
        5.2 高密度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防灾策略
        5.2.1 高密度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
        5.2.2 地下空间的灾害特征
        5.2.3 地下空间的防灾特性
        5.2.4 地下空间的防灾策略
    第二部分:灾害发生中后期的防灾策略
        5.3 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空中防灾系统
        5.3.1 屋顶平台和停机坪
        5.3.2 高层建筑避难层
        5.3.3 普通建筑避难单元
        5.4 高密度城市中心区地面防灾系统
        5.4.1 防灾隔离空间
        5.4.2 应急避难场所
        5.4.3 应急避难道路
        5.4.4 应急避难行动
        5.5 高密度城市中心区地下防灾系统
        5.5.1 地下点状防灾空间
        5.5.2 地下线状防灾空间
        5.5.3 地下面状防灾空间
        5.5.4 地下综合防灾系统
        5.6 小结
第六章 高密度城市中心区非工程防灾策略
    6.1 高密度城市中心区数字防灾系统
        6.1.1 灾害监测
        6.1.2 灾害预警
        6.1.3 应急信息
        6.1.4 实施保障
    6.2 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社会防灾系统
        6.2.1 应急反应
        6.2.2 防灾经济
        6.2.3 防灾宣传
        6.2.4 安全社区
    6.3 小结
第七章 高密度城市中心区防灾规划应用
    7.1 天津市小白楼城市主中心概况
        7.1.1 人口分布概况
        7.1.2 用地性质概况
        7.1.3 道路交通概况
        7.1.4 开放空间概况
        7.1.5 建筑环境概况
    7.2 天津市小白楼城市主中心灾害风险预测
        7.2.1 危险因子评价
        7.2.2 暴露因子评价
        7.2.3 潜在风险评价
    7.3 天津市小白楼城市主中心常态防灾系统规划
        7.3.1 常态防灾系统下的用地布局规划策略
        7.3.2 常态防灾系统下的道路交通规划策略
        7.3.3 常态防灾系统下的开放空间规划策略
        7.3.4 常态防灾系统下的基础设施规划策略
        7.3.5 常态防灾系统下的建筑空间环境规划策略
    7.4 天津市小白楼城市主中心应急防灾系统规划
        7.4.1 应急避难场所规划
        7.4.2 应急避难道路规划
        7.4.3 地下防灾空间规划
        7.4.4 应急防灾系统规划
    7.5 高密度城市中心区防灾 APP
        7.5.1 高密度城市中心区防灾 APP——日常界面
        7.5.2 高密度城市中心区防灾 APP——准备界面
        7.5.3 高密度城市中心区防灾 APP——灾时界面
        7.5.4 高密度城市中心区防灾 APP——个人规划
    7.6 小结
第八章 论文结论及后续研究内容
    8.1 本文总结及主要结论
    8.2 本文局限性及后续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附录:日本的防灾体系及管理措施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5)长乐市消防安全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
    1.5 国内外消防安全研究的文献综述
        1.5.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5.2 国外的研究综述
        1.5.3 国内的研究综述
2. 长乐市消防安全的治理现状
    2.1 长乐市消防大队基本情况
    2.2 长乐市消防安全治理现状
        2.2.1 政治理论指导下的部队建设
        2.2.2 练兵与灭火救援能力建设开展情况
        2.2.3 “防火墙”工程建设稳步推进
        2.2.4 基层基础建设与后勤保障工作建设
        2.2.5 农村火灾隐患现状
        2.2.5.1 可燃物多,火灾荷载大
        2.2.5.2 建筑布局不合理,房屋耐火等级低
        2.2.5.3 燃烧速度快,极易“火烧连营”
        2.2.5.4 灭火救援困难,火灾成灾率高
3. 长乐市消防安全防治存在的问题
    3.1 消防安全工作思想重视程度不够
    3.2 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3.3 消防安全规划不合理
    3.4 部分厂区消防安全隐患较明显
    3.5 消防安全预防机制不到位
    3.6 农村地区消防安全工作滞后
    3.7 一些网吧、酒吧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3.8 市区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问题依然存在
4. 邵阳市消防安全治理的案例借鉴
    4.1 邵阳市公安消防支队概况
    4.2 邵阳市公安消防支队主要成绩
    4.3 主要借鉴的做法
5. 长乐市消防安全治理的工作思路
    5.1 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方面
    5.2 部队灭火救援能力建设和队伍管理方面
    5.3 防火监督工作方面
    5.4 后勤工作方面
    5.5 农村地区防火工作方面
        5.5.1 落实责任,构建农村消防安全组织网络
        5.5.2 合理规划,竭尽全力夯实消防工作基础
        5.5.3 优化措施,加强可燃物和火源电源管理
        5.5.4 因地制宜,进一步重视消设基础施建设
        5.5.5 广泛宣传,努力提高村民消防安全意识
6. 提升长乐市消防安全治理的对策
    6.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6.2 稳定长乐市消防安全形势,遏制重特大火灾的发生
    6.3 进一步落实消防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化消防管理网络
    6.4 加强防火监督执法,做好社会火灾防控工作
    6.5 广泛开展消防安全宣传,大力提升全民消防安全意识
    6.6 加强队伍管理和勤政廉政建设,提升队伍战斗力水平
    6.7 推进消防基础建设
    6.8 重视农村消防安全工作
        6.8.1 “逃生”为上全力扼制农村火灾伤亡高发态势
        6.8.2 充分发挥政府的主体职责
        6.8.3 因地制宜创新农村消防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中国群死群伤火灾时空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群死群伤火灾的危害
        1.1.2 我国群死群伤火灾形势
        1.1.3 对群死群伤火灾日益重视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内容
    1.3 论文的章节安排
    1.4 使用的数据
第2章 频率-尺度幂律分布
    2.1 引言
    2.2 数据和分析方法
        2.2.1 数据
        2.2.2 频率-尺度分布
    2.3 结果与讨论
        2.3.1 频率-死亡人数
        2.3.2 影响因素对频率-死亡人数的影响
        2.3.3 频率-过火面积和频率-直接经济损失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死亡人数段与影响因素的关系
    3.1 引言
    3.2 数据与方法
        3.2.1 数据
        3.2.2 对应分析
    3.3 中国数据分析
        3.3.1 场所
        3.3.2 火灾原因
        3.3.3 时间段
        3.3.4 月份
        3.3.5 年份
        3.3.6 省份
    3.4 中美两国数据对比
        3.4.1 场所
        3.4.2 时间段
        3.4.3 月份
        3.4.4 年份
        3.4.5 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省份火灾特点
    4.1 引言
    4.2 数据和分析方法
        4.2.1 数据
        4.2.2 主成分分析
        4.2.3 聚类分析
        4.2.4 相对风险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全部火灾
        4.3.2 亡人火灾
        4.3.3 相对风险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时间标度性
    5.1 引言
    5.2 数据和方法
        5.2.1 数据
        5.2.2 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Fano因子
        5.3.2 Allan因子
        5.3.3 去趋势波动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火灾风险分析
    6.1 引言
    6.2 数据和方法
        6.2.1 数据
        6.2.2 贝叶斯层次模型
        6.2.3 GPD层次模型
        6.2.4 泊松层次模型
    6.3 结果与讨论
        6.3.1 火灾死亡人数的极值分析
        6.3.2 火灾发生频率和时间趋势
        6.3.3 风险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特别重大火灾引发的火灾防治工作对火灾形势的抑制效果
    7.1 引言
    7.2 数据和方法
        7.2.1 数据
        7.2.2 ARIMA干预模型
    7.3 防治工作的效果
        7.3.1 对火灾起数的效果
        7.3.2 对死亡人数的效果
        7.3.3 对HCFs的效果
    7.4 讨论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7)有序疏散在学校突发事件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人员疏散问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目标和技术路线
第2章 有序疏散
    2.1 有序疏散对人员疏散时间的影响
    2.2 有序疏散减少火灾中人的失误
    2.3 有序疏散对人员密度的控制
    2.4 有序疏散的构成
第3章 学校突发事件的有序疏散
    3.1 学校人员有序疏散的重要性
    3.2 有序疏散的实例分析
第4章 STEPS模拟软件简介
    4.1 综述
    4.2 曾使用的大型项目
    4.3 模型验证
    4.4 假设及局限性
    4.5 主要模型输入
        4.5.1 基本建筑情况
        4.5.2 楼梯间
        4.5.3 出口位置
        4.5.4 人员行走速度
第5章 学校突发事件有序疏散的模拟分析
    5.1 学校概况及人员情况
    5.2 学校紧急疏散系统
    5.3 无序疏散
    5.4 有序疏散
    5.5 对比结果
第6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8)消防责任事故罪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消防责任事故罪概述
    2.1 消防责任事故罪的概念
    2.2 消防责任事故罪的历史沿革及立法背景
第3章 消防责任事故罪的犯罪构成
    3.1 消防责任事故罪的主体
    3.2 消防责任事故罪的主观方面
    3.3 消防责任事故罪的客体
    3.4 消防责任事故罪的客观方面
        3.4.1 消防管理法规的内容
        3.4.2 通知的形式
        3.4.3 消防监督机构的范围
        3.4.4 采取改正措施界定
        3.4.5 拒绝执行的理解
        3.4.6 如何界定后果
        3.4.7 因果关系的确定
第4章 消防责任事故罪的司法认定
    4.1 罪与非罪的界限
        4.1.1 本罪与自然事故的区别
        4.1.2 本罪与一般消防事故的区别
    4.2 消防责任事故罪与重大责任事故罪、失火罪的界限
        4.2.1 消防责任事故罪与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界限
        4.2.2 消防责任事故罪与失火罪的界限
    4.3 消防责任事故罪与危险物品肇事罪的界限
第5章 消防责任事故罪的立法完善
    5.1 删除"经消防监督机构通知采取改正措施而拒绝执行"
        5.1.1 该规定不符合《消防法》的要求
        5.1.2 该规定与实际操作脱离
        5.1.3 该规定中的"拒绝执行"难以确认
        5.1.4 该条文与其他责任事故规定存在矛盾
    5.2 本罪刑种单一 建议增设刑种
        5.2.1 各刑种分析
        5.2.2 增设罚金刑的可能性
    5.3 刑罚强度较弱 建议增加刑罚强度
        5.3.1 刑罚强度设置的不合理性
        5.3.2 增加刑罚强度的可能性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9)消防领域中的环境污染控制有效机制和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意义和内容
        1.3.1 研究意义
        1.3.2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火灾与灭火救援
    2.1 火灾分类及危害
        2.1.1 火灾分类
        2.1.2 火灾危害
    2.2 火灾原因
    2.3 灭火及抢险救援
        2.3.1 灭火原理
        2.3.2 灭火方法
        2.3.3 抢险救援
第三章 火灾对环境的影响
    3.1 火灾统计分析
        3.1.1 国内近年火灾统计
        3.1.2 国内近年火灾分析
    3.2 火灾发生时的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3.2.1 "等价碳排放"概念的说明
        3.2.2 火灾产生的有害气体
        3.2.3 火灾的烟气影响
        3.2.4 火灾的热传播的危害
        3.2.5 火灾耗氧对人的伤害
        3.2.6 几种典型火灾对环境的影响
    3.3 灭火救援中的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3.3.1 火灾扑救过程造成的水体污染
        3.3.2 哈龙灭火剂的环境影响
        3.3.3 泡沫灭火剂的环境影响
        3.3.4 对环境资源的消耗
        3.3.5 消防车辆运行的环境影响
        3.3.6 消防行动噪音的环境影响
第四章 消防领域的环境污染防治对策
    4.1 火灾的防控
        4.1.1 加快消防事业的发展
        4.1.2 加强消防法制建设
        4.1.3 提高全社会消防法制观念
        4.1.4 加强消防装备和公共消防设施建设
        4.1.5 建立完善的消防社会化管理机制
        4.1.6 建立健全应急突发事件处理机制
        4.1.7 加快发展性能化建筑设计
        4.1.8 加快消防科学技术发展
    4.2 消防领域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研究
        4.2.1 积极开展火灾及灭火对环境污染的研究及防治
        4.2.2 灭火过程中坚持科学决策及防污染措施
        4.2.3 积极开展主动火灾探测技术
        4.2.4 采用新型灭火剂及灭火系统
        4.2.5 研制开发新型环保消防装备和阻燃材料
        4.2.6 改进消防车辆燃油经济性
        4.2.7 加速环保科学的发展
第五章 实例研究
    5.1 成都市消防建设概况
        5.1.1 基础消防设施建设薄弱
        5.1.2 消防装备严重不足
        5.1.3 消防警力缺乏
    5.2 成都市近年火灾统计与危害
        5.2.1 火灾统计
        5.2.2 消防和环境影响
    5.3 成都市消防领域中环境污染控制对策与建议
        5.3.1 强化社会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
        5.3.2 加强日常消防监督
        5.3.3 加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
        5.3.4 其它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10)寒地大型商业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1 大型商业建筑发展初现端倪
        1.1.2 商业建筑火灾安全问题凸现
        1.1.3 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的启示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课题研究的现状
        1.3.1 国外研究状况
        1.3.2 国内研究状况
    1.4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框架
        1.4.1 课题的释义
        1.4.2 课题的内容
        1.4.3 课题的框架
第2章 寒地大型商业建筑防火面临的问题
    2.1 商业建筑发展的超规现象严重
        2.1.1 功能完备、业态多变
        2.1.2 体量庞大、空间丰富
        2.1.3 人流量大、交通复杂
        2.1.4 装修繁复、店库合一
    2.2 商业建筑火灾的破坏作用加剧
        2.2.1 机率高、蔓延快
        2.2.2 烟气浓、扩散慢
        2.2.3 疏散久、扑救难
        2.2.4 损失大、伤亡多
    2.3 寒地商业建筑的气候条件严酷
        2.3.1 助长火势
        2.3.2 难以疏散
        2.3.3 不利扑救
        2.3.4 人员聚集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寒地大型商业建筑性能化火灾防控
    3.1 性能化火灾防控的思路
        3.1.1 性能化火灾防控的原则
        3.1.2 性能化火灾防控的步骤
        3.1.3 性能化火灾防控的要点
    3.2 火灾危险等级
        3.2.1 火灾危险等级相关划分标准
        3.2.2 火灾危险等级与危险源
        3.2.3 火灾危险源危险等级评价
    3.3 防火安全等级
        3.3.1 防火安全等级的划分目的
        3.3.2 防火安全等级的划分依据
        3.3.3 防火安全等级的量化标准
    3.4 火灾场景设计
        3.4.1 火灾场景设计的原则
        3.4.2 火灾场景设计的分类
        3.4.3 火灾场景设计的指标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寒地大型商业建筑性能化防火安全疏散
    4.1 性能化防火安全疏散的思路
        4.1.1 性能化防火安全疏散的目的
        4.1.2 性能化防火安全疏散的条件
        4.1.3 性能化防火安全疏散的标准
        4.1.4 性能化防火安全疏散的步骤
    4.2 性能化防火安全疏散时间的分析
        4.2.1 察觉火灾所需时间
        4.2.2 疏散预动作的时间
        4.2.3 疏散有效行动时间
    4.3 性能化防火安全疏散指标的选择
        4.3.1 统计疏散人数
        4.3.2 有效疏散宽度
        4.3.3 人均占用空间
    4.4 性能化防火安全疏散空间的设计
        4.4.1 水平疏散空间设计
        4.4.2 垂直疏散空间设计
        4.4.3 节点疏散空间设计
        4.4.4 终端疏散空间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性能化设计的建筑防火实例评析
    5.1 工程实例基本情况简述
        5.1.1 案例选择与工程概况
        5.1.2 经营业态与顾客分布
        5.1.3 疏散通道与安全出口
    5.2 建筑火灾防控性能评价
        5.2.1 确定评价标准
        5.2.2 火灾危险评价
        5.2.3 防火安全评价
        5.2.4 计算评价结果
    5.3 建筑安全疏散性能评价
        5.3.1 划定评价范围
        5.3.2 选择评价方法
        5.3.3 采集评价数据
        5.3.4 计算评价结果
    5.4 防火性能评价结果分析
        5.4.1 火灾防控评价结果分析
        5.4.2 安全疏散评价结果分析
        5.4.3 建筑火灾安全性能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四、公安部消防局发出紧急通知 冬季防火须遏制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论文参考文献)

  • [1]公安政治传播研究[D]. 房厦.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19(09)
  • [2]大型城市综合社区消防安全管理及对策措施[D]. 丁大雷. 华南理工大学, 2018(12)
  • [3]消防队员作业安全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 康茹.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8(05)
  • [4]高密度环境下的城市中心区防灾规划研究[D]. 王峤. 天津大学, 2013(12)
  • [5]长乐市消防安全治理研究[D]. 黄友一. 福建农林大学, 2013(01)
  • [6]中国群死群伤火灾时空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D]. 陆松.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2(03)
  • [7]有序疏散在学校突发事件中的应用研究[D]. 甘廷霞. 西南交通大学, 2011(01)
  • [8]消防责任事故罪研究[D]. 范冰峰. 南昌大学, 2010(02)
  • [9]消防领域中的环境污染控制有效机制和措施研究[D]. 陈海波. 西南交通大学, 2010(11)
  • [10]寒地大型商业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研究[D]. 夏智.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9(S2)

标签:;  ;  ;  ;  ;  

公安部消防局发布紧急通知,冬季防火要遏制群众性伤亡的恶性火灾事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