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患者Rh血型分布

恶性肿瘤患者Rh血型分布

一、Rh血型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分布(论文文献综述)

张鹏举,李艳鸿,姚伟莉,袁静,马少林[1](2022)在《Rh血型系统抗原检测在临床精准输血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Rh血型系统抗原检测在临床精准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需要进行输血的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均已明确为ABO血型或Rh血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输入RhC、E不同表型红细胞悬液2 U,观察组输入RhC、E相同表型红细胞悬液2 U。统计Rh血型系统抗原分布情况和Rh血型系统抗体筛查阳性结果,比较2组输血前后全血血红蛋白(Hb)、红细胞积压(HCT)水平,统计2组输血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根据输血经历将160例患者分为无或单次输血组和多次输血组,比较2组抗体筛查情况。结果单次输血组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率(2.70%)、Rh血型系统抗体筛查阳性率(5.41%)和双群出现频率(2.70%)均低于多次输血组(17.89%、21.14%、17.07%)(P<0.05)。160例患者中Rh C、D、E抗原阳性率分别为92.50%、96.88%、44.38%。需进行配血的患者中出现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8例,其中6例是Rh血型中抗-E和抗-c阳性。与输血前比较,输血后2组全血Hb、HCT水平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输血后,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ABO血型或Rh血型患者中,Rh E抗原阳性率低于Rh C、D抗原,同型输血有利于全血Hb、HCT的升高,其安全性更好,因此在进行输血时应进行同型输血。

司雪菲[2](2021)在《新乡地区无偿献血人群的ABO、Rh血型分布调查和ABO疑难血型鉴定》文中认为背景人类红细胞血型具有多态性和复杂性,ABO、Rh是其中的两个重要血型系统,在临床上经常会引起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新生儿溶血病或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由于生理因素、疾病等原因可造成ABO血型抗原或抗体减弱,以及反复输血或多次妊娠等因素诱使产生意外抗体,干扰ABO血型的正确鉴定。尤其是对于需要输血和器官移植的患者来说,ABO血型正确定型是临床开展安全有效输血和成功移植等的关键基础。血液中心或中心血站等采供血机构了解无偿献血人群ABO、Rh血型的分布特点,便于建立地区血型档案库,分析地区人类血型群体遗传学规律,以及科学合理采供血,更好地为临床提供宝贵的血液资源,确保临床用血安全、科学、合理和有效。为了更加精准地实行输血治疗,临床医疗机构对于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的个案,需要进一步深究和查找原因,分析血型与疾病是否有关联性,利用新技术准确鉴定血型,不断提高临床输血检验水平和治疗水平,确保临床输血科学、合理和有效,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目的调查新乡地区无偿献血人群ABO、Rh血型抗原的分布特点,分析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的原因,为研究人类血型群体遗传学规律、构建本地区血型档案库、采供血机构科学合理采供血和临床实施精准输血治疗提供数据支撑。方法1.血型血清学技术检测ABO、Rh血型:(1)通过ABO正反定型、Rh血型鉴定检测新乡地区无偿献血者ABO、Rh血型,构建血型档案库。(2)对于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的标本,查找原因:首先了解受检者的病史、输血史、妊娠史和药物过敏史,对于ABO血型抗体、抗原减弱的标本,通过红细胞H抗原强弱检测、吸收放散试验、唾液血型物质检测等技术,验证是否为ABO亚型;对于意外抗体干扰引起的ABO疑难血型鉴定的标本,通过意外抗体筛选与鉴定试验,进一步确认。2.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ABO疑难血型:对于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的标本,通过血液提取DNA,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分析,探讨ABO血型疑难鉴定的原因,进一步了解人类血型的遗传规律。结果1.新乡地区无偿献血者ABO血型抗原的分布新乡地区无偿献血者ABO血型系统的基因频率r>q>p,表型特征为B>O>A>AB,并在男性和女性献血者中也呈现类似特征,但男性献血者远高于女性,二者ABO血型分布有统计学差异(χ2=7.389,P<0.05)。2.新乡地区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的血型确认新乡地区无偿献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标本的检出率为0.697/万(28/401794),临床发现13例ABO正反定型不符标本,共收集到ABO疑难鉴定标本41例,通过血型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进一步确认:(1)ABO亚型11例、意外抗体干扰7例、疾病导致的抗原减弱12例。(2)ABO血型分布:19例A1型、2例A2型、4例B型、3例Bel型、6例B(A)型、4例AB型、3例O型。(3)无偿献血者中ABO亚型占比为0.025‰(10/401794)。3.新乡地区Rh D阳性、Rh D阴性无偿献血人群ABO血型抗原的分布401794例无偿献血者中共筛出1024例Rh D阴性,筛出率为2.55‰(1024/401794)。Rh D阳性与阴性无偿献血者的ABO血型分布比较,未见显着性差异(x2=6.513,P>0.05)。Rh D阴性献血者中男性与女性ABO血型分布构成之间也无显着性差异。Rh无偿献血人群的ABO血型抗原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群体基因平衡定律。4.新乡地区Rh D阴性无偿献血人群的Rh分型1024例Rh D阴性献血者的Rh表型以ccdee和Ccdee为多见,共发现37例CCdee、2例CCd Ee、8例CCd EE、12例Ccd EE、366例Ccdee、14例Ccd Ee、546例ccdee、37例ccd Ee和2例ccd EE。结论1.新乡地区无偿献血者的ABO血型为B>O>A>AB,Rh D阳性和阴性个体也是以B、O型居多,并且Rh D阴性个体以ccdee和Ccdee为多见。2.意外抗体、疾病和ABO亚型均可导致ABO血型鉴定困难,正确鉴定血型有利于临床科学合理输血治疗。

陈海珍,陈建国,孙峰,沈爱国,孙向阳,王高仁[3](2020)在《南通地区2 361例恶性淋巴瘤住院患者分布特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恶性淋巴瘤住院患者的分布特征,为制订淋巴瘤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肿瘤登记(HCR)方法,从平台筛选出南通市肿瘤医院2002年至2017年恶性淋巴瘤住院患者资料,以来源于南通地区7个市、区、县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描述,包括亚部位(亚型)、性别、年龄、入院年份、患者来源(户籍)等观察指标。结果恶性淋巴瘤住院患者数从2002年95例增加至2017年243例,住院患者数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2 361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共产生10 260例次住院记录,每例患者平均住院4.35次。恶性淋巴瘤占同期全部恶性肿瘤(74 448例)的3.17%。男性1 382例(58.53%),女性979例(41.47%),性别比为1.41∶1。根据恶性淋巴瘤国际疾病分类,霍奇金淋巴瘤(HL)119例(5.04%),非霍奇金淋巴瘤(NHL)2 108例(89.28%),多发性骨髓瘤(MM)134例(5.68%)。恶性淋巴瘤患者分布于各个年龄段,呈负偏态分布:首次入院的中位年龄为61.00岁;在45~49岁组显着上升,在65~69岁组达到高峰。按住院患者来源,来自启东市137例(5.80%),海安市153例(6.48%),海门市185例(7.84%),如东县391例(16.56%),南通市区437例(18.51%),如皋市508例(21.52%),通州区550例(23.30%)。在恶性淋巴瘤患者中未见常规检测项目如Rh血型系统、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指标的异常情况。结论南通地区恶性淋巴瘤住院患者有增多趋势,男性患者占比高于女性。恶性淋巴瘤中NHL为主要亚型,其次为MM,HL占比最低。患者来源的地区分布可能与服务半径和范围有关。

周娜,李柯成,李京,吕红娟,潘英芳,宋永红,徐群[4](2020)在《济南地区肿瘤患者血型不规则抗体分布特点》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总结2015年1月~2018年12月山东省济南市肿瘤患者血型不规则抗体分布特点,为保证输血安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单位供血医院送检的117例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肿瘤患者的血型不规则抗体检出情况,按不同血型系统、肿瘤发病部位、性别及免疫史对检出的不规则抗体进行统计。结果济南市血型不规则抗体主要分布于Rh、MNSs和Lewis血型系统。36例泌尿生殖系统肿瘤患者中检出抗-E 13例(36. 1%)、抗-M7例(19. 4%); 35例消化系统肿瘤患者中,检出抗-E 10例(28. 6%)、抗-M 10例(28. 6%); 13例循环系统肿瘤患者中,检出抗-E 4例,抗-D 2例; 10例呼吸系统肿瘤患者中,检出抗-M 4例,抗-E 3例; 8例神经系统肿瘤患者中,检出抗-M 4例; 6例内分泌系统肿瘤患者中,检出抗-E 4例、抗-M 2例。78例女性肿瘤患者中检出抗-E 28例(35. 9%)、抗-M 14例(21. 8%),39例男性肿瘤患者中检出抗-M 15例(38. 4%),抗-E 12例(30. 1%); 77例有免疫史(妊娠或输血史)女性患者中,检出抗-E 27例(35. 1%)、抗-M 13例(16. 9%);有输血史的男性肿瘤患者中检出抗-E 9例。结论济南地区肿瘤患者血型不规则抗体主要集中于Rh及MNSs血型系统;不同类型肿瘤患者中检出前两位的不规则抗体是抗-E和抗-M抗体;有免疫史(妊娠史或输血史)的女性和男性肿瘤患者中最常见的不规则抗体是抗-E抗体。

李舟[5](2020)在《我国五家医院红细胞输注现状调查及红细胞输注相关因素病例对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我国五家医院红细胞输注现状研究研究背景:红细胞(RBC)输注是临床普遍使用的维持组织供氧的治疗方法。有关我国红细胞输注现状的横断面研究相对较少。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来自我国不同地区(五个城市)的一流医院(五家医院)进行红细胞输注的临床背景特征、输注频率以及输注指征,以调查中国红细胞输注的现状。研究方法:收集各医院研究阶段内所有住院患者人次、手术患者人次、红细胞输注人次,比较各医院间的红细胞输注率,提取研究阶段内所有输血患者首次输血病例号,随机选取1000例红细胞输注患者纳入研究,收集患者与输血相关的主要诊断,手术患者和非手术患者的红细胞输注率,输注的红细胞的产品类型,输注量以及输血前的血红蛋白水平等数据,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各医院平均输血率为4.7%,本研究纳入了研究阶段内5所医院中进行红细胞输注治疗的患者共5050人,患者患有的最常见的合并症是实体瘤(80.2%)与糖尿病(18.7%)。患者平均入院Hb水平为100±29g/L,其中非手术患者平均入院Hb水平明显低于手术患者(82±24g/L与110±27g/L,p<0.001)。同样,手术患者输血前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非手术患者(101±30g/L 与63±16g/L,p<0.001)。结论:纳入研究的五所医院红细胞输注患者输血前血红蛋白水平较低,且非手术患者输血前血红蛋白水平与美国同类患者相比差距较大。第二部分红细胞输注相关因素病例对照研究研究背景:红细胞输注患者及其主要诊断相同的病例对照研究目前报道较少。患者血液管理是临床输血的发展方向,但在我国尚未全面开展。比较不同患者间与输血相关的临床特征可为输血指征的优化和患者血液管理的开展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研究目的:评估中国5家医院前5位主要诊断的红细胞输注患者与输血相关的临床因素。研究方法:确定所有研究者中导致红细胞输注治疗的主要诊断,筛选研究阶段内具有同样诊断但未输注红细胞的对照组。评估输血前血红蛋白水平和其他与输血相关的临床特征。使用多元回归分析评估与输血相关的独立风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基础诊断、心血管疾病、医院和输血前血红蛋白水平等。研究结果:从接受输血的5050名患者中,我们选择人数最多的6个诊断组:骨科手术(病例/对照:312/216);普通外科(病例/对照:367/332);实体瘤(病例/对照:230/232)、消化道出血(病例/对照:212/221)、心血管疾病(病例/对照:87/77)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病例/对照:100/1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输血前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是红细胞输注相关的重要因素。手术患者的输血前血红蛋白水平是影响红细胞输注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非手术患者的输血前血红蛋白水平,患者的主要诊断,就诊医院,患者年龄75岁以上与患者红细胞输注相关(均p<0.05)。患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比值比(OR):0.4,95%可信区间(CI):0.2-0.6,p<0.05)与上消化道出血(OR:0.5,95%CI:0.3-0.7,p<0.01)的非手术患者的红细胞输注概率均低于患有实体瘤的非手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手术患者患有心血管疾病(OR:2.5,95%,CI:1.2-4.9,p<0.01)是影响患者红细胞输注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所有患者,输血前血红蛋白是与红细胞输注相关的最重要的因素。不同医院红细胞输注与临床习惯相关,本研究为在中国推进患者血液管理提供了重要的临床数据支持。

张智[6](2020)在《Peutz-Jeghers综合征临床表型分型及其基因型的探索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Peutz-Jeghers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是一种临床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归属于遗传性结直肠癌的范畴。该病以皮肤黏膜黑斑、多发性胃肠道错构瘤息肉、肿瘤易感性为特征性临床表现,其中遍布胃肠道的错构瘤息肉易继发肠梗阻、肠套叠、息肉破溃出血、恶变等严重的并发症。该病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及根治手段,而且病程迁延反复,患者常需终身随诊治疗,这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前期研究我们发现PJS患者的临床异质性明显,息肉生长速度、息肉大小及在胃肠道内的分布位置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我们尝试对PJS患者进行临床表型分型,从而为不同亚型的PJS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及随诊方案提供参考依据。同时我们发现该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目前除STK11基因外,尚未明确有其他的致病基因,其基因型-表型的关系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拟采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NGS)对具有不同临床表型的PJS患者的基因型进行探索性研究,探讨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为进一步阐明该病的分子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1.整理本院所有收治入院的共420例PJS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并对其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探讨不同临床表现型之间的联系,初步进行临床表型分型。2.按照表型分型的标准从收治患者中随机选取两亚型患者共24人,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包含STK11在内的139个常见遗传性结直肠肿瘤相关的基因位点进行致病性胚系突变筛查分析,探讨PJS基因型-临床表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以黑斑出现时间作为分型依据,出现黑斑年龄<3岁者称为早发型,≥3岁者称为迟发型。两型患者在小肠息肉负荷、接受治疗次数等表型上存在明显差异。迟发型患者的息肉负荷更大,临床危害更为严重。2.本组研究发现:有家族史的PJS患者其黑斑出现往往更早,黑斑出现越晚的患者其胃肠道息肉负荷更大。3.本组研究中83.3%的PJS患者携带STK11基因突变,其中90%的突变与致病性相关;STK11基因发生在第7号外显子上的突变致病性显着低于其他外显子,截短突变的致病性显着高于错义突变。4.首次在PJS患者中较为集中地检测出SLX4基因突变,其对PJS发病机制或许具有重要意义。结论:1.PJS具有明显的临床异质性,患者病程迁延反复,临床危害严重。基于大样本的临床资料对该病进行表型分型,对指导临床诊疗及制定随访方案具有重要意义。2.黑斑出现时间及有无家族史可初步作为临床表型分型的依据。其中迟发型和无家族史者胃肠道息肉负荷负荷较大,可能需要更加积极地随诊和治疗。3.STK11基因突变在该病的致病性方面占有重要地位,但仍然可能存在遗传异质性。4.SLX4基因被认为是DNA修复的重要调节剂,DNA复制错误被证实与部分遗传性结直肠癌的发生直接相关。在PJS患者中发现该基因的突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PJS的遗传异质性。

万春晶,马峰,岳彦伟,吴继博,徐华,姜侠,王宝燕[7](2019)在《Rh表型在不同疾病患者中的分布特征》文中提出目的探讨Rh表型在不同疾病患者中的分布特点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血清学方法对2 717例健康人群(对照组)和不同疾病患者(共7 812例)做Rh抗原分型检测,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献血者与肾脏疾病、消化疾病、肿瘤疾病患者的Rh表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630、8.629、8.787,均为P>0.05),与神经疾病、血液疾病患者的Rh表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4.961、34.168,均为P<0.05);在神经疾病患者中,Rh表型中的DCcEE和DCCEe的相对危险度较高(OR=4.771、2.344),在血液疾病患者中,Rh表型中Dccee和DCcEE的相对危险度较高(OR=3.446、3.014)。结论健康人群的Rh表型分布与神经疾病、血液疾病患者的Rh表型分布规律有一定的差异,Rh表型与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

王亚运[8](2017)在《肿瘤与Rh血型的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进入21世纪以来,在全球范围内癌症呈现高发态势,人们谈癌色变,癌症已经成了剥夺人们幸福生活的罪魁祸首,癌症到底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其原因是多种多样,包括环境,饮食,空气,基因等各个方面,人们从浅表的环境,饮食等原因的研究上升到对基因的研究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摸索。最后发现患癌症的过程是各种因素所导致的基因改变的过程。Rh血型自从1940年在恒河猴身上发现以来也经历了70多年的研究。Rh是很复杂的,其重要的抗原就有D、C、E、c、e,Rh血型的发现和深入研究对于临床输血具有重要的意义。癌症既然与基因有关,那么其肯定与Rh血型表型有某种关联,因为血型是有基因决定的。本文目的一是研究肿瘤患者Rh血型的分布情况,目的二是观察Rh(C,E)相合输血在肿瘤贫血和非肿瘤贫血病人中的血红蛋白升高差异以及观察Rh(C,E)相合与Rh(C,E)随机输血在肿瘤贫血患者中血红蛋白升高的差异。对于研究肿瘤和Rh血型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1.收集山西省肿瘤医院2015年9月30日至2016年5月1日共计100例确诊癌症病人EDTA-K2抗凝血5ml,离心后,运用试管法测定Rh(D、C、c、E、e),记录在册。2.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15年9月30日至2016年5月1日共计100例非癌症病人EDTA-K2抗凝血5ml,离心后,运用试管法测定Rh(D、C、c、E、e),记录在册。3.统计出肿瘤组和非癌症组各表型组合的频率和频数,对两组进行卡方检验。运用卡方检验判断其结果是否具有差异性。4.选取40位肿瘤贫血病人(肿瘤相合组)和40位非肿瘤病人(非肿瘤相合组),测定Rh(C,E)相合输注4个单位的浓缩红细胞前、后的血红蛋白值。5.选取40位肿瘤贫血病人(肿瘤随机组),测定Rh(C,E)随机输注4个单位的浓红细胞后的血红蛋白值。6.血红蛋白变化值(输血后血红蛋白值-输血前血红蛋白值)除以输注的单位数得到每个人每输注一个单位的红细胞血红蛋白变化值,记录在册。7.运用spss(17.0)进行方差分析判断是否具有统计性差异。结果:1.通过对200例被检者的检测,检出100例肿瘤组中各表型结果:DCe(26例26%)>DCEe(12例12%)>DE(10例10%)>DCE(8例8%)>DEc(7例7%)=DCce(7例7%)=DCEc(7例7%)>DCEce(6例6%)>DEce(4例4%)=DC(4例4%)>DEe(3例3%)>Dce(2例2%)=DCEe(2例2%)>DCce(1例1%)=DCc(1例1%)>D(0例0%)100例非肿瘤病人组各表型结果DCe(19例19%)=DC(19例19%)>DCEe(11例11%)>DCEce(10例10%)>DCE(8例8%)>DCce(7例7%)>DCEc(6例6%)=DCc(6例6%)>DE(4例4%)>DEc(3例3%)>DEce(2例2%)>DEe(1例1%)=DCce(1例1%)=DCe(1例1%)=DCEe(1例1%)=D(1例1%)对两组运用spss(17.0)进行卡方检验结果p=0.098>0.05,表明了两者差异不明显,暂时不支持两者具有差异性。2.(1)对40位肿瘤病人Rh(C,E)相合输注浓红前后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得出结果:血红蛋白(?)=5.006;(2)40位非肿瘤病人Rh(C,E)相合输注浓红前后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得出结果:血红蛋白(?)=6.927;(3)对40位肿瘤贫血病人Rh(C,E)随机输注浓红细胞前后原始数据处理得出:血红蛋白(?)=3.978;然后对(1)(2)数据运用spss(17.0)进行方差分析。结果P<0.05表示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1)(3)数据运用spss(17.0)进行方差分析。结果P<0.05表示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肿瘤患者与Rh血型暂时未发现存在相关性。(2)(1)肿瘤病人Rh(C,E)相合输注浓红的效果明显不如非肿瘤患者。(2)肿瘤病人Rh(C,E)相合输注效果好于Rh(C,E)随机的输注效果。

韩媛[9](2017)在《胃肠恶性肿瘤腹腔热灌注化疗个案管理护理实践模式的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是胃肠恶性肿瘤治疗的新技术、新方法,然而HIPEC护理现状存在一定局限性,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护理模式。个案管理是新型、有效的管理型肿瘤照护模式,是构建HIPEC护理模式的理想契入点。目的:1.汉化简化版癌症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量表(The 34-item Short-Form Supportive Care Needs Survey,SCNS-SF34)与简化版癌症患者主要照护者未能满足的需求量表(The Support Person’s Unmet Needs Survey-Short Form,SPUNS-SF),并测量其心理学测量指标。2.明确胃肠恶性肿瘤HIPEC患者及其主要照护者的需求。3.构建胃肠恶性肿瘤HIPEC个案管理护理实践模式。本研究将为测量中国大陆癌症患者的支持性照护需求、中国大陆癌症患者主要照护者的需求提供新型、有效测评工具;为规范胃肠恶性肿瘤HIPEC临床护理实践与提升专科护理质量提供参考范式与科学依据;为中国大陆肿瘤照护领域深入研究与推进个案管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提供借鉴。方法:1.采用翻译-回译-专家讨论-预实验的方法分别对SCNS-SF34、SPUNS-SF进行汉化;于2015年11月至2016年5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便利抽取癌症患者及主要照护者进行大样本横断面调查研究,评价简化版癌症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量表-简体中文版(The Mandarin Chinese version of the 34-item Short-Form Supportive Care Needs Survey,SCNS-SF34-C(Mandarin))、简化版癌症患者主要照护者未能满足的需求量表-简体中文版(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Support Person’s Unmet Needs Survey-Short Form,SPUNS-SFC)的心理学测量指标。2.将胃肠恶性肿瘤HIPEC患者及其主要照护者的需求横断面调查数据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明确其各自的需求。3.采用病例回顾研究,分析胃肠恶性肿瘤HIPEC围治疗期诊疗护理信息特点,在此基础上,拟订胃肠恶性肿瘤HIPEC-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HIPEC-CNP)草案;然后,基于胃肠恶性肿瘤HIPEC患者及其主要照护者的需求、胃肠恶性肿瘤HIPEC-CNP草案,采用循证证据检索与总结、文献回顾、内容分析法,分别拟订胃肠恶性肿瘤HIPEC个案管理护理实践方案草案及护理实践成效评价指标体系草案;从而,初步形成胃肠恶性肿瘤HIPEC个案管理护理实践模式草案;最后,采用两轮的Delphi专家咨询法对胃肠恶性肿瘤HIPEC个案管理护理实践模式草案进行论证与修订,完成胃肠恶性肿瘤HIPEC个案管理护理实践模式的构建。结果:1.SCNS-SF34-C(Mandarin)与SPUNS-SFC的心理学测量指标:(1)SCNS-SF34-C(Mandarin)共包含33个条目,5个维度:医疗体系服务与信息需求、心理需求、患者照护与支持需求、生理与日常生活需求、性需求,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9.757%;量表的聚合效度与区分效度良好;总量表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947,5个维度Cronbach’s alpha系数介于0.8540.942。(2)SPUNS-SFC共包含21个条目,5个维度:信息需求、医疗服务获取及其连续性的需求、个人与情绪的需求、应对对未来的担忧的需求、经济需求,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8.47%;量表的聚合效度与区分效度良好;总量表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94,5个维度Cronbach’s alpha系数介于0.870.95。2.胃肠恶性肿瘤HIPEC患者及其主要照护者的需求:(1)胃肠恶性肿瘤HIPEC患者的心理需求程度、生理与日常活动需求程度最高,且显着高于胃肠恶性肿瘤非HIPEC患者该两方面的需求程度(t=-4.353,P<0.001;t=-5.584,P<0.001)。(2)胃肠恶性肿瘤HIPEC患者的主要照护者在医疗服务获取及其连续性的需求(t=-2.510,P<0.05)、个人与情绪的需求(t=-3.727,P<0.001)、经济需求(t=-2.757,P<0.05)三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非HIPEC患者的主要照护者的得分;其对各类需求的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应对对未来的担忧的需求、个人与情绪的需求、信息需求、医疗服务获取及其连续性的需求、经济需求。3.胃肠恶性肿瘤HIPEC个案管理护理实践模式:两轮Delphi专家咨询的专家积极性系数分别为92.86%、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25。条目重要性赋值均数介于3.544.60,变异系数介于0.100.24,专家咨询协调系数为W=0.413(P<0.001)。胃肠恶性肿瘤HIPEC个案管理护理实践模式包含:(1)HIPEC-CNP(含时间限定、入径标准、出径标准、可能出现的变异、9类HIPEC各单日CNP实施表格)(见附录23);(2)七类胃肠恶性肿瘤HIPEC个案管理护理实践方案(含HIPEC治疗中专科护理操作方案、HIPEC围治疗期营养支持方案、HIPEC围治疗期VTE预防及运动方案、HIPEC围治疗期压力性损伤预防管理方案、HIPEC围治疗期肠功能管理方案、HIPEC围治疗期个体化心理支持方案、HIPEC围治疗期主要照护者个体化支持性照护方案)(见附录23)及HIPEC健康管理手册(见附录23);(3)质性评价(主观评价指标)与量性评价(卫生经济学指标、客观评价指标)相结合的胃肠恶性肿瘤HIPEC个案管理护理实践成效评价指标体系(见附录23)。结论:1.SCNS-SF34-C(Mandarin)、SPUNS-SFC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分别是测量中国大陆癌症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中国大陆癌症患者主要照护者需求的有效测评工具。2.在胃肠恶性肿瘤HIPEC围治疗期,护理人员应注意全程、动态评估患者的心理需求、生理与日常活动需求,以及主要照护者各类需求的程度及变化。3.胃肠恶性肿瘤HIPEC个案管理护理实践模式的Delphi专家咨询结果理想,具备科学性、可行性、实用性。该模式为HIPEC临床护理实践提供了初步的参考范式与科学依据,也为我国大陆肿瘤照护领域推进个案管理模式的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与借鉴。然而,有待于胃肠恶性肿瘤HIPEC-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HIPEC-CP)建立完善后,以HIPEC-CP为支撑,开展胃肠恶性肿瘤HIPEC个案管理护理实践模式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以进一步论证本课题构建模式的临床实践成效。

马现君,楚中华,曹秀玲,高海燕,李伟,孔燕,李德鲁[10](2010)在《恶性肿瘤与Rh血型系统各表型的相关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Rh血型表型的分布特点,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查找恶性肿瘤与Rh血型表型相关性。方法:对120例恶性肿瘤患者(患者组)及100例正常健康人群(对照组)进行Rh血型表型测定,对其表型分布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和相对危险度OR值来估计相对危险性。结果:恶性肿瘤患者组与对照组Rh血型表型CcDEe分布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P<0.05)。恶性肿瘤患者组Rh血型表型分布从高到低分别是CcDEe54例(45.00%),CCDee39例(32.50%),CcDee14例(11.67%),ccDEE9例(7.50%),ccDEe3例(2.50%),CCDEe1例(0.83%);对照组Rh血型表型分布从高到低分别是CCDee47例(47.00%),CcDEe32例(32.00%),ccDEE9例(9.00%),CcDee6例(6.00%),ccDEe5例(5.00%),CCDEe1例(1.00%);结论:恶性肿瘤的发生与Rh血型表型的分布有关,CcDEe(OR=1.82)、CcDee(OR=2.07)表型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表型。

二、Rh血型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分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Rh血型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分布(论文提纲范文)

(1)Rh血型系统抗原检测在临床精准输血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治疗方法
    1.4 观察指标
        1.4.1 抗原检测
        1.4.2 抗体检测
        1.4.3 血红蛋白(Hb)、红细胞积压(HCT)水平
        1.4.4 不良反应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Rh血型系统抗原分布情况和抗体筛查情况
    2.2 Rh血型系统抗体筛查阳性结果
    2.3 患者输血前后全血Hb、HCT水平比较
    2.4 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2)新乡地区无偿献血人群的ABO、Rh血型分布调查和ABO疑难血型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ABO血型与疾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主要英文缩略词索引
附图 PCR 扩增产物测序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4)济南地区肿瘤患者血型不规则抗体分布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不同血型系统肿瘤患者不规则抗体分布
    2.2 不同部位肿瘤患者不规则抗体分布
    2.3 不同性别肿瘤患者不规则抗体分布
3 讨论

(5)我国五家医院红细胞输注现状调查及红细胞输注相关因素病例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我国五家医院红细胞输注现状研究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类型
        2. 研究对象
        3. 研究方案
        4. 数据处理
        5. 伦理
    三、结果
        1. 参与研究医院概况及红细胞输注患者总体概况
        2. 红细胞输注患者的人口学特征比较
        3. 红细胞输注患者输血前和出院时血红蛋白水平比较
        4. 红细胞输注患者输血前症状分析
        5. 红细胞输注患者其它血液制品输注情况
        6. 手术患者输血前血红蛋白水平与术后输血前血红蛋白水平
        7. 非手术患者红细胞输注前血红蛋白水平与REDS项目美国非手术患者红细胞输注前血红蛋白水平比较
    四、讨论
第二部分 红细胞输注相关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一、背景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1. 研究内容
        2. 调查设计
        3. 研究方案
        4. 数据处理
        5. 伦理
    三、结果
        1. 红细胞输注患者中主要诊断患者及其对照组的选择
        2. 病例组与对照组基本特征
        3. 红细胞输注相关因素分析
        4. 不同血红蛋白水平患者的红细胞输注预测概率
        5. 患者主要诊断与红细胞输注相关性分析
        6. 非手术患者红细胞输注相关因素分析
        7. 手术患者红细胞输注相关因素分析
    四、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红细胞输注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致谢

(6)Peutz-Jeghers综合征临床表型分型及其基因型的探索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Peutz-Jeghers综合征临床表型分型研究(附420例报告)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方法
    3.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婚育情况
        3.3 初次治疗年龄
        3.4 黑斑出现时间
        3.5 黑斑至出现胃肠道症状的间隔时间
        3.6 住院治疗及手术情况
        3.7 息肉在胃肠道内分布、负荷(数量)及最大直径
        3.8 息肉及其他系统恶变情况
        3.9 合并症
        3.10 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3.11 以黑斑出现年龄作为依据进行临床分型
    4.讨论
    5.结论
第二章 Peutz-Jeghers综合征常见致病性基因胚系突变检测及分析
    1.引言
    2.实验对象
    3.实验方法
    4.生信分析与结果研读
    5.主要实验用试剂及设备
    6.实验结果
        6.1 STK11基因检测结果及致病性分析
        6.2 SLX4基因检测结果及致病性分析
        6.3 其他基因检测结果及致病性分析
        6.4 基因型-表型相关性分析
    7.讨论
    8.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Peutz-Jeghers综合征基因型-表型相关性及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7)Rh表型在不同疾病患者中的分布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试剂与仪器
    1.3 方法
    1.4 统计学分析
        1.4.1 Hardy-Weinberg吻合度检验
        1.4.2 献血者Rh表型分布与不同疾病患者间的比较
2 结果
    2.1 RhD阳性献血者Hardy-Weinberg吻合度检验
    2.2 献血者与住院患者不同疾病间Rh表型分布的比较
    2.3 Rh血型各表型与疾病间的风险关系
3 讨论

(8)肿瘤与Rh血型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英文缩写词中引文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1.2 仪器与试剂
    1.3 实验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肿瘤患者Rh血型的分布情况
    2.2 肿瘤相合组 40 位病人输血前、后血红蛋白每单位的改变值见下表
    2.3 非肿瘤相合组 40 位病人输血前后血红蛋白每单位的改变值见下表
    2.4 肿瘤随机组 40 位病人输血前后血红蛋白每单位的改变值见下表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胃肠恶性肿瘤腹腔热灌注化疗个案管理护理实践模式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主要符号表 前言
一、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1. 腹腔热灌注化疗是胃肠恶性肿瘤治疗的新技术、新方法
    
2. 探索性构建腹腔热灌注化疗护理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3. 个案管理是构建腹腔热灌注化疗护理模式的理想契入点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二、相关理论基础
三、研究目标
四、研究内容
五、研究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胃肠恶性肿瘤腹腔热灌注化疗患者及其主要照护者的需求研究
一、简化版癌症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量表的跨文化调适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对象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二、胃肠恶性肿瘤腹腔热灌注化疗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分析
    (一)研究目的
    (二)对象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三、简化版癌症患者主要照护者未能满足的需求量表的跨文化调适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对象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四、胃肠恶性肿瘤腹腔热灌注化疗患者主要照护者的需求分析
    (一)研究目的
    (二)对象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第二部分 胃肠恶性肿瘤腹腔热灌注化疗个案管理护理实践模式的构建
一、胃肠恶性肿瘤腹腔热灌注化疗个案管理护理实践模式草案的拟定
    (一)研究目的
    (二)方法
    
1. 胃肠恶性肿瘤腹腔热灌注化疗临床护理路径草案的拟定
    
2. 胃肠恶性肿瘤腹腔热灌注化疗个案管理护理实践方案草案的拟定
    
3. 胃肠恶性肿瘤腹腔热灌注化疗个案管理护理实践成效评价指标体系草案的拟定
    
4. 资料分析方法
    (三)结果
    
1. 胃肠恶性肿瘤腹腔热灌注化疗临床护理路径草案
    
2. 胃肠恶性肿瘤腹腔热灌注化疗个案管理护理实践方案草案
    
3. 胃肠恶性肿瘤腹腔热灌注化疗个案管理护理实践成效评价指标体系草案
    
4. 胃肠恶性肿瘤腹腔热灌注化疗个案管理护理实践模式的其他辅助表格
    (四)讨论
二、胃肠恶性肿瘤腹腔热灌注化疗个案管理护理实践模式的修订
    (一)研究目的
    (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全文总结
一、主要结果与结论
二、创新点
三、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恶性肿瘤与Rh血型系统各表型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检测试剂与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四、Rh血型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分布(论文参考文献)

  • [1]Rh血型系统抗原检测在临床精准输血中的应用[J]. 张鹏举,李艳鸿,姚伟莉,袁静,马少林.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03)
  • [2]新乡地区无偿献血人群的ABO、Rh血型分布调查和ABO疑难血型鉴定[D]. 司雪菲. 新乡医学院, 2021
  • [3]南通地区2 361例恶性淋巴瘤住院患者分布特征分析[J]. 陈海珍,陈建国,孙峰,沈爱国,孙向阳,王高仁. 白血病·淋巴瘤, 2020(12)
  • [4]济南地区肿瘤患者血型不规则抗体分布特点[J]. 周娜,李柯成,李京,吕红娟,潘英芳,宋永红,徐群. 山东医药, 2020(15)
  • [5]我国五家医院红细胞输注现状调查及红细胞输注相关因素病例对照研究[D]. 李舟.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
  • [6]Peutz-Jeghers综合征临床表型分型及其基因型的探索性研究[D]. 张智.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7]Rh表型在不同疾病患者中的分布特征[J]. 万春晶,马峰,岳彦伟,吴继博,徐华,姜侠,王宝燕. 中国输血杂志, 2019(01)
  • [8]肿瘤与Rh血型的相关性分析[D]. 王亚运. 山西医科大学, 2017(02)
  • [9]胃肠恶性肿瘤腹腔热灌注化疗个案管理护理实践模式的构建[D]. 韩媛. 广州医科大学, 2017(11)
  • [10]恶性肿瘤与Rh血型系统各表型的相关性分析[J]. 马现君,楚中华,曹秀玲,高海燕,李伟,孔燕,李德鲁.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10(08)

标签:;  ;  ;  ;  ;  

恶性肿瘤患者Rh血型分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