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的药物防治研究现状

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的药物防治研究现状

一、药物防治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近况(论文文献综述)

曹兆铭,孙文静,李萍,哈敏文,王迎春[1](2021)在《铂类化疗药物所致恶心呕吐的预防及治疗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铂类抗肿瘤药物被广泛应用于肺癌、卵巢癌、头颈部肿瘤等各种实体瘤的治疗中,铂类药物是中-高级别的致吐药物,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CINV)是一种最令癌症患者恐惧的副作用,CINV可导致患者营养不良,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甚至由患者会因此而放弃继续治疗,本文对使用铂类药物化疗所致恶心呕吐治疗方法及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方法预防和治疗铂类药物致CINV提供参考。

白文哲[2](2021)在《保留自身关节保肢术治疗股骨远端恶性骨肿瘤的疗效评价及耳穴压豆防治术后化疗呕吐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骨肉瘤等恶性骨肿瘤的治疗方案通常采用术前化疗-手术-术后化疗的综合治疗模式,保肢术逐渐替代截肢术成为了治疗股骨远端恶性骨肿瘤的主流方式,然而应用保留自身关节保肢术治疗股骨远端恶性骨肿瘤仍然存在争议与挑战。骨肉瘤患者在接受大剂量顺铂化疗的治疗过程中极易出现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大部分患者单纯应用西药不能完全缓解。本研究旨在通过回顾性研究评价该术式的临床疗效,探讨改良的Mirels评分系统对股骨远端保留自身关节保肢术的内固定方式选择的影响,并结合有限元分析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评估耳穴压豆防治骨肉瘤患者术后大剂量顺铂化疗所引起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为中医外治法缓解骨肉瘤患者术后化疗呕吐提供临床依据。方法:一、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九六○医院(本部)骨病科从2004年1月到2019年12月使用保留自身关节保肢术治疗的30例股骨远端恶性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钢板组(14例)和髓内针组(16例)。使用肌肉骨骼肿瘤协会(MSTS)评分系统评估两组术后患肢的肢体功能,采用改良Mirels评分系统评估两组术前的瘤骨强度,并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两组的比较。通过有限元分析,对股骨远端保留自身关节的瘤段切除术进行模拟,分别采用钢板、髓内针内固定,比较两组模型的应力分布及位移情况;二、采取自身交叉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从2018年9月到2020年12月,将在解放军第九六○医院(本部)骨病科的骨肉瘤术后接受大剂量顺铂化疗的患者分为耳穴组(耳穴压豆+止吐药)与西药组(止吐药),收集其住院化疗过程中恶心、呕吐、食欲、体倦乏力、化疗前后白细胞计数等资料,并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两组资料的比较。结果:1.保留自身关节的30例恶性股骨远端骨肿瘤患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54.3个月,末次随访时13例患者因肺转移死亡,术后评均MSTS评分为26.7分,术后局部复发率为10%(3/30),术后骨折率为10%(3/30),术后不愈合率为20%(6/30);2.钢板组与髓内针组的性别、年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复发、骨折、不愈合)及生存率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3.钢板组与髓内针组的术后评均MSTS评分分别为27.1±1.6分和26.4±1.9分,两组之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245);4.钢板组与髓内针组的平均骨强度评分分别为9.3±2.1分和7.3±1.4分,两组之间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6);5.有限元分析的应力分布结果示两组内固定模型的应力集中区域均位于近端截骨处附近水平,髓内针模型的最大应力值均大于钢板模型,但两模型的最大应值力均未达到钛合金的屈服强度;6.有限元分析的位移变化结果示髓内针模型的股骨头处位移为2.81mm,大于钢板模型的1.7mm;7.对于骨肉瘤术后接受顺铂化疗的两组患者,其化疗前、后的白细胞计数分别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8.应用顺铂后的第2、3天耳穴压豆组的恶心、呕吐完全控制率优于西药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9.应用顺铂后的第2天耳穴压豆组的正常食欲率优于西药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10.应用顺铂后的4天内,两组间体倦乏力情况进行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治疗股骨远端恶性骨肿瘤,采取保留自身关节的保肢术,远期有较好肢体功能;2.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髓内针与钢板均能用于股骨远端保留自身关节保肢术,但钢板具有更好的稳定性;3.采用改良的Mirels评分系统,结合股骨远端建模的有限元分析结果,股骨远端的保留自身关节保肢术选择内固定时,骨强度评分<8分的患者可以选择髓内针固定,骨强度评分≥8分选择钢板固定更为合适;4.耳穴压豆可以减轻骨肉瘤术后应用顺铂化疗患者的恶心呕吐反应,改善患者的食欲,有助于提高患者化疗期间的生活质量。

龚自坤[3](2021)在《温胆汤加味配合针刺防治含铂类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是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最常见的消化道不良反应,本研究评估温胆汤加味配合针刺对于恶性肿瘤患者使用含铂类化疗方案所致恶心呕吐的有效性,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提供一种新手段控制化疗后恶心呕吐,减轻化疗过程中因化疗药带来的痛苦,提升疗效,延长生命,并为推广针药结合治疗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提供临床依据和参考。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于2019年10月-2020年12月在青海省中医院血液肿瘤科住院治疗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于化疗前后30min静脉滴注盐酸昂旦司琼4mg,地塞米松5mg于化疗前静推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止呕方案的基础上,于化疗当天开始口服颗粒剂(温胆汤加味),早晚各温服一次,并于化疗前给与针刺(内关、合谷、足三里),采用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30min,连续治疗6天。根据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CTCAE v4.0标准记录两组全程(d1-d6)、急性期(d1)、延迟期(d2-d6)发生的恶心呕吐次数及严重程度和挽救药物使用比例,至治疗失败时间(从化疗开始至第一次出现呕吐或使用挽救药物干预的时间),计算出各阶段的完全缓解率(无呕吐、无挽救药物的使用)、完全控制率(无呕吐、无挽救药物使用,恶心不超过Ⅰ度),同时记录患者住院期间整个化疗过程的副作用事件,并用统计学做相关分析,评估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使用安全性。结果:1.对照组与治疗组在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肿瘤类型等的基线一致(P>0.05)。2.对照组在全程的完全缓解率(50%)低于治疗组(62.5%)(P>0.05);对照组急性期完全缓解率比治疗组低(62.5%VS71.9%)(P>0.05);治疗组延迟期完全缓解率高于对照组56.3%VS81.3%(P<0.05)。3.对照组与治疗组在全程、急性期、延迟期的完全控制率分别为21.9VS50%(P<0.05)、46.9%VS65.6%(P>0.05)、43.8%VS75%(P<0.05)。4.对照组和治疗组失败事件为16次、12次,对照组平均TTF(102.4±9.7h)和治疗组平均TTF(76.8±11.9h)经对数秩检验得出P>0.05,无统计学意义。5.对照组与治疗组在急性期的恶心和呕吐严重程度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组在延迟期的恶心和呕吐严重程度比对照组较轻(P<0.05)。6.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晕针、断针、血肿等针灸及其他不良事件。结论:1.温胆汤加味配合针刺联合西医常规止吐方案可以降低含铂类化疗所致延迟期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对于缓解急性期恶心呕吐效果不明显。2.温胆汤加味配合针刺联合西医常规止吐方案可以减轻含铂类化疗方案所致延迟期恶心及呕吐的严重程度。

刘美丁[4](2021)在《电针预防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探索电针预防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1年2月福州市第二医院骨科病区行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纳入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电针治疗+共同治疗组)与对照组(共同治疗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行全身复合麻醉及PFNA手术治疗(吸入+静脉麻醉+神经阻滞麻醉+术后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者),试验组在上述共同治疗方案内容的基础上,于术前1天行电针治疗。取双侧内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穴针刺+电针治疗。观察患者术后48小时内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恶心呕吐严重分级,需临床干预使用甲氧氯普胺的例数。结果:1.术后48小时试验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46.6%,对照组为73.3%;两组术后48小时内恶心呕吐发生率、恶心呕吐严重程度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试验组术后48小时内需临床干预使用甲氧氯普胺的例数少于治疗组甲氧氯普胺例数,两组需临床干预使用甲氧氯普胺的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电针干预能有效预防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降低需临床干预使用甲氧氯普胺的例数。

石冬梅[5](2021)在《耳穴埋豆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乳腺癌化疗后所致恶心呕吐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在女性高发的恶性肿瘤中,乳腺癌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其治疗方法中,化疗是应用最广泛的手段之一。化疗不仅会杀死癌细胞,也会损害人体的正常细胞和组织,所以会引起恶心呕吐等不良现象。耳穴埋豆和穴位按摩是基于经络学说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能够减轻乳腺癌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本文对耳穴埋豆及穴位按摩防治乳腺癌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进行了综述,证实其疗效确切、操作方便、易于推广,可作为化疗的辅助手段更广泛的应用于临床。

赵娜[6](2021)在《六君安胃方防治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所致胃肠道副反应的疗效及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通过文献研究进行口服中药减轻结直肠癌化疗所致胃肠道副反应的系统评价。2.观察六君安胃方对5-FU化疗小鼠小肠黏膜的保护作用,探索其基于Wnt/β-catenin通路、肠干细胞和肠道菌群的疗效机制。方法:1.通过对4个中文数据库(知网、万方、VIP、SinoMed),4个外文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和 2 个临床试验注册系统(http://www.chictr.org.cn/,https://clinicaltrials.gov/)建库至 2020 年 12 月的检索,收集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期间同时使用中医药治疗的文献,导入文献管理软件Endnote,按照既定的纳入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利用Revman软件中ROB-Riskbias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估,资料提取后进行定量合成统计学处理(meta分析),评价中医药在结直肠癌化疗期间对KPS行为状况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胃肠道反应总发生率和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的疗效和偏倚风险。2.观察六君安胃方对氟尿嘧啶化疗小鼠肠黏膜的保护作用,并探索其机制。60只C57BL/6J雄性小鼠按体重分层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蒙脱石散组,六君安胃-高、中、低不同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5组腹腔注射氟尿嘧啶50 mg/kgd连续7天制造化疗肠黏膜损伤模型,空白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7天(d8-14)。氟尿嘧啶腹腔注射1周前开始阳性对照药物蒙脱石散(1.85 g/kg·d),六君安胃-高、中、低剂量(15.66 g/kg·d、7.83 g/kg·d、3.92 g/kg·d)灌胃,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等量无菌水灌胃,连续14天(d1-14)。干预过程中每天固定时间测量小鼠体重、观察腹泻情况。分别在实验开始前(d0)、化疗开始前(d7)和化疗结束后(d14)采集小鼠粪便,液氮速冻后-80度冻存。第15天FITC-dextran 0.4 g/kg灌胃,12小时后麻醉后摘眼球取血,分离血浆200ul,立即用酶标仪测定FITC荧光强度。剖解取出小肠测量长度,留取空场组织,部分置于甲醛溶液固定,部分液氮速冻后-80度冻存,进行指标检测:①黏膜形态观察:经固定的空场组织HE染色后观察绒毛、隐窝等黏膜形态结构;②肠干细胞增殖:处理前连续3天腹腔注射50 mg/kgd标记干细胞增殖(d12-14),免疫组化法观察空场组织中Lgr5、BrdU表达;③Wnt/β-catenin通路蛋白表达:通过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双重验证的方式,观察空场组织Wnt、β-catenin蛋白表达量;④肠道菌群:通过对小鼠粪便进行16S rRNA高通量测序,观察肠道菌群变化;⑤肠道通透性:通过测定血浆FITC荧光强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血浆中的FITC-D浓度的方式,间接检测肠道通透性;⑥紧密连接测定:通过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空场组织ZO-1、Occludin、claudin-1 mRNA和蛋白的表达;⑦模拟无菌验证肠道菌群与疗效关系:用4种广谱抗生素混入饮水的方式干预2周去除肠道菌群,重复上述实验步骤,抗生素持续投饮至实验结束。结果:1.经筛选最终纳入的33篇文献进行定量合成。meta分析结果表明,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期间协同使用中医药治疗较对照组化疗相比,显着降低胃肠道反应总发生率[RR=0.47,95%CI(0.38-0.57),P<0.01]、恶心呕吐发生率[RR=0.55,95%CI(0.46-0.66),P<0.01]、腹泻发生率[RR=0.38,95%CI(0.29-0.49),P<0.01]和便秘发生率[RR=0.37,95%CI(0.18-0.80),P=0.01]。同时中医药治疗后KPS行为状况评分降低率[RR=0.36,95%CI(0.26-0.51),P<0.01]和中医证候积分无效率[RR=0.35,95%CI(0.29-0.44),P<0.01]显着较对照组低。2.氟尿嘧啶化疗显着降低模型组小鼠的体重(P<0.01),出现明显的腹泻,小肠长度变短(P<0.01)。空肠黏膜HE染色观察到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及脱落,绒毛变短(P<0.01),隐窝结构破坏变浅(P<0.01)。与模型组相比,六君安胃方能改善小鼠体重(P<0.05),小肠长度恢复(P<0.01),肠绒毛高度高(P<0.05),隐窝深(P<0.05)。其中六君安胃方疗效有剂量相关趋势,六君安胃-高剂量疗效最佳。3.模型组的空肠隐窝结构中Lgr5、BrdU、Wnt、β-catenin的表达显着减弱(P<0.01),呈弱阳性。六君安胃-高剂量组Lgr5+、BrdU+细胞较模型组显着增多(P<0.01,P<0.05),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结果均提示六君安胃-高剂量组Wnt、β-catenin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升高,Wnt/β-catenin通路下游蛋白Cyclin-D1表达也有增高趋势。4.模型组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较化疗前下降(Simpson指数升高,P<0.05),菌落结构发生改变(化疗前后PCA分析P<0.05),鼠杆菌科、肠球菌科和拟杆菌科丰度比例下降,韦荣球菌科、乳杆菌科丰度上升。六君安胃-高剂量组化疗后肠道菌群多样性化疗前后无显着差异,接近化疗前水平(化疗前后PCA分析P>0.05),提高肠道菌群中阿克曼氏菌科和双歧杆菌科丰度(P<0.05)。5.模型组小鼠肠道通透性增高,紧密连接ZO-1、Occludin、claudin-1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着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六君安胃-高剂量组肠组织中ZO-1、Occludin、claudin-1 mRNA和蛋白表达均增高。6.通过多种抗生素联合干预的方式去除绝大部分小鼠肠道细菌(使用抗生素后sobs指数下降85%),模拟肠道无菌环境。在模拟无菌条件下,六君安胃方不同剂量组对氟尿嘧啶化疗小鼠体重、腹泻、小肠长度、空场黏膜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的改善作用并不明显。结论:1.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期间口服中药治疗能减少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减少恶心呕吐、腹泻、便秘发生率,且能避免化疗引起的身体功能健康状况的下滑,提高生活质量。2.六君安胃方对肠黏膜有保护作用,显着减轻化疗引起的肠黏膜损伤,可能通过肠道菌群发挥其疗效。3.六君安胃方通过上调Wnt/β-catenin通路,增加肠干细胞增殖,促进损伤黏膜修复;同时对肠道菌群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增加紧密连接蛋白,降低肠道通透性,改善肠道屏障而发挥其疗效。

牛倩倩[7](2021)在《基于文献及临床证据的CINV相关危险因素探讨及中医药辨治内涵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CINV)文献和临床证据的前瞻性分析,整理出中医证型、证素及其症状分布特点;探究不同方案、不同类型及不同程度CINV的中医证候异同;客观分析CINV的人群特征,探讨CINV发生发展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客观、规范的联合中医药防治CINV提供应用性参考。方法1.文献研究整理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学相关高质量及权威代表性论着;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公开发表的CINV相关中医期刊文献。分析文献数据,提取CINV中医证治信息,使用SPSS 21.0对主要指标进行频数及频率分析,采用SPSS Modeler 18.0进行关联性分析。2.临床研究采用在线CINV评估工具评估患者风险及化疗药物致呕风险;采用恶心呕吐分级标准(NCI-CTCAE 5.0)、恶心呕吐生活功能指数量表(functional living index-emesis,FLIE)及MASCC止吐评价工具(MAT)分别评估CINV程度;记录CINV持续时长;制定中医分级症状调查表,收集CINV患者四诊资料,结合第一部分文献研究结果进行中医辨证。结合患者临床资料,从CINV的发生、程度及类型等多维度分析临床特点;整理总结相关证候信息,并从CINV程度、类型及患者资料等多层面探讨证候特点。以上资料采用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SS Modeler 18.0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1.文献研究论着类:共纳入17部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学相关论着,提取中医证型记录共47条,规范后涵盖12个中医证型:主要包括胃阴虚证(14.89%)、胃热证(14.89%)、肝气犯胃证(12.77%)、脾气虚证(12.77%)、胃寒证(8.51%)、湿困脾胃证(8.51%)、痰饮内阻证(8.51%)、脾阳虚证(8.51%)、食滞脾胃证(4.26%)等。提取病位证素6个,以胃、脾、肝、胆为主;病性证素13个,实证以湿、气滞、食积、火/热为主,虚证以阳虚、气虚、血虚为主;关联较强的证素包括“气滞-湿”、“气滞-脾”、“湿-脾”、“湿-阳虚”“阳虚-脾”、“气滞-肝”等。期刊类:共纳入18篇期刊文献,提取CINV证型记录68条,涉及病例1503人,规范后涵盖17个中医证型:主要包括湿困脾胃证(22.1%)、脾气虚证(13.2%)、痰饮内阻证(11.8%)、胃阴虚证(11.8%)、脾胃湿热证(8.8%)、肝气犯胃证(7.4%)、脾阳虚证(4.4%)、胃热证(4.4%)、食滞脾胃证(2.9%)等。提取病位证素9个,以脾、胃、肝、胆、半表半里为主;病性证素16个,实证以气滞、湿、痰、火热为主,虚证以气虚、阳虚、血虚、阴虚为主;关联较强的证素为“胃-气滞”、“脾-气虚”、“脾-胃”、“脾-湿”、“胃-湿”、“气滞-湿”等。其中含铂CINV研究5项,涉及病例425人,以脾胃湿热证、湿困脾胃证为主;病位主要在脾胃,病性以湿、气滞、气虚、痰为主。2.CINV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分析CINV发生本研究共纳入化疗患者107例,CINV发生率为77.6%。女性CINV发生率显着高于男性,尤其是小于50岁的女性;有晕动症、有预期、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患者发生率较高;CINV患者的身高、体重、体表面积及化疗前红细胞、血糖、白蛋白、总蛋白水平显着低于无CINV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Hp感染、年龄在51-60岁、有预期是CINV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CINV程度整体CINV程度与KPS呈显着正相关,有Hp感染、有孕吐史、临床III期的患者程度更重,生活质量更差。本研究中恶心发生率为76.6%,其中1级20例、2级53例、3级9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发生恶心程度较轻;无饮酒史、有Hp感染的患者恶心程度较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呕吐发生率为28.3%,其中1级18例、2级9例、3级3例、4级0例,未发现显着影响整体呕吐程度的因素。CINV类型急性CINV发生率为26.2%,其中急性恶心22.4%,急性呕吐12.1%。有预期的患者急性CINV发生率较高,在恶心和呕吐中均有体现;而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发生率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性CINV发生率为73.8%,其中延迟性恶心73.8%,延迟性呕吐27.1%。女性、有预期、有晕动症、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患者延迟性CINV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延迟性恶心;女性、有Hp感染和初次化疗的患者延迟性呕吐发生率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发生程度上,心率和急性恶心呈显着正相关,有孕吐史的患者急性恶心程度更重,BMI和急性呕吐呈显着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PS和延迟性恶心呈显着负相关,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有Hp感染、无饮酒史的患者延迟性恶心程度更重,妇科恶性肿瘤程度较轻;女性、无远处转移、III期患者延迟性呕吐程度更重、生活功能较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多患者症状持续在3-10天左右,无饮酒史的患者CINV持续时间更长(P<0.05)。3.CINV证候分布症状:得到中医症状97个,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纳呆、倦怠乏力、面色少华、神疲懒言、失眠、大便干等症,舌象以舌(淡)红、苔白(腻)为主,脉象以弦滑脉多见。证素:得到中医病位证素12个,以脾、胃、肝、胆、心为主,病性证素15个,实证以湿、气滞、食积、痰为主,虚证以气虚、阳虚、血虚、阴虚为主。证型:规范化处理后得到122条证型记录:依次为湿困脾胃证(46.7%)、胃阴虚证(16.4%)、脾气虚证(11.5%)、脾阳虚证(8.2%)、肝气犯胃证(6.6%)、痰饮内阻证(5.7%)和食滞脾胃证(4.9%)。4.CINV证候特点CINV程度肝气犯胃证整体CINV程度最轻,患者生活质量最高,食滞脾胃证最重;病位在肝、胆、心,病性在血虚、气滞、食积者程度较重;病程15天以上的患者病位及心占比更高,血虚和食积在5天以下患者中占比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型在不同恶心呕吐分级上无明显分布差异。1级恶心病位在胃比例最低,3级恶心病位在心的比例较高;气陷在3级恶心中占比最高,食积、血虚在1级恶心中占比最低;3级呕吐病位在半表半里比例高于1级、在心明显高于2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性上各级呕吐间无明显差异。CINV类型各类型CINV均以湿困脾胃证为主;病位主要集中在脾胃,病性均以湿、气虚、气滞为主。脾气虚和脾阳虚证在各个类型中程度均较轻;在延迟性恶心中,胃阴虚证、湿困脾胃证程度较重,肝气犯胃证程度较轻;在急性呕吐中,肝气犯胃证、食滞脾胃证程度较重,胃阴虚证程度较轻;在延迟性呕吐中,食滞脾胃、湿困脾胃、胃阴虚证程度较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位在半表半里、肝、胆,病性为气滞、食积,急性CINV程度更重;病位在胆、脾、胃、心、心神,病性为气陷、血虚、阴虚、气滞、食积,延迟性CINV程度更重,生活质量较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病位在半表半里、肝、胆,病性为阴虚、血虚、食积、气滞、火/热,急性恶心程度较重;病位在肝、胆、心、心神、大肠,病性为气陷、血虚、阴虚、气滞、食积者延迟性恶心程度较重;病位在肝、胆、半表半里,病性为气滞、食积急性呕吐程度较重;病位在心、心神呕吐,病性为气陷、气滞、食积延迟性呕吐程度较重,生活质量较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因素化疗方案、性别、饮酒史、Hp感染、晕动症、脑血管病史等因素均对CINV中医证型和证素有显着影响。结论CINV证型主要包括湿困脾胃证、脾气虚证、痰饮内阻证、胃阴虚证、肝气犯胃证、脾阳虚证、食滞脾胃证;病位主要在脾、胃、肝、胆、心,病性以湿、气滞、气虚、阳虚、阴虚为主。不同类型及程度的CINV均以湿困脾胃为主证,但证候分布特点有差异;化疗方案、性别、饮酒史、Hp感染等均是影响CINV中医证候的因素。女性、年龄小于60岁、晕动症史、无饮酒史、Hp感染、孕吐史、预期、睡眠不足、营养状态差、KPS较低及肿瘤晚期等因素均可能会影响CINV的发生发展。CINV的中医证候及干预类研究数量较少,质量较低,缺少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和指南共识。CINV证候及流行病学研究需要更多大样本、多中心、设计严谨的研究进一步验证探讨;建立和完善具体的CINV证候学体系和客观系统的中医共识十分必要。

曾琣善[8](2020)在《奇经八脉理论与乳腺癌防治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乳癌是世界女性癌症之首,目前,乳腺癌的治疗方式是以西医手术、放疗、化疗为主,其治疗目的是以直接去除或杀伤肿瘤,既中医指的祛除邪气为主,无可否认,西医在祛除乳腺癌肿瘤方面具有中医药无法比拟的优势,然而,乳腺癌的发生关系到正气与邪气两个方面,临床上可见许多乳腺癌患者在经过正规手术或放化疗后,肿瘤仍然复发,甚至面临死亡,让患者及家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再者,这些治疗在杀伤乳腺癌肿瘤的同时,对正常细胞也有杀伤作用,且会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如此导致正气已经不足的乳腺癌患者虚者更虚。所谓“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乳腺癌的发病与再次复发,必定与机体的正气不足有关,中医中药或针灸在西医治疗乳腺癌的过程中能起到扶助正气、降低毒副作用的功效。虽然,诸多有关乳腺癌的临床治疗研究也明显地说明中医治疗乳腺癌弥补了西医在治疗上的不足,但有关数据指出每年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升高,而且乳腺癌已经成为马来西亚女性百分比上升最高的死亡原因。因此,中医在针灸及中草药方面对于乳腺癌的认识及其防治必须寻求新的创新点,以便更好地防治乳腺癌,从而降低其发病率及死亡率的上升趋势。中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在研究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时注重整体观念,重视人体各脏腑器官、经脉组织之间的相互依存及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病理情况下则脏腑经脉之间可以互为影响转化。乳腺癌属于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乳腺癌的发生需经过5-10年的漫长过程,在这期间,人体各脏腑及经脉之间是相互影响转化的。人体内除了五脏六腑及十二经脉外,还有奇恒之腑及奇经八脉。然,古今医家对于疾病的防治研究,在针灸方面主要是以十二经脉循行为主要理论依据,在中药归经方面则以脏腑归经为主,对于奇经八脉之理论研究显而寥寥无几,而久病、虚证是奇经八脉的病理特点,也是乳腺癌的病理特点,因此,有关奇经八脉的理论及其与乳腺癌的发病防治等关系值得学者进一步深入研究,并从中开掘新的知识理论,以便能更好的指导临床应用。目的:通过对奇经八脉在针灸及中药方面的理论及文献研究,来探讨乳腺癌的发病及防治与奇经八脉的相关性,希望通过此研究能让医者对奇经八脉在针灸及中药的运用有更深入的了解,也为临床防治乳腺癌提供更开阔的思路,从而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的上升趋势,提升中医防治乳腺癌的整体水平。方法:此研究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节为乳腺癌和奇经八脉的相关文献综述。第一节主要论述乳腺癌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中医病名溯寻及相关症状描述、脏腑经络及病位探析、发病人群、病因病机和辨证分型治疗。第二节是探讨古代文献关于奇经八脉的论述、后世医家和现代文献关于奇经八脉的探讨,以及奇经八脉与乳腺癌的相关论述。第二章节是乳腺癌的发病与奇经八脉的相关理论研究,笔者从发病机理、阴阳气血、脏腑经络、气机升降以及中医生殖轴的角度来探讨乳腺癌与奇经八脉之间的关系。内容首先从正气与邪气的角度来说明乳腺癌的发病机理与冲任督脉的关系,其后通过理论来研究人体经脉之初始、冲任督脉的起源、奇经八脉与三焦气街和四海以及十二经脉之间的沟通联系,分析并说明奇经八脉是如何通过三焦、气街及四海沟通全身,以对十二经脉的阴阳气血运行起到溢蓄、调节的主导作用。阐述奇经八脉是调节机体阴阳平衡的主要核心,从而对奇经八脉理论防治乳腺癌加以探讨。最后通过奇经八脉对人体气机升降以及中医生殖轴的重要作用来探讨其与乳腺癌的关系。第三章节是奇经八脉相关腧穴防治乳腺癌的临床文献及理论研究。首先通过整理针灸治疗乳腺癌的文献,研究其与奇经八脉相关腧穴的关系,以奇经八脉的循行路线及其相关腧穴为理论依据,将乳腺癌近30年的针灸文献进行系统整理,总结出文献中运用奇经八脉的相关性腧穴在防治乳腺癌的规律,探讨奇经八脉的理论对临床防治乳腺癌的特点及理论应用。资料与方法:1)文献检索:系统检索1989年至2018年中国知网公开发表的有关针灸对乳腺癌的临床治疗研究文献为对象,以“乳腺癌”或“乳癌”或“乳岩”并含“针灸”,为主题搜索字段。在获得的检索结果中的文章摘要或全文中进行纳入、排除筛选。将纳入的文献下载,阅读全文、分析归纳及进行系统整理。2)文献纳入标准:a)包括临床试验和动物实验研究。b)针灸治疗包括一般针刺、埋线、温灸等,或者针灸结合其他中医疗法比如针药结合及针推结合等治疗。c)疾病范围以乳腺癌的防治为主,包括手术前、手术后以及放化疗期间的相关治疗。3)文献排除标准:a)重复报告的文献。b)信息不足无法利用的文献。c)缺乏真实性或缺乏参考价值的文献。d)未明确注明主穴运用的文献。4)检索结果:通过主题词共检索到文献80篇,符合标准的有28篇,其中25篇为临床实验研究,3篇为动物实验研究,本文将这些文献录入Excel表格进行分析。其后是关于奇经八脉相关腧穴在治疗乳腺癌术后、放化疗后引起的毒副作用以及对乳腺癌肿瘤的抑制及预防作用的理论探讨。第四章节为奇经八脉药物分析及其与乳腺癌的相关性研究。第一节是《得配本草》及《临证指南医案》之奇经八脉药物分析研究。笔者将严洁等所着的《得配本草·奇经药考》以及叶氏《临证指南医案》二书中的奇经用药归经合并整理,将奇经药物以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一些药物如茴香、秋葵子、马鞭草、苍术以及泽兰等在书中未明确注明奇经八脉所归何经均不纳入;参照国家级规划教材十一五版《中药学》、以及《本草纲目》、2015年版《中国药典》为补充规范,将药物的名称进行一致化处理后分别输入药物的脏腑归经、四气五味以及功效,将数据归类整理并进行分析,总结奇经八脉的药物特点。第二节是通过临床治疗文献及理论研究,探讨奇经八脉药物在预防与治疗乳腺癌的过程中能起到的防治效果。结果:1)乳腺癌的发病机理,从正气与邪气的相互作用探讨,其发病与奇经八脉的逐渐虚衰相关。督脉的不足是导致乳腺癌发病的最初因素,也是女子机体正气不足的起源。乳腺癌的发病机理可概括为督脉阳气不足-机体阳气温化推动无力-气机郁滞-痰湿瘀等阴寒之邪凝聚-冲任二脉逐渐虚衰-邪气随冲任之气循行流窜至胸中而不能消散-痰湿瘀阻于乳络-日积月累发展为乳腺癌。2)任督二脉为人体经脉之初始。冲、任、督三脉“一源三歧”,起源于脐下左肾和右肾之间所产生的运动之气。奇经八脉与三焦、气街、四海紧密沟通联系,是机体除了十二正经以外的重要经脉系统。奇经八脉为机体气机升降出入的总枢纽,气机升降失调与乳腺癌的发病密切相关。3)中医生殖轴理论可用于指导乳腺癌的防治,生殖轴与督脉密切相关,笔者认为中医的生殖轴应加入督脉,即“督脉-肾气-天癸-冲任-胞宫轴”。4)针灸治疗乳腺癌的研究文献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尤其是近5年针灸防治乳腺癌已成为一个新的热点。针灸治疗乳腺癌的临床试验研究是针对乳腺癌手术或放化疗后所致的副作用进行治疗为主,其疗效显着。在28篇文献中,共总结了62个腧穴,使用频次共181次。从62个腧穴中共总结出30个与奇经八脉相关的腧穴,其使用频次为105次。其中属于任脉的腧穴有7个(膻中、中脘、水分、神阙、关元、气海、中极),督脉腧穴5个(百会、风府、大椎、命门、腰阳关),原穴3个(合谷、太冲、太溪),气街相关腧穴11个(天枢、气冲以及9个背俞穴),四海相关腧穴1个(足三里),以及八脉交会穴3个(外关、列缺、内关)。奇经八脉相关腧穴运用在治疗上肢水肿及功能康复的平均比率为43%;治疗胃肠道反应、白细胞低下平均比率为93%;治疗疲劳的平均比率为95%;用于治疗情绪平均比率为75%;用于治疗其它乳腺癌相关病症平均比率为60%;用于动物实验平均比率为71%。5)针灸奇经八脉的相关腧穴能激发机体的先天之气、调动正气以协调五脏阴阳气血、恢复机体气机升降的平衡,在治疗乳腺癌手术或放化疗后引起的胃肠道反应、白细胞低下、疲劳、负面情绪病症上是其疗效的关键腧穴。此外,通过针灸对肿瘤抑制及预防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报道,说明奇经八脉相关腧穴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能力以抑制肿瘤或预防乳腺癌的发生发展。6)纳入奇经八脉的药物有75味,分别归于督脉22味、任脉14味、冲脉29味、带脉26味、阳维脉8味、阴维脉7味、阳跷脉3味、阴跷脉3味,共计112频次。补虚药占总药味的44%,补虚药的药味比率在督脉中占据68%、任脉65%、冲脉48%、带脉27%、阳维脉75%、阴维脉57%。督任冲脉及维脉的药物都以补虚药为主,带脉以收涩药30%为多数而其次补虚药则占27%。奇经补虚药物中补益阳气的药物占61%而补益阴血的药物则占39%,补益阳气的药物在督脉、冲脉及带脉中占补虚药的多数比率,既督脉74%、冲脉64.3%、带脉57%,阳维脉则占50%;任脉和阴维脉的补虚药以补益阴血为主,分别占补虚药的78%和75%。奇经药物以温热性56%居多,平性药物则占23%,而寒性药物仅占21%。温热性药物在督脉占82%、冲脉55%、带脉46%、阳维脉63%、阴维脉57%及阴跷脉67%,此6脉的温热性药物比率均明显高出寒性药物;任脉的寒性药物与温热性药物比率相等,均为36%;八脉之中唯独阳跷脉的寒性药物比率高于温热性药物,其寒热比率为2:1。奇经药物的五味按阴阳分类,五味属阳占59%,属阴占41%,八脉之中,冲任督三脉、阳维脉及阴跷药物的五味属阳的比率均高于五味属阴的比率;阴维脉、阳跷脉药物的五味阴阳比率则相等;唯独带脉五味属阴的药物略高于属阳的药物。奇经八脉中除了跷脉以辛味药物占多数比率外,其余六脉的药物均以甘味为多数比率。奇经八脉的总药物所归脏腑经脉的比率以肝经23%、肾经25%为主,八脉各别药物的脏腑归经均以肝肾两脏为主。奇经八脉的总药味中有28%是动物类药物。7)奇经八脉在药物的类别、四气、五味、归经等方面的运用上有其独特的规律。中医治疗乳腺癌手术后的首10味高频次的药物中,有8味药物归经于奇经八脉,分别是黄芪、白术、茯苓、当归、甘草、枸杞子、白芍及熟地黄。此8味药物中,除了茯苓,其余7味药物均各别归经于冲任督三脉。奇经八脉药物是治疗乳腺癌手术后的主要核心药物,尤其是冲任督三脉的药物更是治疗乳腺癌术后的关键。奇经八脉的补虚药物能从根本上补助机体元气,元气充足则免疫力强,不但有助于战胜疾病,且能提高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加快体质的恢复,改善或减轻手术后的某些不良反应,为进一步接受放化疗做好准备,并能达到抑制肿瘤,提高远期疗效,降低乳腺癌术后复发率及死亡率。结论:乳腺癌的发病与奇经八脉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故在防治乳腺癌的方面也应该顾及其与奇经八脉之间的相互作用。奇经八脉不但在针灸治疗上拥有与其相关的治疗腧穴,而且奇经八脉在药物的类别、四气、五味、归经等方面的运用上有其独特的规律,临床上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以开阔药物运用的新思路。通过整理针灸治疗乳腺癌的研究文献以及奇经八脉药物防治乳腺癌的理论探讨,发现奇经八脉在防治乳腺癌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奇者,异也,奇经八脉指的是十二正经之外的八条经脉,别道奇行,所以被称为“奇经”。所谓用药如用兵,《孙子兵法·势篇》说道:“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中医在防治一般疾病多以十二正经及五脏六腑为指导理论,此为防治疾病的一般规律,而奇经八脉理论可谓是中医防治疾病的变法,对于关乎生死的乳腺癌疾病有着特殊的指导意义。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指出:“医而知乎八脉,则十二经、十五络之大旨得矣;仙而知乎八脉,则虎龙升降、玄牝幽微之窍妙得矣”,“医不知此,罔探病机”。希望通过此研究能让医者对奇经八脉在针灸及药物的运用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也希望奇经八脉理论能为临床防治乳腺癌提供创新性的依据,以利于乳腺癌的临床工作者提供更开阔的防治思路,提升中医治疗乳腺癌的整体水平,从而降低其发病率及死亡率的上升趋势。

李捷[9](2020)在《精制保和颗粒肠道保护和抗大肠癌的药效和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系统地研究精制保和颗粒对5-FU所致的肠道损伤的影响和对PI3K/AKT通路相关因子的调控作用。探讨精制保和颗粒干预对DSS所诱导的肠炎的影响,并从肠道菌群角度探讨其减轻肠炎的作用机制。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精制保和颗粒潜在功效,并结合课题组研究方向探讨精制保和颗粒抗大肠癌潜在关键成分、靶点及通路。通过体内实验探讨精制保和颗粒干预对大肠癌细胞移植瘤生长、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对网络药理学分析的潜在靶点进行验证。方法:1、通过皮下接种小鼠肠癌CT26细胞构建皮下移植瘤模型,通过腹腔注射5-FU构建化疗损伤模型,并给予精制保和颗粒干预,通过小鼠体重、腹泻指数、粪便形态观察等检测评价精制保和颗粒的干预作用;通过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TUNEL染色检测结肠组织细胞增殖、凋亡和AKT通路活化及下游相关凋亡、增殖调控蛋白表达。2、通过DSS诱导构建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并给予精制保和颗粒干预,通过测量小鼠体重、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长度、结肠重量、HE染色检测评价精制保和颗粒干预对模型小鼠的干预作用;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结肠组织中炎症因子表达;通过16S r D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精制保和颗粒对各组小鼠粪便菌群的影响。3、通过TCMIP数据库和文献检索分析精制保和颗粒的成分和靶点,并通过对所有潜在活性成分的靶点进行Pathway分析;基于Pathway分析结果,通过Gene Cards获取大肠癌靶点,并取其与精制保和颗粒潜在靶点的交集,进一步采用网络药理学技术进行成分-靶点调控网络构建、Pathway和GO等分析研究精制保和颗粒抗大肠癌的潜在成分、靶点及通路。4、通过皮下注射HCT116细胞构建裸鼠皮下移植瘤裸鼠模型,并给予精制保和颗粒干预,通过瘤体体积、瘤体重量检测研究精制保和颗粒干预对瘤体生长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染色、TUNEL染色检测移植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1、精制保和颗粒干预显着缓解5-FU注射后引起的CT26移植瘤小鼠腹泻指数升高、空肠黏膜损伤及粪便不成形;同时,精制保和颗粒干预显着降低了5-FU化疗后空肠组织细胞凋亡,下调了凋亡蛋白Bax的表达,上调了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精制保和颗粒干预显着促进了5-FU化疗后空肠组织细胞增殖,显着上调小鼠空肠组织促增殖蛋白CDK4与c-myc的表达;精制保和颗粒干预显着促进小鼠空肠组织AKT与p-AKT的表达。2、精制保和颗粒干预显着缓解DSS刺激引起的DAI升高、结肠缩短、结肠重量减轻和结肠黏膜损伤;同时,精制保和颗粒干预显着降低了促炎因子IL-6和TNF-α在结肠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精制保和颗粒干预虽然对OTUs数量、alpha多样性未见明显改善,但一定程度上能调节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肠道菌群的组成结构和beta多样性和降低Dubosiella丰度(P<0.05)及增加有益菌Lactobacillus(乳杆菌属)含量。3、通过网络药理学选取了精制保和颗粒22个潜在活性成分和217个潜在靶点,所有潜在靶点的Pathway分析发现Pathway in cancer,Colorectal cancer等通路被显着富集;Gene Cards数据库中选取了9329个大肠癌靶点,并与217个潜在靶点进行交集,获得了184个靶点;基于成分-靶点关系,构建了精制保和颗粒调控网络,进一步的网络分析得到了8个潜在关键成分和48个潜在关键靶点。Pathway分析发现Pathways in cancer、Hepatitis B和Prostate cancer等通路被显着富集;GO分析发现enzyme binding、response to drug和negative regulation of apoptotic process等功能被显着富集。4、精制保和颗粒干预显着抑制结肠癌HCT116细胞皮下移植瘤瘤体体积、重量及移植瘤组织PCNA表达和促进移植瘤细胞的凋亡;精制保和颗粒干预显着下调Bcl-2和上调Bax蛋白表达。结论:1、精制保和颗粒干预显着缓解5-FU引起的腹泻和肠道黏膜损伤,且通过上调AKT和p-AKT的表达及抗凋亡蛋白Bcl-2、促增殖蛋白CDK4与c-myc的表达和下调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可能是精制保和颗粒减轻化疗所致肠道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2、精制保和颗粒显着减轻DSS介导的溃疡性结肠炎,且通过降低炎性因子IL-6和TNF-α表达和调节肠道菌群是其可能的调控机制。3、精制保和颗粒多个潜在活性成分可通过调控多个核心靶点、多条信号转导通路发挥抗大肠癌作用。4、精制保和颗粒干预显着抑制大肠癌移植瘤细胞生长,抑制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上调促凋亡蛋白Bax和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

国文文,周天,张可睿,胡凯文[10](2021)在《灸法治疗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临床研究概况》文中指出检索2010—2020年中国知网(CNKI)、万方医学网、维普网数据库中收录的有关灸法治疗恶性肿瘤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chemotherapy 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CINV)的临床研究文献,共纳入文献101篇。概述灸法及灸法联合其他中医药疗法干预CINV的治疗方法,常使用艾条灸、艾炷灸、隔物灸、温灸器灸等不同的灸法操作,主要选取足三里、中脘、神阙、内关等具有健脾胃、益气血、调气机、止呕逆作用的穴位。实际临床应用中,还常将灸法与耳穴压丸、穴位按压、穴位注射、穴位贴敷、针刺、中药内服等中医疗法联合应用,以加强对CINV的干预效果。灸法治疗CINV临床应用已较成熟,疗效明显,但具体灸法操作的选择、施灸穴位的选取及刺激的参数等方面仍需更多的研究和规范,以提高灸法的治疗效果。

二、药物防治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近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药物防治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近况(论文提纲范文)

(1)铂类化疗药物所致恶心呕吐的预防及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铂类化疗药致CINV
    1.1 铂类化疗药致CINV的类型
    1.2 铂类化疗药致CINV的机制
    1.3 铂类化疗药致CINV的影响因素
        1.3.1 铂类药物的种类与化疗周期
        1.3.2 患者一般情况
        1.3.3 心理因素
        1.3.4 其他
2 铂类化疗致CINV的预防
    2.1 非药物预防方法
        2.1.1 行为疗法
        2.1.2穴位刺激疗法
    2.2 药物预防
3 铂类化疗药致CINV的治疗
    3.1 药物治疗
    3.2 铂类化疗药物致CINV治疗方案
    3.3 中药治疗
    3.4 中医外治法治疗
        3.4.1 针灸
        3.4.2 艾灸
        3.4.3 穴位贴敷
        3.4.4 耳穴贴压
4 不足与展望

(2)保留自身关节保肢术治疗股骨远端恶性骨肿瘤的疗效评价及耳穴压豆防治术后化疗呕吐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保留自身关节保肢术治疗股骨远端恶性骨肿瘤的疗效评价
    引言
    研究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2.1 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2.3 研究方案
        2.4 治疗方式的介绍
        2.5 评价标准
        2.6 数据统计
        3.研究结果
        3.1 髓内针组资料详情
        3.2 钢板组资料详情
        3.3 髓内针组与钢板组的比较
        3.4 典型病例
        4.有限元分析
        4.1 股骨远端CT资料的收集
        4.2 股骨三维模型的处理
        4.3 手术模型的建立
        4.4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5 三维有限元结果
    讨论
        1.保留自身关节保肢术的术后功能评价
        2.术后并发症的评价
        3.瘤段骨的处理方式
        4.股骨远端恶性骨肿瘤内固定方式的选择
        5.有限元分析与“动静结合”理论
        6.骨强度评分的应用
        7.本次研究局限性
    结语
第二部分 耳穴压豆防治术后化疗呕吐的临床应用
    引言
    研究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2.1 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2.3 研究方案
        2.4 观察指标
        2.5 数据统计
        3.研究结果
        3.1 两组化疗前白细胞比较
        3.2 恶心、呕吐的控制效果比较
        3.3 食欲及体倦乏力的比较
        3.4 两组化疗后白细胞比较
        3.5 两组追加止吐药的情况
        3.6 不良反应记录
    讨论
        1.化疗药物导致呕吐的机理
        2.中医对化疗药物导致呕吐的认识
        3.中医治疗化疗后呕吐的方法
        4.耳穴压豆的作用机理及耳穴的选择
        5.耳穴压豆的干预时机
        6.耳穴压豆在骨肉瘤化疗中的应用情况
        7.疗效分析
        8.本次研究的不足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一) 股骨远端恶性骨肿瘤瘤段切除生物重建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治未病”理论指导耳穴压豆治疗顺铂引起呕吐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论文着作

(3)温胆汤加味配合针刺防治含铂类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引言
    1 立项依据
    2 中西医治疗CINV的研究进展
        2.1 西医对于CINV的认识
        2.2 中医对于CINV的认识
1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1 研究目标
    1.2 研究内容
2 研究资料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资料
    2.2 研究方法
    2.3 技术路线图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疗效评价
    3.3 安全性评价
4 讨论
    4.1 温胆汤方的研究进展
    4.2 针刺防治CINV的理论基础
    4.3 结果分析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致谢
附录一
附录二

(4)电针预防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1.7 中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药物与设备
        2.4 术前准备
        2.5 针刺治疗
        2.6 麻醉方法
        2.7 手术方式
        2.8 术后处理
        2.9 观察项目
        2.10 疗效评价
        2.11 统计学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比较
        3.2 术后48 小时内恶心呕吐情况
        3.3 术后48 小时内需临床干预甲氧氯普胺使用例数
讨论与分析
    1 祖国医学对PONV的认识
        1.1 病名方面的认识
        1.2 古代医籍的认识
        1.3 古代医家认识
        1.4 临床中医认识
    2 西医对PONV的认识
        2.1 个体因素
        2.2 麻醉因素
        2.3 手术因素
        2.4 术后因素
        总结
    3 现代医学对PONV的研究概况
        3.1 PONV机理
        3.2 PONV防治
        总结
    4 针刺防治PONV临床研究概况
        4.1 方法学研究
        总结
    5 针刺防治PONV相关中医基础理论
        5.1 调神
        5.2 调理气血
        5.3 调整脏腑
    6 针刺机制
    7 针刺影响加速康复外科
        总结
    8 试验结果分析
        8.1 术后48 小时内恶心呕吐情况
        8.2 术后48 小时内需临床干预甲氧氯普胺使用例数
    9 课题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针灸防治术后恶心呕吐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5)耳穴埋豆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乳腺癌化疗后所致恶心呕吐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乳腺癌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及药物止吐的困境
耳穴埋豆治疗
    1 耳穴作用原理
    2 耳穴贴压
穴位按摩
    1 穴位的作用原理
    2 穴位按摩
耳穴埋豆联合穴位按摩
    1 经络学说
    2 耳穴埋豆联合穴位按摩
结 语

(6)六君安胃方防治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所致胃肠道副反应的疗效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药在非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1. 概述
        2. 中医对结直肠癌的认识
        3. 中医药治疗在非转移性结直肠癌中的作用
        4.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化疗引起胃肠道副反应的机制及防治研究进展
        1. 化疗相关粘膜炎
        2. 化疗相关恶心呕吐
        3. 化疗相关腹泻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口服中药防治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所致胃肠道副反应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1. 方法
        1.1.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1.2. 文献来源及检索策略
        1.3. 文献筛选及数据提取
        1.4.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
        1.5. 结局指标效应量的选择和数据合并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过程
        2.2.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
        2.3.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
        2.4. 结局指标效应量估计
    3. 讨论
        3.1. 纳入文献PICOS特征
        3.2.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
        3.3.结局指标效应分析
        3.4. 系统评价可能存在的局限性
        3.5. 与已发表系统评价的比较
        3.6. 纳入文献中医治法和用药规律分析
    4. 结论
        4.1. 对临床实践的意义
        4.2. 对后期研究的建议
第二部分: 杨宇飞教授运用健脾补肾序贯法防治结直肠癌化疗副反应的经验
    背景
    1. 结直肠癌化疗副反应出现的时间特点
    2. 中医药分阶段序贯论治
    3. 典型验案举隅
    4. 总结与展望
第三部分: 六君安胃方对化疗所致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实验一: 六君安胃方对5-FU化疗小鼠小肠黏膜和肠道菌群的作用
        背景
        1. 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实验二: 六君安胃方对5-FU化疗小鼠肠干细胞、Wnt/β-catenin通路蛋白和紧密连接蛋白的作用
        背景
        1. 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实验三: 模拟无菌条件下六君安胃方对5-FU化疗小鼠小肠黏膜的作用
        背景
        1. 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结语
创新点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7)基于文献及临床证据的CINV相关危险因素探讨及中医药辨治内涵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技术路线图
第一部分 CINV中医证候特点的文献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研究结果
第二部分 CINV中医证候特点及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统计学方法
    4 研究结果
讨论
    1 CINV中医证候特点的文献研究
    2 关于CINV的临床研究
    3 对CINV的中医证型思考
    4 当前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奇经八脉理论与乳腺癌防治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乳腺癌的相关文献综述
        (一)乳腺癌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评述
        (二)乳腺癌中医病名溯寻及相关症状描述
        (三)乳腺癌与脏腑经络及病位探析
        (四)乳腺癌发病人群
        (五)古今医家对乳腺癌病因病机的论述
        (六)古今医家对乳腺癌的辨证分型治疗举例
    二、奇经八脉的相关文献综述
        (一)奇经八脉概述
        (二)古代文献关于奇经八脉的论述
        (三)后世医家对奇经八脉的探讨
        (四)现代文献关于奇经八脉的探讨
        (五)奇经八脉与乳腺癌的相关论述
    三、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乳腺癌的发病与奇经八脉的相关理论研究
    一、乳腺癌的发病机理
        (一)正气
        (二)邪气
        (三)邪胜正负
    二、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的沟通联系及其与乳腺癌的关系
        (一)任督二脉为人体经脉之初始
        (二)一源三歧
        (三)三焦、气街、四海与奇经八脉的联系
        (四)人体经脉循行与气机升降及乳腺癌的发病关系
    三、乳腺癌、冲任督脉、天癸与女性生殖轴的关系
    四、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奇经八脉相关腧穴防治乳腺癌的临床文献及理论研究
    一、基于针灸治疗乳腺癌的文献研究其与奇经八脉相关腧穴的关系
        (一)研究意义
        (二)资料与方法
        (三)临床实验研究
        (四)动物实验研究
        (五)主穴分析
        (六)研究结果
        (七)研究结论
    二、奇经八脉相关腧穴治疗乳腺癌术后及放化疗后毒副作用的理论探讨
        (一)恶心呕吐及白细胞低下
        (二)疲劳
        (三)负面情绪
    三、奇经八脉相关腧穴对乳腺癌肿瘤的抑制及预防作用的探讨
    四、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奇经八脉药物分析及其与乳腺癌的相关性研究
    一、《得配本草》及《临证指南医案》之奇经八脉药物分析研究
        (一)前言
        (二)奇经八脉药物分析
        (三)督脉药物分析
        (四)任脉药物分析
        (五)冲脉药物分析
        (六)带脉药物分析
        (七)阳维脉药物分析
        (八)阴维脉药物分析
        (九)跷脉药物分析
        (十)奇经药物分析小结
    二、奇经八脉药物防治乳腺癌的探讨
    参考文献
讨论
结语
创新性
致谢
附件一《得配本草·奇经药考》
附件二《黄帝内经·素问》原文引用
附件三《黄帝内经·灵枢》原文引用
附件四《难经》原文引用
附件五 统计学审核证明

(9)精制保和颗粒肠道保护和抗大肠癌的药效和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精制保和颗粒减轻肠道损伤和炎症的药效和作用机制研究
    引言
    第一部分 精制保和颗粒减轻5-FU所致肠道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1 前言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及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3 结果
        3.1 精制保和颗粒干预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3.2 精制保和颗粒干预对模型小鼠体重、腹泻及粪便性状的影响
        3.3 精制保和颗粒对模型小鼠空肠病理形态的影响
        3.4 精制保和颗粒干预对5-FU所致空肠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
        3.5 精制保和颗粒干预对5-FU化疗后空肠组织中的Bax和 Bcl-2 表达的影响
        3.6 精制保和颗粒对5-FU化疗后空肠组织细胞增殖的影响
        3.7 精制保和颗粒干预对5-FU化疗后小鼠空肠组织中的CDK4和c-myc表达的影响
        3.8 精制保和颗粒对5-FU化疗后小鼠空肠组织中AKT和 p-AKT表达的影响
        4 小结
        5 讨论
    第二部分 精制保和颗粒减轻DSS介导的肠炎和调控肠道菌群的作用机制研究
        1 前言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及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3 结果
        3.1 精制保和颗粒对小鼠体重的影响
        3.2 精制保和颗粒对疾病活动指数(DAI)的影响
        3.3 精制保和颗粒对小鼠结肠长度和重量的影响
        3.4 精制保和颗粒对小鼠结肠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3.5 精制保和颗粒干预对小鼠结肠组织中IL-6表达的影响
        3.6 精制保和颗粒干预对小鼠结肠组织中TNF-α表达的影响
        3.7 测序质量评估——稀释性曲线(Rarefaction Curve)
        3.8 OTU聚类分析
        3.9 Alpha多样性指数统计
        3.10 PCoA主坐标分析
        3.11 物种及其丰度分析
        4 小结
        5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精制保和颗粒抑制大肠癌生长的作用机制
    引言
    第一部分 精制保和颗粒抗大肠癌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1 前言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精制保和颗粒中药材、成分及靶点的筛选
        2.2 基于DAVID数据库进行所有靶点的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
        2.3 大肠癌相关靶点的选取及检索
        2.4 精制保和颗粒“活性成分-靶点”网络构建及分析
        2.5 基于DAVID数据库对疾病靶点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
        3 结果
        3.1 精制保和颗粒成分和潜在靶点
        3.2 精制保和颗粒GO和 KEGG通路分析
        3.3 精制保和颗粒潜在靶点与大肠癌靶点交集
        3.4 精制保和颗粒抗大肠癌有效成分-靶点网络图构建及分析
        3.5 精制保和颗粒抗大肠癌潜在关键靶点的 KEGG 通路和 GO 分析
        4 小结
        5 讨论
    第二部分 精制保和颗粒抗大肠癌的实验性研究
        1 前言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及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3 结果
        3.1 精制保和颗粒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3.2 精制保和颗粒对裸鼠体重的影响
        3.3 精制保和颗粒对移植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3.4 精制保和颗粒干预对移植瘤细胞凋亡的影响
        3.5 精制保和颗粒干预对移植瘤组织中Bax和 Bcl-2 表达的影响
        4 小结
        5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问题与展望
文献综述 肠道菌群失调对炎症性肠病和大肠癌的影响以及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10)灸法治疗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临床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对CINV的认识
2 艾灸对CINV的治疗作用
    2.1 艾条灸
    2.2 艾炷灸
    2.3 隔物灸
    2.4 温灸器灸
    2.5 其他灸法
3 灸法与耳穴压丸结合
4 灸法与穴位按压结合
5 灸法与穴位注射结合
6 灸法与穴位贴敷结合
7 灸法与针刺结合
8 灸法与其他疗法结合

四、药物防治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近况(论文参考文献)

  • [1]铂类化疗药物所致恶心呕吐的预防及治疗进展[J]. 曹兆铭,孙文静,李萍,哈敏文,王迎春.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18)
  • [2]保留自身关节保肢术治疗股骨远端恶性骨肿瘤的疗效评价及耳穴压豆防治术后化疗呕吐的临床应用[D]. 白文哲.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1
  • [3]温胆汤加味配合针刺防治含铂类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D]. 龚自坤. 青海大学, 2021(01)
  • [4]电针预防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疗效观察[D]. 刘美丁.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5]耳穴埋豆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乳腺癌化疗后所致恶心呕吐的研究进展[J]. 石冬梅.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1(05)
  • [6]六君安胃方防治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所致胃肠道副反应的疗效及机制研究[D]. 赵娜.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基于文献及临床证据的CINV相关危险因素探讨及中医药辨治内涵的研究[D]. 牛倩倩.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奇经八脉理论与乳腺癌防治的关系研究[D]. 曾琣善.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9]精制保和颗粒肠道保护和抗大肠癌的药效和作用机制研究[D]. 李捷.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4)
  • [10]灸法治疗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临床研究概况[J]. 国文文,周天,张可睿,胡凯文.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03)

标签:;  ;  ;  ;  ;  

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的药物防治研究现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