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渗水的预防措施

电缆渗水的预防措施

一、电缆渗水的防治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黄建华,秦美香[1](2021)在《公路工程隧道透渗水病害防治技术分析》文中提出结合案例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实例,在了解隧道透渗水病害概况的基础上,从地质原因、防排水设施失效、设计施工因素等方面分析了隧道透渗水病害形成原因,提出了调整配置防排设施+25cm钢混凝土衬砌透渗水防治方案,并对该方案具体措施进行深入分析,望能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王佩勋,何肖云峰,姜怡林,吴昊南,李福海[2](2021)在《高寒地区隧道冻害问题及其防治措施综述》文中研究表明高寒地区隧道在施工、运营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冻害影响,针对这一工程难题,检索了近几十年国内外相关文献与资料,介绍了国内外大量高寒、高海拔地区遭受冻害的隧道工程实例,总结了隧道冻害机理、影响因素以及隧道冻害防治技术的主要方法和手段。分析了目前隧道防冻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隧道冻害防治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提出了建议与展望,以期为更好地解决高寒地区隧道的冻害问题和保证隧道结构与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提供参考与建议。

李丁可[3](2021)在《电伴热系统在浩吉铁路隧道冻结防治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隧道穿越寒冷、严寒地区,在含水环境下易发生冻结现象,严重威胁行车安全。随着我国寒区隧道的大规模建设,寒区隧道冻结防控大多采用"防、排、保温结合"的方式,保温排水系统设计包含侧沟式或中心埋置式保温水沟、中心深埋水沟、防寒泄水洞等方式。以浩吉铁路寒区隧道为例,在前期既有聚氨酯保温侧沟措施下,结合现场出现的侧沟冻结、仰拱填充层积水积冰等问题,采用在侧沟、填充层中央排水槽设置电伴热系统加热,在洞外排水暗管内设置加热电缆等保温措施,解决积冰冻害问题,确保列车运营安全。

王鑫[4](2020)在《中部引黄工程输水隧洞涌水综合治理方案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生产生活的需要,越来越多的隧洞工程开工建设。交通、水利等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线路距离长、地质条件复杂,很多需要建设隧洞工程来满足线路布置方案,尤其是在山区地区修建的水工隧洞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具有距离长、埋深大、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工作面小、干扰大等特点,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不良地质洞段,发生塌方、岩爆、涌水等现象。山西中部引黄隧洞工程全线位于吕梁山区地带,水文地质情况尤为复杂,工程实施过程中对隧洞涌水的综合性处理成了隧洞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单一堵水或排水的措施受工程实际情况限制以及环保要求已经无法满足工程建设需要。本文根据隧洞工程建设中的涌水问题,从隧洞涌水危害、隧洞涌水量的预测、隧洞涌水治理措施、隧洞超前地质预报等方面对隧洞涌水综合治理进行分析,结合中部引黄工程总干隧洞TBM标段涌水治理方案及中部引黄工程西干施工23标钻爆法施工涌水处理方案,从其工程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水量预测等方面综合分析,通过对总干线TBM1标经历多次涌水,最后成功通过富水洞段的施工技术进行全面总结,同时结合西干线施工23标即将面临的富水洞段的综合治理措施进行归纳总结,结合国内外一些涌水处理的办法,对地下涌水综合处理办法进行分析总结,得出一套较完整的处理方案:“隧洞施工期应该紧紧围绕地下水预报为先、以堵为主、以排为辅、堵排结合的原则进行综合治理,且随着地下隧洞工程建设与地下水保护要协调发展的新理念,‘以堵为主’的隧洞涌水处理原则已占主导地位”的初步结论。结合中部引黄工程引水隧洞水文地质条件,对地下涌水方案进行总结归纳,对中部引黄工程施工具有帮助指导意义,同时也希望对相似的地下隧洞工程的地下水处理提供一些施工思路,以便于开展针对性的涌水治理。

刘晓年[5](2020)在《奉云高速分界梁隧道典型病害检测评估及处治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山区隧道受到地下采空、沉陷以及岩溶侵蚀等地质灾害的影响,常出现渗水、路面、路基处开裂、拱起等病害,挤压区域隧道会出现施工缝挤死造成混凝土脱落起皮甚至掉块,拉伸区域出现衬砌裂缝等病害,对高速公路的行车安全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本文结合重庆奉云高速分界梁隧道历年病害处治情况和地质特性,通过对分界梁隧道进行检测,发现隧道存在的典型病害及其发展演化过程,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对围岩的位移变化进行计算,深入分析了分界梁隧道台阶法对隧道围岩位移及应力影响情况,进一步结合分界梁隧道主要病害及产生原因,提出了分界梁隧道病害段处治方法。本文主要研究工作与结论如下:(1)研究了历年分界梁隧道的病害及其发展演化过程,结合分界梁隧道的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特点,发现病害形成的原因,根据病害情况提出了针对性的处治方法。(2)总结分析了隧道检测的常用方法,并对隧道不同结构的检测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方法,以路面为主,涵盖与路面有关的混凝土结构和围岩水质情况,通过外观检查、地质雷达检测、路面平整度和车辙检测和路面横断面检测结果,兼顾与路面有关的路面基层、填充层、仰拱、边沟、电缆沟和基底围岩情况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病害分类,对病害进行了确切的描述。(3)通过ANSYS软件建立分界梁隧道围岩的有限元模型,对隧道台阶法开开挖、开挖完隧道支护结构、发生病害后支护结构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对围岩、支护结构的位移、轴力、弯矩,以及最重要的安全系数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围岩病害使得隧道支护结构变形不断发展,导致支护结构不满足安全系数要求。随后通过对两种加固措施(注浆加固、拆换仰拱)的数值模拟对比分析,根据安全系数的大小,采用隧道仰拱采取拆换处治,优化隧道衬砌结构的承载能力,并对隧道路面病害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处治意见。(4)进一步结合分界梁隧道主要病害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隧道路面及边墙的裂缝进行灌浆加固、拆换和重设隧道排水、拆换隧道仰拱等病害处治方法。病害处治工程实施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病害处治方法效果好,针对性强。

缪海宾[6](2020)在《抚顺西露天矿高陡边坡蠕变-大变形综合预警及防治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抚顺西露天矿百年开采过程中,在其南帮形成了高陡蠕变-大变形边坡,高陡边坡蠕变-大变形综合预警及防治技术研究,成为了影响露天矿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为研究软岩蠕变-大变形机理,对弱层软岩进行了压缩蠕变实验,结果显示软岩常规应力-应变曲线表现出了明显的弹脆塑性向弹塑性转化的趋势,且对围压的敏感度较高;根据蠕变损伤原理,将M-C模型中的应变软化(S-S)特性引入到蠕变损伤方程中,建立软岩蠕变大变形BNSS损伤模型,得到蠕变软岩粘聚力和摩擦角随着蠕应变的扩展而衰减的规律,并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验证;采用In SAR干涉雷达测量、SSR边坡稳定雷达监测、IMS微震监测、钻孔影像、D-In SAR、MAI矿区滑坡遥感监测等技术综合确定了大变形体后缘(裂缝)、左右、深部和前缘(底鼓)边界;采用红外热成像仪和SSR边坡稳定雷达对西露天矿大变形边坡进行监测,推断高陡边坡可能存在的断层和破碎带及滑坡变形所处阶段;采用有限元方法结合RFPA软件,对西露天矿不同工况条件下(现状、设计和压脚回填三种工况)边坡破坏模式进行了模拟验证,得出西露天矿大变形边坡变形破坏模式呈现为“拉裂-滑移-剪断”三段式特征;采用了“分区域、分区段”治理、“有效防水”、“调整采矿布局”等综合防治措施,分别对坑口油厂装置区采用抗滑桩工程、对裂缝带采用了注浆工程、对地下水采用了防汛系统建设、对主变形区域实施回填压脚工程,在此基础上对露天矿整体采矿布局进行了调整。西露天矿区高陡边坡安全问题的解决,对于保护矿区周边建(构)筑物、公共设施及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构建良好的生存生活环境、促进矿-城协同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同时,随着全国各类型露天矿逐渐向深部延伸,高陡边坡的安全问题也将成为各露天矿的共性问题,抚顺西露天矿高陡边坡综合预警和防治技术的研究,可为该类型矿山的安全保障提供技术支撑及工程示范作用。论文有图146幅,表8个,参考文献148篇。

刘捷[7](2020)在《晋西南某铁路隧道特殊地质对隧道病害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晋西南某铁路隧道位于山西省西南部,设计为双洞单线隧道。隧道于2015年正式运营后,很快出现隧道病害。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均发现衬砌开裂以及轨道隆起病害,历经数次整治仍有复发,且呈逐步恶化的趋势,严重威胁行车安全。本文针对本隧道病害屡经整治仍有发生的情况,综合考虑隧址区复杂特殊地质环境对隧道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模型试验、膨胀性试验和流变试验等方法,分析查明隧道病害机理,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评价和预测病害发展趋势。本文隧道特殊性在于,特殊地层具膨胀性和腐蚀性、地质构造利于地下水渗流、隧道上方存在采空区等多种不利因素,对隧道病害影响复杂。本文主要通过资料调研、现场调研、常规试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查明隧道区地层岩性及分布规律和隧道区构造应力环境及其演变规律。结合隧道地质构造特征,特别是背斜、断层对地下水渗流的不利影响,分析隧道建设前后地下水迳流场特征及其演变规律和采空区地下水化学性质、迳流特征等对隧道病害的影响,并结合病害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分析构造应力场和渗流场与隧道病害的关系,找出影响病害的主控因素。经过本文研究分析可得,隧址区地质结构复杂,区域地应力对隧道稳定不利,含膏岩类分布极不规律,隧道贯通后地下水质水量变化较大,含膏岩类、泥灰岩、膏溶角砾岩等遇水软化、膨胀、腐蚀性加剧,围岩劣化,地下水渗流场变化对隧道稳定不利,隧道围岩具有极为复杂的工程地质特性,隧道病害是多种不利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伍小刚[8](2020)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物探方法选择与解译阈值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非常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公路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隧道是公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西南地区,复杂的地形和地质条件决定了隧道建设的必要性。隧道建设过程中难免遇到不良地质,常见的不良地质有破碎岩体、软弱带、断层、溶洞等,这些不良地质容易引起隧道塌方、突泥、涌水等灾害。为了查明隧址区不良地质情况,有效避免施工地质灾害,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被引入隧道工程中,在隧道开挖前查明掌子面前方一定区域内的不良地质情况。物探法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常用的方法,常用的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物探法有地震波反射法、电磁波反射法、瞬变电磁法、红外探水法、陆地声呐法。本文以天池隧道工程为依托,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地震波反射法、电磁波反射法和瞬变电磁法在物探预报方案中的重要性权重,做出具有较强针对性的物探预报方案。然后,总结鹧鸪山隧道、铜锣山隧道、大巴山隧道地震波反射法地质预报资料,得出常见不良地质的纵波波速变化值(△vp)和纵横波速比变化值(△vp/vs)的规律;总结铜锣山隧道和明月隧道瞬变电磁法地质预报资料,得出常见不良地质的视电阻率(ρT)的变化规律。最后,将这些规律应用于九绵高速公路天池隧道超前地质预报解译中,达到提高解译准确性和效率的目的。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地震波反射法解译中,纵波波速(vp)、横波波速(vs)、纵横波速比(vp/vs)是3个重要参数,这3个参数共有13种变化模式。△vp可反映岩体完整性变化情况,△vp/vs可反映地下水发育情况,通过数理统计得出3种最有可能反映不良地质情况的模式对应的△vp和△vp/vs阈值范围。将其应用到天池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中,首先根据常规解译对岩体的完整性和富水性情况进行初步判定,再通过查表的方式快速准确地进行解译,这种方法有提高地震波反射法解译准确性和效率的效果。(2)瞬变电磁法解译中,视电阻率(ρT)是反映地下水发育情况的重要参数。通过数理统计得出常见含水节理裂隙、富水岩溶区域的ρT阈值范围,并将其应用在天池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中,首先根据常规解译对岩体富水性情况进行初步判定,再通过查表的方式快速准确地进行解译,这种方法有提高瞬变电磁法解译准确性和效率的效果。(3)在超前地质预报方法选择方面,将层次分析法用于物探法预报方案中的重要性权重计算,建立了一套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物探法超前地质预报体系。层次分析模型中包含了影响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物探法选择的所有因素,首次预报考虑了所有影响因素选择一种物探法进行预报,当首次预报发现不良地质时则针对不良地质特征通过层次分析法再选择一种物探法进行复测,通过两种及以上物探法尽可能消除预报多解性,提高预报准确性。

薛晓辉[9](2020)在《富水黄土隧道服役性能劣化机理及处治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黄土隧道受开挖卸荷、地表强降雨、农田灌溉、人为活动、沟谷地形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富水段,导致围岩劣化程度较高,诱发隧道衬砌开裂、剥落、渗漏水、空洞等病害的形成,严重威胁隧道服役性能。为深入研究富水黄土隧道服役性能的劣化机理及处治技术,本文首先从理论角度研究富水黄土隧道结构劣化规律,建立了修正的荷载-结构理论模型,并从细观、宏观角度分析了围岩劣化机理及影响因素,进而采用物理模型试验从围岩-结构相互作用角度研究不同富水工况下隧道服役性能劣化机理,搭建了服役性能监测系统,提出了病害综合处治技术体系。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1)针对典型富水黄土隧道工程案例,采用多种手段对衬砌裂缝、渗漏水、空洞及层间脱空状况进行现场调研,总结分析裂缝几何形态及分布位置、渗漏水类型及分布位置、空洞及层间脱空的轴向尺寸的基本特征,并定性分析富水黄土隧道服役性能劣化的表现形式及基本模式,为研究服役性能劣化机理及处治方法提供基础性资料。(2)基于现有黄土隧道荷载结构计算理论,考虑裂缝宽度w、裂缝深度d、富水体厚度h0、空洞半径r0等参数对衬砌结构荷载分布的影响,建立修正的荷载-结构分析理论模型,并辅以数值模拟手段验算了52种工况,结果表明该理论模型能够客观、准确地揭示富水黄土隧道衬砌结构性能劣化规律,为衬砌结构性能劣化处治提供理论支撑。(3)采用高精度μCT扫描系统对不同含水量及浸水时间下黄土孔隙度、各向异性度等细观参数进行测试,并利用多种室内试验手段对不同浸水时间下黄土黏粒含量、Zeta电位、离子浓度、抗剪强度等宏观参数进行分析,从而从宏细观角度全面揭示富水黄土隧道围岩性状劣化影响因素及规律,进一步诠释了黄土强度随浸水时间呈“勺形”变化并在浸水第5d达到最低值的根本原因,为确定围岩劣化处治最佳时机提供理论支撑。(4)研发富水黄土隧道服役性能物理模型试验系统,依托实际工程,设计地表水下渗、周边裂隙水入渗、地下水位上升等富水工况,通过量测隧道围岩压力、衬砌结构弯矩、轴力及整体变形等参数,从结构-围岩相互作用角度揭示了富水黄土隧道服役性能劣化机理及规律,并以深埋两车道隧道为例,给出了围岩注浆范围为4m、重点加固拱脚及仰拱部位的劣化控制标准。(5)采用“振弦式传感器+分布式光纤”相结合的手段、“洞内有线+洞外无线”的组网方式搭建富水黄土隧道服役性能监测系统,依托实际工程,利用该监测系统对隧道围岩、初支、衬砌结构服役性能进行全面监测,并与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对比拟合,进一步揭示了富水黄土隧道服役性能劣化规律。(6)在已有黄土隧道病害处治技术基础上,依托实际工程,提出了基于地下水平衡理论的可控注浆加固技术与基于碳纤维编织网的衬砌病害快速修复技术,并利用现场观察、室内试验、数值模拟等手段对其处治效果进行评价,最终形成了富水黄土隧道病害综合处治技术体系,为制修订富水黄土隧道病害处治技术规范提供借鉴。在复杂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下,富水黄土隧道围岩性状劣化度高,导致隧道结构受力不均衡,严重威胁服役性能,研究不同富水工况下黄土隧道服役性能的劣化机理及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较强的处治措施,可为黄土地区公路隧道设计施工及运营养护提供技术支撑。

张秋辉[10](2020)在《渐冻隧道现象及其引起的隧道病害解决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寒区隧道现行设计方法是基于隧道开挖前的冻土状态,按季节冻土段、多年冻土段、非冻土段进行分段设计的,并认为各分段之间的界限基本不变。但负年平均气温区的局部多年冻土隧道和非多年冻土隧道在贯通运行后,洞内气温会逐渐降低,非冻土段围岩会沿隧道径向和纵向逐渐冻结产生新生多年冻土,引起隧道渐冻而形成“渐冻隧道”。隧道渐冻后改变了围岩的冻融状态,原来的分段设计方法便不再适用,将导致防排水系统失效、衬砌冻胀开裂等病害,数十年后全球变暖影响又会产生冻土渐融而引发围岩失稳等病害。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778475),在大量收集整理负年平均气温区已建隧道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统计对比、理论分析、工程资料调研等研究手段,在研究揭示渐冻隧道现象的基础上,论述渐冻隧道的演化模式,分析隧道渐冻渐融时的潜在病害,并提出渐冻隧道衬砌结构、隔热保温及防排水系统的病害解决对策。本文主要开展以下研究工作:1)收集整理负年平均气温区已建隧道外的气温、地面温度、隧道内气温随纵向的变化、围岩界面温度、围岩冻融变化等资料,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着眼于负年平均气温区这个关键温度点,分析局部多年冻土隧道内温度沿横向、纵向的发展规律,研究揭示渐冻隧道现象及其演化模式;2)研究总结负年平均气温区隧道衬砌结构防抗冻、隔热保温和防排水系统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分析研究隧道渐冻和渐融情况下衬砌结构防抗冻、隔热保温系统及防排水系统的潜在病害;3)基于渐冻隧道现象及其潜在病害,研究考虑隧道渐冻和渐融条件下的衬砌结构防抗冻、隔热保温系统及防排水系统的病害解决对策;4)以天山胜利隧道为依托工程进行案例分析,分析当前设计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考虑渐冻影响的改进方案。

二、电缆渗水的防治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缆渗水的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公路工程隧道透渗水病害防治技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案例隧道概况
2 隧道透渗水病害致因
    2.1 地质原因
    2.2 防排水设施失效
    2.3 设计施工因素
    2.4 地层水及地表水因素
3 隧道透渗水防治技术
    3.1 透渗水防治方案
    3.2 透渗水防治施工要求
    3.3 透渗水防治施工顺序
    3.4 防治效果评价
4 结语

(2)高寒地区隧道冻害问题及其防治措施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国内外典型工程实例
    1.1 国内隧道冻害工程实例
    1.2 国外隧道冻害工程实例
2 冻害机理
    2.1 局部存水冻胀破坏理论
    2.2 冻胀性围岩冻胀破坏理论
    2.3 含水风化层冻胀理论
    2.4 其他原因
3 冻害防治措施
4 结束语

(3)电伴热系统在浩吉铁路隧道冻结防治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寒区隧道概况
2 既有保温排水系统设计
    2.1 排水沟设计
    2.2 水沟保温措施
3 隧道冻结现状及原因分析
4 电伴热冻结防治方案
    4.1 电伴热工作机理
    4.2 电伴热安装
5 现场应用实例
    5.1 杨台隧道进口侧沟电伴热防冻
    5.2 阳城隧道进口中心开槽水沟电伴热防冻
6 结论与建议

(4)中部引黄工程输水隧洞涌水综合治理方案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隧洞涌水危害
        1.2.1 隧洞地下水主要来源
        1.2.2 隧洞涌水分类
        1.2.3 隧洞涌水的不良影响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目前隧洞涌水量的预测及其主要治理措施
        1.4.1 涌水量的预测方法
        1.4.2 隧洞涌水主要治理措施
    1.5 目前隧洞施工的超前地质预报工作
        1.5.1 隧洞施工过程中超前地质预报的工作内容
        1.5.2 超期地质预报的几种方法介绍
    1.6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中部引黄工程概况
    2.1 工程基本情况
    2.2 工程施工难度及特点
第三章中部引黄工程3#隧洞TBM标段TBM施工涌水治理方案
    3.1 工程概况
        3.1.1 地貌状况
        3.1.2 水文地质
        3.1.3 工程地质
    3.2 涌水量估算
    3.3 TBM1 标涌水洞段基本情况
        3.3.1 地层岩性
        3.3.2 地质构造
        3.3.3 水文地质
        3.3.4 工程地质评价
        3.3.5 隧洞设计涌水量估算
        3.3.6 已揭露地层情况
        3.3.7 超前地质预报情况分析
    3.4 TBM施工过程中涌水情况
    3.5 涌水排水处理优化方案
        3.5.1 反坡排水整体方案
        3.5.2 后配套机泵配置优化
        3.5.3 优化后排水系统
        3.5.4 主洞阶梯坝排水系统
        3.5.5 隧洞排水系统供电优化
    3.6 涌水堵水处理方案
        3.6.1 掌子面侧壁堵水方案
        3.6.2 掌子面超前注浆方案
        3.6.3 注浆堵水效果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部引黄工程西干施工23 标钻爆法施工涌水治理方案
    4.1 工程概况
        4.1.1 工程完成情况
        4.1.2 前期勘察工作量布置及地质概况
        4.1.3 剩余段地质情况及评价
        4.1.4 隧洞涌水量分析
        4.1.5 已开挖段涌(渗)水量估算
    4.2 排水实施方案
        4.2.1 实施原则
        4.2.2 支洞排水布置(水泵选型、水泵、管线布置)
        4.2.3 主洞排水布置
        4.2.4 排水能力
        4.2.5 水泵、管道计算论证
        4.2.6 施工供电分析
        4.2.7 主要设备、材料配置
    4.3 堵水处理方案
        4.3.1 洞内涌水情况
        4.3.2 8#支洞下游掌子面补充地质勘探情况
        4.3.3 灌浆设备及材料要求
        4.3.4 灌浆相关指标
        4.3.5 掌子面超前预灌浆施工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奉云高速分界梁隧道典型病害检测评估及处治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目前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分界梁隧道病害检测方法与设备
    2.1 工程概况
    2.2 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
        2.2.1 地质构造
        2.2.2 地层岩性
        2.2.3 水文地质
    2.3 检测方法
        2.3.1 隧道几何尺寸检测
        2.3.2 路面及边墙外观检测
        2.3.3 仰拱衬砌情况和仰拱填充情况检测
        2.3.4 衬砌强度检测
        2.3.5 路面平整度检测
        2.3.6 路面横断面检测
        2.3.7 钻孔与水样检测
        2.3.8 检测工作量统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分界梁隧道典型病害分析
    3.1 检测结果分析
        3.1.1 外观检查结果
        3.1.2 雷达检测结果
        3.1.3 路面平整度和车辙检测结果
        3.1.4 钻孔取芯与水样检测结果
        3.1.5 横断面检测结果
        3.1.6 综合检测结论
    3.2 典型病害
        3.2.1 路面沉陷、开裂
        3.2.2 电缆沟盖板倾斜、外壁拱起
        3.2.3 边沟挤压、破坏
    3.3 病害成因分析
        3.3.1 地质与地下水水质原因
        3.3.2 施工质量缺陷
        3.3.3 模型分析
        3.3.4 隧道台阶法开挖中的围岩位移分析
        3.3.5 隧道开挖完支护结构安全分析
        3.3.6 发生病害后支护结构安全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分界梁隧道典型病害处治方法
    4.1 裂缝处治方法
    4.2 排水处治方法
    4.3 仰拱处治方法
        4.3.1 拆换仰拱
        4.3.2 增设仰拱
        4.3.3 砌粘贴钢带加固
    4.4 仰拱病害处治方法安全性分析
        4.4.1 仰拱注浆加固安全性分析
        4.4.2 拆换仰拱安全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6)抚顺西露天矿高陡边坡蠕变-大变形综合预警及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2 软岩蠕变-大变形实验及模型研究
    2.1 实验方案
    2.2 软岩常规应力-应变曲线
    2.3 软岩蠕变-大变形曲线
    2.4 软岩蠕变-大变形模型
    2.5 软岩蠕变-大变形模型参数识别
    2.6 数值模型验证分析
    2.7 本章小结
3 蠕变-大变形高陡边坡破坏机理研究
    3.1 蠕变-大变形边坡岩性及过往滑坡灾害调研
    3.2 蠕变-大变形边坡破坏失稳模式
    3.3 蠕变-大变形边坡破坏机理模拟验证
    3.4 本章小结
4 蠕变-大变形高陡边坡滑体边界多元判定关键技术
    4.1 边界判定方法的选取
    4.2 滑体地表裂缝形态的确定
    4.3 滑体深部形态的确定
    4.4 滑体前缘位置的确定
    4.5 基于边界判定的安全保障
    4.6 本章小结
5 隐患体综合监测及短临危险性预报关键技术
    5.1 露天矿边坡变形阶段的判定
    5.2 隐患体监测技术概况
    5.3 西露天矿边坡综合监测技术
    5.4 基于监测数据的安全保障
    5.5 本章小结
6 蠕变-大变形高陡边坡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6.1 坑口油厂装置区抗滑桩加固工程
    6.2 地下水防治
    6.3 内排回填压脚工程
    6.4 南帮滑体综合治理效果及最新进展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查新结论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晋西南某铁路隧道特殊地质对隧道病害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隧道研究现状
        1.2.2 构造应力场研究现状
        1.2.3 隧道渗流场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隧道病害发育特征
    2.1 隧道病害发育历史
        2.1.1 2015年病害调查
        2.1.2 2016年病害调查
        2.1.3 2017年病害调查
    2.2 2018年病害调查
        2.2.1 病害段规模及数量统计
        2.2.2 隧道主要病害类型
    2.3 隧道病害主要发育特征及规律
        2.3.1 历年病害主要类型
        2.3.2 历年病害发展规模
    2.4 隧道病害发展规律及成因初步分析
第3章 隧道工程地质特征
    3.1 气候条件
    3.2 地形地貌
    3.3 地层岩性
    3.4 隧道围岩分布
    3.5 工程地质构造及地震
    3.6 水文地质条件
    3.7 小结
第4章 特殊构造地质对病害的影响
    4.1 区域构造体系
    4.2 构造体系符合关系及成生时期
    4.3 现代构造应力场及作用方式
    4.4 隧址区地质构造
    4.5 隧址区地应力特征
        4.5.1 隧道地应力实测
        4.5.2 隧址区地应力反演
    4.6 隧道区域应力与隧道稳定性
    4.7 小结
第5章 特殊水文地质对病害的影响
    5.1 隧址区水文地质条件
        5.1.1 地质构造与地下水的关系
        5.1.2 地下水类型及含水量
        5.1.3 地层岩性与地下水的关系
        5.1.4 隧址区水化学特征
        5.1.5 隧道沿线地表水情况
    5.2 开挖前渗流场特征
    5.3 开挖后渗流场特征
        5.3.1 渗流场数值模拟
        5.3.2 隧道地下水发育特征
    5.4 病害段地下水相关性分析
    5.5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8)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物探方法选择与解译阈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意义与选题依据
        1.1.1 研究意义
        1.1.2 选题依据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物探方法发展状况
        1.2.2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物探方法选择状况
        1.2.3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物探方法解译状况
        1.2.4 目前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物探方法的不足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常用物探方法
    2.1 地震波反射法
        2.1.1 地震波反射法基本原理
        2.1.2 地震波反射法数据采集
        2.1.3 地震波反射法数据处理
        2.1.4 地震波反射法地质解译
        2.1.5 地震波反射法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案例
    2.2 瞬变电磁法
        2.2.1 瞬变电磁法基本原理
        2.2.2 瞬变电磁法数据采集
        2.2.3 瞬变电磁法数据处理
        2.2.4 瞬变电磁法地质解译
        2.2.5 瞬变电磁法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案例
    2.3 探地雷达法
        2.3.1 探地雷达法基本原理
        2.3.2 探地雷达法数据采集
        2.3.3 探地雷达法数据处理
        2.3.4 探地雷达法地质解译
        2.3.5 探地雷达法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案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隧道不良地质超前预报物探方法选择
    3.1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物探方法适用性分析
    3.2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物探方法层次分析
        3.2.1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物探方法层次分析原理
        3.2.2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物探方法层次分析模型建立
        3.2.3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物探方法层次分析模型计算和结果分析
    3.3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综合物探法预报体系
        3.3.1 物探方法解译指标选取
        3.3.2 综合物探预报法体系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隧道不良地质地震波反射法解译阈值研究
    4.1 地震波反射法不良地质解译阈值研究
        4.1.1 解译参数变化模式
        4.1.2 解译参数实测值统计
        4.1.3 隧道不良地质解译阈值研究
    4.2 基于地震波反射法解译阈值的隧道不良地质解译方法
        4.2.1 基于解译阈值的地震波反射法解译流程
        4.2.2 基于解译阈值的地震波反射法解译案例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隧道不良地质瞬变电磁法解译阈值研究
    5.1 瞬变电磁法不良地质解译阈值研究
        5.1.1 解译参数实测值统计
        5.1.2 隧道不良地质解译阈值研究
    5.2 基于瞬变电磁法解译阈值的隧道不良地质解译方法
        5.2.1 基于解译阈值的瞬变电磁法解译流程
        5.2.2 基于解译阈值的瞬变电磁法解译案例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工程应用
    6.1 工程概况
    6.2 综合预报法在天池隧道左线岩溶裂隙带的应用
    6.3 综合预报法在天池隧道左线断层破碎带的应用
    6.4 综合预报法在天池隧道右线岩溶裂隙带的应用
    6.5 综合预报法在天池隧道右线断层破碎带的应用
    6.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附录
    附录A 天池隧道左线工程地质断面图
    附录B 天池隧道右线工程地质断面图

(9)富水黄土隧道服役性能劣化机理及处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隧道服役性能劣化研究
        1.2.2 围岩性状演化机理研究
        1.2.3 隧道结构服役性能研究
        1.2.4 隧道服役性能监测技术研究
        1.2.5 隧道病害处治技术研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富水黄土隧道服役性能劣化状况调研与分析
    2.1 引言
    2.2 现场调研方案
        2.2.1 调研范围
        2.2.2 调研内容及方法
    2.3 衬砌结构服役性能调研成果分析
        2.3.1 衬砌裂缝几何形态
        2.3.2 衬砌裂缝分布位置
        2.3.3 渗漏水类型
        2.3.4 渗漏水分布位置
    2.4 围岩服役性能调研成果分析
    2.5 服役性能劣化特性分析
        2.5.1 劣化表现形式
        2.5.2 劣化模式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富水黄土隧道结构性能劣化规律分析
    3.1 引言
    3.2 黄土隧道荷载结构计算理论基础
        3.2.1 围岩压力计算方法
        3.2.2 衬砌结构计算方法
        3.2.3 衬砌安全性验算方法
    3.3 考虑隧道结构性能劣化的荷载结构理论模型
        3.3.1 衬砌裂缝力学计算模型
        3.3.2 渗漏水力学计算模型
        3.3.3 衬砌背后空洞力学计算模型
    3.4 隧道结构性能劣化的数值分析
        3.4.1 模拟方案设计
        3.4.2 数值计算模型及参数
        3.4.3 计算结果及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富水黄土隧道围岩性状劣化机理研究
    4.1 引言
    4.2 黄土微观结构的基本特性
    4.3 围岩性状劣化的细观机理研究
        4.3.1 CT扫描技术基本原理
        4.3.2 CT试验设备
        4.3.3 试验基本方案
        4.3.4 试样制作
        4.3.5 试验数据处理方法
        4.3.6 试验结果与分析
    4.4 围岩性状劣化的宏观机理研究
        4.4.1 黏粒含量测试
        4.4.2 Zeta电位测试
        4.4.3 离子浓度测试
        4.4.4 抗剪强度测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富水黄土隧道服役性能劣化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5.1 引言
    5.2 相似模型试验基本原理
        5.2.1 相似定理
        5.2.2 相似常数的基本定义
        5.2.3 相似条件关系的建立
        5.2.4 相似关系的建立
    5.3 围岩相似材料研究
        5.3.1 围岩相似材料的选择
        5.3.2 围岩相似材料的物理性能测试
    5.4 隧道衬砌模型制作
        5.4.1 隧道衬砌相似材料的选择
        5.4.2 隧道衬砌相似材料力学性能测试
        5.4.3 隧道衬砌模型的制作
    5.5 模型试验箱及监测布设
        5.5.1 试验模型箱设计方案
        5.5.2 测试项目及传感器布设
    5.6 模型试验工况方案
        5.6.1 深埋两车道黄土隧道
        5.6.2 浅埋偏压黄土隧道
        5.6.3 大断面黄土隧道
        5.6.4 试验具体步骤
    5.7 模型试验结果分析
        5.7.1 深埋两车道黄土隧道试验结果分析
        5.7.2 浅埋偏压黄土隧道试验结果分析
        5.7.3 大断面黄土隧道试验结果分析
        5.7.4 富水黄土隧道服役性能劣化控制标准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富水黄土隧道服役性能监测系统搭建及应用
    6.1 引言
    6.2 围岩及初支结构服役性能监测技术
        6.2.1 振弦式传感器基本原理
        6.2.2 监测方案
        6.2.3 传感器现场安装
    6.3 衬砌结构服役性能监测技术
        6.3.1 光纤传感器监测原理
        6.3.2 监测方案
        6.3.3 传感器现场布设
    6.4 监测系统搭建技术
        6.4.1 组网框架结构
        6.4.2 数据传输原理
        6.4.3 监测系统软件平台
        6.4.4 技术优势
    6.5 工程应用
        6.5.1 工程概况
        6.5.2 监测系统布设
        6.5.3 监测结果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性能劣化的富水黄土隧道病害处治技术研究
    7.1 引言
    7.2 富水黄土隧道病害处治现有技术
        7.2.1 围岩加固
        7.2.2 衬砌渗漏水处治
        7.2.3 衬砌结构加固
    7.3 基于地下水平衡理念的可控注浆加固技术
        7.3.1 工程背景
        7.3.2 制定处治方案
        7.3.3 可控注浆施工工艺
        7.3.4 处治效果评价
    7.4 基于碳纤维编织网的衬砌快速修复技术
        7.4.1 工程背景
        7.4.2 基于性能劣化机理的隧道衬砌快速修复技术
    7.5 隧道病害综合处治技术体系
    7.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建议
    主要结论
    创新点
    进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渐冻隧道现象及其引起的隧道病害解决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寒区隧道温度场特性研究现状
        1.2.2 寒区隧道隔热保温技术研究现状
        1.2.3 寒区隧道防排水技术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1.4 主要创新点
2 有渐冻趋势隧道不同类型冻土段的设计
    2.1 衬砌结构防抗冻设计
        2.1.1 现行规范及细则中的设计规定
        2.1.2 衬砌结构防冻的分段设计
        2.1.3 衬砌结构抗冻的分段设计
    2.2 隔热保温层设计
        2.2.1 现行规范及细则中的设计规定
        2.2.2 不同冻土层中隔热保温层的作用和控制标准
        2.2.3 隔热保温层的分段设计
    2.3 防排水系统设计
        2.3.1 防水系统的分段设计
        2.3.2 排水系统的分段设计
    2.4 小结
3 渐冻隧道现象及其渐冻和渐融时潜在病害分析
    3.1 渐冻隧道现象及其演化模式
        3.1.1 渐冻隧道现象
        3.1.2 渐冻隧道的演化模式
    3.2 隧道渐冻过程中的潜在病害分析
        3.2.1 衬砌结构的渐冻病害
        3.2.2 隔热保温系统的渐冻病害
        3.2.3 防排水系统的渐冻病害
    3.3 隧道渐融过程中的潜在病害分析
        3.3.1 多年冻土的渐融病害
        3.3.2 非冻土渐冻后的渐融病害
    3.4 负年平均气温区隧道的渐冻现象
    3.5 小结
4 既有隧道渐冻和渐融时病害的治理措施
    4.1 既有隧道渐冻病害的治理措施
        4.1.1 渐冻引起的非冻土段渗漏水治理
        4.1.2 排水系统冻结失效的治理
        4.1.3 衬砌结构渐冻病害的治理
        4.1.4 控制并利用渐冻现象
    4.2 既有隧道渐融病害的治理措施
        4.2.1 对既有隧道进行有效的监测
        4.2.2 渐融引起的排水系统失效的治理
        4.2.3 渐融引起的衬砌结构破坏的治理
    4.3 小结
5 新建隧道渐冻和渐融时病害的预防设计对策
    5.1 衬砌结构预防设计对策
        5.1.1 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抗渗等级
        5.1.2 减弱衬砌受到的冻融循环作用速率和作用次数
        5.1.3 衬砌结构荷载计算考虑渐冻的影响
    5.2 隔热保温层预防设计对策
    5.3 防排水系统预防设计对策
        5.3.1 采用新型的堵水疏水措施
        5.3.2 排水设计中供热、伴热系统的使用
        5.3.3 使用新型防寒泄水洞
    5.4 小结
6 依托工程设计方案
    6.1 依托工程概况
        6.1.1 工程区域气候条件
        6.1.2 工程区域地质条件
        6.1.3 工程区域水文条件
        6.1.4 依托工程穿越冻土情况
    6.2 不考虑渐冻和渐融的设计方案
        6.2.1 衬砌结构设计
        6.2.2 保温结构设计
        6.2.3 防排水系统设计
        6.2.4 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6.3 考虑渐冻和渐融的设计方案
        6.3.1 衬砌结构设计
        6.3.2 保温结构设计
        6.3.3 防排水系统设计
    6.4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校研究成果
致谢

四、电缆渗水的防治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公路工程隧道透渗水病害防治技术分析[J]. 黄建华,秦美香. 交通世界, 2021(30)
  • [2]高寒地区隧道冻害问题及其防治措施综述[A]. 王佩勋,何肖云峰,姜怡林,吴昊南,李福海. 2021年工业建筑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中册), 2021
  • [3]电伴热系统在浩吉铁路隧道冻结防治中的应用[J]. 李丁可. 中国铁路, 2021(02)
  • [4]中部引黄工程输水隧洞涌水综合治理方案的研究[D]. 王鑫.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1)
  • [5]奉云高速分界梁隧道典型病害检测评估及处治方法研究[D]. 刘晓年.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6]抚顺西露天矿高陡边坡蠕变-大变形综合预警及防治技术研究[D]. 缪海宾.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20(01)
  • [7]晋西南某铁路隧道特殊地质对隧道病害的影响研究[D]. 刘捷.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8]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物探方法选择与解译阈值研究[D]. 伍小刚.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9]富水黄土隧道服役性能劣化机理及处治技术研究[D]. 薛晓辉. 长安大学, 2020(06)
  • [10]渐冻隧道现象及其引起的隧道病害解决对策研究[D]. 张秋辉. 绍兴文理学院, 2020(03)

标签:;  ;  ;  

电缆渗水的预防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