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基复合导电浆料的研制

银基复合导电浆料的研制

一、银系复合导电膏的研制(论文文献综述)

刘越洋[1](2020)在《银粉的表面改性及其导电涂料的耐盐雾性能研究》文中认为金属导电涂料由于其良好的导电性能和机械性能,可应用在电磁屏蔽、抗静电及海洋排污等领域。然而,正是由于该类涂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其容易和金属底材之间发生电化学腐蚀,尤其在高湿高盐环境中。这是由于当水、空气及其它腐蚀性介质穿过涂层到达基板时形成电解质溶液,而金属填料与底材之间不同的电极电势,导致该体系构成原电池,从而出现涂层与底材之间的腐蚀现象,造成涂层老化失效。因此,为了提高导电涂料的耐腐蚀性能,采用表面包覆改性技术对导电涂料中填料粒子进行表面修饰以减缓腐蚀离子的侵蚀显得尤为重要。针对金属导电涂料耐腐蚀性能研究存在的问题,本论文以涂料中金属填料的表面包覆改性为研究对象,紧密围绕包覆后金属填料的性能特征开展一系列研究工作。通过对含有-SH基团有机物修饰后填料的分子结构、微观形貌以及涂层腐蚀特征的系统研究,结合反应温度、添加含量以及反应时间等因素,提出了表面修饰金属填料的制备方法,最后制备了导电性能优良、耐盐雾性能良好的导电涂料。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研究了金属导电粒子与有机物的反应机理,利用巯基与金属结合力强的特点,明确采用含巯基有机物对金属导电粒子进行表面修饰,并结合有机物末端官能团-CF3的高耐环境性特点,首先选择了全氟癸硫醇作为表面改性剂。(2)研究了全氟癸硫醇对金属导电粒子的表面改性规律。得出了经其改性后涂层耐中性盐雾性能略有提高,但导电性能明显下降的现象。通过调整工艺参数,得出当其用量为金属填料质量的1%,改性温度为40℃,时间为4h时,涂层耐盐雾性从20h提升到80h,体积电阻率从3.16×10-4Ω?cm升高到24.75×10-4Ω?cm。(3)针对F元素憎油性导致的填料低分散性,采用能显着提高填料与树脂之间相容性的硅烷偶联剂KH590作为改性剂。经其改性后涂层耐中性盐雾性能有大幅提高,但导电性能明显下降的现象。通过调整工艺参数,得出当其用量为3%,改性温度为50℃,时间为4h时,涂层耐盐雾性可达250h,电阻率为11.41×10-4Ω?cm。(4)针对KH590水解产物发生缩聚导致的填料聚集性,采用末端官能团仅为长链烷基结构的十二烷基硫醇作为改性剂。经其改性后涂层耐中性盐雾性能大幅提高,且导电性仅略有下降的现象。当其用量为3%,改性温度为60℃,时间为8h时,涂层耐盐雾性可达600h,电阻率仅为6.73×10-4Ω?cm。

张晨洋,张富勇,刘元军,赵晓明[2](2020)在《电磁屏蔽涂层织物的屏蔽机理及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简述了电磁屏蔽涂层织物的屏蔽机理,针对电磁屏蔽涂料的主要性能与分类进行了综述,着重介绍了本征型导电涂料与掺杂型导电涂料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电磁屏蔽织物的发展前景。

万婧婧[3](2019)在《镁合金微弧氧化/环氧树脂添加铜复合导电涂层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提出镁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耐磨性高、性能优异,但镁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表面绝缘特性导致其在应用于许多无线电设备外壳时,会使得静电在设备外壳积累起来进而影响设备工作寿命。有机导电涂层是导电填料和高聚物复合后形成的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和耐蚀性的涂层,因此在镁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表面制备有机导电涂层,不仅可以实现涂层表面导电性,还可借助高聚物进一步提高其耐蚀性。本课题以铜粉为导电填料,将其添加到环氧树脂中,采用共混法在AZ31B镁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表面制备有机导电涂层。明确微弧氧化陶瓷层对有机导电涂层与基体之间结合力的影响,分别研究了铜导电填料的含量、形状、粒径以及偶联剂和稀释剂的种类与含量对有机导电涂层的导电性、结合力的影响,分析有机导电涂层固化前后成分的变化以及涂层的导电机制,借助极化曲线评价有机导电涂层的耐蚀性。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树枝状铜导电填料含量的增加,涂层的导电性先增加后减小,当铜含量为55%时,涂层的导电性最好,为0.11Ω/m;树枝状铜导电填料制备的有机导电涂层的导电性远远大于球状铜导电填料制备的有机导电涂层;球状铜导电填料和树枝状铜导电填料的粒径越小,涂层导电性越好;硅烷偶联剂含量为10%和钛酸酯偶联剂含量为8%时环氧树脂中铜导电填料的分散性最好,有机导电涂层的导电性最好;稀释剂丙酮含量为3%及无水乙醇含量为5%时,有机涂层的导电性最好。有机导电涂层的导电性是量子力学的隧道效应和导电通道理论共同作用、相互竞争的结果。有机复合导电涂层的耐蚀性与微弧氧化陶瓷层相比,腐蚀电位升高了0.19V,腐蚀电流密度也降低了一个数量级,说明其耐蚀性明显提高。

侯步逸[4](2018)在《电沉积银镀层下多种电力复合脂的导电性能及其润滑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输变电工程的大力发展,高压隔离开关的应用也是越来越广泛。然而这些设备常因电接触区磨损严重及过热等故障,造成了严重的后果。针对这类情况,除了对电接触材料进行研究外,在电接触区进行防护润滑处理也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然而在过去,针对此类的研究大多数都是在未载流的条件下进行研究,并不能真实的模拟出实际条件下的滑动电接触。本课题围绕电接触材料和电力复合脂,对比研究载流与不载流的条件下的脂润滑,寻求一种摩擦学性能和导电能力具佳的滑动电接触,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以碳纳米管作为导电添加剂,聚四氟乙烯(PTFE)为基础脂,制备了一种新型电力复合脂;考察了在载流与不载流的条件下,三种电接触材料(铜,银,银石墨)在边界润滑下的摩擦学性能和导电能力。实验结果表明:纳米碳管的加入可以有效的减小体积电阻率,最大可降低42.8%,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在润滑条件下,当未载流时,相比于铜和银,银石墨具有较好的减摩抗磨性能;但当载流时,银却具有较好的减摩抗磨性能,铜基体减摩抗磨性能最差。总体而言,在新型PTFE电力复合脂润滑下,三种材料未达到载流摩擦学性能与导电性能的统一。2、以微米导电聚苯胺颗粒作为导电添加剂,高温复合锂基脂(paocli)为基础脂,制备了一种新型高温电力复合脂;考察了在载流与不载流的条件下,三种电接触材料(铜,银,银石墨)在新型电力复合脂润滑下的摩擦学性能和导电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加入导电聚苯胺的复合锂基脂的新型电力复合脂滴点更高,达到了 312℃,其抗高温性能更强,体积电阻率更低,提高了耐高温性能和电导率;导电聚苯胺起到了优良的润滑性能,在添加剂浓度为1%时表现出最佳的减摩抗磨性能,摩擦系数可降低22.4%,磨痕宽度可降低23.7%;在润滑条件下,当未载流时,银石墨镀层由于固体石墨和润滑脂的协同润滑作用,表现出优异减摩抗磨性能;然而,在载流时,由于新型电力复合脂与银的协同润滑与载流作用,银不仅表现出了最优的摩擦学性能(摩擦系数是0.048,磨痕宽度0.308mm),而且具有最低的接触电阻,摩擦学性能和导电能力具佳,有望为低磨损高导电的电接触设计提供新思路。3、通过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磨损体积随时间的变化量进行了相关仿真,仿真过程分析了磨损表面的应力及应变的变化情况,并利用公式建立了磨损体积的分析模型,预测结果显示了较为良好的效果,对实践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阎君[5](2017)在《变电站用电力复合脂研制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力设备间连接接触不良,是引发输变电线路故障、导致电网事故的重要原因。电力复合脂作为一种新型电工材料,具有改善电接触性能、降低接触电阻、预防接触面腐蚀等作用,对电压等级高、输送电流大的电力输送设备尤为重要。电力复合脂通常应用在电接触场合,承担着接触过渡区域输送电能或者传输信号的任务,同时,这些电接触场合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摩擦磨损。因此,对电力电力复合脂提出了兼具导电和减摩抗磨的性能要求。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采用特种稠化剂稠化合成基础油,并加入导电、抗氧、防腐、抑弧等添加剂,经特殊生产工艺制成,并评价了其导电和润滑性能。(2)对比了国内外多种电力复合脂,从导电性能到润滑性能,研究发现,本文研制的电力复合脂,综合性能优于国内电力复合脂,与国外电力复合脂相当。(3)现场应用实践证明,本研制的电力复合脂可以满足电网用电力复合脂的要求,可以替代进口。

卢玲[6](2017)在《聚氨酯—纳米银材料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研究》文中指出聚氨酯-纳米银材料由于同时具有聚氨酯和纳米银的特性而备受关注,为了制备聚氨酯-纳米银材料,本文首先运用不同比例的聚四氢呋喃、氢化MDI、三羟甲基丙烷、二羟甲基丙酸、1,6-己二醇为原料进行聚合反应,制备出强度、硬度不同的聚氨酯薄膜,从而找出制备聚氨酯薄膜的最佳原料配比;在此条件下运用热处理原位还原法制备了具有抗菌性能的聚氨酯-纳米银薄膜,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等测试方法证明了聚氨酯-纳米银薄膜中银粒子的结构和形貌。然后,对聚氨酯-纳米银薄膜进行疏水表面修饰,使薄膜的Ag+的释放速率减慢,达到长效抗菌的目的,为此,合成了具有疏水性能的长链烷烃取代基的二芳基重氮甲烷,并且通过核磁共振波谱图(NMR)和红外光谱图(IR)表征了产物的分子结构。采用了热处理和紫外光照射两种方法将其修饰到聚氨酯-纳米银薄膜的表面,从而制备出表面具有疏水性能的薄膜。接触角测试表明,修饰后的聚氨酯/纳米银薄膜的表面从亲水性变为了疏水性,并且热处理方法比紫外光照射法修饰的薄膜接触角更大,疏水性能更好。在此基础上,还研究了聚氨酯薄膜中的二羟甲基丙酸对薄膜疏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二羟甲基丙酸后,薄膜表面由疏水性转变为亲水性能。最后研究了银含量分别为0%、1%、5%、10%的聚氨酯-纳米银薄膜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聚氨酯-纳米银薄膜具有抗菌性,并且随着硝酸银含量的增加,其抗菌性能也增加,通过电导率测试表明,经过修饰后的聚氨酯-纳米银薄膜的的电导率更小,即银离子在水溶液中的释放速率变慢。

曹正锋[7](2016)在《电力复合脂的研制及其接触电阻分析计算》文中提出电接触现象广泛存在于电气设备、自动控制系统、信息传输系统中,电接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电能、信号等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使用电力复合脂是一种提高电接触质量的有效方法,可以降低接触电阻,缓解电接触区域的过热,从而提高电接触质量,延长电接触的使用寿命。电力复合脂在载流条件下工作,担负着在微动磨损条件下传输电能、信号等重要任务,因此要求电力复合脂既具有良好的摩擦学性能,又具有良好的导电能力。为了更好地解决此类问题,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以气相生长碳纤维(VGCF)作为导电微粒,银粉、铜粉分别作为对比导电微粒,以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单丁基醚(PAG660)作为基础油,聚四氟乙烯(PTFE)作为稠化剂,制备了一系列的电力复合脂,考察了其导电能力和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气相生长碳纤维的加入可以有效降低润滑脂在常温下和100-C条件下的体积电阻率,提高润滑脂的电导率。当气相生长碳纤维在润滑脂中的质量分数为1.5wt%时,相比于铜粉和银粉,具有最好的减摩和抗磨性能。(2)以科琴黑(Ketjen Black)作为导电微粒,乙炔黑和导电炭黑作为对比导电微粒,以油溶性聚醚(OSP320)作为基础油,制备了一系列的复合锂基电力复合脂,考察了其导电能力和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具有特殊链状的科琴黑在润滑脂中可以形成较好的导电网络,制备的导电复合锂基润滑脂在常温下、100℃和150℃下均具有优异的导电能力。科琴黑的加入还能够改善润滑脂的减摩抗磨性能,当科琴黑的添加量为1.8wt%时,相比于乙炔黑和导电炭黑,具有最好的减摩和抗磨性能。(3)根据电接触理论,分析电连接处的接触电阻理论计算模型,考察导电填料浓度、接触压力等因素对于接触电阻的影响。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均表明:随着接触压力的增大和电力复合脂中导电微粒浓度的增大,接触电阻逐渐减小。电接触在这两个因素共同作用下,具有较好的接续质量。从理论上说明了接触电阻和接触压力及导电微粒浓度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验拟合、验证了公式的准确性,对于接触电阻的预测很有意义。

葛翔宇[8](2016)在《电力复合脂在输变电设备中的导电理论与润滑技术研究》文中提出现代电力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和信息传输系统的电子机械设备,动力机械设备以及输变电设备中广泛存在电接触连接。这些设备常因电接触区过热发生故障,而对电接触区进行防护润滑处理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虽然传统润滑脂具有优异的摩擦学性能,但作为以电接触为主的输变电设备或动力机械设备的润滑剂仍存在不足。输变电设备用电力复合脂在载流条件下工作,担负着在微动接触状态下传递电能、电信号等重要任务。因此要求电力复合脂不但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还应具有优良的导电能力;从而保证动力机械设备,输变电设备等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本课题围绕输变电设备用电力复合脂展开研究,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利用三种碱金属锂盐(四氟硼酸锂(LiBF4)、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锂(LiNTf2)、六氟磷酸锂(LiPF6))和醚类(PAG、PEG、二乙二醇二甲醚(G2)、四乙二醇二甲醚(G4))的配位作用,在基础脂中“原位”合成离子液体,制备出离子液体型电力复合脂。考察了离子液体对电力复合脂的导电能力和摩擦学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离子液体含量升高,电力复合脂的导电能力逐渐增强;在所选浓度范围内,电导率提高7个数量级。同时,制备的离子液体型电力复合脂显示出优良的减摩抗磨能力。2、分别以单壁碳纳米管(SWCNTs)、多壁碳纳米管(MWCNTs)、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CMWCNTs)作为添加剂,制备出CNTs型电力复合脂。结果表明,碳纳米管能大幅提高电力复合脂的电导率;当添加浓度为1.0%时,电力复合脂的电导率提高4个数量级,同时具有优良的减摩抗磨能力。在所选碳纳米管中,SWCNTs在导电能力和润滑性能上均表现最优。3、以纳米锑掺二氧化锡(ATO)粉末作为添加剂,制备出ATO型电力复合脂。结果表明,ATO可以提高电力复合脂的导电能力,降低接触电阻;当添加浓度为1.0%时,电力复合脂的接触电阻减小1/3。摩擦实验结果表明,ATO的润滑性能优于同等条件下的铜、银粒子。4、分别以纳米SiO2和Ti02粉末作为添加剂,制备出绝缘脂。该类绝缘脂的绝缘能力优良,当添加浓度为0.1%时,绝缘脂的电导率降低了30%,同时具有优良的减摩抗磨能力。另外,选择性能优良的减摩抗磨剂可以进一步提高该类绝缘脂的润滑性能。

舒宗英[9](2015)在《电力复合脂的研制及导体温度场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用合成油PAG660和四氟硼酸锂(LiBF4)、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锂(LiNTf2)、六氟磷酸锂(LiPF6)三种锂盐合成了三种离子液并考察了离子液的导电性和摩擦学性能;将合成的离子液作为添加剂加入实验室自制高碱值复合磺酸钙基润滑脂并考察其理化性能、导电性和摩擦学性能;最后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方法模拟电连接处涂敷电力复合脂前后的温度场。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合成的离子液导电性随着锂盐含量的增加而增强,而且合成的离子液较基础油PAG660具有更好的摩擦学性能,当LiBF4含量为1%时能达到最佳的减摩抗磨效果。2、离子液加入高碱值复合磺酸钙基润滑脂中能有效提升润滑脂的导电性和减摩抗磨性能,电力复合脂的导电性随着锂盐比例的增加而增强,当电力复合脂中含1%LiBF4时可获得最佳的减摩抗磨效果。3、含锂盐的离子液和电力复合脂表现出优异的减摩抗磨性能可能是由于在摩擦副间形成了具有优异减摩抗磨性能的Si02、磷酸盐、CaF2、FeS等摩擦保护膜。4、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方法模拟电连接处在涂敷电力复合脂前后的温度场,从理论上验证了导电性良好的的电力复合脂可以有效的降低电连接处的接触电阻,从而降低电连接处的温度,延长电气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输变电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乔鹏,夏延秋,侯冲,周钊,张秋晨,吴浩[10](2014)在《含炭黑润滑脂的摩擦磨损性能与导电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锂基润滑脂为基础脂,导电炭黑为填料,经分散、研磨等工艺制备了含导电炭黑的润滑脂,并对其进行了电导率、滴点、锥入度以及摩擦学性能的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润滑脂中添加导电炭黑的含量和种类对含炭黑润滑脂的导电性、抗磨减摩性以及理化性能有很大影响。其中含5%的HD-2类炭黑的润滑脂具有最佳的综合性能,其电导率为374μs/cm,平均摩擦系数为0.087。长时间暴露在实验室环境中,导电膏导电性能没有太大的改变,但老化现象依旧明显,其表现在热安定性及摩擦学性能方面的变化,导电膏A3滴点由227.7℃下降到207℃,B3滴点由301.6℃下降到260℃,摩擦系数也出现较大波动。

二、银系复合导电膏的研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银系复合导电膏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银粉的表面改性及其导电涂料的耐盐雾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导电涂料简介
    1.3 银系导电涂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银粉微粒的表面改性研究概况
        1.3.2 银的耐腐蚀性能研究概况
        1.3.3 目前存在的问题
    1.4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及创新性
        1.4.1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2 本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导电涂料的导电机理及涂层的防腐蚀机理
    2.1 导电涂料的导电机理
        2.1.1 导电通道理论
        2.1.2 电子隧穿效应
    2.2 涂层的耐腐蚀机理
        2.2.1 涂层的腐蚀作用
        2.2.2 涂层的防腐蚀机理
    2.3 银粉的表面改性机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全氟癸硫醇对银粉的表面改性研究
    3.1 实验原料及仪器
        3.1.1 实验原料
        3.1.2 实验仪器及设备
    3.2 银粉表面改性及导电涂料的制备及测试
        3.2.1 全氟癸硫醇改性银粉原理
        3.2.2 全氟癸硫醇改性银粉工艺
        3.2.3 导电涂料的制备工艺
        3.2.4 样品测试
    3.3 改性银粉表征
        3.3.1 红外吸收光谱
        3.3.2 X射线光电子能谱
        3.3.3 扫描电子显微镜
    3.4 改性温度对导电涂料性能的影响
        3.4.1 对银粉粒径及涂层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3.4.2 对涂料导电性能的影响
        3.4.3 对涂料耐盐雾性能的影响
    3.5 改性剂用量对导电涂料性能的影响
        3.5.1 对银粉粒径及涂层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3.5.2 对涂料导电性能的影响
        3.5.3 对涂料耐盐雾性能的影响
    3.6 改性时间对导电涂料性能的影响
        3.6.1 对银粉粒径及涂层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3.6.2 对涂料导电性能的影响
        3.6.3 对涂料耐盐雾性能的影响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KH590 对银粉的表面改性研究
    4.1 实验原料及仪器
    4.2 银粉表面改性及导电涂料的制备及测试
        4.2.1 KH590 改性银粉原理
        4.2.2 KH590 改性银粉工艺
    4.3 改性银粉表征
        4.3.1 拉曼光谱
        4.3.2 X射线光电子能谱
        4.3.3 扫描电子显微镜
    4.4 改性温度对导电涂料性能的影响
        4.4.1 对银粉粒径及涂层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4.4.2 对涂料导电性能的影响
        4.4.3 对涂料耐盐雾性能的影响
    4.5 改性剂用量对导电涂料性能的影响
        4.5.1 对银粉粒径及涂层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4.5.2 对涂料导电性能的影响
        4.5.3 对涂料耐盐雾性能的影响
    4.6 改性时间对导电涂料性能的影响
        4.6.1 对银粉粒径及涂层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4.6.2 对涂料导电性能的影响
        4.6.3 对涂料耐盐雾性能的影响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十二烷基硫醇对银粉的表面改性研究
    5.1 实验原料及仪器
    5.2 银粉表面改性及导电涂料的制备及测试
        5.2.1 十二烷基硫醇改性银粉原理
        5.2.2 十二烷基硫醇改性银粉工艺
    5.3 改性银粉表征
        5.3.1 红外吸收光谱
        5.3.2 X射线光电子能谱
        5.3.3 扫描电子显微镜
        5.3.4 透射电子显微镜
    5.4 改性温度对导电涂料性能的影响
        5.4.1 对银粉粒径及涂层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5.4.2 对涂料导电性能的影响
        5.4.3 对涂料耐盐雾性能的影响
    5.5 改性剂用量对导电涂料性能的影响
        5.5.1 对银粉粒径及涂层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5.5.2 对涂料导电性能的影响
        5.5.3 对涂料耐盐雾性能的影响
    5.6 改性时间对导电涂料性能的影响
        5.6.1 对银粉粒径及涂层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5.6.2 对涂料导电性能的影响
        5.6.3 对涂料耐盐雾性能的影响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2)电磁屏蔽涂层织物的屏蔽机理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电磁屏蔽机理
2 电磁屏蔽涂层织物的研究进展
    2.1 电磁屏蔽涂料
        2.1.1 本征型导电涂料
        (1)聚苯胺本征型导电高分子涂料
        (2)聚吡咯本征型导电高分子涂料
        2.1.2 掺杂型导电涂料
        (1)银系导电涂料
        (2)镍系导电涂料
        (3)铜系导电涂料
        (4)碳系导电涂料
        (5)复合导电涂料
3 结语与展望

(3)镁合金微弧氧化/环氧树脂添加铜复合导电涂层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镁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表面导电改性
    1.2 有机导电涂料的分类、研究现状及其应用
        1.2.1 有机导电涂料的分类
        1.2.2 有机导电涂料的研究现状
        1.2.3 有机导电涂料的应用
    1.3 添加型导电涂料的导电机理及影响因素
        1.3.1 添加型导电涂料的导电机理
        1.3.2 添加型导电涂料的影响因素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实验设备及研究方法
    2.1 微弧氧化陶瓷层的制备
        2.1.1 微弧氧化实验原料
        2.1.2 微弧氧化实验设备
        2.1.3 微弧氧化陶瓷层的制备
    2.2 有机导电涂层的制备
        2.2.1 有机导电涂层实验原料的选取
        2.2.2 实验的药品及设备
        2.2.3 有机导电涂层的制备
    2.3 性能表征方法
        2.3.1 有机导电涂层固化前后的成分分析
        2.3.2 表面粗糙度检测
        2.3.3 微弧氧化陶瓷层和有机导电涂层表面形貌及截面形貌分析
        2.3.4 涂层的XRD测试
        2.3.5 有机导电涂层的导电性能研究
        2.3.6 有机导电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力研究
        2.3.7 有机导电涂层的耐蚀性研究
3 铜导电填料对有机导电复合涂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3.1 微弧氧化陶瓷层对有机导电涂层与基体结合力的影响
    3.2 树枝状铜导电填料的含量对有机导电复合涂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3.2.1 树枝状铜导电填料的含量对涂层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3.2.2 树枝状铜导电填料的含量对涂层导电性的影响
        3.2.3 树枝状铜导电填料的含量对涂层结合力的影响
        3.2.4 树枝状铜导电填料的含量对涂层耐蚀性的影响
    3.3 铜导电填料的形状对有机导电复合涂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3.3.1 铜导电填料的形状对涂层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3.3.2 铜导电填料的形状对涂层导电性的影响
        3.3.3 铜导电填料的形状对涂层结合力的影响
        3.3.4 铜导电填料的形状对涂层耐蚀性的影响
    3.4 球状铜导电填料的粒径对有机导电复合涂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3.4.1 球状铜导电填料的粒径对涂层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3.4.2 球状铜导电填料的粒径对涂层导电性的影响
        3.4.3 球状铜导电填料的粒径对涂层结合力的影响
        3.4.4 球状铜导电填料的粒径对涂层耐蚀性的影响
    3.5 树枝状铜导电填料的粒径对有机导电复合涂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3.5.1 树枝状铜导电填料的粒径对涂层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3.5.2 树枝状铜导电填料的粒径对涂层导电性的影响
        3.5.3 树枝状铜导电填料的粒径对涂层结合力的影响
        3.5.4 树枝状铜导电填料的粒径对涂层耐蚀性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4 添加剂对有机导电复合涂层性能的影响
    4.1 偶联剂种类及含量对有机导电复合涂层性能的影响
        4.1.1 偶联剂的分类
        4.1.2 偶联剂种类及含量对涂层导电性的影响
        4.1.3 偶联剂种类及含量对涂层结合力的影响
    4.2 稀释剂种类及含量对有机导电复合涂层性能的影响
        4.2.1 稀释剂种类及含量对涂层导电性的影响
        4.2.2 稀释剂种类及含量对涂层结合力的影响
    4.3 有机导电涂层固化前后的成分及其导电机制分析
    4.4 微弧氧化陶瓷层及有机导电涂层的耐蚀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4)电沉积银镀层下多种电力复合脂的导电性能及其润滑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电接触材料概述
    1.3 电接触材料的制作工艺
    1.4 电力润滑脂
        1.4.1 电力润滑脂简介
        1.4.2 电力润滑脂特点
    1.5 电力润滑脂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1.5.1 国内研究现状
        1.5.2 国外研究现状
    1.6 本文研究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和仪器
        2.1.1 润滑脂制备实验设备
        2.1.2 润滑脂理化分析实验设备
        2.1.3 摩擦磨损实验设备
    2.2 实验原料的选取
    2.3 润滑脂的制备
        2.3.1 聚四氟乙烯(PTFE)润滑脂的制备
        2.3.2 复合锂基润滑脂(Paocli)的制备
    2.4 电接触材料Ag和AgC镀层的制备
        2.4.1 镀层的制备
        2.4.2 镀层的表征
第3章 新型PTFE电力复合脂导电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的研究
    3.1 引言
    3.2 PTFE新型电力复合脂理化性能及其导电能力
        3.2.1 PTFE新型电力复合脂的理化性能
        3.2.2 PTFE电力复合脂的导电性能
    3.3 PTFE电力复合脂的摩擦学性能
        3.3.1 添加剂浓度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3.3.2 载荷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3.3.3 频率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3.3.4 载流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3.4 摩擦表面的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复合锂基电力复合脂导电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的研究
    4.1 引言
    4.2 Paocli电力复合脂理化性能及其导电性能
        4.2.1 Paocli电力复合脂理化性能
        4.2.2 Paocli电力复合脂的导电性能
    4.3 Paocli电力复合脂的摩擦学性能
        4.3.1 添加剂浓度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4.3.2 载荷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4.3.3 频率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4.3.4 载流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4.4 摩擦表面的分析
    4.5 摩擦机理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ANSYS有限元分析
    5.1 引言
    5.2 接触仿真模型的建立
    5.3 仿真情况
    5.4 磨损体积模型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5)变电站用电力复合脂研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电力复合脂概述
        1.2.1 电力复合脂的简介
        1.2.2 电力复合脂的特点
        1.2.3 电力复合脂的作用
    1.3 电力复合脂的导电机理
        1.3.1 接触电阻
        1.3.3 接触电阻的危害
        1.3.4 常见导电机理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1.5 课题研究内容及依据
        1.5.1 课题研究内容
第2章 电力复合脂的制备
    2.1 引言
    2.2 实验原料和仪器
        2.2.1 实验原料的选取
        2.2.2 实验仪器
    2.3 电力复合脂的制备
    2.4 电力复合脂理化性能及导电性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力复合脂的测试
    3.1 测试内容
        3.1.1 外观检查
        3.1.2 锥入度的测定
        3.1.3 滴点的测定
        3.1.4 PH值的测定
        3.1.5 腐蚀试验
        3.1.6 蒸发损失的测定
        3.1.7 分油测试
        3.1.8 储存安定性测试
        3.1.9 加速稳定性试验
        3.1.10 电化学腐蚀测试
        3.1.11 化工腐蚀测试
        3.1.12 冷态接触电阻值的测定
        3.1.13 接触电阻稳定系数K的测定
        3.1.14 耐潮性试验
        3.1.15 低温试验
        3.1.16 温度循环试验
        3.1.17 体积电阻率的测量
        3.1.18 额定电流下的温升试验
        3.1.19 盐雾试验
        3.1.20 摩擦试验
    3.2 测试结果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力复合脂的盐雾老化性能测试
    4.1 引言
    4.2 盐雾老化测试评价标准
    4.3 盐雾老化测试评检验方法
    4.4 盐雾老化测试条件和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电力复合脂的应用
    5.1 河北固安供电有限公司柏村 35kv变电站使用情况
        5.1.1 河北固安供电有限公司柏村 35kv变电站的使用信息
        5.1.2 现场调研信息
        5.1.3 产品应用结果
    5.2 温州电力局芦浦 110kv变电站试用情况
        5.2.1 现场试用情况
        5.2.2 ZC9411电力复合脂现场检测数据
        5.2.3 产品试用结果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致谢
作者介绍
参考文献

(6)聚氨酯—纳米银材料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聚氨酯(PU)概述
        1.1.1 聚氨酯(PU)结构
        1.1.2 聚氨酯的制备
        1.1.3 聚氨酯的分类
        1.1.4 聚氨酯的特性
        1.1.5 聚氨酯的发展现状
        1.1.6 聚氨酯的应用
        1.1.7 聚氨酯的改性
    1.2 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
        1.2.1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背景
        1.2.2 聚合物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1.2.3 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其应用
    1.3 纳米银抗菌剂
        1.3.1 纳米银抗菌剂简介
        1.3.2 纳米银抗菌剂的研究进展
        1.3.3 纳米银抗菌机理
        1.3.4 纳米银的应用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选题思路
第2章 聚氨酯-纳米银薄膜的制备
    2.1 引言
    2.2 试剂和仪器
        2.2.1 试剂
        2.2.2 仪器
    2.3 实验部分
        2.3.1 PU薄膜的制备
        2.3.2 聚氨酯-纳米银薄膜的制备
        2.3.3 表征方法
    2.4 结果与讨论
        2.4.1 制备PU薄膜的最佳原料配比
        2.4.2 聚氨酯-纳米银薄膜的制备原理
        2.4.3 SEM分析
        2.4.4 XRD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烷基重氮甲烷的合成及其薄膜表面修饰
    3.1 引言
    3.2 试剂和仪器
        3.2.1 试剂
        3.2.2 仪器
    3.3 实验部分
        3.3.1. 烷基重氮甲烷的合成
        3.3.2 烷基重氮甲烷在聚氨酯-纳米银薄膜表面的修饰
        3.3.3 表征方法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实验原理
        3.4.2 实验方案
        3.4.3 NMR分析
        3.4.4 IR分析
        3.4.5 水接触角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聚氨酯-纳米银薄膜的抗菌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试剂和仪器
        4.2.1 试剂
        4.2.2 仪器
    4.3 实验部分
        4.3.1 抗菌实验步骤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4.1 PU/Ag薄膜对大肠杆菌的抗菌作用
        4.4.2 PU/Ag薄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
        4.4.3 PU/Ag薄膜的抗菌机理
        4.4.4 电导率测试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7)电力复合脂的研制及其接触电阻分析计算(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电力复合脂概述
        1.2.1 电力复合脂的简介
        1.2.2 电力复合脂的特点
    1.3 电力复合脂的导电机理
        1.3.1 接触电阻
        1.3.2 接触电阻的危害
        1.3.3 常见导电机理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1.5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气相生长碳纤维作为润滑脂添加剂的导电能力和摩擦学性能研究
    2.1 气相生长碳纤维简介
        2.1.1 气相生长碳纤维的结构特征
        2.1.2 气相生长碳纤维的性能与应用
    2.2 实验原料和仪器
        2.2.1 实验原料的选取
        2.2.2 实验仪器
    2.3 电力复合脂的制备
    2.4 电力复合脂理化性能及导电性
        2.4.1 电力复合脂的理化性能
        2.4.2 电力复合脂的导电能力
    2.5 润滑脂的摩擦学性能
        2.5.1 添加剂含量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2.5.2 载荷对润滑脂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2.5.3 频率对润滑脂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2.6 摩擦表面分析
    2.7 结论
第3章 科琴黑作为润滑脂添加剂的导电能力和摩擦学性能研究
    3.1 科琴黑简介
    3.2 实验原料和仪器
        3.2.1 实验原料的选取
        3.2.2 实验仪器
    3.3 电力复合脂的制备
    3.4 电力复合脂理化性能及导电性
        3.4.1 电力复合脂的理化性能
        3.4.2 电力复合脂的导电能力
    3.5 润滑脂的摩擦学性能
        3.5.1 添加剂含量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3.5.2 载荷对润滑脂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3.5.3 频率对润滑脂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3.6 摩擦表面分析
    3.7 结论
第4章 接触电阻分析计算
    4.1 引言
    4.2 分析计算
        4.2.1 电阻模型的建立
        4.2.2 受力分析
        4.2.3 接触压力对接触电阻的影响
        4.2.4 电力复合脂对接触电阻的影响
    4.3 实验部分
        4.3.1 主要实验仪器及原料
        4.3.2 实验步骤
    4.4 分析与讨论
    4.5 结论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8)电力复合脂在输变电设备中的导电理论与润滑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输变电设备
    1.3 电力复合脂的概述
        1.3.1 电力复合脂简介
        1.3.2 电力复合脂的特点
    1.4 电力复合脂的研究现状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1.5 电力复合脂的导电机理
        1.5.1 接触电阻
        1.5.2 收缩电阻的计算理论
        1.5.3 接触电阻的危害
        1.5.4 常见导电机理
    1.6 选题依据和研究思路
第2章 离子液体型电力复合脂的导电能力和摩擦学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主要试剂
        2.2.2 电力复合脂的合成
        2.2.3 物理化学性能表征
        2.2.4 摩擦磨损实验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原位”ILs作为润滑剂
        2.3.2 “原位”ILs作为锂基脂添加剂
        2.3.3 “原位”ILs作为PTFE脂添加剂
        2.3.4 “原位”ILs作为电力复合脂基础油
第3章 碳纳米管型电力复合脂的导电能力和摩擦学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主要试剂
        3.2.2 电力复合脂的合成
        3.2.3 物理化学性能表征
        3.2.4 摩擦磨损实验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物理化学性质
        3.3.2 摩擦磨损实验
        3.3.3 结论
第4章 ATO型电力复合脂的导电能力和摩擦学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主要试剂
        4.2.2 电力复合脂的合成
        4.2.3 物理化学性能表征
        4.2.4 摩擦磨损实验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物理化学性质
        4.3.2 摩擦磨损实验
        4.3.3 结论
第5章 半导体材料作为绝缘脂添加剂的绝缘能力和摩擦学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主要试剂
        5.2.2 绝缘脂的合成
        5.2.3 物理化学性能表征
        5.2.4 摩擦磨损实验
    5.3 结果与讨论
        5.3.1 物理化学性质
        5.3.2 摩擦磨损实验
        5.3.3 结论
第6章 非硫磷型添加剂在绝缘脂中的摩擦学性能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主要试剂
        6.2.2 绝缘脂的合成
        6.2.3 物理化学性能表征
        6.2.4 摩擦磨损实验
    6.3 结果与讨论
        6.3.1 物理化学性质
        6.3.2 摩擦磨损实验
        6.3.3 结论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9)电力复合脂的研制及导体温度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电力复合脂概述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课题研究内容及依据
        1.4.1 课题研究内容
        1.4.2 选题依据
第2章 锂盐离子液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2.1 锂盐离子液的合成
        2.1.1 实验原料和仪器
        2.1.2 锂盐离子液的合成结果
    2.2 锂盐离子液的导电性
    2.3 锂盐离子液的摩擦学性能及机理分析
        2.3.1 试验仪器和参数
        2.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力复合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1 实验原料和仪器
        3.1.1 实验原料的选取
        3.1.2 实验仪器
    3.2 电力复合脂的制备
    3.3 电力复合脂理化性能及导电性
        3.3.1 电力复合脂的理化性能
        3.3.2 电力复合脂的导电性
    3.4 电力复合脂摩擦学性能及机理分析
        3.4.1 电力复合脂摩擦学性能
        3.4.2 电力复合脂摩擦学机理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有限元法电气设备电连接处温度场分析
    4.1 问题描述与分析
    4.2 问题求解步骤
    4.3 模拟结果与分析
        4.3.1 二维模拟结果
        4.3.2 三维模拟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含炭黑润滑脂的摩擦磨损性能与导电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导电膏研究内容
    1.1 主要实验仪器及原料
    1.2 实验步骤
        1.2.1 导电混料制备
        1.2.2 混料与锂基润滑脂复配
2 试验结果讨论及分析
    2.1 炭黑对导电膏导电性的影响
    2.2 炭黑对导电膏滴点及锥入度的影响
    2.3 导电膏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2.4 长期老化后导电膏性能变化
3 结论

四、银系复合导电膏的研制(论文参考文献)

  • [1]银粉的表面改性及其导电涂料的耐盐雾性能研究[D]. 刘越洋.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2]电磁屏蔽涂层织物的屏蔽机理及研究进展[J]. 张晨洋,张富勇,刘元军,赵晓明.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 2020(02)
  • [3]镁合金微弧氧化/环氧树脂添加铜复合导电涂层制备及性能研究[D]. 万婧婧. 西安理工大学, 2019(08)
  • [4]电沉积银镀层下多种电力复合脂的导电性能及其润滑性能研究[D]. 侯步逸.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8(04)
  • [5]变电站用电力复合脂研制及应用[D]. 阎君.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7(03)
  • [6]聚氨酯—纳米银材料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研究[D]. 卢玲. 齐鲁工业大学, 2017(05)
  • [7]电力复合脂的研制及其接触电阻分析计算[D]. 曹正锋.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6(02)
  • [8]电力复合脂在输变电设备中的导电理论与润滑技术研究[D]. 葛翔宇.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6(02)
  • [9]电力复合脂的研制及导体温度场分析[D]. 舒宗英. 华北电力大学, 2015(02)
  • [10]含炭黑润滑脂的摩擦磨损性能与导电性研究[J]. 乔鹏,夏延秋,侯冲,周钊,张秋晨,吴浩. 电力建设, 2014(06)

标签:;  ;  ;  ;  ;  

银基复合导电浆料的研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