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中展开图尺寸的选择

模具设计中展开图尺寸的选择

一、模具设计中展开图的尺寸选择(论文文献综述)

王招,陈俊林,王志勇[1](2021)在《基于Fibersim的铺覆方法论优化复合材料工艺铺覆精度的研究》文中指出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各领域已广泛应用,其中在航空领域的应用最为成熟。在航空领域中,复合材料的预成型铺覆以人工铺覆和自动铺覆为主导。当基于数字化铺层设计数据进行人工铺覆大尺寸零件时,经常发现实际铺覆效果与理论设计具有较大偏差。本文将基于Fibersim的铺覆方法论剖析产生偏差的原因,并通过实际运用场景推论To Curve模拟实际铺覆的合理性,最终得出采用To Curve铺覆方法论最贴切实际铺覆效果的结论。

徐论意[2](2021)在《轻型载货汽车车架开发及优化设计》文中研究说明为了开发性能好、自重轻、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在满足功能、性能及可靠性的基础上,开展轻型载货汽车车架结构和性能改进优化设计,提升通用化和轻量化水平,达到降低车架重量和成本、提升生产效率的目的。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成果如下:首先,本文按照公司的设计、市场需求及相关国家标准,进行了车架的结构设计,得到了全新的车架设计方案,可实现轴距和宽度系列化。其次,建立车架轻量化优化目标函数,采用结构优化、形貌优化、尺寸优化等轻量化设计方法,在保持车架性能不降低的前提下,对车架进行轻量化设计,实现降重11%。再次,使用Hyper Mesh软件,对车架进行有限元仿真,从静力学和动力学两方面对车架性能进行性能评估,并针对薄弱点进行局部优化设计,避免投产后的设计变更。然后,基于公司的生产设备,参考同类产品生产经验,选择合适的工艺路线,并对部分工艺进行改进,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最后,结合试制与试验,对生产和故障问题进行优化,使车架具备量产条件。本文研究成果对轻型载货汽车车架开发及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李艾蔚[3](2021)在《云南大理瓦当艺术衍生产品设计》文中提出瓦当是古代建筑构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保护椽头和装饰的作用,其所承载的精神文化价值与审美观念,处处都体现古代先民的智慧。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建筑从理念、技术、表现形式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瓦当也随着传统建筑逐步演变成为人们对过往生活和文化的记忆。本文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出发,研究大理瓦当的图案艺术及其建筑语言,结合设计学的方法,对大理瓦当艺术进行衍生品的开发设计。为做好该选题,笔者首先对瓦当文化现状进行了考察,以云南大理地区瓦当图案为研究对象,结合理论研究成果,将其结构、工艺、分类进行探讨,从材质、造型、图案三个方面进行剖析,力图探求大理瓦当图案背后的寓意和设计规律,为大理瓦当艺术衍生产品设计提供灵感和方法论。其次,大理是云南最早的文化发祥地,大理瓦当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是云南建筑文化的典型符号。通过笔者调研,共搜集到224种瓦当图案,其中植物类瓦当图案种类最多,共计142种,主要包括莲花、菊花、牡丹、桃花纹样;动物类瓦当图案34种;文字类瓦当图案37种,还有其它图案十余种。由于受研究条件和个人能力的局限,调研和资料整合的深度与广度还有不足,但是从艺术衍生产品设计的角度来看,选取素材的典型性才是研究进展的关键。为此,本选题将瓦当与当地的名特产品“饵块”结合,从形式上创新构建,从内容上跨界互联,将历史文化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为艺术衍生产品的设计实践,提供了一种生动有趣的范例,为瓦当艺术的创新发展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希望能对艺术衍生品的设计和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姜胜林[4](2021)在《子午线轮胎的有限元网格生成及滑水仿真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大大增加了轮胎产品的市场需求。子午线轮胎以其优异的性能,占据了全球市场的主导地位。为满足不同使用环境下的性能需求,子午线轮胎的花纹通常被设计成各种复杂的结构,这使得轮胎的有限元建模难度增大。现阶段轮胎花纹的三维有限元建模主要通过建模工程师手动进行,该过程耗费时间长,对操作人员的经验依赖大,且划分出的网格质量也难以保证。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映射和投影的花纹模型创建方法,可直接由二维结构图得到三维网格模型,既提高了建模效率又获得了高质量的网格单元。在此基础上,针对轮胎在雨天湿滑路面上行驶的安全问题,建立轮胎流固耦合模型并进行滑水仿真,获得花纹结构对轮胎滑水性能的影响效果。分析花纹轮胎的建模策略,结合轮胎实际的设计与生产流程,总结胎面花纹建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基于映射和投影的花纹模型创建方法;然后利用CEL法建立轮胎滑水有限元模型,并选择水流流动模型进行轮胎滑水仿真。通过推导映射方程,将轮胎花纹二维结构图进行轴向以及周向的展开。利用AutoLISP语言和DCL语言开发花纹结构图预处理程序,并完成网格划分。借助Hypermesh的二次开发技术和网格处理功能,对二维网格单元进行归类,成功提取网格的节点、单元信息。利用MATLAB开发三维有限元模型自动生成程序,包括三维坐标求解、空间节点坐标还原以及花纹网格生成三个模块。首先利用展开的花纹结构图节点通过投影的方式求出花纹三维节点坐标,进行坐标还原得到实际花纹模型的空间节点坐标;然后根据网格分层对节点进行编号并按照右手法则将单元分类连接,生成花纹三维网格模型;最后开发适应不同复杂花纹的参数化界面。通过参数化界面输入不同参数,自动生成花纹三维有限元模型。建立轮胎主体有限元模型,与程序生成的花纹有限元模型绑定,创建具有复杂花纹的轮胎有限元模型。通过轮胎充气、自重加载仿真,分析轮胎在充气和自重工况下的变形以及橡胶材料、骨架材料的受力状态,最终仿真结果与实际情况相比对,验证了本文自动建模技术的有效性。通过建立不同结构的花纹轮胎流固耦合模型,进行滑水仿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对同一复杂花纹的横向花纹沟底进行斜坡设计以及设置一定角度的沟壁倾角,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改善轮胎的滑水性能;对于同一结构的花纹,轴对称形式相对于点对称和垂直形式具有更好的滑水性能。

邢彪[5](2021)在《等高齿螺旋锥齿轮及其精密锻模的三维自动化建模》文中研究说明螺旋锥齿轮因具备重叠系数大、承载能力强、传动平稳和噪声小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圆周速度较高、承载能力较大、要求传动平稳和噪声较小的齿轮传动中,是车辆、舰船、坦克、飞机、石油钻机等装备上不可或缺的关键传动零件。等高齿是螺旋锥齿轮中一种较为重要的齿轮,相较于渐缩齿,等高齿具有更高的弯曲强度和更长的接触疲劳寿命,优势更加突出。但其建模和制造过程更加复杂,传统的手动建模因建模效率低、建模成本高等缺点很难适应灵活多变的现代化生产。因此,研究等高齿螺旋锥齿轮的自动化建模方法,实现其三维建模自动化,对提升等高齿螺旋锥齿轮的建模和制造效率,以及推动其发展和应用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意义。本文以等高齿螺旋锥齿轮为研究对象,推导建立了等高齿螺旋锥齿轮的参数方程,以UG/Open GRIP为二次开发工具,实现了等高齿螺旋锥齿轮的三维实体模型、热锻件及其精密锻模的自动化建模,在此基础上,对等高齿螺旋锥齿轮的锻造工艺性也进行了初步探讨,主要研究工作如下:基于球面渐开线的形成过程与性质,建立得到了球面渐开线的空间直角坐标方程;基于延伸外摆线的形成与性质,推导得到延伸外摆线的空间直角坐标方程,同时建立任意一点螺旋角的计算公式;在详细分析等高齿啮合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基圆、节圆、齿顶圆和齿根圆半径以及锥高的计算公式,并研究不同条件下的N型齿与G型齿。借助UG/Open GRIP二次开发工具,建立了齿轮基体、齿形实体和齿根圆角的自动化建模方法,实现了其三维实体模型的快速自动建模;充分考虑等高齿螺旋锥齿轮的锻造工艺性,进行锻造余量、锻造圆角和飞边、齿轮修整等的自动化建模,开发了等高齿螺旋锥齿轮及其热锻件模型的三维自动建模系统。根据齿轮锻造模具设计的相关标准与齿轮锻件的特点,设计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等高齿螺旋锥齿轮精密锻模的二维模型,通过GRIP二次开发工具开发了精密锻模三维实体模型建模模块,实现了等高齿螺旋锥齿轮精密锻模的自动建模。通过热压缩试验,研究了 20CrMnTiH钢的高温热变形行为,构建了其本构模型和热加工图;建立了等高齿螺旋锥齿轮精锻过程的有限元模型,实现了其成形过程的有限元仿真;设计了一种坯料截面形状,采用6组异形截面坯料进行了等高齿螺旋锥齿轮的锻造模拟,优选得到了合理的坯料,实现了不产生外飞边和较低成形载荷的综合目标。

刘玉莹[6](2021)在《复合材料折叠夹芯结构力学和电磁特性研究》文中指出探索轻质、低成本、高性能的新型夹芯结构,实现结构轻量化,是航空、航天事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折叠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的夹芯结构,具有比强度高、比模量高的优点,且结构表面曲率不连续,雷达散射截面积较小,因此该夹芯结构有望被应用于雷达、天线罩等领域中。在本研究中,基于折纸思想,提出并制备了U型折叠夹芯结构,分析了该结构的力学性能和电磁特性,并与传统V型折叠夹芯结构进行了对比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为了解决V型折叠夹芯结构在工作时出现的面芯分层问题,提出了U型折叠夹芯结构。运用有限元仿真软件ABAQUS对U型和V型折叠夹芯结构的压缩和弯曲性能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两种夹芯结构在压缩和弯曲载荷下的变形行为。运用正交试验法,分析了折叠夹芯结构的几何形状对结构压缩比强度的影响规律。根据复合材料成型技术及相关原理,选用碳纤维作为芯层材料、环氧树脂作为面板材料,采用热压罐成型的方法制备了U型折叠夹芯结构。(2)通过万能试验机,分别对不同厚度和类型的芯子、不同材料的多层折叠夹芯结构进行了静态的压缩试验,研究了不同情况下夹芯结构的压缩力-位移曲线及变形失效形式。并在试验基础上,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研究了U型折叠夹芯结构中孔隙、分层、胞元缺失等制备缺陷对结构压缩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缺陷比例增加力学性能下降,各种缺陷影响程度不同,单胞缺失缺陷对结构压缩性能的影响程度最大。通过U型折叠夹芯结构的低速冲击试验及有限元仿真,分析了折叠夹芯结构的冲击性能。研究发现,夹芯结构在100J的冲击能下会发生局部变形,面板和芯层均发生破坏。(3)将V型折叠结构与频率选择表面(FSS)技术结合,设计并制备了折叠结构FSS夹芯板,该夹芯板的频率选择表面柔性屏通过激光刻蚀加工得到,壁罩结构通过模压一体化成型得到。同时,通过有限元电磁仿真软件HFSS对Y型FSS单元的电磁传输特性和折叠结构FSS夹芯板的单站雷达散射截面(RCS)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该Y型FSS单元在30Gz(25)60GHz范围内存在传输通带,谐振频率为38.5GHz,在一定范围内,制备得到的折叠结构FSS夹芯板可以缩减雷达散射截面积,具有良好的雷达散射特性。

孙奋丽[7](2021)在《汽车电池包上盖模压工艺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民经济消费指数不断的攀升,居民车辆占有率持续增长,国内汽车行业逐渐发展壮大,能源问题与环保问题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传统汽车的能源消耗与尾气排放加剧了资源的短缺与环境的破坏,因此,具有节能环保亮点的新能源电动汽车成为目前汽车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为了提高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需要通过结构设计和应用新型轻量化材料等途径来不断减轻汽车的重量。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作为一种轻量化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显着的轻量化效果,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行业,而电池包作为保护电池组元件的关键部分,对其实现轻量化也是提高电动汽车续航能力,减少能量消耗、提高能量密度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以复合材料汽车电池包上盖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基于LFT-D电池包上盖的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PCM工艺和结构的重新改造,建立电池包上盖的数值分析模型,对其在颠簸、刹车和急转弯三种路况下的状态进行仿真,验证结构强度和刚度是否满足要求。(2)基于产品的结构和材料,制定PCM工艺成型方案并选取相应的参数值,设计模具结构和铺层工艺方案,通过开剪口的方式来优化铺层缺陷。(3)基于产品初期调试中出现的缺陷,通过19组正交试验和24组单因素实验优化工艺参数组合,检测产品的气密性、耐火性和阻燃性是否达标。研究结果如下:(1)制定PCM工艺方案为:裁布-铺层-入模-模压-脱模。通过对比材料性能分析出:PCM工艺制造的电池包上盖,其厚度仅需要1.2mm,整体的重量仅为4.7kg,相比于LFT-D电池包上盖制品减重50%左右,且抗拉强度相对提高9.8倍。(2)通过在三种不同工况下的静动态仿真得出,电池包上盖在1g的加速度下,结构件的变形量没有超过1mm;在3.5g的加速度下没有超过3.5mm;前十阶约束模态下的固有频率均大于27.78Hz,结构设计可以满足主机厂对电池包上盖的强度和刚度要求。(3)从铺层仿真中可以看到,纤维在铺层中会出现架桥、扭曲、折叠等缺陷,通过开剪口进行材料搭接消除缺陷,完成了铺层优化。(4)经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优化后的最终应用于实际生产的工艺参数组合为:模具温度155℃、模压压力400T、预热时间30s、保压时间600s、操作时间60s、合模速度25mm/s,可实现批量生产且平均合格率为96%。该方案的研究对于同类产品制造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夏翔[8](2020)在《创新实验与特质构建 ——英国AA建筑联盟学院基础课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2000年以来,英国建筑联盟学院(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School of Architecture,下文以AA学院简称)如同横空出世般闯进我们的视野,它以一系列骄人成就与独特方式,激发了我们的研究热情:一大批AA学院的毕业生与教师,如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1950-2016)、丹尼尔·里伯斯金(Daniel libeskind)、伯纳德·屈米(Bernard Tschumi)、彼得·库克(Peter Cook)、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gers)、尼古拉斯·格雷姆肖(Nicholas Grimshaw)、史蒂芬·霍尔(Steven Holl)、沃尔夫·狄·普瑞克斯(Wolf D.Prix.)……成为世界级的明星建筑师,他(她)们设计落成的具有先锋色彩及实验价值的建筑物在很大程度上改写了当今世界的空间景观,他们主导的“建筑电讯派”、解构主义建筑、数字化-参数化建筑等推动着当代建筑思潮及流派的发展。我们进一步发现AA学院一系列具有传奇色彩的方方面面,如它独立于大学体制之外的建筑教育模式;如以“工作单元”替代课程,教师给出的主题成为教学内容;如基础教学以装置、身体及行为、影像、拼贴等当代实验艺术方式作为练习手法,避开了功能、构造、制图等一般建筑入门教学内容;如以创新性、实验性、交叉性、艺术性的教学面貌等,引起了我们很大的学术兴趣。中国设计教育的发展在经过手工、图案、工艺美术等形态之后,在新时期转型为现代形态的艺术设计,而进入新世纪之后又逐渐进入数字化设计阶段。与多变相随的是同质化、程式化、职业化的教学景观,及千篇一律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题作业与教材模式。同时,引起设计教育界极大关注、无数院校试图进行改革的设计基础课程,由于诸多原因整体上至今仍陷于“设计素描”、“装饰色彩”、“三大构成”模式而不能自拔。于是,在这种情境中的设计基础改革把视线转向了建筑教育,而AA学院的基础课程无疑为设计基础教学的突围带来了示范性意义,通过课题的研究与论文的写作,从各个层面进行解读,寻找可以参照借鉴、改写的路径,寻找从教学理念、课程设置到作业手法的演绎之路。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作为AA学院独特面貌生成的背景与基础,包括了实验性建筑艺术的基础形态,建筑教育的实验性教学与基础教学的情境,2.AA学院的教育特质,包括发展历程、课程体系及着名教师,3.AA学院教学的工作单元设置与教师的主题教学,4.AA学院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教师的教学主题设计途径,学生对单元主题的二次设计、作业创意的多种路径等,5.AA学院基础教学作业的表现手法与视觉图式,包括对现当代艺术的借用与演绎,作业的形式手法及视觉表现等。附录部分整理了历年来AA学院基础教学的主要课题。

赵鹏德[9](2019)在《钣金配电箱的CAPP专家系统研究及实现》文中指出随着工业自动化进程的快速发展,钣金制造业面临着巨大冲击。钣金制造市场中多数企业虽购进先进的制造机械,但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依旧较低。本文使用成组技术对钣金配电箱零件进行分析,利用专家系统依据知识库内知识实现辅助设计、自动建模及工艺决策功能,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且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使用成组技术对钣金配电箱零件进行分析。零件采用方位描述法结合主辅特征进行描述,按照空间方位提取箱体中零件及零件上特征为节点,以隶属关系为连线,建立零件网络。通过对大量配电箱零件网络的数据分析,为专家系统的判断推理提供部分知识依据,为自动建模过程提供零件的基础型,且利用成组技术对相似零件族分类得到复合件,用复合件分析出适合零件族所有零件的设计流程、建模流程及工艺流程。(2)使用VB语言对Solid Works进行二次开发。即通过调用Solid Works的内置API函数,使其适应我国钣金制造企业的实际需求,达到定制软件的目的。通过成组技术分析零件的通用建模过程,实现零件环境下模型的自动建立,装配环境下箱体的快速装配功能。即系统应能够根据用户的输入信息绘制出对应的零件模型,并利用零件的系列设计表实现保持模型结构不变的尺寸驱动建模,避免模型的重复设计,降低工作量,缩短生产周期。(3)使用VB语言结合Solid Works软件与Matlab软件构建钣金特征提取系统,实现专家系统所需的特征自动提取。首先使用Solid Works软件遍历模型设计树中的特征与特征草图获得零件特征的尺寸信息,而后利用Matlab软件对导出的钣金零件展开图进行处理,获取展开图中特征的加工信息,根据外环、内环、直线的顺序达到识别孔形状、直线的目的。输出各特征的二维加工坐标,以便后续根据加工特征的信息结合知识库工艺规则进行工序规划。(4)使用专家知识来判断箱体方案的合理性,推理零件的建模流程和工艺流程。工艺知识表示为符号数值条件,以正向推理的方式进行工艺抉择。而后结合人工智能算法对数控冲压和激光切割的加工路径进行优化。首先提取闭合环的几何中心为特殊点,进行节点固定的加工路径优化,而后再利用萤火虫算法得到各个环上的起始加工点。最终实现节点可变的加工路径优化问题,获得最优加工路径。经实际操作,本文系统能够实现常见配电箱的自动建模、虚拟装配与工艺规划功能,准确可靠,具有实际实用价值。

杜宇[10](2019)在《碳纤维复合材料汽车内板及防撞梁成型工艺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世界能源危机加剧,汽车轻量化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碳纤维复合材料由于其轻质高强的优点,碳纤维复合材料汽车零部件研究成为汽车行业的热门研究课题。本论文在汽车轻量化的背景下,针对某车型的车门内板及防撞梁开展碳纤维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研究。采用DSC表征车门内板及防撞梁树脂体系的固化放热性能并制定固化方案,采用旋转流变仪对复合材料车门内板树脂体系的流变性能进行研究;采用ASTM标准测试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力学性能;采用PAM-RTM优化车门内板的流道设计,为碳纤维复合材料车门内板VARI工艺提供参考;采用FiberSIM对防撞梁及车门内板的预成型体铺敷性进行分析;采用VARI工艺进行复合材料车门内板样件制作;采用Abaqus确定防撞梁铺层方案;采用热压罐工艺进行防撞梁样件制作;测试防撞梁的三点弯性能并与分析结果进行对比。(1)采用动态DSC和恒温DSC评价BAC 177和BAC 172两款树脂的固化放热特性并制定固化方案,BAC 177树脂固化方案为77℃/60min+103℃/30+146℃/30min,BAC 172树脂固化方案为82℃/30min+134℃/30min+159℃/30min。采用旋转流变仪分析BAC 177和BAC 172树脂的升温流变性能,BAC 172在常温下的可操作性要优于BAC 177。对BAC 177和BAC 172树脂的复合材料层合板力学性能进行对比,综合树脂流变性能,采用BAC 172树脂进行碳纤维复合材料车门内板产品开发。(2)采用DSC对单向预浸料的树脂体系固化放热特性进行表征,确定单向预浸料热压罐工艺的固化方案。预浸料需在125℃时升压至600 KPa并保压15 min,再升温至146℃保温30 min固化成型。对单向预浸料的力学性能进行表征,0°的拉伸强度为2748 MPa,拉伸模量为154 GPa、0°压缩强度为725 MPa,模量为115GPa、0°弯曲强度为1048 MPa,模量为106 GPa、90°拉伸强度为32 MPa,拉伸模量为8 GPa、90度的压缩强度169 MPa,模量为7 GPa、90°弯曲强度为74 MPa,模量为8 GPa、短梁剪切强度为100 MPa。(3)采用FiberSIM对防撞梁和车门内板铺层的铺敷性进行分析,通过FiberSIM的Darts优化铺层的铺敷效果,并导出CAD图纸指导预成型体裁剪。采用单向法测试T700NCF碳纤维布的渗透率及孔隙率,NCF碳纤维布在VARI工艺下的孔隙率为56%,纵向的渗透率为4.4(9)10-10 m2,横向的渗透率为2.2(9)10-10 m2。采用PAM-RTM对车门内板进行流道分析,采用两端线型灌注的方案,模拟灌注时间为37 min。(4)根据FiberSIM及PAM-RTM采用BAC 172树脂进行VARI工艺碳纤维复合材料车门内板制作,实际灌注时间为50 min。采用Abaqus进行防撞梁三点弯测试仿真分析,根据Abaqus和FiberSIM分析结果进行防撞梁样件制作。进行防撞梁三点弯测试,测试最大载荷为14.89 KN,最大位移为31.5 mm。将碳纤维复合材料车门内板及防撞梁进行称重并与钢制样件进行对比,车门内板减重27%,防撞梁减重45%。

二、模具设计中展开图的尺寸选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模具设计中展开图的尺寸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Fibersim的铺覆方法论优化复合材料工艺铺覆精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Fibersim铺覆方法论介绍
3 大尺寸零件案例分析
    3.1 预成型铺覆环境描述
    3.2 铺层设计及铺覆性仿真[6]
        (1)工艺边界:
        (2)铺层对象:
        (3)标记线:
        (4)纤维间距因子:
        (5)铺覆方法论:
    3.3 输出工艺数据
    3.4 试制问题提取
    3.5 偏差原因分析
        3.5.1 模具偏差
        3.5.2 铺层裁剪和激光定位的偏差
        3.5.3 手工铺覆偏差
    3.6 铺层设计偏差
    3.7 虚拟优化论证
    3.8 Fibersim的铺覆方法论原理分析
4 结语

(2)轻型载货汽车车架开发及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开发背景及目标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车架总成结构设计
    2.1 市场需求输入
    2.2 车架总成的设计要求
    2.3 车架总成结构选择
    2.4 车架总成宽度设计
    2.5 车架总成长度设计
    2.6 车架纵梁设计
    2.7 横梁及连接设计
    2.8 悬架硬点设计
    2.9 量产产品设计问题规避
    2.10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车架轻量化设计
    3.1 轻量化设计方法
    3.2 车架结构初步设计
    3.3 基于灵敏度分析的车架尺寸优化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轻量化车架的有限元分析
    4.1 车架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2 车架刚度分析
    4.3 车架的静力学分析
    4.4 车架的模态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车架的试制和试验验证
    5.1 车架的工艺选择及改进
    5.2 车架试制
    5.3 整车性能试验
    5.4 整车可靠性试验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

(3)云南大理瓦当艺术衍生产品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瓦当文化概述
    (一)瓦当简述
        1.瓦当溯源
        2.瓦当结构
    (二)瓦当的分类
        1.材质分类
        2.造型分类
        3.图案分类
    (三)瓦当的制作工艺
        1.准备阶段
        2.制作阶段
        3.烧制阶段
    (四)云南瓦当的起源与发展
    (五)云南大理瓦当简述
二、云南大理地区瓦当图案分析
    (一)云南大理地区瓦当图案内容及寓意
        1.动物类图案
        2.植物类图案
        3.文字类图案
    (二)云南大理地区瓦当图案设计原则
        1.中轴对称式
        2.圆心辐散式
        3.其他自由形式
    (三)云南大理地区瓦当图案的组织形式
        1.单独纹样
        2.适合纹样
        3.连续纹样
    (四)瓦当图案转化归纳与整理
三、云南大理瓦当艺术衍生产品开发路径
    (一)瓦当艺术应用现状
        1.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2.瓦当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3.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二)瓦当衍生产品设计原则与方法
        1.设计原则
        2.设计方法
    (三)瓦当衍生产品设计开发流程
        1.自主开发
        2.一般公司与企业开发
    (四)瓦当衍生产品设计开发路径构建
        1.灵感收集
        2.素材筛选
        3.方案设计
        4.价值理念
四、瓦当衍生产品设计实践:大理饵块
    (一)瓦当文化要素提取和产品开发
        1.元素提取
        2.衍生产品开发——饵块
    (二)饵块的产品应用价值
        1.食用价值
        2.市场价值和策略
        3.精神文化价值
    (三)品牌形象设计
        1.品牌内涵
        2.品牌LOGO
        3.品牌标准化色彩
        4.品牌视觉识别辅助要素
    (四)饵块造型设计
        1.形状划分
        2.原料划分
        3.饵块模具制作
        4.瓦当其他衍生产品
    (五)包装的设计
        1.材料分析
        2.结构分析
        3.外观分析
    (六)图案的应用设计
        1.清新植物系列
        2.自然动物系列
        3.吉祥文字系列
五、结论
    (一)研究成果
        1.理论研究成果
        2.实践研究成果
    (二)存在问题
    (三)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田野调查研究问题表
附录二 专业能力展示——毕业设计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4)子午线轮胎的有限元网格生成及滑水仿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轮胎有限元建模技术
        1.2.1 子午线轮胎结构及其花纹
        1.2.2 轮胎二维有限元建模技术
        1.2.3 轮胎三维有限元建模技术
    1.3 轮胎滑水特性及其研究现状
        1.3.1 轮胎滑水现象产生机理
        1.3.2 轮胎滑水特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轮胎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流固耦合仿真方法
    2.1 轮胎模型简介
    2.2 子午线轮胎三维有限元建模
        2.2.1 子午线轮胎有限元建模策略
        2.2.2 轮胎主体建模
        2.2.3 胎面花纹建模
    2.3 轮胎材料模型
        2.3.1 橡胶材料模型
        2.3.2 帘线-橡胶材料模型
    2.4 流固耦合仿真
        2.4.1 流固耦合理论
        2.4.2 CEL方法
        2.4.3 轮胎滑水仿真模型的选取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胎面花纹二维结构图处理
    3.1 AutoCAD二次开发技术
    3.2 胎面花纹建模方法
    3.3 胎面花纹结构图网格划分
        3.3.1 胎面花纹结构图几何清理
        3.3.2 花纹展开图网格划分
        3.3.3 花纹子午面图及其展开图的网格划分
    3.4 网格信息提取与处理
        3.4.1 Hypermesh简介
        3.4.2 花纹展开图信息提取
        3.4.3 轮胎花纹子午面展开图信息提取
        3.4.4 胎面花纹结构图信息处理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胎面花纹三维网格建模自动化
    4.1 花纹网格节点坐标求解方法
    4.2 花纹三维网格节点坐标求解
        4.2.1 花纹展开图网格节点坐标求解
        4.2.2 有限元网格节点的还原
    4.3 轮胎花纹网格单元的连接
        4.3.1 INP文件简介
        4.3.2 网格单元构建原则
        4.3.3 节点编号与单元构建
        4.3.4 参数化界面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不同花纹轮胎的滑水性能分析
    5.1 复杂花纹轮胎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5.2 轮胎结构受力分析
    5.3 轮胎滑水仿真模型的建立
        5.3.1 欧拉流体水膜模型的建立
        5.3.2 水流流动模型的建立
    5.4 流固耦合仿真
        5.4.1 流固耦合仿真流程与设定
        5.4.2 轮胎滑水仿真过程分析
    5.5 轮胎花纹对滑水性能的影响
        5.5.1 花纹结构对轮胎滑水性能的影响
        5.5.2 花纹形式对轮胎滑水性能的影响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等高齿螺旋锥齿轮及其精密锻模的三维自动化建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等高齿螺旋锥齿轮的研究现状
        1.2.1 等高齿螺旋锥齿轮建模方法的研究现状
        1.2.2 模具建模与精密锻造技术的研究现状
        1.2.3 UG/Open GRIP的应用现状
        1.2.4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3 课题背景与意义
    1.4 课题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2章 等高齿螺旋锥齿轮的参数方程的建立
    2.1 引言
    2.2 球面渐开线
        2.2.1 球面渐开线的性质
        2.2.2 球面渐开线方程的建立
    2.3 齿形螺旋线
        2.3.1 延伸外摆线的形成与性质
        2.3.2 任意一点螺旋角的计算
        2.3.3 假想平面齿轮齿数的计算
        2.3.4 铣刀刀位与中点螺旋角的关系
        2.3.5 齿形螺旋线的平面极坐标方程的计算
        2.3.6 齿形螺旋线的空间直角坐标方程的计算
    2.4 等高齿螺旋锥齿轮的几何计算
        2.4.1 节圆与基圆的参数计算
        2.4.2 齿顶圆与齿根圆的参数计算
    2.5 N型齿与G型齿的刀位计算及齿形修正
        2.5.1 N型齿的刀位计算
        2.5.2 G型齿的刀位计算
        2.5.3 N型齿与G型齿的齿形修正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UG/Open GRIP的齿轮模型的建模
    3.1 引言
    3.2 齿轮三维模型的构建
        3.2.1 齿轮基体的构建
        3.2.2 齿形实体的构建
        3.2.3 齿根圆角的构建
    3.3 锻造余量的添加
        3.3.1 齿形齿宽余量与齿轮基体余量的添加
        3.3.2 齿面余量的添加
        3.3.3 齿根余量与齿顶余量的添加
    3.4 齿轮的修整
        3.4.1 小端齿顶的修整
        3.4.2 大端的修整
        3.4.3 拔模斜度的添加
    3.5 锻造圆角的构建
        3.5.1 齿轮基体的圆角构建
        3.5.2 齿形的圆角构建
    3.6 飞边的设计
    3.7 温度对锻件尺寸的影响
    3.8 锻件和模具弹性变形的影响
    3.9 工具栏菜单的制作
        3.9.1 配置调用环境
        3.9.2 可执行文件的调用
    3.10 齿轮模型建模的运行结果
        3.10.1 齿轮三维实体模型的运行结果与对比
        3.10.2 齿轮锻件模型的运行结果
    3.11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UG/Open GRIP的等高齿精密锻模设计
    4.1 引言
    4.2 精密锻模的结构设计
        4.2.1 模架、模块与导向装置
        4.2.2 齿形模的结构
        4.2.3 预应力组合凹模结构
        4.2.4 精密锻模的二维示意图
    4.3 精密锻模三维实体模型的建模
        4.3.1 顶杆的建模
        4.3.2 模块的建模
        4.3.3 预应力圈的建模
        4.3.4 垫板的建模
        4.3.5 压圈的建模
        4.3.6 模座的建模
        4.3.7 导套与导柱的建模
    4.4 螺纹孔与螺栓的建模
        4.4.1 子程序的调用
        4.4.2 螺纹的基础内容
        4.4.3 螺纹函数的构建
        4.4.4 螺纹孔的建模
        4.4.5 螺栓的建模
    4.5 自动化建模的运行结果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等高齿螺旋锥齿轮的锻造工艺性研究
    5.1 引言
    5.2 20CrMnTiH钢的高温热变形行为
        5.2.1 试验方案
        5.2.2 本构方程的模型
        5.2.3 热加工图
    5.3 锻造模拟仿真前的分析建模
        5.3.1 加工温度和应变速率的选择
        5.3.2 20CrMnTiH钢的材料性能参数
        5.3.3 模具材料性能参数
        5.3.4 模具齿形不均匀弹性变形的影响
        5.3.5 仿真模具的建模
        5.3.6 坯料截面形状的设计
    5.4 等高齿螺旋锥齿轮的热锻工艺模拟
        5.4.1 DEFORM仿真模拟参数设置
        5.4.2 坯料截面参数的选择
    5.5 热锻工艺模拟结果分析
        5.5.1 成形效果分析
        5.5.2 等效应力分析
        5.5.3 载荷分析
        5.5.4 模具应力与变形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和软件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复合材料折叠夹芯结构力学和电磁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折叠结构研究现状
        1.2.1 折叠结构几何形状
        1.2.2 折叠结构负泊松比特性
        1.2.3 折叠结构制备工艺
        1.2.4 折叠夹芯结构力学性能
        1.2.5 折叠夹芯结构功能性
    1.3 主要研究内容
2 折叠夹芯结构的优化及制备
    2.1 芯子的几何形状和结构设计方案
        2.1.1 折叠夹芯结构的几何形状
        2.1.2 结构设计方案
    2.2 不同类型折叠夹芯结构有限元力学性能分析
        2.2.1 有限元模型
        2.2.2 折叠夹芯结构力学性能仿真分析
    2.3 几何参数对U型折叠夹芯结构压缩性能的影响
        2.3.1 正交试验方案
        2.3.2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2.4 U型折叠夹芯结构的制备
        2.4.1 材料及成型方法的选择
        2.4.2 折叠夹芯结构的制备
        2.4.3 芯子在制备中的缺陷
    2.5 其他夹芯结构的制备
    2.6 本章小结
3 折叠夹芯结构力学性能
    3.1 压缩性能测试
        3.1.1 夹芯结构压缩试验过程
        3.1.2 夹芯结构压缩试验结果分析
    3.2 折叠夹芯结构压缩性能仿真
        3.2.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2.2 有限元结果分析
    3.3 制备缺陷对U型折叠夹芯结构压缩性能的影响
        3.3.1 制备缺陷
        3.3.2 孔隙缺陷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3.3.3 单胞缺失缺陷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3.3.4 分层缺陷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3.3.5 工艺优化
    3.4 折叠夹芯结构的冲击性能
        3.4.1 低速冲击试验及结果分析
        3.4.2 冲击性能有限元模拟
    3.5 本章小结
4 折叠结构电磁特性
    4.1 折叠结构FSS夹芯板的设计
        4.1.1 FSS样件整体结构的设计
        4.1.2 FSS单元的设计
    4.2 折叠结构FSS夹芯板的制备
        4.2.1 频率选择表面的加工
        4.2.2 折叠结构FSS夹芯板的制备
    4.3 折叠结构FSS夹芯板的电磁特性
        4.3.1 Y型FSS单元的传输特性
        4.3.2 折叠结构Y型FSS夹芯板的雷达散射截面特性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7)汽车电池包上盖模压工艺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复合材料电池包概况
    1.3 复合材料电池包研究现状
    1.4 预浸料固化工艺
        1.4.1 预浸料简介
        1.4.2 预浸料固化工艺
    1.5 预浸料固化工艺研究现状
    1.6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电池包上盖结构设计与仿真分析
    2.1 引言
    2.2 电池包上盖结构设计
    2.3 电池包上盖材料选取
    2.4 电池包上盖静动态有限元分析
        2.4.1 工作载荷和约束条件
        2.4.2 电池包上盖静态特性分析
        2.4.3 电池包上盖动态特性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PCM复合材料的模压成型工艺设计
    3.1 PCM模压工艺研究方案
        3.1.1 预制阶段
        3.1.2 成型阶段
        3.1.3 后期处理阶段
    3.2 固化工艺参数的分析与确定
        3.2.1 模具温度
        3.2.2 预热时间
        3.2.3 模压压力
        3.2.4 保压时间
        3.2.5 操作时间
        3.2.6 合模速度
    3.3 模具设计及制造
        3.3.1 模具材料的选取
        3.3.2 模具型腔设计
    3.4 铺层设计与仿真
        3.4.1 铺层设计原则
        3.4.2 电池包上盖铺层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复合材料电池包上盖模压工艺实验与参数优化
    4.1 引言
    4.2 电池包上盖产品试制
    4.3 电池包上盖产品常见缺陷
    4.4 模压工艺参数优化实验
        4.4.1 试样制备
        4.4.2 复合材料试验标准
        4.4.3 测试方法
        4.4.4 正交试验设计
        4.4.5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4.4.6 单因素试验设计
        4.4.7 单因素试验结果分析
    4.5 工艺的验证与分析
        4.5.1 实际生产合格率
        4.5.2 力学性能稳定性
        4.5.3 气密性检测
        4.5.4 防火阻燃性测试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附录C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8)创新实验与特质构建 ——英国AA建筑联盟学院基础课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与背景
        (一)研究背景
        (二)选题确立
    二.课题研究目的、理论意义、应用价值
        (一)研究目的
        (二)理论意义
        (三)应用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一)相关概念解读
        1.关于基础课程
        2.关于“建筑学”、“设计学”、“纯艺术(美术学)”之间的关系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学科演绎与AA学院的历程——建筑教育实验与AA学院发展研究
    第一节 建筑教育的学科演绎
        一.从美术学院到理工院校
        二.学科发展与多元实验
    第二节 基础课程的多元教学
        一.从空间生成入手
        二.从建构与建造入手
        三.从艺术形式入手
    第三节 AA学院的发展与特质
        一.第一阶段:非学院派的开端之路
        二.第二阶段:艰难变革的现代主义之路
        三.第三阶段:桀骜传奇的先锋之路
    第四节 AA学院的基本特质
        一.独特性:体制之外
        二.开放性:教师背景的多元化
        三.创新性:课程结构中的“工作单元”与“主题教学”
        四.研究性:教学情境中的学理探求与实验色彩
        五.先锋性:作业中的当代艺术与前卫色彩
    小结与讨论
第二章 多元演绎与前卫色彩——现当代建筑及AA学院实验研究
    第一节 “AA人”的现当代建筑书写史
        一.游牧与插件:建筑电讯派的纸上建筑
        二.机器与结构:高技术主义建筑设计
        三.“分延”与“差异”:解构主义建筑艺术
        四.“非线”与“生态”:参数化建筑艺术
    第二节 “AA人”的知识背景与研究性实验
        一.叙事与空间:屈米的理论与实验
        (一)叙事与时间
        (二)叙事与空间
        二.乐思与空间:里伯斯金的理论与实验
        (一)音乐体验
        (二)符号语言中的建筑与音乐
        三.建筑与电影:舒宁的理论与实验
        (一)实验与理论建构
        (二)相关课题教学案例
        四.绘画与现实:哈迪德的理念与建筑艺术
        (一)构成主义绘画
        (二)碎片与建筑实验
        (三)流体与建筑艺术的世界
        五.建筑师与哲匠:库哈斯的多元面貌
        (一)“反引力”:作为建筑师
        (二)三本书:作为理论家与批评家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课程体系与工作单位——AA学院基础课程的教学结构
    第一节 AA学院的课程体系
        一.AA学院基础课程
        (一)预科课程
        (二)一年级课程
        二.AA学院核心课程
        (一)中级学院课程
        (二)专业学院课程
        三.AA学院研究生课程
        (一)硕士课程
        (二)博士课程
        四.AA学院公共课程
        (一)媒体研究课程
        (二)历史与理论研究课程
        (三)技术课程
        五.相关教学项目与课程活动
        (一)海外游学
        (二)讲座
        (三)评图
        (四)作业发布与展示
    第二节 AA学院的教学结构
        一.关于教学结构的几种模式
        二.工作单元与课程设置
        (一)学年模式与课程群
        (二)工作室模式与工作单元的选择
        (三)主题性模式与工作单元的内容
        (四)教学主题与作业二次设计
        三.双轨制课程结构
    第三节 AA学院课程教学的比较研究
        一.思路拓展阶段
        二.专业知识建立阶段
        三.意识的提升阶段
        四.领域前沿与学科发展
        五.理论与技术支持
        (一)表现
        (二)思维
        (三)建造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预科教学的主题设定与作业设计——因素、方法、特征与案例研究
    第一节 教学主题设定的因素与方法
        一.教师层面:职业素质与工作方式
        二.主题的基本策略
        (一)身体与空间
        (二)城市与景观
        (三)衍生与延伸
    第二节 作业二次设计的因素与方法
        一.学生层面:个性因素与寻找切入点
        二.案例分析
        (一)2000年主题“空间与体验”
        (二)2002年主题“外来文化研究”
        (三)2008年主题“剖析环境”
        (四)2009年主题“模糊边界”
        (五)2010年主题“比例、场景和身体”
        (六)2011年主题“观察、想象与转化”
        (七)2015年主题“瞄准现场”
        (八)2016年主题“文本与片段”
        (九)2017年主题“材料的趣味”
        (十)2018年主题“精确切割和误差范围”
    第三节 预科教学作业二次设计的基本方法
        一.资源素材的广泛性与奇特性
        二.概念图式的隐喻性与观念性
        三.实验展开的游戏性与多解性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一年级教学的主题设定与作业设计——因素、方法、特征与案例研究
    第一节 教学主题设定的因素与方法
        一.教师层面:建筑师与学者
        二.主题设定的基本策略
        (一)意义与趣味
        (二)案例与学理
        (三)考察与体验
    第二节 作业二次设计的因素与方法
        一.学生层面:专业因素与学习兴趣
        二.案例分析
        (一)2000年主题“身体与重力”
        (二)2002年主题“环境与身体”
        (三)2008年主题“泰晤士河”
        (四)2009年主题“比例与模型”
        (五)2010年主题“对立与交叉”
        (六)2011年主题“设计方法与写作”
        (七)2015年主题“居住世界”、“女神与复仇者”、“体验当下”
        (八)2016年主题“栖息地、城市与城市呈现、空间组织、反项目、形式及其它”
        (九)2017年主题“比较:伦敦与美国城镇”
        (十)2018年主题“人、建筑、环境”
    第三节 一年级教学作业二次设计的基本方法
        一.知识方法的多元化与反思性
        二.叙事语言的意象性与戏谑性
        三.设计方案的功能性与形式化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表现形式与视觉图式——AA学院基础课程的作业手法研究
    第一节 主题表现与现当代艺术
        一.解读:现当代艺术的表现特征
        二.实验:当代艺术与现当代建筑
        三.挪用:作业手法与现当代艺术
        (一)装置艺术
        (二)身体与行为艺术
        (三)影像艺术
        (四)数字媒体艺术
        (五)概念艺术
    第二节 图式与视觉表现
        一.库克《绘画:建筑的原动力》
        二.非制图与非建筑画
        三.综合媒介与拼贴图像
    第三节 模型与空间体验
        一.模型制作:概念与意象表现
        二.空间建造:体验与1:1建造
        三.数媒表现:虚拟——无限幻境
    小结与讨论
结论
    一.研究思路与脉络总结:现象到本质
    二.研究与分析方法总结:经验与解释
    三.研究主要发现与成果:特质与同构
    四.对设计教育基础课程的建议
    五.研究的主要学术贡献与影响力
附录一 AA学院基础课程1999-2018学生作业原始资料
附录二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9)钣金配电箱的CAPP专家系统研究及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内容
第二章 钣金配电箱零件分析
    2.1 钣金配电箱介绍
        2.1.1 钣金及配电箱定义
        2.1.2 配电箱常见结构
    2.2 零件结构的描述
        2.2.1 零件上特征的类型
        2.2.2 零件结构网络
    2.3 成组技术原理及分析
        2.3.1 成组技术
        2.3.2 零件数据分析
    2.4 小章总结
第三章 系统总体设计
    3.1 系统框架设计
        3.1.1 系统方案
        3.1.2 模块的连接
    3.2 箱体设计功能开发
    3.3 自动建模功能开发
        3.3.1 二次开发技术
        3.3.2 自动化建模原理
        3.3.3 零件系列化
    3.4 虚拟装配功能开发
        3.4.1 零件约束关系
        3.4.2 约束关系装配原理
        3.4.3 快速装配原理
    3.5 小章总结
第四章 CAPP专家系统原理与组成
    4.1 CAPP专家系统
    4.2 知识库的建立
        4.2.1 知识的表示
        4.2.2 知识的获取
    4.3 零件信息的获取
        4.3.1 尺寸信息的获取
        4.3.2 加工坐标的获取
    4.4 系统推理原理
        4.4.1 正向推理
        4.4.2 工艺的决策
    4.5 加工路径的优化
        4.5.1 模型的建立
        4.5.2 优化过程与结果
    4.6 系统界面展示
    4.7 小章总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成果总结
    5.2 创新与价值
    5.3 工作展望与设想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10)碳纤维复合材料汽车内板及防撞梁成型工艺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碳纤维发展状况
    1.3 碳纤维复合材料成型工艺
        1.3.1 真空辅助液体成型(VARI)工艺
        1.3.2 树脂传递模塑成型(RTM)工艺
        1.3.3 真空辅助树脂转移模塑成型(VARTM)工艺
        1.3.4 热压罐成型工艺
    1.4 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轻量化中的应用
        1.4.1 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轻量化中的优势
        1.4.2 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中的的应用
    1.5 碳纤维复合材料工艺仿真
        1.5.1 PAM-RTM工艺仿真研究现状
        1.5.2 FiberSIM仿真研究状况
    1.6 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车用复合材料基础性能测试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及仪器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2.3 实验参数设定及性能表征
        2.3.1 树脂固化性能测试
        2.3.2 流变性能测试
        2.3.3 力学性能测试
    2.4 汽车车门内板真空辅助液体成型工艺材料基础性能研究
        2.4.1 树脂体系动态DSC测试
        2.4.2 树脂体系恒温DSC测试
        2.4.3 树脂体系流变性能测试
        2.4.4 复合材料层合板力学性能对比
    2.5 汽车车门内板防撞梁热压罐成型工艺用单向预浸料研究
        2.5.1 单向预浸料树脂体系动态DSC测试
        2.5.2 单向预浸料恒温DSC性能测试
        2.5.3 单向预浸料层合板力学性能测试
    2.6 总结
第三章 车门内板工艺仿真分析
    3.1 引言
    3.2 车门内板模流分析
        3.2.1 渗透率测试
        3.2.2 PAM-RTM 可行性分析
        3.2.3 车门内板模流分析
    3.3 防撞梁FiberSIM分析
        3.3.1 分析步骤
        3.3.2 前防撞梁测试
        3.3.3 车门内板FiberSIM分析
    3.4 总结
第四章 车门工艺成型及工艺优化
    4.1 引言
    4.2 车门内板工艺成型
        4.2.1 模具设计及制作
        4.2.2 车门内板成型
        4.2.3 车门内板减重性能分析
    4.3 防撞梁工艺制作
        4.3.1 防撞梁模具开发及制作
        4.3.2 防撞梁三点弯有限元分析
        4.3.3 防撞梁工艺成型
        4.3.4 防撞梁测试
        4.3.5 减重性能分析
    4.4 总结
第五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模具设计中展开图的尺寸选择(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Fibersim的铺覆方法论优化复合材料工艺铺覆精度的研究[J]. 王招,陈俊林,王志勇. 纤维复合材料, 2021(02)
  • [2]轻型载货汽车车架开发及优化设计[D]. 徐论意. 合肥工业大学, 2021(02)
  • [3]云南大理瓦当艺术衍生产品设计[D]. 李艾蔚.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4]子午线轮胎的有限元网格生成及滑水仿真分析[D]. 姜胜林. 山东大学, 2021(12)
  • [5]等高齿螺旋锥齿轮及其精密锻模的三维自动化建模[D]. 邢彪. 山东大学, 2021(12)
  • [6]复合材料折叠夹芯结构力学和电磁特性研究[D]. 刘玉莹.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7]汽车电池包上盖模压工艺优化研究[D]. 孙奋丽.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2021(01)
  • [8]创新实验与特质构建 ——英国AA建筑联盟学院基础课程研究[D]. 夏翔. 南京艺术学院, 2020(01)
  • [9]钣金配电箱的CAPP专家系统研究及实现[D]. 赵鹏德.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19(04)
  • [10]碳纤维复合材料汽车内板及防撞梁成型工艺及性能研究[D]. 杜宇. 东华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模具设计中展开图尺寸的选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