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倚天子令诸侯

国美:倚天子令诸侯

一、国美:挟天子以令诸侯(论文文献综述)

李茜鲯[1](2021)在《两汉时期“违礼”现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汉代属于各种制度草创时期,尤其是礼制,并不完善。汉代统治者经历多代人的努力,最终形成了“外儒内法”的统治局面,并且沿用两千余年不曾改变其本质。遵礼与违礼相伴相生,二者都是值得研究的社会现象。学者对于两汉礼制的研究广泛而深刻,成果颇丰,但关于两汉违礼系统研究有待完善。本文拟从四个部分对于两汉时期的“违礼”进行梳理。首先,厘清两汉“违礼”的含义,即指“违礼”就是对于“礼”的各种外在表现形式的违背。通过这一含义,可以将“违礼”现象按照不同的标准划分,大致有两种分法,即“违礼”的性质分类、按照社会角色分类。其次,两汉违礼的分类概况。汉代违礼行为复杂多样,如果将其按照社会角色和阶层大致归类,可分为皇帝违礼、宗室违礼、官员违礼、平民违礼及其他违礼等方面。第三,违礼后果。违礼的后果也由于制度的不完善而纷繁复杂,有的违礼行为由于情或俗的因素,导致并不会受到规定的处罚或惩罚减轻,有的违礼却会由于上级的主观想法或者社会舆论等非客观因素而加重处罚,正如“礼法”常常一起连用,区分“违礼”与“违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对于更加深刻理解“违礼”含义具有重要意义。第四,造成违礼之原因。除了个人接受后果之外,违礼也会对法律和社会及其他方面产生一些影响,而究其根本,就必须要搞清楚违礼产生的原因。“因俗而治”“缘情制礼”“见利忘义”是违礼发生的三个主要原因,违礼原因决定了违礼的性质,即“僭礼”“愆礼”和“殊礼”。

黄利鸿[2](2019)在《如何打造渠道核心竞争力?》文中研究表明从营销的角度上来说,不管是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还是中游的品牌生产运营商,又或是下游的物流批发渠道商,不管哪个商家级别,如果不能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具有独特性的核心竞争力,被淘汰那都只是时间问题罢了。那么,作为渠道商来说,又应该怎样打造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呢?"得人心者,得天下"众所周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之所以能这么做,那是因为他手下有百万之兵、又深懂笼络人心,利用能人志士。所以,天子脚下,唯操独大。反观我们的渠道商,手中握有的品牌不可谓不多,但是,哪个才是真正能为自己创造

张家国[3](2018)在《赋与经典 ——汉唐赋的历史考察》文中研究表明中国传统文化语境所谓的“经典”有明确所指,即典范的儒家典籍如“五经”、“四书”等。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几乎所有的文人学子都以披读圣贤之书,阐明经典之教为第一要务。经典之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中的核心思想。文学也不例外,作为文学创作的赋相较于其他文学创作而言,更表现出与儒家经典的黏合,常常依经而立论行文。赋从产生即与经典结下了不解之缘。汉晋儒士如刘向、刘歆、班固、左思、刘勰等论赋源于《诗经》,而战国时期大儒荀卿又最早以赋名篇,赋写儒家大义,《礼》、《知》、《云》、《箴》、《蚕》五赋,篇篇与经典相关,尤以《礼》赋为代表,几乎是荀子礼学思想的文学化表述,渗透着浓厚的儒家礼学思想。宋玉《风》、《钓》、《御》三赋明确表现出对君道的讽谕,而《高唐》、《神女》二赋以及《登徒子好色赋》、《讽赋》等则表现出浓厚的儒家“扬诗守礼”意识。两汉以来,受儒家诗教观影响,论赋者多以赋比附《诗经》,赋成为“古诗之流”或者“诗六义”之附庸。儒家诗教美刺观成为汉赋写作的指导思想,而铨衡赋作价值也自觉以讽颂为旨归。持讽谏论者如西汉司马迁、扬雄等,论赋以讽谕为上;而东汉班固、王充等则力倡美颂论,认为赋颂当世正是大赋应当具有的“润色鸿业”、“雍容揄扬”之责任。汉赋以“京殿苑猎”赋与经典关系尤为密切。枚乘《七发》以及司马相如《子虚》《上林》二赋讽谕王道“大一统”,扬雄作“四赋”以讽颂汉成帝,班固《两都》、张衡《二京》则呈现出鲜明的颂汉主题。汉代言志抒情赋虽不如“京殿苑猎”赋那样表现出与经典的切合关系,然而也受经典影响而呈现出儒家的用世情怀。贾谊《吊屈原赋》、扬雄《反离骚》、梁竦《悼骚赋》等“吊屈”之作,董仲舒《士不遇赋》、司马迁《悲士不遇赋》、赵壹《刺世疾贤赋》、崔篆《慰志赋》、冯衍《显志赋》的“不遇”之思均可视为贤人失志的悲叹,折射了两汉士子对用世理想的渴望。刘歆《遂初赋》、蔡邕《述行赋》、班彪《北征赋》、班昭《东征赋》等“纪行”之作,扬雄《太玄赋》、班固《幽通赋》、张衡《思玄赋》等“玄思”之作,或书旅途闻见以明儒家道德与美政理想,或述性命玄思以追求儒家人生之志。另外两汉“情爱赋”“乐舞赋”均为儒家礼乐背景下礼制观念与教化意识的展现,而“咏物赋”则以“比物赋德”的方式表达了赋家对明君的美颂,对用世之志的托讽,以及对儒家道德理想的寄寓。魏晋六朝号为“儒学中衰”,然犹有儒学存续。曹魏文帝、明帝及高贵乡公,西晋武帝,东晋元帝,南朝梁武帝,以及北魏诸君皆崇尚儒学,奖励儒生。梁武帝甚至以帝王之尊潜心儒家经典的研究,撰成多部儒学论着。魏晋六朝文士如曹植、成公绥、左思、皇甫谧、挚虞、刘勰、颜之推等论赋多受两汉儒家诗教讽颂观念影响,论赋皆以美刺为上。魏晋赋家以曹植为代表,颇为服膺儒学,其赋作多揄扬圣君贤臣政治理想以及儒家道德伦理,积极申说用世之志,其赋作多援引经典话语入赋,建构起经典话语的写作模式。魏晋以京殿、典礼之赋颇为弥合儒家经典之旨。魏明帝“宫馆是营”,何晏作《景福殿赋》以颂魏;晋承魏统,左思作《三都赋》以颂晋。潘岳《藉田赋》、傅玄《辟雍乡饮酒赋》、王沈《正会赋》、郭璞《南郊赋》等均以描述天子之礼而明王道正统。魏晋抒情咏物赋亦多有与经典相合者,如丁仪《厉志赋》、陶渊明《感世不遇赋》以明用世之志为旨归;西晋咏物赋大家傅咸托物以讽谕君道、颂扬君子之德以及表达用世理想;成公绥《乌赋》宣扬儒家“孝道”;刘劭、缪袭以祥瑞赋颂魏,傅玄、王廙以祥瑞赋颂晋,皆宣扬儒家“天人感应”、“君命天授”观念。南朝有颜延之《赭白马赋》等歌颂南朝宋的君德圣明,萧衍《孝思赋》揄扬儒家“孝”道以为治国之策;北朝有李暠《述志赋》及阳固《演赜赋》以明用世之志,张渊《观象赋》依《易》立论颂扬圣君政治,他如庾信、颜之推、杜台卿等赋家均依经典写作,有鲜明的经典化写作特征。唐代有《五经正义》之撰定,标志着南北经学的统一,也喻示了大一统帝国意识形态的统一。唐代君主颇为崇儒尊经,对儒家之“礼”尤为重视,太宗、高宗、玄宗三朝修礼不辍。唐代赋学思想既受儒学熏染,颇为强调讽颂之旨。唐初儒士论赋均秉雅正讽谕观念,盛唐李、杜则以美颂为的,中唐元、白为律赋的美颂功用正名,晚唐世衰则有皮日休讽世之论。唐代确立了以明经、试赋为内容而取士的科举考试制度,从而经典以国家意志和国家行政的方式渗透进唐赋写作,故而唐赋与经典关系之密切为两汉魏晋以来所未有。唐人重礼,故典礼赋繁荣,古赋、律赋均有作。古赋初有杨炯《盂兰盆赋》揄扬孝慈之德,又有李白《大猎赋》、《明堂赋》光赞盛唐,杜甫“三大礼赋”更为煌煌巨作而颂君,又有赵子卿等赋家所作《出师赋》以宣扬王道教化,萧昕等人依《礼记》而作《仲冬时令赋》以揄扬儒家礼制。律赋则有萧颖士等《至日圜丘祀昊天上帝赋》、元稹《郊天日五色祥云赋》等赋的礼制化书写,王起等《南蛮北狄同日朝见赋》宣扬“大一统”观念,而韦充作《郊特牲赋》以释礼义。作为唐代礼制重要组成部分的乐舞赋,如李瓘《乐九成赋》、郑方等《乐德教胄子赋》、白行简等《舞成八卦赋》等均洋溢着浓厚的王道教化气象。唐代帝京赋以李华《含元殿赋》、李庾《两都赋》、王诬等《花萼楼赋》为代表,或美颂帝唐,或颂赞儒家孝悌,表现出鲜明的经典意识。身为帝国行政的一员,唐代赋家自觉为帝国建设献言献策,故唐代治道赋尤为兴盛,为唐赋一大宗。代表赋家如谢偃《述圣赋》、顾况《高祖受命造唐赋》等美颂帝道,李百药《赞道赋》以诫太子,范传正、白居易、梁洽、李程等赋家则对帝王治国提出纳谏任贤的规劝,又有元结、王起、王棨等赋家的讽谕君道之作,还有以潘炎为代表的美颂君德的祥瑞之作等,不胜枚举,无不表现出对帝道的讽颂。既为国家意志之体现,且为统一国家意识形态之工具的唐代律赋,从外在形制到内在思想均表现出与儒家经典无可分离的密切关系。从形制上看,律赋常依经典而命题,亦依经典而设韵,至于赋文的敷衍,也多依经典行文立义。律赋除了美颂帝国壮盛和天子圣德之外,也表现出强烈的用世渴望和参政意识。同时,律赋还对儒家道德修身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如畅璀《良玉比君子赋》、白行简《狐死正邱首赋》等揄扬君子人格,吴连叔《谦受益赋》、皇甫湜《履薄冰赋》等论说君子谦慎之德,敬骞等《射隼高墉赋》、独孤授《韫玉求价赋》等宣扬儒家用舍行藏思想,蒋防《不宝金玉赋》、郑磻隐《富贵如浮云赋》等颂扬君子不贪之德,雍陶《学然后知不足赋》等倡导君子好学之德等。此外,唐代律赋还出现了“颂经赋”,也就是专门歌颂儒家经典以及相关的儒家学术活动的赋作,这是前代所未曾有过的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正是唐代律赋与经典关系弥合的标志。

刘润招[4](2014)在《国美电器并购活动的并购动机及并购效应研究 ——剖析国美电器规模发展问题》文中指出对于家电零售连锁行业来说,“规模即是利润”似乎是一条金规玉律。并购是企业实现规模扩张的主要方式之一,2005年-2008年家电零售连锁企业的并购活动更是风起云涌,以国美电器为代表的家电零售连锁企业通过兼并与重组的方式获得了大规模的扩张,实现了门店数从200多家增长至1700多家,保持了行业领先地位。并购活动能给企业的规模带来快速的扩张,然而规模过快过大的发展却容易使得企业陷入企业经营管理能力难以跟上企业规模发展的瓶颈,国美电器的规模发展中是否存在这样的问题?它的并购动机如何,是否以规模主导,并购后的效果怎样?是否实现了规模与利润同步增长?通过分析国美电器的并购动机、并购效应以及规模发展问题,可以为以后家电零售连锁企业扩张速度、扩张方式的选择等提供参考。本文通过分析家电零售连锁行业背景、国美电器的并购活动过程、发展历程、竞争战略以及经营模式,为国美电器并购动机的分析奠定基础,并基于并购动机进一步研究国美电器的并购效应,通过构建财务及非财务指标体系,并进行指标计算,得出国美电器并购扩张效果及规模扩张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基于并购效应对国美电器的规模发展问题进行更深入的分析。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国美电器的并购动机主要是迅速扩大规模,并购活动使得国美电器规模扩张迅速,销售网络逐渐完善,提升了市场势力,财务能力得到改善,并获取了战略性资源,然而国美电器并未收获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并购后的新国美大部分经营业绩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恶化,盈利能力恶化最为明显。与苏宁电器的自建分店扩张相比,并购方式扩张改善了财务能力,使资产管理能力的恶化程度相对较小,但大幅度降低了企业的盈利能力,经营管理效率也有所下降。国美电器并购扩张后,企业经营情况恶化,主要原因在于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与规模发展不匹配,体现在采购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跟不上规模发展。此外,国美电器并购多家企业后,导致管理层级增多,难以标准化、统一化管理,弱化了连锁经营的优势,导致管理效率降低。对苏宁电器经营业绩研究分析中发现,苏宁电器在规模扩张迅速的年份,同样面临企业规模增长过快而盈利能力下降的问题,原因也可能是经营管理能力未能及时跟上企业规模发展。家电零售连锁企业要协调好规模发展与运营管理能力的关系,保持企业稳定、健康、持续的发展。

游文广[5](2014)在《格力电器营销渠道冲突管理研究》文中指出中国家电行业历经几十年的发展,产品和技术水平都得到很大提高,许多企业已经从世界市场上默默无闻的小字辈发展成为着名的世界性企业,格力、海尔、美的等就是家电企业的杰出代表。作为空调行业世界冠军的格力电器,在国内市场中有着独特的营业渠道管理方式“股份制销售公司和专卖店”,他的成功也是来自不断的对自身营业渠道模式的革新。“得渠道者得天下”,在众多非主流制造商掀起“价格战”进行市场渗透,而主流家电制造商不得不以“促销战”等手段来维持市场份额的市场环境中,格力是如何控制这有限的渠道资源,如何成功管理营销渠道中各方的冲突,今后又将面临怎样的多渠道冲突,是值得们去研究和讨论的。本文通过对格力电器发展成功的营销渠道管理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成功总结了家电市场中各种渠道冲突的深层次对应方案。并对格力电器面临当今电子商务市场发展越来越迅猛的市场环境中,格力电器对应不足表示了担忧。通过研究格力电器的模式,也给我们其他相关家电企业带来启示和借鉴。

张升[6](2013)在《魏晋南北朝的音乐与音乐官署》文中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频仍、社会动荡,锢闭性的世族经济得到了充分发展,世界大族登上统治阶级的历史舞台,在这种情况下,以“自然、无为”为宗旨的老庄思想抬头,作为汉朝统治思想的儒家思想遭到抨击和挑战,魏晋南北朝成为了玄学风行的时代。在这利背景下,嵇康以一篇《声无哀乐论》提出了自然音乐观,强调音声要与其被人为赋予的道德意义完全脱离,要还原其本真和自然,认可音声及一切事物的自然美。在中国古代音乐史的研究中,雅乐与俗乐之争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自周代以来,中国古代音乐可分为两个组成部分,即:用于郊庙朝会场合的雅乐和与此相对的流行于民间的俗乐。随着朝代的变迁,雅乐在战火中不断遗失,渐渐衰亡;而俗乐则日渐繁荣和兴盛。在嵇康自然乐论的推动下,另一方面又由于雅乐自身的僵化没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俗乐发展非常活跃,以至于雅乐要向其不断借鉴,形成了俗乐入雅的特色。魏晋南北朝同时又是民族融合、中外互动、佛教传播都非常活跃的时期,这一时期的音乐又表现出了多样性的特征,吸收了少数民族音乐、西域胡乐和佛教音乐。本文分为七个部分:周汉礼乐制度概述,魏晋时期恢复汉雅,南朝音乐的以俗为雅和以佛入雅,北朝时期的胡、汉音乐,音乐机构历史沿革与创新,音乐贡献及其特点和胡乐入华。旨在以雅乐辉煌的西周时期为发端,阐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雅乐僵化无为、而俗乐蓬勃发展的情况下,各政权为了保持正统性而恢复雅乐,并对其进行的以俗入雅的改造过程。以及,胡乐东传和佛教音乐流行带来的音乐发展趋势的改变。期间,将各政权中音乐官署的变迁作为雅俗音乐在宫廷中实力消长的外在表现。

龚秀梅,许俊,傅博[7](2011)在《家电行业中的渠道冲突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对家电行业中渠道冲突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家电行业解决渠道冲突的具体措施,包括改变营销观念、建立战略联盟、构建与完善网络营销渠道、加强窜货的管理。希望这些策略的提出,能够为我国还处在摸索阶段、尚未建立有效分销渠道的家电企业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何旺生[8](2011)在《郭绍虞中国诗学批评研究》文中指出郭绍虞作为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的奠基者之一,其学术成就与历史地位已有公论。本文对郭绍虞的定位不纯粹以文学批评史学科的建设为参照,而是将其置于中国文学理论的总体发展框架下,在全球化语境中,以一种学术的、文学的、文化的反思视域,重新审视“郭绍虞经验”,以期发掘其中可以对建设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发挥建构性作用的理论诉求和价值取向。本文以文学阐释学、文化诗学为主要方法,兼采后殖民主义批评理论,将郭绍虞的学术体系与其“建立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学术理想作为一个有机体,通过历史梳理与现象分析相结合,细绎其中国诗学批评的知识形态、理论范式和文学批评观。通过剖析其主体人格个性及新文化思潮、近现代西方文艺美学思想的影响,实证性地阐发郭绍虞中国诗学批评现代性表征,并力图从文化、学术和个性心理的角度,反思其所以存在矛盾和局限的可能原因,探寻其对中国文学理论的建构性价值。本文认为,郭绍虞以中国文学批评史为核心领域,以诗学范畴批评、诗话考论、诗学语言批评和文体学批评为知识维度,构建了自己完整的学术体系;他以自己独特的材料和方法,建构了“以问题为纲”的研究范式、历史还原的诠释范式,并呈现出文化诗学的意义范式;他坚守狷而时狂的知识分子人格,积极实践着“五四”科学精神与“整理国故”思潮,自觉接受、融合马克思主义和西方近现代文艺美学思想。郭绍虞的中国诗学批评一方面呈现出鲜明的现代性特质,另一方面也产生了无法避免的矛盾和局限。郭绍虞的学术理想是“建立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此一理想之最终未能实现,是由不断变化的时代语境与主体个性及其学术习性之间一时无法消解的矛盾造成的。这不是郭绍虞个人的矛盾与遗憾,这是郭绍虞一代人的集体困境与遗憾。。至今,“建立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也还是中国文学理论界未完成的任务!郭绍虞为我们指明了一种方向,我们也可以返回到郭绍虞,从中获取某些知识资源、思想资源,为构建中国文论话语体系探究可能的路径。

谢鹏,赵一丹[9](2011)在《京东:饿虎搏得过群狼吗?》文中指出38岁的刘强东靠着不断压低毛利率、拼命扩张的方式,带领京东在创建六年后就坐上了B2C市场的第二把交椅,但由于在每个垂直细分领域都有强劲对手,再加上资本的压力,未来凶险莫测。 2010年12月23日,38岁的刘强东赶在圣诞节前召开了一场新闻发布会,宣布了京东平台对外?

李铭[10](2010)在《《三国志》何焯批校研究》文中指出清康熙年间着名学者何焯的《三国志》批校本广为传抄和引用,清乾隆时刊刻的武英殿本《三国志》、赵一清《三国志注补》、近代卢弼《三国志集解》以及1959年中华书局《三国志》点校本都从中汲取过丰富的学术营养。2006年,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正式启动。为了做好《三国志》点校本的修订工作,有必要对何焯批校进行全面的研究。有鉴于此,我们以复旦大学图书馆所藏清代刘履芬再过录的何焯《三国志》批校本的批校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汉语史研究和古籍整理的角度,着重做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对于前人和今人已经引用的,我们进行再证;对于前人和今人没有引用的,我们加以辨析,以期发掘出有利用价值的材料。本文除结语外,共分四章。第一章“绪论”简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缘起与意义,并对前人和今人利用何焯批校的情况进行了概括和总结。第二章“何焯《三国志》批校的文字学研究”,按照当代文字学界的一般分类,将何焯批校分成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三类,选取个案予以分析。第三章“何焯《三国志》批校的词汇学研究”,对何焯关于《三国志》的注释重新进行辨析,同时选取同义词和同素逆序词两个角度,讨论了何焯部分批校。第四章“何焯批校与《三国志》文本整理”,评议中华书局点校本在利用何焯批校方面的得与失,同时以何焯揭示的异文为线索,校理《三国志》文本。与以往的研究相比,本文力图在以下两个方面有所贡献:第一,从文字学、词汇学等方面对何焯《三国志》批校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分类讨论,展开个案分析,努力发掘何焯批校的汉语史研究价值;第二,从古籍整理的角度,对何焯《三国志》批校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全面总结,评议其得失,为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三国志》校点工作略尽绵薄之力。

二、国美:挟天子以令诸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美:挟天子以令诸侯(论文提纲范文)

(1)两汉时期“违礼”现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二 研究综述
第一章 两汉时期“违礼”现象
    第一节 皇帝违礼
        (一)传承制度违礼
        (二)祭祀违礼
        (三)婚丧违礼
    第二节 宗室违礼
        (一)宗室僭礼
        (二)治下违礼
        (三)针对宗室的殊礼
    第三节 官员违礼
        (一)朝请违礼
        (二)朝仪违礼
        (三)丧葬及祭祀违礼
        (四)生活违礼
        (五)针对官员的殊礼
    第四节 平民违礼
        (一)礼俗相背
        (二)平民僭越
        (三)平民过礼
    第五节 其他违礼
        (一)军事违礼
        (二)外交违礼
第二章 两汉时期“违礼”后果
    第一节 违礼与违法之异同
    第二节 出礼入刑
    第三节 以礼相待
第三章 两汉时期违礼的原因
    第一节 因俗而治——礼与俗的矛盾
    第二节 缘情制礼——礼与情的矛盾
    第三节 见利忘义——礼与利的矛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2)如何打造渠道核心竞争力?(论文提纲范文)

“得人心者,得天下”
渠道本身就是一个品牌
充分发挥平台凝聚力

(3)赋与经典 ——汉唐赋的历史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经”及“经典”与赋概说
    二、汉唐赋与经典研究综述
    三、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赋的产生与经典:“荀宋”赋的礼学意蕴
    第一节 关于赋之起源与儒家《诗》《礼》关系的辨析
        一、汉晋学人论赋原于儒家经典之《诗经》
        二、大儒荀况“失志之赋”与《诗》《礼》之学
    第二节 荀况以“赋”名篇与其儒家《礼》学
        一、荀况重经“隆礼”的儒学思想
        二、《礼赋》对儒家“礼论”的具象化描写
        三、《智》《云》《蚕》《箴》诸赋的“效物”讽谕
        四、《成相辞》杂论“君臣治乱之事”的经学主题
    第三节 宋玉辞赋的“扬《诗》守《礼》”之讽
        一、宋玉的经典修养及其作赋“微讽”之旨
        二、宋玉《风》《钓》《御》三赋对君道的讽谕
        三、依《诗》比兴与《高唐赋》《神女赋》的讽谕寄托
        四、“扬诗守礼”与《登徒子好色赋》的依《诗》立义
第二章 汉赋与经典(上):京殿苑猎赋的讽谕颂美
    第一节 汉代“独尊儒术”与体物大赋的“讽颂”精神
        一、“独尊儒术”与《诗》教“美、刺”理论的影响
        二、比附《诗经》“美刺”的汉赋“讽颂”赋论观念
        三、两汉“京殿苑猎”赋创作概况及其由“讽”而“颂”的变化
    第二节 今文经学的“大一统”思想与枚乘、司马相如的辞赋创作
        一、枚乘“重谏”吴王与《七发》谏吴王刘濞谋反辨析
        二、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中的“大一统”情结
    第三节 儒家圣王美政理想与扬雄的作赋以“讽”
        一、“奏《甘泉赋》以风”与“上《河东赋》以劝”
        二、《羽猎赋》“裕民与夺民”之论以及《长杨赋》“岂徒欲淫览浮观”之间
    第四节 儒家《诗》论“美盛德”之教与两汉京殿赋的“颂汉”主题
        一、“盛称洛邑制度之美,以折西宾淫侈之论”的班固《两都赋》
        二、张衡《二京赋》对帝国都城的讽颂
        三、杜笃、崔骃、李尤、王延寿、边让等赋家的“颂汉”之作
第三章 汉赋与经典(下):言志抒情赋的用世情怀
    第一节 儒家用世精神在贤人失志之赋中的折射
        一、贾谊《吊屈原赋》及扬雄《反离骚》对屈原“儒家人格”的扬弃
        二、董仲舒与司马迁“士不遇赋”的用世情怀
        三、崔篆《慰志赋》、冯衍《显志赋》对“忠君”问题的思考
    第二节 儒学理想与纪行赋、玄思赋的历史人生之思
        一、刘歆《遂初赋》及蔡邕《述行赋》历叙《左传》而寄意
        二、班彪《北征赋》及班昭《东征赋》依《诗》《论》而立义
        三、贾谊赋《鵩鸟》以自广与孔臧《鸮赋》的正统儒家观
        四、扬雄《太玄赋》及张衡《思玄赋》的儒家之“玄”
        五、班固依《论》《孟》立论与《幽通赋》的儒学人生之思
    第三节 儒家礼乐背景下的情爱赋与乐舞赋书写
        一、儒家妇女之德与《长门赋》《捣素赋》《协和婚赋》的创作
        二、礼乐教化意识与《洞箫赋》《长笛赋》等乐舞赋创作
    第四节 儒学背景下的比物赋德与咏物赋创作
        一、儒家“天人感应”观念与《旱云赋》《温泉赋》的创作
        二、《神乌赋》《鹦鹉赋》等动植物赋的比德书写
        三、《书(?)赋》《塞赋》《笔赋》等器物赋的儒家道德托讽
第四章 魏晋六朝赋与经典:儒学中衰背景下的经典书写
    第一节 儒学中衰的文化背景与经典尚存的赋学观念
        一、儒学中衰背景下的经学尊崇与延续
        二、魏晋南北朝“经典尚存”的赋学观念
    第二节 曹植的经典意识与辞赋创作
        一、曹植人生价值观念中的儒学理想
        二、曹植辞赋内容主题中的儒家用世精神
        三、曹植辞赋话语建构的经典意识
    第三节 魏晋京殿赋对《诗》教美颂传统的延续
        一、魏明帝“宫馆是营”与何晏《景福殿赋》的美颂书写
        二、“晋承魏统”与左思《三都赋》对西晋王道正统的揄扬
    第四节 魏晋典礼赋的王道正统书写
        一、潘岳《藉田赋》依《孝经》立义而颂君
        二、傅玄《辟雍乡饮酒赋》与王沈《正会赋》的崇礼意识
        三、郭璞《南郊赋》的颂晋书写
    第五节 魏晋抒清咏物赋的儒学道德理想托讽
        一、丁仪与陶渊明等魏晋赋家的“不遇”情结与经典化书写
        二、傅咸咏物赋中的儒学理想自觉
        三、成公绥《乌赋》对儒家孝德的揄扬
        四、刘劭《嘉瑞赋》及缪袭《青龙赋》对曹魏政权的祥瑞书写
        五、傅玄《雉赋》与王廙《白兔赋》对两晋“君命神授”的王道阐释
    第六节 儒家《诗》教讽颂意识在南北朝赋中的延续
        一、颜延之《白鹦鹉赋》《赭白马赋》对南朝宋“新兴”的颂美
        二、萧衍《孝思赋》对儒家“孝道”的揄扬
        三、李暠《述志赋》及阳固《演赜赋》的用世之志
        四、圣君政治与张渊《观象赋》依《易》而立论的祥瑞观
        五、庾信、颜之推、杜台卿的经典化写作
第五章 唐赋与经典(上):唐代礼乐赋的繁荣
    第一节 唐人尊经崇礼与唐赋的讽颂精神
        一、经学统一与唐人的崇礼观念
        二、唐代赋论对《诗》教“讽颂”精神的发扬
    第二节 李白、杜甫与初盛唐典礼古赋的帝国书写
        一、杨炯《盂兰盆赋》对孝慈之德的褒扬
        二、李白《大猎赋》《明堂赋》的光赞盛唐
        三、杜甫“三大礼赋”的颂君崇礼
        四、赵子卿、赵自励、梁献同题而作《出师赋》的王道教化
        五、萧昕、张钦敬、叔孙玄观依《礼记》同题而作《仲冬时令赋》
    第三节 儒家礼制背景下中晚唐典礼律赋的美颂书写
        一、萧颖士、贾餗、元稹、王起等赋家的礼制化书写
        二、王起、穆寂《南蛮北狄同日朝见赋》的大一统思想
        三、李子卿、崔损《饮至赋》的儒道教化意识
        四、韦充《郊特牲赋》的经艺化书写
        五、唐代律赋援《礼》为赋题以见典礼律赋之隆盛
    第四节 儒家乐教与唐代音乐赋的繁荣
        一、李瑾《乐九成赋》的正统儒家乐教观
        二、郑方等人同题而作《乐德教胄子赋》对儒家乐教观念的揄扬
        三、白行简等人的同题之作《舞中成八卦赋》对儒家舞德观的颂扬
第六章 唐赋与经典(中):帝京赋与治道赋对唐代帝国的讽颂
    第一节 帝京赋的颂唐情结与美颂书写
        一、李华《含元殿赋》的盛唐气象与美颂书写
        二、李庾《两都赋》对盛唐气象的歌颂
        三、帝国意识下王諲等赋家《花萼楼赋》的棠棣之德
    第二节 治道赋的帝德讽颂
        一、谢偃《述圣赋》、顾况《高祖受命造唐赋》的帝道之颂
        二、李百药《赞道赋》“悉述古来储贰事以诫太子”
        三、元结“三赋”对君道的讽谕
        四、范传正、白居易、梁洽、李程等赋家对君王纳谏任贤的劝谏
        五、王起赋的君道讽谕
        六、王棨赋的讽颂书写
    第三节 “天人感应”观念下祥瑞赋对帝唐的美颂书写
        一、美颂君上与潘炎的祥瑞古赋创作
        二、揄扬帝道与祥瑞律赋的美颂书写
第七章 唐赋与经典(下):律赋经艺化与儒经赋书写
    第一节 律赋形制的经艺化特征
        一、依经义而命赋题
        二、依经义而限韵
        三、依经义而赋文
    第二节 儒家道德意识下修身赋的经艺化书写
        一、依经立论的修身赋与畅璀、白行简等赋家对君子人格的赞美
        二、吴连叔、皇甫湜等赋家对儒家君子谦慎之德的颂扬
        三、儒家用舍行藏思想在《射隼高墉赋》与《韫玉求价赋》等赋作中的渗透
        四、《不宝金玉赋》《富贵如浮云赋》与君子不贪之德
        五、《学然后知不足赋》与君子好学之德
    第三节 颂经意识下儒经赋的经艺化书写
        一、蒋凝、李程、王履贞、许尧佐等赋家的美颂“五经”之作
        二、张昔《御注孝经台赋》对《孝经》的颂美
        三、王棨《端午日献尚书为寿赋》以《尚书》为龟镜
        四、李益《诗有六义赋》的《诗经》风化观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两汉魏晋时期部分赋作援引经典次数统计表
附录二: 唐赋赋题援引经典一览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一览表
后记

(4)国美电器并购活动的并购动机及并购效应研究 ——剖析国美电器规模发展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1.3 研究方法
2 并购动机及并购效应理论研究综述
    2.1 国内外并购动机及并购效应理论研究综述
        2.1.1 国外研究综述
        2.1.2 国内研究综述
        2.1.3 国内外研究总结
    2.2 并购效应研究方法
3 国美电器并购活动背景及过程介绍
    3.1 中国家电零售连锁行业背景分析
        3.1.1 家电零售连锁行业发展背景
        3.1.2 家电零售连锁行业竞争分析
    3.2 家电零售连锁企业生存模式分析
        3.2.1 类金融的盈利模式
        3.2.2 非主营业务盈利模式
    3.3 国美电器系列并购活动介绍
        3.3.1 国美电器并购活动概况
        3.3.2 国美电器并购活动总结
4 国美电器经营发展模式及并购动机分析
    4.1 国美电器经营发展模式
        4.1.1 国美电器发展历程
        4.1.2 国美电器竞争战略
        4.1.3 国美电器经营模式
    4.2 国美电器并购动机分析
        4.2.1 扩大规模,提升市场势力,获得更多来自供应商的收入
        4.2.2 迅速扩大规模,保持规模行业领先
        4.2.3 迅速扩大规模,形成规模经济效应,降低总成本
        4.2.4 扩大规模,抢占战略性资源
        4.2.5 扩大规模,实现财务协同效应
        4.2.6 国美电器并购动机总结
    4.3 零售连锁型企业规模经济分析
        4.3.1 规模经济理论
        4.3.2 零售连锁企业规模经济分析
5 国美电器并购效应研究
    5.1 并购效应的研究方法
    5.2 基于并购动机的并购效应分析
        5.2.1 市场份额效应
        5.2.2 战略资源获取效应
        5.2.3 规模经济效应
        5.2.4 财务协同效应
    5.3 基于经营业绩的并购效应分析
        5.3.1 盈利能力分析
        5.3.2 偿债能力分析
        5.3.3 资产管理能力分析
        5.3.4 成长能力分析
        5.3.5 国美电器经营业绩总体分析
    5.4 国美电器并购效应研究总结
6 基于并购效应的国美电器规模发展问题分析
    6.1 国美电器规模发展问题
    6.2 国美电器规模与经营管理能力不匹配分析
7 结论及启示
    7.1 主要结论
    7.2 启示及建议
    7.3 展望
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数据集

(5)格力电器营销渠道冲突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的背景
        1.1.1 空调市场的发展变革
        1.1.2 格力电器的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及简要评析
    1.4 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及框架
2. 营销渠道冲突管理理论综述
    2.1 营销渠道定义
        2.1.1 营销渠道的结构和职能
        2.1.2 中国家电营销渠道中中间商分类
        2.1.3 中国家电营销渠道市场级别划分
    2.2 营销渠道冲突定义
    2.3 营销渠道冲突的类型:
        2.3.1 垂直渠道冲突、水平渠道冲突、多渠道冲突
        2.3.2 潜在冲突、可察觉的冲突、感觉冲突和显性冲突
        2.3.3 破坏性冲突和建设性冲突
    2.4 渠道冲突的原因
        2.4.1 角色对立
        2.4.2 资源稀缺
        2.4.3 感知差异
        2.4.4 期望差异
        2.4.5 决策领域有分歧
        2.4.6 目标不一致
        2.4.7 沟通障碍
    2.5 从经济学博弈论的角度看渠道冲突的深层次原因
        2.5.1 博弈论的相关概念
        2.5.2 机制设计理论和对经销商有效激励的条件
        2.5.3 “囚徒困境”和渠道的水平冲突
        2.5.4 触发策略纳什均衡和经销商之间的自觉合作
    2.6 营销渠道中的权力理论
        2.6.1 营销渠道中力的含义
        2.6.2 李特尔的渠道主导权理论
        2.6.3 应用渠道权力解决冲突问题解决渠道冲突的途径
    2.7 营销渠道中的合作理论
        2.7.1 营销渠道中合作的方式探讨
        2.7.2 营销渠道中合作与业绩关系
        2.7.3 营销渠道中权力、冲突与合作的关系
    2.8 营销渠道冲突的解决类型
        2.8.1 渠道冲突的解决类型:
3. 格力电器营销渠道冲突的现状分析
    3.1 格力电器垂直渠道冲突表现、原因、和后果
        3.1.1 格力垂直渠道冲突的表现
        3.1.2 格力垂直渠道冲突的原因
        3.1.3 格力垂直渠道冲突的后果
    3.2 水平渠道冲突表现、原因、和后果
        3.2.1 窜货问题产生的渠道冲突
        3.2.2 窜货的原因
        3.2.3 窜货的后果
    3.3 格力电器多营销渠道冲突表现、原因、和后果
        3.3.1 格力电器多营销渠道冲突表现
        3.3.2 格力电器多营销渠道冲突的原因
        3.3.3 格力电器多营销渠道冲突的结果
4. 格力电器优化渠道冲突管理的对策
    4.1 格力电器解决垂直渠道冲突的措施
        4.1.1 利用独创的销售政策解决与经销商之间的垂直渠道冲突问题
        4.1.2 利用股份制解决厂商与经销商之间垂直渠道冲突问题
        4.1.3 利用自建专卖店方式解决垂直渠道冲突:
    4.2 格力电器解决水平渠道冲突的措施
        4.2.1 铁腕手段治理串货经销商
        4.2.2 利用科学手段和股份制销售公司自主管理模式减少理串货行为
    4.3 格力电器解决多渠道冲突的措施
        4.3.1 多渠道协同
        4.3.2 对顾客进行细分
        4.3.3. 有效沟通
        4.3.4. 增强控制力
        4.3.5. 建立长远的电子商务发展战略
5. 格力电器渠道冲突管理实践的理论启示
    5.1 统一战略目标
    5.2 准确定位
    5.3 增强渠道权力
    5.4 预防为主
    5.5 创造信息优势
6.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魏晋南北朝的音乐与音乐官署(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周汉礼乐制度概述
    1.1 周公“制礼作乐”及周朝乐舞体系
        1.1.1 周公“制礼作乐”
        1.1.2 周朝乐舞体系
    1.2 春秋战国礼崩乐坏与汉朝重建雅乐
        1.2.1 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
        1.2.2 儒家的雅乐论
        1.2.3 西汉雅乐难雅
        1.2.4 东汉的四品乐和黄门鼓吹乐
    1.3 周汉的乐官与音乐官署
        1.3.1 西周的乐官制
        1.3.2 两汉的音乐官署
第二章 魏晋时期重建汉朝雅乐
    2.1 杜夔恢复雅乐与魏明帝时的自作声乐
    2.2 魏晋玄学与自然乐论
    2.3 东晋不立雅乐及其原因分析
第三章 南朝音乐的以俗为雅和以佛入雅
    3.1 宋齐时代雅乐的重建与俗乐的雅化
    3.2 梁武帝时期的以佛入雅
第四章 北朝时期胡、汉音乐
    4.1 北魏天兴年间的定律吕、协调音乐
        4.1.1 邓渊定律吕
        4.1.2 《真人代歌》和《簸逻迥歌》及其影响
        4.1.3 北魏宫廷雅乐华胡兼采
    4.2 周齐时代的大规模胡乐入华
        4.2.1 北齐的杂西凉之曲
        4.2.2 北周的大规模胡乐入华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音乐官署历史沿革与创新
    5.1 曹魏恢复音乐两署
    5.2 西晋时期的音乐三署
    5.3 东晋南朝音乐官署一体化
    5.4 北魏太乐署
    5.5 齐周时的太常寺和大司乐
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贡献及其特点
    6.1 相和歌与清商曲的传承和发展
    6.2 曹魏清商三调的雅化
    6.3 南朝清商新声的雅化
    6.4 西晋鼓吹乐的制度化
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社会发展和中外音乐交流
    7.1 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背景概述
    7.2 胡乐入华
    7.3 胡乐入华之成果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8)郭绍虞中国诗学批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郭绍虞中国诗学批评的接受史
    二、本文的研究对象与意义
    三、本文的研究思路与基本内容
第一章 郭绍虞的生平与着述
    一、郭绍虞的生平
    二、郭绍虞的着述
第二章 郭绍虞中国诗学批评的知识体系
    一、诗学范畴批评
    二、诗话研究
    三、诗学语言批评
    四、文体学批评
第三章 郭绍虞中国诗学批评的范式建构
    一、研究范式:"以问题为纲"
    二、诠释范式:"保存古人的面目"
    三、意义范式:通向一种"文化诗学"
第四章 郭绍虞中国诗学批评的现代性表征及矛盾
    一、"狷"而时"狂"的知识分子人格性情
    二、"整理国故"与新思潮的碰撞
    三、西方文艺美学思想的涵容
    四、郭绍虞的矛盾
余论
附录 郭绍虞学术年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10)《三国志》何焯批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 何焯及其《三国志》批校本
    二 《三国志》何焯批校研究综述
    三 张若霭、刘履芬对何焯批校本的过录
    四 研究的视角和方法
    五 研究的目标和创新点
第二章 何焯批校的文字学研究
    一 何焯批校中的古今字
    二 何焯批校中的通假字
    三 何焯批校中的异体字
第三章 何焯批校的词汇学研究
    一 词义训诂
    二 同义词研究
    三 同素逆序词研究
第四章 何焯批校与《三国志》文本整理
    一 参考何焯批校可以弥补中华书局点校本不足
    二 何焯批校商榷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刘履芬过录张若霭录何焯《三国志》批校
    一目录
    二 张若霭、刘履芬过录何焯批校的说明
    三 整理凡例
    魏志
        卷一
        武帝纪
        卷二
        文帝纪
        卷三
        明帝纪
        卷四
        齐王芳纪
        高贵乡公髦纪
        陈留王奂纪
        卷五
        武宣卞皇后传
        文昭甄皇后传
        文德郭皇后
        明元郭皇后
        卷六
        董卓传
        袁绍传
        袁术传
        刘表传
        卷七
        吕布传
        张邈传
        陈登传
        臧洪传
        卷八
        公孙瓉传
        陶谦传
        公孙度传
        张燕传
        张绣传
        张鲁传
        卷九
        夏侯悖传
        夏侯渊传
        曹仁传
        曹洪传
        曹真传
        曹爽传
        夏侯尚传
        夏侯玄传
        卷十
        荀或传
        荀攸传
        卷十一
        袁涣传
        张范传
        凉茂传
        国渊传
        田畴传
        邴原传
        管宁传
        卷十二
        崔琰传
        毛玠传
        何夔传
        邢顒传
        鲍勋传
        司马芝传
        卷十三
        钟繇传
        华歆传
        王朗传
        卷十四
        程昱传
        郭嘉传
        董昭传
        刘晔传
        蒋济传
        刘放传
        卷十五
        刘馥传
        司马朗传
        梁习传
        张既传
        温恢传
        贾逵传
        卷十六
        任俊传
        苏则传
        杜畿传
        郑浑传
        仓慈传
        卷十七
        张辽传
        乐进传
        于禁传
        张邰传
        徐晃传
        卷十八
        李典传
        李通传
        臧霸传
        吕虔传
        许褚传
        典韦传
        庞德传
        庞淯传
        阎温传
        卷十九
        任城王威传
        陈思王植传
        卷二十
        邓哀王冲传
        彭城王据传
        中山恭王衮传
        楚王彪传
        郿戴公子整传
        东平灵王徽传
        乐陵王茂传
        赞哀王协传
        东海定王霖
        卷二十一
        王粲传
        卫顗传
        刘廙传
        刘劭传
        傅嘏传
        卷二十二
        桓阶传
        陈群传
        陈矫传
        徐宣传
        卫臻传
        卢毓传
        卷二十三
        和洽传
        常林传
        杨俊传
        赵俨传
        裴潜传
        卷二十四
        韩暨传
        崔林传
        高柔传
        孙礼传
        王观传
        卷二十五
        辛毗传
        杨阜传
        高堂隆传
        卷二十六
        满宠传
        田豫传
        牵招传
        郭淮传
        卷二十七
        徐邈传
        胡质传
        王昶传
        王基传
        卷二十八
        王凌传
        毋丘俭传
        诸葛诞传
        邓艾传
        钟会传
        卷二十九
        华佗传
        杜夔传
        管辂传
        卷三十
        乌丸传
        鲜卑传
        夫余传
        高句丽传
        东沃沮传
        韩传
        倭传
    蜀志
        卷三十一
        刘焉传
        卷三十二
        先主传
        后主传
        卷三十四
        先主穆皇后传
        刘永传
        后主太子璿传
        卷三十五
        诸葛亮传
        卷三十六
        关羽传
        张飞传
        黄忠传
        赵云传
        卷三十七
        庞统传
        法正传
        卷三十八
        许靖传
        麇竺传
        简雍传
        秦宓传
        卷三十九
        董和传
        刘巴传
        马良传
        陈震传
        董允传
        卷四十
        刘封传
        彭羕传
        廖立传
        李严传
        刘琰传
        魏延传
        杨仪传
        卷四十一
        霍峻传
        向朗传
        张裔传
        裼洪传
        费诗传
        卷四十二
        杜微传
        周群传
        杜琼传
        许慈传
        孟光传
        尹默传
        李譔传
        谯周传
        郤正传
        卷四十三
        黄权传
        吕凯传
        马忠传
        王平传
        卷四十四
        蒋琬传
        姜维传
        卷四十五
        邓芝传
        碾翼传
        宗预传
        杨戏传
    吴志
        卷四十六
        孙坚传
        孙策传
        卷四十七
        吴主传
        卷四十八
        孙亮传
        孙休传
        孙皓传
        卷四十九
        刘繇传
        太史慈传
        士燮传
        卷五十
        孙破虏吴夫人传
        吴主权谢夫人
        吴主权徐夫人
        吴主权步夫人
        孙亮全夫人
        孙休朱夫人
        卷五十一
        孙静传
        孙皎传
        孙奂传
        孙贲传
        孙翊传
        孙匡传
        孙韶传
        孙桓传
        卷五十二
        张昭传
        顾雍传
        诸葛瑾传
        步骘传
        卷五十三
        张纮传
        嗣泽传
        薛综传
        卷五十四
        周瑜传
        鲁肃传
        吕蒙传
        卷五十五
        程普传
        蒋钦传
        周泰传
        陈武传
        甘宁传
        潘璋传
        卷五十六
        朱然传
        吕范传
        朱桓传
        朱异传
        卷五十七
        虞翻传
        陆绩传
        张温传
        骆统传
        睦瑁传
        吾粲传
        朱据传
        卷五十八
         陆逊传
        卷五十九
        孙登传
        孙虑传
        孙和传
        孙霸传
         孙奋传
        卷六十
        贺齐传
        全琮传
        吕岱传
        周鲂传
        钟离牧传
        卷六十一
        潘溶传
        陆凯传
        陆胤传
        卷六十二
        是仪传
        胡综传
        卷六十三
        吕范传
        刘悖传
        赵达传
        卷六十四
        诸葛恪传
        滕胤传
        孙峻传
        孙綝传
        濮阳兴传
        卷六十五
        王蕃传
        楼玄传
        韦曜传
        华核传

四、国美:挟天子以令诸侯(论文参考文献)

  • [1]两汉时期“违礼”现象研究[D]. 李茜鲯. 山西大学, 2021(12)
  • [2]如何打造渠道核心竞争力?[J]. 黄利鸿. 北方牧业, 2019(23)
  • [3]赋与经典 ——汉唐赋的历史考察[D]. 张家国. 湖北大学, 2018(04)
  • [4]国美电器并购活动的并购动机及并购效应研究 ——剖析国美电器规模发展问题[D]. 刘润招. 北京交通大学, 2014(03)
  • [5]格力电器营销渠道冲突管理研究[D]. 游文广. 苏州大学, 2014(04)
  • [6]魏晋南北朝的音乐与音乐官署[D]. 张升. 山西大学, 2013(01)
  • [7]家电行业中的渠道冲突及对策研究[J]. 龚秀梅,许俊,傅博.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 [8]郭绍虞中国诗学批评研究[D]. 何旺生. 上海师范大学, 2011(12)
  • [9]京东:饿虎搏得过群狼吗?[N]. 谢鹏,赵一丹. 南方周末, 2011
  • [10]《三国志》何焯批校研究[D]. 李铭. 复旦大学, 2010(03)

标签:;  ;  ;  ;  ;  

国美:倚天子令诸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