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大霉素过敏3例

庆大霉素过敏3例

一、庆大霉素过敏3例(论文文献综述)

宋丽[1](2020)在《36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分析及流行病学变迁》文中提出研究背景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 IE)是种致命性的感染性疾病,具有较高的住院病死率,尽管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及心脏外科手术的实施,IE的预后仍然很差,住院病死率为18-25%,并且在2-5个月内病死率并无下降趋势,即使在IE的急性期过去后,病死率和复发率仍然居高不下,其不良的预后证明有必要及时识别具有高危险因素的患者、改进早期诊疗。近年来因医疗卫生及人均寿命的延长等方面的变化,IE的流行病学也已发生了改变,而目前尚缺乏山东地区IE临床特点及流行病学变迁的研究。研究目的通过对IE患者临床资料的统计分析,了解IE的临床特点、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及流行病学变迁,提高IE的诊疗。研究方法收集2008年5月至2019年10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所有I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1.临床分布:360名IE患者,男性260例(72.2%)高于女性100例(27.8%),男女比列为2.6:1,年龄范围0.6岁~88岁,平均年龄47.5±15.9岁。常见的基础心脏疾病主要为先天性心脏病97例(26.9%),心脏瓣膜病21例(5.7%),心脏手术及介入治疗49例(13.6%)。360例IE患者中有322例(89.4%)病程大于3周,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310例(86.1%)、心脏杂音304例(84.4%)。IE的主要并发症为心力衰竭286例(79.4%),栓塞事件72例(20.0%),主要为脑栓塞48例(13.3%),肾栓塞3例(0.8%),脾栓塞4例(1.1%),多脏器栓塞11例(3.1%),其他部位栓塞6例(1.7%),其中13例以急性脑栓塞症状为首发表现(3.6%),急性肾功能损伤26例(7.2%),其中5例(1.4%)以血尿或肌酐升高为首发表现、3例(0.8%)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神经系统并发症16例(4.4%),包括出血性脑卒中10例(2.8%),1例合并脑白质病变(0.3%),颅内感染5例(1.4%),其中脑脓肿2例(0.6%)。合并的其他危险因素主要包括糖尿病33例(9.2%),肿瘤6例(1.7%),免疫抑制剂5例(1.4%),肾功能不全3例,妊娠状态2例(0.6%)。2.病原菌分布:169例(46.9%)血培养阳性的IE患者共分离出173株病原菌,4例(2.5%)血培养中同时检出两种病原菌,包括链球菌属97株(56.O%),葡萄球菌属55株(31.8%),肠球菌属8株(4.6%),真菌8株(4.6%),革兰阴性杆菌3株(1.7%),厌氧菌1株(0.6%),革兰阳性杆菌1株(0.6%)。41例(17.4%)赘生物培养阳性患者,其中23例(56.1%)血培养阴性,10例(24.4%)病原菌与血培养一致,8例(19.5%)病原菌与血培养不一致。3.耐药性分析:链球菌属对青霉素类耐药率10.1%,头孢菌素类耐药率1.4%,喹诺酮类耐药率8.1%,克林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率分别为68.3%、71.4%,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葡萄球菌属对青霉素类耐药率81.2%,庆大霉素耐药率26.5%,喹诺酮类耐药率38.8%,克林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率分别为59.6%、66.6%,万古霉素、达托霉素、替加环素耐药率为0%。肠球菌属对庆大霉素耐药率25%,利福平耐药率50%,青霉素、链霉素、万古霉素、达托霉素及利奈唑胺均敏感。真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及两性霉素B均敏感。4.超声心动图:经胸超声心动图(TTE)阳性率为89.7%(赘生物310例,瓣膜周漏、瓣周脓肿13例),7例IE患者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发现赘生物,236例(65.5%)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165例(69.9%)术中赘生物位置与TTE完全一致,27例(11.4%)IE患者行TTE及TEE均未发现赘生物,但术中证实存在赘生物,14例(5.9%)多瓣膜病变TEE出现误检,30例(12.7%)多瓣膜病变TTE出现漏检。TTE分析结果示,有78.4%患者赘生物累及左心系统,受累最多的为单纯二尖瓣117例(37.7%),其次是单纯主动脉瓣102例(32.9%)。5.治疗、转归及影响因素:360例IE患者中有124例(34.4%)为抗菌药物为主的内科治疗,另外236例(65.6%)为内科联合外科手术治疗。295例(81.9%)IE患者好转出院,因各种原因自动出院者46例(12.8%),19例(5.3%)住院期间死亡。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P=0.044)、葡萄球菌属感染(P=0.004)、脑栓塞(P=0.001)、单纯内科治疗(P=0.000)与IE患者预后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单纯内科治疗(P=0.000,OR=17.305,95%CI:8.336-35.924)及脑栓塞(P=0.022,OR=2.418,95%CI:1.136-5.149)是影响IE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6.流行病学变迁:在年龄方面,2008年~2013年组平均年龄43.8±16.9岁,2014年~2019年组平均年龄49.7±15.1岁,2008年~2013年组的平均年龄小于2014年~2019年组,平均发病年龄出现上升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基础疾病方面,2014年~2019年组冠心病(29例)患者较2008年~2013年组高(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表现方面,胸闷和脾大占比呈现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8年~2013年组胸闷80例(60.6%),脾大22例(16.7%);2014年~2019年组胸闷102例(44.7%),脾大59例(25.9%);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方面,2008年~2013年组有脑栓塞患者10例(7.6%),急性肾功能损伤3例(2.3%);2014年~2019年组有46例(20.2%)脑栓塞患者,急性肾功能损伤23例(10.1%),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原菌及耐药率方面,2008年~2013年组草绿色链球菌21例(15.9%),其他链球菌15例(11.4%);2014年~2019年组草绿色链球菌13例(5.7%),其他链球菌48例(21.1%);两者比较,2014年~2019年组草绿色链球菌占比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链球菌总体占比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链球菌属的耐药率比较,青霉素类耐药率呈现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IE基础疾病以先天性心脏病和心脏手术及介入治疗为主,糖尿病、服用免疫抑制、肿瘤等危险因素不可忽视;2.IE的典型临床表现为发热、心脏杂音,但也可以血尿或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若出现血尿和急性神经系统症状,同时伴有不明原因发热、心脏杂音时,应考虑IE可能;3.病原菌仍以链球菌为主,药敏结果显示链球菌对青霉素类药物耐药率较低,青霉素仍是治疗链球菌IE主要药物;4.TTE仍是诊断IE的重要手段,对于多瓣膜病变易出现漏检和误检,可完善TEE增加准确率;5.脑栓塞及单纯内科治疗是影响IE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在符合手术指征的条件下应及时外科手术治疗;6.IE的流行病学特征已发生变化,平均发病年龄显着增加,病原菌仍以链球菌为主,但草绿色链球菌占比逐渐减少,而其他链球菌(血链球菌、缓症链球菌、口腔链球菌等总和)占比逐渐增多;并发症中急性肾功能损伤及脑栓塞的发生率增加。

郭海凌[2](2020)在《乳管冲洗配合内服逍遥二至丸治疗冲任失调型乳头溢液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观察乳管冲洗配合内服逍遥二至丸治疗冲任失调型乳头溢液(病理性非肿瘤性)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优势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病理性非肿瘤性乳头溢液的患者提供新的思路及方法。方法:将2019年3月至2019年10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乳腺专科门诊就诊符合冲任失调型乳头溢液(病理性非肿瘤性)的120例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A组和对照B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乳管冲洗配合内服中药农本方逍遥二至丸治疗,对照A组予内服逍遥二至丸加减,对照B组则予单纯乳管冲洗。通过对比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乳头溢液量(等级评估)、溢液孔乳管镜下表现、乳房疼痛及中医证候(腰膝酸软、神疲乏力、月经情况)积分变化、总有效率来评估疗效。治疗结束后3个月再次复查、评分,评估复发率。所有数据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A组较治疗前均可不同程度地改善患者乳头溢液量、溢液孔乳管镜下表现、乳房疼痛及中医证候(腰膝酸软、神疲乏力、月经情况),P均小于0.05;在乳房疼痛、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及月经情况的改善方面,对照B组不能改善患者的上述症状(P>0.05),而治疗组与对照A组不仅能改善患者乳房疼痛及中医证候方面(两组治疗前后对比P均小于0.05),且疗效相当(P>0.05);在减少乳头溢液量方面,三组均有疗效(P<0.05),且疗效不同,经两两比较得出治疗组>对照A组=对照B组;在减轻溢液孔镜下表现方面,三组亦有不同程度的疗效,治疗组与对照B组疗效相当(P>0.05),均优于对照A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4.6%,复发率10.8%;对照A组总有效率86.5%,复发率24.3%;对照B组总有效率80.1%,复发率36.1%。而且在试验实施过程中三组患者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及肝肾功能受损等情况。结论:乳管冲洗配合内服逍遥二至丸加减治疗冲任失调型乳头溢液(病理性非肿瘤性)能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复发率低,治疗方法安全,执行方便,能较好的改善患者生活的质量,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袁亚翠[3](2019)在《两种不同封闭负压引流材料对创面负压治疗效果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负压封闭引流自应用以来,已广泛应用于急、慢性创面的治疗,并取得了显着的临床效果。目前临床上有诸多的负压封闭引流材料供选择。然而,关于不同负压封闭引流材料之间的临床疗效、安全性的对比研究较少,因此在临床治疗上如何进行这些不同材料的选择,还缺乏可靠的试验数据支撑。目的通过对接触创面的敷料材质相同、引流装置不同的封闭式负压引流护创系统(PU吸盘型)和封闭式负压引流套件(Ⅱ-PU吸管型)的NPWT进行多方面的比较、分析,评价封闭式负压引流护创系统(PU吸盘型)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两种装置的异同,为后期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及支持。方法1本研究为随机对照、非劣效试验。2将需要VSD治疗的132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使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护创系统(PU吸盘型),B组使用封闭式负压引流套件(Ⅱ-PU吸管型)。以治疗后14天内的治疗有效率作为主要疗效评价指标;以疼痛评分作为次要疗效评价指标;以不良事件/反应发生率、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功能、出凝血)、并发症发生率作为安全性评价指标,进而评价封闭式负压引流护创系统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3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20.0进行结果分析。应用全分析数据集(FAS)、符合方案数据集(PPS)、安全性数据集(SS)为本次研究的治疗有效性(主要疗效及次要疗效)、安全性评估的数据集;有效性分析同时采用FAS和PPS进行分析;安全性评价的主要数据集为SS。本研究使用的统计学方法为一般描述性分析、成组t检验、配对t检验、CMH卡方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定量指标的描述应用统计软件计算均数和标准差。定性指标的描述应用统计软件计算各分类的例数及百分数。所有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P≤0.05被认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次研究共有132例试验对象纳入FAS集(其中A组66例,B组66例),128例试验对象进入PPS集(其中A组65例、B组63例),所有疗效指标均采用FAS和PPS进行分析,得出PPS结果与FAS结果基本一致。1主要疗效指标治疗后14天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后14天内有效率分别为A组100.00%、B组100.00%,CMH卡方检验两组间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证明A组非劣于B组。2次要疗效指标疼痛评分治疗后(10±3)天A组与B组受试者的疼痛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说明A组产品在减轻受试者疼痛方面非劣于B组产品。治疗后与治疗前比,治疗后(10±3)天A组和B组受试者疼痛评分显着下降(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两组产品均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3安全性评价3.1实验室检查结果A组和B组治疗后两组实验室指标(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四项)之间无统计学差异。3.2并发症发生率A组66例中共发生皮损1例、引流通路堵塞5例,分别占比1.5%、7.5%,B组66例中共发生皮损1例、引流通路堵塞14例,分别占比1.5%、21.2%。经卡方检验统计分析,引流通路堵塞发生率A组少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3临床试验中发现的不良事件及其处理情况试验研究期间,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3.6%(9/66)与15.2%(10/66),A组9例不良事件中有1例与试验产品可能有关,发生率为1.5%(1/66),B组10例不良事件中有3例可能与试验产品有关,发生率为4.5%(3/66)。以上所有不良事件通过对症支持治疗后症状减轻或恢复。结论1本文进行比较的两种负压材料在使用后14天内的治疗有效率均达100.00%,封闭式负压引流护创系统(PU吸盘型)的治疗有效率非劣于封闭式负压引流套件(Ⅱ-PU吸管型)。2疼痛评分上,封闭式负压引流护创系统(PU吸盘型)与封闭式负压引流套件(Ⅱ-PU吸管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二者在使用过程中均有发生引流管堵塞,Ⅱ-PU吸管型较PU吸盘型发生率高,但均较少发生高负压引流下出血、医用贴膜下积液、皮损等并发症,也未发生与产品有关的严重不良事件。3封闭式负压引流护创系统(PU吸盘型)用于临床创面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得以验证,可为需要封闭负压引流的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选择。结合临床,医务人员实际使用时可根据不同患者不同情况个体化选择外置吸盘型或内置吸管型的负压封闭引流材料,从而解决患者痛苦,减少经济负担,提高生活质量。

安敏美[4](2017)在《常见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调查国内已发表文献中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病例报道,分析其所属类型、发生特点和影响因素,增强医护人员对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安全保障。方法: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抗菌药物致ADR相关文献,以抗菌药物的名称和不良反应为检索词进行标题或主题检索,药物常用商品名为检索词补充检索。纳入详细记录抗菌药物使用过程和不良反应发生过程的文献,排除综述、重复发表及无法追溯病例具体情况的文献,并选择不良反应文献报告数量多于16份的药物为研究对象。运用Excel软件以每一个抗菌药物为统计单元,对原发病、患者信息、过敏史、给药方案以及不良反应症状等多方面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给药方案中的不合理用药因素,统计其数量并计算比例。归纳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类型及临床表现并计算各部分的比例。分析患者信息、过敏史、给药方案对不良反应的影响,总结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符合要求的文献报告745篇,ADR 868例。抗菌药物所致ADR,男女比例为1.06:1,无显着性差异。发生ADR的年龄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29.72%),其次是25岁至44岁(27.65%)。引起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24种,在报道的发生ADR的抗菌药物中,头孢地嗪钠的ADR例数最少,莫西沙星的ADR例数最多。抗菌药物所致ADR中,引起变态反应占52.76%,其次为神经系统毒性(18.66%)和肾脏毒性(7.37%)。β内酰胺类的变态反应发生率高于喹诺酮类和硝基咪唑类,(P<0.05)。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神经系统毒性的发生率高于莫西沙星(P<0.05)。发生神经系统毒性的数量随用药时间的增长而增多。抗菌药物严重ADR主要临床表现为过敏性休克(69.38%)。青霉素类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最高(42.5%)。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或器官主要是呼吸系统434例,占50%。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最多,占80.76%,其次是口服给药(14.75%)。给药时间方面,用药1h以内时ADR发生率最高(43.66%),之后发生率急剧减少,用药3d以上发生率又急剧上升。另外,有过敏史的患者再次使用药物时,发生变态反应的概率为64.58%。曾有用药史,但没有不良反应史的患者为25例(2.88%)。皮试方面,口服制剂过敏反应发生较多而皮试数量过少,头孢菌素类皮试率低(31.53%)且皮试结果假阴性率(84.38%)较高。使用拟用药物皮试结果假阴性率为81.19%,使用替代药物皮试结果假阴性率为88.57%。青霉素类口服给药只有1例进行皮试。不合理用药方面,头孢替安不合理用药的比例最高,占85%。剂量偏大是最常见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其次是日剂量正常但给药次数偏少,导致的单次剂量过大。结论:抗菌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变态反应,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为过敏性休克。研究发现患者的年龄、给药剂量、给药时间、给药次数、给药途径、过敏史、皮试结果判定和联合用药不当等因素,都能影响抗菌药物ADR的发生。因此,应加强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适应症,合理给药,减少或者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叶菁[5](2012)在《庆大霉素雾化吸入致过敏反应3例》文中提出庆大霉素属广谱抗生素,价格低廉,杀菌力较强,而且不用做皮试,使用方便,疗效确切。雾化治疗已广泛应用于耳鼻咽喉科临床。庆大霉素对听神经及肾脏的毒性已被人们所重视,其雾化吸入的过敏反应少见但也不容忽视,笔者现将3例庆大霉素雾化吸入致过敏反应患者的资料报告如下。

孔翔瑜,郝园,吴泰相,谢雁鸣[6](2010)在《柴胡注射液不良反应或不良事件的系统评价》文中研究说明背景:柴胡注射液是柴胡(Radix Bupleuri Chinensis,又名"北柴胡")或狭叶柴胡(Radix BupleuriScorzonerifolii,又名"南柴胡")经水蒸气蒸馏法制成的水溶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类发热性疾病的治疗。目的:本研究基于现有证据了解造成柴胡注射液不良反应或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reaction or adverseevent,ADR/AE)的可能原因,并评价其安全性。检索策略:本研究未进行手工检索。电子检索的数据库为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VIP)。检索时间截止至2009年6月30日。纳入标准:全面收集使用柴胡注射液致ADR/AE的研究,语种和结局指标不限。患者的年龄、性别、种族、原发病不限。干预措施为单独使用柴胡注射液或柴胡注射液与其他药物(含柴胡的中药汤剂或其他制剂除外)联用。资料提取与分析:由两位研究者独立提取资料。采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制定数据提取表。由于各研究异质性较大,此处仅做描述性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3篇文献203例柴胡注射液ADR/AE。由于无法计算ADR/AE的发生率,因此无法准确评估ADR/AE发生的危险度和柴胡注射液的安全性。研究发现儿童和老人重型病例构成比高于其他年龄段;大部分肌注病例ADR/AE均发生在注射后30 min内(30 min累计发生构成比93.8%);静滴病例的ADR/AE,4例发生在滴注过程中;初次使用者,其ADR/AE 30 min累计发生构成比和重型病例30 min累计发生构成比均高于有柴胡注射液使用既往史的病例。不少柴胡注射液ADR/AE病例存在不当使用,如大剂量使用(5例)、静脉给药(6例)、违反配伍禁忌(7例)。重、轻型病例中,ADR、AE之比分别为1.7:1和1.1:1;肯定有关、很可能有关、可能有关3个关联程度等级,重、轻型病例中3个等级病例数之比依次为25:14:5和44:9:16。结论:目前低强度的证据表明柴胡注射液ADR/AE病例中不当使用情况严重,部分柴胡注射液的适应人群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如老人和儿童。应加强对各级医务人员规范使用柴胡注射液的教育,鼓励和支持各级医护人员如实上报ADR/AE的同时规范发表ADR/AE。

宋涛,张玉其,张娟,张瑞,杨伏玲[7](2010)在《清开灵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及其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文中研究表明

李燕,邓玉东,袁洪波,张伶俐[8](2010)在《抗菌药物致急性肾衰竭77例统计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抗菌药物所致急性肾衰竭的特点和预防方法,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国内各种期刊近10年来报道的抗菌药物致急性肾衰竭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引起急性肾衰竭的抗菌药物有26种,以抗结核药为主(36.36%),其次是氨基糖苷类(19.48%),青霉素类(18.18%)。结论各种给药方法及许多常用抗菌药物均可致ARF,且发病率日益增多,但只要及时明确诊断,积极治疗,大多预后良好。

郝园,孔翔瑜,吴泰相[9](2010)在《277篇1486例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不良事件系统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清开灵注射液(QKL)是在中医传统古方安宫牛黄丸基础上研制而成,被广泛应用于中、西医临床治疗,本研究根据现有证据评价清开灵注射液的安全性。方法由两位研究者检索中文数据库CNKI和VIP(检索时间从1987年到2009年4月),并提取资料。结果本研究纳入1486例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不良事件(ADR/AE)。由于不能获得清开灵注射液总的产量和使用量资料,无法计算ADR/AE的发生率,但根据现有资料估计,其ADR/AE发生率低。此外,清开灵注射液的一些使用方法和范围值得商榷,如在婴幼儿中使用,与有配伍禁忌的药物一起使用,在私人诊所或患者家里使用。根据发表资料尚无法鉴别ADR或AE。结论当前强度不高的证据表明,清开灵注射液的ADR/AE风险很低,但不恰当使用可能导致相当部份ADR/AE的发生。应鼓励临床工作者在医学期刊发表ADR/AE报告,并按照中药ADR报告建议规范写作和发表。

林蔚,冯霞[10](2008)在《98例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致过敏反应的文献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致过敏反应的临床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收集1990年1月2007年6月国内医药学术期刊报道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致过敏反应的病例98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引起的过敏反应与给药方式、不合理用药、药物过敏史等密切相关。结论:广大医药工作者应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引起的过敏反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坚持合理用药。

二、庆大霉素过敏3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庆大霉素过敏3例(论文提纲范文)

(1)36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分析及流行病学变迁(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第1章 材料与方法
第2章 研究结果
第3章 讨论
第4章 结论
第5章 感染性心内膜炎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2)乳管冲洗配合内服逍遥二至丸治疗冲任失调型乳头溢液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内容
        1.1 病例来源及分组
        1.2 诊断标准
        1.2.1 乳头溢液病因诊断
        1.2.2 乳头溢液量的评估
        1.2.3 中医诊断标准
        1.2.4 乳管镜下表现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病例
        1.7 停药指征
        1.8 安全性评定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组
        2.2 对照 A 组治疗方法
        2.3 对照 B 组治疗方法
        2.4 观察指标
        2.5 疗效评定标准
        2.6 统计方法
        2.7 伦理及知情同意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1 临床资料均衡性比较
    2 脱落病例及原因分析
    3 疗效观察
        3.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乳头溢液量(等级)比较
        3.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溢液孔镜下表现积分比较
        3.3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乳房疼痛积分比较
        3.4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腰膝酸软积分比较
        3.5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疲乏力积分比较
        3.6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月经情况积分比较
        3.7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泌乳素水平比较
        3.8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安全性情况比较
        3.9 疗效指数比较
        3.10 近期随访情况
        3.11 统计结果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乳头溢液的认识
        1.1 西医病因病机
        1.2 乳头溢液的诊断
        1.3 西医治疗
    2 中医对乳头溢液的认识
        2.1 中医病因病机
        2.2 中医辨证分型
        2.3 中医治疗
    3 本课题立题依据
    4 乳管冲洗意义与药物分析
    5 逍遥二至丸组方依据
    6 逍遥二至丸药物组成及分析
    7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临床症状、中医证候评分表
附录二 知情同意书
综述 乳头溢液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所获奖项

(3)两种不同封闭负压引流材料对创面负压治疗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1 封闭负压引流术
        1.1 封闭负压引流术的概念及应用
        1.2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的作用机制及原理
        1.3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的优势
        1.4 封闭负压引流效果的影响因素
        1.5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的禁忌症与并发症
    2 封闭负压引流术的护理要点
        2.1 健康指导
        2.2 常规护理
        2.3 专科护理
    3 不同封闭负压引流材料的研究进展
        3.1 吸管型封闭负压引流材料的研究进展
        3.2 吸盘型封闭负压引流材料的研究进展
引言
1 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确定入选样本数量
    2.2 试验分组
    2.3 试验步骤
    2.4 试验评价指标
    2.5 负压引流操作步骤
    2.6 统计方法及评价方法
3 结果
    3.1 受试者分布
    3.2 受试者基本情况
    3.3 疗效评价
    3.4 安全性评价结果
4 讨论
    4.1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4.2 不同封闭负压引流材料的对比分析
    4.3 临床指导意义
    4.4 下一步研究计划
5 结论
小结
    1 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
        1.1 临床试验设计
        1.2 统计学方法
        1.3 两种不同封闭负压引流材料的对比分析
    2 本研究的创新性
    3 本研究的局限性
    4 下一步研究计划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4)常见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前言
    1 抗菌药物的研究进展
    2 抗菌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类型
        2.1 毒性反应
        2.2 变态反应
        2.3 二重感染
    3 我国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现状
    4 本研究的切入点
第二章 研究内容
    1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调查分析
    2 总结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
        2.1 年龄和性别对不良反应的影响
        2.2 原发病对不良反应的影响
        2.3 过敏史对不良反应的影响
        2.4 给药方案对不良反应的影响
    3 用药合理性分析
第三章 资料与方法
    1 资料来源
    2 研究方法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1 青霉素类
        1.1 阿莫西林不良反应
        1.2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不良反应
        1.3 青霉素不良反应
        1.4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不良反应
        1.5 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
    2 头孢菌素类
        2.1 头孢曲松钠不良反应
        2.2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
        2.3 头孢吡肟不良反应
        2.4 头孢拉定不良反应
        2.5 头孢他啶不良反应
        2.6 头孢地嗪钠不良反应
        2.7 头孢呋辛钠不良反应
        2.8 头孢替安不良反应
    3 喹诺酮类
        3.1 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
        3.2 环丙沙星不良反应
        3.3 莫西沙星不良反应
    4 硝基咪唑类
        4.1 奥硝唑不良反应
        4.2 甲硝唑不良反应
        4.3 替硝唑不良反应
    5 大环内酯类
        5.1 阿奇霉素不良反应
    6 碳青酶烯类
        6.1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不良反应
    7 糖肽类
        7.1 万古霉素不良反应
    8 氨基糖苷类
        8.1 庆大霉素不良反应
    9 单环β —内酰胺类
        9.1 氨曲南不良反应
第五章 讨论
    1 常见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
        1.1 变态反应
        1.2 神经系统毒性
        1.3 双硫仑样反应
    2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
        2.1 年龄、性别对不良反应的影响
        2.2 原发病及过敏史对不良反应的影响
        2.3 给药方案对不良反应的影响
第六章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277篇1486例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不良事件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纳入标准
        1.1.1文献类型
        1.1.2观察对象
        1.1.3干预措施
        1.1.4测量指标
        1.1.4.1主要测量指标
        1.1.4.2次要指标
    1.2检索策略
    1.3统计分析方法
    1.4资料提取方法
2结果
    2.1检索结果
    2.2清开灵注射液ADR/AE发生率
    2.3清开灵注射液ADR/AE损害程度分类
    2.4清开灵注射液ADR/AE与原发疾病的关系分析
    2.5患者性别、年龄与ADR/AE的关系
    2.6患者既往史
        2.6.1家族过敏史与不良反应
        2.6.2患者药物过敏史
        2.6.3患者疾病史
    2.7清开灵注射液使用史与ADR/AE及发生时间的关系分析
        2.7.1第一次使用清开灵注射液
        2.7.2有使用清开灵注射液既往史
        2.7.3连续使用清开灵注射液数日后发生ADR/AE
    2.8清开灵注射液和其它药物联合使用的关系
        2.8.1清开灵注射液与其它药物先后使用和ADR/AE程度的关系
        2.8.2清开灵注射液与其它药物混合使用
    2.9清开灵使用情况与ADR/AE的关系分析
        2.9.1溶媒性质与ADR/AE发生及程度
        2.9.2清开灵注射液浓度与ADR/AE严重程度的关系
        2.9.3给药方式与ADR/AE的关系分析
        2.9.4滴速与药物ADR/AE发生的关系
        2.9.5清开灵注射液理化特点或与其他药物混合后的变化与ADR/AE的关系分析
    2.10 ADR/AE发生时的场所和环境
    2.11 ADR/AE治疗与恢复时间
    2.12药液送检情况
3讨论
    3.1本研究存在的问题
    3.2 ADR/AE损害程度
    3.3 ADR/AE出现时间
    3.4不当使用导致清开灵注射液不良事件的评估
        3.4.1大用量
        3.4.2给药途径
        3.4.3溶媒类型
        3.4.4滴速
        3.4.5药物浓度
        3.4.6配伍禁忌
        3.4.7老人、儿童、肝功能不全使用禁忌
        3.4.8连续用药
        3.4.9原发病辨证不当
        3.4.10 ADR/AE其它原因
    3.5本研究发现7例ADR/AE患者有清开灵注射液过敏史
    3.6报告质量

(10)98例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致过敏反应的文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发生过敏反应的时间分布
    2.3 过敏反应的严重程度
    2.4 给药剂量与给药途径分布
    2.5 联合用药情况
    2.6 过敏史情况
    2.7 不合理用药情况
3 讨论

四、庆大霉素过敏3例(论文参考文献)

  • [1]36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分析及流行病学变迁[D]. 宋丽. 山东大学, 2020(02)
  • [2]乳管冲洗配合内服逍遥二至丸治疗冲任失调型乳头溢液的临床观察[D]. 郭海凌.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3]两种不同封闭负压引流材料对创面负压治疗效果的研究[D]. 袁亚翠.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2019(06)
  • [4]常见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分析[D]. 安敏美. 山东大学, 2017(09)
  • [5]庆大霉素雾化吸入致过敏反应3例[J]. 叶菁.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2(01)
  • [6]柴胡注射液不良反应或不良事件的系统评价[J]. 孔翔瑜,郝园,吴泰相,谢雁鸣. 中西医结合学报, 2010(12)
  • [7]清开灵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及其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J]. 宋涛,张玉其,张娟,张瑞,杨伏玲.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0(11)
  • [8]抗菌药物致急性肾衰竭77例统计分析[J]. 李燕,邓玉东,袁洪波,张伶俐. 四川医学, 2010(06)
  • [9]277篇1486例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不良事件系统评价[J]. 郝园,孔翔瑜,吴泰相.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0(02)
  • [10]98例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致过敏反应的文献分析[J]. 林蔚,冯霞. 中国药房, 2008(20)

标签:;  ;  ;  ;  ;  

庆大霉素过敏3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