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的认识与思考

校本课程的认识与思考

一、对校本课程的认识与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朱昕茹[1](2021)在《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研究 ——以江苏省A学校《数学实验》课程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校本课程作为学校课程中的一部分,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他们以校本课程开发为主题从较为宏观的角度,如校本课程的现状、问题、策略等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不少教育工作者在实施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同时进行了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但由于校本课程自身以学校为研究开发主体的特殊性,形成的书面资料却不够完整和丰富,也缺乏系统性。其中关于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占比很低,具体到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就更少。因此本研究以江苏省A学校《数学实验》课程为例,对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进行实践研究。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在梳理了与校本课程开发以及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相关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厘清了对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概念的理解。简述了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借鉴的理论模式,展现了以小学数学苏教版教材为基础的小学《数学实验》校本课程开发过程,包括课程开发环境分析、课程研究设计、课程实施与评估三大方面。小学《数学实验》校本课程开发对学校概况、开发队伍、学生情况进行了介绍,通过问卷调查重点对学生需求和教师情况进行了分析。从课程目标设置、课程开发原则、课程开设形式和课程内容选择四点研究设计了校本课程,以案例的形式呈现校本课程具体实施过程,从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三方面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价。最后通过多角度全面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形成了对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三大方面的相关反思和展望。本研究直面剖析了小学《数学实验》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困境与对策,为小学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实践的案例及策略分享,希望为教师进一步探索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实践依据,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经验。

姜小超[2](2021)在《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问题研究 ——以河南省H市L小学为例》文中认为近年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普遍实施使得校本课程开发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热点,校本课程开发是国家课程体系在学校教学实践中的具体价值体现,更是推进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一环。校本课程更能够充分地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在更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从而行之有效地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同时校本课程开发也更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提升与发展。目前校本课程开发已经在我国中小学普遍开展,然而因课程开发多受限于专业知识、开发理念、开发资源等因素,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只有找到这些问题,并对问题的根源进行分析,进而找到解决的策略,才能让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更有创新性和持久性。该论文主要对河南省H市L小学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现状、问题以及策略进行研究。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校本课程研究成果的分析,运用问卷调查及访谈等方法对H市L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现状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找出H市L小学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面临的问题,从而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论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包括选题来源、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校本课程开发概述。主要包括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实施相关概念的具体界定,校本开发对学校及师生的价值分析,以及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为河南省H市L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现状与问题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H市L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课程开发人员意识、素养有待提高;第二,校内外校本课程资源较为匮乏;第三,校本课程内容选择具有局限性;第四,校本课程开发管理存在缺陷;第五,教育行政部门支持力度不够;第六,校外专家、社区、家庭的参与度较低。第四部分为河南省H市L小学校本课程实施现状与问题分析。通过问卷和访谈,发现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要问题:第一,校本课程教学方式单一,局限于课堂之内;第二,教学管理手段单一,效果不显着;第三,校本课程评价方式单一,缺乏完善的体系建构。第五部分为河南省H市L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对策建议。针对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的问题,提出提升校长校本课程开发的领导力、提升教师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能力、优化校本课程开发管理、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加强校本课程的教学常规管理、积极争取校外力量的支持和帮助等具体的解决方案。第六部分为小结。总结了对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成果,并从中发现不足之处,更加明确了以后的研究方向。

刘李珠[3](2021)在《基于科学探究素养发展的微观生物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科学探究素养是中学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学生在实验探究中掌握的过程与方法,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求知创新等品质的结合。本研究通过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如何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以此丰富生物学课程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研究基于科学探究素养,以生物学课程标准、校本课程开发及生物学等相关理论为指导,选取在显微镜或放大镜下进行微观观察的微观生物学内容作为校本课程开发主题,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在昆明长城中学开展该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整合课程资源,确定了“神奇的微观世界”校本课程的课程目标,制定了课程内容;随机选择昆明长城中学七、八年级的初中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实施校本课程,并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进行了评价、反思和展望。研究表明,“神奇的微观世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能够促进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发展;同时在一定程度也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使教师个人能力不断得到充实与深化;还能够丰富学校特色课程,推进学校课程的发展与建设。

蔡一聪[4](2021)在《香港特区政府“校本支援服务”对校本课程开发作用研究 ——以“用普通话教授中国语文科”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急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知识的传播和获得,也有了极大的变化。在这背景下,世界各地都进行了教育改革。作为一个开放型的地区,香港特区也加入了这一波教育改革的浪潮之中,并从教育制度、课程内容、以至教学方式和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与此同时,特区政府建议在学校层面开发校本课程,认为学校应根据特区课程的基本要求,加以调适,以开发本身的校本课程,从而帮助学生达到教育的目标和宗旨。这些调适的措施包括调整学习目标,以不同方式组织教学内容、提供科目的选择、采用不同的学习、教学与评估策略等,以让特区课程指引和学校与教师的专业自主之间,取得平衡。然而,校本课程在名义上虽是以学校为本位的产物,但它毕竟是生存国家或地区的课程之中,因此,不少学者也认为,教育当局的介入,才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必然之道。香港特区教育局成立了几支校本支援服务团队,专责支援校本课程的开发。支援团队在协助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会利用其所拥有的学科知识和课程开发专业知识,为学校提供课程资源和专业支援,从而协助学校开发校本课程、提升教师专业,也培养课程领导的成长。另一方面,由于香港特区的特殊的社会和历史背景,中国语文科向来都是以广州话作为教学语言的。随着香港政权的回归,普通话在香港的地位大大提高。同时,为了增强香港的竞争力,历任特区行政长官都强调要提升香港人“两文三语”的能力。在这背景之下,不少学者和学校都提出“以普通话教授中国语文科”的倡议,认为这是提升香港学生普通话水平和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由于特区政府教育当局在“以普通话教授中国语文科”上没有明确的课程框架和课程指引,也没有推行的时间表,因此,有意推行的学校唯有以校本课程的形式进行试验。2008年,语文敎育及研究常务委员会(下称“语常会”)推出了“协助香港中、小学推行‘以普通话教授中国语文科’计划”(下称“普教中计划”)。计划分成4期,前后历时6年,参加的中、小学校共有160所,是课程改革以来一个规模较大的校本课程开发项目。本文以“普教中计划”这个具体的校本课程改革项目为例,从支援人员和学校就具体学科发展的角度出发,点出各项变革中,校本支援如何去组织、推进、阐释以及落实各项措施,并了解校本支援团队如何协助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课程设置、教材开发、优化学与教策略等方面,开发校本课程。并希望从中探讨有效的校本课程开发模式,促进香港的课程改革。本文分为以下几个部份:导论部份为本研究的概述。内容包括:研究背景和目的、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研究相关概念释义、研究意义及局限、以及论文结构等。第一章为文献综述。对国内及国外对校本课程、香港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支援服务、香港的语文政策、以及在香港用普通话教中文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归纳。第二章为背景介绍与分析。对香港的校本课程和校本课程支援服务的发展过程及相关政策进行介绍,并结合课程变革理论,分析特区课程、校本课程和校本支援服务之间的关系及相关的互动机制,为后面的研究提供背景支持。第三章对香港“以普通话教中文”这一项目的推进过程进行了介绍和分析。由港英政府时期模糊的语文政策,到回归后的“两文三语”政策,再到“以普通话教中文”的倡议和发展,分析相关政策的发展、“以普通话教中文”校本课程的不同模式和课程设置,以及香港特区中国语文科和普通话科的关系等,以了解香港“普教中”校本课程的复杂性和相关支援的迫切性。第四章介绍“普教中”校本课程支援计划的实施过程及分析计划的成效。本章先从“教师专业发展”“课程、教学设计、教材开发及评估”和“教学法”三个方面,介绍“普教中”校本课程支援计划的实施过程。随后分析参与计划的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和学生学习的观感,以及对“普教中”校本课程支援措施的回馈;并观察“普教中”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表现,了解学生“普教中”下的说话能力发展,对比学生的普通话和粤语的表达能力,了解学生对用普通话学习中文的兴趣、态度及习惯,来调查和评估“普教中”校本课程支援计划的成效。第五章介绍“普教中”校本支援的个案研究。本章通过研究员第一身的支援经历,结合研究员与学校共同进行的行动研究,展示两所学校与支援团队协作开发“普教中”校本课程的过程,进一步探讨支援团队在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阶段中的角色和相关的支援措施,以呈现校本支援服务对校本课程开发的作用。第六章是总结和反思。本章总结了校本支援团队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介入对学校行政及领导、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课程、教材、教学的影响。研究发现,校本支援团队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介入,在行政及领导层面上强化了学校领导层对校本课程开发的信心和意愿;在专业发展层面,拓宽教师的专业视野,并能利用丰富的课程及培训资源,为教师提供了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专业发展活动,增加了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信心和能力;在学与教层面,则能深入学校的实际场境和脉络,了解校本的需要和限制,为学校提供课程和教学上的不同解决方案。另一方面,支援团队在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阶段中,又以不同的角色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不同的支援和课程资源,推动校本课程的发展。另外,本章反思了校本支援服务的局限,发现校本支援服务的成效还必须建立在学校的专业考虑之上。同时,也要思考如何维持支援成果和如何准确了解学生学习需要,以达致校本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刘文娟[5](2021)在《基于STEAM理念的高中《3D打印》校本课程开发》文中指出近年来,创客教育及其教学活动蓬勃发展,STEAM教育理念广泛传播,3D打印也在教育领域普及应用,国家对创新型综合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中学创客校本课程的开发也愈发受重视,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开发基于STEAM理念的《3D打印》校本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国内外有关校本课程开发及3D打印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界定STEAM教育理念、3D打印、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概念,分析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条件及模式,确定本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流程。其次,按照校本课程开发的需求分析、目标制定、内容选择、内容组织、课程实施计划以及课程评价建议的流程开发《3D打印》校本课程。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明确各方面的需求;确定《3D打印》校本课程的课程目标后结合目标、当地学校及学生的特点以及新课标相关内容对该课程内容的相关要求,选择本次《3D打印》校本课程的学习内容,以模块化的形式逐层递进组织课程内容,设计了涵盖10个项目的入门篇、建模篇、创意篇和成品篇四个模块;制定《3D打印》校本课程的实施计划建议及评价建议。最后,笔者选取“建模篇”模块中的《镂空的笔筒》项目以Y市H中学的高一年级的36名学生为对象实施教学,了解实践效果并结合学生的反馈、教师的建议及自我反思,进一步完善课程开发,改进教学效果。实践表明,本研究开发基于STEAM理念的《3D打印》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3D建模能力与审美能力,提升学生STEAM素养及创造能力,希冀对其他学校开发《3D打印》课程和其他校本课程有启发与借鉴意义。

左洁[6](2020)在《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开发及其实效性对比研究 ——以“南邮”和“南航”为例》文中提出在国家倡导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鼓励高校“依校定标”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校意识到校本课程(School-based Curriculum)是实现英语专业特色发展的有效途径。理工类院校着眼于本校理工特色,对英语专业校本课程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在人才培养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校本课程实施效果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探索。本研究首先回顾了国内外校本课程开发相关文献,在此基础上,以问卷和结构性访谈的方式对选定的两所理工类院校(“南邮”和“南航”)英语专业相关师生,围绕三个问题展开研究:一、英语专业指导性文件从《大纲2000》到《国标》,为英语专业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何种启示?二、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现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现状如何?三、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开设的校本课程实施效果怎样?基于上述研究问题,本文首先对两份英语专业指导性文件(《大纲2000》和《国标》)进行了要素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国标》放宽了高校对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权限,强调英语专业的人文属性,倡议将英语专业校本课程拓展到专业核心课程和培养方向课程等;同时,《国标》还强调了现代教育技术对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实施的重要性,呼吁各高校创新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等,并对英语专业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其次,笔者通过对两校英语专业培养文件的梳理,对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现状等进行了调研。调研发现: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开发水平参差不齐,在校本课程设置体系建设、语言能力与本校理工特色知识的学习步调、“英语+专业方向”培养特色的重视程度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这些发现为其后的访谈研究等提供了初步的调研基础。接着,本文采取问卷和访谈法,借助校本课程实效性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对两校英语专业校本课程的实施状况与效果进行了调研。结果发现:一方面,从两校的的对比调研来看,在校本课程开设及其意义、校本课程目标和内容、校本课程教学活动过程的认识与态度上,两校英语专业存在显着性差异;南航英语(民航业务)专业学生在学习效果、跨学科知识学习能力和对未来发展的帮助等方面均高于南邮英语专业。另一方面,两校英语专业师生对校本课程的总体评价一般;校本课程目标不够清晰,课程内容艰深,缺乏情境呈现和实际运用的机会和平台;校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校本课程课堂氛围与教师跨学科专业素养较为满意,校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课堂讲授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而慕课、微课等网络教学模式,以及与企业对接的实践教学有待普及;当前校本课程的评估手段不合理,对阶段性测验、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等形成性评价重视不够;校本课程教师队伍中“双师型”师资明显不足等。最后,我们就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存在的不足,尝试对提升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实效性提出了如下改进建议:革新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实施理念;构建英语专业校本课程体系,凸显理工特色;寻求校本课程多样化教学模式;建立动态校本课程评价体系;整合英语专业校本课程教师队伍等。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校本课程研究涉及面广,各校校本课程开发和运用都会经历一个不断自我评价、自我修正的过程。因此,本文的研究旨在抛砖引玉,以期为未来的校本课程研究提供启示。

蒋丹[7](2020)在《面向生态旅游产业的中职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以《农家乐经营实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新世纪的旅游业已经转向体验型、休闲度假型的旅游模式。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广泛认同,生态旅游产业得以蓬勃发展。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独具特色的地方生态旅游建设的需要和人才需求的激增。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地方旅游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深入挖掘地方生态元素,树立学校办学特色,从而维持学校持续稳定的发展,已成为中职学校办学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校本课程为中职学校寻求特色发展的道路提供了新方向。但是,目前面向生态旅游产业视角的中等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却不多,这与生态旅游业良好发展态势不相匹配。为此,面向生态旅游产业的中职校本课程开发着眼于“两山”理念发源地——安吉,通过个案研究法对安吉某中等职业学校《农家乐经营实务》校本课程开发进行研究。研究过程中,首先,针对校本课程开发开展需求分析。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搜集一线资料进行整理归纳,简述在安吉某中职学校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因素。其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设计。具体阐述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课程标准制定、课程目标确立、课程内容设置、学习资源设计、校本教材的编写、教学环境创设等方面的设计过程。再次,对校本课程具体实施过程开展分析,呈现校本课程的实践过程,采用二次问卷与访谈,从定性和定量两个层面开展课程实施成效评价。最后,针对校本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以求寻找有效的改进措施,并提出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建议和展望。通过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形成研究成果:(1)依托中职名校“两山”学院建设,借力“校政企”多方协同开展校本课程建设。由旅游专业和跨专业骨干教师、行业专家、企业精英共同组成课程开发团队,各有侧重地开展课程开发工作;(2)根据课程开发的目标和理念,制定课程标准,挖掘安吉本地生态资源,汇编校本教材和其他教学资源,使得学生在“做中学”,从而激发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3)设立项目任务——以梅园农家乐改造为实训案例,引导学生掌握生态旅游产业下农家乐经营知识与技能,提升专业素养;(4)建立课程成效评估指标体系。通过相关课程实施数据收集、统计、分析,形成客观的成效评估结论,以此促进校本课程的进一步调整与改进,提高课程的复用率。为更深入挖掘生态旅游元素以促进《农家乐经营实务》校本课程的实行,从而为中职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参考,反思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以下建议:(1)根据学生专业成长实际拓宽专业适用范围、拓展校本课程内容;(2)关注教师队伍建设,重视教师实践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的培养,多维度提升教师综合能力,从而提升校本课程实施效率;(3)改进考核方式,在目前考核基础上,适当地将企业岗位和行规要求纳入到对学生的考核当中,做到与实际岗位标准接轨;(4)丰富教学方式增加实训机会。由于在校学生实际学习生活、活动轨迹、课程时间的限制,建议开发便捷的实训模拟小游戏,降低实训成本的同时增强实训体验。

刘京[8](2020)在《中等职业学校《药用手工皂的制作》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以天水市L学校为例》文中认为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不断提倡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课程改革,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积极推进教材和课程改革,开发和编写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材和课程”,职业学校因此承担了越来越多的课程开发工作。同时职业教育担当着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而人才培养与区域特色有着重要关联,专业人才能够推动区域特色发展,区域特色又为人才培养提供现实基础,因此,从区域特色中药材资源出发,选取社会热点“手工皂”为主题,开发适用于天水市L学校的特色校本课程,加深学生对于中药材发展与应用的职业认识,培养手工皂实际应用的专业技能型人才。通过文献分析法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得出《药用手工皂的制作》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综述和理论基础,明确校本课程的开发程序,理论基础包括泰勒的目标模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教育实习期间通过问卷调查法,以天水市L学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分析学生对《药用手工皂的制作》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需要,通过访谈法对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师进行调查,了解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知度和认同度,为校本课程具体内容的设计提供实际支撑。基于理论基础和调查结果,以及研究生阶段手工皂课题的实验研究,以天水市L学校为例,开发《药用手工皂的制作》校本课程,对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和评价方案等过程进行了设计,并独立编写了《药用手工皂的制作》校本教材,教材内容和图片等编排设计来源于研究生期间实验研究和相关参考资料。中职《药用手工皂的制作》校本课程已经形成具有一定内容的系统课程,虽然尚未完全实施,但模块内容的设计是一个非常完整的过程,能够关注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锻炼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自我认同感,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多方面的实践基础,同时丰富了天水市L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促进学校的特色课程建设和发展,为今后相关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宝贵经验,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叶雨涵[9](2020)在《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案研究 ——以Q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为例》文中指出“校本课程开发”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可以很大程度地丰富以往国家“主导式”的人才培养方式,充分发挥其在适应学生和社会需要上的效力。因此,校本课程开发是实现素质教育、满足学生需求、促进教师发展、凸显学校特色、培养多样人才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化水平的提高,基础教育的投入加大,课程改革力度逐步加深,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关注度随之提升,但目前已经具有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学校较少,主要集中在教育资源相对丰富的东部省市,西部地区对校本课程相关问题关注度不高,缺乏实践,任何新事物的发展和完善都是一个长期的、不断推进的过程。本文通过文献法在综述了目前校本课程开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案例分析法为主,对X市Q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整个过程进行全面记录及探析,并对其中三个成型校本课程案例进行课堂实录,在该过程中辅之对教师和学校领导者的问卷调查及访谈,以期更全面的了解该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发现Q小学虽在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素养、注重师生双向互动、有意形成各方参与的教育共同体;但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阻碍了校本课程开发的进展,主要呈现出的问题有教师课程开发主观性不足、开发过程盲目、实施效果不佳、评价方式单一、课程管理混乱等,究其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教师相关理论知识不足、认同感低、缺少校本课程开发的主导者、管理制度和体系不完善、缺乏社会民主参与决策、缺乏相应的资源设施、缺乏有效的评价及反馈体系、缺乏社会各方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支持。针对Q小学校本课程开发遇见的困境,提出以下建议:加大对教师校本课程开发培训,积极促进教师转变课程观念,关注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保证课程开发有序开展;加强校方对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视程度;形成校本课程开发管理与评价机制;营造多元的课程环境,加大学校与社会各方的联系;增进交流与合作,推广校本课程开发成果与经验。

潘霞[10](2020)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校本课程管理策略的研究 ——以T市主城区初中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育部于2014年3月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要构建“核心素养体系”。核心素养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必须落实到课程上。校本课程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极具自主性、丰富性和差异性,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大有作为。校本课程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成败。本课题研究以T市主城区初中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案例研究以及田野研究等,对T市主城区初中校本课程管理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其在对接核心素养培育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升初中校本课程管理方面的策略。研究结果表明,T市主城区大多数初中学校缺少从核心素养的视角来关照校本课程的表达,校本课程的目标不明确、开发流程欠规范、管理制度不健全;同时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缺乏监管,课程资源利用不充分,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未能真正对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最重要的是,T市主城区各学校校本课程评价处于低位均衡状态,不利于课程本身的发展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亟需改变。针对上述存在问题,笔者进一步分析了核心素养理念下校本课程管理应有的特点,明晰了在课程目标上要实现核心素养的转化,在课程内容上体现素养本位,在课程实施上要改革教法学法,在课程评价上要寻找素养出口。最后,从提升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校本课程顶层设计能力、建构对接核心素养培育的校本课程体系、监管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校本课程实施过程、建立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校本课程评价机制、推进核心素养理念下校本课程区域内共建共享、多方助力体现核心素养培育的社会担当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二、对校本课程的认识与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校本课程的认识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研究 ——以江苏省A学校《数学实验》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论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三、研究综述
        (一) 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二) 关于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三) 已有研究述评
    四、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概述
    一、概念界定
        (一) 校本
        (二) 课程
        (三) 校本课程
        (四) 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
    二、理论基础
        (一) “目标模式”
        (二) “实践模式”
第二章 小学《数学实验》校本课程开发的环境分析
    一、学校概况
        (一) 办学条件
        (二) 文化传统
    二、开发队伍
        (一) 领导小组
        (二) 教师小组
        (三) 开发指导小组
    三、学生情况
        (一) 认知水平
        (二) 学生需求
第三章 小学《数学实验》校本课程研究设计
    一、课程目标设置
        (一) 知识与技能
        (二) 过程与方法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课程开发原则
        (一) 实践性
        (二) 自主性
        (三) 趣味性
    三、课程开设形式
    四、课程内容选择
        (一) 第一学段
        (二) 第二学段
        (三) 第三学段
第四章 小学《数学实验》校本课程的实施与评估
    一、课程的实施
        (一) 实施对象
        (二) 实施时间
        (三) 实验案例及评析
    二、课程的评价
        (一) 评价主体
        (二) 评价内容
        (三) 评价方式
第五章 反思及展望
    一、反思
        (一) 对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环境的反思
        (二) 对小学数学校本课程目标与内容设计的反思
        (三) 对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实施与评估的反思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小学生数学学习需求调查问卷
附录二: 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调查问卷
附录三: 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2)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问题研究 ——以河南省H市L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来源
        1.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动
        1.1.2 当地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1.1.3 学校发展的内在需求
        1.1.4 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需要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价值
        1.3.2 实践意义
    1.4 相关研究综述
        1.4.1 国外研究综述
        1.4.2 国内研究综述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法
        1.5.2 访谈法
        1.5.3 问卷调查法
第二章 校本课程开发概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校本课程
        2.1.2 校本课程开发
        2.1.3 校本课程实施
    2.2 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分析
        2.2.1 丰富完善课程理论,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
        2.2.2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奠定个性化人才培养基础
        2.2.3 彰显学校特色,促进学校发展
        2.2.4 提升教师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3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2.3.1 施瓦布的“实践性课程理论”
        2.3.2 斯基尔贝克的“情景模式”
        2.3.3 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
第三章 河南省H市L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H市L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现状
        3.1.1 校本课程开发主体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整体认识
        3.1.2 校本课程开发主体对课程资源的利用情况
        3.1.3 教师对于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情况
        3.1.4 学校对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情况
        3.1.5 校外因素对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参与度情况
    3.2 H市L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3.2.1 课程开发人员意识、素养有待提高
        3.2.2 校内外校本课程资源较为匮乏
        3.2.3 校本课程内容选择具有局限性
        3.2.4 校本课程开发管理存在缺陷
        3.2.5 教育行政部门支持力度不够
        3.2.6 校外专家、社区、家庭的参与度较低
第四章 河南省H市L小学校本课程实施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4.1 H市L小学校本课程实施现状
        4.1.1 校本课程教学实施现状
        4.1.2 校本课程教学管理现状
        4.1.3 校本课程评价管理现状
    4.2 H市L小学校本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4.2.1 校本课程教学方法单一,局限于课堂之内
        4.2.2 校本课程教学管理手段单一,效果不显着
        4.2.3 校本课程评价方式单一,缺乏完善的体系建构
第五章 河南省H市L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对策建议
    5.1 提升校长校本课程开发的领导力
    5.2 提升教师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能力
        5.2.1 提升教师课程开发的意识
        5.2.2 明确教师课程开发的目的
        5.2.3 增强教师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能力
        5.2.4 提高校本课程内容的适宜性和地域性
        5.2.5 保障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时间与精力
    5.3 优化校本课程开发管理
        5.3.1 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5.3.2 规范教师课题申报和课题评审
        5.3.3 完善学生选课和开课管理
    5.4 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
        5.4.1 合理利用校内课程资源
        5.4.2 充分挖掘校外课程资源
    5.5 加强校本课程的教学常规管理
        5.5.1 创新课程管理方式
        5.5.2 加强校本课程课堂教学管理
        5.5.3 制定有效的校本课程评价机制
    5.6 积极争取校外力量的支持和帮助
        5.6.1 加大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力度
        5.6.2 积极争取课程开发专家的指导
        5.6.3 重视社区、家庭与学校合作开发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H市L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B H市L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现状访谈提纲
致谢

(3)基于科学探究素养发展的微观生物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课题的研究背景
        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求
        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第二节 概念的界定及研究现状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及研究现状
        二、科学探究素养的概念及研究现状
        三、微观生物学的概念及研究现状
    第三节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二章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一、课程开发的模式理论
        二、建构主义课程论
        三、多元智能理论
    第二节 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
        二、科学性原则
        三、校本性原则
        四、实践性原则
第三章 “神奇的微观世界”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方案
    第一节 研究方法及研究工具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工具
    第二节 研究思路及预期效果
        一、研究思路
        二、预期效果
    第三节 前期准备
        一、学校外部环境分析
        二、学校内部环境分析
        三、学生需求问卷调查与分析
第四章 “神奇的微观世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第一节 “神奇的微观世界”校本课程目标的设置
        一、“神奇的微观世界”校本课程目标的设置依据
        二、“神奇的微观世界”校本课程的课程目标设置
    第二节 “神奇的微观世界”校本课程内容的建立
        一、“神奇的微观世界”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
        二、“神奇的微观世界”课程的具体内容
        三“神奇的微观世界”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
    第三节 “神奇的微观世界”校本课程的教学实施案例
        一、观察类教学案例:“多种多样的原生生物”
        二、探究类教学案例:“探究酵母菌发酵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三、实践活动类教学案例:“水中盛宴”
第五章 “神奇的微观世界”校本课程的评价与结果分析
    第一节 “神奇的微观世界”校本课程评价的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
        二、导向性原则
        三、多元化原则
    第二节 “神奇的微观世界”校本课程评价的实施
        一、对课程本身的评价
        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第六章 研究结论
    第一节 结论
        一、促进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发展
        二、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三、丰富了学校特色课程的建设
    第二节 讨论
        一、问卷设计有待完善
        二、教师的能力影响校本课程开发
    第三节 展望
        一、课程资源更深一层的发掘
        二、课程实施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初中生物学“神奇的微观世界”校本课程调查问卷
    附录 B《神奇的微观世界》校本课程本身评价量表
    附录 C《神奇的微观世界》校本课程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附录 D《神奇的微观世界》校本课程学生满意度调查问卷表
    附录 E《神奇的微观世界》校本课程前后测试卷
    附录 F《神奇的微观世界》校本课程学生表现评
    附录 G 《神奇的微观世界》校本课程部分讲义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4)香港特区政府“校本支援服务”对校本课程开发作用研究 ——以“用普通话教授中国语文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
        (一) 香港语文课程改革的政策
        (二) “以普通话教授中国语文科”的倡议
        (三) 校本支援服务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一) 提供对教改、课改研究的新视角
        (二) 联系教育现场探讨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策略
        (三) 建立校本课程开发可操作性的多维互动模型
    四、重要概念解读
        (一) 校本课程开发
        (二) “以普通话教中文”
        (三) “协助香港中、小学推行‘以普通话教授中国语文科’计划”
    五、研究设计
        (一) 研究的问题和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内容
第一章 校本课程、校本支援及“普教中”的研究综述
    一、校本课程开发相关的研究文献
        (一) 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
        (二) 香港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政府介入
        (一) 政府在校本课程中的角色
        (二) 对香港地区校本支援的研究
    三、对在香港用普通话教授中国语文科的研究
        (一) 语文政策方面
        (二) 教学成效方面
        (三) 学与教方面
第二章 香港校本课程开发及支援服务的发展
    一、背景
    二、香港校本课程的发展
        (一) 从高度集权到逐步开放的香港课程
        (二) 香港校本课程的酝酿与启动:教统会第一、二、三号报告书
        (三) 以学校为本位的课程设计计划
        (四) 课程发展处的成立
    二、校本课程支援措施
        (一) 校本课程剪裁计划
        (二) 校本课程开发支援常规化及多元化
第三章 “普教中”的校本课程开发
    一、香港语文教育政策概况
        (一) 回归前的语文政策
        (二) 设立普通话科
        (三) 回归后的“两文三语”政策
        (四) 设立语文基金
        (五) 成立语文教育及研究常务委员会
        (六) 普通话教师资历要求
    二、“普教中”的校本推行模式及课程设置
        (一) 用普通话教中文的倡议
        (二) “普教中”的校本推行模式
        (三) “普教中”的校本课程设置
    三、协助香港中、小学推行“以普通话教授中国语文科”计划
        (一) 背景
        (二) 计划概况
        (三)推行模式
        (四) 推行步骤
第四章 “普教中”校本课程支援计划的实施及成效
    一、“普教中”校本课程支援计划的实施过程
        (一) 教师专业发展
        (二) 课程、教学设计、教材及评估
        (三) 教学法
    二、“普教中”校本课程支援计划的成效
        (一) 教师对支援计划在课程开发和专业发展的回馈
        (二) “普教中”学生的学习表现
第五章 “普教中”校本支援的个案研究
    一、中学个案(YY中学:中普融合、初中全面推行)援
        (一) 学校简介
        (二) 支援措施
        (三) 成效
        (四) 小结
    二、小学个案(CC小学:中普并合、小二起全面推行)
        (一) 学校简介
        (二) 支援措施
        (三) 成效
        (四) 小结
    三、校本个案研究总结
        (一) 分析情境、确立愿景
        (二) 建立共识、订定目标
        (三) 规划方案、落实设计
        (四) 诠释理念、实施课程
        (五) 多方回馈、全面评鉴
第六章 总结与反思
    一、学校行政及领导
    二、教师专业发展
    三、课程、教材与教学
    四、局限与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基于STEAM理念的高中《3D打印》校本课程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创客教育教学活动的蓬勃发展
        1.1.2 STEAM教育理念的广泛传播
        1.1.3 3D打印在教育领域的普及应用
        1.1.4 中学创客校本课程的开发需求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STEAM教育的研究现状
        1.2.2 校本课程的研究现状
        1.2.3 3D打印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意义
        1.5.1 理论意义
        1.5.2 实践意义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STEAM教育理念
        2.1.2 3D打印
        2.1.3 校本课程开发
    2.2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
    2.3 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
        2.3.1 各级管理政策条件
        2.3.2 学校内部文化条件
        2.3.3 教师自身素养条件
    2.4 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
第3章 《3D打印》校本课程的开发
    3.1 课程开发需求分析
        3.1.1 相关政策分析
        3.1.2 学校需求分析
        3.1.3 学生需求分析
        3.1.4 教师访谈
        3.1.5 专家访谈
    3.2 课程目标制定
        3.2.1 课程目标制定的依据
        3.2.2 课程目标的制定
    3.3 课程内容选择
        3.3.1 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
        3.3.2 课程内容的选择
    3.4 课程内容组织
        3.4.1 课程内容组织形式
        3.4.2 课程内容的组织
    3.5 课程实施计划
        3.5.1 课程计划
        3.5.2 课程教学建议
    3.6 课程评价建议
        3.6.1 课程评价的主体
        3.6.2 课程评价的对象
        3.6.3 课程评价的方式
第4章 《3D打印》校本课程的教学实施案例
    4.1 教学实施准备
        4.1.1 实施背景
        4.1.2 实施对象
        4.1.3 实施时间
        4.1.4 实施环境
    4.2 教学实施过程
        4.2.1 “建模篇”模块概述
        4.2.2 《镂空的笔筒》案例教学设计
        4.2.3 《镂空的笔筒》案例教学实施
        4.2.4 《镂空的笔筒》案例教学评价
    4.3 课程实施效果评价
        4.3.1 学生对教学的评价
        4.3.2 学生对课程设置的评价
        4.3.3 教师对教学的评价
    4.4 课程教学反思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总结
        5.1.1 研究结论
        5.1.2 研究不足
    5.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高中《3D打印》校本课程开发需求调查问卷
附录二: 教师访谈提纲及部分记录
附录三: 专家访谈提纲及部分记录
附录四: 学生作品得分情况
附录五: 学生访谈提纲及部分记录
附录六: 高中《3D打印》校本课程实施效果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开发及其实效性对比研究 ——以“南邮”和“南航”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缩略词以及术语英汉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标
    1.3 研究意义
    1.4 论文框架
第二章 本研究文献回顾及相关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课程
        2.1.2 课程设置
        2.1.3 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校本课程
        2.1.4 校本课程实效性
    2.2 国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综述
        2.2.1 国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现状
        2.2.2 国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内容
        2.2.3 国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趋势
    2.3 国内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综述
        2.3.1 国内高校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现状
        2.3.2 国内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内容
        2.3.3 国内高校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趋势
    2.4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2.5 相关理论基础
        2.5.1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2.5.2 斯基尔贝克校本课程开发理论
        2.5.3 CIPP评估理论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开发的要素分析
    3.1 校本课程开发的情境分析
        3.1.1 物理环境分析
        3.1.2 心理环境分析
    3.2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设置
        3.2.1 英语专业培养目标
        3.2.2 校本课程定位分析
        3.2.3 校本课程课程设置
        3.2.4 校本课程教学目标
    3.3 校本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
    3.4 校本课程实施策略与手段
    3.5 校本课程的评估
    3.6 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发展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现状研究
    4.1总体现状
    4.2 南航英语专业校本课程现状
        4.2.1 南航英语(民航业务)专业发展概况
        4.2.2 南航英语专业校本课程设置的特点分析
    4.3 南邮英语专业校本课程现状
        4.3.1 南邮英语专业发展概况
        4.3.2 南邮英语专业校本课程设置的特点分析
    4.4 南航与南邮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对比分析
        4.4.1 英语专业校本特色课程培养目标对比
        4.4.2 英语专业课程结构对比
        4.4.3 英语专业校本特色人才培养侧重对比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实效性研究
    5.1 研究设计
        5.1.1 调查问题
        5.1.2 调查对象
        5.1.3 研究工具
        5.1.4 研究过程
    5.2 数据收集与分析
        5.2.1 问卷的信度检验
        5.2.2 问卷的效度检验
        5.2.3 问卷的结构效度检验与路径分析
    5.3 研究结果与讨论
        5.3.1 校本课程开设及其意义
        5.3.2 校本课程目标和内容
        5.3.3 校本课程教学活动过程
        5.3.4 校本课程实施效果与改进意见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的问题与建议
    6.1 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6.1.1 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实施理念不明确
        6.1.2 英语专业校本课程体系未形成
        6.1.3 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实施手段单一
        6.1.4 英语专业校本课程评估体系不完善
        6.1.5 英语专业教师跨学科素养待提高
    6.2 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的建议
        6.2.1 革新英语专业校本课程教学理念
        6.2.2 构建英语专业理工特色校本课程体系
        6.2.3 寻求校本课程多样化教学模式
        6.2.4 建立动态校本课程评价体系
        6.2.5 整合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师资队伍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7.2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7.3 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调查问卷
附录2 访谈提纲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致谢

(7)面向生态旅游产业的中职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以《农家乐经营实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宏观政策背景
        1.1.2 行业发展需求
        1.1.3 学校发展需要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概念界定
        1.3.2 文献综述
    1.4 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
        1.4.1 研究内容
        1.4.2 论文结构
    1.5 研究方案
        1.5.1 技术路线
        1.5.2 研究方法
    1.6 创新之处
第二章 校本课程开发的需求分析
    2.1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
    2.2 校本课程开发的影响要素分析
    2.3 旅游相关专业课程实施现状问卷设计与调查
        2.3.1 问卷调查目的
        2.3.2 问卷调查方法和对象
        2.3.3 教师问卷结果分析
        2.3.4 学生问卷结果分析
    2.4 旅游相关部门行业和学校访谈情况分析
        2.4.1 访谈目的
        2.4.2 访谈对象
        2.4.3 访谈情况分析
    2.5 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2.5.1 地方生态经济发展的需要
        2.5.2 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办学特色的需要
        2.5.3 教师“旅游+”专业复合型发展的需要
        2.5.4 学生创新个性发展的需要
        2.5.5 企业本土旅游人才岗位的需要
    2.6 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行性
        2.6.1 地方生态经济发展为校本课程开发开辟了空间
        2.6.2 政府生态旅游发展政策导向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保障
        2.6.3 学校”两山“文化建设发展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思路
        2.6.4 旅游专业教学资源的丰富性为校本课程开发奠定了基础
        2.6.5 师生本土特色专业元素发展需求为校本课程开发创造了条件
第三章 校本课程开发的设计
    3.1 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
        3.1.1 适应性原则
        3.1.2 职业性原则
        3.1.3 实践性原则
        3.1.4 合作性原则
        3.1.5 科学性原则
    3.2 《农家乐经营实务》课程标准的开发
        3.2.1 课程标准开发的理念
        3.2.2 课程标准的制定
    3.3 《农家乐经营实务》教学资源的开发
        3.3.1 校本教材的开发
        3.3.2 活页学材的开发
        3.3.3 其他教学资源的开发
    3.4 《农家乐经营实务》教学环境的开发
        3.4.1 校内教学环境
        3.4.2 校外教学环境
第四章 校本课程实施与反思
    4.1 校本课程实施
        4.1.1 实施对象选择
        4.1.2 实施策略选定
        4.1.3 课程实施案例
    4.2 课程实施反思
        4.2.1 校本课程实施的效果
        4.2.2 校本课程实施的问题
第五章 校本课程实施的成效评价
    5.1 评价原则
        5.1.1 多元性原则
        5.1.2 发展性原则
        5.1.3 广泛性评价
    5.2 教师层面
        5.2.1 教师专业素养得以提升
        5.2.2 教师教学内容得以充盈
        5.2.3 教师教学方法得以丰富
        5.2.4 教师教学效果得以优化
        5.2.5 其他意见
    5.3 学生层面
        5.3.1 学生主观评价
        5.3.2 学生学业评价
        5.3.3 学生能力的评价
    5.4 企业层面
        5.4.1 企业需求贴合度评价
        5.4.2 企业实习考核效果评价
        5.4.3 存在的不足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的主要结论
        6.1.1 课程开发需多部门协调配合
        6.1.2 课程开发需遵循职业教育规律
        6.1.3 课程开发需符合岗位实际需求
        6.1.4 课程评估应实现规范化
    6.2 研究中值得关注的话题
        6.2.1 教师负担和能力问题
        6.2.2 学生参与度和到课率问题
        6.2.3 课程内容量和专业覆盖问题
    6.3 研究展望
        6.3.1 拓展课程内容
        6.3.2 优化师资队伍
        6.3.3 改进考核方式
        6.3.4 丰富教学形式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8)中等职业学校《药用手工皂的制作》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以天水市L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内容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研究基础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校本课程
        二、校本课程开发
    第二节 国内外校本课程开发的发展与现状分析
        一、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发展与现状
        二、国外校本课程开发的发展与现状
        三、国内外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
        四、手工皂校本课程开发的发展与现状
    第三节 《药用手工皂的制作》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一、拉尔夫·泰勒的目标模式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三、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第三章 中职《药用手工皂的制作》校本课程开发的环境分析
    第一节 外部环境分析
        一、社会发展人才需要情况
        二、国家政策支持
        三、学校所处地理环境
    第二节 学校内部环境分析
        一、办学定位
        二、学校资源
        三、课程开设
        四、师资力量
    第三节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一、校本课程开发方面
        二、实验课程与学生课堂表现情况
    第四节 学生需求情况分析
        一、调查的设计过程
        二、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第四章 中职《药用手工皂的制作》校本课程开发过程
    第一节 课程定位和课程目标的设置
        一、课程定位
        二、课程目标及其相关概念
        三、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
        四、《药用手工皂的制作》校本课程目标的设置
    第二节 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一、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
        二、《药用手工皂的制作》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
        三、《药用手工皂的制作》校本教材的编写
    第三节 《药用手工皂的制作》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设计
        一、影响校本课程实施的因素
        二、《药用手工皂的制作》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
        三、《药用手工皂的制作》校本课程内容的教学安排
        四、《药用手工皂的制作》校本课程模块内容的教学设计案例
        五、“当归中药冷制皂的制作”教学设计案例
    第四节 《药用手工皂的制作》校本课程的评价方案设计
        一、对课程本身的评价方案设计
        二、对学生学业的评价方案设计
第五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总结
        一、促进学生发展
        二、促进校本课程发展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一、进一步完善和修订《药用手工皂的制作》课程内容
        二、调整《药用手工皂的制作》课程实施和评价方案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药用手工皂的制作》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访谈调查
附录二 《药用手工皂的制作》校本课程开发的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三 学生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
附录四 《药用手工皂的制作》校本教材
    模块一 手工皂的认识与了解
    模块二 常见冷制皂的种类与原材料
    模块三 冷制皂的制作过程实践
    模块四 成品皂的质量检测方法
    模块五 成品皂的抑菌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9)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案研究 ——以Q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理由、目的及意义
        (一)选题理由
        (二)选题目的
        (三)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关于“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一)国内关于“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现状分析
        (二)国外关于“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现状分析
        (三)本课题的研究趋势
    三、本课题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之处
        (一)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二)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三)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概述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概念界定
        (一)课程
        (二)校本课程
        (三)校本课程开发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一)泰勒的“目标模式”
        (二)施瓦布的“课程实践模式”
        (三)斯腾豪斯的“过程模式”
    三、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特征
        (一)校本课程开发尊重学生、学校和社区的差异
        (二)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理论与实践不断丰富与完善的过程
        (三)校本课程开发是民主开放的课程决策过程
    四、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环节
        (一)确定课程目标
        (二)课程内容的选择
        (三)课程方案的形成和组织
        (四)实施与评价课程
第二章 Q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案例研究
    一、Q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情况
        (一)Q小学总体校况
        (二)Q小学学生学情和需求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
        (四)校本课程开发步骤
        (五)校本课程开发内容
        (六)校本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
        (七)校本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
    二、Q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案例实录
        (一)“垃圾分类”校本课程开发案例概述及分析
        (二)“大雁塔文化”校本课程开发案例概述及分析
        (三)“餐桌礼仪”校本课程开发案例概述及分析
第三章 Q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与问题
    一、Q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
        (一)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素养
        (三)注重师生双向互动,建构和谐师生关系
        (四)各方人员合作,形成教育共同体
    二、Q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
        (一)部分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认识不足
        (二)缺乏素质完备的校本课程开发主导者
        (三)缺乏完备的管理制度和体系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及反馈体系不完整
        (五)校本课程开发缺乏民主参与
        (六)资源设施匹配不足
第四章 促进Q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建议
    一、转变教师课程观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遵循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促使课程开发有序开展
        (一)以学校为主体的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准备工作
        (二)以教师为主体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工作
        (三)全体参与的校本课程开发评价工作
    三、建立有效的校本课程开发管理制度
    四、建立分工明确的校本课程评价体系
    五、营造多元的课程环境,加大学校与社会各方的联系
    六、增进沟通与合作,推广校本课程开发成果与经验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校本课程管理策略的研究 ——以T市主城区初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2.2.1 理论意义
        1.2.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文献数量上的变化
        1.3.2 文献主题分类
        1.3.2.1 国内外关于核心素养的文献综述
        1.3.2.2 国内外关于校本课程管理的文献综述
        1.3.2.3 国内外核心素养理念下校本课程管理的文献综述
        1.3.3 简要述评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核心素养
        2.1.2 校本课程
        2.1.3 校本课程管理
    2.2 理论基础
        2.2.1 课程领导理论
        2.2.2 学习型组织理论
        2.2.3 校本管理理论
第三章 T市主城区初中校本课程管理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3.1 调查设计与实施
        3.1.1 调查对象设计
        3.1.2 调查工具设计
        3.1.2.1 问卷编制
        3.1.2.2 访谈设计
    3.2 校本课程管理现状
        3.2.1 核心素养理念下T市主城区初中校本课程管理总体状况
        3.2.2 核心素养理念下T市主城区初中校本课程管理现状具体分析
        3.2.2.1 校本课程生成管理方面
        3.2.2.2 校本课程实施管理方面
        3.2.2.3 校本课程评价管理方面
    3.3 校本课程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四章 核心素养理念下校本课程管理的转型
    4.1 核心素养理念下校本课程管理的认识转型
        4.1.1 课程目标上,要关注教育哲学更要关注素养转化
        4.1.2 课程内容上,要从侧重知识本位转为体现素养本位
        4.1.3 课程教学上,要从固守传统课堂转为创新教法学法
        4.1.4 课程评价上,要追求多维多元更要找寻素养出口
    4.2 核心素养理念下校本课程管理组织结构的转型
    4.3 核心素养理念下校本课程管理流程的转型
        4.3.1 校本课程开发的一般流程
        4.3.2 核心素养理念下校本课程管理流程的转型
第五章 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校本课程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5.1 课程领导——提升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校本课程顶层设计能力
        5.1.1 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
        5.1.1.1 何为校长课程领导力
        5.1.1.2 校长如何发挥课程领导力
        5.1.2 增进教师对核心素养理念下校本课程的理解
        5.1.2.1 寻求专家引领
        5.1.2.2 加强校本培训
        5.1.2.3 重视课题引路
    5.2 课程生成——建构对接核心素养培育的校本课程体系
        5.2.1 制定体现学校教育哲学与核心素养相融的校本课程目标
        5.2.2 建构对应学生期望和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群
    5.3 课程实施——监管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校本课程实施过程
        5.3.1 设立对应时代发展的校本课程选课系统
        5.3.2 丰富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校本课程资源
        5.3.2.1 开发“围墙内”资源
        5.3.2.2 挖掘“围墙外”资源
        5.3.2.3 重视“新时代”特别需要关注的课程资源
        5.3.3 关注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教与学的方法改变
        5.3.3.1 改进教法
        5.3.3.2 改革学法
        5.3.4 完善基于走班教育组织形式的学生管理制度
    5.4 课程评价——建立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校本课程评价机制
        5.4.1 对校本课程本身质量和水平的评价——突出适切性
        5.4.2 对教师实施校本课程情况的评价——坚持过程性
        5.4.3 对学生参与校本课程成效的评价——注重多元性
    5.5 推进核心素养理念下校本课程区域内共建共享
        5.5.1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
        5.5.2 教育共同体学校
    5.6 多方助力体现核心素养培育的社会担当
        5.6.1 家长、社区有效到位补位
        5.6.2 高校、学者心系教育民生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校本课程管理现状问卷调查表
附录2 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校本课程管理现状及对策访谈提纲
致谢

四、对校本课程的认识与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研究 ——以江苏省A学校《数学实验》课程为例[D]. 朱昕茹. 扬州大学, 2021(09)
  • [2]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问题研究 ——以河南省H市L小学为例[D]. 姜小超. 河南科技学院, 2021(07)
  • [3]基于科学探究素养发展的微观生物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D]. 刘李珠.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4]香港特区政府“校本支援服务”对校本课程开发作用研究 ——以“用普通话教授中国语文科”为例[D]. 蔡一聪.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
  • [5]基于STEAM理念的高中《3D打印》校本课程开发[D]. 刘文娟. 扬州大学, 2021(09)
  • [6]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开发及其实效性对比研究 ——以“南邮”和“南航”为例[D]. 左洁.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2)
  • [7]面向生态旅游产业的中职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以《农家乐经营实务》为例[D]. 蒋丹.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3)
  • [8]中等职业学校《药用手工皂的制作》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以天水市L学校为例[D]. 刘京.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9]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案研究 ——以Q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为例[D]. 叶雨涵. 江苏大学, 2020(05)
  • [10]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校本课程管理策略的研究 ——以T市主城区初中为例[D]. 潘霞.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校本课程的认识与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