拧紧衬套安装引起的即时锅风扇问题

拧紧衬套安装引起的即时锅风扇问题

一、紧定衬套安装而导致的快锅风机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黄土地[1](2021)在《考虑认知不确定性的风力发电机可靠性分析与维护决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作为世界新能源计划中的重要一员,风电清洁又安全,被寄予很高的期望,但在其实际应用中也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在现阶段的风力发电机应用和研究中,可靠性和维护问题备受关注,这是因为:(1)风力发电机的工作环境为户外,而且每台风力发电机的寿命周期很长,设计寿命至少为20年,应考虑如何保障其能够在各种复杂的气候条件下长期稳定而可靠的运行,从而减少因风力发电机失效带来的巨额损失;(2)风力发电机的工作地点对风场的要求很高,因而大多在较为偏远的山区、高原或海边,同时,风力发电机主体在工作时被架于高空,这使得风力发电机的维护工作成本高、难度大。然而,在对兆瓦级风力发电机进行可靠性评估和维护决策优化时,模型中的参数,如状态概率值(State Probability)、状态性能水平(Performance Levels)值等,往往会由于认知的局限而很难精确得知。基于此,本文针对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设计研发的2.5MW风力发电机的可靠性和维护问题,并考虑到模型中参数的认知不确定性(Epistemic Uncertainty),开展关于可靠性分析、可靠性评估和维护决策优化的相关工作,目的是通过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制定合理的维护决策来减少设备因失效带来的损失。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有:(1)对风力发电机主传动系统进行了FMECA分析。FMECA方法是最常用的可靠性分析方法之一,而主传动系统是整个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系统中故障最为频发的部分。本文首先分析了兆瓦级风力发电机主传动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并绘制了该型号风力发电机主传动系统及各个子系统的可靠性框图。参照国家军用标准GJB/Z1391-2006对主传动系统依次开展了系统定义、层次划分和故障分析等相关定性工作,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风险优先数方法对其进行了定量的危害性分析。(2)考虑风力发电机参数的认知不确定性和多状态特征,对风力发电机系统整体进行了模糊可靠性建模与评估。根据该型号风力发电机的实际运行情况,将其近似为多状态系统,并基于多状态可靠性理论对其进行可靠性建模,再应用通用生成函数方法对上述模型进行可靠性评估。在应用通用生成函数方法对模型进行可靠性评估时,考虑到模型中的状态概率值、状态性能水平值等参数中存在的认知不确定性问题,将单元状态的性能水平值、概率分布和系统需求用三角模糊数表示。并最终求解系统在模糊系统需求下的模糊可用度。(3)提出基于模糊马尔可夫决策过程的风力发电机维护决策优化方法,旨在制定合理的维护决策,以实现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系统的收益最大化。该方法主要针对多状态系统维护决策优化问题,在用马尔可夫决策过程建立风力发电机的选择性维护模型时,同时考虑到模型中的状态转移概率(Transition Probability)、设备单位时间收益等参数的认知不确定性,将由于认知局限无法精确获知的参数用三角模糊数表示,并实现最终的优化求解。该方法将马尔可夫决策过程与模糊理论相结合,解决了模型中存在认知不确定性的动态规划决策问题。本文基于该方法,结合该型号风力发电机的实际工程数据,实现了对该型号风力发电机的维护决策优化。

苏晓伟[2](2020)在《玻璃纤维编织布单边缝合装置和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玻璃纤维复合材料(GFRP)凭借优异的综合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军工及民用领域。由于层间结合性能较弱,GFRP制品在受到外部载荷冲击时容易发生分层破坏。为改善该性能,引入了单边缝合技术,为GFRP制品提供良好的层间增强而且加工灵活。以缝合玻璃纤维复合材料为研究背景,开展对单边缝合装置的技术研究。依据“双针双线类锁式缝合”方法的缝合增强技术,开发双针可变角度的单边缝合头。并以平板类玻璃纤维编织布为缝合对象,设计缝合上下料以及缝合运动机构,重点工作内容如下:1.分析了单边缝合的工作原理,并为研究该缝合原理下各缝合参数的合理选择与匹配,以玻璃纤维平纹布为缝合对象,通过缝合实验研究了双针夹角变化、针径、线径、支撑方式以及引线针类型等因素对缝合成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合理的双针角度为45°~60°;针径越大缝合成功率越高;线径越大缝合成功率越低;开槽支撑下的缝合成功率比泡沫支撑的高;曲背针和直针型引线针在开槽支撑下缝合成功率基本无差别,但在泡沫支撑下曲背针的成功率较高。2.分析了玻璃纤维编织布单边缝合装置的缝合流程。首先对玻璃纤维编织布缝合上下料机构进行了方案设计;然后进行了缝合头方案设计并对实现变角度缝合的双针机构配合进行理论分析,验证其合理性;其次,对缝合运动机构进行方案设计。从而确定了缝合装置的总体布局3.对玻璃纤维编织布的缝合上下料机构进行了结构设计,实现了玻璃纤维编织布在缝合前后时的自动夹持、升降及输送功能。然后对双针变角度缝合头进行了设计,包括双针、钩线锁结、挑线机构等,并分析和确定了各机构的运动配合关系。此外,对缝合运动机构进行了设计,包括摆动、旋转、横向、纵向以及升降等机构,并在缝合平台上通过设计自动压布机构实现玻璃纤维编织布在缝合时的自动压紧。4.针对缝合装置中的关键零部件利用Workbench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完成装置中自动夹布机构、伸臂机构、摆臂以及滑枕等的静力学分析,从而确定其刚度、强度合理,满足缝合装置的力学性能要求。另外,对三组双针机构角度下的缝合头以及滑枕进行了模态分析,保证了缝合装置不会发生共振。

石峰[3](2019)在《盘式磁力耦合器设计和仿真研究》文中提出磁力传动作为一种新型传动正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磁力耦合器是一种新型的非接触传动装置,通过永磁转子产生的永磁场和铜转子产生的感应磁场的电磁作用来实现扭矩和转速的传递。其优势在于无机械连接、隔离振动、环保无污染、高效节能,符合绿色发展的要求。本文对盘式磁力耦合器进行了以下研究:针对盘式磁力耦合器气隙调节机构进行创新设计,所设计的结构相比现有的盘式磁力耦合器具有气隙调节更加平稳、输出轴运行更加稳定的优点。建立所设计的盘式磁力耦合器的三维模型,对其关键部件进行了设计、校核计算以及力学分析。根据盘式磁力耦合器的结构特点做出永磁体的等效磁动势源,分析磁路上的磁阻特点以及漏磁出现的原因,画出盘式磁力耦合器的等效磁路。利用Ansoft Maxwell软件进行三维磁场建模,在静态和瞬态两种情况下对盘式磁力耦合器进行电磁场有限元仿真,得出传动部件的涡流密度以及磁感应强度的分布规律,分析气隙大小、导体盘厚度和永磁体轴向长度对盘式磁力耦合器电磁转矩、涡流损耗以及轴向力的影响,得到最优的导体盘厚度和永磁体轴向长度分别为8mm、50mm。建立盘式磁力耦合器传热的数学模型,以电磁场有限元计算得出的涡流损耗数值近似为发热源,通过计算得到内热源密度,设定材料的导热系数、计算出气隙和转差下的散热系数,使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对磁力耦合器的磁转子、铜转子及中间气隙部分进行三维温度场有限元计算,检验在不同工况下永磁体的温升是否在允许范围内,保证盘式磁力耦合器不发生退磁,验证了所设计的模型安全可靠。

林宁[4](2019)在《基于大型机械使用说明书的员工培训口译实践报告》文中指出科技口译涉及范围广且形式多样,包括国际会议、施工现场、培训、讲座、产品发布会、展会等多种形式。因其具有很强实用性,所以在国内口译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多。基于大型机械使用说明书的员工培训口译则属于科技口译的范畴。产品说明书属于科技应用文,相比文学作品,具有专业性、单义性、逻辑性、规范性的特点。大型机械说明书涉及诸多复杂操作与专业技术背景。其读者不仅限于产品消费者,还常作为员工培训材料直接参与到技术交流。相比家电用品,大型精密机械的使用更容易造成人身伤害或机械本身的损坏。因此为了防止事故发生,同时让中方技术人员更好地了解大型机械的产品的构造、运行原理、安全注意事项及保养维修等内容和对其他技术层面进行交流,日方厂家会派遣技术员到中方公司进行指导和答疑培训员工。本报告通过集尘机和搅拌机的员工培训的口译实践,介绍了专业知识、专业用语、原文翻译等译前准备,对产品说明书进行归纳总结。同时,从单词和句型的角度,结合实例阐述了本次口译实践中遇到的口译难点及其处理方法。单词方面的外来语和多义词的处理,句型方面的省略句、被动句、长句和连体修饰语的处理都是本次口译实践遇到的难点。其中,运用音译、增译、减译、分译等口译技巧有效地解决口译中遇到的难题。同时,笔者还整理了机械相关的术语表,希望能对科技领域的口译有所帮助。

张钊[5](2018)在《直流电机驱动的强制同步低温振动骨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骨钻孔作业是实现骨折复位与固定的关键步骤。然而目前医用骨钻普遍以高速旋转运动为主,切削效率较低,导致切削区产生大量的切削热并引发界面高温,一旦温度超过47℃,周围骨组织即出现病变甚至瞬间坏死。骨组织的损伤不仅影响伤口愈合,更可能引发骨折固定的失效,导致手术失败。因此,本文结合机械系统动力学、振动测试技术、振动切削等理论,经过设计、加工、安装调试最终完成以强制同步激振系统为核心的低温骨钻样机,并取得如下研究成果:1.通过对双偏心振动电机自同步机理及其应用优缺点的讨论与分析,确定以强制同步激振方案作为骨钻样机新的振动输出形式;通过对强制同步两种不同激振方式的理论分析及动力学仿真研究,最终确定以绕输出轴扭振作为振动骨钻的激振方式;通过加装偏心齿轮的方法完成了对强制同步扭振可行性的实验验证。2.通过不同设计方案的对比分析,确定了直流电机驱动,同步带传动下的强制同步激振总体方案,并完成相关结构设计与调试;搭建形成完整的强制同步扭振骨钻样机测试实验平台,并对其运转时的振动加速度信号进行测试,相关实验结果及动力学分析表明:强制同步激振装置能够更好实现低温振动钻骨的功能,进一步提高样机运转效率、可靠性等性能,并为微创骨钻技术的发展打下基础。3.利用一套温度测试系统对骨钻孔过程中的温升情况进行测试,其结果表明强制同步扭振辅助下的钻骨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骨钻孔过程中的温升,减轻骨组织的热损伤。最后建立基于ADAMS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对强制同步扭转激振方式的可行性、振动骨钻的相关动力学性能做出进一步分析与验证。

宋羽[6](2015)在《粉末冶金制备铝基含油轴承及其性能研究》文中指出铝粉末冶金含油轴承与铜基和铁基含油轴承相比,具有导热性能好、重量轻、工作温升低、耐磨性好、噪音小以及耐腐蚀性好等优点,同时,还可大幅度降低含油轴承的成本,并且近年来在粉末冶金制备含油轴承领域,铜基与铁基合金的发展变化较小,而铝基合金的发展相当迅速,合金牌号不断增加,实际应用越来越广泛,充分显示出铝基合金是目前最有发展前途的含油轴承材料,开发、研究铝基合金是国际含油轴承材料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本论文中采用粉末冶金法,通过控制压制压力、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等各项参数,制备出满足使用条件的铝基含油轴承。由于金属铝本身有硬度低、承载能力弱以及耐磨性能差等缺点,因此,要在铝基中添加入Cu、Mg和Si等其它元素,才能提高含油轴承的含油率、径向压溃强度、表观硬度以及耐摩擦磨损性等各项性能参数。本研究中首先确定粉末颗粒的大小,粉末颗粒太大或太小都会对试样产生不良的影响,颗粒太小会使压制后的试样内部过于紧实,孔隙之间不联通,影响试样的含油率;颗粒太大会使试样在烧结后产生冶金结合力不够的情况,导致试样有硬度与强度不足的缺点。通过实验研究发现,粉末颗粒的粒度保持在75gm-150μm时,各项性能测试的结果最佳。铜元素是本研究中铝基含油轴承最主要的添加元素,它对铝基含油轴承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基体中的铜含量未超过7.5%时,试样中的含油率与径向压溃强度随着铜含量的增加而增大;磨损量随着铜含量的增加而减少。当铜含量超过7.5%时,含油率与径向压溃强度随着铜含量的增加而减小;磨损量随着铜含量的增加而增大。试样的硬度随着铜含量的增加一直在不断地增大。硅元素能显着提高基体的硬度与耐磨性,但同时硅元素也会导致试样在烧结后产生收缩,致使烧结体的含油率发生下降。当硅元素的含量小于1.0%时,烧结体的径向压溃强度随着硅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当硅元素的含量大于1.0%时,烧结体的径向压溃强度随着硅含量的增加而减小。镁元素的加入会使试样在烧结后产生MgO, MgO呈蓬松状,可使烧结体产生膨胀,抵消硅元素对烧结体带来的收缩作用,大幅度提高烧结体的含油率。但产生膨胀后的烧结体在硬度和耐摩擦磨损性能方面会变差,且随着镁含量的不断增加,硬度不断地减小,磨损量不断地增加。当镁含量小于2.0%时,烧结体的强度随着镁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当镁含量大于2.0%时,烧结体的强度随着镁含量的增加而减小。铬元素对烧结体的含油率没有显着的影响,但对烧结体其它方面的性能有着较为突出的影响。随着铬含量的不断增加,烧结体的表观硬度也在不断增大。当铬含量小于2.0%时,烧结体的强度和耐摩擦磨损性能随着铬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当铬含量大于2.0%时,烧结体的强度和耐摩擦磨损性能随着铬含量的增加而下降。锡元素的加入会使烧结体的含油率增大、硬度下降。当锡含量小于2.0%时,烧结体的强度随着锡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当锡含量大于2.0%时,烧结体的强度随着锡含量的增加而下降。最终得到试样最优化的成份配比为Al-7.5%Cu-1.0%Si-2.0%Mg-2.0%Cr-2.0%Sn,使用的压制压力为32MPa,烧结温度为600℃,使用氩气作为保护气,保温6小时,最终得到烧结体样品的含油率为18.3%,强度为155.2MPa,硬度为63.4HB。

刘宝华[7](2015)在《面粉多点供料气力输送系统的研究》文中指出气力输送是借助流动的气体,在密闭的管道内输送颗粒状物料,相比传统连续性机械输送方式,具有管道布置灵活、系统密闭、易于实现自动化等诸多优点,本文以食品厂使用气力输送方式进行面粉的供料为研究目的,在系统的设计、能耗分析、系统监控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系统设计中,分析了压力损失的求解方法,基于附加压降法,研究了更为精确的系统压力损失求解方案,针对所研究的面粉多储料罐吸送式气力输送系统进行了详细的参数设计与压力损失计算,进行气源机械选择。系统能耗分析中,深入研究了各工艺参数,分析料气混合比、气流速度、管道直径对系统能耗影响的显着性,进一步应用响应曲面法进行系统的一次回归分析和二次回归分析,最后优化系统工艺参数,使系统能耗有所下降,实现系统优化。深入分析系统的控制过程,确定了系统的控制方案,应用PLC作为下位机,组态王作为上位机监控软件,编制了系统控制梯形图,开发了供料系统的监控画面,采用串口通信PPI协议,实现组态王与p1c之间的通讯,仿真结果表明,系统能够按照预定方案运行,达到监控目的。本文利用气力输送的优点,通过多储料罐设计气力输送系统,达到食品厂关于物料特定时间存储的要求,应用实验设计方法优化气力输送系统各参数,降低系统的能耗,在系统的运行过程,使用组态王和PLC进行系统的控制,使得该多点供料气力输送系统能够更好地解决食品厂给料工艺的技术问题,也为气力输送在不同行业的应用提供了借鉴方法。

张侠[8](2012)在《离心泵在聚丙烯生产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聚丙烯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热塑性合成树脂,具有比重小、无毒、易加工、抗挠曲性以及电绝缘性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注塑、挤管、吹膜、涂覆、喷丝、改性工程塑料等各种工业和民用塑料制品领域。因生产中使用的液相丙烯易挥发、易泄漏,且泄漏后危害性较大(爆炸极限为2%~11%,且是一种无色、无臭、稍带有甜味的气体),所以在输送的工程中对泵的密封要求较高。随着生产工艺的改进,液相丙烯中含有固态的聚丙烯粉粒,屏蔽泵等零泄漏泵已经不再适用于输送这样的丙烯,需要选择新的输送工具输送这种液相丙烯。离心泵具有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等特点。但是在输送丙烯过程中机械密封经常出现泄漏、损坏等问题,影响生产的平稳进行,也给安全生产带来了隐患。通过对机械密封各个参数的验算,我们找到了其使用寿命低,容易泄露的根本原因,并找到了合理的尺寸参数。改进后的机械密封达到了连续运行18个月的较长使用寿命。解决离心泵输送液态丙烯原料过程中机械密封的泄漏及经常损坏的问题,对于减少设备的故障状态及其带来的物料损失,减少威胁生产的安全隐患,保障聚丙烯的安全平稳生产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由于离心泵技术成熟,操作方便可靠,调节和维修容易,所以在控制投资和较少生产成本等方面也有着很大的作用。同时对于与丙烯相似介质的输送也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应用价值。

周献华[9](2011)在《热风熔融塑料回收造粒机及其控制系统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根据目前国内塑料回收造粒工艺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新型的塑料回收加工工艺,即热风熔融塑料回收造粒方法,该方法是利用热空气对回收塑料进行加热,直至熔融,经螺旋叶片挤压后由螺杆挤出造粒。由于热空气流动性好,所以在加热过程中,待加工物体的外形对其加热效果影响不大,因此采用该方法可以省去传统塑料回收造粒过程中的粉碎环节。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本课题研制了由主轴系统、传动系统、进料机构、加热系统、热风循环系统等几部分组成的热风熔融塑料回收造粒装置。该装置运行平稳、噪声小、结构紧凑,采用模块化设计,制造简单、安装方便。此外,加热后的热风经循环系统被重复加热,供二次加热,节约能源,整个加工过程中无废气产生。2.针对传统造粒机加热惯性的特点,提出了变频加热的方法。在加热过程中,系统会根据当前温度值与设定温度值的差以及事先设定好的温度系数自动改变加热器得失电时间比,从而改变加热功率的方法,达到准确控制加热温度的目的。本文给出了变频加热详细的算法,与传统的温度控制方法相比,温度控制的准确性好。3.开发了热风熔融塑料回收造粒机控制系统,包括基于VC++6.0的上位机控制系统和基于欧姆龙PLC的下位机控制程序,通过对上位机控制界面的操作,可以实现对整个造粒机的运行进行控制。其中包括:PLC内部数据的读写、系统参数设置、加工工艺参数设置、电机控制、加热温度实时曲线的显示与输出。此外,系统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法,提供了硬件启停控制和软件启停控制两种控制模式。在软件控制模式下,操作者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通过手动运行、变频加热、自动通断三种温度控制运行模式对加热温度进行控制。4.建立了基于polyflow螺杆挤出过程中的温度分布模拟,得到了螺杆挤出的最佳工艺参数。参照模拟结果,利用热风熔融塑料回收造粒机进行了挤出实验研究。同时,对上位机控制软件进行了测试,并对整个控制系统进行了调试。试验表明,本研究开发的热风熔融塑料回收造粒机控制系统运行可靠、功能强大、操作简单灵活、可视化好,所控制的加热温度惯性小、准确性高。加工出来的样机能有效地将废旧塑料进行挤出造粒。

王才东[10](2011)在《深水管道法兰自动连接机具关键技术研究及样机研制》文中认为随着陆上石油资源逐渐枯竭,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海上油气的开采。同时,海油开采技术的不断进步,促使海洋石油的开发由浅水向深水发展。海底输油管道作为深水油气开发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续输送大量油气最快捷、最安全和最经济可靠的运输方式。深水石油管道连接需依靠自动化连接机具完成。本文以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深水海底管道铺设技术》的子课题《深水海底管道水下回接技术及AUT检验设备国产化技术研究》为依托,为满足深水海底石油管道连接作业需求,系统开展深水管道法兰自动连接机具的应用研究。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水海底管道连接设备,对提高我国在深海石油开发领域的技术水平,降低深海石油开采成本具有重要意义。论文综述了国内外海底管道连接技术的发展概况,并着重介绍深水管道法兰自动连接机具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并对它们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根据管道法兰自动连接机具的技术要求,参考国外相关技术装备的设计经验,并考虑国内现有技术条件,提出了深水管道法兰自动连接机具的总体技术方案,包括机械本体结构、液压系统以及控制系统。机具结构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由螺栓库、螺母库、拉伸器库组成。在对机具结构设计分析的基础上,规划了机具的作业流程。根据深水海底油气管道法兰连接作业需求,提出了一套法兰连接机具液压动力供给装置的设计方案,解决了水下遥控潜水器(ROV)与法兰连接机具机械结构联接和油路对接的难题。设计了具有滑台座的柔顺液压接头,以补偿对接装置初定位误差,降低对初定位精度的要求,从机械结构上保证了液压油路的精确对接。基于概率理论建立了油路对接成功概率模型,得到了对接成功概率与油路插头的尺寸精度、位置精度的关系。利用Matlab软件对油路插头精度进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该装置的油路对接成功率较高。针对深水管道法兰自动连接机具20个螺栓同时引入螺母的难题,研制了一套螺栓引入机构,通过设置弹簧、聚四氟乙烯导向套和橡胶支撑环,保证螺栓可靠的引入螺母。针对水下作业环境,建立了螺栓引入螺母碰撞过程的数学模型。运用ADAMS动力学仿真软件,建立螺栓引入机构系统多体动力学模型,并对其作业过程进行动力学仿真,得到螺栓引入螺母过程的速度、位移曲线,为机具的实际作业运动控制提供依据。在螺栓引入机构试验样机上进行螺栓引入试验,结果表明螺栓能成功引入螺母,验证了螺栓引入机构结构设计的合理性。运用多刚体运动学理论,通过对法兰自动连接机具的位姿变换矩阵求全微分,建立机具的误差模型,并进行误差的仿真计算,得到各结构参数对螺栓末端位姿误差的影响。对法兰自动连接机具进行误差匹配设计,结合机具的具体结构形式,设计了螺栓库转角误差调整机构,实现了对螺栓库转角误差的硬件补偿,提高了螺栓末端的定位精度。研制深水管道法兰自动连接机具试验样机,搭建机具试验平台,在试验平台上进行机具的性能试验。为验证马达转速同步性能,进行了马达初始液阻测定试验、螺母套筒扳手机械摩擦试验、转速同步性调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螺母库和液压同步控制回路能够保证20个马达转速同步误差为0.0447,满足法兰自动连接机具的作业要求。进行了法兰自动连接机具陆上综合调试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法兰自动连接机具在远程视频系统监控下成功完成两管道的法兰螺栓连接,达到了预期设计目标,为管道法兰自动连接机具的工程化应用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二、紧定衬套安装而导致的快锅风机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紧定衬套安装而导致的快锅风机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考虑认知不确定性的风力发电机可靠性分析与维护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风力发电技术
        1.2.2 多状态可靠性理论
        1.2.3 视情维护策略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主要结构
第二章 风力发电机可靠性分析与维护决策基础理论
    2.1 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
        2.1.1 FMECA方法概述
        2.1.2 FMECA方法分析步骤
        2.1.3 FMECA方法的技术要点
    2.2 通用生成函数方法
        2.2.1 多状态可靠性理论基础
        2.2.2 通用生成函数
    2.3 模糊理论
        2.3.1 模糊集的基本概念
        2.3.2 隶属度函数的确定
        2.3.3 三角模糊数
        2.3.4 扩展原理
    2.4 马尔可夫决策过程概述
        2.4.1 马尔可夫过程
        2.4.2 马尔可夫决策过程
        2.4.3 Bellman方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风力发电机主传动系统FMECA
    3.1 兆瓦级风力发电机功能结构
    3.2 主传动系统功能结构分析
        3.2.1 主轴系统结构功能分析
        3.2.2 齿轮箱系统结构功能分析
        3.2.3 联轴器系统结构功能分析
    3.3 主传动系统FMECA分析的相关定义
        3.3.1 主传动系统约定层次与可靠性框图
        3.3.2 主传动系统假设条件、故障判据和系统编码
    3.4 主轴系统FMECA
        3.4.1 主轴系统FMECA分析的相关定义
        3.4.2 主轴系统失效分析
    3.5 齿轮箱系统FMECA
        3.5.1 齿轮箱系统FMECA的相关定义
        3.5.2 齿轮箱系统失效分析
    3.6 联轴器系统FMECA
        3.6.1 联轴器系统FMECA的相关定义
        3.6.2 联轴器系统失效分析
    3.7 主传动系统薄弱环节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模糊通用生成函数的风力发电机可靠性评估
    4.1 模糊通用生成函数
        4.1.1 模糊通用生成函数定义
        4.1.2 基于模糊通用生成函数的系统可靠性评估
    4.2 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系统各单元的状态定义
    4.3 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系统结构函数
    4.4 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系统可靠性评估实例
        4.4.1 参数设置
        4.4.2 计算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考虑认知不确定性的风力发电机维护决策优化
    5.1 基于马尔可夫决策过程的维护决策优化
        5.1.1 多状态系统退化过程建模
        5.1.2 多状态系统维护决策建模
    5.2 模糊马尔可夫决策过程
        5.2.1 模糊马尔可夫决策过程定义
        5.2.2 模糊马尔可夫决策过程求解
    5.3 基于模糊马尔可夫决策过程的风力发电机维护决策优化
        5.3.1 模型建立
        5.3.2 模型求解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与取得的成果

(2)玻璃纤维编织布单边缝合装置和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缝合复合材料概述
        1.2.1 缝合复合材料技术特点及影响因素
        1.2.2 缝合方式介绍
    1.3 复合材料缝合技术与装置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目的
    1.5 本课题来源及研究的主要内容
        1.5.1 课题来源
        1.5.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6 技术路线
第2章 玻璃纤维编织布单边缝合原理与实验研究
    2.1 单边缝合成缝原理分析
        2.1.1 单边缝合线迹
        2.1.2 单边成缝原理分析
        2.1.3 玻璃纤维编织布缝合支撑方式
    2.2 实验参数分析与选择
    2.3 实验的准备
        2.3.1 模拟实验平台
        2.3.2 实验材料的准备
    2.4 双针夹角对缝合的影响
        2.4.1 实验参数设定
        2.4.2 实验结果及分析
    2.5 针径、线径对较大厚度、密度玻璃纤维编织布缝合的影响
    2.6 引线针类型对比实验
        2.6.1 实验参数设定
        2.6.2 实验结果分析
    2.7 其他因素对缝合过程的影响分析
    2.8 本章总结
第3章 玻璃纤维编织布单边缝合装置的总体设计分析
    3.1 玻璃纤维编织布缝合生产工艺过程
    3.2 玻璃纤维编织布缝合上下料方案设计
    3.3 缝合头方案设计
        3.3.1 技术指标
        3.3.2 双针机构方案确定与运动学分析验证
        3.3.3 缝合头其他配合机构方案确定
    3.4 缝合运动机构的功能需求及方案设计
    3.5 缝合装置总体布局
    3.6 本章总结
第4章 玻璃纤维编织布单边缝合装置设计
    4.1 缝合装置整体机构的确定
    4.2 玻璃纤维编织布缝合上下料机构设计
        4.2.1 自动夹布机构
        4.2.2 玻璃纤维编织布缝合上(下)料升降机构
        4.2.3 玻璃纤维编织布缝合上(下)料输送机构
    4.3 双针变角度缝合头设计
        4.3.1 双针机构
        4.3.2 钩线锁结机构
        4.3.3 挑线机构
        4.3.4 运动配合关系分析与确定
    4.4 缝合运动机构设计
        4.4.1 摆动旋转机构
        4.4.2 横向缝合机构
        4.4.3 缝合升降机构
        4.4.4 纵向缝合机构
        4.4.5 自动压布机构
    4.5 本章总结
第5章 缝合装置关键零部件有限元静、动力学分析
    5.1 有限元分析简介
    5.2 缝合装置关键零部件静力学分析
        5.2.1 自动夹布机构
        5.2.2 伸臂机构
        5.2.3 摆臂
        5.2.4 滑枕
    5.3 缝合装置关键零部件模态分析
        5.3.1 缝合头模态分析
        5.3.2 滑枕模态分析
    5.4 本章总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盘式磁力耦合器设计和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磁力耦合器原理
    1.3 磁力耦合器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磁力耦合器的分类
    1.5 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盘式磁力耦合器的结构设计
    2.1 盘式磁力耦合器的设计方案
    2.2 气隙调节原理与主要零部件的设计
        2.2.1 扭杆的组合设计
        2.2.2 筒型凸轮的设计
        2.2.3 圆筒滑块设计
        2.2.4 中间转子的组合设计
    2.3 输出轴的设计及校核
    2.4 电动执行器的四杆机构设计计算
    2.5 扭转杆的校核
        2.5.1 扭转杆的校核计算
        2.5.2 扭转杆的有限元分析
    2.6 磁转子的设计
        2.6.1 永磁体的形状和充磁方向
        2.6.3 软磁材料的选择
        2.6.4 磁转子结构设计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永磁材料与磁路分析
    3.1 永磁材料的分类
    3.2 主要磁参量和永磁材料的磁化曲线
    3.3 盘式磁力耦合器永磁材料的性能要求
    3.4 盘式磁力耦合器的磁路分析
        3.4.1 永磁体的等效磁动势源
        3.4.2 盘式磁力耦合器的磁路分析
    3.5 盘式磁力耦合器涡流场的计算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盘式磁力耦合器的电磁场有限元计算
    4.1 Ansoft Maxwell软件介绍
        4.1.1 Ansoft Maxwell概述
        4.1.2 Ansoft Maxwell理论基础
    4.2 电磁场分析的参数设置
        4.2.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2.2 材料属性设置
        4.2.3 运动区域设置
        4.2.4 激励源和边界条件设置
        4.2.5 网格划分和求解设置
    4.3 静态磁场的有限元分析
    4.4 瞬态磁场的有限元分析
        4.4.1 磁感应强度分析
        4.4.2 涡流密度分析
    4.5 盘式磁力耦合器的结构参数优化
        4.5.1 导体盘厚度的优化
        4.5.2 永磁体轴向长度的优化
        4.5.3 气隙长度的影响
    本章小绪
第五章 盘式磁力耦合器的温度场有限元计算
    5.1 盘式磁力耦合器热分析的意义
    5.2 温度场基本理论
        5.2.1 传热方式
        5.2.2 温度场的数学模型
    5.3 模型的建立和参数设置
        5.3.1 温度场模型的建立
        5.3.2 热源载荷的计算和导入
        5.3.3 导热系数的设置
        5.3.4 散热系数的设置
    5.4 三维温度场的有限元分析
        5.4.1 气隙长度对温度的影响
        5.4.2 转差对温度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基于大型机械使用说明书的员工培训口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谢辞
摘要
要旨
第一章 通訳実践の绍介
    1.1 通訳実践の背景
    1.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通訳前の准备
    2.1 専门知识の学习
    2.2 原稿の理解と翻訳
    2.3 専门用语の整理
    2.4 取扱説明书について
第三章 现场での通訳
    3.1 语汇の処理
        3.1.1 外来语
        3.1.2 多义语
    3.2 文の処理
        3.2.1 省略文
        3.2.2 受身文
        3.2.3 长文
        3.2.4 连体修饰语
终わりに
参考文献
付録
    付録一:集尘机の取扱説明书(原文)
    付録二:集尘机の取扱説明书(訳文)
    付録三:ミキサ一の取扱説明书(原文)
    付録四:ミキサ一の取扱説明书(訳文)
    付録五:机械分野の専门用语
    付録六:実习の证明

(5)直流电机驱动的强制同步低温振动骨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骨钻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课题组骨钻实验研究进展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原理方案设计及相关动力学分析
    2.1 引言
    2.2 激振原理方案的确定
        2.2.1 双振动电机驱动的同步性理论分析
        2.2.2 强制同步激振方案的确定
        2.2.3 强制同步振动效果实验
    2.3 强制同步激振方式的机理分析及选用
        2.3.1 纵向往复激振
        2.3.2 绕输出轴的扭转振动
    2.4 强制同步系统非线性问题的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振动骨钻强制同步系统结构设计及仿真
    3.1 引言
    3.2 强制同步激振装置的总体方案设计
    3.3 新样机的整体结构设计
        3.3.1 电机及相关配件的选用
        3.3.2 稳压电源的选用
        3.3.3 橡胶弹簧的设计与选用
        3.3.4 强制同步振动装置用齿轮的设计
        3.3.5 同步齿型带及带轮的选用
        3.3.6 轴承的选用和校核
    3.4 装置支撑架结构有限元分析
    3.5 基于ADAMS动力学仿真分析
        3.5.1 动力学仿真模型的建立
        3.5.2 仿真结果及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强制同步振动骨钻实验研究
    4.1 引言
    4.2 强制同步激振器空载实验结果及分析
    4.3温度测试实验
        4.3.1 骨钻孔测温方式的选用
        4.3.2 实验材料的选取及处理
        4.3.3 骨钻孔测温实验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6)粉末冶金制备铝基含油轴承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概述
    1.2 粉末冶金工艺及发展
        1.2.1 粉末冶金工艺概述
        1.2.2 粉末冶金工艺生产流程
        1.2.3 粉末冶金工艺的优势及其发展
    1.3 烧结金属含油轴承发展及应用
        1.3.1 烧结金属含油轴承概述
        1.3.2 烧结金属含油轴承润滑原理
        1.3.3 烧结金属含油轴承应用
    1.4 铝基烧结含油轴承介绍
        1.4.1 铝基烧结含油轴承概况
        1.4.2 铝基烧结含油轴承国内外研究概况
    1.5 课题的目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课题目的
        1.5.2 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
第2章 铝基含油轴承试样的制备原理与检测方法
    2.1 试样制备原理
        2.1.1 原材料粉末
        2.1.2 粉末的压制成形
        2.1.3 粉末的烧结
    2.2 试样检测方法
        2.2.1 含油率测定
        2.2.2 径向压溃强度测定
        2.2.3 硬度测定
        2.2.4 摩擦磨损测定
        2.2.5 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XRD)
        2.2.6 扫描电镜分析(SEM)
        2.2.7 能谱分析(EDS)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铜对铝基烧结含油轴承制备工艺和性能影响
    3.1 粉末粒度与压制压力参数选择
    3.2 临界烧结温度优化选择
    3.3 样品的烧结工艺过程
    3.4 铜对烧结样品含油率影响
    3.5 铜对烧结样品径向压溃强度影响
    3.6 铜对烧结样品表观硬度影响
    3.7 铜对烧结样品耐摩擦磨损性能影响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硅镁对烧结含油轴承性能影响
    4.1 硅对烧结样品性能影响
        4.1.1 硅对烧结样品外形尺寸影响
        4.1.2 硅对烧结样品含油率影响
        4.1.3 硅对烧结样品径向压溃强度影响
        4.1.4 硅对烧结样品表观硬度影响
        4.1.5 硅对烧结样品耐摩擦磨损性能影响
    4.2 镁对烧结样品性能影响
        4.2.1 镁对烧结样品外形尺寸影响
        4.2.2 镁对烧结样品含油率影响
        4.2.3 镁对烧结样品径向压溃强度影响
        4.2.4 镁对烧结样品表观硬度影响
        4.2.5 镁对烧结样品耐摩擦磨损性能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铬对铝基烧结含油轴承性能影响
    5.1 铬对烧结样品含油率影响
    5.2 铬对烧结样品径向压溃强度影响
    5.3 铬对烧结样品表观硬度影响
    5.4 铬对烧结样品耐摩擦磨损性能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锡对铝基烧结含油轴承性能影响
    6.1 锡对烧结样品含油率影响
    6.2 锡对烧结样品径向压溃强度影响
    6.3 锡对烧结样品表观硬度影响
    6.4 锡对烧结样品耐摩擦磨损性能影响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及工作展望
    7.1 总结
    7.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7)面粉多点供料气力输送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缘起
        1.1.1 气力输送系统的发展历史
        1.1.2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发展趋势
    1.3 研究意义及论文创新点
        1.3.1 研究意义
        1.3.2 论文创新点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 气力输送系统的设计方法及主要参数
    2.1 面粉气力输送型式的选取
        2.1.1 气力输送的基本形式
        2.1.2 面粉气力输送型式的选取
    2.2 气固两相流的悬浮理论
        2.2.1 物料的悬浮机理
        2.2.2 物料在垂直输料管中的运动状态
        2.2.3 物料在水平输料管中的运动状态
        2.2.4 管道中物料流动状态
    2.3 系统组成
        2.3.1 供料器
        2.3.2 除尘器
        2.3.3 卸料器
    2.4 面粉吸送式气力输送系统的设计程序
    2.5 本章小结
3 面粉供料气力输送系统的设计
    3.1 面粉的物理性质及工艺参数的确定
        3.1.1 面粉的物理性质
        3.1.2 面粉气力输送系统参数的确定方法
    3.2 面粉气力输送系统生产要求及工艺流程设计
        3.2.1 面粉气力输送系统生产要求
        3.2.2 面粉气力输送系统工艺流程设计
    3.3 气力输送系统压力损失分析
        3.3.1 压力损失分析方法
        3.3.2 系统压损的求解方案
        3.3.3 气源机械所需风量及驱动功率
    3.4 面粉气力输送系统的主要工艺参数设计计算
        3.4.1 主要参数的选择
        3.4.2 管系压力损失的计算
    3.5 本章小结
4 系统的能耗分析
    4.1 气力输送系统能耗简述
        4.1.1 气力输送节能的必要性
        4.1.2 气源机械及工艺参数优化节能分析
    4.2 系统主要工艺参数分析
        4.2.1 影响因素与因素水平确定
        4.2.2 参数组合选择
        4.2.3 能耗结果与参数分析
    4.3 响应曲面法分析各工艺参数对系统能耗的影响
        4.3.1 一次正交回归分析
        4.3.2 二次正交回归分析
        4.3.3 三维曲面与等值线图
    4.4 系统工艺参数的优化
    4.5 本章小结
5 PLC、组态王对系统的监控
    5.1 系统过程控制方案分析
        5.1.1 系统工艺过程控制要求
        5.1.2 系统过程控制流程分析
        5.1.3 系统总体控制方案确定
    5.2 PLC的逻辑控制实现
        5.2.1 plc简介
        5.2.2 plc选型
        5.2.3 plc控制程序设计
    5.3 系统整体的组态监控过程与通讯实现
        5.3.1 组态软件简介
        5.3.2 组态软件的选择
        5.3.3 组态王软件的功能
        5.3.4 组态王界面设计
        5.3.5 plc与组态王通讯的实现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7 展望
8 参考文献
9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10 致谢

(8)离心泵在聚丙烯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离心泵的发展状况及研究意义
    1.2 离心泵的发展趋势
    1.3 本文的工作
第二章 丙烯的理化特性及其输送泵的选择
    2.1 丙烯的特性及应用
        2.1.1 丙烯的理化性质
        2.1.2 丙烯的发展前景
    2.2 丙烯泵的选择
        2.2.1 屏蔽泵的发展及特点
        2.2.2 磁力泵的特点及应用
        2.2.3 离心泵的特点及应用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机械密封性能及其参数优选
    3.1 机械密封概述
    3.2 机械密封的特点
    3.3 密封失效的原因及分析
        3.3.1 密封失效的原因
        3.3.2 密封失效分析
    3.4 密封性能参数优选
        3.4.1 端面摩擦状态
        3.4.2 载荷系数
        3.4.3 端面比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机械密封主要零件的结构设计
    4.1 摩擦副材料的基本要求和选择
        4.1.1 摩擦副材料的基本要求
        4.1.2 选择的摩擦副材料
    4.2 密封环结构及尺寸计算
    4.3 机械密封辅助装置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详细摘要

(9)热风熔融塑料回收造粒机及其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塑料回收的意义
        1.1.2 塑料回收造粒的方法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塑料回收技术的研究
        1.2.2 控制系统的研究
    1.3 塑料回收造粒机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1.3.1 存在的问题
        1.3.2 发展趋势
    1.4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塑料回收造粒机的硬件结构设计
    2.1 塑料回收造粒机硬件总体结构设计
    2.2 筒体的设计
    2.3 螺杆的设计
        2.3.1 螺杆设计简介
        2.3.2 螺杆的主要参数选择
        2.3.3 螺杆挤出强度校核
    2.4 传动系统的设计
        2.4.1 一级传动部件的选择
        2.4.2 二级传动部件的选择
    2.5 加热部分的设计
        2.5.1 电加热管形状选择
        2.5.2 电加热管个数选择
        2.5.3 电加热管加热时间估计
        2.5.4 电加热管位置安放
    2.6 鼓风系统的选择
        2.6.1 风机的选择
        2.6.2 风机轴承的选择
        2.6.3 风机输入轴的选择
        2.6.4 风机轴承的校核
        2.6.5 电机的选择
    2.7 主轴系统的设计
        2.7.1 主轴的设计
        2.7.2 搅拌杆的设计
        2.7.3 主轴轴承的选择
        2.7.4 主轴轴承的校核
    2.8 其它项的设计
        2.8.1 支架的设计
        2.8.2 上箱盖的设计
        2.8.3 料斗的设计
    2.9 本章小结
第3章 塑料回收造粒机下位机硬件选择及程序设计
    3.1 塑料回收造粒机控制系统总体结构
    3.2 系统硬件
        3.2.1 计算机
        3.2.2 可编程控制器(PLC)
        3.2.3 通信模块
        3.2.4 温度传感器
        3.2.5 温度变送器
        3.2.6 加热器
    3.3 欧姆龙CP1H系列PLC编程口通信协议
        3.3.1 PLC的通信配置
        3.3.2 通信协议
    3.4 PLC控制程序
        3.4.1 I/O分配
        3.4.2 控制程序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塑料回收造粒机上位机控制系统设计
    4.1 需求分析
    4.2 界面设计
    4.3 程序实现
        4.3.1 VC++6.0串行口通信编程
        4.3.2 变频加热控制原理
        4.3.3 程序算法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5.1 螺杆挤出过程中的温度分布模拟
        5.1.1 基本假设
        5.1.2 数学模型
        5.1.3 有限元模型
        5.1.4 模拟结果及讨论
    5.2 实验装置及器材
        5.2.1 简介
        5.2.2 造粒机
        5.2.3 可编程控制器(PLC)
        5.2.4 个人计算机及应用软件
        5.2.5 通讯硬件电路板
        5.2.6 保温材料
    5.3 实验原料
    5.4 实验过程
        5.4.1 实验条件
        5.4.2 实验程序
        5.4.3 实验过程中参数的调整与测量
    5.5 实验结果与分析
        5.5.1 控制系统温度测量值与标准温度计测量值的比较与分析
        5.5.2 变频加热与传统通断加热的比较与分析
        5.5.3 温度参数对加热系统的影响
        5.5.4 加热温度对挤出加工的影响
        5.5.5 实验过程其它状况的分析与讨论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0)深水管道法兰自动连接机具关键技术研究及样机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课题来源和课题目的及意义
    1.3 海底管道连接技术概述
        1.3.1 海底管道连接方法
        1.3.2 海底管道连接作业流程
    1.4 法兰连接机具发展概况
        1.4.1 国外法兰连接机具发展综述
        1.4.2 国内法兰连接机具发展简介
    1.5 深水管道法兰自动连接机具的关键技术
    1.6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法兰连接机具总体方案
    2.1 引言
    2.2 法兰连接机具方案分析
        2.2.1 法兰连接机具技术要求
        2.2.2 法兰连接机具总体方案
        2.2.3 法兰连接机具结构组成
        2.2.4 法兰连接机具的作业流程
    2.3 法兰连接机具的机械结构
        2.3.1 内基架
        2.3.2 螺栓库
        2.3.3 螺母库
        2.3.4 拉伸器库
    2.4 法兰连接机具的液压系统
    2.5 法兰连接机具的控制系统
    2.6 法兰连接机具的防腐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法兰连接机具动力供给装置设计及对接精度研究
    3.1 引言
    3.2 水下油路对接装置结构方案
        3.2.1 对接装置总体方案设计
        3.2.2 手爪运动轨迹及受力分析
        3.2.3 油路对接装置误差分析
        3.2.4 柔顺液压接头设计
    3.3 油路插头对接成功率及精度分析
        3.3.1 油路对接成功条件分析
        3.3.2 油路对接成功概率模型
        3.3.3 精度设计的数值计算
    3.4 油路对接装置作业过程控制策略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法兰连接机具螺栓引入机构研究
    4.1 引言
    4.2 螺栓引入过程分析
    4.3 螺栓引入机构组成
    4.4 螺栓引入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4.4.1 螺栓引入速度分析
        4.4.2 套筒驱动力矩分析
        4.4.3 螺栓引入碰撞过程动力学模型
    4.5 螺栓引入机构动力学仿真
        4.5.1 螺栓引入机构动力学建模
        4.5.2 螺栓引入机构样机作业过程动力学仿真
    4.6 螺栓引入试验
    4.7 套筒马达同步性研究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法兰连接机具误差分析
    5.1 引言
    5.2 误差源分析
    5.3 法兰连接机具误差建模
        5.3.1 坐标系的建立
        5.3.2 螺栓位姿误差建模
    5.4 螺栓位姿误差的计算机仿真分析
    5.5 法兰连接机具误差匹配设计
        5.5.1 误差匹配设计的数学模型
        5.5.2 法兰连接机具误差匹配设计
        5.5.3 误差匹配设计在法兰连接机具样机上的实现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法兰连接机具样机试验研究
    6.1 引言
    6.2 法兰连接机具实验系统
        6.2.1 实验系统组成
        6.2.2 法兰连接机具试验样机的主要技术参数
        6.2.3 试验辅助设备
    6.3 电磁阀箱密封试验
    6.4 螺母套筒驱动马达同步性调试试验
        6.4.1 液压马达初始液阻测定试验
        6.4.2 螺母套筒扳手机械摩擦测定试验
        6.4.3 马达转速同步性试验
    6.5 陆上综合调试试验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紧定衬套安装而导致的快锅风机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考虑认知不确定性的风力发电机可靠性分析与维护决策研究[D]. 黄土地. 电子科技大学, 2021
  • [2]玻璃纤维编织布单边缝合装置和实验研究[D]. 苏晓伟. 武汉理工大学, 2020(08)
  • [3]盘式磁力耦合器设计和仿真研究[D]. 石峰. 大连交通大学, 2019(08)
  • [4]基于大型机械使用说明书的员工培训口译实践报告[D]. 林宁. 厦门大学, 2019(08)
  • [5]直流电机驱动的强制同步低温振动骨钻研究[D]. 张钊. 河北工业大学, 2018(07)
  • [6]粉末冶金制备铝基含油轴承及其性能研究[D]. 宋羽. 华东理工大学, 2015(12)
  • [7]面粉多点供料气力输送系统的研究[D]. 刘宝华. 天津科技大学, 2015(02)
  • [8]离心泵在聚丙烯生产中的应用研究[D]. 张侠. 东北石油大学, 2012(07)
  • [9]热风熔融塑料回收造粒机及其控制系统研究[D]. 周献华. 南昌大学, 2011(07)
  • [10]深水管道法兰自动连接机具关键技术研究及样机研制[D]. 王才东.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1(08)

标签:;  ;  ;  ;  

拧紧衬套安装引起的即时锅风扇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