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相关副肿瘤综合征

白血病相关副肿瘤综合征

一、白血病相关性副瘤综合征(论文文献综述)

赵金荣,袁伟壮,黄璨,赵丽丹[1](2021)在《RS3PE综合征伴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一例报告》文中提出缓解性血清阴性对称性滑膜炎伴点状水肿(RS3PE)综合征的特点是对称性滑膜炎,主要累及手腕,并与手背显着的点状水肿有关[1]。多有报道认为该疾病与潜在的实体肿瘤及血液系统肿瘤相关。有学者认为RS3PE可能是一种副瘤综合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以病态造血为特征,并有可能转化为急性白血病;然而,RS3PE综合征与MDS之间的关系罕有报道。本文报告一例76岁男性患者,在诊断为RS3PE同时明确诊断为MDS。患者以血象异常发病,其后开始出现多发性关节炎、手足背部可凹性水肿,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水平升高,血清类风湿因子和ANA阴性,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祝婉婷,王艳秋[2](2021)在《磷脂酶A2受体与肿瘤相关性膜性肾病的研究现状》文中研究说明膜性肾病是成人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因,常常导致终末期肾病,磷脂酶A2受体(phospholipase A2 receptors, PLA2R)相关检测可以辅助诊断特发性膜性肾病。近年来接连发现了PLA2R相关检测呈阳性的肿瘤相关性膜性肾病的病例,并且有研究表明PLA2R对于肿瘤有一定的调控作用,为了避免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导致肿瘤恶化,对于肿瘤相关性膜性肾病的正确诊断显得尤为重要,不可忽视PLA2R相关检测呈阳性的膜性肾病患者合并肿瘤的可能性,这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重大意义。

王勇[3](2021)在《汉黄芩素在肾细胞癌恶性行为及靶向药物耐药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些年来,随着现代人类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环境的变化,肾癌的发病率呈逐渐增长趋势,且在经济发达国家中的发病率更高。在泌尿系统肿瘤中,肾癌的发病率仅次于前列腺癌和膀胱癌,位居第三位。男性的肾癌发病率高于女性,男性与女性之间的肾癌发病比例约为3:2。在男性中肾癌发病率位于所有部位肿瘤的第六位,在女性中其发病率位于第九位。2021年,仅在美国就有预计超过七万六千名新发肾癌患者,并预计有超过一万三千名患者死于肾癌。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起源于肾实质当中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是肾癌中最常见的肿瘤类型。RCC的发病率约占所有肾脏恶性肿瘤的90%。对于晚期转移性RCC患者,临床上主要以全身药物治疗为主,再辅助以针对原发灶或者转移灶的姑息手术或者放疗。国内外临床研究数据显示分子靶向药物能够显着延长RCC患者的生存期,改善患者预后。多种分子靶向药物包括舒尼替尼,索拉菲尼等是晚期转移性RCC的一线治疗药物。然而随着靶向药物的广泛临床应用,药物耐药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对RCC的治疗效果和其临床应用。因此寻找新的RCC治疗药物,增加RCC患者对于靶向药物的敏感性和延缓或逆转RCC的靶向药物耐药是目前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重要难题。在最近的几十年中,多种形式的补充和替代药物治疗已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于癌症的临床治疗之中。中药目前已经被接受作为对各种癌症患者生存有益的补充和支持治疗方法。中药在亚洲已经被广泛应用了数千年的时间,其中使用最多的是中草药,包括切片草药和中成药。类黄酮是多酚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而多酚化合物天然存在于各种水果,蔬菜以及某些药用植物当中。汉黄芩素是提取自黄芩的一种天然类黄酮,其分子式为c16H1205。国内外研究结果显示汉黄芩素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具有抑制肿瘤细胞活性,遏制肿瘤细胞增殖等显着的抗肿瘤作用。汉黄芩素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途径,例如增加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诱导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进展和逆转肿瘤耐药性来发挥其抗肿瘤作用。汉黄芩素的多重抗肿瘤作用可能与其对多种细胞信号通路的调节能力密切相关,包括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信号通路,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p53依赖性/非依赖性的细胞凋亡以及抑制端粒酶活性等。然而,汉黄芩素在RCC中的作用及具体作用机制,以及汉黄芩素对于RCC的靶向药物敏感性及耐药性的影响,目前尚未有研究报道。根据以上的研究背景,我开展了如下的研究工作:首先探究了汉黄芩素对于RCC细胞体外增殖以及侵袭、转移等恶性行为的影响,并探究了汉黄芩素对RCC细胞体内成瘤能力的影响;之后检测了汉黄芩素对于RCC细胞的细胞周期进展,DNA损伤以及细胞凋亡的作用;随后探寻汉黄芩素在RCC细胞中发挥抗肿瘤作用的具体分子机制;最后对汉黄芩素对于RCC细胞的靶向药物敏感性以及在靶向药物耐药的RCC细胞中的作用进行探索。第一部分汉黄芩素在RCC中的作用以及作用机制1.我们首先用不同浓度的汉黄芩素或DMSO处理人RCC细胞OS-RC-2和786-0,使用MTT实验、克隆形成实验以及EdU插入实验检测汉黄芩素对于RCC细胞的增殖能力,克隆形成能力和细胞DNA复制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汉黄芩素可以显着抑制RCC细胞的增殖速率,汉黄芩素处理组的细胞克隆数目与对照组相比受到明显抑制,EdU阳性细胞比例显着低于对照组,表明汉黄芩素可以显着抑制RCC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以及DNA复制。2.使用786-0细胞构建裸鼠荷瘤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汉黄芩素组),分别每天给予生理盐水或汉黄芩素灌胃,每两天测量肿瘤体积,两周后处死老鼠并分离肿瘤拍照,称取肿瘤质量。实验结果显示汉黄芩素处理组的肿瘤生长速度受到明显抑制,最终肿瘤体积和重量都显着低于对照组。3.使用划痕实验以及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汉黄芩素对于RCC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汉黄芩素处理组的细胞划痕闭合速率显着慢于对照组,穿过基质胶到达小室下表面的细胞也明显少于对照组,表明汉黄芩素可以显着抑制RCC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随后使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了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信号通路的多个标志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汉黄芩素处理组细胞中E-Cadherin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水平显着降低,表明汉黄芩素可以抑制RCC细胞中的EMT过程。4.使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汉黄芩素对于RCC细胞周期进展的影响,发现汉黄芩素可以导致RCC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汉黄芩素处理后RCC细胞形态学的改变提示可能发生了细胞凋亡,所以随后使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汉黄芩素处理组的RCC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PARP表达水平显着升高。进一步的TUNEL实验结果也显示汉黄芩素处理组中RCC细胞的TUNEL阳性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汉黄芩素可以诱导RCC细胞发生凋亡。5.使用碱性彗星实验检测汉黄芩素对于RCC细胞DNA损伤的影响,结果显示汉黄芩素处理后的RCC细胞尾距显着长于对照组细胞。随后利用Western Blot实验进一步检测DNA损伤标记物γ H2A.X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汉黄芩素可以明显升高RCC细胞中γ H2A.X的表达,表明汉黄芩素可以引起RCC细胞DNA损伤。6.随后对汉黄芩素在RCC中发挥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探究,首先使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汉黄芩素对于RCC细胞中多种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汉黄芩素可以显着抑制RCC细胞中CDC6、MCM2以及MCM6的蛋白表达水平,并可呈浓度梯度依赖性的抑制CDC6的表达水平。为了进一步验证CDC6是否为汉黄芩素在RCC中发挥抗肿瘤作用的重要靶点,使用CDC6表达载体进行质粒转染,在RCC细胞中过表达CDC6后再使用汉黄芩素处理细胞,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质粒转染有效恢复了 RCC细胞内的CDC6表达水平。随后使用EdU插入实验和碱性彗星实验检测细胞DNA复制和DNA损伤,结果显示外源性CDC6可部分逆转汉黄芩素对于RCC细胞DNA复制以及DNA损伤的影响。7.之后我们进一步探究汉黄芩素调控RCC细胞中CDC6表达的具体机制,首先通过实时PCR(real time-PCR,RT-PCR)实验检测汉黄芩素对于CDC6的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汉黄芩素可以抑制CDC6的转录。随后检测汉黄芩素对于CDC6上游CDK4、CDK6、RB以及CyclinD1蛋白表达的影响,发现汉黄芩素可以抑制RCC细胞中CDK4、p-RB以及CyclinDl的表达,表明汉黄芩素可以通过抑制CDK4-RB通路下调CDC6的转录,从而在RCC中发挥抗肿瘤作用。更深入的研究结果显示汉黄芩素可以抑制CDK4的转录从而降低CDK4的mRNA水平,而其对于CyclinDl蛋白表达的下调则是通过加速蛋白酶介导的蛋白降解,缩短其半衰期实现的。第二部分汉黄芩素对RCC的靶向药物敏感性以及耐药的影响1.我们首先探究了汉黄芩素对于RCC细胞靶向药物敏感性的影响,0S-RC-2和786-0细胞被分别单独使用汉黄芩素或舒尼替尼或两种药物联合处理,MTT实验结果显示联合用药对于两种RCC细胞活性的抑制作用显着高于舒尼替尼单一药物,表明汉黄芩素可以增加RCC细胞对于靶向药物的敏感性。2.通过使用含有低浓度舒尼替尼的细胞培养基培养786-0细胞,并逐渐增加培养液内舒尼替尼的浓度达10 μM,构建舒尼替尼耐药的786-0细胞系,随后使用MTT实验检测野生型和耐药型786-0细胞对于舒尼替尼的敏感性,实验结果显示耐药型786-0细胞对于舒尼替尼的敏感性显着降低,IC50约为野生型786-0细胞ⅠC50的5倍。3.Western Blot检测野生型和耐药型786-0细胞中CDK4-RB信号通路中CDK4、pRB以及CyclinD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经过舒尼替尼处理后,耐药型786-0细胞中CDK4和p-RB的表达水平显着高于野生型细胞。使用RT-PCR检测了 CDK4-RB信号通路下游其他靶点的mRNA表达,发现耐药细胞内CDC25A,CCNE2和CCNA2的mRNA水平显着高于舒尼替尼处理后的野生型细胞,表明舒尼替尼耐药的786-0细胞中CDK4-RB信号通路处于过度激活状态。4.使用汉黄芩素处理舒尼替尼耐药的786-0细胞,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汉黄芩素可以有效抑制耐药细胞中CDK4,p-RB以及CyclinDl的表达,逆转耐药细胞过度激活CDK4-RB信号通路。进一步的MTT实验结果证明汉黄芩素与舒尼替尼联用可以有效抑制耐药型786-0细胞的活性,逆转舒尼替尼耐药。5.使用舒尼替尼耐药的786-0细胞构建裸鼠荷瘤模型,将老鼠随机分为舒尼替尼组和联合用药组,分别每天给予舒尼替尼单药或舒尼替尼和汉黄芩素两种药物联合灌胃,两周后处死老鼠分离肿瘤,并测量肿瘤体积,称量肿瘤质量,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的肿瘤生长与舒尼替尼单独给药组相比受到明显抑制,肿瘤体积和质量均显着小于舒尼替尼单药组。实验结论1.汉黄芩素可以抑制RCC细胞的增殖速率,克隆形成能力以及DNA复制。2.汉黄芩素通过抑制EMT通路下调RCC细胞的转移和侵袭能力。3.汉黄芩素可以阻滞RCC细胞周期进展,诱导RCC细胞发生DNA损伤和细胞凋亡。4.汉黄芩素通过下调RCC细胞中的CDC6的表达发挥抗肿瘤作用。5.汉黄芩素通过抑制CDK4-RB信号通路调节CDC6的转录。6.汉黄芩素可以增加RCC细胞对舒尼替尼的敏感性,并有效逆转RCC细胞的舒尼替尼耐药。

关靓[4](2020)在《“固本清源”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症状变化及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和意义:分析“固本清源”理论指导单纯中医药干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后症状变化情况及相关症状分布特点,基于症状积分变化探索基于患者报告的症状评价方法。更好得进行临床经验传承与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研究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纳入36例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在林洪生教授门诊就诊、接受单纯中医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予中药治疗:汤药每日一剂,水煎服,早晚分服。中成药按需服用。处方以玉屏风散加减。阴虚口干者加用天冬、麦冬等;咳嗽咳痰重者加用浙贝母、桑白皮等;恶心纳差者加用香附、枳壳等;胸闷气短者加用佛手、薤白等;情志不畅者加用柴胡等;腹胀者加用大腹皮等;气血亏虚、乏力重者加用党参、鸡血藤、红景天等;血瘀重者加用莪术、三七等;处方后均加用四味清热解毒活血散结之品,如预知子、土茯苓等。具体加减视患者病情确定。治疗前后填写安德森肿瘤中心肿瘤常见症状及中医症状调查表(MD Anderson Symptom Inventory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DASI-TCM)、肺癌临床症状分级表。通过EPIDATA V4.6.0.2录入数据,SPSS 25.0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1)症状频次及组成:MDASI-TCM量表中频次较高的症状有疲劳(乏力)(34,94.44%)、气短(32,88.89%)、咳嗽(30,83.33%)、睡眠不安(29,80.56%)、口干(28,77.78%)、疼痛(24,66.67%)、苦恼(24,66.67%);肺癌症状分级量表中频次较高的症状有神疲乏力(34,94.44%)、气短(33,91.67%)、咳嗽(30,83.33%)、口干咽燥(27,75.00%)、咳痰(26,72.22%)、夜尿频多(26,72.22%)、失眠(24,66.67%)、食欲不振(24,66.67%)。对治疗前后各症状组成进行卡方检验,MDACI-TCM量表中提示疲劳(乏力)(x2=12.618,P<0.001)、气短(x2=4.504,P=0.034)、胃口差(x2=5.512,P=0.019)、瞌睡(昏昏欲睡)(x2=13.836,P<0.001)、麻木感(x2=4.667,P=0.031)、心慌(x2=3.896,P=0.048)、出汗(x2=13.556,P<0.001)症状组成均较前明显改变,中重度患者明显减少;肺癌症状分级量表中提示咳痰(x2=4.733,P=0.030)、神疲乏力(x2=13.528,P<0.001)、自汗盗汗(x2=10.564,P=0.001)、便秘(x2=6.982,P=0.008)症状组成均较前明显改变,中重度患者明显减少。经过治疗,患者的中重度咳痰、疲乏、汗出、便秘有较大缓解。(2)症状评分:MDASI-TCM量表中患者平均总分为51.47±23.57分,其中得分最高的几个症状依次有疲劳(乏力)(4.83±2.56)、睡眠不安(4.47±3.07)、气短(4.31±2.82)、出汗(3.56±3.38)、口干(3.53±2.83)、苦恼(3.47±3.20)、健忘(3.08±3.37),肺癌症状分级量表中,得分最高的症状依次为神疲乏力(1.67±0.76)、夜尿频多(1.39 土 1.08)、食欲不振(1.17±1.03)、自汗盗汗(1.14±0.99)、气短(1.00±0.41)、咳嗽(0.94±0.58)。(3)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变化:统计显示各组数据为非正态分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结果提示,两量表症状总分均较前减少,说明单纯中医药治疗后患者症状得到了缓解;其中缓解较为明显的症状有疲劳、汗出、纳眠差、气短、便秘等。(4)症状治疗有效率:MDASI-TCM量表中口苦有效率最高,为87.50%,心慌、便秘、疲劳(乏力)、出汗、口干有效率亦在70.00%及以上,气短、睡眠不安、胃口差、咳嗽、手足心热有效率50%以上;肺癌分级症状量症状有效率依次为发热、自汗盗汗、便秘、神疲乏力、失眠等。(5)发生率高的症状中,针对疲倦(乏力)、气短、睡眠不安、口干、苦恼五个症状根据评分分为轻度、中重度两组,对组间症状有效性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提示疲倦(乏力)、睡眠不安、口干这三项症状在轻度患者与中重度患者中疗效具有差异,同时发生中重度睡眠不安和口干的患者在症状评分有效率上中重度患者高于轻度患者。(6)两量表评效方式检验:通过对两量表共有项目症状治疗有效率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提示两量表共有症状在不同评分方法下,症状总分有效率以及各共有症状在疗效评价结果上具有一致性,MDASI-TCM量表亦能有效进行疗效评价。结论和意义:(1)本研究中单一证候要素中气虚证频率最高,其次为阴虚证,复合证型中最常见气阴两虚证,符合临床中对肺癌的证候认识。疲乏、气短、咳嗽咳痰、睡眠不安、口干、苦恼等症状发生率较高;经过治疗后大部分症状得到一定缓解,其中疲劳、汗出、睡眠不安、气短、口干、便秘、食欲不振是症状评分缓解明显的症状;总结两量表多种分析方式发现,无论是分析治疗前后各症状组成情况、评分变化、有效率、分层分析,均能体现有效的症状有疲乏、汗出,同时这两个症状发生率高、治疗有效率也较高,可能是中医治疗的特色症状,有进一步研究的意义。(2)肺癌症状分级量表为我国肺癌患者症状疗效评价常用量表,MDASI-TCM是美国安德森肿瘤研究中心针对癌症患者中医症状改进的症状评估量表,是一种较好的PRO工具,本研究中对两量表共有项目进行相关性分析后,提示MDASI-TCM症状评分、治疗前后症状组成与评分变化、有效率评价上不劣于肺癌症状分级量表,可以考虑参与症状疗效评价。

王梦[5](2020)在《原发性纵隔恶性生殖细胞瘤一例并相关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和目的原发性纵隔恶性生殖细胞瘤(Primary mediastinal malignant germ cell tumors,PMMGCT)在纵隔肿瘤中较为罕见,约占纵隔肿瘤的1%-4%,其临床特征不具特异性,与其他纵隔肿瘤难以鉴别,在临床中易造成误诊,且治疗不够规范。本文通过收集国内外文献中PMMGCT患者病例,得出影响PMMGCT患者预后的因素,并探讨总结PMMGCT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等,从而警惕误诊延误病情,提高该病正确诊断率,做到精准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材料与方法(1)报道“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一例PMMGCT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2)以“纵隔恶性生殖细胞瘤、纵隔精原细胞瘤、纵隔非精原细胞瘤”为关键词,检索万方、知网及PubMed三个数据库,获取病理诊断为PMMGCT的病例,并有治疗后随访及转归情况,剔除重复报道的病例。将搜索到的文献及本案例一并进行分析。(3)参考国内外相关资料,分析PMMGCT患者临床特征,并根据临床情况,将对预后可能产生影响的1 1项因素(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及分期、胸腔积液、胸外转移、是否手术、是否手术完整切除、放化疗与否等)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影响因素分析,从而得出影响其预后的因素。(4)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正态计量资料以((?)±s)表示,并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非正态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及四分位数M,P25-75)表示,并采用非参数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进行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使用Kaplan-Meier模型的Log-rank检验进行预后单因素分析,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预后多因素分析。以α=0.05为检验水准结果(1)共261例病例入组,除2例患者未说明年龄外,其余患者男性235例(90.7%),女性 24 例(9.3%),年龄区间 0.25-72 岁,平均年龄 24.0(19.0-31.0)岁。经体检发现肿瘤的有19例,其余伴临床症状者以胸痛、胸闷、咳嗽(多为干咳)、发烧、上腔静脉综合征较多见,临床症状不具典型性。肿瘤生长位置以前纵隔最多见。261例中有81例(31.0%)为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Primary mediastinal seminomas,PMSGCT),180 例(69.0%)为原发性纵隔非精原细胞瘤(Primary mediastinal non-seminomas,PMNSGCT),胸部 CT 为初次检查本病的常用手段,病理诊断为确诊本病的金标准。有具体分期描述的242例中1期22 例(9.1%),Ⅱ期 63 例(26.0%),Ⅲa 期 83 例(34.3%),Ⅲb 期 74 例(30.6%),其中22例(9.1%)肿块局限于纵隔,剩余220例(90.9%)肿块均有外侵或转移,转移部位以肺、脑以及胸外淋巴结较多见;在治疗上,261例患者中有163例(62.5%)给予手术,180例(69.0%)给予化疗,92例(35.2%)给予放疗。261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24.000±10.595月,1年总生存率57.9%,3年总生存率47.2%,5年总生存率40.8%。(2)在年龄、病程长短、合并胸腔积液、临床分期、有无肺转移上,PMSGCT与PMNSGCT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肿瘤大小、有无胸外转移上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3)预后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临床分期、肿瘤大小、胸腔积液、胸外转移、是否手术完整切除、是否放化疗是PMMGCT的预后影响因素(P<0.05);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临床分期、胸外转移、是否手术完整切除、是否放化疗是PMMGCT的预后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1)PMMGCT好发于20-40岁男性,血清学检查(AFP、β-HCG)可帮助提高正确诊断率;(2)PMNSGCT与PMSGCT相比,发病较年轻、病程较短、临床分期较高、胸腔积液、肺转移较多且预后明显差;(3)治疗上,若肿瘤局限可先行手术完整切除后予以放化疗;若肿瘤不可根治切除,可术前行放化疗后择期行手术切除残余肿瘤;(4)病理类型、临床分期、胸外转移、是否手术完整切除、放化疗与否是PMMGCT的预后独立影响因素。

王露露,陈慧敏[6](2019)在《皮肌炎伴发肿瘤相关性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皮肌炎(DM)合并肿瘤的风险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但其病因尚未明确。研究发现自身免疫是皮肌炎发病机制的关键,皮肌炎患者血清中存在多种特异性抗体,其中抗TIF-1γ抗体、抗NXP-2抗体、抗SAE抗体与皮肌炎伴发肿瘤密切相关。自身抗体一方面引起皮肌炎微血管炎症、肌纤维损害,另一方面可能通过隐性抗原表位形成、基因突变、副瘤综合征假说介导肿瘤发生。本文就近年来皮肌炎与肿瘤的相关报道回顾总结,为临床早期预测皮肌炎患者伴发肿瘤的可能性提供帮助。

孙丹阳[7](2019)在《第一部分:晚期胰胆管癌免疫治疗临床观察第二部分:Notch通路相关蛋白在SCLC中的表达》文中指出研究背景: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多种肿瘤中显示出了较好的疗效,但该类药物在晚期胰腺癌和胆道系统肿瘤中的研究结果较少且免疫单药治疗疗效欠佳。本研究评估了真实世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晚期胰胆管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了 2015年至2018年就诊于本中心的PD-1/PD-L1抑制剂晚期胰腺癌和胆道系统肿瘤患者,同时收集同期应用传统化疗的患者。研究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纳入应用免疫治疗晚期胰腺癌患者43例(包括免疫单药和免疫联合治疗)进行综合分析;第二部分纳入晚期胰腺癌患者58例(免疫联合化疗组22例,化疗组36例),进行比较分析;第三部分纳入晚期胆道系统肿瘤患者77例(免疫联合化疗组38例,免疫单药组20例,化疗组19例),进行比较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至少2周期传统化疗或PD-1/PD-L1抑制剂单药或联合治疗(联合方案包括化疗、靶向药物和CTLA-4抑制剂)。研究结果:晚期胰腺癌免疫治疗总体客观有效率(ORR)为10.5%,疾病控制率(DCR)为5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2.3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OS)为5.1个月。免疫联合治疗对比免疫单药治疗明显延长了mOS(5.4个月vs 2.0个月,P=0.020)。免疫联合化疗对比化疗明显提高患者mOS和mPFS(mOS:18.1个月vs 6.1个月,P=0.021;mPFS:3.2个月vs2.0个月,P=0.041)。一线接受免疫治疗患者生存期长于二线及多线治疗,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OS 7.0 vs 5.1 vs 2.8个月,P=0.161)。血清CA19-9水平的变化与疗效明显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以1-2级为主,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包括甲状腺功能减低、腹泻和皮疹。晚期胆道系统肿瘤患者应用免疫联合化疗生存期和有效率明显提高,而且不良反应可耐受。免疫联合化疗组mOS为14.9个月,mPFS为5.1个月,明显长于免疫单药组(mOS 4.1个月,P=0.001;mPFS 2.2个月,P=0.014)和化疗组(mOS 6.0 个月,P=0.011;mPFS 2.4 个月,P=0.003)。免疫联合化疗ORR为34.2%,DCR为89.5%,也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研究结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晚期胰腺癌和胆道系统肿瘤中显示出一定的有效率和较好的安全性。免疫联合治疗明显延长了患者生存期,有望成为晚期胰胆管癌治疗的新趋势。研究背景:小细胞肺癌(SCLC)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预后较差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在过去的四十年中,小细胞肺癌治疗几乎没有较大进展。近年来Notch信号通路在SCLC中的作用备受关注,尤其是以Notch配体之一的DLL3(Delta-like ligand 3)为靶点的药物成为SCLC治疗的新希望。研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45例SCLC患者中DLL3及其Notch通路相关蛋白(DLL1,DLL4,ASCL1,Notch1)的表达情况,分析各蛋白在患者不同基本信息和临床特征中的表达差异及各蛋白与治疗疗效和患者生存预后的相关性。研究结果:DLL3表达阳性率为92.4%(134/145),Notch1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DLL3,DLL1,DLL4和ASCL1(P<0.05)。在非手术组中,DLL3高表达与较差的一线治疗疗效和不良生存预后相关,但是只有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个月vs 12.0个月,P=0.043,HR=0.39)。有脉管癌栓和术后未接受辅助化疗是手术组患者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的不良影响因素(P<0.05)。DLL3高表达与Ki67高表达明显相关。DLL3和Notch1在局限期和广泛期SCLC中的表达有明显差异。研究结论:DLL3在中国SCLC患者中呈高表达。DLL3,DLL1,DLL4,ASCL1高表达伴Notch1信号通路抑制促进肿瘤的形成与发展。DLL3高表达与SCLC患者不良的疗效和预后相关,为其成为重要的治疗靶点提供了依据,值得进一步探究。

付海林[8](2019)在《胸腺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胸腺瘤患者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在临床上及早预防,降低胸腺瘤手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方法:收集就诊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共计162例行胸腺瘤手术患者的病历数据,将29例胸腺瘤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设为感染组,将133例胸腺瘤术后未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设为非感染组,回顾性调查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卡方检验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气管插管时间、ASA分级等方面的差异,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寻找导致胸腺瘤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得出年龄、吸烟史、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出血量、气管导管留置时间、ASA分级对胸腺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得出高龄(P=0.018,OR=4.937)、吸烟史≥400支/年(P=0.020,OR=4.333)、传统手术方式(P=0.049,OR=3.380)、术中出血量≥200ml(P=0.007,OR=6.178)、气管导管留置时间≥300min(P=0.010,OR=5.149)、ASA分级≥3级(P=0.034,OR=3.986)是胸腺瘤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长期大量吸烟史、传统开刀手术方式、术中出血较多、气管导管留置时间长和ASA分级高为导致胸腺瘤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时间不是独立的危险因素。胸腺瘤患者手术之前尽早戒烟,加强呼吸功能的锻炼,加强呼吸道的准备,在保证手术安全及疗效的同时尽可能行微创手术方式,在手术中严密止血,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时吸痰,术后尽早拔除气管导管等措施可降低胸腺瘤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发生率。

袁文晗[9](2015)在《以Sweet综合征为首发症状的HIV阴性马尔尼菲青霉病1例—病例报告与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积累关于马尔尼菲青霉病的临床经验,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以减少误诊。方法:通过对1例确诊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文献复习,探讨此病少见皮疹的特点、临床表现、组织病理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患者女性57岁,广西来宾人,以反复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面颈部疼痛性丘疹、结节、丘脓疱疹,全身红斑、丘疹伴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提示HIV(-),血常规白细胞24.2×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5.2%,多次血细菌真菌培养阴性,皮肤病理早期表现为真皮浅层致密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浸润,后期出现感染性肉芽肿改变。初诊为Sweet综合征,应用激素及抗生素治疗无效,发病8月后经皮损活检组织及脓液培养出马尔尼菲青霉菌,抗真菌治疗后皮疹大部分消退,体温下降,继续抗真菌治疗一年后痊愈,随访至今未见复发。结论:在马尔尼菲青霉病流行地区,HIV(-)病人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反复发热、淋巴结肿大、Sweet综合征样皮疹患者,要考虑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可能,多种组织取材送检进行真菌学培养,有助于早期诊断。

方苏[10](2015)在《胡晓梅主任医师对周霭祥名医解毒治疗恶性血液病学术思想的传承与创新》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在“继承与创新并重是中医药发展的基本原则之一”这一思想下,对着名中医学家学术思想全方位地传承与发扬具有重要而长远的意义。周霭祥教授为国家级名老中医,从事医疗工作六十余载,在血液系统疾病诊疗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清热解毒治疗白血病形成了独特的思想体系。胡晓梅主任医师为周霭祥名医学术继承人,既传承了周霭祥名医解毒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学术思想,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不断体悟,灵活应用解毒法,创新性地运用温阳化毒法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特色。白血病(血癌)与MDS(髓毒劳)同属于恶性血液病,MDS(髓毒劳)得不到有效治疗,终将自然进展为白血病(血癌)。笔者有幸跟随周霭祥名医及导师胡晓梅主任医师侍诊学习,通过整理、分析两位老师学术渊源、学术特色及学术经验,归纳总结胡晓梅主任医师对周霭祥名医解毒治疗恶性血液病学术思想的传承和发展。目的总结分析胡晓梅主任医师对周霭祥名医解毒治疗恶性血液病学术思想的传承与发展。方法本人在跟随胡晓梅主任医师及周霭祥名医临证过程中,通过梳理两位老师的学术渊源、学术观点及学术特色,分析胡晓梅主任医师对周霭祥名医解毒治疗恶性血液病学术思想的传承;通过收集两位老师的临床病例,进行理法方药多因素比较,分析胡晓梅主任医师对周霭祥名医解毒治疗恶性血液病学术思想的临床应用;通过分析两位老师的学术观点与临床应用的异同,探讨胡晓梅主任医师对周霭祥名医解毒治疗恶性血液病学术思想的发展。结果:一、胡晓梅主任医师对周霭祥名医解毒治疗恶性血液病学术思想的传承1.二者学术渊源周霭祥名医初习西医,又精研中医,上穷经典,下逮各家,形成了自己宏丰的治疗经验与独特的的治疗方法。如白血病(血癌)注重“解毒”、“清热”、“补虚”等学术思想。胡晓梅主任医师从国家级名医周霭祥,亦重视典籍文献的精研,结合临床,推崇温阳学说,形成了重视温阳法治疗MDS(髓毒劳)的学术特色。2.二者学术观点周霭祥名医认为热毒为白血病(血癌)致病重要因素,热毒深陷骨髓,热瘀交阻,髓血不生。胡晓梅主任医师认为,阳气衰微,寒毒内伏,精血不能化生,为MDS(髓毒劳)的主要病机。3.二者学术特色周霭祥名医临证治疗白血病(血癌)以清解热毒为要,使用大剂量青黄散,以青黛为君清解热毒,雄黄辛温反佐为臣,并常常伍以清热解毒之品。胡晓梅主任医师临证治疗MDS(髓毒劳)则以温化寒毒为基本法则,使用小剂量青黄散,以雄黄辛温为君,青黛反佐为臣,常常联合香砂六君合六味地黄温复脾肾阳气。二、胡晓梅主任医师对周霭祥名医治疗恶性血液病学术思想的发展1.周霭祥名医学术思想奠定基础胡师传承周老学术思想,认为毒邪为恶性血液病主要致病因素。2.中医历代经典拓展思路胡师以“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也”、“寒气上人于肠胃,………日以成积”等理论拓展思路,提出“寒毒致病”在髓毒劳病因病机中的重要地位。3.临床应用体悟与提炼胡师认为,温化寒毒为本,温补脾肾为基,益肺固表为要,温润添精为助。持温化与温补并重,往往取得良好疗效。4.知病传变,治病防变病情轻重有别:MDS(髓毒劳)虽与白血病(血癌)同属于恶性血液病,具有“毒邪致病”的共性,但MDS(髓毒劳)毒性终不及白血病(血癌)。疾病所处阶段不同:MDS(髓毒劳)不能及时得到有效治疗,终将“寒蕴化热”,进展为白血病(血癌),导致病情难以挽救。应用以雄黄为重的小剂量青黄散温阳化毒治疗MDS(髓毒劳),可以防止“寒蕴化热”,转变为白血病(血癌)。5.实验中验证理论效应雄黄活性成分As2S2诱导MDS与白血病细胞株凋亡同时,阻滞了细胞G2/M周期,且抑制了DNMT3a的水平,可能是雄黄治疗MDS的机理之一。结论:胡晓梅主任医师传承了周霭祥名医于恶性血液病毒邪致病的学术思想。胡师临证体悟,并重温文献,提出阳气衰微、寒毒内伏为MDS的重要致病因素。胡师认为,MDS(髓毒劳)不能及时得到有效治疗,终将“寒蕴化热”,进展为白血病(血癌),导致病情难以挽救。胡师认为,以雄黄为重的小剂量青黄散温阳化毒,可以防止MDS(髓毒劳)“寒蕴化热”转变为白血病(血癌)。胡师的学术观点在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中得到验证,不仅发展了周霭祥名医解毒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学术思想,同时大大丰富了温阳和解毒学说的内涵。

二、白血病相关性副瘤综合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白血病相关性副瘤综合征(论文提纲范文)

(1)RS3PE综合征伴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一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摘要
2 讨论

(2)磷脂酶A2受体与肿瘤相关性膜性肾病的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一、PLA2R与膜性肾病
二、肿瘤相关性膜性肾病
    1.肿瘤相关性膜性肾病的特点
    2.肿瘤相关性膜性肾病诊断的参考依据
    3.肿瘤相关性膜性肾病的治疗
三、PLA2R与肿瘤相关性膜性肾病
    1.血清中抗PLA2R抗体阳性的病例总结
    2.肾脏组织穿刺活检PLA2R抗原染色阳性的病例总结
    3.血清和肾组织PLA2R检测同为阳性的病例总结
四、PLA2R与肿瘤之间的关联研究
五、研究前景与展望

(3)汉黄芩素在肾细胞癌恶性行为及靶向药物耐药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 汉黄芩素在RCC中的作用以及作用机制
    研究目的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第二部分 汉黄芩素对RCC的靶向药物敏感性以及耐药的影响
    研究目的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汉黄芩素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英文论文Ⅰ
英文论文Ⅱ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固本清源”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症状变化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药在肺癌治疗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肿瘤疗效评价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研究方法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及来源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脱落标准
        6 诊断标准
        7 研究设计
        8 治疗方案
        9 随访方式
        10 评价方法
        11 观察指标
        12 安全性评价
        13 统计分析
        14 技术路线图
    研究结果
        1 一般信息
        2 治疗前后症状变化
        3 疗效评价
        4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 林洪生教授治疗思路
        2 量表结果分析与讨论
        3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原发性纵隔恶性生殖细胞瘤一例并相关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1 前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原发性纵隔生殖细胞瘤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6)皮肌炎伴发肿瘤相关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DM伴发肿瘤的流行病学特点
2 IIM自身抗体
3 肿瘤相关的DM自身抗体
    3.1 抗TIF-1γ抗体
    3.2 抗NXP-2抗体
    3.3 抗SAE抗体
4 DM伴发肿瘤的相关机制
    4.1 隐性抗原表位形成假说
    4.2 副瘤综合征假说
5 小结

(7)第一部分:晚期胰胆管癌免疫治疗临床观察第二部分:Notch通路相关蛋白在SCLC中的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1
中文摘要2
Abstract1
Abstract2
第一部分 晚期胰胆管癌免疫治疗临床观察
    1、研究背景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4.1 胰腺癌免疫治疗
        4.2 胆管癌免疫治疗
    5、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Notch通路相关蛋白在SCLC中的表达
    1、研究背景
    2、材料与方法
        2.1 患者及病理组织筛选
        2.2 免疫组化实验材料与仪器
        2.3 免疫组化实验方法
        2.4 免疫组化判读
        2.5 病例资料收集
        2.6 疗效评价
        2.7 资料随访
        2.8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总体患者
        3.2 手术组患者
        3.3 非手术组患者
    4、讨论
        4.1 SCLC基本概况
        4.2 SCLC诊断及预后
        4.3 局限期SCLC的治疗
        4.4 广泛期SCLC的治疗
        4.5 SCLC治疗进展
        4.6 Notch信号通路
        4.7 本研究中Notch通路结果
        4.8 小结
    5、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8)胸腺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表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收集指标
    1.3 手术方式
    1.4 ASA分级
    1.5 肺部感染诊断标准
    1.6 统计学分析
结果
    2.1 一般临床资料
    2.2 单因素分析
    2.3 多因素logistic分析
讨论
    3.1 危险因素分析
    3.2 预防及治疗措施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9)以Sweet综合征为首发症状的HIV阴性马尔尼菲青霉病1例—病例报告与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病例资料 1.1
    病史 1.2
    体格检查 1.3
    实验室及影像检查 1.4
    分子生物学鉴定 1.5
    真菌药敏试验 1.6
    诊断 1.7
    治疗及随访 2
    病例分析 3
    鉴别诊断 3.1
    皮瘆、发热相关症状鉴别 3.2
    淋巴结肿大、肿瘤等方面鉴别 3.3
    与其它病原菌感染鉴别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10)胡晓梅主任医师对周霭祥名医解毒治疗恶性血液病学术思想的传承与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寒毒致病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文献综述
    摘要
    1.1 寒毒致积
    1.2 寒毒久积致劳
    1.3 寒毒久伏化热
    1.4 治疗从寒毒入手
    1.5 结语
第二部分 周霭祥名医与胡晓梅主任医师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经验
    2.1 周霭祥名医治疗血癌(白血病)经验
        2.1.1 邪毒为血癌之根,祛邪必假重剂
        2.1.2 血癌热邪鸱张,必以清解为要
    2.2 胡晓梅主任医师治疗髓毒劳(MDS)经验
        2.2.1 温化寒毒为本,寒毒得温自化
        2.2.2 温补脾肾为基,脾肾复则生阳日隆
第三部分 胡晓梅主任医师对周霭祥名医解毒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应用分析
    3.1
        3.1.1 一般资料
        3.1.2 诊断标准
    3.2 结果
        3.2.1 症状分布
        3.2.2 舌象、脉象分布
        3.2.3 症候分布
        3.2.4 用药分布
        3.2.5 青黄散以及青黛、雄黄剂量比较
    3.3 讨论
        3.3.1 症状证型分析
        3.3.2 方药分析
第四部分 雄黄活性成分As_2S_2体外对MDS细胞株机制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4.4 结论
讨论:胡晓梅主任医师对周霭祥名医解毒治疗恶性血液病学术思想的传承与创新
    髓毒劳(MDS)为血癌(白血病)之渐,血癌为髓毒劳之成
    毒为致病之因,解毒为治病之要
    热毒为血癌(白血病)之关键,清解为治疗之大法
    寒毒为髓毒痨(MDS)之主因,温消为治疗之大法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白血病相关性副瘤综合征(论文参考文献)

  • [1]RS3PE综合征伴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一例报告[J]. 赵金荣,袁伟壮,黄璨,赵丽丹.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21(05)
  • [2]磷脂酶A2受体与肿瘤相关性膜性肾病的研究现状[J]. 祝婉婷,王艳秋.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1(07)
  • [3]汉黄芩素在肾细胞癌恶性行为及靶向药物耐药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王勇. 山东大学, 2021(10)
  • [4]“固本清源”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症状变化及评价[D]. 关靓.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原发性纵隔恶性生殖细胞瘤一例并相关文献复习[D]. 王梦. 郑州大学, 2020(02)
  • [6]皮肌炎伴发肿瘤相关性研究进展[J]. 王露露,陈慧敏.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9(03)
  • [7]第一部分:晚期胰胆管癌免疫治疗临床观察第二部分:Notch通路相关蛋白在SCLC中的表达[D]. 孙丹阳.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2019(02)
  • [8]胸腺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D]. 付海林. 石河子大学, 2019(01)
  • [9]以Sweet综合征为首发症状的HIV阴性马尔尼菲青霉病1例—病例报告与文献复习[D]. 袁文晗. 广西医科大学, 2015(12)
  • [10]胡晓梅主任医师对周霭祥名医解毒治疗恶性血液病学术思想的传承与创新[D]. 方苏.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5(02)

标签:;  ;  ;  ;  ;  

白血病相关副肿瘤综合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