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腐蚀的“较量”

金属腐蚀的“较量”

一、与金属腐蚀“较量”(论文文献综述)

梁美红[1](2020)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之社会责任素养因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社会的来临,加剧了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使各国间从生产力的竞争转化为高层次人才竞争。于是以经济发展为核心、致力于公民素养的提升,重视核心素养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2016年我国正式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报告,在教育领域引起极大关注,社会责任素养是其中的关键内容之一。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的编写虽未受其直接影响,但蕴含着比较丰富的社会责任素养因子,并且语文课程作为初中的主要科目之一,对社会责任素养的培养起重要作用。那么最新出版的这套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包含那些社会责任素养因子呢?这些社会责任素养因子以怎样的方式体现出来呢?教学中要如何更好地利用教科书资源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素养呢?这些问题的都是值得思考的。因此本研究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为分析样本,对其中所渗透的社会责任素养因子进行统计与分析,探究这些因子是以怎样的方式渗透在教科书上的,并根据统计与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提出建议,以提供研究学生核心素养的学者或者学校教师从教科书的层面来审视社会责任素养的机会。本研究共有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说明研究缘起,界定本研究的核心概念,综述当前的研究现状和局限,进而说明本研究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基本思路;第二部分“分析框架”,在明确社会责任素养的内涵,梳理前人的研究框架并结合教科书、语文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归纳整理了社会责任素养因子的分析维度和类目,构建了本研究最关键的分析框架,本研究的分析框架由四个维度组成,分别是他人责任、集体责任、国家责任和生态责任,每个维度下又分成几个不同的类目和子类目;第三部分“频度分析”,根据分析框架,统计社会责任素养因子在教科书的单元主题、主副题、课后练习、插图、综合性学习项目上的频次,进行频度分析;第四部分“内容分析”,在统计的基础上,依次分析每个类目的渗透情况,深入研究教科书文本内容中的社会责任素养因子;第五部分“结论与建议”,根据统计与内容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教科书中最强调“国家责任”维度;二是“热爱祖国”是最主要的责任素养类目;三是对他人的责任最强调诚信友善;四是对集体地责任最关注维护公正;五是教科书重视亲近自然地理念;六是社会责任素养渗透因子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七是教科书关注到社会责任能力的培养;八是现方式以主副题和课后练习为主;九是有关社会责任素养选文体裁丰富,重视选文经典性。最后针对教科书内容和教师使用提出以下五点建议:一是适当调整社会责任素养维度的比例;二是合理协调社会责任素养类目的比重;三是深入研读教科书以落实素养目标;四是引导课后多样化练习以扩大培养途径;五是适当丰富社会责任素养选文的多元性。

刘婵[2](2019)在《面向管道智能检测的物联网安全系统研究》文中指出管道承担着国家能源输送任务,其安全性对输送的能源至关重要。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管道安全检测系统逐渐智能化。管道检测系统是一套典型的物联网系统,其中感知层是检测管道端数据的智能测量仪,网络层是传输管道数据的网络,应用层是分析和应用数据的服务器及用户端。随着物联网系统的广泛应用,物联网所遭受的安全威胁不断增长,威胁已经是其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利用故障树分析法对管道智能检测物联网系统的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进行了安全威胁分析,建立管道智能检测系统的威胁模型。模型中将安全威胁细分为PCB被复制、软件被复制、数据不完整、数据被窃取、数据被替换、消息认证错误、协议不安全等七个基本事件。针对上述安全威胁事件,本文设计了相应的安全方案:改变PCB板上的硬件标识保护硬件安全;使用启动软件和运行软件相结合的方式保护软件安全;使用读保护和芯片UID标志位保护运行软件安全;使用Flash循环存储的数据结构保护采集层数据完整性;使用轻量级算法进行数据和消息协议的保护与认证。将这些措施应用到管道智能检测物联网系统中,提高该系统的安全性,得到管道检测系统的安全模型。为了选择管道智能检测物联网系统中需要使用的轻量级加密算法,本文建立了轻量级加密算法评估模型。选择算法代码占用资源、代码运行时钟周期数、安全性指标作为评估模型的参数,并将这些参数标准化。使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参数的权重向量,使用综合分析法得出评估模型各参数权重值,得到轻量级加密算法评估模型,用该模型选择出AES128CTR、RSA和MD5散列函数分别保护数据、保护密钥、产生通信消息认证码。最后,本文根据管道智能检测物联网安全设计过程,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物联网安全系统设计方案评估模型,用来评估物联网安全设计方案。综上所述,本文为现有管道智能检测物联网系统设计了一套安全方案,并将该方案应用到系统中,与部署安全方案之前的系统进行抗攻击性能比较,验证该方案可以防御软硬件、数据和通信受到的安全攻击。本文为未来管道智能检测物联网系统设计了几种安全方案,并利用物联网安全系统设计方案评估模型选择最佳安全设计方案,验证本文设计的物联网安全系统设计方案评估模型的可用性。因此,本文对物联网安全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张超[3](2019)在《环氧粉末涂层阴极剥离规律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管道运输已经逐步成为油气资源的主要运输方式,为了保证油气管道安全稳定地运行,常常采用外防腐层与阴极保护结合的方式对其施加保护。实际生产中,防腐层失效的主要方式是渗透性鼓泡、阴极剥离和阳极破坏等导致的表面剥离,以阴极剥离最为常见,管道阴极剥离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是不可估量的。但是目前对阴极剥离的研究有限,无法准确的对阴极剥离过程进行描述及归因,因此需要深入研究。本文针对环氧粉末涂层阴极剥离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使用自行改良设计的阴极剥离实验装置,结合阴极剥离距离、显微镜形貌观察、电化学测试等研究方法,灰色关联法、层次分析法、等效电路拟合等数据分析手段,研究不同因素下环氧粉末涂层的阴极剥离规律,明确了环氧粉末涂层的阴极剥离过程的发生、发展过程。研究不同因素下环氧粉末涂层的阴极剥离规律,结果表明:环氧粉末涂层的厚度增加通过增加其对于侵蚀性离子的阻挡作用,减缓阴极剥离;温度通过影响离子的运动、阴极保护电位通过其与析氢电位的相对值、离子通过迁移率及离子水合物的半径大小影响阴极剥离;酸性环境对金属基体腐蚀的促进,碱性环境引起的皂化反应及OH-对粘附力的破坏都将促进涂层失效。影响因素的影响力大小排序为:阴离子半径>环氧粉末涂层厚度>p H>阳离子半径>环境温度>阴极保护电位。研究了不同环境下环氧粉末涂层的阴极剥离过程的发生发展过程,结果表明:阴极剥离共分为扩散期、浓差极化期、吸附氢原子层形成期、腐蚀产物堆积期、涂层失效期共五个阶段。干湿循环整体加速了阴极剥离,12-12h的加速性大于4-4h;4-4h干湿循环缩短了扩散期、浓差极化期、腐蚀产物堆积期,却致使吸附氢原子层形成期略有延长;12-12h延缓了扩散期,加剧了浓差极化期、吸附氢原子层形成期、腐蚀产物堆积期,整个吸附氢原子的形成阶段平均加速性快于4-4h干湿循环。涂层失效状态分为涂层缓慢渗水、涂层吸水饱和、涂层出现宏观缺陷孔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与干湿循环频率关联性不大,干湿循环加速了第二阶段;扩散难度12-12h大于全浸泡实验大于4-4h。

李森,尚建兴,张大伟,田露,张鹏曲,肖红玺,郝金刚,黄东升,王威,张学智[4](2017)在《TDDI产品Mo-Al-Mo膜层腐蚀原因分析及改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降低TDDI产品Lead Open型线不良发生率,本文对Lead Open的发生机理进行了研究及改善验证。对TDDI产品生产数据进行了对比,对Mo-Al-Mo结构的SD膜层进行研究,根据以上结果确定改善方案并投入验证。首先,明确了Lead Open发生率与Delay Time的关系。接着,对SD膜层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然后,根据膜层结构和不同金属的电化学特征,建立了SD膜层电偶腐蚀模型。分析表明:Mo、Al两种金属间存在1.47V的电极电位差,具有很强的电偶腐蚀倾向性,且表层Mo中存在10nm级别的贯穿性孔洞,直径为0.4nm的水分子可轻易渗入,进而引发电偶腐蚀。表层Mo厚度增加25%后,其腐蚀速度较量产条件降低30%,Lead Open发生率降低1.4个百分点,维持在0.1%的较低水平,满足TDDI产品量产对该类不良发生率的要求。

钱海鹏[5](2015)在《某新研宇航型号产品保证体系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航天领域,产品保证理论越来越受到重视。为确保实现型号研制目标、确保研制质量满足用户需求与要求,越来越多的航天型号产品应用产品保证理论来构建本型号的产品保证体系。某新研宇航型号研制是一项创新型的、复杂的宇航系统工程任务,是典型的航天行业宇航领域新研发类的型号项目。本论文以某新研宇航型号产品保证体系构建作为研究对象。本论文首先介绍了产品保证的起源、产品保证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其次论述了产品保证的基本理论,对产品保证的本质与内容、产品保证的特点进行了阐述与分析。然后针对本型号的产品保证目标,应用产品保证理论,按照QJ 2171A《航天产品保证要求》和航天产品精细化管理要求以及根据本型号产品研制特点,详细构建了本型号产品保证体系。本体系由产品保证管理、质量保证等18个部分组成。本体系阐述了型号在各研制阶段产品设计、采购、生产、测试、试验、交付、执行任务、服务用户等全过程的产品保证活动。本论文研究构建的某新研宇航型号产品保证体系是笔者亲自参与构建的并通过实践证明是成功的、行之有效的。通过该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行,实现了型号的产品保证目标,达到了型号的研制目标要求。本论文对于相类似产品的产品保证体系构建,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和指导作用。

陈丽峰[6](2015)在《“生活化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生活化教学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中,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生活化教学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情感,促进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周学双[7](2014)在《石化企业含盐废水、含油污泥与石油焦共成浆气化技术研究》文中指出石化企业加工原油的重质化,导致了一些副产物比如含硫高的石油焦、污泥、废水的数量增多。这些产物很难被处理,同时我国环保政策不断完善,要求更加严格,资源的不足和环境受限的矛盾不断加剧。气化工艺作为一种能源利用的有效方法日益受到重视,而制备高性能的浆体是实现气化的关键因素。为此,本文选取石化企业剩余活性污泥、电脱盐废水及石油焦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石化企业含油污泥、电脱盐废水与石油焦的共成浆及燃烧性能实验,并进行了污泥废水焦浆的气化模拟,为石化企业含油污泥、含盐废水资源化以及石油焦的高效利用奠定了基础。电脱盐废水中含有的大量氯离子会对管道、气化炉等设备造成严重腐蚀,制约气化技术的正常运行,本文采用离子交换方法对电脱盐分水进行脱氯预处理研究。通过实验确定A600树脂的脱氯效果较好,A600吸附氯离子的较佳工艺条件为:流速2BV/h、径高比1:7、pH为59;再生条件:4%NaOH溶液为再生剂,再生液流速为2BV/h;经过10次吸附-再生循环测试,A600树脂的吸附-再生性能稳定,表明该树脂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能。通过对石油石化企业含油污泥及电脱盐与石油焦的共成浆性的考察,可以看出:在只有石油焦一种物质成浆时,水焦浆的表观粘度和质量浓度成正相关的关系,同时水焦浆是非牛顿流体,它自身具有屈服应力和触变性,因此,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表观粘度先上升之后变小;电脱盐废水取代新鲜水对石油焦成浆性影响较小,含油污泥及电脱盐废水与石油焦可实现共成浆,且污泥废水焦浆的粒度分布及颗粒累积效率可满足水煤浆技术要求;污泥废水焦浆的表观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pH值的升高先降低后升高,制浆最佳pH值为9。选用三种不同分散剂,考察了不同分散剂对污泥废水焦浆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散剂NC制备的污泥废水焦浆在污泥添加量较少时先剪切增稠后剪切变稀,污泥添加量较多时剪切变稀;分散剂PSA制备的污泥废水焦浆先剪切增稠后剪切变稀;分散剂LS制备的污泥废水焦浆具有剪切变稀的特性;石油焦成浆性高低顺序为:PSA>NC>LS。对了考察污泥废水泥浆的燃烧特性,分别运用了热重-差热分析法,结果表明:水焦浆、电脱盐废水焦浆、污泥废水焦浆的燃烧过程都经历了恒重升温、表面吸附氧化增重、挥发分燃烧、焦炭燃尽、碳酸盐分解五个阶段。电脱盐废水、污泥的加入能改善水焦浆的燃烧性能。电脱盐废水含有一定量的金属离子,对石油焦燃烧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污泥废水焦浆燃烧性能与电脱盐废水焦浆相近,随着污泥添加量的增加,灰分形成灰壳覆盖在石油焦表面阻碍氧气向可燃物的扩散,污泥废水焦浆的燃烧性能稍有减弱。对典型石化企业而言,企业内的污泥可通过与电脱盐废水及石油焦共成浆技术完全处理掉,并且可实现含盐废水的大量减排。根据GE气化工艺,利用大型化工流程模拟软件建立了污泥废水焦浆气化模拟流程,研究了不同操作参数对气体产物分布的影响,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如果提高污泥废水焦浆的浓度,则合成气中的CO的量也会相应升高,并且也会导致气化温度和有效气体(CO+H2)的增加。提高氧碳比可增大石油焦气化反应强度,但合成气中有效气体含量降低,操作过程中需将氧碳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增大气化压力和操作温度均有利于石油焦气化反应的进行。

张娟[8](2014)在《甘谷驿油田空气泡沫综合调驱适应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裂缝性特低渗油藏注水过程中存在部分区域易水窜甚至严重水淹的问题,空气泡沫综合调驱为水淹井治理提供了一条途径,但前期在甘谷驿油田的应用研究局限于现场试验,缺乏有效的理论支撑与全面的适应性分析,矿场高含水井治理的迫切性有必要对该技术从地质、工艺、矿场等多角度详尽分析其适应性。本文以甘谷驿油田长6油层为研究对象,由导致生产井高含水的地质与工程成因,确定了油田空气泡沫综合调驱窜流通道封堵的必要性;通过对甘谷驿油田调驱井筛选方法的系统建立——“先找井后筛选”,以及室内空气泡沫调驱体系配方优化与影响因素模拟,室内验证了空气泡沫调驱对该油田地质储层的适应性和较强的封堵效率;然后,通过对调驱技术工艺、空气泡沫腐蚀、采出端空气浓度安全和封堵效果地质影响因素实验敏感性评价,表明空气泡沫综合调驱在甘谷驿油田的较好工艺适用性;最后,通过在甘谷驿油田唐114井区1380区块进行空气泡沫综合调驱矿场试验,较好的增油控水效果(单井日产油量增加24%,含水减少18个百分点,四个井组累积增油583.2m3)表明该技术在矿场中的切实有效性和经济性。结合上述分析,综合评价出空气泡沫综合调驱技术在甘谷驿油田代表的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高含水期治理的良好适应性,为该类油藏水窜水淹治理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耿淑玲[9](2011)在《基于人文关怀的科学课程的构建》文中研究表明当前科学课程改革的实践正在如火如茶地进行,但是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我们一方面应大力推动科学课程改革实践的进行,另一方面应加强对课程改革实践的总结与反思,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本文在对科学课程改革进行总结与反思的前提下,提出构建基于人文关怀的科学课程的设想,试图为我国科学课程改革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导论。主要从研究的缘起与意义、文献综述、核心概念界定、研究的视角、研究的问题、思路、方法以及论文结构等方面对论文进行基本的介绍。第二章,审视人文关怀在科学课程发展过程中的境遇。这是本文的逻辑起点,着重回答在科学课程发展中到底有没有而且要不要人文关怀的问题,即探讨构建基于人文关怀的科学课程的必要性。近代西方科学课程是由文艺复兴这场人文主义运动所催生的,可以说是“人”的发现导致了近代西方科学课程的产生。其后,科学课程在实践中得到了发展。19世纪中期以后,由于科学的强势影响,实证化的科学研究方法渗透到科学课程及其研究中,导致了人文关怀在科学课程发展过程中的遮蔽。但自20世纪后半叶以来,西方科学课程在经历了三次发展的高潮之后,这种阴霾正逐渐消散,今天,关注人已经成为科学课程发展的总趋势。我国的近代科学课程伴随着近代科学从西方移植而入,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它主要着眼于器物层面,对于深层次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文化素养方面缺少足够的重视,而且这种状况在后来的发展中始终没有得到纠正,实可谓“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如何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当代国际社会的做法为我们的科学课程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第三章,提出构建基于人文关怀的科学课程的理论依据。本文认为,构建基于人文关怀的科学课程的理论基础应该立足于哲学层面来进行探讨。一直以来,科学哲学的发展就是影响科学课程改革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而近些年来科学哲学的“文化转向”更是对原来的科学课程体系形成了巨大冲击。科学哲学的“文化转向”,扩大了科学课程理论研究的范围,使我们能够站在科学哲学和文化哲学相结合的高度思考科学课程的问题:科学课程不能仅仅着眼于科学知识的传授,而应该更加突出创造科学知识的人,以及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应该将历史和人文的因素融入于科学课程教学中,使学生能够从文化的视角解读科学,也能够从科学的角度理解文化,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与正确的价值观。此外,萨顿的科学史观对于我们构建基于人文关怀的科学课程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以萨顿科学史观为指导,将其学说加以推衍和运用,对科学发展的历史进行梳理,揭示出:在整个科学发展过程中,人的因素始终贯串于其间,并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科学的发展离不开人文关怀,作为其知识载体的科学课程当然更该如此,因而这也成为了我们构建基于人文关怀的科学课程的又一重要理论依据。第四章,阐述基于人文关怀的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理念上的创新,才能带来制度创新和行为方式的创新。构建基于人文关怀的科学课程,在教学策略和方法上与传统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会有很大的不同,然而更主要的是体现在深层次上,即它的教育理念与传统教育理念有着本质的区别。什么是基于人文关怀的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本文认为,其最核心的理念就是关注人。通过中西文化的对比可以看出,我国的国民一直以来就缺乏自己独特的个性;而近代以来的功利化取向,又使我们个体的需求和精神成长一直被忽视。有鉴于此,“培养鲜活有个性的人”应该成为科学课程的终极追求。科学素养是现代公民的必备素养,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而我国学生的科学素养状况一直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因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应成为我国科学课程的现实目标。此外,基于人文关怀的科学课程,着眼于倡导一种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相结合的科学课程文化观。以科学课程为载体,实现两种文化(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结合,实现两种精神(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通,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这对于改变我国科学精神不发达的现状是非常有益的。第五章,介绍基于人文关怀的科学课程的实施策略。课程实施是课程理念见诸行动的过程,是决定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一环。科学课程的实施策略是多元的,人们基于不同的课程理念,可以构建出不同的科学课程来,更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方法来实现。不过,如果从科学史、贴近生活世界的素材和科学美这三个方面着力,也足可以使我们在教学中彰显人文情怀方面大有作为。

王广利[10](2009)在《东北地区成品油配送项目组织与实施》文中认为东北地区是我国成品油的主要资源产地,成品油产量5000万吨/年左右,占全国成品油产量的30%,未来几年仍将以11%左右的水平保持增长。运输组织是成品油产销活动的中间环节,作为资源产地,东北地区分布的12家炼化企业所生产的成品油,通过铁路、公路、管输、海运等多种运输方式,除供应东北全区市场外,还辐射至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等地。针对东北地区成品油物流配送的现状,如何根据资源、流向、运输工具等条件构建先进的成品油物流体系,深入进行配送优化,在保证企业生产、保证市场供应的基础上,实现配送成本最低,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成品油物流配送优化的深入开展将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增强竞争能力,为企业的稳定和发展开拓更广阔的空间。本文就东北地区成品油物流配送体系的构建和成品油物流配送的优化进行了探讨。

二、与金属腐蚀“较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与金属腐蚀“较量”(论文提纲范文)

(1)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之社会责任素养因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缘起
        1.重视核心素养是世界性的主题
        2.提高学生社会责任素养是我国社会的普遍诉求
        3.教科书是社会责任素养的重要载体
    (二)研究意义
        1.引导教师关注语文教科书中的社会责任素养因子
        2.促进《语文》学科社会责任教育价值的充分发挥
        3.有利于社会责任素养在学科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落实
    (三)概念界定
        1.责任
        2.社会责任
        3.社会责任素养
    (四)研究综述
        1.社会责任素养的研究现状
        2.有关社会责任素养的框架研究
        3.教科书中的核心素养研究
        4.研究成果与反思
    (五)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
        2.研究内容
        3.研究方法
        4.研究流程
一、分析框架
    (一)分析维度的确定
        1.已有研究的分析维度
        2.本研究的分析维度
    (二)分析类目的确定
        1.分析类目确定的依据
        2.分析类目的制定过程
    (三)本研究的分析框架与统计说明
        1.本研究的分析框架
        2.分析项目与统计说明
二、频度分析
    (一)单元主题统计
    (二)主副题统计
        1.教读课文
        2.自读课文
    (三)课后练习统计
    (四)插图统计
    (五)综合性学习统计
    (六)小结
三、内容分析
    (一)他人责任
        1.文明礼貌
        2.诚信友善
        3.乐于助人
        4.孝敬父母
        5.和谐家庭
        6.小结
    (二)集体责任
        1.遵纪守法
        2.热爱集体
        3.维护公正
        4.小结
    (三)国家责任
        1.主动作为
        2.热爱祖国
        3.小结
    (四)生态责任
        1.热爱自然
        2.保护环境
        3.小结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教科书中最强调“国家责任”
        2.“热爱祖国”是最主要的责任素养
        3.对他人的责任最强调诚信友善
        4.对集体的责任最关注维护公正
        5.教科书重视亲近自然的理念
        6.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
        7.关注到社会责任能力的锻炼
        8.呈现方式以主副题和课后练习为主
        9.选文体裁丰富,重视选文经典性
    (二)建议
        1.适当调整社会责任素养维度的比例
        2.合理协调社会责任素养类目的比重
        3.深入研读教材选文以落实素养目标
        4.引导课后多样化练习以扩大培养途径
        5.丰富社会责任素养选文的多元性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面向管道智能检测的物联网安全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管道智能检测系统中的安全性研究现状
        1.2.2 物联网安全的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第二章 管道智能检测物联网安全威胁分析
    2.1 管道智能检测物联网系统架构
        2.1.1 管道智能检测系统架构
        2.1.2 物联网系统架构
        2.1.3 管道智能检测物联网架构
    2.2 软硬件安全威胁分析
        2.2.1 硬件安全威胁分析
        2.2.2 软件安全威胁分析
    2.3 系统数据安全威胁分析
        2.3.1 数据安全威胁分析
        2.3.2 通信数据安全威胁分析
    2.4 威胁模型建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轻量级加密算法评估模型
    3.1 轻量级加密算法评估模型指标参数
        3.1.1 算法加解密过程分析
        3.1.2 指标参数确定
        3.1.3 轻量级加密算法的参数标准化
    3.2 创建轻量级加密算法评估模型
        3.2.1 客观赋值法:熵值法
        3.2.2 主观赋值法:层次分析法
        3.2.3 主客观系数综合分析
        3.2.4 计算轻量级加密算法评估模型
    3.3 轻量级加密算法评估模型分析
        3.3.1 轻量级加密算法评估模型约束优化
        3.3.2 轻量级加密算法评估模型结果分析
        3.3.3 评估散列函数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管道智能检测物联网安全系统设计
    4.1 软硬件安全设计
        4.1.1 硬件安全设计
        4.1.2 启动软件安全设计
        4.1.3 运行软件安全设计
    4.2 数据安全设计
        4.2.1 感知层数据完整性设计
        4.2.2 感知层数据安全性设计
        4.2.3 通信数据安全性设计
    4.3 系统安全模型建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物联网安全系统设计方案评估模型
    5.1 物联网安全系统设计方案评估模型参数选择
        5.1.1 建立物联网威胁模型
        5.1.2 建立物联网安全模型
        5.1.3 安全设计方案评估模型参数选择
    5.2 创建物联网安全系统设计方案评估模型
        5.2.1 系统评估模型参数标准化
        5.2.2 系统评估模型建立
    5.3 物联网安全系统设计方案评估模型应用
        5.3.1 管道智能检测物联网安全设计方案参数计算
        5.3.2 评估管道智能检测物联网安全设计方案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环氧粉末涂层阴极剥离规律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管线外防腐层剥离特点
        1.2.1 常用的外防腐层种类
        1.2.2 管道的阴保屏蔽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创新点
第二章 单层环氧粉末试片加工及实验装置改进
    2.1 引言
    2.2 实验试片
        2.2.1 试件加工
        2.2.2 实验试件的检测
    2.3 实验装置
        2.3.1 标准实验装置
        2.3.2 改良实验装置
第三章 不同因素下环氧粉末涂层的阴极剥离规律
    3.1 引言
    3.2 实验内容和方法
        3.2.1 实验内容
        3.2.2 实验方法
    3.3 不同因素下阴极剥离距离规律研究
        3.3.1 环氧粉末涂层厚度
        3.3.2 环境温度
        3.3.3 实验周期
        3.3.4 阴极保护电位
        3.3.5 环境中所含离子
        3.3.6 p H
        3.3.7 干湿循环
    3.4 环氧粉末涂层阴极剥离关键因素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环氧粉末涂层的阴极剥离过程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内容及方法
        4.2.1 实验内容
        4.2.2 实验方法
    4.3 开路电位研究
        4.3.1 全浸泡实验
        4.3.2 4-4h干湿循环实验
        4.3.3 12-12h干湿循环实验
    4.4 等效电路的结构变化研究
        4.4.1 等效电路的模型的建立
        4.4.2 全浸泡实验
        4.4.3 4-4h干湿循环实验
        4.4.4 12-12h干湿循环实验
        4.4.5 不同实验环境下结构变化的对比分析
    4.5 腐蚀电化学参数研究
        4.5.1 涂层电容
        4.5.2 扩散阻抗
        4.5.3 吸附氢原子双电层电容及吸附氢原子转移电阻
        4.5.4 腐蚀界面双电层电容和电荷转移电阻
    4.6 本章小结
结论
附录Ⅰ灰色关联法程序
附录Ⅱ层次分析法程序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TDDI产品Mo-Al-Mo膜层腐蚀原因分析及改善(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Lead Open发生规律
    2.1 Lead Open发生率与Delay Time的关系
    2.2 Lead Open在玻璃基板上的发生位置
3 SD膜层表征及Lead Open机理解释
    3.1 SD膜层截面及孔隙率表征
    3.2 SD膜层信赖性测试
    3.3 Lead Open机理解释
4 不良改善及验证
    4.1 腐蚀电化学表征
    4.2 生产投入验证
5 结论

(5)某新研宇航型号产品保证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产品保证的起源
        1.2.2 产品保证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产品保证的基本理论
    2.1 产品保证的本质与内容
    2.2 产品保证的特点
3 某新研宇航型号产品保证体系构建
    3.1 产品保证目标
    3.2 产品保证管理
        3.2.1 产品保证工作系统
        3.2.2 产品承制方的管理
        3.2.3 关键项目管理
        3.2.4 技术评审
        3.2.5 产品数据包管理
        3.2.6 产品状态分类管理
        3.2.7 重大事故的分析和处理
        3.2.8 产品保证审核
        3.2.9 人员培训
    3.3 质量保证
        3.3.1 综述
        3.3.2 合同评审及任务书评审
        3.3.3 设计控制
        3.3.4 文件和资料控制
        3.3.5 采购控制
        3.3.6 外包产品控制
        3.3.7 产品的标识和可追溯性
        3.3.8 产品制造、装配、总装过程的质量控制
        3.3.9 试验和测试的控制
        3.3.10 产品检验控制
        3.3.11 生产环境控制
        3.3.12 搬运、贮存、包装和防护
        3.3.13 测试覆盖性分析和检查
        3.3.14 不合格品管理
        3.3.15 质量问题归零
        3.3.16 质量检查确认
        3.3.17 紧急放行与例外放行
        3.3.18 产品验收管理
        3.3.19 数据记录控制
        3.3.20 发射场控制及在轨管理
        3.3.21 质量问题分析
        3.3.22 表格化管理
    3.4 技术状态管理
        3.4.1 技术状态管理的内容
        3.4.2 技术状态管理计划
    3.5 可靠性保证
        3.5.1 可靠性保证综述
        3.5.2 可靠性工作流程
        3.5.3 可靠性管理
        3.5.4 可靠性设计
        3.5.5 可靠性分析
        3.5.6 可靠性试验与验证
        3.5.7 可靠性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3.6 安全性保证
        3.6.1 安全性保证工作的流程
        3.6.2 安全性管理
        3.6.3 安全性设计
        3.6.4 安全性关键项目的识别与控制
        3.6.5 安全性验证与评价
        3.6.6 安全性评估
    3.7 维修性保证
    3.8 测试性保证
        3.8.1 测试性设计
        3.8.2 测试性分析
        3.8.3 测试性试验与验证
    3.9 保障性保证
    3.10 环境适应性保证
        3.10.1 环境适应性工作策划
        3.10.2 环境适应性评审
        3.10.3 环境适应性设计与分析
        3.10.4 环境适应性评价
    3.11 电气、电子和机电(EEE)元器件保证
    3.12 材料、机械零件和工艺保证
        3.12.1 材料控制
        3.12.2 机械零件控制
        3.12.3 工艺控制
    3.13 软件产品保证
        3.13.1 软件产品保证管理
        3.13.2 第三方评测
    3.14 FPGA产品保证
        3.14.1 FPGA质量管理
        3.14.2 研制技术流程
    3.15 技术风险管理与控制
        3.15.1 本型号的风险管理流程
        3.15.2 各阶段风险分析与控制的重点工作项目
    3.16 量化控制
    3.17 标准化保证
    3.18 计划保证
    3.19 经费保证
    3.20 小结
4 产品保证体系运行与成效分析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生活化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捕捉生活现象,导入课堂教学
二、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三、参与生活实践,认识化学问题

(7)石化企业含盐废水、含油污泥与石油焦共成浆气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论文创新点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石化企业含油污泥处理研究进展
        1.1.1 含油污泥来源和性质
        1.1.2 含油污泥危害
        1.1.3 含油污泥处理技术
    1.2 石化企业含盐废水处理研究进展
        1.2.1 含盐废水的来源和性质
        1.2.2 含盐废水危害
        1.2.3 含盐废水处理技术
        1.2.4 含盐废水腐蚀研究进展
    1.3 石油焦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1.3.1 石油焦来源和性质
        1.3.2 石油焦用途
        1.3.3 石油焦完全氧化技术
        1.3.4 石油焦部分氧化气化技术
        1.3.5 部分氧化气化技术研究进展
    1.4 课题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1.4.1 课题的研究意义
        1.4.2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石化企业污泥、废水及石油焦的理化特性研究
    2.1 样品及实验仪器
        2.1.1 样品来源
        2.1.2 仪器及测试手段
    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2.1 含油污泥及石油焦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
        2.2.2 含油污泥红外光谱分析
        2.2.3 电脱盐废水水质分析
        2.2.4 石油焦红外光谱分析
        2.2.5 石油焦扫描电镜及孔隙结构分析
    2.3 小结
第三章 含盐废水脱氯前处理研究
    3.1 含盐废水前处理调研分析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3.2.2 实验方法
    3.3 静态实验筛选离子交换树脂
        3.3.1 树脂种类对氯离子吸附性能的影响
        3.3.2 吸附时间对氯离子去除效果的影响
        3.3.3 pH值对氯离子去除效果的影响
        3.3.4 树脂解吸与再生性能
    3.4 动态实验优选离子交换工艺运行条件
        3.4.1 流速对穿透曲线的影响
        3.4.2 pH值对穿透曲线的影响
        3.4.3 径高比对穿透曲线的影响
    3.5 动态实验优选离子交换工艺再生条件
        3.5.1 再生液浓度对再生效果的影响
        3.5.2 再生液流速对再生效果的影响
        3.5.3 动态吸附-再生循环测试
    3.6 小结
第四章 石化企业废水、污泥对石油焦成浆性的影响研究
    4.1 实验材料
    4.2 水焦浆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4.2.1 水焦浆制备技术的选择
        4.2.2 水焦浆的制备方法与性能测试
        4.2.3 水焦浆的制备
    4.3 电脱盐水对水焦浆的影响
        4.3.1 电脱盐水对水焦浆粘度的影响
        4.3.2 电脱盐水对水焦浆流动性及稳定性的影响
        4.3.3 电脱盐水对水焦浆粒度分布的影响
    4.4 含油污泥对废水焦浆的影响
        4.4.1 含油污泥对废水焦浆粒度分布的影响
        4.4.2 含油污泥对废水焦浆粘度的影响
        4.4.3 含油污泥对废水焦浆流动性及稳定性的影响
        4.4.4 含油污泥对废水焦浆流变性的影响
    4.5 温度、pH对污泥废水焦浆的影响
        4.5.1 温度对污泥废水焦浆的影响
        4.5.2 pH对污泥废水焦浆的影响
    4.6 不同分散剂对污泥废水焦浆的影响
        4.6.1 分散剂概述
        4.6.2 萘磺酸盐缩合物的复合物对污泥废水焦浆的影响
        4.6.3 聚乙烯磺酸盐对污泥废水焦浆的影响
        4.6.4 木质素磺酸盐对污泥废水焦浆的影响
        4.6.5 污泥废水焦浆的流动性和稳定性
    4.7 小结
第五章 污泥废水焦浆的燃烧特性研究
    5.1 实验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样品
        5.1.2 实验仪器与数据处理
    5.2 水焦浆燃烧特性
    5.3 电脱盐水对水焦浆燃烧特性的影响
    5.4 含油污泥对废水焦浆燃烧特性的影响
    5.5 污泥废水焦浆气化工艺环境效益分析
    5.6 小结
第六章 污泥废水焦浆的气化模拟研究
    6.1 建模软件概述
    6.2 GE气化过程建模
        6.2.1 气化建模假定条件
        6.2.2 气化模块分析
        6.2.3 组分及物性方法
        6.2.4 GE气化过程模型
        6.2.5 气化模拟结果
    6.3 污泥废水焦浆浓度对气化产物的影响
    6.4 氧碳比对气化产物的影响
    6.5 气化压力对气化产物的影响
    6.6 气化温度对气化产物的影响
    6.7 小结
第七章 结论及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8)甘谷驿油田空气泡沫综合调驱适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空气泡沫调驱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油藏注空气驱油研究
        1.2.2 油藏注泡沫调驱研究
    1.3 论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甘谷驿油田地质特征与生产井高含水成因研究
    2.1 甘谷驿油田地质特征
        2.1.1 构造特征
        2.1.2 沉积特征
        2.1.3 储层物性特征
    2.2 导致生产井高含水地质与工程成因
    2.3 小结
第三章 甘谷驿油田空气泡沫综合调驱方案与调驱体系研究
    3.1 定工作量下的空气泡沫综合调驱井选择
        3.1.1 “先找井”方法研究
        3.1.2 “后筛选”方法研究
    3.2 综合调驱体系静态效果分析
        3.2.1 泡沫调驱体系发泡剂筛选
        3.2.2 泡沫调驱体系稳泡剂筛选
        3.2.3 泡沫调驱体系界面张力评价
    3.3 综合调驱参数影响性分析与注入方案优化
        3.3.1 空气泡沫调驱注入时机影响性分析
        3.3.2 空气泡沫调驱气液比影响性分析
        3.3.3 空气泡沫调驱注入量影响性分析
        3.3.4 空气泡沫调驱泡沫段塞大小和注入轮次影响性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甘谷驿油田空气泡沫综合调驱技术适应性研究
    4.1 注空气和空气泡沫技术工艺适应性
    4.2 空气泡沫腐蚀分析
    4.3 采出端空气浓度安全问题研究
        4.3.1 采出端空气浓度研究
        4.3.2 空气泡沫综合调驱 HSE 安全管理
    4.4 技术提高采收率地质因素敏感性评价
        4.4.1 温度对泡沫性能的影响
        4.4.2 渗透率极差对泡沫性能的影响
    4.5 小结
第五章 甘谷驿油田空气泡沫综合调驱增油控水试验研究
    5.1 试验区施工前生产动态特征
    5.2 调驱井选取与调驱方案
    5.3 试验结果分析
        5.3.1 调驱前后生产井效果分析
        5.3.2 调驱前后注入井效果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9)基于人文关怀的科学课程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和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及相关文献综述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研究的视角和思路、方法
第二章 人文关怀在科学课程发展过程中的境遇
    第一节 人文关怀在西方科学课程发展中的境遇
        一、人文关怀的凸显:近代西方科学课程的产生
        二、人文关怀的遮蔽:现代西方科学课程发展的失衡
        三、人文关怀的回归:当代西方科学课程发展的趋势
    第二节 人文关怀在我国科学课程发展中的境遇
        一、人文关怀的缺失:源于功利而移植的我国近代科学课程
        二、人文关怀的呼唤:我国科学课程发展的必然选择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构建基于人文关怀的科学课程的理论依据
    第一节 科学哲学"文化转向"的影响
        一、西方科学哲学的"文化转向"
        二、科学哲学"文化转向"对科学课程研究的影响
    第二节 萨顿科学史观的推衍和运用
        一、萨顿和他的科学史观
        二、萨顿科学史观的推衍和运用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人文关怀的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第一节 核心思想:关注人,为了人
        一、培养鲜活有个性的人:科学课程的终极追求
        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课程的现实目标
    第二节 着眼点:两种文化的结合、两种精神的融通
        一、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关系
        二、在科学课程中实现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结合
        三、在科学课程中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通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人文关怀的科学课程的实施策略
    第一节 以科学史为线索
        一、科学史进入科学课程的历程和教育价值
        二、以科学史为线索展开教学的案例
    第二节 以贴近生活世界的内容为素材
        一、科学课程为什么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
        二、科学课程面向学生生活世界的教育价值和途径
        三、以贴近生活世界的内容为素材展开科学教学的案例
    第三节 以科学中美的体验为导引
        一、对科学中美的认识过程及其在科学课程中的体现
        二、科学课程中美的教育价值
        三、以科学中美的体验为导引展开教学的案例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10)东北地区成品油配送项目组织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引言
第1章 成品油配送现状及问题
    1.1 东北地区成品油配送现状
    1.2 东北地区成品油配送问题
第2章 成品油配送项目目标与内容
    2.1 成品油配送项目目标
    2.2 成品油配送项目组织原则
    2.3 成品油配送项目优化的内容及原理
第3章 东北地区成品油配送项目组织方案
    3.1 东北地区成品油配送项目组织方案框架
    3.2 成品油配送线路优化方案
    3.3 优化整合储运设施和运输工具方案
    3.4 配送信息系统
第4章 东北地区成品油配送项目组织实施
    4.1 实际配送线路及运输方式的选择
    4.2 完善管网建设
    4.3 建设大型商业储备库
    4.4 建设物流配送信息系统
结论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
ABSTRACT

四、与金属腐蚀“较量”(论文参考文献)

  • [1]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之社会责任素养因子研究[D]. 梁美红. 浙江师范大学, 2020(02)
  • [2]面向管道智能检测的物联网安全系统研究[D]. 刘婵.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2)
  • [3]环氧粉末涂层阴极剥离规律的实验研究[D]. 张超.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9(09)
  • [4]TDDI产品Mo-Al-Mo膜层腐蚀原因分析及改善[J]. 李森,尚建兴,张大伟,田露,张鹏曲,肖红玺,郝金刚,黄东升,王威,张学智. 液晶与显示, 2017(11)
  • [5]某新研宇航型号产品保证体系构建研究[D]. 钱海鹏. 大连理工大学, 2015(03)
  • [6]“生活化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 陈丽峰. 考试周刊, 2015(26)
  • [7]石化企业含盐废水、含油污泥与石油焦共成浆气化技术研究[D]. 周学双.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4(01)
  • [8]甘谷驿油田空气泡沫综合调驱适应性研究[D]. 张娟. 西安石油大学, 2014(07)
  • [9]基于人文关怀的科学课程的构建[D]. 耿淑玲. 湖南师范大学, 2011(11)
  • [10]东北地区成品油配送项目组织与实施[D]. 王广利. 吉林大学, 2009(09)

标签:;  ;  ;  ;  ;  

金属腐蚀的“较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