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绿原酸对苹果抗病相关酶的影响

外源绿原酸对苹果抗病相关酶的影响

一、外源绿原酸对苹果抗病相关酶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袁筱[1](2021)在《多巴胺对苹果腐烂病的调控作用及初步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的苹果产业发展迅速,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50%以上。近5年全国苹果种植面积稳定在190万hm2左右,但是苹果生产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如我国主栽品种比较单一,主要以富士为主。苹果品种的单一化种植,容易引发大规模病虫害,特别是苹果树腐烂病危害严重。多巴胺是儿茶酚胺的一种,在植物体内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如参与活性氧清除过程、参与抗病反应、可与激素相互作用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等。然而目前关于多巴胺调控苹果抗病性的研究非常少。因此,本研究分别以平邑甜茶、GL-3和MdTyDC过表达苹果植株为试材,从多巴胺的外源调控和内源合成代谢方面,通过盆栽试验和离体接种苹果腐烂病菌03-8来研究多巴胺对苹果抗腐烂病的调控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为生产上科学、有效的防控苹果树腐烂病奠定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平邑甜茶为试材,通过外源施加100μM多巴胺,并对叶片接种腐烂病菌03-8进行预实验,初步确定外源多巴胺可以提高苹果叶片对腐烂病的抗性。研究结果表明,外源多巴胺提高了叶片中CAT、POD和SOD的活性来清除腐烂病菌侵染造成的活性氧迸发,并且提高了叶片中抗病相关基因Md PR1、Md PR2、Md PR5和Md PAL的表达水平。2、以GL-3为试材,通过盆栽试验和对枝条接种苹果腐烂病菌03-8来验证外源多巴胺对苹果抗病性的调控作用并探究了其初步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多巴胺作为活性氧清除剂,能够提高苹果植株抗氧化能力,外源施加多巴胺可通过提高枝条中SOD、CAT、POD和PPO活性来降低苹果腐烂病菌对植物过氧化的伤害。外源施加多巴胺提高了苹果枝条中SA含量及SA信号通路基因表达量。此外,还可以提高枝条中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这类抗病相关蛋白活性,提高枝条中绿原酸、没食子酸、对香豆酸和表儿茶素的含量及Md PAL的表达量来提高苹果植株对腐烂病的抗性。3、以MdTyDC过表达苹果植株为试材,对其进行接种苹果腐烂病菌03-8处理来研究苹果酪氨酸脱羧酶基因MdTyDC对苹果抗病性的调控作用。研究结果表明:MdTyDC响应腐烂病菌侵染并且在接种腐烂病菌后,过表达MdTyDC植株枝条中多巴胺含量显着高于野生型。过表达MdTyDC提高了苹果枝条中SA含量和SA信号通路基因表达量。此外,过表达MdTyDC还增强了枝条中CAT、POD、PPO和几丁质酶等防御酶活性还有没食子酸、绿原酸等多酚类物质含量,从而使得过表达植株对苹果腐烂病菌的抗性增强。

杨露露[2](2021)在《苹果MdHB7在应答炭疽叶枯病菌和腐烂病菌侵染中的功能鉴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苹果炭疽叶枯病和腐烂病作为近年来影响苹果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真菌病害,在我国苹果主产区内普遍发生,严重降低了苹果的产量和品质,对果农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对这两种真菌病害进行有效控制是苹果产业急需破解的难题。因此,从分子水平进行探究为其提供了一个新的解决思路。HD-Zip转录因子是高等植物中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广泛参与植物响应生物胁迫过程,对植物免疫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在苹果中报道较少。因此,本研究利用实验室已获得的HD-ZipⅠ亚家族成员MdHB7过表达及干扰转基因苗进行苹果炭疽叶枯病及腐烂病接种处理,通过对病原菌侵染下转基因植株与野生型植株在活性氧迸发、激素水平、酚类物质含量、抗氧化酶系统、抗病相关蛋白以及抗病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量的比较,初步解析了MdHB7在苹果响应生物胁迫中的作用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MdHB7受苹果炭疽叶枯病侵染诱导表达,MdHB7过表达负调控苹果对炭疽叶枯病菌的抗性。与野生型相比较,过表达MdHB7苹果叶片中ABA合成和积累显着增加,而SA的积累量以及SA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量显着下降;同时,过表达MdHB7苹果植株中酚类物质含量以及相关抗氧化酶活性下降,造成H2O2大量积累;另外,过表达MdHB7植株在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也均相对较低,而多酚氧化酶活性却显着高于野生型。与此相反,MdHB7干扰表达的转基因苹果叶片对炭疽叶枯病的抗性显着提升,表现为MdHB7干扰表达植株具有更低的ABA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更高的SA含量、酚类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2.MdHB7同样受苹果腐烂病侵染诱导表达,且MdHB7过表达负调控苹果对腐烂病菌的抗性。相较于野生型,过表达MdHB7植株中SA含量和SA途径相关基因表达量均受到抑制;同时,过表达MdHB7植株中酚类物质含量、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活性也相对较低,最终引起较多H2O2的积累。与此相反,MdHB7干扰表达苹果植株通过增加自身SA和酚类物质的积累,提高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减少H2O2的积累,而增强其对苹果腐烂病菌的抗性。综上所述,MdHB7在苹果植株抵御炭疽叶枯病和腐烂病侵染过程中扮演负调控者角色,其表达量的上升会降低苹果植株对炭疽叶枯病和腐烂病的抗性,而抑制其表达能够增强苹果植株对这两种真菌病害的抗性。

李伊涵[3](2021)在《采后褪黑素处理对“金冠”苹果贮藏品质和苯丙烷代谢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采后病害和衰老是造成苹果果实经济损失的重要因素。褪黑素在植物界的广泛存在和其调节植物发育和果实成熟的功能引起了广泛关注,但是有关其在苹果贮藏中的应用尚未见报到。本文以“金冠”苹果为材料,探究采后褪黑素浸泡处理对常温贮藏条件下果实品质以及苯丙烷代谢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采后褪黑素处理显着抑制了损伤接种P.expansum苹果果实的病班扩展。采后褪黑素处理显着抑制了苹果果实的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量,延缓果肉硬度和可滴定酸的下降,显着提高了抗坏血酸、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抑制了色差中a,b值的升高。2.采后褪黑素处理显着抑制了果实蔗糖酸性转化酶、中性转化酶、蔗糖合成酶分解方向、山梨醇脱氢酶、山梨醇氧化酶和苹果酸脱氢酶的活性,显着增加了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与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联酶、葡萄糖磷酸异构酶、蔗糖合成酶合成方向和蔗糖磷酸合成酶的活性。3.采后褪黑素处理显着提高了果实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肉桂酸-4-羟化酶、多酚氧化酶活性、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和漆酶的活性,并且提高了木质素、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对香豆酸、阿魏酸、咖啡酸、芥子酸、总酚以及类黄酮的含量。综上所述,采后褪黑素处理通过调节糖代谢、呼吸代谢以及苯丙烷代谢关键酶活性,促进代谢产物积累,延缓果实的后熟,并增强果实抗病能力。

柳帆红[4](2021)在《番茄果实多酚类物质检测方法的优化与品质综合评价》文中指出为探究番茄不同发育阶段品质差异,以9个番茄品种为试材,分别为大果形‘汉姆091’和‘汉姆九号’,中果形‘原味一号’、‘181’、‘抗病191’、‘184’、‘粉贝儿2号’、‘草莓味番茄’和‘抗病184’,于2019年10月-2020年4月在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城关镇李家庄栖云山国家田园综合体六区日光温室中进行试验,研究番茄果实不同发育阶段Ⅰ(绿熟期)、Ⅱ(白熟期)、Ⅲ(转色期)、Ⅳ(成熟期)、Ⅴ(完熟期)和不同部位(果皮、果肉)的外观、营养和风味物质的差异,并选取成熟期果实品质相关的40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9个番茄品种进行综合评价。同时试验建立了番茄果实多酚类物质组分及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并通过线性关系、回收率、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等方法学考察此方法是否具有可行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了一种同时检测番茄果实16种多酚类物质的HPLC法,该方法在60分钟内快速分离16种多酚类物质,各多酚R2范围为0.9989-0.9998,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在83%-103.41%之间,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的各多酚峰面积变异系数在10%以下,表明该方法快捷、准确、精密度高、稳定性好。色谱条件如下: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Waters Symmetry),以甲醇和1%乙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1.1 m L·min-1,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240 nm处检测对羟基苯甲酸、原儿茶酸、槲皮素、绿原酸、芦丁;280nm处检测肉桂酸、4-香豆酸、没食子酸、柚皮素、苯甲酸、阿魏酸;322 nm处检测芥子酸、咖啡酸、洋蓟素、山萘酚、龙胆酸。优化的番茄果实前处理方法为称取0.1 g干粉,加入2 m L甲醇,置于室温1 h,在4℃、8000 rpm下离心10 min后取上清液用0.22μm滤膜过滤后测定。2、参试9个品种番茄果实不同发育阶段中营养与风味物质(可溶性糖、有机酸及类胡萝卜素)组分构成相同,可溶性糖主要由果糖、葡萄糖及少量的蔗糖构成,不同品种番茄果实各发育阶段可溶性糖组分总体变化趋势为先增加后下降,柠檬酸含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苹果酸含量逐渐降低,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含量和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3、参试9个番茄品种中,果实均为扁圆形。不同基因型间番茄果实风味物质差异较大,其中大果型的‘汉姆091号’和‘汉姆9号’可溶性糖含量、总类黄酮和总酚酸含量最低,有机酸含量、类胡萝卜素较低,中果型的‘粉贝儿2号’总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草莓味番茄’番茄总可溶性糖含量次之,‘草莓味番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总类黄酮及总酚酸含量最高。4、参试9个番茄品种中,成熟期番茄不同部位果皮糖酸比、番茄红素较高于果肉,类黄酮及酚酸组分含量存在差异。槲皮素和芦丁为番茄类黄酮主要组分,柚皮素和山萘酚含量在总类黄酮中占比低于10%,可忽略不计。番茄果皮中总类黄酮是果肉的0.86-2.2倍,果皮中总酚酸含量是果肉的0.5-2.2倍。果皮中主要含有的酚酸组分为没食子酸、苯甲酸、龙胆酸,及较少的绿原酸和咖啡酸。而果肉中主要的酚酸组分为绿原酸、没食子酸、龙胆酸、及较少的咖啡酸和苯甲酸,其它组分含量各在总酚酸中占比低于10%,可忽略不计。5、参试9个番茄品种选取外观、营养、风味等40个品质性状相关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共提取了6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90.57%,表明前6个主成分反映了番茄果肉40个品质指标90.57%的原始信息。第一主成分贡献率较大,贡献率为32.44%,主要综合了可溶性固形物、a*、纵横径比、果糖、葡萄糖、可溶性总糖、柠檬酸、总有机酸、对羟基苯甲酸共9个品质指标的信息。参试9个番茄品种综合排名为:‘草莓味番茄’、‘粉贝儿2号’、‘184’、‘181’、‘抗病184’、‘抗病191’、‘原味一号’、‘汉姆9’、‘汉姆091’。采用聚类分析依据品种间品质的相似性,可将9个番茄品种划分为3类:第Ⅰ类综合品质好,包括‘草莓味番茄’、‘粉贝儿2号’;第Ⅱ类包括‘181’和‘184’综合品质较好;第Ⅲ类包括‘原味一号’、‘抗病191’、‘汉姆091’、‘抗病184’、‘汉姆9号’,综合品质次之。

侯佳宝[5](2021)在《ASM对三季梨果实贮藏过程中Ca2+介导的苯丙烷代谢途径的影响》文中指出苯并噻重氮(ASM)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诱抗剂,能够诱导梨果实的采后抗病性。通过信号转导活化苯丙烷代谢是诱导寄主产生抗性的机理之一。Ca2+和活性氧(ROS)是植物重要的信号分子,但是二者如何协同调控梨果实的抗病性尚缺乏深入研究。本文以三季梨果实为材料,采后用ASM和Ca2+阻断剂乙二醇四乙酸(EGTA)处理,研究常温贮藏期间Ca2+信号转导中主要的Ca2+感受器蛋白基因表达、ROS代谢以及苯丙烷代谢的变化,主要结果如下:(1)ASM处理提高了梨果皮和果肉中Ca2+感受器蛋白PcCDPK1、PcCDPK2、PcCDPK3、PcCDPK5、PcCDPK11、PcCDPK13、PcCDPK26、PcCDPK32和Pc Ca M、Pc CML27、Pc CBL1、Pc CBL9、Pc CIPK14、Pc CIPK23基因的表达,EGTA+ASM处理抑制了PcCDPK1、PcCDPK2、PcCDPK3、PcCDPK5、PcCDPK11、PcCDPK13、PcCDPK26、PcCDPK32和Pc Ca M、Pc CML27、Pc CBL1、Pc CBL9、Pc CIPK14、Pc CIPK23基因的表达。(2)ASM处理提高了梨果皮和果肉中总酚、类黄酮、木质素和果皮中对香豆酸和咖啡酸含量,ASM处理上调了木质素合成途径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肉桂酸-4-羟化酶(C4H)、肉桂醇脱氢酶(CAD)、对香豆酸3-羟化酶(C3H1)、肉桂酰辅酶A还原酶(CCR)、咖啡酸O-甲基转移酶(COMT)、咖啡酰--辅酶A-O-甲基转移酶(CCo AOMT)、阿魏酸5-羟化酶(F5H)和多酚氧化酶(PPO)基因的表达。EGTA+ASM处理降低了梨果皮和果肉中总酚、类黄酮、木质素和果皮中对香豆酸和咖啡酸的积累,下调了Pc PAL、Pc4CL、Pc C4H、Pc CAD、Pc C3H1、Pc CCR、Pc COMT、Pc CCo AOMT、Pc F5H和Pc PPO基因的表达。(3)ASM处理提高了梨果皮和果肉中过氧化氢(H2O2)、抗坏血酸(As 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NADPH氧化酶(NO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As A-GSH循环中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以及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活性,并且上调了Pc SOD、Pc POD、Pc APX和Pc DHAR基因的表达。EGTA+ASM处理降低了梨果皮和果肉中H2O2、As A和GSH含量,抑制了果皮和果肉中NOX、SOD、POD和As A-GSH循环中APX、GR、MDHAR以及DHAR活性,并抑制了Pc SOD、Pc POD、Pc APX和Pc DHAR基因的表达。综上所述,采后ASM处理激活三季梨果实Ca2+信号转导相关基因表达,从而调控ROS代谢和苯丙烷代谢,促进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强化细胞壁强度提高果实的抗病性。

陈瑶[6](2020)在《生菜根系多酚对铝胁迫的响应及其在耐铝性中的作用机制》文中认为铝毒被认为是酸性土壤上限制作物生产最主要的障碍因子。据报道,中国大约22.7%的耕地面积、全世界大约30%的土地面积和50%的潜在可耕地面积属于p H低于5.5的酸性土壤。其中,高达60%的酸性土壤主要分布在粮食安全问题较为突出的热带、亚热带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因此铝毒是一个全球性的农业生产问题。关于植物铝的毒害和耐性机制已有大量的研究报道,但是关于植物各种次生代谢物对铝胁迫的响应及其与耐铝性关系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其中,多酚是植物体内芳香烃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所生成的一类重要次生代谢产物,在植物抵御各种胁迫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关于植物体内多酚对铝胁迫的响应及其在耐铝性中的作用机制仍不完全清楚。为此,本论文以我国目前主栽的12个生菜(Lactuca sativa L.)基因型为材料,在筛选耐铝性差异显着的生菜基因型的基础上,围绕不同生菜基因型根系多酚含量和形态对铝胁迫的响应及其与耐铝性的关系、多酚在缓解生菜根系铝胁迫造成的氧化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等方面进行研究,旨在探明生菜根系多酚对铝胁迫的响应及其在耐铝性中的作用机制。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以我国主栽的12个生菜基因型为材料,研究了铝胁迫下不同生菜基因型根系多酚含量的差异及其与耐铝性的关系。结果显示,12个供试的生菜基因型在铝胁迫下根系的相对伸长率和根系多酚含量存在显着差异,两者呈显着的正相关。其中,紫叶、奶油、紫罗马具有较高的耐铝性,ROSSA、翡翠、罗马对铝最为敏感。通过对耐铝基因型紫叶和敏感基因型罗马的研究发现,生菜根系铝含量随着铝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但2个基因型间无显着差异。进一步研究表明,4μM Al Cl3处理24 h后,2个生菜基因型根系H2O2、O2.-、总ROS和MDA的含量显着增加,且罗马显着高于紫叶;罗马和紫叶的根系胼胝质积累量分别增加了3.71和2.19倍。然而,4μM Al Cl3处理下,紫叶根系多酚合成酶(PAL、C4H和4CL)的活性显着增强,根系多酚含量比对照增加了28.3%,而罗马则与对照无显着差异。可见,铝胁迫可增强耐铝基因型生菜根系酚类合成酶活性,增加根系多酚含量,缓解铝引起的氧化损伤,从而增强其耐铝性。(2)以20d苗龄耐铝性差异显着的2个生菜基因型(罗马和紫叶)为材料,研究了铝胁迫下2个生菜基因型根系多酚形态、组成、含量的变化及其在耐铝性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铝处理下罗马和紫叶根系的可溶态总酚含量分别增加了21.1%和34.8%,且占生菜根系总酚含量的99.0%以上,表明可溶态多酚可能在生菜耐铝性中起主要作用。对可溶态总酚形态的分析发现,铝处理下罗马和紫叶根系中游离态多酚和类黄酮含量显着增加,根系中游离态多酚约占总可溶态酚的40%以上,游离态类黄酮约占总可溶态类黄酮的90%以上。进一步通过UPLC-QTOF-HRMS对多酚种类的分析表明,铝胁迫下生菜中共可分离出8种多酚化合物,分别为咖啡酰酒石酸、绿原酸、山酮素、菊苣酸、异绿原酸A、苜蓿素、水飞蓟宾和一种未知化合物,其中,咖啡酰酒石酸、绿原酸、菊苣酸和异绿原酸A等4种酚酸的峰面积和占总峰面积的90%以上,是生菜根系多酚化合物的主要成分。铝胁迫下,紫叶根系中4种咖啡酸衍生物含量显着增加,而罗马仅菊苣酸和异绿原酸A的含量显着增加;而且2个生菜基因型根系多酚合成酶PAL、CHS和F3H的基因表达显着增强。可见,铝胁迫可通过促进生菜根系多酚合成相关酶基因的表达,增加多酚尤其是游离态酚中的咖啡酸衍生物(咖啡酰酒石酸、绿原酸、菊苣酸和异绿原酸A)的含量,从而提高生菜的耐铝性。(3)以20d苗龄耐铝性差异显着的生菜基因型(罗马和紫叶)为材料,通过苯丙氨酸解氨酶专一性抑制剂2-氨基-茚满-2-膦酸(AIP)处理,研究了铝胁迫下游离态多酚缓解生菜根系氧化损伤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铝胁迫下AIP显着降低了根系游离态总酚和类黄酮含量,显着增加了根系胼胝质、ROS、MDA含量和蛋白质氧化程度。铝胁迫下生菜根系抗氧化酶活性、抗氧化剂含量和抗氧化活性显着升高,其中紫叶根系含有较高的SOD、CAT、POD、APX活性和As A含量,而罗马根系GR、GST活性较高。铝胁迫下AIP处理后,生菜根系抗氧化酶活性、抗氧化剂含量、总抗氧化活性和自由基清除率显着下降。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抗氧化活性、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剂含量与绿原酸、菊苣酸和异绿原酸A含量的相关系数较高,表明上述3种酚酸在增强铝胁迫下生菜根系抗氧化能力中可能具有较大的贡献。可见,铝胁迫诱导产生的多酚可通过其自身强抗氧化活性,以及提高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剂含量,来增强抗氧化能力和ROS清除能力,缓解铝胁迫引起的氧化损伤,从而增强生菜的耐铝性。

王大将,张梦宇,岳正洋,周会玲[7](2021)在《绿原酸对苹果采后灰霉病抗性的影响》文中提出绿原酸是苹果中含量最高的酚类物质,为探究外源绿原酸对苹果灰霉病的影响,本研究首先通过体外抑菌实验证实绿原酸可抑制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生长,并确定了最佳抑菌质量浓度(300μg/mL)。以此质量浓度的绿原酸浸泡富士苹果30 min,24 h后损伤接种灰葡萄孢,以清水浸泡30 min的富士苹果作为对照,同时测定相关代谢酶活力及总酚、类黄酮和木质素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300μg/mL绿原酸处理能显着降低苹果灰霉病发病率且减缓病斑扩展(P<0.05);提高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力,诱导酚类代谢途径中多种酶类的响应,具体表现为显着提高苯丙氨酸解氨酶、肉桂酸-4-羟化酶以及4-香豆酰辅酶A连接酶活力(P<0.05),促进苹果果实总酚、类黄酮和木质素等抗性物质的积累,从而减缓灰霉病的发展。研究可为绿原酸在苹果采后灰霉病防治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陶晓亚[8](2020)在《脱落酸和茉莉酸甲酯调控番茄果实成熟的效应及相关miRNA调控因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番茄果实成熟涉及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受多种因素精密调控。植物激素在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樱桃番茄“新太阳”(Solanum lycopersicum L.cv Xin Taiyang)为材料,在确定脱落酸(ABA)和茉莉酸甲酯(MeJA)对番茄成熟进程的调控效应后,分析了 ABA对番茄果实初级代谢物成分的影响,研究了 ABA和MeJA调控番茄果实生物活性成分及抗氧化系统的效应与机理,以及MeJA对番茄成熟过程中乙烯代谢的影响,通过小RNA测序和降解组测序分析鉴定参与番茄果实成熟的miRNA及其靶基因。结果表明:1.外源ABA促进樱桃番茄采后成熟过程,提高了一批初级代谢产物的相对水平。外源ABA刺激了所研究的大多数初级代谢关键基因的表达(log2 fold change=1.06至3.64),可能通过增强与初级代谢相关的酶活性,使各初级代谢产物相对含量提高,如葡萄糖(3.05倍),山梨糖(2.64倍)和果糖(3.25倍),柠檬酸(2.99倍),苹果酸(1.80倍),抗坏血酸(1.70倍)和葡萄糖酸(1.70倍)以及丝氨酸(1.91倍),焦谷氨酸(1.93倍),GABA(1.90倍),谷氨酸(2.60倍),天冬氨酸(2.16倍),天冬酰胺(1.72倍)和谷氨酰胺(1.69倍)。这些结果表明,在番茄成熟过程中,ABA系统地参与了初级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和产物的调节,这可能成为改善番茄口味和风味的一个潜在技术策略。2.外源ABA处理激活苯丙烷代谢途径,提高采后番茄果实的生物活性成分和抗氧化能力。外源ABA处理可上调PALl,C4H,4CL2,CHS2,F3H和FLS的表达(1.13至26.95倍),提高PAL,POD和PPO酶活性,从而加快总酚、总黄酮和酚类化合物的积累;还可以促进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番茄红素和抗坏血酸含量的增加,提高抗氧化酶活性(CAT和APX)和抗氧化能力(FRAP和DPPH)。3.外源MeJA处理后,番茄果实成熟过程显着加快与乙烯生物合成相关的基因和乙烯信号转导相关的大部分基因上调表达。MeJA处理上调了ACS和ACO的表达,进而提高了 ACS和ACO的活性,使乙烯含量增加。在番茄成熟过程中,MeJA处理上调了ETR3,ETR4,ETR6,EIN2,EIL2,EIL3,EIL4 和 ERF1 的表达水平。但是,CTR1的表达水平被下调。此外,EIL1在成熟早期被上调表达,在成熟晚期被下调表达,而CTR3和CTR4则呈现出相反的表达模式。MeJA处理对番茄成熟过程中ETR1和ETR2的表达量没有明显影响。番茄果实响应外源MeJA处理的总体趋势是乙烯反应增强,这可能是MeJA加速采后番茄果实成熟的主要机理之一。4.外源MeJA处理可上调番茄成熟过程中苯丙烷代谢途径主要基因PAL1,C4H,4CL2,CHS2,F3H和FLS的表达,增强与苯丙烷途径相关的PAL,C4H,4CL,CHS和CHI活性,从而加速总酚、总黄酮和大部分酚类化合物的积累。5.测序分析发现有63个保守miRNA和16个新miRNA在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差异表达,其中响应ABA/NDGA差异表达的有27个保守miRNA和6个新miRNA。降解组测序结果显示,共鉴定到54个保守miRNA和13个新miRNA的靶基因。通过对miRNA的靶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所研究的miRNA的靶基因主要集中在植物激素信号转导、转录调控、RNA合成和降解,以及物质合成等过程,表明miRNA可通过调节激素信号转导、激素互作、RNA稳态平衡以及物质合成相关的靶基因的表达,参与调控番茄果实成熟进程。

何晓文,何平,常源升,王森,王海波,李林光[9](2020)在《苹果抗轮纹病机制研究进展》文中认为在中国引起苹果轮纹病的病原菌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其主要通过自然孔口直接侵染苹果,并分泌细胞降解酶等使苹果组织降解以促进病菌的进一步侵染,而苹果可通过增强细胞壁的木质化、释放抗菌化合物以及产生免疫蛋白等抑制病菌。通过对苹果轮纹病的危害及病原菌种类、病菌侵染机制、苹果的抗性机制等方面的详细综述,为有效防治苹果轮纹病提供理论依据。

敖淼[10](2020)在《低温贮藏和留树保鲜过程中‘Tarocco’血橙酚类物质变化规律研究》文中提出柑橘作为全球第一大类水果,口感清爽、营养丰富,备受消费者喜爱。我国作为柑橘主要生产国之一,种植面积和产量遥遥领先,但在柑橘品种上因中熟柑橘多,早、晚熟柑橘少而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性。血橙(Citrus sinensis L.Osbeck)属于晚熟柑橘,是唯一含有花青素的柑橘品种,色泽诱人、酸甜适口,富含多酚类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癌和预防神经退行性疾病等作用。随柑橘产业发展,种植品种不均衡导致的供应连续性问题日益严重,这一现象可通过贮藏保鲜技术有效改善。低温贮藏目前普遍应用于柑橘采后保鲜,而留树保鲜是应用于晚熟柑橘的保鲜手段,针对血橙多酚物质,目前尚无其在留树保鲜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研究。因此,本文以‘Tarocco’血橙为试材,研究低温贮藏和留树保鲜对血橙果实食用及贮藏品质的影响,提取血橙果肉多酚物质、定性定量多酚成分并跟踪分析其在贮藏过程中的变化,测定多酚合成途径(苯丙烷途径)相关酶活性的变化,通过PCR技术研究血橙苯丙烷途径关键酶基因表达水平,探讨血橙在低温贮藏和留树保鲜过程多酚物质富集机理,以期从营养学角度为血橙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低温贮藏和留树保鲜均对血橙果实品质具有不同程度的调控作用,两者均可有效延长果实供应期至12周,提升果实的感官品质,显着促进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升高、可滴定酸的降解、固酸比的增加及抗坏血酸的合成(P<0.05)。同时低温贮藏可有效抑制血橙果实的水分丧失与腐烂。另外,血橙果实含7种可溶性糖和5种有机酸,在各类糖酸组分作用下,总糖、总酸含量在贮藏保鲜过程中变化不显着。(2)‘Tarocco’血橙果肉富含多酚,低温贮藏和留树保鲜可促进血橙果实贮藏保鲜过程中多酚的合成和积累。两者均显着促进果实总酚含量的升高,并有效维持果实黄酮水平。通过HPLC-DAD共鉴定出16种多酚成分,包括8种酚酸,6种黄烷酮,1种黄酮和1种黄酮醇,含量依次为:黄烷酮类>酚酸类>黄酮醇类>黄酮类,低温贮藏和留树保鲜均显着促进各类多酚成分的积累(P<0.05),并主要通过刺激酚酸类物质的合成促进总酚的增加,其次为黄烷酮类。与低温组相比,留树保鲜可显着增加果实酚酸类物质的含量(P<0.05),从而促进果实总酚的积累。(3)血橙果肉多酚具有一定抗氧化活性,且游离酚强于结合酚,低温贮藏和留树保鲜均可显着促进血橙果实游离酚和结合酚抗氧化活性的升高。低温组果实多酚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在贮藏期间先升后降,而结合酚ORAC先降后升,游离酚则无显着变化;留树组果实游离酚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在保鲜期间先增加后减少,结合酚相对稳定,游离酚ORAC逐渐上升,结合酚呈双峰式变化。与低温组相比,留树保鲜具有对血橙果实多酚抗氧化活性更加显着的促进效果(P<0.05)。(4)低温贮藏和留树保鲜均可激活果实苯丙烷途径相关酶活性。两者在贮藏期内显着促进血橙果肉PAL、C4H、4CL、CHI、FSI、FLS活性的升高,对CHS酶无显着影响。与低温组相比,留树保鲜可显着诱导苯丙烷途径相关酶活性高峰的提前出现,并对酶活性的提升具有更加显着的促进作用(P<0.05)。(5)根据PCR结果分析,低温贮藏和留树保鲜均可诱导贮藏保鲜过程中苯丙烷途径关键基因的表达。除CHS基因外,两者均能显着促进血橙果肉PAL、C4H、4CL、CHI、FLS基因表达量的升高。低温组除PAL基因外,其余基因表达量在贮藏过程中持续增加;留树组除C4H基因外,其余基因表达量在保鲜期内先升后降。与留树组相比,低温贮藏对苯丙烷途径关键酶基因表达的促进效果更加显着(P<0.05)。

二、外源绿原酸对苹果抗病相关酶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外源绿原酸对苹果抗病相关酶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多巴胺对苹果腐烂病的调控作用及初步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苹果腐烂病研究进展
        1.1.1 苹果腐烂病的发生、分布与危害
        1.1.2 苹果树腐烂病病菌的侵染特性
        1.1.3 苹果树腐烂病的防治
    1.2 植物诱导抗病性机制
        1.2.1 组织病理学机制
        1.2.2 活性氧迸发
        1.2.3 植物防御酶系统
        1.2.4 病程相关蛋白
        1.2.5 植物防卫信号途径
        1.2.6 酚类物质
    1.3 植物中多巴胺
        1.3.1 多巴胺的合成及代谢
        1.3.2 植物中多巴胺的生理功能
        1.3.3 Ty DC基因的抗病性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外源多巴胺对苹果腐烂病的调控作用和初步机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实验设计与处理
        2.1.3 试验方法
        2.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苹果叶片中多巴胺含量的变化
        2.2.2 苹果叶片在接种 V.mali 后的发病情况
        2.2.3 苹果叶片中过氧化氢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2.2.4 苹果叶片中抗病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
        2.2.5 苹果枝条中多巴胺含量的变化
        2.2.6 苹果枝条在接种 V.mali 后的发病情况
        2.2.7 苹果枝条中过氧化氢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2.2.8 苹果枝条中SA的变化
        2.2.9 苹果枝条中多酚含量的变化
        2.2.10 苹果枝条中病程相关蛋白活性的变化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过表达苹果多巴胺合成酶基因MdTyDC对腐烂病的调控功能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设计与处理
        3.1.3 试验方法
        3.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MdTyDC基因在腐烂病侵染下的表达模式分析
        3.2.2 过表达MdTyDC对多巴胺含量的影响
        3.2.3 过表达MdTyDC苹果植株腐烂病抗性分析
        3.2.4 过表达MdTyDC对活性氧和抗氧化酶活的影响
        3.2.5 过表达MdTyDC对 SA含量及信号通路的影响
        3.2.6 过表达MdTyDC对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3.2.7 过表达MdTyDC对病程相关蛋白活性的影响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创新点
    4.1 结论
    4.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缩略词
致谢
作者简历

(2)苹果MdHB7在应答炭疽叶枯病菌和腐烂病菌侵染中的功能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苹果真菌病害的发生、危害与防治
        1.1.1 苹果炭疽叶枯病
        1.1.2 苹果腐烂病
    1.2 植物抗病机制
        1.2.1 植物免疫系统
        1.2.2 植物防卫信号途径
        1.2.3 酚类物质
        1.2.4 活性氧
        1.2.5 抗病相关蛋白
    1.3 HD-Zip转录因子研究概况
        1.3.1 HD-Zip转录因子的分类
        1.3.2 HD-Zip基因家族的鉴定
        1.3.3 HD-Zip转录因子响应逆境胁迫的功能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苹果MdHB7 在响应炭疽叶枯病菌侵染中的功能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苹果炭疽病菌的培养、侵染、抗性评价和样品采集
        2.1.3 MdHB7 基因表达分析
        2.1.4 外源ABA处理
        2.1.5 激素的提取与测定
        2.1.6 酚类物质的提取与测定
        2.1.7 过氧化氢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测定
        2.1.8 苯丙氨酸解氨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测定
        2.1.9 几丁质酶和β-1,3 葡聚糖酶活性测定
        2.1.10 数据处理与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苹果MdHB7 响应炭疽叶枯病菌侵染的表达模式分析
        2.2.2 苹果MdHB7 转基因植株对炭疽叶枯病菌侵染的抗性分析
        2.2.3 苹果MdHB7 转基因植株炭疽叶枯病抗性与水杨酸关系分析
        2.2.4 苹果MdHB7 转基因植株炭疽叶枯病抗性与脱落酸关系分析
        2.2.5 苹果MdHB7 转基因植株炭疽叶枯病抗性与酚类物质含量关系分析
        2.2.6 苹果MdHB7 转基因植株炭疽叶枯病抗性与H_2O_2含量与抗氧化酶活性关系分析
        2.2.7 苹果MdHB7 转基因植株炭疽叶枯病抗性与病程相关酶活性关系分析.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苹果MdHB7 在响应腐烂病菌侵染中的功能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苹果腐烂菌的培养、侵染及评价试验
        3.1.3 RNA提取和RT-q PCR
        3.1.4 外源处理苹果‘GL3’试验
        3.1.5 激素的提取与测定
        3.1.6 酚类物质的提取与测定
        3.1.7 过氧化氢含量测定
        3.1.8 几丁质酶和β-1,3 葡聚糖酶活性测定
        3.1.9 数据处理与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苹果MdHB7 响应腐烂病菌侵染的表达模式分析
        3.2.2 苹果MdHB7 响应腐烂病菌侵染的表型鉴定
        3.2.3 MdHB7 调控苹果植株腐烂病抗性与水杨酸的关系分析
        3.2.4 MdHB7 调控苹果植株腐烂病抗性与酚类物质关系分析
        3.2.5 MdHB7 调控苹果植株腐烂病抗性与H_2O_2含量的关系分析
        3.2.6 MdHB7 调控苹果植株腐烂病抗性与几丁质酶和β-1,3 葡聚糖酶的关系分析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创新点
    4.1 结论
    4.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主要符号对照表
致谢
个人简历

(3)采后褪黑素处理对“金冠”苹果贮藏品质和苯丙烷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苹果
        1.1.1 苹果的营养价值
        1.1.2 苹果的采后病害
    1.2 果蔬采后诱导因子
        1.2.1 物理诱导因子
        1.2.2 化学诱导因子
        1.2.3 生物诱导因子
        1.2.4 综合方法
    1.3 褪黑素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
    1.4 褪黑素处理对ROS代谢的影响
    1.5 诱抗因子对糖代谢的影响
    1.6 诱抗因子处理对呼吸代谢的影响
    1.7 苯丙烷代谢在诱导抗性中的作用
    1.8 研究目的、内容和意义
第二章 采后褪黑素处理对苹果贮藏品质的影响
    2.1 引言
    2.2 材料与仪器设备
        2.2.1 材料
        2.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2.3 方法
        2.3.1 处理
        2.3.2 孢子悬浮液制备
        2.3.3 损伤接种
        2.3.4 取样
        2.3.5 品质指标测定
        2.3.6 糖代谢相关酶活性测定
        2.3.7 呼吸代谢相关酶活性测定
        2.3.8 蛋白含量测定
        2.3.9 数据分析
    2.4 结果与分析
        2.4.1 褪黑素处理对损伤接种P.expansum果实病斑直径的影响
        2.4.2 褪黑素处理对果实品质指标的影响
        2.4.3 褪黑素处理对果实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2.4.4 褪黑素处理对果实呼吸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2.5 讨论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采后褪黑素处理对苹果果实苯丙烷代谢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仪器设备
        3.2.1 材料
        3.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3.3 方法
        3.3.1 PAL活性测定
        3.3.2 4CL活性测定
        3.3.3 C4H活性测定
        3.3.4 PPO活性测定
        3.3.5 POD活性测定
        3.3.6 LAC活性测定
        3.3.7 总酚和类黄酮含量测定
        3.3.8 咖啡酸、对香豆酸、阿魏酸、芥子酸含量测定
        3.3.9 木质素含量测定
        3.3.10 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含量测定
        3.3.11 数据分析
    3.4 结果与分析
        3.4.1 褪黑素处理对果实苯丙烷代谢相关酶活性及代谢产物的影响
    3.5 讨论
    3.6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主要结论
    创新点
    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4)番茄果实多酚类物质检测方法的优化与品质综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多酚类物质提取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1.1.1 多酚类物质简介
        1.1.2 多酚类物质的提取工艺
        1.1.3 多酚类物质的检测方法
    1.2 番茄果实品质性状研究进展
        1.2.1 外观品质
        1.2.2 风味及营养品质
        1.2.3 贮藏品质
        1.2.4 安全品质
    1.3 综合评价方法研究概况
        1.3.1 层次分析法
        1.3.2 灰色关联度法
        1.3.3 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合法
        1.3.4 多元价值理论体系与合理满意度结合法
    1.4 本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1.4.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番茄果实多酚类物质检测方法的优化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仪器与试剂
        2.1.2 标准溶液的配制
        2.1.3 色谱条件
        2.1.4 样品前处理
        2.1.5 方法学验证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色谱条件的确定
        2.2.2 样品前处理方法的确定
        2.2.3 方法学验证结果
第三章 不同品种番茄果实品质和产量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1.3 外观品质的测定
        3.1.4 营养与风味品质的测定
        3.1.5 产量的调查与统计
        3.1.6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品种番茄外观品质变化
        3.2.2 不同品种番茄营养与风味品质比较
        3.2.3 不同品种番茄产量比较
第四章 基于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番茄品质综合评价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番茄果实品质指标主成分分析
        4.2.2 不同品种番茄果实品质综合评价
        4.2.3 参试品种番茄果实品质等级分类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5.1 讨论
        5.1.1 番茄果实多酚类物质检测方法
        5.1.2 番茄果实品质
        5.1.3 番茄品质综合评价
    5.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等
导师简介

(5)ASM对三季梨果实贮藏过程中Ca2+介导的苯丙烷代谢途径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果蔬中Ca~(2+)信号途径1
        1.2.1 Ca~(2+)信号转导1
        1.2.2 钙依赖蛋白激酶(CDPKs)
        1.2.3 钙调蛋白(CaMs)/类钙调蛋白(CMLs)
        1.2.4 类钙调磷酸酶B蛋白(CBLs)/CBL互作蛋白激酶(CIPKs)
    1.3 ASM诱导的果蔬抗病性
        1.3.1 苯丙烷代谢途径在果实抗病中的作用
        1.3.2 ROS代谢在诱导抗病性中的作用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ASM和 EGTA对三季梨果实Ca~(2+)信号途径的影响
    2.1 引言
    2.2 材料与仪器设备
        2.2.1 材料
        2.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2.3 方法
        2.3.1 处理
        2.3.2 取样
        2.3.3 Ca~(2+)信号途径关键基因表达分析
        2.3.4 数据分析
    2.4 结果与分析
        2.4.1 ASM和 EGTA处理对梨果皮和果肉PcCDPK1 基因表达的影响
        2.4.2 ASM和 EGTA处理对梨果皮和果肉PcCDPK2 基因表达的影响
        2.4.3 ASM和 EGTA处理对梨果皮和果肉PcCDPK3 基因表达的影响
        2.4.4 ASM和 EGTA处理对梨果皮和果肉PcCDPK5 基因表达的影响
        2.4.5 ASM和 EGTA处理对梨果皮和果肉PcCDPK11 基因表达的影响
        2.4.6 ASM和 EGTA处理对梨果皮和果肉PcCDPK13 基因表达的影响
        2.4.7 ASM和 EGTA处理对梨果皮和果肉PcCDPK26 基因表达的影响
        2.4.8 ASM和 EGTA处理对梨果皮和果肉PcCDPK32 基因表达的影响
        2.4.9 ASM和 EGTA处理对梨果皮和果肉Pc Ca M基因表达的影响
        2.4.10 ASM和 EGTA处理对梨果皮和果肉Pc CML27 基因表达的影响
        2.4.11 ASM和 EGTA对梨果皮和果肉Pc CBL1 基因表达的影响
        2.4.12 ASM和 EGTA对梨果皮和果肉Pc CBL9 基因表达的影响
        2.4.13 ASM和 EGTA对梨果皮和果肉Pc CIPK14 基因表达的影响
        2.4.14 ASM和 EGTA对梨果皮和果肉Pc CIPK23 基因表达的影响
    2.5 讨论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ASM和 EGTA对三季梨果实苯丙烷代谢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仪器设备
        3.2.1 材料
        3.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3.3 方法
        3.3.1 处理
        3.3.2 取样
        3.3.3 总酚和类黄酮含量测定
        3.3.4 木质素含量测定
        3.3.5 对香豆酸和咖啡酸含量测定
        3.3.6 苯丙烷代谢关键基因表达分析
        3.3.7 数据分析
    3.4 结果与分析
        3.4.1 ASM和 EGTA处理对梨果皮和果肉总酚含量的影响
        3.4.2 ASM和 EGTA处理对梨果皮和果肉类黄酮含量的影响
        3.4.3 ASM和 EGTA处理对梨果皮和果肉木质素含量的影响
        3.4.4 ASM和 EGTA处理对梨果皮对香豆酸和咖啡酸含量的影响
        3.4.5 ASM和 EGTA处理对梨果皮和果肉PcPAL基因表达的影响
        3.4.6 ASM和 EGTA处理对梨果皮和果肉PcC4H基因表达的影响
        3.4.7 ASM和 EGTA处理对梨果皮和果肉Pc4CL基因表达的影响
        3.4.8 ASM和 EGTA处理对梨果皮和果肉PcC3H1 基因表达的影响
        3.4.9 ASM和 EGTA处理对梨果皮和果肉PcCOMT基因表达的影响
        3.4.10 ASM和 EGTA处理对梨果皮和果肉PcCCoAOMT基因表达的影响
        3.4.11 ASM和 EGTA处理对梨果皮和果肉PcF5H基因表达的影响
        3.4.12 ASM和 EGTA处理对梨果皮和果肉PcCCR基因表达的影响
        3.4.13 ASM和 EGTA处理对梨果皮和果肉PcCAD基因表达的影响
        3.4.14 ASM和 EGTA处理对梨果皮和果肉PcPPO基因表达的影响
    3.5 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ASM和 EGTA对三季梨果实ROS代谢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仪器设备
        4.2.1 材料
        4.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4.3 方法
        4.3.1 处理
        4.3.2 取样
        4.3.3 H_2O_2含量测定
        4.3.4 NADPH氧化酶(NOX)活性测定
        4.3.5 SOD活性测定
        4.3.6 POD活性测定
        4.3.7 As A-GSH循环相关酶活性及抗氧化剂含量测定
        4.3.8 蛋白含量测定
        4.3.9 ROS代谢关键基因表达分析
        4.3.10 数据分析
    4.4 结果与分析
        4.4.1 ASM和 EGTA处理对梨果皮和果肉H_2O_2含量的影响
        4.4.2 ASM和 EGTA处理对梨果皮和果肉NOX活性的影响
        4.4.3 ASM和 EGTA处理对梨果皮和果肉SOD活性的影响
        4.4.4 ASM和 EGTA处理对梨果皮和果肉POD活性的影响
        4.4.5 ASM和 EGTA处理对梨果皮和果肉MDHAR活性的影响
        4.4.6 ASM和 EGTA处理对梨果皮和果肉DHAR活性的影响
        4.4.7 ASM和 EGTA处理对梨果皮和果肉APX活性的影响
        4.4.8 ASM和 EGTA处理对梨果皮和果肉GR活性的影响
        4.4.9 ASM和 EGTA处理对梨果皮和果肉As A含量的影响
        4.4.10 ASM和 EGTA处理对梨果皮和果肉GSH含量的影响
        4.4.11 ASM和 EGTA处理对梨果皮和果肉PcPOD基因表达的影响
        4.4.12 ASM和 EGTA处理对梨果皮和果肉PcSOD基因表达的影响
        4.4.13 ASM和 EGTA处理对梨果皮和果肉PcAPX基因表达的影响
        4.4.14 ASM和 EGTA处理对梨果皮和果肉PcDHAR基因表达的影响..
    4.5 讨论
    4.6 本章小结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结论
    创新点
    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6)生菜根系多酚对铝胁迫的响应及其在耐铝性中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植物铝毒和耐性机制
        1.2.1 铝对植物的毒害
        1.2.2 植物耐铝机制
    1.3 植物体内多酚种类、代谢及其作用
        1.3.1 植物中多酚的种类
        1.3.2 植物体内多酚的合成途径
        1.3.3 植物体中多酚的作用
    1.4 多酚在植物响应逆境胁迫中的作用
        1.4.1 逆境胁迫下多酚代谢的变化
        1.4.2 多酚代谢在植物适应铝胁迫中的作用机制
    1.5 问题提出与技术路线
第2章 铝胁迫下不同生菜基因型根系多酚含量的差异及其与耐铝性的关系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植物材料与培养
        2.2.2 相对根系伸长的测定
        2.2.3 根系铝含量的测定
        2.2.4 根系胼胝质含量的测定
        2.2.5 根系ROS含量的测定
        2.2.6 根系氧化损伤含量的测定
        2.2.7 根系总酚含量的测定
        2.2.8 多酚合成酶活性的测定
        2.2.9 数据统计与分析
    2.3 结果分析
        2.3.1 铝胁迫对12个生菜基因型根系伸长的影响
        2.3.2 铝胁迫对不同生菜基因型根系总酚积累的影响
        2.3.3 铝胁迫对选定的2个生菜基因型根系伸长的影响
        2.3.4 铝胁迫对生菜根系胼胝质含量的影响
        2.3.5 铝胁迫对生菜根系铝积累量的影响
        2.3.6 铝胁迫对生菜根系ROS产生的影响
        2.3.7 铝胁迫对生菜根系氧化损伤的影响
        2.3.8 铝胁迫对生菜根系总酚含量的影响
        2.3.9 铝胁迫对生菜根系多酚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2.4 讨论
    本章小结
第3章 铝胁迫下不同生菜基因型根系多酚形态和组成的变化及其与耐铝性的关系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植物材料与培养
        3.2.2 根系可溶态和不溶性结合态多酚含量的测定
        3.2.3 不同形态的可溶态多酚含量的测定
        3.2.4 游离态多酚组成和含量的测定
        3.2.5 RNA的提取和基因表达分析
        3.2.6 数据统计与分析
    3.3 结果分析
        3.3.1 铝胁迫对2个生菜基因型根系可溶态和不溶性结合态多酚积累的影响
        3.3.2 铝胁迫对2个生菜基因型根系不同结合形态的可溶态多酚积累的影响
        3.3.3 铝胁迫对2个生菜基因型根系游离态多酚组成的影响
        3.3.4 铝胁迫对2个生菜基因型根系游离态单体酚积累的影响
        3.3.5 铝胁迫对2个生菜基因型根系多酚合成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3.4 讨论
    本章小结
第4章 游离态多酚在缓解生菜根系铝胁迫引起的氧化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植物材料与培养
        4.2.2 根系游离态多酚含量的测定
        4.2.3 根系氧化损伤相关指标的测定
        4.2.4 根系ROS含量的测定
        4.2.5 根系还原型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
        4.2.6 根系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的测定
        4.2.7 根系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4.2.8 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4.2.9 数据统计与分析
    4.3 结果分析
        4.3.1 不同浓度的AIP对铝胁迫下根系胼胝质积累的影响
        4.3.2 AIP处理对铝胁迫下生菜根系多酚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4.3.3 AIP处理对铝胁迫下生菜根系游离态多酚含量的影响
        4.3.4 AIP处理对铝胁迫下生菜根系氧化损伤的影响
        4.3.5 AIP处理对铝胁迫下生菜根系ROS产生的影响
        4.3.6 AIP处理对铝胁迫下生菜根系还原型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含量的影响
        4.3.7 AIP处理对铝胁迫下生菜根系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4.3.8 AIP处理对铝胁迫下生菜根系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4.3.9 生菜根系抗氧化能力与不同种类多酚含量的关系
    4.4 讨论
    本章小结
第5章 全文总结
    5.1 主要研究结论
    5.2 主要创新点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7)绿原酸对苹果采后灰霉病抗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菌株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1.3 方法
        1.3.1 接种实验
        1.3.2 指标测定
        1.3.2. 1 发病率和病斑直径测定
        1.3.2. 2 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活力测定
        1.3.2. 3 苯丙氨酸解氨酶活力测定
        1.3.2. 4 肉桂酸-4-羟化酶活力测定
        1.3.2. 5 4-香豆酰辅酶A连接酶活力测定
        1.3.2. 6 总酚和类黄酮含量测定
        1.3.2. 7 木质素含量测定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绿原酸对灰葡萄孢的体外抑制作用
    2.2 绿原酸对苹果灰霉病的抑制作用
    2.3 绿原酸对苹果果实CHI和GLU活力的影响
    2.4 绿原酸处理对苯丙烷代谢相关酶活力的影响
    2.5 绿原酸处理对苯丙烷代谢途径次生物含量的影响
3 讨论

(8)脱落酸和茉莉酸甲酯调控番茄果实成熟的效应及相关miRNA调控因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Abbreviations)
第一章 绪论
    1.1 番茄果实成熟衰老
        1.1.1 番茄成熟过程的色泽变化
        1.1.2 番茄成熟过程的质地变化
        1.1.3 番茄成熟过程糖类、酸类物质的变化
    1.2 植物激素调控番茄成熟研究进展
        1.2.1 乙烯对番茄成熟的调控
        1.2.2 脱落酸对番茄成熟的调控
        1.2.3 茉莉素对番茄成熟的调控
        1.2.4 生长素对番茄成熟的调控
        1.2.5 赤霉素对番茄成熟的调控
        1.2.6 其他激素对番茄成熟的调控
    1.3 miRNA调控果实成熟研究进展
        1.3.1 miRNA的生物合成与功能
        1.3.2 番茄中miRNA研究进展
    1.4 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外源ABA对番茄果实成熟过程和初级代谢组分的影响
    2.1 材料和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外源ABA处理
        2.1.3 番茄果实色泽、硬度、乙烯释放速率和内源ABA含量的测定
        2.1.4 初级代谢物的提取和衍生化
        2.1.5 GC-MS分析
        2.1.6 基因表达分析
        2.1.7 数据统计与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外源ABA对番茄果实色泽、硬度、乙烯释放速率、内源ABA及番茄外观的影响
        2.2.2 外源ABA对番茄果实糖类物质代谢的影响
        2.2.3 外源ABA对番茄果实有机酸代谢的影响
        2.2.4 外源ABA对番茄果实氨基酸代谢的影响
        2.2.5 外源ABA对番茄果实糖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2.2.6 外源ABA对番茄果实有机酸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2.2.7 相关性分析
        2.2.8 外源ABA对番茄果实初级代谢物的调控机制
    2.3 讨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外源ABA调控番茄果实生物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成分的效应与机理
    3.1 材料和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外源ABA处理
        3.1.3 果实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3.1.4 果实酚类化合物含量分析
        3.1.5 果实番茄红素和抗坏血酸含量测定
        3.1.6 果实酶活性测定
        3.1.7 果实抗氧化能力测定
        3.1.8 果实基因表达分析
        3.1.9 数据统计与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外源ABA对番茄果实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3.2.2 外源ABA对番茄果实酚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3.2.3 外源ABA对番茄果实番茄红素和抗坏血酸含量的影响
        3.2.4 外源ABA对番茄果实PAL、POD和PPO活性的影响
        3.2.5 外源ABA对番茄果实CAT和APX活性的影响
        3.2.6 外源ABA对番茄果实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3.2.7 外源ABA对番茄果实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3.2.8 基因表达、酚类物质、抗氧化能力相关性分析
    3.3 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外源MeJA对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乙烯代谢的影响
    4.1 材料和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外源MeJA处理
        4.1.3 果实色泽和硬度测定
        4.1.4 乙烯释放速率测定
        4.1.5 ACS和ACO酶活测定
        4.1.6 果实基因表达分析
        4.1.7 数据统计与分析
    4.2 实验结果
        4.2.1 外源MeJA对番茄果实色泽和硬度的影响
        4.2.2 外源MeJA对番茄果实乙烯释放速率的影响
        4.2.3 外源MeJA对番茄果实ACS和ACO活性的影响
        4.2.4 外源MeJA对番茄果实ACS和ACO基因表达的影响
        4.2.5 外源MeJA对番茄果实ETRs基因表达的影响
        4.2.6 外源MeJA对番茄果实CTRs基因表达的影响
        4.2.7 外源MeJA对番茄果实EIN2基因表达的影响
        4.2.8 外源MeJA对番茄果实EILs基因表达的影响
        4.2.9 外源MeJA对番茄果实ERF1基因表达的影响
    4.3 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外源MeJA调控番茄果实生物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成分的效应与机理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材料
        5.1.2 外源MeJA处理
        5.1.3 果实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5.1.4 果实酚类化合物含量分析
        5.1.5 果实酶活性测定
        5.1.6 果实基因表达分析
        5.1.7 数据统计与分析
    5.2 实验结果
        5.2.1 外源MeJA对番茄果实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5.2.2 外源MeJA对番茄果实酚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5.2.3 外源MeJA对番茄果实酚类物质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5.2.4 外源MeJA对番茄果实酚类物质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5.2.5 外源MeJA对基因表达、酚类化合物和酶活性之间相关性的影响
    5.3 讨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小RNA测序分析鉴定番茄果实成熟相关因子
    6.1 材料和方法
        6.1.1 实验材料
        6.1.2 样品处理
        6.1.3 测序数据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测序结果分析
        6.2.2 差异表达保守miRNA和新miRNA
        6.2.3 降解组测序结果分析
    6.3 讨论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和科研成果
附录

(9)苹果抗轮纹病机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苹果轮纹病菌的致病机理
2 苹果抗轮纹病的机制
    2.1 基础抗性
        2.1.1 抗性结构
        2.1.2 抗性生化物质
    2.2 诱导抗性
        2.2.1 抗氧化酶
        2.2.2 免疫反应
3 问题与展望

(10)低温贮藏和留树保鲜过程中‘Tarocco’血橙酚类物质变化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柑橘产业发展现状
    1.2 柑橘营养与活性概述
        1.2.1 柑橘的营养物质
        1.2.2 柑橘多酚及其分类
        1.2.3 柑橘多酚的生物活性
    1.3 柑橘多酚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1.3.1 柑橘多酚生物合成途径
        1.3.2 柑橘多酚生物合成相关酶
    1.4 柑橘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1.4.1 简易贮藏保鲜
        1.4.2 低温贮藏保鲜
        1.4.3 气调贮藏保鲜
        1.4.4 留树保鲜
        1.4.5 其他贮藏保鲜技术
    1.5 血橙贮藏保鲜研究进展
        1.5.1 血橙低温贮藏
        1.5.2 血橙留树保鲜
    1.6 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6.1 研究目的意义
        1.6.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低温贮藏和留树保鲜对‘Tarocco’血橙基本营养及贮藏品质的影响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设备
        2.2.1 实验材料
        2.2.2 主要试剂
        2.2.3 主要仪器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材料处理
        2.3.2 果实状态变化
        2.3.3 失重率测定
        2.3.4 腐烂率测定
        2.3.5 可溶性固形物测定
        2.3.6 可滴定酸含量测定
        2.3.7 固酸比测定
        2.3.8 抗坏血酸含量测定
        2.3.9 糖酸组分及含量测定
        2.3.10 抗氧化酶酶活测定
    2.4 数据处理
    2.5 结果与分析
        2.5.1 贮藏方式对血橙果实状态的影响
        2.5.2 贮藏方式对血橙果实失重率和腐烂率的影响
        2.5.3 贮藏方式对血橙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
        2.5.4 贮藏方式对血橙果实可滴定酸的影响
        2.5.5 贮藏方式对血橙果实固酸比的影响
        2.5.6 贮藏方式对血橙果实抗坏血酸含量的影响
        2.5.7 贮藏方式对血橙糖酸组分及含量的影响
        2.5.8 贮藏方式对血橙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2.6 讨论
        2.6.1 ‘Tarocco’血橙在低温贮藏和留树保鲜过程中果实状态的变化
        2.6.2 ‘Tarocco’血橙在低温贮藏和留树保鲜过程中品质的变化
        2.6.3 ‘Tarocco’血橙在低温贮藏和留树保鲜过程中抗氧化酶的变化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低温贮藏和留树保鲜对‘Tarocco’血橙多酚组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设备
        3.2.1 实验材料
        3.2.2 主要试剂
        3.2.3 主要仪器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血橙多酚提取
        3.3.2 血橙多酚含量测定
        3.3.3 血橙多酚HPLC-DAD分析
        3.3.4 血橙定量多酚含量测定
        3.3.5 血橙多酚抗氧化活性评价
    3.4 数据处理
    3.5 结果与分析
        3.5.1 贮藏方式对血橙多酚含量的影响
        3.5.2 贮藏方式对血橙黄酮含量的影响
        3.5.3 贮藏方式对血橙游离态多酚及黄酮贡献率的影响
        3.5.4 贮藏方式对血橙多酚组分及含量的影响
        3.5.5 贮藏方式对血橙多酚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3.5.6 血橙多酚物质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相关性分析
    3.6 讨论
        3.6.1 低温贮藏与留树保鲜过程中‘Tarocco’血橙多酚组分及含量变化
        3.6.2 低温贮藏与留树保鲜过程中‘Tarocco’血橙多酚抗氧化活性变化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低温贮藏和留树保鲜对‘Tarocco’血橙苯丙烷途径相关酶活及基因表达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设备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2 主要试剂
        4.2.3 主要仪器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苯丙烷途径相关酶活测定
        4.3.2 苯丙烷通路相关酶基因表达量测定
    4.4 数据处理
    4.5 结果与分析
        4.5.1 贮藏方式对血橙苯丙烷-类黄酮相关酶活力的影响
        4.5.2 贮藏方式对血橙苯丙烷途径酶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4.6 讨论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与科研情况
附录

四、外源绿原酸对苹果抗病相关酶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多巴胺对苹果腐烂病的调控作用及初步机理研究[D]. 袁筱.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2]苹果MdHB7在应答炭疽叶枯病菌和腐烂病菌侵染中的功能鉴定[D]. 杨露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3]采后褪黑素处理对“金冠”苹果贮藏品质和苯丙烷代谢的影响[D]. 李伊涵. 渤海大学, 2021(09)
  • [4]番茄果实多酚类物质检测方法的优化与品质综合评价[D]. 柳帆红. 甘肃农业大学, 2021(09)
  • [5]ASM对三季梨果实贮藏过程中Ca2+介导的苯丙烷代谢途径的影响[D]. 侯佳宝. 渤海大学, 2021(09)
  • [6]生菜根系多酚对铝胁迫的响应及其在耐铝性中的作用机制[D]. 陈瑶. 浙江大学, 2020
  • [7]绿原酸对苹果采后灰霉病抗性的影响[J]. 王大将,张梦宇,岳正洋,周会玲. 食品科学, 2021(09)
  • [8]脱落酸和茉莉酸甲酯调控番茄果实成熟的效应及相关miRNA调控因子研究[D]. 陶晓亚. 浙江大学, 2020
  • [9]苹果抗轮纹病机制研究进展[J]. 何晓文,何平,常源升,王森,王海波,李林光. 园艺学报, 2020(08)
  • [10]低温贮藏和留树保鲜过程中‘Tarocco’血橙酚类物质变化规律研究[D]. 敖淼. 西南大学, 2020

标签:;  ;  ;  ;  ;  

外源绿原酸对苹果抗病相关酶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