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式联运条件下合理制定客运票价的优化模型与算法

多式联运条件下合理制定客运票价的优化模型与算法

一、多模式交通条件下合理制定旅客票价的优化模型及算法(论文文献综述)

魏晓彤[1](2021)在《多模式城市交通网络算法优化》文中指出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城市交通网络的发展也在不断完善,形成了汽车、地铁、公交以及轻轨等多种交通工具混合式出行交通网络协同运行的局面,并且因为城市机动车数量的迅速增加,导致城市交通问题严重,对交通流进行动态分配是能够有效缓解这一问题的重要方法。现有的动态交通流分配模型大多只考虑单一模式出行,并且忽略了出行过程中的换乘行为,因此构建考虑换乘行为的多模式城市交通网络配流模型迫在眉睫。使用融合宏、微观交通流思想的中观交通流方法,对多出行模式超级交通网络进行研究。确定采用嵌套式Logit模型作为多模式出行选择行为模型,对嵌套式Logit模型结构和求解方法进行介绍与分析,并通过与传统Logit模型进行比较得出嵌套式Logit模型不受传统Logit模型无关方案独立性的限制,能够考虑到选择方案关联性,并且对动态用户各分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分析,确定采用变分不等式法作为分配方法,为多模式城市交通网络的构建奠定理论基础。在分析城市常见交通工具特点及出行者特点的基础上构建汽车、公交与地铁三种交通方式的分层网络,定义有效路径,改进搜寻有效路径集的方法。同时,根据调查数据对嵌套式Logit模型参数进行标定,建立考虑出行模式以及路径双重决策的嵌套式Logit模型,提出一种考虑新节点接入的交通运输参数灵敏度分析的静态交通流分配方法,分析并验证这种方法的有效性,从管理者的角度对道路规划给予参考,提前规避交通堵塞问题。探究动态交通流约束条件,构造包含汽车与公交车干扰因素的路段阻抗函数,并结合出行选择特征和随机动态均衡配流条件,构建城市多模式出行随机动态用户分配模型,并转换成与之等价的变分不等式模型,通过改进MSA算法对模型求解,建立虚拟网络对模型进行验证与参数分析,最终对这些参数在动态平衡状态下的影响比较得到:停车费>每公里燃油费>地铁发车频率>公交车发车频率,最终基于研究结果给出缓解交通问题的建议。

李旭峰,杨向飞,王英娇[2](2020)在《基于客运市场旅客细分的高速铁路差异化定价研究》文中提出根据运输市场的需求灵活地调整票价,制定合理的票价体系,完善高速铁路票价机制,有利于发挥高速铁路运输的优势。选取宝兰客运专线票价的优化调整现状进行分析,运用客运市场旅客细分理论,将高速铁路不同旅客群体细分为商务型、公务型、通勤型、工学型、休闲型、潜在型旅客6大群体,基于客运市场旅客细分和高速铁路客运产品等级划分,构建高速铁路差异化定价多阶段双层规划模型,采用基于灵敏度分析的启发式算法实证分析宝兰客运专线票价调整优化。计算结果表明,基于不同种类旅客的最优票价调整对策可以提升高速铁路运营的收益,同时更能满足广大旅客的出行需求。

张瑞兵[3](2020)在《基于多目标优化的城际多模式出行路径规划》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城际出行需求急剧增长,虽然交通系统不断完善,但客流分布不均、出行规划困难等问题依旧存在。出行即服务(Mobility as a Service,Maa S)为解决城际出行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作为Maa S发展的基础之一,城际多模式出行系统与服务的完善至关重要。然而,当前城际多模式出行系统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出行规划未充分考虑多目标的协同,出行规划困难,规划方案的个性化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充分考虑城际多模式出行链及居民城际出行方式的多个影响因素,对城际多模式出行的个性化路径规划进行研究。在对比分析市内多模式出行与城际多模式出行的基础上,本文分别从城际交通系统和市内换乘系统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城际多模式交通系统的结构及特征,并引入超网络理论建立了城际多模式交通网络模型。同时,通过文献分析、非结构化访谈、专家研讨和问卷调查等方法,系统地对城际多模式出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完成了城际多模式出行影响因素的收集、扩展及精炼。基于影响因素分析的结果和城际多模式交通网络模型,分别以出行时间、出行费用、时间可靠性、舒适度、换乘便捷度为目标建立了城际多模式出行规划目标集和城际多模式出行路径规划的多目标模型。为有效支撑该模型的求解,本文引入能够反映个体出行偏好的权系数,通过线性加权法对多目标规划模型进行处理,并设计了相应的求解算法。同时,本文还提出了一种基于历史订单数据的个体出行偏好挖掘方法,用于计算不同出行个体的权系数。最后,本文选取了我国几个有代表性的城市,基于民航、铁路及市内换乘数据,对本文提出的个体出行偏好挖掘方法和多目标出行路径规划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本文的研究方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能够有效反映个体的出行偏好并生成用户满意的多模式路径规划方案。

闫振英[4](2020)在《基于多级票价体系的高铁席位存量控制优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建设和发展,高铁已成为我国主要的旅客运输方式。但是,高铁建设投入大,运营成本高,许多高铁线路处于亏损状态。如何优化运营收益以保证高铁可持续发展成为高铁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高铁收益管理成为国内的研究热点。高铁客票不再是以固定费率、单一形式的价格出售,多级动态票价体系即将逐步实施。在此背景下,本文从提高高铁收益的角度出发,对多级票价体系下的席位存量控制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论文首先对多级票价体系下的席位存量控制问题进行剖析并构建基本模型。然后,从两个角度研究基本模型的近似求解方法。其一,基于动态规划分解和仿真的方法研究席位存量动态控制优化;其二,利用随机规划模型近似描述基本模型,研究基于预订限制控制的席位存量控制优化问题。最后考虑可变编组动车组的应用,研究基于柔性容量的席位存量分配优化问题。主要的研究工作及结论如下:(1)基于多级票价体系的席位存量控制问题的理论分析和基本模型构建。首先分析我国高铁运营特征,从政策环境、技术经济特征和软硬件技术支撑等几个角度分析实施收益管理的可行性。然后,从供需平衡的理论出发,分析多级票价体系下的席位存量控制问题。最后,考虑旅客购票选择行为,对基于多级票价体系的席位存量控制问题建立动态规划基本模型,根据模型特点指出近似求解和获得控制策略的思路,为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2)基于动态规划分解的席位动态控制优化方法研究。论文采用动态规划分解和仿真的方法近似求解席位存量控制基本模型,将基于最小二乘法的策略迭代算法与基于马尔科夫链选择模型的品类优化算法相结合,提出席位动态控制模型的近似求解算法和实时控制策略的生成算法,并设计仿真实验验证了算法和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3)基于随机规划的多级票价体系下高铁席位存量分配模型和控制策略仿真研究。论文采用随机规划的方法研究席位存量控制问题,利用高铁运输市场中旅客的选择行为对随机需求进行细分,构建与基本模型近似的席位存量分配模型,然后将其转化为等价的线性规划模型并利用ILGO CPLEX快速求解。基于最优分配结果,生成单阶段静态预订限制控制策略和多阶段动态预订限制控制策略,并设计仿真算法对比研究两种控制策略的性能。最后,通过数值实验验证了模型和控制策略的有效性。(4)基于可变编组的高铁席位存量控制优化研究。可变编组技术使得高铁列车可通过调节编组方案获得一定的席位容量柔性。论文分别针对单列车和多列车的情形,建立可变编组与席位存量分配的联合优化模型,并给出相应的求解方法。数值实验表明收益管理和灵活编组的联合优化可提高期望利润。当需求强度较低时,灵活编组有助于供需匹配,通过减少运营成本来获得更高的利润;当需求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通过权衡成本和收益来获得更高的利润。论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提出了综合考虑随机需求、旅客选择行为、多级票价体系、多列车、多停站的高铁席位存量动态控制优化方法。针对基于多级票价体系的高铁席位存量控制模型,设计两阶段控制机制,提出将基于仿真的近似动态规划算法与马尔科夫链品类优化算法相结合的近似求解算法和在线生成实时控制策略的算法,为基于顾客选择的网络收益管理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相对于既有的研究成果,该算法可以得到高铁席位动态控制实时优化策略,并且面向多种选择行为模型,具有较好的扩展性。当积累足够历史样本数据时,可应用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的技术定期更新选择行为参数和投标价格,实现控制策略的持续优化。(2)提出了综合考虑随机需求、旅客选择行为、多级票价体系、多列车、多停站的高铁席位存量静态分配模型,并生成席位存量控制策略。既有研究中高铁席位存量分配主要针对单一票价下列车席位在不同OD之间的分配,少量多级票价下的席位存量分配研究则以独立需求为假设。本文以优化高铁收益为目标,采用随机规划的方法构建了基于旅客选择行为的高铁列车席位存量分配模型,提出多级票价体系下高铁席位存量多列车协同分配的方法,并以最优分配结果为基础生成席位存量的单阶段静态控制策略和多阶段动态控制策略。(3)提出基于可变编组的高铁列车席位存量分配优化模型。既有高铁席位控制优化研究中未见考虑可变编组情形下的席位存量控制问题。既有收益管理理论研究主要基于固定容量进行研究,少量以航空机型调换为背景的柔性容量的理论研究。本文以可变编组策略调节席位容量为背景,提出可变编组与席位存量分配的联合优化模型,通过实验分析获得可变编组下席位存量分配的基本规律。

温诗睿[5](2020)在《竞争环境下高速铁路差异定价与席位分配联合优化模型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的路网规模发展迅速,这种跨越式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日益增长的旅客出行需求,提高了旅客的出行效率。在客运市场中,旅客可选择的交通方式很多,客运产品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乘客对出行中所选择的客运产品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这意味着高速铁路在客运市场中面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目前高速铁路相对固定的定价机制己经不能适应高速铁路持续发展的需要,影响高速铁路客票收入的提高,其原因主要是高速铁路的票价制定与旅客需求不匹配,降低了高铁在运输市场中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在既有的席位分配模式下,旅客需求与高速铁路席位能力之间的匹配度相对不高,不同列车席位利用情况差异较大,导致列车席位能力的浪费。在这一背景下,高速铁路票价制定和席位分配问题就成为优化高速铁路席位能力利用情况、保障高速铁路客票收入,提高高铁列车在客运市场中的竞争力的一个有意义的研究内容。收益管理是一种综合多学科的管理技术,它以需求预测为基础对市场进行细分,根据不同细分市场的产品或服务制定相适应的价格,分配合适的产品数量,从而实现收益最大化。收益管理的两个重要核心分别是“差异定价”和“席位分配”。本文以差异定价和席位分配的理论模型为依据,在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方案和运行图给定的条件下,考虑旅客在可替代客运产品间的选择决策行为,研究了竞争环境中高速铁路差异定价和席位分配联合优化问题。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对高速铁路差异定价和席位分配联合优化问题构建了理论框架,确定了该问题的关键内容为定价、席位分配、旅客选择行为,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分析出了研究该问题的关键切入点为:旅客选择决策行为、差异定价策略和席位分配策略、高速铁路差异定价和席位分配联合优化研究。(2)细化旅客在可替代客运产品间的选择决策过程,基于可获数据,从客运产品属性角度建立了旅客对可替代客运产品的选择决策模型,确定影响客运产品效用的因素及其权重,构建可替代客运产品的效用函数,又从时空角度分析旅客需求转移的情况,并确定了不同情况对应的数学表达形式。通过案例分析,确定了影响旅客对客运产品的选择决策的因素主要包括客运产品的票价、旅行时间和发车时间,证明了:本文建立的选择决策模型对旅客选择的预测较为准确;票客运产品的票价越高,旅行时间越长,旅客越不愿意选择该产品;在不同的出行距离下,旅客对以上三个因素的重视程度规律不同。模型将竞争方式客运产品作为可替代客运产品中的一部分,能够反映出高铁列车的相对竞争关系,实现对可替代客运产品属性、席位能力限制下的需求转移的具体表达。(3)基于旅客对可替代客运产品的选择决策行为,建立竞争环境下对应不同定价策略的高速铁路单阶段差异定价与席位分配联合优化模型、多阶段差异定价与席位分配联合优化模型。根据模型的特点,运用模拟退火算法求解,通过构建算例证明模型的有效性,并分析不同需求环境和旅客对票价敏感度不同的情况给客票收入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先给长距离OD分配席位的策略和单阶段差异定价策略能带来较高的客票收入;高铁列车的客票收入随着旅客对票价的敏感度提高而降低,旅客对票价的敏感度较高时,实施差异定价策略提高客票收入的效果更加明显;以票价敏感度低时的客票收入作为参考值,在同样的竞争环境下采取本文的差异定价与席位分配策略,存在旅客对票价的敏感度阈值,若旅客对票价的敏感度高于阈值,则本文策略对于参考值的提升效果将消失。(4)以沪宁城际的部分列车为对象,将所涉及OD的城际巴士作为竞争客运产品,进行实证分析。以旅客实际购票的选择决策行为为依据设置相关参数,将实际的旅客出行需求代入建立的差异定价和席位分配联合优化模型中,得到不同定价和席位分配策略下的方案。将不同的方案与实际方案进行对比,给出适合沪宁城际案例的定价策略和席位分配策略建议:采用单阶段差异定价策略和优先给长OD分配席位的策略组合,能将客票收入提高29.49%,将旅客发送量提高34.15%,将列车的平均客座率提高15.06%。图24幅,表59个,参考文献123篇。

张光亚[6](2020)在《基于双层规划模型的市郊铁路分时定价策略研究》文中认为为支撑我国城镇化发展需求,市郊铁路逐渐成为一线大城市解决交通联结问题、承接溢出资源、疏导中心城市压力的科学选择,也深刻影响着都市圈内人们的职住模式。但是,随着交通需求的稳步增长,一系列问题开始凸显:市郊铁路通勤通学特征明显,早晚高峰客流方向集中、直达比重较大,导致高峰运力紧张而非高峰运力虚糜。高峰客流拥挤不仅严重降低客运服务水平,而且容易引发客流安全问题;而非高峰客流量不足导致运能浪费、运营效益低。就国内外历史研究数据来看,市郊铁路旅客对票价敏感性较强,而我国市郊铁路一直实行单一定价机制,客流量得不到保证。借助分时定价策略吸引旅客调整出行方式和引导旅客调整出行时间,既能缓解市郊铁路因全天客流不均衡带来的矛盾,提高运输服务水平,又能提高运营管理部门收益。基于此,本文通过构建双层规划分时定价模型对票价进行优化分析。首先,文章分析了客运定价理论,对国内外分时定价实施效果和票价优化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其次,对市郊铁路进行概念界定,明确其功能定位;对不同出行方式(地铁、市郊铁路、城际铁路等)的客流出行特征(出行目的、出行距离、时空分布特性)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市郊铁路与其余方式的差异;从个人属性和运输方式属性两方面阐述市郊出行影响因素。接着对市郊铁路票价票制和分时定价相关理论进行阐述和说明。总结当前我国不同层级轨道交通常用的票价票制,在此基础上分析国内外市郊铁路票价票制实施方案,指出我国市郊铁路票价票制固定单一的不足之处和可以考虑时间因素的改进方向;论述了票价影响因素和常用票价制定方法,提出市郊铁路分时定价的理论基础,包括收益管理和需求价格弹性,为阐述说明客流出行与票价之间的关系,从市郊铁路客流存在需求价格弹性分层的角度说明分时定价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从客流构成、不同客流需求弹性大小的差异、分时定价调整幅度等方面分析分时定价策略的效果。再接着,建立市郊铁路分时定价模型。确立模糊数学隶属度的市郊铁路客流峰平谷时段划分方法。建立双层规划分时定价模型,上层以市郊铁路部门收益最大为目标,下层以旅客广义费用最小化为目标,实现运营企业和旅客双方利益平衡的定价方案。设计遗传算法与传统均衡流算法相结合的非数值求解方法。最后,以成灌快铁作为实施对象,设计调查问卷统计分析成灌快铁不同时段客流出行特征,获得不同时段旅客的时间价值,利用模型和算法求得分时定价方案和时段客流分布。结果表明:市郊铁路分时定价能有效均衡峰谷时段客流。文末提出市郊铁路分时定价策略的实施建议,并且指出未来研究方向。

谭海婷[7](2020)在《与共享单车竞争的响应型接驳公交票价研究》文中提出响应型接驳公交(RFT)是主要运行在换乘站服务范围内,无固定发车时刻表、运行线路,根据乘客预约需求制定运行方案的一种灵活性公交。响应型接驳公交的现状研究主要在于车辆路径、车辆调度、服务范围、站点选址等的优化,但忽视了票价研究。故本文开展响应型接驳票制票价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指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了公共交通定价中的票价票制、定价方法、定价原则和影响要素等,确定了适用于响应型接驳公交的定价原则与方法;采用计程票制收费,充分考虑乘客出行距离的差异性。(2)本文在假设出行总量固定条件下,考虑车辆运行路径产生的运营成本对运营商运营收益的影响,构建了与共享单车相互竞争的响应型接驳公交票价优化的嵌套双层规划模型求解票价,并用惩罚票价来反映延误。嵌套双层规划模型的上下层别是响应型接驳公交定价系统和共享单车定价系统。定价系统内部是运营商和系统管理者的博弈,上层运营商追求总收益最大,下层是系统管理者追求出行者的广义出行总费用最小。最后由迭代法求出模型平衡状态下票价和客流的结果。(3)本文释放出行总量固定这个假设,在出行总量可变的情况下,考虑与共享单车的相互竞争,构建响应型接驳公交票价优化的嵌套双层规划模型。外层模型描述的是响应型接驳公交与共享单车的相互竞争关系,内层模型刻画的是系统内部运营商与管理者的相互竞争关系,运营商通过单位票价的调整使总收益最大,管理者则希望乘客总费用最小。最后由迭代法求出模型平衡状态下票价和客流的结果。(4)分别设计算例来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分析在出行总量固定和出行总量可变两种条件下,比较车辆运行模式、运行速度对其票价的影响。算例表明在共享单车速度不变条件下,RFT车速越高,票价越低,吸引的客流量越多。客流总量对RFT票价有显着影响,客流总量越大,RFT票价越低,分担率越高,收益越大。本文考虑了与共享单车相互竞争的响应型接驳公交定价问题,为响应型接驳公交的票价制定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为其应用推广提供了理论支持,有助于政府和企业对响应型接驳公交进行管理。

张杰[8](2020)在《基于预售时段的高速铁路旅客票价差异化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高速铁路作为铁路领域新时代的产物飞速发展,同时伴随着铁路收益处于亏损状态的现状,高速铁路正不断尝试探索新模式来促进整个铁路行业发展。其中旅客票价策略对高速铁路通道竞争力、盈利能力等都有着直接的影响。随着改革的脚步,高速铁路旅客票价逐步向灵活的票价调整机制推进,票价差异化受到广泛关注,但由于票价调整机制不完善以及调整力度不高等原因,目前票价调整还处于探索期。为此,本文引入基于预售时段的票价差异化策略,预售时段的划分将票价策略与旅客购票需求联系起来,同时考虑我国地区发展的不均衡性,制定合理的时段差异化票价,以协调高速铁路运输服务中旅客和运营部门之间关系,提高旅客预售期购票积极性,从而改善高速铁路盈利能力。从高速铁路长期发展角度来讲,票价差异化策略能为高速铁路带来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具体研究以下问题:首先,分析高速铁路票价研究现状,并深入剖析国内高速铁路运营情况,结果显示:票价差异化是国内高速铁路旅客票价改革的有力措施,同时考虑国内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对票价根据区域划分则更加合理化。其次,介绍研究涉及的相关概念和理论依据,之后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跟进预售期购票情况收集相关数据,由此探讨旅客预售期购票需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旅客在预售期内购票需求存在一定时段偏好特征。由此,论文提出以旅客购票需求强度为标准,根据旅客购票时段偏好特征划分预售时段的思路。再次,针对预售时段旅客票价差异化问题建立双层规划模型,其中上层决策以高铁运营管理部门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下层决策以旅客成本最小为目标,并通过决策变量时段票价和时段购票数反映上下层关系。最后,依据模型进行算例验证。以东部地区G41次列车产品和中西部地区D2656次列车产品相关数据为例,运用MATLAB软件进行计算。结果表明:(1)不同地区由于经济发展差异,旅客购票需求呈现不同特性导致其旅客购票时段偏好差异性。分析时段差异化票价结果得出,中西部地区旅客较东部地区旅客对票价变化的敏感性更高,当在预售期前期低峰时段降低票价时,旅客购票需求明显较东部地区增多,而对于东部地区旅客,需求价格弹性较小,涨价策略对该地区旅客购票影响程度小于中西部地区。(2)时段票价在改善运营部门列车产品预售期盈利能力的同时,旅客需求被满足,所获价值被提高,对高速铁路出行的依赖性加强,潜在的旅客需求被激发,从而预售期内的购票数量增多,高速铁路盈利能力进一步加强。总之,基于预售时段的旅客票价差异化策略更能满足高速铁路运营管理部门与旅客双方利益,同时还能刺激潜在的需求提高高速铁路市场竞争力。

李静[9](2020)在《市场竞争条件下铁路货物列车编成辆数优化问题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工业化发展和人们消费方式的转变,货物运输需求结构特征不断发生变化,同时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竞争也由成本竞争转向综合服务质量竞争,对铁路运输在时效性,综合服务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我国铁路长期以来采用组织型行车组织体制,大部分货运列车需要在编组站进行中转技术作业,车列需要等待凑齐满轴编成辆数才能出发,因此,货车在编组站的停留时间很难确定,也难以保证货物的运到期限,这种困境对编组站的作业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市场竞争条件下的列车编成辆数优化问题研究的是在编组时以运输效益为编组目标,不固定编组辆数,在不超过最大编成辆数(同满轴编成辆数一致)的前提下,通过对列车开行经济成本及效益进行度量寻求最优最小编成辆数,车辆集结到最优最小编成辆数就组织列车编发。该模式打破了列车编成辆数满轴的刚性条件要求,可以提高列车开行的准时性,改善货物运输的时效性,从而为我国铁路货物运输适应现代物流发展、提高货物运输服务质量提供保障。基于此,本文首先重点研究了编组站车辆集结排队系统,并分析了系统性能指标变化,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市场竞争条件下列车编成辆数优化模型。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首先梳理了列车编成辆数的定义;然后从能力因素、列车运行图、经济因素、运输需求、多运输方式竞争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列车编成辆数的因素;介绍了刻画车辆在站集结过程的离散时间排队理论并对车辆集结排队系统进行了描述,进而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并对问题抽象过程进行了刻画与范围界定。2.货车集结是有调车不可避免且耗时较长的技术作业环节,编成辆数与车辆集结延误时间密切相关。针对丢线情况下的放宽条件定点集结模式车辆集结过程,建立了批到达批服务离散时间排队模型。利用嵌入式马尔可夫链方法求得发车时刻车辆集结队长分布,运用补充变量法推得任意时刻车辆集结队长分布与发车时刻车辆集结队长分布的关系式,在此基础上得到车辆平均集结队长、集结延误时间、效率、一昼夜发送车流量等系统指标的数学表达式,通过算例分别分析最小编成辆数、车组大小分布、车流到达强度、服务时间分布对系统指标的影响规律。最后分析了最优最小编成辆数随车流到达强度的变化规律。3.通过对上述研究进行扩展,研究了丢线情况下考虑相邻出发列车车流分配的车辆集结排队系统。首先建立了描述车辆在调车场集结过程的批到达批服务离散时间排队模型,利用嵌入式马尔可夫链方法求得发车时刻车辆集结队长分布,运用补充变量法推得任意时刻车辆集结队长分布,在此基础上得到车辆平均集结队长、集结延误时间、效率、利用率、一昼夜发送车流量等系统指标的数学表达式,通过算例,重点分析了较不分配车流方案分配车流对系统指标的影响规律。4.针对加线情况的放宽条件定点集结模式车辆集结过程,建立了批到达批服务离散时间排队模型,利用嵌入式马尔可夫链方法求得发车时刻车辆集结队长分布,并求得任意时刻车辆集结队长分布与发车时刻车辆集结队长分布之间的关系式,在此基础上得到车辆平均集结队长、集结延误时间、效率、一昼夜发送车流量等系统指标的数学表达式,通过算例分析最小编成辆数、车组大小分布、车流到达强度、服务时间分布对系统指标的影响规律及最优最小编成辆数随车流到达强度的变化趋势。最后与丢线情况的车辆集结排队系统进行了对比分析。5.针对加线情况的放宽条件定点集结模式车辆集结过程,考虑同一去向相邻出发列车车流分配,先编列车在满足集结结束条件基础上,将部分车流编组到后编列车,保证两列列车正点出发,引入车流分配机制。针对该相邻出发列车车流分配问题,建立了描述车辆在调车场集结过程的批到达批服务排队模型,利用嵌入式马尔可夫链方法求得发车时刻车辆集结队长分布,并求得任意时刻集结车辆队长分布,在此基础上得到车辆平均集结队长、集结延误时间、效率、利用率、一昼夜发送车流量等系统指标的数学表达式,通过算例,重点分析较不分配车流方案分配车流对系统指标的影响规律。6.在上述研究基础上,考虑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之间的竞争关系,且不同最小列车编成辆数方案不仅影响铁路广义运输费用函数,还会影响总的运输需求,通过考虑客户对运输方式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时间、运价等的基础上,将列车最小编成辆数作为决策变量,构造了一个双层规划模型来描述市场竞争条件下铁路货运市场优化问题。其中,下层规划为多方式弹性需求模型,该模型能够求解均衡状态下的铁路需求量(货流量);上层规划为铁路效益最大化。采用启发式算法求解双层规划模型,下层规划则采用超量需求法进行求解。

曹慧卓[10](2020)在《基于动态博弈的中国高速铁路客票定价研究》文中认为高铁客票定价问题关乎高铁运营、客运市场及综合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高铁在当前阶段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高铁运营利润和旅客出行选择是高铁客票定价的关键因素,多交通方式竞争、高铁客运服务的产品特征和公益特征也会影响高铁票价的制定。高铁客运服务的产品特征体现在高铁的快速性,这是高铁区别于其他陆上交通方式的主要特征。中国高铁的公益特征是指定价需要平衡企业盈利需求和旅客福利的关系,这是中国高铁与其他国家高铁的主要区别。中国高铁客票现行定价方式是以成本和效益为基础的静态定价模式,较少考虑旅客出行行为和市场竞争因素。现有的高铁客票定价研究多从单一角度考虑,缺少多角度融合的定价研究,且较少探讨高铁客运服务的产品特征和公益特征对客票定价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以中国高铁客票定价为研究问题,考虑客运市场的供需平衡,市场竞争,中国高铁客运服务的产品特征和公益特征,分析高铁客票定价的影响因素和定价过程中的动态博弈问题,构建基于动态博弈的中国高铁客票定价模型。本研究是对运输定价理论的延伸和发展,能够为高铁客票定价部门提供决策依据。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基于供给方企业的成本效益、需求方出行行为、多交通方式竞争、中国高铁客运产品特征和公益特征四个方面梳理高铁客票定价研究进展。总结发现定价理论侧重静态分析,高铁定价缺少多角度融合的研究,定价模型较少考虑高铁客运服务的时空因素,较少关注中国高铁客运的公益特征。(2)在传统价格理论基础上,结合高铁客运服务产品内容和旅客出行的离散选择理论,分析高铁客票定价的影响因素。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提出供给和需求函数及影响客票定价的主要因素,并据此提取相关变量。高铁客运服务产品的时空因素是高铁客票定价的根源,供需平衡是高铁客票定价形成的基础,市场因素和政府因素是影响高铁客票定价的外部力量。(3)根据博弈论和福利经济学理论,考虑高铁客运现实特点,分析高铁客票定价过程中的动态博弈问题。探讨高铁客票定价的博弈主体、博弈过程及收益,从不确定因素的角度,对实际结果偏离理论最优的现象作出解释。高铁客票定价是一个动态博弈问题:在供给方初始票价下,旅客选择最有利的出行方式,进而,各交通方式需要调整票价吸引旅客,形成新的票价,迭代优化形成稳定的博弈结果。博弈主体需要在多个纳什均衡解中作出最优选择,决策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定价目标、择优标准和不确定性因素等。(4)根据上述影响客票定价的因素和定价中的动态博弈关系,建立中国高铁客票定价模型。研究高铁在追求企业利润或满足旅客福利的单一目标下定价。通过算例模拟纳什均衡解及供需因素、时空因素对均衡解的影响。客运供给要以需求为导向,有助于提高定价目标的实现效果。缩短旅客出行时间和提升旅客出行舒适度,有助于增加高铁运营收益。若高铁提速成本较低,票价上涨,客流增加,高铁运营利润增加。若提速成本较高,票价涨幅较大,客流减少,高铁运营利润降低。因此,提速列车适合在旅客出行需求弹性小的高峰期开行。(5)基于纳什均衡解,研究高铁客票定价的寻优过程。一是供给方高铁运营企业面临利润最大化和旅客福利最大化的目标选择时,客票定价的寻优;二是需求方旅客在短途和长途运距情境下面临多交通方式选择时,客票定价的寻优。结论认为:多目标定价方案是对单目标方案的帕累托改进;短途客票和针对时间敏感型旅客的票价有较高涨价空间;定价决策和效果受市场竞争影响。政策启示是:多目标定价方法符合当前高铁客票价格改革需求,对政策推行和稳定市场较有益处;目标偏好的选择应考虑客运市场环境、时空因素;因时因线路调整定价目标及预期目标值;定价因素应考虑各方可接受程度。与现有研究文献和成果相比,本文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创新:(1)高铁客票定价同时考虑了企业行为、旅客出行行为和市场竞争行为,在高铁客票定价研究中补充了多角度融合的思路。从静态和动态角度分别探讨高铁客票定价影响因素和定价中的动态博弈过程。(2)定价考虑了高铁客运的产品特征和公益特征。高铁客运服务产品与其他商品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提供空间位移服务,同时产生时间消耗。探讨改变通行时间和空间拥挤程度对票价的影响,符合客运产品特征。高铁运营方在企业利润和旅客福利的定价目标中做出优化选择,体现了中国高铁客运的公益特征。(3)在客运网络中考虑多交通方式竞争,增强了高铁客票定价的现实性,丰富了现有高铁客票定价研究中关于网络定价和竞争定价的内容。在线形高铁网络中加入高速客车和民航的竞争因素,在定价过程中做出优化选择,更贴切地解释定价问题。(4)首次应用Epsilon约束方法求解高铁票价多目标寻优问题。结合Epsilon约束方法设计多目标分解问题,改进双层规划模型中的上层模型。克服了既有研究中因采用加权和方法导致的非凸目标函数无法求解的问题,使目标之间的权衡取舍更加明晰。文中共计图37篇,表17个,参考文献172篇

二、多模式交通条件下合理制定旅客票价的优化模型及算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多模式交通条件下合理制定旅客票价的优化模型及算法(论文提纲范文)

(1)多模式城市交通网络算法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交通流模型研究现状分析
        1.2.1 微观交通流模型研究现状分析
        1.2.2 宏观交通流模型研究现状分析
        1.2.3 中观交通流模型研究现状分析
    1.3 多模式交通系统研究现状分析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确定多模式出行选择模型及动态用户分配方法
    2.1 出行选择Logit模型分析
    2.2 嵌套式Logit模型结构及求解
    2.3 动态用户最优分配方法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城市多模式交通出行选择模型
    3.1 多模式出行选择的影响因素
        3.1.1 各模式交通出行特点
        3.1.2 交通出行者特性
    3.2 多模式出行者对有效路径的定义
    3.3 多模式出行者有效路径集的搜索
    3.4 多模式交通网络的嵌套式Logit模型分层规划
        3.4.1 确定多模式出行效应函数
        3.4.2 求解多模式出行选择概率
    3.5 出行选择模型的参数标定
        3.5.1 调查出行选择结果
        3.5.2 出行选择模型的参数标定及验证
    3.6 管理者理想选择分配
        3.6.1 对交通流进行灵敏度分析
        3.6.2 交通流分配结果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随机动态用户分配
    4.1 随机动态用户分配中的主要符号定义
    4.2 确定动态网络约束条件
        4.2.1 动态交通流基本约束条件
        4.2.2 动态交通流量守恒约束
        4.2.3 动态交通先入先出原则
        4.2.4 动态交通流量传播约束
    4.3 分析动态出行用户出行成本
        4.3.1 用户出行时间成本
        4.3.2 用户出行费用成本
        4.3.3 用户出行换乘出行成本
    4.4 基于嵌入式Logit模型的随机动态用户最优条件
    4.5 随机动态用户最优变分不等式
        4.5.1 变分不等式的定义
        4.5.2 变分不等式的求解
        4.5.3 变分不等式模型与动态随机用户最优条件等价证明
    4.6 随机动态用户最优模型求解算法
    4.7 模型应用
        4.7.1 随机动态用户配流结果
        4.7.2 动态随机用户分配参数分析
    4.8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2)基于客运市场旅客细分的高速铁路差异化定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高速铁路差异化定价双层规划模型构建
    1.1 票价优化调整分析
    1.2 客运市场旅客细分
    1.3 高速铁路差异化定价双层规划模型构建
        1.3.1 第一阶段
        1.3.2 第二阶段
2 实例分析
    2.1 第一阶段计算分析
        2.1.1 广义出行费用计算
        2.1.2 优化票价计算
    2.2 第二阶段计算分析
        2.2.1 高速铁路客运产品等级
        2.2.2 优化票价计算
3 研究结论

(3)基于多目标优化的城际多模式出行路径规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总结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城际多模式交通网络建模
    2.1 城际多模式出行的概念
        2.1.1 城际多模式出行过程
        2.1.2 城际与城市多模式出行比较
        2.1.3 城际多模式出行特征
    2.2 城际多模式交通系统结构
        2.2.1 城际交通系统
        2.2.2 市内交通(换乘)系统
    2.3 城际多模式超网络模型
        2.3.1 超网络理论
        2.3.2 超网络模型构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考虑个体偏好的城际多模式出行路径规划
    3.1 城际多模式出行的影响因素分析
    3.2 城际多模式出行规划目标集
        3.2.1 出行时间
        3.2.2 出行费用
        3.2.3 时间可靠性
        3.2.4 舒适度
        3.2.5 换乘便捷度
    3.3 多目标出行路径规划模型
    3.4 个体多模式出行偏好挖掘
    3.5 多模式出行路径规划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案例分析
    4.1 场景及数据
    4.2 出行偏好计算
    4.3 多模式出行路径规划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城际多模式交通出行调查问卷
附录2 昆明至北京车次(航班)信息
附录3 广州至西安车次(航班)信息
致谢

(4)基于多级票价体系的高铁席位存量控制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收益管理理论研究现状
        1.2.2 铁路收益管理理论研究现状
        1.2.3 铁路客运收益管理应用实践
        1.2.4 研究现状总结
    1.3 研究内容及论文框架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论文结构
2 基于多级票价体系的席位存量控制问题分析
    2.1 高速铁路运营特征分析
    2.2 高速铁路收益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2.2.1 政策环境
        2.2.2 技术经济特征
        2.2.3 软件和硬件技术支撑
    2.3 基于多级票价体系的席位存量控制理论分析
        2.3.1 问题描述
        2.3.2 问题分析
        2.3.3 问题建模
        2.3.4 模型特点
        2.3.5 求解思路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动态规划分解的高铁席位存量动态控制优化
    3.1 基于资源分解的席位存量动态控制方法
        3.1.1 高铁收益管理动态规划模型
        3.1.2 动态控制模型的求解复杂度分析
        3.1.3 两阶段席位动态控制机制
    3.2 基于马尔科夫链选择模型的品类优化问题
        3.2.1 马尔科夫链选择模型
        3.2.2 品类优化模型
        3.2.3 基于马尔科夫链选择模型的品类优化求解算法
    3.3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策略迭代算法
        3.3.1 价值函数的近似
        3.3.2 近似策略迭代算法
        3.3.3 参数更新
    3.4 仿真实验
        3.4.1 实验数据
        3.4.2 结果及讨论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随机规划的高铁席位存量静态分配优化
    4.1 高铁席位存量分配问题描述
        4.1.1 旅客选择行为
        4.1.2 随机需求
    4.2 高铁席位存量随机分配模型
        4.2.1 模型建立
        4.2.2 模型求解
    4.3 高铁席位存量控制策略
        4.3.1 单阶段静态控制策略
        4.3.2 多阶段动态控制策略
    4.4 数值实验
        4.4.1 小规模实验
        4.4.2 扩大规模实验
        4.4.3 控制策略仿真实验
    4.5 本章小结
5 高铁席位存量分配与可变编组决策的联合优化
    5.1 可变编组技术应用分析
        5.1.1 可变编组的编组形式
        5.1.2 可变编组的应用前景分析
        5.1.3 可变编组与存量控制联合优化的意义
    5.2 单列车席位存量分配与可变编组联合优化模型
        5.2.1 问题描述
        5.2.2 模型建立
        5.2.3 粒子群求解算法
    5.3 多列车席位存量分配与可变编组联合优化模型
        5.3.1 问题描述
        5.3.2 模型建立
        5.3.3 模型求解
    5.4 数值实验
        5.4.1 单列车优化实验
        5.4.2 多列车优化实验
        5.4.3 实验总结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部分投标价格示例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5)竞争环境下高速铁路差异定价与席位分配联合优化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差异定价研究现状
        1.2.2 席位分配研究现状
        1.2.3 差异定价与席位分配联合决策研究现状
        1.2.4 考虑竞争方式的高速铁路收益管理研究
        1.2.5 既有研究小结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2 高速铁路差异定价与席位分配联合优化理论框架
    2.1 高速铁路差异定价与席位分配问题描述
    2.2 旅客在可替代客运产品间的选择决策行为刻画
        2.2.1 可替代客运产品的确定
        2.2.2 旅客在可替代产品间的选择决策行为
        2.2.3 需求未满足时的转移
    2.3 差异定价策略和席位分配策略
        2.3.1 差异定价策略
        2.3.2 席位分配策略
    2.4 高速铁路差异定价和席位分配联合优化研究
    2.5 本章小结
3 旅客对可替代客运产品的选择决策模型
    3.1 旅客对可替代客运产品的选择决策模型构建思路
    3.2 旅客对可替代客运产品的选择决策模型构建
        3.2.1 旅客选择影响因素
        3.2.2 可替代客运产品的效用表达
        3.2.3 席位能力限制下旅客需求的转移
    3.3 案例分析
        3.3.1 数据说明
        3.3.2 参数估计
        3.3.3 结果分析
        3.3.4 案例结论
    3.4 本章小结
4 竞争环境下高速铁路差异定价与席位分配联合优化模型
    4.1 问题描述
    4.2 考虑竞争方式的可替代产品旅客选择决策过程
        4.2.1 网络构建
        4.2.2 需求生成与转移
    4.3 竞争环境下高速铁路差异定价与席位分配模型
        4.3.1 差异定价策略与席位分配策略
        4.3.2 模型基本假设
        4.3.3 竞争环境下高速铁路单阶段差异定价与席位分配模型
        4.3.4 竞争环境下高速铁路多阶段差异定价与席位分配模型
    4.4 求解算法
        4.4.1 新解的产生与接受
        4.4.2 算法步骤
    4.5 算例验证
        4.5.1 算例数据
        4.5.2 求解结果
        4.5.3 结果分析
        4.5.4 算例验证结论
    4.6 本章小结
5 沪宁城际实际案例分析
    5.1 案例背景
    5.2 数据输入
    5.3 高铁列车差异定价与席位分配求解结果与分析
        5.3.1 客票收入分析
        5.3.2 旅客发送量分析
        5.3.3 列车客座率分析
        5.3.4 沪宁城际高铁列车差异定价与席位分配策略建议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创新性工作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6)基于双层规划模型的市郊铁路分时定价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市郊铁路概述
    2.1 市郊铁路概念界定
    2.2 市郊铁路运营现状
        2.2.1 国外
        2.2.2 国内
    2.3 市郊铁路客流出行特征
        2.3.1 出行目的
        2.3.2 出行距离和时长
        2.3.3 出行时间分布
        2.3.4 出行空间分布
    2.4 市郊铁路出行影响因素
        2.4.1 个人属性
        2.4.2 运输方式属性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市郊铁路票价票制分析
    3.1 市郊铁路票价票制
        3.1.1 轨道交通常用票价票制
        3.1.2 国外市郊铁路票价票制
        3.1.3 国内市郊铁路票价票制
    3.2 市郊铁路票价制定方法
        3.2.1 票价影响因素
        3.2.2 定价方法
    3.3 分时定价理论基础
        3.3.1 基础理论
        3.3.2 市郊铁路实行分时定价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3.3.3 市郊铁路实施分时定价策略效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市郊铁路分时定价模型构建
    4.1 时段划分
    4.2 市郊铁路分时定价模型
        4.2.1 双层规划模型
        4.2.2 模型假设及符号说明
        4.2.3 上层规划
        4.2.4 下层规划
        4.2.5 广义费用
    4.3 算法设计
        4.3.1 MSA算法原理
        4.3.2 遗传算法原理
    4.4 本章小节
第5章 案例分析
    5.1 案例背景
    5.2 峰谷时段划分
    5.3 数据采集与处理
        5.3.1 调查数据采集处理及分析
        5.3.2 参数取值
        5.3.3 设置虚拟时段
        5.3.4 时段定价结果及客流分布
    5.4 市郊铁路分时定价实施建议
    5.5 本章小节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总结
    二、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成灌线出行习惯问卷调查表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7)与共享单车竞争的响应型接驳公交票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现状分析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响应型接驳公交定价基础理论
    2.1 公共交通主要票制
        2.1.1 计程票制
        2.1.2 单一票制
        2.1.3 分时票制
        2.1.4 分区票制
        2.1.5 响应型接驳公交票制选择
    2.2 响应型接驳公交定价原则和与影响因素分析
        2.2.1 响应型接驳公交定价的基本原则
        2.2.2 响应型接驳公交定价的影响因素
    2.3 响应型接驳公交定价方法分析
        2.3.1 成本加成定价法
        2.3.2 边际成本定价法
        2.3.3 拉姆齐定价法
        2.3.4 博弈论定价法
        2.3.5 与响应型接驳公交相互竞争的交通方式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出行总量固定时RFT的博弈定价模型
    3.1 响应型接驳公交与共享单车博弈过程
    3.2 出行总量固定时的嵌套双层规划模型
        3.2.1 基本假设
        3.2.2 响应型接驳公交系统内部的博弈模型
        3.2.3 共享单车系统内部的博弈模型
        3.2.4 嵌套双层模型
        3.2.5 响应型接驳公交的车辆路径模型
    3.3 求解算法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出行总量可变时RFT的博弈定价模型
    4.1 需求总量变化的过程分析
    4.2 出行总量可变时的嵌套双层规划模型
        4.2.1 基本假设
        4.2.2 响应型接驳公交系统内部的博弈模型
        4.2.3 共享单车系统内部的博弈模型
        4.2.4 嵌套双层模型
    4.3 优化模型的求解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算例分析
    5.1 参数说明
    5.2 总量固定时的计算结果
        5.2.1 单车运行条件下的定价博弈结果
        5.2.2 双车运行条件下的定价博弈结果
    5.3 总量变化时的计算结果
        5.3.1 单车运行条件下的定价博弈结果
        5.3.2 双车运行条件下的定价博弈结果
    5.4 计算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结论
    创新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8)基于预售时段的高速铁路旅客票价差异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高速铁路定价方法研究现状
        1.3.2 差异化定价问题研究现状
        1.3.3 既有研究现状总结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高速铁路运营情况分析
    2.1 国外高速铁路运营情况分析
        2.1.1 法国高速铁路
        2.1.2 日本新干线
        2.1.3 德国ICE高铁
        2.1.4 美国高铁
    2.2 国内高速铁路运营情况分析
        2.2.1 经济发展概况
        2.2.2 票价分析
        2.2.3 运营情况分析
    2.3 国内外票价对比分析
    2.4 国内其他运输方式运营情况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预售时段旅客票价差异化的基本问题
    3.1 高速铁路票价差异化研究相关概念
        3.1.1 列车运输产品
        3.1.2 预售时段
        3.1.3 旅客购票需求
        3.1.4 旅客票价
    3.2 高速铁路票价差异化研究理论依据
        3.2.1 运输供需理论
        3.2.2 需求价格弹性理论
        3.2.3 差异化定价理论
    3.3 票价预售期内旅客购票需求特征分析
        3.3.1 基于个体差异性的预售期旅客出行需求分析
        3.3.2 预售期内旅客购票时段偏好
    3.4 预售时段划分
    3.5 本章小结
4 高速铁路预售时段票价差异化模型建立
    4.1 双层规划模型的应用与假设
    4.2 时段票价差异化模型构建
        4.2.1 双层规划的上层模型
        4.2.2 双层规划的下层模型
    4.3 模型求解算法设计
        4.3.1 Frank-Wolfe算法在下层规划模型里的运用
        4.3.2 遗传算法在上层规划模型里的运用
    4.4 本章小结
5 案例分析
    5.1 案例背景及数据准备
    5.2 预售时段划分及参数取值
        5.2.1 预售时段划分
        5.2.2 模型及算法参数取值
    5.3 MATLAB优化结果分析
        5.3.1 适应度函数曲线分析
        5.3.2 最优解下的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主要创新点
    6.3 研究局限性与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高速铁路旅客出行目的调查问卷

(9)市场竞争条件下铁路货物列车编成辆数优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和意义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货物列车编成辆数
        1.3.2 货车集结过程
        1.3.3 研究现状评述
    1.4 论文结构及研究思路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4.4 技术路线
第2章 列车编成辆数及车辆集结排队系统构成
    2.1 列车编成辆数
        2.1.1 列车编成辆数含义
        2.1.2 列车编成辆数影响因素
    2.2 离散时间排队系统构成及描述
        2.2.1 到达模式
        2.2.2 服务机制
        2.2.3 排队规则
        2.2.4 排队系统的表示
        2.2.5 排队系统的主要评价指标
        2.2.6 入口协议
        2.2.7 模型求解方法
    2.3 编组站车辆集结排队系统构成及描述
        2.3.1 到达规律
        2.3.2 服务机制
        2.3.3 排队规则
        2.3.4 相关指标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丢线情况下不考虑相邻列车车流分配车辆集结排队系统分析
    3.1 系统模型
        3.1.1 模型说明
        3.1.2 模型描述
    3.2 稳态分析
        3.2.1 发车时刻车辆集结队长分布
        3.2.2 任意时刻车辆集结队长分布
    3.3 指标分析
    3.4 算例分析
        3.4.1 最小编成辆数影响分析
        3.4.2 车流到达强度影响分析
        3.4.3 服务时间分布影响分析
        3.4.4 最优最小编成辆数变化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丢线情况下考虑相邻列车车流分配车辆集结排队系统分析
    4.1 系统模型
        4.1.1 模型说明
        4.1.2 模型描述
    4.2 稳态分析
        4.2.1 发车时刻车辆集结队长分布
        4.2.2 任意时刻车辆集结队长分布
    4.3 指标分析
    4.4 算例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加线情况下不考虑相邻列车车流分配车辆集结排队系统分析
    5.1 系统模型
        5.1.1 模型说明
        5.1.2 模型描述
    5.2 稳态分析
        5.2.1 发车时刻车辆集结队长分布
        5.2.2 任意时刻车辆集结队长分布
    5.3 指标分析
    5.4 算例分析
        5.4.1 最小编成辆数影响分析
        5.4.2 车流到达强度影响分析
        5.4.3 服务时间分布影响分析
        5.4.4 最优最小编成辆数变化分析
    5.5 模型对比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加线情况下考虑相邻列车车流分配车辆集结排队系统分析
    6.1 系统模型
        6.1.1 模型说明
        6.1.2 模型描述
    6.2 稳态分析
        6.2.1 发车时刻车辆集结队长分布
        6.2.2 任意时刻车辆集结队长分布
    6.3 指标分析
    6.4 算例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市场竞争条件下铁路货物列车编成辆数优化模型
    7.1 竞争条件下货运市场供求平衡
        7.1.1 市场与竞争
        7.1.2 货运市场供求平衡
        7.1.3 市场竞争条件下货运需求与列车编成辆数关系
    7.2 市场竞争条件下铁路货物列车编成辆数优化模型
        7.2.1 模型相关说明
        7.2.2 上层规划
        7.2.3 下层规划
    7.3 求解算法
    7.4 算例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主要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变量与符号
    附录二 图形目录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10)基于动态博弈的中国高速铁路客票定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高铁客票定价依据及弊端
        1.1.2 高铁运营市场化改革
        1.1.3 高铁票价试点化调整
    1.2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1.2.1 问题提出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和范围界定
        1.3.1 高速铁路客票
        1.3.2 研究范围界定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 高铁客票定价研究综述
    2.1 基于供给方企业视角的客票定价研究
        2.1.1 以成本为依据的定价研究
        2.1.2 以收益为目标的定价研究
    2.2 加入需求方出行行为的客票定价研究
        2.2.1 以需求弹性为基础的定价研究
        2.2.2 以市场细分为基础的定价研究
    2.3 考虑多交通方式竞争关系的定价研究
        2.3.1 离散选择模型
        2.3.2 博弈模型
        2.3.3 双层规划模型
        2.3.4 竞争环境下的收益管理定价模型
        2.3.5 比价关系和交叉弹性模型
    2.4 考虑高铁客运服务产品特征和公益特征的定价研究
        2.4.1 基于高铁速度的定价研究
        2.4.2 平衡企业效益与旅客福利的定价研究
    2.5 研究文献述评
3 高铁客票定价影响因素
    3.1 企业视角中的成本效益因素
        3.1.1 高铁客运服务产品内容
        3.1.2 网络形态分层视角下的高铁客运供给方
        3.1.3 高铁客运供给的经济特征
        3.1.4 基于成本效益的供给函数及定价
        3.1.5 高铁客运供给变动影响因素
    3.2 出行行为中的旅客需求因素
        3.2.1 旅客出行需求层次
        3.2.2 客运需求特征
        3.2.3 高铁客运需求函数
        3.2.4 高铁客运需求变动影响因素
    3.3 高铁客票定价影响因素分析
        3.3.1 供需平衡决定均衡价格
        3.3.2 市场因素对高铁客票定价的影响
        3.3.3 政府因素对高铁客票定价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高铁客票定价动态博弈分析
    4.1 高铁客票定价博弈主体
        4.1.1 博弈理论基础
        4.1.2 高铁客票定价的博弈主体解读
        4.1.3 高铁客票定价决策目标
    4.2 高铁客票定价博弈过程及收益
        4.2.1 高铁客票定价博弈问题解读
        4.2.2 寡头垄断市场下的高铁客票定价博弈过程
        4.2.3 多重决策目标下对高铁客票定价博弈收益的评价
    4.3 高铁客票定价博弈影响因素
        4.3.1 旅客出行效用对定价决策的影响
        4.3.2 客运市场信息对定价决策的影响
        4.3.3 博弈过程对定价决策的影响
        4.3.4 政策、制度对定价决策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动态博弈的高铁客票定价模型
    5.1 问题描述及假设
        5.1.1 问题描述
        5.1.2 参数说明
        5.1.3 模型假设
    5.2 建模与算法
        5.2.1 旅客出行决策模型
        5.2.2 客运供给方票价决策模型
        5.2.3 算法
    5.3 算例数据及参数选取
        5.3.1 算例描述
        5.3.2 数据获取
        5.3.3 参数设置
    5.4 均衡解及影响因素分析
        5.4.1 均衡解分析
        5.4.2 供需数量对均衡解的影响分析
        5.4.3 时空因素对均衡解的影响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基于均衡解的高铁客票定价寻优选择
    6.1 Epsilon约束方法在求解多目标问题上的适用性
    6.2 模型设计及算法
        6.2.1 问题描述
        6.2.2 多目标定价的分解问题
        6.2.3 解析框架
        6.2.4 算法
    6.3 基于目标选择的定价寻优
        6.3.1 看重利润目标的最优结果
        6.3.2 看重旅客福利目标的最优结果
        6.3.3 兼顾多目标的最优结果
    6.4 基于多交通方式竞争的定价寻优
        6.4.1 模型引入旅客异质性因素
        6.4.2 短途OD与高速客车竞争的市场
        6.4.3 长途OD与民航竞争的市场
    6.5 基于定价寻优的政策启示
        6.5.1 兼顾多目标的定价原则适合中国高铁发展现状
        6.5.2 目标偏好的选择应考虑客运市场环境
        6.5.3 目标偏好的选择应考虑时空因素
        6.5.4 定价决策应考虑各方可接受程度
    6.6 本章小结
7 全文总结及研究展望
    7.1 主要工作与基本结论
        7.1.1 论文主要工作
        7.1.2 论文基本结论
    7.2 主要创新与贡献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多模式交通条件下合理制定旅客票价的优化模型及算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多模式城市交通网络算法优化[D]. 魏晓彤.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1(09)
  • [2]基于客运市场旅客细分的高速铁路差异化定价研究[J]. 李旭峰,杨向飞,王英娇.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20(08)
  • [3]基于多目标优化的城际多模式出行路径规划[D]. 张瑞兵.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
  • [4]基于多级票价体系的高铁席位存量控制优化研究[D]. 闫振英. 北京交通大学, 2020
  • [5]竞争环境下高速铁路差异定价与席位分配联合优化模型研究[D]. 温诗睿. 北京交通大学, 2020
  • [6]基于双层规划模型的市郊铁路分时定价策略研究[D]. 张光亚.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7]与共享单车竞争的响应型接驳公交票价研究[D]. 谭海婷. 长沙理工大学, 2020(07)
  • [8]基于预售时段的高速铁路旅客票价差异化研究[D]. 张杰.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1)
  • [9]市场竞争条件下铁路货物列车编成辆数优化问题研究[D]. 李静.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6)
  • [10]基于动态博弈的中国高速铁路客票定价研究[D]. 曹慧卓.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标签:;  ;  ;  

多式联运条件下合理制定客运票价的优化模型与算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