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青年篮球运动员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浅谈青年篮球运动员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一、谈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技术运用能力的训练(论文文献综述)

李雨筱[1](2021)在《第二十二届CUBA女子篮球联赛全国大赛八强队伍大前锋队员进攻特点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陈恒[2](2021)在《2010-2019年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三大球运动的选题特征及趋势预测》文中研究指明篮球运动、排球运动以及足球运动(以下简称三大球)是全球体育界具有高度影响力的团队体育运动,发展态势迅速,这离不开与之相关理论体系的支撑,其中三大球运动研究文献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三大球运动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与万方数据库中2010-2019年收录的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三大球运动方向的学位论文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进行问题的研究与分析,首先采用数理统计法从各年度论文数分布、区域分布和不同类型院校分布三方面对2010-2019年体育学硕士研究生三大球运动研究学位论文的整体特征进行分析,再借助Cite Space5.5等可视化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从可视化分析的角度对体育学硕士研究生三大球运动研究论文选题特征与主题演化趋势进行分析,从中找出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三大球运动研究的规律和特征,以期为我国三大球运动研究方向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选题等方面提供借鉴和参考。通过研究,得出以下几个结论:第一,2010-2019年我国三大球运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的整体数量不同,篮球方面论文最多,其次就是足球,再者是排球。2010-2019年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三大球运动研究生专业的学位论文资料来源仍然存在着区域分布不均衡,均呈现出华东地区、华北地区、中南地区对三大球运动领域的研究积极促进作用;体育类院校呈现出主导作用,其中以北京体育大学为主要代表。第二,篮球运动研究集中在篮球运动技战术与比赛评述、篮球教学、现状、对策、篮球训练、人才培养、篮球文化、篮球产业以及运动管理等方面。排球运动研究集中在排球运动技战术、排球教学、排球运动现状与对策、排球训练、人才培养等方面。足球运动研究集中在足球教学、足球运动技战术、足球训练、人才培养、足球产业以及运动管理等方面。第三,研究选题趋势分析发现,从研究对象看,由高校大学生、职业运动员逐渐向中小学、青少年、教练员、裁判员、外籍运动员等运动主体移动。从研究范围上来讲,围绕“现状”“对策”进行研究依然是研究重点。从研究内容上讲,三大球运动技战术研究仍是三大球领域的主流研究走向,但校园三大球的研究正逐渐增加。第四,研究选题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现象研究过多而对其根源关注较少;选题研究对象太集中,重复性研究过多;交叉学科选题研究能力有待提高。第五,对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三大球运动的研究选题预测有以下三点:特色领域凝练,核心研究选题稳定增长;重复性研究逐渐减少;交叉学科选题的进一步增强。

孙金鑫[3](2021)在《青少年篮球运动技能等级测试中智能化测试设备的研发及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篮球运动对青少年增强体质,锻炼团队协作能力具有积极作用,目前篮球运动作为一项体育锻炼在校园内得到大力推广。为了检验体育锻炼效果,篮球分级测试势在必行。但在传统测试方法中,考评员对于运动员是否到达指定位置的判定存在困难,测评结果不够客观,且篮球等级考试费时费力,不适于大范围推广。针对现有篮球等级测试中对运动员跑动路线规范性的检测存在的不足,本文研发了一种智能化测试设备--感应障碍物,其具有位置检测功能,能够在测试中判断运动员是否到达指定位置,并通过实验测试探究该器材的可行性与应用效果。为提高测试过程的科学性、公平性提供有效途径。本研究以感应障碍物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参考相关文献中与体育器材研发有关的内容,确定感应障碍物的方案设计与技术设计并研制出样机,然后设计实验测试验证感应障碍物的可行性与应用效果。在实验中,对受测对象采用单组前后测的实验设计,对比结果并分析使用感应障碍物和普通障碍物两种测试方法的测评结果特征。得出以下结论:1.本文以障碍物为例,基于超声波测距原理,将超声波测距技术与障碍物结合,研制出一款用于篮球测试用的具有位置检测功能的感应障碍物,该智能化测试设备能够为实际测试过程中球员跑动位置规范难以把控的问题提供一种科学有效的解决办法。2.使用智能化测试器材进行测试,受试者的技能测试完成时间高于使用普通测试器材,受试者的到位情况明显优于使用普通障碍物。受试者重视障碍物的存在以及技能测试标准的路线要求对其测试时跑动路线的规范性有积极的影响,使用感应障碍物的方式下技能测评结果更符合受试者的真实成绩,故感应障碍物在提升技能测评的客观性方面应用效果优于普通障碍物。3.使用智能化测试设备,受试者技能测试成绩的离散程度小于使用传统的障碍物测试,得益于智能化测试设备能够提高受试者跑动路线的一致性。4.受试者未跑到位情况下,其两种测试器材下的跑动路线不同。在“折线型”跑动路线下,受试者普通障碍物测试下的跑动距离相比于使用感应障碍物测试时较短。应用感应障碍物作为测试器材能提升技能测评的公平性,提高测评成绩的可靠性。

杨宇峰[4](2021)在《普通高等院校运动训练专业体育单招篮球专项考试分析 ——以华东考区三所体育院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普通高等院校运动训练专业体育单招考试作为我国选拔优秀体育人才,挖掘具有潜力的运动员、教练员以及其他体育工作者的有别于普通高考的招生途径。自创办以来,为国家、社会筛选出诸多的优秀体育人才。在发展过程中,出于招生考试的公平、合理、科学化建设目的,此制度也经历了多次改进与完善。自2018年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教育部高校学生司联合决定开始实施专项分区联考模式,社会各界对于此政策褒贬不一,本文立足于此,并通过发放学生及教练员问卷调查(n=240,60)、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普通高等院校运动训练专业体育单招篮球专项考试的测试项目、考核标准以及专项分区联考模式实施的利弊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招生录取人数方面,各位置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华东考区3所体育院校240名运动训练专业篮球专项学生中,小前锋位置录取人数居于第一名,共78人,占总人数的32.5%;其次为得分后卫,录取人数为49人,占总人数的20.4%;而录取人数最少的位置为中锋,仅有28人,占总人数的11.7%。2.在专项测试项目中,各位置之间成绩存在较大差异。(1)助跑摸高测试部分,司职中锋的考生更具有优势。男子篮球运动员方面,后卫组(3.16米)<前锋组(3.25米)<中锋组(3.34米),各位置之间存在成绩差异,前锋组与中锋组之间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1<0.05),而后卫组分别与前锋组、中锋组呈现非常显着性差异(P=0<0.01);女子篮球运动员方面,后卫组分别与前锋组、中锋组呈非常显着性差异(P=0<0.05)。(2)多种变向上篮测试部分,司职控球后卫的考生占据一定优势。男子篮球运动员方面,后卫组与前锋组之间存在着显着性差异(P=0.013<0.05),中锋组与后卫组、前锋组都存在着非常显着性差异(P=0<0.01,P=0.002<0.01);女子篮球运动员方面,后卫组与中锋组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36<0.05)。(3)1分钟投篮测试部分,男子篮球运动员中,司职中锋位置的球员因测试成绩居于末尾,分别与控球后卫、大前锋具有显着性差异(P=0.3,0.035<0.05);女子篮球运动员中,成绩均值方面,后卫组(11)>前锋组(10)>中锋组(9);而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后得出结果,后卫组与中锋组存在显着性差异(P=0.33<0.05),这说明男、女篮球运动员中,司职中锋位置的考生在投篮测试中仍处于不利地位。(4)实战比赛部分,在时间设定方面,34%的考生与40%的普通高中、业余体校教练员认为实战比赛的时长设定并不太充足;组队形式方面,50.4%的学生认为随机组队的形式可能会出现场上5个球员技术风格相似,表现为队员之间进攻无法流畅衔接,甚至出现位置冲突的情况;评分标准界定过于模糊,无细化指标进行界定评价。3.在专项分区联考模式实施的过程中,规范了考试过程,增加了考试的透明度,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但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了一些漏洞。在此模式的操作过程中,教练员与考生之间缺乏相互了解,“供需断层”的矛盾尤为突出,不利于自身高校篮球队的建设与可持续性发展;单个专项安排地点相对固定,理论上仍存在操作不规范的可能性。针对以上结论,主要提出以下建议:考生信息报名细节化,将身高、体重等先天条件以及场上位置等方面信息进行列举,帮助报考院校的教练员与考评官更加全面了解考生特点;丰富运动训练专业体育单招篮球专项考试的测试项目内容,将统一性与针对性相结合,可考虑根据场上各位置球员的技术特点与运动习惯进行专项技术评测;教练员作为一支球队的领导者,应参与到专项考试过程当中,不参与评价打分,旨在建立报考院校教练员与考生之间的信息桥梁,促进高校篮球运动队自身的良性循环发展;单个专项考试地点应3年至5年内在该考区其他院校进行轮换,降低长时间固定地点的专项安排可能带来“人为操作”的可能性。

李洋[5](2021)在《我国女子手球运动员射门技术特征及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效果的实证研究》文中指出手球运动是技能主导的同场对抗类集体球类项目,射门技术是手球比赛进攻制胜的核心技术。现代高水平手球比赛攻防转换速度快、技术组合变化多、主动对抗能力强、运动表现水平高。攻守双方按照《竞赛规则》的规定通过一系列的技战术行为创造射门争胜的机会,最终以双方射入对方球门的总进球数决定胜负。世界优秀女子手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展现出优质而稳定的射门动作模式,引领着现代手球运动训练的发展趋势。竞技手球运动已不存在没有技术形式的体能发展,也不存在没有体能要素的技术动作,根据射门技术特征采取与动作结构相匹配的身体训练方法与手段,对于全面提高运动员专项运动能力和竞技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取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等多种研究方法,构建我国女子手球射门技术动作分析的指标体系,利用国家女子手球队研发的Sportscode技战术视频分析系统,解析了大量中外女子手球运动员临场射门视频与数据,厘清我国女子手球运动员典型射门技术的动作特征和运用规律。辅助采用表面肌电测试技术分析跳起射门主要肌肉的激活时序和用力特点,为合理设计符合专项技术特征的功能性力量训练奠定基础。以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理念和方法体系为依据,建立提升我国女子手球运动员射门技术运动表现的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方案的实施构架。2020/2021年北京女子手球队冬训期间,入队开展为期8周的训练干预,旨在探究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对射门技术表现的影响,结果如下:1.构建“动作结构、动作情境、动作效果”3个维度射门技术动作分析的三级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0项、三级指标31项。通过中外高水平手球比赛关键场次中的1682个临场射门视频的抓取和解析,反映了我国及世界高水平女子手球运动员典型射门技术的动作结构特征为:跳起射门—二步助跑—异侧腿助撑—肩上掷球—单腿落地;动作情景特征为:右内卫区域—跳起射门—近距离—突破(前导战术)—身体对抗条件下射门。特别需要关注的是,我国女子手球队在多项国际大赛中射门非命中的频次明显多于命中,表明了我国与世界强队在射门动作效果上存在明显差距。2.我国女子手球运动员典型射门技术的动作结构包括:起动—助撑—发力—缓冲四个主要动作环节。发力环节是决定跳起射门技术表现的关键环节,反映了下肢、躯干和上肢主要肌群协同用力的动作模式,特别是肢体在非稳定支撑状态下躯干支柱力量控制身体姿态和动力传导的效率。3.建立3类14项指标对我国女子手球运动员射门运动表现进行综合评价:第一类:专项技能运动水平的指标(射门球速、手球掷远、1分钟5米打墙);第二类:射门动作动力链肌群效能的指标,包括上肢(引体向上重复最大次数、卧推1RM)、躯干支柱稳定性(核心肌力)、下肢(深蹲1RM、立定跳远、单脚跳、摆臂下蹲跳CMJ、10米冲刺);第三类:身体运动功能与运动损伤风险指标(FMS筛查、YBT测试、伤病情况统计)。4.以北京女子手球队为例,随机将在训20名运动员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针对女子手球典型射门技术的动作结构特征,以归纳5项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指导原则为基础,制定了共8周3阶段的训练干预方案:第1阶段(2周)以功能恢复与动作模式纠正为主;第2阶段(4周)以功能提升与专项动作联系为主;第3阶段(2周)以功能稳定与专项动作提升为主,举例说明了每个阶段功能性力量训练的重点内容。5.经过8周功能性力量训练后的测试结果表明:实验后测1分钟5米打墙、手球掷远、射门球速成绩显着性提高(p<0.05);实验组的传统身体素质测试指标如:引体向上、卧推1RM、深蹲1RM、立定跳远等指标的提高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但躯干支柱核心肌力的指标与对照组存在显着差异(p<0.05);实验组FMS和YBT测试成绩的增长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人均伤病控制情况低于对照组。表明了针对性的功能性力量训练使运动员的身体运动功能得到了改善,明显提高了射门过程中肢体动力链的传递效能,有助于促进射门技术的应用效果,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对于提升射门技术表现具有显着作用。

朱伟豪[6](2021)在《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对不同位置手球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身体运动功能训练能够有效的提高职业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本研究选取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作为干预手段,对安徽省男子手球队边锋、内锋、底线共21名运动员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基础动作能力测试,总结出各位置手球运动员功能性障碍问题,制定纠正训练加入到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方案中,通过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提高手球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也为教练员针对不同运动位置的训练安排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本文运用测量法对实验对象进行运动能力测试,通过实验法将实验周期分为两个阶段:八周传统周及八周实验周,对传统周前后进行了运动能力测试并记录测试结果,在第九周加入身体运动功能训练,记录实验周前后的运动能力测试数据。实验后运用SPSS软件对整体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一)通过传统周与实验周的运动能力前后测试得分差值对比,三个位置手球运动员在实验周内运动能力的提升幅度高于传统周,说明身体运动功能训练起到了关键的干预效果。(二)三个位置手球运动员通过基础动作能力测试均暴露出膝、踝关节代偿及髂腰肌紧张的问题,与手球运动项目特征有关;边锋的主要问题在于两侧肢体肌力不均衡;底线的主要问题是背部肌群力量薄弱、腘绳肌紧张等;内锋相较于其他两个位置总体表现较好。(三)经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干预后,三个位置手球运动员基础动作能力总体明显提升;在身体素质测试指标中,立定十级跳和脚步灵敏综合性测试提升幅度非常显着,卧推最大力量和深蹲最大力量测试提升幅度较小,3000米测试没有显着性提升;两项专项技能测试具有非常显着性的提高。结论:(一)实验周前后运动能力测试得分的提升明显高于传统周前后,说明身体运动功能训练起到了决定性的因素。(二)通过第八周基础动作能力测试,筛查出三个位置运动员诸多功能性障碍问题,该问题与运动位置特征、运动项目特征有关。(三)实验干预后,手球运动员基础动作能力总体提升。膝、踝关节动作代偿及髂腰肌、腘绳肌紧张等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四)实验干预后,手球运动员身体素质总体提升,其中灵敏素质、速度素质提升幅度最大,力量素质的提升相对较小,耐力素质没有得到有效提升。(五)实验干预后,专项技能得到显着提升,手球运动员在多方向移动中接球射门能力及各自进攻区域射门精准度得到显着提高。

董伊琳[7](2020)在《高水平男子篮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与进攻技术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根据我国高水平男子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进攻技术及进攻技术赛中应用的统计数据,分析篮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与进攻技术之间的关联性,从而为科学监控篮球运动员训练比赛提供依据。运用文献资料法、测量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篮球高水平运动员在2016年CBA赛前身体素质和技能测试与应用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篮球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与进攻技术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研究结论:1)高水平男子篮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进攻技术、进攻技术应用各项指标表现不均衡,40秒负重卧推测试与60秒负重深蹲测试得分差异显着。高水平男子篮球外线运动员在专项身体素质优于内线运动员,高水平男子篮球内线运动员的进攻技术优于外线运动员。2)高水平男子篮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中的专项力量素质、专项速度与灵敏速度与进攻技术测试有显着性相关。高水平男子篮球运动员专项力量素质、专项速度与灵敏素质和专项耐力素质与进攻技术应用有显着性相关。3)高水平男子篮球外线运动员相比内线运动员,进攻技术受专项身体素质影响程度更高。

穆文浩[8](2020)在《CBA国内中锋个人进攻能力评价体系构建研究》文中指出为进一步完善中锋进攻能力评价方式,提高国内中锋赛场竞技实力。以CBA国内中锋个人进攻能力评价体系构建为研究对象,选取2018-2019赛季CBA联赛国内中锋为观察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验证性因子分析法,将初选指标进行专家复选后通过正态分布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筛选出临场差异显着指标建立评价理论模型,在运用验证性因子分析验证优化后,构建了男篮中锋个人进攻能力评价体系。既能对国内男篮中锋球员个人进攻能力评价提供理论上的借鉴,也能从实践上为提高我国男篮中锋队员的进攻能力提供参考。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中锋个人进攻能力评价指标,由“得分能力”“控制球能力”“抢位接球能力”和“抢进攻篮板球能力”4个宏观指标构成。其中“得分能力”由近区跳投、低位终结投篮、补篮、中区跳投、远区跳投、造防守犯规罚篮6项微观指标构成;“控制球能力”由底角0-30度持球突破、顶弧60-60度持球突破、底角0-30度运球突破、顶弧60-60度运球突破、助攻与创造机会5项微观指标构成;“抢位接球能力”由背身抢位、侧身抢位、后吊抢位、强侧下顺、从弱侧至强侧、弧顶下顺6项微观指标构成;“抢进攻篮板球能力”由卡位双手、卡位点拨、冲抢单手3项微观指标构成。2.中锋“得分能力”与“控制球能力”、“抢位接球能力”、“抢进攻篮板球能力”4个宏观指标之间共变系数大,中锋各宏观能力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每项能力的发展都会对其他能力产生影响。3.用4个宏观指标和20个微观指标效应量揭示中锋个人进攻能力的内部强弱现状。宏观指标“得分能力”、“控制球能力”、“抢位接球能力”、“抢进攻篮板球能力”对个人进攻能力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89、0.40、0.46、0.29。“得分能力”上的微观指标载荷系数分别为0.14、0.34、0.43、0.20、0.20、0.39;“控制球能力”上的微观指标载荷系数分别为0.32、0.59、0.24、0.48、0.65;“抢位接球能力”上的微观指标载荷系数为0.47、0.78、0.60、0.33、0.68、0.48;“抢进攻篮板球”上的微观指标载荷系数为0.55、0.94、0.68。4.CBA国内中锋个人进攻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与评分及评价标准的制定,很好的体现出中锋球员进攻能力的内部特征,同时经验证后,显示较高的可靠性与科学性。

朱南阳[9](2020)在《2019年世界杯中外男篮小前锋阵地进攻无球移动技术的运用研究》文中认为从世界男篮技战术发展趋势来看,无球进攻是有球进攻的前奏,有球进攻是无球进攻的延续。从中可以窥见出无球移动技术在现在篮球比赛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同时,通过文献检索表明,目前很少有研究者以无球移动作为研究主题,而关于小前锋无球移动技术的研究更鲜有人涉及。因此,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2019年世界杯中外男篮小前锋在阵地进攻中无球移动技术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小前锋在阵地进攻中无球移动技术运用以向空区移动为主,向篮下移动和向球移动次之,向人移动最少。其中波兰队和尼日利亚队场均向人移动的次数最多,尼日利亚队场均向球移动、向篮下移动以及向空区移动的次数多于其它球队。2、给无球队员做无球掩护是向人移动的主要目的,向人移动的主要区域依次为两侧45度角和三分线内限制区以及弧顶;波兰队在向人移动及时到位和不及时到位的次数明显高于其余球队,科特迪瓦队、尼日利亚队、委内瑞拉队和韩国队在向人移动以向两侧45度角移动为主,注重发挥整体优势的特点。3、接应和掩护是向球移动的主要目的,在向球移动的方式选择中,采用直接和反跑上提最多,无球掩护次之,而内线穿插最少;在向球移动的区域中以两侧45度角为主,罚球线和弧顶次之;波兰队和委内瑞拉队在向球移动的场均得分最多,而中国队助攻最多。4、抢位、冲抢篮板、接应、补篮是向篮移动的主要目的,在篮板球的争夺上运用冲抢的次数要多于挤抢,而中国队争夺篮板球比较出色;斜切的次数明显多于纵切和横切的次数;向篮移动的主要区域在罚球线延长线及弧顶位置,底角次之。小前锋大多采用斜切的方式来冲抢前场篮板球以便获得二次进攻机会。5、向空区移动的目的依次为牵制防守、传球、运球突破以及直接投篮;向空区移动的方式中采用两种及以上方式最多,反跑和溜底线次之;向空区移动的主要区域依次为两侧45度角、底角、其它和弧顶区域。通过对2019世界杯中外男篮小前锋在阵地进攻中无球移动技术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为进一步提升小前锋无球移动技术进行建言献策:第一,加强小前锋在阵地进攻中向人移动区域选择能力;第二,提高小前锋在阵地进攻中向球移动掩护配合能力;第三,增强小前锋在阵地进攻中向篮移动时机把握能力;最后,提升小前锋在阵地进攻中向空区移动意识的能力。

任梦南[10](2020)在《核心素质训练对普通高校篮球运动员低重心运球突破的干预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运球突破技术是篮球技术中尤为重要的攻击手段,是篮球进攻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球突破是运动员通过判断对手的防守状态,利用自己熟练的技术动作,完成超越对手的一项攻击技术。新时代的篮球运动对速度、强度、节奏、对抗性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在篮球项目多元化的趋势下,运球突破技术在比赛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要想成功突破防守者,就要有过硬的身体素质及成熟的突破技术。运球突破时低重心姿势的保持,不仅为运球突破提供充足的准备条件,而且大大提高了运球突破的成功率,是突破成功的关键。那么就如何加强运动员的核心素质,使运动员在运球突破时自觉保持低重心的姿势成为本文研究的核心。因此,根据以上阐述的问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进行研究,以山西师范大学男子篮球队为实验对象进行研究,运用核心素质训练方法对山西师范大学篮球队员低重心突破技术进行12周的干预,其目的是使运动员在突破时自觉降低重心,保证以低重心的姿势完成运球突破,提高12名运动员的运球突破技术。实验完成后进行数据统计和整理,将反应低重心相关训练指标的数据进行对比,运用SPSS分析所得数据,P<0.01,表明实验前后差异性显着,实验后较实验前反应低重心相关训练指标的指标均有提升,运动员运球突破技术呈显着性提高。结论:在突破时要降低重心,做好支撑和起动的准备,然后选择适当的节奏,抓住突破时机,完成对防守者的超越;将核心力量、下肢爆发力、灵敏性、球性等因素作为低重心运球突破的训练指标有一定的合理性;通过SPSS分析所得数据,得出P<0.01,实验前后的数据对比呈现出显着性差异,12名运动员的核心力量、下肢爆发力、灵敏性、球性等素质都有了较大的突破,运动员低重心完成动作的能力显着增强;实验后通过实战验证及有关专家鉴定,运动员运球突破次数增多,突破成功率提高,低重心突破技术得到改善。由此可见,核心素质训练是提高运动员身体素质的直接途径,是提高突破技术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二、谈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技术运用能力的训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技术运用能力的训练(论文提纲范文)

(2)2010-2019年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三大球运动的选题特征及趋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国家对于篮排足的政策支持
        1.1.2 体育硕士学位论文的重要性
        1.1.3 学位论文选题的重要性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科学知识图谱与知识主题
        2.1.2 体育学硕士研究生
        2.1.3 硕士学位论文
    2.2 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的相关研究
        2.2.1 硕士学位论文选题价值与意义方面的相关研究
        2.2.2 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的影响因素方面的相关研究
        2.2.3 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的问题及策略方面的研究
    2.3 体育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关于三大球运动的研究
        2.3.1 关于体育学硕士学位论文三大球运动的研究状况
        2.3.2 研究述评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访谈法
        3.2.3 逻辑分析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三大球运动研究的整体统计分析
        4.1.1 年度数量分布与阶段划分
        4.1.2 区域分布
        4.1.3 院校类型分布
    4.2 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三大球运动研究选题特征分析
        4.2.1 选题聚类分析
        4.2.2 不同类型院校选题方向对比分析
        4.2.3 选题热点分析
        4.2.4 被引与下载量排名前10 分析
    4.3 2010-2019 年期间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三大球运动研究选题趋向
        4.3.1 篮球运动研究选题趋向
        4.3.2 排球运动研究选题趋向
        4.3.3 足球运动研究选题趋向
    4.4 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三大球运动研究选题存在的问题
        4.4.1 现象研究过多而对其根源关注较少
        4.4.2 选题研究对象太集中,重复性研究过多
        4.4.3 交叉学科选题研究能力有待提高
    4.5 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三大球运动研究选题趋势预测
        4.5.1 特色领域凝练,核心研究选题均衡发展
        4.5.2 重复性研究逐渐减少
        4.5.3 交叉学科选题的进一步增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专家访谈提纲
致谢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3)青少年篮球运动技能等级测试中智能化测试设备的研发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青少年篮球运动技能等级测试的需要
        1.1.2 篮球专项体育器材开发的需要
    1.2 理论意义
    1.3 现实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思路
2 文献综述
    2.1 体育器材相关概念
    2.2 篮球基本技术相关研究
    2.3 篮球技能评定相关研究
    2.4 体育器材研发与应用相关研究
        2.4.1 国内研究现状
        2.4.2 国外研究现状
        2.4.3 传感器在体育器材领域的应用研究
    2.5 文献综述小结
3 研究对象及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实验内容与方法
        3.2.4 录像观察法
        3.2.5 数理统计法
4 感应障碍物的研发
    4.1 理论依据
    4.2 方法步骤
    4.3 结构与工作原理简介
    4.4 前景展望
5 障碍物测试结果与分析讨论
    5.1 两种障碍物的完成时间差异
    5.2 两种障碍物的成绩稳定性比较
    5.3 两种障碍物的跑动路线分析
    5.4 讨论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 专家访谈提纲
    附件2 各等级测试科目

(4)普通高等院校运动训练专业体育单招篮球专项考试分析 ——以华东考区三所体育院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2 相关概念界定
    2.1 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
    2.2 运动训练专业
    2.3 体育单招考试制度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3.1 国内研究现状
        3.1.1 我国运动员技术等级制度的综述
        3.1.2 我国运训单招考试制度的发展演变
        3.1.3 我国运训单招考试制度的招生政策法规
        3.1.4 我国运训单招考试篮球专项测试的考试形式
        3.1.5 我国运训单招考试篮球专项测试的项目设置
        3.1.6 我国运训单招考试篮球专项测试的评分标准
        3.1.7 小结
    3.2 国外研究现状
        3.2.1 国外大学生篮球运动员选拔制度
        3.2.2 国外大学生篮球运动员选拔标准
        3.2.3 小结
4 研究对象与方法
    4.1 研究对象
    4.2 研究方法
        4.2.1 文献资料法
        4.2.2 专家访谈法
        4.2.3 问卷调查法
        4.2.4 数理统计法
5 研究结果与分析
    5.1 2018-2020 年华东考区三所体育院校本科运训专业篮球专项学生录取情况
        5.1.1 录取人数统计
        5.1.2 运动等级及从训年限统计
        5.1.3 场上位置统计
    5.2 运训单招篮球专项考试的项目设置及各位置球员成绩分析
        5.2.1 各位置篮球运动员在助跑摸高测试部分的成绩分析
        5.2.2 各位置球员在多种变向上篮测试部分的成绩分析
        5.2.3 各位置球员在1 分钟投篮测试部分的成绩分析
        5.2.4 实战比赛项目设置分析
        5.2.5 综合成绩分析
        5.2.6 针对性专项测试的需求度调查分析
    5.3 分区联考模式实行的利与弊
        5.3.1 实行分区联考模式的优势
        5.3.2 改革后仍存在的缺陷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1.1 各位置招生数量存在较大差异
        6.1.2 各位置之间测试成绩存在差异
        6.1.3 分区联考模式利弊明显
    6.2 建议
        6.2.1 考生报名信息更为细节
        6.2.2 考试项目更为多元具体
        6.2.3 分区联考形式更为联动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我国女子手球运动员射门技术特征及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效果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射门是手球运动进攻制胜的核心技术
        1.1.2 我国女子手球运动竞技水平亟待突破
        1.1.3 专项体能训练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
        1.1.4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理念的全球化应用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任务
2 文献综述
    2.1 女子手球射门技术的研究现状
        2.1.1 手球射门技术的竞技特征
        2.1.2 手球射门技术的动作分析
        2.1.3 手球射门技术的运用效果
        2.1.4 手球射门技术的评价方法
        2.1.5 手球射门技术的身体训练
    2.2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研究现状
        2.2.1 体能训练理念的发展与思辨
        2.2.2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理论依据
        2.2.3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理念与原则
        2.2.4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方法体系
        2.2.5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专项化应用
    2.3 综述小结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调查法
        3.2.2 录像观察法
        3.2.3 实验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3 技术线路图
4 研究结果与讨论
    4.1 我国女子手球射门技术动作分析指标体系的构建
        4.1.1 基于Sportscode视频分析系统优化射门技术的研究工具
        4.1.2 射门技术动作分析评价体系的筛选过程
        4.1.3 射门技术动作分析各级指标的内容释义
        4.1.4 小结
    4.2 我国女子手球运动员典型射门技术特征的分析
        4.2.1 射门技术的动作结构特征
        4.2.2 射门技术的动作情境特征
        4.2.3 射门技术的动作效果特征
        4.2.4 小结
    4.3 我国女子手球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方法的实施构架
        4.3.1 女子手球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指导原则
        4.3.2 女子手球运动员身体运动功能水平的评估
        4.3.3 女子手球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周期计划
        4.3.4 女子手球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内容设计
        4.3.5 女子手球射门运动表现的综合评价体系
    4.4 我国女子手球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效果的验证
        4.4.1 训练干预前后专项运动技能指标的变化与分析
        4.4.2 训练干预前后动力链传递效能指标的变化与分析
        4.4.3 训练干预前后身体运动功能指标的变化与分析
        4.4.4 小结
    5.结论与建议
    6.研究创新点
    7.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一 专家和教练员访谈提纲
    附录二 全国高水平手球教练员调查问卷
    附录三 “德尔菲法”专家调查问卷及反馈结果
    附录四 实验观测指标的测试方法
    附录五 肌电测试的实验方法
    附录六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方法的图示
    附录七 运动队测试的照片
    附录八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成果

(6)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对不同位置手球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关于手球运动的研究综述
        (一)手球运动不同位置的研究
        (二)手球运动训练方法的研究
    二、关于运动能力的研究综述
        (一)运动能力的概念界定
        (二)不同运动项目运动能力测试指标的研究
    三、关于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研究综述
        (一)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概念界定
        (二)功能性动作筛查的研究
        (三)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研究
        (四)国外关于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研究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二)专家访谈法
        (三)录像观察法
        (四)实验法
        (五)测试法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传统周前后与实验周前后的运动能力测试得分差值对比分析
    二、不同运动位置手球运动员第八周运动能力测试结果分析
        (一)第八周基础动作能力测试结果特征分析
        (二)第八周身体素质测试结果特征分析
        (三)第八周专项技能测试结果特征分析
    三、实验周前后不同运动位置手球运动员运动能力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一)实验周前后基础动作能力测试结果对比分
        (二)实验周前后身体素质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三)实验周前后专项技能试结果对比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手球运动员运动能力测试指标问卷
附录二 手球运动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方法专家问卷
附录三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方案
附录四 手球运动员运动能力测试评分标准
致谢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7)高水平男子篮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与进攻技术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理论意义
        1.2.3 实践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高水平男子篮球运动员
        2.1.2 篮球运动员的场上位置
        2.1.3 篮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
        2.1.4 篮球运动员进攻技术
    2.2 篮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与进攻技术的相关性研究
        2.2.1 篮球运动员专项力量素质与进攻技术的相关性研究
        2.2.2 篮球运动员专项速度素质与进攻技术的相关性研究
        2.2.3 篮球运动员专项灵敏素质与进攻技术的相关性研究
        2.2.4 篮球运动员专项耐力素质与进攻技术的相关性研究
    2.3 文献小结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测量法
        3.2.3 录像观察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高水平男子篮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分析
        4.1.1 高水平男子篮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总体分析
        4.1.2 高水平男子篮球内外线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分析
    4.2 高水平男子篮球运动员进攻技术分析
        4.2.1 高水平男子篮球运动员进攻技术总体分析
        4.2.2 高水平男子篮球内外线运动员进攻技术分析
    4.3 高水平男子篮球运动员进攻技术应用分析
        4.3.1 高水平男子篮球运动员进攻技术应用总体分析
        4.3.2 高水平男子篮球内外线运动员进攻技术应用分析
    4.4 高水平男子篮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与进攻技术相关性分析
        4.4.1 高水平男子篮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与进攻技术总体相关性分析
        4.4.2 高水平男子篮球内外线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与进攻技术相关性分析
    4.5 高水平男子篮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与进攻技术应用相关性分析
        4.5.1 高水平男子篮球运动员总体专项身体素质与进攻技术应用总体相关性分析
        4.5.2 高水平男子篮球内外线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与进攻技术应用相关性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参考文献
7 致谢
附件一
附件二
附件三
附件四

(8)CBA国内中锋个人进攻能力评价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篮球中锋进攻技战术及进攻能力概念诠释
    2.2 篮球中锋进攻方面的研究
        2.2.1 国外中锋进攻技战术及能力研究
        2.2.2 国内中锋进攻技战术及能力研究
        2.2.3 国内外中锋进攻技战术及能力对比研究
    2.3 篮球运动员的评价研究
        2.3.1 评价方法的运用研究
        2.3.2 球员评价方式的研究
    2.4 小结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录像观察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2.6 验证性因子分析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2018-2019赛季CBA国内中锋技术统计
        4.1.1 观察对象的选取
        4.1.2 有效比赛场次的选择
        4.1.3 球员场均数据与效率值
    4.2 中锋个人进攻能力评价指标选取
        4.2.1 中锋个人进攻能力构成
        4.2.2 中锋个人进攻能力各级评价指标选取
    4.3 结合球员临场表现的三维度评价指标形成
        4.3.1 二、三级复选指标合并成微观指标
        4.3.2 正态分布检验探究指标数据适用性
        4.3.3 单因素方差分析筛选球员临场表现显着差异指标
    4.4 验证性因子分析确定中锋评价理论模型
        4.4.1 中锋个人进攻能力理论模型初步确定
        4.4.2 中锋个人进攻能力高阶理论模型确定
    4.5 中锋个人进攻能力评价体系构建与验证
        4.5.1 个人进攻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4.5.2 个人进攻能力评价标准的研制
        4.5.3 个人进攻能力评价结果
        4.5.4 个人进攻能力评价体系的验证
    4.6 中锋个人进攻能力评价体系运用及展望
        4.6.1 中锋个人进攻能力评价体系运用
        4.6.2 中锋个人进攻能力评价体系展望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附录 D

(9)2019年世界杯中外男篮小前锋阵地进攻无球移动技术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缘起
        1.1.1 小前锋在球队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1.1.2 无球移动是串联球队进攻重要纽带
        1.1.3 2019年男篮世界杯具有特殊的意义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篮球比赛中向人移动方面的研究
        1.3.2 篮球比赛中向球移动方面的研究
        1.3.3 篮球比赛中向篮移动方面的研究
        1.3.4 篮球比赛中向空区移动方面的研究
        1.3.5 文献述评
    1.4 研究基础
        1.4.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4.2 研究统计指标的筛选及确定
    1.5 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1.5.1 研究重点
        1.5.2 研究难点
        1.5.3 创新点
    1.6 研究主要内容及思路
        1.6.1 主要内容
        1.6.2 研究思路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录像观察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对比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2019年世界杯中外男篮小前锋基本情况简述
    3.2 2019年世界杯中外男篮小前锋在阵地进攻中无球移动技术运用的整体情况分析
    3.3 2019年世界杯中外男篮小前锋阵地进攻中无球移动技术的对比分析
        3.3.1 小前锋阵地进攻中向人移动的对比分析
        3.3.2 小前锋阵地进攻中向球移动的无球移动技术对比分析
        3.3.3 小前锋在阵地进攻中向篮移动的无球移动技术对比分析
        3.3.4 向空区移动技术分析
    3.4 2019年世界杯中外男篮小前锋阵地进攻中无球移动技术的个案分析
        3.4.1 中国队小前锋阵地进攻中无球移动技术的个案分析
        3.4.2 比赛对手小前锋阵地进攻中无球移动技术的个案分析
        3.4.3 小结
    3.5 2019年世界杯中外男篮小前锋在阵地进攻中无球移动技术运用发展方略
        3.5.1 加强小前锋在阵地进攻中向人移动区域选择能力
        3.5.2 提高小前锋在阵地进攻中向球移动掩护配合能力
        3.5.3 增强小前锋在阵地进攻中向篮移动时机把握能力
        3.5.4 提升小前锋在阵地进攻中向空区移动意识的能力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4.2.1 加强对无球移动技术重要性的认识
        4.2.2 提高小前锋无球掩护的质量
        4.2.3 强化小前锋无球移动技术的牵制能力
        4.2.4 提升小前锋冲抢篮板球的能力
        4.2.5 增强小前锋阅读比赛的能力
参考文献
附件1
附件2
致谢

(10)核心素质训练对普通高校篮球运动员低重心运球突破的干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选题依据
    1.1 低重心运球突破符合现代篮球技术的要求
    1.2 运球突破技术在比赛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1.3 低重心运球突破的优势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2.2.1 研究的理论意义
        2.2.2 研究的实践意义
3 文献综述
    3.1 相关概念界定
        3.1.1 核心素质
        3.1.2 人体重心
        3.1.3 有效突破
        3.1.4 低重心运球突破
    3.2 相关研究述评
        3.2.1 篮球训练方法的研究现状
        3.2.2 突破技术研究现状
        3.2.3 核心素质训练的研究现状
4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4.1 研究对象
    4.2 研究方法
        4.2.1 文献资料法
        4.2.2 访谈法
        4.2.3 测试法
        4.2.4 实验法
        4.2.5 统计分析法
5 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5.1 低重心运球突破技术的理论分析
        5.1.1 低重心运球突破技术动作分析
        5.1.2 低重心运球突破的支撑形式和起动
        5.1.3 低重心运球突破的特点
        5.1.4 低重心运球突破节奏的选择
        5.1.5 低重心突破技术运用时机的选择
        5.1.6 低重心运球突破必备身体素质分析
    5.2 实验前后实验数据对比分析
        5.2.1 实验前后各项指标测试结果对比
        5.2.2 实验前后检测结果的差异性检验分析
    5.3 运动员实验后的低重心运球突破的情况分析
        5.3.1 训练后比赛中的低重心突破实战验证
        5.3.2 实验对象的主观感受分析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6.2.1 低重心运球突破时的选择
        6.2.2 根据位置差异因材施教
        6.2.3 遵循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
        6.2.4 赛前增加模拟比赛的训练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谈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技术运用能力的训练(论文参考文献)

  • [1]第二十二届CUBA女子篮球联赛全国大赛八强队伍大前锋队员进攻特点研究[D]. 李雨筱.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2]2010-2019年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三大球运动的选题特征及趋势预测[D]. 陈恒.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3]青少年篮球运动技能等级测试中智能化测试设备的研发及实验研究[D]. 孙金鑫. 上海体育学院, 2021(10)
  • [4]普通高等院校运动训练专业体育单招篮球专项考试分析 ——以华东考区三所体育院校为例[D]. 杨宇峰. 上海体育学院, 2021(10)
  • [5]我国女子手球运动员射门技术特征及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效果的实证研究[D]. 李洋. 首都体育学院, 2021(02)
  • [6]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对不同位置手球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研究[D]. 朱伟豪. 沈阳师范大学, 2021(09)
  • [7]高水平男子篮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与进攻技术的相关性研究[D]. 董伊琳. 上海体育学院, 2020(01)
  • [8]CBA国内中锋个人进攻能力评价体系构建研究[D]. 穆文浩.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9]2019年世界杯中外男篮小前锋阵地进攻无球移动技术的运用研究[D]. 朱南阳.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10]核心素质训练对普通高校篮球运动员低重心运球突破的干预效果研究[D]. 任梦南.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浅谈青年篮球运动员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