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铅锌矿体浮选试验研究

硫化铅锌矿体浮选试验研究

一、硫化铅锌矿体的浮选试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潇,文书明,韩广,廖润鹏,孟胜冰,丰奇成[1](2021)在《硫化铅锌矿石浮选分离技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铅和锌是工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金属原料,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易选别的硫化铅锌矿石难以满足铅锌资源的需求。硫化铅锌矿的分离一直都是矿物加工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但是由于铅锌矿中各目的矿物紧密伴生,各种离子对目的矿物作用复杂等多种原因导致其高效分离和综合利用困难。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和分析了硫化铅锌矿难以分离的主要因素,并详细阐述了硫化铅锌矿浮选分离工艺和药剂,讨论了对硫化铅锌矿分离研究的方向,以期对硫化铅锌矿高效浮选提供参考。

耿亮[2](2021)在《热预处理对铜铅锌硫化矿浮选分离的影响及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铜铅锌是国民经济与科技发展的大宗紧缺基础原材料,对其高效利用属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我国铜铅锌硫化矿资源禀赋差,硫化矿物间因具有相同的电子源质点硫,导致表面性质极为相近,浮选分离难度大。本文以铜铅锌硫化矿为研究对象,采用热预处理方法,结合FITR、接触角、XPS、Zeta电位等多种测试手段,研究铜铅锌硫化矿物表面氧化机制及浮选分离行为与机理,探索铜铅锌硫化矿高效浮选分离方法,为我国铜铅锌硫化矿的高效分离与综合回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研究了热预处理对铜铅锌硫化矿浮选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170℃热预处理,在pH>9的条件下黄铜矿表面受到强烈抑制,可浮性较差,浮选回收率低;而方铅矿与闪锌矿可浮性变化不大,浮选回收率受热预处理和pH影响较小。研究了热预处理对铜铅锌硫化矿浮选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170℃的热预处理后,在pH>9的条件下铜铅、铜锌混合矿物浮选分离效果良好,而铅锌、铜铅锌混合矿物浮选分离效果较差,热预处理可实现铜铅、铜锌硫化矿物的有效分离。采用“铜铅混浮,热预处理分离-尾矿选锌”的工艺流程优先浮选铜铅矿物,混合精矿采用200℃热预处理4h后进行铜铅分离。在原矿含铜0.30%、铅2.13%、锌3.33%的情况下,小型闭路试验获得了含铜21.25%、铅4.38%、锌5.72%,铜回收率72.51%的铜精矿;含铅48.65%、铜0.44%、锌7.26%,铅回收率81.67%的铅精矿;含锌46.13%、铜0.51%、铅5.21%,锌回收率81.02%的锌精矿。相比原工艺,铜精矿品位提高了5.53%、铜回收率提高了3.01%,铅精矿品位提高了1.53%、铅回收率提高了9.64%,热预处理实现了难选铜铅锌硫化矿的有效浮选分离与综合回收。采用FTIR、XPS、接触角、Zeta电位对铜铅锌硫化矿热预处理前后的表面性质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热预处理后丁基黄药仍可与方铅矿和闪锌矿表面发生化学吸附,方铅矿和闪锌矿表面电位负移,而丁基黄药在黄铜矿表面没有明显的吸附特征,黄铜矿表面电位没有明显负移;同时黄铜矿和闪锌矿表面疏水性降幅较大,而方铅矿变化不明显;此外相对于黄铜矿,方铅矿与闪锌矿表面氧化更弱,处理后的黄铜矿矿浆中加入NaOH溶液后,Fe3+和OH-相互作用产生强亲水性的Fe(OH)3胶体,阻止了捕收剂丁基黄药对黄铜矿的吸附,导致黄铜矿的可浮性变差。

张小普[3](2021)在《不同晶系磁黄铁矿的矿物学特征和可浮性研究》文中认为磁黄铁矿是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硫铁矿,受缺位固溶体结构的影响,常见的磁黄铁矿主要为单斜和六方磁黄铁矿。论文从国内较为典型的矿床分别选取了单斜和六方磁黄铁矿作为研究对象,考察其矿物学特征,并对比两者的浮选行为差异,分析不同晶系磁黄铁矿与药剂的作用机理和影响其可浮性的因素。矿物学特征研究表明:不同晶系磁黄铁矿的化学组成有所区别。在接触角测试中,单斜磁黄铁矿接触角整体高于六方磁黄铁矿,疏水性更强。经空气氧化后,自然矿浆p H发生了轻微改变。在硬度测试中,单斜磁黄铁矿表面维氏硬度为247.1kg/mm2,六方磁黄铁矿表面维氏硬度为234.8kg/mm2,且经XPS粉末测试,单斜磁黄铁矿的表明元素Fe、S含量明显高于六方磁黄铁矿。在SEM扫描电镜下可以看到,单斜磁黄铁矿多以台阶状呈现,而六方磁黄铁矿呈现平滑型条状形貌。在热电性能表征测试中,单斜和六方磁黄铁矿在温度区间300-700K范围内,塞贝克系数较小,电导率呈106S/m量级,具金属性质的高电导率。浮选试验研究表明:自诱导条件下,单斜磁黄铁矿最高回收率为71%,六方磁黄铁矿最高回收率为59%,且浮选回收基本2min之内完成。对比使用丁基黄药和乙硫氮捕收剂,确定使用丁基黄药为试验捕收剂,用量为1×10-4mol/L。硫化钠在捕收剂浮选体系下,可发挥抑制剂的作用。硫酸铜能够较好的活化磁黄铁矿,单斜磁黄铁矿回收率提升在10%以内,六方磁黄铁矿回收率提升20%以内。石灰对于不同晶系磁黄铁矿均能发挥很好的抑制作用,单斜磁黄铁矿回收率最低下降约为30%,六方磁黄铁矿回收率最低下降约为35%,但对于经硫酸铜活化后的磁黄铁矿却无法抑制,组合抑制剂腐殖酸钠+氯化钙对于活化后的磁黄铁矿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回收率能够控制在20%以下。从接触角的变化和吸附量测试来看,丁黄能够较好改善矿物表面的疏水性。硫化钠和石灰均能够调节矿物表面的亲水性。从Zeta电位的测定来看,单斜磁黄铁矿的零电点为7.1,六方磁黄铁矿的零电点8.3,阴离子药剂丁基黄药和硫化钠在矿物表面产生了吸附,降低了表面动电位。从红外光谱分析的角度来看,丁基黄药捕收剂与不同晶系磁黄铁矿作用过后的产物都是双黄药,但是由于晶体结构不同,丁基黄药分子与两种矿物表面的的键合力不同,吸附产物虽然相同,吸收峰波数偏移的程度不同。从物性影响因素来看,影响不同晶系磁黄铁矿的因素有:自然接触角、杂质元素含量、矿石硬度、塞贝克系数、破裂面微观形貌以及表面元素含量。

董浩[4](2021)在《磁黄铁矿与黄铜矿的交互作用对其浮选行为的影响规律研究》文中指出磁黄铁矿由于其晶体结构的不确定性与氧化溶解特性,磁黄铁矿的存在会对其他金属硫化矿的浮选产生干扰,影响铜铅锌硫化矿与磁黄铁矿和黄铁矿的分离,制约着铜硫矿资源的综合利用。因此,开展对磁黄铁矿与硫化铜矿之间的浮选交互影响机制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通过两种磁黄铁矿与黄铜矿的单矿物浮选试验、相互作用后的磁黄铁矿与黄铜矿的浮选试验,研究了丁基黄药体系和Z-200体系下,活化剂硫酸铜、抑制剂石灰对两种矿物浮选行为的影响。利用吸附量的测定、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红外光谱分析等测试分析手段,研究了磁黄铁矿与黄铜矿之间的交互作用机理。单矿物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单斜磁黄铁矿和六方磁黄铁矿在强酸条件下的浮选回收率都很低,在矿浆pH为6~10的范围内回收率最高,单斜磁黄铁矿的回收率在pH为4~10的范围内均比六方磁黄铁矿高;黄铜矿的回收率在pH<4时相对较低,在pH为8~10时回收率最高。经硫酸铜活化后的两种磁黄铁矿可浮性增强,可浮pH区间变大,抑制难度增大。石灰对单斜磁黄铁矿和黄铜矿的可浮性无明显的影响,对六方磁黄铁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丁基黄药体系下,与黄铜矿作用后的单斜、六方磁黄铁矿在pH为4~12的范围内的浮选回收率分别提高了6%~10%和5%~20%,受单斜、六方磁黄铁矿影响后的黄铜矿回收率分别下降了10%~16%和4%~11%。Z-200体系下,受黄铜矿影响后的单斜、六方磁黄铁矿在pH为4~12的范围内回收率分别提高了4%~12%和2%~7%,受单斜、六方磁黄铁矿影响后的黄铜矿回收率分别下降了6%~11%和2%~5%。在两种捕收剂体系下,对于与黄铜矿作用后的单斜磁黄铁矿和与磁黄铁矿作用后的黄铜矿,两者可浮性基本不受石灰用量的影响,在石灰用量为2.5×10-3mol/L时,未受黄铜矿影响的六方磁黄铁矿回收率为27%,受黄铜矿影响后的六方磁黄铁矿回收率升高为59%。通过黄铜矿表面Cu溶出量与丁基黄药吸附量的测定结果可知,与单斜、六方磁黄铁矿作用后的黄铜矿在pH为4~12范围内的Cu溶出量均有所减少,减少量分别为20mg/L~29mg/L和11mg/L~22mg/L;Cu2+用量由0增加至2.5×10-4mol/L时,与单斜、六方磁黄铁矿作用后的黄铜矿对丁基黄药的吸附量分别由0.31mg/L、0.27mg/L增加至0.38mg/L、0.37mg/L。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受黄铜矿影响后的单斜与六方磁黄铁矿再与丁基黄药作用得到的IR光谱中,在—CH3和—CH2—处的吸收峰有明显的增强。磁黄铁矿与黄铜矿相互作用前后的XPS分析和扫描电镜结果表明:与黄铜矿作用后的单斜、六方磁黄铁矿表面溶蚀现象加剧,表面变得粗糙不平整,S2p结合能降低,S元素浓度升高,其表面可能生成疏水性物质S0等,与磁黄铁矿作用后的黄铜矿表面吸附的细微颗粒增加,Fe2p结合能升高,Fe元素浓度升高,其表面可能生成亲水性的Fe的氢氧化物等。综合可知,受黄铜矿影响后的磁黄铁矿可浮性增强一方面是由于其表面吸附的Cu2+使其对丁基黄药的吸附量增加,另一方面是由于其表面形成疏水性物质S0;受磁黄铁矿影响后的黄铜矿可浮性下降可能是由于其表面形成亲水性的Fe的氢氧化物造成的。

崔永琦[5](2021)在《组合捕收剂对方铅矿的浮选作用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方铅矿是我国铅资源的主要存在形式,随着铅资源的开发利用,高品质铅矿变少,细杂贫铅矿变多。我国的厂矿企业和研究院校在铅锌硫化矿的浮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组合用药是浮选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在实际生产中也得了较多的应用,但大多数局限于药剂制度的试验和实践,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仍旧比较薄弱,组合捕收剂的协同作用机理也未能得到清楚的阐述,还有待深入的研究。本文通过对方铅矿纯矿物的浮选试验,考察了矿物粒级、p H调整剂种类、p H值、抑制剂种类及用量、捕收剂种类及用量、捕收剂组合种类及组合比值对方铅矿浮选行为的影响,确定了最佳试验条件。并采用接触角测定、吸附量测定、红外光谱测定等技术手段,合理地分析了组合捕收剂对方铅矿的作用机理,为新捕收剂的研发和使用提供了理论指导意义。主要结论如下:方铅矿纯矿物浮选回收率受矿物粒级、p H调整剂种类、p H值、抑制剂种类及用量、捕收剂种类及用量、捕收剂组合种类及组合比值等因素的影响较为明显,其中浮选的最佳矿物粒级为-0.074+0.043 mm,捕收剂最佳浓度为80 mg/L,最佳浮选p H值为9.0,但不同种类p H调整剂在同一p H值下对方铅矿的浮选回收率存在明显差异,就整体效果来看:石灰>氢氧化钠>碳酸钠,但在高碱条件下(p H值≥10),碳酸钠的效果显着优于石灰和氢氧化钠。硫酸锌能抑制丁基黄药、丁铵黑药和乙硫氮对方铅矿的浮选,受影响大小为:丁基黄药>丁铵黑药>乙硫氮。在捕收剂总浓度不变的情况下,组合捕收剂的浮选效果要优于单一捕收剂,回收率平均提升6.3个百分点;且最佳组合捕收剂类型及比例为丁基黄药+乙硫氮比例2:1。在接触角测定中,矿物的回收率与表面接触角的大小成正比关系,接触角越大,回收率越高。原矿接触角为54.40°,回收率最高的丁基黄药+乙硫氮作用后的方铅矿接触角为76.39°,与试验回收率数据相吻合;称重法测定出的原矿粉末接触角偏高。吸附量测定发现,单一捕收剂浓度为80 mg/L时,每克方铅矿表面吸附0.3786 mg的丁基黄药、0.1966 mg的丁铵黑药、0.193 mg乙硫氮,回收率与药剂吸附量成正比关系,且丁铵黑药和乙硫氮的捕收效率高于丁基黄药;组合捕收剂总浓度为80 mg/L,比例为1:1时,(1)丁基黄药+丁铵黑药,每克方铅矿表面吸附0.312 mg的丁基黄药和0.0866 mg的丁铵黑药。(2)丁基黄药+乙硫氮,每克方铅矿表面吸附0.2268 mg的丁基黄药和0.326 mg的乙硫氮。(3)丁铵黑药+乙硫氮,每克方铅矿表面吸附0.08 mg的丁铵黑药和0.3266 mg的乙硫氮。红外光谱测定中均能发现矿物表面有捕收剂中官能团和化学键伸缩振动引起的吸收峰,并发现指纹区内753 cm-1处的峰是捕收剂与方铅矿表面化学吸附后S-Pb键的吸收峰。但组合捕收剂的红外光谱中并未发现除自身外的新峰产生,结合紫外光谱图,证明丁基黄药、丁铵黑药、乙硫氮两两组合使用后,在方铅矿表面未发生化学键的断裂重组,仅为各自药剂的化学吸附,但药剂之间能相互促进吸附,丁铵黑药能促进丁基黄药和乙硫氮在方铅矿表面的吸附,丁基黄药和乙硫氮能相互促进双方在方铅矿表面的吸附。

张胜东[6](2021)在《闪锌矿铁含量对其浮选及与黄铁矿分离的影响》文中指出锌的硫化矿是工业上提取锌金属资源的主要原料,其中铁闪锌矿资源占据重要地位。我国铁闪锌矿资源丰富,且共伴生大量稀贵金属,对其选别回收进行研究具有重大意义。闪锌矿的晶格中部分锌原子被铁取代后,其物理化学性质受到显着影响,表面性质及浮选行为也随之改变,进而导致铁闪锌矿的浮选回收存在铜活化困难、黄药吸附活性下降、碱性下受到严重抑制以及难以与黄铁矿实现良好分离等难点,然而目前这些问题仍未得到系统有效地解决。因此,本文以不同铁含量闪锌矿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纯矿物浮选研究与药剂吸附量测定,系统考察了硫酸铜活化丁基黄药捕收浮选体系中闪锌矿的铁含量对其浮选行为及药剂吸附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接触角测定、溶出量测定、乙二胺四乙酸(EDTA)选择性萃取、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FESEM-EDS)分析、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TOF-SIMS)分析、电化学研究等手段揭示了铁含量对闪锌矿表面氧化、混合矿体系中硫酸铜活化以及高碱高钙抑制选择性的影响规律及机制,明确了提高铁闪锌矿与黄铁矿浮选分离效果的探索方向:开发非高碱工艺、提高硫酸铜活化选择性以及实现黄铁矿的选择性抑制;最后,分别开展了低碱下氯化铵调控铜活化选择性和非高碱性下黄铁矿选择性抑制研究来优化铁闪锌矿与黄铁矿的分离浮选,并取得了较好效果。单矿物浮选和药剂吸附量研究表明,铁取代降低了闪锌矿的天然可浮性、丁基黄药捕收可浮性以及硫酸铜活化丁基黄药捕收可浮性,铁取代对闪锌矿黄药吸附过程的阻碍作用是闪锌矿浮选效果恶化的原因;碱性增强和氧化钙调浆凸显了铁取代对闪锌矿黄药吸附以及浮选的不利影响,导致高铁闪锌矿浮选在氧化钙调浆的高碱环境下受到严重抑制。闪锌矿表面氧化研究表明,闪锌矿在空气中氧化缓慢,在矿浆中发生一定程度氧化,且闪锌矿的氧化活性和氧化程度随其铁含量升高而增加;闪锌矿铁含量升高导致其表面氧化加剧,带来离子溶出、表面氧化产物组成与形貌、表面疏水性及浮选行为的差异:在酸性下,铁闪锌矿更大程度的氧化表现为离子溶出量增加、表面富硫程度增加、氧化后表面天然疏水性增加;在高碱性下,随着铁含量升高,闪锌矿离子溶出增加,表面吸附更多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和金属羟基阴离子,氧化表面形貌产生显着改变,天然疏水性降低以及氧化后浮选回收率下降幅度增加。混合矿研究表明,硫酸铜活化丁基黄药捕收体系只能在高碱下实现闪锌矿与黄铁矿的浮选分离,且分离效果随闪锌矿铁含量升高而显着下降;氧化钙调浆环境对闪锌矿浮选抑制程度随闪锌矿铁含量升高而增加,导致高碱性下基本无法实现高铁闪锌矿与黄铁矿的浮选分离;铜在闪锌矿与黄铁矿表面的吸附在酸性和中性环境下具有选择性,在碱性环境下失去选择性,丁基黄药吸附在铜活化下的闪锌矿与黄铁矿混合体系中具有一定选择性,且选择性随闪锌矿铁含量升高而下降;闪锌矿与黄铁矿铜活化过程存在两个本质差异:无论处于酸性还是碱性环境,无论铁含量高低,闪锌矿铜活化过程均遵循铜锌离子交换机制,而黄铁矿则不发生铜铁离子交换过程;铜离子可渗透进入闪锌矿晶格内部,却只能在黄铁矿表面发生吸附;铁取代对闪锌矿铜活化过程带来一定影响,表面铁无法与铜发生离子交换,但铁取代促进了铜离子向闪锌矿晶体内部渗透的过程;闪锌矿与黄铁矿铜活化过程的本质差异反映出铜离子在两种矿物表面吸附强度的显着差异,这为两种矿物铜活化选择性调控创造了良好条件;在高碱性下,钙和铁氢氧化物在闪锌矿和黄铁矿表面的吸附均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但随着闪锌矿铁含量升高,两种物质吸附的选择性相应下降,这也是高碱高钙环境对铁闪锌矿与黄铁矿混合矿体系抑制选择性不足的本质原因;闪锌矿铁含量升高导致铜活化选择性、钙抑制选择性以及铁氢氧化物吸附选择性降低,这也是导致铜活化黄药捕收体系下高碱高钙环境分离闪锌矿与黄铁矿效果随闪锌矿铁含量降低的三大原因;基于此,提出提高铜活化黄药捕收体系下闪锌矿尤其是高铁闪锌矿与黄铁矿浮选分离效果的探索方向:开发低碱度分离工艺、提高铜活化选择性以及实现黄铁矿的选择性抑制。氯化铵调控铜活化选择性研究表明,p H=9时,氯化铵能够强化闪锌矿的铜活化、削弱黄铁矿的铜活化,从而提高铜活化体系下闪锌矿与黄铁矿的浮选分离效果,但分离效果仍然表现出随闪锌矿铁含量升高而下降的趋势;低碱下氯化铵主要通过锌氨络合溶解氢氧化锌、铜氨络离子“储存”、“释放”、“运载”铜离子促进铜离子活化以及锌氨络合促进铜锌交换三个途径来强化闪锌矿铜活化,通过维持黄铁矿表面羟基化以及氨分子解吸黄铁矿表面吸附铜的方式削弱黄铁矿铜活化,最终实现对闪锌矿与黄铁矿混合矿体系中铜活化选择性的提升。非高碱下黄铁矿的选择性抑制研究表明,次氯酸钙在p H=9/10.5下具有良好的抑制选择性,能够较好地实现闪锌矿与黄铁矿的浮选分离,将次氯酸钙选择性抑制与铜氨体系选择性活化相结合,能够实现低碱下闪锌矿与黄铁矿的较好浮选分离,但仍然无法避免闪锌矿铁取代对分离效果的不利影响;在闪锌矿与黄铁矿混合体系中,矿物表面氧化程度的不同及其带来的锌铁氢氧化物吸附差异和钙吸附的选择性是次氯酸钙发挥选择性抑制的基础,闪锌矿的铁取代带来的其与黄铁矿在氧化溶出、锌铁氢氧化物吸附以及钙吸附三个方面选择性的降低是次氯酸钙抑制选择性下降的本质原因。本文的研究探明了闪锌矿铁取代对铜活化黄药捕收体系中闪锌矿与黄铁矿浮选分离的影响规律及机制,明确了提高铁闪锌矿与黄铁矿浮选分离效果的突破方向,并从调控铜活化选择性与实现非高碱下黄铁矿选择性抑制两个方向进行了深入有效的研究,为系统解决铁闪锌矿与黄铁矿浮选分离难题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敖顺福[7](2020)在《碳酸盐岩型(MVT)铅锌矿选矿技术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碳酸盐岩型铅锌矿矿物组成简单,选矿的难点在于矿石呈胶状结构和交代结构,磨矿解离困难,铅锌硫化矿物可浮性多变且彼此交错重叠,加之黄铁矿对方铅矿和闪锌矿分选的干扰,脉石矿物中白云石和方解石易泥化进而恶化分选环境,导致碳酸盐岩型铅锌矿选矿难度较大。综合相关文献,从磨矿流程、选别工艺流程、浮选药剂、选矿设备等方面对碳酸盐岩型铅锌矿选矿技术进行了综述,初步总结分析了碳酸盐岩型铅锌矿矿床特征与选矿技术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可为选矿技术的确定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对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促进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满足经济发展对铅锌资源的日益增长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朱一民[8](2020)在《2019年浮选药剂的进展》文中提出本文收集了2019年国内核心期刊发表的浮选药剂的信息,分硫化矿捕收剂、氧化矿捕收剂、调整剂、起泡剂、浮选药剂的结构与性能和废水处理六个方面介绍并略加评论。

纪慧超[9](2020)在《高硫铜矿高效分选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于铜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日益增加,使得高品位、易于选冶的铜矿资源日趋减少,如何高效利用中低品位的高硫铜矿已越来越受到广大选矿工作者的重视。本论文研究对象为云南澜沧高硫铜矿,该矿为矽卡岩型铜矿,属于典型的高硫中低品位铜矿。针对该矿石高硫、铜硫分离较难的特点,对该高硫铜矿开展技术探索和试验研究,以期实现该高硫铜矿的高效利用,对同类型矿石的工业化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该高硫铜矿中主要有价元素为铜、硫和伴生元素银,其中铜品位为0.76%,铜以硫化铜的形式存在,主要为黄铜矿,氧化铜含量几乎没有;伴生元素的银品位为30.18 g/t,硫品位为23.86%,主要以硫铁矿的形式存在。脉石矿物为石英、萤石、蛇纹石、白云石和方解石。此外,矿石中有害杂质砷含量较高,为0.23%,而砷主要以毒砂的形式存在,可能会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在原矿性质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原则流程探索试验,确定采用优先浮选工艺,在磨机中加入石灰调整矿浆p H至9~10,选铜尾矿继续选硫,采用ANS-1新型活化剂,可获得铜品位20.41%,回收率91.02%的铜精矿;硫品位47.24%,回收率90.48%的硫精矿。同时,银在铜精矿中得到了富集,银回收率为67.64%。实现了该高硫铜矿的高效选别及资源综合利用。以实验室小型试验为依据,进行了扩大连选试验。通过选铜“一粗三精二扫”,选铜尾矿选硫“一粗一精二扫”中矿依次返回的闭路流程,可获得铜品位19.69%,回收率90.07%的铜精矿,铜精矿中含砷0.34%;硫精矿中硫品位48.58%,回收率89.08%。同时,银在铜精矿中得到了富集,品位高达186.3g/t,银的回收率为62.46%。为该矿石的工业化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罗奔[10](2020)在《矿石破碎材料分形维数关系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选矿作为一种合理利用低品位矿物的重要手段,其磨矿方式、磨矿细度、浮选药剂等与提高浮选效率有关,而分形理论已被证明可用于定量表征破碎颗粒材料粒度分布特征以及单颗粒图像形状复杂程度,将分形理论与传统选矿理论相结合,使被人们熟悉的定性分析转变为定量表征是本论文的重点。本文选择辽宁丹东地区菱镁矿、云南会泽地区方铅矿为原料,通过对比球磨、立式辊磨两种方式下矿石粒度特征,发现立式辊磨机磨矿产物在有利于浮选的“中间粒级”含量上要比球磨机高;通过浮选试验,发现对于2种矿物来说,立式辊磨矿产品精矿产率比球磨高;通过颗粒图像分析及面、线分形维数计算,发现立式辊磨机磨矿产品面、线分形维数都比球磨机低,说明立式辊产出的矿样图像轮廓复杂程度要小。通过粒度分布测量、分形维数相关计算并对比浮选试验分析,结果表明:体分形维数可以作为定量表征粉磨程度特征的一个参数,且最大体分形维数与浮选最适宜磨矿细度一一对应。最适宜磨矿细度的定量计算分析,有助于建立体分形维数与磨矿细度关系数学模型,有利于明确浮选最适宜磨矿细度值。本文定义并计算了用于描述离散型随机变量磨矿产品粒度分布的两个新的数字特征—分形数学期望、分形方差。在菱镁矿和方铅矿现有试验结果范围内,体分形维数D3与分形数学期望EF(ξ)、分形方差DF(ξ)呈负相关。其含义是当特征粒径给定时,体分形维数越小,分形数学期望和分形方差越大,即粒度的平均值越大,分布越分散;反之,体分形维数越大,分形数学期望和分形方差越小,即粒度的平均值越小,分布越集中。体分形维数最大值、分形数学期望和分形方差最小值与浮选最适宜磨矿细度一一对应。试验测定了磨矿产品的体、面、线分形维数,结果表明:体、线分形维数关系平均相对误差为0.485%;体、面、线分形维数关系平均相对误差为1.77%。试验验证了体、面、线分形维数关系合理、可信。

二、硫化铅锌矿体的浮选试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硫化铅锌矿体的浮选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硫化铅锌矿石浮选分离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硫化铅锌矿物难以分离的原因
    2.1 硫化铅锌矿物的晶体结构与表面性质
    2.2 硫化铅锌矿物的伴生关系与嵌布状态
3 硫化铅锌矿石浮选工艺
4 硫化铅锌矿石浮选药剂
    4.1 捕收剂
    4.2 抑制剂
        4.2.1 无机抑制剂
        (1)亚硫酸和亚硫酸盐类:
        (2)硫化钠:
        (3)石灰:
        (4)硫酸锌:
        (5)氰化物:
        4.2.2 有机抑制剂
        (1)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MDC):
        (2)壳聚糖:
        (3)果胶:
        (4)海藻酸钠:
        4.2.3 新型抑制剂
    4.3 活化剂
5 展望

(2)热预处理对铜铅锌硫化矿浮选分离的影响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铜铅锌资源状况
    1.2 铜铅锌硫化矿表面氧化影响机制
        1.2.1 黄铜矿
        1.2.2 方铅矿
        1.2.3 闪锌矿
        1.2.4 表面氧化对硫化矿可浮性的影响
        1.2.5 表面氧化对药剂与硫化矿作用的影响
    1.3 铜铅锌硫化矿选矿回收技术进展
        1.3.1 铜铅锌硫化矿选矿工艺研究现状
        1.3.2 铜铅锌矿浮选药剂研究现状
    1.4 铜铅锌硫化矿浮选分离难点
    1.5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2.1 纯矿物试样
    2.2 试验药剂与主要设备
    2.3 试验研究方法
        2.3.1 热预处理过程
        2.3.2 浮选试验
        2.3.3 X射线衍射分析
        2.3.4 红外光谱分析
        2.3.5 接触角试验
        2.3.6 XPS分析
        2.3.7 Zeta电位分析
第三章 热预处理对单一硫化矿浮选的影响
    3.1 热预处理对黄铜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3.1.1 热预处理温度对黄铜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3.1.2 热预处理时间对黄铜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3.1.3 矿浆pH对黄铜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3.1.4 捕收剂浓度对黄铜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3.2 热预处理对方铅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3.2.1 热预处理温度对方铅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3.2.2 热预处理时间对方铅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3.2.3 矿浆pH对方铅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3.2.4 捕收剂浓度对方铅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3.3 热预处理对闪锌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3.3.1 热预处理温度对闪锌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3.3.2 热预处理时间对闪锌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3.3.3 矿浆pH对闪锌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3.3.4 捕收剂浓度对闪锌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热预处理对单一硫化矿浮选的影响
    4.1 热预处理对铜铅混合矿浮选分离的影响
        4.1.1 热预处理温度对铜铅混合矿浮选分离的影响
        4.1.2 热预处理时间对铜铅混合矿浮选分离的影响
        4.1.3 矿浆pH对铜铅混合矿浮选分离的影响
        4.1.4 捕收剂浓度对铜锌混合矿浮选分离的影响
    4.2 热预处理对铜锌混合矿浮选分离的影响
        4.2.1 热预处理温度对铜锌混合矿浮选分离的影响
        4.2.2 热预处理时间对铜锌混合矿浮选分离的影响
        4.2.3 矿浆pH对铜锌混合矿浮选分离的影响
        4.2.4 捕收剂浓度对铜锌混合矿浮选分离的影响
    4.3 热预处理对铅锌混合矿浮选分离的影响
        4.3.1 热预处理温度对铅锌混合矿浮选分离的影响
        4.3.2 热预处理时间对铅锌混合矿浮选分离的影响
        4.3.3 矿浆pH对铅锌混合矿浮选分离的影响
        4.3.4 捕收剂浓度对铅锌混合矿浮选分离的影响
    4.4 热预处理对铜铅锌混合矿浮选分离的影响
        4.4.1 热预处理温度对铜铅锌混合矿浮选分离的影响
        4.4.2 热预处理时间对铜铅锌混合矿浮选分离的影响
        4.4.3 矿浆pH对铜铅锌混合矿浮选分离的影响
        4.4.4 捕收剂浓度对铜铅锌混合矿浮选分离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复杂铜铅锌硫化矿热预处理浮选分离试验研究
    5.1 呷村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矿性质分析
    5.2 现场工艺流程及生产指标
    5.3 呷村铜铅锌硫化矿热预处理浮选试验研究
        5.3.1 磨矿细度对铜铅混合浮选的影响
        5.3.2 组合捕收剂用量对铜铅混合浮选的影响
        5.3.3 石灰用量对铜铅混合浮选的影响
        5.3.4 硫酸锌用量对铜铅混合浮选的影响
    5.4 热预处理对铜铅浮选分离的影响
    5.5 锌浮选条件试验
        5.5.1 硫酸铜用量对锌浮选的影响
        5.5.2 石灰用量对锌浮选的影响
        5.5.3 捕收剂用量对锌浮选的影响
    5.6 新工艺小型闭路流程试验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铜铅锌硫化矿热预处理浮选分离机理研究
    6.1 FTIR研究
    6.2 接触角分析
    6.3 XPS分析
    6.4 Zeta电位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3)不同晶系磁黄铁矿的矿物学特征和可浮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磁黄铁矿资源
        1.1.1 硫铁矿资源
        1.1.2 磁黄铁矿的矿物性质
        1.1.3 不同产地磁黄铁矿的研究意义
    1.2 磁黄铁矿矿物的化学标型特征
    1.3 磁黄铁矿的物性特征研究现状
    1.4 磁黄铁矿的氧化和溶解
        1.4.1 磁黄铁矿的氧化
        1.4.2 磁黄铁矿的溶解
    1.5 磁黄铁矿浮选技术与理论进展
        1.5.1 磁黄铁矿浮选工艺研究现状
        1.5.2 磁黄铁矿浮选药剂研究现状
        1.5.3 磁黄铁矿浮选理论研究现状
    1.6 本文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第二章 试验材料和研究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单矿物试样来源与制备
        2.1.2 试样分析
    2.2 实验仪器及试验药剂
        2.2.1 试验仪器
        2.2.2 试验药剂
    2.3 研究方法
        2.3.1 单矿物浮选试验
        2.3.2 磁黄铁矿的化学组成分析
        2.3.3 矿浆初始pH值测试
        2.3.4 矿物接触角测定
        2.3.5 矿物动电位的测定
        2.3.6 矿物塞贝克系数的测定
        2.3.7 矿物硬度的测定
        2.3.8 矿物破裂形貌分析
        2.3.9 红外光谱测试
        2.3.10 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
        2.3.11 紫外光谱分析及吸附量测定
第三章 不同晶系磁黄铁矿的矿物学特征研究
    3.1 不同晶系磁黄铁矿的成因及产状
        3.1.1 单斜磁黄铁矿的成因及产状
        3.1.2 六方磁黄铁矿的成因及产状
    3.2 磁黄铁矿的矿物学特性研究
        3.2.1 不同晶系磁黄铁矿的化学组成
        3.2.2 不同晶系磁黄铁矿单矿物的自然pH值
        3.2.3 不同晶系磁黄铁矿的硬度测试
        3.2.4 不同晶系磁黄铁矿的接触角
        3.2.5 不同晶系磁黄铁矿的塞贝克系数测定
        3.2.6 不同晶系磁黄铁矿的破裂面形貌
        3.2.7 磁黄铁矿的XPS分析及表面铁原子相对含量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晶系磁黄铁矿的浮选行为研究
    4.1 不同晶系磁黄铁矿的自诱导浮选行为
        4.1.1 不同晶系磁黄铁矿无捕收剂浮选
        4.1.2 不同晶系磁黄铁矿的浮选速率
    4.2 捕收剂作用下不同成因磁黄铁矿的可浮性研究
        4.2.1 捕收剂用量对磁黄铁矿可浮性的影响
        4.2.2 丁黄在不同pH条件下对磁黄铁矿浮选回收率的影响
    4.3 硫化钠对磁黄铁矿可浮性的影响
        4.3.1 硫化钠用量对不同晶系磁黄铁矿可浮性的影响
        4.3.2 硫化钠对不同晶系磁黄铁矿可浮性的影响
    4.4 硫酸铜对磁黄铁矿可浮性的影响
        4.4.1 硫酸铜用量对磁黄铁矿可浮性的影响
        4.4.2 经硫酸铜活化后的磁黄铁矿可浮性表现
    4.5 抑制剂对磁黄铁矿可浮性的影响
        4.5.1 石灰用量对未经硫酸铜活化的磁黄铁矿可浮性的影响
        4.5.2 石灰用量对经硫酸铜活化的磁黄铁矿可浮性的影响
        4.5.3 组合抑制剂用量对经硫酸铜活化单斜磁黄铁矿可浮性的影响
        4.5.4 组合抑制剂用量对经硫酸铜活化六方磁黄铁矿可浮性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不同晶系磁黄铁矿可浮性差异的机理研究
    5.1 磁黄铁矿表面润湿性及表面自由能变化与浮游性的关系
        5.1.1 捕收剂浓度对不同晶系磁黄铁矿表面接触角大小的影响
        5.1.2 不同液相中磁黄铁矿表面自由能与可浮性的关系
        5.1.3 抑制剂浓度对不同晶系磁黄铁矿接触角的影响
    5.2 不同成因磁黄铁矿的吸附机理研究
        5.2.1 丁黄捕收剂对不同晶系磁黄铁矿的吸附机理研究
        5.2.2 调整剂对不同晶系磁黄铁矿的吸附机理研究
    5.3 不同晶系磁黄铁矿表面电性
    5.4 红外光谱分析
    5.5 塞贝克系数与磁黄铁矿可浮性的关系
    5.6 杂质含量与磁黄铁矿可浮性的关系
    5.7 破裂面形貌及表面Fe原子相对含量与磁黄铁矿可浮性的关系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4)磁黄铁矿与黄铜矿的交互作用对其浮选行为的影响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磁黄铁矿的地质成因、晶体结构与交生
        1.1.1 磁黄铁矿的地质成因
        1.1.2 磁黄铁矿的晶体结构
        1.1.3 单斜和六方磁黄铁矿的交生
    1.2 铜硫资源概况
        1.2.1 铜资源概述
        1.2.2 铜矿石种类及主要矿床
        1.2.3 硫铁矿资源概况
    1.3 黄铜矿和磁黄铁矿的矿物性质
        1.3.1 黄铜矿的性质
        1.3.2 磁黄铁矿的性质
    1.4 黄铜矿和磁黄铁矿的浮选研究现状
        1.4.1 黄铜矿的浮选研究现状
        1.4.2 磁黄铁矿的浮选研究现状
    1.5 硫化矿体系中矿物的交互作用
    1.6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1.6.1 课题来源
        1.6.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试验矿样与研究方法
    2.1 试验矿样
    2.2 试验药剂及仪器设备
        2.2.1 试验药剂
        2.2.2 试验仪器设备
    2.3 试验研究方法
        2.3.1 X射线衍射分析
        2.3.2 浮选试验
        2.3.3 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
        2.3.4 吸附量的测定
        2.3.5 红外光谱分析
        2.3.6 扫描电镜分析
第三章 磁黄铁矿与黄铜矿单矿物浮选行为研究
    3.1 自诱导浮选行为
    3.2 丁基黄药体系下的浮选行为研究
        3.2.1 丁基黄药用量对磁黄铁矿与黄铜矿可浮性的影响
        3.2.2 矿浆pH值对磁黄铁矿与黄铜矿可浮性的影响
        3.2.3 硫酸铜用量对磁黄铁矿与黄铜矿可浮性的影响
        3.2.4 矿浆pH值对经硫酸铜活化的磁黄铁矿可浮性的影响
        3.2.5 石灰用量对磁黄铁矿与黄铜矿可浮性的影响
        3.2.6 石灰用量对经硫酸铜活化的磁黄铁矿的可浮性的影响
    3.3 Z-200体系下的浮选行为研究
        3.3.1 Z-200用量对磁黄铁矿与黄铜矿可浮性的影响
        3.3.2 矿浆pH值对磁黄铁矿与黄铜矿可浮性的影响
        3.3.3 硫酸铜用量对磁黄铁矿与黄铜矿可浮性的影响
        3.3.4 矿浆pH值对经硫酸铜活化的磁黄铁矿可浮性的影响
        3.3.5 石灰用量对磁黄铁矿与黄铜矿的可浮性的影响
        3.3.6 石灰用量对经硫酸铜活化的磁黄铁矿可浮性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相互作用对磁黄铁矿与黄铜矿浮选行为的影响研究
    4.1 磁黄铁矿与黄铜矿相互作用后无捕收剂浮选行为
    4.2 不同配比的磁黄铁矿与黄铜矿相互作用后的浮选行为
    4.3 丁基黄药体系下磁黄铁矿与黄铜矿相互作用后的浮选行为
        4.3.1 丁基黄药用量对相互作用后的磁黄铁矿与黄铜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4.3.2 矿浆pH值对相互作用后的磁黄铁矿与黄铜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4.3.3 石灰用量对相互作用后的磁黄铁矿和黄铜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4.4 Z-200体系下磁黄铁矿与黄铜矿相互作用后的浮选行为
        4.4.1 Z-200用量对相互作用后的磁黄铁矿与黄铜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4.4.2 矿浆pH值对相互作用后的磁黄铁矿与黄铜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4.4.3 石灰用量对相互作用后的磁黄铁矿和黄铜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磁黄铁矿与黄铜矿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
    5.1 黄铜矿表面Cu的溶出
        5.1.1 不同pH条件下黄铜矿Cu的溶出量
        5.1.2 不同pH条件下磁黄铁矿对黄铜矿Cu溶出量的影响
        5.1.3 混合矿比例对黄铜矿Cu溶出量的影响
    5.2 丁基黄药吸附量的测定
        5.2.1 不同pH对黄铜矿与磁黄铁矿吸附丁基黄药的影响
        5.2.2 硫酸铜与石灰对磁黄铁矿吸附丁基黄药的影响
        5.2.3 相互作用对磁黄铁矿与黄铜矿吸附丁基黄药的影响
    5.3 磁黄铁矿与黄铜矿相互作用机理的XPS分析
        5.3.1 与黄铜矿相互作用后的磁黄铁矿的XPS分析
        5.3.2 与磁黄铁矿作用后的黄铜矿的XPS分析
    5.4 磁黄铁矿和黄铜矿与丁基黄药作用的红外光谱分析
        5.4.1 磁黄铁矿、黄铜矿与丁基黄药作用红外光谱
        5.4.2 磁黄铁矿和黄铜矿相互作用后再与丁基黄药作用红外光谱
    5.5 磁黄铁矿与黄铜矿相互作用后的扫描电镜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组合捕收剂对方铅矿的浮选作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铅资源概述
        1.1.1 铅的性质及用途
        1.1.2 国内外铅资源分布
        1.1.3 我国铅矿资源的特点
    1.2 方铅矿浮选药剂
        1.2.1 调整剂
        1.2.2 捕收剂
    1.3 方铅矿浮选研究现状
        1.3.1 工艺流程特点
        1.3.2 浮选研究现状
        1.3.3 面临的挑战及突破方向
    1.4 论文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1.4.1 论文研究的意义
        1.4.2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试验方案
    2.1 试验矿样
        2.1.1 方铅矿纯矿物
        2.1.2 方铅矿实际矿
    2.2 试验药剂
    2.3 试验仪器及设备
    2.4 试验研究方法
        2.4.1 纯矿物浮选试验
        2.4.2 表面接触角测定
        2.4.3 紫外分光光度测定
        2.4.4 红外光谱测定
        2.4.5 实际矿浮选试验
第三章 浮选条件对方铅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3.1 给矿粒级对方铅矿浮选的影响
    3.2 捕收剂浓度对方铅矿浮选的影响
    3.3 pH调整剂种类对方铅矿浮选的影响
    3.4 pH值对各类捕收剂浮选方铅矿的影响
        3.4.1 pH值对黄药类捕收剂浮选方铅矿的影响
        3.4.2 pH值对黑药类捕收剂浮选方铅矿的影响
        3.4.3 pH值对硫氮类捕收剂浮选方铅矿的影响
    3.5 抑制剂对方铅矿浮选的影响
        3.5.1 硫酸锌浓度对方铅矿浮选的影响
        3.5.2 亚硫酸钠浓度对方铅矿浮选的影响
    3.6 捕收剂组合类型对方铅矿浮选的影响
    3.7 捕收剂组合比值对方铅矿浮选的影响
        3.7.1 丁基黄药+丁铵黑药组合药剂比值对方铅矿浮选的影响
        3.7.2 丁基黄药+乙硫氮组合药剂比值对方铅矿浮选的影响
        3.7.3 丁铵黑药+乙硫氮组合药剂比值对方铅矿浮选的影响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组合捕收剂对方铅矿表面的作用机理
    4.1 方铅矿表面接触角测定
        4.1.1 称重法测定接触角
        4.1.2 外形图像分析法测定接触角
    4.2 方铅矿表面药剂吸附量测定
        4.2.1 丁基黄药吸附量测定
        4.2.2 丁铵黑药吸附量测定
        4.2.3 乙硫氮吸附量测定
        4.2.4 丁基黄药+丁铵黑药吸附量测定
        4.2.5 丁基黄药+乙硫氮吸附量测定
        4.2.6 丁铵黑药+乙硫氮吸附量测定
    4.3 方铅矿红外光谱特征
        4.3.1 原矿红外光谱特征
        4.3.2 丁基黄药红外光谱特征
        4.3.3 丁铵黑药红外光谱特征
        4.3.4 乙硫氮红外光谱特征
        4.3.5 组合药剂红外光谱特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际矿验证
    5.1 绘制磨矿曲线
    5.2 捕收剂用量试验
    5.3 组合捕收剂比值试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硕士期间学术成果
附录 B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附录 C 攻读硕士期间获得的奖励及荣誉

(6)闪锌矿铁含量对其浮选及与黄铁矿分离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锌资源概况
        1.1.1 锌资源分布极特征
        1.1.2 铁闪锌矿资源概况
    1.2 铁闪锌矿浮选及分离研究进展
        1.2.1 铁闪锌矿的浮选特性
        1.2.2 铁闪锌矿的铜活化
        1.2.3 铁闪锌矿的表面氧化
        1.2.4 铁闪锌矿与黄铁矿的分离
    1.3 论文研究的意义与内容
        1.3.1 研究意义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3.3 论文课题来源
第二章 试验原料与研究方法
    2.1 试验矿样
        2.1.1 纯矿物样品制备
        2.1.2 纯矿物样品纯度鉴定与表征
    2.2 试验药剂与设备
        2.2.1 试验药剂
        2.2.2 试验设备
    2.3 研究方法
        2.3.1 纯矿物浮选
        2.3.2 接触角测定
        2.3.3 吸附量测定
        2.3.4 矿物离子溶出量测定
        2.3.5 XPS分析
        2.3.6 Zeta电位测试
        2.3.7 TOF-SIMS检测
        2.3.8 电化学分析
        2.3.9 Visual MINTEQ溶液化学计算
第三章 铁含量对闪锌矿浮选及药剂吸附的影响
    3.1 铁含量对闪锌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3.1.1 铁含量对闪锌矿天然可浮性的影响
        3.1.2 铁含量对闪锌矿黄药捕收可浮性的影响
        3.1.3 铁含量对闪锌矿铜活化可浮性的影响
    3.2 铁含量对闪锌矿铜吸附量的影响
    3.3 铁含量对闪锌矿铜活化黄药吸附量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铁含量对闪锌矿表面氧化的影响
    4.1 铁含量对闪锌矿氧化浮选的影响
        4.1.1 铁含量对闪锌矿空气放置氧化浮选的影响
        4.1.2 铁含量对闪锌矿充气氧化浮选的影响
    4.2 铁含量对闪锌矿氧化后疏水性影响
    4.3 铁含量对闪锌矿离子溶出的影响
        4.3.1 锌铁溶出动力学
        4.3.2 pH值对闪锌矿锌铁溶出的影响
        4.3.3 铁含量对闪锌矿表面锌铁萃取量的影响
    4.4 表面电位与溶液组分分析
    4.5 不同铁含量闪锌矿表面氧化产物XPS表征
        4.5.1 XPS分析样品制备
        4.5.2 总谱分析
        4.5.3 C/O/S分峰处理
    4.6 不同铁含量闪锌矿表面氧化产物FE-SEM分析
    4.7 电化学分析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铁含量对闪锌矿与黄铁矿分离的影响
    5.1 铁含量对闪锌矿与黄铁矿浮选分离的影响
        5.1.1 铁含量对闪锌矿与黄铁矿分离浮选行为的影响
        5.1.2 混合矿体系中黄药吸附量测定
    5.2 闪锌矿铁含量对铜活化选择性的影响
        5.2.1 铜吸附量测定
        5.2.2 铜活化交换模型验证
        5.2.3 铜离子活化内部迁移规律研究
        5.2.4 铜活化选择性分析
    5.3 铁含量对高碱高钙抑制选择性的影响
        5.3.1 钙吸附量比较
        5.3.2 钙对铜与黄药吸附的影响
        5.3.3 钙对表面羟基化的影响
        5.3.4 钙对动电位的影响
        5.3.5 钙吸附微观表征比较
        5.3.6 高碱高钙抑制选择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氯化铵调控铜活化选择性研究
    6.1 氯化铵对铜活化浮选行为的影响
        6.1.1 氯化铵对单矿物铜活化浮选行为的影响
        6.1.2 氯化铵对混合矿分离浮选行为的影响
    6.2 氯化铵强化闪锌矿铜活化机理
        6.2.1 闪锌矿铜吸附量测定
        6.2.2 闪锌矿锌萃取量测定
        6.2.3 铜活化闪锌矿XPS分析
        6.2.4 溶液组分检测与计算
        6.2.5 氯化铵强化闪锌矿铜活化机理分析
    6.3 氯化铵削弱黄铁矿铜活化机理
        6.3.1 黄铁矿黄药吸附量测定
        6.3.2 黄铁矿铜铁吸附量测定
        6.3.3 铜活化黄铁矿XPS分析
        6.3.4 氯化铵削弱黄铁矿铜活化机理分析
    6.4 氯化铵调控铜活化选择性机制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非高碱性下黄铁矿选择性抑制研究
    7.1 单矿物抑制浮选
        7.1.1 黄铁矿抑制浮选
        7.1.2 闪锌矿抑制浮选
    7.2 混合矿抑制浮选
    7.3 铁取代对次氯酸钙抑制选择性影响机理
        7.3.1 离子溶出与表面锌铁钙萃取测定
        7.3.2 XPS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8.1 本论文主要结论
    8.2 本论文主要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附录 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
附录 C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荣誉和奖励

(7)碳酸盐岩型(MVT)铅锌矿选矿技术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影响碳酸盐岩型铅锌矿石选别特性的矿床因素
    1.1 与选矿相关的矿床特征
    1.2 矿床特征与可选性的关系
2 碳酸盐岩型铅锌矿选矿技术
    2.1 磨矿流程
    2.2 选别工艺流程
    2.3 浮选药剂
        2.3.1 方铅矿捕收剂
        2.3.2 闪锌矿抑制剂及活化剂
        2.3.3 黄铁矿抑制剂
        2.3.4 铅锌氧化矿物的硫化
    2.4 选矿设备
        2.4.1 预选抛废设备
        2.4.2 细磨设备
        2.4.3 细粒浮选设备
    2.5 选矿废水处理
    2.6 尾矿减量化
3 结语

(8)2019年浮选药剂的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硫化矿捕收剂
    1.1 D25铅矿物捕收剂
    1.2 KM捕收剂
    1.3 BK 306铜捕收剂
    1.4 捕收剂EP和丁基黄药组合
    1.5 丁基黄药和丁基铵黑药混用
    1.6 BK4及JD-Mo捕收剂
    1.7 Y-89+戊基黄药混用
    1.8 BK302捕收剂
    1.9 BK906捕收剂
    1.10 乙硫氮+3418A捕收剂
    1.11 HCC、异戊基黄药组合
    1.12 AT608A与丁基黄药组合
    1.13 DF-341捕收剂
2 氧化矿捕收剂
    2.1 GYB作为捕收剂
    2.2 BK305捕收剂
    2.3 油酸钠与曲拉通X-100组合药剂
    2.4 BY-9和P86为组合捕收剂
    2.5 油酸钠与苯甲羟肟酸组合
    2.6 十二胺和油酸钠 混合
    2.7 HYY与CF-813D捕收剂
    2.8 CS-6捕收剂
    2.9 YS-1#萤石捕收剂
    2.10 捕收剂SH
    2.11 氧化铜矿捕收剂HZ
    2.12 BK317锂捕收剂
    2.13 十二烷基硫酸钠
    2.14 十二胺
    2.15 TSY-15锂捕收剂
    2.16 两性螯合捕收剂DTA-2与DRQ-3
    2.17 改性脂肪酸类捕收剂DYM-1
    2.18 H106捕收剂
    2.19 捕收剂DTL-1
    2.20 苯甲羟肟酸(BHA)-铅配位离子捕收剂
    2.21 F-716捕收剂
    2.22 十二胺、十八胺、LU-1、LU-3捕收剂
    2.23 油酸钠和聚醚P123组合捕收剂
    2.24 辛基羟肟酸
    2.25 锂辉石捕收剂EMBH
    2.26 乳酸对棉油酸进行改性
    2.27 捕收剂RA915
    2.28 油酸钠和苯甲羟肟酸组合捕收剂
    2.29 磷酸酯药剂Gz92、氨类药剂AE35
3 浮选调整剂
    3.1 活化剂乙二胺膦酸盐
    3.2 BY-5抑制剂
    3.3 石灰、TW、硫酸锌和亚硫酸钠组合药剂作
    3.4 磷酸酯淀粉
    3.5 LY-2抑制剂
    3.6 黄薯树胶
    3.7 CCMA811活化剂
    3.8 活化剂X-45、KT-51
    3.9 Ce3+活化剂
    3.10 絮凝剂CMS
    3.11 抑制剂T11和TC
    3.12 ZA抑制剂
    3.13 FS活化剂
    3.14 SY铋抑制剂
    3.15 组合抑制剂CHP
    3.16 H2O2
    3.17 有机酸L-半胱氨酸
    3.18 次氯酸钠和焦亚硫酸钠
    3.19 TS复合活化剂
    3.20 阻垢剂
    3.21 聚乙二醇400、淀粉
    3.22 LY和硫代硫酸钠
4 起泡剂
    4.1 730A起泡剂
    4.2 聚丙二醇单甲基醚(DPM)和聚丙二醇单丁基醚(DPB)
5 浮选药剂的结构与性能
    5.1 生命周期排放评价模型
    5.2 普遍化微扰理论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
    5.3 疏水碳链中碳原子数目对胺类捕收剂起泡性能的影响
    5.4 油酸钠浮选体系中EPE型双亲嵌段共聚物
    5.5 乳化捕收剂稳定性的影响
    5.6 混合黄药自然条件及与硫化矿作用后的降解
6 选矿废水处理
    6.1 聚合硫酸铁(PFS)、七水硫酸亚铁
    6.2 同种类黄药在矿石浮选过程中,充气、搅拌、黄药浓度及种类分布影响
    6.3 氧化还原法+中和沉淀法+活性炭吸附法
7 结 语

(9)高硫铜矿高效分选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铜性质、用途及资源概况
        1.1.1 铜的主要性质
        1.1.2 铜的主要用途
        1.1.3 世界铜资源概况
        1.1.4 国内铜资源概况
    1.2 铜矿床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
    1.3 黄铜矿、黄铁矿的性质及可浮性
        1.3.1 黄铜矿的性质与可浮性
        1.3.2 黄铁矿的性质与可浮性
    1.4 黄铜矿、黄铁矿浮选分离的选矿技术现状
        1.4.1 黄铜矿、黄铁矿的浮选分离工艺流程
        1.4.2 黄铜矿与黄铁矿的浮选药剂研究现状
    1.5 铜硫浮选分离的难点
    1.6 论文研究内容和选题意义
        1.6.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6.2 选题的意义
        1.6.3 支撑项目
第二章 试验材料、仪器、药剂及研究方法
    2.1 试验矿样的采取与制备
    2.2 仪器
    2.3 药剂
    2.4 研究方法
第三章 原矿性质研究
    3.1 原矿化学分析
        3.1.1 原矿光谱分析
        3.1.2 原矿多元素分析
    3.2 矿石XRD分析
    3.3 矿石中主要元素物相分析
    3.4 主要矿物的嵌布粒度
    3.5 磨矿产品解离度测定
    3.6 原矿粒度组成
    3.7 矿石的物理性质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验室选矿试验研究
    4.1 原则流程探索试验
    4.2 矿石磨矿细度测定试验
        4.2.1 粗精矿再磨再选试验
        4.2.2 磨矿产品粒度分析
    4.3 铜浮选条件试验
        4.3.1 水玻璃用量试验
        4.3.2 pH条件试验
        4.3.3 捕收剂种类试验
        4.3.4 捕收剂用量试验
        4.3.5 浮选浓度试验
        4.3.6 铜浮选时间试验
        4.3.7 铜浮选开路流程试验
        4.3.8 铜浮选闭路试验
    4.4 硫浮选条件试验
        4.4.1 活化剂种类试验
        4.4.2 ANS-1用量试验
        4.4.3 丁基黄药用量试验
        4.4.4 硫浮选时间试验
        4.4.5 选硫开路试验
        4.4.6 回水利用试验
    4.5 全流程开路试验
    4.6 闭路试验流程
    4.7 产品质量考查
    4.8 小结
第五章 扩大连选试验研究
    5.1 试验地点及规模
    5.2 试验过程
    5.3 矿样的采取及制备
    5.4 扩大连选试验工艺流程及技术条件
        5.4.1 产品方案
        5.4.2 工艺流程
        5.4.3 主要设备清单
        5.4.4 取样点及取样制度
        5.4.5 主要技术参数及药剂制度
        5.4.6 技术参数
    5.5 磨矿系统考察与分析
    5.6 扩大连选试验结果及分析
    5.7 流程考查
        5.7.1 浮选作业浓度测定
        5.7.2 浮选作业时间计算
    5.8 产品质量考查
        5.8.1 铜精矿产品考查
        5.8.2 硫精矿产品考查
        5.8.3 尾矿产品考查
        5.8.4 药剂用量考查
    5.9 本章结论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6.1 本论文的主要结论
    6.2 今后研究工作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硕士期间学术成果
附录 B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附录 C 攻读硕士期间的奖励与荣誉

(10)矿石破碎材料分形维数关系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粉磨机的研究现状
        1.2.1 球磨机的发展史
        1.2.2 立式辊磨机的发展史
        1.2.3 MPS型立式辊磨机简介
    1.3 矿物浮选研究现状
        1.3.1 菱镁矿粉磨程度对浮选的影响研究现状
        1.3.2 菱镁矿浮选工艺研究现状
        1.3.3 硫化矿粉磨程度对浮选的影响研究现状
        1.3.4 硫化矿浮选工艺研究现状
    1.4 分形理论在破碎材料方面研究现状
        1.4.1 分形理论基础
        1.4.2 分形理论在粒度表征中的应用
        1.4.3 分形理论在颗粒形状表征中的应用
    1.5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矿样制备及浮选试验
    2.1 试验矿样制备
    2.2 试验主要试剂
    2.3 试验仪器设备
    2.4 磨矿及测量试验
        2.4.1 磨矿试验
        2.4.2 X射线衍射(XRD)分析
        2.4.3 浮选试验
        2.4.4 磨矿产品粒度分布测量
        2.4.5 磨矿产品颗粒图像提取
第3章 矿物粉磨及浮选试验结果分析
    3.1 矿物粉磨试验
        3.1.1 菱镁矿不同磨矿细度粉磨试验
        3.1.2 方铅矿不同磨矿细度粉磨试验
    3.2 矿物浮选试验
        3.2.1 菱镁矿不同磨矿细度浮选试验
        3.2.2 方铅矿不同磨矿细度浮选试验
    3.3 粒度分布测量
    3.4 颗粒图像提取
    3.5 不同磨矿方式下矿物浮选试验结果分析
        3.5.1 不同磨矿方式下菱镁矿粒度分布测量结果分析
        3.5.2 不同磨矿方式下方铅矿粒度分布特征研究
        3.5.3 不同磨矿方式下菱镁矿浮选产率对比分析
        3.5.4 不同磨矿方式下方铅矿浮选产率对比分析
        3.5.5 不同磨矿方式下矿石特性机理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分形维数在浮选试验分析中的应用
    4.1 分形维数测定
        4.1.1 体分形维数测定
        4.1.2 面、线分形维数测定
    4.2 体分形维数与浮选试验对比分析
        4.2.1 菱镁矿体分形维数与浮选试验对比分析
        4.2.2 方铅矿体分形维数与浮选试验对比分析
        4.2.3 不同磨矿方式对面、线分形维数的影响
    4.3 分形数学期望和分形方差
        4.3.1 菱镁矿分形数学期望和分形方差的计算
        4.3.2 方铅矿分形数学期望和分形方差的计算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分形维数关系试验验证
    5.1 球磨矿物体、线分形维数关系试验验证
        5.1.1 球磨菱镁矿体、线分形维数关系试验验证
        5.1.2 球磨方铅矿体、线分形维数关系试验验证
    5.2 粉磨矿物体、面、线分形维数关系试验验证
        5.2.1 球磨菱镁矿体、面、线分形维数关系试验验证
        5.2.2 辊磨菱镁矿体、面、线分形维数关系试验验证
        5.2.3 球磨方铅矿体、面、线分形维数关系试验验证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硫化铅锌矿体的浮选试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硫化铅锌矿石浮选分离技术研究进展[J]. 王潇,文书明,韩广,廖润鹏,孟胜冰,丰奇成.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21
  • [2]热预处理对铜铅锌硫化矿浮选分离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 耿亮. 江西理工大学, 2021
  • [3]不同晶系磁黄铁矿的矿物学特征和可浮性研究[D]. 张小普. 江西理工大学, 2021(01)
  • [4]磁黄铁矿与黄铜矿的交互作用对其浮选行为的影响规律研究[D]. 董浩. 江西理工大学, 2021(01)
  • [5]组合捕收剂对方铅矿的浮选作用机理研究[D]. 崔永琦.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6]闪锌矿铁含量对其浮选及与黄铁矿分离的影响[D]. 张胜东. 昆明理工大学, 2021
  • [7]碳酸盐岩型(MVT)铅锌矿选矿技术进展[J]. 敖顺福.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20(05)
  • [8]2019年浮选药剂的进展[J]. 朱一民. 矿产综合利用, 2020(05)
  • [9]高硫铜矿高效分选技术研究[D]. 纪慧超. 昆明理工大学, 2020
  • [10]矿石破碎材料分形维数关系实验研究[D]. 罗奔. 沈阳理工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硫化铅锌矿体浮选试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