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化学预防的前沿(一)癌症的生物化学预防

癌症化学预防的前沿(一)癌症的生物化学预防

一、癌的化学预防最前沿专辑(一) 癌症的生物化学预防(论文文献综述)

杨炳忻[1](2014)在《香山科学会议第471—475次学术讨论会简述》文中研究表明2013年10月17—31日,香山科学会议先后召开了主题为:"癌症化学预防研究前沿"、"放射医学及相关学科:现状与对策"、"结构与功能:团簇化学发展的挑战与机遇"、"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在结构生物学中应用的突破性进展"、"煤制聚烯烃技术发展和中国的机遇"的第471—475次学术讨论会。

尹腾[2](2010)在《太湖蓝藻中天然色素提取技术的研究》文中认为太湖蓝藻水华暴发越来越频繁,蓝藻打捞技术和脱水技术已成熟,将蓝藻资源化利用日趋受到重视。蓝藻中含有大量的天然色素如类胡萝卜素、叶绿素-α等,可应用于食品、医药、日用化学品等行业,因此提取利用蓝藻中的天然色素、变废为宝,将是治理太湖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有效措施。本文以太湖蓝藻为原料,研究了超临界CO2萃取类胡萝卜素工艺,并对类胡萝卜素进行了分离、纯化和鉴定;进而对萃取类胡萝卜素后的残渣进行溶剂提取和超声.微波协同萃取叶绿素-α的工艺研究,并进行了叶绿素铜钠盐的制备工艺以及叶绿素铜钠盐的结构分析鉴定和稳定性研究。以喷雾干燥后的蓝藻为原料,类胡萝卜素萃取得率为指标,对超临界CO2萃取类胡萝卜素的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单因素和Box-Benhnken优化试验,获得了最佳萃取工艺条件:萃取温度52℃,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时间76 min,CO2流量18 Kg/h,类胡萝卜素萃取得率为0.621±0.009 mg/g;萃取物经皂化、硅胶柱分离及结晶得到一种类胡萝卜素,并通过UV、LC/MS和NMR等图谱的解析,确定该类胡萝卜素为β-胡萝卜素。以超临界CO2萃取后的残渣为原料,叶绿素-α提取得率为指标,对提取叶绿素-α的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单因素和Box-Benhnken优化试验,获得了溶剂提取叶绿素-α的最佳工艺条件:乙醇浓度86%,温度69℃,时间6.6 min,液固比为20:1,萃取2次,叶绿素-α提取得率为3.216±0.013 mg/g;同时采用了单因素和中心组合设计优化试验,获得了超声-微波协同萃取叶绿素-α的最佳工艺条件:超声50 w,微波功率250 w,乙醇浓度85%,萃取时间为156 s,液固比为15:1,萃取2次,叶绿素-α萃取得率为3.315±0.067 mg/g。叶绿素铜钠盐的制备工艺研究表明:皂化温度60℃、时间40 min以上时皂化较彻底;酸化置铜pH 1-2以及温度50℃、时间60 min以上时铜化较彻底,再经成盐结晶得到叶绿素铜钠盐,其得率为1.91%;利用UV、HPLC、LC/MS等方法,对叶绿素铜钠盐进行了分析测试和结构鉴定,确定了该工艺制备的叶绿素铜钠盐主要成分为Cuchlorin p6,并根据其分子结构和产生的分子离子峰碎片,对其电离机理进行了推测分析。叶绿素铜钠盐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叶绿素铜钠盐热降解遵循零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反应活化能Ea为56.35 kJ/mol,其热降解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半衰期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叶绿素铜钠盐适合在碱性条件下保存,而且氧化剂H2O2和还原剂Na2SO3对其影响不大;金属离子对叶绿素铜钠盐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加入Fe2+后溶液变为黄绿色,吸光度呈增大趋势,加入Zn2+、Co2+、Mg2+吸光度呈现下降趋势,同时金属离子浓度越大,叶绿素铜钠盐降解程度越明显;常用食品添加剂麦芽糖、葡萄糖和蔗糖对叶绿素铜钠盐的稳定性无不良影响,同时可以与低浓度NaCl共存。

白琳[3](2007)在《类胡萝卜素对K562细胞和PPARγ蛋白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类胡萝卜素是一类重要的天然色素,其更是一类重要的生物抗氧化剂,有多种生物学效应。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类胡萝卜素能抑制细胞增殖,防止细胞恶性转化并增强细胞间隙连接通讯,调节细胞的多条信号通路,降低某些癌症发生的危险,促进肿瘤细胞凋亡,还对心血管疾病、衰老、光敏性疾病,白内障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预防、延缓及治疗作用。β-胡萝卜素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营养增补剂,其临床应用及疾病预防功效已多次被WHO、欧共体(EEC)、FDA以及日本的专家认可。类胡萝卜素能够抑制包括神经角质瘤细胞、白血病细胞HL-60等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但是对其作用的分子机制还不很清楚。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s)是一类配体激活转录因子,属Ⅱ型核受体超家族成员,目前已鉴别出3种亚型(PPARα、PPARγ和PPARδ)。近年PPARγ与肿瘤的关系受到广泛关注,研究表明,PPARγ在肿瘤组织中呈上调表达,PPARγ的配体在体内体外均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促使细胞分化,并诱导其凋亡。关于类胡萝卜素能否诱导PPARγ在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迄今未见研究报道。本文研究类胡萝卜素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生长以及PPARγ表达影响,试图通过建立它们之间的联系,探讨类胡萝卜素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机制。采用如下方法:(1)用β-胡萝卜素、辣椒红素、鸡油菌黄质和藏花素四种类胡萝卜素处理K562细胞,通过胎盘蓝拒染法检测细胞生长变化;(2)用MTT法检测对细胞活力的影响;(3)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的凋亡,(4)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PPARγ蛋白表达水平;(5)通过PPARγ抑制剂GW9662处理,探讨PPARγ表达与类胡萝卜素影响肿瘤细胞生长的联系。试验结果显示,除了藏花色素外,鸡油菌黄质、β-胡萝卜素和辣椒红素都能抑制K562细胞的生长,对细胞生长的抑制效应与处理时间和剂量呈依赖性关系;β-胡萝卜素和辣椒红素处理降低细胞的活力,此效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关系;β-胡萝卜素和辣椒红素能显着上调K562细胞PPARγ蛋白的表达,并呈浓度依赖效应;PPARγ抑制剂处理能部分地挽回β-胡萝卜素与辣椒红素引起的细胞活力损失。因此,本研究结果表明,PPAR-γ表达的上调可能与β-胡萝卜素和辣椒红素抑制K562细胞增殖诱导凋亡有一定的联系,提示类胡萝卜素起着PPARγ非特异配体的作用。

张丽萍[4](2007)在《苹果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自由基消除活性与红外光谱分析》文中提出本研究以陕西恒兴果汁有限公司眉县分公司在2005年8月下旬生产苹果浓缩汁后产生的苹果渣为原料,采用一次多级提取工艺提取制备苹果多糖,并与酸提果胶工艺提取果胶多糖相对比、经过分离纯化,然后对各均一多糖组分进行体外自由基消除活性分析,并采用FTIR对其结构进行初步的测定。结果表明:(1)多糖提取液以TCA法,沉淀3次脱蛋白效果最好,脱蛋白率达到23.87%,多糖损失率仅为0.40%。多糖脱色则以透析法效果最佳,脱色处理后可使多糖液透光率提高20.70%,多糖达到乳白色,符合生产上的要求。(2)采用TOYOPEARL DEAE-650M纤维素柱和TOYOPEARL HW-55F凝胶柱分别对苹果多糖进行分离纯化结果为:水提苹果多糖WMPP含WMPP1、WMPP2和WMPP3三种组分,得率分别为72、312.6和80.2g/kg。酸提苹果多糖HAMPP含HAMPP1、HAMPP2、HAMPP3以及HAMPP’1、HAMPP’2、HAMPP’3六种组分,得率分别为367.6、176.2、79.7g/kg以及141.4、237.4、101.3g/kg。酸提果胶多糖HAMPPE含HAMPPE1、HAMPPE2和HAMPPE3三种组分,得率分别为190.1、314.2和73.7g/kg。(3)水提苹果多糖WMPP、酸提苹果多糖HAMPP和酸提果胶多糖HAMPPE三种多糖半纯品以及纯品对DPPH·自由基都有一定的消除能力,并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随着浓度增大,其消除能力也增强。(4)半抑制浓度测定结果显示,水提苹果多糖WMPP及其3种组分WMPP1、WMPP2和WMPP3对DPPH·自由基都有一定的消除能力,对自由基DPPH·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mg/mL、3.6 mg/mL、10mg/mL和4.8mg/mL。其中水提多糖粗品的半抑制浓度最低,也就是说其消除自由基(DPPH·)的能力最强,其次才是各纯品组分,其中最强的是WMPP1,WMPP3次之,最差的是WMPP2。(5)酸提多糖HAMPP以及其各组分HAMPP1、HAMPP2和HAMPP3对自由基(DPPH·)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7mg/mL、3.4 mg/mL、6.9mg/mL和5mg/mL。其中酸提多糖粗品的半抑制浓度最低,也就是说其消除自由基(DPPH·)的能力最强,其次才是各纯品组分其中最强的是HAMPP1,HAMPP3次之,最差的是HAMPP2。(6)酸提多糖HAMPP’以及其各组分HAMPP’1、HAMPP’2和HAMPP’3对自由基(DPPH·)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6mg/mL、0.5 mg/mL、4.6mg/mL和4.9mg/mL。其中HAMPP’1的半抑制浓度最低,也就是说其消除自由基(DPPH·)的能力最强,其次是酸提多糖粗品HAMPP,纯品HAMPP’2次之,最差的是HAMPP’3。(7)酸提果胶多糖HAMPPE以及其各组分HAMPPE1、HAMPPE2和HAMPPE3对自由基(DPPH·)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4.4mg/mL、5.5 mg/mL、11mg/mL和8.4mg/mL。其中酸提果胶多糖粗品的半抑制浓度最低,也就是说其消除自由基(DPPH·)的能力最强,其次才是各纯品组分其中最强的是HAMPPE1,HAMPPE3次之,最差的是HAMPPE2。(8)各多糖纯品的FTIR红外谱均显示了多糖的结构特征,除此之外,水提多糖组分1-WMPP1的红外光谱显示了氨基结构的特征吸收峰, WMPP1很可能为一种氨基多糖并同时由α和β-D-型的吡喃甘露糖以及α-木糖组成;组分2-WMPP2可能也是一种氨基多糖,但主要由D-吡喃葡萄糖脱氧鼠李糖和α-D-吡喃木糖组成,组分3-WMPP3是一种更为简单的主要由α-D-吡喃木糖组成。(9)酸提多糖HAMPP和HAMPP’各自的三个纯品组分的FTIR红外光谱图表现出极为一致的对应相似性。它们的组分2为含有D-甘露糖及β-D-吡喃葡萄糖和α-D-吡喃木糖组成的酸性多糖;组分3则为含有β-D-甘露糖、α-D-吡喃半乳糖、β-D-吡喃葡萄糖和α-D-吡喃木糖的酸性多糖。组分1(HAMPP1和HAMPP’1)则主要由呋喃果糖以及α-D-吡喃木糖组成的含复合蛋白质组分的蛋白多糖,复合蛋白结构是其具有高活性自由基消除活性的主要原因。(10)酸提果胶多糖的三种组分均为含有D-甘露糖的两种差向异构体以及β-D-吡喃葡萄糖和α-D-吡喃木糖组成的酸性多糖。不过,从他们的红外光谱来看,这三种糖还是有差异的,可能是由于他们的分子量,单糖组成的比例不同。

神山顺,言孚业[5](2004)在《癌的化学预防最前沿专辑(一) 基因调节化学预防——基于致癌基因异常的新预防技术开发》文中研究说明

西野辅翼,姚桢[6](2004)在《癌的化学预防最前沿专辑(一) 前言》文中提出

里见佳子,言孚业[7](2004)在《癌的化学预防最前沿专辑(一) 癌症的生物化学预防》文中研究指明

越智宏伦,舒文兰[8](2004)在《癌的化学预防最前沿专辑(一) 体内氧化应激的评价与防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千叶逸朗,姚月歌[9](2004)在《癌的化学预防最前沿专辑(一) 应用姜黄色素以行化学防癌》文中研究指明

吉川敏一,朗修岭,姚桢[10](2004)在《癌的化学预防最前沿专辑(一) 自由基与防癌》文中研究指明

二、癌的化学预防最前沿专辑(一) 癌症的生物化学预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癌的化学预防最前沿专辑(一) 癌症的生物化学预防(论文提纲范文)

(1)香山科学会议第471—475次学术讨论会简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癌症化学预防研究前沿
二、放射医学及相关学科:现状与对策
三、结构与功能:团簇化学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四、X 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在结构生物学中应用的突破性进展
五、煤制聚烯烃技术发展和中国的机遇

(2)太湖蓝藻中天然色素提取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太湖蓝藻污染和治理概况
    1.2 蓝藻综合利用研究现状
        1.2.1 能源化利用
        1.2.2 藻胆蛋白的利用
        1.2.3 胞外多糖的利用
        1.2.4 其他方面的利用
    1.3 天然色素的研究进展
        1.3.1 天然色素的种类及特点
        1.3.2 天然色素的提取方法
        1.3.3 天然色素的精制
    1.4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原材料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仪器与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蓝藻中色素的测定方法
        2.2.2 超临界CO_2萃取类胡萝卜素实验研究
        2.2.3 类胡萝卜素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
        2.2.4 溶剂提取叶绿素-α实验研究
        2.2.5 超声-微波协同萃取叶绿素-α实验研究
        2.2.6 叶绿素铜钠盐的制备工艺
        2.2.7 叶绿素铜钠盐的分析检测
        2.2.8 叶绿素铜钠盐的稳定性研究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1 超临界CO_2萃取类胡萝卜素工艺研究
        3.1.1 萃取时间的选择
        3.1.2 萃取温度和压力的选择
        3.1.3 响应面法优化类胡萝卜素萃取工艺
        3.1.4 总类胡萝卜素的萃取动力学研究
    3.2 类胡萝卜素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
        3.2.1 类胡萝卜素的HPLC检测
        3.2.2 类胡萝卜素的特征吸收峰
        3.2.3 类胡萝卜素的化学反应定性分析
        3.2.4 类胡萝卜素的LC-MS分析
        3.2.5 类胡萝卜素的NMR分析
    3.3 溶剂提取叶绿素-α工艺研究
        3.3.1 提取溶剂的选择
        3.3.2 溶剂浓度的选择
        3.3.3 提取时间的选择
        3.3.4 提取温度的选择
        3.3.5 溶剂液固比的选择
        3.3.6 提取次数的选择
        3.3.7 响应面设计法优化溶剂提取蓝藻中叶绿素-α提取工艺
    3.4 超声-微波协同萃取叶绿素-α工艺研究
        3.4.1 萃取溶剂的选择
        3.4.2 溶剂浓度的选择
        3.4.3 萃取时间的选择
        3.4.4 萃取功率的选择
        3.4.5 液固比的选择
        3.4.6 萃取次数的选择
        3.4.7 超声微波协同萃取叶绿素-α工艺条件优化
    3.5 萃取叶绿素-α比较实验
        3.5.1 萃取方式对叶绿素-α得率的影响
        3.5.2 蓝藻干燥方式对叶绿素-α萃取得率的影响
    3.6 叶绿素铜钠盐的制备工艺
        3.6.1 皂化工艺条件的选择
        3.6.2 萃取
        3.6.3 酸化铜化工艺条件的选择
        3.6.4 成盐
    3.7 叶绿素铜钠盐的分析检测
        3.7.1 叶绿素铜钠盐特征吸收峰
        3.7.2 叶绿素铜钠盐HPLC及质谱图
    3.8 叶绿素铜钠盐的成品检测
    3.9 叶绿素铜钠盐稳定性研究
        3.9.1 叶绿素铜钠盐热稳定性分析及动力学模型
        3.9.2 pH对叶绿素铜钠盐稳定性的影响
        3.9.3 还原剂、氧化剂对叶绿素铜钠盐稳定性的影响
        3.9.4 金属离子对叶绿素铜钠盐稳定性的影响
        3.9.5 食品添加剂对叶绿素铜钠盐稳定性的影响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3)类胡萝卜素对K562细胞和PPARγ蛋白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前言
    1.1 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学功能
        1.1.1 类胡萝卜素是重要营养物维生素A的前体
        1.1.2 类胡萝卜素可清除活性氧自由基、延缓衰老
        1.1.3 类胡萝卜素具有增强免疫功能
        1.1.4 类胡萝卜素预防癌症的功能
        1.1.5 类胡萝卜素的抗癌作用机制
    1.2 β-胡萝卜素
        1.2.1 β-胡萝卜素的结构和性质
        1.2.2 药理作用
        1.2.3 临床药理学和毒性
        1.2.4 临床应用
    1.3 辣椒红素
        1.3.1 辣椒红素的结构和性质
        1.3.2 辣椒红色素的应用进展
        1.3.3 辣椒红色素的功能性研究进展
    1.4 白血病的研究现状
    1.5 PPARS
        PPARs的生物学特征
    1.6 PPARs在肿瘤形成中的机制
        1.6.1 PPAR在肿瘤中的作用
        1.6.2 PPAR γ的功能
        1.6.3 PPAR γ与肿瘤
    1.7 研究目的、内容和意义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试剂配制:
    2.3 仪器和设备
    2.4 试验方法
        2.4.1 细胞生长数目检测:
        2.4.2 噻唑蓝比色(MTT)检测细胞活力:
        2.4.3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2.5 表达蛋白检测:
        2.5.1 溶液的配制及实验具体操作方法:
        2.5.2 配方
        2.5.3 附表
        2.5.4 PPARγ蛋白质印迹分析
    2.6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类胡萝卜素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
    3.2 类胡萝卜素对K562细胞的凋亡率的影响
    3.3 β-胡萝卜素和辣椒红素对PPARγ表达的影响
    3.4 GW9662对细胞生活力的影响
        3.4.1 GW9662对细胞活力的影响
        3.4.2 GW9662对由β-胡萝卜素引起细胞活力下降的影响
        3.4.3 GW9662对辣椒红素引起细胞活力下降的影响
    3.5 β-胡萝卜素对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3.6 讨论
        3.6.1 β-胡萝卜素和辣椒红素对K56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3.6.2 β-胡萝卜素和辣椒红素诱导K562细胞凋亡过程中PPARγ的变化及其相关机制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4)苹果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自由基消除活性与红外光谱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前言
    1.2 植物多糖的研究进展
        1.2.1 多糖的定义与种类
        1.2.2 植物多糖的来源和分布
        1.2.3 植物多糖的生物活性
    1.3 植物多糖的构效关系
        1.3.1 初级结构的构效关系
        1.3.2 高级结构的构效关系
    1.4 植物活性多糖的理化性质与其活性的关系
        1.4.1 多糖的分子量分布
        1.4.2 多糖的溶解度
        1.4.3 多糖的黏度
        1.4.4 多糖的电荷密度
    1.5 植物多糖的提取以及分离纯化技术研究进展
        1.5.1 多糖的提取
        1.5.2 多糖的分离纯化
    1.6 多糖的纯度鉴定技术
        1.6.1 超离心法
        1.6.2 高压电泳法
        1.6.3 柱色谱法
        1.6.4 旋光测定法
        1.6.5 高压液相法
        1.6.6 紫外光谱法
    1.7 多糖的结构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1.7.1 化学分析法
        1.7.2 仪器分析法
    1.8 苹果多糖的研究现状
        1.8.1 苹果多糖原料
        1.8.2 苹果多糖的生物活性基础
        1.8.3 苹果多糖和低聚糖的开发
    1.9 多糖抗氧化活性的测定方法
    1.10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仪器与试剂
    2.3 方法
        2.3.1 多糖粗品的制备
        2.3.2 多糖除杂工艺的研究
        2.3.3 多糖脱色方法比较
    2.4 多糖的分离纯化
        2.4.1 多糖半纯品的制备
        2.4.2 多糖的分离
    2.5 多糖纯度鉴定的方法
        2.5.1 双缩脲试验
        2.5.2 茚三酮试验
        2.5.3 柱层析法
        2.5.4 多糖的紫外光谱
    2.6 多糖含量及组分的测定方法
        2.6.1 总糖苯酚-硫酸法
        2.6.2 单宁酚福林-尼斯试剂法
        2.6.3 黄酮酚芦丁标准曲线法
    2.7 多糖抗氧化活性的测定以对自由基DPPH·的消除率计算
        2.7.1 方法原理
        2.7.2 操作步骤
        2.7.3 计算
    2.8 多糖结构的鉴定
        2.8.1 多糖的红外光谱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多糖提取液蛋白质脱除工艺的选出
        3.1.1 不同方法去除蛋白质的效应
        3.1.2 不同TCA 法沉淀次数脱蛋白效果的比较
    3.2 多糖提取液脱色工艺的选出
    3.3 苹果多糖分级提取及其分离纯化效果
        3.3.1 多糖的提取
        3.3.2 多糖的纯化
    3.4 多糖纯品的纯度鉴定
        3.4.1 茚三酮试验
        3.4.2 双缩脲试验反应
        3.4.3 紫外光谱检测
    3.5 多糖的自由基消除活性测定
        3.5.1 水提多糖WMPP 的活性
        3.5.2 酸提多糖HAMPP 的活性
        3.5.3 酸提多糖HAMPP’的活性
        3.5.4 酸提果胶多糖HAMPPE 的活性
    3.6 苹果多糖的红外光谱
        3.6.1 水提多糖WMPP 各组分的红外光谱
        3.6.2 酸提多糖HAMPP 的三个组分的红外光谱图
        3.6.3 酸提多糖HAMPP’的三个组分的红外光谱图
        3.6.4 果胶多糖HAMPPE 的三个组分的红外光谱图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1.1 得出苹果多糖提取液脱蛋白和脱色的有效方法
        4.1.2 一次多级提取法可由苹果渣得到不同性质、不同含量的多糖
        4.1.3 不同提取方法所得苹果多糖半纯品的活性不同
        4.1.4 不同提取方法所得苹果多糖纯品组分间的活性不同
        4.1.5 苹果多糖半纯品和纯品组分之间的自由基消除活性不同
        4.1.6 不同提取方法所得苹果多糖纯品的结构有所不同
    4.2 讨论
        4.2.1 以苹果渣为原料开发苹果多糖的前景
        4.2.2 不同除蛋白、脱色方法对苹果多糖活性的影响
        4.2.3 相同提取工艺下分离得到不同苹果多糖纯品组分间活性差异的原因分析
        4.2.4 苹果多糖半纯品与纯品组分间的活性差异原因分析
        4.2.5 一次多级提取多糖与果胶多糖之间活性差异的原因分析
        4.2.6 红外光谱对多糖构效分析的作用
        4.2.7 苹果多糖结构与功能关系研究前景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癌的化学预防最前沿专辑(一) 基因调节化学预防——基于致癌基因异常的新预防技术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一、p53-RB途径的重要性
二、基因调节化学预防
三、应用酪酸预防大肠癌
四、应用活性型VD3于防癌
五、今后的课题展开

(7)癌的化学预防最前沿专辑(一) 癌症的生物化学预防(论文提纲范文)

一、类胡萝卜素
二、植物烯生成动物细胞的制作
三、植物烯生成动物细胞的特性
四、结语

(8)癌的化学预防最前沿专辑(一) 体内氧化应激的评价与防癌(论文提纲范文)

一、活性氧作用的利弊
二、活性氧及机体防御的抗氧化系统平衡机制
三、测定氧化应激的生物标志:“8-OHdG”
四、8-OHdG的ELISA检测
五、8-OHdG检测的应用实例
六、氧化应激的评价
七、氧化应激评价分析结构 (OSP plot)
    1. OSP结构图
        Ⅰ危险带:抗氧化力低, 氧化损害程度重
        Ⅱ预警带:抗氧化力高, 氧化损害程度重
        Ⅲ低活性带:抗氧化力低, 氧化损害程度轻
        Ⅳ安全带:抗氧化力高, 氧化损害程度轻
    2. OSP结构图的分布
    3. OSP结构图的重现性
    4. OSP结构图的改变

(9)癌的化学预防最前沿专辑(一) 应用姜黄色素以行化学防癌(论文提纲范文)

一、抗氧化作用
二、抑癌作用
三、临床应用

(10)癌的化学预防最前沿专辑(一) 自由基与防癌(论文提纲范文)

一、活性氧与自由基
二、自由基参与致癌
三、自由基在致癌过程中的作用
四、应用抗氧化物质防癌

四、癌的化学预防最前沿专辑(一) 癌症的生物化学预防(论文参考文献)

  • [1]香山科学会议第471—475次学术讨论会简述[J]. 杨炳忻. 中国基础科学, 2014(02)
  • [2]太湖蓝藻中天然色素提取技术的研究[D]. 尹腾. 江南大学, 2010(03)
  • [3]类胡萝卜素对K562细胞和PPARγ蛋白表达的影响[D]. 白琳. 郑州大学, 2007(04)
  • [4]苹果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自由基消除活性与红外光谱分析[D]. 张丽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06)
  • [5]癌的化学预防最前沿专辑(一) 基因调节化学预防——基于致癌基因异常的新预防技术开发[J]. 神山顺,言孚业. 日本医学介绍, 2004(01)
  • [6]癌的化学预防最前沿专辑(一) 前言[J]. 西野辅翼,姚桢. 日本医学介绍, 2004(01)
  • [7]癌的化学预防最前沿专辑(一) 癌症的生物化学预防[J]. 里见佳子,言孚业. 日本医学介绍, 2004(01)
  • [8]癌的化学预防最前沿专辑(一) 体内氧化应激的评价与防癌[J]. 越智宏伦,舒文兰. 日本医学介绍, 2004(01)
  • [9]癌的化学预防最前沿专辑(一) 应用姜黄色素以行化学防癌[J]. 千叶逸朗,姚月歌. 日本医学介绍, 2004(01)
  • [10]癌的化学预防最前沿专辑(一) 自由基与防癌[J]. 吉川敏一,朗修岭,姚桢. 日本医学介绍, 2004(01)

标签:;  ;  ;  ;  ;  

癌症化学预防的前沿(一)癌症的生物化学预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