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编程技术(ISP)在数字系统中的应用

系统编程技术(ISP)在数字系统中的应用

一、在系统编程技术(ISP)在数字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李亚杰[1](2020)在《0.18μm工艺低功耗CPLD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CPLD-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即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是一个集输入输出、计算、互连、存储为一体的数字集成电路平台,它可根据用户的定义实现指定的功能。内部有大量的存储器单元,丰富的互连线资源,以及充足的乘积项资源。具有在系统编程、内建测试、移位寄存、高速互联等功能。自2007年开始,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消费市场,但庞大的内需市场却一直被Xilinx、Altera、Actel及Lattice等国外公司所垄断,目前国内采用的非易失可编程逻辑器件基本上依赖国外进口,且无法定制特殊的参数型号和封装形式,应用范围受到很多限制。本文拟在设计中创建一套完整的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流程体系,综合考虑用户需求进行优化设计,研制一款能满足多用户使用需求的通用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可编程逻辑器件有三大发展方向:一是向密度更高、速度更快的千万门级,方向发展。二是向嵌入多个CPU、多个DSP等通用功能的可编程片上系统(SoPC)方向发展。三是向低电压、低功耗、高可靠方向发展。本文中目的在于设计出一款国内自主研发的,基于CMOS工艺的,具有低电压、低功耗、高可靠等性能优势的一款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内部结构主要由可编程与或阵列、宏单元、高速互联矩阵、移位寄存器链、在系统编程控制模块以及边界扫描链的组成。设计基于“乘积项”原理,能够提供288个逻辑宏单元,每个宏单元同时处理5个乘积项的计算任务,每个乘积项是由108位通用逻辑输入组成的线与,这108位数据,可以是从IO直接输入,也可以是从FB本身计算输出又通过高速互联矩阵反馈回来的数据再行加入计算,同时,逻辑宏单元内的乘积项还可以与左右邻近的宏单元共享,实现乘积项的扩展使用,通过扩展计算的结果又可以加入到整个宏单元的计算中。不同于传统的浮栅结构,本文采用SRAM加loading结构进行配置,内部采用具有高可靠性的FLASH阵列来存储功能配置信息。上电复位之后,在系统编程控制逻辑通过移位寄存器链将信息配置到SRAM阵列,进入正常工作模式。乘积项的阵列实现采用全CMOS结构,而不通过灵敏放大器来读取阵列结果;通过新型的工艺以及关键技术的实现,达到设计的低功耗目标。

杨国胜[2](2009)在《CT机远程升级系统ISP模块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在系统编程(In-System Programming, ISP)"模块是多层CT机远程升级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本文重点研究了对固件(Firmware)的编程技术,对比传统的利用微控制器(MCU)实现固件编程技术,本文提出了一种以FPGA为核心的固件编程设计方案,在“国家数字化医疗影像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资助下,开展本研究,新方案实现了对Firmware的编程。重点研究了ISP模块的结构组成和功能设计。首先研究了固件数据升级的理论基础JTAG协议和ISP技术,在深入学习和研究JTAG协议的基础上,设计了以TAP编程状态机为核心的编程控制器和以page为最小编程单位的固件编程方案。以FPGA和Firmware为核心,构建了在系统编程模块,实现了对Firmware的编程。首先,依据RS-232串行数据接口标准,在FPGA内部实现了一个串行异步收发器,用于接收外部上位机发送到ISP模块的数据。其次,FPGA作为核心处理器,依据JTAG协议和ISP技术,采用了业内主流的自顶而下逐层分解的方法划分功能模块,用VHDL语言实现了软件功能。为实现数据在FPGA内部的存储,本设计利用FPGA内部的Block RAM成功的实现了数据的缓存。另外,为调整“在系统编程”模块各个子模块之间的时钟同步性,采用FPGA内部的数字时钟管理器(DCM)模块,成功的实现了各个子模块之间的时钟同步。最后,用VHDL语言在FPGA内部实现了对固件编程的编程状态机,该状态机成功的产生了符合JTAG协议接口标准的测试端口时序,即固件编程时序。在FPGA内部产生的固件编程指令的控制下,数据从Block RAM传输到Firmware,实现Firmware的升级。在固件升级完后,对传输后的数据用CRC校验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没有发生错误。这一新技术,对Firmware编程时减少了芯片的数量,从而减小了PCB板的面积,降低了成本。本设计成功实现了64kbits数据量的Firmware的编程,在功能上完全能够满足多层CT机远程升级系统的要求。

谢树京[3](2007)在《基于80C196KC的单片机控制系统ISP及可靠性研究》文中认为通常进行单片机的实验或开发时,编程器是必不可少的。仿真、调试完的程序需要借助编程器烧录到单片机内部或外接的程序存储器中。普通的编程器价格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对于一般的单片机爱好者来说还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另外,在开发过程中,程序每改动一次就要拔插电路板上的编程芯片,也比较麻烦。在人工气候室课题中,系统调试,校正温度传感器和更换下位机LCD时,经常要修改控制程序。由于80C196KC单片机无在系统编程(ISP)功能,因此,每次修改程序都要专门的擦除和编程设备改写程序存储器M27C256中的程序。这不仅浪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也影响系统可靠性。因此实现在线维护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在课题——人工气候智能控制系统基础上,实现了一种基于串口通信方式的80C196KC系统的在系统编程技术,并对通信可靠性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阐述在系统编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应用条件,从应用场合着手,分析了在系统编程的优越性。接着探讨了模糊逻辑智能控制算法和神经网络智能控制算法及它们与在系统编程技术的结合点,进一步说明了在系统编程的必要性。通过分析比较各种在系统编程技术,并结合人工气候智能控制系统的实际情况,给出了一套基于80C196KC单片机在系统编程技术的实现方案。最后详细介绍了此方案上位机软件、下位机程序;上、下位机通信模块硬件、协议、可靠性以及系统的调试、运行情况。本系统设计简单,实现容易,可靠性较好,为人工气候智能控制系统及类似控制系统ISP的设计和实现提供了条件,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黄成,朱幼莲[4](2006)在《在系统编程技术在出租车计费系统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VHDL语言及在系统编程技术的应用,结合自顶而下模块化设计的出租车计费系统实例,给出使用VHDL语言和在系统编程器件设计数字系统的基本思路。

朱忠武[5](2005)在《新型智能仪器远程重构的设计及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半导体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仪器仪表系统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新型的智能仪器仪表系统融合了计算机、通信和控制技术,具有智能化测控功能和开放的通信接口,能对测量结果进行自验证,实现在特定环境条件下量程的自动选择,自动校准等功能。这些技术将会改变传统的工业测试方法、快速精密测量及故障诊断。DSP 技术、嵌入式Internet 技术、在系统可编程技术及其在系统可编程模拟/数字器件在智能仪器设计的研究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国内对此研究的单位还不是很多,且研究只限于大学的实验室阶段,本论文在电子科技大学青年科技基金项目《新型智能仪器仪表的设计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可远程重构的智能仪器模型。智能仪器远程重构是一种新的思想和方法,通过Internet 远程改变智能仪器的在系统编程硬件的内部结构,灵活地构造出具有不同测试功能的仪器仪表,可以满足各种不同测试任务要求,大大降低了测试成本,而且保持了仪器的实时性。它的应用将给仪器的设计、维护和升级带来重大变革。本论文主要作了以下几方面研究工作。首先,在了解智能仪器发展现状基础上,提出智能仪器远程重构的概念及思想。通过对远程重构所采用的两大关键技术――在系统可编程技术和嵌入式Internet 技术的详细介绍,给出远程重构流程,阐明智能仪器远程重构的工作原理。其次,设计了具有通用性的仪器硬件平台,并在此基础上作出了智能仪器的软件框架的总体设计。针对智能仪器的远程重构特点,在硬件上对仪器的特殊部分作了详细而深入的设计,在软件上对智能仪器远程重构服务器端及客户端的程序模块作了重点设计。最后,本论文设计和实现了一个模拟器件的远程重构,并对其作了可靠性分析及改进,进一步阐明了智能仪器远程重构的思想和方法。

关贵清[6](2004)在《基于ISP器件的多功能数字逻辑系统的研制》文中研究指明为适应现代电子技术教学和推动EDA教学,作者研制了基于ISP器件的多功能数字逻辑系统,本文介绍了本开发系统设计指导思想、硬件结构及其实验功能.

眭建军[7](2003)在《新型智能仪器系统研究及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半导体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仪器仪表系统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很多因素如IP Core和基于Internet的EDA的飞速发展正促使以Internet为中心的智能仪器仪表的设计和运行环境加速形成。ISP和EMIT技术正是推动和促进这一变化的基础。“新型智能仪器仪表系统”是融合了计算机、通信和控制技术,具有智能化测控功能和开放的通信接口,能对测量结果进行自验证,实现在特定环境条件下量程的自动选择,自动校准等功能。它们的实现为工业现场的自动化测量,IST(网络传感器技术)、HVAC(家庭环境自动控制)、IA(信息家电)、环境自动监测、智能小区管理等的Internet化提供了技术保证,这些技术,将会改变传统的工业测试方法、快速精密测量及故障诊断。DSP技术、嵌入式Internet技术、在系统可编程技术及其在系统可编程模拟/数字器件在智能仪器设计的研究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国内对此研究的单位还不是很多,且研究只限于大学的实验室阶段。本论文围绕电子科技大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对新型智能仪器系统及Internet接入进行了理论和技术应用两方面的研究,并初步得出新型智能仪器的模型。新型智能仪器系统是多种理论和新技术的综合,本文全面地研究了智能仪器故障检测技术原理、在系统可编程技术原理及其模拟/数字器件、嵌入式Internet原理以及EMIT(嵌入式Internet技术)和SOC(片上系统 System On Chip)技术,在综合各种原理和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地分析和综合,提出并实现了新型智能仪器系统。本文具体给出了新型智能仪器硬件结构及实现,描述了智能仪器硬件设计细节,包括数字信号处理器、单片机、Internet接入芯片、可编程数字/模拟器件等在新型智能仪器中的接口电路设计、数据通信设计和数字逻辑设计等,详细地给出了设计原理图和电路图;给出了新型智能仪器的软件设计细节,从而完成了新型智能仪器完整的软硬件设计。本文重点提出了新型智能仪器的重构概念,深入地研究了新型智能仪器重构的技术基础、实现环境和通过Internet实现远程重构,给出了新型智能仪器系统重构的实现。

赵婷丽[8](2002)在《基于PSTN的远程在系统编程》文中指出本文给出了一种在公用电话交换网(PSTN)上实现远程在系统编程(ISP:In-System Programming)的方案。此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如何实现在公用电话交换网上的PC机和单片机的远程通信;如何在PC和单片机之间实现有效的文件传输;如何通过单片机将从远程传输过来的编程文件下载到相应的可编程逻辑器件中。本文给出了系统的硬件设计原理、框图以及主要的软件设计原理和方法。本文还对影响远程文件传输协议的主要参数,以及文件传输中需要注意的数据校验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刘国庆[9](2002)在《微波信号时域分析和测量技术的研究》文中认为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在微波测距仪中采用在系统可编程逻辑器件,以提高系统稳定性,同时减小系统体积和功耗。并关注如何提高电路的可移植性。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尤其是在系统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出现,数字电路的设计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采用功能强大的EDA软件,结合在系统可编程技术(ISP),可以在不从电路板上拆下芯片的情况下,应用ISP技术,改变芯片的逻辑内容。同时由于在系统可编程逻辑器件的集成度不断提高,可以在单片芯片中集成整个数字电路系统,使得系统的稳定性得到了提高,而且体积、功耗大大减小。 本文中,首先讨论了目前主流的微波测距理论,然后应用Lattice1016对微波测距仪的部分分频控制电路进行了集成,并进行了功能仿真。为了提高仿真的速度,对部分电路采用VHDL语言进行逻辑描述。 通过实验证明,在微波测距仪中采用在系统可编程逻辑器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谭敏[10](2001)在《基于ISP技术的现代数字系统设计的实现》文中提出ISP技术是一门正在兴起的新技术 ,是新一代电子设计工程师及从事电子技术开发和研究人员的必备技能。本文以足球游戏数字系统为例 ,简要说明基于 ISP技术的现化数字系统的模块化设计方法。

二、在系统编程技术(ISP)在数字系统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系统编程技术(ISP)在数字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0.18μm工艺低功耗CPLD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发展
    1.2 国内外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现状
    1.3 本文主要工作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设计目标与实施方案
    2.1 设计目标与关键参数
    2.2 实施方案
        2.2.1 顶层架构
        2.2.2 乘积项实现原理
        2.2.3 宏单元与乘积项的扩展
        2.2.4 高速互连阵列(IMUX)
        2.2.5 ISP系统可编程模块实现
        2.2.6 I/O模块(IOB)
    2.3 工艺选择
        2.3.1 EEPROM和 FLASH工艺对比
        2.3.2 生产工艺选择
    2.4 版图设计方案
    2.5 封装方案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关键技术点与相关模块设计
    3.1 功能配置架构
        3.1.1 非易失存储器的选择
        3.1.2 Loading的实现
        3.1.2.1 WL移位寄存器链
        3.1.2.2 BL移位寄存器链
    3.2 可编程与阵列PAA
        3.2.1 与阵列数据选择
        3.2.2 灵敏放大器技术
        3.2.3 全CMOS型阵列实现
    3.3 高速互联阵列IMUX
第四章 其他模块与顶层设计
    4.1 ISP模块设计与版图实现
        4.1.1 ISP内部总体架构
        4.1.2 ISP模块版图实现
    4.2 边界扫描链
    4.3 主要模拟模块
        4.3.1 低压差线性稳压器
        4.3.2 上电复位
        4.3.3 振荡器
        4.3.4 IO模块设计
    4.4 芯片顶层设计
        4.4.1 版图顶层设计与实现
        4.4.2 封装外形
    4.5 芯片可靠性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芯片测试方案与测试结果
    5.1 测试方案
    5.2 关键技术成果
        5.2.1 灵敏放大器结构功耗测试
        5.2.2 新设计功耗测试
    5.3 功能实测与结果
        5.3.1 电源地短路检测
        5.3.2 JTAG测试
        5.3.3 上电复位测试
        5.3.4 I/O状态测试
        5.3.5 功能测试
        5.3.6 参数实测与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全文总结
    6.2 本文的主要贡献
    6.3 下一步的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2)CT机远程升级系统ISP模块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CT机国内外发展现状
        1.1.2 在系统编程技术的发展
    1.2 CT机远程升级系统及研究意义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2章 CT机远程升级系统ISP模块的构成
    2.1 CT机的系统结构
    2.2 CT成像原理
    2.3 在系统编程模块的理论基础
        2.3.1 JTAG协议标准
        2.3.2 JTAG的电路结构
    2.4 在系统编程模块简介
        2.4.1 在系统编程模块的物理结构组成
        2.4.2 在系统编程模块的功能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CT机远程升级系统ISP模块设计方案
    3.1 总体功能设计要求
        3.1.1 传统MCU方法
        3.1.2 系统功能要求
    3.2 系统框架设计
        3.2.1 上位机发送数据
        3.2.2 数据接收单元
        3.2.3 数据缓存单元和发送单元
        3.2.4 指令产生单元
    3.3 采用的关键芯片和技术
        3.3.1 XC3S500E FPGA
        3.3.2 串口接口芯片MAX3232E
        3.3.3 固件XCF04S
    3.4 系统电路板的实现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CT机远程升级系统ISP模块设计实现
    4.1 FPGA的设计流程
    4.2 数据预处理的实现
        4.2.1 固件XCF04S内部数据的存储结构
        4.2.2 数据预处理的实现
    4.3 数据发送和数据缓存的实现
        4.3.1 串行异步收发器
        4.3.2 Block RAM的结构和数据缓存的实现
    4.4 Firmware编程的设计与实现
        4.4.1 Firmware编程状态机的设计
        4.4.2 CRC校验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调试和结果分析
    5.1 仿真调试工具简介
        5.1.1 ModelSim SE 6.2b简介
        5.1.2 在线逻辑分析仪ChipScope Pro
    5.2 仿真调试和结果分析
        5.2.1 UART接收上位机数据和发送数据
        5.2.2 数据在FPGA内部Block RAM的缓存
        5.2.3 Firmware编程的实现
    5.3 系统调试过程和结果分析
        5.3.1 系统调试的物理连接
        5.3.2 系统调试过程
        5.3.3 系统调试结果和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讨论与结论
    6.1 研究结果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基于80C196KC的单片机控制系统ISP及可靠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来源及研究意义
    1.2 在系统编程的基本概念
    1.3 在系统编程的原理
    1.4 在系统编程的应用
        1.4.1 在系统编程的应用条件及场合
        1.4.2 在系统编程的优点
    1.5 论文结构与章节安排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智能控制与系统编程
    2.1 模糊控制
        2.1.1 模糊控制原理
        2.1.2 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与模糊控制器设计
        2.1.3 模糊控制器的静态特性
        2.1.4 模糊控制器的动态特性
        2.1.5 模糊控制系统的在线学习方法
    2.2 人工神经网络
        2.2.1 神经网络研究的发展过程
        2.2.2 神经网络在控制领域中的应用
        2.2.3 神经网络模型及 BP学习算法
        2.2.4 神经网络控制结构
        2.2.5 神经网络 PID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80C196KC在系统编程方法研究
    3.1 单片机在系统编程技术
        3.1.1 支持JTAG技术的单片机
        3.1.2 内部带flash支持在系统编程的单片机
        3.1.3 外接 PSD支持在系统编程的单片机
        3.1.4 通用的嵌入式系统 ISP方案
    3.2 80C196KC在系统编程设计方案
        3.2.1 CPU模块
        3.2.2 存储模块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上位机在系统编程软件设计
    4.1 上位机软件开发环境与功能分析
    4.2 上位机软件的程序设计与实现
        4.2.1 串行通信方案
        4.2.2 本系统的通信方案
        4.2.3 软件设计框图
        4.2.4 程序代码的实现
    4.3 差错校验与通信可靠性性能分析
        4.3.1 差错控制方法
        4.3.2 检错编码
        4.3.3 本系统差错控制流程图
        4.3.4 本系统差错控制程序代码实现
    4.4 上位机软件运行界面及使用说明
        4.4.1 上位机软件运行界面
        4.4.2 上位机软件使用说明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ISP通信模块硬件与下位机软件设计
    5.1 系统通信协议
    5.2 串口通信模块的设计
        5.2.1 上位机接口部分
        5.2.2 下位机接口部分
    5.3 下位机程序设计与实现
        5.3.1 下位机程序开发环境
        5.3.2 程序设计框图
        5.3.2 程序的代码实现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ISP系统调试
    6.1 系统调试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6.2 系统可靠性研究
    6.3 ISP系统的应用情况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5)新型智能仪器远程重构的设计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来源和意义
    1.2 仪器仪表的发展及现状
        1.2.1 智能仪器
        1.2.2 虚拟仪器
        1.2.3 仪器的新发展
    1.3 课题的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
        1.3.1 课题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结构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远程重构的原理及模式设计
    2.1 远程重构原理
        2.1.1 在系统可编程原理
        2.1.2 在系统编程的设计特点
        2.1.3 在系统编程器件的制造特点
        2.1.4 IEEE1149.1 协议介绍
        2.1.5 嵌入式Internet 技术
    2.2 网络结构选择
        2.2.1 C/S 结构
        2.2.2 B/S 结构
        2.2.3 远程重构中的网络结构
    2.3 远程重构流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可远程重构智能仪器的硬件设计
    3.1 概述
    3.2 硬件设计
        3.2.1 处理器
        3.2.2 在系统可编程逻辑器件
        3.2.3 在系统可编程接口和互连器件
        3.2.4 在系统可编程模拟器件
        3.2.5 重构链路设计
        3.2.6 TM5320C5410A 数字信号处理器
        3.2.7 双端口存储器设计
        3.2.8 嵌入式网络接入
        3.2.9 模数转换器的选择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可远程重构智能仪器的软件设计
    4.1 概述
    4.2 软件框架设计
    4.4 服务器端重构软件模块设计
    4.5 智能仪器客户端软件模块设计
    4.6 linux 下的驱动程序设计
    4.7 定时器中断程序设计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模拟器件的远程重构实现
    5.1 概述
    5.2 ispPAC10 功能简介
    5.3 滤波器电路设计
    5.4 服务器端程序设计
    5.5 智能仪器端程序设计
    5.6 重构结果验证
    5.7 重构可靠性研究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6)基于ISP器件的多功能数字逻辑系统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 设计指导思想
2 本系统的硬件结构
    2.1 ISP器件
        1)ispLSI1024的结构和功能
        2)ispLSI1016的结构和功能
        3)ispGAL22V10的结构和功能
        4)ispGDS14的结构和功能
    2.2 输入设备
    2.3 输出设备
        1)ispLSI1024的输出设备有
        2)ispLSI1016的输出设备
        3)ispGAL22V10的输出设备
    2.4 信号源
    2.5 扩展设备
    2.6 电源供给
    2.7 本系统的编程结构
3 本系统的开发工具软件
4 本系统的特点与实验功能

(7)新型智能仪器系统研究及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仪器的发展与现状
    1.2 智能仪器的结构和特点
        1.2.1 智能仪器的结构
        1.2.2 智能仪器的特点
    1.3 智能仪器的新发展
        1.3.1 现代电子技术是智能仪器发展的推动力
        1.3.2 新型智能仪器是各种新技术的融合
    1.4 本课题所做的工作和论文的结构
        1.4.1 新型智能仪器的功能描述
        1.4.2 研究的内容、重点和采取的方法
        1.4.3 论文的结构
第二章 新型智能仪器系统结构和原理
    2.1 新型智能仪器系统结构和原理概述
    2.2 新型智能仪器的系统结构
        2.2.1 新型智能仪器的硬件系统
        2.2.2 新型智能仪器的软件系统
    2.3 智能仪器系统自诊断原理
        2.3.1 故障产生的原因
        2.3.2 仪器故障的自检
        2.3.3 自检技术
    2.4 智能仪器在系统编程原理
        2.4.1 在系统编程的设计特点
        2.4.2 在系统编程器件的制造特点
        2.4.3 在系统可编程模拟器件
        2.4.4 在系统可编程数字器件
    2.5 智能仪器嵌入式网络原理
        2.5.1 嵌入式网络技术的兴起
        2.5.2 EMIT技术
        2.5.3 SOC和Internet接入
    2.6 小结
第三章 新型智能仪器硬件电路设计
    3.1 硬件电路的总体设计
    3.2 单片机的选择
    3.3 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应用
        3.3.1 TMS320C5410A数字信号处理器
        3.3.2 TMS320C5410A与单片机的数据通信
    3.4 XA-G49与双口RAM的连接
    3.5 模拟/数字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
        3.5.1 在系统可编程器件
        3.5.2 模拟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
        3.5.2.1 信号放大电路
        3.5.2.2 滤波电路
        3.5.2.3 A/D转换电路
        3.5.3 数字逻辑和互连接口电路的设计
        3.5.3.1 数字系统的结构
        3.5.3.2 数字系统设计流程
        3.5.3.3 设计描述方式
        3.5.3.4 主状态机的实现
        3.5.3.5 状态机的设计
        3.5.3.6 数字系统的仿真实现
    3.6 Internet接入设计
        3.6.1 internet接入芯片emCore_f1及其特征
        3.6.2 emCORE_f1与XA-G49的通信
    3.7 电源
    3.8 小结
第四章 新型智能仪器软件设计
    4.2 DSP的软件设计
        4.2.1 DSP软件开发流程
        4.2.2 DSP单元主程序
        4.2.3 数据采集控制程序
        4.2.4 数据交换程序
    4.3 单片机单元软件设计
        4.3.1 系统自检测程序
        4.3.2 Internet接入程序
    4.4 小结
第五章 新型智能仪器的重构实现
    5.1 重构
        5.1.1 智能仪器传统的设计方法
        5.1.2 重构及其概念
        5.1.3 智能仪器重构的技术基础
        5.1.4 重构技术的应用对智能仪器发展的影响
    5.2 智能仪器的重构
        5.2.1 智能仪器重构的硬件体系
        5.2.1.1 模拟模块的重构实现
        5.2.1.2 数字模块的重构实现
        5.2.3 新型智能仪器重构的软件实现
    5.3 远程重构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基于PSTN的远程在系统编程(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第一章 综述
    §1.1 早期数字系统设计的局限性
    §1.2 EDA技术
    §1.3 ISP技术
    §1.4 使用远程ISP的理由
    §1.5 基于PSTN的远程ISP的应用范围和前景
第二章 系统的硬件设计
    §2.1 概述
    §2.2 基于PSTN的远程ISP的系统框架
    §2.3 基于PSTN的远程ISP的系统流程图
    §2.4 显示模块
        2.4.1 LCM103的特点
        2.4.2 硬件连接
        2.4.3 软件设计
第三章 利用MSM7512B的PC和单片机的远程通信
    §3.1 引言
    §3.2 通信方案
    §3.3 硬件设计
        3.3.1 MSM7512B的介绍
        3.3.2 单片机和MSM7512B的连接
        3.3.3 计算机和MSM7512B的连接
    §3.4 软件设计
        3.4.1 计算机端串口通信的设计
        3.4.2 单片机端的软件设计
    §3.5 通信时序图
第四章 数据校验
    §4.1 数据校验的必要性
    §4.2 CRC简介
    §4.3 按字节计算CRC
    §4.4 按位计算CRC
    §4.5 CRC的实验数据
第五章 文件传输
    §5.1 概述
    §5.2 停止——等待协议
    §5.3 帧格式
        5.3.1 帧同步头的选取
        5.3.2 帧长的选取
        5.3.3 帧号
        5.3.4 CRC校验和
    §5.4 文件总校验和
    §5.5 文件传输流程
第六章 在系统编程
    §6.1 概述
    §6.2 在系统编程原理
    §6.3 在系统编程用单片机的实现
        6.3.1 硬件连接
        6.3.2 软件设计
    §6.4 在系统编程技术对数字系统的贡献
    §6.5 在系统编程的未来
第七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9)微波信号时域分析和测量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前言
1 微波测距的理论基础
    1.1 脉冲式测距——测量时间t
        1.1.1 电子计数法的基本原理
        1.1.2 延迟重合法
        1.1.3 游标法
        1.1.4 时间间隔变换法
    1.2 相位式测距
        1.2.1 相位式测距的基本原理
        1.2.2 差频测相法测距的基本原理
    1.3 微波测距中的误差分析
        1.3.1 偶然误差与系统误差对微波测距精度的综合影响
        1.3.2 微波测距中误差表达式
        1.3.3 微波测距的系统误差改正
2 在系统可编程逻辑器件
    2.1 高密度可编程逻辑器件
    2.2 在系统可编程逻辑器件
        2.2.1 在系统编程原理
        2.2.2 在系统可编程逻辑器件的编程方式
        2.2.3 多芯片ISP编程
        2.2.4 在系统编程技术对数字系统设计的贡献
        2.2.5 在系统编程技术对数字系统生产阶段的贡献
        2.2.6 ISP技术对数字系统的维护和现场升级的贡献
        2.2.7 ISP器件的具体设计流程
    2.3 VHDL语言
3 在系统可编程逻辑器件在微波测距仪中的应用
    3.1 Lattice pLSI/ispLSl1016简介3
    3.2 在系统可编程逻辑器件在微波测距仪中的应用
        3.2.1 微波测距仪的工作原理
        3.2.2 基本分频电路原理
        3.2.3 控制电路的组成结构
        3.2.4 采用硬件描述语言进行仿真
        3.2.5 外围电路的连接方法
4 微波测距与ISP技术相结合的发展趋势
    4.1 微波测距易的发展趋势
    4.2 ISP技术的发展趋势
结束语

四、在系统编程技术(ISP)在数字系统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0.18μm工艺低功耗CPLD设计与实现[D]. 李亚杰.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2]CT机远程升级系统ISP模块的设计与实现[D]. 杨国胜. 东北大学, 2009(06)
  • [3]基于80C196KC的单片机控制系统ISP及可靠性研究[D]. 谢树京. 中南大学, 2007(06)
  • [4]在系统编程技术在出租车计费系统中的应用[J]. 黄成,朱幼莲.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6(04)
  • [5]新型智能仪器远程重构的设计及研究[D]. 朱忠武. 电子科技大学, 2005(07)
  • [6]基于ISP器件的多功能数字逻辑系统的研制[J]. 关贵清.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3)
  • [7]新型智能仪器系统研究及设计[D]. 眭建军. 电子科技大学, 2003(02)
  • [8]基于PSTN的远程在系统编程[D]. 赵婷丽. 苏州大学, 2002(02)
  • [9]微波信号时域分析和测量技术的研究[D]. 刘国庆. 大连理工大学, 2002(02)
  • [10]基于ISP技术的现代数字系统设计的实现[J]. 谭敏.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04)

标签:;  ;  ;  ;  ;  

系统编程技术(ISP)在数字系统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