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_(43)活疫苗免疫作用及其对鸡法氏囊损伤的研究

MB_(43)活疫苗免疫作用及其对鸡法氏囊损伤的研究

一、MB_(43)活疫苗免疫效果及对鸡法氏囊组织损伤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孙文悦[1](2021)在《海藻多糖对SPF鸡免疫功能及ALV-K复制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K亚群禽白血病是一种禽类的肿瘤性疾病,由于目前无疫苗和药物能对其进行防控从而使全球家禽业受到了重创。海藻多糖是从海藻中提取的一种多组分混合物,具有抗病毒、抗炎、免疫调节等生物活性。通过研究海藻多糖对SPF鸡免疫功能及ALV-K复制的作用,为未来海藻多糖在畜牧业中实际应用奠定基础。本研究通过饲喂海藻多糖配合新城疫疫苗免疫SPF鸡,称重,测免疫器官指数;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新城疫抗体效价及细胞因子IL-2、IFN-γ含量;用流式细胞术分析鸡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的比值;并用石蜡制作组织切片HE染色的方法观察其对免疫器官是否有毒副作用;用RT-PCR法检测不同浓度海藻多糖在CEF细胞上对ALV-K复制的影响;通过测TCID50分析对ALV-K滴度的影响;比较分析病毒感染细胞炎性因子的表达量进一步从分子水平探究对ALV-K复制的作用。结果显示,各组鸡体重相似无显着差异(P>0.05),说明海藻多糖在促进鸡生长方面作用不明显;试验组鸡免疫器官指数显着升高(P<0.05),从器官组织水平上证明了海藻多糖具有免疫增强作用;ELISA结果显示试验组鸡血清中新城疫抗体效价,细胞因子IL-2、IFN-γ水平均有提高,同时流式细胞术测得的数据也显示试验组鸡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均不同程度高于空白对照组,进一步又从细胞水平上证明了海藻多糖具有免疫增强作用;通过组织切片观察发现在饲粮中添加海藻多糖对鸡肝脏、脾脏、法氏囊无毒副作用,验证了它的安全性;通过海藻多糖在CEF细胞上与ALV-K作用发现,当海藻多糖终浓度达200μg/m L时病毒的相对表达量下降了69%,当浓度为25μg/m L、50μg/m L、100μg/m L时,病毒相对表达量分别下降了8%、26%、55%,说明对ALV-K的这种抑制作用呈现出剂量依赖性;TCID50结果显示200μg/m L海藻多糖能显着降低ALV-K的滴度(P<0.01),进一步验证了海藻多糖能抑制ALV-K在CEF细胞上的增殖;RT-PCR结果显示病毒感染细胞促炎性因子ISG12-2、IL-1β、TNF-α表达量均显着下调,其中对IL-1β基因表达抑制作用最显着,下调0.926倍,ISG12-2、TNF-α基因表达量分别下调0.75、0.88倍。综上得出,在鸡饲粮中添加海藻多糖能明显促进鸡脾脏、法氏囊的发育,提高鸡血清中NDV-Ab效价、IL-2、IFN-γ水平及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能促进鸡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海藻多糖在CEF细胞上能抑制ALV-K复制,显着下调ISG12-2、IL-1β、TNF-α基因表达。

赵福庆[2](2021)在《某市鸡舍氨气含量调查及其对肉鸡生产性能和脾组织损伤的影响》文中指出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氨气主要由氮、氢两种元素组成。在畜禽养殖中,氨气是畜禽舍内产生的最主要的有害气体。畜禽的粪便和含氮的饲料会被分解产生大量的氨气,它不仅会影响畜禽的免疫能力,也影响畜禽生产性能,增加疾病发生概率,也对饲养人员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如果排放到空气中,会增加PM2.5颗粒形成,还会造成空气污染,影响人类健康。中国氨排放量占世界总氨量的前列,其中畜牧业产生的氨气占中国氨排放总量的比例最大。氨气对畜牧业产生严重影响。特别在北方地区冬季时,很多鸡舍中存在氨气超标现象。高浓度的氨气影响畜禽健康,对养殖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为评估辽宁某市冬季时肉鸡舍内氨气污染现状及其对鸡生产性能影响,阐明氨气对肉鸡脾脏组织损伤的机制及微生态制剂对鸡舍氨气浓度的影响。本试验首先用氨气气体检测仪对辽宁某市肉鸡场鸡舍的氨气浓度进行流调,ELISA法检测了新城疫抗体水平,统计了肉鸡出栏时的成活率、料重比、平均体重和欧洲指数。参考调查的实际氨气浓度,利用环境控制仓建立肉鸡氨气暴露模型。选用120只1日龄健康鸡雏,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低氨组和高氨组3组,每组40只。每组重复4次,每个重复10只。在肉鸡0至3周龄时,对照组、低氨组、高氨组舍内氨气浓度分别为5、10和20 mg/m3。4-6周龄时,舍内氨气浓度为5、15、45 mg/m3。饲养至42日龄测定体重,计算成活率、料重比、平均体重和欧洲指数。将肉鸡剖杀取样,血清用于测定新城疫抗体水平,称量免疫器官重量并计算免疫器官指数。应用H.E染色、透射电镜和TUNEL、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等,观察脾脏组织形态学变化,检测了线粒体融合与分裂基因(Mff、Mfn1、Mfn2、Opa1和Drp1)、糖代谢相关基因(ACO2、PFK、PK、HK1、HK2、SDHB、LDHA和LDHB)、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ax、Bak、Bcl-2、P53、Caspase 3、Caspase 9和Cyt-C)、炎症因子(TNF-α、COX-2、i NOS、PTGE和NF-κB)、细胞因子(IL-1β、IL-2、IL-4、IL-6、IL-10和IFN-γ)、热休克蛋白基因(Hsp90、Hsp70、Hsp60、Hsp40和Hsp27)的表达。最后采用分组对比方法评估了微生态制剂对舍内氨气浓度、新城疫抗体水平和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辽宁某市肉鸡场冬季舍内氨气浓度超标率为33.33%,氨气浓度最大值为36.8 mg/m3。(2)流调和试验结果表明新城疫抗体合格率、成活率、平均体重和欧洲指数均与氨气浓度呈现负相关,料重比与氨气浓度呈现正相关,证实氨气降低肉鸡新城疫抗体水平和生产性能。(3)氨气暴露后,H.E染色发现脾脏组织红髓白髓界限不清,小梁肿胀,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中性粒细胞增多,炎症相关因子NF-κB、COX-2、i NOS和PTGE、TNF-α、IL-1β表达上调,证实氨暴露引发脾脏炎症反应。(4)氨气暴露后,Th2的典型细胞因子IL-4、IL-6和IL-10表达升高,Th1的典型细胞因子IFN-γ和IL-2表达下降,证实了氨暴露导致细胞内Th1和Th2失衡。(5)透射电镜观察发现脾组织细胞核皱缩,染色质凝集、边聚,线粒体肿胀、嵴断裂、出现空泡化。TUNEL检测结果表明随着氨气暴露浓度的增加脾脏组织细胞凋亡率升高。同时,氨气暴露组线粒体融合基因Drp1和Mff m RNA的表达升高,线粒体分裂基因Opr1、Mfn1和Mfn2 m RNA表达降低;糖代谢相关基因(ACO2、PFK、PK、HK1、HK2、SDHB、LDHA和LDHB)m RNA表达下降;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ax、Bak、P53、Caspase 3、Caspase 9和Cyt-C表达增加,Bcl-2表达降低,呈现剂量效应关系,表明氨气暴露引起线粒体动态失衡诱导细胞凋亡。(6)氨气暴露引起Hsp90、Hsp70、Hsp60、Hsp40和Hsp27的m RNA表达上调和Hsp90、Hsp70、Hsp60蛋白表达上调,呈现剂量效应关系,表明热休克蛋白参与了氨气暴露引起的脾组织损伤。(7)鸡场使用微生态制剂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鸡舍内氨气含量下降80.96%,肉鸡新城疫抗体水平增加4.6%,平均料重比下降0.04 kg,平均体重增加0.08 kg,成活率增加1.63%,欧洲指数增加32.44。结果表明微生态制剂能降低舍内氨气,提高肉鸡新城疫抗体水平和生产性能。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流调证实辽宁某市肉鸡场冬季舍内氨气超标率为33.33%,通过流调和氨气暴露模型证实长期氨气暴露会降低肉鸡生产性能。电镜结果、TUNEL结果、线粒体融合和分裂结果、糖代谢结果和细胞凋亡结果证明氨气暴露能引起脾脏组织线粒体结构破环、能量代谢紊乱诱导细胞凋亡。H.E染色结果、炎症因子结果和细胞因子结果证实氨气暴露导致脾脏组织Th1和Th2失衡及炎症反应,引起新城疫抗体水平下降。微生态制剂能够有效降低鸡舍内氨气浓度,提高抗体水平,提高肉鸡生产性能。本试验为丰富氨气毒理学研究提供依据,为防控鸡场内氨气提供参考。

苏景[3](2021)在《不同条件下板蓝根微粉(R,S)-告依春含量变化及板蓝根微粉对雏鸡白痢的防治作用》文中研究指明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禽类疾病,临床上多表现为败血症和肠炎。在全球范围内均有流行,给家禽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传统的抗生素防治鸡白痢虽然疗效显着,但长期使用会导致鸡白痢沙门氏菌产生耐药性和环境耐药菌株,对食品安全构成潜在威胁。板蓝根是中国传统的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和抗菌消炎等功效,从板蓝根中分离出来的化学成分如生物碱类、多糖类具有抗病毒、抗菌消炎、保护神经、保护肝脏等药理作用。本研究探索不同条件下板蓝根微粉(R,S)-告依春含量变化,确定板蓝根微粉的最佳使用条件,并探索板蓝根微粉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的防治作用,为板蓝根微粉在临床上防治鸡白痢沙门氏菌感染提供理论依据。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在不同条件下使用高效液相法测定板蓝根微粉中(R,S)-告依春含量,结果表明:在常温条件下,按质量比14倍蒸馏水浸泡板蓝根微粉0.5 h,板蓝根微粉中(R,S)-告伊春溶出率最高,为3.268 mg/g。(2)分别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板蓝根微粉和普通粉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的MIC和MBC;并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板蓝根微粉对鸡白痢沙门氏菌形态和结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板蓝根微粉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杀菌作用,结果表明:板蓝根微粉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的MIC为0.125 g/mL,MBC为0.25 g/mL,板蓝根普通粉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的MIC为0.25 g/mL,MBC为0.5 g/mL;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表明板蓝根微粉可使菌体溢缩,弯曲、凹陷;细胞流式结果显示,空白组细菌死亡率为0.2%,板蓝根微粉组细菌死亡率为10%。(3)通过试验确定鸡白痢沙门氏菌对雏鸡的最佳感染剂量为1×109CFU/mL,并以此剂量感染雏鸡,建立鸡白痢病理模型。使用板蓝根微粉和普通粉防治雏鸡白痢结果表明:板蓝根微粉和普通粉对雏鸡白痢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显着降低患病雏鸡的死亡率、发病率,提高对患病雏鸡的保护率,其中,板蓝根微粉预防中剂量组(0.25 g/羽)防治效果最佳,雏鸡死亡率为14.3%。随后,取感染雏鸡睾丸和卵巢,H.E染色观察其病理变化;取雏鸡胸腺和法氏囊称重,计算免疫器官指数;Elisa测定雏鸡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活性;Elisa测定雏鸡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1(IL-1)含量,结果表明:经板蓝根微粉和普通粉防治后,雏鸡睾丸的组织结构完整,染色深,各级精子生成细胞排列紧密,规律性强,细胞形态清晰,卵泡结构完整,可以看到各级卵泡,有明显的卵黄物质、透明带和颗粒细胞,法氏囊指数和胸腺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血清AST、ALT、TNF-α和IL-1均降低,其中,板蓝根微粉各组较板蓝根普通粉各组效果更为显着。(4)对感染雏鸡肠道菌群16s rDNA测序,检测板蓝根微粉对感染鸡白痢沙门氏菌雏鸡的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板蓝根微粉治疗组雏鸡肠道菌群丰度指数Ace和Chao与空白组相比有所升高,反映肠道菌群多样性的指数Shannon和Simpson指数与略有降低,变化不明显。

秦颖[4](2021)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变异株分离鉴定及不同系统表达VP2蛋白免疫原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又称甘布洛病(Gumboro disease),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引起的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严重危害养禽业发展。传染性法氏囊病主要感染3-6周龄雏鸡,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近年来出现的新型变异株主要变现为法氏囊萎缩,虽不致死,但导致鸡的严重免疫抑制。由于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由相对独立的两个节段组成,其不同毒株重组的可能性极高,导致不同毒株之间重组病毒的出现。超强毒株持续流行,变异株以及重组病毒的不断出现对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控形成了巨大的挑战。本研究分离鉴定了两株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对其进行遗传进化树及氨基酸序列分析,并针对VP2蛋白通过原核表达以及杆状病毒表达两种表达系统分别进行表达,将表达产物粗提纯后免疫SPF鸡,验证其免疫原性,为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控以及疫苗的研发提供了数据参考。1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变异株分离鉴定本研究从临床上发生严重法氏囊萎缩的送检病料中用鸡胚接种分离出两株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该病毒可以在鸡胚上增殖;利用传染性法氏囊病特异性引物对其中一株进行全基因测序,对另一株VP1及VP2基因进行扩增测序,并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遗传进化树和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两株分离株一株为新型重组病毒,一株为新型变异株。分离的新型重组病毒VP2基因属于超强毒株分支,而VP1基因属于非超强毒株分支。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该分离株VP2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具有超强毒株所特有的氨基酸序列,和超强毒株同源性最高(99%-99.4%),VP1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具有弱毒株所特有的氨基酸序列,和弱毒株同源性最高(99.3%-99.8%),遗传进化树和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该分离株为超强毒株和弱毒株的重组病毒。分离的新型变异株和中国分离的新型变异株同属于新型变异株分支,与新型变异株同源性达96.2%-98.2%,氨基酸序列分析该分离株具有新型变异株同源性氨基酸序列。本研究分离的两株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为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趋势以及防控提供了参考。2不同表达系统表达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蛋白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防控主要依赖于疫苗免疫预防,疫苗的研发是传染性法氏囊病防控的基础。本研究采用原核表达系统和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分别表达VP2蛋白,将VP2基因成功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以及杆状病毒表达质粒中,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28a-VP2和重组杆状病毒re-Bac-1-GP67-VP2,两种表达系统均成功表达了 VP2蛋白,原核表达系统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在裂解后的沉淀中,表达量约占蛋白总量的33%,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以可溶性形式分泌到培养上清中,表达量约占总蛋白量的11%,优化表达条件后收集表达的蛋白,表达的蛋白均可与VP2单抗发生反应,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为后续免疫原性试验提供了基础。3两种VP2重组蛋白免疫原性比较将上述重组蛋白大量表达,经粗提纯后混合佐剂制备疫苗,按照免疫程序免疫SPF鸡,免疫后采血测血清抗体效价,并于免疫后21天进行攻毒保护试验,剖检观察法氏囊大体变化,通过病理组织学分析法氏囊病理变变化,测定排毒量和病毒载量。试验结果表明,杆状病毒表达重组蛋白效果明显优于大肠杆菌表达重组蛋白免疫效果,其法氏囊病理损伤程度较低,血清学抗体水平高于原核表达产物免疫的抗体水平,病毒载量和排毒量相较于原核表达产物免疫较低,免疫程序对免疫效果也有明显影响,免疫两次效果优于免疫一次。本研究结果为传染性法氏囊病亚单位疫苗研制提供了数据参考。

蒲兴,杨慧明,吴荣春,党海斌[5](2020)在《VP2灭活疫苗与HVT-IBD载体疫苗免疫1日龄商品白羽肉鸡后保护效果比较》文中认为将55只1日龄商品白羽肉鸡分成5组,第1~3组为免疫组(每组10只),第4组为阳性对照组(攻毒不免疫10只),第5组为阴性对照组(不免疫不攻毒15只),1~3组分别免疫市场上含有IBDV VP2蛋白的2种亚单位灭活疫苗(简称新流法)与HVT-IBD载体疫苗,21日龄使用IBDV强毒株BC6/85点眼攻毒,攻毒后4 d剖检记录法氏囊眼观病变和显微病变,以评估保护力;同时检测各组鸡只攻毒前后的VP2抗体进行分析。新流法免疫组攻毒后均有3/10的鸡出现法氏囊眼观病变,法氏囊病理评分分别为2.4和3.1,与阳性对照无明显差异,但明显高于HVT-IBD载体疫苗组(1/10法氏囊眼观病变,病理评分1.8分);攻毒前(21日龄)各免疫组VP2抗体没有显着差异,攻毒后(25日龄)新流法免疫组的抗体都有明显下降。攻毒保护及血清学结果表明:与新流法灭活疫苗相比,HVT-IBD载体疫苗1日龄免疫商品白羽肉鸡后能提供更好的保护。

屈贵蜀,黄瑞玲,星东,彭瑶顺,庄许诺,许丽惠,江兴华,王全溪[6](2020)在《ND-IBD二联灭活疫苗与IBD活疫苗免疫商品蛋鸡的效果比较》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二联灭活疫苗(ND-IBD二联灭活疫苗)与传染性法氏囊病活疫苗(IBD活疫苗)对商品蛋鸡的免疫效果。【方法】选取1日龄商品蛋雏鸡120只分成3个处理组。免疫组分别在雏鸡7日龄时颈部皮下注射0.3 mL IBD活疫苗、0.3 mL ND-IBD二联灭活疫苗,对照组则皮下注射0.3 mL生理盐水。试验期42 d,免疫后每7 d采血分离血清,检测IBDV抗体水平;同时采集法氏囊和脾脏,提取总RNA,检测CD4+、CD8+、IL-6的mRNA表达量。然后对各组鸡进行IBDV攻毒保护试验,间隔时间为7 d,攻毒后72 h剖检并对法氏囊和脾脏病变情况进行记录,计算攻毒保护率。【结果】ND-IBD二联灭活苗免疫组IBDV抗体水平显着高于IBD弱毒苗免疫组与对照组;且在免疫后可以有效保护IBDV强毒的感染;ND-IBD二联灭活苗免疫组中法氏囊与脾脏中基因CD4+、CD8+、IL-6的m RNA表达量显着高于IBD弱毒苗免疫组与对照组。【结论】ND-IBD二联灭活苗免疫7日龄商品蛋雏鸡的免疫效果优于IBD弱毒苗。

黄金[7](2020)在《松花粉多糖对胚胎感染ALV-J亚型的免疫调理作用》文中研究说明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AL)是由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和禽肉瘤病毒(Aviansarcomavirus,ASV)群中的病毒引起的以禽类造血组织中某些细胞成分增生为主的肿瘤性传染病的统称。感染鸡生产性能下降,引起免疫抑制,产生肿瘤,给养禽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该病主要通过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目前没有有效的免疫疫苗或治疗药物,只能通过种群净化控制。鸡胚接种最早应用于鸡胚免疫接种,有研究表明,适当的鸡胚接种不影响雏鸡孵化率,可以较早的产生免疫力,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孵化场。鸡胚接种技术在近几年已运用至接种各类营养物质、中药提取液及植物多糖,具有提高生产性能、抗病毒等作用。松花粉多糖(Pinus pollen polysaccharide,PPPS)是一种天然无毒的植物多糖,本实验室之前研究显示,松花粉多糖具有良好的抗病毒、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同时对抗B亚群和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Subgroup J,ALV-J)具有良好的活性,但是是否可以鸡胚接种松花粉多糖,接种后是否同样也具有抗胚胎感染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改善免疫抑制的作用,目前尚不清楚。本文主要研究松花粉多糖作为一种免疫增强剂,通过鸡胚接种的方法探索松花粉多糖对人工接种ALV-J的鸡胚及其出雏后雏鸡生长发育与免疫调理作用的影响。首先,人工建立胚胎感染ALV-J模拟垂直传播的模型,经鸡胚接种不同浓度的松花粉多糖溶液,对鸡胚内接种病毒量、多糖接种剂量进行探索。其次,对经鸡胚接种松花粉多糖的雏鸡的生长发育状况、抗病毒效果、免疫调理作用及对新城疫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进行评估。本研究分为以下两个部分:1.胚胎感染ALV-J鸡胚模型的建立及鸡胚接种松花粉多糖剂量的筛选在试验中,选取SPF鸡胚孵化至第8天,人工接种不同稀释度的ALV-J病毒液(101、102、103、104 TCID50),72 h内对比存活率,选取近100%鸡胚存活率的最大病毒接种量,作为构建胚胎感染ALV-J鸡胚模型的病毒接种剂量(103 TCID50)。选取SPF鸡胚孵化至第9天尿囊腔接种不同浓度的松花粉多糖溶液0.2 mL(200 mg/mL、100 mg/mL、50 mg/mL、25 mg/mL、12.5 mg/mL、6.125 mg/mL),72 h内比较鸡胚存活率,筛选鸡胚存活率最高的3个松花粉多糖浓度(50 mg/mL、25 mg/mL、12.5 mg/mL)作为鸡胚接种的多糖剂量,从高到低分别为0.2 mL高剂量组(HPPPS)50 mg/mL、中剂量组(MPPPS)25 mg/mL、低剂量组(LPPPS)12.5 mg/mL。2.鸡胚接种松花粉多糖对胚胎感染ALV-J鸡的生长发育情况、抗病毒及免疫调理作用选取8日龄的SPF鸡胚,卵黄囊接种0.1 mL ALV-J病毒液(103TCID50),接种后继续孵化24 h,再经尿囊腔接种0.2 mL不同剂量的松花粉多糖溶液,继续孵化至出壳;孵化出壳的雏鸡,分别在第7、14、21、28、35、42、49天采集雏鸡组织器官、泄殖腔棉拭子、新鲜血液、血清等样品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试验证明,鸡胚接种PPPS溶液对生长发育有良好的改善作用,HPPPS组对比胚胎感染ALV-J鸡胚表现出鸡胚发育良好、胚体无出血,出雏后生长发育正常、无免疫器官萎缩现象、未有肿瘤产生等。而MPPPS组、LPPPS组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与HPPPS组相比,作用不明显。说明PPPS作为一种免疫增强剂,可以通过鸡胚接种的方式改善胚胎感染ALV-J鸡的生长发育。试验证明,鸡胚接种PPPS溶液有良好的抗病毒和免疫调理的作用,HPPPS组对胚胎感染ALV-J鸡淋巴细胞的转换率、CD4分子、CD8分子、IL-2、IFN-γ在血清中的浓度都有明显的提升作用,改善免疫抑制,有效减少了感染鸡向外界环境排毒,并且延迟排毒时间接近一周;MPPPS组对出雏后短期内有较为明显的改善作用,后期虽有一定的免疫调理作用,但与ALV-J组相比,差异不明显;而LPPPS组的免疫调理作用不明显,与ALV-J组相比差别不大;MPPPS组和LPPPS组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排毒量,延迟了个别鸡的排毒,但抑制效果不显着。说明PPPS溶液可以降低胚胎感染ALV-J的致病作用,对出雏后的雏鸡具有抗病毒活性和免疫调理作用,同时通过鸡胚接种PPPS溶液,对于雏鸡免疫的新城疫N79株弱毒疫苗有提高抗体水平、延迟抗体消退等作用。综上所述,鸡胚接种PPPS溶液可有效控制ALV-J的垂直传播,可应用于抑制胚胎感染ALV-J鸡的胚内病毒感染和出雏后早期的控制,接种一定剂量的PPPS溶液具有显着的抗病毒和免疫调理作用。

范林进[8](2020)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新型变异株的鉴定及疫苗株构建》文中认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引起的雏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是危害养禽业最重要的免疫抑制病。IBDV超强毒(Very virulent IBDV,vvIBDV)的感染在我国正逐渐被控制。然而,最近IBD出现了新情况:部分免疫鸡群不断被检出IBDV阳性,虽然不致死鸡,却导致鸡群严重免疫抑制和生产性能下降,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现地称其为非典型IBD。非典型IBD已经成为养禽业健康发展的新威胁,然而其病原特征和流行情况尚不明确。针对养禽业面临的这一严峻问题,本研究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率先鉴定了非典型IBD的病原是IBDV新型变异株,其正在我国主要养禽地区不断蔓延。进而以SHG19株为代表毒株,分别在蛋鸡和肉鸡上评估了IBDV新型变异株的致病性。SHG19株能引起感染鸡急性发病,严重损害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SHG19感染后4 d,对试验鸡分别免疫禽流感灭活疫苗和新城疫活疫苗,发现试验鸡的HI抗体产生受到明显抑制。另外,SHG19株感染还导致肉鸡增重明显下降,出栏体重比对照鸡减重16%。IBDV新型变异株正在我国免疫鸡群中流行。为了揭示其原因,本研究评估了针对vvIBDV的疫苗对IBDV新型变异株的免疫保护效果,发现所检测的3种不同类型的vvIBDV疫苗对IBDV新型变异株保护效果均不理想。血清交叉中和试验显示,IBDV新型变异株与vvIBDV存在明显的抗原性差异。进一步研究了IBDV新型变异株和vvIBDV的抗原性差异及其分子基础,结果显示,IBDV新型变异株与vvIBDV存在不同的单抗反应谱,2-5C-6F等7株单抗只识别vvIBDV但不识别IBDV新型变异株。抗原表位鉴定结果显示,中和性单抗2-5C-6F识别的抗原表位为VP2的317SGGQAGDQMSWSASGSLAVT336,IBDV新型变异株和vvIBDV在该表位存在两个氨基酸差异,即G318D和D323E。G318D/D323E双点突变使vvIBDV Gx不再能够被单抗2-5C-6F识别,而D318G和(或)E323D突变能使原本不被识别的IBDV新型变异株SHG19获得被单抗2-5C-6F识别的能力。D318G/E323D双点突变还使原本不能被中和的IBDV新型变异株SHG19被单抗2-5C-6F中和。这证明,VP2的318和323位氨基酸突变是IBDV新型变异株逃匿vvIBDV抗体中和活性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新疫情的防控需求,本研究构建并拯救了1株IBDV新型变异株反向遗传疫苗候选株rGtVarVP2,其以弱毒疫苗株Gt的基因组为骨架,用新型变异株SHG19的主要保护性抗原基因替换其相应区段。初步结果显示,IBDV新型变异株反向遗传疫苗候选株rGtVarVP2能够对野毒攻击提供100%免疫保护。靶向养殖业疫病防控急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率先鉴定了非典型IBD的病原是IBDV新型变异株;明确了其组织损伤、免疫抑制、免疫干扰等致病特点;揭示了IBDV新型变异株正在免疫鸡群中蔓延的主要原因;阐明了IBDV新型变异株与vvIBDV的抗原性差异及其分子基础;并初步构建了具有良好免疫效果的候选疫苗株。本研究对于IBD的综合防控和健康养殖具有重要意义。

陈义娟[9](2020)在《山银花对黄羽肉鸡生长、血液生化、免疫及组织形态学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兽用抗生素饲料添加剂使用频繁,出现了抗生素滥用和细菌耐药性等现象。随着动物生产和食品安全问题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国际社会开始意识到抗生素的危害。欧盟和一些国家已立法限制甚至禁止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中国农业农村部也发布了替抗、禁抗、无抗的政策:自2020年1月1日起,退出所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除中药外);自2020年7月1日起,饲料生产企业停止生产含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中药类除外)的商品饲料。因此,大力发展中草药资源及相关饲料应用的产业,是未来研究的热点。本试验以黄羽肉鸡为研究对象,选择具有清热解毒、疏风散热功效的山银花药材作为饲料添加剂添加在肉鸡日常饮水中,开展了以下实验:将150只2日龄黄羽肉鸡混合雏,随机分为一个对照组和四个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试验期共52天,其中1-10天为环境适应期,11-26天为试验Ⅰ期(肉鸡12-27日龄),27-42天为试验Ⅱ期(肉鸡28-43日龄),43-52天为试验Ⅲ期(肉鸡44-53日龄)。对照组每日饲喂基础日粮和饮用水,在试验Ⅰ期和试验Ⅱ期,试验1组、2组、3组和4组饲喂基础日粮和分别添加了1.0%、1.5%、2.0%和3.0%浓度的山银花水提液,在试验Ⅲ期各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和饮用水。记录试验期间各组死淘数,并分别在第27日龄、43日龄和53日龄时随机选取黄羽肉鸡空腹称重,称量各组饲料剩余量,计算各组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存活率、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同时,检测各试验期肉鸡血清中的蛋白含量(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血清酶活性(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γ-谷氨酰基转移酶),血清其他成分含量(总胆汁酸、肌酐、尿酸、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葡萄糖)及Ig G、Ig A和C3的含量。再取肉鸡法氏囊、脾脏及胸腺称重,计算免疫器官指数。此外,在试验第43日龄和第53日龄时,分别剖取黄羽肉鸡肝脏、肾脏和脾脏制作组织切片并对其进行组织形态学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山银花饲料添加剂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添加山银花饲料添加剂可以提高黄羽肉鸡的存活率,其中试验2组和4组的存活率达到100%。在试验Ⅱ期,试验2组和3组与对照组比较,平均日增重显着增加了17.25%和16.56%(P<0.05);试验2组与对照组比较料重比降低且具有明显差异(P<0.05)。在试验Ⅲ期,试验2组平均日采食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试验4组与对照组比较平均日增重显着降低了17.22%(P<0.05)。以上说明在黄羽肉鸡的日常饮水中添加1.5%和2%的山银花饲料添加剂可以增加肉鸡体重,1.5%的山银花饲料添加剂还可以降低料重比,提高肉鸡饲料利用率,达到促进肉鸡生长,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2.山银花饲料添加剂对黄羽肉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1)在试验Ⅰ期,试验1组、2组和4组与对照组比较,总胆汁酸降低且具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试验3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试验Ⅱ期,试验1组、2组和4组与对照组比较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明显降低(P<0.05)。以上说明添加1.0%、1.5%和3.0%的山银花提取液可以降低血清总胆汁酸含量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山银花作为药食两用的中药材,在限定的使用范围和剂量内对肝脏无毒副作用,且有可能起到一定的肝脏保护作用。(2)在试验Ⅰ期,试验3组肌酐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2组与对照组比较尿酸含量升高,且有显着性差异(P<0.05);各试验组葡萄糖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在试验Ⅱ期,试验1组与对照组比较尿酸含量升高,且差异极显着(P<0.01),试验2组、3组和4组与对照组比较尿酸含量明显降低(P<0.01);试验1组、2组和3组葡萄糖含量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极显着(P<0.01)。以上说明饲喂一段时间1.5%、2%和3.0%的山银花饲料添加剂可以降低黄羽肉鸡血清中的尿酸含量,对肾脏功能影响较小,还可以增加肉鸡体内血清葡萄糖含量,提高肉鸡代谢和抗应激能力。3.山银花饲料添加剂对黄羽肉鸡免疫功能的影响(1)在试验Ⅰ期,各试验组的法氏囊指数高于对照组,且具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试验1组、2组和3组的脾脏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2组的胸腺指数高于对照组,且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在试验Ⅱ期,试验2组法氏囊指数高于对照组,且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试验4组与对照组比较法氏囊指数明显降低(P<0.01);试验2组脾脏指数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以上说明添加1.5%的山银花饲料添加剂可以提高黄羽肉鸡的免疫器官指数,促进免疫器官的发育,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肉鸡的生长发育。(2)在试验Ⅰ期,试验1组的Ig A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在试验Ⅱ期,试验2组Ig G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极明显(P<0.01);试验1组和2组Ig A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极显着(P<0.01),试验4组与对照组比较Ig A升高了27.88%且有显着性差异(P<0.05);试验3组与对照组比较C3显着降低(P<0.01)。试验结果显示添加1%、1.5%和3%的山银花饲料添加剂可以提高肉鸡血清Ig A和Ig G,增强机体体液免疫,提高肉鸡抑菌抗菌、抗病毒能力。4.山银花饲料添加剂对黄羽肉鸡脏器组织形态学的影响在实验第43日龄时,试验1组和2组脏器组织损伤较轻微,试验3组和4组损伤较严重。实验第53日龄时,各试验组与43日龄时比较脏器炎性细胞减少,出血现象减轻,特别是试验3组和4组肝脏炎性细胞明显减少,肾脏和脾脏的空泡现象明显减少,出血现象减轻。说明1.0%和1.5%剂量的山银花饲料添加剂对黄羽肉鸡的脏器损伤较小,停止饲喂后肝脏、肾脏和脾脏损伤得到恢复,对其黄羽肉鸡的生长未产生较大影响。但应注意实际生产应用中的添加剂量,以免造成畜禽机体脏器损伤。综合生长性能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和脏器组织形态学的实验结果,以试验2组(1.5%剂量的山银花饲料添加剂)添加水平效果最好,可以降低料重比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黄羽肉鸡的生长。同时可以促进肉鸡免疫器官发育,增强体液免疫从而提高肉鸡免疫力,且对脏器组织影响最小。

李甜甜[10](2020)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样颗粒的制备及其免疫效果评价》文中提出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引起的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的免疫抑制性疾病。主要侵害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可造成机体免疫抑制,从而降低对疫苗的反应性,增强其他疾病的易感性,对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和经济损失。疫苗接种是预防IBD的主要措施。常规使用的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存在制造工艺和安全性等缺陷,并且中等毒力疫苗可造成法氏囊的损伤。相比传统疫苗,亚单位疫苗具有组分清楚、安全性好、便于工业生产等优点,成为IBDV疫苗研究的重点。VP2是IBDV的主要结构蛋白和主要免疫原性蛋白,含有主要的中和性抗原表位,具有自组装的特性,所以VP2是研究IBDV亚单位疫苗的主要靶蛋白。目前,VP2蛋白已经在大肠杆菌、昆虫细胞、酵母和哺乳动物细胞等不同的表达系统中被表达。为了制备安全、有效且低成本的IBDV亚单位疫苗,我们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IBDV VP2蛋白,采用硫酸铵沉淀、离子交换层析和疏水相互作用层析等方法对VP2蛋白进行纯化,并对纯化条件进行优化以获得纯度较高的VP2蛋白。随后,以纯化的蛋白为抗原,分别与MontanideTM ISA71VG、MontanideTM ISA71RVG和白油佐剂混合制备亚单位疫苗,并将商品化亚单位、灭活和减毒疫苗作为对照组,肌肉注射SPF鸡,并用IBDV强毒株感染攻击,评价其免疫保护效果,并且比较各种佐剂疫苗的免疫效果以筛选出可有效用于预防IBDV的候选疫苗。主要结果与结论如下:1.用大肠杆菌细胞表达IBDV VP2蛋白,并利用SDS-PAGE及Westem-blot进行鉴定,结果显示VP2蛋白分子质量约为50 kDa,并且具有良好反应原性。原核表达的可溶性VP2蛋白进行琼脂扩散试验,结果显示琼扩效价(AGP)为1:16。纯化结果显示,表达的蛋白经30%饱和硫酸铵粗纯后,再经离子交换层析(Q Sepharose TM Fast Flow,缓冲液pH值为8.0,200 mmol/LNaCl的离子强度洗脱)和疏水层析纯化(Phenyl-SephoroseTM 6 Fast Flow,缓冲液pH为7.4,30 mmol/L Tris-HCl的离子强度洗脱),可获得纯度达85%的VP2蛋白。经动态光散射分析和电镜观察,纯化的VP2蛋白可组装成直径约25 nm的病毒样颗粒。本试验进行了 VP2蛋白的表达和鉴定,并筛选出了方法简便、成本低廉的纯化方法,获得了纯度高且免疫原性好的VP2蛋白,为进一步制备亚单位疫苗奠定了基础。2.通过动物免疫试验,对制备的不同亚单位疫苗的免疫原性进行了评估与比较。检测了免疫后血清中的抗体与细胞因子(IFN-γ,IL-2和IL-4)的含量,结果显示,VLP疫苗组的抗体和IFN-y和IL-2的水平均显着高于PBS组,这说明VLP疫苗可以刺激SPF鸡产生体液免疫和Thl型细胞免疫反应。VLP加佐剂组免疫后的抗体水平和细胞因子含量均高于无佐剂的VLP组,这说明佐剂可增强VLP的免疫效果。不同佐剂疫苗免疫效果相比较,ISA 71 RVG组的抗体和细胞因子含量高于ISA 71 VG和白油佐剂组。攻毒结果显示:VLP加佐剂组的保护率均明显高于VLP组,三种佐剂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ISA 71 RVG(86.7%)>ISA71 VG(73.3%)>白油佐剂(66.7%)。此外,ISA 71 RVG佐剂组的保护率均高于市场上现有的几种商业化疫苗。本试验结果表明,与其它佐剂相比,ISA71 RVG佐剂与VLP组合可诱导高水平的免疫反应,增强机体抵抗IBDV强毒株的攻击,可以作为预防IBDV的候选疫苗。

二、MB_(43)活疫苗免疫效果及对鸡法氏囊组织损伤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MB_(43)活疫苗免疫效果及对鸡法氏囊组织损伤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海藻多糖对SPF鸡免疫功能及ALV-K复制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及缩略词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海藻多糖生物学活性
        1.1.1 海藻多糖的抗病毒作用
        1.1.2 海藻多糖的抗炎作用
        1.1.3 海藻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
        1.1.4 海藻多糖的抗肿瘤作用
        1.1.5 海藻多糖的抗氧化作用
    1.2 多糖的免疫调节机制
        1.2.1 巨噬细胞
        1.2.2 T、B淋巴细胞
        1.2.3 NF-κB信号通路
        1.2.4 MAPK信号通路
        1.2.5 TLRs受体相关的信号通路
    1.3 多糖作为添加剂的使用
    1.4 禽白血病
        1.4.1 ALV-K的流行现状
        1.4.2 禽白血病病毒复制过程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毒株和多糖
        2.1.2 试验动物和疫苗
        2.1.3 主要试剂与耗材
        2.1.4 主要溶液的配制
        2.1.5 主要仪器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CEF细胞培养与传代
        2.2.2 病毒扩增
        2.2.3 病毒TCID_(50)测定
        2.2.4 Real time PCR
        2.2.5 试验分组
        2.2.6 称量各组鸡体重
        2.2.7 免疫器官指数的测定
        2.2.8 血清中NDV-Ab效价的测定
        2.2.9 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的测定
        2.2.10 外周血T淋巴细胞比值的测定
        2.2.11 制作组织切片
        2.2.12 对细胞毒性的测定
        2.2.13 对ALV-K复制的影响
        2.2.14 对ALV-K滴度的影响
        2.2.15 对病毒感染细胞炎性和免疫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2.3 数据结果分析
3 结果
    3.1 对SPF鸡体重的影响
    3.2 对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3.3 对血清中NDV-Ab效价的影响
    3.4 对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3.4.1 对IL-2 水平影响
        3.4.2 对IFN-γ水平影响
    3.5 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比值的影响
        3.5.1 对CD4~+T淋巴细胞比值的影响
        3.5.2 对CD8~+T淋巴细胞比值的影响
    3.6 组织切片结果
        3.6.1 法氏囊组织切片
        3.6.2 肝脏组织切片
        3.6.3 脾脏组织切片
    3.7 对细胞毒性的测定结果
    3.8 对ALV-K复制的影响
    3.9 对ALV-K滴度的影响
    3.10 对病毒感染细胞炎性和免疫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某市鸡舍氨气含量调查及其对肉鸡生产性能和脾组织损伤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畜禽舍氨气来源
    1.2 氨气对畜禽生产性能的影响
    1.3 氨气毒理学的研究进展
        1.3.1 氨气对畜禽组织器官损伤的研究进展
        1.3.2 氨气与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1.3.3 氨气与炎症的研究进展
        1.3.4 氨气与热休克蛋白的研究进展
    1.4 畜禽舍有害气体防控的研究进展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1.6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仪器和试剂
        2.1.1 主要仪器
        2.1.2 主要试剂
    2.2 某市肉鸡舍内氨气浓度、新城疫抗体水平和生产性能的调查
        2.2.1 调查对象
        2.2.2 肉鸡舍内氨气浓度的调查
        2.2.3 肉鸡新城疫抗体水平的检测
        2.2.4 肉鸡生产性能的测定
    2.3 氨气暴露肉鸡模型建立及检测指标
        2.3.1 试验动物分组与处理
        2.3.2 试验鸡新城疫抗体水平的检测
        2.3.3 肉鸡生产性能的测定与免疫器官指数的测定
        2.3.4 脾脏病理形态观察
        2.3.5 肉鸡脾脏组织中各种基因m RNA及蛋白表达的检测
    2.4 微生态制剂防控试验
        2.4.1 试验动物分组与处理
        2.4.2 鸡舍内氨气含量的测定
        2.4.3 鸡群新城疫抗体水平的测定
        2.4.4 鸡群生产性能的测定
    2.5 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某市肉鸡舍内氨气浓度、新城疫抗体水平和生产性能调查的结果
        3.1.1 肉鸡舍内氨气浓度检测的结果
        3.1.2 肉鸡新城疫抗体水平检测的结果
        3.1.3 肉鸡生产性能调查的结果
        3.1.4 氨气浓度与新城疫抗体合格率、生产性能相关性分析的结果
    3.2 不同浓度氨气对肉鸡的新城疫抗体水平、生产性能和免疫器官指数影响的结果
        3.2.1 不同浓度氨气对试验肉鸡新城疫抗体水平影响的结果
        3.2.2 不同浓度氨气对试验肉鸡生产性能和免疫器官指数影响的结果
        3.2.3 不同氨气浓度与新城疫抗体合格率、生产性能相关性分析的结果
    3.3 不同浓度氨气对肉鸡脾脏组织形态学影响的结果
        3.3.1 H.E染色的结果
        3.3.2 透射电镜检查的结果
        3.3.3 TUNEL检查的结果
    3.4 不同浓度氨气对肉鸡脾组织相关基因表达影响的结果
        3.4.1 不同浓度氨气对肉鸡脾组织线粒体融合和分裂相关基因m RNA表达影响的结果
        3.4.2 不同浓度氨气对肉鸡脾组织能量代谢相关基因m RNA表达影响的结果
        3.4.3 不同浓度氨气对肉鸡脾组织细胞凋亡相关基因m RNA和蛋白表达影响的结果
        3.4.4 不同浓度氨气对肉鸡脾组织中炎症相关基因m RNA和蛋白表达影响的结果
        3.4.5 不同浓度氨气对肉鸡脾组织中细胞因子相关基因m RNA表达影响的结果
        3.4.6 不同浓度氨气对肉鸡脾组织热休克蛋白相关基因m RNA和蛋白表达影响的结果
    3.5 微生态制剂对鸡舍防控的结果
        3.5.1 微生态制剂对肉鸡舍氨气含量影响的结果
        3.5.2 微生态制剂对肉鸡新城疫抗体水平影响的结果
        3.5.3 微生态制剂对肉鸡生产性能影响的结果
4 讨论
    4.1 肉鸡舍内氨气浓度对新城疫抗体水平和生产性能影响的调查分析
    4.2 不同浓度氨气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4.3 不同浓度氨气对肉鸡脾脏组织形态学变化的影响
    4.4 不同浓度氨气对肉鸡脾脏线粒体融合和分裂基因的影响
    4.5 不同浓度氨气对肉鸡脾脏能量代谢基因表达的影响
    4.6 不同浓度氨气对肉鸡脾脏细胞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
    4.7 不同浓度氨气对肉鸡脾脏炎症和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4.8 不同浓度氨气对肉鸡脾脏热休克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4.9 微生态制剂对肉鸡舍氨气浓度的影响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不同条件下板蓝根微粉(R,S)-告依春含量变化及板蓝根微粉对雏鸡白痢的防治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鸡白痢概述
        1.1.1 鸡白痢的临床症状
        1.1.2 鸡白痢的病理变化与流行病学
        1.1.3 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的防治
    1.2 兽医临床防治鸡白痢沙门氏菌病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 抗菌药物防治与耐药性问题
        1.2.2 疫苗预防与免疫效果
    1.3 鸡白痢沙门氏菌病与炎症
        1.3.1 鸡白痢沙门氏菌的致病机制
        1.3.2 炎症因子
    1.4 板蓝根研究进展
        1.4.1 板蓝根简介
        1.4.2 板蓝根的药理作用
        1.4.3 板蓝根的临床应用现状
    1.5 微粉碎技术的研究现状
        1.5.1 中药微粉碎的优势
        1.5.2 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加工领域的应用
        1.5.3 中药超微粉碎面临的问题
    1.6 大肠湿热
        1.6.1 大肠湿热证的概述
        1.6.2 大肠湿热证的病因病机
        1.6.3 大肠湿热与鸡白痢沙门氏菌病
        1.6.4 大肠湿热与肠道菌群
    1.7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试验菌株与动物
        2.1.2 试验药品与试剂
        2.1.3 仪器设备
    2.2 方法
        2.2.1 方法学验证
        2.2.2 不同条件下板蓝根微粉中(R,S)-告伊春含量测定
        2.2.3 体外抑菌试验
        2.2.4 板蓝根微粉对雏鸡鸡白痢的防治试验
        2.2.5 雏鸡肠道菌群16s rDNA测序
        2.2.6 数据处理
3 结果
    3.1 方法学验证
        3.1.1 (R,S)-告伊春标准曲线的绘制
        3.1.2 精密度试验
        3.1.3 稳定性试验
        3.1.4 方法重复性试验
    3.2 不同条件下板蓝根微粉中(R,S)-告伊春含量测定
        3.2.1 常温条件下板蓝根微粉中(R,S)-告伊春含量测定
        3.2.2 50℃条件下板蓝根微粉中(R,S)-告伊春含量测定结果
        3.2.3 100℃条件下板蓝根微粉中(R,S)-告伊春含量测定结果
        3.2.4 常温条件下浸泡0.5h稀释倍数14倍板蓝根普通粉(R,S)-告伊春含量
    3.3 体外抑菌试验
        3.3.1 鸡白痢沙门氏菌的MIC和 MBC测定
        3.3.2 板蓝根微粉对鸡白痢沙门氏菌形态和结构影响
        3.3.3 流式细胞术检测板蓝根微粉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抗菌效果
    3.4 板蓝根微粉对雏鸡白痢沙门氏菌的防治效果
        3.4.1 最佳感染剂量的确定
        3.4.2 临床防治效果
        3.4.3 板蓝根微粉治疗组的雏鸡睾丸和卵巢病理变化
        3.4.4 雏鸡免疫器官指数的测定结果
        3.4.5 雏鸡血清中AST和 ALT活性测定结果
        3.4.6 雏鸡肝脏中TNF-α和IL-1含量测定
    3.5 板蓝根微粉对肠道菌群影响检测结果
        3.5.1 肠道菌群OTU测序结果
        3.5.2 板蓝根微粉对大肠湿热下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的影响
        3.5.3 板蓝根微粉对大肠湿热下雏鸡肠道菌群Beta多样性的影响
        3.5.4 板蓝根微粉对雏鸡肠道菌群群落结构的影响
4 讨论
    4.1 不同条件下板蓝根微粉中(R,S)-告伊春含量测定结果
    4.2 板蓝根微粉体外抑菌效果及其抑菌机制
    4.3 板蓝根微粉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的防治效果
        4.3.1 临床防治效果
        4.3.2 板蓝根微粉对雏鸡白痢的睾丸和卵巢的影响
        4.3.3 板蓝根微粉对雏鸡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4.3.4 板蓝根微粉对雏鸡血清中AST和 ALT活性的影响
        4.3.5 板蓝根微粉对雏鸡肝脏中炎性因子TNF-α和IL-1的影响
        4.3.6 板蓝根微粉对雏鸡白痢沙门氏菌肠道菌群的影响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变异株分离鉴定及不同系统表达VP2蛋白免疫原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传染性法氏囊病文献综述
    1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病原学
        1.1 病毒形态
        1.2 基因组结构
    2 传染性法氏囊病流行病学
        2.1 易感动物
        2.2 流行特点
        2.3 临床症状
        2.4 IBDV分子流行病学
    3 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
        3.1 临床诊断
        3.2 实验室诊断
    4 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控
    5 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研究进展
        5.1 传统疫苗
        5.2 新型基因工程疫苗
    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变异株分离鉴定
    1 材料
        1.1 主要试剂
        1.2 主要仪器
        1.3 主要试剂配制
        1.4 病料信息
    2 实验方法
        2.1 病毒RNA的提取
        2.2 RT-PCR检测病毒
        2.3 NT2020-8株VP2基因及VP1部分基因片段扩增及载体连接
        2.4 NP2104株全基因测序
        2.5 遗传进化树分析
        2.6 氨基酸变异分析
        2.7 同源性分析
        2.8 病毒在鸡胚上培养
        2.9 动物回归实验
    3 结果
        3.1 病料RT-PCR检测结果
        3.2 NT2020-8株VP2及VP1部分基因扩增结果
        3.3 NT2020-8株VP2及VP1基因遗传进化树分析结果
        3.4 NT2020-8株VP2及VP1部分基因编码氨基酸变异分析结果
        3.5 NT2020-8株同源性分析结果
        3.7 NP2104株全基因扩增结果
        3.8 NP2104株遗传进化分析结果
        3.9 NP2104株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
        3.10 NP2104株同源性分析结果
        3.11 鸡胚培养结果
        3.12 NP2104株动物回归实验结果
    4 讨论与小结
第三章 不同表达系统表达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蛋白
    1 材料
        1.1 主要化学试剂
        1.2 主要试剂配制
        1.3 主要生物材料
    2 实验方法
        2.1 IBDV超强毒株JS株总RNA的提取
        2.2 原核表达VP2基因的扩增
        2.3 VP2基因与原核表达载体连接
        2.4 原核表达重组质粒的小量诱导表达及鉴定
        2.5 重组转移载体pFast-Bac-1-GP67-VP2的构建
        2.6 杆状病毒转移载体转座DH10 Bac感受态细胞
        2.7 重组杆状病毒质粒的提取
        2.8 重组杆状病毒质粒鉴定
        2.9 重组杆状病毒质粒转染sf9细胞
        2.10 收获P1代重组杆状病毒及鉴定
        2.11 重组杆状病毒表达鉴定
        2.12 重组杆状病毒表达条件优化
        2.13 重组杆状病毒大量表达及收获蛋白
    3 结果
        3.1 原核表达载体pET-28a-VP2酶切鉴定
        3.2 原核表达重组蛋白SDS-PAGE分析及最佳表达菌株的筛选
        3.3 原核表达重组蛋白Western Blot分析
        3.4 原核表达诱导表达条件优化
        3.5 大量诱导表达及包涵体提取效果
        3.6 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Fast-Bac-1-GP67-VP2的酶切鉴定
        3.7 重组杆状病毒质粒的鉴定
        3.8 P1代重组杆状病毒的收获及鉴定
        3.9 重组杆状病毒表达鉴定
        3.10 测定重组杆状病毒TCID50
        3.11 重组杆状病毒表达条件优化
        3.12 重组杆状病毒优化表达条件后蛋白表达结果
    4 讨论与小结
第四章 两种VP2重组蛋白免疫原性比较
    1 材料
        1.1 试验动物
        1.2 毒株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生物材料
    2 实验方法
        2.1 免疫原制备
        2.2 SPF鸡免疫方案
        2.3 IFA抗体检测
        2.4 中和抗体检测
        2.5 琼扩抗体检测
        2.6 攻毒保护试验
        2.7 法氏囊组织病理学评价
        2.8 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法氏囊病毒载量及泄殖腔排毒量
    3 结果
        3.1 血清IFA抗体效价
        3.2 血清中和抗体效价
        3.3 血清琼扩抗体效价
        3.4 攻毒保护试验结果
        3.5 法氏囊组织病理学评价结果
        3.6 法氏囊病毒载量及肛拭子排毒量结果
    4 讨论与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VP2灭活疫苗与HVT-IBD载体疫苗免疫1日龄商品白羽肉鸡后保护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及材料
        1.1.1 试验动物
        1.1.2 试验疫苗
        1.1.3 攻毒毒株
        1.1.4 试剂盒
        1.1.5 隔离器
    1.2 方法
        1.2.1 试验设计
        1.2.2 血清学检测
        1.2.3 保护力评估
        1.2.3. 1 临床观察
        1.2.3. 2 法氏囊眼观病变
        1.2.3. 3 法氏囊病理组织损伤评分
        1.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血清学检测
        2.1.1 VP2母源抗体
        2.1.2 免疫鸡只VP2抗体检测
    2.2 攻毒保护结果
        2.2.1 临床观察
        2.2.2 法氏囊眼观病变
        2.2.3 法氏囊病理组织损伤评分
3 讨论
4 结论

(6)ND-IBD二联灭活疫苗与IBD活疫苗免疫商品蛋鸡的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动物分组
        1.2.2 抗体检测
        1.2.3 攻毒保护试验
        1.2.4 引物设计与合成
        1.2.5 组织RNA提取及实时荧光定量PCR
    1.3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ND-IBD二联灭活疫苗与IBD弱毒活苗对商品蛋鸡IBDV抗体的影响
    2.2 攻毒保护试验结果
    2.3 鸡CD4+、CD8+、IL-6和GAPDH基因熔解曲线的建立及分析
    2.4 ND-IBD二联灭活疫苗与弱毒活苗对商品蛋鸡法氏囊中CD4+、CD8+、IL-6的m RNA表达量的影响
    2.5 ND-IBD二联灭活疫苗与弱毒活苗对商品蛋鸡脾脏中CD4+、CD8+、IL-6的m RNA表达量的影响
3 讨论

(7)松花粉多糖对胚胎感染ALV-J亚型的免疫调理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禽白血病
    1.2 禽白血病病原学特征
        1.2.1 禽白血病的分类
        1.2.2 禽白血病病毒的形态学
        1.2.3 禽白血病病毒的理化特性
        1.2.4 禽白血病的致病机理
    1.3 禽白血病的流行病学
        1.3.1 禽白血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1.3.2 禽白血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1.4 禽白血病的检测
    1.5 禽白血病的净化
    1.6 松花粉多糖的生物学活性和研究进展
    1.7 鸡胚接种
    1.8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主要材料
        2.1.2 主要试剂及仪器设备
        2.1.3 主要试剂的配制
    2.2 试验方法
        2.2.1 病毒的复苏与培养
        2.2.2 病毒TCID50 测定
        2.2.3 鸡胚接种病毒最大剂量的筛选
        2.2.4 鸡胚接种PPPS最佳剂量的筛选
        2.2.5 胚胎感染ALV-J鸡胚模型的建立
        2.2.6 动物实验
        2.2.7 鸡胚接种PPPS对胚胎感染ALV-J鸡的抗病毒作用
        2.2.7.1 泄殖腔排毒动态检测
        2.2.7.2 组织病理切片的制备及观察
        2.2.8 鸡胚接种PPPS对胚胎感染ALV-J鸡的免疫调理作用
        2.2.8.1 体重和免疫器官指数测定
        2.2.8.2 外周血淋巴细胞转换率测定
        2.2.8.3 外周血细胞 CD4+、CD8+、IL-2、IFN-γ的测定
        2.2.8.4 血清ND抗体滴度测定
        2.2.9 试验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TCID_(50) 的测定结果
    3.2 鸡胚接种病毒最大剂量
    3.3 鸡胚接种PPPS最佳剂量范围
    3.4 鸡胚接种PPPS对胚胎感染ALV-J鸡的抗病毒作用
        3.4.1 鸡胚接种PPPS对胚胎感染ALV-J鸡泄殖腔排毒动态的影响
        3.4.2 鸡胚接种PPPS对胚胎感染ALV-J鸡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3.5 鸡胚接种PPPS对胚胎感染ALV-J鸡的免疫调理作用
        3.5.1 鸡胚接种PPPS对胚胎感染ALV-J鸡体重及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3.5.2 鸡胚接种PPPS对胚胎感染ALV-J鸡的免疫器官影响
        3.5.3 鸡胚接种PPPS对胚胎感染ALV-J鸡外周血淋巴细胞转换率测定
        3.5.4 鸡胚接种松花粉多糖对胚胎感染 ALV-J 鸡外周血 CD4+、CD8+浓度的影响
        3.5.5 鸡胚接种PPPS对胚胎感染ALV-J鸡外周血IL-2、IFN-γ含量测定
        3.5.6 鸡胚接种PPPS对 NDV-N79 株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个人简介

(8)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新型变异株的鉴定及疫苗株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1.1.1 IBDV病原学
        1.1.2 IBDV基因组结构
        1.1.3 IBDV基因组编码的蛋白
        1.1.3.1 VP1蛋白
        1.1.3.2 VP2蛋白
        1.1.3.3 VP3蛋白
        1.1.3.4 VP4蛋白
        1.1.3.5 VP5蛋白
    1.2 IBDV的遗传变异
        1.2.1 IBDV经典株
        1.2.2 IBDV变异株
        1.2.3 IBDV超强毒
    1.3 IBD疫苗和防控
        1.3.1 IBD疫苗
        1.3.1.1 传统活疫苗和灭活疫苗
        1.3.1.2 亚单位疫苗
        1.3.1.3 活载体疫苗
        1.3.1.4 免疫复合物疫苗
        1.3.1.5 DNA疫苗
        1.3.2 IBD防控
    1.4 非典型IBD新疫情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非典型IBD病原的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2.1 材料和方法
        2.1.1 临床病料及处理
        2.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2.1.3 SPF鸡胚及试验动物
        2.1.4 引物设计与合成
        2.1.5 样品检测及IBDV VP2 基因代表区段的扩增
        2.1.5.1 样品RNA的提取
        2.1.5.2 样品cDNA的合成
        2.1.5.3 PCR
        2.1.6 IBDV VP1 代表区段的扩增
        2.1.7 IBDV遗传演化分析
        2.1.8 IBDV新型变异株代表毒株(SHG19)的分离鉴定
        2.1.8.1 IBDV VP2 基因检测
        2.1.8.2 外源病毒检测
        2.1.8.3 病毒效价检测
        2.1.9 IBDV新型变异株的致病性研究
        2.1.10 IBDV新型变异株的免疫抑制研究
        2.1.10.1 对蛋鸡的免疫抑制研究
        2.1.10.2 对商品肉鸡的免疫抑制研究
        2.1.11 数据统计分析
    2.2 实验结果
        2.2.1 IBDV的检测及基因扩增结果
        2.2.2 IBDV的遗传演化分析结果
        2.2.3 IBDV新型变异株代表毒株SHG19 的分离鉴定结果
        2.2.4 IBDV新型变异株的致病性研究结果
        2.2.5 IBDV新型变异株对蛋鸡的免疫抑制研究结果
        2.2.6 IBDV新型变异株对商品肉鸡的免疫抑制研究结果
    2.3 讨论
        2.3.1 非典型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原是IBDV新型变异株
        2.3.2 IBDV新型变异株严重损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
        2.3.3 IBDV新型变异株导致严重免疫抑制
第三章 IBDV新型变异株的抗原变异研究
    3.1 材料和方法
        3.1.1 质粒、毒株、细胞、单抗和疫苗
        3.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3.1.3 试验动物
        3.1.4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3.1.5 IBDV超强毒疫苗对IBDV新型变异株的免疫保护试验
        3.1.6 IBDV新型变异株与超强毒的血清交叉中和试验
        3.1.6.1 IBDV的 TCID50测定
        3.1.6.2 血清交叉中和试验
        3.1.7 IBDV新型变异株与超强毒的单抗反应谱检测
        3.1.8 SHG19株的全基因组克隆及分析
        3.1.8.1 SHG19株的全基因组克隆
        3.1.8.2 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3.1.9 VP2抗原表位鉴定
        3.1.10 SHG19抗原变异相关位点的鉴定
        3.1.10.1 VP2及其突变体重组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3.1.10.2 VP2及其突变体的真核表达
        3.1.10.3 单抗识别VP2及其突变体的检测
        3.1.11 SHG19突变体病毒的拯救及鉴定
        3.1.11.1 SHG19及其突变体感染性克隆的构建
        3.1.11.2 SHG19及其突变体病毒的拯救
        3.1.12 SHG19突变体病毒的单抗反应谱检测
        3.1.13 单抗2-5C-6F对SHG19突变体病毒的中和活性检测
        3.1.14 数据统计分析
    3.2 实验结果
        3.2.1 IBDV超强毒疫苗对IBDV新型变异株的免疫保护评价结果
        3.2.2 IBDV新型变异株与超强毒的血清交叉中和试验结果
        3.2.3 IBDV新型变异株与超强毒的单抗反应谱检测结果
        3.2.4 SHG19的全基因组克隆及分析结果
        3.2.5 VP2单抗的抗原表位鉴定结果
        3.2.5.1 单抗7D4识别的抗原表位
        3.2.5.2 单抗2-5C-6F识别的抗原表位
        3.2.6 SHG19抗原变异相关位点的鉴定结果
        3.2.7 SHG19突变体病毒的拯救及鉴定结果
        3.2.8 SHG19突变体病毒的单抗反应谱检测结果
        3.2.9 单抗2-5C-6F对SHG19突变体病毒的中和活性检测结果
    3.3 讨论
        3.3.1 IBDV超强毒疫苗对IBDV新型变异株保护效果不理想
        3.3.2 IBDV新型变异株与超强毒株抗原性差异明显
        3.3.3 IBDV新型变异株抗原变异关键氨基酸的鉴定
第四章 IBDV新型变异株的反向遗传疫苗候选株的构建
    4.1 材料和方法
        4.1.1 质粒、病毒和细胞
        4.1.2 主要试剂
        4.1.3 试验动物
        4.1.4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4.1.5 IBDV新型变异株反向遗传疫苗侯选株感染性克隆的构建
        4.1.6 IBDV新型变异株反向遗传疫苗侯选株的拯救与鉴定
        4.1.7 IBDV新型变异株攻毒模型的建立
        4.1.7.1 半数感染量(BID50)的测定
        4.1.7.2 SHG19株IBDV的最小攻毒剂量的确定
        4.1.8 IBDV新型变异株反向遗传疫苗侯选株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4.2 实验结果
        4.2.1 IBDV新型变异株反向遗传疫苗侯选株的拯救与鉴定
        4.2.2 IBDV新型变异株的攻毒模型
        4.2.3 IBDV新型变异株反向遗传疫苗侯选株的安全性评价结果
        4.2.4 IBDV新型变异株反向遗传疫苗侯选株的有效性评价结果
    4.3 讨论
        4.3.1 IBDV新型变异株的攻毒模型
        4.3.2 IBDV新型变异株反向遗传疫苗
第五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9)山银花对黄羽肉鸡生长、血液生化、免疫及组织形态学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列表
1.前言
    1.1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
        1.1.1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基本定义
        1.1.2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作用
    1.2 山银花
        1.2.1 山银花主要化学成分
        1.2.2 山银花药理活性研究
    1.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 本试验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山银花饲料添加剂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动物
        2.1.2 实验主要试药
        2.1.3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2.1.4 实验方法
        2.1.5 饲养管理
        2.1.6 检测指标
        2.1.7 数据统计与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
3.山银花饲料添加剂对黄羽肉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主要仪器设备
        3.1.2 主要试剂
        3.1.3 实验设计
        3.1.4 数据统计与处理
        3.1.5 样品采集与处理
    3.2 检测指标及方法
        3.2.1 血清蛋白含量的测定
        3.2.2 血清酶活性的测定
        3.2.3 血清其他成分的测定
    3.3 结果分析
    3.4 讨论
4.山银花饲料添加剂对黄羽肉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主要仪器设备
        4.1.2 主要试剂
        4.1.3 实验设计
        4.1.4 样品采集与处理
        4.1.5 数据统计与处理
    4.2 检测指标及方法
        4.2.1 免疫器官指数的测定
        4.2.2 体液免疫功能的测定
        4.2.3 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测定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山银花饲料添加剂对肉鸡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4.3.2 山银花饲料添加剂对肉鸡体液免疫的影响
        4.3.3 山银花饲料添加剂对肉鸡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4.4 讨论
        4.4.1 山银花饲料添加剂对肉鸡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4.4.2 山银花饲料添加剂对肉鸡体液免疫的影响
        4.4.3 山银花饲料添加剂对肉鸡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5.山银花饲料添加剂对黄羽肉鸡脏器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器材
        5.1.2 主要试剂
        5.1.3 实验设计
    5.2 组织切片的制作
        5.2.1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5.2.2 石蜡切片的制作
        5.2.3 组织形态学观察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山银花饲料添加剂对肉鸡肝脏组织形态的影响
        5.3.2 山银花饲料添加剂对肉鸡肾脏组织形态的影响
        5.3.3 山银花饲料添加剂对肉鸡脾脏组织形态的影响
    5.4 讨论
6.总结
    6.1 全文总结
    6.2 创新点
    6.3 不足之处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附录 B 山银花饲料添加剂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图
附录 C 山银花饲料添加剂对肉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图
附录 D 山银花饲料添加剂黄羽肉鸡免疫功能的影响图
致谢

(10)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样颗粒的制备及其免疫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研究进展
        1.1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概述
        1.2 IBDV的分子病原学特征
        1.3 IBDV基因组结构
        1.4 IBDV编码的蛋白
        1.5 IBD的临床特征与病理变化
        1.6 IBDV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进展
    2 病毒样颗粒(VLP)的研究进展
        2.1 病毒样颗粒特性
        2.2 VLP的表达
        2.3 VLP的纯化
        2.4 VLP的免疫
    3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蛋白纯化方法的优化及VLP的组装
    引言
    1 材料
        1.1 菌株、质粒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设备
        1.4 主要试剂的配制
    2 方法
        2.1 VP2蛋白的原核表达
        2.2 VP2蛋白的纯化
        2.3 蛋白的透析
        2.4 VP2蛋白的组装
    3 结果与分析
        3.1 VP2蛋白的原核表达与鉴定
        3.2 饱和硫酸铵纯化VP2蛋白
        3.3 离子交换层析纯化VP2蛋白
        3.4 疏水相互作用层析纯化VP2蛋白
        3.5 VP2蛋白的组装
    4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LP蛋白的免疫保护试验
    引言
    1 材料
        1.1 病毒和试验动物
        1.2 试剂
        1.3 主要仪器设备
        1.4 主要试剂的配制
    2 方法
        2.1 疫苗的制备
        2.2 动物分组与免疫
        2.3 抗体的检测
        2.4 细胞因子的检测
        2.5 攻毒保护试验
        2.6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血清抗体的检测结果
        3.2 血清细胞因子的检测结果
        3.3 攻毒保护试验结果
        3.4 法氏囊组织病理切片
    4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四、MB_(43)活疫苗免疫效果及对鸡法氏囊组织损伤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海藻多糖对SPF鸡免疫功能及ALV-K复制作用研究[D]. 孙文悦.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2]某市鸡舍氨气含量调查及其对肉鸡生产性能和脾组织损伤的影响[D]. 赵福庆.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3]不同条件下板蓝根微粉(R,S)-告依春含量变化及板蓝根微粉对雏鸡白痢的防治作用[D]. 苏景.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4]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变异株分离鉴定及不同系统表达VP2蛋白免疫原性分析[D]. 秦颖. 扬州大学, 2021
  • [5]VP2灭活疫苗与HVT-IBD载体疫苗免疫1日龄商品白羽肉鸡后保护效果比较[J]. 蒲兴,杨慧明,吴荣春,党海斌. 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 2020(22)
  • [6]ND-IBD二联灭活疫苗与IBD活疫苗免疫商品蛋鸡的效果比较[J]. 屈贵蜀,黄瑞玲,星东,彭瑶顺,庄许诺,许丽惠,江兴华,王全溪. 福建农业学报, 2020(07)
  • [7]松花粉多糖对胚胎感染ALV-J亚型的免疫调理作用[D]. 黄金. 山东农业大学, 2020
  • [8]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新型变异株的鉴定及疫苗株构建[D]. 范林进.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
  • [9]山银花对黄羽肉鸡生长、血液生化、免疫及组织形态学的影响研究[D]. 陈义娟. 重庆师范大学, 2020(05)
  • [10]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样颗粒的制备及其免疫效果评价[D]. 李甜甜. 河南农业大学, 2020

标签:;  ;  ;  ;  ;  

MB_(43)活疫苗免疫作用及其对鸡法氏囊损伤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