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患者及献血者感染TTV的研究

血液透析患者及献血者感染TTV的研究

一、血液透析病人和供血员感染TTV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吴寰宇,李燕婷[1](2007)在《HGV和TTV研究现状和进展》文中研究指明

张华东[2](2006)在《TT病毒的检测及与肝病关系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和目的 病毒性肝炎是对人类健康危害严重的传染病之一,目前已发现并确认的肝炎病毒有甲、乙、丙、丁、戊、庚6种,但仍有10%~20%的肝炎患者找不到任何已知的血清学肝炎病毒感染标志,肝炎病人病因不明,提示尚存在其它未被发现的肝炎病毒。1997年底,日本的Nishizawa等使用代表性差异分析法(representational difference analysis,RDA)从一名姓名为TT的输血后非甲~庚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克隆到一段与目前已知的任何DNA序列都没有明显同源性的未知DNA序列,证实其与输血后肝炎高度相关,并把该基因片段可能代表的病毒以病人的名字命名为TT病毒(TTV)。目前我国对TTV的感染流行情况、基因检测分型等有初步报道,但各地对TTV的感染率报道差别较大,特别是和国外的相关报道差别更为明显。本课题旨在探讨TTV在东营地区的感染情况、TTV的传播途径、TTV和人类肝病的关系,以及TTV是否为非甲~非庚肝炎的致病因子、致病特征等。 方法 目前TT病毒的诊断和分型依赖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对PCR扩增后获得产物采用核酸杂交、酶切和测序的方法来判断分析结果。我们采用微板核酸杂交酶免疫方法对TTV基因扩增产物进行定性检测。由于TTV在血清中的含量很低,我们在检测过程中进行了二次PCR扩增,对第二次产物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定性鉴定。然后对阳性结果再获得一次产物,应用双探针杂交技术,用ELISA法进行确认TTV DNA。 统计方法:应用SPSS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χ2检验及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卢瑗瑗,钱超,卢春[3](2004)在《TT病毒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97年 1 2月 ,日本学者Nishizwa等用代表性差异分析法 (representationaldifferenceanalysis ,RDA) ,从原因不明的输血后肝炎患者血清中发现了TTV。此后 ,许多学者开展了对TTV的研究 ,其生物学特性、流行病学、检测方法、及临床致病性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对以上问题简要综述如下。

宋红,张宏伟[4](2004)在《输血传播病毒(TTV)研究进展》文中认为

侯周华[5](2003)在《输血传播病毒(TTV)基因变异的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TTV是从一名输血后肝炎病人血清中分离出的一种新型DNA病毒。TTV感染在各种人群中普遍存在,可存在于无任何症状健康者,也可以是一些病因不明肝病及非甲一非庚型暴发性肝炎患者的病原体和在其他肝炎病毒感染基础上发生重叠感染。目前对TTV的致病性的研究存在争论,有些学者认为TTV不能致病,有些持相反意见。有学者认为TTV的致病性与其基因型或基因变异有关。因此研究TTV在各人群中的感染情况,尤其是TTV感染在HBV慢性感染的基础上重叠感染是否加重其病情,以初步探讨TTV的致病性及TTV是否影响HBV的复制,并探讨TTV的基因变异及其准种复杂性与其致病性的关系有重要意义。方法 (1)在ORF1区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巢式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献血员、非甲-非庚型肝炎患者及HBV感染患者血清中TTV DNA,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并比较TTV DNA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之间的肝功能指标(ALT、TBIL)的差异。(2)TTV DNA阳性患者采用不对称PCR获得单链DNA,然后对其进行SSCP分析,并结合TTV DNA熔点曲线分析基因变异。(3)在ORF1区的高变区(HVR)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巢式多聚酶链反应(PCR)扩增TTV DNA。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PCR产物进行分子克隆,各挑10个阳性克隆测序,对其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并尝试DNA熔点曲线分析TTV准种的复杂性的可行性。结果 (1)献血员、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TTV DNA阳性率分别为10%(4/40)、11%(7/64)、27%(39/140)、48%(76/160),非甲—非庚型肝炎患者中度、重度、重型患者TTV DNA阳性率分别为33%(4/12)、43%(6/14)、60%(6/10)。非甲—非庚型肝炎患者的TTV DNA阳性率与献血员相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1),非甲—非 博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庚型肝炎患者中度、重度、重型之间(P<0刀5人慢性乙型肝炎中度、重度和‘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及献血员相比其差异也有显着性意义(P<0刀1人 同时在不同类型乙型肝炎患者(如慢性重度、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与慢性乙型肝炎中度)之间相比差异有显着性(P<0刀5太 慢性重度、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之间差异也有显着性(P<0刀5人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ALT和 TBIL的平均值在 TTV DNA阳性病人组与 TTV DNA阴性病人组之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人 TTV DNA阳性病人组明显高于TTV DNA阴性病人组。非甲一非庚型肝炎患者的ALT水平在TTVDNA阳性组与 TTV DNA阴性组差异有显着(P<0.05人 hV DNA阳性病人组明显高于 TTV DNA阴性病人组,但 TBIL水平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人 TTV DNA阳性组与 TTV DNA阴性组中 HBV感染复制指标的阳性率相比较无明显差异(>0刀5\(2献血员、非甲一非庚型肝炎患者中度、重度、重型患者中SSCP电泳条带数分别为 1.25土0.50,2.50土0.58,3*土0*3,4.3土1.21;1甲一非庚型肝炎患者各临床分型之间SS*P电泳条带数比较差异有显着性(尸<o.05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中度、重度和重型患者中,SSCP电泳条带数分别为 1*0土0.55,3.25士1.06,3.36士1.36,4.59士1.83;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组中SSCP电泳条带数显着多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与献血员(*<0刀5)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中SS*P电泳条带数显着多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0刀5人慢性重型肝炎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中TTV熔点曲线乎均波峰数多于献血员和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组(P<0刀5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各临床分型之间其差异 除重型与重度之外)均有显着性(P<0对引。在非甲一非庚型肝炎患者中TTV熔点曲线平均波峰厂 值)数在各临床分型之间也存在差异,但重度与重型之间差异无显着性(P>0刀5入(3)TTV DNA序列与日本株 TA278比较有 74%~95%的同源性。ASC IV 博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存在2种不同的TTV病毒株,其序列有7%的差异;C SHB中存在7种不同的 TT’V病毒株,彼此之间序列有 5%~24%不同。ASC的 ITV病毒株都为Qa亚型;CSm的 17V病毒株可分为*a和 Glb两个亚型。由于基因核着酸序列的变化导致了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的变化,ASC中的 TTV ORF蛋白氨基酸同源性为 77%和 78%,CSHB中有3株出现TTA终止密码突变,其它7株氨基酸变异频率在59%~76%,明显高于ASC,且出现氨基酸变异的位点CSHB也与ASC明显不同。结论 u)献血员、非甲一非庚型肝炎患者中存在TTV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重叠感染TTV较常见。*)TTV的重叠感染可能是HBV感染病情加重因素之一,TTV重叠感染对可能不干扰HBV的复制。u)TTV可能有一定的致病性,其致病性可能与其基因变异有一定关系。u)TTV存在准种感染,不仅表现在核着酸水平的变异差异,而且在氨基酸水平也有较大变化,这种准种的复杂性可能在其致病机制中有一定作用。Glb亚型可能有一定的

赖晶红[6](2002)在《新型嗜肝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途径的研究现况》文中指出

黄星,赵素元[7](2002)在《我国TTV研究现况》文中研究表明

庄立琳,黄其炯,饶日春,胡桂华,夏宁邵,张军[8](2001)在《血液透析病人和供血员感染TTV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瞿祖一[9](2001)在《TT病毒国内外研究进展》文中提出TTV是 1997年由日本学者真弓忠发现的一种新病毒 ,被认为是一种有可能引起输血后肝炎的新的DNA病毒 ,称输血传播病毒 ,也称TT病毒。本文介绍了TTV的发现、自然史追踪、病原学、检测、致病性、传播途径、病理表现和在非甲 -庚型肝炎患者中的检出率。众多的研究结果表明 ,它可能是导致非甲 庚型肝炎的重要病原。有些研究还认为 ,TTV可能是导致肝炎慢性化的病原之一 ,也是导致爆发型肝炎或肝衰竭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仍有一些研究者认为 ,TTV感染不一定致病 ,其致病性尚待进一步研究证实。现已证实 ,TTV还存在非血液传播的途径 ,肠道传播是重要的 ,我国已证实有肠道传播型TTV引起的集体病毒性肝炎流行。

杨和平,李永录[10](2001)在《TTV流行病学和致病性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TTV是 1997年日本学者在一例输血后非甲~庚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分离出的一种新病毒 ,随后在许多国家相继发现了这种病毒 ,国内外许多学者对TTV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通过复习有关文献 ,对TTV流行病学和致病性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 ,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

二、血液透析病人和供血员感染TTV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血液透析病人和供血员感染TTV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HGV和TTV研究现状和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原学
2 流行病学
    2.1 人群感染状况
    2.2 感染者带毒情况
    2.3 传播途径
3 实验室检测
4 临床表现和治疗
5 预后及预防措施

(2)TT病毒的检测及与肝病关系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TTV检测及东营地区的流行病学研究
    前言
    材料和方法
        一、调查人群和标本来源
        二、试剂
        三、主要仪器
        四、实验项目和检测方法
    结果
        一、正常人群血清TTV DNA阳性率及性别间差别比较
        二、TTV DNA阳性率的年龄趋势
        三、母婴TTV的垂直传播率和6月龄婴幼儿的感染率
    讨论
        一、TTV的发现和基本特征
        二、流行病学研究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TTV与人类肝病关系的研究
    前言
    材料和方法
        一、检查人群和标本来源
        二、试剂
        三、主要仪器
        四、实验项目和检测方法
    结果
        一、不同类型病毒性肝炎的TTV DNA阳性率
        二、TTV DNA在不明转氨酶升高、肝炎、肝硬化、肝癌中的阳性率
    讨论
        一、TTV在人体的分布
        二、TTV与甲-戊型肝炎的关系
        三、TTV与不明转氨酶升高、肝硬化、肝癌的关系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一、TTV的发现
    二、TTV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三、TTV的分布
    四、TTV的传播途径
    五、TTV的易感人群
    六、TTV的病理学研究
    七、TTV感染的临床表现
    八、TTV的检测方法
    九、治疗对策
    十、展望
    参考文献
附图
发表论文目录
致谢

(3)TT病毒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 TTV的发现及其生物学特性
二、 TTV流行病学研究
三、 TTV致病性研究
四、 TTV检测方法
五、 结语

(4)输血传播病毒(TTV)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TTV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2 基因变异
3 TTV的传播途径
    3.1 输血传播
    3.2 粪-口传播
4 TTV感染的临床表现
    4.1 携带状态
    4.2 非甲-庚型暴发性肝炎
    4.3 非甲-庚型慢性肝病
    4.4 其他
5 TTV的检测方法
6 展望

(5)输血传播病毒(TTV)基因变异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一、 缩略词对照表
二、 中文摘要
三、 英文摘要
四、 论文正文
    1. 前言
    2. 第一部分 TTV感染的临床意义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3. 第二部分 TTV基因变异的临床意义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4. 第三部分 TTV准种感染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5. 讨论
    6. 结论
    7. 参考文献
五、 综述
    1. 输血传播病毒(TTV)及其感染的临床研究进展
    2. 病毒准种研究的分析方法
六、 致谢
七、 附录

(6)新型嗜肝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途径的研究现况(论文提纲范文)

1.TTV的生物学特征
2 TTV的感染率
3 TTV的感染途径
    3.1 血源性感染:
    3.2 粪-口途径感染:
    3.3母婴感染:
    3.4 性途径感染:
    3.5 飞沫途径感染:
4 结语

(7)我国TTV研究现况(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现与命名
2 病原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
3 TTV的流行病学调查
    3.1 普通人群
    3.2 与肝脏疾病的关系
    3.3 血液透析人群中TTV的检出率
    3.4 特殊人群的TTV情况
    3.5 妇女和儿童
4 动物模型研究
5 讨论和展望

(9)TT病毒国内外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TTV的发现
2 TTV的自然史追踪
3 TTV的病原学
    3.1 TTV理化性状 Makoto Mayumi等证实, TTV是一种单链DNA病毒, 无包膜, 直径为50nm。
    3.2 TTV的基因分型
    3.3 各国TTV基因型比较
4 TTV的检测
5 TTV的致病性
    5.1 TTV与肝炎有关的论点
    5.2 认为TTV和肝炎无关的论点
6 TTV的传播途径
    6.1 输血传播
    6.2 肠道传播
    6.3 母婴传播
7 TTV感染的病理表现
8 非甲-庚型肝炎患者中TTV检出率

四、血液透析病人和供血员感染TTV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HGV和TTV研究现状和进展[J]. 吴寰宇,李燕婷.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2007(02)
  • [2]TT病毒的检测及与肝病关系的临床研究[D]. 张华东. 山东大学, 2006(12)
  • [3]TT病毒的研究进展[J]. 卢瑗瑗,钱超,卢春. 国外医学.病毒学分册, 2004(03)
  • [4]输血传播病毒(TTV)研究进展[J]. 宋红,张宏伟. 河北医药, 2004(03)
  • [5]输血传播病毒(TTV)基因变异的临床意义[D]. 侯周华. 中南大学, 2003(03)
  • [6]新型嗜肝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途径的研究现况[J]. 赖晶红. 广西医学, 2002(12)
  • [7]我国TTV研究现况[J]. 黄星,赵素元. 广西预防医学, 2002(05)
  • [8]血液透析病人和供血员感染TTV的研究[J]. 庄立琳,黄其炯,饶日春,胡桂华,夏宁邵,张军. 肝脏, 2001(S1)
  • [9]TT病毒国内外研究进展[J]. 瞿祖一.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01(S1)
  • [10]TTV流行病学和致病性的研究进展[J]. 杨和平,李永录.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01(06)

标签:;  ;  ;  ;  ;  

血液透析患者及献血者感染TTV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