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前后的刘鼎

西安事变前后的刘鼎

一、刘鼎在西安事变前后(论文文献综述)

张茜[1](2019)在《抗战时期八路军驻陕办事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合作局面逐渐形成,为了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陕甘宁边区与陕西国统区的联系,八路军驻陕办事处也由秘密状态转为公开活动,成为中国共产党建立在国民党统治区的第一个公开办事机构。八路军驻陕办事处从建立至撤销历经十年,在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领导下,办事处内部机构设置不断完善,始终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的统战方针和政策,为八路军前方抗战和边区建设发挥重要作用。抗战时期,八路军驻陕办事处在具体工作中,为边区和抗战前线大量采购和运输军需物资,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中共的抗日民主政策,热情接待欲前往边区的团队和个人,组织招收和输送大批爱国青年学生进入延安,为边区建设源源不断地输入新鲜血液。八路军驻陕办事处充分发挥自身区位优势,进行有组织的公开及秘密活动,加强与各地方抗日武装力量的联络互动和各地组织之间的联系,在中共组织原则及政策指导下,采取公开工作与秘密工作相结合、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工作方式,尽力争取胡宗南部,并不断加强自身组织和思想方面的建设,紧密团结,努力完成上级所交代任务。八路军驻陕办事处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动和加强了抗战时期的国共合作,巩固和完善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时提高了共产党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及对国际社会的影响力,为争取全民族抗战胜利和陕甘宁边区建设乃至于新中国的成立锻造了大批优秀干部和有用之才。

滕瀚[2](2018)在《西安事变中的外国新闻“发言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西安事变发生后,如何在自身力量较薄弱的情况下对外有力发声,向外界传递西安事变的真相,促进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考验我党国际宣传能力的关键问题。此时,我党选择了安排能够提供客观理性报道的外国记者对这一事件进行报道,这显然更具说服力和可信度。这其中,有三位外国记者分别在事变前、事变中和事变后进行了相关报道,他们是海伦·斯诺、史沫特莱和贝特兰。

王春林[3](2016)在《东北军的内争与西安事变:以少壮派为中心》文中研究指明1934年归国后,张学良决心改造东北军,少壮派趁势崛起。先天的偏见与现实的利益使少壮派和元老派纷争不断,但两派都忠于张学良,而张学良较亲近少壮派,对元老派则相对疏远。西安事变中,元老派和少壮派实现了短暂的分工合作,前者支持张学良的行动,后者则是"扣蒋"的实际执行者。事变善后时期,少壮派忠于张学良和仇视元老派的思想愈演愈烈,他们因而将营救张学良失败的责任完全归咎于元老派,最后酿成二二事件。东北军少壮派的兴衰既与张学良"联共抗日"理念的发展相始终,又与他们同元老派的内争缠绕在一起。少壮派的派别偏见不仅影响了历史走势,还在他们的历史叙事中得到充分发挥,但这些都远离了历史真相。

刘东社[4](2016)在《张学良、中共与“抗日同志会”关系发微》文中研究表明"抗日同志会"既是张学良创建的联共抗日秘密组织,又是其"独立政党活动"的产物。它绝不能简单等同于东北军少壮派,但大体属于中共所称之"西安左派"的一部分。该组织在联共、抗日、捉蒋等方面虽有贡献,但其领导骨干却以极左面目反对中共与南京和解,反对释蒋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反对东北军东移,并一再拒绝中共指导,与中共的路线、主张背道而驰,最终以"二二"事件为契机,导致了其组织无形解体。

刘少才[5](2016)在《西安事变前后的刘鼎》文中认为刘鼎其人无论是在史料还在百度中查找,关于刘鼎(1902—1986)的记载多是,男,中国共产党老一辈革命活动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内着名的军工与机械工业专家,我国军事工业的创始人和杰出领导人,中北大学第一任校长,被誉为我国军工泰斗。他光明磊落,作风正派,廉洁奉公,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更不为家属子女提出特殊要求。他逝世后一无所有,留给子女的惟有宝贵的精神财富。刘鼎,四川南溪人,原名阚思俊,字尊

孙果达[6](2014)在《西安事变周恩来与张学良的合影考》文中研究表明一张难得的珍贵照片见证了周恩来与张学良的合作与友谊,更见证了周恩来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秘密战线出色的领导人,而且为了挽救革命与民族危亡,还不惜冒着巨大的风险,亲自搏杀在秘密战线的最前沿。

孙果达,陆旸[7](2014)在《苏联联蒋政策下的西路军、西安事变与张国焘批判》文中研究表明1936年夏国际局势的演变迫使苏联的对华政策迅速由反蒋改为联蒋以重新整合中国的政治力量。这一剧烈的战略转变在中国相继引发了西路军与西安事变,直至中共中央对张国焘决议的形成,才标志着这一连锁反应告一段落。由此,对抗日战争开始后毛泽东的独立自主与延安整风等一系列重大的历史演变和逻辑走向,无疑会因为迥然不同于传统视角而对中国共产党苦难辉煌的历程产生更深刻更真实的感悟与解读。

孙果达[8](2013)在《西安事变前后叶剑英扑朔迷离的行踪》文中研究指明西安事变前后叶剑英在保安与西安之间的往返,相关的电报史料似乎模糊不清,甚至自相矛盾,使得叶剑英当时的行踪分外扑朔迷离,连事变后叶剑英究竟哪天到达西安都莫衷一是。尤其叶剑英关于自己在1936年12月上旬携银元回保安汇报张学良决定"苦迭挞"的回忆,多年来更是在学界引起争论,信者言之旦旦,诘者依据凿凿,至今未有定论,成为叶剑英研究中颇为棘手的一大疑难。

孙果达,张蕾蕾[9](2013)在《西安事变前叶剑英回保安汇报“苦迭挞”时间考》文中指出叶剑英在西安事变前后的行踪扑朔迷离,相关的电报史料似乎又自相矛盾,致使其关于"苦迭挞"的回忆受到争议。但叶剑英当时陪同王稼祥赴西安治病与向张学良借款两件具体事实,可以证明叶剑英的"苦迭挞"回忆无可置疑。叶剑英作为关键联络人非常频繁地往来于保安与西安之间,在西安事变中立下了至今鲜为人知的功勋。

冯烈,方馨未[10](2013)在《冯雪峰外调材料(上)》文中研究说明交代我同《保卫延安》出版的关系以及我所知道的其它有关的事情(一)我看这部稿子的经过杜鹏程,在我看他这稿子之前,我不认识,也没有听人说过,也不知道有这部稿子的事情。1954年初(或1953年底),这部稿子送到我处(记不起是送到人民文学出版社还是送作协转交我,还是直接送到我

二、刘鼎在西安事变前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刘鼎在西安事变前后(论文提纲范文)

(1)抗战时期八路军驻陕办事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4 研究特色和创新点
第二章 抗战爆发与国共合作局面的形成
    2.1 抗战爆发后中共统一战线政策的实施
        2.1.1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确立
        2.1.2 西北地区“三位一体”局面的形成
    2.2 国共合作局面的形成
        2.2.1 国民党探寻与中共合作之路
        2.2.2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善后谈判
    2.3 陕甘宁边区各项建设事业的开展
        2.3.1 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的发展概况
        2.3.2 陕甘宁边区文化建设的发展需求
第三章 八路军驻陕办事处的建立
    3.1 八路军驻陕办事处的历史演变
        3.1.1 从秘密交通站到红军联络处
        3.1.2 八路军驻陕办事处的更名成立
    3.2 八路军驻陕办事处的内部机构设置
        3.2.1 八路军驻陕办事处的机构设置
        3.2.2 八路军驻陕办事处的人员构成
    3.3 八路军驻陕办事处的领导体制与任务
        3.3.1 八路军驻陕办事处的领导体制
        3.3.2 八路军驻陕办事处的主要任务
第四章 抗战时期八路军驻陕办事处的具体工作及特点
    4.1 贯彻中共统战政策
        4.1.1 重视对陕西国统区的上层统战
        4.1.2 密切联络各抗日武装与革命团体
        4.1.3 安排来往边区人员的接待工作
    4.2 宣传中共抗日主张
        4.2.1 宣传抗日民主政策
        4.2.2 从事情报工作
        4.2.3 加强内部团结与思想教育
    4.3 军需物资及人员的管理与运输
        4.3.1 购领与运输军需物资
        4.3.2 运送军事人员
        4.3.3 接收与管理各地捐赠物资
    4.4 八路军驻陕办事处的工作特点
        4.4.1 公开工作与秘密工作相结合
        4.4.2 政策原则性与工作灵活性相统一
        4.4.3 争取胡宗南为工作重点
第五章 抗战时期八路军驻陕办事处的地位与贡献
    5.1 八路军驻陕办事处的特殊地位
        5.1.1 西安抗日救亡运动的协调中心
        5.1.2 坚持持久抗战的联络枢纽
    5.2 八路军驻陕办事处的历史贡献
        5.2.1 维护和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5.2.2 扩大了中共在国内外的影响
        5.2.3 支持了边区各项建设事业发展
        5.2.4 促进了边区人才队伍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西安事变中的外国新闻“发言人”(论文提纲范文)

事变前:几乎酿成一场时机尚未成熟的西安事变
事变中:需要一个外国记者在国际上传播声音
事变后:主动安排对关键人物进行采访

(7)苏联联蒋政策下的西路军、西安事变与张国焘批判(论文提纲范文)

一苏联对华政策的突变
二西路军事件
    (一)西路军的组成
    (二)可疑的军事援助
三西安事变
    (一)鲍格莫洛夫的变脸
    (二)蒋介石的变脸
    (三)苏联对蒋介石的需求
四张学良在苏联联蒋政策中的作用
    (一)张学良寻求苏联的援助
    (二)莫德惠赴莫斯科是苏联情报机构的谋划
    (三)莫德惠在西安事变中的活动
    (四)张学良的绝地反击
五秘密谈判
    (一)苏联对谈判各方的诉求
    (二)苏联暗渡陈仓的策略
    (三)苏联对谈判的保密原则
六对张国焘的批判
    (一)中共中央的警惕
    (二)批判张国焘的突如其来
    (三)对张国焘批判的特点
    (四)批判张国焘的担纲者

(8)西安事变前后叶剑英扑朔迷离的行踪(论文提纲范文)

相互矛盾的三种观点
电报史料的疑问
叶剑英陪同王稼祥赴西安的确切时间
叶剑英向张学良借10万银元的确切时间
叶剑英当时如何快速往返于保安与西安
西安事变当天的叶剑英在哪里

(9)西安事变前叶剑英回保安汇报“苦迭挞”时间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目前的主要观点
    (一)《叶剑英传》的说法:
    (二)《叶剑英年谱》的说法:
    (三)叶剑英的回忆:
二、电报史料的疑问
三、叶剑英陪同王稼祥赴西安的确切时间
四、叶剑英向张学良借10万银元的确切时间
五、叶剑英当时如何快速往返于保安与西安
六、西安事变当天的叶剑英在哪里

四、刘鼎在西安事变前后(论文参考文献)

  • [1]抗战时期八路军驻陕办事处研究[D]. 张茜. 西北大学, 2019(01)
  • [2]西安事变中的外国新闻“发言人”[J]. 滕瀚. 新闻战线, 2018(08)
  • [3]东北军的内争与西安事变:以少壮派为中心[J]. 王春林. 抗日战争研究, 2016(04)
  • [4]张学良、中共与“抗日同志会”关系发微[J]. 刘东社. 学问, 2016(06)
  • [5]西安事变前后的刘鼎[J]. 刘少才. 党史纵横, 2016(03)
  • [6]西安事变周恩来与张学良的合影考[J]. 孙果达.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4(12)
  • [7]苏联联蒋政策下的西路军、西安事变与张国焘批判[J]. 孙果达,陆旸. 史林, 2014(01)
  • [8]西安事变前后叶剑英扑朔迷离的行踪[J]. 孙果达. 党史纵横, 2013(11)
  • [9]西安事变前叶剑英回保安汇报“苦迭挞”时间考[J]. 孙果达,张蕾蕾. 抗日战争研究, 2013(02)
  • [10]冯雪峰外调材料(上)[J]. 冯烈,方馨未. 新文学史料, 2013(01)

标签:;  ;  ;  ;  ;  

西安事变前后的刘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