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分时空技术研究

微分时空技术研究

一、差分空时技术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泰立[1](2019)在《基于空时码的鲁棒双天线遥测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连续相位调制(Continuous Phase Modulation,CPM)是在航空遥测领域应用广泛的调制体制,其中,成形偏移正交相移键控(Shaped Offset 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SOQPSK)信号的预编码特性使其相位状态可以根据前两位比特唯一确定,对该信号运用Viterbi算法译码时状态网格图较为直观。多指数连续相位调制信号(Multi-h CPM)按一定的规律利用多个调制指数对信息符号进行调制,延长了相似路径重合的时间,从而提高了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将空时码(Space Time Coding,STC)引入到运用CPM体制的遥测系统中,可以为系统提供分集增益和编码增益,并且码字矩阵的正交性可以用来解决双发射天线系统中,两路信号同时到达接收端而发生相互干涉所产生的“双天线问题”。本文围绕STC-CPM遥测系统的联合检测技术展开研究,研究成果如下:1.从CPM信号的基本特征开始梳理,推导CPM信号的误码下界,针对SOQPSK-TG信号利用脉冲幅度调制(Pulse Amplitude Modulated,PAM),脉冲截断(Pulse Truncation,PT)和互相关网格编码正交调制(Cross-Correlated Trellis Coded Quadrature Modulation,XTCQM)的简化算法进行误码率仿真,针对Multi-h CPM信号运用倾斜相位(Tilted Phase,TP)加频率脉冲截断(Frequency Pulse Truncation,FPT)的方法降低检测复杂度,将上述简化算法的误码性能与推导出的误码下界作对比,并分析了各个算法的降复杂度效果。2.针对Alamouti-SOQPSK-TG遥测系统完成了基于PAM分解,修改后PT以及32波形XTCQM的联合检测简化算法,考虑到两路信号到达接收端会存在有时延的情况,根据时延差分情况讨论,详细给出了联合检测的相关公式,为选用检测复杂度适中,误码性能较好的检测方案提供依据。3.梳理了L2空时码所涉及的相位修正函数的设计原理,证明了L2 STC满速率传输特性以及全分集特性,利用TP+FPT算法对L2 STC-Multi-h CPM遥测系统的检测复杂度进行化简。4.调研了酉差分空时码(Differential Unitary Space Time Code,DUSTC)的码字矩阵构造原理,对其与数字相移键控(Phase Shift Keying,PSK)相结合,对该遥测系统的误码性能进行仿真。为充分利用设计L2 STC使各路波形正交的特性,设计了一种针对L2 STC-SOQPSK-TG遥测系统的非相干检测方案。

王品逸[2](2019)在《基于多天线系统下的编码与检测的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当前的移动通信系统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获得图片传输、视频聊天等这种对通信质量有着更高要求的多媒体业务。针对当今越来越高的用户需求,人们开始把研究的目光转向下一代移动通信(5G)。为了能够在复杂的通信环境中实现大容量和大速率的数据传输,MIMO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并被作为5G中核心技术之一写入了相关的协议标准当中。本文主要是在研究这种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对空时编码及检测算法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 MIMO系统模型以及简要概述了几种常见的无线信道的特征和分集技术,紧接着通过理论推导和系统仿真的方式讨论了 MIMO系统的信道容量的变化情况;其次研究分析了在MIMO系统中典型的编码方案的编译码过程,给出了各种编码方案的适用场景以及对应的优缺点,并对结合了空时分组码和分层空时码两者特点的组合型编码进行了研究,改进了其译码算法,通过仿真分析了改进效果。最后研究了通过预加权技术处理去除信道相关性的差分空时码编码,并将多符号检测译码应用到了这一新型编码结构上,使其系统具有了更好的译码性能。随后,对MIMO系统中的检测算法进行了研究,包括经典的检测算法性能分析;重点研究了格基规约技术,格基规约中的LLL算法,利用格基规约技术对信道矩阵进行优化,使其具有更好的正交性,并将此技术应用于检测算法中,重点改进了串行干扰消除算法和球形译码算法,使这两种算法在改进后具有更好的译码性能,同时没有增加很大的算法复杂度。论文通过仿真证实了改进算法的可行性以及相对检测算法的所能够达到的优势和能够取得的系统性能。

常英杰[3](2019)在《面向短突发MIMO-OFDM通信系统编码技术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短突发通信系统经常用于军事、卫星、深空等通信领域。为了保证传输信息的保密性,短突发通信系统通常采用短帧结构。然而,短帧结构会给短突发系统带来一定的问题,其中由于短帧结构限制训练序列的长度而导致接收端信道估计准确性降低,进而影响系统的性能便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差分编码是一种非相干检测编码技术,在信道信息未知的情况下,也可实现对传输数据的解码。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了基于差分编码的短突发通信系统,以避免复杂的信道估计,具体工作如下:一、构建了基于差分空时频编码的短突发MIMO-OFDM通信系统。系统中采用了差分空时频编码方案,在发射端和接收端均不需要信道状态信息。对同一个OFDM符号中不同的子载波进行差分编码,适合于所构建系统的帧结构,既能降低参考符号的冗余、提高系统中数据符号的比例,又能获得系统的最大分集。并将构建的系统与基于信道估计的短突发MIMO-OFDM系统进行仿真对比,证明了所构建系统的优越性。为了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在构建的系统中引入信道编码,并通过仿真验证选取了RS码作为最适合的信道编码码型。二、构建了基于差分编码的短突发大规模MIMO通信系统。将系统的接收端配备大量的接收天线,从而提高了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和频谱效率。采用逐块差分编码的方式,完成了从发射端编码到接收端解码整个过程的理论推导并对其进行了仿真分析。多符号差分检测方案是将传统的两个符号的观察间隔扩展到多个符号的观察间隔,可以弥补与相干检测的性能差异。因此将多符号差分解码方案引入到所构建的系统中,构建了面向短突发的大规模MIMO多符号差分通信系统。并通过仿真分析,证明了所提方案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方偌琳[4](2018)在《MIMO系统中的差分空时编码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频谱利用率和功率效率是无线通信系统面临的两个最严峻的挑战。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技术可以在不增加带宽和发射功率的情况下,明显提升整个系统的容量和频谱利用率。另一方面,当信道变化较快时,差分空时编码(Differential Space Time Coding,DSTC)技术能够避免信道估计,降低接收端检测复杂度。因此,MIMO系统和差分空时编码技术的结合,是未来空间资源利用技术的发展方向。然而,大多数的研究都是基于MIMO信道独立的假设下展开的。在实际的移动通信系统中,MIMO信道存在一定的空间相关性,从而使得系统无法获得理想的容量和满分集增益。本文先对差分空时编码的系统结构,正交设计和实现原理等进行了总结分析,接着为了更直观地分析信道相关性对差分空时编码系统性能的影响,从信道容量和空间分集两方面出发,分别推导了包含表征空间相关性的变量的表达式。随后基于MIMO无线通信环境,通过Matlab仿真平台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差分空时编码系统,包括信号在发端的设计、信道模型以及信号检测,并在该系统模型下分析了现有差分空时编码在MIMO信道空间相关时的性能。为了克服空间相关性对差分空时编码系统性能的不利影响,本文提出一种适用于MIMO空间相关信道的差分空时编码方案,即预加权的差分空时编码。该方案从一个预定义的随机因子集合中随机地选择一个因子加权在将要发送的信号上,事实上这个预加权因子可以被等效到信道中,这使得信道的空间相关性被移除。把预加权方案应用到差分空时编码中,去相关的处理不仅不影响接收端的检测,还能在保证分集增益的前提下获得理想的信道容量,并且这种优势会随着信噪比的提升越来越明显。此外,为了弥补与相干检测相比存在的3dB损失,接收端采用多符号差分检测,通过扩展观测窗口的长度,进一步缩短了性能差异。

卢研研[5](2012)在《基于协作通信的速率嵌入式差分空时码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协作通信系统因其利用无线网络中的多个节点之间相互协作实现传输路径共享,已使其成为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协作通信系统无须额外增加多天线配置就可以获得类似多输入多输出(MIMO,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系统的空间分集,从而提高链路性能。在协作通信技术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近年来涌现出大量针对协作通信技术更深层次的研究。将空时编码技术与协作通信技术相结合,可在协作中继网络中,将多个中继节点的天线等效为分布式“虚拟天线阵列”进行空时编码的设计,能够挖掘天线间的空间分集增益、提高网络的抗干扰能力并降低节点的能耗,对其的相关研究成为了科研人员的研究重点。目前的协作通信领域的大部分研究工作都是基于接收端已知信道状态信息的假设,要求系统进行可靠的多信道估计,这必将增加频繁进行信道估计的负担,并且增加接收端需要估计信道参数的数目。因此,有必要研究对于避免要求接收端已知信道状态信息的协作通信差分传输系统。本论文首先介绍了无线通信基础理论、MIMO模型及空时编码的相关理论,深入分析了几种典型的空时编码技术并简要介绍了分布式空时码的概念以及协作通信的相关模型及协议。重点分析了基于两跳单中继节点协作模型的差分空时编码(DSTC,Differential Space—Time coding)方案,针对协作差分空时编码系统中的信息符号矩阵由于必须满足差分传输所要求的酉特性而存在冗余信息,导致了数据传输速率较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两跳单中继协作模型下的速率嵌入式差分空时编码方案,将非酉特性的全速率空时码与传统的低速率的空时码交替用在协作差分传输的适当时隙,构造了两种不同类型的信息符号矩阵,突破了差分传输的信息符号矩阵必须满足酉特性的限制条件,可实现协作差分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的提升。仿真结果表明,与采用低速率酉特性的消息矩阵的两跳单中继协作差分空时编码方案相比,速率嵌入式的两跳单中继协作差分空时编码方案的数据传输速率可在保证误码性能的前提下获得明显的提高。另一方面,在传输速率相同的情况下,速率嵌入式的协作差分空时编码方案的误码性能要明显优于采用低速率酉特性矩阵作为信息符号矩阵的协作差分空时编码方案。

顾鲜婷[6](2012)在《准正交空时分组码的改进研究》文中指出空时分组码(STBC)是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中重要的信道编码技术之一。由于STBC具有编码结构和信道估计相对简单,译码复杂度相对较低,且能够提供完全的空间分集增益等优势,近些年来它已得到广泛的研究与应用。当发送天线数大于2时,到达满分集的复OSTBC无法实现全速率传送,针对这一问题,Jafarkhani等人提出了全速率准正交空时分组码(QOSTBC)的概念及构造方法。这类空时分组码的解码要求接收端必须己知信道的状态信息(CSI),因此在接收端进行信道估计是必要的。但是信道估计会增加系统的成本和复杂性,并且当处在接收端高速移动、信道状态快速变化的环境中时,快衰落使得接收端不能进行准确地信道估计,有时甚至根本无法进行估计。由此产生了一种不需要CSI的差分空时编码,它利用两个相邻的接收信号矩阵进行差分解码。但要实现差分空时码的编码和解码,其编码矩阵则需要满足一定的约束条件(例如差分酉空时编码要求其传输矩阵是酉矩阵)。由于正交空时分组码(OSTBC)本身就能够达到差分编码的约束条件,因此近几年关对差分OSTBC的研究是占了差分空时码的大部分比重。但是,按照Jafarkhani的思想设计的QOSTBC一般不是酉矩阵,因此不能直接实现QOSTBC的差分编码。如何设计出全速率且高性能的差分QOSTBC成为近几年研究的一个热点和难点。同样,本文也深入研究了QOSTBC的差分编码。首先,本文根据空时编码设计的秩准则原理,为了得到满分集增益的QOSTBC,将Jafarkhani码与Givens矩阵旋转及星座旋转相结合,设计出一种全速率满分集QOSTBC的编译码方案。系统仿真结果显示,此编码方案的系统性能比传统QOSTBC有显着的提高。其次,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M-PSK调制的差分QOSTBC方案,这种方案通过引入旋转因子将QOSTBC构造成酉矩阵,这样我们就可以对QOSTBC进行差分编码。此新方案拥有较大的欧氏距离并且在多接收天线系统下可以提高系统的传输性能,但由于不能实现全分集,与其它差分QOSTBC方案相比,在单接收天线系统下其传输性能却略有下降。最后,本文提出了另一种新的差分QOSTBC,此编码方案不但能够达到全分集,取得比基于旋转因子的差分QOSTBC更好的误码性能,而且其译码复杂度也要比Jafarkhani码的联合译码的复杂度低的多。

姚琼,邵朝[7](2011)在《两天线差分空时分组码研究》文中认为从差分码的编译着手,导出两天线差分空时分组码译码的差分系数矢量估计值关系式,据此可知,两天线差分空时分组码的译码过程不需要信道状态信息。通过仿真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差分空时分组码的译码性能比普通空时分组码的译码性能虽相差大约3dB,但在快衰落信道状态下仍可保持较好性能。

代恒军[8](2011)在《无线协作通信网络中差分空时频编码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无线协作通信网络中差分空时频编码方法是在无线协作通信网络中,中继节点和接收端信道状态信息都未知的情况下,设计合理的分布式差分空时频编码方案完成信息的编码与传输,并可以获得空间分集和频率分集,降低检测复杂度和节点功耗,增强整个网络的抗干扰能力和误码性能。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阐述了空时频编码的基本原理,介绍了空时频编码的发展历程和各种空时频频编码标准;(2)在空时频编码结构的基础上,分析了差分空时频编码方案,并仿真结果证实,与现有的空时频编码方案相比,尤其是在高频谱效率或大发射天线数目情况下,速率嵌入式差分空时频编码方案具有极为明显的高误码性能和高频谱效率优势;(3)以协作通信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放大转发协议模式下的异步差分空时频编码方案(DSTF:differential space-time-frequency)。本方案先对源节点的数据进行分组处理,从而降低编码的复杂度,同时通过满分集旋转、Cayley变换以及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调制来构造差分空时频编码。仿真结果表明,在目的地节点未知信道状态信息和中继节点非完全同步的情况下,本论文提出的方案可以同时获得空间分集和多径分集。

刘静[9](2010)在《认知MIMO系统中差分空时编码技术的研究》文中指出在无线通信环境中,现代高速移动通信面临着频谱资源有限,时变无线传输环境复杂等问题,为了满足更高的数据传输率、更好的服务质量、更大的系统容量的通信需求,人们研究出许多新技术和新方案来提高频谱效率和传输可靠性。使用多根发射天线和多根接收天线的MIMO (Multiple-In Multiple-Out)技术,可以在不牺牲带宽和不增加发射功率的情况下成倍地提高信道的容量。空时编码是在发射分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接收端有时不能精确地获得信道状态信息,在这种条件下,差分空时编码技术可以实现有效地解码。无线认知技术使得未授权用户可以有机会使用授权频段,这样可以提高部分授权频段的频谱利用率,缓解频谱资源短缺的问题。本文主要在三个方面做了工作:分析了认知无线电技术与宽带无线技术融合的可能性,并将MIMO技术应用到认知无线链路系统中,提高了系统的容量和频谱利用率;利用"ABBA"高维构建法构造了分布式差分空时编码,使得系统的编解码复杂度得到了降低,仿真结果显示利用高维构建法构造的分布式差分空时编码的性能比循环码的性能要好;给出了认知MIMO系统中差分空时编码的发射机和接收机的结构,仿真结果显示与未编码系统相比,利用了差分空时编码的认知MIMO系统的误码率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刘宗波[10](2009)在《MIMO系统中差分空时分组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无线通信环境中,高速通信面临着频谱资源有限,时变无线传输环境复杂等问题,利用传统的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是很困难的。为了满足更高的数据传输率、更好的服务质量、更大的网络容量的需求,出现了许多能够提高频谱效率和传输可靠性的新技术和新方案。例如使用多个发射天线和多个接收天线的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技术,可以在不牺牲带宽和不增加发射功率的情况下成倍地提高信道容量,MIMO系统获得了单天线系统无法比拟的容量。将发送分集和编码调制技术相结合,进一步产生了空时编码技术。本文着重研究了差分空时编码的相关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首先介绍了空时编码的正交设计,研究了差分空时编码的编译码原理。在接收端不需要信道状态信息,通过差分译码,可以实现正确的译码。虽然差分译码的性能有所降低,但是提高了频谱效率。(2)在平坦衰落信道下,为了提高差分空时编码的性能,本文将线性纠错码与差分空时编码相结合,给出了差分空时分组码与纠错码的级联方案,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提高了误码性能。(3)在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下,采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技术,将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转化成平坦衰落的子信道,针对OFDM系统估计信道状态信息困难的问题,本文采用差分空时编码,同时结合了纠错码技术,来弥补误码性能的损失,最后仿真并分析了该方案在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下的误码性能。

二、差分空时技术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差分空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空时码的鲁棒双天线遥测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2.1 连续相位调制技术及其检测方案的研究现状
        1.2.2 空时编码技术的研究现状
        1.2.3 连续相位调制联合空时编码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1.3.1 论文研究目的
        1.3.2 论文研究内容
    1.4 组织结构
第二章 CPM的解调算法研究
    2.1 CPM基本性质
        2.1.1 Multi-h CPM信号的基本性质与误码下界分析
        2.1.2 SOQPSK信号的基本性质与误码下界分析
    2.2 Multi-h CPM信号的简化检测算法
    2.3 SOQPSK信号的简化检测算法
        2.3.1 基于PAM分解的简化检测算法
        2.3.2 基于PT的简化检测算法
        2.3.3 基于XTCQM分解的简化检测算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Alamouti-SOQPSK-TG遥测系统的低复杂度检测算法研究
    3.1 Alamouti-SOQPSK-TG遥测系统建模
        3.1.1 Alamouti编码方案
        3.1.2 Alamouti与SOQPSK-TG的联合编码以及联合检测算法
    3.2 基于XTCQM的降复杂度检测算法
    3.3 基于PAM的降复杂度检测算法
    3.4 基于PT的降复杂度检测算法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L~2 STC-CPM遥测系统的低复杂度检测算法研究
    4.1 L~2空时码的编码方案设计
        4.1.1 基于L~2范数的正交设计
        4.1.2 修正函数的定义
    4.2 L~2空时码的性质
        4.2.1 波形正交性
        4.2.2 全分集特性
    4.3 L~2 STC-CPM遥测系统的简化检测方案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空时码的双天线遥测系统的非相干检测算法研究
    5.1 酉差分空时码的性能分析
        5.1.1 信道参数已知时酉空时码的最佳参数选择
        5.1.2 信道参数未知时酉空时码的最佳参数选择
    5.2 DUST-MPSK遥测系统建模
    5.3 L~2 STC-SOQPSK-TG遥测系统的非相干检测方案
    5.4 本章小结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2)基于多天线系统下的编码与检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现代MIMO技术的发展
    1.3 论文的研究价值
    1.4 论文的文章架构
第二章 MIMO无线通信系统
    2.1 MIMO系统模型
    2.2 无线信道的衰落模型
        2.2.1 大尺度衰落
        2.2.2 小尺度衰落
    2.3 MIMO系统信道容量
    2.4 MIMO系统的分集与空间复用技术
        2.4.1 分集技术原理
        2.4.2 空间复用技术原理
    2.5 信道估计技术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MIMO系统下的空时编码
    3.1 空时编码模型
    3.2 空时分组编码(STBC)
        3.2.1 Alamouti编码方案
        3.2.2 正交空时分组码编码方案
    3.3 分层空时码(BLAST)
        3.3.1 分层空时码编码
        3.3.2 分层空时码译码
        3.3.3 分层空时码仿真
    3.4 STBC与V-BLAST的结合改进型空时编码
        3.4.1 STBC-VBLAST编码
        3.4.2 STBC-VBLAST干扰消除迭代QR译码
        3.4.3 改进的STBC-VBLAST译码算法
        3.4.4 STBC-VBLAST系统仿真分析
    3.5 差分空时分组码(DSTBC)
        3.5.1 差分空时分组码编码
        3.5.2 差分空时分组码译码
        3.5.3 差分空时分组码仿真与分析
    3.6 预加权的差分空时编码方案
        3.6.1 预加权差分空时码编码
        3.6.2 预加权差分空时码译码
        3.6.3 改进的预加权差分空时码的多符号译码
        3.6.4 预加权差分空时码的系统仿真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MIMO系统的检测算法
    4.1 MIMO系统的检测算法
        4.1.1 最大似然检测算法
        4.1.2 迫零检测算法
        4.1.3 最小均方误差算法
        4.1.4 线性检测算法仿真与分析
    4.2 非线性检测
        4.2.1 串行干扰消除算法
        4.2.2 排序串行干扰消除算法
        4.2.3 干扰消除算法的仿真与分析
        4.2.4 QR分解
        4.2.5 排序QR分解
        4.2.6 QR分解仿真与分析
    4.3 格基规约技术
        4.3.1 格理论概述
        4.3.2 格基规约算法
    4.4 基于格基规约的干扰消除算法改进
        4.4.1 基于格基规约的串行干扰消除算法改进
        4.4.2 基于格基规约的串行干扰消除改进算法仿真与分析
        4.4.3 基于格基规约的分层串行干扰消除算法改进
        4.4.4 基于格基规约的分层串行干扰消除改进算仿真与分析
    4.5 球形译码
        4.5.1 球形译码的仿真与分析
    4.6 基于格基规约的球形译码改进
        4.6.1 基于格基规约的球形译码改进算法
        4.6.2 基于格基规约改进的球形译码算法仿真与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面向短突发MIMO-OFDM通信系统编码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1.3.1 研究内容
        1.3.2 章节安排
第二章 编码技术理论
    2.1 空时编码
        2.1.1 分层空时编码
        2.1.2 空时网格编码
        2.1.3 空时分组编码
    2.2 差分编码
        2.2.1 两天线的差分编码
        2.2.2 多天线的差分编码
    2.3 信道编码
        2.3.1 卷积码
        2.3.2 循环码
        2.3.3 RS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短突发MIMO-OFDM通信系统
    3.1 基于信道估计的短突发MIMO-OFDM通信系统
        3.1.1 系统模型
        3.1.2 帧结构设计
        3.1.3 仿真分析
    3.2 基于差分空时频的短突发MIMO-OFDM通信系统
        3.2.1 系统模型
        3.2.2 差分空时频编译码过程
        3.2.3 仿真分析
        3.2.4 对比仿真分析
    3.3 级联信道编码的短突发差分MIMO-OFDM通信系统
        3.3.1 系统模型
        3.3.2 仿真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短突发大规模MIMO通信系统
    4.1 短突发差分大规模MIMO通信系统
        4.1.1 系统模型
        4.1.2 编译码过程
        4.1.3 仿真分析
    4.2 多符号差分检测
        4.2.1 系统模型
        4.2.2 编译码过程
        4.2.3 仿真分析
    4.3 短突发多符号差分大规模MIMO通信系统
        4.3.1 系统模型
        4.3.2 编译码过程
        4.3.3 仿真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MIMO系统中的差分空时编码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差分空时编码研究现状分析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第二章 MIMO无线通信系统和差分空时编码理论
    2.1 MIMO无线通信系统
        2.1.1 MIMO系统模型
        2.1.2 无线信道衰落
    2.2 差分空时编码理论
        2.2.1 空时分组码
        2.2.2 正交设计
        2.2.3 SISO系统的差分调制
        2.2.4 MIMO系统的差分调制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空间相关性对差分空时编码系统性能的影响
    3.1 单环模型的相关性分析
    3.2 信道相关性对信道容量的影响
        3.2.1 信道容量
        3.2.2 相关信道下信道容量的分析
    3.3 信道相关性对分集性能的影响
        3.3.1 空间分集
        3.3.2 天线分集性能的衡量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预加权的差分空时编码方案
    4.1 预加权去信道相关性
    4.2 预加权差分空时编码方案
        4.2.1 简单的预加权差分空时编码
        4.2.2 多天线的预加权差分空时编码
        4.2.3 预加权差分空时编码的性能分析
    4.3 预加权差分空时编码的多符号差分检测
        4.3.1 差分空时编码的多符号差分检测
        4.3.2 预加权差分空时编码的多符号差分检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基于协作通信的速率嵌入式差分空时码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1.2 论文的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3 论文的研究工作和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无线协作通信概述
    2.1 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
    2.2 分集技术
        2.2.1 时间分集
        2.2.2 频率分集
        2.2.3 空间分集
    2.3 合并技术
        2.3.1 最优选择合并
        2.3.2 最大比合并
        2.3.3 等增益合并
    2.4 协作分集
    2.5 协作通信传输协议
        2.5.1 放大转发协议
        2.5.2 译码转发协议
        2.5.3 编码协作协议
    2.6 本章总结
第三章 空时编码及协作通信基本理论
    3.1 空时编码的MIMO模型
    3.2 空时码
        3.2.1 空时码设计准则
        3.2.2 分层空时码(LSTC)
        3.2.3 空时网格码(STTC)
        3.2.4 空时分组码和准正交空时码(STBC&QO-STC)
        3.2.5 全分集全速率(FDFR)空时码
        3.2.6 差分空时码
    3.3 分布式空时码(DSTC)
    3.4 协作通信网络结构
    3.5 本章总结
第四章 两跳单中继协作系统中速率嵌入式差分空时码
    4.1 单中继节点协作通信差分传输方案
        4.1.1 系统模型
        4.1.2 信号模型
    4.2 分布式差分空时编码方案
        4.2.1 分布式差分空时编码
        4.2.2 仿真分析
    4.3 速率嵌入式差分空时编码方案
        4.3.1 速率嵌入差分空时编码模型
        4.3.2 检测模型
        4.3.3 仿真分析
    4.4 本章总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准正交空时分组码的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词汇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空时编码概述及现状分析
    1.3 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
第二章 无线信道的特征和MIMO 空时系统原理
    2.1 无线通信信道的传输特性
        2.1.1 无线信道的基本特征
        2.1.2 衰落信道的分类
        2.1.3 分集技术
    2.2 MIMO 空时系统原理
        2.2.1 MIMO 空时系统模型
        2.2.2 MIMO 系统的信道容量
        2.2.3 MIMO 空时系统错误性能
    2.3 空时编码的设计准则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空时分组码
    3.1 正交空时分组码
        3.1.1 Alamouti 空时编码方案
        3.1.2 正交空时分组编码设计
    3.2 传统的准正交空时分组码
        3.2.1 TBH 码
        3.2.2 Jafarkhani 码
        3.2.3 译码方案
    3.3 改进的全速率满分集QOSTBC
        3.3.1 Givens 矩阵旋转
        3.3.2 矩阵旋转与星座旋转结合的QOSTBC
        3.3.3 译码方案
        3.3.4 系统仿真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差分空时编码
    4.1 差分Alamouti 编码
        4.1.1 差分Alamouti 的编码结构
        4.1.2 差分译码方案
    4.2 差分酉空时编码
        4.2.1 酉空时编码的原理与性能
        4.2.2 基于酉空时码的差分码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差分准正交空时分组码
    5.1 基于旋转因子的差分 QOSTBC 码
        5.1.1 差分酉空时编码
        5.1.2 差分译码
    5.2 一种新的差分准正交空时分组码
        5.2.1 基于 QOSTBC 的差分酉空时调制编码
        5.2.2 新编码方案的差分译码方法
    5.3 性能分析与比较
    5.4 仿真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8)无线协作通信网络中差分空时频编码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1.2 空时频编码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的选题来源和意义
    1.4 论文研究内容
    1.5 论文内容安排
第二章 无线通信传播的基本理论
    2.1 无线信道
        2.1.1 加性高斯白噪声
        2.1.2 大尺度的传播效应
        2.1.3 小尺度的传播效应
        2.1.4 功率延迟谱
        2.1.5 其他信道模型
    2.2 信源和信道编码理论
        2.2.1 信源编码理论
        2.2.2 信道编码理论
    2.3 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
    2.4 分集技术
    2.5 协作分集
    2.6 本章总结
第三章 空时频编码基本理论
    3.1 无线通信"虚MIMO"系统
    3.2 空时编码
    3.3 空时频编码
        3.3.1 MIMO-OFDM系统模型
        3.3.2 映射方式的全分集空频编码设计
        3.3.3 基于MIMO-OFDM系统模型的STF编码方法
    3.4 本章总结
第四章 速率嵌入式差分空时频编码方案
    4.1 差分空时码
    4.2 速率嵌入式差分空时码
        4.2.1 速率嵌入式差分空时编码方案
        4.2.2 速率嵌入式差分空时编码传输模型
        4.2.3 检测复杂度分析
        4.2.4 简单的DF-DD算法(SDF-DD算法)
        4.2.5 仿真结果
        4.2.6 小结
    4.3 速率嵌入式差分空时频编码方案
        4.3.1 速率嵌入式差分空时频编码方案
        4.3.2 仿真结果
        4.3.3 小结
    4.4 本章总结
第五章 基于协作通信差分空时频编码研究
    5.1 协作通信技术
        5.1.1 协作通信的方式
        5.1.2 基于AF和DF协作通信模式仿真
    5.2 基于协作通信系统中差分空时频编码方案
        5.2.1 异步协作通信系统模型
        5.2.2 分布式差分空时频码的构造
        5.2.3 基于协作通信差空时频编码仿真
    5.3 本章总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认知MIMO系统中差分空时编码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 MIMO技术
    2.1 MIMO空间复用系统的若干关键技术
    2.2 MIMO技术的特点
    2.3 MIMO系统的分集与复用
    2.4 MIMO-OFDM系统简介
    2.5 MIMO信道模型简介
    2.6 MIMO系统的性能度量
    2.7 带有信道估计误差的衰减MIMO信道的容量
        2.7.1 带有不完善CSI的互信息量的界限
        2.7.2 最优功率分配
3 无线认知技术
    3.1 IEEE 802.22标准的物理层规范
        3.1.1 自适应调制编码技术
        3.1.2 前导符号,导频图案与信道分配
        3.1.3 功率控制
        3.1.4 认知无线电的基本任务
    3.2 认知无线电网络架构与协议体系
    3.3 认知无线电在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3.3.1 认知无线电的特点
        3.3.2 宽带无线技术
        3.3.3 技术融合可行性分析
        3.3.4 在LTE中实现CR
4 差分空时编码技术
    4.1 差分空时编码技术提出的背景
    4.2 空时编码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
    4.3 分布式差分空时编码的算法原理
        4.3.1 相同维数的矩阵构成的差分码本的系统模型
        4.3.2 编/解码复杂度较低的DSTCs的设计
    4.4 分布式差分空时编码的具体结构
        4.4.1 信号集合的构建
        4.4.2 仿真结果
        4.4.3 现实情况的讨论
5 认知MIMO系统的差分发射机和接收机
    5.1 认知MIMO系统的差分发射机
    5.2 认知MIMO系统的差分接收机
    5.3 仿真结果
6 结论
    6.1 全文工作总结
    6.2 对下一步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MIMO系统中差分空时分组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1.2 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
    1.3 空时编码研究现状
    1.4 空时编码技术的应用前景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无线通信中的MIMO系统
    2.1 无线信道的基本特征
    2.2 MIMO技术
    2.3 空时编码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正交设计与空时分组码
    3.1 空时分组码
    3.2 正交设计
        3.2.1 实正交设计
        3.2.2 仿真结果与性能分析
        3.2.3 复正交设计
        3.2.4 仿真结果与性能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提高频谱效率的差分空时分组码
    4.1 单根发射天线的差分编码
    4.2 简单的二发射天线差分空时分组码
        4.2.1 编译码方案
        4.2.2 仿真结果与性能分析
    4.3 联合分集下的差分编解码
        4.3.1 联合分集下的合并方法
        4.3.2 仿真结果与性能分析
    4.4 多发射天线差分空时分组码
        4.4.1 多发射天线实信号差分空时分组编码
        4.4.2 多发射天线复信号差分空时分组编码
    4.5 差分空时分组码与纠错码的级联
        4.5.1 RS编译码
        4.5.2 差分空时分组码与纠错码的级联
        4.5.3 仿真结果及性能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级联码在OFDM系统中的应用
    5.1 正交频分复用基本原理
        5.1.1 调制和解调
        5.1.2 添加保护间隔与循环前缀
        5.1.3 选择参数
        5.1.4 正交频分复用的优缺点
    5.2 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表示及分析
    5.3 基于差分空时分组编码的MIMO-OFDM系统
        5.3.1 MIMO-OFDM系统
        5.3.2 DSTBC-RS-OFDM系统的编译码方案
        5.3.3 仿真结果与性能分析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全文工作总结
    对下一步工作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差分空时技术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空时码的鲁棒双天线遥测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D]. 李泰立. 国防科技大学, 2019(02)
  • [2]基于多天线系统下的编码与检测的研究[D]. 王品逸. 北方工业大学, 2019(01)
  • [3]面向短突发MIMO-OFDM通信系统编码技术的研究[D]. 常英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2)
  • [4]MIMO系统中的差分空时编码技术研究[D]. 方偌琳.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8(02)
  • [5]基于协作通信的速率嵌入式差分空时码的研究[D]. 卢研研. 安徽大学, 2012(10)
  • [6]准正交空时分组码的改进研究[D]. 顾鲜婷. 南京邮电大学, 2012(07)
  • [7]两天线差分空时分组码研究[J]. 姚琼,邵朝. 西安邮电学院学报, 2011(06)
  • [8]无线协作通信网络中差分空时频编码方法的研究[D]. 代恒军. 安徽大学, 2011(04)
  • [9]认知MIMO系统中差分空时编码技术的研究[D]. 刘静. 北京交通大学, 2010(09)
  • [10]MIMO系统中差分空时分组码研究[D]. 刘宗波. 西南交通大学, 2009(03)

标签:;  ;  ;  ;  ;  

微分时空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