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信息工作者在推进循证医学中的作用

医学信息工作者在推进循证医学中的作用

一、医学信息工作者在推进循证医学中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闫媛媛[1](2021)在《基于循证与叙事构建肠造口适应实践模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造口患者存在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多方面适应问题,使造口护理呈现专科性和复杂性特点,造口适应对于全面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造口适应过程复杂,有待探索一条有效途径全面解决造口患者身-心-社-灵综合需求。叙事循证医学模式提倡循证医学与叙事医学的联合,初步开发出理论与实践的可操作模型,可使客观数据与主观体验相互联合,具有实践的可操作性,在解决造口患者综合需求方面具有优势。目的:本研究基于叙事循证医学模式理论框架联合行动研究实施,探索造口患者适应需求,调查造口专科护理实践现状;探索肠造口患者适应因素影响机制;构建基于最佳证据的肠造口适应实践模式及标准化实践方案;检验肠造口适应实践模式的有效性,探索标准化实践方案联合叙事护理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评估对患者健康结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以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循环过程作为研究实施基本框架,在每阶段实施过程联合不同方法:第一阶段,以质性研究描述性现象学调查造口患者适应需求与造口专科护理现状;第二阶段,通过整合综述法获取造口适应相关文献,分析造口适应因素影响机制;第三阶段,以循证方法检索、筛选、评价、汇总造口适应最佳证据,并对证据进行分级和级别推荐,包括造口护理临床实践指南、造口专科护士角色与实践职责相关文献、第二阶段获取的造口适应相关文献;第四阶段,通过改良德尔菲法构建基于最佳证据,且适宜本土特色的造口适应实践模式及标准化实践方案,确定模式的具体维度和标准实践方案的具体条目;第五阶段,以叙事探究结合个案研究形式,探索标准化实践方案联合叙事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途径及临床意义,完善造口适应实践模式。结果:(1)造口患者适应需求调查与造口专科护理现状:通过对11名造口患者及7名相关医务工作者半结构化访谈和现场观察得出四个主题类属:主题1:造口患者适应需求多元化,包含6个次级主题(生理性需求、支持性需求、信息需求、情感需求、社会文化适应需求、自我护理需求);主题2:造口患者适应过程与时间具有相关性;主题3:造口适应与个人经历有关;主题4:造口专科护理存在发展机遇。(2)造口适应因素分析:获取符合评价标准的造口心理-社会-文化适应相关文献22篇,获取45条相关证据,持续比较分析法得出结果,造口适应与支持具有相关性,通过作用于多种适应因素,促进造口患者达到个人-行为-环境的适应状态,由此构建造口适应支持要素模式图,包含3个适应条件:家庭支持、医疗支持、社会支持;9个适应因素:时间、认知、生理、心理、自我护理、信息、经济、文化、同伴支持;3个适应要素:个人、行为、环境。(3)造口适应最佳证据获取:共获取经AGREEII质量评价工具A级和B级推荐的造口护理相关临床实践指南8篇,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造口专科护士角色与实践职责相关文献6篇,结合前期获取的造口心理-社会-文化适应22篇相关文献,共提取实践者、评估、专项护理、自我护理、健康教育、生活重建、出院前指导、延续护理8个类属,获取最佳汇总证据30项。(4)造口适应实践模式及实践方案构建:通过一轮改良德尔菲法达成专家共识,问卷函询专家权威系数为0.86,最终确定造口适应实践模式6个维度:时间、实践者、实践内容、实践措施、实践工具、评价;时间维度:疾病诊断期、术后住院期、出院准备期、调整适应期4个分期;实践内容:评估、专项护理支持、信息支持、心理社会适应支持4项;实践措施:基于提取的30项最佳证据,以时间维度为纵轴,实践内容为横轴,确定每一阶段相应实践内容下具体执行措施,各执行措施以条目清单形式列出,可根据时间分期选择相应条目内容,共形成73条推荐建议;实践工具:提供经检验有效的相应工具;评价:各阶段过程性考核和综合评价。(5)叙事与循证联合可行性评估:以前期拟定的造口适应实践模式为指导依据,研究者运用叙事探究方式介入造口术后患者生活,与患者、家属及相关医务工作者形成三维叙事探究空间,选取其中3例造口术后参与者,以个案护理故事形式展示标准化护理方案执行联合叙事干预过程,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未发生并发症,或已发生并发症患者在干预后得到缓解。结论:叙事循证医学模式可实现循证医学与叙事医学的联合,用于造口专科护理实践中,借助行动研究框架为最佳证据与人文关怀在同一情境下发挥共同作用提供理论基础;基于循证方法构建的造口适应实践模式及标准化实践方案在造口专科性护理实践中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叙事与循证联合可用于造口适应实践的应用,叙事可发挥评估收集资料、健康教育、心理干预、质性研究的联合作用,易于探索患者内心体验。

李建国,郭慧,宋津晓[2](2021)在《临床指南的选择与患者的个体化医疗》文中研究指明作为经验医学的总结和升华,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指南在临床实践中有着重要作用,增加了医疗规范的可操作性,是医学知识不确定性中的确定性。然而,思维的天然缺陷及医学知识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使指南从其产生就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包含所有的个体。不同的个体,对医疗干预的反应不同,实施个体化是在全面综合分析基础上的精细化,是永恒的法则;在医学不确定性的大背景下,遵循无伤害的原则,理解指南的内涵,深入挖掘患者的真实世界,才能实现指南、个体化和患者安全之间的平衡。

李垚梦[3](2020)在《美国教师教育专业认证中的循证研究》文中提出世界上很多国家在进入21世纪之后都已经充分地认识到,要想提高教育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质量,而要提高教师质量,就必须从教师教育这个教师队伍建设的源头去把好教师质量关。因此,建立完善的教师教育专业认证体系,努力推动建设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成为很多国家的确保教师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措施。美国的教师教育专业认证起步相对较早,发展也较为成熟,美国教师培养认证委员会(CAEP)是美国当前唯一的教师教育认证机构,其目标是通过循证认证(Evidence Based Accreditation)培养高质量教师,提高教师能力,最终促进P-12阶段学生的学习。CAEP标准的最大特点就是加强了标准和证据之间的联结。为了达到认证标准,教师教育机构需要为每项标准和附属标准的要求提供适当的证据。本研究与我国的教师教育专业认证的现状相结合,主要围绕三部分来阐述美国教师教育专业认证中的循证。首先,研究对象以循证为主,从教师教育认证机构的产生以及发展方面,回顾了CAEP的演变过程,循证是在教师教育认证的动态发展中逐步出现的新理念。伴随着现代评价制度,教师教育认证制度的逐步发展,由后台走向前台,由不必要到必要,从非正规到正规,从隐形到成为显性的理念。其次,本研究以CAEP官方文件为支撑,归纳总结了美国教师教育专业认证中循证的具体内容,如证据的类型、要求、原则等,着重梳理了循证的实践规定,研究发现美国在教师教育专业认证中循证的实践过程中,注重循证的可操作性、有效性和可靠性。最后,通过对循证的分析,从美国教师教育专业认证中循证的实施成效来看,它为认证机构提供了一套科学证据的标准,解决了认证过程中有效性、可靠性问题,但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如何使学校所有办学者树立自我监控意识,多样化的证据如何收集以及增值评价部分证据如何收集。我国在进行教师教育专业认证时,应当对大学教师教育办学者增强他们的质量意识;完善与教师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相对应的证据建设;提高根据证据查找问题、改善问题的能力。

杨阳[4](2019)在《循证设计导向的城市公园游憩效益评价研究》文中认为在城乡建设实践中,辩证理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内涵,需重视生态与生产、生活相协调的综合品质,不搞片面的和表象的生态绿色建设。我国城市建设正从粗放型走向精细化,为避免过去大量城市建设中普遍存在的“看表面,轻质量”的做法,相应的绩效评价和考核受到管理者越来越多的重视。在此背景下,风景园林行业也面临着来自项目管理者和客户认为其设计方案的效果缺乏科学依据保障的质疑。因此,加强科学研究与设计实践的结合,走向循证科学是提升风景园林学科学性的发展要求。证据的匮乏是当前风景园林循证设计的难点;而建成后评价或绩效评价可为未来设计实践提供可靠证据,是一种有效的研究途径,受到广泛重视。目前景观绩效评价研究的理论基础较薄弱,主要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三大效益框架下,对单个建成项目展开多元效益综合评价;这一研究范式导致研究内容冗繁,大多既有文献局限在效益度量方法研究的表层,轻视了回应实践的深层研究宗旨;并且,多数研究存在结论与实践关联性弱,实践应用性差的问题,从而削弱了景观绩效研究作为指导实践依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因此,本文立足于研究为了设计实践、研究结合设计实践、研究服务于设计实践的宗旨,在理解循证设计思想和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循证设计为导向的精准式景观绩效评价研究路径;并聚焦城市综合公园的核心游憩功能,深入探讨了循证设计为导向的城市公园游憩效益评价研究框架。本文基于该研究框架,在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园游憩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开展实证研究,以为城市公园的游憩空间设计提供符合现实使用者需求特点的科学证据,以提高绩效评价研究成果的实践应用价值,提高未来城市公园绿地建设的吸引力和使用效率,缓解高密度城市绿地不足的问题。具体研究主要分为四大部分:研究综述部分:通过研究整合法,纵向厘清景观绩效相关研究的源起和发展历程,横向理解绩效研究的重要思想内涵及其与风景园林设计实践的关系,明确了景观绩效研究的思想内核和未来发展趋势。本部分还进一步梳理了目前国内外景观绩效评价研究中强调景观多重效益特性的综合式评价范式的研究进展,基于景观绩效研究的本质目标剖析了当前相关研究的成效和不足之处,归纳了当前景观绩效研究面临的主要难点,并提出了以循证设计为方法论导向的精准式景观绩效评价的研究思路和建议,指出重视和加强与实践相关联的景观绩效评价理论研究的必要性。(第二章)理论研究部分:本部分聚焦城市公园特定项目,明确了游憩效益作为公园社会效益的核心类别,综述了美国LPS计划下和国内城市公园社会效益评价的研究现状,指出当前研究中面临着指标内容设置不严谨、研究目标不明确、研究结果应用性差的问题。接着,通过系统分析法和演绎法,剖析了景观绩效与循证设计的内在关系,探究了循证设计导向的精准式景观绩效评价的内涵和关键内容,并建构了循证设计方法论指导下的城市公园游憩效益评价研究的基本框架。然后,基于该总体研究框架路径,科学详细地制定了城市公园游憩效益评价指标和方法,以为具体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第三章、第四章)实证调查研究部分:选择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核心城市广州,以其市中心城区的典型公园为对象进行游憩效益评价实证研究。采取行为记录法和问卷调查法展开调查研究,并对展开实际调查工作后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第五章)实证解释研究部分:通过演绎分析法,基于影响公园游憩空间使用情况的因素和相应的因素评级标准,对典型公园游憩空间质量进行分析。然后,采用混合分析法,通过典型公园游憩效益评价结果与其空间质量相关联的反馈分析,论证了游憩效益水平与其空间质量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围绕游憩空间质量如何影响游憩者的行为选择继而影响游憩绩效结果,推演出围绕游憩空间质量与游憩效益的作用关系机制,建构了城市公园游憩空间-效益耦合模型。(第六章)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包括:1)提出了以循证设计为方法论导向的精准式景观绩效评价研究思路,基于该思路建构了循证设计导向的城市公园游憩效益评价研究基本框架;2)提出了“不同游憩活动带给游憩者的效益内涵不同”的研究假设,围绕游憩空间的“使用情况”,确立了基于不同活动类别下的游憩者效益感知差异的城市公园游憩效益评价指标;3)基于游憩空间质量影响因素的评级标准,建立了城市公园游憩空间-效益耦合模型。

孙霄[5](2019)在《高质量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文献预测因子的探索 ——基于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护理干预文献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评价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护理干预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文献的报告质量,探讨影响其报告质量的相关因素;(2)评价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护理干预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文献的方法学质量,探讨影响其方法学质量的相关因素;(3)以此研究为例,为医疗卫生工作者和卫生决策者正确评价和应用循证证据提供参考,以期促进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的研究过程更加科学严谨,报告形式更加科学规范,产生更多高质量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来指导医疗卫生实践。方法:(1)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和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有关护理干预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文献,检索语言为英文,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8年10月16日;(2)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由两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和提取数据,从文献中提取的数据主要包括:发表时间、纳入的文献类型、第一作者的来源地、作者人数、是否国际合作、作者的单位数、第一作者的单位、杂志类型、纳入研究数、原始研究是否是RCT(randomized control trial)、文章是否遵循PRISMA声明、文章是否经过注册、该文章所属期刊是否为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文章是否来自Cochrane Library、该文章所属期刊的影响因子、该文章的被引用次数、文献页数、该文章是否有资金支持等;(3)采用PRISMA声明(preferred reporting items for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 analyses,PRISMA)和AMSTAR量表(A Measurement Tool to Assess Systematic Reviews)对纳入文献的报告质量和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估;(4)对于分类变量计算率、构成比和比值比(OR)及其95%的可信区间(CI);对于连续变量,计算均数与标准差(±s)。计数资料不同组间构成比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不同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采用协方差分析控制混杂因素后对PRISMA评分和AMSTAR评分有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将PRISMA评分和AMSTAR评分分为高质量和低质量组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SR/MA文献报告质量和方法学质量的因素。结果:1.检索结果:初次检索出2433篇相关文献,剔除重复发表后纳入文献1558篇,经过阅读标题和摘要纳入172篇,进一步阅读全文排除无法获取全文15篇、非护理干预21篇、非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为研究对象18篇、非英文撰写6篇、其他疾病14篇、非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21篇,最终纳入77篇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始文献2.纳入研究的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护理干预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文献的报告质量:(1)纳入文献的PRISMA声明平均分为19.96±4.26,占满分的74.0%;(2)报告率高的前5位条目有:条目6(纳入标准,100.0%)、条目14(合成结果,100.0%)、条目4(目的,97.4%)、条目7(信息来源,97.4%)、条目2(结构式摘要,96.1%);(3)报告率低的前5位条目是:条目15(研究间偏倚,23.4%)、条目22(研究间偏倚,23.4%)、条目5(方案和注册,28.6%)、条目13(效应指标,46.8%)、条目21(合成结果,46.8%);(4)PRISMA量表发表后,PRISMA评分增高了1.57分(P<0.05),以下条目报告率有了提高(P<0.05):标题(条目1,50.0%vs 74.6%,OR=3.10,95%CI:1.00-9.61)、检索(条目8,27.8%vs 57.6%,OR=3.25,95%CI:1.14-9.28)、研究选择(条目9,44.4%vs 81.4%,OR=6.28,95%CI:1.93-20.372)、资料提取(条目10,50.0%vs 76.3%,OR=3.45,95%CI:1.10-10.84)、单个研究存在的偏倚(条目12,50.0%vs 83.1%,OR=5.78,95%CI:1.71-19.52)、研究间偏倚(条目15,5.6%vs 28.8%,OR=3.60,95%CI:1.04-12.43)、研究特征(条目18,77.8%vs 98.3%,OR=28.13,95%CI:3.35-236.19)、研究内部偏倚风险(条目19,50.0%vs 83.1%,OR=5.78,95%CI:1.71-19.52)、单个研究的结果(条目20,72.2%vs 94.9%,OR=11.09,95%CI:1.99-61.82)、结论(条目26,77.8%vs 98.3%,OR=28.13,95%CI:3.35-236.19);(5)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PRISMA评分在下列影响因素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ISMA发表后文献的PRISMA评分升高了1.57分、文章为系统评价合并Meta分析的PRISMA评分比文章仅为系统评价的PRISMA评分升高了2.80分、文章中纳入研究数≥10的PRISMA评分比文章中纳入研究数<10的PRISMA评分降低了1.72分、原始研究中RCT类型不清楚的PRISMA评分比原始研究不是RCT的PRISMA评分降低了2.12分、文章进行了注册的PRISMA评分比文章没有进行注册的PRISMA评分升高了3.20分、文章发表的杂志属于SCI期刊的PRISMA评分比不属于SCI期刊的PRISMA评分升高了2.88分、文献页数>13的PRISMA评分比文献页数≤13的PRISMA评分升高了1.94分、文章有资金支持的PRISMA评分比文章没有资金支持的PRISMA评分升高了2.50分;(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系统评价合并Meta分析的报告质量显着高于仅是系统评价的文献(OR=16.96,95%CI:2.49-115.52,P<0.01);进行注册的文献的报告质量高于没有注册的(OR=13.34,95%CI:2.61-68.30,P<0.01);有资金支持的报告质量也有显着的提高(OR=6.45,95%CI:1.31-31.80,P=0.02);3.纳入研究的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护理干预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文献的方法学质量量表的结果:(1)纳入文献的AMSTAR量表平均分为6.74±2.38,占满分的61.0%;(2)报告率高的前3位条目有:条目9(合成纳入研究结果的方法是否恰当,96.1%)、条目6(是否描述纳入研究的特征,93.5%)、条目5(是否提供了纳入和排除的研究文献清单,88.3%);(3)报告率低的前3位条目有:条目4(发表情况是否已考虑在纳入标准中,20.8%)、条目10(是否评估了发表偏倚的可能性,24.7%)、条目1(是否提供了前期设计方案,27.3%);(4)AMSTAR量表发表后,AMSTAR评分增高了1.53分(P<0.05),以下条目报告率有了提高(P<0.05):是否提供了纳入和排除的研究文献清单(条目5,58.3%vs 93.8%,OR=29.84,95%CI:4.44-200.34)、是否评价和报道纳入研究的科学性(条目7,41.7%vs 84.6%,OR=11.75,95%CI:2.69-51.37)、是否说明相关利益冲突(条目11,33.3%vs 75.4%,OR=6.92,95%CI:1.85-25.93);(5)AMSTAR评分在下列影响因素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STAR发表后文献的AMSTAR评分升高了1.53分、文章为系统评价合并Meta分析的AMSTAR评分比文章仅为系统评价的AMSTAR评分升高了1.20分、文章中纳入研究数≥10的AMSTAR评分比文章中纳入研究数<10的AMSTAR评分降低了1.08分、文章进行了注册的AMSTAR评分比文章没有进行注册的AMSTAR评分升高了1.62分、文章发表的杂志属于SCI期刊的AMSTAR评分比不属于SCI期刊的AMSTAR评分升高了2.07分、文献页数>13的AMSTAR评分比文献页数≤13的AMSTAR评分升高了0.93分、文章有资金支持的AMSTAR评分比文章没有资金支持的AMSTAR评分升高了1.15分;(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系统评价合并Meta分析的方法学质量显着高于仅是系统评价的文献(OR=62.24,95%CI:3.78-1024.37,P<0.01);作者数>4的方法学质量更高(OR=8.88,95%CI:1.25-63.06,P=0.03);纳入研究数≥10的方法学质量较差(OR=0.04,95%CI:0.00-0.43,P=0.01);进行注册的文献的方法学质量高于没有注册的文献(OR=30.60,95%CI:3.61-259.08,P<0.01);4.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PRISMA评分与AMSTAR评分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r=0.88,P<0.01)。结论: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护理干预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文献的报告质量较理想,在研究间偏倚的评价、研究方案的报告和事先注册、效应指标的概括及合成结果的描述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改进。方法学质量尚可,在前期设计方案的提供、发表情况在纳入标准的体现及发表偏倚可能性的评估方面仍需进一步改进。系统评价合并Meta分析,进行了注册,有资金支持的文献报告质量有显着的提高;系统评价合并Meta分析、作者数>4、纳入研究数<10、进行了注册的文献方法学质量也有显着的提高。医疗卫生工作者和卫生决策者在应用循证医学证据时应对其进行质量评价。研究者、同行评议专家和期刊编辑在制作、评议和编审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文章时,应严格遵守并合理应用PRISMA声明和AMSTAR量表,进一步提高研究的报告质量和方法学质量,使循证医学研究结果真实科学的服务于医疗卫生实践。

郭建[6](2017)在《现代医学技术的异化及其哲学反思》文中认为随着医学技术化的加深和医学专科化的发展,现代医学技术异化现象越发凸显。医疗上的"高消耗和低效益",医疗服务费用急剧攀升,而医疗品质却在逐渐下降,医务人员的工作越来越忙、学历层次越来越高,但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却越来越少等,这一切让很多人对现代医学产生了质疑,也使现代医学的发展陷入史无前例的困境和危机。现代医学技术异化问题不仅是我国医疗改革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全人类、全世界共同面临的亟待解决的棘手问题。本研究主体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系统考察了临床医学实践中常见医学技术异化现象的具体事例,例如诊断指标的数字化和过度客观化、躯体疾病的过度诊断现象、心理疾病诊断的泛化、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的过度依赖、抗生素滥用、精神科药物滥用、心血管介入手术和剖宫产手术的过度使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异化、健康人群的普遍性癌症筛查、基因检测技术的异化以及对疫苗接种的过度推崇等,并深度解析了由异化而带来的危害,如医源性疾病和药源性疾病、医疗辐射暴露、过度医疗、医患关系物化、医学边界模糊、医学主体变更、医生综合判断能力下降、女性生育自主权的剥夺等,从而体现出本文的研究价值所在;第二部分,本研究从科学知识社会学、科学社会学、技术哲学和生物医学等多学科,运用技术异化理论、社会建构论、唯物辩证法、利益理论、马赫的思维经济原则等多种理论,具体从本体论层面、认识论层面和方法论层面深入探讨了现代医学技术异化产生的根源;第三部分,本研究从技术控制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思想中汲取营养,在生态学和系统观的启发下,在理论层面探索出若干条应对和预防医学技术异化的方法或策略。本研究认为医学技术异化既具有自发性,又具有人为性,自发性的异化现象由医学技术的反自然性、价值负载性、不确定性和风险性所决定,技术的这些特性决定了医学技术异化现象是医学技术化的一个必然后果,而人为性的异化现象又告诉我们医学技术异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弱或消除。医学科技的主体是人,任何技术如果忽视人类的个性,丧失了真正为人类服务的本质,只追求单向度的技术目标,就会变成与人对立的异己力量。探讨现代医学技术异化现象及其产生的根源,并从哲学层面反思其消解的路径,既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现代医学的科学内涵和实践本质,完善医疗改革顶层设计,也可以规范医学技术的合理使用,稳步推动医学科技的健康发展。

陈艳[7](2015)在《医学院校图书馆开展循证医学服务探析》文中指出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本意而言就是遵循科学证据的医学,是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新的临床医学模式,其核心是任何临床决策和卫生政策的制定都应基于证据,在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指导下,医师恰当的诊治疾病,专家制定安全有效的诊疗规范,医疗行政部门拟定医疗政策等。目前循证医学已得到医学界的广泛认可,是临床医务人员新的临床行为模式,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最终让广大患者受益。循证医学的关键是证据,证据是进行循证医学临床实践的基础,临床医务工作者只有获得最新的科学证据,才能掌握医学前沿知识,指导临床决策,更好的为患者服务。医学信息服务人员能够熟练操纵医学信息资源,提供科学、真实、适用性强的科研证据,开展更广、更深、更高层次的医学信息服务。循证医学的兴起为医学信息服务开辟了新天地,提供了无限成长空间。医学院校图书馆开展循证医学信息服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满足日益凸显的服务需求,医学院校图书馆必须探索出可持续发展的循证医学服务方略,深化图书馆员的服务意识,转被动服务为主动,丰富服务内容,探索服务方式,加强图书馆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建设是实施循证医学服务的保障。本论文阐述了医学文献检索在循证医学实践中的重要性,及医学院校开展循证医学信息服务的优势,研究了国内外开展循证医学信息服务的现状,通过调查目前我国临床医生对循证医学的了解程度和临床实践现况,分析了临床医生对循证医学服务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医学院校图书馆进行循证医学服务的项目内容,并详细的论述了具体实施方法。论文还论述了医学院校图书馆开展循证医学服务必须进行的服务保障体系的建设问题。

张然[8](2015)在《医学领域嵌入式知识服务模式研究》文中提出在经济全球化,文化产业席卷全球的背景下,知识服务依托观念的进展及图书馆互联网计算机技术而发展进步。与此同时,知识大爆炸使得医学这一门科学走向了蓬勃化的态势,各个学科门类细分,医技科室的运用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医学迫切需要一种模式来突破现在知识大爆炸与医务工作者个人水平/有限的精力和时间的矛盾的瓶颈。同时这也是医学领域知识服务所发展的契机。为了能够促进知识服务在医学领域当中的应用和进展,满足医务工作者对于海量信息的快速需求,满足嵌入式馆员的使命感,更重要的是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以及提升患者对于医疗流程的满意度,本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医学领域嵌入式知识服务模式的探讨。本研究主要以构建医学领域嵌入式知识服务模式为目的,通过对医学领域嵌入式知识服务模式的构建,优化服务流程,挖掘出医学领域嵌入式知识服务最适宜的服务内容以及服务方式,以此来节省用户时间成本,打造核心竞争力,有效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促使医生的诊疗更为准确,更为迅速,不仅从宏观上帮助了该行业的进步,更为医生节省了宝贵的时间,为患者寻找了更合适的诊疗手段。本研究运用了文献调查的研究方法,探讨了医学领域嵌入式知识服务的相关基础理论,其中包括知识服务的内涵、嵌入式知识服务的内涵以及医学领域嵌入式知识服务的相关内涵,从理论的角度详细概括了相关的知识服务概念。同时也概括了医学领域嵌入式知识服务过程中的方式、作用和特征,强调了医学领域嵌入式知识服务的必要性,同时通过文献调查的研究研究了嵌入式知识服务的驱动力量以及推动力量,进行了动力分析。本研究同时应用了专家访谈的方法,对数名专家进行为期两轮的访谈,对相关的专家看法进行了收集,同时进行了对于知识服务框架要素的筛选和获取,并运用层次分析的方法对所得出的要素进行了一级二级指标的权重统计,得出了一级和二级指标的权重结果。本研究的结果是通过文献研究的积累以及对于要素的调研,在临床诊疗基本流程的框架之下进行的以循证医学为导向的嵌入式知识服务临床框架,并且在这个框架的基础之上进行嵌入式知识服务模式的构建,并且对模式的构建进行了探讨和解释。本研究的结论是嵌入式知识服务如果首先以科研作为一种切入点,能够较为容易地嵌入于临床诊疗的团队中,首先运用自身协助科学研究的丰富经验赢取临床医生的信任,再徐徐图之,在临床诊疗过程当中大放异彩。在循证医学、临床路径和医疗保险这三项的驱动之下,医学领域嵌入式知识服务得以进行发展,同时这三项也对医学领域嵌入式知识服务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推动,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医学领域嵌入式知识服务的发生发展在图书馆学的领域上能够促进嵌入式馆员的就业和发展,同时紧随国内外的知识服务潮流。医学领域嵌入式知识服务的研究突出了嵌入式服务在知识服务当中不同领域的作用,阐述了嵌入式知识服务能够起到的效果。

樊代明[9](2015)在《医学与科学》文中研究表明"医学与科学"一文,从17个方面系统地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异同,深入地阐述了相对静态的自然事物存在的必然性和绝对动态的生命本质现象的偶然性。文章立意高远,思维深广;内容旁征博引,充分有考;论述文笔奇崛,浑然天成。该文很值得一读,特别是对从事医学和科学研究的同仁们具有可鉴的参考意义。

吕力[10](2011)在《管理学如何才能“致用”——管理学技术化及其方法论》文中认为求真与致用的矛盾本质上是科学认识论与技术认识论之间的矛盾,求真与致用在目的、推理方式和知识体系3个方面存在显着的区别。管理学要"致用",就必须实现认识论层面的改变,由"求真"的逻辑转为"致用"的逻辑,这可以称之为管理学的技术化转向。管理学技术化有助于把握管理学的学科属性和本质特点;有助于理解循证思想的精髓,避免将其实证化和教条化;此外,管理学技术化是直面中国管理实践的直接路径,有助于厘清管理研究中"科学严谨性"和"实践相关性"之间的主次关系,是理解"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的指南。

二、医学信息工作者在推进循证医学中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医学信息工作者在推进循证医学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循证与叙事构建肠造口适应实践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研究背景
        1.1 造口适应意义
        1.2 循证医学与叙事医学整合研究
    2 理论基础
        2.1 叙事循证医学模式
        2.2 行动研究
    3 研究目的与意义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意义
    4 技术路线图
    5 概念界定
    6 研究内容
        6.1 成立行动研究小组
        6.2 研究步骤
        6.3 研究方法
    7 伦理问题
    8 质量控制过程
        8.1 方法控制
        8.2 研究团队协作完成
        8.3 提高研究者可信度
第一部分 造口适应需求分析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参与者
    3 研究内容
        3.1 研究过程
        3.2 研究工具
        3.3 数据分析
    4 研究结果
        4.1 主题1:造口患者适应需求多元化
        4.2 主题2:造口患者适应过程与时间具有相关性
        4.3 主题3:造口适应与个人经历有关
        4.4 主题4:造口专科护理存在发展机遇
    5 讨论
        5.1 造口患者多元适应需求亟待关注
        5.2 造口患者个人经历与社会文化具有相关性
        5.3 造口患者适应过程与时间具有相关性
        5.4 造口专科实践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
    6 反思评价
第二部分 造口适应因素分析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研究过程
        3.1 确定研究主题
        3.2 文献检索
        3.3 证据筛选与提取
        3.4 数据评估
        3.5 数据分析
    4 研究结果
    5 讨论
第三部分 造口适应最佳证据总结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内容
        2.1 肠造口护理相关指南评价研究
        2.2 造口专科护士角色与实践相关文献质量评价
        2.3 肠造口适应最佳证据总结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4.1 纳入指南整体质量较高
        4.2 造口专科护士角色定位
    5 反思评价
第四部分 造口适应模式实践方案的初步建构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研究对象
    4 研究内容与统计结果
        4.1 文献回顾与证据整合
        4.2 改良德尔菲函询调查
        4.3 改良德尔菲专家论证会
    5 研究结果
        5.1 《造口适应实践模式》构建
        5.2 《造口适应标准化实践方案》构建
    6 讨论
        6.1 造口评估工具有待进一步完善
        6.2 《造口适应实践模式及标准化实践方案》构建的重要性
        6.3 《造口适应实践模式及标准化实践方案》构建的科学性
    7 反思评价
第五部分 造口适应实践模式可行性评估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内容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收集数据方法
        2.4 数据分析方法
        2.5 质量控制
        2.6 伦理原则
    3 研究结果
        3.1 患者资料
        3.2 个案研究结果
    4 讨论
        4.1 叙事在造口适应实践中的作用
        4.2 叙事在护理中的应用
    5 反思评价
第六部分 讨论与建议
    1 讨论
        1.1 研究设计的适宜性分析
        1.2 叙事循证医学模式在专科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探讨
    2 未来建议
        2.1 加强造口专科护理体系完善
        2.2 研究的可持续性改进与优化
        2.3 本研究后续展望
    3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 叙事循证医学模式在护理中的应用:一个理论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2)临床指南的选择与患者的个体化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指南的重要性
2 指南的局限性
3 个体化医疗是永恒的法则
4 如何实施个体化医疗
    4.1 无伤害是实施个体化医疗的原则
    4.2 理解指南的目的
    4.3 探索患者的真实世界
5 结语

(3)美国教师教育专业认证中的循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由
        1.教师教育专业认证是教师质量保障的重要措施之一
        2.循证在美国教师教育专业认证中的作用
        3.美国证据为本的教师教育专业认证对我国的师范专业认证具有借鉴意义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三)文献综述
        1.关于循证的研究
        (1)关于循证起源的研究
        (2)不同学科中关于证据的研究
        (3)循证在教育学中的应用
        2.关于循证在美国教师教育专业认证中的研究
        (1)关于认证目的的研究
        (2)关于认证标准的研究
        (3)关于认证程序的研究
    (四)研究问题
    (五)研究方法
        1.文献法
        2.历史法
        3.比较法
    (六)研究目标及意义
        1.研究目标
        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一、循证在美国教师教育专业认证中的兴起与发展
    (一)循证的起源及演变
        1.循证的概念及起源
        2.循证在美国教师教育专业认证中的历史演变
    (二)美国教师教育专业认证的新变化——强调循证
        1.专业认证标准的变化
        2.专业认证程序的变化
    (三)小结
二、美国教师教育认证中的循证:理论探讨
    (一)证据的类型
    (二)证据的要求
        1.证据是有意义和有目的的
        2.证据总是需要解释和反思的
        3.良好的证据是综合和整体的
        4.证据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
        5.好的证据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
    (三)证据的质量原则
    (四)证据质量的评判标准
三、美国教师教育专业认证中的循证:实践规定
    (一)CAEP的要求及指导
        1.CAEP认证标准及相应证据要求
        2.CAEP指导培训的规定
        (1)年度报告
        (2)准备自我研究报告
        (3)形成性会议
        (4)现场访问
        (5)认证委员会决定
    (二)CAEP对师资培养单位(EPP)的规定
        1.收集证据
        (1)认证过程安排及内容
        (2)师资培养单位收集证据的规定
        2.利用证据自评
四、美国教师教育专业认证中循证的实施成效、问题及思考
    (一)美国教师教育专业认证中循证的实施成效
        1.为认证机构提供一套科学证据的标准
        2.提升了认证过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二)美国教师教育专业认证中循证的问题及挑战
        1.如何使学校所有办学者树立自我监控意识
        2.多样化的证据如何收集
        3.增值评价部分证据如何收集
    (三)对我国教师教育专业认证的几点思考
        1.加强我国大学教师教育办学者的质量意识
        2.完善与教师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相应的证据建设
        3.提高根据证据查找问题、改善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4)循证设计导向的城市公园游憩效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我国城市建设的高质量要求
        1.1.2 风景园林学走向循证科学的发展驱动
        1.1.3 公园城市之提升公共空间效能的需求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循证设计
        1.2.2 景观绩效
        1.2.3 城市公园
        1.2.4 游憩效益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本研究的主要工作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4.4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多重效益综合式景观绩效研究综述
    2.1 景观绩效研究的发展动向
        2.1.1 景观绩效评价研究发展的纵向三阶段
        2.1.2 景观绩效评价三个阶段的横向比较
        2.1.3 景观绩效研究的发展趋势
    2.2 综合式景观绩效研究进展
        2.2.1 基于POE方法的景观效益评价研究进展
        2.2.2 基于POE方法的景观效益评价研究成效与不足
        2.2.3 LPS研究框架下的景观绩效评价研究进展
        2.2.4 LPS研究框架下的景观绩效评价研究成效与不足
    2.3 综合式景观绩效评价研究的难点
        2.3.1 标准化的景观绩效评价体系
        2.3.2 数据获取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2.3.3 研究的实践关联性和指导性
    2.4 循证设计导向的精准式景观绩效评价研究建议
        2.4.1 以服务于循证设计为导向梳理景观绩效评价框架
        2.4.2 分类逐步搭建和完善风景园林绩效评价体系
        2.4.3 重视具有实践指导性的普适性知识的总结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循证设计导向的城市公园游憩效益评价框架
    3.1 游憩效益:城市公园景观绩效的重要类别
    3.2 城市公园社会效益评价研究现状
        3.2.1 LPS城市公园案例的社会效益评价研究现状与问题
        3.2.2 国内城市公园社会效益评价研究现状与问题
    3.3 循证设计导向的精准式景观绩效评价思想探析
        3.3.1 循证设计的思想内涵
        3.3.2 循证设计在风景园林学的端倪、提出和发展
        3.3.3 景观绩效评价与循证设计的关系
        3.3.4 循证设计导向的精准式景观绩效的概念解析
        3.3.5 精准式景观绩效评价研究之于循证设计的作用
        3.3.6 循证设计导向的精准式景观绩效研究关键点
    3.4 循证设计导向下城市公园游憩效益评价研究框架
        3.4.1 循证设计导向的城市公园游憩效益评价基本框架
        3.4.2 精准指标:设计问题导向的绩效评价
        3.4.3 精准分析:游憩空间效能的反馈分析
        3.4.4 精准结论:实践应用型知识的提炼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城市公园游憩效益内涵、评价指标与方法
    4.1 游憩空间:城市公园设计之重
        4.1.1 游憩空间:游憩效益的载体
        4.1.2 城市公园游憩空间设计现状
        4.1.3 城市公园游憩空间设计的主要研究问题
    4.2 城市公园游憩效益的内涵及其形成机制
        4.2.1 城市公园游憩效益的内涵
        4.2.2 城市公园游憩效益的产生机制
    4.3 设计问题导向的城市公园游憩评价指标建构
        4.3.1 指标建构的基本原则
        4.3.2 游憩效益评价可导向的关键问题
        4.3.3 游憩效益的承载要素
        4.3.4 设计问题导向的游憩效益评价指标
    4.4 城市公园游憩效益评价数据采集与分析的研究方法
        4.4.1 现场观察记录法
        4.4.2 移动影像定位法
        4.4.3 问卷调查法
        4.4.4 数据统计与分析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城市公园游憩效益评价实证研究
    5.1 地区背景信息与典型公园选择
        5.1.1 广州城市公园建设发展概况
        5.1.2 典型公园选择
        5.1.3 典型公园背景简介
    5.2 研究设计
        5.2.1 调查研究的实施框架
        5.2.2 调查前期准备阶段
        5.2.3 调查计划设计
        5.2.4 调查样本选择与时间安排
    5.3 行为观察调查数据分析结果
        5.3.1 公园日游憩人数总量特征
        5.3.2 公园游憩者的人口特征
        5.3.3 公园总体游憩度的时空分异
        5.3.4 公园游憩活力的时空分异
    5.4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结果
        5.4.1 调查对象的人口特征
        5.4.2 调查对象的出行特征
        5.4.3 游憩活动类别的多因素交叉分析
        5.4.4 游憩效益感知分析
        5.4.5 游憩场所的优选因素
        5.4.6 游憩场所需改善之处
        5.4.7 游憩体验满意度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游憩空间的使用影响因素与效能反馈
    6.1 城市公园游憩空间使用影响因素的理论设想
        6.1.1 影响因素构成框架
        6.1.2 影响因素评分标准
    6.2 典型公园游憩空间的影响因素评级分析与相关研究问题
        6.2.1 典型公园总体设计概况
        6.2.2 典型公园游憩空间因素分析
        6.2.3 典型公园游憩空间因素总体特征
        6.2.4 典型公园游憩空间绩效的研究问题
    6.3 典型公园游憩效益结果比较与空间反馈分析
        6.3.1 典型公园间整体游憩效益水平的比较
        6.3.2 典型公园内空间单元游憩效益水平比较
        6.3.3 典型公园游憩效益水平的空间反馈
        6.3.4 基于评价结果分析对城市公园设计问题的回应
    6.4 城市公园游憩空间与游憩效益的耦合关系
        6.4.1 城市公园游憩空间要素的作用关系逻辑
        6.4.2 城市公园游憩空间-效益耦合模型
        6.4.3 基于模型的典型公园游憩绩效差异的回应
    6.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一、主要研究结论
    二、主要创新点
    三、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典型公园空间单元分区与节点详图
    附录2 广州人民公园游憩使用状况评价问卷
    附录3 广州流花湖公园游憩使用状况评价问卷
    附录4 广州天河公园游憩使用状况评价问卷
    附录5 广州珠江公园游憩使用状况评价问卷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5)高质量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文献预测因子的探索 ——基于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护理干预文献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检索策略
    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3 文献的筛选与数据提取
    4 质量评估
        4.1 报告质量评价工具——PRISMA声明
        4.2 方法学质量评价工具——AMSTAR量表
    5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纳入研究的AD患者护理干预的SR/MA文献的基本情况
    2 纳入研究的AD患者护理干预的SR/MA文献的报告质量评价
        2.1 报告质量的基本情况
        2.2 PRISMA声明条目报告情况
        2.3 PRISMA评分的协方差分析
        2.4 纳入文献报告质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纳入研究的AD患者护理干预的SR/MA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3.1 方法学质量的基本情况
        3.2 AMSTAR量表条目报告情况
        3.3 AMSTAR评分的协方差分析
        3.4 纳入文献方法学质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
    4 纳入研究的AD患者护理干预的SR/MA文献的报告质量和方法学质量的关系
讨论
    1 纳入研究的AD患者护理干预的SR/MA文献的PRISMA声明条目报告情况
    2 纳入研究的AD患者护理干预的SR/MA文献的AMSTAR量表条目报告情况
    3 纳入研究的AD患者护理干预的SR/MA文献的报告质量和方法学质量评价
    4 纳入研究的AD患者护理干预的SR/MA文献的相关性分析
    5 研究的优势与局限性
    6 研究的启示与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Meta分析中不同类型原始研究质量评价工具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致谢

(6)现代医学技术的异化及其哲学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评述
        1.2.3 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3.1 主要研究方法
        1.3.2 主要创新点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与章节安排
第2章 医学技术的演进及现代医学技术化
    2.1 医学技术历史演进和医学技术化
    2.2 现代医学技术化为人类社会带来的福音
        2.2.1 对人类预防诊治疾病能力的提升
        2.2.2 对患者生命质量和大众健康状况的改善
        2.2.3 对医疗保健事业和社会发展的推动
        2.2.4 对医学科学知识的深化
    2.3 现代医学技术的特点与潜在风险
        2.3.1 应用速度快范围广但负效应认识滞后
        2.3.2 医学技术的协同演化
        2.3.3 某些技术全面应用风险的隐蔽性和扩散性
第3章 从医学技术化走向医学技术异化
    3.1 技术异化思想溯源
        3.1.1 人本主义和马克思技术异化思想
        3.1.2 法兰克福学派技术异化思想
        3.1.3 埃吕尔和温纳的技术异化思想
    3.2 医学技术化和医学技术异化的关系
        3.2.1 现代医学技术异化概念的提出
        3.2.2 从医学技术化走向医学技术异化
        3.2.3 技术异化思想的当代启示
    3.3 现代医学技术异化的基本特征
        3.3.1 医学技术的主体化
        3.3.2 医学技术的资本化
        3.3.3 医学技术的权力化
        3.3.4 医学技术的机械化和过度客观化
第4章 现代医学技术异化现象试析
    4.1 现代医学诊断技术的异化现象
        4.1.1 躯体疾病的过度诊断
        4.1.2 心理疾病诊断的泛化
        4.1.3 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的过度依赖
    4.2 现代医学治疗技术的异化现象
        4.2.1 药物滥用现象——以抗生素为例
        4.2.2 高风险手术演变为常规治疗——以心血管介入手术和剖宫产为例
        4.2.3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异化问题
    4.3 现代医学预防技术的异化现象
        4.3.1 健康人群的普遍性癌症筛查
        4.3.2 基因检测技术的异化
        4.3.3 对疫苗接种的过度推崇
第5章 现代医学技术异化的成因分析
    5.1 从本体论层面分析医学技术异化产生的原因
        5.1.1 医学技术的不确定性——以医学影像学诊断为例
        5.1.2 医学技术的两重性
        5.1.3 医学本体的复杂性
    5.2 从认识论层面分析医学技术异化产生的原因
        5.2.1 "实在论"疾病观的影响
        5.2.2 "机械论"身体观的影响
        5.2.3 狭隘生命观的影响
    5.3 从方法论层面分析医学技术异化产生的原因
        5.3.1 生物医学还原论导致人性的物化和异化
        5.3.2 医学技术主义的兴起导致医学人文精神的衰落
        5.3.3 循证医学的过度强调导致技术僭越了医学艺术
第6章 现代医学技术异化的哲学反思
    6.1 现代医学技术异化的哲学根源
        6.1.1 唯科学主义思想的影响
        6.1.2 科学功利主义的影响
        6.1.3 人类中心主义的影响
        6.1.4 主客二分自然观的影响
    6.2 技术控制主义对现代医学技术发展的启示
        6.2.1 技术控制主义的兴起及对医学的影响
        6.2.2 提倡发展和使用医学适宜技术
        6.2.3 发展补救性技术控制医疗差错
        6.2.4 公民有权参与医学技术精英的民主控制
    6.3 用后现代主义视角回顾和展望现代医学
        6.3.1 后现代主义兴起及其对医学的影响
        6.3.2 后现代主义与新人文医学的建立
        6.3.3 后现代主义与生态医学的发展
        6.3.4 后现代主义与中医药走向世界
        6.3.5 后现代主义与东西方医学融合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专有名词索引
中外人名索引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医学院校图书馆开展循证医学服务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章 循证医学概述和证据研究
    1.1 循证医学的定义
    1.2 循证医学的证据
        1.2.1 循证医学证据的种类
        1.2.2 循证医学证据的分类
        1.2.3 循证医学证据资源分级
第二章 循证医学实践和信息服务及其现状
    2.1 循证医学实践
        2.1.1 循证医学实践的概念及其必要性
        2.1.2 循证医学临床实践的基本步骤
        2.1.3 循证医学实践中证据检索
    2.2 文献检索在循证医学实践中的重要性
    2.3 医学院校图书馆开展循证服务的意义和优势
        2.3.1 开展循证医学服务的意义
        2.3.2 医学院校图书馆开展循证服务的优势
    2.4 国内外循证医学信息服务的现状
        2.4.1 国外循证医学信息服务研究与实践
        2.4.2 我国对循证医学信息服务的研究
第三章 临床医师循证医学了解度与实践现况调查
    3.1 调查对象与方法
        3.1.1 调查对象
        3.1.2 调查和统计方法
    3.2 调查结果
        3.2.1 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
        3.2.2 对循证医学的认知调查结果
        3.2.3 循证医学临床实践的调查
        3.2.4 循证医学服务需求调查
    3.3 讨论
    3.4 结论
第四章 医学院校图书馆开展循证医学服务
    4.1 循证医学用户教育服务
        4.1.1 对学生进行循证医学教育
        4.1.2 对临床医务人员进行循证医学教育
    4.2 循证医学信息咨询服务
        4.2.1 开展循证医学信息咨询服务的必要性
        4.2.2 开展循证医学信息咨询服务策略
        4.2.3 咨询服务过程
    4.3 建立循证医学资源共享互动平台
        4.3.1 构建循证医学共享互动平台的必要性
        4.3.2 循证医学资源共享互动平台的构建
第五章 循证医学服务的保障体系建设
    5.1 制定完善医学院校图书馆服务政策
    5.2 信息资源挖掘与建设
        5.2.1 积极引进国内外循证医学数据资源
        5.2.2 循证医学网络资源组织
    5.3 高素质图书馆员的培养
        5.3.1 循证医学环境下图书馆员必备的专业素质
        5.3.2 医学院校图书馆对馆员的培养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件

(8)医学领域嵌入式知识服务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嵌入式知识服务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医学领域嵌入式知识服务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调查法
        1.3.2 专家访谈法
        1.3.3 层次分析法
    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
    2.1 嵌入式知识服务基础理论
        2.1.1 知识服务
        2.1.2 嵌入式知识服务
    2.2 医学领域嵌入式知识服务
        2.2.1 服务方式
        2.2.2 服务作用
        2.2.3 服务特征
    2.3 医学领域嵌入式知识服务的必要性
        2.3.1 泛在信息环境发展
        2.3.2 知识服务对象需求
        2.3.3 管理机制创新要求
        2.3.4 信息技术发展背景
        2.3.5 医学图书馆服务的拓展
        2.3.6 学科馆员发展方向
第3章 临床诊疗模式下嵌入式知识服务的动力研究
    3.1 驱动力量
        3.1.1 循证医学
        3.1.2 临床路径
        3.1.3 医疗保险
    3.2 推动力量
        3.2.1 服务对象发展
        3.2.2 服务资源
        3.2.3 平台发展
    3.3 临床领域中嵌入式知识服务的动力特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临床诊疗模式下嵌入式知识服务模式要素分析
    4.1 数据来源
    4.2 调研结果
    4.3 调研结果的要素筛选
    4.4 要素鉴别与分析
    4.5 权重统计
    4.6 要素的权重分析
        4.6.1 整个层次分析的重要性比较结论
        4.6.2 人本化与个性化服务的相关内容释析
        4.6.3 嵌入式知识服务文献协助相关内容释析
        4.6.4 对于统计分析的相关内容释析
        4.6.5 对于比较与评价分析的相关内容释析
        4.6.6 对于基础库的相关内容释析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嵌入式知识服务模式构建
    5.1 临床诊疗框架再造与优化
        5.1.1 临床诊疗基本流程
        5.1.2 循证医学临床诊疗流程
    5.2 循证医学导向的嵌入式知识服务流程
        5.2.1 嵌入式知识服务流程
        5.2.2 嵌入点分析
        5.2.3 嵌入式学科馆员的作用
    5.3 临床领域嵌入式知识服务模式构建
        5.3.1 模式构建
        5.3.2 模式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与展望
    6.2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医学与科学(论文提纲范文)

1 医学与科学的异同
    1.1 个体与群体
    1.2 体外与体内
    1.3 外环境与内环境
    1.4 结构与功能
    1.5 局部与整体
    1.6 微观与宏观
    1.7 静态与动态
    1.8 瞬间与长期
    1.9 直接与间接
    1.10 必然性与偶然性
    1.11 生理与心理
    1.12 客观与主观
    1.13 数据与事实
    1.14 证据与经验
    1.15 因果与相关
    1.16科学与伦理
    1.17理论与实践
2 医学实践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2.1 我们可用科学的理论帮扶医学,但不能用之束缚医学
    2.2 我们可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医学,但不能用之误解医学
    2.3 我们可用科学的数据(或技术)助诊疾病,但不能用之取代医生
    2.4 我们可用科学的共识形成指南,但不能用之以偏概全
3 结语

(10)管理学如何才能“致用”——管理学技术化及其方法论(论文提纲范文)

1 全球范围内的管理科学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
2 “求真”的逻辑与“致用”的逻辑——管理研究中的科学认识论与技术认识论
    2.1 科学认识论与技术认识论
    2.2 管理研究中“求真”与“致用”的区别
        2.2.1 管理实践的技术本质
        2.2.2 在目的上的区别
        2.2.3 在推理方式上的区别
        2.2.4 在知识体系上的区别
3 管理学技术化及其方法论
    3.1 医学技术化与循证医学
    3.2 循证思想与最佳证据
    3.3 管理学技术化的方法论——循证管理
4 管理学技术化及其方法论的要点和意义

四、医学信息工作者在推进循证医学中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循证与叙事构建肠造口适应实践模式[D]. 闫媛媛.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2]临床指南的选择与患者的个体化医疗[J]. 李建国,郭慧,宋津晓. 医学与哲学, 2021(02)
  • [3]美国教师教育专业认证中的循证研究[D]. 李垚梦.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4]循证设计导向的城市公园游憩效益评价研究[D]. 杨阳. 华南理工大学, 2019
  • [5]高质量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文献预测因子的探索 ——基于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护理干预文献的研究[D]. 孙霄. 青岛大学, 2019(03)
  • [6]现代医学技术的异化及其哲学反思[D]. 郭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7(11)
  • [7]医学院校图书馆开展循证医学服务探析[D]. 陈艳. 山东大学, 2015(06)
  • [8]医学领域嵌入式知识服务模式研究[D]. 张然. 吉林大学, 2015(08)
  • [9]医学与科学[J]. 樊代明. 医学争鸣, 2015(02)
  • [10]管理学如何才能“致用”——管理学技术化及其方法论[J]. 吕力. 管理学报, 2011(06)

标签:;  ;  

医学信息工作者在推进循证医学中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