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隧道“无压防水排水法”施工技术

公路隧道“无压防水排水法”施工技术

一、公路隧道“无压防排水法”施工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何陆灏,杨超,何志峰[1](2021)在《公路隧道施工渗水问题及防治措施》文中研究说明文章从某省干线公路隧道渗水的实际情况出发,简略阐述了该公路隧道施工渗水问题的类型、原因以及发生渗水的后果,并提出了几点防治措施。这些防治措施不但可以为后期公路隧道施工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而且能够进一步确保公路隧道的安全与稳定。同时,为相关工程的施工人员提供借鉴。

杨鹏[2](2019)在《软岩隧道涌水机理及加固处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及高新技术的不断应用,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其中在软岩地区修建隧道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软岩隧道在穿越或靠近断层破碎带时,由于开挖扰动和破碎岩体本身的不稳定性,在施工过程中易出现诸如围岩大变形、失稳,涌水等现象,这给施工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隐患。软岩隧道涌水灾害难以预判和遏制的原因在于,涌水灾变演化以及相关力学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对软岩隧道涌水机理并未形成系统清晰的认识,对涌水处治技术的研究也未成体系,因此开展软岩隧道涌水机理与处治方法研究,有利于解决在软岩地区修建隧道时出现的上述工程难题。本文以某软岩隧道为工程背景,针对该隧道发生的涌水塌方事故,在总结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综合采用理论分析、数值仿真及现场实测等方法,展开对软岩隧道涌水机理与处治方法的研究分析。首先,在深入调查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致灾成因进行了探析,基于泥沙运动学理论,对软岩隧道涌水力学演化机制进行了推导。其次,基于前文结论,展开了软岩隧道影响因素的数值分析,分别建立了致灾因素数值对比分析模型和隧道涌水断层破碎带影响因素敏感度分析的数值模型。然后,总结了目前隧道涌水处治加固技术,针对注浆的堵水方法,展开了双壳注浆加固在软岩隧道涌水处治中的应用研究,同时结合正交试验原理、层次分析法、线性综合评价模型,对合理的双壳注浆参数进行了综合优化分析。最后,针对佛头岭隧道现场实际并参考以往工程经验,提出了针对性的工程处治措施并通过现场实测数据加以验证。具体内容包括:(1)在经理论和数值分析后,认为软弱围岩体、地下水、降雨、断层破碎带、地应力等自然因素是佛头岭隧道涌水的内在原因;支护不及时和过大开挖步等支护和施工方案因素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原因;围岩等级差异是软岩隧道涌水量大小的关键原因。(2)软岩隧道在开挖扰动和地下水软化作用前提下,断层破碎带出现抗剪强度和活化强度降低,在渗流作用的持续作用下,破碎岩体内部充填物大量流失,渗流通道被进一步拓宽,在隧道施工没有加以防护、加强排水和支护参数的前提下,掌子面支撑力出现不足,宏观表现为施工掌子面出现大量涌水并夹带破碎岩块,直至失稳塌方。(3)建立隧道涌水断层破碎带影响因素敏感度数值模型,经分析,断层破碎带倾角(涌水极差90.53m3?d-1,围岩变形极差15.06%)、至隧道净距(涌水极差67.23m3?d-1,围岩变形极差15.11%)及带内充填物力学性质(涌水极差54.32m3?d-1,围岩变形极差7.79%)为影响隧道涌水及围岩稳定的重要因素,断层破碎带宽度(涌水极差29.93m3?d-1,围岩变形极差5.81%)为一般因素。(4)对以往文献和前人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目前,“以堵为主,限量排放”是目前隧道地下水处治中的主要原则,涌水处治过程中,常常是堵水法和排水法兼顾配合使用;针对佛头岭隧道涌水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针对性的工程对策,经由现场察看及监控量测数据,佛头岭隧道涌水处治措施是合理有效的。(5)建立双壳注浆数值模型并结合正交试验分析、层次分析及线性综合评价模型确定了相关关键因素水平的合理取值,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各类指标数值较小,说明双壳注浆在整体上的加固效果良好。浅部注浆壳厚度的最佳取值为4m,浅部注浆壳与围岩的渗透系数比最佳取值为0.01,中部缓冲层厚度最佳取值为6m,深部注浆壳与围岩渗透系数比最佳取值为0.1;断面涌水量、拱顶沉降、拱顶变形速率比值、拱顶支护最大主应力权重系数分别为0.0953、0.1603、0.4668、0.2776;通过线性综合评价模型分析最终确定深部注浆壳厚度的最佳取值为5m。

李想[3](2019)在《高海拔特长公路隧道施工风险评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我国西部地区的高速公路和国道主干线得到了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特长隧道在云贵、青藏等高海拔地区上马。而高海拔地区的隧道除了存在塌方、涌水等典型风险,还具有高海拔地区独有的高原缺氧、地质复杂和冻土等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不良地质因素,使其发生风险的概率和后果倍增。而目前对高海拔特长隧道工程的风险研究起步才刚刚起步,加之从业人员的风险意识不强,流程不规范,方法不科学,系统不全面,导致风险管理在实际应用中效果大打折扣,从而极易引发各种事故,不仅给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还会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本文从高海拔特长公路隧道的特点入手,在总结隧道各类典型事故的基础上,结合行业内专家的意见,采用专家调查法对高海拔特长公路隧道的总体风险和各类专项风险进行了识别,并根据识别出的各类风险,分别建立了“高海拔特长公路隧道总体风险通用评估体系”以及包括“高海拔特长公路隧道瓦斯风险通用评估体系”在内的6个专项风险通用评估体系,同时结合行业标准和前人的研究成果,给出了适合高海拔特长公路隧道的风险分级标准和风险接受准则,为今后类似工程开展风险管理提供了一些参考。为了验证风险评估体系的适用性,本文依托“国道569曼德拉至大通段公路宁缠隧道工程”,以建立的通用评估体系为基础,针对宁缠隧道独有的特征,与业内专家进行多次咨询,对风险因素进行“查漏补缺”,最终确定了 5个一级指标和23个二级指标的总体风险评估体系,和4个一级指标和25个二级指标的瓦斯风险评估体系。确定体系后,运用专家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得到各个因素的权重;然后采用模糊的理念对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后果建立评价集,确定隶属度并得到隶属度的模糊矩阵;最后将权重和隶属度模糊矩阵进行模糊合成,并依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得到了风险发生概率和风险损失后果的等级,从而最终确定宁缠隧道总体风险等级为“极高”,瓦斯专项风险的风险等级为“极高”,必须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后果。最后结合宁缠隧道实际情况,针对高海拔职业健康、瓦斯爆炸、塌方和突泥涌水这四类等级为“高度”以上的风险,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通过实践证明本文通过研究建立的总体风险评估体系和瓦斯风险专项评估体系是切实可行的,针对各类风险提出的预防应对措施也是行之有效的,可以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范王涛[4](2018)在《秦岭超长输水隧洞突涌水灾害的预判预测研究》文中提出丰富的水源和充沛的水量是确保农业发展的前提,通过在一定区域内跨流域引水,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保证农业用水安全,可以解决不同区域间水资源不平衡的问题。超长隧洞作为引水工程中的典型建筑物,由于自身长度、埋深、地质条件等复杂性的影响,涌水、岩爆等地质问题频发。因此,针对输水隧洞建设过程中的突涌水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对于保障农业用水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引汉济渭工程中秦岭超长输水隧洞为例,针对西北秦岭地区复杂地质条件下的超长引水隧洞中的突涌水问题,研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突涌水预判预测方法。本文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1)针对秦岭超长隧洞复杂的地形和地质条件,同时途中穿越断裂、破碎带等不良的地质条件,提出了根据水文地质的不同特征对水文地质单元进行归类的三种分类方法:地层岩性和断层分类法;地下水径流模数分类法;地下径流模数改进分类法。通过分类对秦岭超长输水隧洞富水程度分区划分与评价,简单、直观的反映了突涌水的发生与否,初步预判突涌水的发生位置。(2)分析研究突涌水的致灾机理及孕灾环境,归纳了突涌水灾害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构建了地层岩性、岩层倾角、地下水位与隧洞底板之间的高差、富水性等级、地表汇水面积、断裂破碎带宽度、破碎带发育程度等7个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属性数学的方法定量的对突涌水灾害危险性等级进行评价,形成了一种超长引水隧洞突涌水灾害危险性等级评价的方法。(3)通过对秦岭超长输水隧洞富水程度分区划分,对可能涌水段构建数学模型,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预测突涌水量,按不同的断层渗透系数划分不同工况,计算并分析断层对突涌水量的影响程度,断层渗透系数越大,突涌水量越大的结论。根据不同的水文地质单元建立不同的数学模型,计算突涌水量,其结果与施工中监测的突涌水量基本相符,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并利用该方法对秦岭超长输水隧洞未贯通段进行了突涌水量的预测,为预防突涌水灾害和安全施工提供了指导依据。

葛雨晨[5](2018)在《复杂条件下山岭公路隧道施工安全保障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复杂条件下山岭公路隧道施工安全保障关键技术与应用是目前隧道方面研究的一个热点,很多方面还都处于经验和探索阶段,诸如不良施工地质灾害体的超前预报和防治技术等。隧道施工过程中,工程区的地形地貌条件、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条件等都极为复杂,可能会遇到岩溶与涌水突泥、煤层与瓦斯有害气体、洞口大型崩坡堆积体滑塌等诸多复杂的建设难题。本文以涪陵白涛隧道群为依托工程,基于该隧道群的施工建设和监测数据有关资料,结合施工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工作和相应数值模拟分析,主要采用了综合分析研究方法和数值模拟法对白涛隧道群的施工安全保障关键技术与应用进行研究,其主要成果如下:(1)根据白涛隧道群的地质勘查资料,重点从地形地貌和地质水文角度分析白涛隧道群可能存在的的不良地质灾害类型、成因和影响;(2)系统介绍了隧道超前预报技术,详细对比了各预报方法之间的优劣和适应性,针对白涛隧道群特点选择综合预报方法;对崩破堆积体、爆破振动对页岩气井影响监测,并结合探测结果与监测数据,分析主要施工不良地质类型影响并给出合理建议;(3)采用Midas/GTS软件,针对白涛隧道群的具体特点进行施工数值模拟分析,确定隧道施工关键工艺参数,依据施工监测数据确定二衬合理支护时机;(4)对隧道施工不良地质防治技术进行归纳与总结,并制定相应防治技术,预警体系和应急响应措施,确保安全保障技术应用能够贯彻执行;(5)针对白涛隧道群复杂地质条件,通过应用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技术、现场监控量测、合理施工方法、不良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施工灾害预警体系、应急响应与应急预案等来保障施工安全,提高了复杂条件下山岭公路隧道施工安全保障关键技术水平,并将关键技术合理应用到工程项目,对以后同类工程施工安全保障关键技术与应用提供参考。本文主要新意是:1、利用TSP法、地质雷达法、红外探测法相结合的公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组合物探技术与工程地质勘察成果和现场监控量测相结合,为复杂条件下山岭公路隧道施工安全提供保障;2、提出了隧道台阶法施工合理台阶长度和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施工核心土合理长度,依据施工监测数据提出二衬合理支护时机,并将施工安全保障关键技术应用到实际工程中。

康辰[6](2018)在《鹘岭隧道涌突水灾害综合治理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交通基础建设的迅猛发展,公路隧道的建设也与日俱增。公路隧道往往需要穿越各种类型的地形、地貌、地质情况,在遇到各种不利的地质构造(如断层、节理裂隙等)和不良的气象、水文条件(如大暴雨)时,隧道在施工或运营期间极易发生涌突水地质灾害。如果涌水治理不当,不彻底,将严重影响隧道结构质量和运营安全。所以,对灰岩区隧道发生涌突水地质灾害的综合治理方案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以商漫高速公路鹘岭隧道右线YK153+092YK153+152段涌水地质灾害为工程背景,对灰岩区隧道发生涌突水地质灾害的综合治理方案进行了研究。首先对鹘岭隧道隧址区的不良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及不良地质现象,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以及隧址区的含水岩组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隧道处于灰岩区;基岩裂隙溶隙水是形成隧道洞室涌突水的主要来源;灰岩岩溶溶隙含水岩组等5种含水岩组对洞室涌水影响较大,是洞室涌水的补给源。其次从隧址区的气象、水文、基岩岩性、隧道原排水系统工作状态等几个方面分析了鹘岭隧道此次涌水灾害的成因;总结了目前隧道涌水量计算常见方法,探讨并概括了目前隧道涌水量计算中存在的3个主要问题。最后通过分析鹘岭隧道涌水的情况,总结得出暴雨期间灰岩区隧道涌水的3个特点;针对实际涌水状况,设计提出了3种综合治理方案;基于“综合治理、完全根治”的原则,通过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考虑施工的难易程度、施工运营成本、治理效果、安全风险等因素综合确定了“地表局部堵漏+泄水洞排水+结构处治”的综合治理方案。该综合治理方案对类似的涌突水灾害治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权乾龙[7](2014)在《富水隧洞注浆堵水技术及合理注浆圈形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于长大水工隧洞,地下水问题伴随着隧洞建设的各个阶段。如果遇到不良地质、水文条件,加上施工中处理措施采取不当,地下水往往成为水工隧洞施工、运营的安全隐患,严重情况下甚至诱发突水突泥事故,给施工人员和工程设备造成巨大威胁。本论文依托工程——木里水电工程输水隧洞沿线穿越多条富水断层破碎带,岩溶水较丰富,施工中可能存在岩溶塌陷和突发性涌水、突泥问题。为此,本论文基于离散元模型,对该地质条件下的注浆堵水技术及合理注浆圈形式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对具体依托工程和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及相应成果如下:(1)注浆过程细观力学模拟注浆堵水是防止隧洞发生突水事故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通过对不同地质条件下,劈裂注浆和渗透注浆的细观过程进行研究,揭示了不同围岩渗透系数、围岩压力条件下,合理的注浆压力和注浆孔布设形式。(2)高压富水溶腔注浆堵水措施研究本文针对高压富水溶腔位于隧洞上方这一地质条件,研究了注浆加固圈渗透性质和结构形式等因素对注浆堵水效果的影响,提出了本依托工程地质条件下,合理的注浆圈范围和厚度。(3)富水断层注浆堵水措施研究研究了富水断层位于隧洞下方时,不同的注浆圈形式和排水泄压对隧洞突水的影响,确定了合理的注浆圈形式和排水系统的有效性;然后对不同断层倾角条件下隧洞突水过程进行了研究,确定了不同断层倾角条件下隧洞突水的薄弱位置。

王剑明[8](2013)在《富水区明挖铁路隧道渗漏水防治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量隧道的建设,对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国防建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出于设计、施工、材料以及地质因素等各方面的影响,大量的隧道都出现了渗漏水问题,隧道渗漏水问题一直是影响其质量及使用寿命的一个老大难问题。也是一直以来困扰专家门的一大头痛问题。渗漏水给隧道结构的服役和隧道环境的恶化带来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主要有:一、隧道发生渗漏水后,会加速衬砌混凝土的碳化;二、渗漏水的渗入会加大衬砌结构内空气的湿度,进而造成洞内通讯、照明等设施的损坏,影响了其正常使用功能,缩短了其使用寿命;三、大量地下水渗入结构内会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四、严寒地区的隧道,冬季渗漏水结冰形成的冰柱会侵入限界,影响其正常运营,更严重的还会造成行车事故等。本文从分析地下水的赋存类型及其对地下结构物的影响出发,归纳总结分析了明挖隧道目前常见的防排水设施。在此基础上,结合依托工程(成绵乐铁路客运专线明挖隧道工程)的防水设计,提出“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关键部位重点设防”的思路,以“可维护性,加强排水”为措施,对富水区明挖铁路隧道的防水技术进行了相关探讨;最后,根据依托工程的渗漏水情况,对渗漏水产生原因,表现规律等进行了分析,针对目前的渗漏水情况,以及铁路隧道对渗漏水的控制要求,结合依托工程渗漏水治理情况及其治理后效果评价,对富水区明挖铁路隧道渗漏水治理技术进行了相关探讨。

李儒挺[9](2013)在《岑溪大隧道涌水原因分析及处治措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公路交通建设的持续发展及路网的不断完善,公路隧道在整个交通网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其所穿地域的水文、地质状况复杂多变,隧道在施工中遇到的地质灾害问题也越显突出,其中隧道涌水已经成为了一种相当普遍且极其容易造成严重后果的潜在性工程灾害。一旦发生涌水,不但影响施工进度、危及隧道的稳定和安全,使整个工程建设费用增加,同时引起地下水位的下降,对整个工程建成后的安全、运营及周边环境产生极大的影响和威胁。因此对隧道修建过程中的涌水原因及处治措施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大隧道为依托,结合现场勘探及实测资料,对岑溪大隧道涌水的成因机理及基本特点进行分析;依据地下水运动规律,结合岑溪大隧道隧址的水文地质情况、围岩结构特征、隧道形式和现行的涌水情况的调查,采用ADINA有限元软件模拟岑溪大隧道地下水的渗流特征,根据模拟的结果和实际的调查资料,就岑溪大隧道涌水问题提出“以堵为主、排堵结合、综合治理”的处治措施;根据隧道涌水段的具体特点,提出水泥—水玻璃双液浆的帷幕注浆堵水处治方案,并比对了注浆前后的效果及对涌水段施工方法进行了探讨。论文的研究内容可为往后类似地质条件的隧道涌水处治提供参考。

张永平[10](2013)在《浅谈公路隧道结构防排水施工及防治措施》文中提出目前公路隧道防排水设计采取"防、排、截、堵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以达到隧道防水质量可靠的目的,隧道结构防排水设施措施由环向排水管、纵向排水管、在复合式衬砌之间设置土工布加防水板和隧道两侧的排水沟组成完善的排水系统。本文浅析了隧道复合式衬砌防排水机理,并就隧道防排水施工工艺重点进行了概述,以供读者参考。

二、公路隧道“无压防排水法”施工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公路隧道“无压防排水法”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公路隧道施工渗水问题及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公路隧道施工渗水问题的类型及原因
    1.1 类型
    1.2 原因
2 公路隧道施工渗水问题的防治措施
    2.1 安装止水带
    2.2 无压防排水法
    2.3 埋管引排法
    2.4 衬砌各类缝隙防水
3 结束语

(2)软岩隧道涌水机理及加固处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隧道涌水类型研究现状
        1.2.2 隧道涌水机理及涌水量研究现状
        1.2.3 隧道涌水处治技术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工作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软岩隧道涌水机理分析
    2.1 工程概况
        2.1.1 隧道概况
        2.1.2 自然地理概况
        2.1.3 水文地质
        2.1.4 工程地质
    2.2 隧道涌水塌方情况
        2.2.1 涌水塌方演化历史
        2.2.2 原设计支护参数
    2.3 致灾成因探析
        2.3.1 孕灾环境
        2.3.2 致灾因子
    2.4 软岩隧道涌水力学演化机制分析
        2.4.1 水力软化作用
        2.4.2 渗流通道中颗粒启动速度探讨
        2.4.3 颗粒流失下的渗流控制方程
        2.4.4 地下水对渗流通道的扩径作用
        2.4.5 岩体强度软化作用下的活化涌水
        2.4.6 算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软岩隧道涌水影响因素数值分析
    3.1 FLAC3D流固耦合原理
        3.1.1 平衡方程
        3.1.2 运动方程
        3.1.3 本构方程
        3.1.4 相容方程
        3.1.5 边界条件
    3.2 致灾单因素数值对比分析
        3.2.1 模型及参数
        3.2.2 结果分析
    3.3 断层破碎带影响因素涌水敏感性分析
        3.3.1 正交试验设计
        3.3.2 数值试验
        3.3.3 工程实例验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软岩隧道涌水处治技术研究
    4.1 处治技术研究
        4.1.1 处治原则
        4.1.2 处治方案
    4.2 双壳注浆在软岩隧道涌水处治中的应用研究
        4.2.1 双壳注浆理论
        4.2.2 双壳注浆的应用效果及优化分析
    4.3 佛头岭隧道涌水加固处治
        4.3.1 工程对策
        4.3.2 处治效果评价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高海拔特长公路隧道施工风险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该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2.1 风险概述
        2.1.1 风险的概念
        2.1.2 工程风险的概念
        2.1.3 工程风险的类型
    2.2 风险识别
    2.3 风险评价
    2.4 风险应对
3 高海拔特长公路隧道特点和风险识别
    3.1 高海拔特长公路隧道特点
        3.1.1 高海拔特长公路隧道概念
        3.1.2 高海拔特长隧道的特点及影响
        3.1.3 高海拔特长隧道风险评估必要性
    3.2 高海拔特长公路隧道风险识别方法
    3.3 高海拔特长公路隧道总体风险识别
        3.3.1 工程地质因素
        3.3.2 自然环境因素
        3.3.3 建设规模因素
        3.3.4 隧道设计因素
        3.3.5 生态环境因素
    3.4 高海拔特长公路隧道专项风险识别
        3.4.1 职业健康风险
        3.4.2 隧道冻害风险
        3.4.3 瓦斯风险
        3.4.4 塌方风险
        3.4.5 突泥涌水风险
        3.4.6 大变形风险
    3.5 风险筛选
4 高海拔特长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价
    4.1 高海拔特长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流程
    4.2 高海拔特长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4.2.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2.2 高海拔特长公路隧道风险通用评估体系
    4.3 高海拔特长隧道风险发生概率评价
        4.3.1 建立因素集和评价集
        4.3.2 确定风险指标权重
        4.3.3 确定风险隶属度
        4.3.4 单因素模糊评价
        4.3.5 多级模糊评价
    4.4 高海拔特长隧道风险发生后果评价
        4.4.1 安全风险后果分类
        4.4.2 安全风险后果评价
    4.5 安全风险等级和接收准则
        4.5.1 高海拔特长公路隧道安全风险分级标准
        4.5.2 高海拔特长公路隧道风险接收准则
5 高海拔特长隧道安全风险评估体系的案例验证
    5.1 工程概况
        5.1.1 地理位置
        5.1.2 地形地貌
        5.1.3 水文和气象条件
        5.1.4 围岩等级
        5.1.5 瓦斯情况
        5.1.6 地震情况
        5.1.7 隧道设计概况
    5.2 隧道总体风险评估
        5.2.1 建立总体风险评估体系
        5.2.2 总体风险概率估计
        5.2.3 总体风险后果估计
        5.2.4 总体风险等级评价
    5.3 专项风险等级评价
        5.3.1 建立瓦斯风险评估体系
        5.3.2 瓦斯风险概率估计
        5.3.3 瓦斯风险后果估计
        5.3.4 瓦斯风险等级评价
    5.4 其他专项风险评估
    5.5 宁缠隧道重大风险应对措施
        5.5.1 瓦斯爆炸风险应对措施
        5.5.2 高海拔职业健康风险应对措施
        5.5.3 隧道塌方风险应对措施
        5.5.4 突泥涌水风险应对措施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宁缠隧道总体风险评估调查问卷
致谢

(4)秦岭超长输水隧洞突涌水灾害的预判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引水工程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突涌水理论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岩层破断突水机制及力学模型研究
        1.3.2 突涌水通道的形成机理与突变机理研究
        1.3.3 岩体渗流破坏问题的数值模型研究
    1.4 突涌水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1.5 突涌水防治措施研究进展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6.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6.2 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
        1.6.3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2 秦岭超长输水隧洞工程概况及水文地质条件
    2.1 区域地质背景
        2.1.1 地形地貌
        2.1.2 地层岩性
        2.1.3 水文地质
    2.2 区域地质构造
        2.2.1 大地构造分区
        2.2.2 区域构造特征
    2.3 岩石的物理特性
        2.3.1 岩石耐磨性
        2.3.2 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能
        2.3.3 岩石的物探结果
    2.4 秦岭输水隧洞地下水特征
        2.4.1 地下水的分布特征
        2.4.2 地下水的径流特征
    2.5 秦岭超长输水隧洞施工现场突涌水实况
    2.6 本章小结
3 秦岭超长输水隧洞富水程度分区划分与评价
    3.1 秦岭超长隧洞地层岩性、断层分类法
        3.1.1 地层岩性
        3.1.2 断层
        3.1.3 地层岩性、断层分类法
    3.2 地下水径流模数分类法
    3.3 改进的地下水径流模数分类法
    3.4 本章小结
4 秦岭超长输水隧洞突涌水灾害危险性评价
    4.1 突涌水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
        4.1.1 地层岩性
        4.1.2 岩层倾角
    4.2 属性识别模型
        4.2.1 单指标属性测度分析
        4.2.2 多指标综合属性测度分析
        4.2.3 属性识别分析
        4.2.4 权重的取值
    4.3 秦岭超长输水隧洞危险性等级评价
    4.4 本章小结
5 秦岭超长输水隧洞突涌水有限元分析
    5.1 有限元渗流计算分析原理
        5.1.1 渗流的基本微分方程
        5.1.2 渗流有限元分析基本方程
        5.1.3 渗流量计算
        5.1.4 有限元计算软件
    5.2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5.3 秦岭超长隧洞K2+771~K2+881段突涌水数值分析
        5.3.1 计算模型
        5.3.2 计算参数和计算工况
        5.3.3 地下水涌水计算结果及分析
        5.3.4 涌水量计算结果及分析
    5.4 秦岭超长隧洞K14+378~K14+778段突涌水数值分析
        5.4.1 计算模型
        5.4.2 计算参数
        5.4.3 地下水涌水计算结果及分析
        5.4.4 涌水量计算结果及分析
    5.5 秦岭超长隧洞K68+500~K69+500段突涌水分析
        5.5.1 计算模型
        5.5.2 计算参数和计算工况
        5.5.3 地下水涌水计算结果及分析
        5.5.4 涌水量计算结果及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秦岭超长输水隧洞(未贯通段)突涌水量的预测
    6.1 秦岭超长输水隧洞K35+000~K36+000段突涌水数值分析
        6.1.1 计算模型
        6.1.2 计算参数
        6.1.3 地下水涌水计算结果及分析
        6.1.4 涌水量计算结果及分析
    6.2 秦岭超长隧洞K40+000~K41+500段突涌水数值分析
        6.2.1 计算模型
        6.2.2 计算参数
        6.2.3 地下水涌水计算结果及分析
        6.2.4 涌水量计算结果及分析
    6.3 秦岭超长隧洞K47+364~K48+324段突涌水数值分析
        6.3.1 计算模型
        6.3.2 计算参数和计算工况
        6.3.3 地下水涌水计算结果及分析
        6.3.4 涌水量计算结果及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一、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二、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课题

(5)复杂条件下山岭公路隧道施工安全保障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1.1.1 问题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白涛隧道群工程概况
    2.1 工程概况
        2.1.1 技术标准
        2.1.2 地理位置
        2.1.3 地形地貌
        2.1.4 气象水文
        2.1.5 隧道规模
    2.2 地质条件
        2.2.1 地质构造
        2.2.2 地层岩性
        2.2.3 水文地质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山岭公路隧道施工安全保障超前地质预报与监测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3.1 隧道不良地质体的超前预报方法
        3.1.1 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方法的种类
        3.1.2 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方法的原理与特性
        3.1.3 隧道地质超前综合预报的方法
    3.2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的应用
        3.2.1 白涛隧道群地质超前综合预报方法
        3.2.2 TSP与地质雷达超前预报探测结果和分析
        3.2.3 红外探水超前预报探测结果和分析
    3.3 隧道开挖掌子面的监测与分析
        3.3.1 监控量测概况
        3.3.2 监控量测结果
        3.3.3 监控量测反馈分析
    3.4 隧道软弱围岩段大变形监测预警与分析
        3.4.1 监控量测预警
        3.4.2 监控量测分析建议
    3.5 隧道施工对崩坡堆积体安全性影响监测与分析
        3.5.1 监控量测概况
        3.5.2 监控量测结果
        3.5.3 监控量测反馈分析
    3.6 隧道施工爆破振动对页岩天然气井安全性影响监测与分析
        3.6.1 监控量测概况
        3.6.2 监测仪器和测点布置
        3.6.3 监控量测结果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隧道施工方案关键技术
    4.1 概述
        4.1.1 Midas/GTS软件介绍
    4.2 隧道模型与计算参数
        4.2.1 隧道模型
        4.2.2 计算参数
    4.3 隧道台阶法施工的合理台阶长度
    4.4 隧道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施工的合理核心土长度
    4.5 隧道二衬合理支护时机
        4.5.1 二衬合理支护时机确定准则
        4.5.2 二衬合理支护时机确定方法
        4.5.3 经验法确定二次衬砌合理支护时机
        4.5.4 收敛限制法确定二次衬砌合理支护时机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施工不良地质防治技术与应急预案研究
    5.1 施工灾害预警体系
        5.1.1 地质灾害分级
        5.1.2 不良地质预警体系
    5.2 施工灾害应急响应程序
        5.2.1 应急响应机构与职责
        5.2.2 分级响应
        5.2.3 先期处置
        5.2.4 现场处置
    5.3 施工灾害应急预案
        5.3.1 岩溶涌水应急预案
        5.3.2 隧道突泥应急预案
        5.3.3 瓦斯爆炸应急预案
        5.3.4 隧道坍塌应急预案
    5.4 不良地质的防治技术
        5.4.1 岩溶、溶洞水防治技术
        5.4.2 涌水突泥防治技术
        5.4.3 瓦斯地层防治技术
        5.4.4 崩坡堆积体、坍塌防治技术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6)鹘岭隧道涌突水灾害综合治理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课题研究现状综述
        1.2.1 隧道涌水灾害形成机理方面的研究
        1.2.2 隧道涌水治理技术和方法的研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隧址区地质调查分析
    2.1 地形地貌特征
    2.2 工程地质条件
        2.2.1 地质构造及地层岩性
        2.2.2 不良地质现象
    2.3 水文地质条件
        2.3.1 地表水补给、径流、排泄分析
        2.3.2 地下水主要类型
    2.4 含水岩组的富水性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鹘岭隧道涌水量计算
    3.1 隧道涌水成因分析
    3.2 隧道涌水量计算
        3.2.1 涌水量计算方法概述
        3.2.2 隧道涌水量计算中存在的问题
        3.2.3 涌水量计算方法的选择
        3.2.4 涌水量确定及评价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鹘岭隧道涌突水灾害治理方案设计
    4.1 治理方案设计背景及设计原则
        4.1.1 原排水设计方案
        4.1.2 涌水情况分析
        4.1.3 设计原则
    4.2 地表铺砌及治理设计方案
        4.2.1 涌水段地表情况
        4.2.2 地表治理方案
        4.2.3 方案分析
    4.3 电缆沟槽扩容方案
        4.3.1 电缆沟槽扩容方案设计
        4.3.2 方案可行性分析
    4.4 泄水洞排水方案
        4.4.1 泄水洞排水方案的提出背景
        4.4.2 泄水洞排水方案设计
        4.4.3 泄水洞排水泄压效果数值分析
        4.4.4 方案可行性分析
    4.5 结构处治设计方案
        4.5.1 结构破坏分析
        4.5.2 结构处治方案
        4.5.3 方案分析
    4.6 设计方案综合确定
        4.6.1 方案组合
        4.6.2 综合治理方案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富水隧洞注浆堵水技术及合理注浆圈形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突涌水防治措施研究
        1.2.2 岩体突水理论研究
        1.2.3 围岩注浆理论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 依托工程
        1.4.1 工程地质概况
        1.4.2 工程地质问题
第2章 隧洞突水力学机理
    2.1 地下水渗流理论
        2.1.1 均匀连续介质
        2.1.2 裂隙岩体介质
    2.2 水力劈裂理论
        2.2.1 水力劈裂判别标准
        2.2.2 水力劈裂发生的条件
    2.3 突水过程流态灾变演化理论
        2.3.1 突水孕育段的Darcy流
        2.3.2 突水萌生段的快速流
        2.3.3 突水爆发段的自由流
        2.3.4 不同流态边界条件和过渡条件
第3章 颗粒流理论
    3.1 颗粒流基本理论
        3.1.1 颗粒流方法的特点
        3.1.2 颗粒流物理模型
    3.2 颗粒流流固耦合理论
        3.2.1 裂隙开闭及生成的模拟
        3.2.2 流固耦合的实现—虚拟“域”模型
第4章 地层注浆细观力学模拟
    4.1 注浆模型的建立
        4.1.1 计算模型及边界条件
        4.1.2 模型细观力学参数和渗流参数
    4.2 注浆压力对注浆效果的影响
        4.2.1 不同注浆压力下浆液的扩散特征
        4.2.2 不同注浆压力下地层的物理特性
    4.3 渗透性质对注浆效果的影响
        4.3.1 不同传导系数下浆液的扩散特征
        4.3.2 不同传导系数下裂隙的扩展特性
    4.4 围岩应力对注浆效果的影响
        4.4.1 各向同性应力状态浆液的扩散特征
        4.4.2 不同侧压力系数下浆液的扩散特征
    4.5 注浆孔布置方案研究
        4.5.1 两孔注浆相互影响分析
        4.5.2 三孔注浆相互影响分析
        4.5.3 四孔注浆相互影响分析
        4.5.4 不同注浆孔注浆效果对比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富水区隧道防水措施及效果研究
    5.1 数值模拟的建立
        5.1.1 计算模型的生成
        5.1.2 模型过程及方案
    5.2 高压富水溶腔突水防治措施及效果研究
        5.2.1 溶洞水压对防水效果影响
        5.2.2 注浆加固圈渗透性质对防水效果影响
        5.2.3 注浆加固圈结构形式对防水效果影响
        5.2.4 设置排水措施对围岩稳定性影响分析
    5.3 富水断层突水防治措施及效果研究
        5.3.1 横断面底位交错突水模式
        5.3.2 横断面上侧位交错突水模式
    5.4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8)富水区明挖铁路隧道渗漏水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概述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情况
        1.2.1 铁路隧道防水现状
        1.2.2 对铁路隧道防水现状的分析与评价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地下水类型及其对隧道结构的影响
    2.1 地下水的定义
    2.2 地下水的赋存类型
        2.2.1 按贮存埋藏条件分类
        2.2.2 按岩土的贮水空隙的差异分类
    2.3 地下水对地下隧道结构的影响
        2.3.1 我国城市及其周边区域地下水特性
        2.3.2 地下水对围岩的不良影响
        2.3.3 侵蚀性地下水对隧道结构的不良影响
        2.3.4 地下水对隧道与地下工程运营环境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明挖铁路隧道现用防水类型与构造
    3.1 明挖铁路隧道防水标准与设防要求
        3.1.1 防水设计原则
        3.1.2 防水等级与标准
        3.1.3 设防要求
    3.2 整体结构防排水措施
        3.2.1 概述
        3.2.2 支护结构防水
        3.2.3 结构自防水
        3.2.4 附加防水层
        3.2.5 排水措施
    3.3 细部防水构造
        3.3.1 施工缝
        3.3.2 变形缝
    3.4 目前防排水设计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富水区明挖铁路隧道防水技术研究
    4.1 依托工程概述
        4.1.1 工程简介
        4.1.2 工程地质条件
        4.1.3 工程水文地质条件
        4.1.4 依托工程防水设计
        4.1.5 依托工程渗漏水情况及产生原因分析
    4.2 富水区明挖铁路隧道防水技术研究
        4.2.1 概述
        4.2.2 主体结构防水
        4.2.3 细部构造防水
    4.3 抗裂防水混凝土相关技术研究
        4.3.1 概述
        4.3.2 抗裂防水混凝土配制原则
        4.3.3 抗裂防水混凝土常见外加剂种类及其作用机理
        4.3.4 防水混凝土配制及施工注意事项
        4.3.5 依托工程受力分析
    4.4 防水施工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富水区明挖铁路隧道渗漏水治理技术研究
    5.1 概述
    5.2 渗漏水病害类型
    5.3 渗漏水产生原因
        5.3.1 设计、施工因素引起结构渗漏水
        5.3.2 防排水失效引起结构渗漏水
    5.4 隧道渗漏水的危害
    5.5 富水区明挖铁路隧道渗漏水治理技术
        5.5.1 一般规定
        5.5.2 渗漏水治理技术
    5.6 治理技术在实践工程中的应用
        5.6.1 依托工程渗漏水情况及其特点
        5.6.2 依托工程渗漏水治理工艺及治理后效果评价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实践
    发表论文
    参加的科研实践项目

(9)岑溪大隧道涌水原因分析及处治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2 涌水的影响
        1.2.1 涌水对隧道施工的影响
        1.2.2 涌水对隧道维护及运营的影响
        1.2.3 隧道涌水案例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隧道涌水量预测研究
        1.3.2 隧道涌水处治研究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岑溪大隧道涌水原因分析
    2.1 地质概况
        2.1.1 地理位置及自然地理条件
        2.1.2 地质运动
    2.2 涌水特征
        2.2.1 涌水概述
        2.2.2 现场涌水测试
    2.3 涌水原因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隧道地下水渗流特征
    3.1 地下水分类
    3.2 地下水运动规律
        3.2.1 渗流速度
        3.2.2 渗流场水头
        3.2.3 地下水渗流的连续性方程
    3.3 渗流有限元计算理论
        3.3.1 渗流基本微分方程
        3.3.2 热传导基本方程
        3.3.3 渗流量的计算
    3.4 数值模拟分析
        3.4.1 概述
        3.4.2 模型的建立
        3.4.3 模拟结果分析
    3.5 隧道涌水量估算
    3.6 小结
第四章 隧道涌水段处治措施
    4.1 概述
    4.2 涌水段注浆方法选择
    4.3 涌水段注浆设计
        4.3.1 注浆配合比
        4.3.2 注浆压力
        4.3.3 浆液扩散半径
        4.3.4 注浆孔的布置形式与数量
        4.3.5 注浆循环段长
        4.3.6 注浆量
        4.3.7 注浆方式及顺序
        4.3.8 注浆结束标准
    4.4 注浆施工
        4.4.1 注浆工艺流程
        4.4.2 注浆设备配置
        4.4.3 帷幕注浆施工要点
    4.5 注浆后涌水量分析
    4.6 涌水段施工方法探讨
    4.7 小结
第五章 结论及进一步建议
    结论
    进一步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公路隧道“无压防排水法”施工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公路隧道施工渗水问题及防治措施[J]. 何陆灏,杨超,何志峰. 工程技术研究, 2021(04)
  • [2]软岩隧道涌水机理及加固处治研究[D]. 杨鹏. 华东交通大学, 2019
  • [3]高海拔特长公路隧道施工风险评估研究[D]. 李想. 兰州交通大学, 2019(03)
  • [4]秦岭超长输水隧洞突涌水灾害的预判预测研究[D]. 范王涛. 西安理工大学, 2018(01)
  • [5]复杂条件下山岭公路隧道施工安全保障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D]. 葛雨晨. 重庆交通大学, 2018(01)
  • [6]鹘岭隧道涌突水灾害综合治理方案研究[D]. 康辰. 长安大学, 2018(01)
  • [7]富水隧洞注浆堵水技术及合理注浆圈形式研究[D]. 权乾龙. 西南交通大学, 2014(09)
  • [8]富水区明挖铁路隧道渗漏水防治技术研究[D]. 王剑明. 西南交通大学, 2013(12)
  • [9]岑溪大隧道涌水原因分析及处治措施研究[D]. 李儒挺. 长安大学, 2013(06)
  • [10]浅谈公路隧道结构防排水施工及防治措施[J]. 张永平. 青海交通科技, 2013(01)

标签:;  ;  ;  ;  ;  

公路隧道“无压防水排水法”施工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