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风险管理研究

中国企业风险管理研究

一、中国企业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胡俊[1](2021)在《基于SEIRS模型的中国企业对东盟投资国家风险传染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和“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中国对东盟投资快速增长,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此同时,由于东盟国家投资的环境错综复杂,中国企业对东盟投资国家风险事件频发不断,面临的国家风险也逐年增加,国家风险在东盟之间呈现扩散的趋势。如果没有有效的风险传染防控措施,“走出去”的企业将面临严峻挑战,可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给整个国家带来重大利益的损失。因此,对中国企业投资东盟的国家风险传染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防范措施,是确保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国家风险传染的高效防控、维护国家对外投资稳定和安全以及促进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动态视阈,依据国际投资、风险管理等相关理论,结合医学领域的传染病动力学模型,通过分析中国企业对东盟投资的国家风险传染的现状,探索中国对东盟投资国家风险传染的机理,建立带有潜伏期的SEIRS传染病模型,进行仿真模型分析,提出在东盟某国发生针对中国企业的国家风险事件时,中国须尽快采取措施将风险控制在传染阈值范围内,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国家风险将可能在东盟各国家之间传染,甚至传染至区域外其他国家。最后基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国家”的传染防控思路,提出中国企业对东盟投资国家风险传染防控的对策建议。

闫盼盼[2](2021)在《海归背景董事对中国企业跨境并购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跨境并购不仅是我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获取战略性资源、加强规模经济和协同效应的必然选择。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走出去”、“一带一路”战略的落地与推进,我国政府积极推动本土企业进行跨境并购,跨境并购交易的数量和金额持续增长。据Wind数据显示,我国企业跨境并购近十年的年度交易金额均在300亿美元以上,跨境并购活动保持活跃状态。然而,在如火如荼的跨境并购热情下,高溢价率和经营亏损引起了学术界与实务界的广泛关注。因此,在利用跨境并购“走出去”的同时,如何提高跨境并购质量以实现“走得远、走得顺、立得住”,促进中国企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式发展成为跨境并购研究领域的实践焦点与理论热点。围绕着“如何提高跨境并购质量”这一议题,现有研究主要从国家层面、行业层面及企业层面三个角度进行解答。学者们更多关注宏观层面及微观层面的客观因素,虽然制度、政治关系、文化差异、地理距离、行业特征等因素会对企业跨境并购产生影响,但这些因素对企业来说都是“既定”的约束,企业更多地是被动接受,而微观层面因素的探讨则更有助于找出企业在面临相同并购环境时所呈现出差异化行为的症结所在。在微观企业层面,影响企业跨境并购的因素众多,但企业管理层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管理者在企业跨境并购前后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跨境并购决策取决于企业管理层的治理行为。而董事会作为公司治理的核心和企业权利结构的重要实体,是企业并购战略的决策和实施控制部门,其特征和行为与企业跨境并购息息相关,其能否有效发挥职能将对企业跨境并购产生直接影响。而董事的个人特质和能力决定了其能否高效率地履行职责。我国各级政府在加速企业“走出去”的同时也陆续出台并提供了一系列引智引才的优惠政策和便利条件,越来越多的具有海归背景的国际化人才进入董事会。海归背景人才的海外求学或工作经历往往使其拥有广泛的境外关系网络、合理的知识结构及丰富的跨国跨文化的管理技能等资源与能力优势,这些优势都已促使海归背景人才逐步成长为地区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主要力量。具体到微观层面,上述优势作为一项弥足珍贵的资源将会对企业的行为产生影响。现有研究已证实董事的海归背景能够促进董事会有效发挥职能,会对企业的绩效、创新、审计、战略等方面产生影响。而董事会作为企业跨境并购的决策和实施监督部门,海归背景董事的存在能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的跨境并购,目前尚未有文献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基于此,本文试图从海归背景董事这一视角对其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跨境并购的问题进行探讨:在跨境并购交易的不同阶段,海归背景董事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的跨境并购?海归背景董事对企业跨境并购影响作用的强弱是否受制于具体的决策情境?尽管前期探讨海归背景董事与企业国际化决策关系的研究已经辨识了一系列情境因素(Laufs等,2016;李竞等,2017),但这些多是以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公司为研究对象,目前从中国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治理实践出发,对何种情况下海归背景董事将对企业跨境并购产生较强、较弱乃至无影响进行的研究不足。此外,不同的海外经历及董事会职位赋予董事不同的“发声”能力和影响力,拥有直接经验和实质性话语权才有能力和动力做出更有利于公司发展的决策。那么,海归背景董事对企业跨境并购的影响是否因其海外经历的类型及职位的类型不同而存在差异呢?本文以2009-2017年发生并购的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系统考察了海归背景董事对企业并购交易前的跨境并购发起、并购交易中的跨境并购溢价及跨境并购交易后取得的并购绩效的影响,明确了海归背景董事影响企业跨境并购的作用机理。本文研究发现:(1)海归背景董事的存在促使企业更倾向于发起跨境并购。海归背景董事可以凭借其自身积累的独特资源与能力优势,提升企业进行跨境并购的能力,降低企业与跨境并购相关的不确定性与模糊性,帮助企业以较小的成本识别出不同国家或地区中所存在的并购机会,增强企业发起跨境并购获取潜在收益的动机。而且,海归背景董事还能够有效监督管理层,实质性地减少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对企业跨境并购发起的不利影响。从而当企业意图并购时,海归背景董事促使企业更倾向于发起跨境并购。(2)海归背景董事有助于降低企业跨境并购溢价。在企业跨境并购定价过程中,海归背景董事可以帮助主并企业更好地开展尽职调查,提高对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准确性,降低跨境并购定价过程中的风险,优化跨境并购定价谈判策略,从而提高企业跨境并购定价效率,降低跨境并购溢价的支付。(3)海归背景董事可以促进企业跨境并购绩效的提升。海归背景董事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企业跨境并购整合提供额外信息渠道和解决问题新视角的同时,还能够对管理层进行有效的监督,实质性地减少管理层在跨境并购整合过程中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低效率行为,以此促进企业跨境并购完成后的整合,最终带来跨境并购绩效的提升。路径分析结果表明,海归背景董事对企业跨境并购绩效的提升效应存在部分的整合能力路径。(4)主并企业所处地域差异、市场竞争程度以及股权性质可以调节海归背景董事与企业跨境并购(跨境并购的发起、跨境并购溢价及跨境并购绩效)之间的关系。不同决策情境的检验发现,沿海地区企业、面临激烈竞争的企业和国有企业的海归背景董事对企业跨境并购发起的促进作用更显着;海归背景董事对企业跨境并购溢价的抑制效应在沿海地区企业、面临更大的国内市场竞争的企业及国有企业中更明显;海归背景董事对企业跨境并购绩效提升的增量贡献在沿海地区企业、面临更大的国内市场竞争的企业及国有企业中更大。(5)海归背景董事对企业跨境并购(跨境并购发起、跨境并购溢价及跨境并购绩效)的影响因其海外经历类型及职位类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海归背景董事的分类检验发现,相较于海外学习经历,海归背景董事的海外工作经历对企业跨境并购的影响更显着;相较于普通职位的海归背景董事,关键职位的海归背景董事对企业跨境并购发起和跨境并购绩效的边际效用更大;相较于具有海归背景的执行董事,具有海归背景的非执行董事和独立董事对企业跨境并购溢价的抑制效应更显着。综上分析,基于海归背景董事对企业跨境并购影响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本文提出的主要政策建议为:首先,从宏观政策制定者角度,政策制定者应重视海归人才的社会资本积累;加强海外高层次人才政策体系的优化与实施;完善外派留学人员的现行培养体系建设;加强我国不同区域的制度建设;完善有关董事会的制度。其次,从企业角度,企业不仅应引入海归背景董事,加强对董事会的建设,健全现行董事会治理机制;还要加强风险评估和防范,进一步优化跨境并购。最后,针对资本市场中的投资者,其在考虑投资对象时可以将主并企业董事会中是否存在海归背景董事作为考量标准之一,以便做出更为合理的投资决策。

胡真涵[3](2021)在《跨国并购风险控制研究 ——以锦江股份并购法国卢浮为例》文中指出随着国家经济综合实力的日益提高和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国际化经营纳入自身的发展战略、向海外市场迈出进军步伐。相较于在海外新创建一家公司,跨国并购能够帮助国内企业即时获得一定的资产、资源、技术等,能够帮助国内企业在较短时间扩大自身规模、进入国外市场、增强自身实力,因此受到中国企业的大力追捧。近年来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案数量大幅增长,但跨国并购涉及到企业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营,企业面临着更为复杂多样的经营环境和风险,稍不小心就可能因并购而拉垮原本稳定的经营状况,这就要求企业更为小心谨慎,只有充分了解跨国并购过程中的风险,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才能提高并购交易的成功率,真正实现跨国并购的目的。作为国内酒店业最大的一笔跨国并购,锦江股份在国资委的支持和推动下完成了对法国卢浮集团的收购,并通过这一行动迅速开拓了国际市场,提高了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提升了经营业绩。本文选取锦江股份并购卢浮集团为例,对其跨国并购法国卢浮集团过程中的风险控制进行研究,希望为其他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时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本文以信息不对称理论、风险管理理论和动态风险控制理论为理论基础,将跨国并购分为准备、实施、整合三个阶段,对锦江股份在这三个阶段中面临的风险分别进行识别,再分析其在各个阶段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并从定价合理性、偿债能力、整合效果几方面对其风险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最后得出案例结论与启示。锦江股份在跨国并购的准备阶段主要面临着战略决策风险、谈判竞争风险以及定价风险,在跨国并购的实施阶段主要面临着融资风险、支付风险以及交割风险,在跨国并购的整合阶段主要面临着经营整合风险、组织管理整合风险以及资源整合风险。锦江股份在准备阶段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有品牌联盟、专业调研、创新谈判方式、采用价格调整机制,在实施阶段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有出售存量资产换取流动资金、利用内存外贷利率差异降低融资成本、在汇率较低时完成现金支付、构建高效便捷的三层交易架构,在整合阶段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有提高品牌的战略一致性、保持经营的相对独立性、加强沟通交流、通过中央平台促进资源全面融合。通过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一、锦江股份在跨国并购前期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提高了跨国并购的成功率;二、锦江股份设计巧妙的融资方案既合理运用了企业资产,又降低了融资成本;三、锦江股份在此次跨国并购过程中的交易形式充分运用了对自身有利的条件,提高了此次并购的效率和效果;四、锦江股份的整合方案总体较为合理,提升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由此,本文还得出以下启示:一、企业进行跨国并购要明确自身的发展定位,把握国际市场环境,依据自身实力制定科学合理的并购方案;二、企业应当充分了解并灵活运用国际并购规则,选择最有利于自身的并购方式,通过法律安排等方法保障自身的权益、降低自身的风险,尽可能提高交易的效率和效果;三、企业在进行资金活动时,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盘活存量资产,利用各方优势尽可能减少融资成本和交易成本;四、企业在整合阶段应当重视经营的稳定性,保持并充分发挥原有优势,提高自身的国际化经营水平,以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

王淑娟[4](2021)在《中国企业研发投资的融资约束及其缓解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不同于一般固定资产投资,研发投资由于周期长、不确定性高、风险大等原因使得企业往往会遭受严重融资约束,而融资约束是导致企业研发投资水平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金融体系作为企业研发投资的重要外部融资来源能够有效地缓解融资约束,尤其是新兴的数字金融更是为中国企业研发投资开辟了一种新的融资渠道。然而,现实情况是随着中国金融体系的快速发展,中国企业研发投资的外部融资占比却逐年下降,内部融资占比逐年上升。那么,中国企业研发投资究竟面临何种程度的融资约束呢?随着金融体系的快速发展,对企业研发投资融资约束的缓解起到了什么作用?数字金融作为传统金融服务的有益补充,能否有效地缓解企业研发投资的融资约束呢?基于此,本文在梳理已有研发投资和融资约束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中国企业研发投资融资约束及其缓解的理论研究框架。从融资约束后果出发重新界定了企业研发投资融资约束内涵,用企业实际研发投资支出与最优研发投资支出的偏离程度表示,偏离程度越大代表研发投资融资约束程度就越高。接着,从资金供给侧与需求侧双重视角探讨了研发投资融资约束的形成机理。基于金融功能理论,从“信息管理”、“融资来源”和“融资成本”三种路径阐释传统融资渠道和数字金融对研发投资融资约束的缓解机制,并描述中国企业研发投资及其面临的融资的现实状况。接着,基于研发投资融资约束内涵及其形成机理,利用2008-2018年间A股上市公司数据,构建异质性随机前沿模型,定量测度企业研发投资融资约束程度及其动态变化趋势。在融资约束程度度量的基础上,构建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以及欧拉方程实证检验传统融资渠道对融资约束的缓解效果和作用路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实证考察数字金融对企业研发投资融资约束的缓解效果和作用路径。此外,本文还通过理论和实证考察了企业异质性下的研发投资融资约束程度,以及不同融资渠道对其缓解效果的差异性表现。论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中国企业研发投资面临较高的融资约束程度且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而一般固定资产投资融资约束程度较低且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中国企业研发投资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融资约束,反映了企业实际的研发投资水平远低于最优投资水平,说明中国研发投资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2)传统融资渠道对企业研发投资融资约束的缓解效应主要通过企业内部融资、股权融资和商业信用得以实现,且内部融资对缓解融资约束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股权融资和商业信用,而债务融资不利于缓解研发投资融资约束。表明中国企业主要依靠内部融资渠道来缓解研发投资融资约束,而外部融资渠道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从中介效应的传导机制看,债务融资不利于通过“信息管理”和“融资成本”两种作用机制来缓解中国企业研发投资融资约束,相反股权融资发挥了积极的缓解作用,且主要是通过“融资成本”这一机制来实现的;(3)数字金融显着降低了中国企业研发投资的融资约束程度,其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三个维度均起到了积极的缓解作用,从中介效应机制看,数字金融通过“融资成本”和“信息管理”两条路径来缓解融资约束,但是“融资来源”中介效应不显着。数字金融虽然提升了企业融资来源,但因债务融资会提高融资约束程度,导致数字金融通过扩展融资来源缓解研发投资融资约束的作用被抵消。同时,从企业异质性看,不同融资渠道对不同类型企业研发投资融资约束的缓解效应存在显着差异。本文的创新点为:(1)首次将研发投资资金需求这一视角加入,从资金的供给侧和需求侧两个方面共同探讨中国企业研发投资融资约束的形成机理,并就企业研发投资融资约束与一般固定资产投资融资约束进行了区分;(2)定量测度了企业研发投资融资约束程度及其动态变化趋势。对比分析企业一般固定资产投资融资约束和研发投资融资约束程度大小,从而更深入和清晰地认识中国企业研发投资融资约束问题;(3)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企业研发投资融资约束的缓解效果和中介机制,探讨数字金融对传统金融体系的补充和优化作用,更全面地了解不同融资渠道对研发投资融资约束的缓解效应,为优化企业研发投资融资安排提供决策参考。

刘一凡[5](2021)在《中国企业投资中东欧国家重大项目风险分析》文中认为2001年世纪交替之际,中国将“使‘走出去’战略在建设系统有所创新”写入“十五计划”(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标志着“走出去”战略正式启动,意味着中国对外开放从注重“引进来”发展为“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的双轮驱动。自此以来,中国的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而进行对外投资的主体既有国有企业亦有大中型民营企业。根据最新的《2019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目前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兼具大体量、全区域、多领域的特点,对外直接投资在2019年保持全球第二的流量,蝉联全球第三的存量,覆盖了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涵盖了国民经济至少18个多元行业大类,为东道国显着增加税收、创造就业、促进经济发展。在对外投资充满机遇的同时,中国企业“走出去”遇到的各类风险和挑战也日益突出,对海外投资风险系统性的管理和预测,已成为学术研究和实践中的热门话题。国内外学者对于中国企业投资海外风险的研究丰富多样,从投资不同国别区域到不同行业,涉及但不限于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文化风险、法律风险、行业风险等,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方面利用多样的理论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尝试提出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和解决方案,这其中既有定性的理论探究和案例分析,亦有定量的实证研究,但截至目前,几乎没有研究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对海外投资风险进行分析和预测。与传统的计量经济学方法相比,机器学习的方法拥有对复杂模型更强的预测能力,不拘泥于“可解释性”,灵活地选择函数形式进行拟合数据,在无偏性做出让步以提高预测性能,而且利用大数据进行研究具有创新前瞻性。使用计量经济学和机器学习的方法对海外投资风险进行分析和预测,二者优势互补,互为稳健性分析,是本文的一大创新之处。国内外学者对于中国企业投资海外风险的研究涉及了多个国别和区域,尤其比较多地集中在风险较高或发展中国家聚集的区域,例如非洲、东南亚、拉丁美洲等。相比之下,目前对中国投资中东欧地区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但同时,在“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行中,在中国—中东欧“17+1”框架的合作引领中,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经贸关系日趋紧密,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地将投资的目光转向中东欧国家,中东欧国家地处欧洲,但又因历史原因具有很多与众不同的特点,增加了海外投资项目风险识别的复杂度和难度。聚焦于中国投资中东欧地区,分析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投资禀赋,是本文的另一创新之处。鉴于以上,本文将中国企业投资中东欧的重大项目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对已有文献和案例实践的回顾,基于Miller的一体化风险管理模型,从宏观、行业、微观三个角度对企业所面临的投资风险进行归纳识别,包括宏观的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法律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以及中微观的行业和企业项目因素。利用“中国全球投资数据追踪”(China Global Investment Tracker)数据库、世界银行(World Bank)数据库、全球治理指数(Global Governance Indicators)数据库、经合组织(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数据库、Orbis全球企业数据库等提供的数据表征项目面临的各类风险,使用计量经济学和机器方法两类方法,后者涉及线性判别分析和二次判别分析、朴素贝叶斯分类、基于树的方法(决策树、套袋、随机森林)、多分类逻辑回归、多元逻辑回归、岭回归和套索回归、主成分回归和偏最小二乘等多个模型,构建了风险分析和预测模型,展示在预测中各解释变量的影响和重要性排序,是对前人研究的学习、总结和补充,也为未来对海外投资项目的系统性风险预测和管理提供一种方法论,具有实践上的应用价值和参考借鉴意义。通过相关的论述和实证分析,得出本研究的主要结论:中国企业到中东欧十七国投资的风险来源复杂,大致可以分为微观的操作性风险、中观的结构性风险、宏观的环境性风险。从微观层面来看,中方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对项目成功有着显着的负面影响,中方企业为国企对项目有促进作用但不显着。从中观层面来看,相比非制造业的项目,中国企业在中东欧投资的制造业项目的成功率更高。从宏观层面来看,东道国的汇率水平对项目成功有着显着的促进作用。东道国的反腐败水平、经济自由度对项目成功有促进作用但不显着。东道国的法治水平对项目成功有较大负面影响但不显着。逻辑树的结果表明企业净资产收益率16.47%和17.425%以及东道国法治水平指数0.83是分类项目成败的重要划分节点。综合套袋法和随机森林的结果,反腐败、净资产收益率、制造业、国企是对于预测来说最为重要的几个解释变量,在投资前期准备的过程中应重点关注这些属性。

刘原[6](2021)在《中东欧国家“F+EPC”模式光伏电站项目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些年,随着国际工程业务的推进,业务模式不断发展创新,“F+EPC”模式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国际项目当中。与此同时,伴随而至的还有各类风险因素,中国企业应高度重视“F+EPC”项目中的风险管理工作。本文运用风险管理的理论,对中东欧国家“F+EPC”模式光伏电站项目风险管理进行了研究,为中国企业在中东欧国家开展类似模式的项目提供借鉴。本文通过文献研究介绍了中东欧国家“F+EPC”模式光伏电站项目风险管理研究、“F+EPC”项目的含义和特点、风险及风险管理的定义、风险管理的流程和方法等。通过WBS-RBS风险识别方法,对中东欧国家“F+EPC”模式光伏电站项目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建立风险清单,为中国企业在中东欧国家开展类似项目提供借鉴。运用风险矩阵分析法通过专家打分的的方式,对中东欧国家“F+EPC”模式光伏电站项目的风险进行评价,并通过Borda序值法对结果进行优化处理。通过风险评价得到的风险等级,运用文献分析和专家访谈法中东欧国家“F+EPC”模式光伏电站项目提出风险应对。最后,理论联系实际,以ZJ公司匈牙利光伏电站项目为例,识别项目的风险,并进行风险评价,提出相应的应对建议。

贾辉[7](2021)在《国际投资环境保护之国家责任研究 ——以中国海外投资为视角》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全球外商投资的金额呈增长趋势,中国对外投资也呈持续增长态势并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国。然而,中国对外投资近年来也出现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忽视环境问题将成为导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因环境问题导致国家责任的风险也在增加。本文包括前言、正文、结论三大部分。正文包括六个章节,分别是第一章(国际投资环境保护问题和国际法律制度)、第二章(国际投资环境保护之国家预防责任)、第三章(国际投资所致环境损害之国家责任及构成要件)、第四章(国际投资所致环境损害国家责任形式、分担机制与免责问题)、第五章(特定领域国际投资环境问题之国家赔偿责任)。关于国际投资环境损害之国家预防义务,本文通过综合性国际环境立法文件和专门性国际环境立法文件探讨了预防原则,包括双边/多边投资协定与预防原则、国际投资项目环境评估与预防原则、绿色金融与预防原则。关于国际投资协定与环境保护,本文围绕国际投资协定中的环境条款,研究了NAFTA、USMCA、CPTPP、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及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国际投资协定中的环境条款,比较中国投资保护协定中的环境条款,对中国所参与对外投资协定中的环境条款、中国对外投资协定中的环境保护方面的义务和中国对外投资协定中环境事件之纠纷解决机制进行了探讨。之后,该章节介绍了国际投资与环境影响评价,指出环境影响评价是减少投资建设项目对环境不利影响的重要预防措施,结合《埃斯波公约》等多边国际条约和美国、欧盟、俄罗斯等各国环境影响评价之立法实践,与中国环境影响评价之立法实践相比较,对中国对外投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进行了讨论。最后,该章节探讨了国际投资与绿色金融,从绿色金融的定义和重要意义出发,梳理了绿色金融相关之国际法体系,结合美国、巴西、印度、墨西哥、英国、马来西亚等国关于绿色金融的立法实践,比较中国关于绿色金融之立法实践,探讨了绿色金融在中国对外投资环境保护方面的可以发挥的重要作用。关于国际投资环境损害之国家责任构成要件,本文探讨了国际投资环境损害国家责任之构成要件,将国际投资行为区分国际不法行为和国际法不加禁止行为两种情形讨论了国际投资环境损害国家责任之构成要件。其次,该章节探讨了私人境外投资环境损害之国家归责,比较中国投资者境外投资环境损害国家归责之要件分析,讨论了中国投资者境外投资的国家归责问题。本文还从投资国的角度分别探讨了国家责任的承担形式、分担机制、免责情形等内容。关于特定领域国际投资环境保护之国家责任,本文首先讨论了核电领域国际投资环境保护之国家责任,从核电领域环境保护之风险出发,梳理了核事故赔偿责任之国际法体系,再结合中国核企业“走出去”之概况和中国国内立法分析,以中广核与法国电力集团、英国政府签署英国新建核电项目一揽子协议参与英国核电项目为例,分析了中国核企业“走出去”发生境外核事故之国家责任。其次,该章节探讨了航天领域国际投资环境保护之国家责任,从航天领域环境保护之风险出发,梳理了航天事故赔偿责任之国际法体系,包括《外空条约》、《责任公约》、《登记公约》、《营救协定》、《月球协定》等,结合中国航天企业“走出去”之概况,以假设案例的方式,探讨了“走出去”的中国航天企业一旦发生航天事故,是否会引发中国的国家责任等问题。最后,该章节探讨了石油产业领域国际投资环境保护之国家责任,从石油领域环境保护之风险出发,梳理了石油污染损害民事责任之国际法体系,包括《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及其议定书、《设立油污损害赔偿国际基金国际公约》及其议定书、《勘探、开发海底矿产资源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和其他相关国际公约,再结合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之概况,分析了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发生境外石油污染之潜在风险,并区分事故造成海洋污染和陆地污染分别就国家承担相关赔偿责任进行了分析。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国,应重视因环境问题导致国家责任的风险。本文分别在中国境外投资环境损害之国家预防义务、中国境外投资环境损害之国家责任、中国特定领域境外投资环境保护之国家责任方等方面,分别提出了中国海外投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方面的建议。

段涛[8](2020)在《某海外酒店项目幕墙工程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深度地参与到国际经济发展中,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013年,习近平主席出席在出访中亚、东南亚国家时发出“一带一路”倡议,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尤以央企居多,如中铁、中交、中建等,在世界范围内承接了许多重大工程。幕墙工程是海外建设工程的重要类型,而我国作为幕墙行业大国,企业从承接中国企业为总包的幕墙项目,到承接外国建筑企业为总包的幕墙工程,在国际幕墙工程市场中占据着一定的位置。论文以马来西亚古晋喜来登酒店幕墙工程项目为例,探讨了幕墙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绪论,介绍了研究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二部分风险管理相关理论综述。概述了风险的概念、特点,风险管理的内容、目标、特点、意义,海外工程项目定义及特点,海外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特征、步骤,海外工程项目风险评价方法。第三部分某海外酒店项目幕墙工程风险识别。介绍了项目的背景、风险特征以及风险因素确定原则,识别了酒店幕墙海外工程项目中的七类风险,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社会环境风险、技术风险、自然风险、合同法律风险、公共关系风险。第四部分为某海外酒店项目幕墙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风险评价。以分级的方式确定了海外幕墙工程项目的风险因素,包括国际政治、进出口政策、国内政治、债务风险、汇率波动、贸易纠纷、宗教文化差异、语言交流障碍、技术差异、新功能需求、基础设施环境、运输条件影响、基础风险、突发事件、法律差异、合同纠纷、损害公众利益、纠纷处理不当、社会公众误解等十九个二级风险,通过层次分析法对风险因素权重赋值,通过模糊综合法得出关键风险因素。第五部分为某海外酒店项目幕墙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策略,从投标、进场准备、施工实施、竣工验收、结算阶段、维修质保六个阶段提出对策。第六部分,结论展望。整理研究中的不足,对未来海外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展望。

雷向阳[9](2020)在《中国对缅甸直接投资的地缘风险生成机制及预警体系构建研究》文中提出地缘投资风险根源于地缘要素,是相关地缘投资主体在特定地理空间范围内博弈导致地缘投资环境发生变化而引发的风险。在当今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错综复杂的地缘投资环境加大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随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遭遇极端风险事件不断增多,学者们对地缘风险的关注度日益提升。对地缘投资风险预警有助于中国企业清晰地了解当前的国际格局,并能更好地控制风险以降低损失。换言之,深刻把握地缘投资风险才能帮助中国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趋利避害。缅甸特殊的地理区位是大国必争的战略要地,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举足轻重。2010年缅甸民主化转型以后,其地缘投资环境由于大国利益交织重叠而变得扑朔迷离,增大了中国企业投资缅甸的地缘风险,致使中国企业在缅投资遭遇“密松搁置之殇”和“莱比塘重启之痛”。缅甸地缘投资风险生成机制主要包括大国博弈打破原有地缘利益结构平衡,导致缅甸国家利益变化、地缘投资环境重构、国内政治权力斗争升级、中国企业风险意识缺失、投资区位选择失误和非政府组织负面引导等。基于此,本文通过解析缅甸的地缘投资环境,识别潜在的地缘投资风险,分析其风险生成机制,建立科学的预警防范体系,以期对降低中国企业在缅甸直接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促进投资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论文在对地缘环境理论梳理的基础上,构建了地缘投资环境的解析框架。地缘投资环境由地缘要素构成,各要素处于不断演化过程中。地缘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地缘投资环境的变化,影响因素的变动打破了地缘环境固有的结构,导致新的不确定性出现,进而导致地缘风险的产生。地缘投资环境的演化是内外多种影响因子耦合的结果,风险的产生通常是在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共同作用之下发生的。地缘投资环境通过地缘结构演变、国家利益导向、地缘脆弱性制约和负面舆论四个机理作用于地缘投资风险。地缘投资风险危害性较大,因此预警机制的构建对投资安全的保障作用不言而喻。论文在地缘投资环境解析框架的指导下,从地理投资环境、地缘投资关系、地缘投资结构三个方面识别了中国对缅甸投资潜在的风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地缘投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最后以缅甸皎漂深水港和工业园项目为案例,进行综合预警分析,预测出目前皎漂项目的地缘投资风险警情为轻警,主要地缘风险包括地缘投资结构风险、自然风险、地缘投资关系风险、法律风险、政治风险和利率风险等。地缘投资结构风险是对中国企业在缅甸投资影响最大的风险。地缘结构引发的风险长期以来被学界忽视。中国企业在缅甸遭遇投资风险的主要原因在于缅甸地缘投资结构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外部的地理结构和利益结构演变、内部的权力结构和理念结构演变。国家利益的变化对地缘风险的产生有导向作用;地缘脆弱性制约了国家应对外部刺激的能力,可能使国家的决策出现偏差;负面舆论在风险形成的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缅甸民族宗教关系纷繁复杂,地缘投资环境极其脆弱,地缘投资关系的演变直接导致地缘投资结构发生变化,加之外部环境的叠加因素,从而导致投资风险的产生。中国企业投资时尤其需要注意因地缘结构改变、小国地缘脆弱性凸显而带来的投资风险。民主化转型后,缅甸地缘关系的变化主要表现两个方面:一是和西方大国关系的改善;二是由此带来的对华政策的变化。通过改善和西方国家的关系,缅甸面临更多的选择机会,投资国家数量的增加加剧了西方和中国企业对缅甸的投资的竞争,客观上造成了中国对缅甸投资风险的产生。然而,经过罗兴亚危机后,缅甸也意识到对华疏远与西方交好并没有获得对等的回报,并开始转变对华政策,经历过磨炼后的中缅关系历久弥坚。在今后的投资实践中,中国政府应该从国家层面提高地缘安全意识,在重大投资项目的审批上,应重点考虑项目建设是否会引发地缘结构重塑,对在建项目应加强对突发事件的预警评估,加强法律制度保障建设,建设风险信息共享平台,防范媒体舆论的负面溢出效应。在外交层面,应该积极维护已经建立的战略伙伴关系,深化与缅甸的友谊。中国企业对缅甸进行投资,要建立健全风险评估及预警体系,防范潜在的地缘投资风险。投资总量应控制规模,少量试入,切勿在短期内注入大量资金,引起缅甸政府和民间恐慌。投资模式和投资领域要不断创新,投资区域要慎重选择,尽量避开敏感行业和冲突地区。准确把握缅甸投资法律法规,遵守缅甸法律,处理好二元结构下的法律冲突问题,切勿打擦边球,以身试法;在利益分享和社会责任履行方面,要处理好涉及的各方利益,把风险降到最低;企业投资要考虑民生关照,确保缅甸民众能够获得实惠,保障缅甸广大民众利益,改善缅甸人民生活水平。

任学良[10](2020)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企业海外并购风险及防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和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积极推动着世界经济的增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世界各国根据自身发展需求,构建了新的全球经济周期体系,使各个国家的联系更为密切。其中,发达国家依靠自己的技术和先进的生产力来发展服务型经济,发展中国家则是凭借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廉价劳动力的相对优势来吸引发达国家对本国制造业的投资。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特征在随着经济全球化而不断的改变。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和影响也与日俱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建设取得显着成效。许多企业发展迅速,快速崛起,快速崛起。随着技术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越来越大,我们需要在世界市场上寻求更广阔的平台。越来越多的企业纷纷走出国门进行海外并购。通过并购,重新整合资源,扩大产业规模,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而提高经济效益。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海外并购历史相对较短。通过十几年的海外并购的学习与经验积累,逐步找到适合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发展道路。而随着中国经济体量的不断增大,我国企业海外并购规模也在不断增大。由最初的国有企业并购,发展到现在,民营企业也加入到并购大军中。并购行业上也由能源,建筑等领域扩大到汽车能源、生命科学、等新兴产业及医疗保健、消费品上。“一带一路”是我国对外发展的重大倡议,它不仅给国内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海外并购环境和绝佳的发展空间,也给沿线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大多数国家是新兴经济体,总体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地缘政治复杂,法律制度的完善程度各不相同。所以企业所面临的并购风险问题也相继涌现,极大了阻碍了企业海外并购的发展进程。那么在海外并购的战略选择上如何实现风险的识别与防控,并制定具体的防控措施和解决方案,成为我国企业在进行海外并购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文基于相关的海外并购理论结合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现状,分别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实施海外并购的两个成功并购案例和两个并购失败案例进行研究与分析。包括并购双方企业的背景简介、并购动因、风险分析等,重点分析了企业在海外并购过程中的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总结了企业在并购过程中面对的各种风险时,应如何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结合四个典型的案例分别进行分析,结合我国企业在海外并购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分析如何借助成功案例的经验和如何避免失败案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而总结出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机遇下我国企业在海外并购时如何有效的避免和控制风险,为其他中国企业在进行海外并购活动时提供可以借鉴和学习的宝贵经验。使得本文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中国企业风险管理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企业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SEIRS模型的中国企业对东盟投资国家风险传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论文结构
    1.4 可能存在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概述
    2.1 相关文献综述
        2.1.1 对外投资国家风险的研究综述
        2.1.2 投资领域的风险传染研究综述
        2.1.3 风险传染机理的研究综述
        2.1.4 综述总结
    2.2 国际投资相关理论
        2.2.1 国际投资理论
        2.2.2 风险投资理论
    2.3 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2.3.1 风险管理的起源
        2.3.2 风险管理的定义
        2.3.3 风险管理的程序
        2.3.4 风险传染相关理论
    2.4 传染病学相关理论
        2.4.1 传染病学的定义
        2.4.2 传染病学的推广
第三章 对外投资国家风险传染的概念界定与内涵分析
    3.1 OFDI国家风险传染的定义与内涵界定
        3.1.1 国家风险的定义
        3.1.2 OFDI国家风险的定义
        3.1.3 OFDI国家风险传染的定义
    3.2 中国企业对东盟投资国家风险的类别与特征分析
        3.2.1 学者对OFDI国家风险类型的界定
        3.2.2 中国企业对东盟投资国家风险的类型
        3.2.3 中国企业对东盟投资国家风险的特征
第四章 中国企业对东盟投资国家风险传染的现状分析
    4.1 中国企业对东盟国家投资的现状
        4.1.1 中国对东盟投资的产业状况
        4.1.2 中国对东盟各国投资存量对比情况
    4.2 中国企业对东盟投资国家风险传染的现状
        4.2.1 事件简介
        4.2.2 事件原因分析
        4.2.3 事件传染分析
    4.3 中国企业对东盟投资国家风险传染现状的诱因分析
        4.3.1 东道国国家环境因素
        4.3.2 第三方干预因素
第五章 中国企业对东盟投资的国家风险传染机理的理论分析框架
    5.1 风险传染要素
        5.1.1 风险传染源
        5.1.2 风险传染介质
        5.1.3 风险传染阈值
    5.2 国家风险传染过程
    5.3 国家风险传染的基本特征
        5.3.1 体现阶段性
        5.3.2 表现流行性
        5.3.3 具备免疫性
    5.4 不同发展阶段、区域的东盟国家的风险传染异同
    5.5 中国企业对东盟投资国家风险传染机理
第六章 中国企业对东盟投资国家风险传染的实证分析
    6.1 传染病模型介绍
        6.1.1 SI模型
        6.1.2 SIS模型
        6.1.3 SIR模型
        6.1.4 SIRS模型
    6.2 基于SEIRS模型的中国企业对东盟投资国家风险传染分析
        6.2.1 中国企业对东盟投资国家风险传染的定性分析
        6.2.2 基于SEIRS模型的中国企业对东盟投资国家风险传染的可行性分析
        6.2.3 SEIRS模型的建立
    6.3 SEIRS模型的平衡点与稳定性分析
        6.3.1 国家风险传染消除的平衡点及稳定性
        6.3.2 国家风险传染流行的平衡点及稳定性
    6.4 SEIRS模型的仿真模拟分析
第七章 中国企业对东盟投资国家风险传染防控的对策建议
    7.1 控制传染源
        7.1.1 提前预警,实现“早发现”
        7.1.2 科学研判,落实“早诊断”
        7.1.3 提前做好应对预案及实施
    7.2 切断传播途径
        7.2.1 在经济、法律方面,科学制定相应风险防范措施
        7.2.2 加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政治文化交流,降低国家风险发生的概率
    7.3 保护易感国家
        7.3.1 积极开展外交,提前介入并了解易感国家的动态
        7.3.2 严格规范中国企业经营行为,积极落实与对方国家的投资保护协议
        7.3.3 努力构建东盟“保护盾”,提升易感国家的风险防御能力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2)海归背景董事对中国企业跨境并购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内容
    1.3 研究方法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海归背景董事相关文献回顾
    2.3 跨境并购相关文献回顾
    2.4 文献评述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理论基础
    3.1 高阶理论
    3.2 资源依赖理论
    3.3 委托代理理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海归背景董事对企业跨境并购发起的影响
    4.1 问题的提出
    4.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4.3 研究设计
    4.4 实证结果与分析
    4.5 稳健性检验
    4.6 进一步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海归背景董事对企业跨境并购溢价的影响
    5.1 问题的提出
    5.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5.3 研究设计
    5.4 实证结果与分析
    5.5 稳健性检验
    5.6 进一步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海归背景董事对企业跨境并购绩效的影响
    6.1 问题的提出
    6.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6.3 研究设计
    6.4 实证结果与分析
    6.5 稳健性检验
    6.6 进一步分析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3 研究创新点
    7.4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3)跨国并购风险控制研究 ——以锦江股份并购法国卢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对跨国并购风险类型的研究
        1.2.2 对跨国并购风险成因的研究
        1.2.3 对跨国并购风险控制的研究
        1.2.4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基本框架
2 跨国并购风险控制的理论概述
    2.1 跨国并购的概念及类型
        2.1.1 跨国并购的概念
        2.1.2 跨国并购的类型
    2.2 跨国并购主要风险
        2.2.1 并购准备阶段的风险
        2.2.2 并购实施阶段的风险
        2.2.3 并购整合阶段的风险
    2.3 风险控制方法
        2.3.1 并购准备阶段的风险控制方法
        2.3.2 并购实施阶段的风险控制方法
        2.3.3 并购整合阶段的风险控制方法
    2.4 跨国并购风险控制的理论基础
        2.4.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4.2 风险管理理论
        2.4.3 动态风险控制理论
3 锦江股份并购法国卢浮案例介绍
    3.1 并购双方基本情况
        3.1.1 锦江股份基本状况
        3.1.2 法国卢浮基本状况
    3.2 锦江股份并购法国卢浮的过程
        3.2.1 锦江国际与喜达屋开展初步估值和实质性谈判
        3.2.2 锦国投签署协议并授予锦江股份受让选择权
        3.2.3 锦江股份接受交易选择权并通过收购决议
        3.2.4 锦江股份全资子公司与SDL签订股份购买协议
    3.3 锦江股份并购动因
        3.3.1 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积极推动
        3.3.2 国际形势利好为跨国并购提供良好机遇
        3.3.3 完善战略布局增强市场势力
        3.3.4 发挥协同效应提高盈利能力
4 锦江股份并购法国卢浮的风险控制分析
    4.1 锦江股份并购法国卢浮的风险识别和评估
        4.1.1 并购准备阶段的风险
        4.1.2 并购实施阶段的风险
        4.1.3 并购整合阶段的风险
        4.1.4 并购风险整体评估
    4.2 并购准备阶段的风险控制
        4.2.1 提前结成品牌联盟铺垫合作基础
        4.2.2 利用中介机构对并购标的进行充分调研
        4.2.3 直接报价进行实质性股权转让谈判
        4.2.4 采取收益法和价格调整机制进行定价
    4.3 并购实施阶段的风险控制
        4.3.1 提前内部自筹并购所需一半资金
        4.3.2 内存外贷进一步扩大外部融资规模
        4.3.3 使用现金对并购价款进行全额支付
        4.3.4 搭建巧妙高效的交易架构完成标的交割
    4.4 并购整合阶段的风险控制
        4.4.1 系统整合酒店品牌加强战略的一致性
        4.4.2 采取独立整合策略保障经营稳定性
        4.4.3 加强双方交流合作提高整体认同感
        4.4.4 融合双方资源提升企业一体化水平
    4.5 风险控制效果评价
        4.5.1 定价合理性分析
        4.5.2 偿债能力分析
        4.5.3 整合效果评价
5 案例结论与启示
    5.1 案例结论
        5.1.1 充分的前期准备提高了并购的成功率
        5.1.2 融资方案通过合理规划资产降低了成本
        5.1.3 精妙的交易形式提升了并购的效率和效果
        5.1.4 科学的整合方案提升了公司的运营能力
    5.2 案例启示
        5.2.1 企业要正确把握自身发展定位和国际市场环境
        5.2.2 企业要充分了解并灵活运用国际并购规则
        5.2.3 企业要发挥自身在资金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
        5.2.4 企业在整合中要保留优势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中国企业研发投资的融资约束及其缓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2.3 研究技术路线图
    1.3 创新点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研发投资
        2.1.2 融资约束
        2.1.3 研发投资融资约束
        2.1.4 数字金融
    2.2 国内外文献综述
        2.2.1 融资约束的识别与度量
        2.2.2 融资约束的影响因素
        2.2.3 融资约束与企业研发投资
        2.2.4 数字金融与融资约束
        2.2.5 文献评述
    2.3 理论基础
        2.3.1 信息不对称论
        2.3.2 代理成本理论
        2.3.3 融资优序理论
        2.3.4 金融功能理论
        2.3.5 平台经济理论
3 企业研发投资融资约束的理论分析
    3.1 企业研发投资融资约束的理论成因分析
        3.1.1 研发投资融资的资金需求侧分析
        3.1.2 研发投资融资的资金供给侧分析
    3.2 企业研发投资融资约束的形成机理分析
    3.3 企业研发投资融资约束的缓解机制分析
        3.3.1 传统融资渠道缓解企业研发投资融资约束的作用机理
        3.3.2 数字金融缓解企业研发投资融资约束的作用机理
    3.4 企业异质性下的研发投资融资约束问题
        3.4.1 企业规模与企业研发投资融资约束
        3.4.2 企业年龄与企业研发投资融资约束
        3.4.3 所有制性质与企业研发投资融资约束
    3.5 本章小结
4 中国企业研发投资及其融资概况分析
    4.1 中国企业研发投资的现状分析
        4.1.1 中国企业研发投资的总体状况
        4.1.2 不同行业企业的研发投资状况
        4.1.3 不同所有制企业研发投资状况
        4.1.4 不同地区的企业研发投资状况
    4.2 中国企业研发投资的融资现状分析
    4.3 中国企业研发投资的融资困境分析
        4.3.1 企业研发投资融资渠道窄
        4.3.2 企业研发投资融资成本高
    4.4 本章小结
5 中国企业研发投资的融资约束程度测度
    5.1 企业研发投资融资约束程度的测度方法
        5.1.1 随机前沿模型介绍
        5.1.2 随机前沿模型设定
    5.2 数据处理与描述性统计
        5.2.1 数据与样本筛选
        5.2.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5.3 研发投资的融资约束程度估计结果分析
        5.3.1 随机前沿模型基准估计结果
        5.3.2 企业研发投资的融资约束程度
        5.3.3 企业异质性下的研发投资融资约束程度
    5.4 不同度量标准的融资约束程度对比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基于传统融资渠道的企业研发投资融资约束缓解的实证研究
    6.1 研究假设
        6.1.1 内部融资渠道与研发投资融资约束
        6.1.2 外部融资渠道与企业研发投资融资约束
    6.2 研究设计
        6.2.1 计量模型的构建
        6.2.2 变量选取
        6.2.3 数据及描述性统计
    6.3 实证结果分析
        6.3.1 基准模型的回归结果分析
        6.3.2 企业异质性下融资渠道与研发投资融资约束的实证分析
        6.3.3 传统融资渠道缓解研发投资融资约束的中介机制检验
        6.3.4 模型估计结果的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
    6.4 融资渠道、研发投资融资约束与企业研发投资
    6.5 本章小结
7 基于数字金融的企业研发投资融资约束缓解的实证研究
    7.1 研究假设
    7.2 研究设计
        7.2.1 计量模型设定
        7.2.2 数据来源与变量说明
    7.3 数字金融缓解企业研发投资融资约束的实证结果分析
        7.3.1 基准模型的回归结果分析
        7.3.2 企业异质性下数字金融与研发投资融资约束的实证分析
        7.3.3 数字金融缓解企业研发投资融资约束的中介机制检验
        7.3.4 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处理
    7.4 数字金融、融资约束与企业研发投资
        7.4.1 数字金融对企业研发投资影响的实证结果分析
        7.4.2 不同维度数字金融对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效应分析
    7.5 不同融资渠道的影响效应差异分析
    7.6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不足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5)中国企业投资中东欧国家重大项目风险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关键概念的界定
        1.1.1 中东欧国家
        1.1.2 境外直接投资和对外承包工程
        1.1.3 重大项目
        1.1.4 风险分析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及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理论分析与假说推导
    2.1 微观的操作性风险
        2.1.1 企业层面
        2.1.2 项目层面
    2.2 中观的结构性风险
    2.3 宏观的环境性风险
        2.3.1 政治风险
        2.3.2 经济金融风险
        2.3.3 文化风险
        2.3.4 法律风险
    2.4 案例分析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3.2 变量设置
        3.2.1 被解释变量——项目结果
        3.2.2 解释变量——各类风险要素
    3.3 计量模型和机器学习模型建立
        3.3.1 计量模型和机器学习各自的优越性
        3.3.2 计量模型
        3.3.3 机器学习分类模型
        3.3.4 机器学习回归模型
第四章 实证结果与分析
    4.1 描述性分析
        4.1.1 项目情况
        4.1.2 描述性分析
    4.2 计量分析
        4.2.1 基准模型
        4.2.2 添加交互项的模型
        4.2.3 固定效应模型
    4.3 机器学习分析
        4.3.1 分类模型
        4.3.2 回归模型
第五章 研究结论
    5.1 结论
    5.2 建议
    5.3 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2005年至2020年间中国投资中东欧国家的项目列表

(6)中东欧国家“F+EPC”模式光伏电站项目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论文研究内容
        1.3.2 论文技术路线
第2章 “F+EPC”模式和风险管理基本理论
    2.1 “F+EPC”模式的含义及其特点介绍
        2.1.1 “F+EPC”模式的含义
        2.1.2 “F+EPC”模式的特点
    2.2 风险管理概述及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介绍
        2.2.1 风险及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管理的定义与特征
        2.2.2 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管理的流程与方法
        2.2.3 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管理的目标与程序
第3章 中东欧国家“F+EPC”模式光伏电站项目的主要风险及评价
    3.1 中东欧国家“F+EPC”模式光伏电站项目的主要风险
        3.1.1 政治风险
        3.1.2 经济风险
        3.1.3 融资风险
        3.1.4 法律风险
        3.1.5 技术风险
        3.1.6 自然风险
    3.2 中东欧国家“F+EPC”模式光伏电站项目风险评价
        3.2.1 风险矩阵分析法的操作流程
        3.2.2 通过风险矩阵法进行风险评价
第4章 中东欧国家“F+EPC”模式光伏电站项目风险应对建议
    4.1 各类风险的具体应对建议
        4.1.1 政治风险的应对建议
        4.1.2 经济风险的应对建议
        4.1.3 融资风险的应对建议
        4.1.4 法律风险的应对建议
        4.1.5 技术风险的应对建议
    4.2 风险综合应对建议
        4.2.1 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文化体系建设
        4.2.2 优化企业风险管理组织建设
        4.2.3 强化企业风控人才队伍建设
第5章 ZJ公司匈牙利光伏电站项目案例分析
    5.1 项目背景介绍
        5.1.1 项目内容
        5.1.2 项目背景
    5.2 项目风险识别与评价
        5.2.1 对ZJ公司匈牙利光伏电站项目风险进行识别
        5.2.2 对ZJ公司匈牙利光伏电站项目风险进行评价
        5.2.3 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的对比分析
    5.3 项目风险的应对建议
        5.3.1 各类风险的具体应对建议
        5.3.2 各类风险的综合应对建议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的主要工作与结论
    6.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A 中东欧国家“F+EPC”模式光伏电站项目风险评估调查问卷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7)国际投资环境保护之国家责任研究 ——以中国海外投资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前言
第一章 国际投资环境保护问题和国际法律制度
第一节 国际投资之环境保护问题
    一、国际投资与其环境效应问题
    二、国际投资环境保护之国家责任问题
    三、国际投资环境保护之国家责任的法律逻辑分析
第二节 国际投资环境保护相关国际法律制度
    一、国际投资环境保护相关国际法和案例
    二、投资国关于境外投资环境保护之立法
    三、东道国关于外商投资环境保护之立法
    四、投资国与东道国双边投资协定之法律协调
第三节 中国境外投资环境保护现有法律体系及其问题
    一、中国境外投资环境保护现有法律体系介绍
    二、中国境外投资环境保护现有法律体系的问题
第二章 国际投资环境保护之国家预防责任
    第一节 国际投资之环境保护与预防原则
        一、预防原则之概述
        二、国际投资环境保护国家预防责任之体现
        三、中国境外投资中预防责任之体现
    第二节 国际投资环境影响评价方面的国家预防责任
        一、国际投资与环境影响评价
        二、各国环境影响评价之立法实践
        三、中国环境影响评价之立法实践
        四、中国境外投资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之完善
    第三节 国际投资与绿色金融相关之国家预防责任
        一、国际投资与绿色金融
        二、各国关于绿色金融之立法实践
        三、中国关于绿色金融之立法实践
        四、中国境外投资绿色金融法律制度之完善
    第四节 国际投资协定环境条款中国家预防责任
        一、国际投资协定之环境条款
        二、中国投资保护协定中环境条款之现状
        三、中国投资保护协定中环境条款之完善
第三章 国际投资所致环境损害之国家责任及构成要件
    第一节 国际投资所致环境损害之国家责任
        一、传统国家责任理论
        二、国际法不加禁止行为所致国家责任
        三、国际投资所致环境损害的国家责任之具体构成要件分析
        四、中国境外投资所致环境损害的国家责任分析和完善建议
    第二节 私人境外投资所致环境损害之国家归责
        一、域外私人行为之国家归责
        二、中国境外投资所致环境损害之国家归责
第四章 国际投资所致环境损害之国家责任形式、分担机制与免责问题
    第一节 国际投资所致环境损害之国家责任形式
        一、国家责任的主要形式
        二、国际投资所致环境损害相关国家责任的形式
    第二节 国际投资所致环境损害之损失分担机制
        一、跨界损害之损失分担机制
        二、国际投资所致环境损害之损失分担机制
        三、中国境外投资所致环境损害的损失分担机制之完善
    第三节 国际投资所致环境损害的国家赔偿责任之免责情形
        一、同意或重大过错
        二、不可抗力
        三、危难和危急情形
        四、已经采取了一切必要和适当措施
第五章 特定领域国际投资环境问题之国家赔偿责任
    第一节 核领域国际投资所致环境问题之国家赔偿责任
        一、核领域环境损害之国家赔偿责任
        二、中国核领域境外投资所致环境问题之国家责任分析
        三、中国核领域境外投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之完善
    第二节 航天领域国际投资所致环境问题之国家赔偿责任
        一、航天领域事故损害之国家赔偿责任
        二、中国航天领域境外投资所致环境损害之国家责任
        三、中国航天领域境外投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之完善
    第三节 石油产业领域国际投资所致环境问题之国家赔偿责任
        一、石油产业领域环境损害之国家赔偿责任
        二、中国石油领域境外投资所致环境损害之赔偿责任分析
        三、中国石油领域境外投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之完善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8)某海外酒店项目幕墙工程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主要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2 风险管理相关理论综述
    2.1 风险概述
        2.1.1 风险的概念
        2.1.2 风险的特点
    2.2 风险管理概述
        2.2.1 风险管理的内容
        2.2.2 风险管理的目标及特点
        2.2.3 风险管理的意义
    2.3 海外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概述
        2.3.1 海外工程项目定义及特点
        2.3.2 海外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特征
        2.3.3 海外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步骤
    2.4 海外工程项目风险评价方法
        2.4.1 定性评价法
        2.4.2 定量评价法
        2.4.3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3 某海外酒店项目幕墙工程风险识别
    3.1 项目概况
        3.1.1 项目背景
        3.1.2 项目风险特征
    3.2 项目风险识别原则
    3.3 某酒店幕墙海外工程项目风险识别结果
        3.3.1 政治风险
        3.3.2 经济风险
        3.3.3 社会环境风险
        3.3.4 技术风险
        3.3.5 自然风险
        3.3.6 合同法律风险
        3.3.7 公共关系风险
4 某海外酒店项目幕墙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风险评价
    4.1 某海外酒店项目幕墙工程风险分析方法
        4.1.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4.1.2 层次分析法的主要步骤
        4.1.3 指标值的确定
        4.1.4 一致性检验
        4.1.5 指标权重的确定
        4.1.6 计算组合权重
    4.2 某海外酒店项目幕墙工程风险因素与分级
        4.2.1 某海外酒店项目幕墙工程风险因素
        4.2.2 某海外酒店项目幕墙工程风险因素分级
    4.3 基于模糊评价的风险管理评价
        4.3.1 构建评价矩阵
        4.3.2 风险因素的权重
        4.3.3 综合评价
5 某海外酒店项目幕墙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策略
    5.1 建筑幕墙海外工程项目风险应对措施及方案
        5.1.1 投标阶段的风险应对
        5.1.2 进场准备阶段的风险应对
        5.1.3 施工实施阶段的风险应对
        5.1.4 竣工验收阶段的风险应对
        5.1.5 结算阶段的风险应对
        5.1.6 维修质保期内的风险应对
    5.2 项目风险管理实施效果
    5.3 项目风险管理改进建议
        5.3.1 组织措施
        5.3.2 管理措施
        5.3.3 合同措施
        5.3.4 技术措施
        5.3.5 信息化措施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9)中国对缅甸直接投资的地缘风险生成机制及预警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风险研究
        1.2.2 经济学视角下的对外直接投资风险研究
        1.2.3 地缘环境视角下的对外直接投资风险研究
        1.2.4 中国对缅直接投资风险研究
        1.2.5 研究述评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技术路线
第2章 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解析
        2.1.1 地缘投资风险
        2.1.2 国家利益
        2.1.3 地缘脆弱性
    2.2 理论基础
        2.2.1 地缘环境理论
        2.2.2 对外直接投资相关理论
        2.2.3 相互依赖理论
        2.2.4 风险管理与预警理论
    2.3 地缘投资环境解析框架
第3章 中国对缅甸直接投资现状及时空演变
    3.1 中国对缅甸直接投资的现状
        3.1.1 中国企业对缅甸投资的规模
        3.1.2 中国企业对缅甸投资的主体
        3.1.3 中国企业对缅甸投资的行业
    3.2 中国企业投资缅甸的特征
        3.2.1 投资领域及投资主体敏感性高
        3.2.2 投资数额波动性大
        3.2.3 投资区位风险性高
        3.2.4 项目政治化程度高
    3.3 中国企业投资缅甸的困境
        3.3.1 缅甸投资环境的劣势
        3.3.2 中国企业对缅甸二元制结构的困惑
        3.3.3 缅甸民间和政府对中国资本的认知偏差
        3.3.4 民族宗教冲突和战争的威胁
        3.3.5 中国投资项目与缅甸经济规划的契合度低
        3.3.6 中国企业竞争和应对舆论能力薄弱
    3.4 中国对缅甸直接投资的时空演变
        3.4.1 中国对缅甸直接投资的时间演变
        3.4.2 中国对缅甸直接投资的空间演变
第4章 缅甸地缘投资环境解析
    4.1 缅甸的地理投资环境解析
        4.1.1 缅甸自然地理概况
        4.1.2 缅甸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4.2 缅甸的地缘投资关系解析
        4.2.1 中美缅投资关系
        4.2.2 中日缅投资关系
        4.2.3 中印缅投资关系
        4.2.4 中国—东盟—缅甸投资关系
        4.2.5 中国--欧盟--缅甸投资关系
    4.3 缅甸的地缘投资结构解析
    4.4 缅甸的地缘投资环境的特点
第5章 缅甸地缘投资风险及生成机制
    5.1 缅甸的地缘投资风险
        5.1.1 地理投资环境风险
        5.1.2 地缘投资关系风险
        5.1.3 地缘投资结构风险
    5.2 缅甸的地缘投资风险生成机制分析
        5.2.1 内部原因
        5.2.2 外部原因
第6章 缅甸地缘环境影响投资风险的机理及预警机制构建
    6.1 缅甸地缘投资环境影响地缘风险的机理
        6.1.1 地缘结构演变机理
        6.1.2 国家利益导向机理
        6.1.3 地缘脆弱性制约机理
        6.1.4 负面舆论催生机理
    6.2 缅甸地缘投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6.2.1 构建原则
        6.2.2 地缘风险预警指标选取与权重分配
    6.3 风险预警机制的运行流程
        6.3.1 地缘投资风险预警指标警戒线划分
        6.3.2 地缘投资风险预警评价
    6.4 实证研究
        6.4.1 皎漂项目简介
        6.4.2 潜在问题
        6.4.3 预警分析
第7章 中国企业对缅甸直接投资的政策思考
    7.1 国家政策层面
        7.1.1 强化地缘投资安全意识,加强制度保障建设
        7.1.2 完善信息收集机制,建设信息共享平台
        7.1.3 契合中缅国家利益,加深战略伙伴关系
        7.1.4 谨防负面舆论风险,利用媒体做好宣传
    7.2 企业管理层面
        7.2.1 建立健全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
        7.2.2 审慎选择投资领域和投资区位
        7.2.3 创新投资模式,控制投资规模
        7.2.4 妥善处理各方利益,灵活巧妙分散风险
        7.2.5 遵纪守法,夯实民意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基本研究结论
    8.2 创新之处
    8.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企业海外并购风险及防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海外并购文献综述
        1.2.2 企业并购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1.2.3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文献综述
    1.3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1.4.1 可能的创新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企业海外并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1 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现状及特征
        2.1.1 海外并购概念与类型概述
        2.1.2 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现状
        2.1.3 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特征
    2.2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企业的发展机遇
第3章 我国企业海外并购风险的影响因素及其防控管理
    3.1 海外并购风险管理
    3.2 我国企业海外并购风险的影响因素
        3.2.1 政治风险
        3.2.2 经济风险
        3.2.3 法律与政策风险
        3.2.4 文化整合风险
    3.3 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风险防控管理
        3.3.1 政府应为企业并购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
        3.3.2 提高企业融资和支付能力
        3.3.3 增强对法律风险的识别
        3.3.4 提高企业并购后的整合能力
第4章 中国国有企业海外并购案例分析
    4.1 成功案例:中国化工集团并购先正达(Syngenta)
        4.1.1 企业背景及并购动因
        4.1.2 风险分析
        4.1.3 案例总结
    4.2 失败案例:中铝集团并购力拓(Rio Tinto)
        4.2.1 企业背景及并购动因
        4.2.2 风险分析
        4.2.3 案例总结
第5章 中国民营企业海外并购案例分析
    5.1 成功案例:万达集团并购AMC
        5.1.1 企业背景及并购动因
        5.1.2 风险分析
        5.1.3 案例总结
    5.2 失败案例: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并购3Com公司
        5.2.1 企业背景及并购动因
        5.2.2 风险分析
        5.2.3 案例总结
第6章 结论及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6.2.1 政府层面
        6.2.2 企业层面
参考文献
致谢

四、中国企业风险管理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SEIRS模型的中国企业对东盟投资国家风险传染研究[D]. 胡俊. 北部湾大学, 2021(08)
  • [2]海归背景董事对中国企业跨境并购影响的研究[D]. 闫盼盼. 吉林大学, 2021(01)
  • [3]跨国并购风险控制研究 ——以锦江股份并购法国卢浮为例[D]. 胡真涵.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4]中国企业研发投资的融资约束及其缓解研究[D]. 王淑娟.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5]中国企业投资中东欧国家重大项目风险分析[D]. 刘一凡.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12)
  • [6]中东欧国家“F+EPC”模式光伏电站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 刘原.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7]国际投资环境保护之国家责任研究 ——以中国海外投资为视角[D]. 贾辉. 中国政法大学, 2021(11)
  • [8]某海外酒店项目幕墙工程风险管理研究[D]. 段涛.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2)
  • [9]中国对缅甸直接投资的地缘风险生成机制及预警体系构建研究[D]. 雷向阳. 云南师范大学, 2020
  • [10]“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企业海外并购风险及防控[D]. 任学良. 吉林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中国企业风险管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