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硫酸锌中的铁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硫酸锌中的铁

一、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硫酸锌中的铁(论文文献综述)

张榕[1](2021)在《典型工业过程高浓度溶液重金属离子浓度光谱直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重金属检测的国标方法之一,其对重金属的测定需要稀释酸化和络合显色等预处理,存在二次污染以及浓度检测范围低等问题,无法满足工业过程中高浓度重金属或其他典型重金属物质快速定量化实时监测的要求。研究中分别以湿法炼锌、铜冶炼以及电镀铬为行业背景,对3种工业过程影响较大且具有生物毒性的重金属元素(Pb、Cr、As)进行了光谱直测方法研究。首先对3种元素的行业物质流和光谱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多光程条件下重金属元素的浓度检测范围,进行了光程适配,并与常用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对上述建立的光谱直测法在含铬混合体系中进行了应用研究。主要研究结果表明:(1)Pb、As、Cr在电解锌、铜冶炼以及电镀铬中相应工艺点位的赋存形式和浓度范围分别为:Pb SO4(1.1~11.3 mg/L)、As O33-、As O43-(1000~10000 mg/L)、Cr O42-、Cr2O72-(10~1000 mg/L),其特征峰波长分别为208、187、197、372、352 nm。(2)光谱直测方法研究中,特征峰处的吸光度和浓度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加标回收率均在90%~110%,RSD小于5%,准确度和精密度均满足分析方法的要求;多光程分析条件下(以六价铬(Cr2O72-)的研究结果为例进行阐述),随着光程长度的增大(从1~100 mm),分析灵敏度相比增大了96.3倍,且通过光程适配研究,最适光程的分析结果能够得到最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与常用方法的分析结果相比,光谱直测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3)在三价铬-六价铬和三价铬-六价铬-铁离子含铬混合体系中,光谱直测方法均能定性分析溶液中的离子种类;同时采用Python语言所建立的浓度分析模型,能够准确得到元素种类和浓度,浓度分析结果与真实值的相对误差小于5%。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建立的光谱直测方法可应用于典型工业过程高浓度溶液中重金属离子的浓度分析,为解决工业过程中重金属浓度检测滞后、监测困难提供了思路,同时也为紫外可见光谱直测的其他研究以及水环境中重金属的污染控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张永玲[2](2021)在《共沉淀-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食品中镉、铅、铬、镍的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重金属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的影响是缓慢且长期的,一旦进入体内,很难随着身体代谢排出。身体内重金属含量多或少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食物的摄入是人体接触重金属的一个潜在方式。因此,选择一种高准确度、高精密度的方法对食物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是非常关键的。本研究以Cu(II)-DPC和Zn(II)-DPC为共沉淀载体,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为测定方法,建立了测定食品中Pb(II)、Cr(III)、Cd(II)、Ni(II)含量的新方法。对共沉淀的最佳p H值、试剂最佳用量、共沉淀时间、离心条件、共存离子的最大浓度值和最大富集倍数进行了优化探讨,实现了模型溶液中Pb(II)、Cr(III)、Cd(II)、Ni(II)的定量回收。测定方法的检出限分别为7.50μg/L Pb(II)、0.35μg/L Cr(III)、0.32μg/L Cd(II)、0.78μg/L Ni(II),富集倍数最高可达100,方法的精密度(RSD)分别为2.26%Pb(II)、0.96%Cr(III)、2.17%Cd(II)、0.98%Ni(II),同时对方法的准确度进行了验证,应用所建立的方法对花生、瓜子、洋葱和花椒样品进行了测定。本研究对镉、镍、铬、铅的共沉淀机理做了初步探究,为试剂的加入顺序和共沉淀条件的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岑剑伟,孙万青,陈胜军,潘创,王悦齐,邓建朝,魏涯,荣辉[3](2021)在《即食海蜇中铝检测、脱除与杀菌新技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海蜇加工是我国传统的加工产业,新鲜海蜇需经多次盐矾处理脱水去毒制成盐渍海蜇,从而引起了产品中高浓度的铝残留。铝残留问题长期困扰着海蜇加工产业,而脱铝技术成为了产业亟需升级改造的关键技术。该文针对即食海蜇加工技术、铝残留的危害、铝含量检测方法、脱铝技术、杀菌技术及明矾替代技术等最新研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重点对比评价了几种海蜇中铝含量的检测方法,详细阐述了脱铝技术的工艺及其机理,旨在为保障海蜇加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及研发明矾替代新技术提供理论支撑。

李在强[4](2019)在《日粮添加有机锌、有机铁对芦花鸡蛋品质及蛋中锌、铁含量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试验首先对湿法消解法进行优化,并利用湿法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市售3种鸡蛋中的锌、铁含量进行比较分析,为人们在选购鸡蛋中提供理论参考。在此基础上,以芦花鸡为试验动物,在其日粮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有机锌、有机铁,通过对蛋品质及蛋黄和全蛋中锌、铁含量的检测分析,探讨有机锌、有机铁的适宜添加量,为功能性鸡蛋研发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试验(1)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3种鸡蛋中锌、铁含量研究为了减少消解过程中的损失,提高消解效果,试验分别对消解液混酸比例、消解液用量,消解时间、赶酸温度等前处理条件进行优化,并通过对不同样品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和计算精密度等指标对该方法的可靠性进行检验。结果显示:1 g蛋黄样品放入锥形瓶用16 mL体积比为3:1浓硝酸与高氯酸的混合液消解,冷消解10小时后,之后进行200℃加热消解为最佳前处理条件。3种鸡蛋的检测结果显示,普通鸡蛋、柴鸡蛋、乌鸡蛋蛋黄中锌的含量分别为37.37 mg·kg-1、33.68 mg·kg-1、30.24 mg·kg-1,铁含量分别为55.91 mg·kg-1、57.78 mg·kg-1、57.43 mg·kg-1;全蛋中锌含量分别为13.67 mg·kg-1、12.95mg·kg-1、12.45 mg·kg-1,铁含量分别为15.87 mg·kg-1、18.01 mg·kg-1、18.56 mg·kg-1。试验(2)日粮添加羟基蛋氨酸锌对芦花鸡蛋品质和蛋中锌含量的影响试验随机选用22周龄、健康的芦花蛋鸡1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对照组饲喂普通日粮,试验组在普通日粮中分别添加60 mg·kg-1(低浓度组)、120 mg·kg-1(中浓度组)和240 mg·kg-1(高浓度组)锌的羟基蛋氨酸锌,连续饲喂30天,在第10、20和30天前后,从每组中随机取出35枚鸡蛋,分别对其蛋品质、蛋黄中锌含量、全蛋中锌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第10天时,3个试验组与对照组蛋品质的各项指标均无显着差异(p>0.05);第20天,对照组蛋黄颜色显着低于高浓度组(p<0.05),对照组哈氏单位显着低于低浓度组和中浓度组(p<0.05);第30天,对照组的蛋黄重、蛋黄比重显着低于高浓度组(p<0.05),对照组的蛋黄比重显着低于中浓度组(p<0.05),对照组的蛋黄颜色显着低于中浓度组,对照组的蛋清比重显着高于3个试验组(p<0.05)。对照组的蛋黄和全蛋中锌含量在三个时间段都显着低于高浓度组(p<0.05),在第30天中浓度组蛋黄和全蛋中锌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且高浓度组显着高于其他3组(p<0.05)。试验(3)日粮添加富锌酵母对芦花鸡蛋品质和蛋中锌含量的影响本试验的试验组分别在普通日粮中添加不同锌含量的富锌酵母,其他试验设计、试验动物及样品采集同试验(2)。结果显示,第10天时,3个试验组与对照组蛋品质的各项指标均无显着差异(p>0.05);第20天时,中浓度组蛋黄颜色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中浓度组蛋壳厚度均显着高于其他3组(p<0.05);第30天时,高浓度组蛋黄比重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低浓度组蛋黄颜色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高浓度组蛋壳厚度均显着低于其他3组(p<0.05)。整个试验期间,中浓度富锌酵母组蛋黄中锌的含量均显着高与对照组(p<0.05),第30天时,高浓度组蛋黄中锌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4)日粮添加甘氨酸亚铁对芦花鸡蛋品质和蛋中铁含量的影响本试验随机选用160只36周龄、健康的芦花蛋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以基础日粮饲喂对照组,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250 mg·kg-1(低浓度组)、500 mg·kg-1(中浓度组)和750 mg·kg-1(高浓度组)铁的甘氨酸亚铁。连续饲喂28天,分别在第7、14、28天前后,从每组中随机取出35枚鸡蛋,分别对其蛋品质、蛋黄中铁含量、全蛋中铁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第7天时,高浓度组蛋黄重显着高于对照组和低浓度组(p<0.05),低浓度组的蛋黄颜色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高浓度组蛋清重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低浓度组的蛋壳厚度均显着高于高浓度组(p<0.05);第14天时,对照组的蛋黄颜色显着高于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p<0.05),对照组与低浓度组的蛋壳重和蛋壳比重显着高于高浓度组(p<0.05);第28天时,对照组、低浓度组、中浓度组的蛋黄重显着低于高浓度组(p<0.05),对照组蛋黄颜色显着高于中浓度组(p<0.05),对照组蛋形指数显着高于中浓度组(p<0.05)。在第28天时,高浓度组的蛋黄和全蛋中的铁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与低、中浓度组。试验(5)日粮添血红素铁对芦花鸡蛋品质和蛋中铁含量的影响本试验的试验组分别在普通日粮中添加不同浓度铁的血红素铁,其他实验设计、试验动物及样品采集同试验(4)。结果显示,第7天时,蛋壳品质、蛋清品质、蛋黄品质的各项指标无显着差异(p>0.05),只有高浓度组的蛋重显着高于中浓度组(p<0.05);第14天时,中浓度组蛋黄重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高浓度组蛋黄颜色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第28天时,低浓度组蛋黄颜色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低浓度组蛋壳厚度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的蛋形指数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3种浓度的血红素亚铁对蛋黄和全蛋中铁含量无显着影响(p>0.05)。

韩笑[5](2019)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的金属杂质元素》文中研究说明锂离子电池作为新型能源已经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同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在锂离子电池中锂离子电解液属于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其担负着正负极间离子传导的作用。同时对电池的比容量、工作温度、循环效率和安全性能等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锂离子电解液中金属杂质含量的高低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锂离子电解液中金属杂质的含量。本论文在锂离子电解液的前处理上采用了湿法消解和干法消解(灰化法),并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灰化法能够彻底分解样品中的有机组分,消除有机组分带来的干扰,同时该处理方法还有操作简单、加入试剂量较小、空白低等特点。在低温加热消煮样品的过程中采用自制的水封装置使其形成局部超净系统,这样能够降低外界污染的风险,确保被测样品能够符合实际且更为精确。本文在研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原子射光谱法测定锂离子电解液实验中,优化了仪器的工作条件:等离子体功率为1300W,冷却气流量为15.0/(L/min),辅助气为氩气(Ar)其流量为0.2/(L/min),雾化器流量为0.8/(L/min),蠕动泵泵速为1.5/(mL/min),平衡时间为15sec。同时本文采用标准加入法和基体匹配法两种方法测定锂离子电解液中金属杂质的含量。标准加入法各待测元素检出限在0.0004~0.0035μg/mL之间,定量限在0.0014~0.0117μg/mL之间,精密度在0.18%~1.39%之间,回收率在90.1%~105.6%之间。该方法能够满足测定锂离子电解液的需求,但该方法对于企业来讲,操作复杂,需要对每个送检样品梯度加标测定。基体空白加基体标准曲线法的检出限在0.0004~0.0032μg/mL之间,定量限为0.0014~0.0107μg/mL之间,精密度在0.17%~1.56%之间,回收率为94.9%~103.1%之间。该方法在空白和标准溶液中加入与被测样品中等量的锂标准溶液,这样有效消除了基体锂对待测元素的影响,同时该方法对于企业生产更为简单、方便,对于同型号不同批次的锂离子电解液只需要配制一套标准溶液,通过对企业其他型号的电解液实验分析,该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型号锂离子电解液金属杂质的测定。将ICP-AES两种方法测定的结果与AAS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得出的结论是ICP-AES与AAS测定的结果基本一致,其测定结果均能够满足电解液企业的生产标准,将ICP-AES和AAS两种方法的检出能力和稳定性等各项分析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ICP-AES比AAS的检出限更低,精密度更高,同时,ICP-AES还具备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以同时测定多种元素等优点,更适合锂离子电解液中金属杂质的检测。

毛娅[6](2019)在《动物饲料中微量元素分析研究》文中指出饲料是满足动物获得充足的营养元素的重要来源,若饲料中所必须的微量元素过量或不足,会严重影响禽畜的生长,影响禽畜的品质,进而影响人体健康,因此饲料中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比例都应控制在一个较严格的范围内,分析和测定各种饲料原料、配合饲料、预混料及矿物质饲料添加剂中微量元素的成分和含量尤为重要。本文用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分别对动物饲料中微量元素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1)运用PAN-Zn显色体系,采用分光光度法,建立了动物饲料中微量Zn定量分析的方法。结果表明,在弱酸性介质中(pH=6),Zn与PAN生成橘红色络合物,加入乙醇使溶液增色增溶,该红色络合物在590 nm处有最大吸收。Zn在00.7μ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其线性相关系数R=0.9998,回收率为97.8%102.9%,RSD为1.79%,方法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2)采用非完全消化法消解饲料样品,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饲料中Cu、Fe、Mn三种元素。结果表明: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4.00μg/mL,回收率为93.8%101.9%、RSD为1.40%3.79%。方法准确、简便、耗时短,消解试剂用量较小,与干灰化法的结果相比较,相对误差小于±1%,测定结果基本一致。因此,用非完全消化法代替干灰化法对饲料样品进行消解是可行的。(3)采用微波消解法消解饲料样品,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饲料中的铬。对基体改进剂的使用、灰化温度、原子化温度等对测定结果有影响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结果表明:Cr在015μ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其线性相关系数R=0.9987,回收率为98.2%103.1%,相对标准偏差为2.35%,方法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4)运用微波消解法对样品进行预处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饲料中Pb、Al、Sr、Ba、Co、Ni、Se。该方法可以实现饲料中多种微量元素的同时测定,且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吴建明[7](2019)在《壳聚糖/聚乙烯醇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壳聚糖(Chitosan,CTS)又称脱乙酰甲壳素,可由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甲壳素(Chitin,CT)经过脱乙酰作用得到。壳聚糖分子表面含有大量的羟基(-OH)、氨基(-NH2)基团,这些功能官能团使得壳聚糖能够吸附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染料等污染物。然而壳聚糖在酸性溶液较为不稳定,吸附完成后分离较为困难,因而限制了其在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本文以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增强壳聚糖(PVA/CTS)混合物为基体材料,以纳米甲壳素(Nanochitin,n-CT)或蒙脱石(Montmorillonite,MMT)为主吸附剂,采用瞬时凝胶法、连续注射凝胶发、冷冻干燥法和凝胶浇铸法等不同方法制备了多种具有不同形态的PVA/CTS基纳米复合材料,并对复合吸附材料的微观形态、化学结构以及磁性性能进行了全面表征。此外,还重点研究了纳米复合材料对水体中主要污染物的吸附情况并总结了不同条件下的吸附剂选用原则。本文的具体研究工作和成果可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1)采用瞬时凝胶法制备出PVA/CTS复合基体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转变红外光谱(FTIR)以及比表面分析(BET)等方法对所制备的基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PVA/CTS基体材料具有三维网状结构,是一种含有微-纳孔结构的多孔材料,该材料含有大量的羟基、氨基等活性官能团,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可用于污水处理的载体材料。2)以纳米甲壳素(n-CT)为吸附增强剂,尼龙6磁性微粒(FP)为分离质,采用瞬时凝胶法原位制备了含纳米甲壳素的壳聚糖磁性水凝胶玻璃珠(FPCC)纳米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元素分析(SEM-ED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傅里叶转变红外光谱(FTIR)以及X-射线衍射(XRD)法分析了水凝胶玻璃珠纳米复合材料的形貌与结构特征。同时,研究了水凝胶玻璃珠纳米复合材料对水体中重金属离子Cu(Ⅱ)的吸附情况,寻找出最佳的吸附条件,并且探讨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FP磁性微粒和n-CT纳米粒子均很好的分布在FPCC水凝胶玻璃珠纳米复合材料的内部。FPCC水凝胶玻璃珠纳米复合材料对重金属铜离子最大吸附强度为100.9mg/g,吸附平衡时间为10min。络合吸附、纳米增强吸附以及微尺寸介质吸附是FPCC水凝胶玻璃珠纳米复合材料吸附Cu(Ⅱ)的主要吸附机理。3)采用连续注射凝胶法制备出FPCC微纤纳米复合材料。从生产速度、吸附剂有效质量、有效磁响应距离、吸附效率等方面全面评估微纤纳米复合材料和水凝胶玻璃珠纳米复合材料的优缺点。结果表明:FPCC微纤纳米复合材料对Ni(Ⅱ)的最大移除率为99.7%。与瞬时凝胶法制备水凝胶相比,连续注射凝胶法制备微纤在生产速度、吸附剂有效重量、有效磁响应距离以及Ni(Ⅱ)吸附效率上具有明显的优势,而大分子间螯合吸附是FPCC微纤纳米复合材料具有较高Ni(Ⅱ)移除率的主要原因。此外,由于FPCC微纤纳米复合材料具有磁性,吸附后的微纤能够在外加磁场作用下与水体迅速发生分离。4)以蒙脱石(MMT)为主吸附剂,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了 PVA/CTS/MMT气凝胶纳米复合材料。重点研究了 PVA/CTS/MMT气凝胶纳米复合材料对重金属离子Pb(Ⅱ)和阳离子染料亚甲基蓝(MeB)的吸咐情况,并寻找出最佳的吸附条件。结果表明:PVA/CTS/MMT气凝胶纳米复合材料对MeB和Pb(Ⅱ)的最大移除率分别为99.9%和97.3%。吸附剂添加量和吸附时间的增加均会提高Pb(Ⅱ)离子的吸附效率,而Pb(Ⅱ)离子初始浓度对Pb(Ⅱ)的吸附效率影响不大。此外,PVA/CTS/MMT气凝胶纳米复合材料的综合吸附表现比PVA/CTS/n-CT水凝胶玻璃珠纳米复合材料和PVA/CTS/n-CT微纤纳米复合材料更为优秀。5)采用凝胶浇铸法制备出PVA/CTS/MMT薄膜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PVA/CTS/MMT薄膜纳米复合材料的表面形貌及力学性能,并研究了薄膜纳米复合材料对重金属离子(Cu(Ⅱ)、Zn(Ⅱ)、Ag(Ⅰ)、抗生素(四环素,TC)、阳离子染料(孔雀石绿,MG、中性红,NR)以及阴离子染料(甲基蓝,MB)的吸咐情况。同时,探究了 PVA/CTS/MMT薄膜纳米复合材料对重金属离子、抗生素以及染料吸附的普遍机理。结果表明:PVA/CTS/MMT薄膜纳米复合材料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在MMT添加量为25%时达到最佳,分别为14.2 MPa和49.9%。PVA/CTS/MMT 薄膜纳米复合材料对 MG,NR,MB,TC,Cu(Ⅱ),Zn(Ⅱ)和 Ag(Ⅰ)的最大吸附强度分别为 738.0,408.4,2569.3,275.0,377.8,650.0 和 567.0 mg/g。PVA/CTS/MMT薄膜纳米复合材料的主要吸附机理包括络合作用、静电作用、氢键作用、阳离子交换作用以及桥接作用。吸附了 Cu(Ⅱ)或者Zn(Ⅱ)的薄膜纳米复合材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能力影响较小,而吸附了Ag(Ⅰ)或TC的薄膜纳米复合材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能力有着明显的提高。此外,PVA/CTS/MMT薄膜纳米复合材料能够在PBS水溶液中稳定存在,而在PBS+溶菌酶溶液中容易降解。

陈晓媛,张喜琦,张嘉月,高喜凤,崔玉花[8](2019)在《释放剂对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乳粉中镁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分析释放剂的加入对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测定乳粉中镁含量的影响。方法:向经微波消解法预处理的乳粉中分别加入2%硝酸溶液、镧溶液和锶溶液,然后采用FAAS测定乳粉中的镁含量,并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释放剂的加入可以有效提高FAAS测定的准确性,尤其是以镧溶液作为释放剂时,RSD在1.6%~2.0%之间,回收率在97.7%~102.3%之间,FAAS测定的镁含量与ICP-AES的检测结果一致。结论:采用FAAS测定乳粉中的镁含量时,加入镧溶液为释放剂,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魏雅娟,吴雪英,钟贵远,叶玲玲,李梁军,黄世明[9](2017)在《EDTA滴定法测定含锌物料中氧化锌》文中研究表明采用氯化铵-氨水体系溶解试样,干过滤后,向移取的滤液中加入氯化钡和硫酸共沉淀铅离子,过滤分离硫酸铅沉淀,向滤液中加人抗坏血酸、氟化钾、硫代硫酸钠等掩蔽剂掩蔽少量干扰元素。在pH=56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中,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用EDTA标准滴定溶液滴定测得结果为氧化锌、水溶性锌和镉合量,扣除由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得的水溶性锌量和镉量,即为氧化锌量。对总氨浓度、氯化铵-氨水浓度比、溶液加入量、搅拌时间、共存离子干扰、精密度等进行了实验,建立了EDTA滴定法测定含锌物料中氧化锌物相的分析方法。实验证明,氧化锌含量在24%83%时,方法精密度(RSD)为0.25%0.54%,加标回收率在99%104%,完全满足含锌物料中氧化锌的测定要求。

陈敏,佘辣娇,王军波,余少丹[10](2011)在《《化学试剂 七水合硫酸锌(硫酸锌)》标准修订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对《化学试剂七水合硫酸锌(硫酸锌)》国内外标准以及产品生产企业、应用单位的情况进行调研,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质量指标、试验方法等方面的修订建议。通过拟定修订标准的质量指标、研究质量指标的试验方法,从中确定最佳方案,最终完成该标准修订文本的起草工作。

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硫酸锌中的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硫酸锌中的铁(论文提纲范文)

(1)典型工业过程高浓度溶液重金属离子浓度光谱直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典型重金属行业现状
    1.2 重金属检测方法现状
        1.2.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2.2 原子吸收光谱法
        1.2.3 电化学分析方法
        1.2.4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1.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直测法研究进展
    1.4 模型应用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
        1.5.1 典型工业中重金属的光谱特性
        1.5.2 光谱直测方法研究
        1.5.3 光谱直测方法在含铬混合体系中的应用研究
    1.6 技术路线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剂与溶液配制
        2.1.1 试剂
        2.1.2 溶液配制
    2.2 仪器及其运行参数
        2.2.1 仪器名称
        2.2.2 仪器运行参数
    2.3 样品采集及分析
        2.3.1 采样点的选择
        2.3.2 采样方法
        2.3.3 样品保存
        2.3.4 样品分析
    2.4 标准溶液分析
        2.4.1 光谱直测分析
        2.4.2 其他方法对比分析
        2.4.3 pH测定
第3章 典型工业中重金属的光谱特性研究
    3.1 电解锌中铅的光谱特性
        3.1.1 物质流分析
        3.1.2 光谱特性
    3.2 电镀铬中铬的光谱特性
        3.2.1 物质流分析
        3.2.2 光谱特性
    3.3 铜冶炼中砷的光谱特性
        3.3.1 物质流分析
        3.3.2 光谱特性
    3.4 小结
第4章 光谱直测方法研究
    4.1 光学参数适配
        4.1.1 光程可行性研究
        4.1.2 Pb~(2+)的光程适配研究
        4.1.3 六价铬(Cr_2O_7~(2-))的光程适配研究
    4.2 分析方法的验证
        4.2.1 Pb~(2+)分析方法的验证
        4.2.2 六价铬的方法验证
    4.3 小结
第5章 光谱直测方法在含铬混合体系中的应用研究
    5.1 离子种类确定
        5.1.1 三价铬-六价铬混合体系中离子种类确定
        5.1.2 三价铬-六价铬-铁离子混合体系中离子种类确定
    5.2 离子浓度分析
        5.2.1 不同光程条件下三价铬的光谱曲线
        5.2.2 六价铬光谱干扰离子分析
        5.2.3 分析模型
        5.2.4 代码实现
        5.2.5 误差分析
    5.3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浓度分析模型相关代码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共沉淀-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食品中镉、铅、铬、镍的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重金属检测方法介绍
    1.3 共沉淀分离富集重金属技术
        1.3.1 无机共沉淀剂
        1.3.2 有机共沉淀剂
    1.4 课题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Zn(Ⅱ)-二苯偶氮碳酰肼共沉淀—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食品中镍的方法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仪器
        2.2.2 实验试剂
        2.2.3 共沉淀过程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1 pH对共沉淀的影响
        2.3.2 载体锌离子的影响
        2.3.3 共沉淀剂用量的影响
        2.3.4 共沉淀时间的影响
        2.3.5 离心时间的影响
        2.3.6 样品体积的影响
        2.3.7 干扰离子的影响
        2.3.8 测定方法的灵敏度、精密度和检出限
        2.3.8.1 测定灵敏度
        2.3.8.2 测定精密度
        2.3.8.3 测定检出限
        2.3.9 Zn(Ⅱ)-DPC共沉淀Ni(Ⅱ)的机理探究
        2.3.9.1 溶液pH对Ni(Ⅱ)共沉淀回收率的影响
        2.3.9.2 加温加酸解吸实验
        2.3.9.3 陈化实验
        2.3.10 样品分析
        2.3.10.1 样品前处理
        2.3.10.2 样品测定
    2.4 结论
第三章 Zn(Ⅱ)-二苯偶氮碳酰肼共沉淀—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食品中铅的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仪器
        3.2.2 实验试剂
        3.2.3 共沉淀过程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pH对共沉淀的影响
        3.3.2 载体锌离子的影响
        3.3.3 共沉淀剂用量的影响
        3.3.4 共沉淀时间的影响
        3.3.5 离心时间的影响
        3.3.6 样品体积的影响
        3.3.7 干扰离子的影响
        3.3.8 测定方法的灵敏度、精密度和检出限
        3.3.8.1 测定灵敏度
        3.3.8.2 测定精密度
        3.3.8.3 测定检出限
        3.3.9 Zn(Ⅱ)-DPC共沉淀Pb(Ⅱ)的机理探究
        3.3.9.1 溶液p H对Pb(Ⅱ)共沉淀回收率的影响
        3.3.9.2 加温加酸解吸实验
        3.3.9.3 陈化实验
        3.3.10 样品分析
        3.3.10.1 样品前处理
        3.3.10.2 样品测定
    3.4 结论
第四章 Cu(Ⅱ)-二苯偶氮碳酰肼共沉淀—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食品中铬的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仪器
        4.2.2 实验试剂
        4.2.3 共沉淀过程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pH对共沉淀的影响
        4.3.2 载体铜离子的影响
        4.3.3 共沉淀剂用量的影响
        4.3.4 共沉淀时间的影响
        4.3.5 离心时间的影响
        4.3.6 样品体积的影响
        4.3.7 干扰离子的影响
        4.3.8 测定方法的灵敏度、精密度和检出限
        4.3.8.1 测定灵敏度
        4.3.8.2 测定精密度
        4.3.8.3 测定检出限
        4.3.9 Cu(Ⅱ)-DPC共沉淀Cr(Ⅲ)的机理探究
        4.3.9.1 溶液p H对Cr(Ⅲ)共沉淀回收率的影响
        4.3.9.2 加温加酸解吸实验
        4.3.9.3 陈化实验
        4.3.10 样品分析
        4.3.10.1 样品消解
        4.3.10.2 样品测定
    4.4 结论
第五章 Zn(Ⅱ)-二苯偶氮碳酰肼共沉淀-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食品中镉的方法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仪器及实验试剂
        5.2.2 实验试剂
        5.2.3 共沉淀过程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5.3.1 pH对共沉淀的影响
        5.3.2 载体锌离子的影响
        5.3.3 共沉淀剂用量的影响
        5.3.4 共沉淀时间的影响
        5.3.5 离心时间的影响
        5.3.6 样品体积的影响
        5.3.7 干扰离子的影响
        5.3.8 测定方法的灵敏度、精密度和检出限
        5.3.8.1 测定灵敏度
        5.3.8.2 测定精密度
        5.3.8.3 测定检出限
        5.3.9 Zn(Ⅱ)-DPC共沉淀Cd(Ⅱ)的机理探究
        5.3.9.1 溶液p H对Cd(Ⅱ)共沉淀回收率的影响
        5.3.9.2 加温加酸解吸实验
        5.3.9.3 陈化实验
        5.3.10 样品分析
        5.3.10.1 样品消解
        5.3.10.2 样品测定
    5.4 结论
第六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3)即食海蜇中铝检测、脱除与杀菌新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即食海蜇的加工技术
2 即食海蜇产品的质量安全控制
    2.1 铝残留的危害
    2.2 海蜇中铝残留量的检测方法
        2.2.1 EDTA滴定法
        2.2.2 分光光度法
        2.2.3 原子吸收光谱法
        2.2.4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法
    2.3 海蜇中铝脱除方法
        2.3.1 酸浸泡脱铝
        2.3.2 超声波辅助脱铝
        2.3.3 其他方法
    2.4 杀菌
        2.4.1 热杀菌和微波杀菌
        2.4.2 紫外线杀菌
        2.4.3 臭氧水杀菌
        2.4.4 化学添加剂杀菌
        2.4.5 其他杀菌方法
    2.5 明矾的替代研究
3 总结

(4)日粮添加有机锌、有机铁对芦花鸡蛋品质及蛋中锌、铁含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锌、铁的生物学功能
        1.1.1 锌的生物学功能
        1.1.2 铁的生物学功能
    1.2 锌在畜牧业的应用
        1.2.1 锌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
        1.2.2 锌在猪生产中的应用
        1.2.3 锌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1.3 铁在畜牧业的应用
        1.3.1 铁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
        1.3.2 铁在猪生产中的应用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第二章 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3种鸡蛋中锌、铁含量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仪器与试剂
        2.1.2 试验样品
        2.1.3 仪器工作条件
        2.1.4 样品前处理
        2.1.5 标准曲线的绘制
        2.1.6 样品检测
        2.1.7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混合酸比例
        2.2.2 混合酸用量
        2.2.3 加热温度
        2.2.4 消解时间
        2.2.5 标准曲线
        2.2.6 精密度与回收率
        2.2.7 3种鸡蛋样品检测结果
    2.3 讨论
        2.3.1 混合酸比例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2.3.2 消解混合酸用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2.3.3 加热温度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2.3.4 消解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2.3.5 不同种鸡蛋中锌、铁含量差异的原因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日粮添加羟基蛋氨酸锌对芦花鸡蛋品质及蛋中锌含量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动物与试剂
        3.1.2 仪器与设备
        3.1.3 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羟基蛋氨酸锌对第10 天蛋品质的影响
        3.2.2 羟基蛋氨酸锌对第20 天蛋品质的影响
        3.2.3 羟基蛋氨酸锌对第30 天蛋品质的影响
        3.2.4 羟基蛋氨酸锌对蛋黄锌含量的影响
        3.2.5 羟基蛋氨酸锌对全蛋锌含量的影响
    3.3 讨论
        3.3.1 羟基蛋氨酸锌对蛋品质的影响
        3.3.2 羟基蛋氨酸锌对蛋中锌含量的影响
    3.4 小结
第四章 日粮添加富锌酵母对芦花鸡蛋品质及蛋中锌含量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动物与试剂
        4.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4.1.3 试验设计
        4.1.4 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富锌酵母对第10 天鸡蛋蛋品质的影响
        4.2.2 富锌酵母对第20 天鸡蛋蛋品质的影响
        4.2.3 富锌酵母对第30 天鸡蛋蛋品质的影响
        4.2.4 富锌酵母对蛋黄锌含量的影响
        4.2.5 富锌酵母对全蛋中锌含量的影响
    4.3 讨论
        4.3.1 富锌酵母对蛋品质的影响
        4.3.2 富锌酵母对蛋中锌含量的影响
    4.4 小结
第五章 日粮添加甘氨酸亚铁对芦花鸡蛋品质及蛋中铁含量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动物与材料
        5.1.2 仪器与设备
        5.1.3 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甘氨酸亚铁对第7 天蛋品质影响
        5.2.2 甘氨酸亚铁对第14 天蛋品质影响
        5.2.3 甘氨酸亚铁对第28 天蛋品质的影响
        5.2.4 甘氨酸亚铁对蛋黄中铁含量的影响
        5.2.5 甘氨酸亚铁对全蛋中铁含量的影响
    5.3 讨论
        5.3.1 甘氨酸亚铁对蛋品质的影响
        5.3.2 甘氨酸亚铁对蛋中铁含量的影响
    5.4 小结
第六章 日粮添加血红素铁对芦花鸡蛋品质及蛋中铁含量的影响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动物与材料
        6.1.2 仪器与设备
        6.1.3 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血红素铁对第7 天鸡蛋蛋品质影响
        6.2.2 血红素铁对第14 天蛋品质影响
        6.2.3 血红素铁对第28 天蛋品质影响
        6.2.4 血红素铁对蛋黄中铁含量的影响
        6.2.5 血红素铁对全蛋中铁含量的影响
    6.3 讨论
        6.3.1 血红素铁对蛋品质的影响
        6.3.2 血红素铁对蛋中铁含量的影响
    6.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5)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的金属杂质元素(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锂离子电池的概述
        1.1.1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1.1.2 锂离子电池的构成
    1.2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概述
        1.2.1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构成
        1.2.2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发展现状
        1.2.3 影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性能的杂质分析
        1.2.4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品质控制项目及指标
        1.2.5 电解液中金属杂质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1.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概述
        1.3.1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AES)发展历程
        1.3.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发展历程
        1.3.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的发展历程
        1.3.4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的工作原理及构成
        1.3.5 ICP-AES干扰效应
        1.3.6 锂离子电解液的前处理方法
    1.4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概述
        1.4.1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发展历程
        1.4.2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1.4.3 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构成
        1.4.4 原子吸收光谱仪的主要特点
    1.5 样品中金属杂质的分析方法
        1.5.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1.5.2 原子荧光光谱法
    1.6 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2章 湿法消解-ICP-AES测定锂离子电解液中金属元素
    2.1 湿法消解-ICP-AES标准加入法
        2.1.1 实验仪器及试剂
        2.1.1.1 仪器设备
        2.1.1.2 实验试剂
        2.1.2 标准溶液的配制
        2.1.3 样品处理
    2.2 湿法消解-ICP-AES基体匹配法
        2.2.1 实验仪器及试剂
        2.2.1.1 仪器设备
        2.2.1.2 实验试剂
        2.2.2 标准溶液的配制
        2.2.3 样品处理
    2.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工作参数
    2.4 结果与讨论
        2.4.1 仪器性能要求
        2.4.2 元素波长的选择
        2.4.3 元素标准曲线相关系数
        2.4.4 方法的检测限和定量限
        2.4.5 精密度实验
        2.4.6 准确度实验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干法消解-ICP-AES测定锂离子电解液中金属元素
    3.1 实验仪器及试剂
        3.1.1 仪器设备
        3.1.2 实验试剂
        3.1.3 标准溶液的配制
    3.2 样品的前处理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样品前处理的选择
        3.3.2 校准曲线、线性方程及相关系数
        3.3.3 ICP-AES法中的干扰和校正
        3.3.4 酸度的影响
        3.3.5 方法的检出限与定量限
        3.3.6 精密度实验
        3.3.7 准确度实验
        3.3.8 方法应用性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锂离子电解液中金属元素
    4.1 实验仪器及试剂
        4.1.1 仪器设备
        4.1.2 实验试剂
    4.2 标准溶液的配制
    4.3 实验方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条件的选择
        4.4.2 元素的波长、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
        4.4.3 方法的检出限、定量限
        4.4.4 方法的精密度实验
        4.4.5 方法准确度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6)动物饲料中微量元素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动物饲料中的微量元素
        1.1.1 传统微量元素
        1.1.2 有机微量元素
    1.2 饲料中微量元素的分析
        1.2.1 微量元素普查
        1.2.2 微量元素含量测定的方法
    1.3 分析样品前处理方法
    1.4 课题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5 课题的研究内容
2 分光光度法分析饲料中微量锌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仪器和试剂
        2.2.2 实验方法
    2.3 实验结果及讨论
        2.3.1 分光光度法测定条件的选择
        2.3.2 标准曲线
        2.3.3 干扰离子的测定
        2.3.4 饲料样品的分析
        2.3.5 加标回收率试验
    2.4 本章小结
3 非完全消化-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饲料中铜、铁、锰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仪器、试剂即仪器工作条件
        3.2.2 非完全消化法消解样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消解酸的选择
        3.3.2 化学干扰
        3.3.3 背景吸收干扰
        3.3.4 铁、锰、铜标准曲线的绘制
        3.3.5 样品分析与比较
        3.3.6 非完全消化法和加标回收率试验
    3.4 本章小结
4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饲料中微量铬
    4.1 引言
    4.2 仪器和试剂
    4.3 样品处理
    4.4 结果与讨论
        4.4.1 基体改进剂的选择
        4.4.2 基体改进剂的用量
        4.4.3 干燥温度的选择
        4.4.4 灰化温度的选择
        4.4.5 原子化化温度的选择
        4.4.6 铬标准曲线
        4.4.7 饲料样品中铬的测定
        4.4.8 加标回收率试验
    4.5 本章小结
5 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分析饲料中多种微量元素
    5.1 引言
    5.2 仪器及试剂
    5.3 实验方法
        5.3.1 微波消解制样
        5.3.2 ICP-AES仪器工作条件
    5.4 实验结果和讨论
        5.4.1 消解体系的选择
        5.4.2 消解试剂的用量选择
        5.4.3 消解温度的选择
        5.4.4 分析谱线的选择[76]
        5.4.5 标准曲线
        5.4.6 动物饲料样品测定及精密度
        5.4.7 加标回收率试验
    5.5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7)壳聚糖/聚乙烯醇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对应的中文含义
第1章 绪论
    1.1 全球水污染现状、成分、来源、危害及处理技术
        1.1.1 重金属离子污染
        1.1.1.1 铜离子污染
        1.1.1.2 镍离子污染
        1.1.1.3 铅离子污染
        1.1.2 抗生素污染
        1.1.3 染料污染
        1.1.3.1 亚甲基蓝污染
        1.1.3.2 中性红污染
        1.1.3.3 孔雀石绿污染
        1.1.4 重金属离子和染料废水处理方法
        1.1.4.1 沉淀法
        1.1.4.2 电解法
        1.1.4.3 生物法
        1.1.4.4 膜分离法
        1.1.4.5 蒸发浓缩法
        1.1.4.6 吸附法
    1.2 重金属离子和染料浓度常用测定方法
        1.2.1 络合滴定法
        1.2.2 分光光度法
        1.2.2.1 直接分光光度法
        1.2.2.2 络合分光光度法
        1.2.3 原子吸收光谱法
        1.2.3.1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1.2.3.2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1.3 甲壳素与壳聚糖
        1.3.1 甲壳素与壳聚糖的结构
        1.3.2 甲壳素与壳聚糖的性质
        1.3.3 甲壳素与壳聚糖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1.3.3.1 作絮凝剂处理废水
        1.3.3.2 处理重金属离子废水
        1.3.3.3 处理含有机物废水
    1.4 膨润土
        1.4.1 膨润土的结构与钠化改性
        1.4.2 膨润土的性质
        1.4.3 膨润土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1.4.3.1 吸附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
        1.4.3.2 吸附污水中的染料
        1.4.3.3 吸附污水中的有机物
        1.4.3.4 吸附污水中的氨氮和磷
    1.5 吸附性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1.5.1 吸附性复合水凝胶材料研究进展
        1.5.2 吸附性复合气凝胶材料研究进展
        1.5.3 吸附性复合薄膜材料研究进展
    1.6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7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2章 PVA/CTS水凝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结构研究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和试剂
        2.2.2 实验设备
        2.2.3 试样制备
        2.2.4 材料表征
        2.2.4.1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
        2.2.4.2 傅里叶转换红外线光谱(FTIR)
        2.2.4.3 比表面分析(BET)
    2.3 结果与讨论
        2.3.1 PVA/CTS水凝胶复合材料结构及相形态
        2.3.2 PVA/CTS水凝胶复合材料FTIR分析
        2.3.3 PVA/CTS水凝胶复合材料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
        2.3.4 BET分析
        2.3.5 孔径分布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PVA/CTS/n-CT水凝胶玻璃珠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Cu(Ⅱ)吸附行为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和试剂
        3.2.2 实验设备
        3.2.3 试样制备
        3.2.3.1 尼龙6磁性微球(FP)的制备
        3.2.3.2 PVA/CTS/n-CT水凝胶玻璃珠纳米复合材料(FPCC)的制备
        3.2.3.3 Cu(Ⅱ)吸附实验
        3.2.4 材料表征
        3.2.4.1 扫描电镜元素分析(SEM-EDS)
        3.2.4.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3.2.4.3 振动样品磁强计(VSM)
        3.2.4.4 傅里叶转换红外线光谱(FTIR)
        3.2.4.5 X-射线衍射(XRD)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吸附剂的表征
        3.3.2 Cu(Ⅱ)吸附影响因素
        3.3.2.1 水凝胶成分(FP、n-CT)对吸附的影响
        3.3.2.2 pH对吸附的影响
        3.3.2.3 铜离子初始浓度及铜离子源对吸附的影响
        3.3.3 吸附性能评估及机理分析
        3.3.4 吸附平衡模型
        3.3.5 吸附动力学模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连续注射凝胶法制备PVA/CTS/n-CT微纤纳米复合材料及其Ni(Ⅱ)吸附行为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
        4.2.2 实验设备
        4.2.3 试样制备
        4.2.3.1 尼龙6磁性微球(FP)的制备
        4.2.3.2 瞬时凝胶法制备PVA/CTS/n-CT(FPCC)水凝胶玻璃珠
        4.2.3.3 连续注射凝胶法制备PVA/CTS/n-CT(FPCC)微纤
        4.2.3.4 Ni(Ⅱ)吸附实验
        4.2.4 材料表征
        4.2.4.1 扫描电镜元素分析(SEM-EDS)
        4.2.4.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4.2.4.3 振动样品磁强计(VSM)
        4.2.4.4 X-射线衍射(XRD)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吸附剂的表征
        4.3.2 连续注射凝胶法与瞬时凝胶法优劣分析
        4.3.3 Ni(Ⅱ)吸附影响因素
        4.3.3.1 吸附时间和吸附剂类型的影响
        4.3.3.2 pH的影响
        4.3.3.3 吸附剂添加量的影响
        4.3.3.4 温度的影响
        4.3.4 FPCC微纤纳米复合材料吸附性能评估及机理分析
        4.3.5 吸附平衡模型
        4.3.6 吸附动力学模型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冷冻干燥法制备PVA/CTS/MMT气凝胶纳米复合材料及其Pb(Ⅱ)和亚甲基蓝吸附行为研究
    5.1 前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原料
        5.2.2 实验设备
        5.2.3 试样制备
        5.2.4 MeB吸附试验
        5.2.5 Pb(Ⅱ)吸附试验
        5.2.6 材料表征
        5.2.6.1 扫描电镜元素分析(SEM-EDS)
        5.2.6.2 傅里叶转换红外线光谱(FTIR)
        5.2.6.3 X-射线衍射(XRD)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吸附剂的表征
        5.3.2 吸附性能评估
        5.3.3 PVA/CTS/MMT气凝胶纳米复合材料对Cu(Ⅱ)、Ni(Ⅱ)、Pb(Ⅱ)以及MeB的综合吸附评估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凝胶浇铸法制备表征PVA/CTS/MMT薄膜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应用
    6.1 前言
    6.2 实验部分
        6.2.1 实验原料
        6.2.2 实验设备
        6.2.3 抗生素和染料的主要化学参数
        6.2.4 试样制备
        6.2.5 水吸收
        6.2.6 力学性能
        6.2.7 吸附实验
        6.2.8 抗菌测试
        6.2.9 稳定与降解实验
        6.2.10 材料表征
        6.2.10.1 扫描电镜分析(SEM)
        6.2.10.2 傅里叶转换红外线光谱(FTIR)
        6.2.10.3 X-射线衍射(XRD)
    6.3 结果与讨论
        6.3.1 薄膜纳米复合材料的形貌、化学状态及力学性能
        6.3.2 薄膜纳米复合材料的吸附性能
        6.3.2.1 吸附时间的影响
        6.3.2.2 初始浓度的影响
        6.3.3 吸附机理
        6.3.4 薄膜纳米复合材料的抗菌性能
        6.3.5 薄膜纳米复合材料的稳定性与降解性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全文总结与创新点
    7.1 全文总结
    7.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8)释放剂对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乳粉中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标准溶液的制备
        1.2.2 标准曲线的绘制
        1.2.3 样品前处理
        1.2.4 仪器工作条件及操作步骤
        1.2.4.1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工作参数
        1.2.4.2 ICP-OES工作参数
        1.2.4.3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样品检测
        1.2.4.4 ICP-OES法样品检测
        1.2.5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不同释放剂对样品中镁检测结果的影响
        1.2.6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不同释放剂对样品中镁加标回收率的影响
        1.2.7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1.2.8 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法测不同谱线样品镁回收率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乳粉中的镁
        2.1.1 加入不同释放剂样品检测结果的比较
        2.1.2 加入不同释放剂样品加标回收率的比较
    2.2 ICP-OES测定乳粉中镁
        2.2.1 四条特征谱线标准溶液工作曲线的比较
        2.2.2 不同谱线样品检测结果的比较
        2.2.3 不同谱线样品回收率的比较
    2.3 ICP-OES与火焰原子吸收检测方法比较
3 结论

(9)EDTA滴定法测定含锌物料中氧化锌(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试剂
    1.2 实验方法
        1.2.1 试样中氧化锌的测定
        1.2.2 Na2EDTA标准滴定溶液的标定
        1.2.3 分析结果的计算
2 结果与讨论
    2.1 试样分解条件实验
        2.1.1 总氨浓度实验
        2.1.2 氯化铵与氨浓度比实验
        2.1.3 氯化铵-氨水溶液加入量
        2.1.4 搅拌时间的影响
    2.2 干扰实验
        2.2.1 铅对测定氧化锌的影响
        2.2.2 水溶性锌对测定氧化锌的影响
        2.2.3 镉量对测定氧化锌的影响
    2.3 精密度实验
    2.4 加标回收实验
3 结语

(10)《化学试剂 七水合硫酸锌(硫酸锌)》标准修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修订标准的情况调查
2 修订《化学试剂七水合硫酸锌 (硫酸锌) 》质量指标的试验方法研究
3 试验部分
    3.1 铜、镉、铜的测定
        3.1.1 仪器与试剂
        3.1.2 仪器工作条件
        3.1.2.1 阳极溶出伏安法:
        3.1.2.2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3.1.3 试验方法
        3.1.3.1 样品前处理
        3.1.3.2 方法验证
        3.1.4 实验证结论
    3.2 钙的测定
        3.2.1 仪器与试剂
        3.2.2 仪器工作条件
        3.2.3 试验方法
        3.2.3.1 样品前处理
        3.2.3.2 方法验证
        3.2.4 实验验证结论
4 结论

四、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硫酸锌中的铁(论文参考文献)

  • [1]典型工业过程高浓度溶液重金属离子浓度光谱直测研究[D]. 张榕.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2021(02)
  • [2]共沉淀-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食品中镉、铅、铬、镍的方法研究[D]. 张永玲.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3]即食海蜇中铝检测、脱除与杀菌新技术研究进展[J]. 岑剑伟,孙万青,陈胜军,潘创,王悦齐,邓建朝,魏涯,荣辉.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1(08)
  • [4]日粮添加有机锌、有机铁对芦花鸡蛋品质及蛋中锌、铁含量的影响[D]. 李在强. 天津农学院, 2019(08)
  • [5]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的金属杂质元素[D]. 韩笑. 北京化工大学, 2019(06)
  • [6]动物饲料中微量元素分析研究[D]. 毛娅. 西南科技大学, 2019(12)
  • [7]壳聚糖/聚乙烯醇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D]. 吴建明. 合肥工业大学, 2019(01)
  • [8]释放剂对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乳粉中镁的影响[J]. 陈晓媛,张喜琦,张嘉月,高喜凤,崔玉花. 食品工业科技, 2019(12)
  • [9]EDTA滴定法测定含锌物料中氧化锌[J]. 魏雅娟,吴雪英,钟贵远,叶玲玲,李梁军,黄世明.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2017(02)
  • [10]《化学试剂 七水合硫酸锌(硫酸锌)》标准修订研究[J]. 陈敏,佘辣娇,王军波,余少丹. 化学工程师, 2011(02)

标签:;  ;  ;  ;  ;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硫酸锌中的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