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急性白血病2例

非典型急性白血病2例

一、不典型急性白血病2例(论文文献综述)

乔艳红[1](2020)在《血液髓系肿瘤髓外浸润患者预后分析 ——附33例临床病例资料》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血液髓系肿瘤出现髓外浸润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相关因素。材料与方法:收集并整理33例自2007年10月1日至2019年4月1日期间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血液科收治的确诊为髓外浸润的髓系肿瘤患者资料,按照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颁布的关于髓系肿瘤和急性白血病分类标准,根据初诊时髓系肿瘤类型、髓外浸润组织病理类型不同将其分为不同组别,回顾性分析各项临床指标对33例髓系肿瘤髓外浸润患者及其不同分组患者总生存期(OS)的影响,应用Kaplan-Meier分析不同临床指标对33例患者及其不同分组患者OS的影响,用Log-rank方法进行差异显着性检验,对可能影响患者的预后指标进一步用Cox比例风险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应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临床数据分析,所有分析,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33例髓系肿瘤患者分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组(22例)与非AML组(11例);按照髓外浸润组织病理类型不同分为髓系肉瘤(Myeloid sarcoma,MS)组(15例)与非MS组(18例)。33例髓系肿瘤髓外浸润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5例,最小年龄3岁,最大年龄82岁,中位年龄38岁。初诊时AML 2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7例,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2例。髓外以中枢浸润最为多见,共20例,其次为淋巴结浸润4例,皮肤浸润4例,骨、胸膜、乳腺、外耳道及多脏器等部位浸润各1例。2.分析AML组与非AML组髓系肿瘤髓外浸润患者的年龄、性别、血红蛋白、染色体核型、治疗方式、生存时间、髓外浸润部位及病理类型等两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而白细胞计数(P<0.02)、血小板计数(P<0.01)及骨髓原始细胞百分比(P<0.01),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MS组与非MS组白细胞计数(P=0.03)及髓外不同浸润部位(P<0.01),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3.33例髓系肿瘤髓外浸润患者中位生存期为4.6个月,2年生存率为9.0%。AML组中位OS为5个月(95%CI 2.6-6.5),非AML组中位OS为3个月,两组间OS无显着性差异(P=0.189)。MS组中位生存期为4个月(95%CI 2.1-7.1),2年总生存率为6.0%,化疗与不化疗患者的2年生存率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非MS组中位生存期为3个月,2年总生存率为11%,化疗与不化疗患者的2年生存率MS组与非MS组比较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但OS无显着性差异(P=0.709)。4.COX多因素预后模型分析显示,患者是否有输血依赖、出现髓外浸润后是否进行积极化疗及联合治疗,即治疗方式是影响髓系肿瘤髓外浸润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5.33例患者共24例进行了染色体核型检查,染色体核型正常及预后良好组19例,复杂核型5例;7例进行了基因突变检查,染色体核型正常中FLT3-ITD阳性患者3例,其中单独FLT3-TKD阳性1例,FLT3-ITD、DNMT3A阳性1例,FLT3-ITD、DNM1阳性1例,其次TET2、DNMT3A阳性1例,TLS/ERG阳性1例。染色体核型异常中KIT/D816V阳性1例,FLT3-ITD、KIT/D816V阳性及WT1高表达1例。结论:1.MS患者在髓系肿瘤髓外浸润中占45.5%,临床以AML最为多见,其次为CML及CMML急变时,AML与CML、CMML合并髓外浸润的患者总生存期无明显差异。2.33例髓系肿瘤患者出现髓外浸润时,及时有效的化疗相比对症支持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总生存期,化疗联合局部放疗或手术治疗可改善患者局部症状,与单纯化疗相比,两者生存率无明显差异。3.是否有输血依赖、是否进行积极化疗及联合治疗是影响33例髓系肿瘤髓外浸润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染色体核型异常可能与髓系肿瘤髓外浸润患者的预后相关,但样本量较少无显着差异。

邹慧琳[2](2019)在《老年急性白血病预后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回顾性分析老年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临床特征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间在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确诊的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年龄大于或等于60周岁)44例作为研究对象。确诊标准参照WHO(2016)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标准进行诊断。疗效标准按照张之南主编《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收集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高白、乳酸脱氢酶、初诊科室及首发症状、是否伴有基础疾病、有无复杂染色体核型、有无化疗、是否有效、有无重要脏器损害、应用抗生素种类及计量、输注血制品种类及数量,并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关因素的统计,分析其与患者生存期之间的关系。结果:本次研究所总结的44例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急性髓系白血病3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例,其他患者6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13例;患者首发症状以发热、乏力为主,基础疾病以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疾病多见,既往血液病病史7例,有吸烟嗜好患者12例,饮酒嗜好患者7例。统计患者初次入院时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并进行分析。初入院时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肝功能、肾功能、治疗方案、化疗是否有效均影响患者生存期。初入院时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免疫指标、肿瘤指标、外周血涂片中原幼细胞比例、心电图表现、心脏超声射血分数、骨髓增生情况、治疗时肝肾功能等均对预后无影响。随访至2018年10月,44例患者姑息治疗15例,29例选择化疗,25例获得缓解。患者死亡31例,尚存活3例。结论: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生存期较姑息治疗长,但老年患者总体治疗率较低,且总体生存率较低,预后较差。初入院时白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数与预后相关。初入院时肝肾功能异常是预后不良因素。除化疗药物外,输注血制品及抗感染药物明显加重患者经济负担。

田培军,朱卫民,邓蕾,陈士军,王晓军,闫小英,杨景[3](2008)在《老年白血病21例误诊原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老年白血病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62006年首诊误诊的21例老年白血病临床资料。结果:老年白血病早期临床特点不典型,且误诊率高,本文误诊率为36.8%。结论:老年白血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其误诊与临床医师对本病认识不足,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常以并发症为首发症状就诊及过分依赖实验室检查有关。

赵忠恺[4](2021)在《妊娠合并白血病 ——5例临床病例分析和文献复习》文中指出目的:探索妊娠合并白血病的临床表现、诊疗方式及治疗对母婴预后影响,通过对本院的5例病例分析和该疾病的文献学习,能对该疾病的临床诊疗及管理办法优化具有积极作用。方法:以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1例妊娠合并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诊疗经过入手,回顾学习该院自1999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另4例妊娠合并白血病患者临床资料,对5例病例进行分析。并检索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妊娠合并白血病诊疗的相关文献,对涉及该疾病的临床表现、诊疗方式、母婴预后、生育力影响等内容进行学习。结果:本例患者29岁女性,因“停经18周,咽痛、乏力2周,发现白细胞升高1周。”于2020年9月1日收入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入院后进一步检查,诊断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考虑到患者疾病的特殊性,经全院疑难病例讨论,在充分告知患方妊娠及白血病之间的相关风险后,患方决定放弃妊娠,要求化疗。并转至我院血液内科拟行伊达比星+阿糖胞苷化疗(IA方案),并给予降白细胞及化疗前预处理。9月4日患者入院胸部CT结果回报提示双肺基底部磨玻璃密度结节影,考虑肺部炎症可能。此时患者无明显咳嗽、咳痰等症状,考虑到患者疾病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及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并在当天行羊膜腔注射利凡诺引产,待引产结束后化疗,引产过程顺利。终止妊娠恢复后,患者接受IA方案常规化疗,在本文撰写时,患者已达到完全缓解。针对妊娠合并白血病这类罕见病,搜寻我院历年住院病历,自1999年以来既往共有4例妊娠合并白血病住院病例,且都为妊娠合并慢性髓系白血病(CML),加上本次病例共5例。这些病例中,临床表现为乏力者2例,肺部感染1例,咽痛、发热1例,牙龈增生出血2例,浅表淋巴结肿大1例,脾大1例,肺部感染1例,无明显症状者2例。4例CML患者中,妊娠前诊断2例,妊娠期间诊断2例(孕早期1例,孕中期1例)。5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在妊娠期间出现妊娠期糖尿病,1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1例胎盘早剥、1例羊水过少,1例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除1例妊娠前确诊的CML患者在停经40+天得知怀孕后停用伊马替尼,以及本例报道的患者,其余患者孕期均未接受化疗。4例CML顺利分娩单活婴,其中早产及剖宫产3例,足月顺产1例,4个新生儿在后期随访中均顺利生长发育。5例女性在产后均立即接受正规化疗,4例达到完全缓解,1例在药物化疗效果欠佳后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随后也达到完全缓解,随访时间(6个月-3年3个月)。5名女性在化疗期间,1例出现月经紊乱,停药后恢复,另1例在HSCT之后闭经,至今未月经来潮。结论:对于妊娠合并白血病的患者,临床表现缺少特异性,诊断以血常规及骨髓穿刺检查为主。妊娠合并白血病的诊疗需结合白血病类型及妊娠孕周等因素综合考虑,对于合并急性白血病的产妇,应尽早开始化疗,不能因妊娠耽误治疗;而妊娠合并慢性白血病处于慢性期的患者孕期可以根据血常规情况选择是否治疗,绝大多数能正常继续妊娠。此外,妊娠合并白血病的产妇怀孕期间病理妊娠的概率相对增加。白血病的化疗药物可以对育龄女性月经情况产生影响,有损害生育力的可能。

郑夏[5](2020)在《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特点和预后 ——单中心临床病例分析》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探讨单中心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特点、危险分层和预后,为儿童MDS规范性诊治提供临床依据。对象与方法:回顾性总结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2011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收治的53例初发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儿的临床特点、危险分层和不同治疗方案对预后的影响,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风险因素,并以Kaplan-Meier生存曲线方法预测患儿1年、3年总生存率(OS)和无事件生存率(ESF)。结果:(1)53例患儿中,患儿性别比例1.4:1.0(男31例/女22例),男性略多于女性;中位年龄:4.8岁(0岁-15岁)。其中:儿童难治型血细胞减少症(MDS-RCC)24例(45%):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MDS-RAEB)9例(17%);RAEB向白血病转化或转化中的RAEB(MDS-RAEB-T)7例(13%);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13例(25%)。(2)染色体异常11例,约占总病例数21%,其中单独7q-有6例、单独Y缺失1例、单独cen8三体异常2例、7q-合并Y缺失的1例、5q-合并7q-1例。(3)病例中51例,完善了基因学检查,12例异常(25%,12/51),主要相关突变基因包括:PTPN11(NF1、D61Y、Q272)、ASXL1、TET2F8682(T>G)/U2AF1S34(C>T)、WT1、EVL、MPL。其中还有合并范可尼基FANCA突变1例,WAS基因阳性1例。(4)除13例JMML病例,其余40例MDS全部病例依据IPSS、WPSS及IPSS-R三种方法分类。图表分析以上3类风险评估方法对儿童MDS风险评估都有局限性,不能全面评估儿童MDS预后。(5)结局: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术(HSCT)16例,移植成功后存活10例,移植失败死亡5例,移植成功后失访1例;未接受HSCT的其余37名患儿中,单纯接受药物治疗的有27例,其中5例存活,15例死亡,7例失访;其余10例确诊后放弃治疗死亡。接受HSCT治疗和非HSCT治疗的1年总体生存率(OS)、无事件生存率(ESF)分别为:(75.0%±10.8%)%vs(66.7%±9.1%)(P=0.565);(68.8%±11.6%)%vs(18.5%±7.5%)%(P=0.007);3年的总体生存率(OS)、无事件生存率(ESF)分别为:(72.2%±12.2%)%vs(35.3%±10.2%)(P=0.039);(68.2%±11.8%)%vs(12.5%±6.6%)%(P=0.001)。(6)Cox回归分析53例患儿:年龄小于7岁(P=0.0333)、骨髓活检出现不成熟前体细胞异常定位(ALIP)(P=0.0168)、初诊血小板小于50×109/L(P=0.007)、存在复杂核型和/或基因突变(P=0.0002)和未接受HSCT治疗(P=0.016)是影响儿童MDS预后的高危因素。其余如性别、骨髓存在小巨核细胞、初诊血红蛋白低于80g/L、初诊LDH升高(大于320U/L)及初诊骨髓存在病态造血等均对预后无影响(P>0.05)。结论:(1)儿童MDS以儿童难治性血细胞减少症(MDS-RCC)多见。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小于7岁、骨髓活检出现ALIP、初诊血小板小于50×109/L、存在复杂核型和/或基因突变和未接受HSCT治疗是影响预后的高危因素。(2)HSCT是目前根治儿童MDS的最有效手段。(3)目前临床评估儿童MDS预后的IPSS-R等方法有明显局限性。

冉艳萍[6](2020)在《儿童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19例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综合征认识,减少误诊误治,提高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01月-2019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9例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所有患儿进行跟踪随访结果:1.19例PNS患儿中女性15例(78.95%),男性4例(21.05%)。1-3岁占11例(57.89%),3岁至6岁占5例(26.32%),6岁以上患儿3例(15.79%)。其中:原发神经母细胞源性肿瘤12例(63.16%)、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例(21.05%)、畸胎瘤2例(10.53%)、T细胞性淋巴母细胞瘤1例(5.26%)。2.儿童PNS的临床表现多样,14例(73.68%)患儿以神经系统症状异常为首发表现。主要表现为共济失调(10/19)、主观下肢无力(6/19)、惊厥(4/19)、眼震(2/19)、头痛(1/19)、性格改变(1/19)、意识障碍(2/19)、睡眠障碍(1/19)、构音障碍(1/19)、周围性面瘫(1/19)。4例(21.05%)患儿曾被误诊。儿童PNS中经典综合征(眼阵挛-肌阵挛综合征、副肿瘤性小脑共济失调)2例(10.53%)。3.实体肿瘤相关的PNS患儿中,胸腹部CT检查均提示肿瘤占位性病变;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相关PNS患儿经骨髓检查明确;13例患儿头颅MRI未见明显异常;11例患儿完善脑脊液检查,8例未见异常、3例异常,表现为:CSF蛋白轻度升高,白细胞轻度升高伴抗谷氨酸受体(NMDA型)抗体阳性。统计学分析发现:原发肿瘤分别为神经母细胞源性肿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畸胎瘤和T细胞性淋巴母细胞瘤相关的4组PNS患儿在胸腹部CT检查(p<0.001)、腹部彩超(p=0.042)和骨髓穿刺(p=0.001)的肿瘤检出率上的差异性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4.成功随访的17例PNS患儿,在原发肿瘤治疗后,13例患儿的神经系统症状缓解;2例遗留神经功能障碍,1例为神经母细胞瘤相关的OMS患儿、1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相关的PNS患儿;2例神经母细胞瘤源性肿瘤相关的PNS患儿因并发严重感染死亡。经过统计学分析,10例成功随访的神经母细胞源性肿瘤的PNS患儿的预后与肿瘤分期具有相关性(p=0.016)。结论:本组儿童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多见于1-3岁幼儿,女性患儿较多。引起本组儿童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的原发肿瘤主要为神经母细胞源性肿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畸胎瘤及T细胞性淋巴母细胞瘤。神经系统异常多为首发表现,且临床表现多样。对于不明原因出现共济失调、下肢无力的患儿需警惕PNS可能。积极治疗PNS患儿的原发肿瘤,大多患儿的神经系统症状可自行缓解,少数患儿可遗留神经功能障碍、甚至死亡。本组神经母细胞源性肿瘤相关性PNS患儿预后与原发肿瘤的分期相关。

张作慧[7](2020)在《ALL患儿合并门冬酰胺酶相关性胰腺炎化疗后胰腺炎再发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回顾性总结和分析既往诊断轻型门冬酰胺酶相关性胰腺炎(asparaginase-associated pancreatitis,AAP)的急性淋巴细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儿化疗后AAP再次发生的临床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53例诱导缓解期间合并轻型AAP的ALL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情况不同分为2组,奥曲肽组ALL患儿30例,于延迟强化期间应用奥曲肽的前提下,行门冬酰胺酶在内的联合化疗(VDLD方案);奥曲肽联合鼻空肠置管肠内低脂营养组(以下简称联合组)ALL患儿23例,于延迟强化期间应用奥曲肽联合鼻空肠置管肠内低脂营养,行门冬酰胺酶在内的联合化疗(VDLD方案)。统计两组患儿再次发生AAP及相关其他并发症的发病率,采用SPSS 24.0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及描述。结果:1.奥曲肽组患儿中共10例再次出现AAP,联合组患儿中共7例再次出现AAP,两组患儿AAP的再次发病率分别为33.3%、30.4%。2.两组患儿AAP再次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儿中再次发生AAP者在年龄、性别、治疗方式(是否联合使用鼻空肠置管)、既往ASP使用剂量、既往ASP使用次数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53例初发AAP患儿中,48例患儿出现腹部或背部放射痛(90.6%),腹胀43例(81.1%),呕吐37例(69.8%),发热34例(64.2%)。17例再次出现AAP者仅5例(29.4%)出现腹痛,1例(5.9%)出现发热,所有患儿均无呕吐、腹胀等表现。结论:1.既往发生轻型AAP的急性白血病患儿门冬酰胺酶再暴露后AAP仍有再次发生的可能,本研究中AAP发生率低于已有文献中AAP的发生率,应用奥曲肽可能使门冬酰胺酶再暴露安全性增高。2.AAP的再次发生与患儿年龄、性别、治疗方式(是否联合使用鼻空肠置管)、既往ASP使用剂量、既往ASP使用次数无明显相关。3.初发AAP患儿临床表现较为典型,再次发生AAP的患儿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居多,故AAP患儿接受后续门冬酰胺酶治疗时应注意监测胰酶及相关影像学检查。

钟琳[8](2020)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早期死亡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随着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和砷剂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治疗中的应用,APL完全缓解率和总体生存率明显提高,成为可治愈的白血病类型。但APL早期死亡并未减少。本研究旨在探究初治APL早期死亡患者的临床特征,同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以期减少APL的早期死亡率(Early death,ED)。[方法]1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7年1月至2019年12月初治APL患者临床病例资料86例,根据有无早期死亡,将其分为早期死亡组和非早期死亡组两组。2记录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发病时临床表现、体征,入院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生化、骨髓细胞学检查、融合基因、流式细胞免疫分型、染色体、突变基因,病程中血常规及凝血功能动态变化并发症,治疗方案等情况。比较早期死亡组与非早期死亡组上述临床资料的差异,分析早期死亡危险因素。3对早期死亡患者进行临床特点分析及死亡原因探讨。4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定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定量资料中正态分布数据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秩和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法。[结 果]1在86例初治APL患者中,发生早期死亡人数18例,早期死亡率为20.93%。其中男性13例,女性5例,中位年龄47岁(20-88岁)。早期死亡原因:出血性死亡11例(61.11%),包括8例死于颅内出血及3例死于肺出血,肺部感染死亡3例(16.67%),分化综合征(Differentiation syndrome,DS)死亡2例(11.10%),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1例(5.56%),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DS)死亡 1 例(5.56%)。11 例(61.11%)死于第 1 周内,2例(11.1 1%)死于第2周内,5例(27.78%)死于2周以后。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早期死亡危险因素可能为:入院时白细胞≥10×109/L、低血清白蛋白、高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存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3.多因素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10×109/L、低血清白蛋白、存在DIC是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 论]我院APL早期死亡率为20.93%,死亡原因包括:出血(颅内出血和肺出血)、肺部感染、DS、急性肾功能衰竭、MODS。其中最主要死亡原因为颅内出血。白细胞≥10× 109/L、低血清白蛋白、存在DIC为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李晓侨,巩纯秀[9](2020)在《胱氨酸贮积症诊疗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胱氨酸贮积症(cystinosis)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全身系统性疾病。在某些文献中也被称为Lignac-Fanconi综合征[1]。胱氨酸贮积症导致溶酶体储存障碍,使得胱氨酸在细胞的溶酶体中蓄积。胱氨酸结晶作为其病理标志物,累积于全身细胞和组织中。根据影响CTNS基因变异的严重程度及发病年龄,胱氨酸贮积症可分为三种类型:婴儿肾病型、青少年肾病型及非肾性眼病型。近年来,国外学者对胱氨酸贮积症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措施及未来前景和有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归纳的总结[1-2],而我国对于该病的相关报道较少,尤其在治疗方面。现对胱氨酸贮积症的临床症状谱,诊断和治疗方案作一

乔谷媛,陈必良,谭明华,贺媛媛,袁小宇,刘朵朵[10](2019)在《妊娠合并白血病22例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妊娠合并白血病临床特征,提高对妊娠合并白血病孕妇的管理,切实改善母婴预后。方法:收集妊娠合并白血病病例22例,观察并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治过程和随访结果,并通过检索最新文献,了解诊治进展。结果:妊娠合并白细胞患者的平均年龄(28.91±5.59)岁。11例妊娠合并急性白血病患者中,3例(27.3%)在孕期接受了化疗;活产8例,其中1例患者产后2月死亡;流产清宫1例,中孕引产2例。11例妊娠合并慢性白血病患者中, 6例孕前诊断为慢性白血病,其中1例完全缓解,孕期未用药。2例接受化疗;6例患者接受羟基脲,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1例接受α-干扰素治疗, 1例口服达沙替尼治疗。活产6例(双胎1例)。随访15例,存活14例,随访到8个出生的孩子,最大7岁,最小1月。产妇产后无并发症,新生儿1例有肾炎,余无先天性畸形,生长发育正常。结论:妊娠期急性和慢性白血病患者在孕期抗白血病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应根据白血病类型、孕龄、孕妇意愿及胎儿状况进行多学科综合管理,个体化治疗。

二、不典型急性白血病2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不典型急性白血病2例(论文提纲范文)

(1)血液髓系肿瘤髓外浸润患者预后分析 ——附33例临床病例资料(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标准
        1.2.1 MS诊断纳入标准
        1.2.2 CNSL诊断纳入标准
    1.3 检测方法
    1.4 治疗方式
        1.4.1 化疗组
        1.4.2 非化疗组(对症支持治疗)
    1.5 评价指标
    1.6 随访
    1.7 统计学方法
第二章 结果
    2.1 33例髓系肿瘤髓外浸润患者基本特征
        2.1.1 一般特征
        2.1.2 外周血特征及骨髓原始细胞比例
        2.1.3 疾病分型
    2.2 33例髓系肿瘤髓外浸润患者临床表现
    2.3 髓外组织病理特点
        2.3.1 MS组织大体形态
        2.3.2 镜下病理所见
        2.3.3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2.4 染色体异常及基因突变
    2.5 不同组别临床特点及生存期比较
    2.6 髓系肿瘤髓外浸润预后影响分析
        2.6.1 髓系肿瘤髓外浸润患者总生存期单因素分析
        2.6.2 髓系肿瘤髓外浸润患者总生存期多因素分析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文缩写词与中英文对照表
综述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老年急性白血病预后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索引
前言
第1章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资料分组
    1.3 治疗方法
        1.3.1 诱导缓解治疗
        1.3.2 缓解后巩固强化治疗
        1.3.3 支持治疗
    1.4 疗效及研究终点
    1.5 统计学方法
第2章 结果
    2.1 老年AL患者一般情况分析
        2.1.1 老年AL患者性别分布
        2.1.2 老年AL患者年龄分布
        2.1.3 老年AL病理类型分布
        2.1.4 老年AL患者首发症状
        2.1.5 老年AL患者首诊科室
        2.1.6 老年AL患者基础疾病
        2.1.7 老年AL患者既往血液系统疾病病史
        2.1.8 老年AL患者不良嗜好
        2.1.9 老年AL患者一般情况及其与OS单因素分析
    2.2 老年AL患者初诊时体格检查分析
        2.2.1 老年AL患者初诊时生命体征分析
        2.2.2 老年AL患者初诊时全身查体分析
    2.3 老年AL患者初入院时一般实验室检查分析
        2.3.1 老年AL患者初入院时白细胞计数分析
        2.3.2 老年AL患者初入院时中性粒细胞计数分析
        2.3.3 老年AL患者初入院时血红蛋白分析
        2.3.4 老年AL患者初入院时血小板计数分析
        2.3.5 老年AL患者初入院时β2微球蛋白分析
        2.3.6 老年AL患者初入院时乳酸脱氢酶分析
        2.3.7 老年AL患者初入院时肝肾功能分析
        2.3.8 老年AL患者初入院时凝血功能分析
        2.3.9 老年AL患者初入院时免疫指标分析
        2.3.10 老年AL患者初入院时肿瘤标志物分析
        2.3.11 老年AL患者初入院时外周血涂片分类分析
        2.3.12 老年AL患者初入院时心电图检查分析
        2.3.13 老年AL患者初入院时超声检查分析
        2.3.14 老年AL患者初入院时CT检查分析
        2.3.15 老年AL患者一般实验室检查与OS单因素分析
    2.4 老年AL患者骨髓检查分析
        2.4.1 老年AL患者骨髓增生情况分析
        2.4.2 老年AL患者骨髓中原始/幼稚细胞比例分析
        2.4.3 老年AL患者骨髓检查与OS单因素分析
        2.4.4老年AL患者染色体核型分析
    2.5 治疗
        2.5.1 老年AL患者确诊后治疗方案选择
        2.5.2 接受化疗的老年AL患者是否获得缓解
        2.5.3 老年AL患者接受血制品输注治疗
        2.5.4 老年AL患者接受抗生素治疗
    2.6 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部分不良反应
        2.6.1 发热
        2.6.2 肝肾功能异常
        2.6.3 血细胞异常
        2.6.4 分泌物培养致病菌
        2.6.5 老年AL患者治疗及治疗中不良反应与OS单因素分析
    2.7 多因素分析
第3章 讨论
    3.1 老年AL的一般特征
    3.2 老年AL的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特征
    3.3 老年AL的治疗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急性髓系白血病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前言
    1 新的细胞毒性药物
    2 FLT3抑制剂
    3 IDH抑制剂
    4 突变p53激活剂
    5 针对关键细胞途径
    6 针对表观遗传学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在学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3)老年白血病21例误诊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医技检查
    1.4 确诊疾病
    1.5 误诊情况
    1.6 治疗及预后
2 讨论
    2.1 发病情况
    2.2 临床特点
    2.3 误诊原因
        2.3.1 早期症状、体征不典型:
        2.3.2 常以并发症为首发症状就诊:
        2.3.3 医生对老年白血病认识不足:
        2.3.4 医务人员专业知识缺乏:

(4)妊娠合并白血病 ——5例临床病例分析和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英文缩写注释
第二章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第三节 病例报道及临床信息分析
    第四节 结果
    第五节 讨论
    第六节 结论
    第七节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综述部分 妊娠合并白血病的管理与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附录
    学习及培训经历
    研究生期间取得成绩
致谢

(5)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特点和预后 ——单中心临床病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病例选择
    二、研究方法
    三、预后积分系统评价
    四、治疗方法
    五、疗效判断标准及随访
    六、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童骨髄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诊断及治疗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儿童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19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略缩词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资料收集与研究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检索
    1.3 入选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资料收集
    1.6 统计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临床特点
    2.3 辅助检查
    2.4 治疗、随访及预后
    2.5 神经母细胞源性肿瘤相关的PNS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3 结论
4 讨论
5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7)ALL患儿合并门冬酰胺酶相关性胰腺炎化疗后胰腺炎再发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综述
    2.1 发病机制
    2.2 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2.2.1 常见临床表现
        2.2.2 主要辅助检查
        2.2.3 并发症
    2.3 诊断标准
    2.4 鉴别诊断
    2.5 治疗方法
    2.6 预后及转归
    2.7 奥曲肽的应用
    2.8 鼻空肠置管联合肠内低脂营养的应用
第3章 资料收集与数据分析
    3.1 临床资料
    3.2 纳入及排除标准
        3.2.1 纳入标准
        3.2.2 排除标准
    3.3 治疗
        3.3.1 奥曲肽组治疗
        3.3.2 联合组治疗
    3.4 观察指标
    3.5 统计学分析
第4章 结果
    4.1 两组患儿既往AAP发生情况
    4.2 两组患儿再次AAP发生情况
    4.3 两组患儿再次发生AAP者临床资料
        4.3.1 临床表现
        4.3.2 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
        4.3.3 AAP患儿相关并发症及合并症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取得科研成果
致谢

(8)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早期死亡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出现分化综合征的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胱氨酸贮积症诊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流行病学
2 病因学
3 临床表现和并发症
    3.1 肾脏症状
    3.2 肾外症状
        3.2.1 眼睛
        3.2.2 内分泌腺体
        3.2.3 神经肌肉系统
        3.2.4 其他
4 诊断方法
5 鉴别诊断
6 治疗措施
    6.1 对症治疗
    6.2 针对胱氨酸的特异治疗——清除治疗
    6.3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7 预后

(10)妊娠合并白血病22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2 临床症状与体征
    3 实验室检查
    4 治疗情况
        4.1 妊娠合并急性白血病:
        4.2 妊娠合并慢性白血病:
    5 妊娠结局及随访
        5.1 妊娠合并急性白血病, 见表3。
        5.1.1 母亲情况:
        5.1.2 新生儿结局:
        5.2 妊娠合并慢性白血病, 见表4。
        5.2.1 母亲情况:
        5.2.2 胎儿情况:
讨 论
    1 急性白血病
    2 慢性白血病
    3 胎儿

四、不典型急性白血病2例(论文参考文献)

  • [1]血液髓系肿瘤髓外浸润患者预后分析 ——附33例临床病例资料[D]. 乔艳红. 兰州大学, 2020(01)
  • [2]老年急性白血病预后因素分析[D]. 邹慧琳. 滨州医学院, 2019(02)
  • [3]老年白血病21例误诊原因分析[J]. 田培军,朱卫民,邓蕾,陈士军,王晓军,闫小英,杨景. 临床误诊误治, 2008(03)
  • [4]妊娠合并白血病 ——5例临床病例分析和文献复习[D]. 赵忠恺. 汕头大学, 2021(02)
  • [5]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特点和预后 ——单中心临床病例分析[D]. 郑夏. 苏州大学, 2020(02)
  • [6]儿童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19例临床分析[D]. 冉艳萍.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7]ALL患儿合并门冬酰胺酶相关性胰腺炎化疗后胰腺炎再发的研究[D]. 张作慧. 吉林大学, 2020(08)
  • [8]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早期死亡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D]. 钟琳.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9]胱氨酸贮积症诊疗进展[J]. 李晓侨,巩纯秀. 临床儿科杂志, 2020(02)
  • [10]妊娠合并白血病22例临床分析[J]. 乔谷媛,陈必良,谭明华,贺媛媛,袁小宇,刘朵朵. 陕西医学杂志, 2019(09)

标签:;  ;  ;  ;  ;  

非典型急性白血病2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