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国库单一账户,规范财政收支

建立国库单一账户,规范财政收支

一、建立国库单一账户 规范财政收支行为(论文文献综述)

段茗铧[1](2020)在《Z市财政专户管理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预算外资金的产生与发展,为财政专户的应用创造了条件。近年来,我国财政专户数量与资金量的日益增多,资金量已赶超国库成为我国地方财政的第二国库。随着我国各类涉及财政专户案件的曝光,各地财政部门财政专户管理基础工作的薄弱问题也愈发突出。本文运用访谈法和文献研究方法,基于当前财政专户管理中基层工作人员和商业银行经办人员提出的不同意见,结合历年来中央到地方关于财政专户管理方面的政策,借鉴公共财政相关理论并结合工作实际进行分析论证。首先梳理了我国财政专户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我国财政专户对国库和商业银行的影响。然后对Z市财政专户管理中的人员配备、账户开设以及资金拨付等方面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基于调查访谈,对Z市财政专户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Z市在财政专户管理方面存在制度不完善、内控机制不健全、监督监管不到位以及软硬件设置亟待升级等有关问题。最后,基于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Z市在财政专户管理方面的对策建议:整合历年出台的各项财政专户制度,填补“子账户”政策空白,制定财政专户具体操作细则,打造财政专户代理银行竞争性机制,整治财政专户历史遗留问题,明确各部门监管责任,推进专户公开,升级财政专户管理系统等。

王艺[2](2020)在《华州区国库集中支付问题改进研究》文中指出国库集中支付作为我国财政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财政资金分散支付存在弊端的通用措施。国库集中支付在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的应用已经有成效,虽在县级财政领域的应用也已经有若干年,但是仍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对区县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很有必要。本文以华州区国库集中支付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华州区基本情况以及华州区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基本情况,主要从国库集中支付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类型及流程、国库集中支付执行状况进行介绍,并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华州区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以后预决算偏差率依然较大,年底突击花钱现象严重,财政专户依然存在。在此基础上,通过实地访查结合调查问卷的形式从预算管理、人员配置、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四个层面对华州区国库集中支付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从预算管理方面来看,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预算追加调整过多,经费到账时间滞后;从人员配置方面看,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财务人员结构不稳定,知识结构不合理;从监督管理方面看,主要是政府监督过程流于形式,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系统形同虚设;从信息化建设方面来看,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同财务系统之间数据无法共享,电子凭证系统不完善,造成工作效率的低下。最后针对这四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华州区集中支付改进措施,一是加强预算编制管理及预算执行管理,完善预算管理体制;二是通过完善人才储备加强财务人员岗位归宿感来提高财务人员综合能力;三是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细化预算执行动态监控规则,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四是完善系统平台建设,以电子凭证代替纸质凭证,积极推进财政信息化建设;同时也要建立健全预算管理配套制度,建立奖惩机制,推进信息化系统的构建和使用,为华州区国库集中支付问题改进提供保障措施。本论文的研究内容有助于认识并解决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存在的的问题,强化县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降低资金运行成本,但从县区级的层面出发,难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后续要持续关注国库进一步改革动态,继续对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进行更深刻的研究,为推进基层财政国库集中支付进一步发展作贡献。

李俊生,姚东旻,李浩阳[3](2020)在《财政的货币效应——新市场财政学框架下的财政-央行“双主体”货币调控机制》文中研究说明主流财政理论和货币理论均将中央银行视为货币政策调控的单一主体,进而忽视了政府财政部门的调控作用。本文基于新市场财政学的"市场平台观",以市场上货币流通的运行机制为视角,以货币市场为平台,探索了政府财政部门在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基础上,通过财政收支活动和国库现金管理活动所形成的对货币流通量M2的影响能力和调控能力及其形成机理,并构建模型,运用我国财政、央行的相关数据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实证检验与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政府财政部门以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为基础,通过财政收支活动和国库现金管理活动对市场货币流通体系形成了强大的影响力,并且由于财政活动必须依据我国《预算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运作,使得政府财政部门的货币影响力相对独立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从而在客观上形成了财政—央行"双主体"的货币调控框架。本文的数据测算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2000~2018年市场货币流通体系中有44.31%的M2是受政府财政部门影响、甚至调控的,并且该比例仍处于增长趋势,2018年度直接受制于财政影响甚至被政府财政部门调控的货币流通量M2的比例已超过50%,从而证明了政府财政部门在客观是已经成了财政—央行"双主体"货币调控框架体系的一个重要主体。

唐常[4](2019)在《国库现金管理下的财政货币政策协调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我国财政呈现国库闲置资金规模高和债务存量高的双高并存的现象。这种局面折射出国库现金管理理念的缺失与国库系统的结构性矛盾。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十九大确定三大领域的财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新《预算法》从国库会计、集中收付制度、财政专户、国库现金管理等方面做了相应规定,以及《地方国库现金管理试点办法》的实施,标志着国库现金管理体制改革的全面开启。在实践层面,当前的国库改革着眼于解决我国财政“双高”问题,体制机制的构建围绕国库最低现金持有量和最大化投资收益展开。并未关切国库现金管理实际运行过程中对宏观经济政策产生的冲击作用。在理论层面,现有理论将财政货币政策协调建立在独立于国库现金管理的假设基础之上,忽视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因而,传统理论无法解释财政货币政策协调依赖有效的国库现金管理系统的经验事实。在此现实和理论背景下,本文旨在探讨国库现金管理与财政货币政策的相互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之上构建一个兼容性的国库现金管理系统,使其兼顾两类目标:一是安全支付基础之上的最低现金持有量和最大化投资收益;二是促进财政货币政策协调。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库现金管理运作机制、核心绩效目标以及对财政货币政策的影响渠道。其次,本文的核心内容是国库现金管理对财政货币政策影响机制的探讨。根据国库现金运作的规律,本文主要探讨国库现金管理的两个阶段对财政货币政策的影响。即余额管理和国库资金的市场化对财政货币政策的影响机制。最后总结国外成功经验,提出构建我国兼容性国库现金管理系统的构建路径。本文将按照以下五个部分具体展开: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至第三章。主要内容是国库现金管理与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的理论基础和我国国库现金管理的历史沿革及现状。旨在了解国库现金管理的共同特征与核心目标,以及国库现金管理在财政货币政策协调中的角色。第二部分是第四章和第五章。主要研究库底资金管理与财政货币政策的关系。本文分析了国库库底资金波动对财政货币政策的影响机制,论证熨平库底资金波动的必要性,进一步推出将库底资金稳定在最低持有规模不仅是国库现金管理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消除库底资金波动对财政货币政策的消极影响必然选择。因此,确定库底最低现金持有规模成为关键。本文分析总结了传统测算方法的基本原理与不足,提出适合我国情况的国库现金持有量的测算方法。第三部分是第六章。旨在分析国库资金市场化对财政货币政策的影响。国库资金市场化是国库现金管理的高级阶段,主要目的是实现库底资金的时间价值和维持库底目标余额,同时也是影响财政货币政策的主要方面。该部分首先分析国库资金市场的影响因素、基本模式以及我国国库现金管理模式的现实选择。然后以商业银行存款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国库资金市场化对财政货币政策的影响机制。最后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验证理论分析的结果。第四部分是第七章和第八章。综合国库现金管理的两类绩效目标与财政货币政策协调的关系,借鉴国外国库运作的成功经验,提出构建兼容性现金管理系统的路径。该部分从国库现金管理体系的构建、目标协同、运作层面的协调和部门之间的组织协调四个环节构建国库现金管理与财政货币政策协调的机制。基于以上的研究思路和逻辑,本文的主要发现有以下三点:第一,从财政受托责任视角看,国库现金管理首要职责实现安全支付,在此基础之上实现国库现金的绩效目标,即最低的现金持有量和最大化投资收益。但是现实情况是我国国库库底资金不仅存在大规模的闲置资金,同时呈现出剧烈的波动特征。针对这种现象,本文以库底现金余额作为研究目标,在IS-LM框架下分析库底资金积累对财政货币政策以及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库底资金积累降低了自主消费需求,导致产量的下降。同时减少了货币供给量和削弱了财政政策效果。本文进一步通过央行资产负债表和VAR模型实证检验了库底资金的增加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库底资金的增加对货币政策产生负向冲击作用。针对国库库底资金的财政效应,由于财政政策受到影响因素较为复杂,本文并没有使用VAR模型来分析库底资金的财政效应,而是基于我国GDP核算方法研究库底资金与财政赤字的关系。分析发现,库底资金的波动对冲了部分财政赤字,从而使得名义产出要高于实际产出。基于研究结论,给我们的政策启示是国库现金管理下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的首要任务是要熨平库底资金波动,使国库对财政货币政策的角色从“蓄水池”转向“渠道”角色。而这与国库现金管理追求最低的现金持有量是一致的,因此,对库底余额实施目标余额管理制度将有助于兼容性的国库现金管理系统的构建。第二,目标余额管理制度旨在熨平库底资金波动,将库底资金维持在最低的水平,因而如何确定国库库底最低现金余额成为构建兼容性国库管理系统的关键。传统文献主要基于Baumol模型和Miller-Orr模型两类经典模型或者相关扩展模型测算最低现金持有规模。经典模型的核心思想是基于机会成本和交易成本的最优化问题。但是经典模型存在假设过于理想化和适用性较窄的缺点,如经典模型中机会成本往往选择有价证券作为替代,忽视了我国只有商业银行定存一种模式的现实情况,因而测算结果的实际意义受到质疑。本文从风险管理的视角提出适合我国当前情况的测算方法,即使用风险价值(VaR)方法来测定库底资金最低规模。本章旨在提出一个方法论,为国库管理者确定目标余额管理的核心指标提供参考。第三,在库底目标余额管理基础之上,国库资金需要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来维持库底目标余额以及实现国库资金的绩效目标。本文在CC-LM框架下对国库资金市场化与财政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进行理论分析。并通过构建VAR模型实证检验了国库资金商业银行存款对财政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国库资金商业银行存款通过准备金作用于央行资产负债表,从而导致基础货币供给下降;但是对准货币正向冲击较大,导致广义货币供给增加。同时,国库资金商业银行存款对财政支出和产出影响不明显,但是对利率形成负向冲击作用,使得利率水平降低。国库资金市场化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产生了显着的影响,因此,国库现金管理与财政货币政策协调的关键是在流动性管理和利率管理两方面加强协调配合,使国库一方面扮演“渠道”角色,另一方面可通过现金管理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实现财政政策对货币政策的“调节器”作用。

张兴隆[5](2019)在《我国国库现金管理创新发展研究》文中提出建立完善的国库现金管理制度是一项复杂且庞大的工程,不仅要求确保政府时刻有足够能力支付到期承诺,还要求保证政府以最佳成本收益的方式持有现金,并且要与政府债务管理、货币政策实施和金融市场发展等很好融合。国库现金管理的发展与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政府债务管理、金融市场发展、现金流量预测能力等因素息息相关,是政府现金管理能力的综合体现。我国的国库现金管理随着2001年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而萌芽,因2006年《中央国库现金管理暂行办法》印发而破土,受2017年《关于全面开展省级地方国库现金管理的通知》的滋养而发展壮大。经过近二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国库现金管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管理制度基本建立,操作程序日趋规范,管理工具不断丰富,有效盘活了结构性财政盈余资金,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降低国库现金余额、平抑现金短期波动的作用。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国库现金管理仍处于较初级水平,面临着国库现金余额持续高企且大幅波动、管理工具较为单一、国库现金流量预测精确度不高、财政库底目标余额管理制度尚未建立等问题。因此,系统梳理我国国库现金管理发展的历史脉络,总结取得的成绩及经验,全面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探究背后深层次的成因,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国库现金管理创新发展提出完善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充分考虑国库现金管理是实践性很强课题的特点,本文重点开展了以下研究:一是以关键改革为基准点将我国国库现金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对各个阶段国库现金管理的历史背景、改革的动因、主要特点等进行梳理,总结了我国国库现金管理取得的成绩,并着重分析了存在的突出问题。二是创新性地从政府部门间合作关系、财政管理体制和国库现金管理制度设计三个层次,对我国国库现金管理现存问题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探究制约我国国库现金管理发展的关键症结。三是对我国国库现金流量预测和财政库底目标余额预测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在预测方法上进行创新。四是归纳总结了西方发达国家国库现金管理的经验做法,并系统提出改进完善我国国库现金管理的政策建议。本文内容共分为7章,即绪论、国库现金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我国国库现金管理的发展历程及存在问题、我国国库现金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基于组合算法的国库现金流量预测与财政库底目标余额测算、国库现金管理的国际经验借鉴、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我国国库现金管理的发展历程及存在问题,通过对我国国库现金管理发展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分析开展国库现金管理改革的动因、总结取得的成绩及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本文的研究重点对国库现金管理认识的3个误区进行辨析。我国国库现金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从3个层次对我国国库现金管理现存问题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国库现金管理操作与货币政策实施相互杂糅、国库现金流量预测制度不完善和财政库底目标余额制度缺失是亟需解决的成因。基于组合算法的国库现金流量预测与财政库底目标余额测算,主要是为了解决我国国库现金流量预测准确度不高和财政库底目标余额制度缺失的问题,通过“SARIMA模型+基于递归神经网络的长短期记忆模型(LSTM)”、“SARIMA模型+基于混沌遗传算法的支持向量回归模型(SVRCGA)”与单一SARIMA模型预测绩效的比较,分析各模型预测结果的效果。本章还使用扩展的Miller-Orr模型对2016年至2018年我国财政库底目标余额水平进行了测算。国库现金管理的国际经验借鉴,通过对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发达国家国库现金管理机构设置、账户体系、操作流程、国库现金流量预测及财政库底目标余额设置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总结提炼出一般共性的做法,为我国完善国库现金管理制度提供借鉴和参考。根据我国国库现金管理现存问题的复杂成因,并充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本文提出:科学设定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库现金管理上的职责,为避免政策目标不一致性,建议由财政部门独立负责国库现金管理的市场操作;深化我国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细化预算编制、强化预算执行,从根源上减少导致国库现金余额高企和大幅波动的因素;进一步完善国库现金流量预测制度,实现逐日精准预测,建立财政库底目标余额制度,保持国库现金余额水平基本稳定;丰富我国国库现金管理投融资操作工具,提升政府管理国库资金的综合能力;进一步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优化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等政策建议。与已有的研究成果相比,本文可能的创新点在于:一是系统分析了国库现金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并提出配套改革建议。创新性地从政府部门间合作关系、财政管理体制和国库现金管理制度设计三个层次对我国国库现金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找到了制约我国国库现金管理创新发展的关键症结,并在充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系统提出了完善我国国库现金管理的政策建议,使本文具有较好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二是对国库现金流量预测和财政库底目标余额测算的方法进行了有益探索。本文在对现有研究关于国库现金流量预测的模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相比于传统的单一模型和算法,以模型互补为基础的组合算法具有更较强的非线性拟合和泛化能力的特点,创新性地采用多模型组合算法对我国国库现金流量和财政库底目标余额进行了预测,即利用SARIMA模型分别与基于递归神经网络的长短期记忆模型(LSTM)和基于混沌遗传算法的支持向量回归模型(SVRCGA)进行组合,并通过绩效评价证明:SARIMA+LSTM模型、SARIMA+SVRCGA模型的预测绩效均比单一SARIMA模型的预测绩效要好,说明组合算法在国库现金流量预测和财政库底目标余额预测上更具优势。本文的不足之处:一是中央国库现金管理与地方国库现金管理的协调机制。目前,我国中央财政和地方省级财政均开始了国库现金管理,但是全国层面的国库现金管理协调机制尚未建立。如何实现中央和地方国库现金管理政策目标的一致性、市场操作的协同性,加强对地方财政国库现金管理风险的控制,都具有重要研究意义。二是各级政府财政库底目标余额的设定问题。受可收集到的公开数据所限,本文在进行国库现金流量预测和财政库底目标余额测算时,没法进一步细化到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因我国中央国库、各地方国库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细化对中央国库和各地方国库现金流量预测和财政库底目标余额水平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黄佳民[6](2019)在《我国中央与地方国库现金管理联动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经过十多年探索和努力,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预算执行管理和监控、财政筹资和理财、财政运行信息分析和反映、宏观经济调控和政策实施等功能基本得到确立。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更好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新《预算法》第59条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应当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完善国库现金管理,合理调节国库资金余额”,为国库现金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库现金管理,作为建立和完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近年取得了长足发展。首先,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基本建立,财政性资金缴库和拨付方式越来越完善,财政资金收支效率显着提高。其次,国库现金投融资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建立了较为稳定的投融资机制,国库现金管理操作规模也在逐年增加。第三,国库现金流量预测工作已经展开,通过搭建基础数据库、预测信息系统和预测信息会商机制,已经能够对一定时期内的国库现金流量流入和流出进行预测分析。可以说,国库现金管理在统筹优化政府资金资源、提高预算执行系统效率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的财政国库管理改革成果,已经受到了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多个国际组织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但与此同时,国库现金管理涉及中央与地方两个层面的结构性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涵盖中央和地方的国库现金流量预测体系始终没有完善起来,统筹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库底目标余额管理制度始终没有建立起来,链接中央和地方的国库现金管理常态化、均衡化、制度化操作机制始终没有规范起来,而贯穿其间的中央与地方层面的数据共享程度低、管理体制脱节和宏观政策传导迟缓等问题尤为突出。国库现金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包括现金流入流出管控、最优库底目标余额确定、现金余额投资管理等国库现金运用方面的活动,又囊括货币市场双边操作、短期国债发行等国库现金筹集方面的内容,同时还涉及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与中国人民银行沟通机制、金融市场发展、政府会计体系等范畴。系统自身的复杂性与现实存在的问题交织在一起,逐步衍化成为制约国库现金管理发展的“瓶颈”,深入推进国库现金管理制度改革亟待破题。随着中央国库现金管理的稳步实施、地方国库现金管理的逐步推开,中央与地方在国库现金管理方面的互动日益增强。国际经验表明,完善的国库现金管理体系不但要实现对国库资金的集中控制,还要能够对国库现金进行有效的投融资运作,并且是在统筹中央(联邦)与地方政府基础上的高效管理。当前我国国库现金管理改革与发展,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稳定、科学、高效的运行保障机制,这是破解我国当前国库现金管理体系构建存在诸多问题与矛盾的有效手段,也是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国库现金管理关系、压实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属地风险处置责任的重要抓手。随着我国政府不断加强对宏观经济的领导与调控,在未来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体系中,涵盖中央与地方两个层面的国库现金管理将会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健全完善的中央与地方国库现金管理联动机制,将是构建先进的国库现金管理制度体系的必由之路和重要抓手。本文从理论视角和历史视角入手,综合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财政分权、信息经济学、现金管理和制度变迁为理论基础,对中央与地方国库现金管理的运行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联动目标、联动要素、运行机制和联动结构等方面系统阐述了我国中央和地方国库现金管理的联动机制设计,并构建理论模型和实证模型深入分析了中央与地方国库现金管理联动机制的支撑体系,总结了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典型经验和好的做法,最后提出了政策建议。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一章导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阐述了研究意义,总结归纳了国内外与国库现金管理相关的文献资料,分析了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并对本文研究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二章理论基础,归纳了财政分权、信息经济学、现金管理和制度变迁等理论体系,并在每一理论基础后分析了与本文研究的相关性。第二部分是论文的第三章,介绍我国国库现金管理制度变迁、现状及问题分析。首先运用制度变迁理论,从委托金库制、制度框架建立和制度完善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了我国国库现金管理制度的发展历程。其次,从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分析了我国国库现金管理的现状。最后,提出我国国库现金管理运行存在的问题,并阐述突破瓶颈的关键在于构建中央与地方国库现金管理的联动机制。第三部分是论文的第四章,中央与地方国库现金管理联动机制设计。首先,阐明了联动机制的目标和构成要素,包括主体要素、客体要素和环境要素。其次,以信息共享、协调对接和风险预警三个子机制为基础,构建了中央与地方国库现金管理联动机制,并分析了三个子机制的运行机理。最后分析了联动机制的层次和结构,以点-线-面为基础,将整个联动机制进行了系统构建。第四部分包括论文的第五章,国库现金管理联动机制的支撑体系研究。第一节运用SARIMA模型、深度循环神经网络模型和组合算法模型,对国库现金收入、支出和库底余额进行了时间序列预测,利用精准度评价指标、转折点指标,比较了三者模型的预测精准度,第二节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两个方面,构建理论模型,分析了国库现金管理操作方式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利用计量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第五部分包括论文的第六章和第七章。第六章国外构建中央与地方国库现金管理联动机制的经验与启示,介绍了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国库现金管理的主要内容及典型做法,总结提炼了对我国国库现金管理建立联动机制的经验和启示。第七章结语,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国库现金管理制度的相关政策建议,包括推进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完善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夯实地方国库现金管理和统筹中央与地方国库现金管理等方面的政策建议,对后续研究进行了展望。本文创新点:1、本文第四章阐明了联动机制的目标和构成要素,包括主体要素、客体要素和环境要素。以信息共享、协调对接和风险预警三个子机制为基础,构建了中央与地方国库现金管理联动机制,并分析了三个子机制的运行机理,分析了联动机制的层次和结构,以点-线-面为基础,将整个联动机制进行了系统构建。2、本文第五章运用SARIMA模型、深度循环神经网络模型和组合算法模型,对国库现金收入、支出和库底余额进行了时间序列预测,利用精准度评价指标、转折点指标,比较了三者模型的预测精准度。3、本文第五章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两个方面,构建理论模型,分析了国库现金管理操作方式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并利用计量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

温显章[7](2018)在《国库集中支付体系下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研究 ——以F市T区教育局核算中心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1世纪初,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全面改革,引发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变革,在各级行政事业单位陆续建立了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国家把教育事业提到了战略高度,不断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投入,现代中小学校面对的会计环境也在不断变化,推动会计核算改革的进程。在教育事业单位全面推进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是国库集中支付体系下对财政资金管理的创新,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和效率,全面加强了对财政资金的监管,对于预防腐败、治理资金浪费与预算执行不到位等现象成效明显。但是,在推行集中核算模式的过程当中,出现了一些影响会计核算中心平稳运行的不和谐因素,如整体运行效率没有得到提高、权利的分配与制衡机制不明、国库单一账户体系难以落实等等,使得集中核算模式面临着运行困境。这些问题不可忽视且亟待解决,如果得不到适当处理,会妨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大局。我国的事业单位具有特殊性,教育系统是我国事业单位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业务部门,中小学校又是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针对基层事业单位集中核算模式的优化运行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研究案例F市T区教育局会计核算中心成立于2013年,目前进入集中核算模式运行的第五个年头,经历了集中核算模式初期建立的摸索与尝试,在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集中核算模式存在的共性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以及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实施的背景,在充分了解国内外有关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与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以公共财政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专业分工理论为基础,对比了我国现行的不同组织类型的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研究T区教育局核算中心的运行现状。进一步借助问卷调查工具,结合统计结果分析,从效率、组织、机构、人员等多个维度对集中核算模式的运行现状进行深入剖析,并对核算中心运行中的问题进行了系统性梳理,深入挖掘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可行性和实操性的集中核算模式优化运行方案,归纳总结出研究结论。

朱雪莹[8](2017)在《论中央银行经理国库职能的法律定位》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的财政体制改革进程各方面在新的历史时期取得了突破,但人民银行经理国库法律制度的建设却仍停留在探索阶段。虽然人民银行经理国库法律制度在的2014年修订《预算法》过程中得到保留,但是这仅仅是部门利益平衡下的结果。实践中,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的权限在现代国库管理职能的发展中得不到法律制度的保障,如对财政预算资金在办理收支环节的事中监督职能及国库现金管理职能等。纵观世界各国,国库管理的职能已经不单单局限于办理国家政府财政预算资金的收支业务,为使公共财政的效率最大化,现代国库管理的职能不断扩张,除了财政预算资金收支业务的基础职能外,还需在财政中扮演对财政资金的事中监督者和对国库库存余额收益性管理的角色,即要求央行在财政预算资金收支业务中做到“办理”和“拒绝办理”,同时负责政府国库现金进行收益管理。虽则各国在国库管理模式上存在差异,这是因各国历史和国情发展不同的缘由造成,但从立法逻辑上分析,各国对国库管理模式的选择都是出于权力制衡和分权理论及对财政资金实行最严格的监督为目的。现实中,我国人民银行下属的国库司的职能在财政领域越来越边缘化,无论是中央银行还是人民银行地方分支机构,即使在国库单一账户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发展愈趋成熟的现在,政府非税收收入的财政专户的资金收支仍然处于人民银行的监管之外;同时财政部门在财政领域具有强势地位,在修订《预算法实施条例》等相配套的行政法规时仍然希望独揽大权以实现财政业务的完整性,这对于我国实行了三十余年的央行经理国库法律制度是不利的,所以在公共财政需求越来越强烈的现在,为实现财政的全方面监督,以及实现财政与金融的相协调,亟需强调和明确我国人民银行经理国库职能的法律定位。本文的第一部分,从国库管理法律制度的基础理论和国库管理的职能发展出发,分析了现代国库管理职能的不断扩张是因为公共财政、公共选择理论及权力制衡理论的要求,并介绍世界目前存在的国库管理模式及其立法逻辑。第二部分,结合我国国库管理法律制度的历史演进及立法目的和我国《预算法》修订的背景中学者的争论,就《预算法》第59条关于我国央行经理国库法律制度顶层设计的争议根源进行分析,并论述了目前我国央行经理国库职能定位上面临的法治化困境来自于财政部与人民银行间的部门利益矛盾、同时因国库管理是财政工作的重要一环,在国库和财政及对央行“经理”国库的内涵理解中出现了误区。第三部分,从我国目前的国情出发,结合央行独立性和财政监督理论的分析,并从财政与金融相配合的视角,论述我国人民银行经理国库应然的职能及其法律定位、立法逻辑。第四部分,以第三部分我国人民银行经理国库职能的法律定位为落脚点,分别从加强人民银行对财政预算资金的监督职能、实现相关法律法规的法理衔接及从加强中央与地方角度提出国库垂直管理体制下的地方国库管理职能,对我国人民银行经理国库职能的法律制度提出立法完善建议。最后,强调了本文的论点是人民银行经理国库法律制度改革是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应强化我国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监督职能法律定位。

沈悦[9](2016)在《国库集中收付法律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法乃国之重器,是调整社会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保证社会经济秩序良好运行的重要手段。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一次以全会的形式,对全面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方略进行了专题研究部署,依法治国被党和国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因此,国家管理制度的法治化、规范化成为了不可避免的趋势。在依法治国推进的过程中,国库管理制度是我国财政税收领域最重要的制度之一,理应纳入国家财政税收制度法治化的轨道。目前,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在我国已经进行了三十多年,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也已经进行了十多年,但是却没有一部法律对该制度加以完整的规定,上世纪80年代初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还在适用,与当下我国国情已极不适应。国库管理制度作为我国财政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理应走向法治化,今后一段时间,修订和完善国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是我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完成的任务。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基本被公认为现代国库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它要求在国库单一账户的基础上,将财政收入和支出都纳入国库监管。国库集中收付法律制度是由调整、规范国库集中收付活动的法律规范所建立起来的整个体系。建立和完善国库集中收付法律制度,是我国建设法治中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必然要求。论文共分为五个大部分对国库集中收付法律制度展开论述,第一部分是国库集中收付的一般理论,其中包括现代国库的概念和职能,国库集中收付的基本内容,该制度在我国的历史演进,国库集中收付的重要意义等内容。第二部分主要阐述我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法治化的必要性,及其法治化的主要内容。我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法治化既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落实公共财政的需要,也是建设法治中国和巩固改革成果的需要。法治化的主要内容是从法律关系主体、内容和法律责任三个方面展开分析。第三部分主要是我国国库集中收付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存在的原因。我国目前的国库集中收付法律制度主要存在主体众多、权义结构失衡、法律责任缺失等问题,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计划经济体制的贻害、部门利益和地方利益的影响以及授权立法的弊端。第四部分主要是对国外主要国家的国库集中收付法律制度进行比较分析,以找出适合于我国国库集中收付法律的经验和启示。第五部分是提出一些完善我国国库集中收付法律制度的建议,包括完善国库集中收付法律制度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以及该法律制度在我国的具体完善路径。

袁庆海[10](2012)在《中国国库资金的经济效应研究》文中指出本文首先针对当前我国国库资金规模急剧扩大问题,探寻引发其背后的真实原因;接着分析国库资金变动特征及其对货币供应和宏观经济所带来的动态影响;然后估算和预测出国库现金现在和未来最佳持有水平;最后在保证中国国库资金安全、尽量降低或消除对货币供应及宏观经济不利影响的前提下,对如何获得国库资金投资收益,提高国库现金管理效率提出相应的建议。本文的主要结论:1、中国国库现金管理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仍存在不少现实问题:国库资金仍然过度闲置;尚未确定目标国库现金余额;逐日现金流预测机制尚未建立;制度建设和投资工具体系等方面也很不完善;财政部门与央行的职能定位尚待理顺。我国迫切需要总结和借鉴国际有益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加快推进国库现金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中国国库现金管理的运行机制。2、中国国库资金具有高库存、高波动的特征,对宏观经济保持强短期正向效应。近年来,我国国库资金余额呈逐年增长态势,表现出高库存、高波动、月历性的特征。国库资金变动会通过财政乘数和货币乘数两种渠道对宏观经济生成效应,综合考虑财政乘数效应和货币乘数效应的叠加,结果导致国库资金变动对宏观经济保持强短期的正向效应。3、以财政部门为核心的现代中国国库现金管理应建立与中央银行相适应的协调机制。国库现金管理、政府债务管理与财政收支管理活动息息相关,是现代公共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市场经济国家财政国库管理的历史演进过程也印证了财政部门在国库现金管理的重要作用。实践中,仍然不能忽视国库资金波动通过货币乘数渠道对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带来的负向影响,需要建立起与中央银行相适应的外部协调机制。4、设定目标现金余额、实现日现金流预测是中国国库现金实现高效管理的必要步骤。设定目标现金余额是各国国库现金管理的普遍做法,也是国库现金管理现代化的基本前提,各国的国库现金流尽管在预测期限上有所不同,但均注重对日现金流的准确预测。日现金流预测的准确程度以及长短期限,与财政部门是否具备高层次的预算执行管理控制水平,是否拥有一个快捷高效的国库资金管理信息系统,是否采用电子化的收支体系密不可分。本文的政策建议:1、持续深化和完善国库集中收付管理制度改革,以提供基础支持。将所有财政性资金逐渐纳入至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考虑开设国库现金管理账户;进一步加强国库集中收缴和国库集中支付的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将国库集中支付与政府采购管理有机结合,提高财政资金支付的科学性、计划性、规范性、有效性。2、继续加大国库现金的商业银行定期存款操作力度,以降低国库现金余额。中国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和重大成效。由于经济环境制约、制度性约束、操作局限性等问题,国库现金管理只是处于市场经济国家国库现金管理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即初步阶段。当前国库资金存量巨大,资金收益问题非常突出,选择安全性高、收益相对固定的商业银行定期存款操作是必经途径,操作力度和操作频率需要进一步加大和提高。3、灵活把握国库资金的投放时机和投放频率,健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协调机制。第一要注重合理安排预算收支及其进度,充分考虑国债发行的时间和规模以及国债的还本付息支出因素,尽量保持国库现金流稳定、有序地流动;第二要适度把握国库资金的投放时机和投放频率,寻找国库现金管理操作与货币市场工具配合使用的合理匹配区间;第三要健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相应的协调机制,财政部门与货币部门加强沟通,实现国库现金余额、特大额支出等关键信息的及时通报,避免对货币政策目标形成逆向效应,充分发挥国库资金对宏观经济的稳定作用。4、充分积累历史数据和掌握定量分析方法,提高对国库现金流的估算和预测水平。充分积累历史数据和掌握定量分析方法,完善基础数据库系统;建立健全财政收入预测机制;进一步强化用款计划管理;培养国库现金管理专业人才。5、不断完善各类国库现金管理市场操作工具,提高国库现金管理收益。综合考虑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目标、财政赤字规模和金融市场发展等各方面要求,建立国库现金市场操作的科学决策机制;在现阶段商业银行定期存款、买回国债的基础上,丰富和完善包括短期国债、短期借入资金等短期融资工具的市场建设。6、中国国库现金管理改革目标可分三个阶段按步骤推进,逐步实现国库现金管理现代化。第一阶段,5年内逐渐将国库现金余额降到经计算出的最佳持有现金持有余额的2-3倍,超出资金的投资方式以商业银行定期存款为主;第二阶段,可以进一步降低国库现金余额,将其余额定为计算出的最佳持有现金持有余额的1.5-2倍,超出资金可以用于增加买回国债和国债回购的规模;第三阶段,实现逐日现金流的准确预测,考虑建立定期发行短期债券和必要时临时发行现金管理债券的机制,这个阶段采取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和货币市场工具灵活组合的投资方式。

二、建立国库单一账户 规范财政收支行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建立国库单一账户 规范财政收支行为(论文提纲范文)

(1)Z市财政专户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财政专户
        2.1.2 国库
        2.1.3 地方国库管理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共财政理论
        2.2.2 财政分权理论
        2.2.3 委托代理理论
3 财政专户的发展历程及影响
    3.1 财政专户的发展历程
        3.1.1 财政专户初期发展阶段
        3.1.2 财政专户清理整顿阶段
        3.1.3 财政专户逐步规范阶段
    3.2 财政专户的影响
        3.2.1 财政专户对国库的影响
        3.2.2 财政专户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4 Z市财政专户管理现状
    4.1 部门人员设置
    4.2 现有财政专户及开户情况
    4.3 财政专户拨款流程
    4.4 相关制度和政策
5 Z市财政专户管理存在问题
    5.1 专户管理制度尚不完善
        5.1.1 财政专户管理操作规章制度缺失
        5.1.2 资金存放机制存在制度失效
    5.2 财政部门内控管理存在缺陷
        5.2.1 历史遗留问题成为规范管理制度的绊脚石
        5.2.2 部门协作不强难以保证资金运作效率
        5.2.3 人员配备不足为个人贪腐提供便利
    5.3 专户管理监督监管仍不到位
        5.3.1 入库不及时调控收入进度
        5.3.2 财政部门自主性强缺乏外部监督
    5.4 配套设置亟待优化升级
        5.4.1 印鉴管理存在风险隐患
        5.4.2 操作系统落后造成账务繁杂
6 财政专户管理改进措施和建议
    6.1 继续完善专户管理制度
        6.1.1 整合梳理专户要求,制定具体操作细则
        6.1.2 及时制定子账户相关管理办法
        6.1.3 完善财政专户资金存放竞争性法规
    6.2 强化内控管理提升人员素质
        6.2.1 整治历史遗留问题清理闲置专户
        6.2.2 补充人员配备加强人员素质
        6.2.3 引入第三方专业人员协助管理
    6.3 明确监督责任强化监督监管
        6.3.1 与央行配合完善代理银行考评机制
        6.3.2 明确各部门对财政专户的监管责任
        6.3.3 推进专户公开加强社会监督
    6.4 完善软硬件设施保障流程规范
        6.4.1 实行印鉴分离制度,做好资金运转监督
        6.4.2 引入先进账户管理系统,全面实现电子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2)华州区国库集中支付问题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本文创新点及框架
        1.5.1 本文创新点
        1.5.2 本文框架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2.1 概念界定
    2.2 国库集中支付相关理论
        2.2.1 公共财政理论
        2.2.2 委托代理理论
        2.2.3 博弈理论
        2.2.4 制度创新理论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3.1 国库集中支付理论研究
        2.3.2 国库集中支付存在问题研究
        2.3.3 国库集中支付问题改进研究
        2.3.4 文献评述
第三章 华州区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现状分析
    3.1 华州区基本情况及改革背景
        3.1.1 华州区基本情况
        3.1.2 华州区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进程
        3.1.3 华州区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具体做法
    3.2 华州区国库集中支付基本情况
        3.2.1 华州区国库集中支付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
        3.2.2 华州区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类型及流程
        3.2.3 华州区国库集中支付执行状况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华州区国库集中支付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4.1 华州区国库集中支付存在问题实地访谈
        4.1.1 访谈内容
        4.1.2 访谈结果
    4.2 华州区国库集中支付存在问题的调查问卷
        4.2.1 调查问卷对象选择
        4.2.2 调查问卷结果汇总
    4.3 华州区国库集中支付存在问题
        4.3.1 预算管理方面
        4.3.2 人员配置方面
        4.3.3 监督管理方面
        4.3.4 信息化建设方面
    4.4 华州区国库集中支付存在问题成因分析
        4.4.1 预算管理方面
        4.4.2 人员配置方面
        4.4.3 监管管理方面
        4.4.4 信息化建设方面
第五章 华州区国库集中支付问题改进措施
    5.1 完善预算管理体制
        5.1.1 加强预算编制管理
        5.1.2 加强预算执行管理
    5.2 配备和提升政府财务人员
        5.2.1 完善人才储备
        5.2.2 增强财务人员岗位归宿感
    5.3 加大监督管理力度
        5.3.1 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
        5.3.2 细化预算执行动态监控规则
    5.4 推进电子信息化建设
        5.4.1 完善系统平台建设
        5.4.2 电子凭证替代纸质凭证
    5.5 完善集中支付保障措施
        5.5.1 健全预算管理配套制度
        5.5.2 建立人员奖惩机制
        5.5.3 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

(3)财政的货币效应——新市场财政学框架下的财政-央行“双主体”货币调控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货币发行的财政职能属性及其拓展:文献与经验
    (一)谁掌握货币发行权——两种观点与一个基本事实
        1. 三个维度,两种观点
        2. 部分国家(地区)货币发行权配置的历史与现实:国家主权财政信用是基础
    (二)政府财政的货币调控功能是如何产生的——国库财政存款总量变动与国库现金管理政策调整
三、财政主体调控机制的制度基础: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一)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集中”与“隔离”功能
        1. 从分散到集中:我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建设历程
        2.“集中”与“隔离”:我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双重功能
    (二)基于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财政收支与现金管理的货币效应
        1. 政府财政部门通过财政收支活动形成的货币调控功能
        2. 政府财政部门通过国库现金管理政策形成的货币调控功能
    (三)从财政收支到国库现金管理、再到财政的货币调控能力:制度基础的核心作用
四、货币调控的财政理论机制:流程与模型
    (一)有关模型的基本假设
    (二)政府财政收支活动的货币效应
        1. 国库财政存款资金总量与货币流通量之间的变动方向关系——定性分析
        2. 国库财政存款资金总量与货币流通量之间的变动强度关系——定量分析
    (三)国库现金管理活动的货币效应
        1. 国库财政存款资金结构与货币流通量之间的变动方向关系——定性分析
        2. 国库财政存款资金结构与货币流通量之间的变动强度关系——定量分析
    (四)小结
五、“双主体”框架下财政对货币调控能力的实证检验
    (一)“双主体”框架体系及其客观性
        1.“双主体”框架体系
        2.“双主体”框架的客观性——基于DR007的数据验证结果
    (二)财政调控比例的测算方法与测算结果——日渐增强的财政货币调控能力
        1. 测算方法
        2. 数据测算与结果
    (三)针对理论机制的实证检验
        1. 实证检验策略
        2. 实证模型构建
        3. 实证检验结果
六、结论与展望

(4)国库现金管理下的财政货币政策协调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与不足
第2章 国库现金管理的理论基础
    2.1 基于财政受托责任框架的分析
    2.2 国库现金管理的原则、目标与功能架构
    2.3 国库管理模式与政策协调
    2.4 国库现金管理与传统政策协调的关系
第3章 我国国库现金管理制度变迁与现状
    3.1 我国国库现金管理制度变迁
    3.2 我国国库现金管理的模式与现状
    3.3 我国国库现金管理面临的问题
第4章 国库库底资金波动对财政货币政策的影响
    4.1 国库库底资金对财政货币政策影响的理论分析
    4.2 国库库底资金的货币政策效应
    4.3 国库库底资金的财政政策效应
第5章 熨平库底资金波动的目标余额确定
    5.1 熨平库底资金波动与目标余额管理
    5.2 国库最低目标余额确定的模型选择
    5.3 国库最低现金持有量的测算——以我国中央国库为例
第6章 国库资金市场化运作对财政货币政策的影响
    6.1 国库资金市场化运作的内涵与模式
    6.2 国库资金市场化的财政货币政策效应的理论分析
    6.3 实证分析
第7章 国库现金管理与政策协调的国际经验
    7.1 选择“美国和英国”的理由:典型性分析
    7.2 美国的实践经验
    7.3 英国的实践经验
    7.4 经验总结与启示
第8章 构建兼容性国库现金管理系统的路径
    8.1 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制度
    8.2 构建标准TSA机制
    8.3 提高国库现金流预测能力
    8.4 国库现金管理运作层面的协调
    8.5 财政部门与央行之间的权责划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我国国库现金管理创新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1.2.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1.2.3 研究综评
    1.3 内容安排
    1.4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1.4.1 研究方法
        1.4.2 数据来源
    1.5 本文的创新点
        1.5.1 系统分析了国库现金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并提出配套改革建议
        1.5.2 对国库现金流量预测和财政库底目标余额测算的方法进行了有益探索
    1.6 下一步研究方向
        1.6.1 中央国库现金管理与地方国库现金管理的协调机制
        1.6.2 各级政府财政库底目标余额的设定问题
第2章 国库现金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国库现金管理相关基本概念
        2.1.1 国库的含义
        2.1.2 国库的运行模式
        2.1.3 国库现金的口径及构成
        2.1.4 国库现金管理的内涵
        2.1.5 财政库底目标余额制度
        2.1.6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
    2.2 本文研究范围的界定
        2.2.1 国库现金管理的资金范围
        2.2.2 国库现金管理的层级
    2.3 国库现金管理的理论基础
        2.3.1 公共财政理论
        2.3.2 公共选择理论
        2.3.3 制度经济学理论
        2.3.4 委托代理理论
        2.3.5 货币价值理论
第3章 我国国库现金管理的发展历程及存在问题
    3.1 我国国库现金管理的发展沿革
        3.1.1 传统国库现金管理阶段(2001年以前)
        3.1.2 国库现金管理萌芽阶段(2002年-2006年)
        3.1.3 中央国库现金管理阶段(2006年-2014年)
        3.1.4 中央国库与省级国库现金管理联动阶段(2014 年以后)
    3.2 我国国库现金管理取得的成绩
        3.2.1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不断深化
        3.2.2 国库现金管理的制度体系较为健全
        3.2.3 国库现金管理水平大幅提升
        3.2.4 国库现金流量预测水平不断提高
        3.2.5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收益
    3.3 我国国库现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3.3.1 国库现金管理操作规模偏小,国库现金余额依然很高
        3.3.2 国库现金管理操作工具较单一
        3.3.3 国库现金流预测的精准度不高
        3.3.4 尚未建立财政库底目标余额制度
        3.3.5 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国库现金管理的协调性有待提高
    3.4 对国库现金管理认识误区的辨析
        3.4.1 问题1:完全否定国库现金余额高具有的正面意义
        3.4.2 问题2:国库现金余额等于财政盈余
        3.4.3 问题3:将国库现金余额持续高企归咎于国库现金管理不力
第4章 我国国库现金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4.1 政府部门间合作紧密度不高
        4.1.1 财政部门与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责需进一步理顺
        4.1.2 财政收支信息在相关部门间共享不及时
    4.2 财政管理体制仍需完善
        4.2.1 预算管理精细化程度有待提高
        4.2.2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需进一步深化
        4.2.3 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关系正处调整期
    4.3 国库现金管理制度设计还不健全
        4.3.1 国库现金流量预测机制不完善
        4.3.2 国库现金管理与政府债务缺乏协调
        4.3.3 国库现金管理的投融资市场还不成熟
    4.4 我国国库现金管理问题成因的解决路径思考
        4.4.1 采用组合算法开展国库现金流量预测和库底目标余额测算
        4.4.2 从国际先进经验中寻找借鉴与启示
第5章 基于组合算法的国库现金流量预测与财政库底目标余额测算
    5.1 国库现金流量预测的方法和模型选择思考
        5.1.1 国库现金流量预测的方法选择
        5.1.2 本文对国库现金流量预测模型使用的思考
    5.2 模型设计及选择
        5.2.1 模型选择及算法原理
        5.2.2 绩效评估指标确定
        5.2.3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5.3 实证结果分析
        5.3.1 短期国库现金收入预测结果分析
        5.3.2 短期国库现金支出预测结果分析
        5.3.3 短期财政库底目标余额预测结果分析
        5.3.4 国库现金流量预测的进一步讨论
        5.3.5 研究结论
    5.4 财政库底目标余额的测定
        5.4.1 Baumol模型的应用
        5.4.2 Miller-Orr模型的应用
第6章 国库现金管理的国际经验借鉴
    6.1 美国的国库现金管理
        6.1.1 国库现金管理相关法律
        6.1.2 国库现金管理的机构
        6.1.3 国库现金管理的发展阶段
        6.1.4 国库现金流量预测制度
    6.2 英国的国库现金管理
        6.2.1 国库现金管理的机构
        6.2.2 国库现金管理的账户体系
        6.2.3 国库现金流量预测
        6.2.4 国库现金管理的操作
        6.2.5 国库现金余额管理
        6.2.6 国库现金管理与相关政策目标的协调
    6.3 澳大利亚的国库现金管理
        6.3.1 国库现金管理的机构
        6.3.2 国库现金管理的账户
        6.3.3 国库现金流预测
        6.3.4 国库现金余额管理
        6.3.5 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6.4 国外国库现金管理的借鉴与启示
        6.4.1 财政部下设机构专职负责
        6.4.2 确定合理的现金管理目标
        6.4.3 建立完善的国库单一账户制度
        6.4.4 建立准确的现金流量预测机制和财政库底目标余额制度
        6.4.5 注重国库现金管理与货币政策的协同合作
        6.4.6 具备丰富的市场化投融资操作工具
第7章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1.1 我国国库现金管理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7.1.2 应将我国国库现金管理操作同货币政策实施相独立
        7.1.3 厘清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库现金管理上的职责分工
        7.1.4 组合算法在国库现金流量预测和财政库底目标余额预测上更具优势
        7.1.5 我国财政库底目标余额呈上升趋势
    7.2 政策建议
        7.2.1 科学设定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库现金管理上的职责
        7.2.2 深化我国预算管理体制改革
        7.2.3 进一步完善国库现金流量预测制度
        7.2.4 建立财政库底目标余额制度
        7.2.5 丰富我国国库现金管理投融资操作工具
        7.2.6 优化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
附表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6)我国中央与地方国库现金管理联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二、国内文献综述
        三、文献述评
    第三节 论文研究方法及结构安排
        一、论文研究方法
        二、全文结构安排
    第四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国库现金管理
        二、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地方国库现金管理
        三、中央与地方国库现金管理联动机制
第二章 理论基础
    一、财政分权
    二、信息经济学
    三、现金管理
    四、制度变迁
第三章 我国国库现金管理制度变迁、现状及面临问题
    第一节 我国国库现金管理制度变迁
        一、委托金库制下的国库资金管理:1950-2000年
        二、国库现金管理制度框架的建立:2000-2014年
        三、国库现金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发展:2014年-至今
    第二节 中央与地方国库现金管理运行现状
        一、中央国库现金管理运行现状
        二、地方国库现金管理运行现状
    第三节 国库现金管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突破关键点
        一、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目标下的国库现金管理
        二、中央与地方国库现金管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三、突破瓶颈的关键:构建联动机制的设想
    第四节 本章结论
第四章 中央与地方国库现金管理联动机制设计
    第一节 联动目标及联动要素
        一、联动目标
        二、联动要素
    第二节 我国中央与地方国库现金管理联动机制设计
        一、信息共享机制
        二、协调对接机制
        三、风险预警机制
    第三节 联动结构层次分析
        一、联动点
        二、联动线
        三、联动面
    第四节 本章结论
第五章 国库现金管理联动机制的支撑体系研究:实证检验与内在机理
    第一节 国库现金流量预测的实证研究
        一、理论模型及算法原理
        二、数据来源及精准度评价指标确定
        三、描述性统计分析
        四、实证结果分析
        五、结论
    第二节 国库现金管理与货币政策协调的理论机理研究
        一、国库现金管理对基础货币的作用机理
        二、国库现金管理对货币乘数的作用机理
        三、实证检验
    第三节 本章结论
第六章 国外构建中央与地方国库现金管理联动机制的经验与启示
    第一节 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国库现金管理的典型经验
        一、国库现金管理机构及其职能
        二、国库现金管理目标控制中的政府间协调联动
        三、国库现金流量预测中的政府间协调联动
        四、国库现金管理操作中政府间协调联动
        五、国库现金管理报告制度
    第二节 经验借鉴
        一、国库现金管理联动关系方面的借鉴和启示
        二、国库现金预测体系方面的借鉴和启示
        三、国库现金管理与货币政策协调方面的借鉴和启示
    第三节 本章结论
第七章 结语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第三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7)国库集中支付体系下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研究 ——以F市T区教育局核算中心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及评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分析法
        1.4.2 案例分析法
        1.4.3 问卷调查法
        1.4.4 比较分析法
    1.5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5.1 研究的创新之处
        1.5.2 研究的不足
第二章 关于会计集中核算的理论与模式分析
    2.1 研究相关理论
        2.1.1 公共财政理论
        2.1.2 委托代理理论
        2.1.3 专业分工理论
    2.2 我国现行会计集中核算模式对比分析
        2.2.1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模式
        2.2.2 企业集团会计集中核算与财务共享模式
        2.2.3 模式对比分析
第三章 F省F市T区教育局会计集中核算运行现状分析
    3.1 T区教育局会计核算中心体系设置概况
        3.1.1 T区教育局的基本概况和组织简介
        3.1.2 T区教育局核算中心设置背景
        3.1.3 T区教育局核算中心的组织架构
    3.2 T区教育局核算中心运行状况分析
        3.2.1 T区国库集中支付体系的运行概况
        3.2.2 T区教育局核算中心的运作业务流程
第四章 基于问卷调查的T区教育局集中核算现状及问题分析
    4.1 调查问卷的设计、发放与回收
    4.2 调查问卷信度与效度检验
        4.2.1 调查问卷的信度检验
        4.2.2 调查问卷的效度检验
    4.3 问卷统计结果分析
        4.3.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4.3.2 基于集中核算模式运行现状的多维度分析
        4.3.3 集中核算模式运行现状的反馈情况分析
第五章 T区教育局集中核算优化方案建议
    5.1 重视制度设计,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体系
        5.1.1 从制度上划分会计责任主体,理清权责利
        5.1.2 健全会计核算监督机制,加强对预算单位对监督管理
        5.1.3 加强预算管理的制度建设,保障教育经费的及时落实
        5.1.4 构建有效的财产物资管理机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5.2 关注人力素质培养,建立财务专业人才评估、晋升体系
        5.2.1 通过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财务相关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5.2.2 理顺人事关系,推行会计委派制
        5.2.3 增加职业激励,建立职称考核机制
    5.3 优化集中核算的配套设施,保障核算中心的平稳运行
        5.3.1 精简流程环节,对国库集中支付配套软件进行改良
        5.3.2 及时对账与清算,加强对零余额账户的规范管理
        5.3.3 结合大数据应用技术,以智能化信息手段来取代核算中心人工运营管理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结论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调查问卷
附录B 调查问卷统计表
致谢
个人简历

(8)论中央银行经理国库职能的法律定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国库管理法律制度理论分析:制度基础与立法逻辑
    (一) 国库管理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
    (二) 现代国库管理职能的发展与演进
    (三) 国库管理模式的立法逻辑分析
二、我国国库法律制度历史与现实:基于法治化障碍的分析
    (一) 我国国库管理法律制度的历史演进与现实选择
    (二) 我国国库管理模式的现实法律争论
    (三) 我国国库管理制度法治化发展的缺憾——评《预算法》第59条
三、我国央行经理国库职能的法律定位:基于央行独立性与财政监督的分析
    (一) 央行经理国库职能与央行独立性理论的契合
    (二) 央行经理国库职能的延伸弥补财政的监督途径
    (三) 央行经理国库职能与国库现金管理的配合
四、我国央行经理国库职能的法律建构:建立以央行为核心的国库监管体系
    (一) 法律理念:央行经理国库权独立性的确定
    (二) 监管职能:突出央行经理国库权的法律定位
    (三) 制度衔接:央行经理国库职能法律体系的优化
    (四) 体制变革:央行经理国库职能体制管理的统一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国库集中收付法律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2 国库集中收付的一般理论
    2.1 国库的概念
    2.2 国库的职能
    2.3 国库集中收付的基本内容
    2.4 我国国库集中收付的历史沿革
    2.5 国库集中收付的意义
3 国库集中收付法治化的必要性及内容
    3.1 国库集中收付法治化的必要性
    3.2 国库集中收付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
        3.2.1 国库集中收付主客体法律制度
        3.2.2 国库集中收付法律权利义务结构
        3.2.3 国库集中收付法律责任制度
4 我国国库集中收付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1 我国国库集中收付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4.1.1 国库管理主体众多
        4.1.2 权利义务结构失衡
        4.1.3 法律责任制度缺失
    4.2 我国国库集中收付法律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
        4.2.1 计划经济体制的贻害
        4.2.2 部门利益和地方利益的阻挡
        4.2.3 授权立法的弊端
5 国库集中收付法律制度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5.1 国外国库集中收付法律制度简述
        5.1.1 美国
        5.1.2 日本
        5.1.3 法国
    5.2 国外国库集中收付法律制度的比较
        5.2.1 美日法国库集中收付法律制度的共性
        5.2.2 美日法国库集中收付法律制度的特性
    5.3 国外国库集中收付法律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5.3.1 我国与美日法国库集中收付法律制度的比较
        5.3.2 美日法国库集中收付法律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6 完善我国国库集中收付法律制度的建议
    6.1 完善我国国库集中收付法律制度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6.1.1 完善国库集中收付法律制度的指导思想
        6.1.2 完善国库集中收付法律制度的原则
    6.2 国库集中收付法律制度完善的具体路径
        6.2.1 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6.2.2 规范财政收支程序
        6.2.3 明确主体间法律关系
        6.2.4 完善法律责任制度和法律体系
7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 国库集中收付法律制度所涉及相关法律文件、政策文件

(10)中国国库资金的经济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范围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1.2.1 研究范围
        1.2.2 主要概念的界定
    1.3 研究文献综述
        1.3.1 国外的相关研究
        1.3.2 国内的相关研究
        1.3.3 研究现状评述
    1.4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与数据来源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5.3 数据来源
    1.6 主要论点
    1.7 创新说明
第2章 国库现金管理的理论基础
    2.1 公共财政理论
    2.2 公共经济理论
    2.3 现金管理理论
    2.4 委托代理理论
    2.5 制度变迁理论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国外国库现金管理的制度演进
    3.1 美国国库现金管理的制度演进
    3.2 英国国库现金管理的制度演进
    3.3 其他国家国库现金管理简介
        3.3.1 澳大利亚的国库现金管理
        3.3.2 法国的国库现金管理
        3.3.3 意大利的国库现金管理
    3.4 国外国库现金管理的经验总结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国库现金管理的制度演进
    4.1 2001 年以前的国库现金管理
        4.1.1 国库现金管理的制度基础缺失
        4.1.2 财政资金收付高度分散
    4.2 2001 年-2006 年的国库现金管理
        4.2.1 国库现金管理的制度基础建设
        4.2.2 国库现金管理的探索性运作
    4.3 2006 年-至今的国库现金管理
        4.3.1 国库现金管理的基础保障
        4.3.2 国库现金管理的正式启动
        4.3.3 国库现金管理的已有成就
    4.4 中国国库现金管理面临的问题
        4.4.1 国库资金仍然过度闲置
        4.4.2 尚未确定国库现金目标余额
        4.4.3 尚未建立逐日现金流预测机制
        4.4.4 尚待理顺财政部门与央行的职能定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国库资金的波动效应
    5.1 GARCH 模型的理论基础
        5.1.1 GARCH 模型基本原理
        5.1.2 GARCH 模型检验
    5.2 宏观经济变量的描述性分析
        5.2.1 TF 的变化特征
        5.2.2 其他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化特征
        5.2.3 相关性检验
        5.2.4 TF、IND、M1、GDP 增长率的变化特征
        5.2.5 变量增长率的统计量描述
    5.3 宏观经济变量的自相关及平稳性检验
        5.3.1 自相关检验
        5.3.2 平稳性检验
    5.4 宏观经济变量的 ARCH 效应
        5.4.1 GARCH 模型估计
        5.4.2 TARCH 模型的非对称性检验
    5.5 宏观经济变量的联动效应
        5.5.1 Granger 因果检验的理论基础
        5.5.2 Rltf与 Rlm1的联动效应
        5.5.3 Rltf与 Rlgdp的联动效应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中国国库资金的长期均衡效应
    6.1 协整的理论基础
        6.1.1 时间序列变量的平稳性概念
        6.1.2 时间序列变量的单位根检验
        6.1.3 时间序列变量的协整检验
    6.2 国库资金变动传导效应的理论分析框架
    6.3 国库资金的协整模型估计
        6.3.1 相关性检验
        6.3.2 平稳性检验
        6.3.3 EG 协整检验
        6.3.4 Johansen 协整检验
    6.4 国库资金的三变量 VECM 估计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国库资金的短期均衡效应
    7.1 SVAR 的理论基础
        7.1.1 VAR 模型
        7.1.2 SVAR 模型
        7.1.3 脉冲响应分析
        7.1.4 方差分解
    7.2 国库资金 SVAR 模型估计
        7.2.1 SVAR 模型构建
        7.2.2 广义脉冲响应分析
        7.2.3 结构方差分解分析
    7.3 财政收支的 SVAR 模型估计
        7.3.1 变量选择
        7.3.2 平稳性检验
        7.3.3 Johansen 协整检验
        7.3.4 SVAR 模型的构建
        7.3.5 结构方差分解分析
    7.4 GRANGER 因果检验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中国国库现金最佳持有水平估计及预测
    8.1 基本统计量描述
        8.1.1 国库资金变动的构成公式
        8.1.2 国库资金的变动特征
    8.2 国库现金最佳持有水平估算
        8.2.1 Baumol 模型的假设缺陷
        8.2.2 Miller-Orr 模型的推导
        8.2.3 中国国库资金数据的分布特征
        8.2.4 基于扩展模型的国库现金最佳持有水平测度
    8.3 国库资金余额预测
        8.3.1 GM(1,1)模型构建
        8.3.2 灰色系统模型检验
        8.3.3 新陈代谢 GM(1,1)模型构建
    8.4 本章小结
第9章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9.1 研究结论
    9.2 政策建议
        9.2.1 两个观点表述
        9.2.2 六点政策建议
    9.3 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建立国库单一账户 规范财政收支行为(论文参考文献)

  • [1]Z市财政专户管理问题研究[D]. 段茗铧.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6)
  • [2]华州区国库集中支付问题改进研究[D]. 王艺. 西安石油大学, 2020(10)
  • [3]财政的货币效应——新市场财政学框架下的财政-央行“双主体”货币调控机制[J]. 李俊生,姚东旻,李浩阳. 管理世界, 2020(06)
  • [4]国库现金管理下的财政货币政策协调机制研究[D]. 唐常. 中央财经大学, 2019(01)
  • [5]我国国库现金管理创新发展研究[D]. 张兴隆. 中央财经大学, 2019(08)
  • [6]我国中央与地方国库现金管理联动机制研究[D]. 黄佳民. 中央财经大学, 2019(08)
  • [7]国库集中支付体系下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研究 ——以F市T区教育局核算中心为例[D]. 温显章. 福州大学, 2018(03)
  • [8]论中央银行经理国库职能的法律定位[D]. 朱雪莹. 华中师范大学, 2017(05)
  • [9]国库集中收付法律制度研究[D]. 沈悦. 重庆大学, 2016(03)
  • [10]中国国库资金的经济效应研究[D]. 袁庆海. 吉林大学, 2012(03)

标签:;  ;  ;  ;  ;  

建立国库单一账户,规范财政收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