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氟烷氧基氟硫烷

多氟烷氧基氟硫烷

一、多氟烷氧基氟硫烷(论文文献综述)

余友杰[1](2021)在《路易斯碱-硼自由基促进的脱硫和脱氟官能团化反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含氮和含氟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农药、医药、染料、日用化学品以及多种功能材料。因此,发展高效经济的合成方法,将简单易得的原料快速转化为功能性的含氮和含氟化合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课题组的研究兴趣是开发路易斯碱-硼自由基新的反应性能,在这一背景下,作者研究发现,路易斯碱-硼自由基可以与硫代酰胺反应,通过硫醇对反应进行调控,选择性构建有机胺类或含氮杂环。此外,路易斯碱-硼自由基可以与三氟乙酰胺或三氟乙酸酯发生加成反应,通过自旋中心转移(Spin-center shift)过程,发生逐级可控的脱氟官能团化反应,高效制备二氟和一氟有机化合物。论文第一章介绍了硫代羰基化合物脱硫官能团化和三氟甲基脱氟官能团化研究进展。系统总结了各种脱硫脱氟的方法和策略,特别是详细阐述了经过自由基途径的脱硫和脱氟反应。论文第二章介绍了路易斯碱-硼自由基促进的硫代酰胺的还原和环化反应。研究发现,硫醇对反应的选择性具有很好的调控作用,当用位阻较小的苯硫酚做为极性反转催化剂时,可以以较高的效率得到脱硫还原的胺类产物。当用位阻较大的三苯基甲硫醇作为极性反转催化剂时,则优先得到环状产物。所用路易斯碱硼烷络合物易于制备,性质稳定,绿色无毒。该方法为合成含氮化合物提供了一种安全高效的新方法。论文第三章介绍了 4-二甲氨基吡啶-硼自由基促进的三氟甲基逐级可控脱氟官能团化反应。该反应有效地解决了三氟甲基脱氟过程的的选择性控制问题,通过条件控制,可以选择性地断裂一个或两个C-F键,生成相应的二氟或一氟烷基自由基,再经过氢原子转移或自由基加成,得到相应的双氟或单氟产物。通过对机理的详细探究,我们发现C-F键的断裂经历了自旋中心转移(Spin-center shift)过程,同时,反应的化学选择性通过自由基加成步骤的难易程度控制。本反应条件温和,选择性好,原料三氟乙酸衍生物制备简单,廉价易得,为合成单氟或双氟化合物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论文第四章为总结和展望。

张平顺[2](2021)在《硫参与的氟烷基硫化反应及三组分串联反应合成含硫化合物的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有机氟化合物在药物、农业、化学以及材料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氟烷基硫醇基团(SCF2H或者SCF3),能够有效地改变药物分子的生物活性,对药物的开发研究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硫作为现代化学工业中的一种重要天然材料。硫通常以S8形式存在,但在加热条件下,硫-硫键发生均裂形成Sn自由基,这些同素异形体的活性高于S8,可应用于含硫化合物的合成。因此,以硫作为硫源,在有机分子中引入“SCFn(n=1-3)”基团,将是一种实现氟烷基硫化反应最经济、有效的途径。本篇博士论文内容主要包括:第一章,综述了近年来,硫参与氟烷基硫化反应以及合成含硫化合物的研究进展。第二章,我们发展了碱作用下邻羟基查耳酮衍生物、二氟氯乙酸钠和硫的三组分串联反应。该方法具有原料廉价易得、反应条件温和、底物适用范围广,且操作简单等优点,为二氟甲硫化黄酮衍生物和二氟甲硫化色酮并噻吩衍生物提供了一个实用、高效的合成方法。第三章,我们发展了碱作用下2-乙酰氨基查耳酮衍生物、二氟氯乙酸钠和硫的三组分串联环化反应。该反应可能经历了酰胺自由基与烯烃的分子内环加成和碳负离子与乙酰胺基环加成的反应过程。该方法条件温和、无需惰性气体保护、底物适用范围广、原子经济性高,为合成环状氟烷基硫醚并吲哚啉衍生物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第四章,我们发展了一种无金属催化胺类、烯烃和硫的三组分串联反应,通过调控不同的碱,选择性的合成两种不同结构的硫代酰胺衍生物。反应中采用液相质谱分析不同反应时段的关键中间体,为反应机理的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该反应具有良好的官能团容忍性、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等优点,在含硫代酰胺骨架的生物活性分子或者药物的研究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第五章,作为我们课题组工作的延续,我们发展了一种钯催化碘代芳烃的邻位酰基化和杂芳基化反应,合成苯并恶唑衍生物的方法。该反应历程主要包括钯催化C-I键活化和邻位C-H键活化,构建两个C-C键,为合成杂环化合物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在天然产物和药物及材料的合成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张利国[3](2020)在《3-五氟苯基-2-芳基苯并杂环和五氟苯基硫鎓盐的合成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有机氟化物在医药、功能材料、农用化学品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多氟芳基化合物是有机氟化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多氟芳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显得十分重要。然而,目前已报道的多氟芳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依然偏少,该类化合物的研究十分有限。目前多氟芳基化合物合成方法偏少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多氟芳基源种类有限,合成方法较少,因此,发展新的多氟芳基化方法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我们查阅相关的报道,开展了以下两方面工作:1、以五氟苯为多氟芳基源,实现了3-碘-2-芳基苯并杂环的五氟苯基化反应,合成了一系列五氟苯基苯并杂环化合物。开发了一种有效的合成3-五氟苯基-2-芳基苯并杂环的方法。该方法经济环保、原料易得、实验操作简单。反应通过对催化剂、添加剂、溶剂、反应时间和温度等条件进行一系列筛选,确定了最优条件为5 mol%四(三苯基膦)钯、0.75当量的碳酸银、DMF溶剂,在120 oC下的条件下反应12小时。在该条件下能够以最高97%的产率得到相应的五氟苯基化合物。2、为了进一步扩展多氟芳基片段的来源,我们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含有五氟苯基片段的(五氟苯基)二芳基锍鎓盐作为五氟苯基官能团转移试剂。为合成该新型五氟苯基化试剂,我们设计了多种路线:分别尝试通过4-甲基苯基硫醚与2-(三甲基硅)苯基三氟甲磺酸盐反应;二苯基亚砜与五氟苯基格式试剂、三甲基氯硅烷反应;4-甲基苯基亚砜与苯、三氟甲磺酸酐反应三种途径合成(五氟苯基)二芳基硫鎓盐。最终在二氯甲烷作为溶剂,温度为0-25 oC,反应24小时的条件下,4-甲基苯基亚砜与苯、三氟甲磺酸酐反应生成目标产物S-(五氟苯基)二芳基锍鎓盐。随后,对S-(五氟苯基)二芳基锍鎓盐的反应性进行了一系列反应探索。

黄帅[4](2020)在《基于苯磺酸硫酯的亲电硫化反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有机硫化物,尤其是硫醚、砜类化合物,是种类丰富并且十分重要的有机物,它广泛存在于多种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抗生素等天然产物中,对人体及动植物的新陈代谢,维持生命活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其特殊的性质,含硫元素的化合物被大量应用于医药、材料、农业等研究领域。据统计,大约有五分之一的新药中含有硫元素,因此研究C-S键的高效构筑以及有机硫化合物的合成对于有机化学、材料化学以及药物开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形成C-S键的反应通常是亲核性的硫试剂对碳正离子化合物的亲核取代反应,这类偶联反应的底物往往局限于CF3S03R、卤代烃(R-X)等含离去基团的物质,并且通常要使用有刺激性气味的硫醇。本论文从亲电硫化的角度发展了以下四种C-S键的构筑的新反应:(1)金属钪催化的亲电硫试剂ArSO2SR对烯烃的原子转移加成反应:首次采用Sc(OTf)3催化烯烃双官能团化反应,一步实现烯烃砜化硫化反应,构筑两个C-S键,原子经济性达100%。该反应原料价格便宜、容易制备,底物范围广泛。与之前的报道的金催化协同光催化的自由基型烯烃双硫化反应相比,此方法砜化硫化的区域选择性实现了完全反转,反应经历Lewis酸辅助的离子反应模式。(2)首次实现铜催化的烯烃三官能团化反应:从亲电硫试剂ArSO2SR出发,经自由基加成过程合成β-羰基硫砜类化合物。在空气氛围及温和的条件下,CuTc催化ArSO2SR生成ArSO2·自由基,烯烃经历自由基加成/O2氧化/亲电硫化接力过程,只需要空气作氧化剂就可以一步构建两个C-S键和一个C=O双键,实现烯烃的氧化砜化硫化串联反应。而β-硫代酮是生物活性分子和化学药物中的重要骨架结构,该反应为合成β-硫代酮化合物提供了一条绿色、高效、简捷的路径。(3)新型的苯磺酸三氟乙硫酯PhSO2SCH2CF3试剂的合成:实现β-酮酸酯的亲电三氟乙硫基化反应。氟烷基硫基团是药物分子中的重要官能团,我们使用三氟乙胺盐酸盐与亚硝酸叔丁酯原位生成三氟乙基重氮化合物,与PhSO2SNa在温和的条件下反应,首次实现了新型亲电PhSO2SCH2CF3试剂的合成。在无金属催化条件下,这种活性良好的试剂可以与多种β-酮酸酯反应,经过亲电硫化过程合成三氟乙硫基β-酮酸酯衍生物。(4)铜催化中断的Click反应/串联分子内硫化过程,一锅法高效合成硫杂环并1,2,3-三氮唑衍生物。端位炔烃和叠氮化合物经历CuAAC环化反应生成三唑Cu中间体,随后被分子内的ArSO2SR捕获,发生亲电硫化串联反应,可以制备五元、六元、七元环硫并三氮唑的稠环化合物。该反应底物普适性广泛,适用于氨基酸、葡萄糖、维生素E、雌酚酮等天然产物衍生的一系列炔烃,可应用于医药分子中硫代三氮唑重要骨架的构建。

孙弋[5](2020)在《有机硅液相法处理织物及表面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有机硅化合物具有低表面自由能、耐高低温性、化学稳定性及生物相容性等优异性能,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有机氯硅烷(RSiCl4-n,n=0,1,2,3)具有较强的反应性,通过简单的液相反应可以实现材料表面硅烷化,赋予材料特殊表面性能。本论文使用不同有机基三氯硅烷作为反应原料,通过液相法在涤纶表面制得不同功能性硅烷涂层,研究了处理工艺对涂层的化学组份、形貌及浸润性的影响,探讨了功能性纺织品材料潜在的应用,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烃基三氯硅烷液相法制备超疏水涤纶以乙酸乙烯酯为主要原料,通过乳液聚合合成了水性聚合物乳液,将乳液浸轧涤纶织物使之保持一定含水量。控制乙烯基三氯硅烷(TCVS)、苯基三氯硅烷(PTS)、甲基三氯硅烷(MTS)在纤维表面水解交联,形成具有一定粗糙结构的疏水涂层。探究了不同工艺对纤维表面涂层形貌及浸润性的影响,并优化了工艺条件。发现不同有机基团对涂层形貌及浸润性有着很大的影响,其中TCVS与MTS处理织物中纤维表面涂层呈丝状与球状,具有较好的超疏水性能,可用作自清洁织物或选择性吸油材料,而PTS处理时涂层呈孔状结构,疏水性能略低于TCVS与MTS处理涂层;通过砂纸摩擦、胶带黏附、洗涤等方式对织物涂层的疏水稳定性进行测试表明,涂层稳定性良好;由于纤维表面形成了紧密的涂层,三种硅烷单体处理后织物的透气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液相法处理对织物的白度、断裂强力影响较小。(2)通过含氟烷基三氯硅烷制备疏水疏油涤纶分别以三氟丙基三氯硅烷(PFPTS)、十三氟辛基三氯硅烷(PFOTS)、十七氟癸基三氯硅烷(PFDTS)为原料,通过液相法在纤维表面构筑了含氟聚硅氧烷涂层。研究表明,随着氟烷基链长度的增加,涂层的疏水性提高。SEM测试表明,单独使用含氟烷基三氯硅烷不能在纤维表面形成足够粗糙的结构。在长链氟烷基三氯硅烷中引入四氯化硅(TCS),通过控制反应物配比可以实现织物表面从亲水亲油到超疏水亲油、直至疏油的多种浸润性转变。对PFOTS与TCS/PFOTS制备涂层的浸润性、稳定性及织物综合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通过加入TCS,制备的涂层糙化并被低表面能微球所覆盖,涂层的疏水疏油性能大幅提升;两种涂层对于织物的白度、断裂强度影响较小,TCS/PFOTS涂层织物的柔软度优于PFOTS。(3)硫杂链全氟烷基三氯硅烷合成及织物整理应用以4-溴苯硫酚和十三氟-1-碘己烷为起始原料,通过自由基取代、氧化氟化、格氏试剂碳负离子亲核取代和硅氢加成,将全氟烷基以SF4桥基键合至苯乙烯,制得了p-(十三氟己基四氟化硫)-苯乙基三氯硅烷,鉴定了产物结构。采用液相法由所制得氟烷基三氯硅烷单体处理涤纶,通过XPS、SEM等检测整理前后纤维表面的元素组成及形貌。并与PFOTS涂层进行对比,发现硫杂链全氟烷基涂层经紫外光照射后,表面接触角下降程度远大于PFOTS涂层,表面自由能大幅度升高,说明-SF4-全氟烷基是一种容易光降解的硫杂链全氟烷基;通过SEM观察到硫杂链全氟烷基涂层的粗糙度因为紫外光照射而下降,纤维与纤维间部分氟烷基聚硅氧烷膜破裂,进一步证明硫杂链全氟烷基易光降解,是一种潜在的可降解低表面能物质。

牛士杰[6](2019)在《铜催化自由基环化反应生成喹啉衍生物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研究,自由基化学逐步摆脱了“高活难控”的歧视,其独特的反应活性和选择性,为解决一些难题时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近年来,随着合成天然大分子、药物分子和新型有机材料等领域崛起,自由基反应因其操作方便、环境友好、高效经济等优点,吸引了大批科学家的兴趣,同时也取得了许多重大研究进展。本论文以药物分子meloscine的骨架结构为目标,提出了一个铜催化α-溴代物与酰胺的自由基串联环化合成具有meloscine的三元环骨架结构的喹啉衍生物的新型方法,主要包括如下个方面:(1)提出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其意义,并对原料和产物合成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描述。(2)系统的对反应条件进行了探索。对催化剂的种类、碱的种类、配体的种类、溶剂、反应温度及时间、添加剂种类进行了研究,并确定了最优的反应条件:N-(2-乙炔基苯基)苯磺酰胺化合物(0.2 mmol),α-溴代丙烯基酯(酮)类化合物(1.5 equiv),Cu(CH3CN)4PF6(10 mol%),L1(10 mol%),碳酸钾(1.1 equiv),三氟甲苯(3.0 mL),氩气保护,110oC,反应12h,分离产率为80%。(3)考察了α-溴代物与酰胺在各种官能团取代时的反应情况。发现吸电子和供电子基团均有良好的收率,分离收率可达38%-89%,空间体积较大的取代基的收率低于空间体积小的取代基的收率,说明空间位阻对该反应有一定的影响,但遗憾的是该反应不适用于末端炔烃。反应共得到19个产物,所有产物的结构均通过1H NMR、13C NMR和GC-MS表征验证。(4)对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自由基捕获等控制实验的结果及借鉴已报的相关文献,推测该反应是由碳自由基启动的串联环化反应,并提出了可能的机理:α-溴代丙烯基酯在一价铜作用下脱溴产生自由基,进而进攻N-(2-乙炔基苯基)苯磺酰胺上的炔基,再经5-exo-trig关环,最后在氨基的亲核进攻下形成最终产物。

陈蕾[7](2019)在《硫杂链全氟烷基材料制备及应用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长碳链全氟烷基具有非常低的表面能,衍生的含氟材料已经获得广泛应用,但它们在自然环境中氧化降解生成全氟羧酸或羧酸盐后难以继续降解,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存在危害,因此含长碳链全氟烷基的产品已经被禁用,其替代品也逐渐成为含氟材料研究热点。本论文提出以硫杂链全氟烷基替代碳链全氟烷基,通过合成硫杂链全氟烷基单体,制备硫杂链全氟烷基聚合物材料,研究了其表面特性和降解等应用性能,探索了含氟材料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以对二溴苯、全氟碘烷以及乙烯基溴化镁为原料,通过单电子转移引发自由基加成反应,结合取代反应制得4-九氟丁基苯乙烯和4-十三氟己基苯乙烯。以对漠苯硫酚和全氟碘烷为原料,反应得到中间体4-(九氟丁基硫代)溴苯和4-(十三氟己基硫代)溴苯;进一步氟化制得4-(九氟丁基四氟硫甲撑)溴苯和4-(十三氟己基四氟硫甲撑)溴苯;最后与乙烯基溴化镁反应得到4-(九氟丁基四氟硫甲撑)苯乙烯和4-(十三氟己基四氟硫甲撑)苯乙烯。以1HNMR,19FNMR和FTIR表征了中间体和目标产物的结构。(2)以4-九氟丁基苯乙烯、4-十三氟己基苯乙烯、4-(九氟丁基四氟硫甲撑)苯乙烯和4-(十三氟己基四氟硫甲撑)苯乙烯四种中间体作为底物,与氢基三氯硅烷进行硅氢加成,合成了四种全氟烷基苯基三氯硅烷。TG和Py-GC/MS检测结果验证了硫杂链全氟烷基硅烷易于热降解的特性。利用自组装技术,制备了四种自组装膜。EDS测试表明含全氟烷基硅烷均匀的组装到硅片表面。接触角测试结果表明,自组装膜的表面自由能随着组装时间延长而下降,引入-SF4-对提高自组装膜的表面接触角、降低表面自由能具有积极意义。AFM测得的表面形貌及粗糙度也验证了这一结论。经紫外光照射后,自组装膜的表面接触角下降,其中,硫杂链全氟烷基自组装膜不再疏水,说明硫杂链全氟烷基在光降解过程中更易于断裂并逐渐失效。AFM和XPS S2p扫描结果进一步证明硫杂链全氟烷基中-SF4-在紫外光照射下断裂,从而导致自组装膜的坍塌。(3)以4-九氟丁基苯乙烯、4-十三氟己基苯乙烯、4-(九氟丁基四氟硫甲撑)苯乙烯和4-(十三氟己基四氟硫甲撑)苯乙烯为不饱和单体,通过乳液聚合制备了四种共聚物乳液,并应用于棉织物的拒水整理。共聚物乳液的粒径均匀、粒径分布范围窄,Zeta电位测试结果证明乳液稳定性好。由XPS和SEM表征了整理前后棉织物表面形貌和元素组成,证实四种全氟烷基苯乙烯共聚物成功整理到棉织物表面。其中,硫杂链全氟烷基共聚物乳液整理棉织物可提供更好的拒水效果,说明-SF4-的引入有利于提供更优良的氟烷基屏蔽层,获得更理想的拒水性能。热失重测试表明,含硫杂链全氟烷基共聚物整理后的棉织物比碳链全氟烷基处理织物热分解略提前,这可归因于硫杂链全氟烷基易降解;同时,硫杂链全氟烷基聚合物可赋予织物显着提高的残炭,因此,硫杂链全氟烷基可能改善织物的热稳定性。

孙阳[8](2019)在《芳香胺衍生物在硝酸酯分解中的稳定化机理的理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推进剂是能迅速产生大量高温气体的一类物质的总称,广泛应用于导弹和火箭的发射。硝酸酯是推进剂的重要组成成分,其降解机制的研究日益成为热点,受到广泛关注的体系包括单硝酸酯和三硝酸酯。但由于硝酸酯的不稳定性,芳香胺类稳定剂可延缓硝酸酯的降解,提高其储存时间。特别是供电子基团的加入可以提高稳定剂的稳定效果。本文依托于量子化学方法,在B3LYP/6-31G**的水平上研究了烷基二硝酸酯(DNP/EGDN),烷氧基二硝酸酯(Di-EGDN/Tri-EGDN/Tetra-EGDN)以及多氟取代烷基二硝酸酯(TFDT)体系的降解机制,包括:二氧化氮催化硝酸酯的自分解反应和氢提取反应,进而研究了芳香胺稳定剂对硝酸酯稳定性的影响,这些稳定剂主要包括:苯胺(PA)、二苯胺(DPA)、氨基苯酚(p-HPA)、对甲氨基苯酚(p-MAP)、间甲氨基苯酚(m-MAP)、邻甲氨基苯酚(o-MAP)、4-硝基二苯胺(4-NDPA)、4-羟基二苯胺(p-HDPA)、邻硝基甲氨基苯酚(o-HMN)、间硝基甲氨基苯酚(m-HMN)、邻亚硝基甲氨基苯酚(o-HAN)和间亚硝基甲氨基苯酚(m-HAN)。并在上述两方面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了相关的动力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烷基二硝酸酯和烷氧基二硝酸酯优先发生氢提取反应,这与三硝酸酯(BTTN,NG)的分解方式一致。而对于多氟取代的硝酸酯,则优先发生二氧化氮催化的自分解反应,与三硝酸酯分解方式相反。对于单硝酸酯,二硝酸酯和三硝酸酯,在两种分解方式下它们的稳定性的顺序是一致的,即单硝酸酯最稳定,二硝酸酯次之,三硝酸酯最不稳定。多氟取代的硝酸酯,虽然具有优良的热力学性质,但是它们在储存过程中容易发生分解,与不含氟的硝酸酯相比,稳定性略差。在多氟取代硝酸酯中加入氧原子设计出的多氟含氧硝酸酯的稳定性与只有氟取代的硝酸酯的稳定性相比,略微有所提高。稳定剂与二氧化氮之间存在着两种反应机制:一种是二氧化氮的氧原子进攻稳定剂,另一种是氮端进攻,两种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其中氧端反应比氮端反应更容易发生。供电子基团羟基的存在会提高稳定剂的稳定效果,尤其是当羟基在对位时的p-HDPA的稳定效果最好。邻位和间位加入羟基后的稳定剂可增强稳定剂的稳定效果。采用传统过渡态理论(艾林方程)计算了硝酸酯降解反应及稳定剂与二氧化氮反应的反应速率常数,计算结果表明:无论是氮端或是氧端反应,反应速率常数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同一温度下,氧端反应的反应速率常数总是大于氮端反应的反应速率常数。

韦锋[9](2019)在《过渡金属催化C-H胺化及C-F硫化反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过渡金属催化C-H胺化和C-F键硫化是新兴的有机合成反应,近年来引起了化学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已发展成为强有力的合成手段。鉴于这两类反应具有高效、原子经济性高和环境友好的特点,符合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本论文主要围绕这两种合成方法展开了探究。本论文主要内容包括四个部分:(1)简要概述了近年来过渡金属催化分子内C-H胺化、三氟甲基脱氟官能团化,以及单质硫参与的硫化反应研究进展。(2)发展了一种三氟甲基烯胺为底物的分子内C-H胺化反应,以较高的收率实现了2-三氟甲基吲哚化合物的高效合成。(3)发展了一种铜催化三氟甲基丙炔脱氟硫化反应,用于合成1,2-二硫-3-硫酮,该方法表现出了很好的底物普适性,以中等至优秀的产率实现了一系列含硫杂环化合物的高效制备。(4)发展了铜催化下伯胺和硫单质及溴代二氟乙酸钠的脱氟硫化反应,提供了一锅法合成异硫氰酸酯的新方法。利用该策略不仅完成了异硫氰酸酯的有效制备和多种杂环分子的构建,还实现了多种医药、农药分子的有效合成。

李洋[10](2019)在《几种含氟类含能化合物的设计及合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含氟类含能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炸药。设计并合成新型含氟类含能化合物,对于提高传统的含C、H、O、N类含能化合物能量,平衡能量与感度间所形成的矛盾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设计并合成了几种含有氟元素的新型含能化合物,并对其结构和主要性能进行了测试表征。主要工作如下:以苯环,三唑环为主要的结构单元,以-NO2,-NH2,-ONO2,-N3,-NHNO2为含能官能团,-OCF3,-CHF2为含氟官能团。设计了六种含能化合物;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方法,在6-31+G**水平上对设计的化合物进行几何结构优化,进而得到系列化合物的密度。设计合适的等键反应,计算出化合物的生成焓。根据Kamelet-Jacobs方程预估化合物的爆轰性能;使用Multiwfn程序计算化合物静电势分布,预测其感度;考察具有最小键级化学键(即最弱键)的键离解能EBDE,进一步分析含能化合物热稳定性。根据系列化合物的性能预测结果,筛选出3,5-二氨基-2,4,6-三硝基三氟甲氧基苯,3,5-二硝基-1-二氟甲基三唑两种目标化合物,并设计出两种化合物的合成技术路线。以3,5-二溴三氟甲氧基苯为原料,经一阶硝化、二阶硝化,得到2,4,6-三硝基-3,5-二溴三氟甲氧基苯。以甲酰胺作为反应溶剂,使用氨气作为氨化剂,常压下与2,4,6-三硝基-3,5-二溴三氟甲氧基苯反应,得到目标产物2,4,6-三硝基-3,5-二氨基三氟甲氧基苯。用红外(FT-IR),核磁氢谱碳谱(1H NMR,13C NMR)等手段对产物进行表征,并对合成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初步测试了目标产物的热性能,分解温度为326℃,使用撞击感度仪测试其特性落高为123.79 cm。以双氰胺、二盐酸肼为原料,经缩合环化、重排、重氮化反应合成3,5-二硝基三唑(DNT),使用一氯二氟甲烷(CHClF2)为氟化试剂与DNT反应合成3,5-二硝基-1-二氟甲基三唑。详细研究了DAT的硫酸溶液滴加速度对中间体DNT合成产率的影响,探究了由DNT合成3,5-二硝基-1-二氟甲基三唑过程中无机碱种类的影响,使用红外、差热、元素分析,核磁等手段对合成产物进行表征,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二、多氟烷氧基氟硫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多氟烷氧基氟硫烷(论文提纲范文)

(1)路易斯碱-硼自由基促进的脱硫和脱氟官能团化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硫代羰基脱硫官能团化和三氟甲基脱氟官能团化研究进展
    1.1 引言
    1.2 硫代羰基脱硫官能团化研究进展
        1.2.1 硫代羰基脱硫还原成亚甲基
        1.2.2 硫代羰基化合物在自由基反应中的应用
    1.3 三氟甲基脱氟官能团化研究进展
        1.3.1 三氟甲基取代的芳烃脱氟官能团化
        1.3.1.1 路易斯酸促进的脱氟官能团化反应
        1.3.1.2 过渡金属催化的脱氟官能团化反应
        1.3.1.3 经过单电子还原途径的脱氟官能团化反应
        1.3.2 三氟甲基取代的烯烃脱氟官能团化
        1.3.3 三氟乙酰基化合物脱氟官能团化
        1.3.4 非活化三氟甲基的脱氟官能团化
    1.4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硼自由基促进的硫代酰胺脱硫官能团化反应研究
    2.1 引言
    2.2 路易斯碱-硼自由基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2.3 课题的设想和尝试
    2.4 还原硫代酰胺条件的筛选
    2.5 还原硫代酰胺底物的扩展
    2.6 反应机理的研究和可能的机理
    2.7 硫代酰胺环化反应条件的筛选
    2.8 硫代酰胺自由基环化底物的扩展
    2.9 硫代酰胺环化可能的机理
    2.10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硼自由基促进的三氟甲基选择性脱氟官能团化反应研究
    3.1 引言
    3.2 自旋中心转移(SCS)在生物与合成化学中的应用
    3.3 课题的发现与设想
    3.4 三氟甲基选择性脱氟氢化反应条件的筛选
    3.5 三氟甲基选择性脱氟氢化底物的扩展
    3.6 三氟甲基选择性脱氟偶联反应条件的筛选
    3.7 三氟甲基选择性脱氟偶联底物的拓展
    3.8 反应机理的研究和可能的机理
    3.9 DFT理论计算
        3.9.1 底物3.1a脱单氟氢化反应的势能面
        3.9.2 Int-2的SCS过程中的电荷转移和自旋密度转移
        3.9.3 添加剂对SCS过程的影响
        3.9.4 化学选择性分析
    3.10 产物的转化
    3.11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第五章 实验部分
    5.1 硫代酰胺的还原和环化实验部分
        5.1.1 硫代酰胺的合成
        5.1.2 硫代酰胺的还原实验过程
        5.1.3 机理研究实验
        5.1.4 硫代酰胺的环化实验过程
    5.2 三氟甲基选择性脱氟官能团化反应实验部分
        5.2.1 底物的制备
        5.2.1.1 三氟乙酰胺或五氟丙酰胺的合成
        5.2.1.2 三氟乙酸酯的合成
        5.2.1.3 烯烃的合成
        5.2.2 三氟甲基选择性脱氟氢化反应
        5.2.3 三氟甲基选择性脱氟偶联反应
        5.2.3.1 三氟甲基脱氟偶联反应
        5.2.3.2 二氟甲基脱氟偶联反应
        5.2.3.3 三氟甲基第二次脱氟偶联反应
        5.2.4 机理研究
        5.2.5 DFT理论计算
        5.2.5.1 计算方法
        5.2.5.2 势能面
        5.2.5.3 最优结构的笛卡尔坐标
        5.2.6 产物的转化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硫参与的氟烷基硫化反应及三组分串联反应合成含硫化合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硫参与的氟烷基硫化反应及三组分串联反应合成含硫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1.1 引言
    1.2 三氟甲硫化反应的研究进展
        1.2.1 硫参与的三氟甲硫化反应
        1.2.2 MSCF_3参与的三氟甲硫化反应
    1.3 二氟甲硫化反应的研究进展
        1.3.1 (SIPr)Ag(SCF_2H)参与的二氟甲硫化反应
        1.3.2 N-二氟甲基硫邻苯二甲酰亚胺(Phth-SCF_2H)参与的二氟甲硫化反应
        1.3.3 二氟甲基硫代苯磺酸酯(PhSO_2SCF_2H)参与的二氟甲硫化反应
        1.3.4 其它氟烷基硫化试剂参与的二氟甲硫化反应
    1.4 硫参与的含硫化合物的合成
    1.5 本章小结
    1.6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利用迈克尔加成反应合成3-二氟甲硫化色酮衍生物
    2.1 研究背景
    2.2 反应设计
    2.3 反应条件优化
    2.4 反应底物拓展
    2.5 反应机理研究
    2.6 实验部分
        2.6.1 试剂处理与实验仪器
        2.6.2 原料的制备
        2.6.3 二氟甲硫化黄酮衍生物3的制备
        2.6.4 二氟甲硫化色酮并噻吩衍生物4的制备
        2.6.5 产物表征
        2.6.6 产物3a和4a的单晶数据
    2.7 本章小结
    2.8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利用迈克尔加成反应合成环状氟烷基硫醚并吲哚啉衍生物
    3.1 研究背景
    3.2 反应设计
    3.3 反应条件优化
    3.4 反应底物拓展
    3.5 反应机理研究
    3.6 实验部分
        3.6.1 试剂处理与实验仪器
        3.6.2 原料的制备
        3.6.3 环状氟烷基硫醚并吲哚啉衍生物3的制备
        3.6.4 产物表征
        3.6.5 产物3a和7a的单晶数据
    3.7 本章小结
    3.8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碱调控胺类、硫和烯烃的三组分串联反应合成硫代酰胺衍生物
    4.1 研究背景
    4.2 反应设计
    4.3 反应条件优化
    4.4 反应底物拓展
    4.5 反应机理研究
    4.6 实验部分
        4.6.1 试剂处理与实验仪器
        4.6.2 硫代酰胺衍生物4的制备
        4.6.3 硫代酰胺衍生物5的制备
        4.6.4 产物表征
    4.7 本章小结
    4.8 参考文献
第五章 钯催化碘代芳烃的邻位酰基化和杂芳基化反应
    5.1 研究背景
    5.2 反应设计
    5.3 反应条件优化
    5.4 反应底物拓展
    5.5 反应机理研究
    5.6 实验部分
        5.6.1 试剂处理与实验仪器
        5.6.2 钯催化碘代芳烃的邻位酰基化和杂芳基化反应的实验步骤
        5.6.3 产物表征
        5.6.4 产物7c'的单晶数据
    5.7 本章小结
    5.8 参考文献
论文工作总结
部分化合物的谱图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申请的专利
致谢

(3)3-五氟苯基-2-芳基苯并杂环和五氟苯基硫鎓盐的合成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1.1 前言
    1.2 含氟苯并杂环化合物的合成
    1.3 硫鎓盐的研究与应用
    1.4 五氟苯芳基化反应进展
    1.5 课题提出
第2章 3-五氟苯基-2-芳基苯并杂环化合物的合成
    2.1 课题的提出
    2.2 苯并呋喃前体的合成
        2.2.1 3 -碘-2-芳基苯并呋喃的合成
    2.3 反应条件优化
        2.3.1 催化剂的优化
        2.3.2 添加剂的优化
        2.3.3 溶剂的优化
        2.3.4 反应温度与时间的探究
    2.4 反应底物的拓展
    2.5 反应机理的探讨
    2.6 实验部分
        2.6.1 实验仪器
        2.6.2 原料与试剂
        2.6.3 合成2-1-苯炔基苯甲醚化合物的一般步骤
        2.6.4 合成3-碘-2-芳基苯并杂环化合物的合成的一般步骤
        2.6.5 合成3-五氟苯基-2-芳基苯并杂环化合物的合成的一般步骤
    2.7 产物表征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S-(五氟苯基)二芳基硫鎓盐的合成研究与探索
    3.1 课题提出
    3.2 苯基五氟苯基硫醚的合成
        3.2.1 硫氰酸脂与五氟苯硅试剂反应合成苯基五氟苯基硫醚
        3.2.2 铜催化五氟苯与二芳基二硫化物合成苯基五氟苯基硫醚
        3.2.3 有机金属试剂合成苯基五氟苯基硫醚
    3.3 S-(五氟苯基)二芳基硫鎓盐的合成
        3.3.1 通过格氏试剂和三甲基氯硅烷合成硫鎓盐
        3.3.2 通过芳炔与硫醚反应合成硫鎓盐
        3.3.3 通过经典方法亚砜与苯反应合成硫鎓盐
    3.4 S-(五氟苯基)二芳基硫鎓盐的反应探索
        3.4.1 S-(五氟苯基)二芳基硫鎓盐反应性初探
    3.5 实验部分
        3.5.1 实验仪器
        3.5.2 原料与试剂
        3.5.3 合成苯基五氟苯基硫醚化合物的一般步骤
        3.5.4 合成苯基五氟苯基亚砜化合物的一般步骤
        3.5.5 合成S-(五氟苯基)二芳基硫鎓盐的一般步骤
    3.6 产物表征
    3.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部分化合物的核磁谱图
个人简历及科研成果

(4)基于苯磺酸硫酯的亲电硫化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有机硫化合物概述
    1.2 构筑C-S键合成有机硫化物的进展
        1.2.1 亲核硫化反应构筑C-S键
        1.2.2 亲电硫化反应构筑C-S键
        1.2.3 无催化剂直接合成有机硫化合物
        1.2.4 其他方式合成有机硫化合物
    1.3 有机硫化合物的应用
        1.3.1 在化学制药领域的应用
        1.3.2 天然产物中的有机硫化合物及应用
        1.3.3 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1.3.4 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1.4 本章小结与立题思想
    1.5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钪催化烯烃的亲电硫化砜化反应研究
    2.1 引言
    2.2 钪催化烯烃的亲电双硫化
    2.3 机理研究
    2.4 本章小结
    2.5 实验方法和数据
    2.6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铜催化烯烃的三官能团化反应研究
    3.1 课题设计与研究
    3.2 铜催化的烯烃氧化砜化硫化反应研究
    3.3 机理研究
    3.4 本章小结
    3.5 实验方法和数据
    3.6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新型苯磺酸三氟乙硫酯与β-酮酯的亲电硫化
    4.1 引言
    4.2 亲电三氟乙硫基试剂PhSO_2SCH_2CF_3的合成
    4.3 亲电三氟乙硫基试剂PhSO_2SCH_2CF_3的应用
    4.4 本章小结
    4.5 实验方法和数据
    4.6 参考文献
第五章 铜催化中断Click反应合成环硫并三唑
    5.1 引言
    5.2 中断CuAAC/亲电硫化合成环硫并三唑
    5.3 机理研究
    5.4 本章小结
    5.5 实验方法和数据
    5.6 参考文献
论文总结
致谢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附件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有机硅液相法处理织物及表面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固体表面浸润性理论
        1.1.1 Young's方程
        1.1.2 Wenzel模型
        1.1.3 Cassie-Baxter模型
        1.1.4 动态润湿性
    1.2 有机硅概述
        1.2.1 聚硅氧烷
        1.2.2 表面硅烷化
    1.3 有机硅烷构建超疏水表面
        1.3.1 溶胶-凝胶法
        1.3.2 静电纺丝法
        1.3.3 气相沉积法
        1.3.4 液相沉积法
    1.4 长链PFASs的禁用问题及其替代品
        1.4.1 长链PFASs的禁用问题
        1.4.2 长链PFASs的替代方案
    1.5 本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6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第二章 烃基三氯硅烷液相法制备超疏水涤纶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仪器
        2.2.3 测试与表征方法
    2.3 水性聚乙酸乙烯酯乳液的制备
        2.3.1 合成路线
        2.3.2 乳液共聚
    2.4 实验流程
        2.4.1 水性聚乙酸乙烯酯乳液处理涤纶织物
        2.4.2 有机硅液相法反应
    2.5 结果与讨论
        2.5.1 共聚物乳液分析
        2.5.2 织物表面形貌及浸润性分析
        2.5.3 EDS能谱分析
        2.5.4 XPS分析
        2.5.5 红外光谱分析
        2.5.6 自清洁性能
        2.5.7 选择性吸油
        2.5.8 机械稳定性
        2.5.9 热稳定性分析
        2.5.10 其他性能测试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通过含氟烷基三氯硅烷制备疏水疏油涤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仪器
        3.2.3 测试与表征方法
    3.3 实验流程
        3.3.1 水性聚乙酸乙烯酯乳液处理涤纶织物
        3.3.2 有机硅液相法反应
    3.4 结果与讨论
        3.4.1 织物表面形貌与浸润性分析
        3.4.2 XPS分析
        3.4.3 自清洁性能
        3.4.4 机械稳定性
        3.4.5 耐水洗牢度
        3.4.6 热稳定性分析
        3.4.7 其它性能测试
    3.5 不同烷基三氯硅烷构建超疏水表面及应用对比
        3.5.1 表面形貌及形成机理
        3.5.2 涂层润湿性
        3.5.3 机械稳定性
        3.5.4 服用性能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硫杂链全氟烷基三氯硅烷合成及织物整理应用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仪器
        4.2.3 测试与表征方法
    4.3 p-(十三氟己基四氟化硫)-苯乙基三氯硅烷的合成
        4.3.1 合成路线
        4.3.2 合成步骤
    4.4 织物处理流程
        4.4.1 水性聚乙酸乙烯酯乳液处理涤纶织物
        4.4.2 有机硅液相法反应
    4.5 结果与讨论
        4.5.1 产物红外和核磁图谱
        4.5.2 整理后织物的表面结构与性能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致谢

(6)铜催化自由基环化反应生成喹啉衍生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有机合成中的自由基
        1.1.1 自由基的定义及产生
        1.1.2 自由基的种类及性质
        1.1.3 自由基的历史及发展
    1.2 炔烃自由基参与的环化反应
        1.2.1 金属催化的炔烃自由基环化反应
        1.2.2 光催化的炔烃自由基环化反应
        1.2.3 其他方式的炔烃自由基环化反应
    1.3 Α-卤代物参与的环化加成反应
        1.3.1 金属催化α-卤代物的环化加成反应
        1.3.2 其他方式催化α-卤代物的环化加成反应
    1.4 炔烃双官能团化反应
        1.4.1 金属催化炔烃双官能团化反应
        1.4.2 其他方式的炔烃双官能团化反应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第二章 溴代物参与的自由基环加成反应
    2.1 研究背景
    2.2 反应条件的优化
        2.2.1 催化剂种类的优化
        2.2.2 配体种类的优化
        2.2.3 碱的种类优化
        2.2.4 反应溶剂的优化
        2.2.5 反应温度的优化
        2.2.6 反应时间的优化
        2.2.7 不同添加剂及量对反应的影响
    2.3 反应底物范围的研究
        2.3.1 α-溴代丙烯基酯(酮)类化合物与1a的反应
        2.3.2 2-苯乙炔酰胺类化合物与2a的反应
    2.4 反应机理的研究
        2.4.1 机理设计实验及其分析
        2.4.2 反应机理的提出
        2.4.3 可能反应机理的展望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实验部分
    3.1 主要仪器和试剂
        3.1.1 主要仪器
        3.1.2 主要试剂
    3.2 实验操作过程
        3.2.1 α-溴代丙烯基酯(酮)类化合物和1a的反应
        3.2.2 N-(2-乙炔基苯基)苯磺酰胺化合物和2a的反应
    3.3 部分原料的合成
        3.3.1 原料1a的合成
        3.3.2 原料2a的合成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B 部分化合物的核磁谱图

(7)硫杂链全氟烷基材料制备及应用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碳链全氟烷基化合物
        1.1.1 长碳链全氟烷基化合物的应用现状
        1.1.2 长碳链全氟烷基替代品的研究现状
    1.2 硫杂链全氟烷基化合物
        1.2.1 五氟硫甲基(-SF_5)
        1.2.2 三氟甲基四氟硫烷基(-SF_4CF_3)
        1.2.3 高价硫氟化合物的合成
    1.3 自组装
        1.3.1 自组装单分子膜的结构
        1.3.2 自组装单分子膜的成膜机理
    1.4 含氟聚合物乳液
        1.4.1 乳液聚合体系
        1.4.2 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结构
    1.5 本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6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全氟烷基苯乙烯合成与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2.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2.3 测试与表征方法
    2.3 四种全氟烷基苯乙烯的合成
        2.3.1 合成路线
        2.3.2 合成步骤
        2.3.3 氟化法
    2.4 产物结构表征
    2.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全氟烷基三氯硅烷合成及自组装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3.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2.3 测试与表征方法
    3.3 全氟烷基三氯硅烷分子模拟
    3.4 全氟烷基三氯硅烷的合成
        3.4.1 合成路线
        3.4.2 合成步骤
    3.5 全氟烷基自组装膜的制备
        3.5.1 羟基化硅片的制备
        3.5.2 自组装
        3.5.3 自组装膜的光降解
    3.6 结果与讨论
        3.6.1 产物结构表征
        3.6.2 三氯硅烷的热解性能分析
        3.6.3 自组装膜的表面性能分析
        3.6.4 自组装膜的光降解性能分析
    3.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全氟烷基苯乙烯乳液共聚及整理应用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4.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4.2.2 实验仪器
        4.2.3 测试与表征方法
    4.3 四种共聚物乳液的合成
        4.3.1 合成路线
        4.3.2 乳液共聚
    4.4 棉织物的整理应用
    4.5 结果与讨论
        4.5.1 乳化剂体系对乳液的影响
        4.5.2 产物谱图分析
        4.5.3 乳液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
        4.5.4 整理后棉织物的表面结构与性能
    4.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结论
附图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致谢

(8)芳香胺衍生物在硝酸酯分解中的稳定化机理的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量子化学理论在硝酸酯分解及稳定剂筛选中的应用
    1.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二硝酸酯的分解机理研究
    2.1 引言
    2.2 计算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二氧化氮催化硝酸酯的自降解反应机制
        2.3.2 硝酸酯的氢提取降解反应机制
        2.3.3 多氟取代硝酸酯的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稳定剂对硝酸酯的稳定化作用研究
    3.1 引言
    3.2 计算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稳定剂的判断
        3.3.2 稳定剂与二氧化氮反应的动力学研究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待发表的论文

(9)过渡金属催化C-H胺化及C-F硫化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分子内C-H胺化及三氟甲基官能团化、硫化反应研究进展
    1.1 分子内C-H胺化综述
        1.1.1 引言
        1.1.2 分子内C-H胺化合成咔唑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1.1.3 分子内C-H胺化合成吲哚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1.1.4 分子内C-H胺化合成吖啶酮衍生物研究进展
        1.1.5 分子内C-H胺化合成其他含氮杂环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1.1.6 小结与展望
    1.2 过渡金属催化三氟甲基官能团化反应研究进展
        1.2.1 引言
        1.2.2 过渡金属催化三氟甲基脱氟化反应研究进展
        1.2.3 小结与展望
    1.3 过渡金属催化下单质硫参与的偶联反应研究进展
        1.3.1 引言
        1.3.2 过渡金属催化下单质硫参与的硫化反应综述
        1.3.3 小结与展望
第二章 钯催化烯胺分子内C-H胺化合成2-三氟甲基吲哚的研究
    2.1 引言及合成思路
    2.2 反应条件的优化
        2.2.1 溶剂对反应的影响
        2.2.2 氧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2.2.3 添加剂及其他因素对反应的影响
    2.3 底物拓展
        2.3.1 对N取代三氟甲基烯胺的拓展
        2.3.2 对N苯基三氟甲基烯胺的拓展
    2.4 可能反应机理
    2.5 胺化/环化一锅法合成吲哚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铜催化三氟丙炔脱氟化合成1,2-二硫-3-硫酮的研究
    3.1 引言及合成思路
    3.2 反应条件的优化
        3.2.1 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3.2.2 配体对反应的影响
        3.2.3 碱对反应的影响
        3.2.4 溶剂对反应的影响
        3.2.5 其他因素对反应的影响
    3.3 底物拓展
    3.4 反应机理探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铜催化伯胺与二氟溴乙酸钠及单质硫脱氟硫化合成异硫氰酸酯的研究
    4.1 引言及合成思路
    4.2 反应条件的优化
        4.2.1 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4.2.2 碱对反应的影响
        4.2.3 溶剂及其他因素对反应的影响
    4.3 底物拓展
    4.4 应用拓展
    4.5 反应机理研究
    4.6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
实验部分
    第一部分 实验通则
    第二部分 钯催化烯胺分子内C-H胺化合成2-三氟甲基吲哚的研究
    第三部分 铜催化三氟丙炔脱氟硫化合成1,2-二硫-3-硫酮的研究
    第四部分 铜催化伯胺与二氟溴乙酸钠及单质硫脱氟硫化合成异硫氰酸酯的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几种含氟类含能化合物的设计及合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含氟类含能材料研究现状
        1.2.1 –NF_2类含能材料研究进展
        1.2.2 –SF_5类含能材料研究进展
        1.2.3 –CF(NO_2)_2 类含能材料研究进展
        1.2.4 –CF_3、-OCF_3类含能材料研究进展
    1.3 课题研究概述
        1.3.1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3.2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2 含氟类新型含能材料的分子设计
    2.1 概述
    2.2 分子设计
        2.2.1 结构单元选择
        2.2.2 官能团的选择
        2.2.3 构造候选分子
    2.3 性能参数预测
        2.3.1 密度理论计算
        2.3.2 生成热预测
        2.3.3 爆轰性能计算
        2.3.4 键解离能
        2.3.5 性能预测
    2.4 筛选合成目标化合物
    2.5 分子合成路线设计
        2.5.1 3,5-二氨基-2,4,6-三硝基三氟甲氧基苯合成路线
        2.5.2 3,5-二硝基-1-二氟甲基-1,2,4 三唑合成路线
    2.6 本章小结
3 3,5-二氨基-2,4,6-三硝基三氟甲氧基苯的合成研究
    3.1 概述
    3.2 实验合成路线
    3.3 实验仪器及药品
    3.4 合成步骤
        3.4.1 2,4-二硝基-3,5-二溴三氟甲氧基苯合成
        3.4.2 2,4,6-三硝基-3,5-二溴三氟甲氧基苯合成
        3.4.3 2,4,6-三硝基-3,5-二氨基三氟甲氧基苯合成
    3.5 产物表征及分析
        3.5.1 2,4-二硝基-3,5-二溴三氟甲氧基苯表征及分析
        3.5.2 2,4,6-三硝基-3,5-二溴三氟甲氧基苯表征
        3.5.3 2,4,6-三硝基-3,5-二氨基三氟甲氧基苯表征
    3.6 结果与讨论
        3.6.1 硝化机理及过程
        3.6.2 合成工艺探讨
    3.7 性能测试
        3.7.1 热性能测试
        3.7.2 撞击感度测试
    3.8 本章小结
4 3,5-二硝基-1-二氟甲基-1,2,4-三唑的合成探索
    4.1 概述
    4.2 合成路线
    4.3 实验仪器及药品
    4.4 合成过程
        4.4.1 3,5-二氨基-1,2,4-三唑的合成
        4.4.2 3,5-二硝基-1,2,4-三唑(DNT)的合成
        4.4.3 1-二氟甲基-3,5-二硝基-1,2,4-三唑合成探索
    4.5 合成机理及可行性分析
        4.5.1 3,5-二氨基-1,2,4-三唑合成反应过程
        4.5.2 3,5-二硝基-1,2,4-三唑合成反应过程
        4.5.3 1-二氟甲基-3,5-二硝基-1,2,4-三唑合成可能机理
    4.6 产物表征分析
        4.6.1 3,5-二氨基-1,2,4-三唑产物表征
        4.6.2 3,5-二硝基-1,2,4-三唑(DNT)产物表征
        4.6.3 1-二氟甲基-3,5-二硝基-1,2,4-三唑表征
    4.7 结果与讨论
        4.7.1 合成路线优化
        4.7.2 1-二氟甲基-3,5-二硝基-1,2,4-三唑合成结果分析
    4.8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多氟烷氧基氟硫烷(论文参考文献)

  • [1]路易斯碱-硼自由基促进的脱硫和脱氟官能团化反应研究[D]. 余友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9)
  • [2]硫参与的氟烷基硫化反应及三组分串联反应合成含硫化合物的研究[D]. 张平顺. 浙江大学, 2021
  • [3]3-五氟苯基-2-芳基苯并杂环和五氟苯基硫鎓盐的合成与研究[D]. 张利国. 湘潭大学, 2020
  • [4]基于苯磺酸硫酯的亲电硫化反应研究[D]. 黄帅. 山东大学, 2020(08)
  • [5]有机硅液相法处理织物及表面性能研究[D]. 孙弋. 苏州大学, 2020(02)
  • [6]铜催化自由基环化反应生成喹啉衍生物的研究[D]. 牛士杰. 湖南大学, 2019(07)
  • [7]硫杂链全氟烷基材料制备及应用性能研究[D]. 陈蕾. 苏州大学, 2019(04)
  • [8]芳香胺衍生物在硝酸酯分解中的稳定化机理的理论研究[D]. 孙阳.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9)
  • [9]过渡金属催化C-H胺化及C-F硫化反应研究[D]. 韦锋. 温州大学, 2019(01)
  • [10]几种含氟类含能化合物的设计及合成研究[D]. 李洋. 中北大学, 2019(09)

标签:;  ;  ;  ;  ;  

多氟烷氧基氟硫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