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悬河”的危害及对策

“二级悬河”的危害及对策

一、“二级悬河”的危害及治理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张红武[1](2020)在《黄河流域保护和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全文替换》文中指出梳理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现存的主要问题:下游宽河段治理对策同水沙条件不适应,水沙调控体系的主体构架尚未形成,中上游区域经济发展基础差、生态环境恶劣且水资源短缺。基于前人与现状黄河治理思路,提出黄河治理的对策:①宽河段治理采用"两道防线"与生态治河结合方案,即运用长距离高浓度管道输沙技术等手段,重构"二滩"农业集成、高滩移民建镇的功能空间,将依托高标准堤防的高滩解放出来;采用预制板桩组合坝结构高标准修建控导工程与防护堤,以加强第一道防线建设,发挥控制流路、束流输沙的作用,保障"二滩"设防流量下不遭受洪灾,将河势调整作为上中游水库调度运用的子目标,通过河道工程引导河势与提升输沙能力,实现宽滩区有效利用、中水河势稳定控制与特殊洪水行洪都适应的良性治理目标。②尽早修建古贤与黑山峡工程,构建黄河水沙调控体系的主体水库,通过全河水沙调控防灾促进流域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这事关人口集中贫困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集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事关西部经济振兴与国家生态、粮食、能源安全和社会稳定大局。③利用现代工程措施改变侵蚀基准面,把黄土高原水土严重流失区改造成错落有致的相对平原,辅以生物措施,大量拦减入黄泥沙量并持续发挥生态效益。④实施西线南水北调与藏水外调工程,解决黄河流域和华北地区水资源紧缺状况与生态环境严重退化的问题,为国家供水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提供水资源保障,这(藏水济黄)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万强,张建煜,李军华[2](2019)在《黄河下游陆集滩“二级悬河”治理模型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试验研究河段的水文、泥沙特点,合理设计物理模型比尺,并对模型进行水位过程率定和验证,对黄河下游"二级悬河"试验河段淤填堤河治理措施进行物理模型效果检验。实体模型试验表明,通过"二级悬河"治理,当遇到较大上滩洪水时,滩地顺堤行洪流速降低,堤根水位下降、水深减小,洪峰期滩区分流比减小,滩区断面形态得到一定改善,滩地横比降大幅减小,"二级悬河"形势发生明显改善,堤防的安全性大幅提高。

张金良,刘继祥,万占伟,鲁俊[3](2018)在《黄河下游河道形态变化及应对策略——“黄河下游滩区生态再造与治理研究”之一》文中认为在对黄河下游河道形态演变过程以及"一级悬河""二级悬河"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宽河固堤、窄河固堤、防护堤等治理思路,认为泥沙处理是黄河下游治理的关键所在,下游滩区仍需长期发挥滞洪、沉沙作用,窄河固堤、防护堤等方案将会加剧"二级悬河"的不利态势,不利于黄河长治久安。为实现滩区"洪水分级设防,泥沙分区落淤,滩槽水沙自由交换",保障黄河下游长期防洪安全,构建黄河下游沿黄城市生态空间,推动滩区群众快速脱贫致富,实现治河与惠民双赢,在充分吸纳黄河下游河道治理成果的基础上,经论证提出了黄河下游生态治理新思路,即对滩区进行功能区划,分为生态移民安置区、高效农业区以及资源开发利用区等,利用泥沙放淤、挖河疏浚等手段,将由黄河大堤向主槽的滩地依次分区改造为"高滩""二滩"和"嫩滩",各类滩地设定不同的设防标准。

胡春宏[4](2016)在《黄河水沙变化与治理方略研究》文中提出"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是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本文在黄河治理历史回顾的基础上,分析了近几十年来黄河水沙变化及河道冲淤演变特征,针对黄河水沙大幅减少、河道淤积萎缩、"二级悬河"加剧、滩区发展与治河矛盾日益突出等问题,明确了新水沙条件下黄河治理的总体思路,提出了黄河治理方略"调控水沙关系、改造下游河道",以及相应采取的治理措施"建设黄河水沙调控体系、塑造与维持黄河基本的输水输沙通道、中游降低潼关高程、下游改造河道、河口相对稳定流路"。论文试图为黄河综合治理、长治久安提供科技支撑。

张波[5](2014)在《菏泽黄河滩区堤沟河危害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菏泽河段的河道位于山东黄河最上游,为宽、浅、乱的游荡性河段,冲淤变化剧烈,水流宽浅散乱,河势变化不定,主流摆动频繁,是历史上着名的“豆腐腰”险段。近几年,经过河道治理,河势的游荡范围已大大减小。但随着河道整治工程、人为修筑生产堤、近堤取土等人类活动和汛期高含沙水流冲淤演变使得主槽淤积速度快,滩地淤积速度慢,堤根附近淤积较少等影响,使黄河大堤临河滩地高于背河地面,同时嫩滩平均高程高于堤根平均高程,在黄河大堤临河滩地形成堤沟河。特别是近年来黄河水量较小,还淤困难,逐步形成了堤根逐年低洼的不利局面,一旦大洪水漫滩,洪水进入黄河堤防临河坡堤根附近的低洼狭长地带(即堤河或称堤沟河)或串沟走溜引起堤河通过较大流量的现象,形成顺堤行洪,引发横河、斜河,严重威胁堤防安全和滩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增加河道整治难度,使黄河下游的防洪形势严峻,防洪任务艰巨。由于主槽淤积萎缩,造成漫滩机遇增加、水位偏高、退水困难,也使滩区的生产和安全环境恶化。菏泽黄河滩区居住18万人口,黄河滩区即为“行洪河道”,又是滩区群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在黄河发生较大洪水时,滩区必须为全局利益做出牺牲。为了解决滩区群众受灾后的生活问题,1974年以后黄河滩区陆续开展了安全建设,修筑村台、和撤退道路,在保障滩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国家投资较少,群众负担能力有限,滩区安全建设还不能满足防洪需要。一是安全建设投资少,进度缓慢。二是避水工程标准低,孤立分散,已经不能满足防洪要求。堤河的存在是顺堤行洪的必要条件,治理堤河是防止顺堤行洪的有效措施。开展堤沟河治理对策研究,在不断加强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体系建设和标准化堤防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同时结合人工强化淤筑堤河,可以防止顺堤行洪,提高堤防抗渗能力、减缓顺堤行洪威胁、改善临河生态环境。

王永刚,贾丽,王小冬[6](2013)在《黄河下游“二级悬河”治理思路探讨》文中研究表明水沙条件变化是形成"二级悬河"的主要原因,生产堤和河道整治工程的修建加速了"二级悬河"的发展,文章在系统分析和总结"二级悬河"和下游河道治理各种设想和措施的基础上,指出今后黄河下游河道治理的方向是进行河道的改造。下游河道治理已进入宽河道和窄河道相结合、综合治理滩区,逐步向窄河道发展的时期,"二级悬河"的治理是其中的组成部分,具体设想是:通过下游河道的改造,滩区的综合治理,形成由现有宽河道、改造后窄河道和窄深主河槽三者相结合的输水输沙和滞洪淤沙系统。

韩晶,杜瑞香,王翠翠[7](2013)在《黄河下游阎潭—谢寨段二级悬河治理措施及效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东明南滩阎潭-谢寨堤段为黄河下游二级悬河最严重的河段之一,黄河大水时易发生"横河"、"斜河"等险情,"顺堤行洪"机遇较大,对黄河堤防及滩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威胁。本文通过对该段二级悬河现状、危害的分析,提出了治理二级悬河的可行性措施,并分析了治理后的防洪效益、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为黄河二级悬河治理进行有益探索。

王联鹏,李家东,葛雷[8](2012)在《黄河下游“二级悬河”典型河段近期治理工程环境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根据黄河下游"二级悬河""槽高、滩低、堤根洼"的特点,结合国务院发布的《黄河流域防洪规划》,分析工程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对黄河下游河道进行改造的重大意义,进行了工程实施对黄河下游河道水文情势、水生生态、淤填区陆生生态、土地利用方式、水土流失、退水等环境影响研究。针对工程实施所带来的环境影响提出相应的水环境、生态修复、防护和保护等措施。

孔祥磊[9](2012)在《黄河山东段河道治理与工程质量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造就了广袤的华北平原。但同时,黄河也是世界上最难治理的河流。黄河治理开发真正取得巨大进展是最近50年的事,黄河已开始变成为人们兴利造福的河流。然而黄河断流、洪涝灾害的环境恶化相互交加,黄河安澜中隐伏着危机,治黄事业无比艰巨又任重道远。特别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黄河的演变,对黄河治理和开发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治黄面临着许多问题。黄河山东段是黄河下游最重要的河段之一,在整个黄河治理中即有其整体性又有其特殊性。本文在前人研究和实践基础上,就黄河山东段的河道治理进行研究论述。本文根据黄河山东段特点和堤防工程的重要性,着重论述了堤防质量控制的问题,从设计、材料和施工操作三个环节控制对其控制。本文结合国内外河道治理的现状,提出现阶段黄河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包括关注点单一,无系统化;研究局部,没有统筹考虑;往往重视工程措施,而忽略了非工程措施的重要性;对生态治理关注不足等。并针对问题,从防洪工程建设,黄河滩区及“二级悬河”治理,防洪减淤及泥沙治理和生态治理的各方面系统的介绍了黄河河道治理的措施。总结治黄成败经验和科学研究成果,黄河河道治理应是是综合性的和系统性的,它应包括防洪工程的建设,非实体工程建设,滩区的治理,泥沙的治理等一系列措施。本文阐述和探索黄河河道治理的方法和方略,揭示黄河演变和发展的规律,并希望为日后黄河河道治理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议。

王静[10](2011)在《山东黄河滩区生产堤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山东黄河生产堤是滩区群众为了减少洪水淹没损失而自发修建的,生产堤的建成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降低中小洪水淹没几率、稳定人们生产生活的作用,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积聚了不容忽视的风险。生产堤的存在,减少了洪水漫滩次数,限制了滩槽水沙交换、加重了主槽淤积,导致河道排洪能力降低,洪水威胁增大。生产堤也经历了修—破—修—破的演变过程,至今仍然没有很好地解决。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为:对黄河下游滩区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情况进行分析;对滩区生产堤的演变过程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研究生产堤的存在对河道泥沙淤积分布及防洪的影响;分析生产堤对洪水位、洪峰削减、传播时间的影响;利用数学模型研究生产堤对河道行洪的影响,模拟不同方案下的洪水过程;对典型滩区“长平滩区”进行专题分析计算,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对山东河段滩区生产堤的意见和建议。生产堤既关系到治河防洪,又关系到滩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在分析研究工作中,坚持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山东黄河滩区的实际情况,从确保黄河下游防洪安全和保证滩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出发,坚持全面分析、科学论证、远近期结合、可操作性强的思路,对黄河下游的生产堤的治理问题提出了建议。

二、“二级悬河”的危害及治理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二级悬河”的危害及治理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黄河流域保护和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全文替换(论文提纲范文)

1 概 述
2 黄河存在的问题及下游宽河段治理对策
    2.1 黄河下游宽河段治理对策同水沙条件不适应
        2.1.1 宽河段治理过程概述
        2.1.2 宽河段处于“二级悬河”不利局面
        2.1.3 来水来沙条件同宽河段边界不适应
    2.2 黄河水沙调控体系主体构架还没有形成
    2.3 黄河下游宽河段的治理对策
3 构建水沙调控体系才能科学治理与保护黄河
    3.1 黄河流域保护与发展需依靠水利工程
    3.2 黄河中游古贤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正当其时
        (1)与小浪底水库联合运用,对黄河下游河床减淤与维持河槽过流能力作用显着。
        (2)降低潼关高程,减轻渭河下游防洪压力,减少三门峡库区淹没损失。
        (3)开发水能资源,为“黄河金三角”及两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改善提供保障。
        (4)基本解除壶口至潼关河段冰凌灾害,为小北干流大规模处理泥沙创造条件。
    3.3 黄河上游大柳树水利枢纽工程对于形成全河水沙调控主体构架意义重大
        (1)可长期保持巨大有效库容,维系黄河生态健康。
        (2)可破解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难题。
        (3)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构建西北生态屏障。
4 黄河沙多的治理对策
5 解决黄河水少的对策
    5.1 解决黄河水少的战略措施是外流域调水
    5.2 西线南水北调与藏水外调结合是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5.3 以“河南运河”增加黄河下游输沙与生态用水量
6 结 论

(2)黄河下游陆集滩“二级悬河”治理模型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前 言
2 “二级悬河”治理工程情况
3 模型比尺设计、验证及试验安排
4 模型试验结果
    4.1 “二级悬河”治理对顺堤行洪状况的改善
    4.2 “二级悬河”治理对堤防偎水状况的改善
    4.3 “二级悬河”治理对陆集滩分流情况的影响
    4.4 “二级悬河”治理对滩地横比降的改变
5 结 论

(3)黄河下游河道形态变化及应对策略——“黄河下游滩区生态再造与治理研究”之一(论文提纲范文)

1 黄河下游河道形态演变过程
2 现状下游河道形态及成因
    2.1“一级悬河”形态及成因
    2.2“二级悬河”形态及成因
        2.2.1 水沙条件变化是“二级悬河”形成的主要原因
        2.2.2 滩区群众修建的生产堤加快了“二级悬河”的发展
3“宽河”“窄河”两种治理方式之争
4 黄河下游生态治理新思路
5 结语

(4)黄河水沙变化与治理方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黄河水沙锐减与变化趋势分析
    1.1 黄河来水来沙量锐减
    1.2 黄河水沙变化趋势分析
2 黄河河道冲淤演变现状与存在问题
    2.1 上游宁蒙河段河道淤积萎缩
    2.2 中游潼关高程居高不下
    2.3 下游河道淤积萎缩与“二级悬河”加剧
    2.4 黄河口流路摆动改道频繁
3 新水沙条件下黄河治理方略探讨
    3.1 加快建设完善黄河水沙调控体系
    3.2 塑造与维持黄河基本的输水输沙通道
    3.3 中游降低潼关高程
    3.4 下游改造河道
    3.5 黄河口相对稳定流路
4 结论

(5)菏泽黄河滩区堤沟河危害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黄河菏泽河段概况
    2.1 黄河洪水
        2.1.1 河龙区间洪水
        2.1.2 龙三区间洪水
        2.1.3 三花区间洪水
    2.2 水沙特性
    2.3 河道概况
    2.4 滩区概况
        2.4.1 黄河滩区分布
        2.4.2 黄河滩区特点及存在问题
        2.4.3 菏泽黄河滩区安全建设
第三章 黄河滩区“堤沟河”现状及问题
    3.1 堤沟河成因分析
        3.1.1 主槽淤积速度大大快于滩地淤积的速度
        3.1.2 堤根附近淤积较少
        3.1.3 生产堤的影响
    3.2 黄河滩区“堤沟河”现状
    3.3 堤沟河对黄河下游防洪的影响
第四章 堤沟河可能发生顺堤行洪分析及其防治
    4.1 堤沟河险情分析
        4.1.1 东明南滩河段
        4.1.2 鄄城刘口河段
    4.2 模型试验分析
        4.2.1 黄河东明河段滚河可能性及堤河护岸工程模型试验
        4.2.2 东坝头至苏泗庄河段特大洪水预报模型试验
    4.3 防止顺堤行洪的基本途径
        4.3.1 河道整治工程措施
        4.3.2 标准化堤防建设
        4.3.3 人工淤滩固堤措施
第五章 淤筑堤河技术分析
    5.1 淤筑堤河具备的技术条件
        5.1.1 水沙条件
        5.1.2 滩区地形条件
        5.1.3 引洪放淤工程
        5.1.4 放淤机械设备
        5.1.5 防洪调度与运行管理经验
    5.2 引洪淤筑堤河技术
        5.2.1 放淤工程
        5.2.2 引水引沙技术
        5.2.3 输水输沙技术
        5.2.4 淤区调控技术
    5.3 机械淤筑堤河技术
        5.3.1 挖沙机械的选择
        5.3.2 挖沙技术
        5.3.3 输沙技术
        5.3.4 淤筑技术
    5.4 引洪放淤与机械放淤结合技术
第六章 淤筑堤河对社会环境影响
    6.1 社会影响
        6.1.1 淤筑堤河,是贯彻黄河下游治理方略的重要措施
        6.1.2 淤筑堤河可改善滩区人民生产、生活条件
        6.1.3 为滩区补偿政策实施创造条件
    6.2 环境影响
        6.2.1 淤筑工程占地影响
        6.2.2 土壤沙化影响
        6.2.3 退排水影响
        6.2.4 水土流失影响
        6.2.5 对交通的影响
        6.2.6 施工噪音影响
    6.3 不利影响的预防措施
        6.3.1 工程占地
        6.3.2 土壤环境
        6.3.3 风沙
        6.3.4 退水
        6.3.5 水质
        6.3.6 空气质量
        6.3.7 噪声
        6.3.8 水土流失
        6.3.9 施工人员健康保护
        6.3.10 交通
第七章 淤筑堤河典型段方案
    7.1 引洪放淤辅助人工加沙淤筑堤河方案
        7.1.1 引洪淤筑堤河段选择
        7.1.2 放淤条件
        7.1.3 淤区范围和淤积高程
        7.1.4 淤滩工程布局
        7.1.5 放淤顺序和淤筑时间
        7.1.6 放淤水沙条件
        7.1.7 加沙方案
        7.1.8 淤区调控运用
        7.1.9 淤筑工程量
        7.1.10 淤区观测及效果分析
    7.2 高村险点自流淤背工程
    7.3 机械淤筑堤河方案
        7.3.1 淤筑堤河段选择
        7.3.2 淤筑内容
        7.3.3 工程设计
        7.3.4 设备选择
        7.3.5 施工布置
        7.3.6 施工安排与要求
        7.3.7 淤筑工程量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获奖情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黄河下游“二级悬河”典型河段近期治理工程环境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工程建设必要性
3 近期治理工程总布置及施工方式
4 近期治理工程引发的环境影响
    4.1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4.1.1 土地利用方式影响
        4.1.2 水生生态影响分析
        (1) 浮游动植物:
        (2) 底栖动物:
        (3) 鱼类:
        (4) 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性:
        4.1.3 陆生生态影响分析
        (1) 鸟类:
        (2) 植被:
        (3) 陆生生态系统稳定性:
    4.2 水土流失影响分析
    4.3 水文情势影响分析
        4.3.1 河势变化影响分析
        4.3.2 工程取土 (沙) 对水文情势的影响
    4.4 淤填区退水环境影响分析
        4.4.1 淤填区退水
        4.4.2 取水口影响分析
    4.5 土壤环境影响分析
5 可持续发展建议及对策
    5.1 区域生态保护措施
    5.2 水土保持措施
    5.3 水环境保护措施
6 结束语

(9)黄河山东段河道治理与工程质量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流域概括
        1.1.1 河道情况
        1.1.2 来水来沙
        1.1.3 防洪工程
    1.2 国内外河道治理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河道治理的研究及启示
        1.2.2 国内对河道治理的研究及存在的问题
    1.3 本课期研究背景和意义
        1.3.1 课题背景
        1.3.2 研究意义
    1.4 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1.4.1 指导思想
        1.4.2 基本原则
第二章 河床演变
    2.1 河流泥沙
        2.1.1 河流泥沙的分类
        2.1.2 推移质运动
        2.1.3 悬移质运动
    2.2 河床演变的基本原理
    2.3 黄河山东段河道形态
第三章 防洪工程建设
    3.1 河流挟沙能力
    3.2 工程措施
        3.2.1 堤防工程质量控制研究
        3.2.2 黄河山东段的堤防建设
        3.2.3 河道整治工程
    3.3 非工程措施建设
        3.3.1 非工程措施内容
        3.3.2 非工程措施是防洪工程的有力保证和补充
    3.4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第四章 蓄滞洪区及“二级悬河”现象
    4.1 滩区建设
        4.1.1 基本情况
        4.1.2 存在的主要问题
        4.1.3 滩区建设的建议
    4.2 东平湖滞洪区建设
        4.2.1 基本情况
        4.2.2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4.3 “二级悬河”现象
        4.3.1 黄河山东段“二级悬河”分布
        4.3.2 “二级悬河”的发展与成因
        4.3.3 “二级悬河”治理的探究
第五章 、防洪减淤与调水调沙
    5.1 防洪减淤治理黄河泥沙问题
        5.1.1 防洪减淤的发展历程
        5.1.2 防洪减淤工程现状
        5.1.3 防洪减淤的布局
    5.2 改造河性河型问题
    5.3 黄河的调水调沙
        5.3.1 黄河调水调沙的背景
        5.3.2 调水调沙的原理和过程
        5.3.3 黄河山东段调水调沙有关情况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0)山东黄河滩区生产堤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内研究进展
        1.2.2 国外研究进展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路线和方法
第二章 山东黄河河道及滩区概况
    2.1 山东黄河河道概况
    2.2 山东黄河滩区自然地理概况
    2.3 山东黄河滩区社会经济情况
    2.4 历史洪水漫滩及受灾情况
        2.4.1 菏泽市黄河滩区历史受灾情况
        2.4.2 济南市黄河滩区历史受灾情况
        2.4.3 东营市黄河滩区历史受灾情况
    2.5 山东黄河滩区安全建设情况
    2.6 滩区边界条件的变化
第三章 山东黄河滩区生产堤历史背景与现状
    3.1 生产堤的由来和演变过程
    3.2 山东黄河滩区生产堤的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
        3.2.1 山东省黄河滩区生产堤现状
        3.2.2 山东黄河滩区生产堤特点
        3.2.3 山东黄河滩区生产堤发展趋势
第四章 山东黄河洪水泥沙特点及防洪形势
    4.1 山东黄河来水来沙及其变化分析
        4.1.1 山东黄河来水分析
        4.1.2 山东黄河来沙分析
        4.1.3 山东黄河近年水沙变化特点分析
    4.2 小浪底水库调节对下游水沙变化的影响
    4.3 黄河下游防洪形势
第五章 生产堤对洪水水沙输移特性及防洪的影响
    5.1 生产堤对洪水过程变形、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及洪水传播时间的影响
        5.1.1 生产堤大规模建设前典型年洪水情况分析
        5.1.2 生产堤对洪水过程变形的影响
        5.1.3 生产堤对洪水水位的影响
        5.1.4 生产堤对洪水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及报汛误差的影响
        5.1.5 生产堤对洪水传播时间的影响
    5.2 生产堤对河道冲淤分布和输沙特性的影响
        5.2.1 生产堤对河道冲淤分布影响
        5.2.2 生产堤对河道输沙特性影响
    5.3 生产堤对"二级悬河"形成、发展及"横河、斜河"发生的影响
        5.3.1 生产堤对"二级悬河"的形成、发展的影响分析
        5.3.2 生产堤对发生"横河、斜河"的影响分析
        5.3.3 小结
第六章 典型河段(长平滩区)生产堤影响分析
    6.1 长平滩区滞洪、削峰对济南河段洪水位的影响
        6.1.1. 长平滩区漫滩洪水概况
        6.1.2 滩区行洪特点
        6.1.3 生产堤建设对漫滩洪水过程影响的分析
        6.1.4 凌汛期长平滩区的滞洪作用
    6.2 长平滩区生产堤对该河段冲淤分布的影响
第七章 生产堤对河道行洪影响数学模拟分析
    7.1 模型特点
    7.2 模型基本方程
    7.3 模型计算区域和计算网格
    7.4 模型率定验证
    7.5 模型计算结果
    7.6 小结
第八章 现状生产堤利弊分析
    8.1 制约滩槽水沙交换,加重"二级悬河"的不利局面
    8.2 致使河道主槽淤积行洪断面缩窄
    8.3 不利于陶城铺以上宽河段削减洪峰与排洪
        8.3.1 滞洪削峰影响
        8.3.2 排洪影响
        8.3.3 对陶城铺以下窄河道的影响
    8.4 对堤防和河道整治工程安全存在不利影响
        8.4.1 增加了堤防溃决的可能性
        8.4.2 影响了河道整治工程的安全,增加了河道整治的难度
    8.5 严重影响洪水传播和洪水的准确预报测报
    8.6 保护了滩区群众生产生活免于中小洪水漫滩受灾
    8.7 对滩区群众生产生活的不利影响
第九章 结论与建议
    9.1 结论
    9.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二级悬河”的危害及治理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黄河流域保护和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全文替换[J]. 张红武. 人民黄河, 2020(03)
  • [2]黄河下游陆集滩“二级悬河”治理模型试验研究[J]. 万强,张建煜,李军华. 人民黄河, 2019(06)
  • [3]黄河下游河道形态变化及应对策略——“黄河下游滩区生态再造与治理研究”之一[J]. 张金良,刘继祥,万占伟,鲁俊. 人民黄河, 2018(07)
  • [4]黄河水沙变化与治理方略研究[J]. 胡春宏. 水力发电学报, 2016(10)
  • [5]菏泽黄河滩区堤沟河危害及对策研究[D]. 张波. 山东大学, 2014(11)
  • [6]黄河下游“二级悬河”治理思路探讨[A]. 王永刚,贾丽,王小冬. 中国水利学会2013学术年会论文集——S1水资源与水生态, 2013
  • [7]黄河下游阎潭—谢寨段二级悬河治理措施及效益分析[A]. 韩晶,杜瑞香,王翠翠. 中国水利学会2013学术年会论文集——S3防汛抗旱减灾, 2013
  • [8]黄河下游“二级悬河”典型河段近期治理工程环境影响研究[J]. 王联鹏,李家东,葛雷. 环境科学导刊, 2012(06)
  • [9]黄河山东段河道治理与工程质量控制研究[D]. 孔祥磊. 山东大学, 2012(02)
  • [10]山东黄河滩区生产堤问题研究[D]. 王静. 山东大学, 2011(06)

标签:;  ;  ;  ;  ;  

“二级悬河”的危害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