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混凝土梁抗剪性能试验研究

再生混凝土梁抗剪性能试验研究

一、再生混凝土梁抗剪性能试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春阳,于桂欣,高英棋,顾一凡,吴洋洋[1](2022)在《钢纤维再生混凝土T形梁抗剪性能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研究再生混凝土T形梁的抗剪性能,以再生骨料取代率、钢纤维体积率、配箍率和剪跨比为参数设计了5个再生混凝土T形梁。通过单调加载试验,对再生混凝土T形梁的破坏特征、承载力、变形能力以及钢筋应变结果进行了研究,并基于现有规范和试验数据对各试件的峰值承载力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梁的抗剪承载力受再生粗骨料的影响较小,但再生粗骨料的使用会降低梁的刚度及变形能力,使梁的剪切脆性破坏特征更为明显;掺加钢纤维或增大配箍率均可以提高梁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有效改善再生混凝土梁的剪切脆性破坏情况;试件的承载能力随剪跨比的减小而增大,但其变形能力随之降低;修正方法得到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值与试验值相比误差较小,可为再生混凝土梁的抗剪设计提供参考。

黄靓,秦明珠,邓鹏,高畅[2](2021)在《基于试验数据的再生混凝土梁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及可靠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收集了国内外再生混凝土梁剪切破坏和弯曲破坏的试验数据,分别建立数据库。通过将试验数据与中国规范GB 50010—2010、欧洲规范MC 2010的抗弯承载力公式计算结果作对比,与中国规范GB 50010—2010、美国规范ACI 318-14和Zsutty的抗剪承载力公式计算结果作对比,分析各公式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基于各具体变量因素,考虑中国规范GB 50010—2010公式的准确性,并且分析中国规范公式用于再生混凝土梁极限承载力计算时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对于再生混凝土梁的抗弯承载力计算,中国规范GB 50010—2010和欧洲规范MC 2010公式的预测结果相差不大,准确度较高,且中国规范GB 50010—2010公式的可靠度指标满足构件延性破坏时的规定,不需要对公式进行进一步的修正。对于再生混凝土梁的抗剪承载力计算,Zsutty公式的预测结果最为准确,其他两种公式的预测结果较为保守;在荷载分项系数修改前后,中国规范公式的可靠度指标均值分别为3.61和3.85,可靠度指标随着荷载分项系数的提高而增大;修正公式在新荷载分项系数下的可靠度指标均值为3.72,更加经济,并满足构件脆性破坏时的要求。

于桂欣[3](2021)在《再生混凝土T形梁抗剪性能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建筑物更新速度加快,大量旧建筑物的拆除及新建筑的施工,使得建筑垃圾的数量与日俱增。推广和使用再生混凝土能够在资源化处理废弃混凝土的同时减少环境污染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实际工程应用价值和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在实际工程中,框架梁作为支托建筑物上部结构的构件,同时起着承载传递楼面全部荷载的作用,是建筑上部结构中最为重要的部分。而结构中发生斜截面受剪破坏的梁为脆性破坏,无明显的预兆,由于再生粗骨料存在初始微裂缝、孔隙率大等缺陷,再生混凝土梁发生剪切破坏时的脆性特征会更为明显,结构的安全性较差。因此,再生骨料在实际结构工程中的应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目前,针对再生混凝土梁受剪性能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再生混凝土矩形梁和钢纤维部分取代再生混凝土矩形梁的受剪性能试验研究,关于再生混凝土T形梁受剪性能的研究仍然较少。本文设计了5根再生混凝土T形截面梁,并对其进行了6种工况下的单调加载试验,以再生骨料取代率、钢纤维及配箍率等作为主要参数分析再生混凝土T形截面梁的破坏形态及受剪性能。基于规范及现有理论,提出了再生混凝土梁的斜截面抗剪承载力修正计算方法,并与本次试验结果及其他已有试验数据对比,验证了修正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各试件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通过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其合理性。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再生粗骨料的使用不会影响梁的破坏类型,其破坏形态及裂缝的发展规律与普通混凝土梁较为相似,各试件最终均呈现剪切破坏特征。(2)与普通混凝土试件相比,再生混凝土试件的刚度有所降低,延性相对变差,但承载力无明显变化。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50%时,试件的刚度及变形能力的降低程度较为显着,极限荷载后试件的承载力下降较快,脆性破坏特征更为明显。(3)使用钢纤维或增大配箍率对再生混凝土梁受剪性能的改善效果较为显着。其中掺加钢纤维能够延缓试件斜裂缝的出现及发展,并一定程度上加宽了最大斜裂缝宽度,有效改善了再生混凝土试件的脆性破坏特征。随配箍率的增大,试件的刚度显着增大,在接近峰值荷载时有较长的持荷阶段,试件的承载力及其变形能力均有所提高。(4)再生混凝土T形截面梁受剪承载力修正计算方法的得到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值与试验值相比误差较小,可为再生混凝土梁的抗剪设计提供参考,同时对普通混凝土矩形梁的抗剪设计具有适用性。(5)以ABAQUS为平台建立的有限元模型的分析结果与试验吻合较好,可以较好的模拟再生混凝土梁的受剪性能。

吴洋洋[4](2021)在《大粒径粗骨料再生高强纤维混凝土梁抗剪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每年在建筑施工中产生超过4100万吨的建筑垃圾,传统的堆放填埋方法不但消耗大量人力、财力,而且易造成环境污染。1980年以后,美国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率先展开对建筑废料的研究开发与再生利用。将这些建筑废料应用到路基、路面与非承重构件等实际工程中,解决了土地资源浪费问题,避免了环境污染。在自然资源严重枯竭的今天,这种方式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建筑行业的经济效益。将建筑废料经过破碎、清理等一系列操作后制成再生骨料,取代或部分取代天然砂石后制成的混凝土称为再生混凝土。研究再生混凝土及其构件的工作性能以及力学性能对其在结构工程中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但再生骨料具有孔隙率大、压碎值指标高、密实度低、吸水性强、粘结能力弱、骨料强度低等缺点,约束了再生混凝土及其构件在建筑施工中的广泛使用。因此,本文对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进行改良,通过配合比优化得到大粒径粗骨料再生高强纤维混凝土。同时,设计制作了4根大粒径粗骨料再生高强纤维混凝土梁,通过单调加载试验,以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作为主要变量分析了再生混凝土梁的抗剪性能。通过粘贴CFRP布对预先损伤的再生混凝土梁进行抗剪加固,对比了试件加固前后斜截面抗剪性能的差异。基于现行规范,提出了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下的大粒径粗骨料再生高强纤维混凝土梁斜截面抗剪承载能力简化计算方法,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公式适用性。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试验试件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分析有限元模拟结果和试验结果,证明了模型有效性。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大粒径粗骨料再生高强纤维混凝土试块抗压破坏形态与普通混凝土相似。再生混凝土坍落度随水胶比和矿物掺合料的增加而大幅提高,随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大而逐渐降低。当水胶比为0.36,粉煤灰以及硅灰取代率为10%,钢纤维掺量为1%时,大粒径粗骨料再生高强纤维混凝土抗压强度较高,工作性能较好。(2)大粒径粗骨料再生高强纤维混凝土梁在单调加载下均发生剪压破坏。抗剪承载能力随着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加而略有提高,整体抵抗变形能力与普通混凝土梁相近。与未进行加固的再生混凝土梁相比,采用CFRP布加固后,再生混凝土梁加载点处挠度减小,峰值承载能力有所提升。(3)利用ABAQUS建立试件有限元模型,通过选取适合的材料本构关系以及相关参数,得到了与试验较为吻合的模拟结果,验证了模型有效性。(4)基于规范提出的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下的大粒径粗骨料再生高强纤维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具有较好的正确性,拟合公式计算值与实测值符合较好,对于实际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性。

李辉[5](2021)在《预应力型钢混凝土叠合梁受力性能和设计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预应力型钢混凝土叠合梁(Prestressed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Laminated Beams,简称PSRCL梁)是指首先预制型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外壳,待外壳的高强/高性能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对其施加预应力形成预制部分,然后将预制部分运输至现场安装后再进行内部混凝土的现场浇筑,最终形成部分预制与部分现浇的叠合梁。PSRCL梁可以有效简化现场施工工序,减少或避免临时支撑和模板,大幅地降低造价成本,提升建筑工业预制化程度。国内外关于PSRCL梁受力性能和设计方法研究开展较少,为有效促进PSRCL梁的推广应用,本文提出了充满型型钢和非充满型型钢两种类型的PSRCL梁形式,并分别结合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对两种类型的PSRCL梁受力性能和设计方法进行了以下研究:1、完成了两种类型的15个PSRCL梁受弯性能试验,分别研究了预应力程度、预制部分混凝土强度、预应力施加顺序以及预应力筋布置形式等关键参数对两种类型的PSRCL梁受弯性能影响及规律。结合两种类型的PSRCL梁受弯试验结果,分别建立了两种类型的PSRCL梁的2种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并进一步对两种类型的PSRCL梁各自建议了一种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实用计算方法。2、完成了两种类型的18个PSRCL梁受剪性能试验,分别研究了剪跨比、预应力程度、预应力筋布置形式以及预应力施加顺序等关键参数对两种类型的PSRCL梁受剪性能影响及规律。结合两种类型的PSRCL梁受剪试验结果分析,分别建立了两种类型的PSRCL梁的5种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并进一步对两种类型的PSRCL梁分别建议了一种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实用计算方法。3、结合两种类型的15个PSRCL梁受弯性能试验结果,分别分析了预应力程度和预应力施加顺序等关键参数对两种类型的PSRCL梁裂缝宽度与变形的影响及规律。进一步结合两种类型的PSRCL梁受弯试验结果分析,分别提出了适合于两种类型的PSRCL梁的开裂弯矩、裂缝宽度、刚度以及变形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较好。4、通过上述三部分的研究,建立了两种类型的PSRCL梁的受弯承载能力、受剪承载能力计算方法,提出了PSRCL梁的开裂弯矩、裂缝宽度、刚度以及变形的计算方法,形成了PSRCL梁的设计方法,可为本文新提出的两种类型的PSRCL梁的设计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撑。

管洪毅[6](2021)在《BFRP筋无腹筋梁抗剪承载力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文中指出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或者构件,在腐蚀环境中极易出现因钢筋锈蚀而导致结构或构件损伤严重,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筋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可以有效地解决钢筋混凝土结构或构件的腐蚀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面临石材等自然资源短缺、建筑垃圾堆积而导致的环境污染等严峻形势,再生混凝土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解决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本研究将玄武岩纤维增强塑料筋(BFRP筋)替代普通钢筋,再生混凝土替代普通混凝土并且将二者有机结合。通过理论分析与有限元分析探究了12根无腹筋BFRP筋再生混凝土梁的抗剪承载力。基于修正压力场理论(MCFT),提出试验梁抗剪承载力新的计算模型;并且与美国、日本、中国以及修正压力场理论的计算模型进行对比分析。ANSYS数值模拟时,采用考虑BFRP筋与再生混凝土之间粘结滑移的分离式建模。研究了试验梁再生混凝土应力、BFRP筋应力、裂缝开展、开裂荷载、抗剪承载力及荷载-跨中变形曲线等特征;对比分析了剪跨比、BFRP筋配筋率、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三个变量对抗剪承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腹筋BFRP筋再生混凝土梁开裂荷载随剪跨比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增大而减小,BFRP筋配筋率对其影响效果不明显;试验梁抗剪承载力随着剪跨比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大而减小,随BFRP筋配筋率增大而增大;本文提出的计算模型考虑再生混凝土受压区、受拉区和纵向BFRP筋共同提供的抗剪承载力,并且该模型优于各国规范与修正压力场理论的计算模型;本文计算出的抗剪承载力主要由受压区提供,受拉区和BFRP筋次之;本文的计算模型经简化后可用于无腹筋BFRP筋再生混凝土梁的抗剪计算和分析;基于ANSYS非线性模型能较好地模拟试验梁的抗剪承载力,但并没有考虑再生混凝土本构关系下降段的影响,故对试验梁抗剪承载力和变形预测仍有一定偏差。

陈秋宜,孙畅,刘卫东[7](2020)在《再生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的可靠指标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基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中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考虑再生粗骨料的影响,采用验算点法对再生混凝土梁进行可靠指标分析,探究规范公式对再生混凝土梁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主要研究再生混凝土取代率、剪跨比、配箍率对再生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可靠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梁的可靠指标随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剪跨比的增加而减小,随配箍率的增加而增加;在所选分析参数范围内,大部分再生混凝土梁可靠指标满足规范要求,将考虑再生粗骨料影响的规范公式应用于工程中是可行的。

白雅嘉[8](2020)在《BFRP筋纤维再生混凝土梁抗剪性能研究》文中提出为解决结构配筋间距小而产生的混凝土振捣困难及混凝土钢筋之间粘结力下降所引起的结构裂缝,提高结构的安全和耐久问题。纤维混凝土(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简称FRC)已经普遍应用于工程结构,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纤维能改善混凝土的性能且对实际工程有着积极地意义,纤维再生混凝土是将适当的短切纤维均匀掺入再生混凝土中。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BFRP)筋作为传统钢筋的有效替代品以其耐腐高强的特点也已经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工程结构中。FRP筋混凝土结构由于卓越的性能让其有光明的发展前景,且有投入应用的工程实例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规范。本文对11根BFRP筋纤维再生混凝土梁的抗剪性能进行对比试验,以不同玄武岩纤维体积掺量、剪跨比、配箍率为参考因素,对试验梁的破坏形态抗剪性能等进行了分析,并对比规范计算值和试验结果。结果表明,纤维体积掺量在2%时力学性能指标到达峰值;在荷载一定的情况下,BFRP筋纤维再生混凝土梁剪跨比越大跨中挠度越大;纤维体积掺量越高跨中挠度先增大后减小,当纤维体积掺量在2%时跨中挠度最大;配箍率越大跨中挠度越大;相同荷载作用下,BFRP筋纤维再生混凝土梁剪跨比越大箍筋应变越大,其变化趋势与荷载-挠度曲线相似;纤维体积掺量越大箍筋应变越小;配箍率越大箍筋应变越小;对于BFRP筋纤维再生混凝土梁开裂荷载而言,随着剪跨比与开裂荷载呈负相关;纤维体积掺量、配筋率均和开裂荷载呈正相关;对于BFRP筋纤维再生混凝土梁极限荷载而言,剪跨比与试验梁极限荷载呈负相关;纤维体积掺量、配筋率和试验梁极限荷载呈正相关;考虑βv、λf的抗剪承载力经验公式对BFRP筋纤维再生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的验算比较准确,中国规范(GB50608-2010)次之,美国规范(ACI440.1R-06)计算较稳定,加拿大规范(CSA.S806-2012)计算值和试验值贴合度略低;加拿大规范(CSA.S806-12)计算试验梁跨中挠度比较准确,美国规范(ACI 440.1R-03)次之,中国规范(GB50608-2010)较差;美国规范(ACI 440.1R-03)对试验梁最大裂缝宽度计算比较准确、考虑fλ的经验公式次之,而中国规范(GB 50608-2010)较差。

张振兴[9](2020)在《纤维再生混凝土梁的力学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废弃混凝土等建筑垃圾,这些建筑垃圾不仅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环境,也造成了巨大的环境污染。对再生混凝土进行研究与应用,将废弃混凝土进行重新利用,不仅能够减少建筑垃圾对环境的影响,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天然骨料的供需矛盾。由于再生混凝土的自身缺陷,使其工程应用范围受到限制。为了改善再生混凝土的性能,各类改性材料被掺加到再生混凝土中,其中就包括纤维材料。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研究工作:将破碎后的废弃混凝土骨料,包括残渣、粉末等,采用50%再生骨料固定替代率,进行了纤维再生混凝土梁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试验选取了聚丙烯纤维、钢纤维两种纤维材料,以纤维掺量为变量,制作了聚丙烯纤维再生混凝土梁、钢纤维再生混凝土梁以及未添加任何纤维的再生混凝土梁。通过试验,研究分析了聚丙烯纤维、钢纤维掺量的变化对再生混凝土梁的抗裂、斜截面抗剪、正截面抗弯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得到了掺加范围内最佳力学性能下的纤维掺量。通过引入纤维增强系数,提出了各纤维掺量下再生混凝土梁抗裂、抗弯、抗裂性能的相关计算公式。基本结论如下:1)聚丙烯纤维、钢纤维的掺加,提高了再生混凝土梁的抗裂、斜截面抗剪以及正截面的抗弯性能,同时改善了再生混凝土梁的延性性能。2)聚丙烯纤维再生混凝土梁,在纤维掺量0.6kg/m3~1.4kg/m3内,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抗裂性能逐渐提高,纤维掺量在1.4kg/m3~1.8kg/m3内,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抗裂性逐渐下降;钢纤维再生混凝土梁,在纤维掺量30kg/m3~90kg/m3内,随着钢纤维掺量的增加,抗裂性能逐渐提高,当钢纤维掺量为90kg/m3时,抗裂性能达到最佳。3)纤维再生混凝土梁斜截面抗剪承载力,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聚丙烯纤维掺量为1.4kg/m3时,斜截面抗剪承载力最佳;钢纤维掺量为70kg/m3时斜截面抗剪承载力最佳。4)聚丙烯纤维掺量0.6kg/m3~1.4kg/m3内,正截面抗弯承载力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逐渐提高,纤维掺量1.4kg/m3~1.8kg/m3时,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承载力逐渐下降,纤维掺量为1.4kg/m3时承载力最佳。钢纤维掺量在30kg/m3~70kg/m3内,正截面抗弯承载力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逐渐提高,钢纤维纤维掺量为70kg/m3~90kg/m3时,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正截面抗弯承载力逐渐下降,钢纤维掺量为70kg/m3时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达到最佳。5)根据再生混凝土梁的试验结果,引入纤维增强系数,结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提出了50%再生骨料替代率下,纤维再生混凝土梁开裂荷载计算公式、最大裂缝宽度计算公式、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以及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

王芯苗[10](2020)在《基于修正压力场理论的再生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再生混凝土的适时提出一方面解决了我国数目惊人的建筑垃圾的处理难题,另一方面又为工程建设提供了满足要求的砂石骨料,是真正实现将建筑垃圾“变废为宝”的可持续型绿色建筑材料。本文以目前建筑废弃物产物—再生混凝土应用在工程结构中的再生混凝土梁为研究对象,以其抗剪承载力为主要的切入点,研究再生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的计算方法。本文采用控制影响因素的试验方法研究再生混凝土梁的抗剪性能特点,通过设计不同的取代率参数以及剪跨比参数进行系列试验,研究分析再生混凝土梁的破坏形态、钢筋应变曲线以及裂缝宽度等性能特点。结果表明:其中6根试验梁发生了剪压破坏,1根试验梁发生了斜拉破坏;在剪跨比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随着再生骨料取代率的增加,箍筋应变与裂缝最大宽度明显增大;而在抗剪承载力方面,再生混凝土梁低于普通混凝土梁。采用普通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的计算方法得到的计算值与试验结果相差较大,再生混凝土结构承载力计算方法不能简单的套用普通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根据再生混凝土梁的抗剪受力特点,基于充分考虑骨料咬合力因素的修正压力场理论,提出再生混凝土梁的抗剪承载力由再生骨料咬合力与箍筋作用共同承担,建立了再生混凝土梁抗剪模型;根据再生混凝土梁的裂缝宽度沿裂缝面线性变化的特点,并考虑箍筋对裂缝宽度的影响,提出了再生混凝土梁的裂缝宽度近似计算公式。再生粗骨料外包裹的难以剥离的老旧砂浆以及内部原始骨料的损伤使得再生粗骨料性能劣于天然骨料,通过利用再生骨料模量与天然骨料模量均值比的概念,建立再生骨料粒径等效系数计算方法;根据裂缝宽度近似计算公式和再生骨料粒径等效系数推导再生骨料咬合力计算公式,最后得到再生混凝土梁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将采用本文中建议的计算方法得到的计算结果,与6根发生剪压破坏的再生混凝土梁的抗剪承载力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其次还与87组国内外试验结果数据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理论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提出的再生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能够为再生混凝土梁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一种新的设计思路。

二、再生混凝土梁抗剪性能试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再生混凝土梁抗剪性能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钢纤维再生混凝土T形梁抗剪性能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试验概况
    1.1 试验材料
    1.2 试件设计
    1.3 加载方案
2 试验结果及分析
    2.1 破坏形态
    2.2 荷载-挠度曲线
    2.3 荷载-钢筋应变曲线
3 抗剪承载力计算
4 结论

(2)基于试验数据的再生混凝土梁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及可靠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
    1.1 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
    1.2 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2 数据库的建立
3 试验对比
    3.1 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
        3.1.1 中国规范GB 50010—2010和欧洲规范MC 2010公式的比较
        3.1.2 中国规范GB 50010—2010公式的具体分析
    3.2 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
        3.2.1 中国规范GB 50010—2010、美国规范ACI 318-14公式和Zsutty公式的比较
        3.2.2 中国规范GB 50010—2010公式的具体分析
4 中国规范GB 50010—2010梁极限承载力公式的评价及可靠度分析
    4.1 中国规范GB 50010—2010公式的评价
    4.2 计算公式的可靠度分析
        4.2.1 荷载统计参数
        4.2.2 抗力不定性统计参数
        4.2.3 可靠度指标计算
        (1)再生混凝土梁抗弯承载力规范公式的可靠度指标
        (2)再生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规范公式修正前后的可靠度指标
5 结论

(3)再生混凝土T形梁抗剪性能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再生混凝土基本性能研究
        1.2.2 钢纤维再生混凝土基本性能研究
        1.2.3 再生混凝土梁受剪性能研究现状
        1.2.4 钢纤维混凝土梁受剪性能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目标及内容
第2章 再生混凝土基本性能试验
    2.1 试验目的
    2.2 试验材料
    2.3 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4 试块制作与养护
    2.5 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
    2.6 再生混凝土基本性能试验结果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再生混凝土T形梁受剪性能试验设计
    3.1 试验目的
    3.2 试验概况
        3.2.1 试件设计
        3.2.2 试验配合比
        3.2.3 材料力学性能
        3.2.4 试件制作
    3.3 试验加载与量试方案
        3.3.1 加载方案
        3.3.2 量测方案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再生混凝土T形梁受剪性能试验结果分析及有限元模拟
    4.1 再生混凝土T形截面梁受剪破坏特征
    4.2 荷载-加载点位移曲线
    4.3 荷载-加载点位移曲线
    4.4 再生混凝土T形截面梁受剪承载力计算
        4.4.1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修正计算方法
        4.4.2 承载力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4.4.3 修正方法适用性验证
    4.5 再生混凝土T形截面梁受剪性能有限元分析
        4.5.1 材料本构关系
        4.5.2 有限元模型建立
        4.5.3 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再生混凝土坍落度及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结果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4)大粒径粗骨料再生高强纤维混凝土梁抗剪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再生混凝土国内外发展概况
    1.3 再生混凝土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高强再生混凝土研究现状
        1.3.2 钢纤维对再生混凝土影响的研究现状
        1.3.3 矿物掺和料对再生混凝土影响的研究现状
    1.4 再生混凝土梁抗剪性能研究现状
    1.5 CFRP布加固再生混凝土梁研究现状
    1.6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大粒径粗骨料再生高强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1 试验目的
    2.2 试验概况
        2.2.1 原材料
        2.2.2 配合比设计
        2.2.3 附加用水量
        2.2.4 试块制作与养护
    2.3 试验结果
        2.3.1 坍落度
        2.3.2 破坏形态
        2.3.3 抗压强度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大粒径粗骨料再生高强纤维混凝土梁抗剪性能试验设计
    3.1 试件设计
    3.2 材性试验
        3.2.1 混凝土
        3.2.2 钢筋
        3.2.3 CFRP布
    3.3 试件制作及加固方案
        3.3.1 试件制作
        3.3.2 加固方案
    3.4 加载装置与加载方案
        3.4.1 加载装置
        3.4.2 加载方案
    3.5 测试内容及测点布置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试验结果及数值模拟分析
    4.1 试验结果
        4.1.1 破坏形态
        4.1.2 荷载-挠度曲线
        4.1.3 箍筋荷载-应变曲线
        4.1.4 特征荷载
    4.2 数值模拟分析
        4.2.1 材料本构关系
        4 2.2 材料单元的选择
        4.2.3 模型建立
        4.2.4 等效塑性应变图
        4.2.5 模拟荷载-挠度曲线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大粒径粗骨料再生高强纤维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分析
    5.1 钢筋混凝土梁抗剪理论模型
        5.1.1 古典桁架模型
        5.1.2 斜压力场理论
        5.1.3 修正压力场理论
    5.2 大粒径粗骨料再生高强纤维混凝土梁抗剪机理
    5.3 普通钢筋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计算
    5.4 大粒径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计算
    5.5 CFRP布加固再生混凝土梁承载力计算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大粒径粗骨料再生高强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附录2 轴心抗拉模具尺寸
附录3 试件裂缝图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5)预应力型钢混凝土叠合梁受力性能和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钢筋混凝土叠合梁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叠合梁研究现状
    1.4 型钢混凝土叠合梁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研究现状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充满型PSRCL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概况
        2.2.1 试件设计
        2.2.2 试件制作
        2.2.3 材性试验
    2.3 加载和测量方案
        2.3.1 加载装置
        2.3.2 加载制度
        2.3.3 测量方案
    2.4 试验结果
        2.4.1 破坏形态
        2.4.2 荷载-挠度曲线
        2.4.3 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
        2.4.4 荷载-应变分析
        2.4.5 应变沿截面高度分布规律
    2.5 参数分析
        2.5.1 预应力程度
        2.5.2 预应力施加顺序
        2.5.3 预制部分混凝土强度
        2.5.4 预应力筋布置形式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非充满型PSRCL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概况
        3.2.1 试件设计
        3.2.2 试件制作
        3.2.3 材性试验
    3.3 加载和测量方案
        3.3.1 加载装置
        3.3.2 加载制度
        3.3.3 测量方案
    3.4 试验结果
        3.4.1 破坏形态
        3.4.2 荷载-挠度曲线
        3.4.3 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
        3.4.4 荷载-应变分析
        3.4.5 应变沿截面高度分布规律
    3.5 参数分析
        3.5.1 预应力程度
        3.5.2 预应力筋布置形式
        3.5.3 预应力施加顺序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PSRCL梁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现有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
        4.2.1 国外SRC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
        4.2.2 国内SRC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
        4.2.3 叠合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
    4.3 无粘结预应力筋极限应力计算方法
        4.3.1 无粘结预应力筋极限应力σ_(pu)
        4.3.2 ξ_p与Δσ_p关系
    4.4 PSRCL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
        4.4.1 PSRCL-Ⅰ受弯梁
        4.4.2 PSRCL-Ⅱ受弯梁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充满型PSRCL梁受剪性能试验研究
    5.1 引言
    5.2 试验概况
        5.2.1 试件设计
        5.2.2 试件制作
        5.2.3 材性试验
    5.3 加载和测量方案
        5.3.1 加载装置
        5.3.2 加载制度
        5.3.3 测量方案
    5.4 试验结果
        5.4.1 破坏形态
        5.4.2 荷载-挠度曲线
        5.4.3 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
        5.4.4 荷载-应变分析
    5.5 参数分析
        5.5.1 剪跨比
        5.5.2 预应力程度
        5.5.3 预应力施加顺序
        5.5.4 预应力筋布置形式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非充满型PSRCL梁受剪性能试验研究
    6.1 引言
    6.2 试验概况
        6.2.1 试件设计
        6.2.2 试件制作
        6.2.3 材性试验
    6.3 加载和测量方案
        6.3.1 加载装置
        6.3.2 加载制度
        6.3.3 测量方案
    6.4 试验结果及分析
        6.4.1 破坏形态
        6.4.2 荷载-挠度曲线
        6.4.3 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
        6.4.4 荷载-应变分析
    6.5 参数分析
        6.5.1 剪跨比
        6.5.2 预应力程度
        6.5.3 预应力施加顺序
        6.5.4 预应力筋布置形式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PSRCL梁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7.1 引言
    7.2 国外现有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
        7.2.1 美国ACI318-11 的拉-压杆模型
        7.2.2 基于摩尔-库伦破坏准则的拉-压杆模型
        7.2.3 基于变形协调的桁架-拱模型
    7.3 国内现有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
        7.3.1 现有SRC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
        7.3.2 叠合梁现有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
        7.3.3 现有PC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
    7.4 PSRCL受剪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
        7.4.1 PSRCL-Ⅰ受剪梁
        7.4.2 PSRCL-Ⅱ受剪梁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PSRCL梁开裂弯矩、裂缝宽度与变形计算方法研究
    8.1 引言
    8.2 PSRCL受弯梁开裂弯矩计算方法
        8.2.1 PSRCL受弯梁截面正应力
        8.2.2 PSRCL受弯梁开裂分析
    8.3 PSRCL受弯梁裂缝宽度计算方法
        8.3.1 参数分析
        8.3.2 现有裂缝宽度计算方法
        8.3.3 PSRCL受弯梁裂缝宽度计算方法
        8.3.4 PSRCL受弯梁裂缝宽度计算结果与分析
    8.4 PSRCL受弯梁变形计算方法
        8.4.1 参数分析
        8.4.2 现有截面刚度计算方法
        8.4.3 PSRCL受弯梁变形计算方法
        8.4.4 PSRCL受弯梁变形的计算结果与分析
    8.5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主要结论
    9.2 主要创新点
    9.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一: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二:攻读博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附录三:攻读博士期间获得的奖励

(6)BFRP筋无腹筋梁抗剪承载力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再生混凝土梁抗剪性能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FRP筋混凝土梁抗剪性能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FRP筋混凝土梁抗剪理论研究现状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1.5 混凝土梁抗剪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1.6 存在的主要问题
    1.7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试验概况
    2.1 试验设计与材料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2 试验装置与加载
        2.2.1 试验装置
        2.2.2 试验加载
    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2.3.1 试块力学性能
        2.3.2 试验结果
        2.3.3 抗剪承载力影响因素
    2.4 破坏模式
        2.4.1 剪压破坏
        2.4.2 斜拉破坏
        2.4.3 锚固破坏
    2.5 本章小结
3 BFRP筋无腹筋再生混凝土梁的抗剪承载力理论分析
    3.1 美国规范(ACI440.1R-06)抗剪承载力计算
    3.2 日本规范(JSCE-97)抗剪承载力计算
    3.3 中国规范(GB50010-2010)抗剪承载力计算
    3.4 修正压力场理论
        3.4.1 修正压力场理论基本方程
        3.4.2 本文抗剪承载力计算模型
        3.4.3 计算步骤
    3.5 理论计算结果对比
    3.6 本章小结
4 BFRP筋无腹筋再生混凝土梁有限元模拟
    4.1 ANSYS概述
    4.2 材料本构关系
    4.3 单元类型
        4.3.1 BFRP筋单元类型
        4.3.2 再生混凝土单元类型
        4.3.3 接触单元与粘结滑移单元类型
    4.4 BFRP筋无腹筋再生混凝土梁有限元计算模型
    4.5 BFRP筋无腹筋再生混凝土梁有限元模拟结果与分析
        4.5.1 再生混凝土应力云图
        4.5.2 纤维筋应力与应变分析
        4.5.3 裂缝开展情况
        4.5.4 抗剪承载力
        4.5.5 荷载-挠度曲线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再生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的可靠指标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再生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及不定性系数选用
    1.1 再生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1.2 计算模式不定性系数的确定
2 再生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可靠指标计算理论及方法
    2.1 功能函数的建立
    2.2 再生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可靠指标参数统计
    2.3 再生混凝土有腹筋梁抗剪承载力可靠指标计算方法
3 再生混凝土有腹筋梁可靠指标计算及分析
    3.1 普通混凝土梁抗剪的可靠指标
    3.2 再生混凝土梁抗剪的可靠指标
        3.2.1 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可靠指标的影响
        3.2.2 剪跨比对可靠指标的影响
        3.2.3 配箍率对可靠指标的影响
4 结 论

(8)BFRP筋纤维再生混凝土梁抗剪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再生混凝土梁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纤维混凝土梁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FRP筋混凝土梁研究现状
        1.4.1 无腹筋梁研究现状
        1.4.2 有腹筋梁研究现状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BFRP筋纤维再生混凝土梁抗剪试验概况
    2.1 试验方案
        2.1.1 试验的原材料
        2.1.2 试验梁的设计
    2.2 试件的制作
        2.2.1 试验梁前期准备
        2.2.2 试验梁制作
        2.2.3 试验梁后期准备
    2.3 试验过程
        2.3.1 试验设备
        2.3.2 试验加载方式与采集设备
    2.4 本章小结
3 BFRP筋纤维再生混凝土梁抗剪试验结果与分析
    3.1 试块力学性能分析
        3.1.1 立方体抗压试验
        3.1.2 劈裂抗拉试验
        3.1.3 轴心抗压试验
        3.1.4 静力受压弹性模量
        3.1.5 试块数据分析
    3.2 试验梁的试验结果
    3.3 试验梁裂缝开展及破坏形态
    3.4 试验梁性能分析
        3.4.1 不同因素对BFRP筋纤维再生混凝土梁跨中挠度影响分析
        3.4.2 不同因素对BFRP筋纤维再生混凝土梁箍筋应变影响分析
        3.4.3 不同因素对BFRP筋纤维再生混凝土梁开裂荷载影响分析
        3.4.4 不同因素对BFRP筋纤维再生混凝土梁极限荷载影响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BFRP筋纤维再生混凝土梁抗剪理论分析
    4.1 BFRP筋纤维再生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计算
        4.1.1 美国规范(ACI440.1R-06)
        4.1.2 中国规范(GB50608-2010)
        4.1.3 加拿大规范(CSAS806-2012)
        4.1.4 日本规范(JSCE-1997)
        4.1.5 基于GB50010—2015纤维再生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计算
        4.1.6 BFRP筋纤维再生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比较分析
    4.2 BFRP筋纤维再生混凝土梁挠度计算
        4.2.1 美国规范(ACI440.1R-03)
        4.2.2 加拿大规范(CSAS806-12)
        4.2.3 中国规范(GB50608-2010)
        4.2.4 BFRP筋纤维再生混凝土梁挠度比较分析
    4.3 BFRP筋纤维再生混凝土梁裂缝计算
        4.3.1 美国规范(ACI440.1R-06)
        4.3.2 中国规范(GB50608-2010)
        4.3.3 基于GB50608—2010纤维再生混凝土梁最大裂缝宽度计算
        4.3.4 BFRP筋纤维再生混凝土梁最大裂缝宽度比较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9)纤维再生混凝土梁的力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再生混凝土及纤维再生混凝土研究状况
        1.2.1 再生混凝土研究状况
        1.2.2 纤维再生混凝土研究状况
    1.3 文献综评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本章小结
2 试验设计
    2.1 纤维材料及其物理力学性能
        2.1.1 纤维材料
        2.1.2 纤维材料的一般物理力学性能
    2.2 材料的选取及其技术参数
        2.2.1 聚丙烯纤维
        2.2.2 钢纤维
        2.2.3 复合硅酸盐水泥
        2.2.4 砂子
        2.2.5 骨料
        2.2.6 钢筋
    2.3 试验设备
        2.3.1 试件制备
        2.3.2 试件养护
        2.3.3 试验加载
        2.3.4 数据采集
    2.4 试验方案设计
        2.4.1 试验梁设计
        2.4.2 加载方案设计
    2.5 本章小结
3 纤维再生混凝土梁抗裂性能试验研究
    3.1 试验过程
    3.2 试验结果及分析
    3.3 纤维再生混凝土梁的抗裂计算
    3.4 本章小结
4 纤维再生混凝土梁斜截面抗剪性能试验研究
    4.1 试验过程
    4.2 试验结果及分析
    4.3 纤维再生混凝土梁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
    4.4 本章小结
5 纤维再生混凝土梁抗弯性能试验研究
    5.1 试验过程
    5.2 试验结果及分析
    5.3 纤维再生混凝土梁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致谢

(10)基于修正压力场理论的再生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再生混凝土
        1.2.2 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
        1.2.3 再生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
    1.3 再生混凝土构件的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1.3.1 再生混凝土柱的抗剪承载力计算
        1.3.2 再生混凝土梁-柱节点的抗剪承载力计算
        1.3.3 再生混凝土梁的抗剪承载力计算
    1.4 主要技术需求分析
    1.5 本文研究内容
2 再生混凝土梁试验研究
    2.1 试验材料
        2.1.1 细骨料与水泥
        2.1.2 再生粗骨料
        2.1.3 再生混凝土制备
        2.1.4 钢筋
    2.2 再生混凝土梁抗剪试验
        2.2.1 试验目的
        2.2.2 试件设计与制作
        2.2.3 测试内容与方案
    2.3 再生混凝土梁试验过程分析
        2.3.1 梁破坏形态分析
        2.3.2 钢筋应变曲线
        2.3.3 裂缝平均宽度曲线
    2.4 试验结果
    2.5 小结
3 修正压力场理论
    3.1 修正压力场理论的发展
    3.2 修正压力场理论在梁抗剪计算中的应用
        3.2.1 力在梁裂缝间的平衡
        3.2.2 梁受剪时跨越裂缝力的平衡
    3.3 简化的修正压力场理论在梁抗剪设计中的应用
    3.4 小结
4 基于MCFT的再生混凝土梁抗剪设计方法研究
    4.1 再生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劣化机理
        4.1.1 再生混凝土梁的剪切破坏机理
        4.1.2 劣化机理分析
        4.1.3 骨料影响因素分析
    4.2 再生混凝土梁抗剪模型与计算方法
    4.3 再生混凝土梁的骨料咬合力计算方法
        4.3.1 裂缝宽度假定修正
        4.3.2 裂缝发展模型
        4.3.3 箍筋对裂缝发展的影响
        4.3.4 骨料咬合力计算方法
    4.4 再生骨料粒径等效系数法
        4.4.1 再生骨料的特点
        4.4.2 再生骨料有效粒径
        4.4.3 再生骨料粒径等效系数
        4.4.4 再生骨料弹性模量均值
    4.5 基于MCFT的再生混凝土梁抗剪计算方法
    4.6 小结
5 再生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的适用性分析
    5.1 试验与理论结果分析
    5.2 与其他研究者试验结果的比较与分析
    5.3 与现有规范计算方法的对比分析
    5.4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成果
致谢

四、再生混凝土梁抗剪性能试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钢纤维再生混凝土T形梁抗剪性能试验研究[J]. 刘春阳,于桂欣,高英棋,顾一凡,吴洋洋. 建筑结构, 2022(03)
  • [2]基于试验数据的再生混凝土梁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及可靠度研究[J]. 黄靓,秦明珠,邓鹏,高畅. 建筑结构, 2021(11)
  • [3]再生混凝土T形梁抗剪性能试验研究[D]. 于桂欣. 山东建筑大学, 2021
  • [4]大粒径粗骨料再生高强纤维混凝土梁抗剪性能研究[D]. 吴洋洋. 山东建筑大学, 2021
  • [5]预应力型钢混凝土叠合梁受力性能和设计方法研究[D]. 李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6]BFRP筋无腹筋梁抗剪承载力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D]. 管洪毅. 辽宁工业大学, 2021
  • [7]再生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的可靠指标分析[J]. 陈秋宜,孙畅,刘卫东.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0(06)
  • [8]BFRP筋纤维再生混凝土梁抗剪性能研究[D]. 白雅嘉. 辽宁工业大学, 2020(03)
  • [9]纤维再生混凝土梁的力学性能研究[D]. 张振兴. 西安工业大学, 2020(02)
  • [10]基于修正压力场理论的再生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D]. 王芯苗.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

标签:;  ;  ;  ;  ;  

再生混凝土梁抗剪性能试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