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2002年中考物理答案主要问题分析

天津市2002年中考物理答案主要问题分析

一、2002年天津市中考物理答卷中主要问题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刘春兰[1](2021)在《SOLO与学科能力融合视角下的中考化学试题特点和趋势研究 ——以2012-2020年白银市中考化学试题为例》文中研究说明

孙影[2](2021)在《物理实验教学突出生活化的改进研究》文中提出

兰芳[3](2020)在《我国区域金融人才集聚中政府行为研究》文中提出“人才聚则事业兴”,在中国经济社会建设的攻坚时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资源,三期叠加时代的中国发展与人才的集聚共享有着紧密的联系。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人才管理曾指出:要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把党内外、国内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同时,在我国区域经济建设中,在国家的各项政策之下,区域金融集聚区纷纷被创建,随着其地位和作用的不断提升,区域金融的发展对于金融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通过金融人才集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手段也越来越明确。从理论上来讲,金融人才的集聚既要依靠市场,又要依靠政府行为的创新。所以,有效吸引金融人才、加快金融人才集聚成为当前政府关注的重点。在人才强国战略背景下,“筑巢引凤”正成为各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近年来,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各种政策吸引金融人才,着力在本地打造金融人才集聚区。本文之所以选择政府行为作为研究区域金融人才集聚的切入点,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区域金融人才集聚中外部环境对区域人才集聚的效应至关重要,而区域外部环境的质量主要取决于政府的行为和绩效,它对人才集聚效应的产生与发挥具有宏观的支撑作用。这里的区域既是指行政区域,也指经济区域和地理区域。由于区域的差异性,不同区域的人才集聚模式只能借鉴,不能模仿,区域地方政府只有经过不断试错、多次博弈才能找到适宜于本区域人才集聚特点的合作机制。第二,政府提供的人才集聚环境表现为两种效应,分别是人才集聚的经济性效应和不经济性效应。当政府制定了合理的人才集聚政策和长期发展战略,为人才集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使人才集聚在不断的动态博弈中处于一种和谐的发展机制下,人才资源与其他生产要素的配置和组合达到理想状态时,人才集聚就表现为经济性效应;当政府没有制定或者制定了违背区域发展规律的人才集聚政策和长期发展战略,人才集聚中各要素就会相互冲突、形成内耗,使人才集聚总效应低于人才分散状态下的效应之和。如果人才集聚表现为经济性效应,那么政府就应该进一步加强人才集聚的相关政策和战略;如果人才集聚表现为不经济性效应,那么政府和企业就应该改变各自的战略政策或者采取措施防止人才集聚不经济效应进一步恶化。基于上述问题的提出,本文围绕政府行为与区域金融人才集聚,从理论、实证、对策三个层面进行研究分析。按照“政府行为的动因需求——现实考量——运行机制——绩效检验——路径提升”的思路,沿着从理论到事实,从事实到对策,理论结合事实并指导对策,事实检验理论和对策的途径,综合分析政府行为与人才集聚的逻辑关系问题,以期为区域金融人才的集聚与政府行为的良性互动提供一种可能的思路与参考。首先,理论层面。主要阐述了本文的现实背景、写作目的以及理论与实践意义,概括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以及所用的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创新点、不足之处以及后续的研究展望。随后对文章涉及的如政府行为、金融人才集聚等核心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界定。并分别对政府行为、人才集聚等相关基础理论做了归纳,作为本文研究的理论依据;最后,梳理了相关文献。其次,事实层面。第一,对区域金融人才集聚过程中政府行为的动因需求进行分析。从行为对象层面看,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人才的积累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从行为主体层面看,政府是区域金融人才集聚中资源的提供者和管理者,同时,政府行为影响着组织和个体行为的选择。第二,对区域金融人才集聚中政府行为的现实情况进行了考量。首先,利用区位熵系数法完成了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金融人才集聚程度的测定,总结了各省市金融人才的集聚情况,并进一步分析了各区域当前在金融人才集聚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同时,通过对各区域间各级政府促进金融人才集聚的政府行为资料、政策文件的分析和对政府部门的深度访谈,整理分析了现有的政府行为内容,归纳总结当前我国区域金融人才集聚过程中政府行为的运行机制,指出了政府在区域金融人才集聚过程中主要的行为内容包含四个方面,分别是制度建构行为、组织协调行为、经济管理行为和社会服务行为。同时指出政府在区域金融人才集聚中也面临着各种困境、存在着不足。第三,通过实证方法检验了政府行为的绩效。主要采用面板回归模型从政府行为促进金融人才集聚的有效性,以及政府行为对金融人才集聚的区域联动效应检验两方面来分析区域金融人才集聚中政府行为的有效性。第四,对国外发达国家区域人才集聚过程中政府行为的经验梳理总结。选取美国、新加坡和日本作为借鉴对象,比较了不同国家促进区域人才集聚的具体政府行为模式,具体分析了不同国家的移民政策、税收优惠政策、法律环境建设举措及政府创新服务行为等。提炼国外政府在推动金融人才集聚中可供借鉴的经验,作为我国政府的参考借鉴。最后,对策层面。为进一步推动区域金融人才集聚,本文提出了金融人才集聚中政府行为的优化路径。首先明确了政府的角色定位,而后从制度建构、组织协调、经济管理和社会服务四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建议,完善政府政策体系、优化区域金融人才集聚,以寻找政府行为与区域金融人才集聚的最佳契合模式。

王晨[4](2020)在《中考物理信息题分类及其物理能力考察的研究 ——以2019年中考物理38套试题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如今,人类进入了信息化社会。信息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基本元素。人与人之间以及社会运行中的信息沟通不可或缺且作用重大。基于对信息的重视和利用,中考物理试题的命题同样也出现了一类与之密切相关的试题类型——物理信息题。经过研究相关文献发现,之前学者对于物理信息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物理信息题的试题特点分析研究、分类研究以及问题解决策略研究,却没有专门针对物理信息题的试题考查统计分析研究。本文以此作为切入点,将2019年全国各省市38套中考物理试卷中的物理信息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试题的考查分析研究,来丰富物理信息题的定量分析研究,为以后物理信息题的研究者提供数据参考。同时,在实践教学方面,也可以为试题的命题者和物理教师提供一些参考,方便物理信息题的编制和解答。本论文在参考之前学者对于物理信息题、物理开放性试题、物理能力研究基础上,对它们重新进行了概念界定,将物理信息题与物理开放性试题进行对比分析,明确两者之间的异同,并依照试题当中材料信息的呈现形式将物理信息题划分为四大类:图象信息类、表格信息类、阅读材料信息类、综合信息类。任何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最终都会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对物理信息题的解答过程,就是对于学生物理能力的考查过程。本研究参考邢红军教授的物理能力理论确立了物理能力的判断依据,将物理能力分为五大类:观察、实验能力,物理想象能力,物理思维能力,物理运算能力,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方法的能力。在试题分析部分,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对物理信息题进行筛选、编码、以及试题分析。针对物理信息题的四大分类分别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其在各地区的考查频率、试题考查类型、知识模块重点以及情境来源。并参照物理能力理论,对筛选出的物理信息题进行物理能力的分析研究。通过研究表明,物理信息题在中考物理试题当中占有极大的比重,分值占比基本上位于30%90%之间,这些比值的区分主要是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一般经济越发达地区分值占比越高。物理信息题在各类试题类型中均有涉及,而且知识点的考察要求与《课标》相一致,以力学和电磁学最为重要,试题的出题均来源于《课标》。物理信息题在中考当中对学生物理能力的考查比较全面,但是由于不同类型试题所提供的材料形式不同,其对物理能力的考查就会有所侧重,如图象信息类试题主要考查观察、实验能力当中的观察分析能力,表格信息类试题主要考查物理运算能力当中的分析运算能力,阅读材料信息类试题主要考查物理思维能力当中的分析、概括、归纳能力,综合信息类试题考查比较全面基本上各项能力均需参与其中。基于此,教师应该把握教学方向,明确试题考查内容,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物理能力;学生自己应该正确面对问题,参考教师的教学建议来解决问题,提升自己的物理能力水平。

魏雪雪[5](2020)在《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下初三学生解决中考综合题的实践研究 ——以天津市近五年中考题为例》文中认为在国家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提出高中阶段需要培养学生的六种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能仅依靠高中阶段教师的讲授,而是需要一个长时间的渗透过程,一些教育者忽视这个问题,错过初中这个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阶段,导致学生很难达到理想的水平。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具有更高抽象性和综合性的关键能力,它的培养应该在学生的成长和学习实践过程中贯彻。初中数学对教育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且这一时期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相关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皮亚杰理论为基础,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对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和核心素养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采用调查研究法和访谈法。通过编制的以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六方面为基准的测试卷,对天津市市区和郊区的403位学生进行测试。结合对中考综合题和测试题的分析,对两位数学教师进行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和数学教学方面的非结构化访谈,并把调查结果和中考综合题的研究结果对比得出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现况。在天津市市区和郊区两个区初三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调查结果来看:目前初三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学生并没有达到初高中衔接要求学生应达到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女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和男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存在一些差距。根据出现的问题给出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建议和中考命题意见。

谷九丽[6](2019)在《对天津市2012-2018年中考化学有关“身边的化学物质”试题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布鲁姆目标分类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为基础,借鉴了美国学者波特于2002提出的SEC模式(二维矩阵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和统计法,从内容主题和认知水平两个维度来定量考查了2012—2018年天津市中考化学有关“身边的化学物质”试题与新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在内容主题方面,根据2011版新课程标准对中学化学内容的分类,对“身边的化学物质”这一主题进行编码,制作内容维度分析表,将试题与内容维度分析表进行比较、分析、统计,得出结论;在认知水平维度方面,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布鲁姆目标分类理论,对每一个二级主题下的具体内容的认知维度进行统计,将试题考查的知识点与认知维度表进行统计,利用波特一致性计算公式,分别计算出每一年的一致性系数P。在本研究中,2012—2018年天津市中考化学“身边的化学物质”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系数分别是P=0.743、0.857、0.843、0.805、0.842、0.837、0.798,根据波特系数的特性可知,近七年天津市中考化学试卷中有关“身边的化学物质”试题与《新课标》在认知维度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研究发现,天津市中考化学有关“身边的化学物质”试题分值比较高,考查主要是基础知识,其中对我们周围的空气二级主题考查比较多。最后针对天津市中考化学有关“身边的化学物质”提出相关教学建议:(1)依据新课程标准,加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2)强调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教学,重视知识的形成和理解;(3)课程上教学要注重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4)完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5)充分利用教材,组织专题复习;(6)有效模拟训练,归纳错题等。希望以上研究能为天津市教育工作者教学和复习提供一定的参考信息。

潘腾[7](2019)在《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与中考数学试卷一致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20世纪末,一场以编制课程标准为起点,依据课程标准开展课程、教学、评价等方面改革的国际运动已然形成,课程标准处于核心位置。课程标准的理念能否落实,与课程系统中的各个要素是否能够协调一致相关。然而直到今日,基于标准的教学虽是课程改革的主流,可在实际教学中却屡屡受挫,在于对教学起关键性导向作用的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程度存疑。我国学业评价通常是以纸笔测验的形式开展,因而本研究从全国统一命题的23个省份(或直辖市)中抽取5份中考数学试卷,分别探讨其与课程标准之间的一致性程度,借助SEC一致性分析模式,根据我国国情构建本土化的一致性分析框架,从内容主题、认知水平、总体一致性情况等多方面比较两者的一致性程度。研究表明:(1)中考试卷与课程标准的Porter一致性指数低于统计意义上的临界值,一致性程度并不高。(2)与课程标准相比,中考试卷在内容主题上降低了对“图形与几何”领域考察,相对增加了“方程与代数”、“函数与分析”、“统计与概率”领域的考察力度。(3)与课程标准相比,中考试卷在认知水平上减少了对“了解”、“掌握”的考察,增加了对“理解”的考察。通过对数据结果的分析和反思,建议通过完善课程标准、进行基于标准的试题命制等方式提高中考数学试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并通过两道有关试题的教学案例说明在课程运行过程中存在着的预期课程、实施课程和评价课程是可以实现一致性,以促使一线教学回归课程标准的理念。

徐国芬[8](2019)在《中学古诗文中的音乐文化及其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既是一个诗的国度,也是一个乐的国度。诗歌与音乐是两种密不可分的姊妹艺术,二者的融合促进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音乐文学的发展与繁荣。无论是诗经、楚辞、汉赋,还是唐诗、宋词、元曲等都代表着不同时期典型的音乐文学,在这些作品中涉及到大量的乐器,也有不少专门去写诗人看歌舞表演或听器乐演奏的审美感受的诗歌……这些方面都可以被称为古诗文音乐文化的范畴。总之,关于音乐文化的研究着作虽层出不穷,但对于课本中涉及到的古诗文音乐文化研究却略有不足,尤其是系统性研究那更是少之又少。即使有相关篇目的研究,也仅是以单篇研究为主,显得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但是,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为例,笔者经过仔细统计后发现,在中学古诗文中所体现到的音乐文化是非常丰富的。同时,笔者通过对2013—2018年全国部分中考和高考语文试卷中涉及古诗文音乐文化的试题进行仔细统计后发现,古诗文音乐文化教学与考试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基于上述情况,笔者将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为参照,对中学古诗文中的音乐文化做出进一步研究,以期对中学古诗文中的音乐文化进行更加系统和完整的认识,对中学古诗文教学提供些许的借鉴和参考。本论文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绪论,首先是对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做出客观地认识,笔者认为主要有这两方面的意义:一是通过音乐文化,了解社会发展;二是有助于教师丰富中学古诗文中的音乐文化教学;其次是对目前国内相关研究现状进行整理分析并对本论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进行简要阐述。第一章,中学古诗文音乐文化教学及考查分析。首先是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体现出发,对初、高中教师与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期对目前中学古诗文教学有一个大致掌握;其次是对2013至2018年全国部分中考和高考语文试卷中涉及音乐文化的试题进行认真统计,寻找古诗文音乐文化教学与考试之间的离合关系;最后根据以上调查和统计来了解及分析当前中学语文古诗文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成因。第二章,涉及乐器的古诗文教学。首先是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为例,对古诗文中涉及到的乐器篇目进行分类统计,将中学古诗文中涉及到的乐器按照演奏方式的不同分为吹、拉、弹、打四大类别;其次是分析中学古诗文中涉及乐器教学的意义。笔者认为对古诗文中的乐器进行讲解,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对古代历史文化现象的理解;另一方面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古诗文内容和情感的把握。第三章,不同音乐文学的教学。首先是按各个时期的不同音乐文学分类统计及阐述。主要是借鉴朱谦之先生《中国音乐文学史》的分类方法,把每一个时期典型的音乐文学,如诗经、楚辞、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等进行分类阐述;其次是笔者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及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一些教学思路,比如:开展古诗文音乐文化微课程讲座、对古诗文音乐文化进行分类研究与专题学习、开展古诗文演唱活动、营造校园古诗文吟诵氛围、开展古诗文音乐文化知识竞赛……但总的来说,这些教学方法仅是作为教学辅助,笔者认为最根本的教学是:教师首先要把所教授的内容从横向及纵向真正做到了解、掌握并深入研究以后,才能熟练的贯穿及运用于课堂教学。第四章,描写音乐类的古诗文教学。在众多诗作中,有一部分是专门去写诗人看歌舞表演或听器乐演奏的审美感受,这些作品被称之为“音乐诗”。尤其以白居易《琵琶行》、韩愈《听颖师弹琴》、李贺《李凭箜篌引》等作品为代表。这些描写音乐类的古诗文教学应与其它作品有所区别,本章将以入选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白居易《琵琶行》以及李贺《李凭箜篌引》为例,进行教学个案分析。首先以白居易《琵琶行》作为教师教学案例分析,其次是以李贺《李凭箜篌引》作为学生研读案例分析。

李萝婷[9](2019)在《小学数学教科书习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数学教科书习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逐渐进入学者的视野。教科书是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领域的重要要素,是教育改革理念转化为现实的载体,习题作为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与课程标准进行一致性分析既是整个教科书质量监测中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有助于反映课程标准在小学数学教科书习题中的落实情况和丰富一致性研究的理论和实践。通过整理和分析文献可以发现,国外学者致力于一致性研究工具的构建并用于现实教育情境中,以得到的研究数据说明课程要素之间的一致性水平,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完善一致性研究工具;国内学者则主要采用或改编国外的一致性研究工具对我国课程要素与课程标准之间的一致性水平进行研究,在内容方面主要侧重于对学业测试与课程标准之间的一致性研究,在学段方面多集中于高中,在学科方面多集中于理科,在工具的选择方面多采用SEC分析模式。梳理小学数学教科书习题的文献可以发现,小学数学教科书习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横向和纵向的比较研究,在具体的研究内容方面主要集中于功能、类型、呈现方式、情境、难度、实践等方面的研究,以一致性角度研究小学数学教科书习题则较少。本研究以小学数学苏教版教科书习题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研究对象,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1)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研究工具来研究?(2)教科书习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程度是怎样的?(3)影响两者之间一致性水平的因素是什么?(4)如何提升两者之间的一致性水平呢?研究方法主要以定量研究为主,辅之以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主要采用改编后的SEC分析模式计算出教科书习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系数,将其与一致性系数临界值作比较,并从内容主题、认知水平、重点分布、一致率和pearson相关系数五个方面分析和检验数据以佐证SEC分析模式的研究结果,验证本土化改造后的SEC分析模式是否经受住检验;定性研究则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德尔菲专家法来确定一致性分析的二维编码体系框架、课标与教科书习题内容主题和认知水平的归类,从中获得有价值的启示,并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小学数学教科书习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水平较低,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性,对其进行细致分析发现差异性存在着积极的差异性和消极的差异性,大部分差异属于积极的差异性,少部分差异属于消极的差异性。深入分析发现课程标准自身特征、教科书自身特征、教科书编审制度存在缺陷、一致性编码的误差等会影响教科书习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水平。基于以上研究相应的提出建议:完善课程标准、丰富教科书呈现载体、形成良好的教科书编审制度和提高编码者的编码水平。

余雪梅[10](2018)在《2017年福建省初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试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7年,福建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开始实行全省统考,较以往的各设区市独立命题,影响力更大,利害性更高,该卷的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将直接影响课程标准的落实和教学的质量。因此,本文对福建省2017年初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试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进行研究。研究由六部分组成:第一章:研究的缘起、研究的问题以及研究设计。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及研究的总思路。第二章:理论综述。对本研究用到的理论、概念进行介绍;并进行相关研究综述。第三章:基于SEC模式的一致性分析。本章对试卷与课标运用波特一致性系数进行整体一致性分析,基于内容主题维度的一致性情况及基于认知水平维度的一致性情况进行分析。第四章:基于韦伯模式的一致性分析。通过四个维度对试卷和课标一致性情况进行分析。第五章:结论及建议。研究的结论如下:1.波特一致性指数显示,试卷整体一致性水平可接受。2.内容主题上试卷考查比率与课程标准要求比率存在差异,该差异可容许3.试卷的总体认知水平低于课标要求。4.试卷知识平衡一致性程度最高,知识深度一致性程度最低。5.在韦伯模式四个维度上,试卷中“生物圈中的人”领域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良好。并提出相关建议。第六章,结语。进行小结与研究展望。

二、2002年天津市中考物理答卷中主要问题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2年天津市中考物理答卷中主要问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3)我国区域金融人才集聚中政府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缘由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缘由
        (三)研究意义
    二、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三、可能的创新与研究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研究不足
第一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政府行为
        (二)人才与人才集聚
        (三)区域金融人才集聚
    二、理论基础
        (一)政府行为相关理论
        (二)人才集聚相关理论
        (三)区域集聚经济学理论
    三、研究综述
        (一)关于政府行为研究综述
        (二)关于人才集聚研究综述
        (三)关于政府行为对人才集聚作用研究综述
        (四)简要评述
第二章 区域金融人才集聚中政府行为的动因分析
    一、金融人才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正反馈效应
        (一)金融人才集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作用机制
        (二)研究设计
        (三)实证研究结果
        (四)研究结论
    二、政府行为影响着组织和个人的行为选择
        (一)从人才角度出发
        (二)从政府角度出发
        (三)从区域共享角度出发
第三章 区域金融人才集聚中政府行为的现实考量
    一、京津冀、长三角与珠三角区域金融人才集聚比较
        (一)我国区域金融人才集聚的现状分析
        (二)区域金融人才集聚的共性问题
    二、京津冀、长三角与珠三角区域金融人才集聚的政府行为实践
        (一)长三角地区金融人才集聚中政府行为的运行机制
        (二)珠三角地区金融人才集聚中政府行为的运行机制
        (三)京津冀地区金融人才集聚中政府行为的运行机制
        (四)区域金融人才集聚中政府行为的内容
    三、区域金融人才集聚中政府行为的困境
        (一)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与人才流动障碍
        (二)人才集聚政策同质与引才留才机制保守
        (三)政府行政权力主导与市场力量调动乏力
        (四)人才评价体系缺乏与政府政策效力不足
        (五)激励机制滞后与人才积极性不足
第四章 区域金融人才集聚中政府行为的绩效分析
    一、政府行为促进区域金融人才集聚的实证检验
        (一)实证模型设定
        (二)变量定义与样本选取
        (三)实证结果分析
    二、政府行为对金融人才集聚的区域联动效应检验
        (一)模型构建
        (二)变量选取与统计描述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三、区域金融人才集聚中的政府行为绩效评价
第五章 国外区域人才集聚中政府行为的比较与借鉴
    一、国外政府推动区域人才集聚的具体实践
        (一)美国
        (二)新加坡
        (三)日本
    二、国外区域人才集聚中政府行为典型模式分析
        (一)基础服务型政府行为模式
        (二)战略指导型政府行为模式
        (三)计划控制型政府行为模式
    三、国外区域人才集聚中政府行为的经验借鉴
        (一)明确政府的角色地位,政府行为本土化
        (二)坚持市场的主导地位,政府行为辅助化
        (三)遵循区域的个性发展,政府行为协同化
第六章 区域金融人才集聚中政府行为的优化路径
    一、明确政府角色定位
        (一)领路者:完善科学目标规划
        (二)监督者:强化组织运行管控
        (三)服务者:重视载体环境建设
        (四)赋能者:强化“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模式
    二、创新制度建构行为
        (一)重视人才集聚的制度环境,宏观调控人才资源
        (二)健全人才集聚法治和信用体系建设
        (三)保持政策连贯性,升级迭代创新政策
        (四)强化政策协调性,加强区域的协同共生
    三、完善组织协调行为
        (一)创新聚才引智机制
        (二)完善市场化引才育才机制
        (三)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四)推进区域金融人才互认机制,创新人才共享渠道
    四、提升经济管理行为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二)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宏观经济环境
        (三)关注和引导优质企业发展,加强区域金融产业集聚
        (四)完善政府对人才的经济投入,建立多元化管理机制
    五、优化社会服务行为
        (一)营造良好的金融人才环境平台
        (二)促进人才集聚服务机构发展
        (三)完善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监督体系
        (四)优化金融教育理念,实施科学的金融人才培养体系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4)中考物理信息题分类及其物理能力考察的研究 ——以2019年中考物理38套试题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缘起
    1.2 现状的研究
        1.2.1 物理信息题的研究
        1.2.2 中考物理试题的研究
        1.2.3 物理能力的研究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2 理论研究
    2.1 概念界定
        2.1.1 物理开放性试题
        2.1.2 物理信息题
        2.1.3 物理能力
    2.2 理论基础
        2.2.1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 年版)
        2.2.2 物理能力理论
        2.2.3 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3 物理信息题的分析研究
    3.1 物理信息题的分类
    3.2 试题样本的筛选
        3.2.1 筛选标准
        3.2.2 筛选方法
        3.2.3 筛选结果
    3.3 试题的编码
        3.3.1 编码规则
        3.3.2 编码过程
        3.3.3 编码结果
    3.4 试题的分类分析
        3.4.1 图象信息类
        3.4.2 表格信息类
        3.4.3 阅读材料信息类
        3.4.4 综合信息类
    3.5 本章小结
4 物理信息题中物理能力的考查分析
    4.1 物理能力的判断依据
    4.2 中考物理信息题的物理能力考查统计
        4.2.1 观察、实验能力
        4.2.2 物理想象能力
        4.2.3 物理思维能力
        4.2.4 物理运算能力
        4.2.5 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方法的能力
    4.3 物理信息题中物理能力呈现的范例分析
        4.3.1 图象信息类试题的物理能力体现
        4.3.2 表格信息类试题的物理能力体现
        4.3.3 阅读材料信息类试题的物理能力体现
        4.3.4 综合信息类试题的物理能力体现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
    5.1 研究结论
    5.2 相关建议
        5.2.1 对教师的建议
        5.2.2 对学生的建议
    5.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下初三学生解决中考综合题的实践研究 ——以天津市近五年中考题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概念界定
        1.2.1 数学素养
        1.2.2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1.2.3 中考综合题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1.5 论文的逻辑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与内涵
        2.1.2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与其他概念维度的关系
        2.1.3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2.1.4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与中考试题的研究
        2.1.5 文献综述评价
    2.2 理论基础
        2.2.1 人本主义理论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3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第三章 相关调查研究
    3.1 研究思路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研究法
        3.2.2 访谈法
        3.2.3 调查研究法
    3.3 研究工具
    3.4 研究假设
    3.5 研究对象
    3.6 研究目的
    3.7 访谈
        3.7.1 访谈目的
        3.7.2 访谈对象
        3.7.3 实施过程
    3.8 数学测试卷的设计
第四章 中考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分析
    4.1 中考题的整体分析
    4.2 中考综合题的分析
    4.3 中考综合题整体对比
第五章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调查结果及分析
    5.1 信效度分析
    5.2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影响因素分析
        5.2.1 初中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整体的描述性结果
        5.2.2 初中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差异性分析
    5.3 初中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各维度的描述性结果
        5.3.1 初中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性别差异
        5.3.2 初中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地区差异
    5.4 学生现状与中考综合题现状对比分析
第六章 教学建议与反思
    6.1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教学建议
    6.2 反思与展望
        6.2.1 反思
        6.2.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测试卷
附录2 天津市中考综合题
致谢

(6)对天津市2012-2018年中考化学有关“身边的化学物质”试题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中考是检验中学学习水平的重要手段
        1.1.2 “身边的化学物质”在中学化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1.3 复习策略的重要性
    1.2 研究现状分析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对研究现状的思考
    1.3 研究综述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模式
        1.3.4 研究意义
2 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学业(成绩)水平
        2.1.2 课程标准
        2.1.3 复习策略
        2.1.4 身边的化学物质
    2.2 理论基础
        2.2.1 布鲁姆目标分类理论
        2.2.2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
        2.2.3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3 2012-2018年天津市中考化学“身边的化学物质”试题分析
    3.1 题型分值分布情况统计
        3.1.1 中考试题题型分值分布情况
        3.1.2 “身边的化学物质”试题题型分值分布情况
    3.2 “身边的化学物质”试题考查的内容维度分析
        3.2.1 内容维度分析表的建立
        3.2.2 “身边的化学物质”内容维度的分类统计结果
    3.3 “身边化学物质”试题考查的认知维度分析
        3.3.1 认知维度分析表的建立
        3.3.2 认知维度的分类依据
        3.3.3 对“身边的化学物质”内容的认知维度要求
        3.3.4 “身边的化学物质”试题认知维度分类举例
        3.3.5 “身边的化学物质”试题认知维度分类统计
        3.3.6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与试题认知维度的一致性分析
4 天津市中考化学“身边的化学物质”的教学建议
    4.1 依据新课标,加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
    4.2 强调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教学,重视知识的形成和理解
    4.3 课堂上教学要注重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
    4.4 完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
    4.5 充分利用教材,组织专题复习
    4.6 有效模拟训练,归纳错题
5 结论与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1 2012-2018年天津市中考化学身边的化学物质试题认知维度分类统计表
附录2 2012-2018年天津市中考化学试卷
致谢

(7)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与中考数学试卷一致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工具:SEC一致性分析模式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2.2 一致性研究文献综述
第三章 一致性分析框架及数据编码
    3.1 一致性分析框架的搭建
    3.2 研究对象的整理与编码
第四章 研究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4.1 整体一致性情况
    4.2 内容主题一致性情况
    4.3 认知水平一致性情况
    4.4 内容主题与认知水平的交互一致性情况
第五章 总结
    5.1 研究结论
    5.2 思考与建议
    5.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8)中学古诗文中的音乐文化及其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中学古诗文音乐文化教学及考查分析
    第一节 中学古诗文音乐文化教学的特点
        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体现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
        三、学生接受方式和学习兴趣
    第二节 中考及高考语文试卷中涉及音乐文化试题统计分析
    第三节 目前中学古诗文音乐文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对古诗文中的音乐相关内容关注不够
        二、教学内容以考试为主,教学手段传统单一
        三、缺乏古诗文音乐文化学习氛围
第二章 涉及乐器的古诗文教学
    第一节 按中学古诗文中涉及到的乐器分类统计
        一、打击乐器
        二、吹管乐器
        三、弹弦乐器
        四、拉弦乐器
    第二节 中学古诗文中涉及乐器的教学意义
        一、有助于学生对古代历史文化现象的理解
        二、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古诗文内容和情感的把握
第三章 不同音乐文学的教学
    第一节 按各个时期的不同音乐文学分类统计
        一、诗经、楚辞、乐府
        二、唐诗
        三、宋词
        四、元曲
    第二节 不同音乐文学的教学
        一、“我喜欢,我学习”——开展古诗文音乐文化微课程讲座..
        二、“我参与,我探究”——对古诗文音乐文化进行分类研究与专题学习
        三、“班班有歌声”——开展古诗文演唱活动
        四、“古诗文吟诵大会”——营造校园古诗文吟诵氛围
        五、“日积月累,活学活用”——开展古诗文音乐文化知识竞赛
第四章 描写音乐类的古诗文教学
    第一节 教师教学案例:以白居易《琵琶行》为例
    第二节 学生研读案例:以李贺《李凭箜篌引》为例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中学古诗文中的音乐文化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
附录二:中学古诗文中的音乐文化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三:2013 年—2018 年全国部分中考语文试卷涉及古诗文音乐文化统计表
附录四:2013 年—2018 年全国部分高考语文试卷涉及古诗文音乐文化统计表
附录五:不同音乐文学分类统计
致谢辞

(9)小学数学教科书习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与问题
        (一) 研究背景
        (二) 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 研究的目的
        (二) 研究的意义
    三、研究方法
        (一) 文献分析法
        (二) 内容分析法
        (三) 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四、研究思路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关键概念界定
        (一) 教科书习题
        (二) 课程标准
        (三) 一致性
    二、国外课程一致性研究工具的介绍
        (一) 韦伯模式
        (二) SEC分析模式
        (三) 一致性模式的比较
    三、国内课程一致性研究现状及趋势
        (一) 研究概貌
        (二) 研究主题
        (三) 反思与展望
    四、小学数学教科书习题的文献综述
        (一) 比较研究:扬长补短
        (二) 微观研究:精细具体
        (三) 反思与展望
第二章 研究过程
    一、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工具
        (一) 确定研究对象
        (二) 确定研究工具
    二、确定二维编码体系框架
        (一) 编码维度的确定
        (二) 内容主题维度的划分
        (三) 认知水平维度的划分
        (四) 一致性二维编码体系的确定
    三、编码过程的说明
        (一) 根据实际意义编码
        (二) 以知识点为单元编码
        (三) 对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作细微调整
    四、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一) 研究的效度
        (二) 研究的信度
第三章 小学数学教科书习题与课程标准一致性分析
    一、SEC一致性系数计算
    二、内容主题比较
    三、认知水平比较
    四、重点分布比较
    五、一致率比较
    六、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结论
    一、研究结论
        (一) 内容范围的不一致
        (二) 认知水平的不一致
    二、启示和建议
        (一) 逐步完善课程标准
        (二) 丰富教科书的呈现载体
        (三) 形成良好的教科书编审制度
        (四) 提高编码者的编码水平
    三、本章小结
结语
    一、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一) 研究内容的创新
        (二) 研究工具的创新
    二、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一) 编写人员的不足
        (二) 访谈人员的缺乏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10)2017年福建省初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试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第一章 理论综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第二节 国内基于课标的评价一致性研究现状的可视化分析
    第三节 一致性分析模式
第二章 基于SEC模式的试卷和课标两者一致性分析
    第一节 课程标准“内容主题X认知水平”二维矩阵表的建立
    第二节 试卷“内容主题X认知水平”二维矩阵表的建立
    第三节 SEC一致性系数及其总体分析
    第四节 内容主题或认知水平单一维度的分析
第三章 基于韦伯模式的试卷和课标两者一致性分析
    第一节 课程标准的编码
    第二节 试卷试题的编码
    第三节 数据的整理与统计
    第四节 结果分析
第四章 研究的结论与建议
第五章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四、2002年天津市中考物理答卷中主要问题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SOLO与学科能力融合视角下的中考化学试题特点和趋势研究 ——以2012-2020年白银市中考化学试题为例[D]. 刘春兰.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2]物理实验教学突出生活化的改进研究[D]. 孙影. 西南大学, 2021
  • [3]我国区域金融人才集聚中政府行为研究[D]. 兰芳. 吉林大学, 2020(08)
  • [4]中考物理信息题分类及其物理能力考察的研究 ——以2019年中考物理38套试题为例[D]. 王晨.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5]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下初三学生解决中考综合题的实践研究 ——以天津市近五年中考题为例[D]. 魏雪雪.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8)
  • [6]对天津市2012-2018年中考化学有关“身边的化学物质”试题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D]. 谷九丽.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9(08)
  • [7]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与中考数学试卷一致性研究[D]. 潘腾. 闽南师范大学, 2019(08)
  • [8]中学古诗文中的音乐文化及其教学研究[D]. 徐国芬. 贵州师范大学, 2019(08)
  • [9]小学数学教科书习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D]. 李萝婷.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4)
  • [10]2017年福建省初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试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D]. 余雪梅. 福建师范大学, 2018(09)

标签:;  ;  ;  ;  ;  

天津市2002年中考物理答案主要问题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