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牵引配合手法治疗急性腰椎后突关节紊乱症

电动牵引配合手法治疗急性腰椎后突关节紊乱症

一、电动牵引加手法治疗急性腰椎后小关节紊乱(论文文献综述)

陈姝[1](2021)在《热磁横波运动牵引联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热磁横波运动牵引联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探讨热磁横波运动牵引联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功效,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01月0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于厦门市中医院骨一科住院治疗并符合纳入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采用随机对照法,将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先予电动间歇牵引治疗20分钟,休息5分钟后再采用针刺治疗30分钟,每日1次,针刺取穴肾俞穴、腰夹脊穴、委中穴为主穴,三焦俞穴、曲池穴为配穴,均取双侧。试验组先予热磁横波运动牵引治疗20分钟,休息5分钟后,再予上述针刺治疗30分钟,每日1次。对照组及试验组均为每治疗5天,休息2天,4周为1疗程。分别观察治疗前后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后的疗效评价,使用统计软件SPSS 24.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治疗期间,两组各有2例患者因疗程过长自动退出而脱落。最终试验组及对照组均为28例。(2)符合本研究的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分布上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治疗后,两组的腰椎JOA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试验组的改善指数较对照组明显(P=0.000<0.05),说明试验组的治疗方案更能改善患者腰椎的主观症状。(4)受试后两组均可以改善VAS评分,试验组的VAS评分变化分值高于对照组(P=0.001<0.05),说明经治疗后试验组在改善疼痛方面更优。(5)治疗后两组的ODI评分均较前好转,且试验组改善指数明显较高(P=0.000<0.05),说明试验组更能改善本病对受试者的生活影响。(6)两组治疗结束后的总有效率比较,经卡方检验,结果显示χ2=2.987,P=0.084<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说明试验组的临床疗效更佳。结论:采用热磁横波运动牵引联合针刺疗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上的疗效优于电动间歇牵引联合针刺疗法,前者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及腰椎功能改善程度更加显着,更能减少该疾病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闫沛春[2](2021)在《南少林倒盖金被手法治疗腰椎间盘退变的生物力学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南少林倒盖金被手法分别作用于L4、L5棘突,在不同牵伸时长、椎体移动高度不同的情况下观察中度退变椎间盘及椎间关节、脊髓神经根的应力变化情况,分析南少林倒盖金被手法治疗腰椎间盘中度退变的生物力学变化情况,为临床改良手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前期建立模型的方法:扫描1名健康志愿者全腰椎CT图像和MRI图像,将影像资料导入专用软件,建立正常全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及脊髓神经根模型,通过有限元网格划分,进行材料参数的设定,对边界条件进行假定,对模型进行有效性验证后,进行模型参数调整的方法获得中度腰椎间盘退变及脊髓神经根的全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2.模型有效性验证:对L1-S1全腰椎模型L1终板上表面加载竖直载荷400N及运动附加力矩10N·M,来模拟前屈、后伸、左侧弯、右侧弯、左旋转、右旋转这六种不同运动状态下的腰椎结构组织生物力学特性,验证模型时边界约束条件,将数据与以往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对腰椎模型的有效性与准确性进行验证。3.确定作用应力范围值:利用DR摄片机分别拍摄倒盖金被手法作用L4、L5棘突前后的腰椎侧切片,测量L4、L5棘突的安全移动范围为10cm。牵伸压力随着椎体移动高度的增加而增大,借助压力传感器测量腰椎后伸扳法正常操作时医生手掌对于受试者腰部的压力范围为3.6~9.9kg,最大压力为99N,约100N。故牵伸力度为35N~100N,并且以5N为步长进行作用。4.确定牵伸时长范围值:综合考虑受试者的耐受程度及施术者的体力情况,南少林倒盖金被手法的操作时长一般不超过30s,团队前期已研究在30s内腰椎内部的应力情况。本课题在团队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研究,分析不同持续牵伸时长下的有限元仿真及生物力学分析(同一力度下分别作用于L4、L5棘突时,在5s、10s、......30s时腰椎内部的应力变化情况)。5.分析牵伸后的腰椎应力应变情况:根据南少林倒盖金被手法分别作用L4、L5棘突时,观察并计算在不同牵伸时长、椎体移动高度不同情况下L3-L4、L4-L5、L5-S1椎间盘、椎间关节、脊髓神经根、椎间盘与脊髓神经根相对位移的应力变化情况。结果1.作用力于不同棘突时椎间盘的应力变化:在L4、L5棘突分别施加不用作用力,椎体移动高度不同,L3-L4、L4-L5、L5-S1椎间盘的受力随着作用力即椎体移动高度逐渐增加,且各椎间盘应力也逐渐增大。作用力于L4棘突导致的L3-L4椎间盘应力降幅约-36%~-15%,L4-L5椎间盘应力降幅约-71%~-12%,L5-S1椎间盘应力降幅约-64%~-16%;作用力于L5棘突时导致的L3-L4椎间盘应力降幅约-73%~-20%,L4-L5椎间盘应力稍增大,增幅不明显,L5-S1椎间盘应力降幅约-80%~-54%;2.作用力于不同棘突时椎间关节变化:当L4-L5、L5-S1椎间盘发生中度退变后,作用力于L4或L5棘突时,L1-S1椎间关节应力峰值均有增加,作用于L4、L5棘突导致的L1-S1椎间关节应力增幅约39%~153%和41%~102%,L4-L5椎间盘中度退变与L5-S1椎间盘中度退变之间的差异不太明显;3.作用力于不同棘突时脊髓神经根的变化:作用力于L4、L5棘突时,脊髓神经根结构的受力随着椎体移动高度的增大逐渐增加,且应力峰值也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大。当L4-L5、L5-S1椎间盘发生中度退变后,作用力于L4棘突时脊髓神经根应力峰值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作用力于L5棘突时脊髓神经根应力峰值有所降低,且均以L4-L5椎间盘中度退变组对脊髓神经根应力变化较显着;4.作用力于不同棘突时脊髓神经根与椎间盘的变形差异:作用力于L4、L5棘突时,脊髓神经根与椎间盘之间的相对位移随着椎体移动高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当L4-L5、L5-S1椎间盘发生中度退变后,作用力于L4棘突时脊髓神经根与椎间盘的变形差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作用力于L5棘突时脊髓神经根与椎间盘的变形差相对正常有所增大。5.不同作用时长时腰椎应力变化:从整体受力变化趋势来看,随着牵伸时长增加,椎间盘、椎间关节、脊髓神经根呈现先增加后趋于稳定的趋势,在15s-25s内达到应力峰值,后缓慢降低至应力稳定状态。中度椎间盘发生退变与正常组相比,大概相差5s-10s左右。结论1.南少林倒盖金被手法分别作用于L4、L5棘突时,随着椎体移动高度的增大,中度腰椎间盘退变模型的椎间盘、椎间关节、脊髓神经根的应力不同程度的增大且无应力集中表现,说明该手法分别作用L4、L5棘突时,对中度腰椎间盘退变具有一定的疗效;2.南少林倒盖金被手法分别作用于L4、L5棘突时,随着牵伸时长逐渐增加,腰椎椎间盘、椎间关节、脊髓神经根在15s-25s内达到应力峰值后其应力峰值缓慢降低至稳定,建议临床行该手法治疗时的作用时长范围在15s-25s内;3.在L5-S1椎间盘中度退变模型中,作用力于L5棘突时对脊髓神经根与椎间盘的相对位移较明显,提示该手法会增加神经根与椎间盘之间的间距,减小对神经根的刺激,改善患者的神经根症状。

吴震南[3](2020)在《侧卧定点踩跷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侧卧定点踩跷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广东省中医院推拿科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SPSS20.0统计软件生成的随机数字按1:1比例随机分配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侧卧定点踩跷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斜扳法。两组治疗频率为每周2次,3周为1疗程,共观察1疗程。以基线(0周)和第3周治疗结束后为观察节点,通过对比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VAS、JOA、ODI%评分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评估不同干预措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同时在首次治疗完成后,对比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的变化,评估两组治疗方案的即时镇痛效果。结果:1.本研究最终完成病例111例,其中侧卧定点踩跷组(治疗组)56例,传统斜扳组(对照组)55例。两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及治疗前各项评价得分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临床可比性。2.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0%,对照组为81.14%。两组组间分级疗效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VAS评分:治疗前与首次治疗后两组VAS评分组内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前后差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组内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而治疗前后差值,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JOA评分:治疗3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JOA评分变化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JOA评分差值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ODI%评分:治疗3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组内比较,ODI%评分变化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ODI%评分差值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在研究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事件,安全性好。结论:1.两组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JOA和ODI%评分比较结果均提示,侧卧定点踩跷组和传统斜扳组对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功能障碍、促进患者康复均有效,两组组间比较,侧卧定点踩跷组在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方面疗效更明显。2.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结果表明,侧卧定点踩跷组和传统斜扳组均能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症状。在首次治疗后的VAS评分中,侧卧定点踩跷组VAS评分改善更明显,而治疗3周后,侧卧定点踩跷组和传统斜扳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侧卧定点踩跷组在即时镇痛方面更优于传统斜扳组,而整体的疼痛缓解与传统斜扳组疗效相当。3.侧卧定点踩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即时镇痛效果显着,对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促进康复疗效好,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研究和应用。

孙碧晨[4](2019)在《针刀结合美式整脊治疗寰枢椎半脱位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针刀结合美式整脊疗法治疗寰枢椎半脱位的临床疗效,为本方法的临床推广提供支撑。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刀结合美式整脊治疗,共2疗程。第1疗程:针刀治疗1次,休息1小时后(以伤口愈合为度)行美式整脊1次,4天后再行美式整脊1次。第2疗程:第1疗程针刀治疗结束1周后行第2疗程,具体方法同第1疗程。对照组运用美式整脊治疗,共2疗程。2疗程共行美式整脊4次,每周2次,每次美式整脊治疗之间间隔34天。治疗前后,拍摄X线片并记录VBLADS,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寰枢椎半脱位患者评分观察量表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寰枢椎半脱位患者评分观察量表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5),VBLADS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组:痊愈10例、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11例、有效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结合美式整脊疗法和单纯运用美式整脊疗法均可有效改善寰枢椎半脱位患者寰枢关节的紊乱和椎体生物力学的失衡状态;针刀结合美式整脊疗法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运用美式整脊疗法,适合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图0幅;表15个;参80篇。

赵贤坤[5](2019)在《拔伸按压法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卡压所致麻木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客观地评价“拔伸按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神经根卡压所致持续性麻木的有效性,以期为LDH的治疗探索出一种更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的推拿治疗方法。研究方法:将72例受试者通过SPSS随机数字生成器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治疗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拔伸按压法”,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评估受试对象麻木VAS评分、水平法定量感觉检查QST评分(包括棉签实验、针刺实验)、下腰痛量表(JOA)评分,在治疗4周后评估治疗改善率,最后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组内、组间差异,得出结论。研究结果:(1)治疗前基线值比较:试验前两组基线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疗效指标:(1)组内比较: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组内比较,两组在麻木VAS评分、棉签实验、JOA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针刺实验中试验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间比较:在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麻木VAS评分、针刺实验、棉签实验、JOA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2周后,麻木VA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针刺实验、棉签实验、JO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4周后,麻木VAS评分、棉签实验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针刺实验、JO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3)治疗改善效率: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改善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不论是常规推拿手法还是在常规推拿手法基础上加用“拔伸按压法”,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有效,加用“拔伸按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卡压所致持续性麻木的缓解优于常规推拿手法。(2)从某种程度上讲,“拔伸按压法”被认为是在特定适用群体中、在一定范围内使用是相对安全的一种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和使用。

陶秀传[6](2017)在《针推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颈胸椎关节紊乱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目的观察电针配合颈、胸椎手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颈胸椎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合与颈胸椎小关节紊乱的相关性。2.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颈胸椎关节紊乱合并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颈、胸椎手法复位结合电针治疗,1次/天,连续治疗2周为一个疗程;对照组只运用电针治疗,1次/天,连续治疗2周为一个疗程。记录两组治疗患者前后影像学得分及Kupperman量化评分,比较两组疗效是否有差异。3.结果1.治疗前后影像学疗效评价:两组治疗前影像学张口位片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治疗后得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得分比较,差异学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观察组改善颈、胸椎棘突偏歪情况有效,对照组可改善临床症状,但对于张口位得分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影像学侧位片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治疗后得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得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得分比较,差异学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观察组改善颈胸生理弧度有效,对照组可改善临床症状,但对于侧位片得分无统计学意义。2.治疗前后Kupperman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Kupperman总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评分显着低于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后总评分低于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1)。经治疗后观察组总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1)。观察组治疗后Kupperman潮热出汗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治疗前Kupperman潮热出汗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治疗后Kupperman潮热出汗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Kupperman潮热出汗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Kupperman潮热出汗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Kupperman情绪波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治疗后Kupperman情绪波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Kupperman情绪波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Kupperman情绪波动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Kupperman泌尿系统感染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治疗后Kupperman泌尿系统感染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Kupperman泌尿系统感染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结论1.手法复位结合电针组与单纯电针组治疗均可改善颈胸椎关节紊乱、围绝经期临床症状,而且手法复位结合电针组可有效改善颈、胸椎小关节紊乱。2.手法复位结合电针与单纯电针治疗均可改善围绝经期潮热汗出、情绪波动症状,且手法复位结合电针疗效优于单纯电针。但两组治疗方法对于围绝经期泌尿系统感染症状治疗无效。3.颈胸椎小关节紊乱与围绝经期综合征有一定的相关性。

张振宁[7](2014)在《不同体位下牵引配合微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常见多发性疾病,是以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或外力引起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刺激椎管内的脊髓、脊神经根、硬脊膜、血管等引起的腰痛、下肢放射痛为表现的一种综合症。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运动健身的减少及社会压力的增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并日趋年轻化,故加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得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通过Owestry功能障碍指数(0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VAS),中医疗效评定来对比倒悬牵引配合微波组和仰卧位牵引配合微波治疗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明确在何种体位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的疗效更显着。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治疗组采用倒悬牵引配合微波,对照组则用仰卧位牵引配合微波。治疗组:先予倒悬牵引治疗20min,再予微波照射治疗15min。对照组:先予仰卧位牵引20min,再予微波照射治疗15min。每天治疗1次,连续7天为1个疗程,一共2个疗程。60名患者在治疗前和完成2个疗程后均采用O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分,及中医疾病诊断疗效标准评价分级,最后用统计学的方法检验,以全面分析评价其临床疗效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组得出85.7%的临床愈显率,92.9%的有效率;对照组得出60.7%的临床愈显率,89.3%的有效率。经统计学的卡方检验分析,倒悬牵引配合微波组治疗疗效明显。根据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的评分对比,得出治疗后两组的VAS分值均比治疗前降低,用统计学检验示治疗前后的差异有意义,即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均有效;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得出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Owestry功能障碍指数(0DI)评分,得出治疗后两组的ODI指数均下降,用统计学检验示治疗前后的差异有意义,即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均有效;对比两组治疗后的ODI指数评分,得出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提示治疗组在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与功能上优越于对照组。结论:倒悬牵引配合微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快速减轻患者腰腿痛等临床症状,而且操作简单,安全性较高,基本无医源性损伤。故倒悬牵引下配合微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值得临床推广。

王尚巍[8](2012)在《倒悬牵引结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腰椎间盘突出症(prolapse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以下简写LIDP)是中青年腰部活动受限的主要原因。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呈现年轻化、发病率升高的特点。因此加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并探求更短疗程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的:观察倒悬牵引结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并与平卧电动牵引结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进行比较,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为临床治疗方法的优选提供依据。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倒悬牵引结合电针组(治疗组),腰椎平卧电动牵引结合电针组(对照组),每组各30人。治疗组:先予电针治疗,取穴:基本穴:腰夹脊穴、腰阳关、环跳、阳陵泉。寒湿型配命门穴;血瘀型配膈俞穴;肝肾亏虚型配三阴交穴。电针治疗后采用倒悬牵引治疗。对照组:电针治疗同上,电针治疗后采用腰椎平卧电动牵引治疗。每天治疗1次,10次为一个疗程。两组患者均在首次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分别用改良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M-JOA)、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评分,并进行中医症状临床疗效评定,以综合评定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愈显率为82.1%,有效率为96.4%。对照组临床愈显率为57.1%,有效率为89.3%。经卡方检验,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无明显性差异(P>0.05),愈显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倒悬牵引结合电针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腰椎平卧电动牵引结合电针组。运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对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进行评分,两组患者经治疗后VAS分值均下降,前后比较有显着性差异,表明两组治疗均有效(P<0.01);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组间VAS评分的变化,治疗组VAS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1),说明治疗组对改善患者疼痛症状的疗效优于对照组。通过改良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M-JOA评分)进行评分,两组治疗后,治疗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治疗组在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与功能上优越于对照组。结论:倒悬牵引结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快速减轻患者腰腿痛等临床症状,并且操作简单,相对安全,基本无医源性损伤。该综合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不仅可以缓解神经卡压引起的疼痛症状,纠正腰椎小关节错位,而且兼顾软组织,因此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此疗法是倒悬牵引疗法和电针的优化组合,值得临床推广。

刁海静[9](2011)在《腰部扳法的研究现状》文中研究说明使关节瞬间突然受力,做被动的旋转或屈伸、展收等运动,称为扳法。扳法为推拿常用手法之一,也是正骨推拿流派主要手法。包括全身各关节部扳法及某些半关节部扳法。其中腰部扳法具有疏通经络、滑利关节、纠正解剖位置的作用,临床中腰部扳

陆子未[10](2011)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回顾性研究》文中认为背景中国古代并无腰椎间盘突出症其名,但有类似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体征描述记载。直到隋朝,出现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体征描述。西方学者在希波克拉底时代已经将推拿牵引术用于治疗腰骶痛,直到1934年,Mixter, Barr报告手术切除突出的腰椎间盘获得成功,我国现代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报道始于1946年。中医对于本病的治疗一直沿用保守的方法。临床报道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方法很多,疗效较好,怎样综合利用各种方法进一步提高疗效将是临床工作中有待解决的一个问题。目的回顾性的调查临床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的保守治疗情况。总结、归纳疗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的疗效的主要治疗因素,并探讨中医证型对疗效的影响。为临床工作确定较理想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7年11月至2010年12月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骨二科、康复科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住院病人的归档病历进行关于保守治疗的回顾性研究。对病例根据是否应用某项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关于疗效的研究,对中医证型进行归类,研究不同证型的疗效,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及SPSS16.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采用方差分析及卡方检验对结果进行检验。结果对临床回顾性病例统计结果发现,总病例数786例,应用推拿治疗方案的病例数共407例,牵引治疗方案的病例数129例,针灸治疗方案的病例数286例,物理治疗方案的病例数784例,西药治疗方案的病例数392例,中药治疗方案的病例数785例。年龄构成符合近似正态分布,平均住院时间12天。根据是否应用西药治疗分为中医组和中医+西药组,经精确概率法检验,P=0.981。在a=0.05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医组的治愈率33.2%,好转率达66.0%,未愈率0.3%,其他0.5%;对于单纯应用中医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加用西药治疗,治愈率33.7%,好转率达65.8%,未愈率0.3%,其他0.3%。综合保守治疗有效率达到99.4%。108例患者应用中药及物理治疗,其有效率达到98.2%,治愈率可达到71.3%,好转率26.9%。中医治疗的病例中,94例中药及物理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加入推拿治疗后,好转率可以达到100%。55例使用中药及物理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加入针灸治疗后,治愈率74.5%,好转率可以达到23.6%。对于63例应用物理治疗、中药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加入推拿、针灸后,好转率可以达到100.0%。33例应用物理治疗、中药效果不佳的患者,加入推拿、牵引后,好转率可以达到100.0%。在中医治疗加入西药治疗的病例中,138例应用物理治疗、中药效果不佳的患者,加入西药后,治愈率达66.7%,好转率可以达到32.6%;87例应用物理治疗、中药、推拿效果不佳的患者,加入西药后,好转率可以达到100%。64例应用物理治疗、中药、推拿、针灸效果不佳的患者,加入西药后,好转率可以达到100%。45例应用物理治疗、中药针灸效果不佳的患者,加入西药后,治愈率达71.1%,好转率可以达到28.9%。301例应用基本治疗+1种保守治疗方法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女分性别、年龄分段构成比较,经精确概率法检验,P=0.058,在a=0.05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25岁到49岁年龄段构成比较大(占59.4%),其次是50岁到59岁(占16.9%),之后是60岁到69岁(占12.0%),构成比最小的是70岁到83岁(占8.0%)和~25岁(3.7%)。301例应基本治疗+1种保守治疗方法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住院次数与住院时间构成经秩和检验x2=1.917,P=-0.5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住院时间11.68天。分年龄段住院时间经秩和检验x2=2.872,P=0.7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301例应用基本治疗(物理治疗+中药)+1种保守治疗方法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构成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经精确概率法检验,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本治疗+针灸组的治愈率最高(占74.5%),好转率23.6%,基本治疗+西药组的治愈率66.7%,好转率32.6%,基本治疗+牵引组的治愈率64.3%,好转率35.7%,基本治疗+推拿组的好转率100.0%。7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气滞血瘀(58.1%)及肝肾亏虚(20.1%)证型的住院病人最多,其次为肾虚血瘀(10.6%)、寒湿痹阻(7.1%)、湿热痹阻(2.3%)、气虚血瘀(1.8%)等证。治愈率湿热痹阻证最高(44.4%),其次为寒湿闭阻(37.5%)、气虚血瘀(35.7%)、肝肾亏虚(34.8%)、气滞血瘀(34.6%),最低为肾虚血瘀(19.3%)。结论临床回顾性研究表明,综合保守治疗是有效率很高的治疗方式,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所有保守治疗种类中:推拿、牵引、针灸、理疗、中药、西药疗法等皆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根据病情,以物理治疗+中药治疗为基础(有效率98.2%,可以认为是基本治疗)再选用1-4种(包括推拿、牵引、针灸、西药治疗)保守治疗方法,通常都可以达到比较满意的疗效,其中针灸治疗疗效最为可靠,可以作为首选的备选治疗方法,其次依次为西药、牵引、推拿治疗。年龄及住院次数不是影响患者的住院时间的主要因素。临床各种证型的治疗有效率基本相同。其中肾虚血瘀证的患者保守治愈率最低,短期保守治疗效果最差,如果患者要求较高,可考虑手术治疗。湿热痹阻证保守治愈率最高,短期保守治疗效果最佳。

二、电动牵引加手法治疗急性腰椎后小关节紊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动牵引加手法治疗急性腰椎后小关节紊乱(论文提纲范文)

(1)热磁横波运动牵引联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1.7 脱落处理方法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估计
        2.2 分组方法
        2.3 治疗方案
        2.4 观察指标
        2.5 不良事件
        2.6 伦理要求
    3 统计方法
研究结果
    1 病例完成情况
    2 一般资料对比
    3 观察指标分析
        3.1 腰椎JOA评分比较
        3.2 VAS评分比较
        3.3 腰痛ODI评分比较
        3.4 两组疗效评价比较
        3.5 不良反应
讨论与分析
    1 立题思路
    2 热磁横波运动牵引治疗及针刺治疗
        2.1 热磁横波运动牵引治疗
        2.2 针刺取穴依据
    3 作用机制分析
        3.1 准倒悬自重腰椎牵引技术模拟中医倒悬牵引法的作用机制
        3.2 人体脊柱横波运动技术模拟中医推拿疗法——牵抖法的作用机制
        3.3 光热治疗环的作用机制
        3.4 磁场治疗的作用机制
    4 关于电动间歇牵引治疗LDH的分析
    5 观察指标的选择及研究结果分析
        5.1 观察指标
        5.2 观察指标的结果分析
    6 研究结果差异分析
        6.1 中医方面
        6.2 西医方面
    7 课题创新性
    8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2)南少林倒盖金被手法治疗腰椎间盘退变的生物力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内容
    2 研究步骤
        2.1 研究对象
        2.2 全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3 确定作用力度范围
        2.4 确定牵伸时长范围
        2.5 分析手法作用后腰椎各节段应力应变情况
研究结果
    1 倒盖金被手法作用不同高度时腰椎各节段应力云图变化
        1.1 正常椎间盘+脊髓神经根组应力云图
        1.2 L4-L5 椎间盘中度退变+脊髓神经根组应力云图
        1.3 L5-S1 椎间盘中度退变+脊髓神经根组应力云图
    2 南少林手法作用不同应力时腰椎应力峰值变化
        2.1 手法作用不同力度时椎间盘的应力峰值(MPa)
        2.2 手法作用不同力度时椎间关节的应力变化(MPa)
        2.3 手法作用不同力度时脊髓神经根的应力峰值(MPa)
        2.4 手法作用不同力度时椎间盘与脊髓神经根的相对位移差值(mm)
    3 南少林手法作用不同时长时腰椎受力分析
        3.1 手法作用于L4 棘突时不同时长下的腰椎受力分析
        3.2 手法作用于L5 棘突时不同时长下的腰椎受力分析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腰椎退变的认识
        1.1 腰椎退行性改变的病理病机
        1.2 腰椎间盘退变疾病的分期与治疗
    2 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退变的作用机制
        2.1 推拿手法治疗腰痛的中医认识
        2.2 推拿手法治疗腰痛的作用机制
        2.3 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退变的生物力学机制
    3 南少林倒盖金被手法治疗腰椎间盘退变的生物力学机制分析
        3.1 手法作用的椎间盘生物力学特性
        3.2 手法作用的椎间盘与脊髓神经的变形差的生物力学特性
        3.3 倒盖金被手法作用退变椎间盘的生物力学特性
    4 本研究的临床意义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侧卧定点踩跷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1.1.1 腰椎间盘突出症介绍
        1.1.2 致病因素
        1.1.3 分型
        1.1.4 发病机制
        1.1.5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1.2 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1.2.1 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论认识
        1.2.2 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1.3 踩跷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研究概况
        1.3.1 踩跷法的古代文献记载
        1.3.2 不同流派踩跷法的技术特点
        1.3.3 踩跷法的基础研究进展
        1.3.4 踩跷法的临床研究进展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对象和选择标准
        2.1.1 病例来源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剔除标准
        2.1.6 病例脱落(退出)标准
    2.2 分组方法
        2.2.1 随机分组
        2.2.2 盲法
    2.3 治疗方案
        2.3.1 干预措施
    2.4 观测指标
        2.4.1 基本资料
        2.4.2 观察指标
        2.4.3 安全性评价
        2.4.4 疗效评定标准
    2.5 统计方法
    2.6 研究结果
        2.6.1 基线资料分析
        2.6.2 观察指标结果分析
第三章 讨论
    3.1 立论依据
    3.2 疗效评价选择依据
    3.3 研究结果分析
    3.4 侧卧定点踩跷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分析
    3.5 本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3.5.1 存在的问题
        3.5.2 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4)针刀结合美式整脊治疗寰枢椎半脱位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研究目标
    1.2 病例来源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排除及脱落标准
        1.4.1 纳入标准
        1.4.2 排除标准
        1.4.3 脱落、剔除标准
    1.5 疗效标准
    1.6 研究方案
        1.6.1 临床研究设计
        1.6.2 治疗方案
        1.6.3 安全性观察
        1.6.4 意外情况及处理措施
        1.6.5 检测指标
    1.7 数据统计与分析
    1.8 研究结果
        1.8.1 一般资料
        1.8.2 安全性检测及不良事件
        1.8.3 研究结果
    1.9 讨论
        1.9.1 病例选择
        1.9.2 针刀疗法
        1.9.3 美式整脊疗法
        1.9.4 针刀结合美式整脊
        1.9.5 量表选择及结果分析
        1.9.6 影像诊断标准的选择及结果分析
        1.9.7 研究结果
        1.9.8 本课题的存在问题和展望
    1.10 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述 寰枢椎半脱位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2.1 现代医学寰枢椎半脱位的研究概况
        2.1.1 病名
        2.1.2 病因病机
        2.1.3 临床表现
        2.1.4 影像学检查研究
        2.1.5 寰枢椎的解剖结构研究
        2.1.6 治疗进展研究
    2.2 传统医学寰枢椎半脱位的研究概况
        2.2.1 病名
        2.2.2 病因病机
        2.2.3 治疗进展研究
    参考文献
结论
附录A 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
附录B 寰枢椎半脱位患者评分观察量表
附录C 寰枢椎半脱位患者登记表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5)拔伸按压法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卡压所致麻木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表
引言
临床研究
    1.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临床病例的选择
        1.4 剔除、脱落、终止和撤出病例的处理
        1.5 不良事件的处理
    2.研究方法
        2.1 研究设计类型
        2.2 样本含量
        2.3 分组前准备
        2.4 试验对照设计
        2.5 盲法
        2.6 技术路线图
    3.治疗方案
        3.1 健康教育
        3.2 操作规范
        3.3 分组治疗方案
    4.观察指标
        4.1 一般项目
        4.2 疗效评价指标
        4.3 疗效判定标准
        4.4 依从性评价
        4.5 安全性评价
    5.统计方法
        5.1 统计软件
        5.2 分析数据集的选择和缺失值处理
        5.3 统计分析方法
        5.4 质量控制和保证
研究结果
    1.入选病例完成情况
    2.基线分析(PPS)
        2.1 人口学资料(PPS)
        2.2 病情资料(PPS)
    3.治疗结果(PPS)
        3.1 两组治疗前后麻木VAS评分比较(PPS)
        3.2 两组治疗前后QST比较(PPS)
        3.3 两组治疗前后JOA评分比较(PPS)
        3.4 治疗改善率(PPS)
    4.依从性分析(FAS,PPS)
    5.安全性分析(SS)
讨论
    1.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1.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概念
        1.2 流行病学
        1.3 椎间盘的生理特点
        1.4 椎间盘突出的病因
        1.5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解剖学基础
        1.6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麻木的产生机制
        1.7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
        1.8 现代医学治疗方式
    2.传统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2.1 传统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2.2 病因及病机
        2.3 中医推拿治疗
    3.关于本研究结果分析讨论
        3.1 统计指标的选择
        3.2 基线比较结果(PPS)
        3.3 试验结果分析(PPS)
        3.4 安全性分析(SS)
        3.5 依从性分析(FAS、PPS)
    4.彭教授“拔伸按压法”的临床疗效分析
        4.1 推拿手法的一般治疗作用
        4.2 对伸进后根神经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
        4.2.1 降低前柱椎间盘内压
        4.2.2 松解粘连
        4.2.3 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的位置
        4.2.4 改善神经根的营养状态
    5.“拔伸按压法”的优势
        5.1 更有助于腰骶神经后根功能的恢复
        5.2 更有助于神经根新的位置关系的建立和适应
        5.3 手法灵活,适时调整
        5.4 相对安全,易于接受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综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中药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件一 病例筛选表
附件二 疗效指标观察表
附件三 在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6)针推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颈胸椎关节紊乱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中医对颈胸椎小关节紊乱认识
        1.1 中医概述
        1.2 中国传统医学对颈胸椎小关节紊乱病因和病机的认识
        1.3 中医疗法研究
    2.西医学对颈椎小关节紊乱的认识
        2.1 解剖知识
        2.2 西医学对于颈胸椎小关节紊乱病名及病机的认识
        2.3 西医治疗
    3.参考资料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病例的脱落与处理
    2.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案
        2.4 观察指标
        2.5 统计学处理
    3.研究结论
        3.1 影像学指标
        3.2 Kupperman总评分量表
        3.3 Kupperman潮热汗出评分量表
        3.4 Kupperman情绪波动评分量表
        3.5 Kupperman泌尿系统感染评分量表
    4.讨论
        4.1 治疗方案
        4.3 研究指标
    5.结论
    6.问题与展望
    7.参考文献
    8.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7)不同体位下牵引配合微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1.1 古代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1.2 现代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的研究进展
        1.2.1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1.2.2 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1.2.3 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2. 西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2.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疼痛发病机制
        2.2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研究
        2.2.1 手术治疗
        2.2.2 非手术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终止标准
        1.6 疗效评定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倒悬牵引配合微波治疗组
        2.2 仰卧位牵引配合微波对照组
    3. 疗效判定
        3.1 疗效评分
        3.2 统计分析方法
    4. 研究结果分析
        4.1 两组安全性指标观察结果
        4.2 评分结果分析
讨论
    1. 腰椎间盘的特性及腰椎间盘突出的机理分析
        1.1 腰椎间盘的构成
        1.2 腰椎间盘的生物力学
        1.3 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机理
    2. 倒悬牵引治疗LDH的机理分析
    3. 倒悬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副作用
    4. 微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理分析
    5. 倒悬牵引配合微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
        5.1 安全有效
    6. 问题与展望
        6.1 本次研究还存在以下的问题
        6.2 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8)倒悬牵引结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一、祖国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1 古代医家对腰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2 现代医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电针治疗的研究进展
        3 现代医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倒悬牵引治疗的研究进展
    二、西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1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研究进展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排除标准
        1.4 剔除、脱落和中止试验标准
        1.5 疗效评定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倒悬牵引结合电针组
        2.2 腰椎平卧电动牵引结合电针组
    3. 疗效观察
        3.1 评分评定
        3.2 统计分析及数据处理
    4. 治疗结果与分析
        4.1 两组安全性指标观察结果
        4.2 评分结果分析
第三章 讨论
    1. 倒悬结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理分析
        1.1 倒悬牵引结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机理分析
        1.2 倒悬牵引结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代医学机理分析
    2. 倒悬结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
    3. 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学习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致谢

(9)腰部扳法的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不同腰部扳法的临床研究
    1.1 传统的腰部扳法
    1.2 改进后的腰部扳法
    1.3 腰部复合扳法
    1.4 腰部定点扳法
2 腰部扳法的作用机理研究
    2.1 纠正腰椎小关节紊乱, 松解组织粘连
    2.2 改变腰椎间盘与椎管内神经根的相对位置, 加快水肿吸收
    2.3 增加腰椎间盘内负压, 促使髓核回纳
3 腰部扳法所致咔嗒声的研究
4 腰部扳法安全性的研究
5 腰部扳法研究中的问题
6 结语

(10)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研究
    1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认识的发展历史
        1.1 中国传统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1.2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2 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解剖研究
        2.1 椎间盘的解剖
        2.1.1 影响椎间盘营养的因素
        2.2 椎管
        2.3 关节
        2.4 周围肌肉及深筋膜
        2.5 神经根的被膜
    3 腰椎间盘突(脱)出症发病率及病因学
        3.1 发病率
        3.2 病因
        3.3 腰椎间盘突出诱发神经根症状的机制
        3.4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
    4 主要保守治疗进展
        4.1 运动疗法
        4.2 针灸(刀)疗法
        4.3 穴位注射疗法
        4.4 物理治疗
        4.5 腰椎牵引
        4.6 药物治疗
        4.7 中医手法
临床研究
    1 临床回顾性研究
        1.1 研究对象和目的
        1.2 统计方法
        1.3 对住院期间PLID患者保守治疗的情况统计结果
        1.4 一般资料
    2 保守治疗的初步统计
        2.1 病例中保守治疗种类的初步统计
        2.2 按照基本治疗+其他治疗对病例进行疗效构成统计
        2.3 将研究对象按照基本治疗+1种保守治疗方法分组进行疗效对照研究
        2.4 将研究对象根据中医主要证型进行研究
    3 分析讨论
        3.1 关于保守治疗疗效的分析
        3.2 存在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电动牵引加手法治疗急性腰椎后小关节紊乱(论文参考文献)

  • [1]热磁横波运动牵引联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陈姝.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南少林倒盖金被手法治疗腰椎间盘退变的生物力学分析[D]. 闫沛春.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侧卧定点踩跷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吴震南.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8)
  • [4]针刀结合美式整脊治疗寰枢椎半脱位的临床观察[D]. 孙碧晨.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5]拔伸按压法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卡压所致麻木的临床研究[D]. 赵贤坤.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6]针推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颈胸椎关节紊乱的临床观察[D]. 陶秀传.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7(03)
  • [7]不同体位下牵引配合微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D]. 张振宁.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4(01)
  • [8]倒悬牵引结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D]. 王尚巍.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10)
  • [9]腰部扳法的研究现状[J]. 刁海静. 中国中医急症, 2011(12)
  • [10]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回顾性研究[D]. 陆子未.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11)

标签:;  ;  ;  ;  ;  

电动牵引配合手法治疗急性腰椎后突关节紊乱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