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农奴制与西藏农奴制比较研究

俄罗斯农奴制与西藏农奴制比较研究

一、俄国农奴制与西藏农奴制的比较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杜英奇[1](2020)在《建构与回响 ——《农奴愤》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奴愤》的创作始于1974年,它是由中央美术学院的雕塑家远赴西藏革命展览馆,与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以及展览馆的工作人员集体创作完成的大型综合性作品,它在中国现代雕塑史中占有重要位置。本文首先梳理了《农奴愤》创作的来龙去脉,以及雕塑文本与西藏封建农奴制历史之间的关系,发现中央美术学院的雕塑家致力于在创作中完成三个方面的建构——创作方法、创作队伍、创作母题。然后深入分析作品艺术本体语言的价值,发现《农奴愤》并不只是一组单一的泥塑作品,而是集合了多种艺术媒介的综合性作品,并与中央大厅的油画以及展览中另外两组大型雕塑之间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叙事、象征体系。最后笔者从创作方法入手,以雕塑专业从业者的角度试图穿越历史原境,梳理《农奴愤》雕塑组在西藏的重要探索,总结《农奴愤》创作中的历史经验,并以此反思《农奴愤》的创作对后来学院中雕塑创作和雕塑教育的影响。

牛治富[2](2013)在《试论封建农奴制残余思想的表现及其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0年初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在西藏存在"封建农奴制残余思想"的影响的论断。这种残余思想主要表现在几个意识,几种思维,几个"观"上,即:向往来世的意识,唯上、崇上意识,鄙视技匠意识,偶像崇拜意识,自然崇拜意识,农奴主意识,特权意识,贵族意识。思维特征是:神学思维,崇古保守思维习惯,从众思维习惯,也表现在政治观、权力观、历史观、国家观、群众观、发展观等方面。这些意识和思想在领导干部、知识分子、僧侣阶层、农牧民中都存在,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作风等各个方面。我们必须加大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逐步消除这些影响。

杨兴仁[3](2010)在《运用“三个镜头” 落实“三维目标”》文中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训练,也有对史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更有

向晶[4](2008)在《当代涉藏文学的英雄形象论》文中研究指明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实际上等同于一部缔造英雄的文明史。英雄崇拜是一种人类与生俱来的、持久的社会心理,理所当然地成为文学作品中被整合和改造的对象之一,因而“英雄主题”也就成为中外文学史上一个永恒的主题。在众多关于“英雄”的作品及评论中,体现着英雄所具有的一个共同特征,即对社会、对人类有积极的意义。然而,具体落实到每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学作品中,其塑造的英雄形象又都具有与这个国家或民族文化相对应的特点。以西藏独特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为背景的西藏文学也不例外,许多涉藏文学作品根据藏族独特的文化塑造了一系列的英雄形象。例如,《格萨尔王传》、《水乳大地》、《格桑梅朵》、《藏獒》等一系列涉藏文学作品从不同角度对西藏这一特定环境下的英雄形象进行了塑造和论述。本文是在英雄所具有的共同特征的基础上,整合中外文学史上的英雄观及藏族人所独特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对众多涉藏文学中所塑造的英雄形象进行归类,并对各类英雄的价值取向进行分析和论述。首先根据西藏特定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对行走在西藏这块雪域大地上的所有生灵进行分类,归纳为三个层次:上层为神、中层为人、下层为兽。然后从众多涉藏文学作品中找出分属于神、人、兽这三个层次中的英雄形象。最后根据藏族人的社会价值观和审美观的判断标准,从神、人、兽三个层次分析涉藏文学中英雄的价值取向。

陈彬强[5](2007)在《关于黑劳士阶级属性的思考》文中提出黑劳士的阶级属性在史学界历来多有争论,既有持奴隶论者,也有持农奴论者,还有些学者持折中观点,认为黑劳士是介于奴隶和自由之人间的依附劳动者。黑劳士有自己相对独立的经济和家庭,因此,他们不属于奴隶阶级;另一方面,黑劳士的生产特征虽然在某些方面与农奴有相似之处,但两者仍有明显差别,因此他们也不属于农奴阶级。实际上,黑劳士是封建经济关系下的独立小生产者,属于封建依附农民阶级。

李进参[6](2001)在《俄国农奴制与西藏农奴制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通过俄国农奴制与西藏农奴制的对比,深入浅出地论述了俄国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西藏一直保留农奴制的社会历史根源,包括农奴制与宗教的结合、农奴制的土地占有制和人身依附关系、阶级等级制度和封建剥削、外来入侵和商品经济发展等问题,指出西藏地区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资本主义道路在西藏是行不通的,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吴从众[7](1991)在《西藏封建农奴制研究概述》文中研究指明 藏族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优秀成员之一,在伟大祖国的缔造与发展过程中做出过自己的光荣贡献。对藏族历代文化的记载,从唐、蕃初年起的一千三百多年来,就延续着难以数记的藏文文献。就是在汉文的历代正史中关于藏族历史文化的着述也代不绝书。十世纪以来,西藏出现了封建农奴制。但是在我国解放前

二、俄国农奴制与西藏农奴制的比较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俄国农奴制与西藏农奴制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建构与回响 ——《农奴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一章 《农奴愤》的创作与探索
    第一节 历史机遇与藏地实践
    第二节 雕塑的文本与母题
    第三节 雕塑家群体与创作
第二章 综合性艺术语言的创造
    第一节 高原的革命场域
    第二节 现实与浪漫的交响
    第三节 多维度艺术综合体
第三章 《农奴愤》创作中的方法与经验
    第一节 从采风到创作的实践与传承
    第二节 集体的塑造
    第三节 历史记忆与民族史诗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试论封建农奴制残余思想的表现及其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封建农奴制及其特点
二、西藏封建农奴制残余思想的几个方面
    (一) 封建农奴制残余意识
    (二) 封建农奴制残余思想在当今各个社会阶层中的表现
        1、封建农奴制残余思想在僧侣阶层中的表现
        2、封建农奴制残余思想在领导干部阶层中的表现
        3、封建农奴制观念在普通民众及农牧民群众中的表现
三、加强西藏改革开放和各项事业建设, 努力消除封建农奴制残余思想的影响

(4)当代涉藏文学的英雄形象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特定文化影响下的神佛英雄
    1.1 西藏神佛文化概述
    1.2 西藏人都为之憾恸的求佛英雄
    1.3 为藏族人带来无边福祉的佛界英雄
        1.3.1 倡导宗教和平的佛界英雄
        1.3.2 平息世俗纷争的佛界英雄
    1.4 神佛英雄命运的悲剧性
第二章 西藏社会生活中的百态英雄
    2.1 西藏特殊社会环境概述
    2.2 农奴社会中开始觉醒与反抗的英雄
        2.2.1 舞出自己权力的农奴英雄
        2.2.2 在苦难中寻找翻身的农奴英雄
    2.3 为西藏解放事业作出贡献的英雄
        2.3.1 农奴代表
        2.3.2 庄园主代表
        2.3.3 宗教界代表
    2.4 为家族复仇的英雄
        2.4.1 以强盗面目出现的家族复仇英雄
        2.4.2 用游侠的方式为家族复仇的英雄
    2.5 中间英雄的社会悲剧性与崇高美
第三章 藏民生存需要中的灵兽英雄
    3.1 对人类的忠诚与守护
        3.1.1 报恩与忠主
        3.1.2 永远把人类放在第一位
    3.2 忠于职守,奋起抗灾
        3.2.1 雪灾与狗瘟中,以命抵命
        3.2.2 与狼作战,保卫家园
    3.3 在人类的信仰中惨烈牺牲
        3.3.1 复仇理念下的牺牲品
        3.3.2 神权争夺中的牺牲品
        3.3.3 心魔牵发下的工具
    3.4 灵兽英雄的性格悲剧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5)关于黑劳士阶级属性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7)西藏封建农奴制研究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西藏贫奴制的发生发展与衰亡
二、西藏农奴制的基本类型及其残酷剥削
三、“政教合一”的僧侣贵族专政
四、农奴制下的一妻多夫制
五、西藏古代封建社会的分期问题

四、俄国农奴制与西藏农奴制的比较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建构与回响 ——《农奴愤》研究[D]. 杜英奇. 中央美术学院, 2020(01)
  • [2]试论封建农奴制残余思想的表现及其影响[J]. 牛治富. 西藏发展论坛, 2013(02)
  • [3]运用“三个镜头” 落实“三维目标”[J]. 杨兴仁. 甘肃教育, 2010(16)
  • [4]当代涉藏文学的英雄形象论[D]. 向晶. 湖南师范大学, 2008(11)
  • [5]关于黑劳士阶级属性的思考[J]. 陈彬强.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 [6]俄国农奴制与西藏农奴制的比较研究[J]. 李进参. 大理师专学报, 2001(04)
  • [7]西藏封建农奴制研究概述[J]. 吴从众. 西藏研究, 1991(03)

标签:;  ;  ;  ;  ;  

俄罗斯农奴制与西藏农奴制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