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车交通地图辅助设计系统研究

机车交通地图辅助设计系统研究

一、机车交路图辅助设计系统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杨文浩,邓桂星,张锐,刘耀宗,马海彬[1](2021)在《车流径路辅助决策系统优化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货车车流径路在铁路货物运输组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车流径路辅助决策系统在车流径路调整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由于车流径路的业务关联度高、技术复杂性强、系统辅助决策有限,优化调整往往滞后于市场波动和铁路运能的变化。在分析铁路车流径路业务和辅助决策系统发展的基础上,阐述车流径路优化与市场变化动态结合、与计费径路同步制定、与运输能力深度融合、与编组计划紧密对接的系统优化实践方案。该方案在全路车流径路优化工作中取得良好效果,提高了铁路运输效率,降低了铁路运输成本,增强了铁路市场竞争力。

乔君宇[2](2021)在《太原机务段机车运用效率分析及提升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需求下,对其运输能力、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铁路运输效率是铁路企业运行质量的基础,影响着铁路运营的经济效益,其中机车运用效率是关键之一,在目前铁路运输企业大背景下研究其运用效率尤为重要。论文将太原机务段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讨论提高该段机车运用效率的途径和方法。本论文以提高太原机务段机车运用效率为目标,在分析机车运用指标的基础上建立了层次分析结构框架:以机车运用效率为目标层,以时间利用率、牵引力利用率、综合利用率为准则层,以线路条件、机车交路、站停时等8个因素为方案层。对太原机务段人员配置、机车配属、运输任务等方面进行分析,利用太原机务段近两年的实际运用数据,依次对机车总重吨公里、机车总走行公里、机车全周转时间、机车日车公里、机车平均牵引总重、单机率、机车日产量等机车运用关键指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选取层次分析法与灰色综合分析法对太原机务段近两年机车运用效率进行综合评价,明确评价方法的选取原因及评价步骤,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框架图和层次分析所得各层权重,结合灰色综合评价法对太原机务段机车运用效率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析,最后针对前面分析评价问题,运用4M1E管理分析方法,分别在人、机、物、方法、环境五个方面提出提升太原机务段机车运用效率的策略。

杨浩[3](2021)在《列车运行图天窗优化设置研究》文中指出铁路是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骨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至高的地位和作用。列车运行图是铁路一切生产计划和生产活动的总纲领。随着我国逐步走向实力领先的现代化铁路强国,铁路产品供给水平、运输安全水平、现代治理能力、科技创新能力、服务质量和列车运行图编制的高效性、全面性成为铁路运输组织工作的新考验。因此,深入基础理论研究、提高运行图编制效率、确保维修天窗安全有效和提升铁路智能化水平是当前运输组织工作的重要任务。本文在充分分析国内外现有列车运行图编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双线电气化铁路运营里程长,既有线运行列车类型复杂,速度等级不同的列车共线运行、客货列车混跑等情况;在维修天窗计划编制方面,考虑不同车辆对轨道和线路基础设施需求各异,综合维修天窗内的维修作业类型繁多,不同维修作业后列车限速运行条件不一,天窗后不同等级列车放行速度不相等的问题,围绕列车运行图与综合维修天窗一体化编制问题展开了研究,主要的研究工作如下:(1)首先梳理了列车运行图与综合维修天窗计划编制的内容,明确了列车运行图编制与综合维修天窗编制的关系,详细分析列车运行图编制过程,并进一步分析适合我国双线电气化铁路的综合维修天窗开设方式。然后剖析列车运行组织方式、列车运行线布局、分区段设置天窗、车站存车能力、铁路运输成本等因素对天窗设置的影响,分析维修天窗设置的复杂性。(2)构建列车运行图与维修天窗一体化编制问题的非线性混合整数规划模型。以规划时段内所有列车总旅行时间最小、列车运行图排布最密、列车在站等待时间最小为目标函数,综合考虑列车运行速度约束、追踪列车间隔时间约束、车站作业时间约束、维修天窗约束和允许停车次数约束;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车站存车能力对列车运行图和维修天窗的影响,即路网中任何一个车站在任何时刻被某类型列车占用的到发线数量都不能大于该站用于接发该类列车的到发线数。综上构建考虑到发线约束条件下的列车运行图和维修天窗一体化编制模型。(3)在分析列车运行图与天窗一体化编制模型复杂性的基础上,重点比较列生成算法和行生成算法对该问题的求解规模及难度,选择行生成算法求解列车运行图和维修天窗一体化编制模型。首先针对列车运行图和天窗一体化编制模型中到发线约束的非线性问题,对到发线约束进行线性化,建立行生成算法和列车运行图与维修天窗一体化编制问题的对应关系,然后运用行生成算法对列车运行图和天窗一体化编制模型进行分解,得到模型分解后的限制主问题和子问题,最后给出了列车运行图和维修天窗一体化编制问题采用行生成算法的具体求解过程,并设计简单案例对模型构建的正确性进行验证。基于Python+Gurobi求解环境,设计以陇海线天水—兰州段为实例的大规模案例验证算法的求解效率。上述研究通过分析综合维修天窗开设对铁路区段通过能力和列车运行图编制的影响,可以为列车运行图和维修天窗一体化编制问题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同时对我国铁路列车运行图与天窗一体化编制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王晓栋[4](2020)在《关于太中银线路HXD1型机车空转抑制分析》文中认为太原机务段配属20台深度国产化HXD1型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主要承担太中银线路货运列车的牵引任务,自2014年投入使用以来,成为太中银线路的货物运输的主力机型。但是该线路区段存在高坡地段,在天气不良轨面潮湿的情况下,特别容易出现空转现象。2019年3月至4月之间,配属我段HXD1型机车连续出现四起空转引发的坡停,导致机车设备故障,严重影响机车运行,因此解决机车空转问题迫在眉睫。防止机车空转的主要措施是提高黏着系数。为了提高黏着系数,一般采用撒砂的办法,若撒砂系统出现问题,在阴雨天气,黏着系数大大降低。机车黏着系统在有限的黏着系数范围内,尽可能提高其黏着利用率,使机车尽可能发挥最大的牵引力。我们对乘务员手柄的使用情况也纳入考量的范围,快速提级位容易诱发空转,空转发生后手柄保持最大级位不利于抑制空转。为了有效解决太中银线路的HXD1型机车的空转问题,本文从原理分析、现场调研、数据分析等方面对引发空转的因素进行逐项剖析,找出症结所在,并制定了相应措施,实施后降低了太中银线路HXD1型机车的空转次数,有效防止了机车坡停,同时积累了我段处理机车空转问题的经验。

李瑞辰[5](2019)在《基于编组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机列衔接协调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编组站是铁路枢纽的核心,承担着大量的货运列车解体、编组和机车换挂等作业。机列衔接是指自到发线编成待挂车列至车列挂机时止,机车与车列的接续作业。机车与车列能否紧密衔接,将直接影响编组站的运输畅通,因此解决机列衔接不紧密的问题是提高编组站运输生产效率,减少机车与车列在站停留时间的关键。针对目前各编组站普遍存在机列衔接不紧密、编组站运输生产效率低的现状,本文通过对造成机列衔接不紧密的原因进行分析,针对机车叫班模式已不满足当前运输组织要求的问题,设计并提出一种满足当前运输组织需求的机车叫班模式。针对机务、车务、调度所机车运用信息不对称问题,提出构建机车运用信息共享平台的解决方案。针对当前机务段调度员因缺乏书面作业计划,造成作业随意性大的问题,提出“本务机运用计划”,并研究自动编制方案,以期破解机列衔接难题。具体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研究适用于当前运输组织需求的机车叫班模式。首先,分析当前机车叫班模式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一种满足当前运输组织需求的机车叫班模式;最后,简要分析改进后的机车叫班模式特点。(2)研究编组站本务机运用信息共享机制。本文通过构建机车运用信息共享平台的形式,打通路局调度所、车站、机务段之间的信息壁垒,首先分析信息共享平台的创建需求;然后设计信息共享平台的信息共享技术方案;最后,简要概述信息共享平台的结构设计及接口设计。(3)研究本务机运用计划自动编制方案。通过分析本务机运用计划特点与编制规则,分别构建基于车站班计划的本务机班计划自动编制模型与基于车站阶段计划的本务机阶段计划自动编制模型。并分别根据模型的构造特点,提出求解思路并设计贪婪算法求解上述模型,指明求解步骤。(4)协调优化方案的有效性验证。使用C#语言将构建的编组站机车运用计划编制模型与求解算法软件实现,通过使用武汉局襄阳北站的真实算例对模型及算法进行验证并求解,获得了本务机运用计划。通过工程实施及现场试验,并将试验结果与现场真实统计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证明在本文提出的机列衔接协调优化方案下,车站与调度所按照机车运用情况实时调整阶段作业,机列衔接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

程达文[6](2015)在《基于动态信息集成的铁路调度指挥系统研究》文中指出铁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铁路运输调度工作是铁路日常运输组织的核心。随着我国铁路货运改革的不断推进,对铁路运输调度信息化要求不断提高,既有运输调度系统基于独立调度台进行开发设计,存在日(班)计划分散编制、列车开行计划准确性不好、列车到达信息不完整、系统结合部多等问题,难以满足货运改革和调度指挥需要。本文针对既有系统存在的问题,致力于构建基于动态信息集成的调度系统,加强各调度台间协同编制,提高日(班)计划兑现率。论文基于铁路动态信息集成平台,合理利用运输资源,研究构建统一的调度系统,有关计划都在同一系统下共同操作、协同编制。本文首先描述了货物运输过程中铁路局调度工作的基本分工及既有调度系统的应用情况,分析既有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动态信息集成平台及调度指挥系统的构想,描述两者间的关联,并分别对系统动态信息方面及系统功能方面进行需求分析。随后,根据需求分析,完成了总公司、铁路局两级调度系统功能定义,对各子系统功能进行了详细描述,在此基础上,梳理调度系统信息流,针对各子系统构建逻辑架构,并设计了调度系统的数据架构,为系统开发设计提供依据。根据系统动态信息需求,结合系统逻辑架构,研究探讨了动态信息集成平台总体方案,对平台应用功能进行了设计,其目的在于通过集成现有调度管理信息系统(TDMS)、TDCS/CTC、货票系统、确报系统、车号识别(ATIS)、货运计划(FMOS)、车站系统等多个应用项目的信息资源,将铁路列车、机车、车辆、货物、客车车底等实体关联,基于Microsoft Access构建铁路动态信息关系数据库。

杨震,黄小钢[7](2014)在《基于VBA的机车交路图计算机辅助绘图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机车交路图是铁路组织列车运行的基础性文件,采用Auto CAD的原始制图命令进行制图操作,效率较低且容易出错。本文采用Auto CAD VBA二次开发,开发了基于参数输入的机车交路图计算机辅助绘图系统,实现了机车交路图的快速生成和修改。

黄珊[8](2014)在《机车乘务员运用问题及其辅助编排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铁路目前也处在高速发展时期。在铁路运输组织方面,各管理部门正积极推行深化改革与现代化管理。机车乘务员运用计划问题作为铁路运输中的基本计划,是开展机车乘务组织工作的基础。它不仅关系到能否按图行车,而且影响铁路设备的利用率和乘务工作效率,从而影响铁路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如今铁路既有线中,机车运转制由短交路发展为长交路、机车乘务制度由包乘制改为轮乘制,这些改革带来了许多管理问题,如机车乘务员超劳、乘务交路不均衡等。因此研究如何合理、高效地运用机车乘务员,优化机车乘务交路以及排班,对于提高机车乘务员工作效率、节约人力资源成本和提高铁路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既有线中的机车乘务员运用问题进行分析,将机车乘务员运用问题拆分为最优回路构造、回路循环优化及排班三个子问题。为使用最少的机车乘务员数来完成给定的机车值乘任务,对回路循环优化问题进行建模,并设计启发式算法求解。此外,对机车乘务员运用计划编制过程中所需的基础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以南昌铁路局客车数据作为算例,对本文提出的方法予以检验。本文最后利用Delphi软件开发平台,实现机车乘务员运用辅助编排系统的设计及开发,借助此系统可以快捷地实现对列车运行基础数据采集处理、机车乘务员信息管理、机车乘务交路的计算以及机车乘务员排班计划自动生成,以提高机务人员的管理效率。

倪少权[9](2013)在《中国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列车运行图是铁路运输工作的生产计划,其编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铁路运输组织的效率和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铁路运输的质量和服务水平。尽管我国铁路已广泛采用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但从铁路发展需要来看,深入研究列车运行图编制相关优化理论与方法,提高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列车运行计划及其相关作业计划于一体的列车运行图编制协同工作平台,是非常迫切的。本文主要研究全国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的总体目标和技术方案、列车运行计划编制的智能化技术和方法、基于群体协同的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关键技术和解决方案,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总体目标和技术方案研究对国内外计算机编图研究方法和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研究及应用状况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对我国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的需求和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和探讨我国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的总体目标和技术方案。分析了系统设计挑战,研究并提出了系统总体设计技术路线,提出系统体系结构应采用C/S模式的混合式系统结构,并对系统功能进行了研究设计。(2)列车运行计划编制优化方法研究列车运行图编制是一个大规模组合优化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半结构化问题,难以求其数学最优解,因此,重点对列车运行图编制问题解决思路进行研究,研究列车运行图编制问题的分层决策模型,研究和探讨列车运行计划编制的智能方法。研究并提出了基于分层决策和满意优化的列车运行图编制问题解决思路,构建了列车运行图编制问题的分层决策模型,建立了基于状态空间法和启发式搜索技术的列车运行计划编制智能方法。(3)支持群体协同的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设计关键技术研究针对列车运行图编制的协同作业特点,深入分析基于群体协同的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特点和技术难点,对系统共享控制结构、协作机制、并发控制方法和访问控制策略等一系列关键技术进行研究。研究并提出编图协作模式包含“集中控制下的协作”和“平等协作”两种模式,提出系统并发控制应采用改进的全序集中控制法、加锁法和基于操作变换的并发控制算法等方法综合运用的混合控制策略和技术解决方案。

张杰[10](2013)在《机车周转图编制优化及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表明机车周转图是依据机车交路、机车运转制、乘务制度、乘务方式、机车最短折返作业时间标准等编制的机车工作计划,是机务部门组织运输生产活动的基础,是铁路运输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制机车周转图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以保证机车运用效率的最大化,经济合理地使用机车,加速机车周转。此外,机车周转图的编制应与列车运行图相互协调、统筹安排,才能保证运输组织的正常实施,保证行车安全,提高运输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机车周转图编制问题是以最少的机车资源实现列车运行图上所有列车的动力配置。机车周转图编制问题包含变量较多,且变量之间的约束关系复杂,是一类复杂的特殊指派问题,其求解难度较大。在实际工作中,主要通过开发机车周转图编制系统来进行具体编制的,设计机车周转图编制系统,提供机车周转图编制和调整手段,设计机车周转图与列车运行图协同编制机制,将有利于提高机车周转图的编制质量和编制效率。在现有机车周转图编制问题及机车周转图编制系统研究的基础上,论文主要研究了机车周转图编制模型和算法、机车周转图与列车运行图协调方法、机车周转图编制系统设计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如下:1.通过分析机车周转图机车接续,总结出机车周转图具有机车顺次接续特征:即对于任意一个机车折返站的机车接续可行解,在机车总折返时间不变的条件下,总可以转化为从某一机车接续开始,按照顺次接续的原则形成的可行解。并从理论上对机车周转图具有机车顺次接续特征进行了证明。2.建立了单一机车周转图编制问题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将单一机型机车周转图问题分为成对机车周转图和不成对机车周转图两种类型来分别设计相应的算法进行求解。在求解成对机车周转图时,通过获取密集到发点后依据机车顺次接续方法可快速进行求解。在求解不成对机车周转图时,利用机车周转图的机车顺次接续特征,确定不成对机车周转图的附挂机车接续担当列车,进而将机车附挂问题转化为附挂机车接续担当列车之间的匹配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机车附挂方案,并最终将不成对机车周转图问题转化为成对机车周转图问题进行求解。3.分析了多机型机车周转图编制问题的特点,提出了以机车运用效益作为该问题的优化目标,并建立了机车折返站的到达机车、出发机车、机型的三维指派数学模型。在问题求解时,以固定机车台数条件下的机车周转图编制算法为基础,设计了机车接续互换的启发式算法,进行机车周转分组的优化调整,最终实现机型分配和机车周转时间的综合优化,达到机车运用效益优化的目标。4.在基于机车运用效益的多机型机车周转图问题的基础上,研究了限定机型机车数量条件下的多机型机车周转图编制算法。在对数量受限机型进行单一机型机车周转图编制的基础上,通过采用机车接续互换和分组分化,实现受限机型的合理运用,有效提高机车运用效益。5.分析了机车周转图与列车运行图的编制内容和协调编制流程,并就两个主要协调编制阶段讨论了机车周转图与列车运行图的协调编制方法。在列车运行方案编制阶段,以均衡布点为基础,通过设计反馈调整方法来协调各折返站之间的机车接续;在列车运行图编制阶段,以紧交路条件下的机车周转图编制算法为基础,提出了基于机车运用优化的列车运行图反馈调整方案编制方法。6.在机车周转图编制业务进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机车周转图编制系统进行了设计,包括系统的功能结构设计、数据设计、功能界面设计等。结合机车周转图与列车运行图业务协调需求,对机车周转图与列车运行图编制进行了系统协同设计。机车是铁路运输的牵引动力,机车运用计划的编制质量是列车运行秩序和运输组织安全的重要保证,论文中机车周转图编制理论和系统设计两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基本涵盖了现有的机车周转图编制工作的主要内容。论文提出的机车顺次接续特征和单一机型、多机型机车周转图编制问题的优化方法为机车周转图编制提供了理论基础;论文提出的机车周转图与列车运行图协调方法、机车周转图编制系统设计方法将有利于提高机车周转图和列车运行图的编制效率和编制质量,进而提高铁路运输计划的编制水平,因此,本论文的研究对于我国铁路机车运用与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二、机车交路图辅助设计系统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机车交路图辅助设计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车流径路辅助决策系统优化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车流径路辅助决策系统的发展
2 车流径路辅助决策系统优化实践方案
    2.1 车流径路与市场变化动态结合
    2.2 车流径路与计费径路同步制定
    2.3 车流径路与运输能力深度融合
    2.4 车流径路与编组计划紧密对接
3 车流径路辅助决策系统优化实践效果
4 结束语

(2)太原机务段机车运用效率分析及提升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1.3 研究内容、方法、技术路线
第2章 机车运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1 数量指标
    2.2 质量指标
        2.2.1 时间利用指标
        2.2.2 牵引力利用指标
        2.2.3 综合指标
    2.3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3.1 评价指标构建原则
        2.3.2 评价指标体系结构
    2.4 小结
第3章 太原机务段机车运用指标分析
    3.1 太原机务段概况
        3.1.1 人员配置
        3.1.2 机车配属
        3.1.3 运输组织
    3.2 主要运用指标分析
        3.2.1 数量指标分析
        3.2.2 时间利用指标分析
        3.2.3 牵引力利用指标分析
        3.2.4 综合利用分析
    3.3 机车日产量变动模型
        3.3.1 模型构造
        3.3.2 计算与分析
    3.4 小结
第4章 太原机务段机车运用效率综合评价
    4.1 机车运用效率评价方法
        4.1.1 评价方法选择
        4.1.2 层次分析法
        4.1.3 灰色综合分析法
    4.2 评价层次分析
    4.3 灰色多层次综合评价
        4.3.1 准则层综合评价
        4.3.2 方案层结果分析
    4.4 小结
第5章 太原机务段机车运用效率提升策略
    5.1 4M1E管理分析法
    5.2 人员因素质量控制
        5.2.1 强化机车乘务员队伍
        5.2.2 优化机车乘务员培训
        5.2.3 提升调度人员指挥能力
    5.3 机车设备质量控制
    5.4 方法的质量控制
    5.5 环境的质量控制
    5.6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层次分析法判断矩阵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一、作者简历
    二、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列车运行图天窗优化设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列车运行图编制方面
        1.3.2 铁路维修天窗研究方面
        1.3.3 列车运行图与维修天窗一体化编制方面
        1.3.4 既有研究的可鉴之处
        1.3.5 既有研究可深化之处
    1.4 论文研究思路
    1.5 研究目标与内容
        1.5.1 研究目标
        1.5.2 研究内容
    1.6 本章小结
2 维修天窗和列车运行图一体化编制问题分析
    2.1 列车运行图编制概述
        2.1.1 列车运行图编制过程
        2.1.2 计算机编图方法研究
    2.2 铁路综合维修天窗设置优化方法研究
        2.2.1 铁路天窗设置基本要求
        2.2.2 国外维修天窗开设方式
        2.2.3 国内既有线维修天窗开设方式
        2.2.4 综合维修天窗开设方式
        2.2.5 维修天窗设置复杂性分析
    2.3 维修天窗开设对列车运行图的影响
        2.3.1 综合维修天窗开设对运行图通过能力的影响
        2.3.2 综合维修天窗开设方式对运行图编制的影响
    2.4 天窗与列车运行图编制方法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列车运行图与维修天窗一体化编制模型
    3.1 建模基础
        3.1.1 问题描述
        3.1.2 铁路网抽象建模
        3.1.3 假设
    3.2 符号定义
        3.2.1 变量
        3.2.2 参数
    3.3 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
    3.4 本章小结
4 列车运行图与维修天窗一体化模型求解算法
    4.1 求解算法的选择
        4.1.1 列车运行图编制模型求解的复杂性
        4.1.2 列生成算法
        4.1.3 行生成算法
    4.2 建立行生成算法和模型的对应关系
        4.2.1 维修天窗和列车运行图一体化编制模型的线性化
        4.2.2 行生成算法和一体化编制模型的结合
    4.3 行生成分解方法
        4.3.1 限制主问题构建
        4.3.2 子问题构建和求解
        4.3.3 行生成算法求解LOM模型过程
        4.3.4 LOM模型行生成算法求解伪代码
    4.4 本章小结
5 案例分析
    5.1 模型验证
    5.2 大规模案例测算和分析
        5.2.1 基础数据
        5.2.2 不考虑到发线约束的计算结果
        5.2.3 考虑到发线约束的计算结果
        5.2.4 Data_3和Data_4计算结果比较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主要工作
    6.2 论文的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Data_3、Data_4列车客货运作业时间
附录B Data_3列车时刻表结果
附录C Data_4车时刻表结果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4)关于太中银线路HXD1型机车空转抑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历史背景
        1.1.1 目前太原机务段配属HXD1型机车交路情况
        1.1.2 深度国产化机车HXD1型(新八轴)机车的诞生
    1.2 机车黏着控制研究现状
    1.3 课题的研究意义
    1.4 课题的研究目标
    1.5 课题研究的难点
2 HXD1型机车牵引传动及特性
    2.1 牵引电路
        2.1.1 网侧电路
        2.1.2 整流电路
        2.1.3 中间直流回路
        2.1.4 逆变电路
        2.1.5 保护电路
    2.2 牵引控制单元(TCU)
        2.2.1 TCU控制原理
        2.2.2 TCU的功能特点
    2.3 牵引驱动系统
    2.4 机车特性
        2.4.1 牵引力特性
        2.4.2 再生制动特性
3 机车空转
    3.1 空转相关力学
        3.1.1 轮周牵引力
        3.1.2 蠕滑
        3.1.3 黏着力
        3.1.4 机车阻力
    3.2 机车空转的本质原因
    3.3 空转的判断依据
        3.3.1 蠕滑率判据
        3.3.2 速度差判据
        3.3.3 加速度判据
        3.3.4 加速度微分判据
        3.3.5 电流差判据
    3.4 机车黏着控制
        3.4.1 黏着控制的必要性
        3.4.2 黏着控制的实质
        3.4.3 黏着控制的目的
        3.4.4 黏着控制分类
        3.4.5 黏着控制方法
    3.5 影响机车黏着的因素
        3.5.1 轨表面状态
        3.5.2 轮轨材质的影响
        3.5.3 机车轴重的影响
        3.5.4 线路条件
        3.5.5 列车速度
    3.6 空转的危害
    3.7 如何抑制空转
        3.7.1 TCU黏着控制抑制空转
        3.7.2 撒砂抑制
    3.8 几种车型空转情况
        3.8.1 HXD3C机车空转情况
        3.8.2 SS4型机车空转保护情况
4 HXD1型机车实际空转实例
    4.1 空转坡停基本情况
    4.2 空转坡停运行线路分析
        4.2.1 汾阳-褚家沟(上行)线路条件
        4.2.2 吕梁-吴城(下行)线路条件
    4.3 坡停时机车砂管下砂情况
    4.4 机车网络数据分析情况
        4.4.1 HXD1-1438机车坡停数据
        4.4.2 HXD1-1440机车坡停数据
        4.4.3 HXD1-1427机车坡停数据
        4.4.4 分析数据初步结果
    4.5 机车故障对比分析表
5 黏着程序分析
    5.1 机车B1版本黏着程序
        5.1.1 速度差保护策略
        5.1.2 加速度保护策略
    5.2 机车B2版本黏着程序
    5.3 机车B2版本黏着程序优化后效果
        5.3.1 对比试验
        5.3.2 瞬态控制效果对比
        5.3.3 稳态控制效果对比
    5.4 本章小结
6 机车撒砂系统分析
    6.1 TQS1撒砂器改进型介绍
        6.1.1 撒砂工作原理
        6.1.2 性能参数
        6.1.3 故障排除
    6.2 运行中砂阀出现的一些问题
7 乘务员操纵分析
    7.1 乘务员操纵微机界面
    7.2 空转严重后是否需要退级
        7.2.1 建立模型分析是否退级位
        7.2.2 如何退级位
8 针对空转所采取的措施
    8.1 机车黏着程序排查
    8.2 普查整治撒砂系统
    8.3 优化操纵
9 后续试验及追踪情况
    9.1 后续机车试验数据
    9.2 持续追踪情况
10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5)基于编组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机列衔接协调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问题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总结
    1.3 论文结构与内容安排
        1.3.1 论文结构
        1.3.2 内容安排
2 机列衔接问题相关理论基础
    2.1 编组站综合自动化SAM系统概述
        2.1.1 信息整合技术
        2.1.2 实时追踪技术
        2.1.3 综合管控技术
    2.2 影响机车运用的因素
        2.2.1 机车交路与机车运转制
        2.2.2 列车运行图与车站作业计划
        2.2.3 机车周转图
        2.2.4 机车整备与检修
    2.3 影响乘务员运用的因素
        2.3.1 乘务交路与乘务制度
        2.3.2 乘务员乘务计划
    2.4 机车接续方案分析
        2.4.1 机车接续问题的提出
        2.4.2 机车接续特性的证明
    2.5 本章小结
3 机车叫班模式分析与改进
    3.1 传统机车叫班模式分析
        3.1.1 传统机车叫班模式简要介绍
        3.1.2 传统机车叫班模式存在问题分析
    3.2 机车叫班模式改进设计
        3.2.1 改进机车叫班模式简要介绍
        3.2.2 改进机车叫班模式优点分析
    3.3 本章小节
4 机车运用信息共享平台的构建
    4.1 信息共享平台需求分析
        4.1.1 机车运用信息共享
        4.1.2 本务机计划编制
        4.1.3 本务机状态跟踪
        4.1.4 本务机作业防护
        4.1.5 本务机作业过程的统计与分析
    4.2 信息共享技术方案设计
        4.2.1 机车运用信息共享平台的共享内容
        4.2.2 机车运用信息共享平台的信息获取
    4.3 信息共享平台系统设计
        4.3.1 系统结构设计
        4.3.2 系统接口设计
    4.4 本章小节
5 本务机运用计划自动编制模型的构建与求解算法
    5.1 本务机班计划自动编制模型构建
        5.1.1 本务机班计划自动编制问题描述
        5.1.2 本务机班计划自动编制模型假设条件
        5.1.3 本务机班计划自动编制模型相关变量符号的说明
        5.1.4 本务机班计划自动编制模型的构建
    5.2 本务机阶段计划自动编制模型构建
        5.2.1 本务机阶段计划自动编制问题描述
        5.2.2 本务机阶段计划自动编制模型假设条件
        5.2.3 本务机阶段计划自动编制模型相关符号和变量说明
        5.2.4 本务机阶段计划自动编制模型的构建
    5.3 本务机运用计划编制模型的求解算法
        5.3.1 模型的求解思路
        5.3.2 贪婪算法概述
        5.3.3 本务机班计划自动编制模型的求解步骤
        5.3.4 本务机阶段计划自动编制模型的求解步骤
    5.4 本章小结
6 协调优化方案的工程验证与结果分析
    6.1 验证对象介绍
    6.2 基础数据及初始化条件
        6.2.1 机车交路表
        6.2.2 乘务交路表
        6.2.3 编组站班计划时刻表
        6.2.4 机车检修计划表
        6.2.5 车站阶段计划时刻表
        6.2.6 结存机车表
        6.2.7 技术作业时间标准表
        6.2.8 机车出入段口规则表
    6.3 本务机运用计划自动编制模型的验证
        6.3.1 本务机班计划自动编制模型求解结果
        6.3.2 本务机阶段计划自动编制模型求解结果
    6.4 工程实施及现场试验
    6.5 对比分析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论文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6)基于动态信息集成的铁路调度指挥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
        1.2.1 应用现状
        1.2.2 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现状分析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基于动态信息集成的铁路调度指挥系统设想
    2.1 铁路调度指挥概述
    2.2 既有调度系统存在问题
    2.3 动态信息集成调度指挥系统的提出
        2.3.1 动态信息集成平台构想
        2.3.2 基于动态信息集成的调度指挥系统构想
        2.3.3 动态信息集成平台与调度指挥系统的关系
    2.4 用户主体与服务主体定义
        2.4.1 用户主体
        2.4.2 服务主体
    2.5 系统动态信息需求
        2.5.1 外部用户需求分析
        2.5.2 内部用户需求分析
    2.6 系统功能需求
        2.6.1 铁路总公司级需求分析
        2.6.2 铁路局级需求分析
    2.7 系统建设目标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业务平台功能设计
    3.1 系统整体结构
    3.2 业务平台功能定义
    3.3 系统业务平台功能描述
        3.3.1 系统功能结构图
        3.3.2 铁路总公司级系统功能描述
        3.3.3 铁路局级系统功能描述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动态信息集成的铁路调度指挥系统架构
    4.1 逻辑框架概述
    4.2 系统逻辑架构
        4.2.1 铁路总公司调度指挥逻辑架构
        4.2.2 铁路局调度指挥逻辑架构
    4.3 调度系统数据架构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铁路动态信息集成平台方案
    5.1 平台总体目标
    5.2 平台设计原则
    5.3 平台功能结构
        5.3.1 平台方案构建
        5.3.2 平台功能设计
    5.4 系统数据模型
        5.4.1 模型方案设计
        5.4.2 数据库概念模型
        5.4.3 关系数据库设计
    5.5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8)机车乘务员运用问题及其辅助编排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目的
2 铁路机车乘务员运用计划问题
    2.1 机车乘务交路概述
        2.1.1 机车交路相关概念
        2.1.2 机车乘务组织
        2.1.3 机车乘务员工作休息时间标准
    2.2 机车乘务员运用计划的编制
        2.2.1 机车乘务员运用的基本流程
        2.2.2 机车乘务员运用计划编制步骤
        2.2.3 机车乘务员运用计划的评价指标
    2.3 本章小结
3 机车乘务员运用优化模型及求解
    3.1 优化模型的建立
        3.1.1 最优回路问题
        3.1.2 回路循环问题
    3.2 回路循环问题的求解
        3.2.1 求解方法
        3.2.2 算法设计
    3.3 机车乘务员的排班
    3.4 本章小结
4 机车乘务交路数据采集与处理
    4.1 基础数据采集
    4.2 机车乘务交路数据处理
        4.2.1 列车运行信息处理
        4.2.2 乘务片段信息处理
        4.2.3 最优回路的计算
        4.2.4 回路的信息处理
        4.2.5 排班信息处理
    4.3 算例分析
        4.3.1 算例数据
        4.3.2 算例结果
    4.4 本章小结
5 机车乘务员运用辅助编排系统设计及实现
    5.1 系统需求及功能模块
    5.2 数据库的设计
    5.3 辅助系统的实现
        5.3.1 开发环境
        5.3.2 COM组件的调用
        5.3.3 辅助系统的界面
    5.4 算例演示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及展望
    6.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9)中国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研究及应用状况综述
        1.2.1 计算机编图方法综述
        1.2.2 国内外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研究综述
        1.2.3 我国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研究的演变
        1.2.4 我国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方法及其演变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
第2章 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分析
    2.1 我国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管理模式
        2.1.1 既有列车运行图编制管理体制
        2.1.2 列车运行图编制管理体制展望
    2.2 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需求分析
        2.2.1 列车运行图编制业务与需求分析
        2.2.2 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第3章 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总体技术方案研究与设计
    3.1 系统研究目标
        3.1.1 系统目标分析
        3.1.2 系统目标确定
    3.2 系统设计挑战
    3.3 总体设计构想
        3.3.1 建立基于协同工作的群件系统
        3.3.2 建立系统的通用性机制
        3.3.3 采用自动处理辅以人机交互的编图解决方案
        3.3.4 采用C/S模式的系统结构
        3.3.5 采用高集成度的系统设计方案
    3.4 系统体系结构
        3.4.1 集中式结构
        3.4.2 复制式结构
        3.4.3 混合式结构
        3.4.4 系统结构的设计需求
        3.4.5 基于C/S模式的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混合式结构
    3.5 系统功能设计
        3.5.1 数据管理子系统
        3.5.2 列车运行计划编制子系统
        3.5.3 机车周转图编制子系统
        3.5.4 动车组(车底)交路图编制子系统
        3.5.5 车辆分配计划编制子系统
        3.5.6 乘务交路计划编制子系统
第4章 列车运行图编制优化方法
    4.1 列车运行计划编制问题的数学模型
        4.1.1 变量说明
        4.1.2 约束条件
        4.1.3 目标函数
    4.2 列车运行计划编制问题的复杂性分析
    4.3 问题求解挑战
    4.4 基于分层决策和满意优化的编图问题解决思路
        4.4.1 基于分层决策的建模思路
        4.4.2 基于满意优化的建模方法
    4.5 列车运行图编制问题的分层决策模型
        4.5.1 列车运行图编制问题的层次划分
        4.5.2 基于满意优化的编图问题的分层决策模型
    4.6 列车运行计划智能编制方法
        4.6.1 基于深度优先策略的列车运行计划编制方法
        4.6.2 基于状态空间法的列车运行计划编制优化问题求解原理
        4.6.3 列车运行线编制算法步骤
        4.6.4 启发式搜索技术在列车运行线编制优化中的运用思路
        4.6.5 基于启发式搜索的列车运行线冲突消解方法
第5章 支持群体协同的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设计关键技术
    5.1 设计挑战
    5.2 系统的共享控制结构研究
    5.3 编图协作模式及协作机制
        5.3.1 协作模式
        5.3.2 协作机制
    5.4 系统的并发控制和一致性处理
        5.4.1 CSCW系统的并发控制要求
        5.4.2 CSCW系统的并发控制方法
        5.4.3 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的并发控制策略
        5.4.4 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并发控制策略的运用
    5.5 系统的访问控制
        5.5.1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5.5.2 系统的改进RBAC模型及访问控制策略
第6章 系统通用性设计关键技术
    6.1 设计挑战
    6.2 数据结构设计的通用性
    6.3 “单双线合一”的编图算法思想
    6.4 编图自动化处理的通用性
        6.4.1 基于参数化基础上的通用化处理
        6.4.2 基于模型库和方法库的通用化决策处理
        6.4.3 基于访问控制基础上的通用化处理
第7章 相关理论及技术在编图实践中的应用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10)机车周转图编制优化及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现存问题分析
    1.3 论文研究内容
第2章 机车周转图编制理论基础
    2.1 机车交路及机车运转制
    2.2 乘务制度与乘务方式
    2.3 机车周转图
        2.3.1 机车周转图编制资料
        2.3.2 机车周转图编制原则
        2.3.3 机车周转图编制流程
        2.3.4 机车周转图指标
    2.4 机车整备与检修
        2.4.1 机车到库整备作业内容及流程
        2.4.2 机车紧交路
        2.4.3 机车检修
第3章 机车周转图编制模型及算法研究
    3.1 机车周转图编制问题
        3.1.1 问题描述
        3.1.2 现有编制模型
    3.2 单一机型机车周转图编制模型和算法
        3.2.1 研究思路
        3.2.2 机车接续的顺序性
        3.2.3 模型建立
        3.2.4 成对机车周转图算法设计
        3.2.5 不成对机车周转图算法设计
    3.3 多机型机车周转图编制模型和算法
        3.3.1 多机型机车周转图编制问题概述
        3.3.2 基于机车运用效益的多机型机车周转图编制算法
        3.3.3 基于限定机车数量的多机型机车周转图编制算法
第4章 机车周转图与列车运行图协调方法研究
    4.1 机车周转图与列车运行图协调概述
    4.2 机车周转图与列车运行图协调优化方法探讨
        4.2.1 列车运行布点方案中的机车运用优化方法
        4.2.2 紧交路接续条件下的机车周转图编制
        4.2.3 基于机车运用优化的列车运行图反馈调整方案编制
第5章 机车周转图编制系统设计
    5.1 机车周转图编制系统设计
        5.1.1 系统需求分析
        5.1.2 系统设计目标
        5.1.3 系统总体功能结构设计
        5.1.4 系统数据设计
        5.1.5 系统功能界面设计
    5.2 机车周转图与列车运行图协同编制设计
        5.2.1 机车周转图与列车运行图协同概述
        5.2.2 机车周转图与列车运行图数据协同设计
        5.2.3 机车周转图与列车运行图业务协同功能设计
结论
    1 论文的主要工作与成果
    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3 今后研究工作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四、机车交路图辅助设计系统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车流径路辅助决策系统优化与实践[J]. 杨文浩,邓桂星,张锐,刘耀宗,马海彬. 铁道货运, 2021(07)
  • [2]太原机务段机车运用效率分析及提升对策研究[D]. 乔君宇.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1(01)
  • [3]列车运行图天窗优化设置研究[D]. 杨浩. 兰州交通大学, 2021(02)
  • [4]关于太中银线路HXD1型机车空转抑制分析[D]. 王晓栋.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0(01)
  • [5]基于编组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机列衔接协调优化研究[D]. 李瑞辰.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19(08)
  • [6]基于动态信息集成的铁路调度指挥系统研究[D]. 程达文. 西南交通大学, 2015(01)
  • [7]基于VBA的机车交路图计算机辅助绘图系统研究[J]. 杨震,黄小钢. 铁路计算机应用, 2014(10)
  • [8]机车乘务员运用问题及其辅助编排系统研究[D]. 黄珊. 中南大学, 2014(03)
  • [9]中国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研究[D]. 倪少权. 西南交通大学, 2013(10)
  • [10]机车周转图编制优化及系统设计[D]. 张杰. 西南交通大学, 2013(10)

标签:;  ;  

机车交通地图辅助设计系统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