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冻伤的防治

家畜冻伤的防治

一、家畜冻伤的防治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邓彩霞[1](2021)在《基于情景分析的青海农牧社区减灾能力建设研究》文中提出自然灾害风险一直以来威胁着人类生存与安全,也一直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和政府治理的重要内容。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灾害治理经验的积累,人类的减灾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人类社会生活对自然环境干预范围和深度的增加,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日益变得紧张,灾害风险日益加剧。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是一个集西部地区、民族地区、高原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所有特点于一体的省份,各种传统和非传统、自然和社会的安全风险时刻威胁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青海特定的环境条件决定了当地灾害频发,同时也是全国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具有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等特点。社区作为社会构成的基本单元,是防灾减灾的前沿阵地和基础。青海农牧社区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系统脆弱,受到自然灾害损害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程度较高,被认为是防灾减灾工作的最薄弱地区。青海气象灾害多发,雪灾是青海省畜牧业的主要灾害,全省牧业区每年冬春期间不同程度遭受雪灾,“十年一大灾,五年一中灾,年年有小灾”已成为规律。在全球气候变暖以及极端天气现象的影响下,“黑天鹅”型雪灾不但对农牧民安全生产生活造成威胁,对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形成挑战,而且还考验着地方政府的自然灾害的综合治理能力,思考如何提升农牧社区减灾能力刻不容缓。随着情景分析法在危机管理领域的应用,情景分析和构建被认为是提升应急能力的有效工具,对于农牧社区雪灾的减灾而言,在情景构建基础上所形成的实践分析结果对于现实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战略指导意义。本研究聚焦于提升青海农牧社区减灾能力这一核心问题,以情景分析理论、危机管理理论、极值理论、复杂系统理论为研究的理论基础,运用实地调查法、情景分析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具体的研究方法,以“情景—任务—能力”分析框架为理论分析工具,首先从致灾因子的分析着手,对青海省农牧社区典型灾害进行识别;其次通过情景要素分析、关键要素选择、情景描述等方面着手对识别的典型灾害进行“最坏可信”情景构建,然后基于典型灾害的情景构建梳理出相应减灾任务,总结归纳出农牧社区不同减灾主体完成减灾任务所应该具备的能力条件,并结合现实对农牧社区减灾能力进行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估,最终分别从规则准备、资源准备、组织准备、知识准备、行动规划等方面提出农牧社区减灾能力提升的策略。本研究认为随着应急管理体系从“以体系建构”向“以能力建设”为重点的转变,着眼于全方位的能力建设,提升灾害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社会化水平是农牧社区减灾的必由之路。作为一种支撑应急全过程,以及应急管理中基础性行动的应急准备是能力建设的抓手。意识是行动的先导,要做好这一基础性行动其关键在于一个具备战略能力、拥有良好灾害价值观的领导体系,运用情景构建做好全面应急准备。完善的规则体系是应急准备、乃至采取应急行动所应遵循的的法定依据和行为准则;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危机应急法规建设是做好农牧社区减灾工作的前提;良好的组织架构是提升农牧社区减灾能力的关键,加强各级政府部门在农牧区减灾中的核心地位和主导责任,坚持村社本位,实现以农牧民群众为主体,多元主体有效整合,形成灾害治理的协同格局。完备的知识准备是激发农牧社区减灾能力提升的内在动力,通过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渠道获取和累积灾害知识,形成正确的灾害价值观,占据减灾的主动地位;有针对性的借助信息技术,培养专门人才推动减灾专业化,助推农牧社区减灾能力提升。资源准备是农牧社区的减灾保障,构建合理的社区公共应急资源体系关键在于资源结构的优化。优先准备风险级别较高的减灾资源,优化资源存储数量和公共应急资源存储点,做好潜在资源共享平台,从而实现有限资源效用最大化。农牧社区减灾,规划先行,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减灾指标体系是青海农牧区减灾管理的“指挥棒”,一项科学周密的专项减灾规划,是农牧区减灾任务实施的“路线图”和“控制表”。总之,在青海农牧社区灾害治理中,灾害情景构建与分析为灾害治理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和发展方向。通过构建典型灾害具象化的“最坏可信情景”,让应急决策者、社区及其成员通过了解当前灾害态势,明确自身管理薄弱点,掌握可控干预节点,做好工作安排和充分的应急准备,预防灾害风险或者遏制灾后事态走向最坏局面。基于情景分析的农牧社区减灾能力的研究对于改进和完善现行农牧社区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对于实现区域社会平安建设具有重大的实践和指导意义。

张轶凤[2](2019)在《南方荷斯坦奶牛冷热应激评价指标及适宜环境温湿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环境温湿度与奶牛健康密切相关,冷热应激对奶牛生产的影响是急需解决的瓶颈问题。本试验旨在研究外界环境温湿度的变化对奶牛生产性能、生理生化指标、免疫机能和粪样微生物多样性等的影响,筛选出评价南方泌乳奶牛冷热应激的指标并确定奶牛生产中适宜的环境温湿度,为实现对奶牛冷热应激预测提供科学参数,为集约化条件下奶牛生产环境的精确控制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试验选取体重(627±58 kg)、泌乳天数(120-180天)、胎次(1-3胎)和体细胞数(<50万/m L)相近的泌乳期荷斯坦奶牛32头,分为四组,分别为春季温湿指数(THI)组、夏季THI组、秋季THI组和冬季THI组。每个试验期40天,自由采食与饮水。试验结果如下:(1)动态监测武汉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平均THI分别为61.74±3.59、85.09±1.29、61.95±2.95、42.97±5.19。夏季THI高达85.09时奶牛的直肠温度(RT)和呼吸频率(RR)最高,对应的日均RR和RT分别最高可达103.71±1.93次/min、39.91±0.23℃;冬季THI 42.97时奶牛的RR和RT最低,对应的日均RR和RT分别为21.70±1.70次/min、38.26±0.39℃。(2)夏季THI 85.09时奶牛日产奶量和4%标准乳均显着低于春季(P<0.05),夏季乳脂率最低且显着低于冬季(P<0.05),秋季乳蛋白率最低且显着低于春季和夏季(P<0.05),春季尿素氮的含量极显着低于其他三个季节(P<0.01);夏季干物质采食量(DMI)、干物质(DM)和粗蛋白(CP)消化率均最低,极显着低于其他三个季节(P<0.01),夏季粗脂肪(EE)和中性洗涤纤维(NDF)消化率均极显着低于春季和冬季(P<0.01),显着低于秋季(P<0.05);奶牛的站立时间春季极显着低于其他三个季节(P<0.01),夏季和冬季相比存在显着差异(P<0.05),夏季奶牛采食时间显着低于秋季和冬季(P<0.05)。夏季咀嚼频率极显着低于其他三个季节(P<0.01),且秋季显着低于春季和冬季(P<0.05)。夏季饮水次数极显着高于其他三个季节(P<0.01),且秋季显着高于冬季(P<0.05)。(3)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四个季节之间差异极显着(P<0.01),过氧化氢酶(CAT)含量冬季极显着高于其他三个季节(P<0.01),春季与秋季之间差异显着(P<0.05);春季奶牛催乳素和促黄体激素的水平极显着高于其他三个季节(P<0.01),促黄体激素的水平冬季极显着高于夏季和秋季(P<0.01),秋季孕酮的含量显着高于夏季和冬季(P<0.05),奶牛机体皮质醇(Cor)的含量四个季节之间存在极显着的差异(P<0.01);肾上腺素的含量秋季和冬季之间差异显着(P<0.05),与春季和夏季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热休克蛋白70(HSP70)含量夏季极显着高于其他三个季节(P<0.01),冬季极显着低于其他三个季节(P<0.01),春季和秋季之间也存在显着差异(P<0.05);此外,夏季奶牛血清中的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均极显着高于其他三个季节(P<0.01),而免疫球蛋白G(Ig G)含量夏季极显着低于其他三个季节(P<0.01),春季极显着高于冬季(P<0.01),秋冬季节之间也存在显着差异(P<0.05)。(4)四个季节奶牛粪样共有的OTU有765个,约占整体的76%,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奶牛独有的OTUs分别为6、11、1、4个。四个试验组粪便微生物筛选出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其丰度之和约占整体的92%;大于5%的优势菌属为Romboutsia、Paeniclostridium、疣微菌属(Ruminococcaceae UCG-005/014)、梭菌属(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 1)、Turicibacter、ChristensenellaceaeR-7group、理研菌属(Rikenellaceae RC9 gut group)、真杆菌属([Eubacterium]coprostanoligenesgroup)、毛螺菌属(LachnospiraceaeNK3A20group)、普沃氏菌属(Prevotellaceae UCG-003)、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ium)和Solibacillus。夏季拟杆菌门含量显着降低(P<0.01),变形菌门的含量显着升高(P<0.05)。(5)THI和温度(T)分别与RT、RR、日产奶量、Cor和四碘甲状原氨酸(T4)呈极显着相关(P<0.01),其中产奶量发生改变的THI拐点是68.31,T拐点是17.22℃;在环境T为10℃20℃,THI为5565时,奶牛的RR在25.30次/min44.02次/min,RT在38.14℃38.96℃;THI大于68.31时,产奶量开始下降,通过二次曲线关系发现产奶量最高时THI为56.98,产奶量下降5.20%,奶牛的最适THI为45.6568.31;当T大于17.22℃时奶牛的产奶量开始下降,通过二次曲线关系发现当T为14.43℃,产奶量下降1%,奶牛的最适T为11.64℃17.22℃。(6)THI和T分别与RT、RR的双变量和偏相关系数均大于0.8;THI与乳脂率在双变量相关和偏相关分析中均显着相关(P<0.05),与尿素氮和脂蛋比在双变量相关分析中差异显着(P<0.05),在偏相关分析中差异极显着(P<0.01),T与乳脂率、尿素氮和脂蛋比在双变量相关和偏相关分析中均呈显着相关(P<0.05)。此外,在双变量分析中,THI与Ig G呈极显着(P<0.01),THI与SOD双变量分析中差异显着(P<0.05),而在偏相关分析中差异极显着(P<0.01);THI与TNF-α、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GPX)、总抗氧化能力(T-AOC)、CAT、丙二醛(MDA)及碱性磷酸酶(ALP)在双变量相关和偏相关分析中差异一致,呈显着相关(P<0.05)或极显着相关(P<0.01)。在双变量分析中,T与TNF-α和Ig G呈极显着(P<0.01)或显着相关(P<0.05);T与GPX、SOD、T-AOC和MDA在偏相关分析中差异显着(P<0.05)或极显着相关(P<0.01);T与CAT和ALP在双变量相关和偏相关分析中均差异极显着相关(P<0.01)。综上所述,高THI 85.09或低THI 42.97均一定程度上导致奶牛的产奶量降低,躺卧时间减少,泌乳相关激素水平降低,应激激素水平升高,Ig G含量降低;高THI85.09时RR和RT均明显升高,RT的升高引起奶牛粪样中有益微生物(拟杆菌门和普沃氏菌属等)降低,有害微生物(变形菌门)增多。筛选出评价南方奶牛冷热应激的指标为THI、T、RR、RT、Cor、HSP70和反刍时间。南方荷斯坦奶牛适宜环境温度在10℃18℃(在湿度为70%80%时)之间,适宜环境THI在4568之间。

郭成[3](2019)在《猕猴桃溃疡病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文中认为猕猴桃是陕西省主要栽培的经济作物之一,其种植规模大、经济效益高,是农民增收致富和各级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然而由丁香假单胞杆菌猕猴桃致病变种引发的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对我省猕猴桃产业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该病害发展速度快、侵染途径多且侵染后导致树体病死率高,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是目前猕猴桃生产中的最大灾害。但在目前的防治现状来看,主要是利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然而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化学药剂防治存在药剂滥用、施药技术落后等现象,带来环境污染、人畜中毒、杀伤天敌、防治成本增加、病菌产生抗药性等问题。因此,提出一套科学有效的“猕猴桃溃疡病绿色综合防控技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研究溃疡病病原菌在猕猴桃树体不同部位无症状带菌规律、猕猴桃溃疡病菌的传播途径、生物药剂防治、药剂减量增效混用、精准施药以及农业防治等绿色防控关键技术以及抗病诱导剂及有机肥对猕猴桃溃疡病发生程度的影响及使用技术的研究探索,取得了以下结果:1.通过田间周年发病带菌规律调查和室内接种、分子检测,明确了多年生枝干、叶片、花朵、果实、根系等不同部位溃疡病带菌情况与带菌规律,进一步揭示了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田间发病规律,为该病害防治提供了科学参考和依据。2.通过室内在猕猴桃离体枝条、叶片上采取直接接菌、摩擦伤、刀伤、冻伤和皮孔接菌等接菌方法,进行了溃疡病菌在猕猴桃树体不同部位的侵染方式、途径和不同温度下溃疡病菌对侵染发病的影响试验观察,明确了猕猴桃溃疡病菌的侵染传播方式、途径和不同温度下溃疡病菌对侵染发病的影响。3.通过管碟法测定各生物药剂EC50。表明梧宁霉素、春雷霉素、中生菌素、氨基寡糖素、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对猕猴桃溃疡病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将各药剂相互混用筛选,发现梧宁霉素、氢氧化铜与大部分药剂混用有增效或加和作用,将结果进行田间验证,防治效果比较理想;同时,对氨基寡糖素及有机肥对防效的影响进行研究,明确了在猕猴桃生长期使用氨基寡糖素及冬春季合理使用有机肥可有效的提高溃疡病的防治效果。4.通过对田间喷雾、喷淋、涂抹3种施药方式防治效果的观察,发现涂抹法防治效果最好,其防治效果相比喷淋法与喷雾法高出20.04%和40.05%。5.根据前期的病害发生规律和田间防治研究,制定了猕猴桃溃疡病绿色防治技术方案,将该技术示范应用,取得了高于70%的良好防效,为猕猴桃溃疡病的绿色防控技术发展提供依据。

高颂,于应文,冯琦胜[4](2017)在《青南牧区牧户家畜生产及雪灾防治》文中指出采用入户访谈方法,对青南牧区典型雪灾地达日县、玛多县和称多县牧户家畜养殖结构、繁殖成活率、出栏量,冷季死亡、掉膘和补饲情况,牧户暖棚建设和收支及对冬春雪灾设计方案效益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户均家畜养殖数为82.5423.2AU(羊单位,animal unit),家畜年补饲水平为1.226.5CNY·AU-1,牧户家畜几乎不出栏,有暖棚设施的牧户占总牧户的1/3,收入主要靠政府补贴,饲草料储备低,占家庭总开支不到5%。牧户应对雪灾能力弱,在大雪灾和中雪灾年份,研究区家畜繁殖成活率分别为41.5%75.9%和65.0%86.4%,冷季死亡率分别为13.2%24.4%和8.2%12.8%,掉膘率分别为30%40%和20%30%。针对牧户家畜管理存在主要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定出栏量+补饲的对策,以减少家畜冬春雪灾死亡损失,提高牧户应对雪灾能力。

朱华英[5](2013)在《冬季家畜冻伤防治措施》文中认为冬季天气寒冷,农户饲养家畜如果保温不善,长期在寒冷潮湿环境中饲养,家畜尾巴、四肢、耳朵、乳房、阴囊、包皮等末梢部位很容易被冻伤,甚至死亡,尤其是体弱家畜更易发生。若冻伤后感染,还会出现干性坏死,波及关节、骨骼等部位,表现为运动功能受阻。现将家畜冻伤的预防及治疗方法简介如下。一、预防措施首先应做好畜舍的增温保暖工作,除加强饲养、补料保膘外,还要及时清理粪尿,勤换、勤晒垫草,保持圈舍清洁、干燥、温暖,防止贼风。其次

范明[6](2011)在《应用生理学与比较生理学发展研究》文中提出由于这个方面涉及了许多国防和经济建设的敏感领域,在过去多年的发展和贡献鲜为人知。近年的研究进展直接支撑了载人航天、青藏铁路建设和运行、新一代战机、深潜、极地考察等重大的国家需求,但是具体的学术资料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方能正式发表。因此,本章节中对于以往的工作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描述(基于中国生理学会70周年的纪念文集)。而对于近年的进展只做了概括的介绍。

郑卫军[7](2010)在《冬春家畜三类冻伤的防治方法》文中指出冬春(早春)季节,长期在寒冷潮湿环境中饲养的家畜,如果保温不当,常会导致尾巴、四肢、耳朵、乳房、阴囊、包皮等末梢部位发生冻伤,尤以老、瘦、弱、贫血的家畜最易发生。一般按其程度可分为三类:轻者,皮肤及皮下组织充血、水肿、疼痛,如护理得当,10天左

杨明莉,陈秀森[8](2007)在《家畜冻伤的防治》文中提出

艾小生,艾水根[9](2001)在《家畜冻伤的防治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家畜长期在寒冷潮湿的环境中饲养,由于低温作用引起组织的局部病理变化,称为冻伤。冻伤在兽医临床上一般分为三度。 一、临床症状 (1)一度冻伤以发生皮肤和皮下组织的疼痛性水肿为特征,数日后局部反应消失,症状轻微,不易被发现。 (2)二度冻伤皮肤和皮下组织呈弥漫性水肿,并扩展到周围组织,

《当代畜禽养殖业》[10](1999)在《怎样防治家畜冻伤》文中提出 在严冬季节,家畜长期在寒冷潮湿环境中饲养,如果保温不善,常会导致尾巴、四肢、耳朵、乳房、阴囊、包皮等末稍部位发生冻伤,尤其是体弱家畜更易发生。如冻伤感染后还会出现干性坏死,脱落后露出肉芽组织,当波及到关节、骨骼等部位时,患畜表现运动功能受阻。

二、家畜冻伤的防治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家畜冻伤的防治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情景分析的青海农牧社区减灾能力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问题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社区减灾能力研究
        1.2.2 情景分析法相关研究
        1.2.3 情景分析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应用研究
        1.2.4 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内容、技术路线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与框架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研究设计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灾害情景分析
        2.1.2 农牧社区
        2.1.3 社区减灾能力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情景分析理论
        2.2.2 危机管理理论
        2.2.3 极值理论
        2.2.4 复杂系统理论
    2.3 研究设计
        2.3.1 基于“情境—任务—能力”的农牧社区减灾能力分析框架
        2.3.2 研究方法
第三章 基于致灾因子分析的青海农牧社区典型灾害识别
    3.1 农牧社区孕灾环境分析
        3.1.1 农牧社区自然环境
        3.1.2 农牧区社会经济状况
    3.2 农牧社区致灾因子分析
        3.2.1 气象致灾因子
        3.2.2 地质致灾因子
        3.2.3 生物致灾因子
    3.3 农牧社区灾害脆弱性分析
        3.3.1 农牧社区灾害脆弱性表现
        3.3.2 农牧社区灾害脆弱性
        3.3.3 农牧社区灾情分析
        3.3.4 农牧社区典型灾害识别
    3.4 小结
第四章 基于情景分析的青海农牧社区典型灾害情景构建
    4.1 农牧社区的雪灾情况
        4.1.1 雪灾的成因及影响
        4.1.2 近年来青海雪灾事件
        4.1.3 雪灾区域选择
    4.2 农牧社区特大雪灾情景构建
        4.2.1 农牧社区雪灾情景构建的参数分析
        4.2.2 基于极值理论的关键情景参数选择
        4.2.3 .农牧社区雪灾情景描述
        4.2.4 雪灾演化过程分析
    4.3 小结
第五章 基于灾害情景的青海农牧社区减灾任务与能力分析
    5.1 农牧社区多元减灾主体
        5.1.1 政府组织
        5.1.2 社区组织
        5.1.3 居民个体
        5.1.4 社会力量
    5.2 基于雪灾情景的农牧社区雪灾减灾任务分析
        5.2.1 基于公共危机管理过程的社区常规减灾任务
        5.2.2 农牧社区雪灾常规减灾任务识别
        5.2.3 雪灾情景下的农牧社区雪灾减灾任务
        5.2.4 基层政府雪灾减灾任务归属
    5.3 基于任务的农牧社区雪灾减灾能力分析
        5.3.1 农牧社区雪灾常规减灾能力分析
        5.3.2 农牧社区雪灾减灾能力评估方案设计
        5.3.3 农牧社区雪灾减灾能力评估模型
        5.3.4 农牧社区雪灾能力矩阵分析
        5.3.5 农牧社区雪灾减灾能力实践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面向能力构建的青海农牧社区减灾对策
    6.1 规则准备:提升制度运行能力
    6.2 组织准备:提升应对协调联动能力
    6.3 资源准备:提升持续保障能力
    6.4 知识准备:激发农牧社区减灾动力
    6.5 行动规划:增强行动执行能力
    6.6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和学术贡献
        7.1.1 研究结论
        7.1.2 学术贡献
    7.2 研究不足和研究展望
        7.2.1 研究不足
        7.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1 第一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表
附录2 第二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表
附录3 第三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表
附录4 青海省农牧社区雪灾减灾能力评估
附录5
附录6 青海农牧区雪灾减灾能力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7 青海农牧社区雪灾减灾能力公众评判

(2)南方荷斯坦奶牛冷热应激评价指标及适宜环境温湿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前言
1 文献综述
    1.1 奶牛应激研究进展
        1.1.1 应激
        1.1.2 热应激
        1.1.3 冷应激
    1.2 冷热应激对奶牛的影响
        1.2.1 冷热应激对奶牛生理功能的影响
        1.2.2 冷热应激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1.2.3 冷热应激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
        1.2.4 冷热应激对奶牛行为学指标的影响
        1.2.5 冷热应激对奶牛血液生化相关指标的影响
        1.2.6 冷热应激对奶牛消化道微生物的影响
    1.3 奶牛冷热应激评价指标研究进展
        1.3.1 温度
        1.3.2 温湿指数
        1.3.3 WCI
        1.3.4 生理指标判定法:RT与RR
        1.3.5 生产性能判定法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时间及地点
    2.2 试验动物及分组
    2.3 试验日粮与饲养管理
    2.4 试验测定项目及方法
        2.4.1 环境温湿度的测定
        2.4.2 奶牛RT和 RR的测定
        2.4.3 产奶量的测定
        2.4.4 乳成分的测定
        2.4.5 营养物质消化率的测定
        2.4.6 奶牛行为学指标的测定
        2.4.7 血液相关生化指标的测定
        2.4.8 奶牛粪样的收集及测定
        2.4.9 适宜环境参数及评价指标筛选数据量的确定
    2.5 数据处理及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试验期间环境温湿度及温湿指数变化
    3.2 THI对奶牛的影响
        3.2.1 THI对奶牛生理功能的影响
        3.2.2 THI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3.2.3 THI对奶牛行为学指标的影响
        3.2.4 THI对奶牛粪样菌群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
    3.3 环境温湿度及温湿指数与奶牛生理生化指标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3.1 奶牛生理指标
        3.3.2 奶牛产奶量及乳成分
        3.3.3 奶牛血清激素
        3.3.4 奶牛免疫指标
4 讨论
    4.1 THI对奶牛生理功能的影响
    4.2 THI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4.3 THI对奶牛血液生理生化的指标
    4.4 THI对奶牛粪便微生物的影响
    4.5 适宜环境参数及评价指标筛选
5 结语
    5.1 结论
    5.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5.3 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的主要研究论文
致谢

(3)猕猴桃溃疡病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猕猴桃溃疡病的研究概况
        1.1.1 猕猴桃溃疡病的发生及危害
        1.1.2 猕猴桃溃疡病的症状
        1.1.3 猕猴溃疡病的病原
        1.1.4 猕猴桃溃疡病的发病因素
        1.1.5 分子检测
        1.1.6 病害循环
        1.1.7 传播途径
    1.2 猕猴桃溃疡病的防治
        1.2.1 农业防治
        1.2.2 生物防治
        1.2.3 化学防治
    1.3 猕猴桃溃疡病综合防治研究
        1.3.1 猕猴桃溃疡病菌发生规律
        1.3.2 施肥对猕猴桃溃疡病发生程度的影响
        1.3.3 猕猴桃溃疡病的药物防治
    1.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猕猴桃溃疡病病原菌在红阳猕猴桃树体不同部位无症状带菌规律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材料
        2.1.2 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猴桃树体不同器官溃疡病无症状带菌情况检测
        2.2.2 红阳猕猴桃树体枝干上不同位点溃疡病带菌规律
        2.2.3 红阳猕猴桃树体上不同功能部位溃疡病带菌率测定结果
        2.2.4 猕猴桃溃疡病不同时期在红阳树体无症状功能器官带菌规律
    2.3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猕猴桃溃疡病侵染途径观察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分析
        3.2.1 红阳树体上溃疡病菌不同侵染方式、途径
    3.3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生物药剂对猕猴桃溃疡病防治的研究及应用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材料
        4.1.2 实验方法
    4.2 数据统计和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六种药剂对猕猴桃溃疡病菌皿内抑菌效果
        4.3.2 药剂混配对猕猴桃溃疡病菌皿内抑菌效果
        4.3.3 不同药剂对红阳猕猴桃溃疡病田间预防和治疗效果
        4.3.4 氨基寡糖与不同生物药剂混用对猕猴桃溃疡病的预防效果
        4.3.5 不同生物药剂、微生物菌肥及有机粪肥与施用对海沃德猕猴桃溃疡病的预防效果
    4.4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猕猴桃溃疡病绿色防控技术示范
    5.1 猕猴桃溃疡病绿色防控主要技术方案
        5.1.1 植物检疫
        5.1.2 农业防治
        5.1.3 药剂防治
    5.2 猕猴桃溃疡病绿色防控技术示范预防效果
        5.2.1 示范地点
    5.3 示范效果调查
    5.4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青南牧区牧户家畜生产及雪灾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调查地选择
    1.3 调查内容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家畜养殖规模及构成
    2.2 牦牛繁殖成活率和出栏量
    2.3 牦牛冷季死亡率和掉膘率
    2.4 家畜补饲量和暖棚设施
    2.5 牧户收支构成
3 应对雪灾方案家畜生产分析
4 讨论与结论

(7)冬春家畜三类冻伤的防治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一、预防措施
二、治疗方法
    1. 轻伤
    2. 一般伤
    3. 重伤

(8)家畜冻伤的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一、冻伤症状
    1度冻伤
    2 度冻伤
    3度冻伤
二、预防
三、治疗
    1度冻伤
    2度冻伤
3 度冻伤

四、家畜冻伤的防治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情景分析的青海农牧社区减灾能力建设研究[D]. 邓彩霞. 兰州大学, 2021(09)
  • [2]南方荷斯坦奶牛冷热应激评价指标及适宜环境温湿度研究[D]. 张轶凤. 华中农业大学, 2019(02)
  • [3]猕猴桃溃疡病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D]. 郭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09)
  • [4]青南牧区牧户家畜生产及雪灾防治[J]. 高颂,于应文,冯琦胜. 草业科学, 2017(12)
  • [5]冬季家畜冻伤防治措施[J]. 朱华英. 农家致富, 2013(24)
  • [6]应用生理学与比较生理学发展研究[A]. 范明. 2010-2011生理学学科发展报告, 2011
  • [7]冬春家畜三类冻伤的防治方法[J]. 郑卫军. 农民科技培训, 2010(01)
  • [8]家畜冻伤的防治[J]. 杨明莉,陈秀森. 吉林农业, 2007(01)
  • [9]家畜冻伤的防治方法[J]. 艾小生,艾水根. 农村百事通, 2001(01)
  • [10]怎样防治家畜冻伤[J]. 《当代畜禽养殖业》. 当代畜禽养殖业, 1999(11)

标签:;  ;  ;  ;  ;  

家畜冻伤的防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