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精致的生活方式

精致精致的生活方式

一、高雅精致的生活品味(论文文献综述)

陈希洋[1](2021)在《明中晚期的文人清供题材绘画研究》文中指出明代中晚期,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与文人审美的世俗化转向,清玩之风盛行一时,文人绘画中出现了大量日常生活物象,清供画也表现出更多样的形式,相关长物鉴赏类着作极多。“清供”在《辞源》中被释为“清雅的供品”,也称作“清玩”,即供文人观赏把玩的清雅之物,或置于案头或摆放庭院,其中包括书画、盆景、文房用具、古器鼎彝、插花等物象。文人将这些物象频繁引入绘画之中,在内容上表现出更多样的寄情元素,在形式上寻求探索与创新,着眼于玩物品鉴的趣味和生命精神的思考。因此,可以认为明中晚期文人清供题材绘画不仅仅是一种遣兴寄情的艺术表达,更是古代艺术家对于生命、生活、自我的一种思考和态度,对于清供题材绘画的研究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其中蕴含的艺术魅力与文人审美情感的表达。正文主要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节介绍清供的概念、缘起及发展,并根据画面图式的艺术语言特点将其划分为佳节、博古、文房这三类较为有代表性的清供题材。第二章从明代中晚期特定的时代背景出发,分析文人的生存环境、思想文化、审美生活这三个方面的变化,以及其对于清供绘画盛行的推动作用。第三章从文人绘画中的清供图像出发,探讨清供元素在绘画中的表现运用。第四章结合清供绘画探究明代中晚期文人在生活、思想和审美方面表现出的意趣与审美精神。以明中后期出现的器物、文人生活的相关理论着作及史料为主要资料,分析明代中晚期出现的清供题材绘画里蕴含的文人趣味与精神内涵、内涵嬗变与情感寄托。

杨依晴[2](2020)在《“打卡热”中的青年时尚品味分析 ——以“打卡网红艺术展”为例》文中认为“网红展”打卡是近年来城市中的一种青年时尚,它伴随着文化消费的热潮出现,借由互联网的传播效应引发了较大的流行效果。本研究通过对展览爱好者青年进行深入访谈,以及对网络中的“网红展”打卡内容进行观察,探讨“网红展”打卡流行现象所体现的青年时尚品味的具体内涵和形成原因,并尝试用社会学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首先,“网红展”打卡体现了青年对尚新的时髦品味、文艺的浪漫品味和小众的个性品味的追求,青年们将艺术展览视为一种新奇体验和时髦的休闲活动,将之作为构筑浪漫生活的一部分,并在这种相对小众的爱好中获得品味上的优越感。他们也积极地在网络缺场空间中打造理想自我景观,并努力使用一种自然的、克制的方式来展现品味。青年的时尚品味追求是在社会背景、传媒因素和心理因素三个方面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社会背景上,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趋势和文化工业使人们向往并能够追求艺术化的生活;传媒因素方面,大众媒体抬高了品味的重要性,并塑造出美好生活的标准样态,新媒体也为青年时尚品味的展示、互动和传播创造了良好的传播环境;心理上,一方面城市生活压抑了人的审美和情感,使人们渴望在艺术欣赏中得到释放;另一方面青年自身的地位恐慌也催生了品味焦虑,使他们急于建构出生活风格。品味与阶层的关系在当前的社会中变得更加复杂。青年对“网红展”的追逐源于对艺术展代表的文化精英的品味的向往,包含着由此获取品味文化资本的希望。打卡的方式也能帮助他们找到自身所处的品味共同体,获得圈层内部的认同,但同时也体现出青年的品味建构依赖于符号消费,这实际上不利于审美品味的提升,从中获得的认同也显得短暂而虚无。

王金铭[3](2020)在《闺阁绣在女性新中式家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以玫瑰椅为例》文中认为传统文化是国家的根基,“闺阁绣”作为我国传统女红文化中的一部分,具有高度的实用价值、传承价值和艺术价值等,在多元化的社会中应采取与时俱进的方式为手工艺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本文研究既是刺激传统闺阁绣衍生品设计力量的需要,也是闺阁绣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今天不仅要继承和发扬闺阁绣优秀的传统手工艺,更要发掘其身上的价值,探讨闺阁绣衍生品新的设计方式并进行创新实践。本文以研究中国传统女红文化“闺阁绣”为主旨,以传统闺阁家具“玫瑰椅”为载体,通过分析“闺阁绣”的由来、艺术特征、文化隐喻及社会意义等,以女性为受众群体,探讨闺阁绣在新中式家具设计中的独有魅力,以寻求闺阁绣和家具设计的完美融合。通过结合刺绣艺术“闺阁绣”在“玫瑰椅”中的应用实例,将两种具有女性风格的工艺形式做设计实验,借玫瑰椅之“形”,传闺阁绣之“神”。只有将创新精神注入到传统的闺阁绣形式中,并借助新的载体传承和延续,传统的闺阁绣才能逐步过渡到适应当代社会的现代闺阁绣文化,并使我国当代的艺术作品彰显中国风格与民族特色。闺阁绣在新中式家具中的设计应用,不仅能继承和发扬闺阁绣优秀的传统技艺和文化精髓,为闺阁绣衍生品设计找到创新之路,还能寻找更多女性家居设计的可能性,为其后的新中式家具注入新的设计思路和新的活力。

薛繁洪[4](2020)在《明代中后期江南文人饮茶生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明代中后期,江南社会饮茶之风浓厚,文人雅士成为引领明代茶文化发展的主体力量。作为一种显着的社会现象,文人饮茶成风,究其缘由,与江南经济富庶、文人仕途失意以及休闲思潮的兴盛等因素密切相关。茶是江南文人日常生活的重要饮品,诸如读书、社交、文艺、旅游等,皆离不开茶。茶不仅是他们读书益思的必备良品,还是文艺增趣的辅助饮品,更是社交雅集的重要媒介和旅行助兴的辅助手段。江南文人推动了茶艺的革新,在评鉴名茶、品水之论、茶具变化以及茶艺理论上均有创新性见解,从观茶色、闻茶香、品茶味、赏茶具、领茶韵和悟茶道六个方面对品茶艺术进行鉴赏和领悟。他们不仅极力追求品茶过程艺术化、雅致化,还营造天人合一的饮茶环境。他们通常在茶寮书斋、园林庭院、寺院道观品茗,或泛舟湖上,在林下泉畔、野外亭轩品茗,注重茶人的身份素养和精神风貌,讲究独啜、对饮和聚饮,并营造琴棋书画、焚香插花的饮茶艺境。在继承历代养生思想的基础上,江南文人注重饮茶养生,表现在与茶相关的饮食养生、精神养生和环境养生。首先,他们认识到饮茶可以去病保体,不仅自制养生茶,还在茶艺规范中践行养生理念;其次,遵循先秦儒道养生观点,认为可以通过培养个人心性和道德情操达到养生的目的;再次,注重饮茶地点、气候、物象等选择,以此裨益身心。由于茶性平和冲淡、苦寒醒脑、纯真自然,与文人淡泊仕途、自省静虑和贵真求真的精神需求相契合。此外,饮茶生活还蕴含着他们安贫乐道的生命意识、闲适旷达的人生态度、超尘拔俗的隐逸情怀以及静心自虑的禅悦心态。江南文人饮茶生活所呈现的文化意蕴,构成了明代茶文化重要的精神内核,丰富了中国茶文化的思想内涵。

苏美琪[5](2020)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董桥散文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董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进入大陆文学视野的香港作家,以散文创作为主,浓厚的书卷气、睿智的话语及对人生与社会的思考是他散文的特色,他的散文又因散发出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学气息,触动了生活在钢筋水泥社会下的人们心底的柔软,引起了人们对传统生活的追思及对当下生活的忧虑,从而受到研究界的关注。香港资深报人、名主编柳苏(罗孚)对其散文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董桥散文是香港精致文学的重要一环,可以代表整个香港。董桥散文蕴含的传统文学气息与他一贯以来对传统文学的敬畏分不开,他以现代性视角观照文学传统,结合个人经历与社会大环境的现状在散文创作中展现文学传统的现代风貌,为现代散文指明了更清晰的出路,让现代散文在不断创新中获得更多的发展可能性。作为一名通晓古今、学贯中西的学者,董桥的散文创作给研究界带来了极大的研究价值,董桥的散文文本是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对象,从董桥散文传统性与现代性表现的维度,整体思考探析其创作中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意义与启示。全文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绪论从研究缘起、相关研究综述与研究思路三个方面介绍了董桥散文创作情况、学界对本论题相关的研究现状与本文的具体研究思路。第一章主要阐释董桥散文对中国传统散文的继承。以传统散文内容、传统散文艺术、传统散文精神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的传承性。第二章研究董桥散文对中国传统散文的发展。在第一章的基础上,分别从自传统中来,中西交融;引雅入俗,雅俗共赏;文体灵活,大胆创新几大主题做出相关阐述。第三章探讨董桥散文与传统散文交融的意义。结合董桥独特的人生经历与其对传统文学的守望,从其文化追溯与文化新姿态的展现入手,分析其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坚守内心的传统文学执念、探寻现代散文在现代社会的出路的努力。

邢路[6](2020)在《宋代饮茶空间装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宋代是中国饮茶史上的高峰之一,在唐的基础上更为精细。作为饮茶活动重要的组成部分,宋代饮茶空间的装饰自然简洁、格调高雅,反映了宋人的日常生活与审美文化,其装饰手法与意趣对于现代饮茶空间有着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因此,探寻宋代饮茶空间的装饰极为必要。本文共分成六个部分,结合了图像、文献、图表、手绘分析图等方式方法进行说明,第一部分对于本文研究对象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归纳总结研究现状,确定了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第二部分对于饮茶空间的历史展开研究,通过梳理茶事绘画、相关诗文中的饮茶空间流变,以及当代的饮茶空间发展,从宏观的视角归纳不同时期饮茶空间的装饰特点。第三部分对于宋代多种饮茶空间进行分类,分析其背后的装饰思想与表现。第四部分从宋代饮茶空间的装饰元素进行逐一分析,如茶具、家具、器玩等,这些物件兼具装饰与实用功能,是饮茶空间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五部分总结了宋代饮茶空间的装饰手法与装饰意趣,第六部分为宋代饮茶空间装饰对后世的影响与传承,及其在现代饮茶空间装饰中的体现。面对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饮茶不仅为生活日常,更是闲雅之事,甚至成为精神疗愈的方式。作为一种蕴藏着东方哲理的生活美学象征,宋代饮茶空间结合了挂画、插花、焚香等形式,将人的五感带入到空间中,重视个体对于饮茶的审美感官体验,这些装饰意趣与手法历久弥新,时至今日仍为现代饮茶空间的装饰发展开拓着新的思路,源源不断地将艺术之美融入到生活之中。

白晓阳[7](2020)在《叶广芩家族题材小说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叶广芩的家族题材小说通过对家族日常生活的书写,展现了满清覆灭后旗人群体的生存境遇及世家子弟间的牵绊与隔阂,凭借其细腻的情感表达、丰富的满族文化意蕴以及浓郁的京味特色深受读者喜爱,在当今文坛有着重要价值。论文分为绪论、正文与结语三部分。绪论部分就叶广芩及其家族题材小说创作进行概述,整理与论文相关的研究综述,框定研究范畴。正文分三章,第一章“旗人世家的命运书写”,从日常生活、成员命运与世家解体三方面入手,发掘旗人生活与现实社会格格不入的浮华特质,探讨末世贵族逃无可逃的悲剧宿命,剖析贵胄之家的日暮途穷。第二章“家族故事的艺术呈现”,重点探析作者的叙事策略及风格特色。结合叙事学理论分析作品的“花瓣式”结构、情节散文化与多重视角。品味小说独具作者家族根源特色的京味风格,论述戏曲元素的融入对文本解读空间的扩充。第三章“家族书写的多重价值”,深入探究作品的文化价值、文学史价值与社会价值。小说深厚的文化内涵实现了对旗人文化的精到诠释;在平民主义偏向与贵族精神缺失的文学环境下,作者以其家世背景为依托,在作品中重拾并高扬了贵族精神;在对家族兴衰更替的叙写下,作者表达了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与思考。结语部分总结全文,指出叶广芩家族题材创作所存在的不足与局限,同时肯定了其创作价值及文学史意义。论文深入剖析了作品中展现的20世纪初旗人群体的整体风貌,旨在挖掘作品蕴含的情感意义、艺术魅力与多重价值,从而把握作家的创作初衷,发掘小说的人文价值与时代意义,为丰富新世纪以来中国当代家族题材小说的研究进行不懈探索。

张梦泽[8](2020)在《未预期后果:城市文化空间区隔现象研究 ——以上海Y体验式书店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城市实体书店作为城市文化空间的代表形式,过去一直以包容、开放的形态为市民提供社会文化服务。但在新千年,网络文化消费渠道兴起、城市地租骤增、市民文化消费习惯变动等因素的交织下,实体书店经营进入“寒冬”。历经数年“酷寒”,国家“全民阅读”政策、各级政府的实体书店扶持为实体书店带来了新的生机,在政策层面,出版物免增值税、书店免租、现金资助等为实体书店经营提供了直接帮助,上海市将实体书店纳入城市规划,看似使实体书店走上多元发展,共同为市民提供文化服务的新通路。但在实践层面,文化产业的资本化使多层次、多类别的社会资本进入实体书店空间生产之中,在上海孕育了一批主打文化消费体验的新型体验式书店。在作为本文案例的Y体验式书店中,经营者宣称其接受了政策资金扶持,要打造市民共享的城市文化空间,但符号消费、隐性排斥常存其中,市民能否融入Y体验式书店与其经济、文化资本数量画上等号。实体书店出现了政策与经营的未预期后果,即成为了区隔化的空间。本文以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的理论和布迪厄的“区隔”理论作为理论视角,通过对政策文本、新闻与统计年鉴的分析和对Y书店中店员、顾客以及不愿进入Y书店的读书者的访谈,探讨了在实体书店转型中,多方参与的空间生产是如何完成的;在政策构想与资本实践的矛盾下,实体书店产生了哪些区隔现象;最后对区隔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制度、社会、个人层面的三维透视。本研究认为Y书店在获得国家扶持之后,与社会资本相结合,从城市边缘转入高端商业广场,以景观化与艺术化作为空间构造的核心特征,为其以“小资”作为核心的目标顾客打造文化、艺术体验的空间。全新的书店理念造就了市民对Y书店空间想象的转变,Y书店也用空间付费、知识付费、会员制与贩卖身份等方式构造了空间的经济与文化门槛。究其原因,制度上的文化产业资本化,在文化领域释放了资本逻辑,上海对实体书店的规划也因未设限制而存在疏漏;社会层面,资本展开了新一轮对文化空间的控制,以消费主义取得对空间的合法化征服,迎合我国社会转型期催生的新中产阶层消费趣味;而在个人层面,则是不同阶层消费观分异带来的不同的“货币投票”能力与新时代实体书店认知变化共同催生了区隔现象。最后,本文尝试对当下城市文化空间更新的正功能,以及城市建设和更新中空间区隔与空间正义这一无法逃避的矛盾展开讨论。

李运成[9](2020)在《拉威尔舞剧《达夫尼与克罗埃》音乐主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舞剧《达夫尼与克罗埃》是拉威尔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大型体裁作品,也是他个人舞剧风格形成的奠基之作。全剧以梦幻般的希腊神话为故事背景,结合生动形象的人物性格、舒缓有致的戏剧节奏等要素,讲述了青年牧羊人之间浪漫的爱情经历,歌颂了人物忠贞的情感品质。拉威尔本人在艺术创作、生活作风等方面都体现出高度缜密、严谨的思维模式,进而被斯特拉文斯基称为“精巧的瑞士钟表匠”。结合音乐中心调性的稳固支撑、核心动机形态的高度集中,以及核心主题贯穿发展等技术手法,舞剧《达夫尼与克罗埃》在各音乐要素相互作用下形成缜密的结构逻辑。本文从舞剧的创作背景、戏剧情节的概述以及音乐本体结构形态分析着手,围绕核心主题这一基本要素展开论述,其中包括主题动机的构成、主题本体以及在作品中的结构意义、主题的发展手法等多个方面,最后对主题的象征寓意作进一步阐释。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作曲家及舞剧《达夫尼与克罗埃》概述”首先介绍了印象派以及拉威尔本人的艺术风格,同时对舞剧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脚本、人物关系作相关阐释,并探讨不同场景的音乐结构及其叙事意义;第二章“核心主题构成分析”通过对主题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将舞剧主题归为以纯四、纯五度,增四、减五度,大、小二度为核心音程的这三种类别,各主题在以上三类高度集中的音程元素相互作用下形成缜密、高度融合的结构态势,从微观层面形成了舞剧的结构张力;第三章“核心主题的结构意义与发展手法”分析了主题在舞剧局部与整体中分别形成的结构样式、主题旋律贯穿发展的手法,由此进一步阐释主题与舞剧宏观结构生成之间的联系;第四章“舞剧《达夫尼与克罗埃》主题的象征意义”通过对不同主题的象征意义进行解读,结合拉威尔个人纨绔的形象特征及性格气质,阐释该舞剧主题思想寓意同拉威尔个人之间的隐含关系。通过对作曲家拉威尔舞剧《达夫尼与克罗埃》音乐主题的研究可以发现,核心主题的构成要素高度集中,并在贯穿发展的手法下形成缜密的结构逻辑。基于全剧以舒展、唯美的旋律音调不断形成人物内心情感欲望的升华这一核心思想寓意基础之上,笔者从拉威尔研究学者迈克尔·普瑞的视角对舞剧主题以上特征进行再度审视,探寻19世纪末文化-社会语境下的纨绔性在拉威尔本人以及舞剧《达夫尼与克罗埃》音乐中的体现。

王雨婷[10](2019)在《明清苏州园林与文人诗意生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经济的提高,人们的生活也开始从物质产品的追求向着精神需求的满足方面转化。为适应这一趋势,有人提出了“诗意栖居”的概念,也就是让文化、让美景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环境之中。但实际上一些居住空间虽承载着人们的生活,解决了生存需求,却难以给他们带来精神的愉悦。对于这一问题,其实早在我国古代,文人的园居生活中就曾有大量这样的实践,他们造园,除了追求山水怡情外,同时也创造了一个富有诗意的生活场所。明清是我国古代园林发展最为繁荣的阶段,其在造园数量与造园艺术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苏州作为明清园林保存较为完整的地区,其留存至今的园林无不都是园宅合一,供人诗意栖居的整体。故而本文向文人诗意园居生活的集大成者与重要载体——明清苏州园林借鉴古人的智慧,将园林与文人作为一个整体,以文人的园居生活作为研究对象,借助历史文献资料对他们的生活态度与生活理想予以分析,并实地考察现存的苏州古典园林,梳理园居环境,探讨文人是怎样将其理想用山水、花木予以表现等问题,就有可能为当今人居环境建设中“诗意栖居”的营建提供依据。本文将用六章的篇幅分析、探讨上述问题。第一章绪论部分提出以文人的生活追求来探讨园居环境所蕴含的诗意,结合对明清苏州园林研究文献及研究成果的整理与分析,对本文的研究范围与对象进行概念界定与说明,并表明研究背景与意义。第二章介绍明清时局的大背景,探讨明清苏州文人的心态与追求,及苏州园林的文化意蕴,以此准确把握园林与文人的密切关系,为后文更准确的研究文人诗意的园居生活奠定基础。第三章挖掘文人园居生活的成因、情感诉求与诗意倾向,了解园林与文人诗意生活的关系;并根据文人对园林的诗意追求,探讨其园居活动所依附的环境特征与风格基调。第四章在深入发掘园景与文人诗意生活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对众多现存的明清苏州园林作出考察,根据文人诗意生活的需求与方式,由宏观到微观,探讨为满足文人的生活情趣,园居生活的环境基础应具备的物质条件,及园林空间的景物构成与布局,同时对这些园居空间中所具备的诗意特质进行了分析。第五章,依据上文探讨的文人诗意园居的空间环境,总结诗意园居生活之构建原则与方法,并应用于当代诗意栖居地的构建。第六章提出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以及今后研究的展望。虽然社会的变迁使古代的生活方式已经不能与今天相适应,古代的园林也不能完全照搬到今天人们的生活环境之中,但基于明清苏州文人诗意园居生活的深入研究,不仅对园林与文人深层结构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对文人诗意园居空间的景物风貌与营造手法有了进一步的总结与深化。了解和感受明清苏州文人诗意园居生活所体现的文人对园居空间的诗意追求,就构建当代诗意的栖居环境而言,亦有时代意义。

二、高雅精致的生活品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雅精致的生活品味(论文提纲范文)

(1)明中晚期的文人清供题材绘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选题缘起
    2.文献综述
        (1)关于清供题材绘画及相关物象的研究
        (2)关于明代中晚期的玩物风气与文人审美思想变化的研究
        (3)关于明代中晚期文人清供题材绘画的个案研究
1 清供的起源及其发展概况
    1.1 清供的概念及缘起
    1.2 清供图像在绘画中的发展概况
        1.2.1 明中期之前的发展
        1.2.2 明中晚期的发展
    1.3 清供图的题材分类
        1.3.1 佳节清供图
        1.3.2 博古清供图
        1.3.3 文房清供图
2 明中晚期文人清供题材绘画流行的社会文化背景
    2.1 明中晚期文人的生存环境之变
        2.1.1 商品经济发展下的造物之盛
        2.1.2 士商界限消弭下的自我标榜
        2.1.3 清玩时代发展下的精英文化
    2.2 明中晚期文人的思想文化之变
        2.2.1 个性解放思潮与主体意识觉醒
        2.2.2 文人审美诉求与主情尚趣表现
    2.3 明中晚期文人的审美生活之变
        2.3.1 尊崇富侈的风气与收藏热
        2.3.2 文会雅集的泛滥与休闲化
3 明代中晚期文人清供绘画的审美特征
    3.1 画面元素:“物”自身与被凝视的“物”
    3.2 形式分析:对比与调和中的创新突破
    3.3 意向传达:静观下的“物我同一”
4 明代中晚期清供图中的文人趣味探析
    4.1 遣兴寄情的生活之趣
        4.1.1 文房清玩
        4.1.2 茗赏插花
        4.1.3 品鉴古物
    4.2 乘物游心的精神之趣
        4.2.1 从“格物”到“玩物”——器物承载的愉悦
        4.2.2 心与物游——生命本源的美学思想
    4.3 雅俗互融的审美之趣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2)“打卡热”中的青年时尚品味分析 ——以“打卡网红艺术展”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品味的定义流变
        二、品味与社会阶层
        三、品味、生活风格与消费
    第三节 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网红展”概述及“打卡”行为的界定
    第一节 艺术展的时尚化过程
    第二节 “网红展”和“打卡”的界定
        一、何为“打卡”
        二、“网红展”的概念界定
    第三节 “网红展”的类型和特征
        一、“网红展”的几种类型
        二、“网红展”的主要特征
第三章 “网红展打卡”中的时尚品味分析
    第一节 从“网红展”看青年的品味追求
        一、尚新的时髦品味
        二、“文艺”的浪漫品味
        三、小众的个性品味
    第二节 “打卡”:品味的线上表达
        一、缺场空间中的品味展演
        二、品味的景观化呈现
        三、低调与克制的炫耀
第四章 青年时尚品味:社会、传媒与心理
    第一节 青年时尚品味的社会背景分析
        一、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趋势
        二、文化工业和艺术的商品化
    第二节 青年时尚品味的传媒因素分析
        一、大众传媒中的品味话语
        二、新媒体的推波助澜
    第三节 青年时尚品味的心理因素分析
        一、现代城市性下的审美欲望膨胀
        二、身份不确定带来品味焦虑
第五章 “打卡网红艺术展”时尚品味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社会区分的指标
        一、“网红展”代表的中等品味
        二、对中产阶层文化精英品味的认同
        三、作为一种职业素养的审美品味
        四、品味共同体与圈层化社交
    第二节 消费:品味建构的捷径
        一、消费社会的品味经济
        二、“网红展”打卡中的符号消费意涵
        三、文化符号与虚幻认同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闺阁绣在女性新中式家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以玫瑰椅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1 国内研究现状
        1.5.2 国外研究现状
第2章 闺阁绣的设计应用语境
    2.1 闺阁绣的界定
    2.2 闺阁绣中的代表性流派
        2.2.1 顾绣
        2.2.2 苏绣
    2.3 闺阁绣题材的文化隐喻
        2.3.1 闺阁绣题材中的文人理想
        2.3.2 闺阁绣题材中的女性情怀
    2.4 闺阁绣的社会意义
        2.4.1 闺中情谊之“结伴而绣”
        2.4.2 传递情谊之“以绣相赠”
    2.5 闺阁绣与民间普通绣品的区别
第3章 闺阁绣的艺术特征与风格解析
    3.1 闺阁绣的形式特点
        3.1.1 画绣结合
        3.1.2 以绣摹真
    3.2 闺阁绣的艺术特征
        3.2.1 诗意脱俗的艺术格调
        3.2.2 婉约清雅的色彩搭配
        3.2.3 精致细腻的工艺特点
    3.3 闺阁绣风格的成因
第4章 女性新中式家具与玫瑰椅的相关概述
    4.1 女性新中式家具的界定
    4.2 玫瑰椅的简述
    4.3 玫瑰椅的类型
    4.4 玫瑰椅的艺术特点分析
        4.4.1 玫瑰椅材质特点
        4.4.2 玫瑰椅形制特点
        4.4.3 玫瑰椅雕刻纹样特点
    4.5 玫瑰椅之座文化
    4.6 闺阁绣之于玫瑰椅
第5章 闺阁绣在玫瑰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5.1 选题灵感来源
    5.2 设计构思
    5.3 毕业设计的设计流程
        5.3.1 草图设计
        5.3.2 3dmax模型制作
        5.3.3 闺阁绣的工艺制作
        5.3.4 玫瑰椅的工艺制作
        5.3.5 闺阁绣与玫瑰椅结合的作品展示
    5.4 设计总结
第6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明代中后期江南文人饮茶生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二)研究综述
        1.明代文人饮茶生活研究
        2.明代茶文化专题研究
一、江南文人饮茶成风的原因
    (一)经济富庶提供文人饮茶的物质基础
    (二)仕途失意促使文人投向世俗生活
    (三)休闲思潮的兴盛与享乐文化的影响
二、江南文人日常生活中的茶
    (一)读书以茶益思
    (二)社交以茶为媒
    (三)文艺以茶增趣
    (四)旅游以茶助兴
三、江南文人推动茶艺的革新
    (一)茶文撰述
    (二)名茶评鉴
    (三)水品新论
    (四)茶具新变
    (五)泡茶技艺
    (六)品茶艺术
    (七)饮茶环境
        1.饮茶地点
        2.饮茶人境
        3.饮茶艺境
四、江南文人饮茶生活中的养生思想
    (一)饮茶养生思想的发展
    (二)江南文人在饮茶生活中追求养生之道
        1.饮食养生
        2.精神养生
        3.环境养生
五、江南文人饮茶生活的文化意蕴
    (一)茶之特性契合江南文人的精神需求
        1.茶性平和冲淡符合文人淡泊仕途
        2.茶性苦寒醒脑促进文人反躬自省
        3.茶性纯真自然契合文人贵真精神
    (二)江南文人饮茶生活的精神追求
        1.安贫乐道、乐知天命的生命意识
        2.安时处顺、闲适旷达的人生态度
        3.超尘拔俗、与世无争的隐逸情怀
        4.静心自虑、致静无求的禅悦心态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5)传统与现代的交融—董桥散文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相关研究综述
        (一)思想主题研究
        (二)艺术特色研究
        (三)比较研究
        (四)信息时代研究
        (五)翻译研究
    三、研究思路
第一章 董桥散文对中国传统散文的继承
    第一节 承续传统的文人生活
        一、述旧怀人内容
        二、传统文人的精致生活
        三、传统思想内容
    第二节 对中国传统散文艺术特色的继承
        一、追求语言的清新、典雅
        二、营造散文的意境之美
    第三节 对中国传统散文精神的继承
        一、在古玩收藏中发现传统艺术精神
        二、传统处世精神——超逸出尘
第二章 董桥散文对中国传统散文的发展
    第一节 自传统中来,中西交融
        一、文白融合的文笔
        二、历史抒怀与理性思辨相结合的语言
    第二节 引雅入俗,雅俗共赏
        一、古典用语的“儒”
        二、现代行文的“野”
    第三节 文体灵活,大胆创新
        一、散文小说化
        二、散文诗化
第三章 董桥散文与传统散文交融的意义
    第一节 现代视野下的文化追溯
        一、文化乡愁的守望
        二、传统艺术的回归
    第二节 激活传统文化,展现传统文化新姿态
        一、传统文化的现代审美
        二、现代文明下的精神自适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6)宋代饮茶空间装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对象
        1.3.1 “宋代”时间界定
        1.3.2 “饮茶空间”概念界定
        1.3.3 “装饰”概念界定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论文框架
2 饮茶空间概述
    2.1 饮茶空间的出现及发展流变
        2.1.1 古诗文传记中的饮茶空间
        2.1.2 古代绘画中的饮茶空间
    2.2 当代饮茶空间发展概况
    2.3 小结
3 宋代饮茶空间类型
    3.1 文人意趣趋向的饮茶空间
        3.1.1 自然山野
        3.1.2 园林庭院
        3.1.3 文人居室
    3.2 雅俗共处的民间饮茶空间
        3.2.1 茶肆
        3.2.2 茶亭
    3.3 小结
4 宋代饮茶空间的装饰元素
    4.1 茶具
        4.1.1 茶盏及茶托
        4.1.2 茶匙
        4.1.3 茶瓶
    4.2 家具
        4.2.1 卧榻
        4.2.2 案几
        4.2.3 屏风
    4.3 器玩
        4.3.1 香炉
        4.3.2 花瓶
        4.3.3 书画
        4.3.4 盆景
        4.3.5 文玩
    4.4 小结
5 宋代饮茶空间的装饰手法及意趣
    5.1 装饰手法
        5.1.1 器物选配
        5.1.2 借景自然
        5.1.3 营造情境
    5.2 宋代饮茶空间的装饰意趣
        5.2.1 纹饰自然
        5.2.2 制器尚象
        5.2.3 运色简素
    5.3 小结
6 宋代饮茶空间装饰的延续与传承
    6.1 宋代饮茶空间装饰的延续及影响
    6.2 宋代饮茶空间装饰的现代传承
        6.2.1 “玩物适情”生活艺术化的追求
        6.2.2 “高雅清远”审美风格的继承
        6.2.3 “自然闲适”审美意趣的表达
    6.3 小结
7 结语
8 设计
    8.1 设计说明
        8.1.1 设计定位
        8.1.2 设计主题
    8.2 效果呈现
        8.2.1 空间效果图分析
        8.2.2 装饰细节
    8.3 设计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及学术成果
导师简介
致谢

(7)叶广芩家族题材小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叶广芩及其家族题材小说创作
    二、叶广芩家族题材小说研究综述
    三、论文研究范畴与选题价值
第一章 旗人世家的命运书写
    第一节 见微知着:日常生活的浮华特质
        一、审美化的物质生活
        二、戏剧化的精神生活
    第二节 殊途同归:世家成员的命运轨迹
        一、冲破束缚的反叛者
        二、审时度势的顺应者
        三、偏安一隅的守拙者
    第三节 日暮途穷:贵胄之家的解体没落
        一、动荡历史的打击
        二、腐朽文化的自戕
        三、异质文化的侵入
第二章 家族故事的艺术呈现
    第一节 叙事策略建构家族往事
        一、“花瓣式结构”
        二、散文化情节
        三、多重视角
    第二节 浓烈“京味”唤醒家族记忆
        一、旗人视域下的故都北京
        二、京城之外的思乡苦旅
        三、雅俗并呈的京味语言
    第三节 戏曲元素演绎家族逸闻
        一、戏曲行当同构人物形象
        二、戏曲预叙揭示世家子弟宿命
        三、戏曲情节扩展小说内涵
第三章 家族书写的多重价值
    第一节 文化价值:旗人文化的精到诠释
        一、礼仪文化:有意味的形式
        二、戏曲文化:多彩的生活艺术
        三、建筑文化:实体化的故园记忆
    第二节 文学史价值:贵族精神的高扬
        一、重拾贵族身份
        二、高雅的精神载体
        三、贵族精神的个人化重塑
    第三节 社会价值:兴衰更替下的现实思考
        一、对物欲异化人性的揭示
        二、对家族文化式微的反思
        三、对“同质化”现象的批判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8)未预期后果:城市文化空间区隔现象研究 ——以上海Y体验式书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意识
        (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有关“城市文化空间”的研究
        (二)“文化消费”研究的经典视角
    三、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
        (二)理论基础
    四、研究框架与方法
        (一)研究框架与思路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 有意图行为:城市文化空间的生产
    一、幕后:空间生产的多方参与
        (一)寒冬:实体书店的“倒闭潮”
        (二)扶持:政府的实体书店政策
        (三)转型:体验式实体书店落地
    二、布景:空间符号意义的赋予
        (一)远离:选择地理位置
        (二)景观化:构造空间景观
        (三)艺术化:打造空间体验
    三、前台:行动者与空间行动
        (一)经营者、消费者、游荡者
        (二)常客、稀客、过客
第三章 未预期后果:城市文化空间区隔的表现
    一、意象流变:实体书店空间想象的转变
        (一)从贩卖书的空间到贩卖体验的空间
        (二)从大众空间到区隔空间
    二、初级门槛:体验式书店空间的经济区隔
        (一)入场门槛:支付能力的空间划分
        (二)消费门槛:昂贵的知识付费
        (三)额外门槛:会员制的限制
    三、进阶门槛:体验式书店空间的文化区隔
        (一)氛围“劝退”:高雅的品味空间形象
        (二)贩卖身份:通俗文化消费的缺失
第四章 城市文化空间区隔的产生原因
    一、制度层面:政策的未预期后果
        (一)文化产业的资本化
        (二)上海市书店布局的缺陷
    二、社会层面:城市文化空间的新动向
        (一)资本逻辑对文化空间的控制
        (二)新中产阶层的崛起与文化空间的占领
        (三)消费主义对文化空间的征服
    三、个人层面:分异的消费观念与变动的书店认知
        (一)资本量、资本结构与消费观分异
        (二)实体书店认知转变
第五章 总结、讨论与反思
    一、结论
    二、讨论
    三、反思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9)拉威尔舞剧《达夫尼与克罗埃》音乐主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一章 作曲家及舞剧《达夫尼与克罗埃》概述
    第一节 印象音乐与拉威尔
        一、印象派音乐
        二、拉威尔
    第二节 舞剧《达夫尼与克罗埃》创作背景
        一、佳吉列夫与“俄罗斯演出季”
        二、《达夫尼与克罗埃》与拉威尔
    第三节 舞剧脚本概况
        一、第一场
        二、第二场
        三、第三场
    第四节 舞剧音乐结构分析
        一、第一场音乐结构
        二、第二场音乐结构
        三、第三场音乐结构
    第五节 人物关系及性格寓意
        一、人物关系
        二、人物性格特征及寓意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核心主题构成分析
    第一节 以纯四、纯五度为核心音程的主题
        一、纯四、纯五度音程性质
        二、以纯四、纯五度音程为核心动机的主题分析
    第二节 以增四、减五度为核心音程的主题
        一、增四、减五度音程性质
        二、以增四、减五度音程为核心动机的主题分析
    第三节 以大、小二度为核心音程的主题
        一、大、小二度音程性质
        二、以大、小二度音程为核心动机的主题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核心主题的结构意义与发展手法
    第一节 核心主题的结构意义
        一、核心主题的本体结构特征
        二、核心主题的结构意义
        三、其他主题的结构意义
    第二节 核心主题的发展手法
        一、旋律化贯穿
        二、动机式呈现
        三、音型化衍展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舞剧《达夫尼与克罗埃》主题的象征意义
    第一节 纨绔主义思想在舞剧《达夫尼与克罗埃》主题中的体现
        一、回忆
        二、欲望
        三、升华
    第二节 纨绔主义与拉威尔
        一、纨绔主义及其思想
        二、纨绔子—拉威尔
    第三节 舞剧《达夫尼与克罗埃》主题的纨绔意义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一、中文参考文献
    二、英文参考文献
致谢

(10)明清苏州园林与文人诗意生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当代人生活需求的多样性
        1.1.2 诗意栖居的探讨
    1.2 研究对象与意义
        1.2.1 相关概念
        (1)明清园林
        (2)文人园林
        1.2.2 研究意义
        (1)利于生活品质的提升
        (2)利于诗意环境的建构
    1.3 研究现状与综述
        1.3.1 明清文人思想研究
        1.3.2 明清以来的园林研究
        1.3.3 园林美学研究
        1.3.4 园林生活美学研究
        1.3.5 相关研究综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 研究内容与框架
        1.5.1 研究内容
        1.5.2 思维框架图
第二章 明清苏州文人与园林
    2.1 明清时代
        2.1.1 明清社会发展概述
        2.1.2 明清经济与社会时尚
        2.1.3 明清文化思想的嬗变
    2.2 苏州概貌
        2.2.1 苏州的环境与疆域
        2.2.2 苏州的经济与文化
        2.2.3 苏州的文人
    2.3 苏州园林
        2.3.1 苏州园林的变迁
        2.3.2 明清苏州园林的特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明清苏州文人园居生活的诗意性
    3.1 文人园居生活的成因
        3.1.1 文人的生活需求
        3.1.2 文人的生活态度
        (1)安贫乐道,自得其乐
        (2)恣意洒脱,张弛有度
        (3)寄托高情,品味雅趣
    3.2 文人园居生活的情感诉求与诗意倾向
        3.2.1 花木怡情,山水之乐
        3.2.2 远离尘嚣,逍遥自得
        3.2.3 雅致高逸,质朴天真
    3.3 文人园居生活内容的诗意性
        3.3.1 幽雅闲居
        3.3.2 悠游品赏
        (1)古玩赏鉴
        (2)读书着作
        (3)煮茶品茗
        (4)游宴唱和
        (5)雅集交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文人诗意园居的构筑与体验
    4.1 诗意园居的环境基础
        4.1.1 自然环境
        (1)地理气候
        (2)地形地貌
        4.1.2 园居的人造环境
        (1)建筑
        (2)山水
        (3)花木
    4.2 园居生活空间格局
        4.2.1 生活需求与园林空间
        (1)生活起居——优雅空间
        (2)会客宴游——宏敞空间
        (3)读书品鉴——清幽空间
        4.2.2 园林空间格局实例分析
        (1)悠游观赏的整体格局
        (2)宴饮享乐的空间格局
        (3)清雅幽栖的空间格局
    4.3 园居生活空间序列
        4.3.1 文人园居方式与空间序列的关系
        (1)居游合一——分割与联系
        (2)韵律展现——起承转合
        (3)丰富体验——节点处理
        4.3.2 园林空间序列实例分析
        (1)组织划分,赏景在先
        (2)回环曲折,高潮迭起
        (3)分隔渗透,意趣无穷
    4.4 园林空间的生活体验与感知
        4.4.1 园居生活之生存空间的体验
        4.4.2 园居生活之精神空间的感知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明清苏州园林对于当今造园的借鉴意义
    5.1 当代造园与古典园林
        5.1.1 当代宅园对古典园林的传承
        5.1.2 城市公园对古典园林的借鉴
    5.2 “诗意生活”在当代园林中的构建
        5.2.1 诗意园居的构建原则
        (1)自然疏朗,朴素入画
        (2)着意取幽,景深人静
        (3)精巧合宜,富有情趣
        5.2.2 诗意园居的构建方法
        (1)最忌堆砌,布景合宜
        (2)位置经营,先乎取景
        (3)步移景异,富于变化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语
    6.1 总结与创新点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致谢
作者简历

四、高雅精致的生活品味(论文参考文献)

  • [1]明中晚期的文人清供题材绘画研究[D]. 陈希洋. 湖北美术学院, 2021(09)
  • [2]“打卡热”中的青年时尚品味分析 ——以“打卡网红艺术展”为例[D]. 杨依晴. 华东师范大学, 2020(03)
  • [3]闺阁绣在女性新中式家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以玫瑰椅为例[D]. 王金铭. 湖北工业大学, 2020(12)
  • [4]明代中后期江南文人饮茶生活研究[D]. 薛繁洪. 青岛大学, 2020(02)
  • [5]传统与现代的交融—董桥散文论[D]. 苏美琪.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6]宋代饮茶空间装饰研究[D]. 邢路.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7]叶广芩家族题材小说研究[D]. 白晓阳. 江南大学, 2020(01)
  • [8]未预期后果:城市文化空间区隔现象研究 ——以上海Y体验式书店为例[D]. 张梦泽.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1)
  • [9]拉威尔舞剧《达夫尼与克罗埃》音乐主题研究[D]. 李运成. 上海音乐学院, 2020(01)
  • [10]明清苏州园林与文人诗意生活研究[D]. 王雨婷. 苏州科技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精致精致的生活方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