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观察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林丽珠,王思愚,黄学武[1](2021)在《肺癌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文中认为肺癌是起源于支气管黏膜、腺体或肺泡上皮的肺部恶性肿瘤。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环境污染等因素的日益严重,肺癌已经成为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严重危害人民的生命健康。然而对于肺癌的中西医结合诊疗,目前国内尚无全国性、规范化的共识指南。为了推广肺癌的规范化中西医诊治理念、提高我国在该领域的诊治水平,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统筹安排下,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联合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肿瘤专家,结合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项目(肺癌)的主要成果,编写了该共识。

王剑锋[2](2021)在《冷消融联合中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nonsmall-cell lung cancer)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对于驱动基因阴性的患者,化疗是指南推荐的基础治疗方案,然而很多老年晚期NSCLC患者身体储备较差不能化疗或不能耐受化疗副作用不得不停止化疗,还有部分患者化疗效果一般,化疗后很快出现进展,因此治疗手段相对局限。“冷消融联合中药”治疗模式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中医辨证治疗为主线,以冷消融微创治疗为关键节点,具有低损伤、可持续的特点。前期诸多研究结论显示冷消融联合中药模式临床效果较好,然而针对老年患者这一特定人群的研究较少,冷消融联合中药这一治疗模式的疗效能否达到常规化疗水平,是否能够为老年晚期NSCLC患者,特别是不能化疗或者化疗效果不好的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还需要进一步评价;同时通过总结该模式的“优势人群”特征,研究冷消融联合中药队列患者术后的治法和组方用药,以及作用机制有望进一步优化该治疗模式,增加患者获益。[研究目的]临床部分:1.评价冷消融联合中药模式治疗老年晚期NSCLC患者的疗效能否达到常规化疗水平,以期为这类患者特别是不能化疗或化疗效果不好的患者提供可持续、低损伤的治疗选择;2.总结冷消融联合中药治疗模式的“优势人群”特征,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3.研究冷消融联合中药队列患者手术前后中医证候要素变化和治法组方规律,探索冷消融术后中医证候变化特点及适用方药,以期优化该模式提高治疗效果。实验部分:1.评价冷消融联合中药对比化疗、单纯冷消融和单纯中药干预老龄肺癌小鼠的疗效;2.基于免疫调控和血管生成研究冷消融联合中药干预老龄肺癌小鼠的作用机制。[研究内容]临床部分1.倾向得分匹配基线信息:基于多中心肺癌真实世界治疗数据,纳入316例样本,分为冷消融联合中药队列、化疗队列,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减少混杂因素匹配87对;2.生存分析:比较两队列中位OS,中位PFS和生存率,COX回归筛选预后独立影响因素;3.筛选“优势人群”: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冷消融联合中药模式”的优势人群特征;4.评价疗效与安全性:评价两队列实体瘤疗效,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KPS评分,不良反应;5.中医证素变化和组方治法研究:研究冷消融联合中药队列的中医证素变化和术后的治法组方规律。实验部分实验分为实验一和实验二两部分,两组造模、分组及干预相同。1.造模:建立老龄Lewis肺癌小鼠模型。2.分组:分别随机分组40只和45只老龄Lewis肺癌模型小鼠为①模型组,②冷消融联合中药组,③冷消融组,④化疗组,⑤中药组。3.干预:①模型组:仅造模,②联合组:冷冻消融手术和中药灌胃1次/天,共14天;③冷消融组:冷冻消融手术;④化疗组:腹腔注射顺铂3mg/kg,1次/周,共2周;⑤中药组:中药灌胃1次/天,共14天;隔天记录体质量并测量瘤径,非中药干预组予生理盐水灌胃,非化疗干预组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非冷消融干预组予切开缝合。4.指标:实验一观察生存期;实验二计算小鼠的脾脏和胸腺的脏器指数,肿瘤生长/转移抑制率,流式检测小鼠脾脏组织CD4+、CD8+、CD4+/CD8+比值;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IFNγ、IL-2、IL-10的表达;WB检测小鼠肺和肿瘤组织HIF-1α、VEGF、MMP-2和MMP-9的表达。[研究结果]临床部分1.冷消融联合中药队列(下文简称“联合队列”)和化疗队列分别入组96和220例,倾向得分匹配87对,两组中位OS分别为12个月和10.3个月(P>0.05),两组6个月、1年、2年、3年生存率无显着差异(P>0.05)。2.匹配后联合队列和化疗队列中位PFS分别为4.7个月和4个月(P<0.05),6个月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4.2%和18.4%(P<0.05),联合队列患者PFS>6个月的机会是化疗队列的3倍。3.生存期影响因素分析:①联合队列,LY%是独立保护因素,CCI和临床分期是独立危险因素。②化疗队列,LY%和KPS是独立保护因素,NEUT%,KPS,CCI、NLR和临床分期是独立危险因素。4.优势人群特征:本研究中冷消融联合中药队列优势人群特征:年龄≤80岁且优势与年龄呈负相关;CCI评分≤9;Ⅲb、Ⅲc、Ⅳa期;LY%>20%。5.KPS评分:治疗后冷消融联合中药队列KPS>化疗队列患者KPS(P<0.05)。6.实体瘤疗效评价:联合队列的疾病控制率26.83%>化疗队列13.79%(P<0.05)。7.本次研究冷消融联合中药队列患者病位证素以肺、脾、肾为主;病性证素虚症以气虚、阳虚、阴虚为主,实证以血瘀、痰湿为主,冷消融术后血瘀、阳虚证素显着增加(P<0.05);气虚用黄芪、五味子等;阴虚用麦冬、熟地等,健脾益肾用茯苓、白术等;阳虚用细辛、干姜等;血瘀用乳香、没药、三七等;痰湿用半夏、陈皮等;痰热用川贝母、浙贝母等。8.通过聚类分析得出与冷冻消融术后契合的新方组合:①乳香,没药,干姜,山楂;②赤芍,红花,细辛,干姜,五味子;③桃仁,赤芍,红花,细辛,干姜,体现温通活血化瘀治法。实验部分实验一1.冷消融联合中药组(简称“联合组”)小鼠平均生存期28d明显高于模型组19d、化疗组22 d(P<0.05);冷消融组24 d、中药组23 d和化疗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二1.体质量:化疗组小鼠的体质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联合组、冷消融组和中药组这三组小鼠体质量均明显高于化疗组(P<0.05)。2.瘤体质量:联合组、冷消融组和化疗组的小鼠瘤体质量均小于中药组和模型组(P<0.05)。3.转移肺结节数量:联合组、冷消融组和化疗组小鼠肺转移结节数量少于模型组(P<0.05),冷消融组、化疗组和中药组肺转移结节数量多于联合组(P<0.05)。冷消融联合中药组、冷消融组、化疗组和中药组的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2.95%、25.85%、22.16%和1.98%,肺转移抑制率分别为50%、28.91%、23.67%和34.12%。4.脏器指数:各组小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均大于模型组(P<0.05);冷消融组、化疗组、中药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均小于联合组(P<0.05)。5.流式细胞术检测:联合组和冷消融组小鼠脾脏组织中CD4+的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0.05);各组CD4+的表达均低于联合组(P<0.05);各组CD8+的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各组CD4+/CD8+均低于联合组(P<0.05);联合组和冷消融组CD4+/CD8+>1。6.ELISA 检测6.1 IL-2:联合组、冷消融组、化疗组>模型组(P<0.05);联合组>冷消融组、化疗组和中药组(P<0.05)。6.2IL-10:各组IL-10的表达<模型组(P<0.05);联合组<冷消融组、化疗组和中药组(P<0.05)。6.3IFN-γ:各组IFN-γ的表达>模型组(P<0.05);化疗组和中药组<联合组(P<0.05);冷消融组>化疗组、中药组(P<0.05);7.Western Blot 检测7.1 VEGF和HIF-1α①肺组织:各组VEGF和HIF-1α表达<模型组(P<0.05);各组小鼠VEGF的表达>联合组(P<0.05);冷消融组和中药组肺组HIF-1α表达>联合组(P<0.05),中药组HIF-1α表达>冷消融组(P<0.05)。②肿瘤组织:各组VEGF和HIF-1α表达<模型组(P<0.05);各组VEGF的表达均>联合组(P<0.05)。各组HIF-1α的表达>联合组(P<0.05)。7.2 MMP-2和MMP-9①肺组织:MMP-2:各组小鼠MMP-2表达<模型组(P<0.05);联合组<其他各组(P<0.05)。MMP-9:联合组、冷消融组和化疗组<模型组(P<0.05);中药组>联合组(P<0.05)。②肿瘤组织:MMP-2:联合组、冷消融组和化疗组<模型组(P<0.05)。MMP-9:联合组、冷消融组和化疗组<模型组(P<0.05);中药组>联合组(P<0.05)。[研究结论]1.对于老年晚期NSCLC患者,冷消融联合中药治疗模式在延缓病情进展、增强近期疗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优于常规化疗,在总体生存获益方面相当,因此可以作为老年晚期NSCLC患者,特别是不能化疗或者化疗效果不好的患者的治疗选择。2.年龄<80岁,CCI评分≤ 9,肿瘤临床分期为Ⅲb、Ⅲc、Ⅳa期,LY%>20%的老年晚期NSCLC患者更适合接受冷消融联合中药模式治疗。3.冷消融联合中药模式治疗老年晚期NSCLC治法以益气、养阴、温阳、补肺、健脾、益肾等扶正治疗为主线,不同阶段兼顾活血化瘀、燥湿化痰等祛邪治法,同时老年晚期NSCLC患者,特别是冷消融术后的患者阳虚血瘀证候普遍存在,应重视温通活血化瘀治法。4.冷消融联合温通活血化瘀中药组方在延长生存期,抑制转移方面效果较好,其机制与促进抗肿瘤免疫,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邓仁芬[3](2021)在《消岩汤加减联合化疗维持治疗晚期驱动基因阴性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消岩汤加减维持治疗晚期驱动基因阴性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就诊于我院及天津市肿瘤医院经一线治疗4-6周期后病情稳定、部分缓解或完全缓解的晚期驱动基因阴性NSCLC患者128例。分析、比较消岩汤加减联合化疗维持治疗组(观察组,62例)、化疗维持治疗组(对照组,66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主要观察指标为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次要观察指标为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功能状态(Karnofsky,KP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肺癌中医症状积分、安全性,进一步分析性别、年龄、吸烟史、TNM分期、化疗维持药物、维持治疗周期、病理类型、中医证型、转移情况等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探究消岩汤加减联合化疗维持治疗晚期驱动基因阴性NSCLC的可能获益人群。结果:本研究纳入128例晚期驱动基因阴性NSCLC患者,其中观察组62例、对照组66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TNM分期、病理类型、原发灶部位、淋巴结有无转移、远处转移部位数、一线化疗后疗效评价、化疗维持方案、维持治疗前KPS评分等方面基线特征均衡,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观察指标: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 PFS):消岩汤加减联合化疗维持治疗晚期驱动基因阴性NSCLC患者相较单纯化疗维持能延长m PFS,分别为6.3 vs.5.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次要观察指标:(1)OS:消岩汤加减联合化疗维持治疗晚期驱动基因阴性NSCLC患者较单纯化疗维持对中位总生存期(Media Overall Survival,m OS)有延长趋势,分别为14.8 vs.13.5个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肿瘤客观疗效评价:观察组ORR为11.3%,DCR为77.4%;对照组ORR为7.6%,DCR为65.2%,观察组ORR、DCR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KPS评分:组内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KPS评分,中位KPS评分治疗后90分相比于比治疗前80分显着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后KPS评分,中位KPS评分90分vs.80分,观察组显着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KPS评分改善疗效,观察组改善明显获益,总有效率分别为72.6%vs.24.2%(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生活质量评价:观察组角色功能、情感功能、总体健康状况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领域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5)肺癌中医症状积分:评价两组间单项肺癌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情况,观察组对神疲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咳嗽、咯痰5个症状改善优于化疗维持组,有统计学差别(P<0.05),观察组在其余症状改善方面普遍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评价两组总体肺癌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情况,观察组总体症状改善显着获益,总体症状缓解率分别为67.7%vs.3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安全性评价:两组血液、肝、肾毒副反应分级主要为Ⅰ度、Ⅱ度,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分级情况普遍较低,其中,贫血的发生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Ⅲ度不良反应较少,观察组包括1例白细胞减少、1例中性粒细胞减少、1例血小板减少,对照组包括3例白细胞减少、3例中性粒细胞减少、2例血小板减少及2例贫血,两组均未出现Ⅳ度血液、肝、肾毒性。(7)亚组预后因素分析:对观察组行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发现ⅢB期、鳞癌、肺脾气虚证、>4周期(长疗程)维持治疗的人群可能会在消岩汤加减联合化疗维持治疗中获益;对观察组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TNM分期、维持治疗周期是影响PFS预后的独立因素,相对于ⅢB期而言Ⅳ期是影响PFS预后的危险因素,>4周期(长疗程)维持治疗是影响PFS预后保护因素。结论:消岩汤加减联合化疗维持治疗晚期驱动基因阴性NSCLC患者具有延长PFS,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的疗效,安全性良好,其中,ⅢB期、鳞癌、肺脾气虚证、长疗程(>4周期)维持治疗患者疗效更佳。

陈国蔚[4](2021)在《桂附理中丸加减治疗NSCLC靶向治疗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在“护阳为要”思想指导下,通过观察大便次数、腹泻分级、中医症候积分、体能状态评分及腹泻复发情况探讨“桂附理中丸加减”治疗脾肾阳虚型EGFR-TKI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疗效,为中医药治疗EGFR-TKI相关性腹泻积累资料。方法:本研究纳入符合要求的脾肾阳虚型EGFR-TKI相关性腹泻患共64例,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试验组予“思密达+桂附理中丸加减”治疗,对照组予“思密达”口服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大便次数、腹泻分级、体能状态评分及中医症候积分的变化,并于治疗结束1个月后的随访期记录腹泻复发情况。收集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基线比较:研究过程中,试验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2例,最终完成本研究观察的病例共60例,每组30例,两组病例基线齐,具有可比性。2.疗效结果:(1)大便次数:1个疗程结束,两组大便次数均较治疗前减少,且治疗后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2个疗程结束后,两组的大便次数较第1疗程均明显减少,且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腹泻分级疗效:治疗1个疗程后,试验组腹泻的有效率为83.3%,优于对照组的70.0%,两组对比有差异(P<0.05);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的腹泻有效率分别为93.3%、76.6%,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中医症候: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有降低,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治疗后各单项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治疗后大便泄泻、食欲不振、腹痛、腰膝酸软、神疲懒言、倦怠乏力症状积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畏寒肢冷与治疗前相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大便泄泻、倦怠乏力、神疲懒言、食欲不振、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症状较对照组降低(P<0.05);腹痛症状积分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的中医症候有效率分别为试验组90.00%、对照组66.67%,试验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4)体能状态评分:治疗后,两组的体能状态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试验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着差异(P<0.05)。(5)腹泻复发情况:治疗结束后1个月,对两组腹泻分级有效的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试验组的腹泻复发率为10.7%,对照组为39.1%,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1)桂附理中丸加减联合思密达治疗与单用思密达治疗均能改善脾肾阳虚型EGFR-TKI相关性腹泻患者的腹泻情况,但桂附理中丸加减联用思密达的总体疗效优于单纯使用思密达。(2)桂附理中丸加减联合思密达能有效改善脾肾阳虚型EGFR-TKI相关性腹泻患者的中医症候,在改善大便泄泻、倦怠乏力、神疲懒言、食欲不振、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等中医症候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3)桂附理中丸加减联合思密达能有效改善脾肾阳虚型EGFR-TKI相关性腹泻患者的体能状态评分,提高患者的体力状况和生活质量,且疗效优于单纯使用思密达治疗。(4)桂附理中丸加减联合思密达能较好的控制脾肾阳虚型EGFR-TKI相关性腹泻患者的腹泻复发情况,使患者获得较好的预后。

宋博[5](2021)在《中成药辅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队列研究》文中研究指明1.研究目的本研究以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式,探索中成药辅助治疗晚期NSCLC(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非小细胞肺癌)对患者PFS(Progress Free Survival,无进展生存期)、OS(Overall Survival,总生存)、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KPS(Karnofsky,卡式评分)、中医症候评分的影响,最终明确中成药辅助治疗晚期NSCLC的疗效及优势。2.研究方法通过查阅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的住院病历,将病理类型为腺癌或鳞癌且临床分期为IIIb-IV期的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中成药作为暴露因素,分为暴露组与非暴露组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非暴露组根据2018年V6版NCCN(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临床实践指南进行治疗,依据患者情况采用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或最佳支持治疗;暴露组在根据2018年V6版NCCN临床实践指南治疗的同时,配合服用中成药,包括:参一胶囊、回生口服液、紫龙金片、槐耳颗粒、复方菝葜颗粒、康莱特软胶囊、威麦宁胶囊、西黄丸/胶囊、华蟾素片,按说明书规定剂量服用至少8周。观察指标:主要观察指标:PFS;次要观察指标:OS、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KPS、中医症候评分。3.研究结果研究共纳入了140例患者,暴露组68例,非暴露组72例。暴露组患者m PFS(Median Progress Free Survival,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与非暴露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4个月vs 4.7个月);暴露组患者m OS(Median Overall Survival,中位生存时间)与非暴露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7个月vs 17.2个月)。在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方面,治疗后,两队列患者CEA(Carcinoembryonic Antigen,癌胚抗原)、CYFRA21-1(Cytokeratin 19 fragments,细胞角蛋白19片段)水平均下降,但两队列间CEA、CYFRA21-1水平未见明显差异(P>0.05)。在改善生存质量方面,暴露组较非暴露组可改善患者KPS(P<0.05)。在改善中医症状方面,暴露组较非暴露组可降低患者中医症候评分(P<0.05)。对PFS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显示:1)不考虑暴露因素进行分层分析,西医治疗方法、性别、病理类型、吸烟情况、临床分期对患者PFS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年龄对患者PFS影响无统计学意义。2)接受化疗、接受支持治疗、男性、年龄<64岁、无吸烟史人群中,暴露组m PFS优于非暴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X回归分析显示,使用中成药,接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是PFS的独立性保护因素。对中成药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显示:1)紫龙金片、参一胶囊、威麦宁胶囊、西黄丸/胶囊对延长患者PFS有统计学意义,各中成药暴露组对延长患者OS无统计学意义。2)延长服药周期对提高患者OS有统计学意义,对提高患者PFS无统计学意义。3)交叉用药对延长患者PFS及OS无统计学意义。4.研究结论中成药辅助治疗晚期NSCLC不仅能延长患者PFS还可以降低血清CEA、CYFRA21-1水平、改善生存质量、降低中医症候评分。西医治疗方法、性别、病理类型、吸烟情况、临床分期对PFS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中成药的获益人群为接受化疗、接受支持治疗、男性、年龄<64岁、无吸烟史患者,使用中成药,接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是PFS的独立性保护因素。中成药中紫龙金片、参一胶囊、威麦宁胶囊、西黄丸/胶囊对延长患者PFS有统计学意义,延长中成药服药周期可提高患者OS。

邱汉波[6](2021)在《补中益气汤合沙参麦冬汤联合含铂类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Meta分析与网络药理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系统评价补中益气汤合沙参麦冬汤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为临床应用补中益气汤及沙参麦冬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提供循证医学证据。2使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补中益气汤中甘草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1 Meta分析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 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七大数据库中有关补中益气汤合沙参麦冬汤联合含铂类化疗方案(试验组)对比单纯含铂类化疗方案(对照组)治疗中晚期NSCLC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20年11月30日。通过筛选,提取结局指标数据及对纳入研究依据Cochrane手册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4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危险比(risk ratio,RR)及其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2网络药理学研究以补中益气汤中甘草为研究对象,通过中药药理学系统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中获取甘草中活性成分和相应潜在的药物靶点,利用Gene Cards数据库、OMIM数据库收集非小细胞肺癌相关基因,然后利用Venny 2.1.0获取两者的交集靶点蛋白,制作韦恩图。通过Cytoscape3.7.2软件构建药物-化合物-疾病-靶点网络图,利用STRING数据库制作PPI蛋白互做网络。利用R软件程序包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最后利用Autodock软件、Py MOL软件等进行分子对接。结果:1 Meta分析本次研究共纳入16项RCTs,共1337例中晚期NSCLC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疗效方面,试验组可提高患者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RR=1.22,95%CI:1.12,1.33,P=0.000);改善中医症候积分(SMD=-4.68,95%CI:-6.70,-2.67,P=0.000);提高生活质量(RR=1.53,95%CI:1.27,1.84,P=0.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临床症状方面,减少恶心呕吐(RR=0.53,95%CI:0.44,0.64,P=0.000)、头晕(RR=0.37,95%CI:0.21,0.65,P=0.001)、胃肠不适(RR=0.59,95%CI:0.45,0.77,P=0.000)、咳嗽(RR=0.34,95%CI:0.12,0.98,P=0.045)等症状的发生;血液学检查方面,减轻白细胞降低(RR=0.63,95%CI:0.54,0.74,P=0.000)、肝功能损伤(RR=0.28,95%CI:0.16,0.52,P=0.000)、肾功能损伤(RR=0.53,95%CI:0.29,0.97,P=0.039)等毒副反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网络药理学研究本次研究从TCMSP数据库获得92个中药有效成分,通过Uniprot数据库获得有意义靶点1255个。通过Gene Cards数据库获得23107个疾病靶点蛋白,将化合物与疾病靶点蛋白相映射得到交集靶点197个,将结果导入Cytoscape3.7.2软件,构建“药物-化合物-靶点蛋白-疾病”网络,将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其中度值较高且处于较核心位置的靶点有AKT1、IL6、MAPK3、VEGFA、JUN、CASP3等,再对197个关键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筛选出与疾病最相关的20个富集过程。KEGG通路分析得到126条通络。分子对接结果显示EGFR、MAPK3均能与Kaempferol显示良好的结合能。结论:1 Meta分析补中益气汤合沙参麦冬汤联合铂类化疗可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提高生活质量、改善临床症状。减少恶心呕吐、头晕、胃肠不适、咳嗽等临床症状的发生;减轻白细胞降低、肝功能损伤、肾功能损伤等血液学反应的毒副反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各项研究之间异质性低。尽管本次纳入研究达16篇,纳入患者达1300以上,但由于部分纳入研究质量评价较低,导致整体文献质量不高,且所纳入研究均为中文研究,所以,本次研究结果尚需要后期高质量、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2网络药理学研究本次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甘草作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成分涉及甘草酚、β-谷甾醇、山奈酚、柚皮素等,通过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多种信号通路介导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分子对接结果表明EGFR、MAPK等蛋白是甘草作用于肺癌的主要蛋白。为今后甘草作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药理学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杨鸣[7](2021)在《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循证评价及与化疗药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造成巨大疾病负担。尽管现有治疗手段取得了一定疗效,但仍不能解决所有临床问题。中药注射剂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应用广泛。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推进,一系列加强辅助用药管理和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动态调整的通知出台。由于药品说明书对临床定位不清,循证证据不足,中药注射剂的市场份额迅速下降,亟需精准的循证证据支撑中药注射剂在临床治疗或辅助治疗恶性肿瘤。在中西医并重的政策下,中西药联合应用是恶性肿瘤治疗领域最普遍的现状,中药注射剂常与化疗药联合应用以“增效减毒”。然而对于“增效减毒”的本质仍需要药物相互作用临床研究进一步深入探讨。目前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较少,可能与欠缺方法学指导有关,亟待对相关方法学要点和框架进行探索研究。目的明确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定位,以艾迪注射液为例,为临床实践提供全面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证据。在掌握草药-药物相互作用临床研究方法基础上,初步建立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方法学框架和要点,为相关研究提供方法学参考。方法研究一: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临床研究的循证评价在深入了解辅助用药、医保目录调整等政策背景的基础上,检索国家药监局网站、药智网、米内网等数据库,梳理历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医保目录》,调研用于恶性肿瘤的中药注射剂品种;以2019年版国家《医保目录》中抗肿瘤/辅助治疗肿瘤的10种中药注射剂为研究对象,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Web of Science、PubMed和Embase数据库中以上各类中药注射剂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检索时间2020年12月。排除题目摘要明显不符合的研究后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以中国知网的检索题录为资料,通过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及呈现;归纳受试人群病种、分期、中医证候、联合用药、对照和结局,以证据图谱展示,明确治疗或辅助治疗作用。研究二:艾迪注射液治疗/辅助治疗恶性肿瘤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的证据综合系统检索截至2020年12月发表的中药艾迪注射液治疗或辅助治疗恶性肿瘤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研究人员两两一组独立筛选并提取资料,根据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评价工具AMSTAR2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优先报告条目:PRISMA声明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完整性。归纳纳入研究基本特征,对生存率和肿瘤缓解、生活质量、恶性积液、放化疗副作用、免疫功能等结局进行分类综合。研究三:草药(中药)-药物相互作用评价方法的初步研究本研究通过概括性评价,系统收集了近10年PubMed收录的草药-药物相互作用临床研究的评价方法,提炼其方法学要点,参考各国药物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指南和相关指导原则、国际临床试验质量与报告规范,结合当前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联合应用的临床实际现状,初步形成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方法框架和方法要点,提出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规范建议清单。结果研究一: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临床研究的循证评价共发现30种曾经或当前应用于恶性肿瘤治疗或辅助治疗的中药注射剂,其中2019版国家《医保目录》包含10个品种。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各类中药注射剂品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系统评价自2000年后发表数量显着增加,发表高峰在2014-2016年。各品种纳入研究的关键词中均包含“化疗”,VOSviewer关键词共现可视化图谱显示中药注射剂常与化疗联合应用,用于非小细胞肺癌、原发性肝癌、结直肠癌等病种,以及恶性积液、癌痛、癌性疲乏等肿瘤相关症状体征,文献报告具有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免疫功能和减轻放化疗副作用的效应。证据图谱共纳入366项RCT和48项系统评价,217项(59.3%)RCT的干预措施包含复方苦参、参芪扶正和艾迪注射液,118项(32.2%)RCT的研究疾病为肺癌(118,32.2%),其次是结直肠癌(39,10.7%)和胃癌(39,10.7%)。355 项(97.0%)RCT 和所有系统评价都评价的是中药注射剂的加载作用。结局证据图谱显示RCT使用较多的结局包括肿瘤近期疗效指标、生活质量、免疫功能和骨髓抑制。仅艾迪和华蟾素注射液分别有2项RCT在生存期相关的结局中报告了一致的获益。与医保规定相比,证据明显不足的有华蟾素注射液治疗吞咽困难、猪苓多糖注射液辅助治疗恶性肿瘤;与药品说明书相比,缺少相应证型临床证据的是参芪扶正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和注射用黄芪多糖。研究二:艾迪注射液治疗/辅助治疗恶性肿瘤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的证据综合本研究共纳入了 52项艾迪注射液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系统评价。结果表明,肺癌(20,38.5%)、肝癌(10,19.2%)和结直肠癌(7,13.5%)是研究最多的肿瘤类型。14项(26.9%)纳入的RCT受试者为中晚期肿瘤患者。除1项研究之外,其余纳入的系统评价均使用艾迪注射液作为放化疗的加载疗法应用,对比单纯标准治疗(放化疗),显示出对生存率、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的明显获益。此外,联合疗法还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减少放化疗带来的副作用。然而,仅2项(3.8%)系统评价采用AMSTAR2工具评价的结果为低质量证据,其余为极低质量证据,没有研究完整报告了全部27项条目,9项(17.3%)英文发表的系统评价研究报告了 25-26项。研究三:草药(中药)-药物相互作用评价方法的初步研究在概括性评价中纳入了近10年发表的20项草药-药物相互作用的前瞻性临床研究。纳入的研究分别为平行组随机对照试验(3,15%)、交叉试验(6,30%)、单臂试验(8,40%)等,涉及心血管疾病(7,35%)、传染性疾病(2,10%)和恶性肿瘤(2,10%)等。研究的草药包括多种草药来源(6,30%)和单一草药提取物(14,70%),联合应用药物为药物代谢酶底物、鸡尾酒药物或在临床实践中与草药干预同时使用的药物。许多研究选择药代动力学结局作为测量终点,而其他研究则使用药效学结局。研究中使用了不同的提高依从性的策略。其他方法学要点包括:草药质量控制(9,45%),受试者体格检查(16,80%),受试者服用的药物、饮食摄入以及饮酒和吸烟习惯限制(18,90%)等。目前未发现中药注射剂-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方法学研究,借鉴现有研究证据、指南和质量评价与报告规范,本研究创新地提出了 4点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前期研究工作基础建议,比较了不同研究设计应用于中药注射剂与化疗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优缺点,细化了研究人群特征和样本量计算方法,分别归纳了中药注射剂与指示药物、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联合应用的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方法,提供结局指标选择与测量的建议。最终初步形成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评价相关研究的质量评价建议和报告规范建议。结论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中药注射剂品种繁多,中药注射剂多与化疗联合应用,在肺癌、结直肠癌和胃癌等病种研究较多,对近期疗效指标、免疫功能和骨髓抑制有较一致的改善作用。《医保目录》中的各品种循证证据、说明书适应症和医保规定之间存在一定证据缺口。艾迪注射液可能对肺癌和肝癌生存期有获益,对大部分肿瘤生活质量和放化疗副作用有改善作用。但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均较低,限制了对艾迪注射液证据的解释和基于证据的应用。需要针对更有临床价值的原发性肝癌和肺癌进行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补充系统评价的原始研究证据。单臂前后对照研究和随机交叉试验是最常使用的草药-药物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方法,在未来的草药-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中应增加对方法学细节的描述。本研究初步梳理完成了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方法学要点,提出了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报告建议清单和质量评价建议清单,为未来相关临床研究提供了方法学支持。

王一同[8](2021)在《华蟾素注射液治疗结肠癌腹水的优效人群分析及对VM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恶性腹水是晚期结肠癌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是临床治疗的难点。西医目前主要采用腹腔穿刺置管引流、全身化疗或联合腹腔灌注化疗等方法,但恶性腹水患者多为肿瘤晚期,经过多程放、化疗治疗,体质较差,再次化疗的敏感性及耐受性降低,且恶性腹水多为血性,无法大量置管引流,使腹胀、喘憋等症状持续存在,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需探索更为温和、有效的治疗方法。中药腹腔灌注,可避免口服汤药引起的胃肠不适,副反应小,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恶性腹水的临床治疗。本团队致力于华蟾素注射液腔内灌注治疗研究多年,发现华蟾素注射液对恶性浆膜腔积液有一定的疗效,庄等研究发现,华蟾素注射液腔内灌注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有效率为66.42%;杨等研究发现,华蟾素注射液腔内灌注对于恶性胸水有效率为60.00%;袁等研究发现,华蟾素注射液对于消化系统肿瘤来源恶性腹水有效率为75.4%,疗效更好,但前期研究对于不同癌种患者分层后病例数较少,未进行具体分层讨论。恶性腹水的生成与血管新生密切相关。本团队前期基础研究发现华蟾素注射液能够降低恶性腹水中的红细胞数量,使腹水颜色变浅,推测华蟾素注射液可能通过抑制肿瘤血管新生干预恶性腹水的生成。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是近年来提出的全新肿瘤血管新生模式,可能与传统内皮细胞参与的肿瘤血管新生共同促进恶性腹水的生成。既往多数研究关注在华蟾素对内皮细胞参与的肿瘤血管新生的影响,鲜有研究探究华蟾素对VM形成的影响。研究目的临床部分:明确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对于结肠癌这一单一病种来源的恶性腹水的疗效及该治疗方法对应的优效人群特征,以期为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结肠癌恶性腹水提供更为个体化的临床指导。实验部分:由临床现象探索内在机制。以VM为新切入点,通过体内、体外实验观察华蟾素注射液对结肠癌HCT116细胞VM形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从而更为全面地从肿瘤血管新生角度阐述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抑制结肠癌恶性腹水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临床部分:采用单臂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肿瘤科行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的结肠癌恶性腹水的患者临床资料,从腹水量控制率、腹水质改善率、KPS评分改善情况及患者生存期方面进行疗效评价,同时评价安全性。进一步对比不同因素(如肿瘤原发病特点、转移情况、整体及局部中医辨证分型、合并全身治疗等)对疗效的影响,从中筛选优效病例,总结优效人群特征。实验部分:(1)采用结肠癌HCT116细胞腹腔+脾脏原位接种法建立BALB/C裸鼠结肠癌血性腹水模型;观察造模前后及华蟾素注射液干预前后裸鼠一般体征、体重、腹围、腹水量、腹水红细胞数量及腹腔转移瘤瘤重等。(2)采用CoCl2化学诱导建立结肠癌HCT116细胞体外缺氧模型;采用CCK-8实验、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缺氧微环境及华蟾素注射液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3)采用Matrigel基质胶细胞三维培养建立结肠癌HCT116细胞体外VM模型;通过PAS-CD31组织化学与免疫组化双染法显示结肠癌HCT116细胞体内VM的形成;显微镜下计数VM形成数目,观察缺氧微环境及华蟾素注射液对结肠癌HCT116细胞体内、体外VM形成的影响。(4)采用RT-qPCR、Western-blot实验检测缺氧微环境及华蟾素注射液对结肠癌 HCT116 细胞 VM 形成相关靶点 HIF-1α、VEGF、MMP2、MMP9、VE-cadherin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结果临床部分:(1)腹水量疗效评价:研究共纳入135例患者。灌注后腹围较灌注前显着减小(P<0.01);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25例,稳定56例,合计有效83例,无效52例,总有效率61.5%。(2)腹水质疗效评价:灌注后腹水红细胞数、腹水肿瘤标记物、腹水乳酸脱氢酶水平较灌注前显着下降(P<0.01);腹水红细胞较治疗前下降≥25%者94例,总有效率74.0%;腹水肿瘤标记物较灌注前下降≥25%者70例,总有效率55.1%,其中CEA、CA199、CA724水平下降显着,铁蛋白水平较灌注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水乳酸脱氢酶较治疗前下降≥25%者50例,总有效率39.4%。(3)KPS评分疗效评价:灌注后KPS评分较灌注前显着提高(P<0.01);较治疗前提高者41例,较治疗前稳定者82例,较治疗前减少者12例。(4)生存情况疗效评价:纳入患者截至末次随访,仍存活者2例,腹水生存期为1~31个月,平均腹水生存期5.66±4.59个月,中位腹水生存期4.00个月;腹水1年生存率为9.6%,2年生存率为3.7%,未见大于3年生存者。(5)安全性评价:出现不良反应者27例,占比20.0%,主要不良反应为腹痛(10例)、发热(11例)、恶心呕吐(3例)、腹泻(3例),多可耐受或对症治疗后可较快缓解,为1级轻度不良反应。未见由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肝、肾功能异常及心电图改变,未见腹腔感染、肠梗阻、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安全性良好。(6)短期疗效优效人群特征分析:对于男性、有饮酒史、左半结肠、灌注前血液NLR≤2.81、初诊即诊断恶性腹水、血性腹水、全身辨证含瘀毒证,全身辨证非肝肾阴虚证、局部辨证为湿热毒证及合并全身中医治疗患者的腹水量控制方面疗效更好,其中结肠癌位置、腹水性质、合并全身中医治疗是影响腹水量控制率的独立预后因素;对于有饮酒史、无肝转移、有腹腔淋巴结转移、无胆红素升高、血性腹水、局部辨证为湿热毒证及合并全身中医治疗患者的腹水颜色改善方面疗效更好,其中肝转移、胆红素升高、腹水性质、局部辨证为影响腹水颜色改善率的独立预后因素。(7)长期疗效优效人群特征分析:有家族史、左半结肠、无肝转移、无脑转移、转移部位≤2个、灌注前无血中乳酸脱氢酶升高、初诊即诊断恶性腹水、全身辨证非肝肾阴虚证、无不良反应及腹水量得到控制的患者腹水生存期更长,但与外部研究结果对比生存期未见明显延长。实验部分:(1)结肠癌HCT116细胞腹腔+脾脏原位接种可建立较为稳定的BALB/C裸鼠结肠癌血性腹水模型;Matrigel基质胶细胞三维培养可建立结肠癌HCT116细胞体外VM模型。(2)华蟾素注射液腹腔注射可抑制结肠癌血性腹水的生成、降低腹水中红细胞数目,抑制结肠癌腹腔转移瘤的生成。(3)缺氧微环境可促进结肠癌HCT116细胞迁移、侵袭,增强体外VM的形成能力。(4)华蟾素注射液可逆转缺氧对HCT116细胞造成的不良影响,抑制其增殖、迁移、侵袭及体内、体外VM的形成。(5)缺氧微环境可上调HCT116细胞HIF-1α、VEGF、MMP2、MMP9、VE-cadher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华蟾素注射液干预后可抑制HIF-1α、VEGF、MMP2、VE-cadherinmRNA及蛋白表达,对MMP9 mRNA及蛋白未见显着影响。研究结论临床部分:(1)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可有效抑制结肠癌恶性腹水的产生,延缓病情进展,降低腹水中的红细胞数量,提高KPS评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良好;(2)左半结肠癌、无肝转移、无胆红素升高、血性腹水、局部辨证为湿热毒证及合并全身中医治疗的患者是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的优效人群,通过人群特征初步筛选后用药可提高临床疗效。实验研究: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抑制结肠癌血性腹水的机制,可能与其逆转肿瘤缺氧微环境,下调HIF-1α、VEGF、MMP2、VE-cadher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结肠癌细胞体内、体外VM的形成,同时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及腹腔侵袭有关。

孙一丹[9](2021)在《“扶正解毒祛瘀法”参与治疗小细胞肺癌的回顾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小细胞肺癌(SCLC)的发病率、死亡率据统计呈逐年升高态势。SCLC预后极差,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于广泛期,前期通过观察扶正解毒祛瘀法对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发现扶正解毒祛瘀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以及配合西医治疗,实现减毒增效等方面,体现出较好的疗效。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回顾性研究305例SCLC病例,分析并归纳影响SCLC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因素,探讨贾英杰教授“扶正解毒祛瘀法”综合治疗SCLC的临床用药规律、治疗模式,以及参与治疗的优势阶段,为扶正解毒祛瘀法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择2015-1-1至2021-1-31间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接受“扶正解毒祛瘀法”综合治疗的305例SCLC癌患者。电话随访并收集患者生存状态、总生存时间(OS)、无疾病进展时间(PFS)等信息,进行生存分析,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通过比较组间生存差异,确定影响预后的临床特征。分析结果中,P<0.1的临床因素纳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以进一步分析影响患者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对于综合性实验室指标,利用ROC曲线确定连续变量的截点值,比较各指标的高、低组间差异。通过对不同病理阶段、不同治疗阶段中患者使用中药的频次、功效等进行统计分析,总结贾英杰教授“扶正解毒祛瘀法”在小细胞肺癌中的用药规律。结果:1.基本特征:本研究纳入305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8.3±2.354岁。随访截至2021年3月31日,共获得287例患者生存信息,其中尚有102例患者存活。患者中位总生存期为13.0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5.0个月。患者1年生存率为51.0%(147/287),2年总生存率为12.2%(35/287),3年总生存率为4.2%(12/287)。失访人数共18例(5.9%)。2.单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包括身体质量指数(BMI)(P<0.001)、临床分期(P<0.001)、中医辨证分型(P<0.001),呼吸系统疾病史(P<0.001)与吸烟史(P=0.004),继发转移情况[肝转移(P<0.001)、脑转移(P=0.015)、骨转移(P<0.001)],伴发的多种合并症[肺部感染(P=0.028)、胸腔积液(P<0.001)、癌性发热(P=0.012)、癌性疼痛(P=0.026)],西医治疗方式[手术(P<0.001)与放疗(P=0.005)],“扶正解毒祛瘀法”参与治疗模式(P<0.001)(根据患者接受中、西医治疗情况分为单纯“扶正解毒祛瘀法”治疗组,“扶正解毒祛瘀法”联合序贯治疗组和“扶正解毒祛瘀法”维持治疗组),以及“扶正解毒祛瘀法”参与治疗后复发/进展情况(P<0.001),能够反应肿瘤生长状况及炎症、免疫状态的多种实验室指标[NLR(P=0.003)、PLR(P=0.001)、ALI(P=0.001)、SII(P=0.003)、CEA(P<0.001)、CYFRA21-1(P<0.001)及各淋巴细胞亚群占比(P<0.05)],与SCLC患者的生存密切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肝转移(P=0.034)、骨转移(P=0.002)、肿瘤分期(P<0.001)、呼吸系统疾病史(P=0.016)、胸腔积液(P=0.006)、吸烟史(P<0.001)、手术(P=0.002)、“扶正解毒祛瘀法”参与治疗模式(P<0.001),以及PLR(P=0.007)、SII(P=0.006)、CEA(P<0.001)、CD3+占比(P=0.015)、CD3-/CD19+占比(P<0.001)是影响SCLC患者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3.贾英杰教授“扶正解毒祛瘀法”治疗SCLC的用药规律显示,初次用药共计147味,高频用药依次是生黄芪、川芎、瓜蒌、枳壳、白花蛇舌草、桑白皮、鸡内金、党参、神曲、冬瓜子、净砂仁、浙贝母、山慈菇、陈皮、厚朴。辨证分型分层分析结果显示黄芪、瓜蒌、郁金、姜黄为所有证型的高频用药,总体用规律药能够体现“扶正解毒祛瘀法”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局限期患者高频药物以清热化痰,解毒祛瘀药味居多,而广泛期患者则多用健脾和胃,疏调气血之品,其中不乏淡渗利湿药。在不同西医治疗阶段中,化疗前及化疗期间,生黄芪使用频次最高,化疗后使用最多的是瓜蒌。化疗期间及化疗后用药规律相似,相比于化疗前补气健脾和胃为主的用药规律,更注重行气消导。相较于首诊的总体用药情况,化疗前、后患者清热解毒药使用明显较少。粒子植入术前、后用药频次最高者为瓜蒌,粒子植入术后较术前的高频用药中清热解毒药更多。免疫治疗前、后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仍为黄芪及瓜蒌。免疫治疗前以清热宽胸涤痰、理气药味者为多,不乏养血、祛瘀之品;免疫治疗后同样重视清肺化痰,理气和胃药应用相对较多。相比于放、化疗而言,免疫治疗前、后在益气扶正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疏调气机及养血和营之品的应用,同时兼顾解毒、祛瘀。综合治疗后的维持巩固治疗阶段中,黄芪使用频次最高,郁金、姜黄次之。补气药如党参、白术同样属于高频用药。瓜蒌、桑白皮为清热化痰药的高频用药,还包括当归、白芍等养血之品,以及丹皮、鸡血藤等用于养血祛瘀。白花蛇舌草、连翘、猫爪草等清热解毒药物仍有所应用。并且杜仲作为补益肝肾之品,也列席其中。结论:1.截至随访结束之日,305例SCLC患者中,1年、2年及3年生存率为51.0%、12.2%、4.2%,中位OS为13.0(9.0-20.0)个月。“扶正解毒祛瘀法”联合序贯治疗模式为本研究中SCLC患者的主要治疗模式,该组患者较其他组具有明显的生存优势,疗效好。2.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存在呼吸系统疾病史及吸烟史,临床分期为广泛期,伴有肝部及骨部转移,合并胸腔积液是SCLC患者预后不良因素。炎症相关的综合性实验室指标PLR、SII,肿瘤标志物CEA,总T细胞、NK细胞的占比可以作为SCLC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另外,接受手术治疗为保护性因素。“扶正解毒祛瘀法”参与的治疗模式中,接受“扶正解毒祛瘀法”联合序贯治疗和接受“扶正解毒祛瘀法”维持治疗的患者,较接受单纯“扶正解毒祛瘀法”治疗的患者而言死亡风险降低,能够作为SCLC总生存预后的保护性因素。相对而言,“扶正解毒祛瘀法”联合序贯治疗模式的显着性及保护性均较其他两种“扶正解毒祛瘀法”参与的综合治疗模式在临床中疗效更佳。3.通过总结贾英杰教授“扶正解毒祛瘀法”治疗SCLC用药规律的分层分析结果,发现在“扶正解毒祛瘀法”指导下,临证辨证施治的用药规律各有侧重。局限期治疗重点在于宣肃上焦,扶正以助攻邪;广泛期治疗多以补气养血,调节阴阳,健运中洲为主,兼顾解毒、祛瘀,以减少癌毒对正气的损伤。对于接受不同西医治疗的SCLC患者,在不同治疗阶段及不同病理阶段,贾英杰教授强调审因、辨证、辨症相结合。贾英杰教授认为化疗的“药毒”和放疗的“热毒”会加重正气的虚损,并形成“毒剧损正,因虚致瘀,瘀而毒甚”的恶性循环。贾英杰教授临证根据放、化疗的不同阶段调整用药,以扶正培本,旺气磨积为重,顾护中州,疏调三焦,同时以解毒、祛瘀相结合为总体治疗原则。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及免疫治疗阶段以补气和血,调和气血阴阳恢复内环境稳态为主。维持治疗阶段正气内虚,余邪藏匿,“虚”、“毒”、“瘀”并存。贾英杰教授认为此时治当权衡正气与邪毒之势,强调攻补之间的尺度是辨证施治的关键。临证通过调和阴阳之偏盛偏衰,以求最终达到“健脾益肾”的治疗平台期。

王欢[10](2021)在《基于文献及临床研究探讨中药辅助EGFR-TKIs治疗肺癌的用药规律》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近10年来中药辅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治疗肺癌的文献复习,结合中药辅助EGFR-TKIs治疗肺癌患者的临床病例分析,探讨肺癌小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期间中医特色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医学网近10年国内有关中药辅助EGFR-TKIs治疗肺癌的文献资料,使用Excel软件建立原始文献数据库,录入文献第一作者姓名、文献标题、发表年限及中药处方等数据;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殷东风教授门诊诊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使用Excel软件建立原始临床数据库,录入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四诊资料及期间每次就诊的中药处方等数据。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统计软件对文献和临床数据库中中医用药规律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得出中药处方中常见中药频次、性味归经、药类等数据,并运用Excel软件对文献和临床数据库中常用抗肿瘤中药进行分类,为临床处方用药提供参考。结果:1.文献研究共纳入146篇文献,包含中药处方190首,中药220味。EGFR-TKIs治疗NSCLC期间中医主要治以益气养阴法。中药四气以寒性、温性为主,五味以甘、苦、辛味为主,以归肝、肺经中药居多。中药药类以清热药、补虚药居多。抗肿瘤中药以扶正培本类居多。2.临床研究共纳入67例患者,包含中药处方134首,中药126味。中药四气以寒、温性为主,五味以苦、甘、辛味为主,归经以肺、肝经居多。中药药类以清热药、补虚药居多。临床EGFR-TKIs治疗肺癌期间中医治以调畅气机法,以小柴胡汤为主方辨证加减治疗。结论:1寒性药,甘味、苦味药,归肝、肺经药物及清热药、补虚药为辅助EGFR-TKIs治疗肺癌期间应用最多的药物。2随着EGFR-TKIs的广泛应用,中医在EGFR-TKIs治疗肺癌期间防护力度应有所减弱,加载力度须有所增强。3益气养阴法与调畅气机法均可用于辅助EGFR-TKIs治疗肺癌。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肺癌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1 范围
2 肺癌的定义
3 肺癌的发病机制和病因病机
4 诊断与分期
    4.1 诊断
        4.1.1 症状
        4.1.2 体征
        4.1.3 主要检查
        4.1.3. 1 影像学检查
        4.1.3. 2 病理学检查方法
        4.1.3. 3 肿瘤标志物检测
    4.2 肺癌组织学分类、分子病理诊断、分期
        4.2.1 组织学分类
        4.2.2 分期
        4.2.3 分子病理诊断
        4.2.3. 1 单基因检测
        4.2.3. 2 二代测序技术(NGS)
        4.2.3. 3 液体活检ct DNA检测
        4.2.3. 4 PD-L1表达检测
    4.3 中医辨证分型
5 肺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5.1 治疗原则
        5.1.1 手术结合中医治疗
        5.1.2 化疗结合中医治疗
        5.1.3 放疗结合中医治疗
        5.1.4 靶向治疗结合中医治疗
        5.1.5 中医药维持治疗
        5.1.6 中医药可作为老年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
        5.1.7 肺癌癌前病变
        5.1.8 中医药改善症状及缓解毒副反应
    5.2 肺癌的治疗
        5.2.1 西医治疗
        5.2.1. 1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
        5.2.1. 1. 1 早期NSCLC治疗
        5.2.1. 1. 2 局部晚期NSCLC治疗
        5.2.1. 1. 3 晚期NSCLC的治疗
        5.2.1. 1. 4 驱动基因阳性晚期NSCLC治疗
        5.2.1. 1. 5 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治疗
        5.2.1. 2 小细胞肺癌(SCLC)治疗
        5.2.1. 2. 1 T1~2N0局限期SCLC治疗
        5.2.1. 2. 2 超出T1~2N0的局限期SCLC治疗
        5.2.1. 2. 3 广泛期SCLC治疗
        5.2.2 中医治疗
        5.2.2. 1 辨证分型论治
        5.2.2. 1. 1 肺郁痰瘀型
        5.2.2. 1. 2 脾虚痰湿型
        5.2.2. 1. 3 阴虚痰热型
        5.2.2. 1. 4 气阴两虚型
        5.2.2. 1. 5 肾阳亏虚型
        5.2.2. 2 辨证用药
        5.2.2. 2. 1 咳嗽
        5.2.2. 2. 2 咳血
        5.2.2. 2. 3 胸腔积液
        5.2.2. 2. 4 胸痛
        5.2.2. 3 辨病用药
        5.2.2. 4 辨证选择用药
        5.2.2. 4. 1 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
        5.2.2. 4. 2 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5.2.2. 5 中医特色疗法
        5.2.2. 5. 1 中药外敷治疗癌痛
        5.2.2. 5. 2 胸腔内给药治疗癌性胸腔积液
        5.2.2. 5. 3 针灸
        5.2.2. 5. 4 耳穴防治化疗所致消化道反应
        5.2.2. 5. 5 穴位贴敷
        5.2.3 肺癌常见副反应的中医药治疗
        5.2.3. 1 化疗所致毒副反应
        5.2.3. 1. 1 消化道反应
        5.2.3. 1. 2 骨髓抑制
        5.2.3. 1. 3 周围神经毒性
        5.2.3. 1. 4 癌因性疲乏
        5.2.3. 2 靶向药物所致毒副反应
        5.2.3. 2. 1 靶向药物相关性皮疹
        5.2.3. 2. 2 靶向药物所致腹泻
        5.2.3. 2. 3 靶向药物所致口腔黏膜炎
        5.2.3. 3 放疗所致毒副反应
        5.2.3. 3. 1 放射性肺炎
        5.2.3. 3. 2 放疗所致口腔黏膜炎
        5.2.3. 3. 3 放疗所致骨髓抑制
6 肺癌的中西医结合护理调养
    6.1 生活护理
    6.2 饮食调护
    6.3 心理疏导
7 展望

(2)冷消融联合中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现代医学治疗进展
        1. 肺癌的流行病学
        2. 老年患者的特殊性
        3.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治疗措施
        4. 讨论
        参考文献
    (二)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中医治疗进展
        1. 中医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认识
        2.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中医特征
        3.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中医治疗原则
        4.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中医治疗作用
        5. 冷消融联合中药模式是中西医结合模式的创新探索
        6. 中医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优势与不足
        7. 中医药治疗晚期肺癌的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冷消融联合中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队列研究和中医证素治法分析
    前言
    研究一 冷消融联合中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队列研究和优势人群特征分析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内容
        3. 研究结果
    研究二 冷消融联合中药队列患者术后证素变化和治法组方分析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内容
        3. 研究结果
    讨论
        1.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多中心队列研究方法
        2. 冷消融联合中药模式是中西医结合模式的创新探索
        3. 冷消融联合中药模式是局部与全身治疗的有机统一
        4. 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分析
        5. 不同治疗方法优势人群特征分析
        6. 冷消融术后患者的证素变化分析
        7. 冷消融术后的治法组方规律分析
        8. 临床部分的研究小结
第三章 冷消融联合中药干预老龄Lewis肺癌小鼠的疗效和机制研究
    前言
    实验一 冷消融联合中药对老龄Lewis肺癌荷瘤小鼠生存期的影响
        1. 实验材料、方法和技术路线图
        2. 实验结果
    实验二 冷消融联合中药对老龄Lewis肺癌荷瘤小鼠转移作用及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方法和技术路线图
        2. 实验结果
    讨论
        1. 转移是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失败和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2. 血管生成和免疫抑制是转移的重要机制
        3. “温通活血化瘀”治法抑制转移的理论探讨
        4. 醒消丸是“温通活血化瘀”治法的代表方剂
        5.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讨冷消融联合中药抑制转移过程
        6. 实验研究的结果分析
        7. 实验部分的研究小结
结语
    1. 研究结论
    2. 创新与不足
    3. 思考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病例报告表
附录2 ECOG和KPS评分标准
附录3
个人简历

(3)消岩汤加减联合化疗维持治疗晚期驱动基因阴性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病例选择标准
    3 研究方法
    4 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
结果
讨论
    1 晚期驱动基因阴性NSCLC维持治疗背景与现状
    2 中药联合化疗维持治疗晚期驱动基因阴性NSCLC的背景与优势
    3 消岩汤的立方思想及其联合化疗对NSCLC的作用探讨
    4 消岩汤联合化疗维持治疗晚期驱动基因阴性NSCLC的疗效与安全性
    5 消岩汤联合化疗维持治疗晚期驱动基因阴性NSCLC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6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维持治疗的研究进展
    1 维持治疗的概况
    2 现代医学维持治疗晚期NSCLC研究现状
    3 中医药维持治疗晚期NSCLC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桂附理中丸加减治疗NSCLC靶向治疗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案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评定
        2.5 统计方法
    3 医学伦理问题
研究结果
    1 临床研究完成情况
    2 基线分析
        2.1 年龄比较
        2.2 性别比较
        2.3 两组病理类型分析
        2.4 两组患者服用靶向药情况分析
    3 疗效性分析
        3.1 两组治疗前后大便次数比较
        3.2 两组治疗前后腹泻分级比较
        3.3 两组治疗后腹泻分级疗效比较
        3.4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比较
        3.5 两组治疗前后体能状态比较
        3.6 腹泻复发情况比较
讨论与分析
    1 西医对EGFR-TKI相关性腹泻的认识
        1.1 EGFR-TKI相关性腹泻的发生情况
        1.2 EGFR-TKI相关性腹泻的发生机制
        1.3 EGFR-TKI相关性腹泻的西医治疗
    2 中医对EGFR-TKI相关性腹泻的认识
        2.1 病名、病因病机
        2.2 泄泻的中医证型分布
        2.3 中医治疗
    3 “护阳为要”学术思想探析
    4 本课题研究的实际意义
    5 对照药物的选择
    6 “桂附理中丸加减”的立方依据及方药分析
        6.1 立方依据
        6.2 “桂附理中丸加减”组方分析
        6.3 “桂附理中丸加减”药物分析
    7 研究结果分析
        7.1 大便次数比较
        7.2 腹泻分级疗效比较
        7.3 中医症候比较
        7.4 体能状态比较
        7.5 腹泻复发情况比较
    8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EGFR-TKI 相关性腹泻的中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5)中成药辅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队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排标准
2.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观察方法
    2.3 随访
    2.4 数据处理
3.评价指标
    3.1 生活状况评分
    3.2 中医症候评分
4.结果
    4.1 临床资料
    4.2 一般情况比较
    4.3 治疗完成情况
    4.4 治疗后疗效分析
    4.5 对PFS进行分层分析
    4.6 PFS预后影响因素COX回归分析
    4.7 对中成药进行分层分析
5.小结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一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内科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常用抗肿瘤中成药辅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补中益气汤合沙参麦冬汤联合含铂类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Meta分析与网络药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肺癌的现代医学研究
        1.1 肺癌的流行病学
        1.2 肺癌的病因及诱因
        1.3 肺癌的病理和分型
        1.4 临床表现、体征
        1.5 治疗原则
    2 肺癌的中医学研究
        2.1 中医病因病机
        2.2 辩证论治
第二部分 补中益气汤合沙参麦冬汤联合铂类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meta分析
    1 研究方案及目的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三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甘草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综述 六君子汤联合化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7)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循证评价及与化疗药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药注射剂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1. 中药注射剂的历史和发展
        2. 监管加强,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3. 循证研究助力科学决策
        4. 具有较强科技竞争力的肿瘤用药中药注射剂品种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药-化药相互作用研究方法的国内外进展
        1. 前言
        2.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方法
        3. 中药-化药相互作用临床研究方法
        4. 有望应用于中药-化药相互作用临床研究的新方法
        5.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循证评价及与化疗药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
    研究一 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临床研究的循证评价
        1.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研究二 艾迪注射液治疗/辅助治疗恶性肿瘤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证据综合
        1.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研究三 草药(中药)-药物相互作用评价方法的初步研究
        研究3-1 草药-药物相互作用的临床评价方法:对前瞻性临床研究设计的概括性评价
        1.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研究3-2 中药注射剂与化疗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方法初探
        1.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附录
在读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8)华蟾素注射液治疗结肠癌腹水的优效人群分析及对VM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恶性腹水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1. 恶性腹水的西医研究进展
        1.1 恶性腹水的形成机制
        1.2 恶性腹水的西医诊断
        1.3 恶性腹水的西医治疗
        2. 恶性腹水的中医研究进展
        2.1 恶性腹水的中医病因病机
        2.2 恶性腹水的中医辨证
        2.3 恶性腹水的中医治疗
        3.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血管生成拟态(VM)在结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1. 结肠癌VM的发现及生物学特性
        2. VM的形成机制
        2.1 肿瘤缺氧微环境与VM
        2.2 肿瘤干细胞与VM
        2.3 上皮间质转化与VM
        2.4 促血管生成相关因子与VM
        2.5 VM形成相关信号通路
        3. VM与结肠癌不良预后的相关性
        4. VM与结肠癌的治疗
        5.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三 华蟾素注射液干预肿瘤血管生成作用的研究进展
        1. 肿瘤血管生成的病理机制
        2. 华蟾素注射液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作用
        3. 华蟾素注射液干预肿瘤血管生成的机制
        3.1 VEGF/VEGFR通路抑制作用
        3.2 MMPs/TIMPs通路抑制作用
        3.3 肿瘤血管内皮细胞诱导凋亡作用
        3.4 其他潜在靶点
        4. 结语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结肠癌恶性腹水的疗效评价及优效人群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方法
        1.2 研究对象
        1.3 病例筛选方法
        1.4 治疗方法
        1.5 提取指标
        1.6 疗效评价
        1.7 安全性评价
        1.8 统计方法
        1.9 技术路线图
    2. 研究结果
        2.1 总体资料分析
        2.2 疗效评价
        2.3 安全性评价
        2.4 优效人群特征筛选
    3. 讨论
        3.1 结肠癌恶性腹水的治疗现状
        3.2 优效人群研究的必要性
        3.3 华蟾素注射液治疗结肠癌恶性腹水的潜在机制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基于血管生成拟态(VM)研究华蟾素注射液抑制结肠癌血性腹水的机制
    实验一: 华蟾素注射液抑制裸鼠结肠癌血性腹水生成的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实验二: 华蟾素注射液体外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实验三: 华蟾素注射液体内、体外抑制结肠癌细胞VM形成的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实验四: 华蟾素注射液抑制结肠癌VM形成的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1. 研究结论
    2. 研究创新性
    3. 不足与展望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9)“扶正解毒祛瘀法”参与治疗小细胞肺癌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资料收集
    1.5 观察指标
    1.6 用药规律分析
    1.7 统计学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临床资料特点
    2.2 生存分析
    2.3 多因素Cox回归分析
    2.4 基于“扶正解毒祛瘀法”治疗SCLC用药规律初探
3 讨论
    3.1 单因素生存分析
    3.2 多因素Cox回归分析
    3.3 基于扶正解毒祛瘀法治疗SCLC用药规律初探
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一 中医药治疗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
        1 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进展
        1.1 “扶正解毒祛瘀法”联合化疗治疗SCLC进展
        1.2 “扶正解毒祛瘀法”联合放疗治疗SCLC进展
        1.3 “扶正解毒祛瘀法”联合免疫治疗SCLC进展
        2 中医各家对小细胞肺癌的辨证论治经验
        2.1 中医各家SCLC的病机认识及治疗原则
        2.2 中医各家SCLC辨治经验
        3 小结
    综述二 小细胞肺癌免疫及靶向药物相关治疗研究进展
        1 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现状
        2 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2.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
        2.2 P53 肿瘤疫苗
        3 小细胞肺癌靶向药物或免疫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3.1 早期靶向药物或免疫药物治疗药物
        3.2 抗血管生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3.3 凋亡因子
        3.4 Aurora激酶抑制剂
        3.5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3.6 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癌症干细胞抑制剂
        3.7 聚ADP核糖聚合酶抑制剂
        3.8 新型靶向药物的诞生
        4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基于文献及临床研究探讨中药辅助EGFR-TKIs治疗肺癌的用药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总结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益气养阴法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肺癌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J]. 林丽珠,王思愚,黄学武.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21(06)
  • [2]冷消融联合中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D]. 王剑锋.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消岩汤加减联合化疗维持治疗晚期驱动基因阴性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D]. 邓仁芬.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桂附理中丸加减治疗NSCLC靶向治疗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D]. 陈国蔚.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5]中成药辅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队列研究[D]. 宋博.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补中益气汤合沙参麦冬汤联合含铂类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Meta分析与网络药理学研究[D]. 邱汉波.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7]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循证评价及与化疗药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D]. 杨鸣.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2)
  • [8]华蟾素注射液治疗结肠癌腹水的优效人群分析及对VM的作用机制研究[D]. 王一同.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9]“扶正解毒祛瘀法”参与治疗小细胞肺癌的回顾性研究[D]. 孙一丹.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10]基于文献及临床研究探讨中药辅助EGFR-TKIs治疗肺癌的用药规律[D]. 王欢.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标签:;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