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行动研究

论教育行动研究

一、试论教育行动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齐秀杰,张艳[1](2021)在《教育行动研究法在护理专业SPOC课程建设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总结了行动研究法与教育行动研究法的概念、步骤及其在护理领域的应用现状;同时也对SPOC课程定义,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惑进行了阐述;在上述两方面的基础上,探讨了运用教育行动研究法开展护理专业SPOC课程的可行性。旨在为护理专业相关课程开展SPOC课程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苏鸿[2](2021)在《实践理性视野下的教育行动研究》文中指出植根于传统技术理性的教育行动研究已经面临深刻的危机。晚近以来,随着实践哲学的复兴,教育行动研究也在发生了深刻的转型。实践理性不同于技术理性,以实践理性为指导,教育行动研究急需在思维方式、知识假设和实践范式等维度进行反思与重建。以实践理性来审视,行动研究的思维方式应强调生成性、情境性和具身性,自觉超越确定性思维的局限;行动研究的知识假设应重视意义性知识、地方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而不是可推广的普适性知识;行动研究的实践范式应倡导创意想象与多元共生,反对科学方法的简单套用。

王洪才[3](2021)在《行动研究的本质内涵与实践路径——兼论杨德广的行动研究特色》文中研究指明行动研究作为教育研究的基本范式之一,在基础教育领域应用比较普遍,而在高等教育领域应用比较少见,但成功的高等教育改革实践离不开行动研究。行动研究的本质是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把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作为研究使命,使理论发现与理论应用有机地融合为一体,成功地解决理论与实践两张皮问题,从而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手和教育管理者的得力工具。杨德广是高等教育领域应用行动研究范式最为成功的一个,他直接面对高等教育改革实践中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非常强的解决方案,在实施之后被证明是非常成功的,赢得了社会的赞誉,创造了自己的行动研究风格,非常值得研究与总结。

邓纯臻,杨卫安[4](2021)在《教师行动研究的功利性与非功利性:现实困境与应对之策》文中研究说明教师行动研究对教师发展意义重大,教师行动研究应以其发展性为现实追求,非功利性是其应然状态,调研发现:基础教育领域教师的研究经历与学校级别有显着的正相关关系,且教师的研究理论基础较薄弱,在研究中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对外在荣誉的功利性追求,即教师行动研究表现为非功利性应然状态与功利性实然现状间的矛盾与对立。造成此种现实困境的原因是:当下的看客心态、不科学的评价机制、不良的竞争生态、功利性价值取向与唯理论式创新主义,以及成果呈现与评价间的时空断裂等因素致使行动研究存在偏向功利性取向的失衡状态。为追求非功利性与功利性间的辩证统一,研究建议教师应主动转变发展与研究观念,以研究促进发展,以发展提升研究;应矫正行动研究与教师发展间的主客地位关系,努力实现教师的全面与个性化发展;应深入变革评价与激励机制,导向教师行动研究步入正轨。

秦祥红[5](2021)在《情境教学运用于幼儿园数学教育的行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许函诚[6](2021)在《城镇监护困境儿童社会支持网络构建的行动研究 ——基于广东清远的项目实践》文中指出

卢燕玲[7](2021)在《时政热点融入思想政治导课的行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黄思梦[8](2021)在《信息技术促进中班幼儿在音乐区主动学习的行动研究》文中指出

韩月娥[9](2020)在《如何利用个别学生积极性调动思想政治课课堂气氛? ——基于M普通高中的行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课堂气氛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对于高中思想政治课这样一门较为独特的课程,如何利用较为枯燥的教学内容来调动课堂气氛是每一位政治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则是影响课堂气氛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经过我的教学实践以及其它政治教师的反映,除了个别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抱有较大的兴趣之外,学生对于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普遍较低,尽管教师们都苦口婆心的教导学生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却依然难以改变教师们面对的教学困境,所以如何让利用个别学生积极性来调动课堂气氛、优化教学效果,让教师的教学不再是孤军奋战是本研究要讨论的问题。本研究选择笔者曾任教的M高中为研究基地,运用文献分析法、观察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开展两轮行动研究。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根据自己对于教材的理解、结合学校教学的具体实际,我选取了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第四单元第十一课的一框内容、高中政治必修二中的一框内容作为自己的研究案例。第一轮行动研究在前期的调查研究和观察的基础上选出个别课堂表现积极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把他们的活动设计入教学活动中,发现这些学生的表现对于课堂气氛的调动具有良好的效果,利用个别学生积极性可以对于教师的教学节奏有益,在授课过程中给与这些积极学生更大的自主性,通过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自身的学科素养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利用个别学生积极性来调动那些课堂上习惯沉默的消极学生,效果良好。第二轮行动研究在前第一轮的基础上把总结出的调动策略加以验证,试验研究得出的教学策略对于课堂气氛是否有益,发现还有某些外部客观因素影响个别学生积极性的发挥,通过研究认清这些外部因素,并且找到降低外部因素影响的方法。每一轮行动研究都会邀请同组老师听评课,课后采访学生,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最后总结反思。基于本次行动研究,我发现可以利用个别学生的积极性从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深度、教学情感等方面对于课堂气氛加以调动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经过我对整个研究过程的反思总结,发现研究目标的制定不够精细化,过程还是比较仓促,对于个别学生积极性影响因素的考虑和把握不够,由于自己的有限的教学经验,没有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对于结果的分析也不够深刻,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本着更加科学严谨的态度展开教学和研究,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加强调研与反思反思,加强与同组甚至是其它学科教师间的沟通与协调,改善自己的教学,提升自己的素养。

潘静[10](2020)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案例教学之行动研究》文中认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案例教学内容丰富、呈现形式多样。关于该门课程案例教学的教学设计,不乏优秀之作。但是笔者查阅“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案例教学”相关资料后,发现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案例教学实效性的研究仍然较少。大多数学者仅围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案例教学的概念、优势以及建议展开讨论,以学生为中心的案例教学研究则鲜少提及。行动研究是论证教学实效性的研究方法之一。在行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透过教学实践和课堂观察,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教学设计方案,逐步完善教学目标,实现了师生共同进步。相较于其他研究方法,行动研究贯穿教学整个实施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涉及范围广。因此,本文主要选取了行动研究法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案例教学进行研究。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即绪论、概念、现状调查分析、行动实施、研究建议以及结论。绪论部分主要概述研究现状和背景。第二部分是对案例教学、行动研究以及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第三部分根据教学实践中观察到的问题,对所在学校师生进行了现状调查,分析调查结果,确定具体案例教学行动计划,明确案例教学需要验证的方向。第四部分主要记录了研究者在学校实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案例教学的过程。根据该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教学安排,采用两轮螺旋式“计划——实施——观察——反思”行动研究模式,不断验证案例教学实效性的同时,改进实际教学中的不足。第五部分反思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案例教学之行动研究的价值和缺陷,并提出了相对应的建议。最后一部分是本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案例教学行动研究的总结和展望。

二、试论教育行动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教育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教育行动研究法在护理专业SPOC课程建设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行动研究与教育行动研究的定义
    1.1 行动研究定义
    1.2 教育行动研究定义
2 行动研究与教育行动研究的逻辑关系
3 教育行动研究的步骤
4 教育行动研究的具体应用
    4.1 教育行动研究在护理教育领域的应用
    4.2 教育行动研究在护理专业课程建设中的作用
5 运用教育行动研究法开展SPOC课程建设的可行性
    5.1 SPOC课程的特点
    5.2 SPOC课程建设中的困惑
    5.3 运用教育行动研究法开展SPOC课程建设的可行性
6 小结

(2)实践理性视野下的教育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传统教育行动研究的问题与反思
二、实践理性与行动研究的思维方式
    (一)时间性与生成性思维
    (二)空间性与情境性思维
    (三)身体性与具身性思维
三、实践理性与行动研究的知识假设
    (一)从客观性知识转向意义性知识
    (二)从普适性知识转向地方性知识
    (三)从理论性知识转向实践性知识
四、实践理性与行动研究的实践范式
    (一)伦理性、价值性行动研究
    (二)对话性、合作性行动研究
    (三)叙事性、案例性行动研究
    (四)解释性、创意性行动研究

(4)教师行动研究的功利性与非功利性:现实困境与应对之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教师行动研究的价值与应然诉求
    (一)教师行动研究的重要价值与特点
    (二)追求自我发展是教师开展行动研究的非功利性应然诉求
二、教师行动研究现状调研及结果
    (一)问卷信度质量检验
    (二)非意愿性因素与课题研究经历的相关性分析
    (三)课题研究的价值取向分析
    (四)教师开展研究的理论性基础分析
三、教师行动研究的困境表现及成因分析
    (一)调研结论:教师行动研究有陷入偏向功利性价值取向的现实困境的趋势
    (二)教师行动研究功利性现实困境的成因分析
        1.研究主体失衡原因:教师以看客心态置身研究之外,造成弱主体性研究实然
        2.价值取向失衡原因:不科学的评价机制增强了行动研究功利性实然的对抗力
        3.研究形式失衡原因:不良竞争生态迫使天平的指针偏向独立式行动研究实然状态
        4.研究目的失衡原因:功利性价值取向及创新执念孕育出唯理论式研究实然目的观
        5.研究成果评价失衡原因:文本式成果呈现形式与评价过程间的时空断裂导致弱情境化评价实然
四、功利性与非功利性失衡困境的应对之策
    (一)主动转变发展与研究观念,以研究促进发展,以发展提升研究
    (二)矫正行动研究与教师发展间的主客地位关系,实现教师的全面与个性化发展
    (三)深入变革评价与激励机制,正确导向教师行动研究步入正轨

(9)如何利用个别学生积极性调动思想政治课课堂气氛? ——基于M普通高中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1.个别学生积极性
        2.课堂气氛
    (四)文献综述
        1.关于调动课堂气氛的研究
        2.关于学生积极性和课堂气氛关系的研究
        3.关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研究
        4.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五)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2.行动研究中的资料收集
        3.研究伦理
    (六)研究设计
        1.研究思路
        2.研究框架
二、第一轮行动研究
    (一)计划
        1.问题诊断
        2.行动目标
        3.授课准备
    (二)实施
    (三)观察
        1.教师评价——让教师的激情来带动学生
        2.学生建议——让他们成为课堂气氛的“调和剂”
    (四)反思
        1.行动效果
        2.存在问题
三、第二轮行动研究
    (一)计划
        1.问题诊断
        2.研究目标
        3.授课准备
    (二)实施
    (三)观察
        1.教师评价—学生需要表扬与肯定,调动学生学习情感
        2.学生建议
    (四)反思
        1.行动效果
        2.存在问题
四、总结与反思
    (一)研究结论
        1.坚持课前调研,掌握学生态度
        2.利用积极学生,优化师生互动
        3.引导个别学生,活跃课堂气氛
        4.调动沉默学生,激发学习情感
    (二)问题反思
        1.研究目标缺乏针对性
        2.教学行动缺乏深度
        3.情感教育不足
    (三)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一)着作类
    (二)学位论文类
    (三)期刊类
致谢
附录

(10)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案例教学之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步骤与方法
    第四节 研究创新之处
第二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案例教学之行动研究相关概念界定
    第一节 案例教学概念之界定
    第二节 行动研究概念之界定
    第三节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案例教学行动研究概念之界定
第三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案例教学之调查分析
    第一节 调查对象及内容
    第二节 调查结果与分析
第四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案例教学之行动实施
    第一节 第一轮案例教学行动
    第二节 第二轮案例教学行动
第五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案例教学之行动研究发现与建议
    第一节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案例教学之价值
    第二节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案例教学之局限性
    第三节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案例教学之建议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试论教育行动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教育行动研究法在护理专业SPOC课程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 齐秀杰,张艳.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1(11)
  • [2]实践理性视野下的教育行动研究[J]. 苏鸿. 当代教育科学, 2021(09)
  • [3]行动研究的本质内涵与实践路径——兼论杨德广的行动研究特色[J]. 王洪才. 高教论坛, 2021(09)
  • [4]教师行动研究的功利性与非功利性:现实困境与应对之策[J]. 邓纯臻,杨卫安. 学术探索, 2021(09)
  • [5]情境教学运用于幼儿园数学教育的行动研究[D]. 秦祥红.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6]城镇监护困境儿童社会支持网络构建的行动研究 ——基于广东清远的项目实践[D]. 许函诚. 井冈山大学, 2021
  • [7]时政热点融入思想政治导课的行动研究[D]. 卢燕玲.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8]信息技术促进中班幼儿在音乐区主动学习的行动研究[D]. 黄思梦.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9]如何利用个别学生积极性调动思想政治课课堂气氛? ——基于M普通高中的行动研究[D]. 韩月娥.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10]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案例教学之行动研究[D]. 潘静. 杭州师范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论教育行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