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资源县开发旅游资源的几点思考

广西资源县开发旅游资源的几点思考

一、开发广西资源县旅游资源的几点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林双双[1](2021)在《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 ——以文成县畲乡“三月三”民俗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随着社会经济文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文化旅游受到群众青睐,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旅游开发的重要载体。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节日作为文化遗产,其传承载体主要依托于少数民族群体的活态传承,具有不可复制不可再生的特点,其独特的民族文化风格,融入旅游市场当中,极具商业价值,然而开发利用过程中,如果对其历史文化内在把握不够、开发过度会导致其精神实质受到破坏,对少数民族文化产生冲击和破坏。本文选取文成县畲乡“三月三”民俗节为个案,通过文献分析法,查阅整理资料,从整体阐述“三月三”民俗节历史和渊源,具体分析畲乡“三月三”民俗节在温州地区以及文成县域内发展概况,结合少数民族文化原真性保护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通过实地调研、口头访问、向承办部门了解活动筹划方案,分析文成县畲乡“三月三”民俗节产生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如对文化原真性把握不够,未能形成较大文旅品牌影响力,节会旅游品质不高内容趋同,对畲族文化保护力度不够等。结合调研结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佐证分析,设计问卷进行调查,运用spss信效度检验以及因子分析法对问卷进行数据分析,通过数据进一步论证畲乡“三月三”民俗节旅游开发产生的影响,抓住其在文旅融合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矛盾问题,并针对性提出原真性保护开发,加强群众参与,打造畲乡文化旅游特色品牌,完善畲族文化保护体系等可持续发展建议,从而探索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刘欢[2](2020)在《我国水利风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水利风景区作为旅游业重要组成部分,对旅游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建设与管理,除了满足地方修复水工程、维系水资源、美化水环境等多层级多方面的需求外,也给当地的生态保护、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明显改善。早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一些基层水管单位就曾经尝试发展水利风景资源从而推进水利旅游。水利部在1997年颁发了《水利旅游区管理办法(试行)》,从2001年至今,水利部分17批次共批准设立了832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但随着时代的推进以及生态文明要求的不断提高,其涌现出的开发不当、管理不善等问题也日益明显。本研究主要包括梳理水利风景区相关政策、法律规定以及发展轨迹,研究分析国内外水利发展的相关法律、政策和管理模式。通过总结我国水利风景区过去在行政管理上成效及优势、问题及不足,探析在机构改革及三定方案出台后水利风景区在机构改革上将会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形势,从而提出良好运行水利风景区管理机制的具体办法以及更好发展的有效实现形式。围绕上述研究内容,采用实地调研、对比研究等研究方法。提出了在管理体制方面完善水利部的水利风景区管理职能、与有关部委建立部际协调机制、明确“条块”关系与职责、加强法规和部门规章保障、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作用的建议,在管理机制方面加强激励机制、加强激励机制、构建信息基础平台和推动数据开放共享、完善动态监管与退出机制及加强政策研究和第三方评估方面的建议。

马莉[3](2020)在《全域旅游视角下特克斯县域旅游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北麓西部特昭盆地的特克斯县,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属县,是一个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山区县。近年来,特克斯县以全域旅游、全域绿色为发展方向,旅游业发展速度及质量不断提升,县域经济稳步增长,并入选2016年11月公布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第二批创建名单,特克斯县迎来了重大的历史发展机遇与挑战。尽管特克斯县旅游业发展势头好,但在2019年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工作中未能入围。这说明,特克斯县域旅游发展与全域旅游理念要求之间仍有一定差距,尚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在此契机下,文章基于当前大众旅游和“供给侧改革”的社会背景,结合全域旅游理念及相关要求,运用实地考察法、文献资料法、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法等,对特克斯县域旅游开发展开研究,以期推动特克斯县全域旅游发展及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全文由八个章节构成:第一章绪论,从宏观层面梳理研究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等。第二章阐述县域经济、县域旅游、全域旅游的概念内涵,县域旅游与全域旅游的关系及相关理论基础。第三章,结合全域旅游理念对特克斯县域旅游资源赋存进行分类及评价,并从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居民支持,游客感知及经济贡献五个方面对特克斯县域旅游开发现状进行分析。第四章结合全域旅游理念及相关要求分析特克斯县域旅游开发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第五章承上启下,从全局出发分析特克斯县进行全域旅游开发的必要性,提出开发的目标定位与原则引领后续旅游开发工作。第六章通过上述对特克斯县域旅游开发的整体把握,针对考察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全产业”融合和“全领域”联动两条开发路径及其具体实施措施。第七章全域旅游视角下特克斯县域旅游开发支撑保障体系,全方位为特克斯县域旅游开发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基础。第八章结论与展望。经调研得知,特克斯县具有优质而丰富的自然、人文及社会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特色鲜明、类型多样,涵盖8个主类,26个亚类,49个基本类型,约120个代表资源,全域旅游发展潜力大。旅游产品集聚,政府、企业、居民的参与度与游客满意度均较高,旅游业对县域经济发展贡献大,全域旅游发展是大势所趋。由于特克斯县域旅游总体开发力度不足;旅游相关产业融合不够;资源利用缺乏统筹规划;旅游管理体系渗透力弱,导致其旅游开发存在旅游产品发展结构不均衡、旅游产业要素不健全、旅游资源利用不尽合理、执行力水平略显不足等问题。为解决特克斯县域旅游开发问题,提出“全产业”融合及“全领域”联动两条县域旅游开发路径,通过把握资源、产品、市场、技术和政策因素,加强产业融合,促进“文化业围绕旅游创特色,农业围绕旅游增价值,工商业围绕旅游出产品,服务业围绕旅游提质量”的全产业融合开发态势,未来要积极实现“融合共生”,将旅游融入不同的产业形成新业态,走“旅游+”的发展之路,并列举了“旅游+农牧业、文化业、工业、康养、环保、体育、互联网”等融合开发途径,进而提出通过县际政府联动、旅游企业联动、景区资源联动,优势互补,形成合力,避免恶性竞争,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共生式全域旅游发展新局面。并从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人才与营销、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旅游安全与监管四个层面完善旅游开发保障体系。研究对于特克斯县全域旅游及县域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陆小芳[4](2018)在《江永县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旅游扶贫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贫困问题是当今社会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如何解决贫困问题关系到我国“三农”问题的彻底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我国旅游发展的实践表明,一些贫穷落后的地区依托其特色旅游资源通过发展旅游业,旅游扶贫效应明显、成果显着。江永县是省级贫困县,贫困问题突出,但具有发展旅游的资源和条件,可以把旅游扶贫作为解决当地贫困问题的重要方式。全文分六个部分。绪论介绍了本次研究的背景、意义、方法,研究的基本思路,江永县自然经济社会情况,对旅游扶贫的国内外同类研究进行了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第一章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旅游扶贫概念进行了阐述,从基本含义上规范本次研究。并论述了本次研究的理论基础:乘数效应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社区参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第二章论述了江永县旅游扶贫发展的历程、主要措施、发展模式与效益。第三章从居民参与、政府管理力度、旅游持续扶贫效益三个角度分析了江永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旅游扶贫发展的障碍及原因,说明本次研究的必要性。第四章论述了推进该地区旅游扶贫持续发展的对策。贫困人口的受益问题是旅游扶贫开发关注的核心。只有提高贫困人口的参与程度,使贫困人口在旅游发展中受益和增加发展机会,逐步提高贫困人口的自主脱贫能力,实现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旅游扶贫的目的。

史曼菲[5](2018)在《全域旅游视角下恭城文武庙景区提升策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大众旅游时代已经到来,旅游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深度体验旅游,文化旅游,全域旅游成为新常态。在此背景下,中小型景区因其资源基础薄弱,旅游产品组合类型单一,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建设缺位,景区发展空间受限等原因,急需升级换代,寻求新的发展模式,激发潜力,提高自身竞争力。桂林市作为着名的国际旅游胜地,景观资源丰富,景区数量多,发展快,其发展思路、规划设计手段、经营管理在全国均具有代表性与可借鉴性。但桂林市在旅游新常态下也面临着一系列发展问题,其中中小型景区最为急迫。文武庙作为桂林市具有代表性的中小型景区,文化特征明显,发展问题突出,急需提升改造。基于此,本文以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的文武庙景区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全域旅游视角分析其发展问题根源并提出改造提升策略。首先分析恭城县在大桂林全域旅游发展中所处的位置和所应承担的功能。其次通过恭城县与桂林市其它各县的旅游竞争合作分析得出在全域旅游视角下,文武庙应与恭城县看作一个整体参与全域旅游竞争,提出“以小至大”规划提升策略。具体为在宏观尺度,以“无界胜有界”的思路提出建设“国学公园”的策略;在中观尺度,以文物保护为纲领,扩展核心景区空间,提升景观品质,彰显文武庙形象魅力;在微观层面,以“恢复古制、溯本正源”为理念,对文庙内部提出改造策略。此研究为我国其他具有特色亟待开发的中小景区在全域旅游发展大背景下也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2章),在全域旅游的研究背景下,界定本文研究方向与研究区范围,明确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奠定研究基础。第二部分(第3、4章),从资源、区位、服务配套设施等方面以全域视角即市域层面上对恭城县旅游发展潜力进行分析,解读在大桂林旅游圈内恭城县缺乏或薄弱的旅游服务内容;并在县域层面上梳理与其它各县的竞合关系,确定恭城县的发展机遇与定位,为恭城旅游跨越式发展提供思路。第三部分(第5、6章),梳理恭城县和文武庙景区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大见小”和“以小见大”的景区提升策略。一方面从宏观到微观层面的分析研究策略,即文武庙应以县城为单位参与桂林全域竞争合作。另一方面从微观到宏观层面的规划提升策略,即打破文武庙景区实体边界,将文武庙景区与恭城镇共同开发建设的发展策略。建设恭城镇国学大公园的理念。进而在宏观、中观、微观层面进行具体提升设计。第四部分(第7章),总结讨论,提出本文基于大桂林旅游圈的全域旅游背景下,对恭城县文武庙景区的开发创新的提出全域型景区——国学公园的概念。同时提出本文的研究不足与未来的研究方向。

黄渊基[6](2017)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有人类以来,就有贫困和反贫困。贫困现象与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相伴而生、相伴而行。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同时也是不断和贫困作斗争,不断丰裕自身物质生活、丰富自身精神世界的过程。我们看到,世界反贫困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贫困仍是全人类共同的挑战。中国扶贫开发成绩斐然,为世界反贫困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但离目标还有差距,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等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任务仍然艰巨。实践证明,发展旅游业对反贫困作用很大,而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丰富,适合开展旅游扶贫,通过旅游业发展促进脱贫攻坚。因此,研究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丰富旅游扶贫理论成果,并为旅游扶贫实际工作提供参考借鉴,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研究基于世界反贫困的时空背景和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的生动实践,对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进行认真思考和分析。首先,通过民族八省区面板数据建模实证分析,论证旅游业发展与居民减贫的关联;其次,总结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扶贫开发特别是旅游扶贫的历史和现状,分析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选取湖南省武陵山片区部分样本,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和生命周期模型对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效率进行评价;最后,总结国内外旅游扶贫的实践探索和经验启示,解析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的模式类型及其创新,探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的机制及其优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关政策建议。既丰富旅游学和反贫困理论研究,也为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旅游扶贫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研究表明,发展旅游业能够有效降低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发生率;从整体上看,湖南省武陵山片区旅游扶贫效率处于中等水平,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且呈现较大的差异性;当前,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发展战略定位不准,旅游设施建设不力,产品业态创新不够,资金筹措来源不广,宣传营销意识不强,管理体制机制不顺,人力资源能力不足,配套服务水平不高,贫困人口识别不准,脱贫帮扶措施不实,精准管理工作不细,扶贫腐败监管不易,贫困人口参与不畅,贫困人口受益不多等;旅游扶贫模式分类有多种角度,如旅游资源禀赋类型角度、旅游扶贫开发和帮扶主体角度、贫困人口参与及受益方式角度、旅游扶贫产业链条角度、旅游者需求角度等,未来应整合各类模式进行综合创新和系统应用;旅游扶贫的机制主要涉及动力机制、参与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绩效评估机制、保障机制及合作机制等,未来应进一步对各类机制进行优化整合和系统创新;进一步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做好旅游扶贫战略规划、强化旅游扶贫设施建设、创新旅游扶贫业态产品、丰富旅游扶贫融资方式、加强旅游扶贫人才建设、实施精准旅游扶贫方略、健全贫困人口参与机制、完善贫困人口受益机制、突出旅游扶贫政治保障。

邓梧希[7](2016)在《基于RMP分析的广西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开发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内对健康产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加之人们对养生保健旅游的需求增大,中医药健康旅游市场广阔。广西中医药资源十分丰富,不仅有特色的壮族、瑶族等民族医药资源,而且中草药资源排名中国第二,拥有“川广云贵,道地药材”的佳誉,“南方药都”——玉林也位于广西东部。同时,广西博大精深的民族医药文化、独特的自然资源,以及极具特色的少数民族风情为中医药健康旅游提供了优越的条件。论文首先对中医药健康旅游的定义、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进行了梳理,主要运用RMP分析理论对广西中医药健康旅游的资源(R)、市场(M)和产品(P)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通过以上的分析,并与广东省作对比,发现广西中医药健康旅游存在的问题。在分析了国内外成功案例之后,借鉴其成功经验,对广西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进行开发设计,提出开发策略、产品谱系和线路设计。最后根据前面部分提出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论文对于广西中医药健康旅游的研究还只是粗浅的尝试,得出的研究结论如下:(1)广西中医药健康旅游特色资源分为中医药资源、自然生态健康旅游资源和文化类旅游资源。(2)客源市场结构上,国外市场主要是东南亚市场,国内市场主要是省内市场和周边省份,市场辐射力度不够,而对于市场的需求,游客更期望度假类和体验类的旅游产品。(3)产品设计上,按照资源的分类将其分成了生态类健康旅游产品系列、体验类健康旅游产品系列、文化类健康旅游产品系列这3个系列,共15个旅游产品类型。(4)路线设计上,紧扣每个市区、区域和省份的特色资源进行线路设计,开发了3个层次的路线,并设计了拳头路线和精品路线2种。(5)提出对策:政府积极支持,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加强中医药健康旅游资源产业化、技术化;建立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谱系,融入中医药文化;拓宽宣传渠道,树立广西中医药健康旅游品牌形象;规范中医药健康旅游商品市场;加强“中医药+旅游”复合型人才建设;建立健全的中医药健康旅游安全保障体系。

宋富强[8](2013)在《民族传统节日产业化转型路径研究 ——以广西资源县河灯歌节为例》文中指出民族传统节日是族群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为适应生产生活而逐渐形成的。它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民族传统节日的传承和发展遭到了很大的困境。本文以广西资源县“河灯歌节”为例来探讨民族传统节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转型与发展,并分析得出通过文化的移植嫁接,走产业化道路才是民族传统节日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路径。本文共有五部分。主体由绪论、正文和结论三大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介绍选题的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现状以及相关的基本概念界定等。第一部分是研究的场域,介绍了广西资源县的基本情况。并通过文献材料与实地走访,深入探究河灯歌节发生的主要场域五排地区与大埠街、合浦街,了解它们的历史发展变迁;第二部分介绍河灯节与歌节的起源,传统文化内涵以及发展历程。第三部分重点阐述了民族传统节日转型的主要路径:模仿创新、同质异化与移植嫁接。通过对比分析,发现移植嫁接是民族传统节日产业化转型的正确选择。而河灯歌节正是选择第三条路径,笔者随后具体分析了河灯节和歌节的嫁接与整合的过程。第四部分通过定性与定量两方面去分析河灯节与歌节转型后的效果评估,在定性描述方面,分别选择宏观、中观与微观三个角度,在定量分析方面,则选取认知度与参与度,满意度与支持率等四个指标进行详细说明。最后得出结论:在传统民族节日产业化转型过程中,文化的嫁接移植是正确的路径,它既能够保持传统文化内涵,又可以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能获得巨大的社会与经济文化效益。

黄开勇,李向军,唐秉涛[9](2009)在《关于构建“桂林旅游北部金三角”的几点思考》文中研究表明区域旅游合作是近年来旅游业发展重要趋势之一,桂林市北部三县区域旅游合作是大桂林旅游经济圈崛起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分析桂林市北部三县构建旅游北部金三角的构想、必要性及基础和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桂林旅游北部金三角"的思路和对策,以期为桂林旅游实现新突破提供区域旅游合作的借鉴。

吴笛霜[10](2008)在《桂林红色旅游发展策略研究》文中指出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专项旅游活动形式和产品类型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才逐步发展起来的,由于其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事迹和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因而红色旅游具有显着的中国特色。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在广大干群特别是青少年中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又有利于把革命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推动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这既是一项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工程,一项关系发展先进文化的文化工程,又是一项关系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经济工程。随着经济、社会效益及政治影响驱动,红色旅游持续升温,已经步入一个共同关注、新兴发展的阶段。桂林地处广西北部,是红军长征时“湘江战役”等重大事件的发生地,在抗日战争时期曾一度成为“抗战文化城”,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在国家提出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背景下,研究如何发挥桂林山水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发展桂林红色旅游,打造红色旅游品牌,进一步推动桂林红色旅游的发展,是有现实意义的。本文对红色旅游相关的基础理论做了初步的探讨。归纳总结了红色旅游的定义、功能和特点,阐述了红色旅游资源的定义及其基本类型,简要概述了国内外红色旅游以及同类旅游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并分析了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桂林红色旅游发展作了探讨。首先,对桂林发展红色旅游的资源形成、发展红色旅游的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区位条件、资源条件、市场条件、社会经济条件进行了分析。其次,采用SWOT分析法,对桂林红色旅游目前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作了深入的分析。最后,在SWOT分析基础之上,提出桂林红色旅游目前处于优势明显,劣势比较突出,威胁大于机遇的情形,应采取ST分散型战略,即发挥优势,克服劣势,将威胁转化为优势,具体策略包括:挖掘资源内涵,完善产品结构,展开积极整体营销;加快薄弱区域的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专业人才的培养;积极促进当地居民参与,构建良好氛围等。

二、开发广西资源县旅游资源的几点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开发广西资源县旅游资源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 ——以文成县畲乡“三月三”民俗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目的
    二、文献综述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二)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三)民俗节日旅游开发保护研究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田野调查法
        (四)案例分析法
    四、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二)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价值
        (三)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可行性分析
    五、技术路线
第二章 畲乡“三月三”民俗节相关概述
    一、文成县畲族概况
    二、文成县畲乡“三月三”概况
        (一)“三月三”相关内容概述
        (二)“三月三”历史发展演变
    三、畲族“三月三”内涵与价值
        (一)畲族“三月三”人文内容
        (二)畲族“三月三”社会价值
    四、畲乡“三月三”节庆旅游发展概况
        (一)畲乡“三月三”活动概况
        (二)畲乡“三月三”活动分析
        (三)温州瓯越“三月三”畲族风情节品牌打造
        (四)温州瓯越“三月三”畲族风情节举办概况
    五、文成县让川悦慢民俗畲族习俗体验基地调研
        (一)让川悦慢民俗畲族习俗体验基地概况
        (二)让川悦慢民俗畲族习俗体验项目概述
        (三)让川悦慢民俗畲族习俗体验基地分析
第三章 文成县畲乡“三月三”民俗节旅游开发的影响感知调查研究
    一、文成县畲乡“三月三”问卷调查分析
        (一)问卷设计
        (二)问卷概况
        (三)信效度检验
        (四)因子分析
        (五)公因子命名
    二、结果分析
        (一)节会的社会及归属感影响
        (二)节会的生活环境影响
        (三)节会的经济影响
        (四)节会的文化影响
        (五)节会的基础设施影响
    三、畲乡“三月三”保护开发困境
        (一)政府主导节会群众参与度低
        (二)节会旅游破坏自然生态环境
        (三)节会旅游经济效益不可持续
        (四)原真性保护与开发矛盾突出
        (五)节会旅游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第四章 文成县畲乡“三月三”民俗节开发与保护路径思考
    一、加大社会参与力度
    二、保护文旅生态环境
    三、打造畲旅经济体系
        (一)塑造“三月三”文化品牌
        (二)培育畲乡文旅品质产品
        (三)拓展文旅营销渠道
    四、畲族文化活态传承
        (一)畲族文化原真性保护
        (二)创新民族文化保护方式
    五、完善文旅基础设施
    六、政府相关要素保障
        (一)完善传承人保护机制
        (二)资金支持渠道多元化
        (三)系统化培育文创人才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一、主要结论
    二、不足之处
    三、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关于文成县畲乡“三月三”民俗节旅游开发的影响感知调查问卷
致谢

(2)我国水利风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水利风景区存在的功能价值
        1.3.2 水利生态开发管理体制上的问题研究
        1.3.3 水利评价体系管理上的问题研究
        1.3.4 水利风景区日常管理上的问题研究
        1.3.5 水利政策法律管理上的问题研究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创新点
    1.5 理论基础
        1.5.1 公共产品理论
        1.5.2 府际关系理论
        1.5.3 多中心治理理论
    1.6 研究方法
        1.6.1 文献研究法
        1.6.2 归纳对比法
        1.6.3 实地调查法
第二章 水利风景区发展历史与现状
    2.1 我国水利风景区发展的基本概况
        2.1.1 水利风景区的发展历程
        2.1.2 类型的划分与功能
    2.2 水利风景区的发展现状
第三章 我国水利风景区管理体制特征与困境分析
    3.1 我国水利风景区管理体制特征—宏观层面
        3.1.1 .水利风景区建设的主管机构及领导体制
        3.1.2 .水利风景区作为管理对象的运行特点
    3.2 我国水利风景区管理体制特征—微观层面
        3.2.1 水管单位直接管理模式
        3.2.2 管委会管理模式
        3.2.3 独立公司管理模式
    3.3 水利风景区存在的主要矛盾与突出问题
        3.3.1 水利风景区管理方面的主要矛盾
        3.3.2 水利风景区在管理方面的突出问题
第四章 水利风景区管理改进和提升的相关建议
    4.1 管理体制方面的建议
        4.1.1 完善水利部的水利风景区管理职能
        4.1.2 与有关部委建立部际协调机制
        4.1.3 明确“条块”关系与职责
        4.1.4 加强法规和部门规章保障
        4.1.5 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作用
    4.2 管理机制方面的建议
        4.2.1 加强激励机制
        4.2.2 加大资金投入保障
        4.2.3 构建信息基础平台和推动数据开放共享
        4.2.4 完善动态监管与退出机制
        4.2.5 加强政策研究和第三方评估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3)全域旅游视角下特克斯县域旅游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特色及可能创新之处
第二章 全域旅游视角下特克斯县域旅游开发相关概念及理论
    2.1 全域旅游视角下特克斯县域旅游开发相关概念
        2.1.1 县域经济
        2.1.2 县域旅游
        2.1.3 全域旅游
        2.1.4 县域旅游与全域旅游的关联
    2.2 全域旅游视角下特克斯县域旅游开发相关理论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资源禀赋理论
        2.2.3 区位理论
        2.2.4 产业集聚理论
第三章 全域旅游视角下特克斯县域旅游资源赋存及开发现状
    3.1 特克斯县概况
    3.2 全域旅游视角下特克斯县域旅游资源赋存及评价
        3.2.1 以草原、湖泊、山脉为特色的自然旅游资源
        3.2.2 以周易文化、乌孙文化为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
        3.2.3 以社会环境、节事活动为主的社会旅游资源
        3.2.4 特克斯县域旅游资源评价
    3.3 全域旅游视角下特克斯县域旅游开发现状
        3.3.1 政府主导
        3.3.2 企业参与
        3.3.3 居民支持
        3.3.4 游客感知
        3.3.5 经济贡献
第四章 全域旅游视角下特克斯县域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4.1 全域旅游视角下特克斯县域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4.1.1 旅游产品具备特色吸引力,但旅游产品发展结构不均衡
        4.1.2 县域旅游经济效益显着,但旅游产业要素不健全
        4.1.3 基础设施与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但旅游资源利用不尽合理
        4.1.4 重视旅游改革与创新,但执行力水平略显不足
    4.2 全域旅游视角下特克斯县域旅游开发问题的成因
        4.2.1 旅游总体开发力度不足,导致旅游产品发展结构失衡
        4.2.2 旅游相关产业融合不够,导致旅游产业要素不健全
        4.2.3 资源利用缺乏统筹规划,导致旅游资源利用不尽合理
        4.2.4 旅游管理体系渗透力弱,导致旅游执行力水平不足
第五章 全域旅游视角下特克斯县域旅游开发的目标定位与开发原则
    5.1 特克斯县进行全域旅游开发的必要性
        5.1.1 是推动特克斯县域旅游发展的必然选择
        5.1.2 是推进特克斯县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
        5.1.3 是增强特克斯县旅游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5.2 全域旅游视角下特克斯县域旅游开发的目标定位
        5.2.1 总体定位
        5.2.2 分期目标
        5.2.3 形象定位
    5.3 全域旅游视角下特克斯县域旅游开发原则
        5.3.1 可持续发展原则
        5.3.2 党政统筹原则
        5.3.3 融合共享原则
        5.3.4 特色发展原则
第六章 全域旅游视角下特克斯县域旅游开发路径
    6.1 全域旅游视角下特克斯县域旅游“全产业”融合开发路径
        6.1.1 旅游+农牧业,打造景区周边休闲业态
        6.1.2 旅游+文化业,突出特色旅游元素
        6.1.3 旅游+工业,强化产业链延伸
        6.1.4 旅游+康养,打造高端康养旅游目的地
        6.1.5 旅游+环保,促进旅游与环保共赢
        6.1.6 旅游+体育,构建竞技休闲旅游方式
        6.1.7 旅游+互联网,实现智慧旅游服务
    6.2 全域旅游视角下特克斯县域旅游“全领域”联动开发路径
        6.2.1 县际政府联动,打破行政壁垒
        6.2.2 旅游企业联动,增强内生动力
        6.2.3 景区资源联动,形成优势互补
第七章 全域旅游视角下特克斯县域旅游开发支撑保障体系
    7.1 旅游政策与法规保障
        7.1.1 旅游政策保障
        7.1.2 法律法规保障
    7.2 旅游人才与营销保障
        7.2.1 旅游人才保障
        7.2.2 市场营销保障
    7.3 基础设施与服务保障
        7.3.1 基础设施保障
        7.3.2 公共服务保障
    7.4 旅游安全与监管保障
        7.4.1 旅游安全保障
        7.4.2 旅游监管保障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4)江永县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旅游扶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背景和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 江永县自然经济社会概况
    四、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旅游扶贫的相关概念和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旅游扶贫的相关概念
        一、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
        二、 旅游扶贫
    第二节 旅游扶贫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 乘数效应理论
        二、 比较优势理论
        三、 社区参与理论
        四、 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二章 江永县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旅游扶贫发展的历程、措施及成效
    第一节 旅游扶贫发展的历程
        一、 旅游扶贫理念的酝酿萌芽
        二、 经济效应拉动旅游扶贫初步发展
        三、 精准扶贫战略推进旅游扶贫深入发展
    第二节 旅游扶贫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 文化活动助力旅游扶贫发展
        二、 景点建设与景区创建夯实旅游扶贫发展基础
        三、 互联网电商引领旅游扶贫发展
        四、 全域旅游示范创建促进旅游扶贫提质升级
    第三节 旅游扶贫发展的模式与效益
        一、 勾蓝瑶模式
        二、 旅游扶贫的效益
第三章 江永县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旅游扶贫的发展障碍及原因
    第一节 贫困居民参与障碍及原因
        一、 贫困居民参与旅游扶贫意识淡薄
        二、 贫困居民参与旅游扶贫方式粗浅单一
        三、 贫困居民参与旅游扶贫机会成本大获益少
    第二节 政府推动旅游扶贫发展力度障碍及原因
        一、 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体系差
        二、 宣传力度广度深度不够
        三、 市场服务秩序亟待规范
        四、 专业性人才匮乏
    第三节 旅游扶贫效益持续性障碍及原因
        一、 旅游扶贫效益持续性差
        二、 旅游扶贫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第四章 江永县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旅游扶贫推进对策
    第一节 完善社区参与旅游扶贫机制
        一、 引导转变贫困地区居民思想
        二、 提高贫困地区居民参与程度
        三、 构建贫困居民参与受益保障机制
    第二节 加强政府对旅游扶贫的引导和管理
        一、 多管齐下抓扶贫提高实际效应
        二、 多措并举优化旅游发展大环境
        三、 多策并用创新营销模式
        四、 多路并进壮大专业人才队伍
    第三节 深度挖掘旅游扶贫产业资源
        一、 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二、 完善贫困地区旅游扶贫产业链
        三、 借力区域合作产业融合拓宽旅游扶贫渠道
        四、 构建多元化旅游扶贫模式体系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全域旅游视角下恭城文武庙景区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旅游业成为带动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
        1.1.2 旅游行为与诉求的时代变迁
        1.1.3 传统旅游在互联网+时代面临的冲击与机遇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范围界定
        1.3.1 研究区概况
        1.3.2 研究范围界定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查阅法
        1.4.2 实地调研法
        1.4.3 “3S”技术应用法
    1.5 数据来源
    1.6 技术路线
    1.7 本章小结
第2章 相关理论与研究进展
    2.1 相关研究
        2.1.1 旅游市场理论
        2.1.2 旅游行为理论
        2.1.3 全域旅游理论
    2.2 研究进展
        2.2.1 全域旅游
        2.2.2 文化旅游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市域尺度恭城瑶族自治县旅游发展潜力分析
    3.1 桂林市景观资源特征
        3.1.1 桂林市景观资源统计
        3.1.2 桂林市景观资源分类
        3.1.3 桂林市景观资源分级
        3.1.4 桂林市景观资源空间分布特征
    3.2 恭城瑶族自治县与桂林市旅游发展竞合关系
        3.2.1 恭城瑶族自治县景观资源特征
        3.2.2 恭城瑶族自治县与桂林市旅游发展竞合关系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县域尺度恭城县旅游发展竞合分析
    4.1 旅游资源数量上
    4.2 旅游资源分布上
    4.3 旅游资源质量上
    4.4 区位上
    4.5 配套设施上
    4.6 与各县旅游发展竞合分析
        4.6.1 与阳朔县旅游发展竞合分析
        4.6.2 与灵川县旅游发展竞合分析
        4.6.3 与全州县旅游发展竞合分析
        4.6.4 与兴安县旅游发展竞合分析
        4.6.5 与永福县旅游发展竞合分析
        4.6.6 与灌阳县旅游发展竞合分析
        4.6.7 与资源县旅游发展竞合分析
        4.6.8 与平乐县旅游发展竞合分析
        4.6.9 与龙胜各族自治县旅游发展竞合分析
        4.6.10 与荔浦县旅游发展竞合分析
        4.6.11 与桂林市主城区旅游发展竞合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全域旅游视角下文武庙景区旅游发展问题与提升策略
    5.1 文武庙景区旅游发展与恭城县旅游发展的关系
        5.1.1 全域旅游视角下,文武庙景区之于恭城县
        5.1.2 全域旅游视角下,恭城县之于文武庙景区
    5.2 全域视角下文武庙景区旅游发展问题梳理
        5.2.1 全域旅游视角下文武庙景区发展问题
        5.2.2 文武庙景区自身发展问题
    5.3 全域旅游视角下的文武庙景区提升策略
        5.3.1 全域视角下文武庙景区提升策略
        5.3.2 文武庙景区自身提升策略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全域旅游视角下文武庙景区规划与提升策略
    6.1 宏观尺度
        6.1.1 提升理念——中小型向地域型转变的思路建设“国学公园”
        6.1.2 实施策略
    6.2 中观尺度
        6.2.1 提升理念——加强文物保护与环境品质建设
        6.2.2 文武庙周边环境提升对策
        6.2.3 文庙外部空间提升对策
        6.2.4 文庙外部空间分区策略
        6.2.5 武庙外部空间提升对策与分区策略
    6.3 微观尺度——恢复古制、溯本正源
        6.3.1 文庙设计提升策略
        6.3.2 文庙三级空间展示系统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表格索引
附录B 插图索引
附录C 桂林市景观资源统计表
附录D 桂林市景观资源分类表
附录E 桂林市景观资源分级表
个人简历、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界定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标、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5 研究价值、研究方法、研究创新及技术路线
2 旅游扶贫的理论分析
    2.1 旅游扶贫相关概念厘清
    2.2 旅游扶贫的理论基础
    2.3 旅游扶贫的扶贫机理和减贫效应
    2.4 本章小结
3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与居民减贫的关联
    3.1 引言
    3.2 旅游业发展对居民减贫的影响机理
    3.3 模型构建
    3.4 模型估计与结果分析
    3.5 相关建议
    3.6 本章小结
4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的历史和现状
    4.1 少数民族地区基本情况及旅游资源状况
    4.2 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及旅游扶贫的历史和现状
    4.3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存在的主要问题
    4.4 本章小结
5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的效率评价——以湖南省武陵山片区为例
    5.1 引言
    5.2 案例区概况
    5.3 影响旅游扶贫效率的主要因素
    5.4 两阶段DEA评价模型构建
    5.5 DEA实证及生命周期分析
    5.6 基本结论及进一步讨论
    5.7 本章小结
6 旅游扶贫的国内外探索及经验
    6.1 国外旅游扶贫实践探索
    6.2 国内旅游扶贫实践探索
    6.3 国内外旅游扶贫的经验启示
    6.4 本章小结
7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的模式解析
    7.1 旅游资源禀赋类型视角的旅游扶贫模式
    7.2 旅游扶贫开发和帮扶主体视角的旅游扶贫模式
    7.3 贫困人口参与及受益方式视角的旅游扶贫模式
    7.4 旅游扶贫产业链条视角的旅游扶贫模式
    7.5 旅游者需求视角的旅游扶贫模式
    7.6 本章小结
8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的机制优化
    8.1 旅游扶贫动力机制及其优化
    8.2 旅游扶贫参与机制及其优化
    8.3 旅游扶贫利益分配机制及其优化
    8.4 旅游扶贫绩效评估机制及其优化
    8.5 旅游扶贫保障机制及其优化
    8.6 旅游扶贫合作机制及其优化
    8.7 本章小结
9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9.1 主要研究结论
    9.2 主要政策建议
    9.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在读期间主要科研学术成果

(7)基于RMP分析的广西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研究评价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分析法
        1.4.2 调查问卷法
        1.4.3 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1.5 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
第2章 中医药健康旅游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阐释
        2.1.1 中药
        2.1.2 中医药
        2.1.3 健康产业
        2.1.4 中医药健康旅游
        2.1.5 中医药健康旅游资源
    2.2 理论基础
        2.2.1 RMP(昂普)分析理论
        2.2.2 体验经济理论
        2.2.3 旅游区位理论
第3章 广西中医药健康旅游的RMP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
    3.1 广西中医药健康旅游资源(R)现状分析
        3.1.1 广西中医药资源现状及评价
        3.1.2 广西生态健康旅游资源现状及评价
        3.1.3 广西文化资源现状及评价
        3.1.4 广西中医药健康旅游资源总体评价
    3.2 广西中医药健康旅游市场(M)调查分析
        3.2.1 市场调查目的
        3.2.2 市场调查结果统计
        3.2.3 市场调查分析与总结
    3.3 广西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P)现状分析
        3.3.1 广西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的外部环境支持
        3.3.2 广西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现状及评价
    3.4 广西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
        3.4.1 资源(R)利用存在的问题
        3.4.2 市场(M)需求存在的问题
        3.4.3 产品(P)开发存在的问题
第4章 广西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开发设计
    4.1 国内外成功案例借鉴
        4.1.1 新加坡高质量的医疗游
        4.1.2 印度的阿育吠陀疗养游
        4.1.3 甘肃省中医药保健旅游
        4.1.4 北京同仁堂深度体验游
        4.1.5 亳州中医药商务游、文化游
    4.2 广西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开发原则和特点
        4.2.1 广西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开发原则
        4.2.2 广西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开发特点
    4.3 广西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开发设计
        4.3.1 广西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谱系设计
        4.3.2 广西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路线设计
        4.3.3 广西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市场开发
    4.4 总结
第5章 广西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开发的对策建议
    5.1 政府积极支持,鼓励社会各界投资
    5.2 加强中医药健康旅游资源产业化
    5.3 建立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谱系,融入中医药文化
    5.4 拓宽宣传渠道,树立广西中医药健康旅游品牌形象
    5.5 规范中医药健康旅游商品市场
    5.6 加强“中医药+旅游”复合型人才建设
    5.7 建立健全的中医药健康旅游安全保障体系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创新与结论
    6.2 研究不足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广西中医药健康旅游游客调查问卷表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8)民族传统节日产业化转型路径研究 ——以广西资源县河灯歌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 选题的背景
        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二) 研究现状
        1. 民族节日的相关研究
        2. 节庆产业化的相关研究
        3. 对文化嫁接与整合的相关研究
        4. 对河灯歌节的研究
    (三) 研究方法
        1. 文献分析法
        2. 参与观察与深度访谈
        3. 问卷调查法
    (四) 基本概念的界定
        1. 文化产业
        2. 产业化
        3. 文化嫁接
        4. 文化整合
第一章 田野调查的相关场域
    一、资源县的概况与历史沿革
        (一) 基本概况
        (二) 历史沿革
    二、五排地区概述
    三、资源县大埠街、合浦街基本情况
第二章 河灯歌节的概况
    一、河灯歌节的起源
        (一) 河灯节的由来
        (二) 歌节的起源
    二、河灯歌节的文化内涵
        (一) 河灯节的文化内涵
        (二) 歌节的文化内涵
    三、河灯歌节的发展历程
        (一) 平行发展期(1966年以前)
        (二) 挫折中断期(1966年至1976年)
        (三) 缓慢恢复期(1978年至1993年)
        (四) 快速发展期(1994年至今)
第三章 河灯歌节的转型路径探析
    一、传统节日产业化转型的一般路径
        (一) 模仿创新
        (二) 同质异化
        (三) 移植嫁接
    二、河灯歌节的移植嫁接
        (一) 河灯节的移植
        (二) 歌节的嫁接
        (三) 河灯歌节的整合
第四章 河灯歌节的转型效果评估
    一、定性分析
        (一) 国家与地方政府的认可
        (二) 当地民众、企业以及外地游客的赞同
        (三) 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
    二、定量评估
        (一) 调查实施过程
        (二) 调查的基本情况
        (三) 河灯歌节效果评估调查的结果及其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图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后记

(10)桂林红色旅游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的方法
    1.4 红色旅游的研究状况
        1.4.1 国外研究
        1.4.2 国内研究
2. 红色旅游相关研究综述
    2.1 红色旅游的兴起和发展
    2.2 红色旅游的概念
    2.3 红色旅游资源
        2.3.1 红色旅游资源的概念
        2.3.2 红旅游资源的类型
    2.4 红色旅游的功能
        2.4.1 政治功能
        2.4.2 经济功能
        2.4.3 文化功能
    2.5 红色旅游的特点
3. 桂林发展红色旅游的条件分析
    3.1 桂林红色旅游资源的形成
    3.2 桂林红色旅游的条件分析
        3.2.1 自然条件
        3.2.2 区位条件
        3.2.3 资源条件
        3.2.4 市场条件
        3.2.5 社会经济条件
4. 桂林红色旅游的SWOT 分析
    4.1 优势
        4.1.1 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品位高,与其他旅游资源相得益彰
        4.1.2 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
    4.2 劣势
        4.2.1 桂林红色旅游仍处开发的初级阶段
        4.2.2 旅游服务体系发展不平衡
        4.2.3 专业人才比较缺乏
        4.2.4 当地居民参与度较低
    4.3 机遇
        4.3.1 政策鼓励、政府主导
        4.3.2 假日经济的带动,市场多元化的需求
    4.4 威胁
        4.4.1 同类旅游目的地的竞争
        4.4.2 其他产品的屏蔽影响
5. 桂林红色旅游的发展策略
    5.1 挖掘资源内涵,完善产品结构
        5.1.1 深度挖掘资源文化内涵,提炼升华红色革命精神
        5.1.2 科学构思、设计,完善产品结构,变威胁为优势
        5.1.3 加强红色旅游商品、红色娱乐产品的开发
    5.2 展开积极的整体营销
    5.3 加快薄弱区域的服务体系建设
    5.4 加快专业人才的培养
    5.5 积极促进当地居民参与,构建良好氛围
6.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开发广西资源县旅游资源的几点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 ——以文成县畲乡“三月三”民俗节为例[D]. 林双双.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2]我国水利风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 刘欢.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4)
  • [3]全域旅游视角下特克斯县域旅游开发研究[D]. 马莉.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4]江永县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旅游扶贫研究[D]. 陆小芳. 湖南师范大学, 2018(01)
  • [5]全域旅游视角下恭城文武庙景区提升策略研究[D]. 史曼菲. 桂林理工大学, 2018(05)
  • [6]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研究[D]. 黄渊基. 湖南农业大学, 2017(05)
  • [7]基于RMP分析的广西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 邓梧希. 广西师范学院, 2016(03)
  • [8]民族传统节日产业化转型路径研究 ——以广西资源县河灯歌节为例[D]. 宋富强. 广西师范大学, 2013(S1)
  • [9]关于构建“桂林旅游北部金三角”的几点思考[J]. 黄开勇,李向军,唐秉涛.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S1)
  • [10]桂林红色旅游发展策略研究[D]. 吴笛霜. 西南财经大学, 2008(S2)

标签:;  ;  ;  ;  ;  

广西资源县开发旅游资源的几点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