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科学发展”之路

如何走“科学发展”之路

一、怎样走好“科学发展”之路(论文文献综述)

刘金华[1](2021)在《习近平关于新时代长征路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基本要求以及时代意义》文中研究指明长征历史是我党历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铸就了伟大长征精神,掀开了党的历史发展新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多次强调要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对于什么是新时代的长征路,如何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重要意义进行了重要论述。因此,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长征路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基本要求以及时代意义对于我们当下走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长征路具有重要意义。

杨佚楠[2](2021)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化,是影响国家存亡、民族复兴的重要力量。文化发展道路的正确与否,决定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能否实现繁荣兴盛、生生不息。早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时,中国共产党就正式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长期进行文化建设实践后总结出的符合文化发展规律、契合人民现实需要、适合中国文化国情的正确文化发展道路。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临新时代所赋予的新气象、新矛盾和新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文化建设领域始终明确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而在这个新的历史发展方位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内涵也更加丰富而深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发展思想、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动力来源、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制度为保障等等都是新时代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新内涵。此外,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价值目标也变得更具世界意义,即不仅要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更要以世界眼光来观照人类文明的进步。在这一过程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这就需要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探索有力举措以确保多维价值目标的顺利实现。基于此,本文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内涵阐述为出发点,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脉络、价值目标、现实境况和实践举措进行了系统性研究。第一章为文章的绪论部分,主要阐述本论文选题的理论背景、现实背景和时代背景,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国内外学者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相关研究综述以及本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创新和不足之处等,为深入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奠定基础。第二章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基本概念。从文化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两个方面进行内涵界定。在对文化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的阐释上,首先从中西方两个角度阐述不同文化环境中关于文化的不同理解,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进行详尽阐释。在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阐释上,首先明确了核心关键词新时代的特定含义,再对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文化发展道路加以表述。最后从新的历史背景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原则、战略任务和伟大目标三个方面,详细阐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科学内涵。具体来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原则包括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主体;坚持以当代中国国情为现实依据;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任务涵盖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以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为动力来源;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制度为保障;坚持以交流互鉴促进国际文化交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目标包括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继续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坚定并增强全民族的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第三章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脉络。本章以重要历史节点为划分依据,梳理并总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新中国成立前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及其中国化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文化建设总结出的经验以及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对文化曲折发展的反思都是对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初步思考,形成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理论基础。在新时期,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接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在文化建设实践中完成了从最初探索到认知深化,再到正式确立的一系列过程。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面临着新的时代背景,不仅在国际国内日新月异的文化发展环境中实现了内涵上的丰富,还得出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一元主导与多元共生相统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的践行原则。第四章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价值目标。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而言,其价值目标在个人、社会、国家和世界层面呈现出不同的时代追求:从个人层面来看,发展文化是为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而存在;从社会层面来看,发展文化是为了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程度;从国家层面来看,发展文化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从世界层面来看,发展文化是为了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这四个方面的价值目标既相辅相成、又内在统一,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价值目标体系。第五章为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现实境况。从实践成效来看,当今社会的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水平巩固提升、文化生产力水平实现大幅度跃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显着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日渐增强。从严峻挑战来看,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地位受到冲击、文化产品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失衡、网络空间中的舆论引导问题有待解决、交流互鉴中的文化安全问题亟待重视。对这些现实境况进行具体分析,能够为实践举措的探索提供明确方向。第六章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实践举措。本论文认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实践举措应当有针对性的应对前文所述及的严峻挑战。具体而言,就是通过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积极应对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渗透来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通过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地位、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力量来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引领作用;通过坚守以人民为中的发展思想、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打造现代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来发展以“文化强国”为导向的现代文化产业;通过打造事前正面宣传机制、事中科学引导机制、事后反思调整机制来建构并完善网络空间中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通过对内增强文化交流安全意识、对外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来确保文化交流互鉴中的开放性与安全性并重。与学界已有的研究成果相比,本论文有一定的创新之处。首先,在论文选题上具有创新之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概念一经提出,与此相关的研究可谓比比皆是。但本论文选题的创新之处在于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研究置于新时代背景之下,在新时代的新特征、新需要和新问题之下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未来的发展之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其次,在研究框架上有所创新。在谋篇布局上,本论文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价值逻辑角度出发,论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相关内容,提升了整篇文章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在研究框架上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创新。第三,在研究观点上有所创新。本论文尝试提出了一些相对新颖且符合时代需求的学术观点,如:从新中国、新时期到新时代,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文化建设都为新时代坚持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提供了宝贵经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在个人、社会、国家、世界四个层面具有不同的价值目标;可以从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引领地位、发展以“文化强国”为导向的国家文化产业、建构并完善网络空间中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确保文化交流互鉴中的开放性与安全性并重五个方面出发,针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面临的严峻挑战提出解决之策。然而,鉴于笔者本人的理论功底和研究视野有限,本论文仍然具有一些不足之处:由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一选题颇为宏大、内容涵盖丰富,仅用两三年时间、十余万字将其讲清说透,是比较困难的。此外,本论文选题属于典型的社会现实问题,且处于动态发展之中。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笔者本人虽在行文中结合了现实案例,但就自身而言很难开展具体的实证工作和调研活动,这使得针对该选题的实证研究难以充分进行,使该论文缺少一定的量化数据加以支撑,在研究结论上无可避免的稍显单薄。但从理论研究的动态发展上看,这些不足之处也恰恰印证了该主题具有强大的研究空间并为笔者未来的研究之路提供了强大动力。

刘国胤[3](2021)在《新时代弘扬长征精神研究》文中提出长征精神是中国工农红军在伟大长征中铸就的精神旗帜,也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谱系的标杆,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不朽篇章。长征胜利后的80多年里,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弘扬优秀革命传统的重要代表,始终激励着中国人民奋斗在“新长征”路上。特别改革开放之后,长征精神的弘扬上升到国家维度,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深刻总结和大力弘扬长征精神。新时代,置身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奋进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征程上,更需要这一伟大革命精神的激励感召。当然,在长征精神的弘扬过程中,也面临着历史虚无主义解构、享乐文化冲击、网络负面信息影响等挑战,还需在把握时代脉搏和矛盾问题中弘扬精神、坚定传承。本文按照“生成条件-内涵本质-所处境遇-目标内容-实现路径”的研究思路。首先,从长征精神的生成入手,在深挖历史真相的同时,概括凝练长征精神的内涵和本质,而后,将研究指向锁定在新时代的宏大背景和境遇之下,认真分析弘扬长征精神面临的“两个大局”和现实矛盾,并探究了弘扬长征精神的目标和内容,最后,紧密结合当前的现实客观条件,与时俱进地探索弘扬长征精神的新方案、新方法、新路径,使长征精神的弘扬问题研究既有理论基石,又立足时代潮头,为推动长征精神弘扬发展提供借鉴参考。第一部分论述了长征精神生成的条件和基础。首先,提出长征精神以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精神及长征实践为源流,分析了红船精神、八一精神、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对长征精神的影响,又站在实践角度论述了万里长征是长征精神生成的实践基础,探讨了遵义会议及其精神在长征精神生成中的重要作用。而后,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论述了长征精神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关于革命精神的论述为基础。最后,又挖掘了伟大长征精神生成的文化根基,从高尚的爱国情怀、自强不息的坚毅品格、求真务实的处世态度和民为邦本的亲民思想等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长征精神的孕育滋养。第二部分阐释了长征精神的发展演进和内涵本质。以时间脉络为主线,认真回眸梳理了长征精神的演进发展,在此基础上,重点以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关于长征精神内涵的论述为指导,系统总结了学界关于长征精神内涵的丰富解读,分理想信念、英雄气概、务实作风、团结精神、群众路线等五个方面总结了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而后,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辩证法为依据,创造性地探析了长征精神的本质,提出了长征精神是反映红军长征实践的一种社会意识,也是具有长征特点的意识、宗旨和心理状态的统一,更是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向前、逆境取胜的精神标识。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了新时代弘扬长征精神的时代境遇。主要分三个层面对时代境遇进行了分析,首先,着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世界多极化、大国关系深刻调整,以及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现实背景下,需要我们通过坚定理想信念、保持独立自主、坚定党的领导来弘扬长征精神。其次,着眼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现实任务,需要进行伟大斗争、需要树立核心意识、需要实事求是精神、需要广泛精诚团结来弘扬长征精神。最后,针对当前历史虚无主义解构长征史实,享乐主义价值观冲击长征记忆,网络负面信息消解革命传统等问题,论述了新时代弘扬长征精神的必要性。第四部分论述了新时代弘扬长征精神的目标和内容。新时代弘扬长征精神需要清晰的目标和具体内容,让人们在弘扬中把握方向、明确内容、找准落点。新时代弘扬长征精神的目标就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力量、为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提供动力支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最后,分为了真理而斗争、坚定“四个自信”、以人民为中心、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坚持党的领导和为实现战略目标而奋斗等六个方面,总结了新时代弘扬长征精神的主要内容。第五部分探究了新时代弘扬长征精神的路径。主要聚焦四个维度对新时代弘扬长征精神进行了研析:一是弘扬长征精神需要深化理论研究,这包括探究长征精神的原生形态,探究长征精神与“族谱”精神的关联性,创新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二是弘扬长征精神需要强化教育引导,既要突出党员干部这个教育重点,也要强化以长征史和长征精神为内容的学习教育,同时,还要发挥好学校教育这个主渠道作用。三是弘扬长征精神需要推进舆论传播,持续开展长征英雄事迹的宣播、加强相关题材文艺影视作品创作、加大网络媒体宣传力度、推动长征精神的国际传播。四是弘扬长征精神需要落实好相关实践活动,深入开展“重走长征路”活动、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模拟长征情景开展体验式实践锻炼等。

于瑶[4](2020)在《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研究》文中认为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国无德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问题可谓是时代所需、现实所急、党之所虑。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员领导干部的政德观及其培育问题,强调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新时代只有切实做好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工作,才能不断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从政道德境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锻造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党员领导干部队伍。本文针对新时代如何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问题,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进路,在思想基础研究、历史经验反思和现实境遇关照的基础上,从认识论、方法论、实践论三个层面系统勾勒新时代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实践理路,给新时代如何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问题以积极的理论回应和现实回应。第一章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基本问题。主要内容包括政德及政德观的涵义,政德观培育的要素及特征,政德观培育的现实意义等。本文认为,对政德的涵义,可以从三个维度加以把握:从主体维度看,政德是“从政之德”;从内容维度看,政德是“为政之德”;从功能维度看,政德是“用权之德”。政德以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为价值取向,主要功能在于规范公权力的行使。政德观是对政德的态度和看法,它由一定的政治信仰统摄,通过从政行为表现出来,体现了党员领导干部对一定政德规范认同、遵循和践履的自觉性。从应然层面看,党员领导干部应当树立以“为公”为价值方向的政德观。政德观培育是一种特殊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将应然层面的、以“为公”为价值方向的政德观转化为党员领导干部实然的政德观的实践活动。政德观培育包含培育主体、培育内容、培育方式、培育保障和培育环境等要素,具有意识形态性、人民性、时代性和系统性等特征。新时代加强政德观培育,有助于锻造德才兼备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形成讲政德立政德的党风政风,引领崇德向善的社会文明风尚。第二章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思想基础。本文认为,思想基础分为“灵魂”、“根基”和“源流”三个层次。新时代培育政德观,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又要有民族风格和发展眼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纲领,新时代培育政德观,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思想为灵魂。中国优秀传统官德文化和官德培育思想是中国古代先贤政治智慧的结晶,在传承中积淀成为党员领导干部从政心理结构的一部分,是新时代政德观培育的思想根基。历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用中国话语体系解释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承继前人思想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丰富着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政德观培育的思想,是新时代政德观培育的思想源流。第三章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经验借鉴。主要梳理了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期间政德观培育的发展历程。经历了过渡时期的良好开端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曲折探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政德观培育逐渐向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经验主要有: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主导作用,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价值方向,将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发挥制度的激励和约束作用,重视环境对政德观的塑造作用。第四章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积极举措与现实挑战。进入新时代,政德观培育在一系列积极举措下取得了很多阶段性成果,主要表现在:其一,培育主体重视程度增强;其二,培育内容愈加广泛深入;其三,培育方式趋于多样化;其四,培育保障制度不断更新;其五,培育环境在调适中得以改善。但是,仍然存在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其一,政德观培育诸要素尚未并轨,缺乏统一的顶层设计和明确的负责部门,存在整体合力不足问题。其二,培育内容缺乏针对性设计,尚未对政德教育或者政德观培育的具体内容作出明确的规范和说明,理论界也没有形成共识。其三,培育方式存在路径依赖下的低效性弊端问题,单向教条式的灌输难以对党员领导干部形成足够的吸引力,“口号式”的提要求往往让政德教育流于形式。其四,培育保障制度实施机制不健全,选择执行、片面执行、变通执行,甚至不执行等制度执行不力问题依然突出。其五,外部场域环境存在干扰因素,“四风”问题、官僚主义问题、新形式主义问题仍旧存在,各种社会思潮错杂交织,滋生出不少干扰性、对抗性、破坏性因素。第五章新时代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逻辑遵循与目标原则。本文认为,新时代加强政德观培育有其内在的逻辑遵循,这种逻辑从理论、现实、实践三个向度展开,表现为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德观培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培养高素质党员领导干部、以实现政德观培育诸要素的同频共振为方法论要求三个方面,三者分别构成新时代加强政德观培育的理论逻辑、现实逻辑和实践逻辑。理论逻辑明确指导思想,现实逻辑定位目标方向,实践逻辑解锁原则要求,新时代加强政德观培育应当以引导党员领导干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为目标,遵循主体维度的组织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内容维度的时代性内容与继承性内容相融合、方式维度的理论教育与实践淬炼相统合、保障维度的教育引导与制度约束相耦合、环境维度的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整合等原则,以实现政德观培育的高质量发展。第六章新时代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实践路径。本文认为,可以从五个方面对新时代的政德观培育进行加强和优化。第一,整合政德观培育主体,实现主体间良性互动。一方面是培育实施者之间的互动,要求党组织加强集中统一领导,从顶层设计入手,将政德观要求嵌入干部教育、选任、监督、考核、惩处等各个环节,引导各要素协同向政德观培育聚集。另一方面是培育实施者与培育对象之间的互动,尊重党员领导干部的主体性,调动党员领导干部主动修养政德的积极性。第二,优化政德观培育内容,契合新时代培育目标。培育内容要兼顾“政”和“德”两方面的个性,既要讲求政治性,也不能脱离人文性,本文认为,可以从政治观、权力观和修身观三个维度构建政德观培育内容体系,分别契合新时代“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政德观培育目标。其中,政治观反映了党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政德观培育的主导性内容;权力观反映了权力行使的基本要求,是政德观培育的主体性内容;修身观反映了个人品德的基本要求,是政德观培育的基础性内容。培育政治观,要重点抓好政治理想教育、政治理论教育、政治忠诚教育、政治担当教育、政治纪律教育。培育权力观,重点要抓好宗旨意识教育、责任意识教育、实干意识教育、法治意识教育、廉洁意识教育。培育修身观,应当重点抓好集体主义道德观教育、传统修身文化教育、艰苦奋斗优良传统教育、人文精神教育、清廉家风教育。第三,创新政德观培育方式,提升政德教育实效。可采取的措施有:一是丰富理论教育形式以充分透彻说理,二是强化政德实践锻炼以力促知行合一,三是加强网络平台建设以发展线上教育,四是发挥榜样示范效应以消解情感困惑。第四,加强政德观培育保障,健全政德赏罚机制。通过落实“以德为先”的选拔任用制度、细化“奖优扬善”的考评激励制度、完善“失德必查”的监督问责制度,将“以德为先”的干部评价标准贯穿从“入口”到“出口”的全过程,形成政德观培育制度保障的闭环,实现政德观培育与赏罚回报之间的良性互动。第五,澄清政德观培育环境,注入场域动力支持。通过淬炼端正严明的党风政风,多措并举繁荣发展政德文化,实施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全社会价值观共识,提高全社会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程度,不断防范、过滤、削减政德观培育环境中的干扰性、破坏性、对抗性因素,以持续净化的政治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为政德观培育注入场域动力支持。总之,本文认为,政德观培育是一个多要素、复杂的系统工程,系统整体功能的优化有赖于各环节的整体推进和诸要素的协同发展。新时代加强政德观培育,需要从顶层设计入手,实现培育主体、培育内容、培育方式、培育保障、培育环境等各要素的同向而行。

王念陆[5](2020)在《习近平网络群众观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是党永葆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法宝。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坚持紧紧依靠人民,人民群众也始终是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和推动改革发展的根本力量。互联网的产生改变了世界,也深刻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诸多方面。互联网改变了传统时代党与人民群众的交流方式,给党的群众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如何运用互联网搭建好党群沟通的新桥梁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时代课题。本文系统梳理了习近平网络群众观形成原因、理论内容、理论特色、方法体系、行动遵循以及价值意蕴。习近平网络群众观产生的理论渊源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认识—实践”的认识辩证法以及唯物史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习近平网络群众观形成的时代背景是:网民成为网络社会创新发展的新力量、经略网络成为做好群众工作的新要求以及网络成为实现党和群众互动的新媒介。习近平网络群众观的理论内容为: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网络群众理念、练好领导干部网络群众工作基本功、切实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重要目标以及大力提升人民群众网络成果获得感。习近平网络群众观具有继承与发展相统一、现实与虚拟相统一、上情下传与下情上达相统一的鲜明理论特色。习近平网络群众观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新境界,有利于拓展群众主体的新内涵,延伸群众工作的新空间,构建党群沟通的新平台以及开辟接受监督的新渠道。同时,对今后党的方针政策的制定、党的群众工作的落实以及共产党人坚守初心指明了方向。践行习近平网络群众观,要求“网”化思想观念、“网”集群众意见、“网”增群众福祉、“网”聚风清气正。党员领导干部切实践行习近平网络群众观,有利于提升党的网络执政能力,有利于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增强党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有利于提升党的网络应变能力。

岳振,袁航[6](2020)在《“贵州新路”:解放思想 开放前行》文中提出"贵州新路"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走好大开放、打造内陆开放合作创新高地的新路;走好发展大数据、推动数字经济纵深发展的新路;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贵州新路",是近年来贵州干部群众和关心贵州改革发展人士提及的高频词。这源于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指示:希望贵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守住发展

张伟[7](2020)在《十八大以来党的群众路线的创新与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面临复杂的斗争环境和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在这九十多年的成长历史中,它始终能坚定信仰信念,坚守初心使命,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领导人民群众开创并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不断推动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进程。十八大以来,党的群众路线工作迎来了一些新的机遇与挑战。机遇主要表现为:政治制度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从严治党工作全面开展;坚持党对人民群众的高度重视;服务型政府与服务型政党建设工作的全面开展;新媒体技术拓宽群众路线渠道。挑战主要表现为:部分干部执政能力不足影响执政成效;反腐倡廉工作难度大;群众利益诉求复杂化导致对党的信任危机;多元文化交融下的意识形态斗争冲击党的执政基础。鉴于以上新情况,笔者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分析、研究十八大以来党的群众路线创新和发展的新理论、新实践。理论创新与发展包含以人民为中心和丰富密切党群联系的理论两个方面,涉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坚持正确的群众路线工作理念、以党风党纪建设服务于群众路线四个核心内容。实践创新与发展表现为开展学习教育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工作;打好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建立群众路线工作长效机制;开拓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新途径四个方面,涉及学习教育实践、精准扶贫机制、精准脱贫方略、长效监督机制、提升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走好网络群众路线等八个主要实践。党的群众路线伟大成就表明走好群众路线要坚持不忘历史路、走好当下路、开创奋斗未来路,在新时代的实践检验中建立和谐美好的党群关系,实现党的群众路线更加务实长效。

李晓晨[8](2020)在《长征精神及其时代价值研究》文中提出1934年10月中国共产党带领着工农红军穿过重重封锁,跨越两万五千里,完成了战略大转移,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革命精神就是长征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产物。长征精神是长征途中所表现出来坚定理想与信念、不怕艰险与牺牲、实事求是与独立自主、群众路线与艰苦奋斗、顾全大局与严守纪律的崇高思想精神。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发展,长征精神的内涵与时代价值也在逐步演进。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时期,“新长征”还在继续,需要我们继续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薪火相传。本文以研究长征精神及其时代价值为出发点,梳理长征精神的形成,通过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和多学科交叉整合研究法,探讨在新时代背景下,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及弘扬措施。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长征精神形成以传承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积淀为理论基础,复杂的地域环境、多民族的人文环境和战略抉择的实践为实践基础,并梳理长征精神形成的四个阶段。第二部分阐述了长征精神的科学内涵,分别从长征途中所表现出来坚持理想与坚定信念、不怕艰险与不怕牺牲、实事求是与独立自主、群众路线与艰苦奋斗、顾全大局与严守纪律的崇高思想精神。第三部分主要阐述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及弘扬措施,进一步通过加强革命理想信念教育、坚定独立自主的立场、汲取不畏艰险的文化精髓、坚持群众路线创造历史伟业、走好顾全大局的生态长征路等措施弘扬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这部分也是本文写作的关键点。

马纯红[9](2020)在《新时代“美好生活”研究》文中指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广大人民群众亘古不变的愿景。在一定历史时期美好生活的内容虽有相对稳定性,但同时也变动不居,与时俱进,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将永不止步。本文基于理论与现实之间本无截然之分,抽象而形而上的学术研究与具象而形而下的现实问题是一种复杂多维的关系这一思维模式,立足中国方案的本土经验所提炼出一般性的理论阐释和实践阐析,试图探索关于“美好生活”之“实践-理论-实践”的研究进路。习近平关于“美好生活”的重要论述为我们新时代追求与实现“美好生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美好生活”范畴与全面小康、富裕富强、共享发展等其他相关概念既有区别与又有联系,并随时代发展日益发展和丰富。“美好生活”的基本前提是国家富强与社会稳定,基本标志是需求满足与活力充足,基本特征是价值实现、前景可期,价值取向是公平正义与责任担当。马克思主义有关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劳动幸福理论及相关的基本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西方文化有关人本主义思想的合理成分为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建构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滋养。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实现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与独立、为解决人民温饱的艰辛探索,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对人民“美好生活”追求继往开来和守正创新的发展,为新时代“美好生活”建设奠定了坚实可靠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民“美好生活”追求做了谋篇布局,其中,社会主要矛盾新判断开启“美好生活”新追求,“两个一百年”擘画“美好生活”新目标,“五位一体”总布局勾勒“美好生活”的总体格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美好生活”的战略保障。建设新时代“美好生活”,我们需要处理好的“理想追求与脚踏实地”“实现目标与实现手段”“跨越发展与均衡发展”“追求效率与追求公平”“个体美好与集体美好”等辩证关系,始终坚持理想追求与脚踏实地的有机统一、目标设定和手段创新的动态统一、跨越发展与均衡发展的有效平衡、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结合、个体美好和集体美好的互促互进。在追求“美好生活”的现实过程中,我们面临着内生动力问题、“历史周期律”问题、发展失衡问题、信念信心问题、“修昔底德陷阱”等现实挑战,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努力奋斗,在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坚定“四个自信”、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中实现我们的“美好生活”。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未来实现,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有关“美好生活”的研究也仅仅是一个开端,远未结束。

刘页雨[10](2020)在《习近平关于群众路线的重要论述研究》文中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形势下对党的群众工作格外关注,对党的群众路线作了大量详细论述,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又发扬了党群众路线的优秀传统,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创新发展了“群众路线”这一传家宝。习近平群众路线重要论述不仅是对党群众路线的继承和发展,更是在新时代历史背景下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进行的理论创新,尤其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新形势下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认真增进服务意识、积极改善工作作风、扎实践行群众路线的行动方针和指南。习近平群众路线重要论述也是新时代党群众路线的最新理论成果,对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的第一部分,是探析习近平群众路线重要论述的思想渊源和主体条件,群众路线理论是党的科学领导方法,更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生动体现,以党的群众路线历史发展为思想脉络,以习近平个人的成长经历和他从地方到中央的执政经验为主体条件,全面研析习近平群众路线重要论述的形成过程。本文的第二部分,从改革开放后的群众工作入手,通过探究当前新形势下群众工作面对的新问题、新任务,系统分析习近平群众路线重要论述的时代背景。本文的第三部分,主要从“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群众路线主线着手,深入研究习近平群众路线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着重剖析习近平对党群众路线所作的创新发展。本文的最后一个部分,把习近平群众路线重要论述与新时期现状和历史任务相结合,总结出当下践行群众路线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怎样走好“科学发展”之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怎样走好“科学发展”之路(论文提纲范文)

(1)习近平关于新时代长征路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基本要求以及时代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一、习近平关于新时代长征路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
    (一)坚守党的信仰,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新长征。
    (二)坚持人民至上,践行共产党初心与使命的新长征。
    (三)接续改革伟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长征。
    (四)不断攻坚克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
二、习近平关于新时代长征路重要论述的基本要求
    (一)加强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从严治党。
    (二)不忘党的初心使命,站稳人民立场。
    (三)重温党的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四)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树立远大理想。
三、习近平关于新时代长征路重要论述的时代意义
    (一)有利于教育引导共产党人更好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新要求。
    (二)有利于完成好改革开放新时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使命。
    (三)有利于鼓舞全党全国投身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基本概念
    2.1 文化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关概述
        2.1.1 文化
        2.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相关概述
        2.2.1 文化发展道路
        2.2.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第3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脉络
    3.1 新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理论基础形成
        3.1.1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及其对中国化的启迪
        3.1.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文化建设的经验总结
        3.1.3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对文化曲折发展的反思
    3.2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理论确立
        3.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最初探索
        3.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认知深化
        3.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正式确立
    3.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创新发展
        3.3.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面临的新时代背景
        3.3.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内涵丰富
        3.3.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践行原则
第4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价值目标
    4.1 个人层面——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4.1.1 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4.1.2 满足人民群众多样文化需求
        4.1.3 激发人民群众创新创造活力
    4.2 社会层面——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
        4.2.1 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4.2.2 提升公民道德素质与社会道德水平
    4.3 国家层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4.3.1 增强全民族文化自信
        4.3.2 培育高素质文化国民
        4.3.3 解放发展文化生产力
        4.3.4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4.4 世界层面——推动世界文明发展进步
        4.4.1 开辟21 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4.4.2 助力人类文明平等多样发展
        4.4.3 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人文基础
第5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现实境遇
    5.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实践成效
        5.1.1 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水平巩固提升
        5.1.2 文化生产力水平实现大幅度跃升
        5.1.3 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显着提高
        5.1.4 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日渐增强
    5.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严峻挑战
        5.2.1 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地位受到冲击
        5.2.2 文化产品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失衡
        5.2.3 网络空间中的舆论引导问题有待解决
        5.2.4 交流互鉴中的文化安全问题亟待重视
第6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实践举措
    6.1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6.1.1 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
        6.1.2 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
        6.1.3 积极应对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渗透
    6.2 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引领作用
        6.2.1 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引领地位
        6.2.2 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中的引领力
    6.3 发展以“文化强国”为导向的国家文化产业
        6.3.1 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6.3.2 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
        6.3.3 打造现代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6.4 建构并完善网络空间中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
        6.4.1 事前正面宣传机制
        6.4.2 事中科学引导机制
        6.4.3 事后反思调整机制
    6.5 确保文化交流互鉴中的开放性与安全性并重
        6.5.1 对内增强文化交流中的安全意识
        6.5.2 对外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攻读成果
致谢

(3)新时代弘扬长征精神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1.1.1 选题目的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史论结合法
        1.3.3 调查研究法
    1.4 本文创新之处
第2章 长征精神生成的条件和基础
    2.1 长征精神生成的条件
        2.1.1 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精神是长征精神生发的精神源泉
        2.1.2 万里长征是长征精神孕育的实践根基
        2.1.3 遵义会议是长征精神生发的重要节点
    2.2 长征精神以马克思主义革命精神为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革命精神的论述
        2.2.2 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关于革命精神的论述
    2.3 长征精神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滋养
        2.3.1 坚定高尚的爱国情怀
        2.3.2 自强不息的坚毅品格
        2.3.3 求真务实的处世态度
        2.3.4 民为邦本的亲民思想
第3章 长征精神的发展演进、主要内涵和本质
    3.1 长征精神的发展演进
        3.1.1 《随军西行见闻录》对长征精神的最早概述
        3.1.2 毛泽东对长征精神的关键阐释
        3.1.3 新长征激励下长征精神的升华
        3.1.4 新时代长征精神的新寓意
    3.2 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
        3.2.1 坚定执着、矢志不移的理想信念
        3.2.2 攻坚克难、直面生死的英雄气概
        3.2.3 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的务实作风
        3.2.4 顾全大局、互助友爱的团结精神
        3.2.5 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群众路线
    3.3 长征精神的本质
        3.3.1 长征精神是反映红军长征实践的一种社会意识
        3.3.2 长征精神是具有长征特点的意识、宗旨和心理状态的统一
        3.3.3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向前、逆境取胜的精神标识
第4章 新时代弘扬长征精神的时代境遇
    4.1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启示我们要弘扬长征精神
        4.1.1 世界多极化趋势下更要坚定理想信念
        4.1.2 大国关系深刻调整更要保持独立自主
        4.1.3 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更要坚定党的领导
    4.2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需要弘扬长征精神
        4.2.1 实现目标需要进行伟大斗争
        4.2.2 实现目标需要树立核心意识
        4.2.3 实现目标需要实事求是精神
        4.2.4 实现目标需要广泛精诚团结
    4.3 消除错误思想观念的影响需要弘扬长征精神
        4.3.1 防范历史虚无主义解构长征历史
        4.3.2 反对享乐主义价值观冲淡长征记忆
        4.3.3 抵制网络负面信息消解革命传统
第5章 新时代弘扬长征精神的目标和内容
    5.1 新时代弘扬长征精神的目标
        5.1.1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力量
        5.1.2 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提供不竭动力
        5.1.3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时代新人
    5.2 新时代弘扬长征精神的内容
        5.2.1 永远为了真理和理想而斗争
        5.2.2 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5.2.3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
        5.2.4 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5.2.5 培育“四有”军人、锻造“四铁”部队
        5.2.6 为实现战略目标而不懈奋斗
第6章 新时代弘扬长征精神的路径
    6.1 深化长征精神的理论研究
        6.1.1 探究长征精神的原生形态
        6.1.2 探究长征精神与“族谱”内精神的关联性
        6.1.3 创新发展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
    6.2 强化长征精神的教育引导
        6.2.1 突出党员干部这个教育重点
        6.2.2 强化长征史和长征精神的内容教育
        6.2.3 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作用
    6.3 推进长征精神的舆论传播
        6.3.1 持续开展长征英雄事迹宣传报道
        6.3.2 加强长征题材文艺影视作品创作
        6.3.3 加大网络媒体弘扬长征精神力度
        6.3.4 推动长征精神的国际传播
    6.4 落实弘扬长征精神的实践活动
        6.4.1 深入开展“重走长征路”活动
        6.4.2 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6.4.3 模拟长征情景开展体验式实践锻炼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4)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论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四、论文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基本问题
    一、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相关概念
        (一) 党员领导干部
        (二) 政德与政德观
        (三) 政德观培育
    二、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要素
        (一) 培育主体
        (二) 培育内容
        (三) 培育方式
        (四) 培育保障
        (五) 培育环境
    三、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特征
        (一) 意识形态性
        (二) 人民性
        (三) 时代性
        (四) 系统性
    四、新时代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现实意义
        (一) 锻造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队伍
        (二) 形成讲政德立政德的党风政风
        (三) 引领崇德向善的社会文明风尚
第二章 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思想基础
    一、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思想灵魂
        (一)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相关思想
        (二) 列宁的相关思想
    二、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思想根基
        (一) 中国古代官德的主要内容
        (二) 中国古代官德培育的方法
        (三) 中国古代官德培育的保障
    三、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思想源流
        (一) 毛泽东关于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思想
        (二) 邓小平关于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思想
        (三) 江泽民关于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思想
        (四) 胡锦涛关于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思想
        (五) 习近平关于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思想
第三章 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经验借鉴(1949-2012)
    一、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
        (一)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良好开端
        (二)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曲折探索
        (三) “左”倾思想影响下的迂回波折
    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大的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
        (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三届四中全会时期的恢复发展
        (二)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时期的积极推进
        (三) 党的十六大到十八大时期的继续发展
    三、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历史经验
        (一) 发挥各级党组织的主导作用
        (二)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价值方向
        (三) 将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
        (四) 发挥制度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五) 重视环境对政德观的塑造作用
第四章 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积极举措与现实挑战
    一、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积极举措
        (一) 培育主体重视程度增强
        (二) 培育内容愈加广泛深入
        (三) 培育方式趋于多样化
        (四) 培育保障制度不断更新
        (五) 培育环境在调适中改善
    二、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现实挑战
        (一) 政德观培育诸要素尚未并轨
        (二) 培育内容缺乏针对性设计
        (三) 培育方式存在低效性弊端
        (四) 培育保障制度实施机制不健全
        (五) 外部场域环境存在干扰因素
第五章 新时代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逻辑遵循与目标原则
    一、新时代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逻辑遵循
        (一) 理论逻辑: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德观培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
        (二) 现实逻辑: 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培养高素质党员领导干部
        (三) 实践逻辑: 以实现政德观培育诸要素的同频共振为方法论要求
    二、新时代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目标
        (一) 国家层面的目标——明大德
        (二) 社会层面的目标——守公德
        (三) 个体层面的目标——严私德
    三、新时代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原则
        (一) 主体维度: 组织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二) 内容维度: 时代性内容与继承性内容相融合
        (三) 方式维度: 理论教育与实践淬炼相统合
        (四) 保障维度: 教育引导与制度约束相耦合
        (五) 环境维度: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整合
第六章 新时代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实践路径
    一、整合政德观培育主体,实现主体间良性互动
        (一) 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主导作用
        (二) 重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主体作用
        (三) 建立政德观培育的联动协作机制
    二、优化政德观培育内容,契合新时代培育目标
        (一) 培育政治观,引导党员领导干部“明大德”
        (二) 培育权力观,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守公德”
        (三) 培育修身观,引导党员领导干部“严私德”
    三、创新政德观培育方式,提升政德教育实效
        (一) 丰富理论教育形式,充分透彻说理
        (二) 强化政德实践锻炼,力促知行合一
        (三) 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发展线上教育
        (四) 发挥榜样示范效应,消解情感困惑
    四、加强政德观培育保障,健全政德赏罚机制
        (一) 落实“以德为先”的选拔任用制度
        (二) 细化“奖优扬善”的考评激励制度
        (三) 完善“失德必查”的监督问责制度
    五、澄清政德观培育环境,注入场域动力支持
        (一)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
        (二) 建设健康积极的社会文化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博士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当前S省领导干部政德状况问卷调查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习近平网络群众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与主要不足
        1.4.1 可能的创新之处
        1.4.2 存在的主要不足
第二章 习近平网络群众观的生成逻辑
    2.1 理论基础
        2.1.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1.2 实践一认识—实践的认识辩证法
        2.1.3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2 时代背景
        2.2.1 网民群众成为网络社会创新发展的新力量
        2.2.2 经略网络成为做好群众工作的新要求
        2.2.3 网络成为实现党和群众互动的新媒介
    2.3 形成过程
        2.3.1 萌芽时期——提出“数字福建”
        2.3.2 发展时期—提出“网络强国”
        2.3.3 成熟时期——提出“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
第三章 习近平网络群众观的理论体系
    3.1 理论内容
        3.1.1 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网络群众理念
        3.1.2 练好领导干部网络群众工作基本功
        3.1.3 切实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重要目标
        3.1.4 大力提升人民群众网络成果获得感
    3.2 理论特色
        3.2.1 继承与发展相统一
        3.2.2 现实与虚拟相统一
        3.2.3 上情下传与下情上达相统一
    3.3 方法体系
        3.3.1 “网”化思想观念
        3.3.2 “网”罗群众意见
        3.3.3 “网”增群众福祉
        3.3.4 “网”聚风清气正
    3.4 行动遵循
        3.4.1 奉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网信事业观
        3.4.2 推行保证人民性原则的网络宣传观
        3.4.3 实行保障群众利益的网络安全观
第四章 习近平网络群众观的价值意蕴
    4.1 理论意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新境界
        4.1.1 拓展了群众主体的新内涵
        4.1.2 延伸了群众工作的新空间
        4.1.3 构建了党群沟通的新平台
        4.1.4 开辟了接受监督的新渠道
    4.2 实践意义:全面提升新时代党的网络执政能力
        4.2.1 巩固了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
        4.2.2 增强了党的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4.2.3 提升了党的网络应变能力
        4.2.4 指明了新时代做好网络群众工作的具体方向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贵州新路”:解放思想 开放前行(论文提纲范文)

抓机遇:走好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新路
高质量:走好大数据深度融合发展新路
保生态:走好严守底线的绿色发展新路

(7)十八大以来党的群众路线的创新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与意义
        1.1.1 研究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研究不足
2 党的群众路线的基础理论
    2.1 概念阐述
        2.1.1 群众
        2.1.2 群众观、群众观点
        2.1.3 群众路线
    2.2 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渊源
        2.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群众观思想
        2.2.2 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价值借鉴
        2.2.3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理论
3 十八大以来党的群众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1 十八大以来党的群众工作迎来的机遇
        3.1.1 政治制度工作的全面贯彻落实
        3.1.2 从严治党工作的全面开展
        3.1.3 坚持党对群众的高度重视
        3.1.4 建设服务型政党与服务型政府工作的全面开展
        3.1.5 新媒体技术拓宽群众路线渠道
    3.2 十八大以来党的群众工作面临的挑战
        3.2.1 部分干部执政能力不足影响执政成效
        3.2.2 反腐倡廉工作难度大
        3.2.3 群众利益诉求复杂化导致对党的信任危机
        3.2.4 多元文化交融下的意识形态斗争冲击政党的执政基础
4 十八大以来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创新与发展
    4.1 以人民为中心
        4.1.1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4.1.2 创新发展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
    4.2 丰富密切党群联系的理论
        4.2.1 党要坚持正确的群众路线工作理念
        4.2.2 以党风党纪建设服务于群众路线工作
5 十八大以来党的群众路线实践创新与发展
    5.1 开展学习教育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工作
        5.1.1 全党全国范围内的学习教育活动
        5.1.2 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5.2 打好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
        5.2.1 以精准扶贫工作机制保障扶贫着力点
        5.2.2 以精准脱贫实施方略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5.3 建立群众路线工作长效机制
        5.3.1 建立健全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
        5.3.2 建立长效的监督机制
        5.3.3 建立健全汇民意聚民智的机制
    5.4 开拓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新途径
        5.4.1 提升领导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
        5.4.2 走好网络群众路线
6 十八大以来党的群众路线的创新与发展研究启示与展望
    6.1 十八大以来党的群众路线的创新与发展研究启示
        6.1.1 不忘历史路:为了群众利益才能实现党的领导
        6.1.2 走好当下路:满足群众需求才能永葆党的活力
        6.1.3 奋斗未来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共同富裕
    6.2 党的群众路线创新与发展展望
        6.2.1 建立新时代和谐美好的党群关系
        6.2.2 实现新时代更加务实长效的群众路线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长征精神及其时代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第一章 长征精神的形成
    第一节 长征精神形成的基础
        一、长征精神形成的理论基础
        二、长征精神形成的实践基础
    第二节 长征精神形成历史沿革
        一、长征精神的初步形成
        二、长征精神的成熟阶段
        三、长征精神的正式确立
        四、长征精神的发展阶段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长征精神的科学内涵
    第一节 坚持理想与坚定信念
        一、决策西征的革命信念
        二、自觉坚持和维护党的领导
    第二节 不怕艰险与不怕牺牲
        一、救国救民的英雄气概
        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
    第三节 实事求是与独立自主
        一、践行实事求是制定长征路线
        二、勇于批判党内“左倾”错误
        三、出其不意的战略战术
    第四节 群众路线与艰苦奋斗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苦中作乐敢于奋斗
    第五节 顾全大局与严守纪律
        一、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高度团结统一
        二、制定和遵守严格的革命纪律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及弘扬措施
    第一节 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
        一、长征精神充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二、长征精神助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三、长征精神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四、长征精神助力了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建成
        五、长征精神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第二节 弘扬长征精神时代价值的措施
        一、加强革命理想信念教育
        二、坚定独立自主的立场
        三、汲取不畏艰险的文化精髓
        四、坚持群众路线创造历史伟业
        五、走好顾全大局的生态长征路
    本章小结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9)新时代“美好生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起及选题意义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
        (二)国内研究
    三、研究方法和框架内容
        (一)研究方法
        (二)框架内容
    四、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
        (一)重点难点
        (二)创新之处
第一章 新时代“美好生活”的科学内涵
    一、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美好生活”的重要论述
        (一)新时代为何追求“美好生活”
        (二)新时代如何把握“美好生活”
        (三)新时代怎样实现“美好生活”
    二、新时代“美好生活”的语义辨析
        (一)“美好生活”与富裕富强、全面发展
        (二)“美好生活”与全面小康
        (三)“美好生活”与共享发展
    三、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基本构成
        (一)美好物质生活
        (二)美好政治生活
        (三)美好文化生活
        (四)美好社会生活
        (五)美好生态生活
第二章 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基本表征
    一、“美好生活”的基本前提是国家富强与社会稳定
        (一)国家富强与“美好生活”
        (二)社会稳定与“美好生活”
    二、“美好生活”的基本标志是需求满足与活力充足
        (一)需求满足从物质型为主向全方位、多样性转变
        (二)活力源泉从政府、企业为主向万众创新、大众创业转变
    三、“美好生活”的基本特质是价值实现与前景可期
        (一)不同发展阶段的价值实现
        (二)未来发展目标的前景可期
    四、“美好生活”的基本取向是公平正义与责任担当
        (一)符合发展理念变化的新要求
        (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特点
        (三)体现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新担当
第三章 新时代“美好生活”的理论滋养
    一、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理论
        (一)人的全面发展与劳动幸福理论
        (二)经典理论对“美好生活”的本质规定
    二、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涵养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想情结
        (二)革命文化的理想情怀
        (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想追求
    三、西方文化的合理借鉴
        (一)古希腊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对“美好生活”的探索与实践
        (二)人本主义思想对主体价值的追求和张扬
第四章 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历史由来
    一、实现独立与解决温饱的艰辛探索
        (一)奠定“美好生活”的根本政治前提
        (二)确立“美好生活”的根本经济前提
        (三)勾勒“美好生活”的理想蓝图
    二、在社会主义本质论追问中的继往开来
        (一)为“美好生活”追求夯实物质基础
        (二)为“美好生活”追求提供充沛动力
        (三)为“美好生活”追求明确发展方向
    三、在党的先进性建设和科学发展中的守正创新
        (一)在党的先进性建设中呼应人民“美好生活”
        (二)在科学发展中追求人民“美好生活”
第五章 新时代“美好生活”的谋篇布局
    一、社会主要矛盾新判断开启“美好生活”新追求
        (一)社会主要矛盾的演进体现“美好生活”内涵的变化
        (二)主要矛盾的变化体现“美好生活”新的追求
    二、“两个一百年”擘画“美好生活”新目标
        (一)“两个一百年”设计“美好生活”实现的时间表
        (二)“两步走”规划“美好生活”实现的路线图
    三、“五位一体”总布局勾勒“美好生活”的总体格局
        (一)“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二)总体布局的完善造就“美好生活”新格局
    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美好生活”的战略保障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美好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二)全面深化改革为实现“美好生活”提供不竭动力
        (三)全面依法治国为实现“美好生活”提供法治保障
        (四)全面从严治党为实现“美好生活”提供根本保障
第六章 新时代“美好生活”的辩证关系
    一、理想追求与脚踏实地的关系
        (一)坚持理想与现实相统一
        (二)在理想追求与脚踏实地的有机统一中实现“美好生活”
    二、实现目标与实现手段的关系
        (一)坚持目标与手段相统一
        (二)在目标设定和手段创新的动态统一中实现“美好生活”
    三、跨越发展与均衡发展的关系
        (一)坚持跨越发展与均衡发展相统一
        (二)在跨越发展与均衡发展的有效平衡中实现“美好生活”
    四、追求效率与追求公平的关系
        (一)坚持效率与公平相统一
        (二)在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的有机结合中实现“美好生活”
    五、个体美好与集体美好的关系
        (一)坚持个体与集体相统一
        (二)在个体美好和集体美好的互促互进中实现“美好生活”
第七章 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实现路径
    一、激发追求“美好生活”主体的能动性
        (一)直面内生动力问题
        (二)以奋斗追求“美好生活”
    二、坚持追求“美好生活”的根本价值取向
        (一)直面“历史周期律”问题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追求“美好生活”
    三、践行追求“美好生活”的新发展理念
        (一)直面发展失衡问题
        (二)践行“五大发展理念”追求“美好生活”
    四、增强追求“美好生活”的战略定力
        (一)直面信念信心问题
        (二)坚定“四个自信”追求“美好生活”
    五、优化追求“美好生活”的战略环境
        (一)直面“修昔底德陷阱”问题
        (二)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追求“美好生活”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习近平关于群众路线的重要论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创新点
        2.不足之处
一、习近平群众路线重要论述的思想渊源和主体条件
    (一)习近平群众路线重要论述的思想渊源
        1.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的群众史观
        2.中共历代领导人的群众路线观
        3.中华传统文化含有的民本思想
    (二)习近平群众路线重要论述的主体条件
        1.成长环境的影响
        2.知青岁月的锤炼
        3.从政经验的积累
二、习近平群众路线重要论述的时代背景
    (一)党的群众路线发生的变化
        1.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发生了深刻变化
        2.党的群众工作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
        3.党群间的联系形式发生了众多变化
    (二)党的群众路线面临的挑战
        1.党内贪污腐败不良现象对党纯洁性的破坏
        2.党的群众工作体制问题对党先进性的损害
        3.党群关系处理方式不当对党公信力的冲击
三、习近平群众路线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一)群众路线是一条满足群众美好向往的民生路线
        1.发挥好人民群众的基础作用,处理好人民群众的内部矛盾
        2.群众满意是评判党绩的标准,群众肯定是评价政绩的尺度
    (二)群众路线是一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廉政路线
        1.着重反腐倡廉工作要求,加强干部拒腐防变能力
        2.自觉地拜人民群众为师,积极地向人民群众请教
    (三)群众路线是一条调查研究真抓实干的求实路线
        1.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掌握实事求是的方法
        2.走进群众真抓实干,把握求真务实的办法
四、习近平群众路线重要论述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习近平群众路线重要论述的理论价值
        1.丰富了新时代下群众路线的内涵和实质
        2.重塑了党长期为群众执政的信仰和理念
        3.总结了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规律和特色
    (二)习近平群众路线重要论述的现实意义
        1.明确了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
        2.指明了从严治党的任务方向
        3.提供了圆中国梦的具体路径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怎样走好“科学发展”之路(论文参考文献)

  • [1]习近平关于新时代长征路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基本要求以及时代意义[J]. 刘金华. 南方论刊, 2021(07)
  • [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研究[D]. 杨佚楠. 吉林大学, 2021(01)
  • [3]新时代弘扬长征精神研究[D]. 刘国胤. 辽宁大学, 2021
  • [4]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研究[D]. 于瑶. 山东大学, 2020(12)
  • [5]习近平网络群众观研究[D]. 王念陆. 长沙理工大学, 2020(07)
  • [6]“贵州新路”:解放思想 开放前行[J]. 岳振,袁航. 当代贵州, 2020(23)
  • [7]十八大以来党的群众路线的创新与发展研究[D]. 张伟. 兰州财经大学, 2020(02)
  • [8]长征精神及其时代价值研究[D]. 李晓晨.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20(02)
  • [9]新时代“美好生活”研究[D]. 马纯红.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
  • [10]习近平关于群众路线的重要论述研究[D]. 刘页雨.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如何走“科学发展”之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