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黄瓜生理病害及其防治(一)

大棚黄瓜生理病害及其防治(一)

一、温室黄瓜生理病害及其防治(一)(论文文献综述)

王智勇[1](2016)在《番茄斑萎病毒诱导寄主反应对蔬菜主要蓟马生长发育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番茄斑萎病毒(TSWV)是最为普遍传播且具有很强破坏力的蔬菜作物病毒之一,被列入了十种世界危害最大的植物病毒。而TSWV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以蓟马为媒介进行传播。作物上最常见的主要蓟马包括西花蓟马、花蓟马、棕榈蓟马和烟蓟马,已有研究表明西花蓟马传播TSWV效率最高,花蓟马次之,而棕榈蓟马和烟蓟马则基本不能传播。番茄斑萎病毒侵染寄主植物后究竟对其传播媒介昆虫影响如何,目前对这个问题尚未有明确的答案,因此本论文以TSWV最主要传播媒介西花蓟马和花蓟马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昆虫两性生命表方法,详细比较了 TSWV侵染重要经济作物辣椒和主要模式植物曼陀罗后对西花蓟马和花蓟马生长发育及种群增长的影响,以为进一步深入理解TSWV与蓟马的互作提供更多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TSWV对西花蓟马和花蓟马在辣椒和曼陀罗上的适应性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这种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TSWV能够提高蓟马雌虫的产卵能力。TSWV可能与两种蓟马间都存在互利关系。(2)对西花蓟马来说,辣椒本来就可以维持西花蓟马种群正常增长,TSWV的作用下辣椒更是增加了西花蓟马雌虫的产卵量,提高了其对种群的生殖贡献,缩短了其蛹期的发育时间,增加了各龄期的期望寿命,从而增加了净增值率R0,内禀增长率r和周限增长率λ的值,显着加速了西花蓟马的种群增长。(3)曼陀罗对于西花蓟马来说只能维持其种群基本规模,TSWV的作用下使得西花蓟马雌虫的产卵量增加,生殖贡献也随之增加了,此外还延长了其各龄期的期望寿命,提高了净增值率R0,内禀增长率r和周限增长率λ的值,使其种群出现了明显增长。(4)辣椒和曼陀罗(仅叶片)对花蓟马来说可能不是适宜寄主,感染TSWV的这两种寄主叶片虽然缩短了花蓟马若虫发育时间,增加了花蓟马雌虫产卵量,但是并不能改变花蓟马在这两种寄主植物上不能维持种群增长的情况。

刘计权[2](2014)在《绵马贯众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抑制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植物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是一类高度专化型的杂食性植物病原线虫。根结线虫主要潜入植物根部组织进行危害,在植物根部形成球形或圆锥形大小不等的白色瘤状突起,不仅破坏植物的输导组织,而且还能传播许多真菌和细菌性病害,最终导致被害植株地上部分生长缓慢、叶色异常,地下根系发育不良,品质和产量下降,甚至造成植株提早死亡。由于根结线虫的危害具有极大的隐蔽性,在防治中主要以施用化学农药为主,不仅造成农产品的品质大幅下降,而且对环境具有很大的污染性,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和生存安全。我国植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植物源农药作为新型高效、无残留、无公害的“绿色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已成为新世纪防治病虫害的主要手段之一。为有效防治根结线虫和保护环境,寻找环境友好杀线虫剂,本文以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为靶标,采用室内离体生物活性测定的方法,在13种孢子植物杀线活性筛选的基础上,对绵马贯众的杀线作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提取溶剂、提取方法对绵马贯众杀线活性的影响,研究了绵马贯众不同施药方式的盆栽杀线效果,测定了不同萃取部位总间苯三酚含量和杀线效果,研究了绵马贯众氯仿萃取部位的杀线机理,研制了绵马贯众杀线可湿性粉剂,研究了绵马贯众的抑菌作用和化感作用。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杀线活性孢子植物的筛选。以70%乙醇对13种孢子植物浸提制备提取物,在室内对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进行离体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13种孢子植物提取物中,小蛇苔、蛇苔、林问荆、蕨和绵马贯众在处理线虫24 h后,线虫死亡率超过50%,其中蛇苔处理线虫24h后表现出强杀线活性,线虫死亡率最高;10种提取物在处理48 h后线虫死亡率超过50%,小蛇苔和绵马贯众处理线虫48 h后也表现出强杀线活性,地钱、草问荆和犬问荆三种植物提取物表现出较弱杀线活性。72h后,绵马贯众处理线虫的死亡率最高,达到90.99%。2、不同提取溶剂、不同提取方法对绵马贯众杀线活性的影响。分别采用甲醇、无水乙醇、70%乙醇、丙酮、正丁醇、乙酸乙酯、氯仿、石油醚八种溶剂制备绵马贯众提取物,提取溶剂用量为固:液=1(g):10(mL)。用浓度为1 mg·mL-1的提取物溶液处理线虫,分别于24 h、48 h、72 h后调查线虫的死亡率。结果显示,最理想的提取溶剂是70%的乙醇。以70%的乙醇为提取溶剂进行超声法、索氏提取法、冷浸法、温浸法四种不同方法提取,结果表明提取率最高的为索氏提取法,其提取率为18.70%;最理想的提取方法是室温冷浸72 h,处理线虫72h后的校正死亡率为86.87%。3、不同施用方式对绵马贯众盆栽杀线活性的影响。在盆栽试验中,分别采用绵马贯众粉末混拌土壤、提取物浸根和提取物灌根三种方式进行线虫防效试验,每种处理方式设三个水平(10g、30g、50g),每种处理方式相同水平的用药量相同。结果显示,三种处理方式都可降低根结数和虫口密度,而且随着用量增加,根结数和虫口密度相应下降,植物生长量相应增加。比较三种方式,以绵马贯众粉末混拌土壤防治线虫效果最好。4、不同溶剂萃取部位的总间苯三酚含量和杀线活性测定。绵马贯众70%乙醇浸提物依次经过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萃取后分为五个部位,总间苯三酚含量和杀线活性测定结果显示,以氯仿萃取部位的总间苯三酚含量和杀线活性最高,其总间苯三酚含量和LC50值分别为64.36%、0.39 mg-mL"1,其次是乙酸乙酯(54.33%、0.67 mg·mL-1)、正丁醇(9.45%、0.97 mg·mL-1)、石油醚(7.97%、1.73mg·mL-1)和水(0.00%、1.85 mg·mL-1)萃取部位,绵马贯众粗提物的总间苯三酚含量和LC50值分别为10.03%和0.99 mg-mL"1.表明总间苯三酚含量与其杀线活性存在一定的正相关。5、绵马贯众杀线作用机理的研究。采用浓度为1 mg·mL-1的绵马贯众氯仿萃取液处理线虫24 h后进行杀线机理研究。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线虫体表的角质层脱落,体环消失,内部组织暴露;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线虫体内肌细胞结构的完整性受到破坏,神经纤维断裂成片段;线虫体内营养物质(蛋白质和总糖)的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线虫体内的解毒代谢酶系(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显着低于对照;对线虫体内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抑制率达32.07%,乙酰胆碱的含量显着高于对照,Na+、K+-ATP酶的活性显着低于对照。表明绵马贯众处理线虫后破坏了线虫体表的防御结构和体内的超微结构,干扰了线虫体内的新陈代谢,使线虫体内的保护酶系和神经传导酶系活性表达失衡,最终导致线虫死亡。6、绵马贯众可湿性粉剂的研制。研究确定绵马贯众可湿性粉剂的最佳配方为:3%木质素磺酸钙+2%木质素磺酸钠+4%十二烷基硫酸钠+50%药材粉末+41%白炭黑。盆栽试验表明,绵马贯众可湿性粉剂具有良好的杀线效果,当施药量为50g·盆1时,病情指数为24.04%,防治效果达到68.11%。7、绵马贯众抑菌作用的研究。绵马贯众依次经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萃取分为5个部位后,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酵母菌、黄曲霉和黑根霉6种供试菌株的抑菌作用进行了测定。对黄曲霉、黑根霉的抑菌作用测定结果显示,绵马贯众5个萃取部位均表现出一定的抑菌效果,其中以氯仿萃取部位和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抑制作用较大,水萃取部位的抑菌作用最小;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酵母菌4种供试菌株的抑菌作用测定结果显示,除水萃取部位没有抑菌效果以外,其余4个萃取部位均有一定的抑菌效果,相同用药量条件下,正丁醇萃取部位的抑菌作用最小,石油醚萃取部位对酵母菌的抑制作用最大,氯仿、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在低用药量条件下对酵母菌没有抑制作用,正丁醇萃取部位在低用药量条件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酵母菌没有抑制作用。8、绵马贯众化感作用的研究。绵马贯众依次经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萃取分为5个部位后,对十字花科的莱菔子、葫芦科的黄瓜子和禾本科的玉米子的化感作用进行了测定。与对照相比,石油醚萃取部位、正丁醇萃取部位对十字花科莱菔子的发芽率、发芽势表现出抑制作用,石油醚萃取部位的抑制效果显着;氯仿、乙酸乙酯和水萃取部位对莱菔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具有促进效果,高浓度条件下(1.00 mg·mL-1)氯仿萃取部位具有显着促进作用,而乙酸乙酯和水萃取部位在高浓度条件下(1.00 mg·mL-1)出现显着抑制效果。与对照相比,石油醚萃取部位、正丁醇萃取部位对葫芦科黄瓜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具有促进作用,但无显着影响;氯仿萃取部位、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表现抑制效果,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在1.00 mg·mL-1时抑制效果显着;水萃取部位在低浓度条件下具有促进作用,高浓度条件下具有抑制作用,但均无显着影响。与对照相比,石油醚萃取部位、水萃取部位对禾本科玉米子的发芽率、发芽势产生抑制作用,且石油醚萃取部位的抑制效果显着;氯仿萃取部位、正丁醇萃取部位产生促进作用,但促进效果无显着性差异;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在低浓度条件下产生促进作用,高浓度条件下产生抑制作用,但均无显着影响。绵马贯众5个萃取部位对十字花科的莱菔子、葫芦科的黄瓜子和禾本科的玉米子3种供试种子发芽生长后的干重变化均无显着影响。总之,通过本研究,可以确定绵马贯众具有良好的杀线作用,而且对多种菌类具有抑制作用,但对供试植物种子具有安全性。研制的可湿性粉剂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可为绵马贯众植物源农药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何超[3](2012)在《葱蒜类植物对辣椒疫病发生的影响》文中提出化学防治目前仍为控制辣椒疫病的主要方法,而无公害和有机农产品则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本试验研究了大蒜、大葱、小香葱粗提物对辣椒疫病菌生长的影响及防病效果;研究了大蒜、大葱、小香葱与甜椒轮作,以及混栽后的防病效果。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大蒜、大葱、小香葱的挥发性成分并通过外源添加硫醚类有机硫化物研究这些物质对辣椒疫病菌生长的影响,旨在探明葱蒜类植物对辣椒疫病的控制作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葱蒜类植物不同部位粗提物对辣椒疫病菌的生长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平板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葱蒜类植物粗提物对辣椒疫病菌的生长均有明显抑制作用,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但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抑制作用有所下降。另外,不同植物粗提物的抑制率存在显着差异,以大蒜鳞茎抑菌效果最好,150mg/ml浓度下抑菌率即达100.00%,其次为大蒜根和茎叶。大葱和小香葱则抑菌作用较弱,粗提物浓度300mg/ml下才达到78~88%。2.葱蒜类植物粗提物、与葱蒜类植物轮作,以及与葱蒜类植物混栽对辣椒疫病具有明显控制效果。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葱蒜类植物不同部位粗提物对辣椒疫病均有一定的控制效果,其中以大蒜鳞茎粗提物防治效果最好,浓度为150mg/ml时,防病效果为59.38%,其次为大蒜根和茎叶,而大葱、小香葱粗提物浓度300mg/ml时控病效果才接近大蒜。与大蒜、大葱、小香葱轮作后均表现了良好的防病效果,其中,又以大蒜的防病效果最高为59.81%,而大葱的防病效果为40.67%。与大蒜、大葱、小香葱混栽对辣椒疫病发生也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其中与大蒜混栽的防治效果最好为62.09%,与大葱混栽的控病效果最低为41.21%。3.大蒜、大葱和小香葱不同部位气质联用(GC-MS)测定挥发性成分研究结果表明,大葱茎叶28种挥发性成分中有机硫化物占82.17%,其中二硫化合物占23.39%。大葱根14种挥发性成分中有机硫化物占99.4%,其中二硫化合物占83.18%。小葱茎叶27种挥发性成分中有机硫化物占85.92%,其中二硫化合物占37.45%,小葱根20种挥发性成分中的有机硫化物占97.22%,其中二硫化合物占27.7%。大葱,小葱茎叶主要以一硫化合物2,4-二甲基噻吩为主,根主要以二硫化合物二丙基二硫醚等硫醚类化合物为主。大蒜茎叶20种挥发性成分中的有机硫化物占90.65%,其中二硫化合物占60.66%。大蒜根22种挥发性成分中的有机硫化物占92.14%,其中二硫化合物占60.31%。大蒜鳞茎23种挥发性成分中有机硫化物占92.85%,其中二硫化合物占59.18%。大蒜茎叶、根、鳞茎中主要成分以硫醚类化合物为主。4.外源添加几种硫醚类化合物对辣椒疫病菌生长均有抑制作用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二烯丙基三硫醚、二烯丙基二硫醚、二烯丙基硫醚、甲基丙基二硫醚研究对辣椒疫病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硫醚类化合物对辣椒疫病菌生长有抑制作用,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

张春龙[4](2011)在《淡紫拟青霉颗粒菌剂研制及其防治禾谷孢囊线虫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淡紫拟青霉是重要的食线虫真菌,在植物线虫生物防治中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本文以耐多菌灵淡紫拟青霉PL221为出发菌株,测定了PL221对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的寄生能力;筛选出较优的液体菌种,用于PL221的液固双相培养;初步筛选了能够保持菌株活性的助剂,进而研制出PL221颗粒菌剂,并对其田间应用技术和防效进行了评价。室内离体测定了淡紫拟青霉PL221对禾谷孢囊线虫卵粒和褐色孢囊的寄生能力,结果表明,对胚胎时期和含有幼虫的混合卵粒接种第10天,寄生率达61.01%,光学显微观察到菌丝大量缠绕卵壳,卵块内容物被消耗。褐色孢囊接种后,光学显微镜连续观察17天,只见褐色孢囊表面附着有菌丝,但挤破孢囊对孢囊内的卵进行染色观察,卵粒无被侵染现象,初步断定淡紫拟青霉仅在孢囊表面进行生长,而无法侵染健康褐色孢囊内部卵粒。筛选了两种较优的液体培养基——PDB和Czapek’s,作为液体发酵培养基,用于淡紫拟青霉固相培养。PDB液体种子的最佳种龄为60h,接种量为20%,固相发酵12天后孢子量可达7.28×109个/g; Czapek’s液体种子的最佳种龄为60h,接种量为15%,固相发酵12天后孢子量可达6.99×109个/g。初步研制了淡紫拟青霉颗粒菌剂。对淡紫拟青霉颗粒菌剂各组份进行了筛选,并利用不同载体、粘合剂等组分,按照一定的比例,通过造粒机造粒。淡紫拟青霉颗粒菌剂PLC在室温条件下,可放置半年以上,其初始菌落形成单位为8.33×107cfu/g,半年后为7.43×107cfu/g,其数量级保持在107。对淡紫拟青霉颗粒菌剂进行了田间防治禾谷孢囊线虫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四种不同颗粒菌剂用量和5%涕灭威(神农丹)颗粒剂处理均与空白对照存在显着性差异。75kg/ha颗粒菌剂处理后,在小麦苗期和小麦生长后期(抽穗至扬花期)的防效分别为30.90%和31.96%,在小麦收获后,土壤中的孢囊数量比对照减少49.11%,总体防效与神农丹相当;100kg/ha颗粒菌剂处理的防效最好,在小麦苗期和小麦生长后期(抽穗至扬花期)的防效分别为57.25%和40.22%,在小麦收获后,土壤中的孢囊数量比对照减少59.82%;而25kg/ha和50kg/ha的防治效果较低,在小麦苗期,防治效果分别只有20.12%和14.25%,在小麦生长后期(抽穗至扬花期),防治效果分别为14.43%和18.56%,在小麦收获后,土壤中的孢囊数量比对照减少18.75%和13.39%。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土壤中施用适当剂量的淡紫拟青霉颗粒菌剂,可以有效控制禾谷孢囊线虫的危害。

陈凤娥[5](2006)在《商州区日光温室蔬菜连作障碍及防治对策》文中研究表明连作障碍已成为温室蔬菜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笔者从土壤理化性状的劣化、土传病虫害的蔓延和自毒作用的发生等角度分析了商州区日光温室蔬菜连作障碍因子,提出通过消毒、栽培及改变茬口等措施控制和减轻连作障碍的危害。

郭其玖[6](2005)在《作物秸秆生态化综合利用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主要探索作物秸秆的生态化综合利用,以期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通过研究最终围绕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形成了食用菌生产—蔬菜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土壤改良这样一条良性生态链。此项技术实现了作物秸秆的生态化多级利用:初级利用其生产食用菌,菌渣再用来进行蔬菜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栽培后形成的废弃基质用以改良土壤。该技术不但可以有效地消化利用作物秸秆,生产食用菌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而且可以很好地解决困扰保护地生产中连作障碍的问题,使蔬菜大幅增产,品质显着提高,并能很好地改良土壤,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真正做到了化害为利。根据作物秸秆的生态化综合利用的特殊要求,我们开展食用菌生产、蔬菜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基质改良土壤多方面的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用作物秸秆可进行平菇生产。不同的基质配比,其生物学转化率不同。以玉米秸、麦秸、玉米芯组合基质配方生物学转化率较高,经济效益最好,达到了利用玉米秸、麦秸等作物秸秆的目的。2.试验结果表明,对菌渣进行再次利用,代替草炭作为基质进行樱桃番茄无土栽培切实可行,虽其产量比草炭基质有所降低,但可以大幅度地降低无土栽培基质成本,每667㎡成本低1500元,大大提高了产出/投入比。不同的基质配比对产量有较大影响,我地最为适宜的基质配方为菌渣:炉渣=6:4。炉渣较为缺少的地区也可以用河沙和菌渣作为栽培基质,其比例同样为菌渣:河沙=6:4。3.利用菌渣进行樱桃番茄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不但可以实现作物秸秆的再利用,而且可以大幅减轻蔬菜病虫害发生率,降低农药残留,提高产品品质,其产品品质接近了国家规定的绿色食品标准。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比传统栽培产量也要高的多,增产幅度达到50.3%。有机生态型栽培比普通栽培667㎡净增产值6320.5元,有机生态型栽培的投入/产出比为1:3.15,普通土壤栽培的投入/产出比为1:1.98,增加经济效益54.04%。

张彦娥[7](2005)在《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温室作物长势诊断机理与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工厂化农业高速发展的今天,作物管理的自动化和现代化日趋重要。应用现代无损伤测量和监测手段进行作物长势诊断的技术研究,成为农业技术发展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选择温室黄瓜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黄瓜的叶片图像和生长点图像特征进行分析,对温室作物的长势诊断指标和方法进行研究。 本文在温室种植实验的基础上,对温室黄瓜的新鲜叶片进行图像采集;并根据叶片营养含量的测定,研究了叶片颜色特征与叶片养分含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研究,发现叶片图像的G分量与叶片氮含量及叶绿素间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均达到0.88。在研究叶片颜色特征和颜色分量关系的基础上,对颜色特征与叶绿素含量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并进一步进行了主成分分析,获得了叶片叶绿素含量与颜色特征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本文根据对自然光条件下获得的叶片图像所做分析,为了降低光线对叶片图像颜色的影响,设计了叶片图像采集的人工光源环境,所设计的人工光源可以产生具有漫反射效应的均匀光线。在此基础上通过背景白化处理,大大降低了光源对研究目标颜色的影响,提高了颜色分析的可靠性。 黄瓜的生长点是黄瓜田间管理中形态诊断的重要指标,由于该指标的模糊定义特点,一直没有相对准确的评价标准。本文将它作为分析研究的目标,采集生长点的活体图像,分析了生长点图像的模糊特点,对它进行纹理特征分析。选择灰度共生矩阵作为纹理分析的主要指标,应用模糊聚类分析的方法对生长点的形态优劣进行聚类评价。通过典型样品的聚类分析,得到特征指标的聚类中心,对植株的健康、亚健康和不健康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对健康和不健康的植株分类效果在80%,对亚健康植株的分类效果只能达到50%。 本文在上述营养指标研究的基础上,对作物生长中叶片叶绿素含量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叶绿素含量预测的相对误差可以达到0.085。应用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原理,将叶片营养含量回归模型和叶绿素含量预测模型相结合诊断叶片的营养状态信息,融合生长点纹理特征聚类分析的健康评价信息,设计了黄瓜长势诊断系统的模型。

夏如兵[8](2002)在《建国以来中国昆虫学的主要成就及其发展动因》文中研究表明中国近现代昆虫学研究虽肇始于20世纪初期,但其体系的完善、规模的扩张及许多重要成就的取得多是20世纪后半叶完成的。建国以来,中国昆虫学不仅在基础研究方面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积极推进国民经济建设方面也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新世纪开始的今天,对过去五十年中国昆虫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作一回顾,不仅有助于理清学科发展的脉络,总结其经验教训,对更好地把握学科未来发展的方向也具有非常现实的借鉴意义。关于中国现代昆虫学的历史发展虽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但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人做过全面系统的研究,尤其是昆虫学研究与社会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的探讨更是凤毛麟角。本课题的研究将有助于填补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 本文在掌握丰富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对比和计量分析等方法,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内史研究与外史研究相结合,根据学科的发展历程及特点,把现代昆虫学分为三个阶段,对每一阶段昆虫分类学、昆虫生理学、昆虫生态学等昆虫学基础研究和农业昆虫学、林业昆虫学、医学昆虫学、资源昆虫学等应用研究的主要成果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探讨了建国以来中国昆虫学发展与经济、政治、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力图昭示影响其发展的深层动因。认为经济因素是昆虫学发展的最直接动力,政治条件是学科发展的必要保证,而可持续发展是学科发展的方向。

喻景权,杜尧舜[9](2000)在《蔬菜设施栽培可持续发展中的连作障碍问题》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蔬菜生产专业化的发展,连作障碍已成为一些地区蔬菜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本文在从土传病虫害的蔓延、土壤理化性状的劣化和自毒作用的发生等角度探讨了连作障碍形成的基础上,分别就通过耕作制度、生物防治和嫁接等方法来解决土传病虫害,通过合理使用有机肥、除盐和合理施肥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的劣化以及通过使用活性炭吸附法和微生物分解法来除去自毒物质的可行性作了探讨。

柴全喜[10](2000)在《温室黄瓜生理病害及其防治(一)》文中研究表明

二、温室黄瓜生理病害及其防治(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温室黄瓜生理病害及其防治(一)(论文提纲范文)

(1)番茄斑萎病毒诱导寄主反应对蔬菜主要蓟马生长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章 蔬菜主要蓟马的概述
        1 西花蓟马的研究概况
        1.1 西花蓟马概述
        1.2 西花蓟马的为害现状
        2 花蓟马的概述及为害现状
        2.1 花蓟马的概述
        2.2 花蓟马的为害现状
        3 蓟马的防治方法
        3.1 物理防治
        3.2 化学防治
        3.3 农业防治
        3.4 生物防治
    第二章 番茄斑萎病毒的概述及危害
        1 番茄斑萎病毒的概述
        2 番茄斑萎病毒的危害
    第三章 媒介昆虫-植物病毒-植物互作
        1 蓟马与番茄斑萎病毒的互作关系
        1.1 蓟马与病毒的互作
        1.2 蓟马传播病毒的方式及影响
        1.3 病毒和蓟马协同进化
        2 病毒对寄主植物的影响
        3 蓟马与寄主植物的互作
        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4.1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4.2 本研究的研究内容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
    第一章 基本材料和方法
        1 基本材料
        1.1 供试昆虫
        1.2 供试植物
        1.3 供试病毒
        1.4 试验仪器和设备
        1.4.1 设备及仪器
        1.4.2 其他工具
        2 基本方法
        2.1 接毒缓冲液的配制
        2.2 感病植物获得
    第二章 番茄斑萎病毒对西花蓟马在辣椒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蓟马单头饲养存活,生长和发育情况的测定
        1.2.2 蓟马单头饲养成虫存活和繁殖情况的测定
        1.2.3 蓟马群体饲养的存活和繁殖情况的测定
        1.3 数据处理方法
        1.3.1 单头饲养试验的生命表数据处理
        1.3.2 种群预测与群体饲养试验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育历期和产卵情况
        2.2 不同龄期存活率
        2.3 特征年龄存活率,产卵量和统计值
        2.4 期望寿命
        2.5 生殖价
        2.6 种群参数
        2.7 种群预测
        2.8 群体饲养的虫口数
        3 讨论
    第三章 番茄斑萎病毒对花蓟马在辣椒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处理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育历期和产卵情况
        2.2 不同龄期存活率
        2.3 期望寿命
        2.4 种群参数
        2.5 群体饲养的虫口数
        3 讨论
    第四章 番茄斑萎病毒对西花蓟马在曼陀罗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处理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育历期和产卵情况
        2.2 不同龄期存活率
        2.3 特征年龄存活率,产卵量和统计值
        2.4 期望寿命
        2.5 生殖价
        2.6 种群参数
        2.7 种群预测
        2.8 群体饲养的虫口数
        3 讨论
    第五章 番茄斑萎病毒对花蓟马在曼陀罗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处理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育历期和产卵情况
        2.2 不同龄期存活率
        2.3 特征年龄存活率,产卵量和统计值
        2.4 期望寿命
        2.5 生殖价
        2.6 种群参数
        2.7 种群预测
        3 讨论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1 关于两性生命表
        2 全文讨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绵马贯众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抑制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植物根结线虫的研究概况
        1.1.1 根结线虫在生物中的分类地位
        1.1.2 根结线虫的形态学特征
        1.1.3 根结线虫的生物学特性
        1.1.4 根结线虫的发生与危害
        1.1.5 根结线虫病的防治研究现状
    1.2 植物源农药防治根结线虫的研究现状
        1.2.1 具有防效植物资源筛选的研究
        1.2.2 植物源农药防治根结线虫作用方式的研究
        1.2.3 植物源农药防治根结线虫有效化学成分的研究
        1.2.4 植物源农药防治根结线虫作用机理的研究
        1.2.5 植物源农药研究存在问题及前景展望
    1.3 绵马贯众的研究进展
        1.3.1 绵马贯众原植物
        1.3.2 化学成分
        1.3.3 药理作用
    1.4 本文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
第二章 杀线活性孢子植物的筛选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孢子植物提取物的杀线活性
        2.2.2 绵马贯众不同溶剂的提取率及杀线活性
        2.2.3 绵马贯众不同提取方法的提取率及杀线活性
    2.3 讨论
第三章 绵马贯众的盆栽杀线试验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绵马贯众处理对供试植株地上部分的影响
        3.2.2 绵马贯众处理对供试植株地下部分的影响
        3.2.3 绵马贯众处理对线虫种群密度的影响
    3.3 讨论
第四章 绵马贯众总间苯三酚含量的测定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显色条件考察的正交试验结果
        4.2.2 显色稳定性考察
        4.2.3 显色剂稳定性考察
        4.2.4 线性关系考察
        4.2.5 精密度试验
        4.2.6 供试品溶液稳定性考察
        4.2.7 重复性试验
        4.2.8 加样回收率试验
        4.2.9 不同萃取部位总间苯三酚含量和LC_(50)的测定
    4.3 讨论
第五章 绵马贯众杀线机理的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
        5.1.2 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线虫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
        5.2.2 线虫体内营养物质含量的测定结果
        5.2.3 解毒代谢酶系活性的测定结果
        5.2.4 神经兴奋传导物质的测定结果
    5.3 讨论
第六章 绵马贯众杀线可湿性粉剂的研制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材料
        6.1.2 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载体品种的筛选结果
        6.2.2 润湿剂品种的筛选结果
        6.2.3 分散剂品种的筛选结果
        6.2.4 正交试验结果
        6.2.5 绵马贯众可湿性粉剂的质量检测结果
        6.2.6 绵马贯众可湿性粉剂盆栽防效试验结果
    6.3 讨论
第七章 绵马贯众抑菌活性的研究
    7.1 材料与方法
        7.1.1 材料
        7.1.2 方法
    7.2 结果与分析
        7.2.1 绵马贯众石油醚萃取部位对不同菌株的抑制作用
        7.2.2 绵马贯众氯仿萃取部位对不同菌株的抑制作用
        7.2.3 绵马贯众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对不同菌株的抑制作用
        7.2.4 绵马贯众正丁醇萃取部位对不同菌株的抑制作用
        7.2.5 绵马贯众水萃取部位对不同菌株的抑制作用
    7.3 讨论
第八章 绵马贯众化感作用的研究
    8.1 材料与方法
        8.1.1 材料
        8.1.2 方法
    8.2 结果与分析
        8.2.1 绵马贯众石油醚萃取部位对不同种子的化感作用
        8.2.2 绵马贯众氯仿萃取部位对不同种子的化感作用
        8.2.3 绵马贯众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对不同种子的化感作用
        8.2.4 绵马贯众正丁醇萃取部位对不同种子的化感作用
        8.2.5 绵马贯众水萃取部位对不同种子的化感作用
    8.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3)葱蒜类植物对辣椒疫病发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蔬菜作物连作障碍
        1.1 连作障碍的发生
        1.2 连作障碍发生的原因
        1.2.1 土壤理化性状劣化
        1.2.1.1 土壤的酸化
        1.2.1.2 土壤养分不平衡
        1.2.1.3 土壤盐类积累
        1.2.2 土传病害加重
        1.2.3 根分泌物和自毒作用
        1.3 连作障碍的控制方法
        1.3.1 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
        1.3.1.1 合理施肥
        1.3.1.2 改进灌溉技术,合理轮作禾本科植物,减轻土壤的次生盐渍化
        1.3.2 土传病害防治
        1.3.2.1 合理轮作和间作
        1.3.2.2 土壤消毒
        1.3.2.3 生物防治法
        1.3.3 自毒作用的缓解
    2. 植物源杀菌剂研究概况
    3. 葱、蒜等百合科植物抗菌活性研究
        3.1 葱蒜的化学成分
        3.2 蒜中化学成分的抗菌作用
    4. 辣椒疫病概述
    5. 辣椒疫病防治研究
    6. 研究目的及意义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1.1 供试辣椒、小香葱、大葱、蒜品种
        1.2 供试病原菌
        1.3 土壤来源
    2. 方法
        2.1 供试植株培育
        2.1.1 茄门甜椒幼苗培育
        2.1.2 供试小香葱幼苗培育
        2.1.3 供试大葱植株培育
        2.1.4 供试大蒜植株培育
        2.2 大葱、小香葱、大蒜粗提物对辣椒疫霉病菌生长的影响研究
        2.2.1 大葱、小香葱粗提物的制备
        2.2.2 大蒜粗提物的制备
        2.2.3 大葱茎叶及根粗提物对辣椒疫霉病菌生长的影响研究
        2.2.4 小香葱茎叶及根粗提物对辣椒疫霉病菌生长的影响研究
        2.2.5 大蒜茎叶、根及鳞茎粗提物对辣椒疫霉病菌生长的影响研究
        2.3 小香葱、大葱、大蒜对辣椒疫病发生的影响研究
        2.3.1 不同浓度小香葱、大葱、大蒜茎叶、根及大蒜鳞茎粗提物液对辣椒疫病发生的影响研究
        2.3.2 小香葱、大葱、大蒜与辣椒轮作对辣椒疫病发生的影响研究
        2.3.3 小香葱、大葱、大蒜与辣椒混栽对辣椒疫病发生的影响研究
        2.4 小香葱、大葱、大蒜挥发性成分测定研究
        2.5 外源添加硫醚类有机硫化物对辣椒疫霉病菌的生长影响
结果与分析
    1. 大葱(茎叶、根)、小香葱(茎叶、根)、大蒜(茎叶、根、鳞茎)粗提物对辣椒疫霉病菌生长的影响
        1.1 大葱茎叶、根粗提物对辣椒疫霉病菌的抑制情况
        1.2. 小香葱茎叶、根粗提物对辣椒疫霉病菌生长的影响
        1.3. 大蒜茎叶、根、鳞茎粗提物对辣椒疫霉病菌生长的影响
    2. 小香葱、大葱、大蒜对辣椒疫病发生的影响
        2.1 大葱(茎叶、根)、小香葱(茎叶、根)粗提物对辣椒疫病发生的影响
        2.2 不同浓度大蒜(茎叶、根、鳞茎)粗提物对辣椒疫病发生的影响
        2.3 小香葱、大葱、大蒜与茄门甜椒轮作对辣椒疫病发生的影响
        2.4 小香葱、大葱、大蒜与茄门甜椒混栽对辣椒疫病发生的影响
    3. 大葱、小香葱、大蒜挥发性成分的GC-MS测定结果分析
        3.1. 大葱(茎叶、根)GC-MS测定结果分析
        3.2. 小葱(茎叶、根)GC-MS测定结果分析
        3.3. 大蒜(茎叶、根、鳞茎)GC-MS测定结果分析
    4. 外源添加几种硫醚类有机化合物对辣椒疫病菌的生长影响
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淡紫拟青霉颗粒菌剂研制及其防治禾谷孢囊线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小麦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病研究进展
        1 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病原及其分类地位
        2 小麦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的发生分布及其经济重要性
        3 小麦禾谷孢囊线虫危害小麦的症状
        4 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引起病害的发生规律
        4.1 孵化特性
        4.2 寄主范围
        4.3 生活史及其发生规律
        4.4 传播途径
        5 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的防治对策
        5.1 栽培措施
        5.2 生物防治
        5.3 药剂防治
    第二节 淡紫拟青霉研究进展
        1 分类地位
        2 生物学特征
        2.1 形态特征
        2.2 淡紫拟青霉的培养特性
        2.2.1 培养条件
        2.2.2 营养条件
        3 淡紫拟青霉在作物中的定殖及其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4 淡紫拟青霉对植物线虫的寄生作用和寄生机制
        4.1 寄生作用
        4.2 寄生机制
        5 淡紫拟青霉对植物线虫的生防作用
    第三节 淡紫拟青霉菌剂研究进展
        1 食线虫真菌菌剂研究
        2 淡紫拟青霉发酵生产研究
        2.1 淡紫拟青霉的液体深层发酵
        2.2 淡紫拟青霉的固体发酵
        2.3 淡紫拟青霉的液固两相发酵
        3 淡紫拟青霉颗粒菌剂的研究
        4 淡紫拟青霉菌剂应用所面临的问题
        5 淡紫拟青霉菌剂的开发前景
    第四节 本课题的立题依据和意义
第二章 研究内容
    第一节 淡紫拟青霉PL221对禾谷孢囊线虫的室内寄生测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淡紫拟青霉PL221菌株
        1.1.2 禾谷孢囊线虫的孢囊及卵粒
        1.1.3 WA培养基
        1.1.4 染色试剂
        1.2 试验方法
        1.2.1 淡紫拟青霉PL221对禾谷孢囊线虫卵粒的寄生及寄生率的统计
        1.2.2 淡紫拟青霉PL221对健康褐色孢囊的寄生观察
        1.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淡紫拟青霉PL221对禾谷孢囊线虫卵粒的寄生观察和寄生率的统计
        2.2 淡紫拟青霉PL221对褐色孢囊的寄生观察
        3 小结与讨论
    第二节 淡紫拟青霉固态培养过程中液体菌种的选择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菌株
        1.1.2 培养基
        1.2 试验方法
        1.2.1 斜面菌种的活化
        1.2.2 最佳液体种子的选择
        1.2.3 最佳液体种子菌龄和接种量的确定
        1.2.4 固体发酵培养
        1.2.5 固体发酵物孢子量的确定
        1.2.6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最佳液体种子的选择
        2.1.1 不同液体种子培养基中淡紫拟青霉的生长情况
        2.1.2 不同液体培养基中淡紫拟青霉菌丝球数量的测定
        2.1.3 不同液体培养基中淡紫拟青霉菌丝球干重的测定
        2.2 最佳液体种子种龄和接种量的确定
        2.2.1 PDB培养基液体种子其种龄和接种量对固体发酵产孢量的影响
        2.2.2 Czapek's培养基液体种子其种龄和接种量对固体发酵产孢量的影响
        2.3 淡紫拟青霉固体发酵培养
        2.3.1 食用菌培养袋发酵法
        2.3.2 塑料浅盘发酵法
        2.3.3 培养皿发酵法
        3 小结与讨论
    第三节 淡紫拟青霉颗粒菌剂的研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菌株
        1.1.2 助剂
        1.1.3 培养基与试剂
        1.2 试验方法
        1.2.1 颗粒菌剂有效成分——淡紫拟青霉的加工
        1.2.2 颗粒菌剂其它组分的筛选
        1.2.3 颗粒菌剂的生产
        1.2.4 颗粒菌剂质量检测
        1.2.5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颗粒菌剂其它组分的筛选
        2.1.1 载体硅藻土和膨润土的初步筛选
        2.1.2 粘合剂的初步筛选
        2.1.3 分散剂的初步筛选
        2.1.4 崩解剂和助崩解剂以及润滑剂的初步筛选
        2.2 颗粒菌剂质量检测
        2.2.1 颗粒菌剂有效活性成份——淡紫拟青霉的活孢含量测定
        2.2.2 颗粒菌剂的质量指标
        2.2.3 常温贮藏期(货架期)
        3 小结与讨论
    第四节 淡紫拟青霉颗粒菌剂对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地块的预先调查
        1.2.2 淡紫拟青霉颗粒菌剂及药剂处理
        1.2.3 田间小麦病情调查
        1.2.4 收获期孢囊数量调查
        1.2.5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小麦苗期病情的调查
        2.2 小麦生长后期(抽穗至扬花期)病情指数调查
        2.3 收获期不同处理土壤中小麦禾谷孢囊线虫孢囊数量的调查
        3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全文总结与讨论
    1 主要研究结果
    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5)商州区日光温室蔬菜连作障碍及防治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商州区日光温室蔬菜栽培现状
2 连作障碍因素分析
    2.1 土壤板结、盐渍化严重、养分失调
    2.2 病虫害加重
    2.3 自毒作用日益严重, 蔬菜生长受阻
3 防治对策
    3.1 淋溶排盐
        3.1.1 揭膜淋溶休闲法
        3.1.2 灌溉洗盐法
    3.2 消毒防治
        (1) 利用太阳能消毒。
        (2) 浸种消毒。
        (3) 定植前室内消毒、床土消毒。
        (4) 苗床期药剂预防。
    3.3 栽培防治
        3.3.1 科学施肥法
        3.3.2 生态防治法
        3.3.3 改变嫁接方法
    3.4 改变茬口
    3.5 生物防治
    3.6更换温室土壤

(6)作物秸秆生态化综合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研究现状
    2. 保护地蔬菜生产的连作障碍问题
        2.1 连作障碍及其背景
        2.2 引起连作障碍的主要因子
        2.3 连作障碍的对策
    3. 有机生态型蔬菜无土栽培现状
        3.1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的发展和特点
        3.2 常用有机基质的类型及配比
        3.3 有机基质对部分果蔬和观赏檀物生长的影晌
        3.4 有机基质的发展趋势
第一章 平菇栽培基质配比试验
    1.1 材料与方法
        1.1.1 供试菌株
        1.1.2 培养料配方
        1.1.3 原料处理
        1.1.4 实验方法
    1.2 结果与分析
        1.2.1 不同基质配比对平菇产量及生物学转化率的影响
        1.2.2 不同基质配比的效益分析
    1.3 结论与讨论
第二章 有机生态型番茄无土栽培基质筛选试验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基质配比
        2.1.3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樱桃番茄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与土壤栽培对比试验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病害发生率的对比
        3.2.2 产量对比
        3.2.3 产品质量对比
        3.2.4 效益对比分析
    3.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蔬菜无土栽培基质改良土壤试验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基质施用对小麦产量影响
        4.2.2 基质施用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温室作物长势诊断机理与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
    1.2 计算机视觉技术发展现状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研究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第二章 试验研究的基础理论和试验设计
    本章提要
    2.1 颜色分析
    2.2 纹理分析
    2.3 图像分割
    2.4 试验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叶片图像的作物含氮量估测研究
    本章提要
    3.1 序言
    3.2 叶片图像的采集
    3.3 图像预处理
    3.4 叶片颜色与营养成分关系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生长点图像特征的作物营养诊断研究
    本章提要
    4.1 序言
    4.2 生长点的图像采集和特点分析
    4.3 生长点顶视图像特征分析
    4.4 基于生长点图像特征聚类分析的长势预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温室黄瓜综合营养诊断系统设计
    本章提要
    5.1 温室黄瓜综合营养诊断特征指标的确定
    5.2 叶片营养含量的变化趋势预测
    5.3 诊断系统模型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建国以来中国昆虫学的主要成就及其发展动因(论文提纲范文)

绪论
第一章 中国昆虫学的繁荣和发展(1949~1966)
    第一节 中国现代昆虫学科研体系的建立
    第二节 基础昆虫学研究
        一、 昆虫分类学
        二、 昆虫生理学
        三、 昆虫毒理学
        四、 昆虫生态学
    第三节 应用昆虫学研究
        一、 农业昆虫学
        二、 林业昆虫学
        三、 医学昆虫学
        四、 资源昆虫学
第二章 中国昆虫学研究的缓慢发展(1966~1978)
    第一节 困境中的基础昆虫学研究
        一、 昆虫分类学
        二、 昆虫生理学
        三、 昆虫毒理学
        四、 昆虫生态学
    第二节 应用昆虫学研究
        一、 农业昆虫学
        二、 林业昆虫学
        三、 医学昆虫学
        四、 资源昆虫学
第三章 中国昆虫学研究的长足发展(1978~2000)
    第一节 基础昆虫学的快速发展
        一、 昆虫分类学
        二、 昆虫生理学
        三、 昆虫毒理学
        四、 昆虫病理学
        五、 昆虫生态学
    第二节 应用昆虫学的丰硕成果
        一、 农业昆虫学
        二、 林业昆虫学
        三、 医学昆虫学
        四、 资源昆虫学
第四章 中国现代昆虫学的发展阶段与发展动因
    第一节 中国现代昆虫学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第二节 昆虫学研究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
        一、 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对昆虫学的影响
        二、 昆虫学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第三节 政治因素对昆虫学发展的影响
        一、 中国科技发展历程
        二、 政治因素对昆虫学发展的影响
    第四节 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与昆虫学发展
        一、 环境压力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 害虫管理对可持续农业的影响
        三、 害虫管理对策的转变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温室黄瓜生理病害及其防治(一)(论文参考文献)

  • [1]番茄斑萎病毒诱导寄主反应对蔬菜主要蓟马生长发育的影响[D]. 王智勇. 南京农业大学, 2016(04)
  • [2]绵马贯众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抑制作用研究[D]. 刘计权. 山西大学, 2014(01)
  • [3]葱蒜类植物对辣椒疫病发生的影响[D]. 何超. 扬州大学, 2012(01)
  • [4]淡紫拟青霉颗粒菌剂研制及其防治禾谷孢囊线虫研究[D]. 张春龙. 华中农业大学, 2011(02)
  • [5]商州区日光温室蔬菜连作障碍及防治对策[J]. 陈凤娥. 陕西农业科学, 2006(05)
  • [6]作物秸秆生态化综合利用研究[D]. 郭其玖. 山东农业大学, 2005(12)
  • [7]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温室作物长势诊断机理与方法研究[D]. 张彦娥. 中国农业大学, 2005(05)
  • [8]建国以来中国昆虫学的主要成就及其发展动因[D]. 夏如兵. 南京农业大学, 2002(01)
  • [9]蔬菜设施栽培可持续发展中的连作障碍问题[J]. 喻景权,杜尧舜.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0(01)
  • [10]温室黄瓜生理病害及其防治(一)[J]. 柴全喜. 农村成人教育, 2000(01)

标签:;  ;  ;  ;  ;  

大棚黄瓜生理病害及其防治(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