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中长跑训练

浅谈大学生中长跑训练

一、大学生中距离跑训练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呼红红[1](2021)在《花样跳绳对高职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经济、科技飞速发展的21世纪,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普及,大到城市小到乡村,都已经实现上网自由。互联网的便利取代了学生的活动时间,尤其是电竞游戏的开发,致使一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完全摒弃了体育锻炼。根据实践研究证明,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体质状况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体重超标;(2)心肺功能差;(3)身体素质较差,身体不协调等。该文通过对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120名大一学生进行为期15周的干预训练,对比实验前后身体形态、肺活量、柔韧、速度、力量、耐力等方面大学生体质测试项目的成绩,旨在通过研究分析探索跳绳运动对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的促进作用,从而提高学校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绩,达到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

夏秋冬,郑拯[2](2021)在《大健康背景下16周体适能干预课程对大学生体质水平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本文通过对比分析16周体适能干预课程与常规体育选项(篮球)课程教学之间的差异,得出了干预前后学生体质健康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1、16周体适能干预课程教学实验组的学生,在实验前后1000米、50米、肺活量、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以及最大摄氧量方面存在显着性差异P <0.05。2、16周常规体育选项(篮球)课程教学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学生,在实验前后1000米、50米、肺活量、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以及最大摄氧量方面存在显着性差异P <0.05。结论:1、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广泛开展体适能干预课程,关注学生体质健康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强调身体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全面发展学生的体质健康。2、将目前全球体适能干预课程的优质练习方法进行汇聚、归纳与选择。注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要求等现实需求,接触到更多新颖有效的身体练习方法。3、在高校体育选课课程中,可以突出以身体练习为主体,以运动技能为载体的课程特征,将体适能干预课程教学科学合理的穿插在各类体育选项课程中去。

张庆萱,王锋[3](2021)在《定向运动对提高高校学生身体素质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文章以40名男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定向运动对男女大学生立定跳远、100米跑和1000/800米跑成绩的影响。结果表明,定向运动能够有效地提高立定跳远和中短跑的比赛成绩,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研究结果可为定向运动在高校中的广泛开展提供理论参考。

张天奎[4](2021)在《变换、间歇训练法对初一学生耐力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在深入了解我国初中学生耐力素质现状以及对影响初中生耐力素质的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初中生耐力教学枯燥以及学生耐力练习兴趣不高的现实情况,因此本研究引入内容变换训练法变换练习内容结合强化B型间歇训练法的负荷指标进行实验探索研究。本研究采用实验法等方法进行研究,以随机抽取初一年级两个班级A班和B班共计60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在实验前对学生的身体形态(BMI)、身体机能(肺活量、最大摄氧量)、耐力素质(女800米/男1000米、400米)、力量素质(平板支撑、立定跳远)和体育学习兴趣指标进行测试。耐力教学实验时间为12个教学周,共计36次课,每次课的实验时间为25分左右。其中A班(对照班)进行以强化B型间歇训练法为主要练习方法的耐力教学,B班(实验班)进行以“内容变换训练法结合强化B型间歇训练法”的结合应用为主要练习方法的耐力教学。实验后对两班学生各项指标再次进行测试,并对实验前后测试数据进行了数理统计分析。实验结果:1.通过12周运用强化B型间歇训练法的对照班学生在实验后BMI指数、肺活量指数、最大摄氧量、800米/1000米成绩、400米成绩、平板支撑成绩以及立定跳远成绩的显着性均高于实验前。而在兴趣上不存在显着性差异。2.通过12周运用强化B型间歇训练法结合内容变换训练法的实验班学生在实验后BMI指数、肺活量指数、最大摄氧量、800米/1000米成绩、400米成绩、平板支撑成绩、立定跳远成绩、体育学习兴趣的显着性均高于实验前。3.通过12周教学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实验后BMI指数、肺活量指数、最大摄氧量、800米/1000米成绩、400米成绩、平板支撑成绩以及立定跳远成绩均不具有显着性差异。但是,实验班在体育学习兴趣上显着性高于对照班。研究结论:1.强化B型间歇训练法与内容变换训练法结合强化B型间歇训练法均可在发展学生的耐力素质的同时提高力量素质。2.强化B型间歇训练法与内容变换训练法结合强化B型间歇训练法在改善身体形态、增强身体机能的效果上相同。3.内容变换训练法结合强化B型间歇训练法的应用可提高初中生对耐力练习的兴趣。

陈豪[5](2021)在《基于竞技水平提升视角下中国男子中长跑项目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建国70多年来,中国男子中长跑项目在国际赛场上的竞技水平较低,在研究中属于非热点、非重点项目,相关的研究成果较少,为丰富中长跑项目相关的研究内容,发挥体育强国建设的田径使命,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数理统计、对比分析、定量分析等方法对中国男子中长跑项目的竞技水平、人才储备、运动员输送体系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梳理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中长跑项目的发展提供策略。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在13届全运会周期中,中国男子中长跑呈现不稳定的动态发展,整体水平略有提高,各项成绩均有较明显提升。但与世界水平对比,男子800 m、10000m、马拉松的差距越来越大,1500 m、5000 m、3000 m障碍的差距有极其细微的缩小,中长跑的整体竞技水平呈现动态波动并有下滑趋势,暴露出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2)中国男子中长跑项目注册运动员与教练员的人才储备严重不足,各单位运动员分布不均衡,各省市相差甚大;教练员的来源和运动员人才选拔与培养模式较为单一,在社会转型阶段,现有的人才输送体系呈现高投入、高消耗、高代价、低产出的特点,不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各中长跑强省与经济强省(市)在中长跑项目发展中未能充分发挥其优势,没有有效的促进我国中长跑项目的发展。(3)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的选择导致男子中长跑项目获得的资源较少,从竞技体育思维上弱化了男子中长跑项目;竞技体育“工具化”现象普遍,在歧视性“人种论”的思想桎梏与竞技体育向群众体育的意识转移下,社会大众“体育思维”缺失,加上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群众体育之间的错误关系,使得社会大众从思想层面降低了对我国男子中长跑项目的关注,加之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下,家长让孩子练习中长跑的意识更加淡薄,致使男子中长跑的后备人才愈加匮乏,人才输送体系金字塔塔基受到影响,导致发展动力愈加不足,竞技水平难以提升。(4)我国对男子中长跑的项目规律认识与实践存在偏差,在近两届全运会比赛中,男子800 m、5000 m、3000 m障碍跑先后被取消,砍项的措施使政府部门的资金支持力度减小、降低市场经济对项目的投入,制约项目市场化的发展,并极大的打击了参与男子中长跑运动员的积极性,很大程度毁坏本不富余的后备人才保障,阻碍了项目的发展,制约了水平的提高。

郭涛[6](2020)在《基于供能特点比较对我国优秀大学生中跑运动员训练计划的研究》文中指出通过收集国内外能量供应方面的研究成果,对国外优秀运动员,国内优秀运动员,国内优秀大学生运动员中距离跑的能量供应特点和训练计划对比研究,找出适合于我国优秀大学生中距离跑运动员的训练计划。以国内外优秀中距离跑运动员与国内优秀大学生中距离跑运动员的供能特点以及训练计划的制定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逻辑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对比国内外及大学生优秀中距离跑运动员的能量供应特点,阐释中距离跑的项目特征,制定训练计划。通过收集国外优秀中跑运动员最佳成绩10个,我国优秀中跑运动员最佳成绩10个,我国优秀大学生中跑运动员最佳成绩10个,及国内外中距离跑运动员训练计划的比较进行数据的分析,计算出三者的供能比例,找出中间差,制定出适合“学训结合”的我国优秀大学生中跑运动员训练计划。结果表明:中距离跑的供能特点发生一定的变化,尤为乳酸能系统供能能力提高,这意味着有氧和无氧系统供能比例缩小,体现了中距离跑项目向无氧供能方向发展的态势。能量的供应与消耗随时都在发生,利用能量供应规律特点制定计划,指导训练,能有效提高竞技水平。决定中距离跑成绩的关键因素是运动员的速度能力和供能系统的供能能力,统计得出有氧无氧比例为800米接近6:4;1500米接近7:3。结论:1.运动中无氧供能比例被不断提高,国外优秀运动员无氧供能占比较高,国内优秀运动员及国内优秀大学生运动员有氧供能仍占较大比例。综合所得,国外优秀运动员800米的无氧、有氧比例约为56.8:43.2,国内优秀运动员的无氧、有氧比例约为55.7:44.3,国内优秀大学生运动员的无氧、有氧比例约为52.2:47.8。国外优秀运动员1500米的无氧、有氧比例约为26.18:73.82,国内优秀运动员的无氧、有氧比例约为25.78:74.22。国内优秀大学生运动员的无氧、有氧比例约为24.96:73.04,国外优秀运动员的无氧供能要高于国内。2.国内外优秀运动员的训练计划中都对机体多次进行了短时能量供应刺激,单次的训练都控制在2分以内,总距离不超过2000米,是在无氧供能能力时间内进行的训练。注重无氧能力,速度素质的强化,计划的制定符合能量供应特点。国内优秀大学生运动员同样是在无氧状态下进行计划的制定,但跑动的时间更短,距离更近,是在短时间、短距离跑动下刺激无氧能力和速度素质发展。3.我国优秀大学生中距离跑运动员训练现状呈现周期短,时间少,训练、学业兼顾难,外在影响因素多的特点。比较发现国内优秀大学生运动员的计划同样突出速度练习,但针对性相对较差,速度能力练习不够突出。

黄昊[7](2020)在《“HIIT MUSIC训练法”对普通高校女生体测肺活量成绩的影响 ——以上海立信金融会计学院为例》文中提出本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探究把高强度间歇性训练以HIT MUSIC的形式作为普通高校体育健康课的教学模块,是否可以更好提高教学对象的体质测试中肺活量指标的成绩。本文分别介绍了HIIT(高强度间歇性训练)的定义、练习模式、生理意义、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体质健康测试的主要内容、实践方法、发展现状;肺活量的定义以及生理意义。本文结合了普通高校女生体质健康的现状、实际需求和研究价值,设计创新出以高强度间歇性训练为主要练习手段的“HIIT MUSIC”训练法,并将其作体育健康课中的教学模块,以是否可以提升体质测试中的肺活量指标为评价标准,探究其作为教学模块在全国普通高校体育健康课大力推广的可能性。本篇研究以八周高强度间歇性训练为实验干预手段,以普通高校女生作为实验对象,在中国知网检索了相关的文献,参考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相关实验方案和访谈建议设计出实验方案,以有无“HIIT MUSIC”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唯一的区别,最终测得数据采用Spss21.0对肺活量测试的结果进行处理并分析。最终实验结果:通过8周高强度间歇性训练干预(无HIIT Music配合),实验组学生实验前与实验后测得的肺活量数据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前后对照组学生测得的肺活量数据无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组肺活量数据变化的差值与对照组肺活量数据变化的差值相比是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研究结论如下:高强度间歇性训练作为一种训练方式,通过为期8周(2次/周)的实验干预可以提高普通高校女生的肺活量成绩,在结合“HIIT Music”训练法后,实验组肺活量成绩提高的幅度要明显大于单纯HIIT训练的对照组。由本次实验说明:将“HIIT Music”训练法设计创新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块,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更有效的提高教学对象的体测肺活量水平,在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中有实践意义,具有推广价值。

田嘉鑫[8](2019)在《男子800米运动员大卫·鲁迪沙的速度分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长跑(middle and long distance race)是历史悠久且开展普遍的运动项目。中跑是中长跑的一个分支。中距离跑分为男、女800米和1500米。1896年,首届现代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男子800米和1500米跑成为正式比赛项目。中长跑在英国盛行于19世纪,后来各个国家也都相继开展起来。男子800米从1896—1912、1912—1932、1932—1981、1981—1997、1997—2012经历了五个阶段的飞跃,而现世界纪录保持者大卫·鲁迪沙的成绩会不会被超越?人类能不能再一次突破自身极限?本论文将从男子800米运动员大卫·鲁迪沙三次打破世界纪录以及其参加多次世界大赛的速度分配展开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图像信息解析法、数理统计法和对比分析法,对世界优秀男子800米运动员和大卫·鲁迪沙的运动成绩、比赛速度分配特点、速度变化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旨在了解大卫·鲁迪沙的800米速度分配规律,探究其在800米比赛中的速度分配特点和速度变化特征,并找出其他运动员与他的差异以及影响因素,通过可借鉴的理论依据,为进一步打破世界纪录提供可参考的依据,促使世界以及中国男子800米运动更好更快发展。本研究为男子800米运动员大卫·鲁迪沙的个人速度分配,涉及到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多变,本研究的结论为:(1)优秀800米运动员成绩突出,段落速度分配均匀,我国训练人才短缺。(2)优秀800米运动员100米成绩突出,把控比赛节奏能力强。(3)大卫·鲁迪沙步幅变化曲线平稳,步幅差距小,前后400米时间差值小。(4)大卫·鲁迪沙800米各段落速度分配率差值小。针对上述结论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我国800米应增加运动员基数培养。(2)我国运动员应加强100米基础速度,加强对于比赛节奏的把控。(3)我国运动员应加强步幅练习,注重400米速度的提升。(4)我国运动员在平时训练中应细化各段落速度的练习。

司雪成[9](2019)在《现代奥运会田径项目设置的演变过程与发展趋势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际奥委会为了现代奥运会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为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奥运会,需吸纳新兴运动项目加入奥运会比赛项目;另一方面也要保证现代奥运会规模在可控之内,为保证奥运会规模不过于庞大,奥运会比赛项目加入了新兴项目,需删减掉社会大众参与度不高、观赏性较低的陈旧项目,田径运动渐渐脱离了在奥运会中的主体地位。为了田径运动在以后奥运会发展中不会被其他新兴的项目所代替,为了让更多的社会大众积极参与田径运动,让田径运动成为学校体育的主要课程。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历史研究、逻辑分析、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现代奥运会田径发展过程进行合理划分,把其过程分为发展探索阶段、缓慢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完善阶段,通过对不同阶段项目设置发展过程及其规律进行探究,得出:(1)1896年1920年探索发展阶段,项目设置演变呈现不规则发展特征,主要表现为此阶段只有男子田径项目的发展,且大多数是无规则项目,项目的删减随意性比较大,项目比赛也无特定的比赛规则,所以此阶段多为探索性发展;此阶段奥运会田径项目尚未对女子开放。(2)1924年1956年缓慢发展阶段,项目演变呈现规则化发展特征,在此阶段男子田径项目增减性较小,逐步趋于规则化,在此阶段前期男子跳跃、投掷、短跨类项目都已发展成为现在的规则化项目,中后期全部项目演变为规则化项目;女子田径项目也逐渐加入现代奥运会项目中,只是此阶段女子田径项目列入奥运会数量较少,仅有短距离和技术简单的跳跃、投掷类项目,因参考男子项目发展,仅有一项不规则项目。(3)1960年2000年快速发展阶段,项目设置演变呈现出项目数量处于一直增加特征,表现为主要是女子田径项目的增加,以男子项目类型和数量为标准,逐渐向男子田径项目的数量和模式靠拢,女子项目的增加主要是中长距离项目,男子在竞走类项目逐渐发展完善。(4)2000年至今完善阶段,项目设置演变呈现男女项目数量达到几乎平衡,项目类型一致的特征,具体表现为男女项目六大类项目全都涉及,男女项目数量仅差一项,50km竞走仍未对女子开放。现代奥运会田径项目设置梳理分析发现,影响田径项目设置的因素有:国际奥委会项目遴选要求的改变,普及与推广度要求的提高;国际田联拥有众多的会员,国际田联对项目发展的能力与决心;社会大众对田径健身性、观赏性等多元需求。未来田径项目设置更加符合国际奥委对项目治理的要求;更利于田径商业化发展,促进各种赛事的举办,吸引各国田径精英积极参与田径赛事,加快商业化发展;利于田径项目的普及与推广,社会大众广泛的参与。田径项目未来设置对中国的影响:调动青少年积极参与田径课程中,改变田径课程越来越少人参与的现状;通过扩大田径的参与度,增加我国竞技田径后备力量,丰富我国后备人才的储备量;推动我国全民健身战略的实施,更多的人参与体育运动,加快实现体育强国的中国梦。

马涛,李健,金嘉鹏[10](2018)在《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近10年国内外不同运动方式对骨密度的影响》文中认为背景:研究发现马拉松运动员和自行车运动员反而拥有比正常人更低的骨密度。那么运动和骨密度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不同运动项目和不同的运动负荷对骨密度又有怎样的影响呢?这些问题值得深入的研究。目的:系统回顾并总结近10年来国内外关于不同运动方式对骨密度影响的研究情况,通过对这些研究进行统计分析,进一步明确不同运动方式对骨密度影响的效果,为骨质疏松症的运动干预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采用文献计量法,以外文数据库Pub Med、Springer Link和PMC以及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为查询工具,以"骨质疏松"、"骨密度"和"运动"为关键词,检索有关运动对骨密度影响的文章,查询范围为2005至2015年发表的论文。其中,外文数据库只统计英文文章,中文数据库只统计"EI来源期刊""核心期刊"和"CSSCI"收录的论文。经过筛选最终纳入51篇文献,阅读全文并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分析结果显示:游泳运动不具有提高骨密度的效应;自行车运动具有明显的降低骨密度的作用;短跑和中距离跑可以显着提高骨密度,而长跑或马拉松运动对骨密度的影响还存在较大争议;球类运动具有显着提高骨密度的作用;其他运动项目均具有显着提高骨密度的作用。多数运动项目均具有提高骨密度的效应,但游泳运动不具有提高骨密度的效应,自行车运动具有明显的降低骨密度的效应,长跑或马拉松运动对于骨密度影响的效应存在较大争议。

二、大学生中距离跑训练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学生中距离跑训练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花样跳绳对高职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1.2.2 问卷调查法
        1.2.3 实验法
        1.2.4 数理统计法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学校开展花样跳绳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2.2 花样跳绳干预前后大学生体质健康对比分析
        2.2.1 花样跳绳干预前后大学生身体形态对比分析
        2.2.2 花样跳绳干预前后大学生肺活量对比分析
        2.2.3 花样跳绳干预前后大学生坐位体前屈对比分析
        2.2.4 花样跳绳干预前后大学生50m跑成绩对比分析
        2.2.5 花样跳绳干预前后大学生中距离跑成绩对比分析
        2.2.6 花样跳绳干预前后大学生力量对比分析
3 结论与建议

(2)大健康背景下16周体适能干预课程对大学生体质水平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测试法
        2.2.3 数理统计法
        2.2.4 实验法
3 研究结果
    3.1 16周体适能干预课程教学设计
    3.2 普通体育选项(篮球)课程教学设计
    3.3 体育课程干预过程中膳食指导与评估
    3.4 体质健康数据前后测试结果
        3.4.1 1000米测试结果
        3.4.2 50米测试结果
        3.4.3 肺活量测试结果
        3.4.4 立定跳远测试结果
        3.4.5 引体向上测试结果
        3.4.6 坐位体前屈测试结果
        3.4.7 体重指数(BMI)测试结果
        3.4.8 最大摄氧量测试结果
        3.4.9 心率测试结果
4 分析与讨论
    4.1 1000米
    4.2 50米
    4.3 肺活量
    4.4 立定跳远
    4.5 引体向上
    4.6 坐位体前屈
    4.7 体重指数(BMI)
    4.8 最大摄氧量
    4.9 心率
5 结论

(3)定向运动对提高高校学生身体素质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 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 数理处理
二 结果与分析
    (一)立定跳远项目的影响分析
    (二)田径跑步项目的影响分析
        (1)对100m短跑的影响分析
        (2)对1000/800m跑的影响
    (三)高校开展定向越野运动的隐性作用
        (1)定向越野短跑路线。
        (2)长距离的定向越野路线。
三 结论

(4)变换、间歇训练法对初一学生耐力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1 内容变换训练法
        1.3.2 强化B型间歇训练法
        1.3.3 耐力素质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我国中学生耐力素质的研究
        2.1.1 我国中学生耐力素质研究现状
        2.1.2 我国中学生耐力素质训练方法的研究
    2.2 有关变换训练法应用的研究
        2.2.1 国外关于变换训练法应用的研究
        2.2.2 国内关于变换训练法的应用研究
    2.3 有关间歇训练法应用的研究
        2.3.1 国外关于间歇训练法的应用研究
        2.3.2 国内关于间歇训练法的应用研究
    2.4 小结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分析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实验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2.6 逻辑分析法
4 研究结果
    4.1 对照班与实验班实验前后身体形态测试结果
    4.2 对照班与实验班实验前后身体机能测试结果
    4.3 对照班与实验班实验前后有氧耐力测试结果
    4.4 对照班与实验班实验前后无氧耐力测试结果
    4.5 对照班与实验班实验前后力量素质测试结果
    4.6 对照班与实验班实验前后体育学习兴趣测试结果
5 分析与讨论
    5.1 对实验班实验前后各项测试结果影响的分析
        5.1.1 对实验班实验前后身体形态影响的分析
        5.1.2 对实验班实验前后身体机能影响的分析
        5.1.3 对实验班实验前后有氧耐力影响的分析
        5.1.4 对实验班实验前后无氧耐力影响的分析
        5.1.5 对实验班实验前后力量素质影响的分析
        5.1.6 对实验班实验前后体育学习兴趣影响的分析
    5.2 对实验班实验教学计划的理论分析
        5.2.1 实验教学目标、任务的安排
        5.2.2 练习内容的选择
        5.2.3 练习负荷的实施
    5.3 内容变换训练法结合强化B型间歇训练法提高初中耐力课应用效果分析
    5.4 不足之处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A 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B 初中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评价量表
附录C 教学计划
攻读博/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5)基于竞技水平提升视角下中国男子中长跑项目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
        1.1.1 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对竞技体育发展的要求
        1.1.2 中国竞技体育高速发展
        1.1.3 中国田径竞技能力稳步提升,但整体水平相对落后
        1.1.4 中国男子中长跑项目身陷困境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中长跑的概念界定
    2.2 国外研究现状
        2.2.1 中长跑训练方法的研究
        2.2.2 生理生化及负荷强度的相关研究
        2.2.3 人种差异性研究
    2.3 国内研究现状
        2.3.1 中国中长跑项目的发展现状研究
        2.3.2 中长跑项目训练方法的相关研究
        2.3.3 中长跑项目的运动损伤与疲劳恢复研究
    2.4 小结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数理统计法
        3.2.4 对比分析法
        3.2.5 定量分析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中国男子中长跑项目的现状
        4.1.1 竞技水平现状
        4.1.2 人才储备现状
        4.1.3 人才培养及输送途径现状
    4.2 中国男子中长跑项目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4.2.1 竞技水平较低、发展动力不足
        4.2.2 人才储备不足、各省市分布不均衡
        4.2.3 人才培养模式单一、输送体系形势严峻
    4.3 中国男子中长跑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4.3.1 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的选择
        4.3.2 男子中长跑发展的思想制约与意识转移
        4.3.3 男子中长跑的规律认识与实践偏差
        4.3.4 全运会砍项的影响
        4.3.5 社会发展、过度转型需求的影响
    4.4 中国男子中长跑项目发展的优化路径
        4.4.1 培育体育思维打破思想桎梏
        4.4.2 加快体制改革创新完善新时期男子中长跑发展体系
        4.4.3 探寻项目规律加强人才培养
        4.4.4 平衡各单位人才队伍寻求全运会出路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附件

(6)基于供能特点比较对我国优秀大学生中跑运动员训练计划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中距离跑的能量供应比例计算方式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对象与方法
        1.5.1 研究对象
        1.5.2 研究方法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中距离跑
        2.1.2 中距离跑的能量供应
    2.2 理论基础
        2.2.1 《运动生理学》理论基础
        2.2.2 《运动训练学》理论基础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国内外优秀中距离跑运动员能量供应特点的对比分析
        3.1.1 国外优秀中距离跑运动员的能量供应特点
        3.1.2 国内优秀中距离跑运动员的能量供应特点
        3.1.3 国内优秀大学生中距离跑运动员的能量供应特点
        3.1.4 国内优秀大学生与国内外优秀运动员能量供应特点对比
    3.2 国内外优秀中距离运动员训练计划与供能特点关系的对比分析
        3.2.1 国外优秀中距离跑运动员训练计划与供能特点的关系
        3.2.2 国内优秀中距离跑运动员训练计划与供能特点的关系
        3.2.3 国内优秀大学生中距离跑运动员训练计划与供能特点的关系
        3.2.4 国内优秀大学生运动员与国内外优秀运动员训练计划的比较
    3.3 我国优秀大学生中距离跑赛前训练计划的制定
        3.3.1 训练计划的制定原则
        3.3.2 训练计划的三阶段制定
        3.3.3 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7)“HIIT MUSIC训练法”对普通高校女生体测肺活量成绩的影响 ——以上海立信金融会计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强化普通高校女生身体活动是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重点
        1.1.3 肺活量指标是体质健康的重要指标
        1.1.4 通过高强度间歇性训练的干预,是否可以提高普通高校女生体质健康中肺活量成绩
        1.1.5 运用“HIIT Music训练法”对体质测试中肺活量成绩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检验
    1.2 研究目的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2.2.1 理论意义
        1.2.2.2 实践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概念的界定
        2.1.1 高强度间歇训练
        2.1.2 体质健康测试
        2.1.3 体质健康测试的肺活量成绩
    2.2 国内外高强度间歇训练研究现状
    2.3 国内关于学生体质健康的研究现状
    2.4 国内外关于体测肺活量的研究现状
    2.5 文献综述小结
3 实验对象与方法
    3.1 实验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实验法
        3.2.1.1 实验对象的选择
        3.2.1.2 实验方案
        3.2.1.3 具体实验干预内容
        3.2.1.4 实验数据的采集
        3.2.1.5 实验控制
        3.2.2 文献资料法
        3.2.3 访谈法
        3.2.4 逻辑分析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3 实验假设
4 研究结果分析
    4.1 实验对象对运动强度的主观评价
    4.2 高强度间歇训练对实验对象身体形态的影响
    4.3 高强度间歇训练对对照组女生肺活量成绩的影响
    4.4 “HIIT Music训练法”对实验对象肺活量成绩的影响
    4.5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肺活量差异性分析
    4.6 实验组与对照组肺活量变化差值差异性的讨论
        4.6.1 “HIIT Music”训练法可以提高实验对象的练习效率
        4.6.2 对照组的学生在练习中没有达到HIIT的练习强度
        4.6.3 “HITT Music”训练法可以优化教师的工作内容
        4.6.4 “HIIT Music”训练法可以调动实验对象对运动的积极性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研究不足、研究展望
7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访谈法提纲--对实验对象练习后的感受访谈
    一、访谈对象条件
    二、访谈目的
    三、访谈提纲

(8)男子800米运动员大卫·鲁迪沙的速度分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文献综述
    2.1 概念的界定
    2.2 国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3 国内研究现状
3.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图像信息解析法
        3.2.3 数理统计法
        3.2.4 对比分析法
4.结果分析
    4.1 800米跑速度变化特征
        4.1.1 800跑速度分配特点与作用
        4.1.2 世界及中国优秀男子800 米跑成绩变化
        4.1.3 男子800 米跑速度变化进展特征
        4.1.4 世界优秀男子800 米跑速度分配(曲线)特征
    4.2 大卫·鲁迪沙全程速度模式分析
        4.2.1 大卫·鲁迪沙800 米跑最好成绩分析
        4.2.2 大卫·鲁迪沙最好成绩步幅变化
        4.2.3 大卫·鲁迪沙最好成绩步频变化
        4.2.4 步频、步幅和前倾角度的关系
    4.3 大卫·鲁迪沙800 米跑全程速度分配特点分析
        4.3.1 800米比赛全程加速跑阶段
        4.3.2 800米比赛全程途中跑阶段
        4.3.3 800米比赛全程最后冲刺阶段
    4.4 分析讨论
5.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参考文献
致谢

(9)现代奥运会田径项目设置的演变过程与发展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选题的依据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关于奥运会的研究
        1.3.2 国外关于奥运会的研究
        1.3.3 国内关于中国田径发展的研究
        1.3.4 国内关于现代奥运会田径项目的研究
        1.3.5 评述
    1.4 研究对象与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的方法
    1.5 研究思路
2.现代奥运会田径项目设置概况
    2.1 现代奥运会田径项目的构成及价值意义
    2.2 现代奥运会项目布局与田径项目的地位
    2.3 现代奥运会田径项目设置状况(以2020 年东京奥运会为标准)
3.现代奥运会田径项目设置发展历程
    3.1 发展探索阶段(1896~1920 年)
    3.2 缓慢发展阶段(1920~1956 年)
    3.3 快速发展阶段(1956~2000)
    3.4 完善阶段(2000 至今)
4.影响现代奥运会田径项目设置的因素分析
    4.1 现代奥运会发展的总体状况
    4.2 国际奥委会遴选项目标准的变化
    4.3 国际田联发展田径项目的能力与决心
    4.4 社会大众对田径项目的多元需求
5.现代奥运会田径项目设置的趋势前瞻
    5.1 国际奥委会项目的遴选评估标准
    5.2 项目设置符合国际奥委会的项目治理要求
    5.3 田径项目设置更适于大型赛事举办
    5.4 项目设置适合社会大众与青少年参与
    5.5 项目设置适合赛事商业化发展
    5.6 项目设置适合田径的传播
6.现代奥运会田径项目设置趋势对中国田径运动发展的影响
    6.1 对中国田径竞技水平的影响
    6.2 对中国田径普及推广的影响
    6.3 对中国青少年田径教学的影响
7.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1.1 现代奥运会田径项目历史发展规律
        7.1.2 田径项目发展影响因素
        7.1.3 未来田径发展趋势
        7.1.4 未来田径发展趋势对中国影响
    7.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近10年国内外不同运动方式对骨密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文章快速阅读:
文题释义:
0引言Introduction
1 资料和方法Data and methods
    1.1 资料来源
    1.2 研究方法
        1.2.1 检索数据库
        1.2.2 检索词
        1.2.3 筛选标准
2 结果Results
    2.1 文献分类
    2.2 游泳运动对骨密度的影响
    2.3 自行车运动对骨密度的影响
    2.4 走跑类运动项目对骨密度的影响
    2.5 球类运动对骨密度的影响
3 分析与讨论Analysis and discussion
    3.1 不同运动项目对骨密度的影响
    3.2 不同运动项目对骨密度影响的机制分析

四、大学生中距离跑训练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花样跳绳对高职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的影响研究[J]. 呼红红.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 2021(24)
  • [2]大健康背景下16周体适能干预课程对大学生体质水平的影响研究[J]. 夏秋冬,郑拯.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1(12)
  • [3]定向运动对提高高校学生身体素质的应用研究[J]. 张庆萱,王锋. 红河学院学报, 2021(03)
  • [4]变换、间歇训练法对初一学生耐力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D]. 张天奎.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5]基于竞技水平提升视角下中国男子中长跑项目发展研究[D]. 陈豪. 成都体育学院, 2021(09)
  • [6]基于供能特点比较对我国优秀大学生中跑运动员训练计划的研究[D]. 郭涛.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7]“HIIT MUSIC训练法”对普通高校女生体测肺活量成绩的影响 ——以上海立信金融会计学院为例[D]. 黄昊. 上海体育学院, 2020(01)
  • [8]男子800米运动员大卫·鲁迪沙的速度分配研究[D]. 田嘉鑫. 西北师范大学, 2019(06)
  • [9]现代奥运会田径项目设置的演变过程与发展趋势研究[D]. 司雪成.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10]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近10年国内外不同运动方式对骨密度的影响[J]. 马涛,李健,金嘉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8(04)

标签:;  ;  ;  ;  ;  

浅谈大学生中长跑训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