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使用全口义齿修复义齿的特点

长期使用全口义齿修复义齿的特点

一、长期使用总义齿重制作义齿的特点(论文文献综述)

杨紫嫣[1](2021)在《数字化全口义齿与传统全口义齿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 的]对比同一无牙颌患者分别佩戴数字化全口义齿与传统全口义齿的临床疗效。[方 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无牙颌患者10例,每名患者分别用传统方法和数字化方法制作两幅全口义齿。采用双盲法随机佩戴义齿,分别于1周、1月后复诊,测量并记录第一副义齿的临床疗效,1月后更换为第二幅义齿,重复上述步骤。测量内容为:记录压痛点总个数、测量咀嚼效率及下颌义齿固位力,填写全口义齿满意度分级表(义齿美观性、发音清晰度、使用舒适感、佩戴稳定性、咀嚼能力、总体评价)。通过自身对照法对比其临床疗效,将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 果]1.1个月内压痛点总个数:数字化全口义齿压痛点总个数明显少于传统全口义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咀嚼效率:修复后1周、1个月,数字化全口义齿咀嚼效率高于传统全口义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3.下颌义齿固位力:修复后1周、1个月,数字组下颌义齿的固位力大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4.全口义齿满意度评价:修复后1周、1个月,数字化全口义齿在使用舒适感、佩戴稳定性、咀嚼能力及总体评价方面评分高于传统全口义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义齿美观性、发音清晰度方面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 论]对于牙槽骨高度或宽度中重度吸收的无牙颌患者,分别用传统方法和数字化方法制作两幅全口义齿,修复后短期内:1.数字化全口义齿相比传统全口义齿能减少义齿佩戴后压痛点的个数;2.数字化全口义齿相对于传统全口义齿能够提高患者的咀嚼效率;3.数字化全口义齿下颌固位力比传统全口义齿大;4.数字化全口义齿在提升患者佩戴义齿时的舒适感、稳定性、咀嚼能力及总体评价方面较传统全口义齿更具优势,在发音和美观方面与传统全口义齿无明显差异。

孙唤[2](2020)在《孤立基牙上不同卡环设计RPD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病例报告》文中研究指明背景:牙列缺损是指牙列中有数目不等牙齿缺失,同时仍余留不同数目天然牙,常因严重龋病、根尖周病和牙周病等导致,是老年人常见口腔疾病之一。随着医疗水平和生活质量提升,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趋严重,据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口牙列缺损发病率依旧不容乐观,其中近40%患者未能及时修复,严重影响患者的口腔功能和生活质量。因此,为了恢复患者正常口腔功能,改善其因牙列缺损造成的不美观状况,在详细检查和充分了解不同患者口腔状况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口内余留孤立牙作为基牙,并在其上设置不同类型的卡环,应用可摘局部义齿(Removable Partial Dentures,RPD)修复不同类型牙列缺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在义齿设计时,如何有效利用余留牙,合理设置支托、固位体和基托伸展范围,分散力,以减轻基牙负担、维护基牙牙体牙周长期健康、延长义齿使用寿命一直是口腔临床修复医生关注和研究的重要内容。目的:评价以孤立牙为基牙设计RPD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修复效果及修复后孤立基牙健康状况变化。材料与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修复科的牙列缺损患者,作为本研究的临床病例资料。所有被纳入研究的牙列缺损病例均为最终行RPD修复,均存在以孤立牙作为基牙,总计10例。其中上颌3例,下颌9例,孤立基牙总计18颗;男4例,女6例,年龄最大84岁,最小45岁,平均68岁。通过详细的专科检查和充分的医患沟通,采取合理可行的RPD修复治疗方案,针对孤立基牙的具体情况进行不同卡环设计,最终按照临床规范治疗流程完成修复,教导患者戴用义齿并对患者进行口腔卫生指导。随访3~12个月,通过检查,了解孤立基牙松动度及牙周健康状况,询问患者戴用义齿后使用情况,评价以孤立牙为基牙进行RPD修复时,义齿临床修复效果及修复后孤立基牙健康状况变化。结果:10名患者终义齿初戴时均可顺利就位,基托与黏膜贴合良好,卡环固位力合适,患者摘戴自如无疼痛,满意度较高。3名患者使用终义齿1~2周后自觉基托下黏膜局部压痛,咬合疼痛,经适当调改后缓解。戴用义齿3~12个月后,复诊检查,所有10名患者均无基托下黏膜压痛,义齿咀嚼功能良好,进食和说话时无脱落,孤立基牙松动度与修复前相比均无增加,牙周状况良好。结论:以孤立牙为基牙进行可摘局部义齿设计时,针对不同条件、不同区域内孤立基牙进行不同类型的卡环设计,义齿修复后可以获得良好的固位和稳定,可以提高患者咀嚼效率,并且孤立基牙的牙周健康得以维护。

王勇[3](2020)在《全口义齿数字化技术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全口义齿是口腔修复中最为复杂的一类修复体,在完成过程中临床医生和技师都需要较多的临床操作步骤和较高的技术要求。随着全球社会的老龄化,无牙颌患者仍占据相对较高的数量。数字化技术如何在全口义齿全流程中发挥作用,成为口腔科研和临床应用的热点。笔者根据文献学习和自主研发数字化全口义齿的体会,谈谈对数字化全口义齿技术的认识和分析,并就患者就诊次数、医生端技术特点(初印模、终印模、颌位关系、试戴、初戴等)、技师端技术特点,以及数字化全口义齿的发展趋势进行讨论。

夏雨凝[4](2018)在《下颌牙槽嵴形态对下无牙颌患者修复方案制定及修复效果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全口义齿是目前无牙颌患者最主要的治疗方法,该修复方式在牙槽嵴条件较好的患者中通常能取得较好的修复效果。然而事实上很多无牙颌患者都存在牙槽嵴高度不足等问题。据文献报导,有超过50%的患者主诉下颌全口义齿存在固位稳定不足等问题,造成了咀嚼困难、黏膜压痛,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与传统全口义齿相比,种植覆盖义齿是利用附着体和植体来为来支持义齿并辅助其固位稳定,从而改善义齿的功能。目前国内对于种植覆盖义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固位力、咀嚼效率和修复成功率等客观指标方面,而对于种植覆盖义齿修复后患者的主观感受,如生活质量以及满意度影响的相关研究较少,而且有研究显示全口义齿患者在行种植覆盖义齿修复后咀嚼效率和患者满意度方面前后没有显着差异。在临床工作中也存在全口义齿修复患者行种植覆盖义齿修复后,向医师反馈自觉种植覆盖义齿与原全口义齿相比功能性差异不大的情况。所以对于无牙颌患者,选择种植覆盖义齿修复是否能够改善治疗效果?何种牙槽嵴条件的患者在接受种植覆盖义齿修复后,修复效果改善更显着,有无一种量化或近似量化的参数能够用以指导无牙颌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对此国内外尚无针对性的研究分析,本实验拟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实验目的:本研究的第一个目的是通过模型测量和调查问卷的方式,研究下颌无牙颌患者牙槽嵴条件对下颌总义齿基托面积和义齿固位评价的影响,以期能找出合适的指标用于预测下颌总义齿修复完成后的固位效果。第二个目的是采用对照研究,在临床实验中将纳入的所有患者重新行全口义齿修复,一段时间后再行下颌为两颗植体的Locator种植覆盖义齿修复,以是否达到所得出的指标将纳入研究的患者分组,以自身对照的方式来比较各组患者在行种植覆盖义齿修复前后咀嚼效率、生存质量和满意度的变化,从而进一步验证所找出的评价指标是否有意义。希望所得出的评价指标能在临床工作中为无牙颌患者制定合适的修复方案提供参考,从而更好的指导临床并对种植覆盖义齿的临床疗效做出进一步的评价。实验方法:实验一:下颌牙槽嵴形态对下颌总义齿基托面积的影响,纳入无牙颌患者30例,重新制作全口义齿,保留下颌石膏模型并用3D扫描仪转化为数字化模型,通过模型测量得出下颌全口义齿基托面积及中线、双侧前磨牙、双侧磨牙后垫前缘这三个位置的牙槽嵴的高度、宽度及颊舌侧宽度、横截面积及颊舌侧横截面积的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研究牙槽嵴形态与义齿基托面积的关系。实验二:下颌牙槽嵴形态对下颌总义齿固位评价的影响。待实验一中患者完全适应新义齿三个月后,嘱患者填写调查问卷。根据实验一中测量得出的下颌中线、双侧前磨牙、双侧磨牙后垫前缘这三个位置的牙槽嵴的高度、宽度及颊舌侧宽度、横截面积及颊舌侧横截面积的数据,结合义齿满意度调查问卷,采用统计学方法研究牙槽嵴形态与下颌总义齿固位评价间的关系,推测出合适的评价指标来预测患者进行全口义齿修复后的固位效果。实验三:全口义齿和种植体辅助固位的覆盖义齿对患者口腔功能和生活质量影响的比较。根据实验二中得出的指标,现将实验一中纳入的患者按是否达到该指标分为两组,待患者完全适应新制作的全口义齿三个月后,分别填写调查问卷,测定咀嚼效率。然后为每位患者行下颌两颗植体的Locator种植覆盖义齿修复,待患者完全适应义齿,3个月后再次填写调查问卷,测定咀嚼效率。比较两组患者在种植覆盖义齿修复前后义齿对生活质量和口腔功能的影响,验证实验二所得出的指标是否有效。研究结果:实验一:虽然牙槽嵴的高度、宽度、截面积和基托面积都有一定的线性关系(P<0.05),但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时,回归方程只纳入了牙槽嵴的高度和横截面积,且牙槽嵴高度对基托面积的影响大于牙槽嵴横截面积。不同部位牙槽嵴高度对基托面积的影响中:磨牙后垫前缘>前磨牙区>中线,不同部位牙槽嵴横截面积对基托面积的影响中:只有前磨牙区横截面积被纳入了方程,磨牙后垫前缘、中线区横截面积对基托面积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二:中线、前磨牙、磨牙后垫前缘这三个位置的牙槽嵴的高度、宽度及颊舌侧宽度、横截面积及颊舌侧横截面积与固位评价的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除中线、前磨牙和磨牙后垫前缘处的牙槽嵴颊侧宽度、中线处牙槽嵴舌侧及总宽度,其余变量都与固位评价有相关关系(P<0.05);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只有前磨牙处牙槽嵴横截面积被纳入了回归方程(P<0.05),认为前磨牙处的牙槽嵴截面积如果大于等于24mm2则下颌总义齿修复后固位效果良好,且固位效果的预测总体准确率为86.7%。实验三:达到实验二指标(即前磨牙处的牙槽嵴截面积是否超过24mm2)的患者,行下颌两颗植体Locator种植覆盖义齿修复前后生活质量、口腔功能和咀嚼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达到实验二指标的患者,行种植覆盖义齿修复前后生活质量、口腔功能和咀嚼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在下颌牙槽嵴形态中前磨牙处牙槽嵴丰满程度对下颌总义齿固位效果影响最大,并根据数据由统计学方法推测出:前磨牙处的牙槽嵴截面积是否超过24mm2为预测下颌总义齿固位效果的评定指标,如截面积大于等于24mm2则修复后下颌总义齿固位效果良好,其预测固位效果的准确率约为86%。然后根据该指标将纳入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在种植覆盖义齿修复前后义齿对生活质量和口腔功能的影响之后,结果显示未达到指标的患者,行种植覆盖义齿修复前后生活质量、口腔功能和咀嚼效率的差异明显,而达到指标的患者差异则不明显,表明对于未达到指标的患者行种植覆盖义齿后对生活质量和口腔功能的改善较大,这证明了本实验中推测出的指标能很好的预测出患者行下颌总义齿修复后的固位效果,利用这个指标临床医师可以根据预测效果为患者制定合适的修复计划,对临床工作有一定参考和帮助作用。

杨慧,张海兵,周慧,刘渊君,昭日格图[5](2018)在《全口义齿采用软衬材料联合义齿稳固剂的临床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全口义齿患者下颌牙槽嵴低平伴顽固性咬合痛一直是临床医师较难解决的问题,本实验使用硅橡胶软衬材料联合义齿稳固剂缓解了全口义齿压痛,提高了患者咀嚼效率及满意度。方法:选取下颌牙槽嵴过窄而致固位不良产生压痛的42例全口患者,用吸光度法测定患者使用软衬材料联合义齿稳固剂前及使用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咀嚼效率,通过满意度调查表,了解患者对义齿的固位、稳定、咀嚼功能、舒适度情况的主观评价。结果:使用后患者的咀嚼效率明显改善,主观评价也较为理想;3个月时各项指标达高峰,12个月后指标略有下降。结论:硅橡胶软衬材料联合义齿稳固剂可明显提高此类患者义齿的固位、稳定效果,并能显着改善患者的压痛状况,提高患者的咀嚼效能、满意度,提升总义齿配戴者的生活质量。

郑爱玲[6](2018)在《蜡片预留空间红膏个别托盘印模法应用于全口义齿修复的临床病例报告》文中认为目的:通过使用蜡片预留空间制作的红膏个别托盘制取终印模,应用于全口义齿修复的临床效果观察,为临床个别托盘制作提供更为有效合适的参考方案。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至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修复科就诊的半口或全口牙列缺失患者22例,男7例,女15例,年龄6884岁,其中全口义齿修复11例,上半口义齿6例,下半口义齿5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病例纳入标准。选择合适的成品无牙颌托盘,将23mm厚的双层蜡片烤软后压入托盘组织面,参照托盘形状剪裁并置于口内就位、塑形修整,使蜡片达到覆盖全部牙槽嵴并与之贴合后取出并将蜡片与托盘分离,形成蜡片印模,然后把软化后的红膏置于托盘上再将蜡片印模压入红膏表面,将两者同时旋入患者口内加压就位并行边缘整塑,取得蜡片红膏双层印模。在上下颌牙槽嵴的前后、左右双层印模上保留4个2×14mm大小、间距相近,呈拱状的长方形定位蜡片,其余蜡片去除,形成最终的红膏个别托盘。常规藻酸盐印模材料制取终印模,对终印模质量行肉眼观察评价达到以下标准:终印模清晰完整、无气泡、印模材料与个别托盘结合良好无脱模、各个定位蜡片均匀显露。常规灌模、义齿制作、戴牙。义齿戴用330天,通过患者主观感觉从义齿固位、舒适度、咀嚼功能、美观及语音功能等方面的恢复效果综合评价义齿修复的满意度。结果:22例患者使用蜡片预留空间红膏个别托盘印模法制取的终印模清晰准确,各定位蜡片均匀显露,终印模材料厚度均匀,满足要求。最终完成的全口义齿,调整合适后通过戴牙330天的满意度调查结果表明:21例固位效果较好,1例全口无牙颌患者上颌义齿固位良好,下颌义齿因牙槽骨吸收严重及适应能力弱等导致固位效果欠佳,稳定性不足,患者满意度为95.45%;22例患者中2例出现咀嚼功能不够理想,仅能进食一般性食物,咀嚼功能满意度90.91%;2例戴牙后产生不适,其中之一因义齿基托范围较拔牙之前的活动义齿基托范围大及敏感心理引起较强异物感,并同时影响了语音和咀嚼功能,舒适度为90.91%;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在义齿修复后均觉在外形美观方面得到了很大改善,满意度达100%。在调查期间,除下颌义齿固位欠佳的病例外几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疼痛不适,综合满意度达93.64%。结论:使用蜡片预留空间红膏个别托盘法制作的全口义齿基托与黏膜组织间具有更高的适合性,支持组织受力更均匀,可有效提高义齿的固位力和咀嚼效率,亦可明显减轻全口义齿戴牙后的疼痛,提高全口义齿修复成功率。

薛文利,李晓捷[7](2017)在《数字化全口义齿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背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数字化全口义齿的研究逐渐增多,相比传统全口义齿,其具有减少患者复诊次数、节约临床时间、提高制作精度等诸多优点。目的:综述数字化全口义齿的技术发展和临床应用情况,并分析其现有不足。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80至2017年Pub Med、CNKI、万方等数据库,检索词为"CAD/CAM complete dentures、digital complete dentures,rapid prototyping dentures,manufactured dentures,computer dentures,machined dentures,designed dentures,milled dentures,artificial tooth,3D scanning,3D printing;全口义齿,数字化,CAD,CAM,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制造,人工牙,三维扫描,铣销,3D打印,快速成型"。结果与结论:目前数字化全口义齿制作还不能完全实现数字化,制取数字化印模时,传统方式取模后扫描牙颌模型的间接方式仍是主流的数据采集技术。将来,直接扫描患者牙槽嵴及其周围软组织,直接数字化确定颌位关系等技术问题有待继续解决。开发强度、美观、舒适度适合的新性能3D打印人工牙及基托材料,将人工牙和基托整体3D打印出来作为最终义齿等改进,将会使数字化义齿技术越来越成熟。

窦晨云[8](2017)在《磁性附着体固位的全口覆盖义齿咬合力分布对基牙牙周组织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老年患者数量逐渐增多,因龋病、牙周病等因素导致牙列缺损或缺失的患者也在逐渐增多。对于天然牙缺失较多的患者,在进行义齿修复过程中如何保证义齿具有良好的固位和稳定是修复临床工作的难点。当患者牙列中仅存留个别残根、残冠时,为了增加义齿的固位和稳定,可以在口内余留的基牙上粘接衔铁,在义齿组织面粘接磁铁,利用磁性材料间的磁力进行磁性附着体全口覆盖义齿修复。磁性附着体全口覆盖义齿是由覆盖基牙、磁性附着体、全口义齿、粘膜和牙槽骨共同组成的力学系统。在正常咀嚼过程中,咬合力通过“义齿-附着体-基牙”和“义齿基托-粘膜-牙槽骨组织”两条路径传至颌骨组织。覆盖基牙承担适当的咬合力刺激,可以促进基牙牙周组织的改建,维持基牙牙周组织的健康;若基牙承担较大的咬合力,会造成牙周组织创伤,出现牙槽骨的吸收。有研究报道和我们临床工作中也发现,磁性附着体固位的全口覆盖义齿使用一段时间后,咬合力分布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基牙牙槽骨密度及高度也会出现改变。但关于咬合力分布对基牙牙周组织的影响还未见研究报道。为了分析磁性附着体固位的全口覆盖义齿咬合力分布对基牙牙周组织的影响,本研究对戴用磁性附着体固位的全口覆盖义齿12年的85名患者进行临床调查,观察咬合力分布对基牙牙周组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32名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定期检查义齿咬合力分布的变化,并对咬合力分布不合理的患者进行咬合力调整,观察咬合力调整对基牙牙周组织改建的影响。研究结果为磁性附着体固位的全口覆盖义齿修复以及基牙健康的维护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本实验包括两个部分:1.磁性附着体固位的全口覆盖义齿患者临床回访研究为了调查磁性附着体固位的全口覆盖义齿的修复效果,分析咬合力分布对基牙牙槽骨健康的影响,本实验于2014年10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对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修复科行磁性附着体固位的全口覆盖义齿修复12年的85例患者进行调查研究,检查基牙牙周组织情况,用T-Scan III测定义齿咬合力的分布,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后续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数据。实验结果表明:(1)85例患者对义齿的总体满意度较高,义齿的固位、稳定和咀嚼等修复效果均达到了80%以上的满意度;(2)基牙牙周检查发现约90%的覆盖基牙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及牙周袋深度(PD)检查正常;(3)义齿使用一段时间后,基牙根颈1/3处牙槽骨密度出现了下降,尤其是单侧附着体固位义齿的基牙牙槽骨密度下降更明显;而牙槽骨丧失高度则无明显差异;(4)磁性附着体固位的全口覆盖义齿咬合力分布不均衡,前牙区高于后牙区;单侧附着体固位的义齿,基牙与基牙侧咬合力明显高于对侧;而双侧附着体固位的义齿,义齿左右侧咬合力则无明显差别;(5)基牙区域咬合力的大小与基牙牙槽骨密度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随着基牙咬合力增大,基牙牙槽骨密度呈现下降趋势。2.咬合力调整对基牙与牙周组织的影响从磁性附着体固位的全口覆盖义齿咬合力分布对基牙牙周组织影响的研究发现,随着基牙咬合力的增大,基牙牙槽骨密度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为了进一步探索咬合力的调整对基牙牙周组织改建的影响,通过对32名患者进行定期随访,T-ScanⅢ测定义齿咬合力的分布并对咬合力分布不合理的患者进行咬合力的调整,观察咬合力调整过程中基牙牙周组织的改建。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在修复后第3、6、12个月定期咬合测定和调整,保证咬合力在义齿前后、左右分布平衡,对于义齿左右侧咬合力相差大于20%,前牙区咬合力高于30%,基牙咬合力高于15%的患者进行咬合力调整,结果发现基牙牙周组织检查(PLI、GI与PD)与修复时无明显改变,而且基牙牙槽骨高度未见减低,根颈1/3处牙槽骨密度也无明显下降。结论:1.磁性附着体固位的全口覆盖义齿具有良好固位和稳定的修复效果,而且临床调查中发现大部分覆盖基牙的卫生指数、牙龈指数和牙周袋深度正常,基牙牙周软组织健康状况良好。2.磁性附着体固位的全口覆盖义齿使用一段时间后,义齿咬合力的分布会发生改变,造成义齿咬合力分布不平衡,前牙区咬合力高于后牙区,在单侧磁性附着体固位的全口覆盖义齿中,基牙与基牙侧咬合力明显高于对侧;而双侧磁性附着体固位的全口覆盖义齿中,左右侧与左右侧基牙咬合力无明显区别。3.基牙咬合力的大小与基牙根颈1/3处牙槽骨密度下降相关,即随着基牙咬合力增大,基牙根颈1/3处牙槽骨密度逐渐下降。4.通过定期调整咬合力的分布,基牙根颈1/3处牙槽骨密度和基牙牙槽骨高度未出现明显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基牙牙槽骨出现吸收。总结,在义齿使用过程中应定期测定义齿咬合力的分布,并对基牙处咬合力过大的义齿进行咬合调整,必要时进行义齿重衬,使咬合力分布更均匀,防止造成基牙牙槽骨密度下降,从而维护基牙牙周的健康,延长义齿的使用寿命。

吴文孟[9](2017)在《口腔数字化技术在口腔修复临床中的应用与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数字化技术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口腔修复的各个方面,口腔修复数字化技术具有精度高且高效、自动、智能的优点,是口腔修复体制作的发展趋势。本文对数字化印模与传统印膜技术精度进行分析对比;测定3D打印修复体制作材料机械;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口腔临床修复体制作,观察治疗效果。方法:1、数字化扫描系统重建牙颌模型精度的研究:选取6例志愿者直接法进行口内数字化扫描及三维重建,间接法制取硅橡胶印模,翻制石膏模型后扫描模型并三维重建,在保证系统可靠性及可重复性良好的前提下,应用软件测量数字化模型四个下切牙牙冠宽度总和(L0)、牙弓前段宽度(L1)、牙弓后段宽度(L2);牙弓前段长度(L3)、牙弓后段长度(L4);同时使用电子游标卡尺对石膏模型上相同位点进行测量,利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2、口腔修复体常用材料3D打印机械性能研究:数字化设计拉伸试样,应用3D打印技术,采取光敏树脂、钴铬合金、Ti-6Al-4V合金、纯钛合金材料进行试件制作,测试其机械性能等相关参数,并与传统母材进行对比,分析其在口腔修复体制作中应用的可行性。3、数字化技术临床应用: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牙列缺损或缺失患者进行6例病历治疗,其中固定修复4例,种植覆盖义齿1例,活动义齿1例。分别应用直接印模扫描技术、间接模型扫描技术、CAD/CAM技术、3D打印金属支架技术及3D打印种植导板技术等数字化技术。结果:1、数字化扫描系统重建牙颌模型精度的研究:(1)直接法数字化模型数据测量结果:上切牙牙冠宽度26.70±1.742mm;牙弓前段宽度34.39±2.166mm;牙弓后段宽度48.63±3.728mm;牙弓右段长度36.84±3.086mm;牙弓左段长度36.48±3.116mm。(2)间接法数字化模型数据测量结果:上切牙牙冠宽度26.70±1.742mm;牙弓前段宽度34.38±2.162mm;牙弓后段宽度48.64±3.724mm;牙弓右段长度36.83±3.095mm;牙弓左段长度36.47±3.119mm。(3)石膏模型上数据测量结果:上切牙牙冠宽度26.77±1.680mm;牙弓前段宽度34.39±2.171mm;牙弓后段宽度34.39±2.171mm;牙弓右段长度36.85±3.081mm;牙弓左段长度36.49±3.105mm。直接法数字化模型标记位点测量结果与石膏模型上相同位点测量结果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间接法数字化模型标记位点测量结果与石膏模型上相同位点测量结果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口腔修复体常用材料3D打印机械性能研究:3D打印树脂材料、钴铬合金材料、Ti-6Al-4V合金的机械性能满足口腔临床修复用材料要求。3D打印纯钛材料的各项机械性能较差,不能满足临床需求。3、六例治疗患者修复体就位顺利,义齿固位及稳定性良好,咬合关系良好。经0.5-2年随访观察效果稳定。结论:1、通过对直接法及间接法数字化印模及模型精度进行测量分析,实验结果显示数字化印模及模型精度与临床常规硅橡胶取印模无明显差别,符合制作修复体需求。2、本次实验所制备的3D打印树脂材料、钴铬合金材料、钛合金材料的性能完全满足口腔临床修复用材料的要求。本实验条件下3D打印纯钛材料的各项机械性能不能满足临床要求。3、本文将直接法及间接法数字化印模技术、数字化颌位记录、数字化设计单、数字化比色、医技交流数字化传递、数字化设计及数字化加工(3D打印技术、CAD/CAM技术)应用于6例牙列缺损及缺失患者,6例病例涉及固定修复、活动修复、种植固定修复及种植覆盖义齿修复等修复体种类。6例修复体就位顺利,精度及邻接关系良好,患者对咬合功能及美学效果满意。经0.5-2年随访观察效果稳定,显示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口腔修复体制作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周玉洁[10](2017)在《红蜡片法制作功能性后堤区在上半口义齿修复中应用的临床病例报告》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使用红蜡片制取功能性后堤区改善上颌全口义齿固位的临床效果观察,探讨提高腭肌在功能运动时上颌全口义齿固位的方法,为提高临床修复成功率提供参考方案。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至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修复科就诊要求进行全口或上颌半口义齿修复的患者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5285岁,其中全口义齿14例,上颌单颌义齿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病例按软腭形态分为:垂直型5例,中间型8例,水平型7例。修复基本流程:(1)常规口腔检查和修复前处理,对于再次进行全口义齿修复的患者,应分析修复失败原因以及重新修复时如何避免出现同样的问题;(2)使用红膏印模法制作个别托盘;(3)制取藻酸盐终印模;(4)制作功能性后堤区:用双层红蜡片,制成与常规后堤区形态一致的“M”形。用蜡刀修整使其形成由后向前逐渐变薄的斜坡形,将“M”状蜡片烤软后置于终印模后堤区相应部位,以熔蜡从后缘渗入固定。用酒精灯或电吹风缓慢均匀加热印模上的蜡片,待蜡片表面大部烤软后,迅速置于口内就位并嘱患者发细长“衣”或“啊”音,持续1015秒后取出(红蜡片由软至硬的冷却时间)。调和少量稀薄的藻酸盐印模材料均匀涂抹于“M”状蜡片表面,再次放置口中,待材料凝固后取出,完成功能性后堤区印模制作;(5)常规方法完成石膏模型灌注;(6)完成颌位记录,排牙,试戴,调牙合,抛光义齿等步骤。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采用好、一般、差三级指标评价其临床效果。效果好:大声说话、漱口时不脱落,语音清晰,无明显异物感或恶心、疼痛及吞咽不适,后堤区黏膜无红肿或溃疡;效果一般:进食、大张口时不脱落,大声说话或漱口时脱落。一般发音正常,但发某些音时不够清晰,戴牙时间稍长有吞咽不适感,后堤区黏膜有轻度红肿但无溃疡;效果差:进食、说话、漱口皆易脱落,有明显发音障碍,语音含糊不清,异物感明显,有恶心、疼痛或吞咽困难,后堤区黏膜有明显红肿或溃疡。修复后36个月对临床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20例患者通过使用红蜡片制取功能性后堤区,19例上颌全口义齿修复后义齿固位效果良好,大声说话、漱口、大张口或咀嚼食物时不脱落,1例垂直型软腭患者大张口或咀嚼食物时不脱落,但大声说话或漱口偶有脱落现象,患者对义齿固位的满意度达95%;1例出现发音不够清晰,语音恢复满意度为95%;3例患者戴牙后有异物感,舒适满意度85%,综合满意度为91.25%。在不同软腭修复效果的临床观察中7例软腭水平型病例1例出现后堤区局部黏膜红肿疼痛、有明显异物感及发音轻度受影响,修复成功率为85.7%;5例垂直型软腭患者中1例出现溃疡、吞咽困难和明显异物感,1例出现固位不佳和轻度异物感,成功率为60%;8例中间型义齿固位效果最佳,软腭黏膜均未出现红肿、溃疡及其他不适,成功率100%,综合有效率为85%。在患者满意度调查情况中,各观察指标间存在相互交叉现象,需作处理的患者有3例,其中水平型和垂直型各一例经调磨后堤区基托长短或局部缓冲处理后症状消失,另1例垂直型固位不佳患者使用相同方法重新制作义齿后恢复正常。通过36个月的临床观察和回访,20例患者均对修复效果表示满意。结论:1.运用红蜡片制作功能性后堤区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腭肌在功能运动时上颌全口义齿的固位力。2.不同软腭形态的后堤区宽窄及深浅不同,垂直型软腭功能性后堤区制取的准确性较其他两型更难以控制。

二、长期使用总义齿重制作义齿的特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长期使用总义齿重制作义齿的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数字化全口义齿与传统全口义齿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附录
综述 全口义齿数字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孤立基牙上不同卡环设计RPD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病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临床病例选择
方法与步骤
基牙健康状态及修复效果评价标准
临床病例资料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美观卡环在可摘局部义齿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全口义齿数字化技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数字化全口义齿的技术特点
    1.1 患者就诊次数
    1.2 医生端技术特点(初印模、终印模、颌位关系、试戴、初戴等)
        1.2.1 专用的预成成品托盘(一般包含哥特式弓描记功能)
        1.2.2 数字化设计制作个别托盘
        1.2.3 颌位关系确定和记录方法
        1.2.4 试戴义齿
    1.3 技师端技术特点
        1.3.1 全口义齿的选牙和排牙设计
        1.3.2终义齿加工方式
2 数字化全口义齿技术讨论
    2.1 数字化全口义齿的优势
        2.1.1 缩短医生椅旁工作时间
        2.1.2 提高义齿制作的质量控制
        2.1.3 降低临床经验依赖程度
        2.1.4 义齿数字化存储提高可复制性
    2.2 数字化全口义齿的不足
        2.2.1 技术成本
        2.2.2 学习成本
3 数字化全口义齿发展趋势
    3.1 口内扫描技术的应用
    3.2 一体化数控切削和3D打印材料的应用
    3.3 面部三维数据的集成
    3.4 数字化颌位关系的确定和记录

(4)下颌牙槽嵴形态对下无牙颌患者修复方案制定及修复效果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回顾
实验一 下颌牙槽嵴形态对下颌总义齿基托面积的影响
    1 材料和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测试对象
        2.2 模型制备
        2.3 测量方法
        2.4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不同影响因素对基托面积的影响
        3.2 相同影响因素不同部位对基托面积影响
        3.3 相同影响因素相同部位的颊舌侧对基托面积影响
    4 讨论
        4.1 模型测量
        4.2 下颌牙槽嵴形态对全口义齿基托面积的影响
实验二 下颌牙槽嵴形态对下颌总义齿固位效果的影响
    1 材料与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测试对象
        2.2 测量方法
        2.3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牙槽嵴形态与义齿固位评价的相关关系
        3.2 义齿固位效果的预测分析
    4 讨论
        4.1 牙槽嵴形态与义齿固位评价的相关关系
        4.2 义齿固位效果的预测分析
实验三 全口义齿和种植体辅助固位的覆盖义齿对患者口腔功能和生活质量影响的比较
    1 材料和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对象
        2.2 治疗过程
        2.3 测量方法及评价指标
        2.4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
        3.2 全口义齿满意度调查表
        3.3 咀嚼效率
    4 讨论
        4.1 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
        4.2 全口义齿满意度调查表
        4.3 咀嚼效率
小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5)全口义齿采用软衬材料联合义齿稳固剂的临床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材料和设备
    1.3 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6)蜡片预留空间红膏个别托盘印模法应用于全口义齿修复的临床病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2.修复前检查及处理
    3.制作方法及步骤
    4.临床效果评价标准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数字化全口义齿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文章快速阅读:
文题释义:
0引言Introduction
1 资料和方法Data and methods
    1.1 资料来源
    1.2资料筛选标准
    1.3 文献质量评价
2 结果Results
    2.1 数字化全口义齿主要技术
        2.1.1 数据采集
        2.1.2 CAD技术
        2.1.3 CAM技术
    2.2 数字化全口义齿的临床应用情况
3 小结Conclusions

(8)磁性附着体固位的全口覆盖义齿咬合力分布对基牙牙周组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第一部分 磁性附着体固位的全口覆盖义齿临床回访研究
    实验一 义齿使用情况与患者满意度调查
        1 材料及设备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实验二 患者口内情况检查
        1 材料及设备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实验三 咬合力分布的测定
        1 材料及设备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 咬合力调整对基牙与牙周组织的影响
    实验一 咬合力测定和咬合调整
        1 材料及设备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实验二 咬合力的调整对基牙牙周改建的影响
        1 材料及设备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小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9)口腔数字化技术在口腔修复临床中的应用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数字化扫描系统重建牙颌模型精度的研究
    1.1 对象和方法
        1.1.1 材料与设备
        1.1.2 口腔牙列的数字化重建和数据获取
        1.1.3 实验方法
        1.1.4 统计学分析
    1.2 结果
        1.2.1 直接法数字化模型上测量数值
        1.2.2 间接法数字化模型上测量数值
        1.2.3 石膏模型上测量数值
    1.3 讨论
    1.4 小结
二、口腔修复体常用材料 3D打印机械性能研究
    2.1 对象和方法
        2.1.1 制备实验所用试样及分组
        2.1.2 3D打印材料拉伸性能测试
        2.1.3 3D打印材料摩擦磨损性能测试
        2.1.4 3D打印材料显微硬度测试
        2.1.5 3D打印材料表面粗糙度测试
        2.1.6 3D打印材料显微组织的观察
    2.2 结果
        2.2.1 3D打印常用口腔材料机械性能结果
        2.2.2 3D打印口腔常用材料断口形貌
        2.2.3 表面粗糙度
        2.2.4 3D打印口腔常用材料的金相显微结构
    2.3 讨论
        2.3.1 3D打印口腔常用材料成型工艺
        2.3.2 3D打印口腔常用材料机械性能
        2.3.3 3D打印各组试件表面平滑程度的探讨
    2.4 小结
三、典型病例介绍
    3.1 病例一
        3.1.1 病例资料
        3.1.2 治疗设计
        3.1.3 材料与设备
        3.1.4 结果
        3.1.5 讨论
        3.1.6 小结
    3.2 病例二
        3.2.1 病例资料
        3.2.2 治疗设计
        3.2.3 治疗程序
        3.2.4 结果
        3.2.5 讨论
    3.3 病例三
        3.3.1 病例资料
        3.3.2 治疗设计
        3.3.3 治疗程序
        3.3.4 结果
        3.3.5 讨论
    3.4 病例四
        3.4.1 病例资料
        3.4.2 治疗设计
        3.4.3 治疗程序
        3.4.4 结果
        3.4.5 讨论
    3.5 病例五
        3.5.1 病例资料
        3.5.2 治疗设计
        3.5.3 治疗程序
        3.5.4 结果
        3.5.5 讨论
    3.6 病例六
        3.6.1 病例资料
        3.6.2 治疗设计
        3.6.3 治疗程序
        3.6.4 结果
        3.6.5 讨论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个人简历

(10)红蜡片法制作功能性后堤区在上半口义齿修复中应用的临床病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2.修复前准备
    3.全口义齿制作
    4.戴牙
    5.临床效果评价标准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长期使用总义齿重制作义齿的特点(论文参考文献)

  • [1]数字化全口义齿与传统全口义齿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D]. 杨紫嫣.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2]孤立基牙上不同卡环设计RPD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病例报告[D]. 孙唤.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 [3]全口义齿数字化技术分析[J]. 王勇.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0(01)
  • [4]下颌牙槽嵴形态对下无牙颌患者修复方案制定及修复效果影响的研究[D]. 夏雨凝.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2018(05)
  • [5]全口义齿采用软衬材料联合义齿稳固剂的临床效果研究[J]. 杨慧,张海兵,周慧,刘渊君,昭日格图.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18(02)
  • [6]蜡片预留空间红膏个别托盘印模法应用于全口义齿修复的临床病例报告[D]. 郑爱玲. 大连医科大学, 2018(01)
  • [7]数字化全口义齿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应用[J]. 薛文利,李晓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7(26)
  • [8]磁性附着体固位的全口覆盖义齿咬合力分布对基牙牙周组织的影响[D]. 窦晨云. 第四军医大学, 2017(03)
  • [9]口腔数字化技术在口腔修复临床中的应用与研究[D]. 吴文孟. 天津医科大学, 2017(01)
  • [10]红蜡片法制作功能性后堤区在上半口义齿修复中应用的临床病例报告[D]. 周玉洁. 大连医科大学, 2017(07)

标签:;  ;  ;  ;  ;  

长期使用全口义齿修复义齿的特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