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淫羊藿中有效成分淫羊藿甙分离纯化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郑玉玲[1](2021)在《毛蕊花糖苷和淫羊藿苷的药动学初步探究》文中研究表明松果菊苷(Echinacoside,ECH)和毛蕊花糖苷(Acteoside,ACT)作为中药肉苁蓉的质量控制成分,属于苯乙醇苷类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骨质疏松和神经保护等药理作用。其相关对照品的缺乏及市场提供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限制了肉苁蓉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研究,常规柱色谱、葡聚糖凝胶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大孔吸附树脂、高速逆流色谱等传统分析技术的分离方法周期长、操作繁琐且成本高。制备液相色谱(Preparation of the Liquid Phase,PLC)使用广泛、操作简便、分离高效,在实验室规模的制备研究中可建立制备新方法。中压制备液相色谱(Medium Pressure Liquid Chromatography,MPLC)单次处理量大,分离高效,成本低,可实现目标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动态轴向压缩柱(Dynamic Axial Compression,DAC)寿命高、操作简便以及其分离效果与分析柱的分离效果相当,是中药现代化的必备技术之一。研究表明,淫羊藿苷(Icraiin,ICA)具有防治骨质疏松的药理作用,可在机体内转化成淫羊藿素(Icaritin,ICT),淫羊藿次苷Ⅱ(Icarisid II,ICS-Ⅱ)、脱水淫羊藿素(Anhydroicaritin,AICT),经查阅文献发现淫羊藿素、淫羊藿次苷Ⅱ和脱水淫羊藿素均有抗骨质疏松的生物活性。本实验建立了采用制备液相色谱从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Y.C.Ma)提取物中分离纯化ECH和ACT的方法,利用动态轴向中压制备系统在此制备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放大生产,实现较高的富集、纯化ECH和ACT的目标;对ACT和ICA的药动学进行了初步探究,研究ACT与ICA之间生物利用度的相互关系,研究ACT和ICA的代谢产物在体内的动态过程。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部分:1.准确测定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的含量是制备工艺研究的前提。本实验采用HPLC-DAD建立了一种同时定量分析ECH和ACT含量的方法。色谱柱为Venusil XBP C18(A);流动相系统为甲醇(A)-0.1%甲酸水溶液(B);检测λ为330 nm;柱温为30℃;流速为1.0 m L/min;进样量为10μL;梯度洗脱程序为0~12 min,26.5%A;12~15 min,26.5%~29.5%A;15~45 min,29.5%A;45~55 min,29.5~90%A;55~60 min,90%A。结果表明ECH和ACT分别在20.47~1310.00μg/m L和4.72~302.00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4.16%和102.06%,RSD%值均小于2.0%。方法学考察说明该方法精密度、准确度、重复性和稳定性均符合质量检测要求,可以作为ECH和ACT含量测定的方法,为后期从肉苁蓉提取物中制备ECH和ACT的工艺优化奠定基础,为ECH和ACT的纯度及得率的计算提供依据。2.采用制备液相色谱在实验室规模基础上建立了从肉苁蓉提取物中制备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的新方法。色谱柱为Shim-pack GIS(20×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35%:65%),λ为254 nm,流速为15 m L/min,时间为50 min,收集ECH和ACT两种流份,经浓缩和冷冻干燥后采用HPLC-DAD进行含量测定并计算收率。结果表明,从峰起点处收集的ECH经过一次制备后纯度大于99%,收率为96.48%,从半峰宽处收集的ACT经过二次制备后纯度大于97%,收率为34.29%。3.采用动态轴向中压制备系统在制备液相色谱的基础上进行放大实验,建立从肉苁蓉提取物中制备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的新方法。色谱柱为DAC 50,流动相为甲醇-水(35%:65%),λ为254 nm,流速为50 m L/min,时间为50 min,收集ECH和ACT两种流份,经浓缩和冷冻干燥后采用HPLC-DAD进行含量测定并计算收率。结果表明,从峰起点处收集的ECH经二次制备后纯度大于99%,收率为78.50%;从半峰宽处收集的ACT经过三次制备后纯度大于94%,收率为56.29%。4.准确测定血浆样品中各物质的含量是测定其生物利用度的前提。本实验采用液-质联用(LC-MS/MS)建立了一种同时定量检测血浆中ACT与ICA含量的方法,并进行了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线性关系、准确度、日内和日间精密度、提取回收率、基质效应和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等均符合相关要求,为准确测定ACT与ICA的生物利用度奠定了基础。5.毛蕊花糖苷生物利用度研究。实验以SD雄性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口服和静脉注射ACT的药动学参数,计算得出ACT的绝对生物利用度(absolute bioavailablity,Fabs);通过比较口服相同剂量的ACT和ACT-ICA中ACT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得出ACT的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结果表明,大鼠灌胃给药(100mg/kg)和静脉注射(1 mg/kg)的ACT,其AUC分别为(5459.85±135.51)和(792.56±58.83)(ug/L*h),因此毛蕊花糖苷的口服绝对生物利用度为6.89%。大鼠灌胃给药ACT(100 mg/kg)和灌胃给药ACT-ICA(100 mg/kg-100 mg/kg),AUC(0-∞)分别为(5459.85±135.51)和(7909.29±1016.31)(ug/L*h),AUC(0-t)、AUC(0-∞)、t1/2、Tmax、Cmax和MRT(0-t)有显着性差异,MRT(0-∞)无差异,因此毛蕊花糖苷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44.86%,说明淫羊藿苷与毛蕊花糖苷联合用药,能够提高毛蕊花糖苷的生物利用度。6.大鼠血浆中毛蕊花糖苷代谢产物的定性分析。以大鼠为研究对象,定性分析静脉注射给药毛蕊花糖苷、灌胃给药毛蕊花糖苷和灌胃给药毛蕊花糖苷-淫羊藿苷等不同给药情况下,羟基酪醇(Hydroxytyrosol,HT)和咖啡酸(Caffeic acid,CA)等主要初级代谢产物在大鼠体内的动态过程。结果发现,ACT静脉注射给药的情况下,CA的相对峰面积比HT的相对峰面积大;ACT灌胃给药的情况下,HT的相对峰面积比CA的相对峰面积大;灌胃给药ACT 9 h时HT和CA均达峰,HT的相对峰面积大于CA的相对峰面积;灌胃给药ACT-ICA 12 h时HT和CA均达峰,HT的相对峰面积大于CA的相对峰面积;灌胃给药ACT后HT达峰时的相对峰面积大于灌胃给药ACT-ICA,灌胃给药ACT后CA达峰时的相对峰面积小于灌胃给药ACT-ICA。7.淫羊藿苷生物利用度研究。实验以SD雄性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口服相同药量的ICA(100 mg/kg)和ICA-ACT(100 mg/kg-100 mg/kg)中ICA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得出ICA的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表明其AUC(0-∞)分别为(1414.16±184.86)和(765.75±13.59)(ug/L*h),AUC(0-t)、AUC(0-∞)、Tmax、Cmax、MRT(0-t)和MRT(0-∞)有显着性差异,t1/2无差异。淫羊藿苷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54.15%,说明毛蕊花糖苷与淫羊藿苷联合用药,能够降低淫羊藿苷的生物利用度。8.大鼠血浆中淫羊藿苷代谢产物的定性分析。灌胃给药ICA和灌胃给药ICA-ACT时,淫羊藿次苷Ⅱ的相对峰面积均最大;灌胃给药等量的ICA-ACT与ICA相比,灌胃给药ICA-ACT时ICT的相对峰面积大于灌胃给药ICA,AICT与ICS-Ⅱ的相对峰面积变化无规律。
潘佳[2](2020)在《淫羊藿叶多糖的提取纯化及其预防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淫羊藿(Epimedium koreanum Nakai),归为小檗科植物,又称仙灵脾,是一类药用历史久远的传统中药材。研究发现其药效丰富,有抗炎、抗衰老、降血脂等功效。近年来研究表明淫羊藿叶资源在保肝护肝方面药效显着。目前,对淫羊藿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黄酮和生物碱方面,而对淫羊藿多糖生理活性的相关报道还很少见,其作用机制也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对淫羊藿叶中多糖成分进行提取纯化,并对多糖的基本结构进行分析,同时对淫羊藿叶多糖的保肝护肝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首先采用超声水提法提取淫羊藿叶多糖,并利用正交实验法优化多糖的提取条件;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为1:25,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50min。使用最佳提取条件所得到的淫羊藿多糖的得率为5.98%。利用DEAF-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柱和Sephadex G-100葡聚糖凝胶柱对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均一多糖的组分,纯度为82.03%,利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其分子量为31.2 k Da。通过红外光谱对淫羊藿多糖进行结构解析,结果表明淫羊藿多糖具有吡喃糖结构。利用酸法水解、衍生化分析以及高效液相色谱的手段对淫羊藿叶多糖水解的单糖组成进行分析,其成分组成为阿拉伯糖(2.25):半乳糖(1.12):葡萄糖(0.74):葡萄糖醛酸(1.00):鼠李糖(1.15):甘露糖(0.32)。2.建立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探究淫羊藿叶多糖对预防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试验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加入56%乙醇)、淫羊藿低、中、高剂量组(10、20、40 mg/kg)5组。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淫羊藿多糖中、高剂量组均可降低血清中AST或ALT含量以及血液和肝脏中MDA含量、TG含量,同时提高模型组血液及肝脏中SOD、GPX活性以及GSH含量;当急性酒精摄入后,在10 h时淫羊藿多糖中、高剂量组均可提高模型组肝脏线粒体的SOD活性和GSH含量,同时降低MDA含量;15 h、20 h时淫羊藿多糖各剂量组能够提高模型组肝脏线粒体中GSH含量,同时降低MDA含量;病理学切片显示,淫羊藿中、高剂量组可改善坏死、变性的肝组织,其中高剂量组效果最好,表明淫羊藿多糖可以对肝组织起到保护作用。3.采用油酸(oleicacid,OA)和乙醇联合诱导Hep G2细胞,建立酒精性脂肪肝(AFLD)细胞模型,分为空白组、BSA组、模型组(加入1 mmol/L的OA和56%乙醇)和不同浓度淫羊藿多糖组(200、400、800μg/m L)6组,试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较,淫羊藿多糖各剂量组分别能够抑制受损细胞内AST、ALT以及TG含量的升高;并有效降低细胞中MDA含量和提高SOD的活性;同时淫羊藿多糖400μg/m L剂量组能够显着提高ADH的活性,减少乙醇在肝细胞内的蓄积现象,具有良好的改善酒精性脂肪肝的功效。
杨茹[3](2020)在《淫羊藿总黄酮提取、纯化工艺优化及其肠溶粘附胶囊制剂成型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淫羊蕾为我国传统补益中药,其性温,味辛、甘,归肝、肾经,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等功效,适用于治疗肾阳虚衰、阳痿遗精、筋骨痿软、风湿痹痛、麻木拘挛等症。淫羊藿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淫羊藿黄酮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抗骨质疏松,抗肿瘤等。本课题以淫羊蕾饮片为原料,对淫羊蕾总黄酮的提取、纯化工艺进行考察,并对淫羊藿总黄酮拟制备成肠溶粘附胶囊中内容物部分的成型工艺进行初步研究,以期为研发抗骨质疏松中药新制剂淫羊蕾总黄酮肠溶粘附胶囊提供前期的研究基础。本文首先对淫羊蕾黄酮抗骨质疏松的药理活性、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纯化的研究及淫羊蕾黄酮新型制剂的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并对实验部分进行以下3方面的研究:1.淫羊藿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优化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法进行浮羊藿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考察。以淫羊蕾总黄酮和5种代表性黄酮成分的含量为考察指标,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乙醇浓度、固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等4个因素。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应用正交实验优化淫羊藿总黄酮提取工艺,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称取一定量淫羊蕾饮片,除第一次另加3.5倍吸醇量外,其余按照1:15的固液比加入60%的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5 h,并对所得到的最佳工艺进行平行验证,得到淫羊藿总黄酮的含量为105.55±4.86 mg/g生药,RSD为4.61%,5种黄酮类成分之和为:19.52±0.68 mg/g生药,RSD值为3.49%,表明优化的最佳工艺稳定可行。2.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淫羊藿总黄酮的工艺优化以大孔吸附树脂对淫羊藿总黄酮和5种代表性成分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淫羊蕾苷,宝霍苷Ⅰ的吸附性能和洗脱性性能为考察指标,采用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相结合的方法,比较HPD100,HPD600,AB-8,X-5,D101五种不同型号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特性,筛选得到HPD100型大孔吸附树脂较适合用于淫羊藿总黄酮的富集纯化;对五个不同厂家的HPD100型大孔吸附树脂进行了筛选,发现西安蓝晓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HPD100型大孔吸附树脂较适合用于淫羊蕾总黄酮的富集纯化。考察HPD100型大孔吸附树脂对浮羊藿黄酮的物理吸附特性。以淫羊藿总黄酮和5种代表性黄酮单体为指标,考察HPD100型大孔吸附树脂对淫羊蕾总黄酮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过程,结果表明:HPD100型大孔吸附树脂对淫羊藿总黄酮及5种代表性黄酮成分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均符合伪二阶动力学模型,对淫羊藿总黄酮的吸附热力学过程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对5种黄酮成分之和的吸附热力学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HPD100型大孔吸附树脂对淫羊藿总黄酮的吸附过程为物理吸附占主导的放热过程,最佳吸附温度为25℃。对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淫羊蕾黄酮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以淫羊藿总黄酮和5种代表性黄酮单体为考察指标,对含不同乙醇浓度上柱液(0%,5%,10%,15%,20%,30%)、上样流速(0.5,1,2,4,6 BV/h)、上样浓度(0.05,0.1,0.5,1.0,1.5 g/mL)和上样量(40,20,4,1.2,1.2BV)、水洗用量(3~18BV)、除杂乙醇浓度(20%,25%,30%)和用量(1~8BV)、洗脱乙醇浓度(40%、50%、60%、70%)和用量(1~8BV)等大孔树脂的纯化参数进行了考察,最终优选的纯化工艺为:取生药质量浓度为0.5 g/mL的淫羊蕾黄酮提取液(含乙醇15%)上柱,在25℃下,以1 BV/h的流速上样3h,用8BV的蒸馏水洗去糖类等水溶性杂质,5 BV的25%乙醇除去其他杂质,再用4 BV的60%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经40℃真空干燥,得淫羊藿总黄酮提取物。小试中,本论文优选工艺制得的淫羊藿总黄酮提取物得率为3.53%,其中淫羊藿苷、朝蕾定A、朝蕾定B、朝藿定C、宝霍苷Ⅰ、总黄酮、5种黄酮成分之和的纯度分别为:16.94%、3.45%、5.55%、3.65%、1.04%、64.09%、30.63%,与不同厂家的淫羊蕾总黄酮的提取物相比纯度均较高。用上述优选的提取和纯化工艺进行中试放大,得到的淫羊蕾总黄酮提取物得率为3.36%,其中淫羊藿苷、朝藿定A、朝蕾定B、朝藿定C、宝霍苷Ⅰ的纯度分别为27.24%、3.51%、4.76%、3.52%、1.30%,与小试结果相比淫羊藿苷的纯度提高近10%,其余成分差异均在0.8%以内;总黄酮、5种黄酮单体之和的纯度为74.00%、40.34%,与小试结果相比,纯度提高近10%。表明HPD100型大孔吸附树脂能够有效地纯化淫羊藿总黄酮,并且纯化工艺稳定可行。3.淫羊藿总黄酮肠溶粘附胶囊制剂成型的初步研究初步探讨了淫羊蕾总黄酮肠溶粘附胶囊内容物颗粒成型工艺:以颗粒成型率、制粒一次成型的参数设置,以及淫羊藿总黄酮在12 h内的累计释放度和酶解情况为考察指标,考察填充剂(糊精,玉米淀粉比例),蜗牛酶、卡波姆及加入比例对干法制粒制备肠溶粘附胶囊内容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糊精较适合作为干法制粒的填充剂;蜗牛酶的加入会影响制剂处方整体物料的可压性,导致制粒困难,而卡波姆的加入对颗粒的成型率影响不大,反而可以改善蜗牛酶对物料的影响,增加可压性,进而增加颗粒的成型性,但卡波姆的加入会延缓淫羊藿总黄酮的释放;淫羊藿总黄酮肠溶粘附胶囊内容物干法制粒的处方比例为:淫羊藿总黄酮提取物:蜗牛酶:糊精:卡波姆=6:1:2:0.25。
李畅[4](2021)在《淫羊藿多糖对其难溶性黄酮苷的增溶作用及机制初探》文中研究表明淫羊藿苷和宝藿苷Ⅰ是淫羊藿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二者在抗骨质疏松、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较低的溶解度导致生物利用度低,从而限制了其应用。改善淫羊藿苷和宝藿苷Ⅰ的溶解度,扩大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解决溶解度差的方法主要包括制备固体分散体、磷脂复合物、环糊精包合物等,但每种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天然来源的多糖不仅具有抗肿瘤、抗氧化、免疫调节等作用,其作为功能组分增加难溶性成分溶解度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中药的物质基础是一个有序的整体,由功能组分和有效组分共同构成,某些功能组分可以提高有效组分的溶解度,两者协同作用,增强疗效。多糖作为淫羊藿本身存在的重要组分,对淫羊藿苷和宝藿苷Ⅰ的增溶功能及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本文以淫羊藿多糖作为功能组分为出发点,研究了淫羊藿多糖的结构特征,分析了结构对其功能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为解决难溶性组分/成分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认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首先,通过优化淫羊藿粗多糖提取物最佳工艺参数,获得最优提取条件。经过除蛋白、脱色素、DEAE-52纤维素柱分离、Sephadex G-100纯化最终得到淫羊藿中性多糖EPS-1-1和酸性多糖EPS-2-1。首先采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得到淫羊藿粗多糖提取物最优提取条件:提取时间2.4 h,提取次数2次,料液比1:23。此条件下多糖得率平均值为2.15%,而回归方程所得的多糖得率理论预测值为2.18%,两者相对误差为1.11%,表明运用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的模型可靠,参数合理可信。接着采用木瓜蛋白酶法联合seveag试剂法除蛋白,HP20大孔树脂脱色素,得到淫羊藿粗多糖。最后粗多糖采用DEAE-52纤维素柱层析的方法,纯水和0.3 MNaCl溶液洗脱分离得到EPS-1和EPS-2,二者采用Sephadex G-100进一步纯化得到淫羊藿中性多糖EPS-1-1和酸性多糖EPS-2-1。其次,综合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酸水解、PMP衍生化、红外色谱法、刚果红实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纯化得到的淫羊藿多糖EPS-1-1和EPS-2-1进行结构特征解析。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检测结果显示,二者均为单峰,说明是均一多糖。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可知,EPS-1-1的分子量为9733 Da,EPS-2-1的分子量为204888 Da;化学组成分析结果表明,EPS-2-1的糖醛酸含量(41.67%)明显高于EPS-1-1,符合酸性多糖特征。此外,EPS-1-1 由摩尔比为 1.90:0.67:0.05:0.08:3.29:1.51:0.05:0.37 的果糖,甘露糖,核糖,鼠李糖,葡萄糖,半乳糖,木糖,阿拉伯糖组成。EPS-2-1含有的单糖包括果糖,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木糖和阿拉伯糖,摩尔比为5.25:0.18:0.32:0.13:1.14:0.16:0.55:0.08:0.22。红外色谱图结果表明,除多糖特征吸收峰外,EPS-1-1含有α-糖苷键存在的848 cm-1特征吸收峰;而EPS-2-1在917 cm-1的特征峰说明EPS-2-1中存在的是β-糖苷键,而且EPS-2-1中存在-COOH的特征吸收峰。刚果红实验说明EPS-1-1和EPS-2-1是以随机线团的形式存在的。扫描电镜图像显示EPS-1-1包含球形结构且周围有片状结构堆积,二者表面均分布着一些较大致密的蜂窝状孔洞。EPS-2-1则主要呈片状形貌,表面粗糙,有大小不一的凹陷。最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差示扫描量热法、临界胶束浓度测定以及粒径和zeta电位分析研究淫羊藿多糖对淫羊藿苷和宝藿苷Ⅰ的增溶功能及可能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淫羊藿粗多糖在0-20 mg/mL浓度范围内,对淫羊藿苷和宝藿苷Ⅰ的增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淫羊藿粗多糖对淫羊藿苷和宝藿苷Ⅰ的增溶作用随着粗多糖溶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均一多糖EPS-2-1对二者的增溶作用强于EPS-1-1,推测多糖的增溶功能可能与其结构相关。根据差示扫描量热法、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以及粒径与zeta电位分析检测结果,推断多糖的增溶机制可能是多糖与淫羊藿苷和宝藿苷Ⅰ相互作用,以胶束的形式形成了新的复合物,且与EPS-2-1形成的复合物更稳定。本研究对两种淫羊藿均一多糖EPS-1-1和EPS-2-1的结构特征进行了解析,比较了两种不同结构特征的多糖对淫羊藿苷和宝藿苷Ⅰ的增溶作用,并对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索,为改善难溶性成分溶解度差以及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提供了可能性,并进一步扩展了中药多糖的应用。
李子豪[5](2019)在《淫羊藿低糖苷组分的制备技术及工艺工程化研究》文中认为中药制备技术及其工艺工程化是中药生产向现代化大工业化迈进的重要一步,在中药组分制备技术工艺工程化的过程中,应结合现有生产技术和自动化先进生产设备,在GMP等要求的指导下进行工艺的合理调整和多层次、全过程、动态的质量控制,大幅度提高中药组分生产效率的同时确保其质量均一稳定,有利于提高未来组分中药制剂产品给药剂量的可控性、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这样才能在当今医药市场上站稳脚跟,更好的推动中药国际化进程发展,提高中药在国际医药市场的认可度。淫羊藿为小檗科淫羊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本课题组围绕着它申请并开展了多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的研究工作,前期研究表明淫羊藿具有明确的抗骨质疏松作用,其发挥药效的主要活性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多以黄酮糖苷的的形式存在于饮片中,随着携带糖基数目的增加,溶解性增加,但吸收性变差,低糖苷的吸收好于多糖苷的吸收,且起效物质为淫羊蕾低糖苷;而经过加热炮制和肠道菌代谢有助于淫羊蕾多糖苷黄酮向低糖苷黄酮转化,但并不能达到完全转化的程度。本文旨在建立从饮片总黄酮醇提取,到酶解提高淫羊藿总黄酮中低糖苷的含量,再到分离纯化富集获得纯度较高的淫羊藿低糖苷组分的整套制备技术,更好的实现其工艺工程化,主要研究内容分如下:1、基于前期提取工艺研究中选用过于单一成分指标或粗糙测定紫外吸收总黄酮的评价标准,进一步优选用淫羊藿饮片中含量相对较高的四个多糖苷成分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和淫羊藿苷代表整体淫羊藿总黄酮、共同作为指标成分评价工艺的优劣,通过单因素实验初步筛选出淫羊蕾总黄酮醇提工艺条件的因素和水平:乙醇浓度(40%、50%、60%)、提取次数(1、2、3次)、乙醇体积(18、20、22倍)和提取时间(1.5、2.0、2.5 h);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得到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淫羊藿饮片中加入20倍的50%乙醇、加热回流3次、每次2.0 h的;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人力物力最小化的目标,通过与实际生产情况相结合对最优工艺进行调整,确定最终淫羊藿总黄酮醇提工艺条件为:淫羊藿饮片中加入20倍的50%乙醇,加热回流2次,每次2.0 h。2、搭建了一套可以始终维持常温状态下进行大批量回收乙醇、浓缩提取液的装置:陶瓷膜+反渗透膜,陶瓷膜装置可对提取液完成进一步的过滤除杂,反渗透膜装置浓缩提取液的的同时获得的回收乙醇溶液,更接近于醇提工艺中的提取溶剂乙醇浓度,有利于直接二次使用;整套装置始终处于常温状态下工作,避免高温加热致使化学成分被破坏或易挥发等损失现象的发生;两个装置的中试规模技术较为成熟,未来放大规模投入于中药产业化生产中,具有较高的可行性、极高的应用前景和价值。3、进行了纤维素酶作用下淫羊藿多糖苷单体的转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和淫羊藿苷在纤维素酶作用下只脱去C-7位的葡萄糖基完全转化为对应淫羊藿低糖苷箭藿苷A、箭藿苷B、鼠李糖基淫羊藿次苷Ⅱ和宝藿苷Ⅰ,进一步说明通过引入体外酶解工艺有助于淫羊藿总黄酮中多糖苷向低糖苷转化,从而提高淫羊藿低糖苷黄酮化合物的含量。然后引入体外酶解的工艺方法,借助纤维素酶对淫羊藿总黄酮进行脱糖酶解反应,并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得到最佳酶解工艺条件,纤维素酶(料液比20:0.40)在65℃条件下与淫羊藿总黄酮反应3 h,即可将其中多糖苷黄酮化合物全部转化为低糖苷黄酮化合物。4、在课题组前期简单粗糙的分离纯化技术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梯度洗脱环节,并对局部环节采取再循环纯化富集操作,旨在提高淫羊藿低糖苷组分纯度的同时减少分离纯化富集过程中的目标组分成分的损失量。建立了局部再循环纯化富集淫羊藿低糖昔组分工艺,依次采用水洗、40%、60%和80%乙醇进行梯度洗脱,收集60%洗脱部分进行再循环纯化富集,收集合并两次分离纯化的80%乙醇洗脱液,结晶获得淫羊藿低糖苷组分,纯度超过80%。并借助HPLC-ESI-QTOF-MS技术辨析出淫羊藿低糖苷组分中6个主要成分,名称、相对分子质量和化学式分别为宝藿苷Ⅱ(500、C26H280O10)、箭藿苷A(676、C33H40O15)、箭藿苷 B(646、C32H38O14)、鼠李糖基淫羊藿次苷 Ⅱ(660、C33H40O14)、Anhydroicaritin-3-O-rha-dideoxyfuranose(658、C33H38O14)和宝藿苷1(514、C27H30O10)。5、本文在淫羊藿低糖苷组分制备技术基础上继续进行了工艺工程化研究,规划了整套制备技术工艺流程图、详细环节步骤和强调质量控制要点,旨在清晰明了的展示整套制备工艺中需要的技术和要求,以此确保工艺工程化的规范性、系统性和合理性。
张家维[6](2019)在《分子印迹技术在三种天然活性成分研究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MIPs由于其高度特异性、制备简单、成本低等优点,因此在医学和药学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合成了三种不同类型的MIPs材料,将其用于果汁脱苦、代谢产物的富集以及从复杂体系中同时富集多种目标化合物。本文旨在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分子印迹技术在复杂体系中的应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表面印迹技术,以柠檬苦素为模板,修饰的SiO2纳米颗粒作为支撑材料,制备MIPs作为吸附剂,首次从柠檬汁中除去柠檬苦素。实验结果表明,与NIPs(8.12 mg/g)相比,MIPs具有更高的吸附量(27.72 mg/g)和快速吸附能力(60 min);选择性实验表明,MIPs对柠檬苦素有较好的识别能力,对诺米林和黄柏酮的选择性因子分别为2.75和1.83。最后,MIPs成功地从柠檬汁中选择性的除去了柠檬苦素,根据HPLC结果,MIPs几乎分离出柠檬汁中所有的柠檬苦素。(2)采用表面印迹技术,以淫羊藿苷为模板制备了高效、灵敏的双功能单体磁性MMIPs,并成功用于富集淫羊藿总黄酮在大鼠睾丸和骨头中的代谢产物。壳聚糖和甲基丙烯酸作为双功能单体,其中壳聚糖具有生物相容性,甲基丙烯酸能提供更多的氢键供体。MMIPs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7.60 mg/g)、较快的传质速率(60min)和良好的选择性识别能力。MMIPs对木犀草素和大黄素的选择性因子分别为2.63和2.12。在最优条件下,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025μg/mL和0.05μg/mL。将MMIPs直接注入雄鼠睾丸中特异性富集体内淫羊藿总黄酮的代谢物,并用于体外从骨头中提取代谢物。实验结果表明,MMIPs与UPLC-Q-TOF-MS结合,在睾丸中成功鉴定出28种化合物,骨头中成功鉴定出19种化合物,其中包括27种新化合物,该研究为从复杂样品中富集代谢产物提供了可靠的方案。(3)采用本体聚合法,以槲皮素和五味子乙素为双模版,低共熔溶剂为功能单体,制备了绿色安全、无毒无害的DMIPs,并将其用于从赶黄草-五味子粗提物中同时富集槲皮素和五味子乙素。研究结果表明,DMIPs能在80 min快速达到吸附平衡,对槲皮素和五味子乙素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3.58 mg/g和41.64 mg/g。选择性实验表明DMIPs对槲皮素和五味子乙素有较好的选择识别能力,对其结构类似物木犀草素、淫羊藿苷、五味子醇甲和五味子甲素的选择性因子分别为1.71、1.83、3.95和2.17。利用DMIPs成功富集到五味子和赶黄草粗提物中的槲皮素和五味子乙素。此外,将富集槲皮素和五味子乙素的DMIPs灌胃小鼠,在不同时间点取血,成功检测到血液样品中槲皮素和五味子乙素,且他们的药代动力学与文献报导结果类似。本章实验证明,分子印迹材料可用于从复杂基质中特异性分离纯化目标分子,同时富集目标分子后的MIPs可进一步用到其他方面。
郝建宇[7](2019)在《超高压与喷雾干燥制备淫羊藿雪菊速溶茶工艺优化及抗疲劳评价》文中指出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 Maxim.)是小檗科淫羊藿属的一类珍贵的药材,在其中提取出的黄酮(淫羊藿苷)有着很大的药物活性,尤其是可以增强体质,稳定激素及维持免疫功能等。雪菊(Coreopsis tinctoria Nutt.)中包含大量的黄酮类、氨基酸类等天然生物活性成分,可以抵抗外来微生物的侵袭,抑制病原体、增强免疫力等,其中黄酮类的含量最多,是一种抗氧化剂。本研究以性味辛、甘、温的淫羊藿与味甘、性平的雪菊复合,对超高压提取淫羊藿苷、雪菊黄酮工艺进行优化,调配获得淫羊藿雪菊混合提取液,加入助干剂进行喷雾干燥工艺优化研究及理化分析,获得口感适宜,稳定性好且具有缓解体力疲劳功效的新产品,本文研究得出如下成果:(1)确定淫羊藿苷超高压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以淫羊藿苷得率为评价指标,得到超高压提取淫羊藿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压力370 MPa,乙醇浓度60%,液料比30:1 mL/g,淫羊藿苷得率9.21±1.00%。(2)确定雪菊黄酮超高压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以黄酮得率为评价指标,得到超高压提取雪菊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压力350MPa,乙醇浓度50%,液料比50:1 mL/g,得率为16.24±2.00%。(3)确定淫羊藿雪菊速溶茶喷雾干燥最佳工艺参数以出粉率为评价指标,得到喷雾干燥淫羊藿雪菊速溶茶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进口温度153.00℃,β-环糊精添加8.00%,蠕动泵转速10.00 r/min,出粉率为71.37±0.832%。(4)淫羊藿雪菊速溶茶理化分析淫羊藿雪菊速茶理化分析结果表明:水分含量为4.19±0.02%,总灰分为12.80±0.10%,总黄酮含量为22.43%,RDS=1.89%。堆积密度0.40±0.02 g/mL、振实密度0.70±0.03 g/mL、速溶茶流动性差,颗粒间吸附很强。淫羊藿雪菊速茶茶粉呈黄棕色、颗粒微小且大小均匀、无结块,粉体流动性差;冲泡后轻微浑浊,热溶性好、无杂质,冷冲有少量沉淀,香气寡淡,口感醇厚。(5)淫羊藿雪菊速溶茶的GC-MS分析研究共检测出挥发性香气成分占总峰面积32.97%,其中包括8种酯类物质,8种酸类物质,7种酮类物质,6种醛类物质,5种苯类物质,4种醇类物质,3种烷类物质,3种烯类物质及4种其他类香气成分。分别战总挥发性香气物质的4.33%、11.93%、5.19%、2.55%、2.58%、1.47%、1.34%、0.4%、3.18%,其主体香气成分为十八碳-9,12,15-三烯酸、甲苯、苯乙酸、2’,3’,4’-三羟基苯乙酮、二氢猕猴桃内酯、十四酸、对羟基肉桂酸甲酯。(6)淫羊藿雪菊速茶解体力疲劳功能评价利用小鼠负重游泳模型研究淫羊藿雪菊速溶茶的缓解体力疲劳的保健功能。通过测定小鼠负重游泳力竭时间、血清尿素、肝/肌糖原,分析比较淫羊藿雪菊速溶茶高剂量组、中计量组、低剂量组及空白对照组的缓解体力疲劳功能。与空白组对比,中剂量组均显着提升,小鼠的力竭时间(2676.82±237.67 s)比空白组(1746.32±268.76 s)提高34.76%,血尿素氮含量(9.93±2.44 mmoL/L)比空白组(12.60±0.66 mmoL/L)降低21.19%,小鼠的肝糖原含量(12.68±2.62 mg/g)和肌糖原含量(2.10±0.1 mg/g)比空白组(10.28±2.45 mg/g、1.86±0.25 mg/g)增加23.24%、11.43%。淫羊藿雪菊速溶茶可明显延长小鼠的负重游泳时间,提高运动耐力,提高机体对运动应激性的适应能力,同时明显提高运动后小鼠肝糖原(LG)和肌糖原(MG)的储备量,降低血尿素氮(BUN)含量水平,说明淫羊藿雪菊速溶茶具有缓解小鼠体力疲劳的功效。
何理[8](2019)在《柔毛淫羊藿有效药用成分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以广元市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南充市金城山森林公园的柔毛淫羊藿(Epimedium pubescens)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柔毛淫羊藿中有效药用成分(淫羊藿苷和总黄酮)的含量;同时利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柔毛淫羊藿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以期为柔毛淫羊藿的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群落样地有效药用成分研究。(1)唐家河三个群落中(A,B和C),群落A中柔毛淫羊藿的淫羊藿苷含量最高,群落B中的淫羊藿苷含量最少;群落A中黄酮含量最少,群落C中的黄酮含量最多。(2)金城山森林公园群落中,淫羊藿苷的含量依次为公路﹥栈道﹥树林﹥竹林;黄酮含量依次为竹林>公路﹥栈道﹥树林;(3)在公路群落不同季节中,淫羊藿苷含量依次为冬天﹥秋天﹥春天﹥夏天,黄酮含量依次为冬天﹥夏天﹥秋天﹥春天,冬天柔毛淫羊藿中淫羊藿苷和黄酮含量都是最高的。2.不同群落样地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1)唐家河保护区A、B、C三个不同群落中:多样性指数(shonnon)依次为群落B﹥群落A﹥群落C,但丰富度(chao)依次为群落C﹥群落A﹥群落B。因此群落B的多样性最高,但丰富度最低,而群落C的多样性最低,丰度最高。进一步对土壤微生物的物种组成进行分析,三个不同群落中共有的几大优势中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芽单孢菌门(Gemmatimonadetes)、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和Latescibacteria。其中,变形菌门、酸杆菌门、绿弯菌门为最优势菌群。群落A的绿弯菌门含量比群落B群落C多,群落B和群落C中硝化螺旋菌门、拟杆菌门优于群落A。(2)金城山森林公园群落中,多样性指数(Shannon)依次为栈道旁﹥公路旁﹥竹林处﹥树林处,但丰富度(chao)依次为公路旁﹥栈道旁﹥竹林处﹥树林处,栈道处群落的多样性性最高,但公路处丰富度最高,树林处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富度都最较低;进一步对土壤微生物的物种组成进行分析,四个不同群落中变形菌门、酸杆菌门、绿弯菌门、放线菌门、硝化螺旋菌门、浮霉菌门、芽单孢菌门是主要的菌群。其中变形菌门、酸杆菌门、绿弯菌门为优势菌群。但群落公路处和栈道处的绿弯菌门含量高于树林处群落和竹林处群落,树林处群落和竹林处群落中变形菌门含量优于群落公路旁和栈道旁。(3)不同季节中,多样性指数依次秋天﹥冬天﹥夏天﹥春天;丰富度依次为秋天﹥冬天﹥夏天﹥春天。说明四个季度中多样性和丰富度变化一致,秋天多样性和丰富度都高的,春天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最低。进一步对土壤微生物的物种组成进行分析,四个季度共有的几大优势菌种是变形菌门、酸杆菌门、绿弯菌门、放线菌门、硝化螺旋菌门。变形菌门在春季所占比例少于其他三个季节;酸杆菌门在秋天含量最高;绿弯菌门在冬季含量少于其他三个季节;放线菌门在四个季度差异不大,硝化螺旋菌门在春夏中的占比显着多于秋冬。3.土壤微生物与有效药用成分的相关性分析。(1)唐家河保护区土壤中Acidibacter与淫羊藿苷的含量呈显着正相关,其它相关性都不显着;Nocardioioides,Haliangium和Nitrospira与淫羊藿苷的含量呈显着负相关,其它相关性都不显着。总黄酮含量与土壤微生物没有显着相关性。(2)金城山中BurkholderiaspyxAZ32与淫羊藿苷的含量呈显着负相关。总黄酮含量与土壤微生物没有显着相关性。(3)不同季节中,H16和淫羊藿苷的含量呈显着负相关。Hliangium与总黄酮含量呈显着负相关。
单金津[9](2015)在《药食用真菌对基料中小分子化学成分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文开展了药食用真菌生物转化相关研究,探讨药食用真菌的培养对基质中天然小分子成分的影响,进一步评价药食用真菌营养价值。方法:1.采用子实体组织分离法获得纯化的药食用真菌菌丝体;2.通过液体发酵培养方法完成药食用真菌菌丝体对药物小分子(淫羊藿苷A、淫羊藿总黄酮、喜树碱、槲皮苷、芦丁)的生物转化;3.通过药食用真菌出菇培养完成其对淫羊藿全植株小分子成分的转化;4.以药渣废弃物青冈子壳、刺梨果渣、淫羊藿(药渣)、丹参(药渣)、淫羊藿(药渣)加刺梨果渣为不同基质(菌糠)培养平菇并采用苯酚-硫酸法及分光光度法测定所产平菇粗多糖的含量及其对羟自由基和DPPH的清除能力。结果:1.本实验共分离纯化6株药食用真菌,分别是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虫草花(Cordyceps militaris)、茶树菇(Agrocybe cylindracea)、冬荪(Winter sun)、香菇(Dried mushroom)、灵芝(Ganoderma);2.经平菇液体发酵培养可使淫羊藿苷A转化为宝藿苷II;芦丁和槲皮苷转化结果尚在确定;3.经出菇培养可明显降低淫羊藿基质中总黄酮含量;4.以淫羊藿为基质其粗多糖得率与含量最高,分别为9.49%、60.47%。以淫羊藿+刺梨为基质其多糖抗氧化活性最强,当多糖浓度为10mg/mL时,其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可达89.43%,DPPH自由基清除率可达95.8%。结论:药食用真菌液体培养及出菇培养对天然小分子成分具有一定的转化作用,后期需对其转化基质进行更加深入的考察;以刺梨、淫羊藿为培养基质所培养的药食用真菌平菇抗氧化活性明显增强,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
袁航,曹树萍,陈抒云,过立农,郑健,林瑞超[10](2014)在《淫羊藿的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淫羊藿在我国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亦是苗族习用药材,淫羊藿属植物中含有黄酮、木脂素、苯酚苷、生物碱、多糖等多种化学成分,在广泛的文献检索基础上,以国内7种药用淫羊藿为对象,对淫羊藿中所含化学成分进行了较全面的分类汇总,并对其品种鉴别和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淫羊藿药材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二、淫羊藿中有效成分淫羊藿甙分离纯化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淫羊藿中有效成分淫羊藿甙分离纯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毛蕊花糖苷和淫羊藿苷的药动学初步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章 松果菊苷及毛蕊花糖苷的制备工艺研究 |
第一节 松果菊苷及毛蕊花糖苷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1 材料与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小结 |
第二节 制备液相色谱分离纯化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 |
1 材料与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小结 |
第三节 中压制备液相色谱分离纯化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 |
1 材料与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小结 |
第二章 血浆样品中毛蕊花糖苷和淫羊藿苷定量分析方法的建立 |
1 材料与方法 |
2 方法学验证 |
3 小结 |
第三章 毛蕊花糖苷相关药动学研究 |
第一节 毛蕊花糖苷的绝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小结 |
第二节 毛蕊花糖苷的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小结 |
第三节 大鼠血浆中毛蕊花糖苷代谢产物的定性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小结 |
第四章 淫羊藿苷的相关药动学研究 |
第一节 淫羊藿苷的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小结 |
第二节 大鼠血浆中淫羊藿苷代谢产物的定性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小结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肉苁蓉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淫羊藿叶多糖的提取纯化及其预防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淫羊藿概述 |
1.2 淫羊藿的化学成分研究 |
1.3 淫羊藿生理活性研究 |
1.4 淫羊藿的应用现状 |
1.5 淫羊藿多糖的研究现状 |
1.6 淫羊藿多糖的提取纯化工艺 |
1.7 淫羊藿多糖的生理活性 |
1.8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9 创新点 |
第二章 淫羊藿叶多糖的提取纯化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 |
2.3 讨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淫羊藿叶多糖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预防作用 |
3.1 材料和方法 |
3.2 结果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四章 淫羊藿叶多糖对酒精性脂肪肝的改善作用 |
4.1 材料和方法 |
4.2 结果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3)淫羊藿总黄酮提取、纯化工艺优化及其肠溶粘附胶囊制剂成型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淫羊藿黄酮抗骨质疏松的药理活性简介 |
第二节 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纯化的研究进展 |
第三节 淫羊藿黄酮新型制剂研究进展 |
第四节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思路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淫羊藿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优化 |
1. 材料、仪器与试剂 |
1.1 材料 |
1.2 仪器 |
1.3 试剂 |
2. 实验方法 |
2.1 淫羊藿总黄酮紫外分光光度法含量测定 |
2.2 浮羊藿5种黄酮单体HPLC含量测定 |
2.3 淫羊蕾饮片吸醇量测定 |
2.4 单因素实验优化提取工艺条件 |
2.5 正交实验优化提取工艺 |
2.6 验证实验 |
3. 实验结果 |
3.1 浮羊藿总黄酮紫外分光光度法含量测定 |
3.2 五种淫羊藿黄酮单体HPLC线性关系考察 |
3.3 单因素实验结果 |
3.4 正交实验结果 |
3.5 验证试验 |
4. 小结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大孔吸附树脂法纯化淫羊藿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
1. 材料、仪器与试剂 |
1.1 材料 |
1.2 仪器 |
1.3 试剂 |
2. 实验方法 |
2.1 淫羊藿总黄酮紫外分光光度法含量测定 |
2.2 淫羊藿5种黄酮单体HPLC含量测定 |
2.3 蒽酮-硫酸比色法检测淫羊藿总糖 |
2.4 淫羊蕾总黄酮上柱液的制备 |
2.5 大孔吸附树脂预处理 |
2.6 大孔吸附树脂种类的筛选 |
2.7 大孔吸附树脂厂家的筛选 |
2.8 HPD100型大孔吸附树脂的物理吸附特性考察 |
2.9 HPD100型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淫羊蕾总黄酮的工艺参数考察 |
2.10 HPD100型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淫羊藿总黄酮中试放大 |
3. 实验结果 |
3.1 葱酮-硫酸比色法检测水洗脱液中淫羊藿总糖 |
3.2 大孔吸附树脂种类的筛选 |
3.3 HPD100型大孔吸附树脂厂家的筛选 |
3.4 HPD100型大孔吸附树脂物理吸附特性考察 |
3.5 HPD100型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淫羊藿总黄酮的工艺参数考察 |
3.6 HPD100型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淫羊蕾总黄酮中试放大 |
4. 小结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淫羊藿总黄酮肠溶粘附胶囊制剂成型的初步研究 |
1. 材料、仪器与试剂 |
1.1 材料 |
1.2 仪器 |
1.3 试剂 |
2. 实验方法 |
2.1 淫羊藿总黄酮紫外分光光度法含量测定 |
2.2 淫羊藿黄酮原型苷及次级苷HPLC含量测定 |
2.3 胶囊内容物的供试品溶液制备 |
2.4 淫羊藿总黄酮肠溶黏附胶囊内容物干法制粒成型工艺初步研究 |
3. 实验结果 |
3.1 累计释放度测定方法选择 |
3.2 填充剂对干法制粒的影响 |
3.3 卡波姆以及蜗牛酶对干法制粒的影响 |
3.4 淫羊藿总黄酮提取物与蜗牛酶比例考察 |
3.5 淫羊藿总黄酮提取物与卡波姆比例考察 |
4. 小结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一节 全文总结 |
第二节 创新点与工作展望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4)淫羊藿多糖对其难溶性黄酮苷的增溶作用及机制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文献综述 |
1.1.1 淫羊藿多糖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1.1.2 淫羊藿苷、宝藿苷Ⅰ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1.1.3 难溶性成分增溶方法的研究进展 |
1.1.4 中药物质基础的整体性研究 |
1.1.5 中药多糖提高难溶性成分溶解度的研究进展 |
1.2 立题背景、研究内容及意义 |
1.2.1 选题依据 |
1.2.2 研究内容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淫羊藿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 |
2.1 响应面法优化淫羊藿粗多糖提取物的制备工艺 |
2.1.1 粗多糖提取物的制备及得率计算 |
2.1.2 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参数 |
2.2 淫羊藿粗多糖的制备 |
2.2.1 木瓜蛋白酶法联合Seveag法除蛋白 |
2.2.2 HP20大孔树脂脱色素 |
2.3 淫羊藿均一多糖的制备 |
2.3.1 DEAE-52纤维素柱分离 |
2.3.2 Sephadex G-100纯化 |
2.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淫羊藿多糖的结构特征解析 |
3.1 淫羊藿多糖一级结构特征解析 |
3.1.1 总多糖含量测定 |
3.1.2 蛋白质含量测定 |
3.1.3 糖醛酸含量测定 |
3.1.4 分子量的测定 |
3.1.5 单糖组成测定 |
3.1.6 淫羊藿多糖的FT-IR检测 |
3.2 淫羊藿多糖高级结构特征解析 |
3.2.1 淫羊藿多糖的刚果红实验 |
3.2.2 淫羊藿多糖的扫描电镜检测 |
3.3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淫羊藿多糖的增溶功能及可能机制研究 |
4.1 淫羊藿苷、宝藿苷Ⅰ水中溶解度的测定 |
4.1.1 淫羊藿苷的溶解度测定 |
4.1.2 宝藿苷Ⅰ的溶解度测定 |
4.2 淫羊藿粗多糖对淫羊藿苷、宝藿苷Ⅰ的增溶作用研究 |
4.2.1 不同浓度淫羊藿粗多糖对淫羊藿苷的增溶作用 |
4.2.2 不同浓度淫羊藿粗多糖对宝藿苷Ⅰ的增溶作用 |
4.3 淫羊藿均一多糖对淫羊藿苷、宝藿苷Ⅰ的增溶作用研究 |
4.3.1 EPS-1-1和EPS-2-1对淫羊藿苷的增溶作用 |
4.3.2 EPS-1-1和EPS-2-1对宝藿苷Ⅰ的增溶作用 |
4.4 淫羊藿均一多糖对淫羊藿苷、宝藿苷Ⅰ的增溶机制研究 |
4.4.1 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 |
4.4.2 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 |
4.4.3 粒径与zeta电位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1.1 淫羊藿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 |
5.1.2 淫羊藿多糖的结构特征解析 |
5.1.3 淫羊藿多糖的增溶功能及机制研究 |
5.2 研究创新点 |
5.2.1 以功能组分为视角探究淫羊藿多糖的增溶作用 |
5.2.2 评价淫羊藿多糖结构与增溶作用的关系 |
5.2.3 以热量变化和胶束的形成研究多糖的増溶机制 |
5.3 工作展望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5)淫羊藿低糖苷组分的制备技术及工艺工程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中药组分制备技术及工艺工程化 |
1.2 淫羊藿简介 |
1.3 淫羊藿低糖苷 |
1.4 淫羊藿低糖苷的制备工艺 |
1.4.1 酶解法 |
1.4.2 微生物转化法 |
1.4.3 植物细胞生物转化法 |
1.4.4 合成法 |
1.5 本文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二章 淫羊藿低糖苷组分制备技术:淫羊藿总黄酮醇提工艺研究 |
2.1 淫羊藿多糖苷黄酮多指标成分分析方法 |
2.1.1 仪器、试药与试剂 |
2.1.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2.2 单因素实验 |
2.2.1 仪器、试药与试剂 |
2.2.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2.2.3 小结 |
2.3 正交试验 |
2.3.1 仪器、试药与试剂 |
2.3.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2.3.3 小结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陶瓷膜+反渗透膜”组合浓缩新技术新工艺研究 |
3.1 仪器、试药与试剂 |
3.2 旋转蒸发浓缩提取液 |
3.2.1 方法 |
3.2.2 结果 |
3.3 “陶瓷膜+反渗透膜”组合浓缩新技术新工艺 |
3.3.1 常用浓缩装置的局限性 |
3.3.2 “陶瓷膜+反渗透膜”组合浓缩装置的搭建 |
3.3.3 “陶瓷膜+反渗透膜”组合装置浓缩淫羊藿总黄酮醇提液 |
3.3.4 优越性及价值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淫羊藿低糖苷组分制备技术:纤维素酶酶解转化淫羊藿总黄酮为淫羊藿低糖苷的工艺研究 |
4.1 淫羊藿低糖苷黄酮成分分析方法 |
4.1.1 仪器、试药与试剂 |
4.1.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4.2 纤维素酶作用下淫羊藿多糖苷单体的转化规律 |
4.2.1 仪器、试药与试剂 |
4.2.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4.2.3 小结 |
4.3 纤维素酶酶解工艺优化 |
4.3.1 仪器、试药与试剂 |
4.3.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淫羊藿低糖苷组分制备技术:局部再循环纯化富集淫羊藿低糖苷组分的工艺研究 |
5.1 局部再循环纯化富集淫羊藿低糖苷组分工艺 |
5.1.1 仪器、试药与试剂 |
5.1.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5.1.3 小结 |
5.2 HPLC-ESI-QTOF-MS解析淫羊藿低糖苷组分的成分构成 |
5.2.1 仪器、试药与试剂 |
5.2.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5.2.3 小结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淫羊藿低糖苷组分制备工艺工程化研究 |
6.1 从制备技术到工艺工程化的重要性 |
6.2 淫羊藿低糖苷组分制备工艺总流程图 |
6.3 淫羊藿低糖苷组分制备工艺详细环节流程图 |
6.4 淫羊藿低糖苷组分制备工艺详细操作步骤 |
6.5 淫羊藿低糖苷组分制备工艺工程化过程中质量控制要点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本文研究的特色之处 |
7.3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6)分子印迹技术在三种天然活性成分研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 |
1 文献综述 |
1.1 分子印迹技术概述 |
1.1.1 分子印迹技术发展 |
1.1.2 分子印迹技术基本原理 |
1.1.3 分子印迹技术分类 |
1.1.4 分子印迹技术制备方法 |
1.2 分子印迹技术的应用 |
1.2.1 分子印迹技术在天然产物分离中的应用 |
1.2.2 分子印迹技术在食品样品中的应用 |
1.2.3 分子印迹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
1.2.4 分子印迹技术在生物大分子中的应用 |
1.3 分子印迹技术的研究前沿 |
1.3.1 基于分子印迹技术的电化学传感器 |
1.3.2 基于 MIPs 的荧光传感器 |
1.3.3 结合计算模拟 |
1.4 分子印迹聚合物研究对象概述 |
1.4.1 柠檬汁脱苦 |
1.4.2 淫羊藿概述 |
1.4.3 五味子-赶黄草概述 |
1.5 本课题研究意义及内容 |
1.5.1 本课题研究意义及目的 |
1.5.2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2 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用于柠檬汁脱苦研究 |
2.1 前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2.2.2 实验药材 |
2.2.3 二氧化硅粒子的合成及修饰 |
2.2.4 制备分子印迹材料 |
2.2.5 吸附实验 |
2.2.6 选择性实验 |
2.2.7 印迹聚合物的应用 |
2.2.8 高效液相分析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2.3.1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 |
2.3.2 MIPs 表征 |
2.3.3 MIPs 吸附实验 |
2.3.4 选择性实验 |
2.3.5 MIPs 的应用 |
2.4 本章小结 |
3 利用双功能单体分子印迹聚合物体内体外富集淫羊藿代谢产物 |
3.1 前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3.2.2 实验药材 |
3.2.3 合成壳聚糖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 |
3.2.4 MMIP 合成条件优化 |
3.2.5 MMIPs 吸附实验 |
3.2.6 选择性实验 |
3.2.7 样品收集和预处理 |
3.2.8 UPLC-TOF质谱条件优化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3.1 MMIPs 的制备 |
3.3.2 MMIPs 的表征 |
3.3.3 MMIPs 吸附实验 |
3.3.4 选择性实验和方法学分析 |
3.3.5 淫羊藿代谢产物分析 |
3.3.6 朝藿定B、C的代谢途径推测 |
3.4 本章小结 |
4 利用双模版分子印迹聚合物同时富集赶黄草和五味子中的槲皮素和五味子乙素 |
4.1 前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4.2.2 实验药材 |
4.2.3 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 |
4.2.4 条件优化 |
4.2.5 吸附实验 |
4.2.6 选择性考察 |
4.2.7 考察 DMIPs 在人工胃液中的洗脱 |
4.2.8 不同五味子乙素和槲皮素比例 |
4.2.9 DMIPs 从粗提物中萃取槲皮素和五味子乙素 |
4.2.10 DMIPs 在小鼠体内的应用 |
4.2.11 HPLC条件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4.3.1 双模版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 |
4.3.2 分子印迹聚合物表征 |
4.3.3 吸附实验 |
4.3.4 选择性考察和方法学验证 |
4.3.5 人工胃液洗脱 |
4.3.6 不同槲皮素和五味子乙素比例 |
4.3.7 DMIPs 萃取粗提物中的槲皮素和五味子乙素 |
4.3.8 DMIPs 在小鼠体内的应用 |
4.4 本章小结 |
5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 淫羊藿粗提物代谢产物总离子流图 |
B 代谢产物MS/MS质谱图 |
C 学位论文数据集 |
D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7)超高压与喷雾干燥制备淫羊藿雪菊速溶茶工艺优化及抗疲劳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淫羊藿概述 |
1.2 雪菊概述 |
1.3 黄酮概述 |
1.4 超高压技术的概述 |
1.5 速溶茶概述 |
1.6 本课题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1.7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8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9 创新点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原辅料与设备 |
2.2 试验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淫羊藿苷超高压提取工艺优化试验结果与分析 |
3.2 雪菊黄酮超高压提取工艺优化试验结果与分析 |
3.3 喷雾干燥制备淫羊藿雪菊速溶茶工艺优化试验结果与分析 |
3.4 淫羊藿雪菊速溶茶理化分析及感官评定 |
3.5 淫羊藿雪菊速溶茶的GC-MS分析 |
3.6 淫羊藿雪菊速溶茶缓解体力疲劳功能评价 |
4 讨论 |
4.1 关于速溶茶制成过程中香气损耗 |
4.2 关于速溶茶助干剂对于香气成分的影响 |
4.3 关于超高压提取中保压时间对黄酮类化合物得率的影响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8)柔毛淫羊藿有效药用成分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淫羊藿属植物概述 |
1.1.1 淫羊藿属植物分布 |
1.1.2 淫羊藿属植物的化学成分 |
1.1.3 淫羊藿属植物的功效 |
1.1.4 淫羊藿属植物有效成分提取 |
1.1.5 淫羊藿属植物中总黄酮与淫羊藿苷的鉴定检测 |
1.2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
1.2.1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
1.2.2 土壤微生物与土壤的相互关系 |
1.2.3 土壤微生物与植物的关系 |
1.2.4 土壤微生物与植物有效成分的关系 |
1.2.5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 |
1.3 研究背景与目的 |
第2章 柔毛淫羊藿有效成分含量的研究 |
2.1 研究区概况 |
2.1.1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 |
2.1.2 金城山森林公园 |
2.2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2.2.1 唐家河保护区样品采集 |
2.2.2 金城山森林公园样品采集 |
2.3 材料与方法 |
2.3.1 主要实验设备与试剂 |
2.3.2 试验方法 |
2.4 结果分析 |
2.4.1 色谱分离 |
2.4.2 唐家河保护区不同群落柔毛淫羊藿淫羊藿苷与黄酮含量 |
2.4.3 金城山公园不同群落柔毛淫羊藿淫羊藿苷与黄酮含量 |
2.4.4 金城山公园不同季节柔毛淫羊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 |
2.5 讨论 |
第3章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不同群落柔毛淫羊藿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
3.1 研究区概况 |
3.2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3.3 材料与方法 |
3.3.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3.3.2 试验方法 |
3.4 结果分析 |
3.4.1 不同样品DNA提取结果 |
3.4.2 PCR扩增结果 |
3.4.3 土壤DNA高通量测序及序列分析 |
3.4.4 稀释曲线 |
3.4.5 不同群落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指数与丰富度 |
3.4.6 不同群落土壤细菌物种组成 |
3.4.7 样品热图 |
3.4.8 相似度聚类分析 |
3.4.9 主成分分析 |
3.5 讨论 |
第4章 金城山不同群落柔毛淫羊藿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
4.1 研究区概况 |
4.2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4.3 材料与方法 |
4.4 结果分析 |
4.4.1 土壤DNA高通量测序及序列分析 |
4.4.2 稀释曲线 |
4.4.3 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指数与丰度 |
4.4.4 不同样地土壤细菌物种组成 |
4.4.5 样品热图 |
4.4.6 相似度聚类分析 |
4.4.7 主成分分析 |
4.5 讨论 |
第5章 不同产地柔毛淫羊藿土壤微生物组成及差异分析 |
5.1 不同产地柔毛淫羊藿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
5.2 不同产地柔毛淫羊藿土壤微生物物种组成分析 |
5.2.1 物种组成在门水平上的差异 |
5.2.2 物种组成在纲水平上的差异 |
5.2.3 物种组成在目水平上的差异 |
5.2.4 物种组成在科水平上的差异 |
5.2.5 物种组成在属水平上的差异 |
5.2.6 物种组成在种水平上的差异 |
5.3 讨论 |
第6章 金城山森林公园不同季度柔毛淫羊藿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
6.1 研究区概况 |
6.2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6.3 材料与方法 |
6.4 结果分析 |
6.4.1 土壤DNA高通量测序及序列分析 |
6.4.2 稀释曲线 |
6.4.3 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指数与丰度 |
6.4.4 不同季度土壤细菌物种组成 |
6.4.5 样品热图 |
6.4.6 相似度聚类分析 |
6.4.7 主成分分析 |
6.5 讨论 |
第7章 柔毛淫羊藿有效成分与土壤微生物的相关性分析 |
7.1 唐家河保护区土壤细菌组成与药用成分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
7.2 金城山森林公园土壤细菌群落与药用成分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
7.3 不同季度柔毛淫羊藿土壤细菌组成与药用成分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
7.4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
(9)药食用真菌对基料中小分子化学成分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 微生物转化药物的基本概念 |
1.1 微生物转化药物的概念 |
1.2 微生物转化药物的机理 |
1.3 生物转化药物的技术和方法 |
2 微生物转化中药的历史 |
3 微生物转化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
3.1 对天然产物进行结构修饰 |
3.2 简化生产工艺 |
3.3 扩大药物利用度 |
3.4 提高中药药效 |
3.5 降低中药毒性 |
3.6 实现手性药物的合成 |
3.7 模拟药物代谢途径 |
4 以中药材渣为基质对药食用真菌成分的影响 |
5 淫羊藿的概况 |
5.1 淫羊藿的理化特征 |
5.2 淫羊藿的生理功效 |
6 喜树果的概况 |
6.1 喜树果的理化特征 |
6.2 喜树碱及其衍生物的发展史 |
6.3 喜树果的作用机理 |
第二章 药食用真菌母种及原种的制备 |
1 材料 |
1.1 菌种 |
1.2 主要药品与试剂 |
1.3 主要仪器 |
1.4 主要培养基 |
2 实验方法 |
2.1 药食用真菌母种制备 |
2.2 药食用真菌原种制备 |
2.3 菌种的保存 |
3 结果分析 |
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液体发酵对几种天然产物的转换作用 |
1 材料 |
1.1 供试菌种 |
1.2 供试药品与试剂 |
1.3 主要仪器 |
1.4 主要培养基 |
2 实验方法 |
2.1 液体发酵培养 |
2.2 发酵后处理 |
3 结果分析 |
3.1 药食用真菌平菇对淫羊藿苷A发酵转化结果 |
3.2 不同药食用真菌对淫羊藿苷A的转化情况 |
3.3 药食用真菌平菇对喜树碱发酵转化情况 |
3.4 不同药食用真菌对喜树碱的转化情况 |
3.5 药食用真菌平菇对槲皮苷和芦丁的转化情况 |
3.6 发酵培养对药食用真菌平菇菌丝体小分子成分的影响 |
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平菇培养对基质中淫羊藿总黄酮的影响 |
1 材料 |
1.1 供试菌种 |
1.2 主要药品与试剂 |
1.3 主要仪器 |
1.4 主要培养基 |
2 实验方法: |
2.1 栽培种制备 |
2.2 淫羊藿总黄酮标准曲线的测定 |
2.3 淫羊藿总黄酮的富集 |
3 结果分析 |
3.1 淫羊藿苷总黄酮标准曲线 |
3.2 实验组与对照组淫羊藿总黄酮含量 |
3.3 HPLC法比较平菇出菇培养对淫羊藿黄酮成分的影响 |
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不同基质对平菇多糖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
1 材料 |
1.1 供试菌种 |
1.2 主要药品与试剂 |
1.3 主要仪器 |
1.4 培养基配方及制作方法 |
2 实验方法: |
2.1 菌种活化和出菇培养 |
2.2 平菇子实体多糖含量测定 |
2.3 多糖抗氧化活性测定 |
3 结论与分析 |
3.1 葡萄糖标准曲线绘制 |
3.2 平菇粗多糖得率及含量测定 |
3.3 羟基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 |
3.4 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 |
4 结论与讨论 |
第六章 论文总结与展望 |
1 总结 |
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图版 |
(10)淫羊藿的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学成分 |
1.1 黄酮类 |
1.2 木脂素 |
1.3 多糖 |
1.4 生物碱 |
1.5 苯酚苷 |
1.6 挥发油 |
1.7 微量元素 |
1.8 其他 |
2 质量控制 |
2.1 显微鉴定 |
2.2 分子生物学鉴定 |
2.3 指纹图谱技术 |
3 结语 |
四、淫羊藿中有效成分淫羊藿甙分离纯化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毛蕊花糖苷和淫羊藿苷的药动学初步探究[D]. 郑玉玲.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淫羊藿叶多糖的提取纯化及其预防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研究[D]. 潘佳. 吉林农业大学, 2020(02)
- [3]淫羊藿总黄酮提取、纯化工艺优化及其肠溶粘附胶囊制剂成型的初步研究[D]. 杨茹.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4]淫羊藿多糖对其难溶性黄酮苷的增溶作用及机制初探[D]. 李畅.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淫羊藿低糖苷组分的制备技术及工艺工程化研究[D]. 李子豪. 江苏大学, 2019(12)
- [6]分子印迹技术在三种天然活性成分研究中的应用[D]. 张家维. 重庆大学, 2019(09)
- [7]超高压与喷雾干燥制备淫羊藿雪菊速溶茶工艺优化及抗疲劳评价[D]. 郝建宇. 吉林农业大学, 2019(03)
- [8]柔毛淫羊藿有效药用成分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研究[D]. 何理. 西华师范大学, 2019(12)
- [9]药食用真菌对基料中小分子化学成分的影响研究[D]. 单金津. 贵州大学, 2015(03)
- [10]淫羊藿的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J]. 袁航,曹树萍,陈抒云,过立农,郑健,林瑞超. 中草药, 20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