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中国新闻媒体的前景

21世纪中国新闻媒体的前景

一、二十一世纪,中国新闻媒体展望(论文文献综述)

周小渟[1](2021)在《晚清时期英语在中国的传播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英语已然成为当今社会的国际通用语,其传播正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发酵,在中国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英语在中国的传播并非一朝一夕,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交流必然带来语言的碰撞。鸦片战争爆发后,中英语言激烈碰撞,社会动荡与大批西人的到来使晚清社会西学东渐之风盛行,英语在中国开始广泛传播。因此,晚清时期可以被看做英语在中国大规模传播的起始阶段。目前学界对晚清时期的英语传播研究往往聚焦于教育教学和西学东渐,偶有涉及中英语言接触,但信息比较零散,未有针对此阶段的英语传播进行的系统分析与归纳。本研究基于对“史料”与“数据”的整理和统计,借助语言学、历史学等相关理论与方法进行跨学科研究,以晚清社会为时代背景,以路径、动因、影响及规律为研究对象,分析并总结这一阶段英语传播的状况和效果,力图建构语言传播的研究模式。具体研究问题如下:一、晚清时期英语在中国传播的路径是什么?体现了怎样的语言传播机制?二、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种传播机制是如何产生的?最终效果如何?三、英语在中国晚清社会的传播揭示了哪些语言传播规律?对当下中国的语言政策与规划有怎样的启示和借鉴?语言传播具有社会性,对某一时期某种语言传播进行研究需采用跨学科视角。本研究以库柏语言传播变量、夸克语言传播模式和语言选择主义为理论框架,建构由路径、动因、影响、规律构成的语言传播研究模型,对晚清时期英语在中国的传播进行较全面的探讨。笔者通过文献爬梳,整理出大量与晚清时期英语传播相关的原始资料(包括奏折、地方志等史料汇编和当时出版的中英文报纸等)、近代着作(包括晚清时期英语传播过程中亲历者的着作及其它相关着作)以及当代论着(包括期刊论文、专着等)。以质性研究为方法,同时利用史料进行相互佐证,从中提取相关数据和信息,进行统计与分析。研究发现如下:首先,受晚清时期历史背景影响,英语在当时中国社会的传播主要由来华西人群体及晚清政府洋务派群体主导。其中,来华西人主要指“英美传教士群体”和“英美商人群体”。“英美传教士群体”主导的英语传播活动集中在教会教育与翻译出版上,体现了传播的文化路径;而“英美商人群体”受经济利益驱动,引导以商务英语教学为主的民间教育机构的创办,促使中西交往中产生了“皮钦英语”这种语言变体,显露出经济对语言传播的影响。晚清政府洋务派则通过政府支持,从政治层面推动了英语在中国社会的传播。由不同群体主导的文化、经济、政治传播路径共同构成了晚清时期英语在中国传播的主要机制。其次,语言传播的主体是人,人们基于生活环境刺激产生不同的动机与目的,做出语言传播行为。晚清时期英语传播的主导群体与被主导群体在当时环境影响下,或主动或被动地传播英语,导致以文化、经济、政治为路径的传播机制的产生。最终促使中文吸收了大量英语外来词,在促进汉语语法研究完善的同时,为民国时期外语教育制度的改革提供了经验,给后世带来了语言层面和社会层面的双重影响。最后,晚清时期文化、经济、政治路径下的英语传播揭示了语言传播的一般规律。(一)英语在晚清外语传播中一家独大的局面体现了语言传播中的竞争规律;(二)晚清来华西人群体在缺乏政策支持的情况下不断进行传播路径的调整,这体现了语言传播中同样存在着“路径依赖”规律;(三)当时的英语传播对后世的影响说明了语言传播由下及上,再到由上及下的受众规律;(四)晚清时期的英语传播揭示了语言在文化、经济、政治层面既平行又交互的传播规律。综上所述,晚清时期不同群体受客观环境与自身目的驱使,通过文化、经济、政治路径主导了英语在中国的传播,对后世中国的语言和社会产生了影响,并揭示了一定的语言传播规律。这就提醒我们,我国在制定汉语推广政策时应注意外语竞争和受众规律的影响,利用“路径依赖”规律,制定适用于目的国的汉语传播政策。期望该研究能为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语言政策制定与实施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郭喜彬[2](2020)在《我国少儿类主题出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2003年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开始实施主题出版工程后,主题出版在出版行业中的序幕正式拉开。尽管主题出版由来已久,但在之前并没有提出明确的概念,因此,对于主题出版工作的认识与规划将从这个时间节点展开新篇章。主题出版一经提出,便受到国家政府与出版界的高度重视。由于主题出版是体现国家主流价值观的重点出版,所以主题出版对于青少年儿童的成长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少儿类主题出版具有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文化自信、塑造品牌形象的价值,研究专门以少年儿童为目标读者的少儿类主题出版,对于主题出版与少儿出版行业的发展都具有切实的现实意义与参考意义。少儿类主题出版具有鲜明的特征:与一般少儿出版物相比,具有明显的主题色彩;与成人类主题出版物相比,则更加注重少儿的阅读特点。主题出版工程正式实施以来,少儿类主题出版图书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少儿类国家重点主题出版的图书选题也在不断增加,越来越多双效少儿类主题出版图书不断涌现。但是,在这些成就背后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出版质量与作者资源的问题,市场开发与营销宣传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国家和出版社的角度提出相关建议: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对少儿类主题出版的扶持力度;出版社需要在整体规划、技术创新、人才培育、版权输出等方面发挥优势,做好少儿类主题出版工作;出版人需要回归少儿本位,从少年儿童的角度出发打造适合少儿阅读的主题出版物。面向少儿的主题出版,承载了特殊的时代使命,通过对少儿类主题出版的研究,希望能够为其更健康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刘粹[3](2020)在《地方少儿出版社图书出版策略研究 ——以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2009-2019)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在传统出版行业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境下,少儿出版领域依旧保持增长,是当下出版行业发展中的一大亮点。以“华东六少”为代表的地方少儿出版社,是其中重要的角色。本文以地方少儿出版社的发展典型——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为个案,选取其完成转企改制后的十年即2009—2019年作为研究时间段;立足地方少儿出版社发展视角,通过梳理相关数据和资料,纵向上以时间为轴,横向上以其发展轨迹为面,对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突破地方出版限制实现转型升级的路径进行研究;针对其图书出版过程中的亮点作出版策略分析,为地方少儿出版社及其他地方出版社提供镜鉴。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第二部分通过数据统计法对国内少儿出版概况进行分析,运用波特五力分析模型对地方少儿出版发展大环境作背景论述,对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当前发展状况作简要介绍;第三部分对二十一世纪出版社转企改制后近十年发展亮点进行材料梳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其作图书出版策略分析;第四部分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在地方出版突围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性建议;第五部分是总结与展望。

朱迪[4](2020)在《融媒体背景下少儿期刊发展策略研究 ——以《小星星》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融媒体时代的来临对传统少儿刊物产生了巨大影响,令其面临着严峻挑战。以传统纸媒为主媒介的少儿期刊必须抓住融媒体时代发展的规律,逐渐从传统出版转向复合出版,谋求正确的转型之路,避免走向淘汰。笔者以《小星星》为个案进行研究,试图对融媒体背景下少儿期刊面临的问题作出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策略。全文主要分为三部分,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对融媒体与少儿期刊进行概念界定后,将融媒体技术的优势展开分析,说明融媒体技术存在的意义。其次对现有少儿期刊的大环境、少儿期刊的特点进行论述,证明本次研究的必要性,最后将个案《小星星》的40年发展历程做一梳理,以便读者对该杂志有一大概了解。第二部分为融媒体时代下《小星星》的发展成因与面临的困难。首先从宏观与微观双角度的研究总结出《小星星》的亮点、优势。继而运用比较分析法通过对《小星星》的研究,分析出少儿期刊在营销手段、呈现方式、售后环节、期刊编辑四个方面存在的不足。第三部分呼应上一章节所提出的问题,结合新兴媒介技术,对《小星星》提出科学的转型建议,希望能给其他少儿期刊提供发展借鉴。在融媒体逐渐影响少儿阅读环境的情况下,少儿期刊应该如何适应市场以吸引更多读者,是少儿期刊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希望将融媒体与少儿期刊相结合,为推动少儿期刊的融媒体出版提供一定的可行性参考。

山丹[5](2020)在《新世纪儿童小说中的童年书写研究》文中提出童年书写是儿童文学艺术的核心内容,表现童年的现实生活与想象世界,是儿童文学对童年精神的审美创造与诗意追求。童年书写不只是一种文学的表达策略和创作形式,更是以文学形式构建人类对于自身、他者、社会及历史的一种独特思考方式。本论文以新世纪儿童小说中的童年书写为研究对象,并将儿童小说中的童年书写划分为写实型童年书写、经验型童年书写和理想型童年书写,通过梳理三种童年书写范式在主题表现、创作技巧、文体形式、叙事结构、语言类型等方面所呈现的文学图景,归纳新世纪以来儿童小说中的童年书写所体现的美学价值,及由此带给中国儿童文学的启示。本论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组成,其中正文部分包括五章。具体章节内容概括如下:绪论主要对童年理论、童年观和童年书写的基本观点进行梳理,总结了中国当代儿童文学中童年书写的研究现状,阐明了儿童小说中的童年书写的研究价值,并明确了本论文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思路。第一章“新世纪儿童小说中的童年书写转向”,对现实题材儿童小说的历史发展脉络进行勾勒,通过探讨新世纪以来儿童小说中的童年书写转向,阐释童年书写的艺术表达与审美意蕴。现实题材儿童小说演变轨迹,聚焦于1917至1999年间的儿童小说历史发展脉络,本论文将其归纳为:新生期、生长期、探索期及繁荣期四个阶段,并对每一阶段儿童小说的创作特征加以分析。新世纪以来,随着文化语境的革新和“解放儿童”儿童文学观的确认,儿童小说中的童年书写形成了新的创作格局。通过对儿童小说中童年书写转向的内外成因分析,阐释童年书写的叙事特征和艺术形式。第二章“写实型童年书写中的生命观照”,探讨写实型童年书写对当下童年个体生命的书写维度。本章从个体童年的身份认同、成长书写、性别书写、青春书写和边缘生命书写的不同维度,梳理了童年书写中的写实型童年书写的创作特征。展现成人作家在将现实儿童作为表现对象时,对童年的生活现状、情感真实和生命尊严的理解与尊重。对写实型童年书写创作范式的探究,能够丰富新世纪儿童小说中童年生命书写的内涵和形式,并为儿童文学深入童年精神提供重要的参考。第三章“经验型童年书写中的情感再现”,对童年书写中的经验型童年书写进行了阐释。经验型童年书写,分为成人作家对自我童年生活书写的白描,及以文学书写方式再现自我童年的心理投射。在对儿童小说中经验型童年书写进行解读时,主要从童年回忆的诗意书写,童年乡土的多元书写,童年创伤的投射书写和童年缺失的补偿书写等不同维度加以讨论。在新世纪儿童小说中的经验型童年书写中,成人作家试图通过追寻自我童年生命的书写价值,来呈现儿童小说中的童年经验的艺术形态和审美表征。第四章“理想型童年书写中的童心想象”,探讨了儿童小说中的理想型童年书写所具有的文本特征和审美意蕴。理想型童年书写作为成人作家对于童年精神的追求与寄托,为当下儿童的成长提供了指引,并为人类童年提供了直达心底的精神滋养。本章从历史语境、战争语境、人类乡土语境和理想童年精神四个维度,建构了理想型童年的创作范式。理想型童年书写为成人作家提供走出个人化童年私语,面向集体童年精神的途径,其体现的是儿童文学创作对于人类童年精神的向往。第五章“童年书写的审美意旨与创作反思”,主要讨论了童年书写所呈现的审美意旨,与其在创作中所面临的书写困境。童年书写的审美意旨,既体现为儿童小说中的童年书写在文本层面,以诗性内核把握童年精神品质和以童心力量坚守文学创作之魂,又体现为童年书写对儿童读者在审美体验中的心灵净化与情感共鸣。在探究新世纪儿童小说的童年书写所面临的困顿境遇时,本论文分别从童年书写与现实之间的距离,童年书写中成长体验的错位和童年书写中“生命本位”意识的缺失等方面,指出了当下儿童小说的创作困境。并重审消费文化语境中的“系列化”写作模式,桥梁书阅读模式,及“低龄化”写作现象,为童年文化变革中的童年书写提供突破和发展的新方向。结语部分对新世纪儿童小说中的童年书写进行了简单的回顾。通过肯定童年书写所具有的文学价值和美学意义,指出了随着“童年”元素作为儿童小说书写的日趋繁盛,追求童年审美的文学样式将丰富儿童小说的创作空间。然而,需要警惕的是过度商业化的童年书写样式对儿童小说发展的阻碍。因此,儿童小说中的童年书写既要对抗符号文化的侵蚀性,又要保有文学审美的生命力。特别是,童年书写需要从儿童生活的真实感出发,表达儿童生命的深广度,展现童年精神的力量性和童年文化的审美力,为儿童文学阅读构建一个更为美好的审美空间。童年本身能够带给人类的精神力量,引导着儿童小说在立体而饱满的童年书写中,塑造中国童年的独特审美艺术。新世纪儿童小说正是通过不同维度的童年书写诠释着童年精神的生命、历史和文明之歌。

梁燕盈[6](2020)在《我国儿童玩具书市场策略研究》文中认为当前,中国的传统出版业正面临互联网的冲击,童书出版受互联网影响相对较小,是目前出版行业最具市场活力的版块。但随着童书在出版行业的占比越来越大,童书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童书出版逐渐暴露出各种问题,童书行业亟需创新力量。玩具书作为一种新颖的童书类型,形式新奇有趣,能有效吸引儿童的关注,不仅结合了玩具和图书的优势,能让儿童在玩耍中进行学习,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对儿童的感官发育、思维能力有促进作用,越来越多地受到消费者的喜爱,有望成为童书的下一重要增长点。本文主要研究对象为儿童玩具书,研究范围是儿童玩具书的市场,希望通过分析儿童玩具书的市场背景、市场现状和不足之处,总结出版社做好儿童玩具书市场的策略。玩具书在我国诞生时间并不长,真正在市场上形成一定影响力、引起市场关注也还是近几年的事。对比欧美等发达国家,我国的儿童玩具书在内容生产上还有所欠缺,营销宣传力度也有所不足,让儿童玩具书很难发挥其独特的价值。尽管我国早就是玩具书的生产大国,但内容创作上却十分薄弱,缺乏原创玩具书是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最显着的差距。此外,我国的对玩具书的理论研究也较为浅层,缺乏深入系统的探索。笔者对收集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将儿童玩具书定义为以儿童为主要读者对象的,兼具书和玩具的功能的,超越传统纸本书形式的书籍形式,并将玩具书按互动机关的表现形式分成视觉类、听觉类、触觉类、嗅觉类、手工类、综合类六大类型。通过对玩具书市场的观察,笔者认为,儿童玩具书的出版对儿童而言具有促进阅读能力的作用,对社会而言有促进全民阅读的意义。当前我国儿童玩具书市场处于发展壮大阶段,面临着需求扩大的机遇和实体经济不景气的挑战,儿童玩具书在市场份额逐步扩大的同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笔者基于4I理论,从产品、促销、渠道、消费者四个角度进行分析,认为儿童玩具书市场存在内容同质化、促销策略单一、缺乏有效互动的营销渠道、目标消费者定位模糊的不足之处,此时结合市场环境调整市场策略对儿童玩具书的长远发展相当重要。基于此,本文给出针对性的策略:儿童玩具书的出版应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从引进和原创两个方向打造特色好玩的产品、通过各种促销策略提升他们对玩具书的感知价值、选择高效互动的渠道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基于消费者差异化的需求打造个性化的产品、进行个性化的宣传。

王海平[7](2019)在《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构建研究》文中指出我国自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在民心相通、设施联通、资金融通、贸易畅通和政策沟通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显着的成果。在国际交流中,文化交流已经成为制高点,数字出版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新兴形式,逐渐在文化输入和输入中提升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传播力占据重要位置。研究中日韩之间的数字出版及其产业的合作发展和协作共进,在实践上应合“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日韩文化交流现实诉求、推进中日韩数字出版合作发展,在理论上丰富数字出版战略联盟建设理论、拓展数字出版战略联盟构建方法。本文基于“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谋建设的背景下,结合中日韩“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力图构建起中日韩数字出版战略联盟的模式及其推进策略。为此,本文从中日韩三国战略联盟构建的动力源出发,以战略联盟构建为突破点,力求为解决中日韩三国之间所面临的数字出版安全和数字出版环境等问题提供思路和策略,从而为东北亚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和文化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提供理论支撑和学术努力。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本文应用文献分析方法,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应用知识图谱去梳理了战略联盟、数字出版、出版资源、中日韩出版和“一带一路”的文化交融等方面的理论研究。第二,对支撑本文研究的“一带一路”、数字出版、战略联盟等主要概念和相关理论,进行了评析。第三,应用SWOT方法对中日韩三国数字出版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进行了剖析。第四,应用系统分析等方法,对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的构建动因,从政治、经济、文化、利益诉求四个方向剖析了原因,分析了中日韩三国开展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五,应用战略分析等方法,提出了通过构建教育科研战略联盟、内容产业发展战略联盟、数字出版金融战略联盟和数字出版文化战略联盟,去实现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的构建。第六,从法律、组织、经费、技术四个方面,提出了推进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发展的对策。

闫文瑞[8](2019)在《中文天地出版传媒集团资本运营研究》文中认为2006年以来,在我国“十一五”的文化体制改革与股权分制改革的双重作用下,一批有条件的出版传媒企业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与支持下,相继开展“转企改制”,为了建立现代的企业管理制度、完善出版传媒企业产业链,多数出版企业利用IPO上市和借壳上市方式公开上市。在此情况下,资本运营作为当下拓宽融资渠道,丰富产业结构,加速新旧媒体的融合,多元高效转型的有效路径,在出版业界吸引了更多的关注。中文天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全国第一家编、印、发、供整体上市的出版企业,在全国同类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三,并与凤凰传媒、中南传媒并列为全国出版媒体(601999)类上市公司的“三架马车”之一,总资产规模已超过三百亿。中文天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自2010年借壳上市以来恰逢数字出版和融合出版的兴起,资本逐渐成为集团抢滩市场的关键武器。出版传媒业作为国有企业在文化行业的中坚力量,天然赋有党和政府“喉舌”的性质。因此,中文天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在新的发展状况下充分运用国家扶持的相关政治策略,选择资本运营的合适路径,助力产业转型与扩容发展,对企业、社会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使命与责任。通过资本运营的相关理论,结合文献研究和个案研究方法,以移动互联网元年——2010年为界分析我国出版传媒集团两个时间段内的资本运营情况与特点,并选取江西省出版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中文天地出版传媒有限公司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其开展资本运营活动的动因与上市前后的状况,认识到中文传媒在内部与外部的资本运营驱动力下,上市具有一定的必然性。结合中文传媒9年来稳健的财务指标,细分、严谨的资本运营模式以及有目共睹的发展成效,验证中文传媒资本运营路径的合理性与可借鉴价值。最后,分析中文传媒资本运营中出现的问题并展望其未来资本运营之路,并为我国同类型的出版传媒企业提供一些参考。

孟庆麟[9](2019)在《我国新闻出版的热点关键词分析与发展对策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党对意识形态及传媒领域的重视程度、举措密度和网络治理力度都是前所未有的,从而营造了团结、鼓劲、积极健康的舆论氛围。十九大召开以后,更加重视意识形态及新闻出版工作,新时代要求新闻出版领域能够实现舆论引导、传承文明、凝聚共识、提高公众素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领域的基础性、战略性价值,在积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增强产业发展后劲、推进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等方面做出积极有效的探索。本文对我国新闻出版的热点关键词进行分析挖掘,并且对新闻出版的发展路径及对策做了深入研究。首先,运用CiteSpace方法对我国新闻出版研究状况做科学知识图谱分析,探讨我国新闻出版研究的网络、热点、内容聚类和发展趋势等,发现了研究热点集中在新闻出版业、新闻出版强国、小康社会以及文化产业等方面;也发现了新闻出版研究的内容形成了法制与道德建设、文化建设、党的建设与时代背景、战略目标与发展规划和政府职能五大聚类中心这些研究特征。特别是通过对热点关键词的趋势分析,发现了媒体融合与数据新闻是近年来关注的两大热点问题。这些研究内容是后面几个专题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其次,运用文献研究法对我国新时代背景下媒体融合发展特征、数据新闻发展特征以及国家出版基金对新闻出版的支持特征这三个专题做深度分析,特别是运用科学知识图谱分析方法挖掘了数据新闻、媒体融合研究的关注热点和关键内容。对传媒产业融合发展特征的分析包括媒体产业多模式发展特征、新媒体融合的战略目标和定位、新闻媒体的需求融合与市场融合等;对数据新闻发展特征的分析包括数据新闻的发展历史、国外数据新闻的热点、人工智能对数字新闻的影响及数据新闻发展趋势分析等;对国家出版基金支持特征的分析包括国家出版基金发展概况、国家出版基金与国家发展战略关联、国家出版基金与社会经济发展关联、文化产业投入与文化产业发展关联分析等。再次,探讨了当前我国新闻出版发展路径与对策,包括我国新闻出版业数据新闻发展路径与对策、新媒体融合多模式发展路径与对策以及新闻出版业大数据发展路径与对策等。最后,探讨我国新闻出版发展路径与对策实施中的保障机制,包括媒体组织绩效评估机制、新闻出版健康发展的导向机制、复合型创新性人才保障机制、现代数字技术保障机制、促进媒体融合的激励机制以及新闻出版监管机制等。

戴婧怡[10](2019)在《改革开放40年来媒体转型与言论作者个体机遇 ——以“三农评论员”洪巧俊为例》文中指出改革开放40年,社会、媒体、个人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社会的变化引发媒体的多重转型,而紧紧依附着媒体进行言论表达的言论作者也经历了多重挑战和机遇。不管是把握机遇迎头赶上还是错失良机黯然退场,都会对个体的职业生涯带来巨大影响。自媒体时代本是言论兴盛,意见争鸣的新时代,却出现传统言论作者大批退场、转业的情况,令人警醒,又引人深思。探索改革开放40年来媒体转型与个体机遇的规律,有助于言论作者发挥主动性,抓住机遇,成功应对媒体转型,重回舆论场。然而既有研究通常关注某一时期社会环境或技术环境的改变对某个媒体、某一批媒体人造成的困境和机遇,少有站在整个媒体发展的角度上进行剖析。并且,因言论作者个体间差异较大,所以很难站在整个群体的角度上总结媒体转型对其个人职业生涯的影响。因此,访谈具有典型性的言论作者,勾连其个人经历和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媒体环境,寻找媒体转型中的言论作者个体机遇,成为可行的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访谈“三农评论员”洪巧俊,了解其从投稿到进入县委宣传部到进入媒体工作的经历,和其从纸媒到网站再到自媒体平台的言论表达过程,以及他获得“三农评论员”称号的辉煌和遭遇封号的过程,结合改革开放40年来媒体转型背景,发现文化是社会阶层流动的重要工具,而媒体是将这种工具变为实际资源的一个重要中介。不同的媒体转型阶段,对言论作者运用文化的能力有不同的要求,从表达力到批判力再到创新力,从表达形式到表达内容。言论作者需要洞察社会背景和媒体环境的变化,准确判断当下社会文化和媒体发展,寻找合适的应对方法并坚持不懈地行动,同时承担社会责任,遵守国家政策制度,方能抓住机遇,成功完成转型。

二、二十一世纪,中国新闻媒体展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二十一世纪,中国新闻媒体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晚清时期英语在中国的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问题与论文结构
        1.研究问题
        2.论文结构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理论依据
        1.研究方法
        2.理论基础与认识依据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研究回顾
    第一节 相关概念
        1.英语传播
        2.晚清时期
        3.晚清时期传教士
    第二节 英语传播的相关研究
        1.国外英语传播的相关研究
        2.国内英语传播的相关研究
    第三节 晚清以前英语传播回顾
    第四节 晚清社会英语传播研究
        1.晚清社会传教士的相关研究
        2.晚清社会翻译情况的相关研究
        3.晚清社会近代化教育的相关研究
第三章 晚清时期英语在中国传播的文化路径
    第一节 传播的文化背景
    第二节 传播主体:来华传教士
    第三节 教会学校与英语传播
        1.前期教会学校与英语传播
        2.后期教会学校与英语传播
    第四节 翻译出版与英语传播
        1.翻译机构与英语传播
        2.报刊出版与英语传播
    第五节 传教士主导的英语传播的文化特征
        1.双向语言文化传播
        2.群体性书面语传播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晚清时期英语在中国传播的经济路径
    第一节 传播的经济背景
    第二节 传播主体:来华英美商人
    第三节 民间英语培训机构与英语人才培养
    第四节 “皮钦”英语与英语传播
    第五节 英美商人主导的英语传播的经济特征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晚清时期英语在中国传播的政治路径
    第一节 传播的政治背景
    第二节 传播主体:晚清政府洋务派
    第三节 近代化教育与英语传播
        1.三类新式学校与英语传播
        2.官派留美与英语传播
    第四节 翻译活动与英语传播
        1.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与西学传播
        2.京师同文馆翻译活动与译员培养
    第五节 洋务派主导的英语传播的政治特征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晚清社会英语传播规律及其影响
    第一节 外来语言传播竞争激烈
        1.其他外语的传播情况
        2.影响外语竞争的因素
    第二节 路径依赖及其体现
        1.路径依赖及其内涵
        2.英语传播路径依赖
    第三节 英语传播中人的因素
        1.晚清来华西方人
        2.晚清政府洋务派
        3.个体被动传播者
    第四节 传播受众:底层-精英-群众的传播模式
    第五节 文化、经济、政治层面的平行交互传播
    第六节 英语在中国传播带来的影响
        1.对汉语的影响
        2.对社会的影响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晚清时期英语在中国传播的局限及启示
    第一节 主导性局限及表现
        1.来华西人主导的传播的局限性
        2.洋务派们主导的传播的局限性
    第二节 对汉语国际传播的启示
        1.应对传播中的竞争现象
        2.注重主导者的路径依赖
        3.尊重受众传播相关规律
        4.结合“场论”防范预警
    第三节 对外语政策与规划的启示
        1.应对英语的语言霸权
        2.提高中华文化自信心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
    第一节 结论与贡献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2)我国少儿类主题出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关于主题出版的研究
        (二)关于少儿类主题出版的研究
    三、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范围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之处
    四、相关概念界定
        (一)主题出版
        (二)少儿类主题出版
第一章 少儿类主题出版的发展历程、出版价值与特征
    第一节 少儿类主题出版的发展历程
        一、主题出版的发展历程
        二、少儿类主题出版活动的开展
    第二节 少儿类主题出版的价值
        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培养文化自信
        三、塑造品牌形象
    第三节 少儿类主题出版物的特征
        一、与一般少儿出版物对比主题色彩明显
        二、与成人类主题出版物对比更注重少儿阅读特点
第二章 少儿类主题出版图书所取得的成就
    第一节 少儿类主题出版图书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一、少儿图书出版的整体规模
        二、少儿类主题出版图书的市场规模
    第二节 少儿类国家重点主题出版图书选题增加
        一、少儿类国家重点主题出版图书的选题类型
        二、少儿类国家重点主题出版图书的出版社分析
    第三节 少儿类主题出版助推少儿出版向高质量发展
        一、少儿类主题出版图书获奖占比提升
        二、双效少儿类主题出版图书不断涌现
第三章 少儿类主题出版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出版质量与作者资源的问题
        一、选题局限、重复出版
        二、形式单一、内容同质化
        三、专业作者人才稀缺
    第二节 市场开发与宣传营销问题
        一、市场开发力度不足
        二、宣传营销缺乏重视
第四章 少儿类主题出版的发展建议
    第一节 政府部门加强对少儿类主题出版的扶持力度
        一、加强对少儿类主题出版的政策支持
        二、加大对少儿主题阅读的宣传和推荐力度
    第二节 发挥出版社优势做好少儿类主题出版工作
        一、依托重点出版工程
        二、发挥专业出版特色
        三、充分利用新兴技术
        四、培育优秀作者人才
        五、致力版权输出
    第三节 回归少儿本位打造少儿类主题出版物
        一、以少儿视角撬动大主题
        二、以少儿阅读需求讲好主题故事
        三、以少儿审美创新主题出版特色
        四、以少儿游戏精神打造主题出版新体验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地方少儿出版社图书出版策略研究 ——以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2009-2019)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际意义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分析法
        1.4.2 个案研究法
        1.4.3 历史—逻辑研究法
        1.4.4 访谈法
    1.5 创新点与难点
    1.6 概念界定
        1.6.1 地方出版社与地方少儿出版社
        1.6.2 出版策略
第2章 地方少儿出版视阈中的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
    2.1 国内少儿出版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2.1.1 少儿出版行业发展概况
        2.1.2 少儿出版行业面临的发展机遇
    2.2 地方少儿出版社外部发展环境分析——基于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2.2.1 当前行业竞争
        2.2.2 产业链上游供方的议价能力
        2.2.3 产业链下游买方的议价能力
        2.2.4 潜在竞争者的替代
        2.2.5 替代产品的威胁
    2.3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的企业化之路
        2.3.1 转企改制后的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2.3.2 图书出版产业概况(2009—2019)
    2.4 思考与小结
第3章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图书出版策略分析
    3.1 宏观角度分析
        3.1.1 产业布局——内在自我裂变式发展
        3.1.2 产业合作——外延扩张式合作发展
    3.2 微观角度分析
        3.2.1 明确出版发展方向
        3.2.2 深度开发出版资源
        3.2.3 实行弹性人才政策
        3.2.4 打造良性营销生态
        3.2.5 加强读者市场维护
    3.3 思考与小结
第4章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发展不足与对策分析
    4.1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发展不足
        4.1.1 版权引进依赖性强
        4.1.2 数字化出版转型不足
        4.1.3 平台打造缺乏内在黏性
        4.1.4 出版复合型人才短缺
    4.2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发展对策总结
        4.2.1 加强原创选题开发
        4.2.2 促进出版产业融合
        4.2.3 打造一体化融媒体平台
        4.2.4 创新出版人才培养机制
    4.3 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的创立与发展(1985—2008年)

(4)融媒体背景下少儿期刊发展策略研究 ——以《小星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融媒体
        1.2.2 少儿期刊
    1.3 有关“少儿期刊”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际意义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分析法
        1.5.2 比较分析法
        1.5.3 案例分析法
        1.5.4 调查法
第2章 《小星星》发展背景解析
    2.1 融媒体时代背景
        2.1.1 融媒体特点分析
        2.1.2 传统少儿期刊转型的必要性
    2.2 《小星星》发展历程
        2.2.1 萌芽期(1980—1988年)
        2.2.2 成长期(1989—1997年)
        2.2.3 发展期(1998—2008年)
        2.2.4 繁荣期(2009年—)
    2.3 思考与小结
第3章 《小星星》发展现状分析
    3.1 《小星星》的发展优势
        3.1.1 宏观角度分析
        3.1.2 微观角度分析
    3.2 《小星星》的发展困境
        3.2.1 单一的发行方式
        3.2.2 固化思维未转变
        3.2.3 低频的读者互动率
        3.2.4 融媒体意识的缺乏
    3.3 思考与小结
第4章 融媒体背景下少儿期刊的办刊启示
    4.1 刊媒互动,打造沉浸式体验
    4.2 媒体融合,构建网络平台
    4.3 加强互动,扩大读者群
    4.4 拓宽渠道,探索销售新模式
    4.5 加强思维,培养复合型编辑
    4.6 思考与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小星星》历年所获奖项
附录B 《小星星》2000年至2019年所办活动

(5)新世纪儿童小说中的童年书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童年书写研究的理论基础
    二、童年书写的研究现状概述
    三、核心概念及研究范围的界定
    四、童年书写的研究价值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新世纪儿童小说童年书写的转向
    第一节 儿童小说童年书写的历史变迁(1917—1999)
        一、儿童小说童年书写的新生期
        二、儿童小说童年书写的发展期
        三、儿童小说童年书写的探索期
        四、儿童小说童年书写的繁荣期
    第二节 新世纪文化语境下的儿童小说童年书写
        一、新世纪儿童小说童年书写的文化语境
        二、分化期儿童小说童年书写的新格局
        三、儿童小说童年书写的创作范式
    第三节 新世纪儿童小说童年书写的表现形式
        一、儿童小说童年书写的文学表达
        二、儿童小说童年书写的文化内涵
        三、儿童小说童年书写的艺术呈现
第二章 写实型童年书写中的生命观照
    第一节 学校与儿童:写实型童年的身份认同
        一、童年的校园:作为学生的儿童身份塑造
        二、认同的焦虑:儿童身体的压抑与桎梏
        三、认同的内省:校园童年的觉醒与抗争
    第二节 主体的真实:写实型童年的成长镜像
        一、自我镜像:童年主体的成长性审视
        二、他者镜像:童年主体的成长性迷思
        三、家庭镜像:童年主体的成长性再认
    第三节 自觉与超越:写实型童年的性别意识
        一、性别书写:“永远的”男孩和女孩
        二、少女小说:童年书写的性别意识自觉
        三、超越定式:童年书写的性别意识重构
    第四节 接纳与指引:写实型童年的青春书写
        一、找寻信念:童年青春书写的姿态与方向
        二、触碰情丝:童年青春书写的勇气与限度
        三、走进现实:童年青春书写的理性与节制
    第五节 观照与隔阂:另类童年的书写边界
        一、无声的呐喊:书写特殊童年的私语
        二、他者的边界:从《我是白痴》到《我是天才》
        三、遥远的银河:“另一种”童年书写
第三章 经验型童年书写中的情感再现
    第一节 记忆碎片:童年回忆书写的追思与重组
        一、真挚与坦诚:童年回忆书写的诗意表达
        二、治愈与省思:童年回忆书写的双重指向
        三、遮蔽与取舍:童年回忆书写的经验治理
    第二节 个人乡土:童年乡土书写的热切与哀伤
        一、记忆重启:个人乡土童年的书写特征
        二、大地之子:个人乡土童年回忆的成长之歌
        三、重拾美好:新乡土童年书写的碰撞与坚守
    第三节 投射机制:创伤性童年书写的精神博弈
        一、悲悯的投射:童年创伤经验的文本再现
        二、受创的儿童:身体的规训与精神的桎梏
        三、童心的抚慰:灾难中的群体性创伤
    第四节 情感补偿:缺失性童年书写的孤独内核
        一、教育的轮回:缺失性童年书写的亲情之思
        二、孤独的延续:缺失性童年书写的生存观照
        三、《金色的手指》:爱的缺失与成长的孤寂
第四章 理想型童年书写中的童心想象
    第一节 想象的儿童:历史与童年的双重建构
        一、历史童年书写:“唯我”的历史文化想象
        二、历史的童年:童年生活的想象与再现
        三、童年的历史:童年视角下的历史叙事
    第二节 战火中的儿童:战争与童年的书写平衡
        一、重返生活:战争题材儿童小说的叙事转向
        二、悲悯情怀:战争童年的书写力量
        三、非暴力书写:战争童年的人性底色
    第三节 人类的乡土:童年生命的精神原乡
        一、人性颂歌:人类童年乡土的诗性咏叹
        二、文化乡土:重返童年的生命之源
        三、《寻找鱼王》:童心与初心的“天人合一”
    第四节 理想的儿童:童年精神的文化确认
        一、童年精神书写的集体性想象
        二、童年精神书写的多重性建构
        三、童年精神书写的革新与超越
第五章 童年书写的审美意旨与创作反思
    第一节 向阳而生:童年书写的审美意旨
        一、诗性哲思:童年书写的美学景象
        二、守护童心:童年书写的精神内涵
        三、救赎之力:童年书写的净化作用
        四、情感共鸣:童年书写的文本价值
    第二节 走出困顿:童年书写的创作反思
        一、从“现实”到“真实”的童年书写距离
        二、童年书写中成长性体验的割裂与缺失
        三、童年书写中“生命本位”对“儿童本位”的补充
        四、消费时代下童年书写的改写与重审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6)我国儿童玩具书市场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概述
        1.2.1 儿童玩具书的概念界定
        1.2.2 4I营销理论概述
        1.2.3 市场策略概述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童书研究
        1.3.2 国内玩具书研究
        1.3.3 国外玩具书研究
    1.4 研究方法和框架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框架思路
    1.5 研究创新点
2 儿童玩具书的市场背景
    2.1 玩具书发展历史
        2.1.1 国外玩具书发展历史
        2.1.2 中国玩具书发展历史
    2.2 儿童玩具书市场各发展阶段
    2.3 儿童玩具书的市场机遇和挑战
        2.3.1 市场机遇
        2.3.2 市场挑战
3 我国儿童玩具书的市场现状
    3.1 儿童玩具书的产品现状
        3.1.1 儿童玩具书的特点与价值
        3.1.2 儿童玩具书的主要类型
        3.1.3 儿童玩具书的来源
    3.2 儿童玩具书的促销现状
        3.2.1 低折扣促销成常态
        3.2.2 套装书越来越常见
        3.2.3 通过加价获得更多的服务或产品
    3.3 儿童玩具书的渠道现状
        3.3.1 线下渠道多元化
        3.3.2 展会渠道促进版权输出
        3.3.3 线上渠道日新月异
    3.4 儿童玩具书的消费者现状
        3.4.1 消费者画像
        3.4.2 消费者的需求
        3.4.3 读者和购买者的错位
4 我国儿童玩具书市场的不足之处
    4.1 内容同质化
    4.2 促销策略单一
    4.3 缺乏有效互动的营销渠道
    4.4 目标消费者定位模糊
5 我国儿童玩具书的市场策略
    5.1 基于趣味原则打造特色好玩的产品
        5.1.1 引进新颖类型的儿童玩具书
        5.1.2 挖掘儿童文学、科技类原创选题
    5.2 基于利益原则提升消费者的感知价值
        5.2.1 利用赠品扩大玩具书的优势
        5.2.2 利用附加服务为玩具书增添价值
    5.3 基于互动原则选择高效互动的渠道
        5.3.1 通过线上社群实现深度互动
        5.3.2 通过视频引起消费者的共鸣
    5.4 基于个性原则满足消费者差异化的需求
        5.4.1 基于儿童认知打造差异化产品
        5.4.2 基于家长需求进行差异化宣传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7)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理论意义
        1.1.3 实践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的知识图谱论述
        1.2.1 数据来源与研究工具
        1.2.2 理论研究层面的知识图谱研究论述
        1.2.3 实践研究层面论述
    1.3 框架、方法与创新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技术路线
        1.3.5 研究创新
第2章 概念界定、理论和发展战略
    2.1 概念界定
        2.1.1 “一带一路”的概念
        2.1.2 “数字出版”的概念
        2.1.3 “出版资源”的概念
        2.1.4 “战略联盟”的概念
    2.2 研究理论
        2.2.1 出版资源理论
        2.2.2 数字出版理论
        2.2.3 战略联盟理论
        2.2.4 国际营商环境理论
    2.3 发展战略
        2.3.1 中国数字出版营商环境概览
        2.3.2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国数字出版企业“走出去”战略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日韩数字出版态势与比较
    3.1 中国数字出版态势描述
        3.1.1 中国数字出版的发展优势
        3.1.2 中国数字出版的发展劣势
        3.1.3 中国数字出版发展所面临的机会
        3.1.4 中国数字出版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3.2 日本数字出版态势描述
        3.2.1 日本数字出版的发展优势
        3.2.2 日本数字出版的发展劣势
        3.2.3 日本数字出版发展所面临的机会
        3.2.4 日本数字出版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3.3 韩国数字出版态势描述
        3.3.1 韩国数字出版的发展优势
        3.3.2 韩国数字出版的发展劣势
        3.3.3 韩国数字出版发展的机遇
        3.3.4 韩国数字出版面临的挑战
    3.4 中日韩三国数字出版的SWOT比较
        3.4.1 优势比较
        3.4.2 劣势比较
        3.4.3 机遇比较
        3.4.4 挑战比较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构建动因
    4.1 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构建的政治因子考量
        4.1.1 “中日韩数字出版+政治”的知识图谱
        4.1.2 中日韩地理与安全的考量
        4.1.3 中日韩政治利益驱动的考量
        4.1.4 中日韩三国合作现实的考量
        4.1.5 “一带一路”倡议的考量
    4.2 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构建的经济因子考量
        4.2.1 “中日韩数字出版+经济”的知识图谱
        4.2.2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推动的考量
        4.2.3 中日韩经济发展现实需要的考量
        4.2.4 中日韩经济发展共同诉求的考量
    4.3 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构建的文化因子考量
        4.3.1 “中日韩数字出版+文化”的知识图谱
        4.3.2 文化环境重要性的考量
        4.3.3 中日韩文化产业合作有利条件的考量
    4.4 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构建的利益诉求考量
        4.4.1 “中日韩数字出版+利益”的知识图谱
        4.4.2 中国政治与经济利益诉求的考量
        4.4.3 日本政治与经济利益诉求的考量
        4.4.4 韩国政治与经济利益诉求的考量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构建内容
    5.1 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可行性讨论
        5.1.1 中日韩三国合作的积极因素
        5.1.2 中日韩三国合作存在的问题
    5.2 中日韩数字出版教育科研战略联盟
        5.2.1 中日韩高等教育科研合作促进因素
        5.2.2 中日韩高等教育区域合作阻碍因素
        5.2.3 中日韩教育科研合作取得的成果
        5.2.4 高等教育科研合作在中日韩区域合作中的重要作用
        5.2.5 中日韩数字出版教育科研联盟的构建
    5.3 中日韩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战略联盟
        5.3.1 数字内容产业
        5.3.2 中日韩数字内容产业发展的概况
        5.3.3 中日韩数字内容产业联盟的构建
    5.4 中日韩数字出版金融战略联盟
        5.4.1 中日韩金融合作前景广阔
        5.4.2 中日韩数字出版金融战略联盟的构建
    5.5 中日韩数字出版文化战略联盟
        5.5.1 中日韩三国文化交流与合作成果丰厚
        5.5.2 中日韩数字出版文化战略联盟的构建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推进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构建的保障措施
    6.1 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的法律保障
        6.1.1 完善各国数字出版的相关立法
        6.1.2 加强公众数字版权意识
        6.1.3 建立版权质押融资评估系统
        6.1.4 加强法律扶持,打造“结对式”法律服务
        6.1.5 建立版权纠纷速裁机制
    6.2 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的组织保障
        6.2.1 各国政府支持和政策导向
        6.2.2 企业主动加强管理与改革
        6.2.3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6.2.4 强化数字出版战略联盟的关系建设
    6.3 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经费保障
        6.3.1 加强数字出版资源治理的经费投入
        6.3.2 建立完善的经费投入保障制度
    6.4 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的技术保障
        6.4.1 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数字出版资源的保障
        6.4.2 人工智能技术对数字出版资源的保障
    6.5 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的政策保障
        6.5.1 强化政府主导优势
        6.5.2 促进合作融入“一带一路”倡议
        6.5.3 重视联盟顶层制度的制定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8)中文天地出版传媒集团资本运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点
一、我国出版传媒集团资本运营现状
    (一)出版传媒行业发展环境
        1.国家政策环境
        2.出版传媒行业发展情况
        3.同行业竞争力加剧
    (二)我国出版传媒集团资本运营情况
        1.1999 -2010 年初始阶段
        2.2011 -2018 年进阶阶段
二、中文天地出版传媒集团的资本运营动因与状况
    (一)动因分析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迫切性
        2.新技术带来的挑战
        3.出版产业链多元化转型的需要
    (二)资本运营状况
        1.借壳上市前
        2.借壳上市后
三、中文天地出版传媒集团的资本运营特征
    (一)全产业链借壳上市
        1.借壳上市过程回顾
        2.传统出版嫁接资本力量
    (二)多方位构建资产运作体系
        1.提升出版集团金融信用评级
        2.做实出版上下游投融资平台
        3.推进集团资产证券化进程
    (三)定位出版集团并购重组方向
        1.围绕国家战略抓并购重组
        2.围绕传统出版内部转型升级抓并购重组
        3.围绕体制机制创新抓并购重组
    (四)资本与传统出版升级的有效衔接
        1.稳定教材教辅板块
        2.双效统一深耕主业
        3.出版产业链优化升级
        4.新业态促管理机制内发创新
四、中文天地出版传媒集团的资本运营效果
    (一)出版集团品牌和规模优势扩大
    (二)出版产业链结构完善
    (三)国际出版市场占有率提升
    (四)出版集团人力运营效率提高
五、中文天地出版传媒集团的资本运营问题与展望
    (一)资本运营的问题
        1.盲目选择出版产业链投资标的物
        2.出版相关产业整合管理能力不足
        3.出版业务履约风险把控不到位
    (二)资本运营的展望
        1.持续推进出版产业链延伸投资
        2.布局创新新兴业态
        3.优化资本运营模式机制创新和管理提升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我国新闻出版的热点关键词分析与发展对策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关于新闻出版改革创新意义的讨论
        1.2.2 关于新闻出版与传播模式方面的研究
        1.2.3 关于新闻行政监管创新方面的研究
        1.2.4 关于新闻出版业投融资体系及模式的研究
        1.2.5 关于新媒体融合与演化的研究
        1.2.6 关于数据新闻和数字出版的研究
        1.2.7 关于媒体组织绩效评估的研究
        1.2.8 其他方面的相关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
2 相关概念与理论
    2.1 相关概念及界定
        2.1.1 新闻出版
        2.1.2 新媒体
        2.1.3 数据新闻
    2.2 科学知识图谱CiteSpace
    2.3 数据拟合模型与理论
        2.3.1 线性趋势拟合模型
        2.3.2 二次曲线趋势拟合模型
        2.3.3 指数趋势模型
    2.4 回归分析模型
    2.5 定性预测方法
    2.6 评价与评价指标体系
    2.7 文献研究法
    2.8 本章小结
3 我国新闻出版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3.1 文本处理过程中重要参数的选取
    3.2 新闻出版的共现现象分析
        3.2.1 共现分析的一般过程
        3.2.2 共现网络的聚类分析
    3.3 新闻出版研究特征的分析视角
    3.4 数据处理与研究方法
        3.4.1 数据来源与处理
        3.4.2 研究工具
    3.5 新闻出版研究演化过程
        3.5.1 新闻出版研究的基础数据分析
        3.5.2 新闻出版领域研究学者关系图谱
        3.5.3 新闻出版研究的历时热点议题演变
    3.6 新闻出版研究趋势
    3.7 新闻出版研究特征
    3.8 本章小结
4 媒体融合发展热点分析与特征挖掘
    4.1 媒体融合概念与模式
        4.1.1 媒体技术融合
        4.1.2 媒体经营方式融合
    4.2 我国媒体融合研究的发展历程
    4.3 媒体融合发展的特征分析
        4.3.1 媒体融合研究热点可视化整体分析
        4.3.2 媒体融合研究热点领域内容分析
        4.3.3 媒体融合研究知识聚类
        4.3.4 我国媒体融合研究前沿的核心知识群
        4.3.5 我国媒体融合研究前沿的次级知识群
        4.3.6 我国媒体融合研究前沿的边缘知识群
        4.3.7 媒体融合研究前沿可视化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数据新闻热点分析与发展特征挖掘
    5.1 数据新闻的功能与特征
        5.1.1 数据新闻的理念
        5.1.2 数据新闻的功能
        5.1.3 数据新闻模式的特征
    5.2 我国数据新闻研究基本状况
    5.3 数据新闻研究的知识图谱
        5.3.1 数据新闻研究热点可视化整体分析
        5.3.2 数据新闻研究热点领域内容分析
        5.3.3 数据新闻研究知识聚类
        5.3.4 我国数据新闻研究前沿的核心知识群
        5.3.5 我国数据新闻研究前沿的次级知识群
        5.3.6 我国数据新闻研究前沿的边缘知识群
        5.3.7 数据新闻研究前沿可视化分析
    5.4 数据新闻的发展特点
        5.4.1 新闻报道的动态化
        5.4.2 数据新闻的定制化
        5.4.3 数据新闻可视化
        5.4.4 数据新闻预测服务
    5.5 2018年全球数据新闻奖获奖分析
        5.5.1 全球数据新闻奖历史
        5.5.2 数据新闻获奖案例创新分析
    5.6 数据新闻的发展态势
        5.6.1 数据新闻的内容多样化
        5.6.2 数据新闻的形式多样化
        5.6.3 数据新闻的功能多样化
    5.7 数据新闻发展的反思
        5.7.1 扩大数据来源及深度数据挖掘
        5.7.2 急需设立我国数据新闻专业规范
        5.7.3 监管与提升需要并重
        5.7.4 需要扩展新型的新闻法律法规
        5.7.5 设计人工智能新闻伦理标准
    5.8 本章小结
6 国家出版基金对新闻出版的支持特征分析
    6.1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发展概况
    6.2 国家出版基金与国家发展战略关联分析
    6.3 国家出版基金与社会经济发展关联分析
    6.4 文化产业投入与文化产业发展关联分析
    6.5 国家出版基金对新闻出版的支持特征
    6.6 本章小结
7 我国新闻出版发展路径与对策
    7.1 数据新闻发展路径与对策
        7.1.1 数据新闻的本土化对策
        7.1.2 数据新闻的可视化对策
        7.1.3 数据新闻的新技术对策
        7.1.4 数据新闻的专业化管理对策
    7.2 媒体融合多模式发展路径与对策
        7.2.1 媒体融合是新时代新闻出版的必然趋势
        7.2.2 新闻媒体融合转型的关键:需求融合和市场融合
        7.2.3 新媒体融合的战略目标和定位
        7.2.4 新媒体融合的战略方案
    7.3 新闻出版业大数据发展路径与对策
        7.3.1 大数据对我国出版行业的影响
        7.3.2 我国出版业发展大数据的应用环境分析
        7.3.3 我国出版业大数据应用的战略分析
        7.3.4 大数据出版业应该重视个人数据隐私、企业数据安全
    7.4 本章小结
8 我国新闻出版发展策略的保障措施
    8.1 建立适合我国新闻出版特征的绩效评估机制
        8.1.1 媒体组织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8.1.2 绩效评估的综合评价方法
        8.1.3 评估模型量化计算的进一步思考
        8.1.4 绩效评估的可拓优度评价方法
    8.2 建立新闻出版健康发展的导向机制
    8.3 复合型创新性人才保障机制
    8.4 现代数字技术保障机制
    8.5 打造促进媒体融合的激励机制
    8.6 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新闻出版监管机制
    8.7 本章小结
9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改革开放40年来媒体转型与言论作者个体机遇 ——以“三农评论员”洪巧俊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媒体经历多次重大的转型
        1.1.2 言论作者面临新的转型
        1.1.3 媒体转型与个体探索密不可分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关键概念
        1.3.1 媒体转型
        1.3.2 言论作者
    1.4 文献综述
        1.4.1 作为方法的个体经历描述
        1.4.2 改革开放40 年媒体转型研究
        1.4.3 媒体人的发展出路与价值选择
    1.5 研究方法
        1.5.1 个案研究
        1.5.2 深度访谈
    1.6 思路与结构
    1.7 主要创新点与局限
        1.7.1 主要创新点
        1.7.2 主要局限
2 1980年代:机会留给爱文字的人
    2.1 媒体转型:关注民众的休闲生活需要
        2.1.1 媒体:四大晚报与周末版
        2.1.2 内容:杂文和小言论的兴起
        2.1.3 受众:为了切实的需求读报
    2.2 社会机遇:文字能力成为社会流动的硬通货
        2.2.1 人才:被挤出高考独木桥的人们
        2.2.2 机会:文学提供表能能力的方式
        2.2.3 机遇:文人走向行政事业单位
    2.3 发展反思:个体发展依赖于媒体急速扩张
        2.3.0 媒体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
        2.3.1 个体表达赢得社会共鸣
        2.3.2 “种田”也能改变自我和社会
3 1990年代:社会需要大量信息
    3.1 媒体转型:都市类媒体大发展
        3.1.1 媒体:都市报的发展繁荣
        3.1.2 内容:舆论监督成为社会风尚
        3.1.3 受众:带有消费主义取向的读者
    3.2 社会机遇:记者成为流动者
        3.2.1 人才:媒体需要优秀传媒人才
        3.2.2 机会:都市类媒体蓬勃发展
        3.2.3 机遇:可以自由流动的职业
    3.3 发展反思:社会流动背景下的信息饥渴
        3.3.1 越是阅读,越是渴望阅读
        3.3.2 言论表达既是工具也是目的
4 2000 年代:言论黄金时代
    4.1 媒体转型:言论成为立媒之本
        4.1.1 媒体:开始形成的媒体竞争格局
        4.1.2 内容:求独到、求深入、求互动
        4.1.3 受众:寻找事实背后的观点
    4.2 社会机遇: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表达者
        4.2.1 人才:无所不在的表达者
        4.2.2 机会:积极的言论环境
        4.2.3 机遇:畸高的稿费培养言论作者
    4.3 发展反思:剧烈变化的表达
        4.3.1 失去社会价值的批判表达
        4.3.2 专业言论作者退场的征兆
5 2010 年代:摆脱渠道的束缚
    5.1 媒体转型:自媒体平台的大发展
        5.1.1 媒体:自媒体平台成为新的霸主
        5.1.2 内容:融合中走向服务
        5.1.3 受众:既是受者,又是传者
    5.2 社会机遇:人人皆可成媒体
        5.2.1 人才:创作者掀起自媒体创业热潮
        5.2.2 机会:旧作者的坎坷自媒体之路
        5.2.3 机遇:名气带来转型机会
    5.3 发展反思:媒体发展与社会稳定
        5.3.1 自媒体在狂欢中乱象频生
        5.3.2 社会稳定需要媒体自觉
6 结语
    6.1 转型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
    6.2 机遇留给具有职业敏感的人
    6.3 转型还需考虑政策、责任等因素
参考文献
附录 :洪巧俊访谈笔录整理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四、二十一世纪,中国新闻媒体展望(论文参考文献)

  • [1]晚清时期英语在中国的传播研究[D]. 周小渟.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2]我国少儿类主题出版研究[D]. 郭喜彬.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3]地方少儿出版社图书出版策略研究 ——以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2009-2019)为例[D]. 刘粹. 南昌大学, 2020(01)
  • [4]融媒体背景下少儿期刊发展策略研究 ——以《小星星》为例[D]. 朱迪. 南昌大学, 2020(01)
  • [5]新世纪儿童小说中的童年书写研究[D]. 山丹.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6]我国儿童玩具书市场策略研究[D]. 梁燕盈. 南京大学, 2020(02)
  • [7]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构建研究[D]. 王海平. 燕山大学, 2019(07)
  • [8]中文天地出版传媒集团资本运营研究[D]. 闫文瑞. 河南大学, 2019(01)
  • [9]我国新闻出版的热点关键词分析与发展对策究研究[D]. 孟庆麟.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6)
  • [10]改革开放40年来媒体转型与言论作者个体机遇 ——以“三农评论员”洪巧俊为例[D]. 戴婧怡. 江西师范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21世纪中国新闻媒体的前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