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的中西药都能“双管齐下”

不是所有的中西药都能“双管齐下”

一、中西药并非都能“双管齐下”(论文文献综述)

周瑶[1](2021)在《自拟补脾柔肝方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肛窦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自拟补脾柔肝方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肛窦炎的临床疗效,研究该药的有效性及其优势,并分析其作用机理和安全性,为其进一步服务于临床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方法:本课题所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9年6月-2020年10月就诊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门诊及住院部,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肛门镜检查结果诊断为慢性肛窦炎(气阴两虚型),并符合本试验纳入标准的患者,总计58例,按随机对照原则将58位受试患者等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与治疗组分别予口服甲硝唑片、自拟补脾柔肝方。分别于1周后和2周后,对治疗前后受试患者的肛门坠胀、疼痛、瘙痒评分变化,肛门镜检查下肛窦充血、水肿评分变化,纳入患者心理状态评估评分变化等项,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治疗期间,需严密观察两组受试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以对药物安全性做出评价。疗程结束后对有效病例进行为期1个月的追踪随访,观察两组的复发情况。结果:1.基线维度比较:首先将治疗前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分布3方面的数据资料进行比对,差异未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进行临床症状体征轻重程度方面的比较,治疗前将两组受试者肛门坠胀、疼痛、瘙痒评分,肛窦充血、水肿评分,心理状态评分,症状体征总评分进行比对,两组差异均未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即有均衡可比性。2.症状评分比较:治疗期间,通过组内对比,可知两组受试者的肛门坠胀、疼痛、瘙痒的症状均达到一定改善。待治疗1周后,通过组间对比,可知治疗组与对照组症状改善未呈现明显差距(P>0.05);而待2周治疗后,两组组间肛门坠胀、疼痛、瘙痒评分对比,差距已显着,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3.体征评分比较:治疗期间,对两组受试者肛门镜检查下肛窦充血、水肿评分行组内对比,得出两组均产生了疗效。待治疗1周后,通过组间对比,可知治疗组与对照组体征改善未呈现明显差距(P>0.05);而待2周治疗后,两组组间的肛窦充血、水肿评分对比,差距已显着(P<0.05),其中尤以水肿消减为甚(P<0.01)。4.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待1周治疗后,从组内对比结果来看,对照组较用药前评分未呈现明显下降(P>0.05),而治疗组评分已出现大幅度降低(P<0.05);待治疗2周后,行焦虑抑郁量表评分的两组组间对比,得出差距显着(P<0.01)。5.总评分比较:待治疗1周后,两组症状体征总评分对比已拉开显着差距(P<0.01);疗程终止后,再次比对,发现两组分差进一步拉大,差异悬殊,具备较大统计学意义(P<0.01)。6.总体疗效比较:疗程终止后,遵照尼莫地平评分法,计算出两组服药后分别达到各级疗效指标的人数,测得总有效率对照组有75.00%,而治疗组高达89.66%,且经分析两组总体疗效差距悬殊(P<0.05)。7.复发情况比较:疗程终止后,对两组起效患者的密切观察延长1个月,得出治疗组在统共26例中复发者为2例,对照组在统共21例中复发者为8例,具备较为显着的差异(P<0.05)。8.安全性比较:对照组1例患者因过敏自行要求退出试验,另有3例出现轻度不良反应,未影响后续治疗,治疗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自拟补脾柔肝方组在肛门坠胀、疼痛、瘙痒,肛窦充血、水肿,心理状态改善方面疗效均优于甲硝唑片组,且治疗组未出现不良反应,说明自拟补脾柔肝方不仅疗效佳,同时还具备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马志翔[2](2020)在《中医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网状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银屑病是一种以红色斑疹或丘疹上覆盖有银白色鳞屑为特征临床表现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依据临床症状不同,可以分为寻常型、脓疱型、关节病型及红皮病型四种类型,其中以寻常型银屑病最为常见。本病的治疗一直备受关注,西药主要以缓解症状为主,多数患者停药后复发率高,而且副作用反应较大;中医药相关疗法相对于西药疗法,较缓和,强调个体化治疗,因人施药,疗效较好且复发率低,副作用反应较少。然而,当前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中医疗法众多,且既往关于中医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研究普遍存在研究方法运用不恰当,多数停留在临床经验总结,疗效评价指标针对性不强,病例数较少,研究设计不规范等等。在循证医学的角度来分析,临床研究水平不高,临床文献报道缺乏规范性的问题。因而迫切需要寻求更多强有力的证据,指导临床实践。因此,本研究采用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中医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中疗效更优的治疗干预措施的循证医学研究,获得可指导临床的高质量证据。方法:首先设定纳入排除标准,确立检索中英文关键词,中文关键词有:“银屑病”、“牛皮癣”、“白疕”、“风癣”、“中医疗法”、:“针刺”、“电针”、“温针”、“火针”、“耳针”、“灸”、“放血”、“拔罐”、“刺络”、“穴位”、“推拿”、“梅花针;英文关键词有:“Psoriasis”,“Papulosquamous”,“Palmoplantaris pustulosis”,“psoriaasics”,“acupuncture”,“electro-acupuncture”,“warming needling”,“fire needling”,“bloodletting”,“auriculoacupuncture”,“auricular”,“moxibustion”,“cupping”等,以主题词结合自由词的方式建立检索式,一是系统详细地检索国内外专业文献数据库,二是在人工检索临床试验注册系统、临床试验报告论文、文献综述等中追踪查阅相关文献。在中国知网(CNKI)、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 Fang data),Pub Med,Excerpta Medica Database(EMBAS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0年01月01日;按照研究所需要的信息设计资料提取表,然后根据提取表内容,由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临床研究与数据中心的两位研究者负责信息提取和依据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工具(5.1.0版)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当两人提取的信息出现不一致时,先互相讨论解决,若仍然不能解决,则请示数据中心负责人处理);采用网状关系图对不同干预措施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PASI评分、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的文献情况进行评价。接着采用R语言(Version:3.6.1)下的“gemtc”(Version:0.8-2)包调用JAGS(Version:4.3.0)进行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markov chain monte carlo,MCMC)模拟,当达到稳定收敛状态时进行估计和推断,将文献中不同针灸干预措施的疗效结局进行直接和间接比较,以节点分离法森林图进行展示,并在贝叶斯框架下以阶梯表比较各干预措施治疗寻常型银屑病PASI评分相对效应,再结合概率图,综合分析排序筛选出疗效最佳的干预措施,以期获得可指导临床的高质量证据。成果:纳入结果:通过系统检索国内和国外专业数据库,共获得15057篇结果。各数据库命中结果数目如下:Pub Med 1666篇,EMBASE 4046篇,Cochrane图书馆1638篇,知网CNKI 2302篇,维普524篇,万方1520篇;CBM 3361篇,其中中文文献7707篇,英文文献7350。对15057篇文献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剔除重复文献1139篇,通过阅读题目和摘要剔除8717篇,在剩下的5201篇文献中,通过阅读全文,剔除4992篇文献,最终纳入研究的有209篇文献。根据事先设计好的资料提取表格,提取所纳入RCTs的基本信息、研究对象、样本量、干预措施、疗程、结局指标等。文献基本特征:所纳入的209篇文献发表时间为1997年到2019年,发表语言为中文或英文,经过质量评价后,发现文献普遍存在随机化不充分、忽略分配隐匿、盲法缺失以及未描述失访退出人数等缺陷,其中,结局指标涉及PASI的共154篇文献,涉及总有效率的共200篇文献,139篇文献提及了不良反应。从随机化看,明确提及采用了随机数字表法的共69篇文献,采用随机信封法、投掷硬币法、随机抽签法各有1篇,采用SPSS随机、SAS随机的各有1篇,采用区组随机有1篇,按就诊顺序的共有13篇,仅提及随机的共112篇文献,不清楚是否随机的共有9篇。从分配隐藏看,不完善的有1篇,交代不清楚的共有205篇,仅3篇进行了正确分配隐藏,其中3篇采用了密闭信封法实现隐蔽分组。从盲法运用看,正确运用盲法的有8篇,其中双盲4篇,而错误盲法有2篇,未提及盲法的共有199篇。从结果数据的完整性来看,大部分数据都有报告脱失病例情况,完整的共192篇,部分报道脱落和随访的情况未得到重视,不完整的共5篇,不清楚的共12篇。从选择性报告看,完整的有38篇,不清楚的共171篇,大部分未提及临床研究注册或protocol发表情况,信息不足,难以判断,大部分为风险未知。其他方面偏倚均不清楚。网状meta结果:(1)在PASI评分上,与安慰剂相比,只有火针[-4.79(-7.64,-1.96)]、走罐[-4.25(-7.58,-0.94)]、中药方[-3.77(-5.82,-1.71)]、中药浴[-4.13(-6.45,-1.80)]、雷公藤多甙[-4.04(-6.41,-1.68)]和白芍总苷[-4.29(-7.36,-1.25)]疗效较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总有效率方面,与安慰剂相比,只有火针[2.64(1.80,3.49)]、走罐[4.00(2.75,5.34)]、自血疗法[2.77(1.30,4.32)]、中药方[2.41(1.77,3.09)]、中成药[2.04(1.31,2.80)]、中药浴[2.80(2.06,3.55)]、中药膏[2.16(1.41,2.93)]、复方甘草酸苷[2.24(1.47,3.04)]和白芍总苷[2.53(1.30,3.83)]的有效率均较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此次纳入研究报道的不良反应以轻度胃肠道不适、皮肤干燥红斑、血脂异常、唇炎、头痛耳鸣、肝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为主,均属轻度反应,均可通过停止服用药物或者基本对症治疗后症状可自行恢复。与安慰剂相比,只有雷公藤多甙[-39.13(-86.49,-5.07)]、西药膏[-42.67(-123.27,-1.76)]和迪银片[2.14(0.26,4.16)]的不良反应率较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贝叶斯框架下,通过综合比较不同干预措施PASI评分的MD值、总有效率的OR值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OR值,对疗效及安全性的优劣进行排序,最终得到中医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PASI评分排序结果:中药方>紫外线照射>阿维A>迪银片>西药膏>中成药>复方甘草酸苷>电针>中药膏>苦参素>西药>安慰剂>雷公藤多甙>中药浴>白芍总苷>走罐法>火针>针刺>自血疗法;总有效率的排序结果:中药方>电针>中药浴>雷公藤多甙>火针>走罐法>苦参素>复方甘草酸苷>中药膏>中成药>白芍总苷>针刺>西药膏>紫外线照射>耳针>阿维A>迪银片>西药>放血疗法>自血疗法>安慰剂;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排序结果:雷公藤多甙>西药膏>火针>西药>中药方>中成药>安慰剂>中药浴>中药膏>苦参素>复方甘草酸苷>西药膏>白芍总苷>电针>阿维A>紫外线照射>迪银片>走罐法>耳针。结论:本研究收集了国内外数据库收集既往研究文献,通过运用贝叶斯框架下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对现有临床证据进行评估,结果发现众多中医药疗法中,以凉血解毒类药物为基础方的中药方汤剂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较好,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即相对其他疗法,其安全性较好。

张国华[3](2020)在《民国时期太原城市管理研究(1912-1937)》文中认为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的产生是人类演进到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伴随着城市发展,城市管理现代化逐步成为世界潮流。近代以来,中国各地主要城市相继建立了现代城市管理机构,对城市生活的主体内容进行制度化、体系化管理。当然,基于所处地理位置和发展区域的差异,不同城市在发展中呈现了自身的特点。民国时期,太原作为山西省会,是山西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自然条件、历史承袭和区域发展等多重因素叠加所形成。太原在民国时期发展中经历了市政公所成立、设置城区管理到正式独立建市几个阶段。太原的政治功能增强、城市外延拓展、市政设施逐步健全,城外周边范围也被纳入到城市分区统一管辖内,形成了中心城区向外辐射的典型模式和城市内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民国时期太原城市的发展是时代变迁的产物,伴随着近代山西地区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省会太原是最具代表性的发展成效;是区域城市发展的最高水平,具有领先性特征。太原在民国时期发展中,伴随着西方城市学和市政管理理念的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呈现出了渐进的时代进步,成为推动太原城市发展的动力;城市管理中开启了前置规划、统筹布局的治理模式,体现了时代前行。太原城市发展与工业化建设紧密相连,现代工业企业的建立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将城市有效范围大量延展,通过吸引从业人口进入企业进行生产,在促进工业发展的同时又推进了城市化的进程。现代化铁路的奔腾之力,进一步加速了太原城市的发展,对民国时期太原市的工业建设、商业发展、功能布局、人口结构和城市空间产生了极大的推进作用。本文以民国时期太原城市管理为研究对象正是对以上各方面内容的最好诠释,可以有效解读政策、体制等政治因素,工业、交通等科技因素,人口、商业等综合因素对民国时期太原发展的有效促进作用,其渐进发展正是政治、经济、科技与城市本身交互作用的最好注解。本文选取民国太原为中心,试图揭示在区域近代化、山西城市化和太原现代化的过程中,太原市政府逐步建立起相应的城市管理机构,现代意义的城市基础设施逐步确立,建立起了体现内陆城市区域特色的管理机制。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方面,展示民国时期太原城市管理的具体内容。一是介绍山西历史地理概况,简要回顾太原市的自然环境状况、历史地位及演进过程,同时对太原市进行概念界定,阐释太原市作为民国时期山西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所发挥的社会作用和在历史发展中具有的功能定位。为合理实现城市功能区划与布局,作为行使城市管理职权的政府部门应具备全局意识,高屋建瓴做好顶层设计。城市发展布局中自然因素也发挥着作用,因此最终形成的城市功能布局是在政府宏观主导下、城市自发演进中综合作用形成的客观结果。二是考察城市人口的发展变迁,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城市人口管理包括动态管理与静态管理两个层面,具体涉及人口迁徙、人口数量、城区分布、变动趋势及结构特点等内容。三是分析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中民用照明用电的起源发展以及政府的相关管理措施等内容,主要以太原电灯新记股份有限公司为中心,解读供电照明事业得以存续并不断发展的情况,理清民国时期太原电力照明事业的延续脉络,折射太原城市化发展进程和山西区域社会现代化概况。四是分析太原城市交通管理,涵盖城市道路维护和行政管理两部分内容,包括民国时期太原市城市道路的整体设计、建设标准、具体实施及完成情况,从而了解太原近代化过程中城市发展的具体水平。五是公共卫生管理,包括太原市城区街道的卫生管理、生活垃圾清理、污水废水排放管网的规划、公共卫生场所的管理以及体现时代进步和科学理念的防疫卫生管理,通过施加防疫、卫生教育、注重防控等有效手段,确保民众身体健康,体现了医学和防疫学在城市公共卫生管理领域的有效引入。本文以民国时期太原城市发展及管理为研究选题,以功能区划、人口变迁、道路交通、城市照明、公共卫生等相关领域的发展缘起、逐步演化及宏观管理为研究内容。依托城市管理学的观点,将城市管理理论引入到民国时期太原城市管理中进行考察。在城市管理学的统一视角下,对各个具体方面内容作出归纳总结,反映出当时太原市社会生产水平和经济发展态势,反映出地方政府执政施政的决断水平和行政能力,以及对于社会管理和城市发展的投入力度及支持情况,致力于民生保障的客观实效,归纳出当时山西城市化、区域近代化的发展程度,为当代城市社会治理和宏观管理提供有效借鉴。

徐霞[4](2020)在《《中华健康杂志》与民国医学知识的传播与建构(1939—1949)》文中研究说明民国以来,西医传播事业有了很大发展,接受过西医教育的中国知识精英逐渐取代传教士,成为医学传播的主力。医学报刊的宗教色彩明显减弱,文化与教育功能更趋鲜明。1939年8月15日,由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中华健康杂志》正式刊行,公共卫生委员会主席黄子方担任该杂志主编。《中华健康杂志》作为近代通俗性医学刊物的典型代表,不仅是这一时期医疗社会状况的历史见证者,同时也是西医传播历程中的长期践行者,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目前学界对《中华健康杂志》尚未进行细致研究,本文以《中华健康杂志》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该杂志的创办始末及人员变动情况,全面把握其刊行状况。同时围绕杂志内容展开分析,探究这一西医科普类杂志的传播方式及特点。本文重点关注杂志中的群体表达,剖析医师作为知识中介者在传播过程中的构建面向,考察民众作为知识接收者的医疗看法与疾病认知,同时思考《中华健康杂志》的社会意义,展现医师群体在战争与经济困难的大环境之下所做出的改变与调适。本文对《中华健康杂志》的研究表明:该杂志的栏目设计与知识呈现,实际上是一系列包括专业与通俗、教育与乐趣、普及与利益等诸多因素之间相互协调、补充的结果,医学知识的专业化与通俗化贯穿杂志发展的始终。在战乱的情势下,预防医学得到重点提倡,医师群体依据社会状况进行调整,提出了健康而又经济的生活方式,为民众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健康指导。另外,医师作为杂志文章的创作主体,在进行医学知识传播的基础上,也试图借助杂志这一宣传平台为自身“正名”,他们一方面着意强调西医的“科学性”特征,为其学科正当性辅以证明,同时从自身角度出发辨析医患纠纷、维护医护人员的合法权利,为塑造现代化的病人而努力。此外,杂志也并没有隐去民众的声音,一系列读者栏目的开设,为民众提供了反馈渠道与发声平台,医患双方相辅相成,最终展现并丰富了民国医学社会化进程的时代内涵。

李攀[5](2019)在《新中国农村供销合作社研究(1949-2002)》文中研究说明近代意义上的合作运动源于西方,却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19世纪初,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者首先提出合作社的思想,并进行了实践探索。从1844年英国罗虚代尔消费合作社成立至今,合作社的发展历经一个半世纪。在这一长期历史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对合作社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和论断,成为指导合作社发展的科学指南。二十世纪初叶,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之时,合作思想作为一种“救世”学说被引入中国,中华大地上各种政治势力、各类社会团体出于各自目的,曾试办过不同类型的合作社,在理论和实践中取得了一定进展。中国共产党与合作社渊源颇深,中共自诞生伊始就把发展合作社作为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特别是农村问题的重要举措。1922年9月,毛泽东参与创办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合作社——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从此合作社的种子开始在各个革命根据地生根发芽,其中,中央苏区的消费合作社、陕甘宁边区的南区合作社是其典型代表,也是供销合作社的雏形。1950年7月,组建成立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统一领导全国的供销、消费、手工业等合作社具体业务。1954年7月,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更名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合作事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从那时起,60多年来,供销合作社走过了很不平凡的历程,创造了光辉的业绩,也经受了不少挫折。供销合作社因农而生、因农而兴,它扎根农村、贴近农民,为农业的恢复和发展,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为引导亿万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左”的观念的影响,供销合作社的所有制性质曾发生过多次改变,经营管理机构也屡遭撤并,和国营商业“三分三合”,尽管如此,其为农业生产服务、为群众服务的办社宗旨始终没有变化,即便在“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左”的错误的影响下,供销合作社广大干部职工依然坚守岗位,为稳定农业、发展生产做了大量工作。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供销合作系统进行了改革,一度取得了不少成效,但由于市场环境的影响和体制机制的制约,农村供销合作社在二十世纪90年代遭遇经营困境,一度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90年代中期,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得以重建,供销合作系统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对供销合作社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继续办好供销合作社,加快打造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这一重要指示为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回顾历史是为了总结经验,引领未来。本文试图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供销合作社的发展历史进行梳理,研究在各个历史时期,中共决策层对农村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认识过程、决策过程,考察政策在基层的实施效果,探究供销合作社发展变化的深层次原因,总结历史经验,以期为正在进行的供销合作社体制机制改革提供镜鉴和参考。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的缘起和意义、研究综述、核心概念的界定、研究方法、研究的创新之处及研究重难点等基本情况。第一章,回顾合作社思想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演进过程,重点对马克思主义合作社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进行梳理。对建国前中共领导合作社的历史进行归纳,勾勒出供销合作社萌生、发展的历史脉络和轨迹。第二章,主要研究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党和国家重点发展供销合作社的政治——经济动因。梳理供销合作社发展方针的演化、确立过程。研究供销合作社超常规发展的内在动因和具体过程。第三章,主要研究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之后,供销合作社落实“为农业生产服务”方针的做法举措及成效。探讨供销合作社领导农村私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过程。第四章,探究“大跃进”期间,供销合作社所有制性质的变化过程及原因。研究人民公社化运动兴起之后,供销合作社被“下放”为人民公社“供销部”的实际影响。研究中央恢复农村供销合作社的决策过程和实际效果。第五章,研究文革对供销合作社造成的严重损失。探讨文革时期农村供销合作社为稳定农业生产起到的重要作用。第六章,研究探讨二十世纪80年代供销合作社深化改革的具体过程和实际效果。对二十世纪80年代供销合作社的改革进行总体评价。第七章,探究农村供销合作社在二十世纪90年代陷入经营困境的具体原因。研究供销合作系统摆脱困境的历史过程。第八章,对农村供销合作社的历史进行总体评价。总结党领导供销合作社发展的主要经验。

孙洁[6](2019)在《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的隐喻认知研究》文中提出从隐喻的角度来研究中医的语言,属于隐喻认知的范围。本文以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的隐喻为研究对象,运用隐喻认知的理论对相关的隐喻表达进行归纳和分析、探讨隐喻建立的途径、对隐喻构建的特色进行总结和分析。将张锡纯的隐喻分为始源域和目标域,始源域内部分为自然、物品处所、人类社会、动作、特征和事件等五类,其中自然域比例最大,占整个始源域的45%,其次是人类社会域和物品处所域。前三类隐喻表达相加,共210条,占整个始源域的82%,可见在张锡纯的隐喻构建中,以自然、物品处所和人类社会为来源的隐喻较多,占主要地位,这三类可以概括为人类身体之外的外在世界。这与中医“天人相应”的认知思维有关,是人们既有经验里熟悉的范畴。目标域内部分为人体、药物方剂和疾病共三类,分别占目标域总数的47%、15%和38%,由此可知,中医探究的对象主要是人体和疾病,通过对人体脏腑、器官和经脉穴位等的探讨来认识人体,通过对病象的分析和治疗方法的探讨来认识疾病。探究张着隐喻建立的基础,归纳出张锡纯隐喻表达的规律,并以此印证中医构建隐喻的传统特点。其中战争隐喻、容器隐喻和管道隐喻使用比较多,隐喻的内涵较为丰富,这与中医隐喻构建的固定模式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张锡纯做了较多中西药的对比和配伍。其中对西药药性的描述共有45例,从中药性、味的角度来说明药性的只有5例,占西药药性总数的11%。他虽然主张衷中参西,但在对于西药的药性描述上,用纯粹的中医药性理论来解释的比例并不高,说明他衷中参西的程度还是比较低,仍存在一定局限性。中西药的配伍,共有13例,占中西药对比的62%,这体现了他在中西医汇通方面所做的努力。他在用中医来解释西医时,结合了中医药性的传统理论,运用了五行的生克关系、同气相求的方式、以及家族相似性原理等,带有明显的隐喻认知思维特点。

冯佳[7](2019)在《1942-1943年中原大灾荒与中国共产党的应对》文中指出1942-1943年中原大灾荒发生在敌后抗战进入极端困难的时期。此次灾荒是中国现代史上一次极其严重的灾荒,持续时间之久、波及范围之广、灾害种类之繁令人震惊。为何这场灾荒前后历时两年并造成如此巨灾,其中不仅包含着自然因素,而且包含着复杂的社会因素。这场灾荒深刻影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数个抗日民主根据地,如何救灾以及能否救灾,直接关乎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生存发展以及政权的稳固,更关乎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兴衰成败。“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救助灾荒作为民生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中国共产党的极大重视。在领导根据地政府和军民救助中原大灾荒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将救助灾荒视为责无旁贷的政治任务与历史使命,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救灾思想中的精髓,沿袭了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初期的救灾机制与程序,而且将救灾上升到政治高度,将其视为凝聚民心、改造农村、促进社会变革、激发抗战决心的重要抓手。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和军民以生产自救为根本原则,舍弃了“政府包办”的依赖型救灾体制,将治标措施与治本措施结合起来,采取了以积极生产为主、政府帮助为辅、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社会化救灾模式,从而帮助军民成功抗击了灾荒,使党政军民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并促进了根据地各项事业的发展。救灾的成功也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与群众基础,同时为当前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供了参考与借鉴。全文分为绪论与正文两个部分:绪论部分包括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中原大灾荒的学术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相关概念界定以及创新点与难点。正文总共包括六部分内容:第一章:灾情概述。介绍了中原大灾荒的受灾区域以及自然灾害种类。此次灾荒涉及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北平、陕西、安徽北部、湖北北部等黄河中下游的广泛地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个抗日民主根据地受到极大影响。灾荒具有时代背景复杂、受灾区域广泛、灾种循环相生等特点。形成灾荒的原因包括自然因素、日军侵略、国民政府迟缓救灾等自然原因与社会原因。此次灾荒对人口、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造成严重影响。第二章:中国共产党采取的应急救灾举措。灾荒发生后,抗日民主根据地党和政府立即采取宣传动员、发放粮款、减免税负、社会互济、节约募捐等应急救灾举措,这些“治标”措施对于遏制灾荒蔓延、缓解灾情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三章:中国共产党采取的发展救灾举措。抗日民主根据地党和政府在采取“治标”措施的同时,认为要想从根本上激发群众战胜灾荒的内生动力,必须调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使他们自发进行生产自救。因此,中国共产党带领政府和军民采取了兴修水利、抢种补种、发展纺织、建立合作社等“治本”措施,从而逐渐形成了标本兼治的救灾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救灾效果。第四章:党政、社会体制与救灾。根据地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陆续开展了整风、精兵简政、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等运动,这些运动虽然不是专门针对救助灾荒而开展的,但是促进了救灾工作的顺利开展,间接起到了利于救灾工作的效果。第五章:中国共产党领导救助中原大灾荒的成效、特点与现实启示。经过不懈努力,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和军民战胜了灾荒,保证了军民的基本生活,稳定了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社会秩序,并推动了抗日民主根据地各项事业的发展,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物质基础与群众基础。这次救荒的主要特点是从应急救灾转向生产救荒、从单一政府救灾转向动员群众广泛参与、从单纯救济转向服务抗战大局。这次救荒也为当今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与宝贵的财富。

吴金桂[8](2019)在《基于阴阳本体结构运用封髓丹治疗阴虚热盛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运用人体阴阳本体结构理论指导糖尿病治疗,探讨加味封髓丹治疗阴虚热盛型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为该理论治疗糖尿病的推广应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阴虚热盛型2型糖尿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加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加味封髓丹。观察受试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FPG、2hPG、HbA1c)、血脂指标(TG、TC、HDL-C、LDL-C)、中医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疗程共8周,随访3个月,最后对实验室指标及中医证候积分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基线均衡性良好,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疗程结束后,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3.33%,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3.33%。在改善血糖方面:对照组和试验组均能降低FPG、2hPG、HbA1c水平,对照组降低FPG、2hPG、HbA1c的有效率分别为63.33%、70.00%、66.67%,试验组降低FPG、2hPG、HbA1c的有效率分别为86.67%、90.00%、83.33%,在降低FPG、2hPG、HbA1c水平方面,试验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血脂方面:对照组和试验组均能提高HDL-C、降低LDL-C水平(P<0.05),且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在降低TG、TC水平方面疗效显着(P<0.05),而对照组在降低TG、TC水平方面则作用不明显(P>0.05)。在改善证候方面:试验组在改善咽干口燥、心烦、畏热、渴喜冷饮、小便黄赤、大便秘结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多食易饥上两组疗效相当(P>0.05),在总体改善中医证候方面,对照组和试验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3.33%、93.33%,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在安全性方面:对照组和试验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可认为加味封髓丹及二甲双胍的治疗安全。结论:在阴阳本体结构理论指导下运用加味封髓丹治疗阴虚热盛型2型糖尿病在改善血糖、血脂及中医症候方面疗效显着,无明显不良反应,运用该理论治疗糖尿病值得临床学习及推广应用。

胡丽娟[9](2019)在《健康传播视角下《健康报》心血管病报道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全球化、城市化、老龄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很大的改变,造成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增加,心血管病已经成为人们健康的头号杀手,心血管病的防治负担日益加重,媒体在心血管病的防治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近年来人们健康意识不断提高,健康传播学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笔者以健康传播为视角,研究了媒体对心血管病报道的情况。本文选取了健康类专业报《健康报》为研究对象,选取了2013年8月12日到2018年8月12日5年时间里的377个样本,采用文献调查法、内容分析法和文本分析法,结合定量和定性方法进行研究设计,从新闻报道的报道形式、议题呈现、文本分析三个维度对选取样本进行统计分析,笔者将3个维度分为报道数量、报道篇幅、报道体裁、报道版面、报道主题、报道来源、报道倾向、标题句类和叙述框架9个类目,归纳出心血管病报道的概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借鉴健康传播中其他特殊议题的报道方法,提出对心血管病报道的建议。通过对《健康报》样本统计分析发现心血管病报道在报道形式方面,报道总体数量少、报道篇幅中短篇报道占比多、报道体裁以消息为主;在议题呈现方面,报道版面集中在“新闻”和“医学论坛”版面、报道主题注重疾病预防和疾病治疗、报道来源以本报记者和医学专家为主;在文本分析方面,报道倾向为客观真实的中性报道、标题句类善于使用陈述句、叙述框架主要采用“医学框架”。研究还概括了《健康报》心血管病报道的特征,一是报道数量受特殊时间节点影响,重要节日和社会热点会影响报道数量;二是关于心血管病各类型疾病报道特征,不同类型的心血管疾病报道都有涉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报道中高血压提及最多,疾病类型中心律失常和冠心病关注度较高;三是在心血管疾病防治策略的呈现方面,防治手段是政策解读和知识普及相结合,防治对象呈现年轻化趋势。心血管病健康传播存在传播者关注度不够,传播内容以医学框架为主,传播过程中缺乏与受众互动,传播策略存在“重治疗轻防范”的问题。本研究认为,在心血管病患病率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媒体要重视心血管病的健康传播,增加对心血管病的报道,实现广度和深度的结合,实现防治有机结合;平衡好专业性与通俗性的关系,掌握好专业的“度”,培养有专业素养的记者;心血管病报道要以受众为中心,给予大众和患者话语权,满足受众需求。

周明明[10](2019)在《“互联网+”背景下医药企业连续并购的绩效研究 ——以仁和药业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营销在我国医药市场上日渐萎靡,医药企业要想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求得长期的发展优势可谓难上加难,因此,医药企业领导人不得不审时度势并重新规划企业方略。就在2014年,医药企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颁布了《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不仅降低了互联网药品交易的限制,还规范了药品配送企业的制度,引导互联网药品市场的发展和完善,医药企业开始纷纷主动向互联网方向转型,企图在“互联网+”大浪潮的推动下,依托互联网升级自身产业结构和营销方式,从该年起,“互联网+医药”便进入最火热的时期。本文中,资历颇深的上市传统医药企业——仁和药业也正朝着互联网延伸产业链。然而,进军互联网势必会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仁和药业虽不断利用资本市场,连续收购了多家医药企业,但出于互联网医药发展的不确定性,资本市场并不买账,并将此举动反映在了仁和药业的绩效上,这和仁和药业最初的转型策略不无关系,因此,本文的目的在于探究连续并购事件对仁和药业绩效的影响以及“互联网+医药”转型在当中起到的促进(或阻碍)作用。本文第一章主要阐述研究背景和意义。第二章从行业和企业角度梳理“互联网+”政策制度变化与整体发展现状,并论述医药企业并购相关背景。第三章是案例介绍部分,详细阐述仁和药业的连续并购全过程、并购动机以及并购过程中仁和药业面临的难题。第四章和第五章都是案例分析部分,前者从市场绩效、财务绩效两个方面测算出仁和药业连续并购的绩效结果,后者根据这一结果结合理论分析出影响因素,发现仁和药业连续并购效益不佳的主要原因是医药行业整体不景气、被并购子公司表现欠佳、难以培育主流客户群体、药品质量问题频发以及产品研发能力较弱。第六章针对前文的分析做出了总结。本文研宄结果表明,“互联网+医药”发展前景依旧广阔,虽然仁和药业连续并购具有优势与价值,但其“互联网+”转型战略仍然存在风险,因此,仁和药业及其他正在转型路上的医药企业应注意资源整合与风险防范,同时要摒弃不良并购、增强研发业务,方能借助“互联网+”平台优势朝着企业健康方向发展。

二、中西药并非都能“双管齐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西药并非都能“双管齐下”(论文提纲范文)

(1)自拟补脾柔肝方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肛窦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历史回顾
    1.古代医学对肛窦炎的认识
    2.现代医学对肛窦炎的认识
    3.中西医结合对肛窦炎的治疗
    4.小结
    参考文献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
2.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统计学方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基线比较
    3.2 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比较
    3.3 治疗后总体疗效比较
    3.4 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3.5 复发情况比较
    3.6 安全性评价
4.讨论
    4.1 古代医学对肛窦炎的辨证分型
    4.2 中药汤剂自拟补脾柔肝方的立方依据
    4.3 中药汤剂自拟补脾柔肝方组方及配伍分析
    4.4 对照组药物甲硝唑的选用依据
    4.5 结果分析
    4.6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2)中医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网状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祖国传统医学对银屑病的认识
        一、病因病机
        二、辨证分型
        三、治则治法
    第二节 银屑病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一、银屑病病因及发病
        二、银屑病的临床特征与分类
        三、银屑病的合并症
        四、与生活方式和治疗有关的合并症
        五、银屑病的治疗与管理
第二章 中医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网状meta分析
    第一节 文献基本特征及偏倚风险评估
        一、资料来源
        二、检索方法
        三、研究的筛选
        四、数据提取
    第二节 纳入研究情况概述
        一、检索结果
        二、文献筛选、纳入过程及结果
        三、纳入文献的基本信息
        四、合并干预措施分组
        五、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
    第三节 基于贝叶斯框架的网状meta分析
    第四节 网状meta分析结果
        一、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情况
        二、总有效率
        三、不良反应情况
第三章 讨论
    一、银屑病
    二、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分析
    三、网状meta结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3)民国时期太原城市管理研究(1912-1937)(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概念阐释
    四、行文结构与研究内容
    五、运用的资料
    六、研究难点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太原市历史沿革与变迁
    第一节 太原市的自然社会历史条件
        一、自然条件
        二、历史沿革
        三、承袭发展
    第二节 民国时期太原市行政区划(1912—1937)
        一、早期变革——行政区划调整
        二、专业建制——市政公所成立
        三、分区管理——划分五区模式
    第三节 太原城市功能规划变迁
        一、宋明时期城区功能格局
        二、清朝时期城区功能格局
        三、民国时期城区功能变迁
    小结
第二章 民国时期太原城市人口变动与管理
    第一节 民国之前山西人口发展概述
        一、城市人口概念界定
        二、元代以前人口变迁
        三、明清时期人口变化
    第二节 近代人口管理起步(1912—1932)
        一、民初人口统计
        二、民初山西人口
        三、民初太原人口
    第三节 省会人口管理(1933—1937)
        一、分类管理
        二、制度建设
        三、统计管理
    小结
第三章 民国时期太原城市民用照明建设管理
    第一节 近代太原照明用电起源
        一、清末山西政治环境
        二、近代太原照明肇始
        三、民初电力事业概述
    第二节 新记公司创立
        一、创立运营
        二、组织管理
        三、初具规模
    第三节 新记公司发展
        一、国内成长环境
        二、调整巩固提高
        三、稳步投资建设
    第四节 太原电力事业(1934—1937)
        一、国民政府政策扶持
        二、新记公司接续发展
        三、太原电力事业概况
    小结
第四章 民国时期太原城市道路交通管理
    第一节 清末城市管理初步开启
        一、道路交通概念界定
        二、清末城市道路管理
    第二节 民初道路交通管理
        一、省会恢复及建章立制
        二、交通管理及设施维护
        三、道路养护及系统管理
        四、严格执法及违警处置
    第三节 太原城市街道管理(1931—1937)
        一、系统规划
        二、统筹管理
    小结
第五章 民国时期太原城市公共卫生管理
    第一节 近代太原市公共卫生管理
        一、清末卫生管理启动
        二、民初卫生管理举措
    第二节 规划中的公共卫生事业
        一、自来水事业
        二、下水道计划
        三、尘芥物清理
        四、重点行业管理
        五、卫生防疫体系
    第三节 太原城市公共卫生管理(1931—1937)
        一、完善制度建设
        二、加强环卫清理
        三、宰杀牲畜管理
        四、公厕粪场管理
        五、夏令卫生扫除
        六、城市用水管理
        七、防疫卫生管理
    小结
结语
参考资料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4)《中华健康杂志》与民国医学知识的传播与建构(1939—194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选题缘起及意义
    2 学术史回顾
        2.1 医学史研究
        2.2 近代医学观念研究
        2.3 近代医疗卫生社团、杂志研究
        2.4 关于《中华健康杂志》的研究
    3 资料使用情况
    4 创新之处与研究方法
        4.1 创新之处
        4.2 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中华健康杂志》概况
    1.1 《中华健康杂志》的创办背景及缘起
        1.1.1 西医群体与近代医学知识的传播
        1.1.2 医学社团与专业医刊的发展
        1.1.3 中华医学会与《中华健康杂志》的创办
    1.2 《中华健康杂志》的创刊与宗旨
    1.3 《中华健康杂志》的发行概况
        1.3.1 酝酿与发展:初创时期的《中华健康杂志》
        1.3.2 责任与担当:沦陷时期的《中华健康杂志》
        1.3.3 复兴与坚持:战后的《中华健康杂志》
    1.4 《中华健康杂志》编撰群体介绍
        1.4.1 杂志主编群体介绍
        1.4.2 杂志作者群分析
    1.5 《中华健康杂志》的经费来源
    1.6 出版环境对杂志定价的影响
第二章 《中华健康杂志》的营销策略与编辑特色
    2.1 杂志的营销与设计风格
        2.1.1 杂志的宣传营销手段
        2.1.2 封面的设计与变化
        2.1.3 杂志广告的刊登情况
    2.2 杂志传播的内容特征
        2.2.1 医学知识的通俗化传达
        2.2.2 医学内容的专业化保持
    2.3 杂志中的故事文本探析
        2.3.1 多样化的故事形态
        2.3.2 故事中作者的价值倾向
第三章 《中华健康杂志》的健康关怀
    3.1 聚焦热点:为社会“开药方”
        3.1.1 备受关注的传染病防治
        3.1.2 妇婴健康的着重强调
        3.1.3 工人疾病与社会保障
    3.2 立足实际:经济视域下的健康生活建构
        3.2.1 预防医学:社会生活中的经济考量
        3.2.2 困难条件下的营养问题
第四章 《中华健康杂志》中的“医患”表达
    4.1 文化的中介者:医师的塑造与表达
        4.1.1 “伪科学”的中医与“科学”的西医
        4.1.2 塑造“合格”的病人
        4.1.3 维护神圣的医护形象
    4.2 文化的接收者:杂志读者的反馈与建议
        4.2.1 《中华健康杂志》的读者特征
        4.2.2 读者栏里的社会镜像
    4.3 何为“健康”:医患群体共同的“健康”塑造
        4.3.1 医师的专业化建构
        4.3.2 病患的经验性传达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5)新中国农村供销合作社研究(1949-2002)(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与意义
    二、已有研究成果评述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四、研究的创新点及难点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供销合作社的理论和实践渊源
    一、马列经典作家关于合作社的重要论述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合作社的有关论述
        (二)列宁的合作社理论和实践
    二、近代中国合作运动的理论和实践
        (一)合作思想在我国的广泛传播
        (二)新中国成立前中共领导的合作社运动
第二章 农村供销合作社的兴起与扩张(1949-1952)
    一、发展农村供销合作社的政治—经济动因
        (一)政治动因: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
        (二)经济动因:城乡物资交流的迫切需要
        (三)重要因素:为工业化提供有效支撑
    二、供销合作理论的建构与政策体系的形成
        (一)供销合作理论的初步建构
        (二)政策举措的密集出台
    三、“放手发展供销合作社”
        (一)整顿老社
        (二)发展新社
第三章 农村供销合作社的规范发展与功能提升(1953-1956)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与供销合作社的新使命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二)供销合作社新任务的提出
    二、基层组织体系的完善和规范管理的加强
        (一)加强组织建设
        (二)强化民主管理
        (三)健全管理制度
    三、“为农业生产服务”方针的全面贯彻
        (一)供应生产资料
        (二)扶持农村副业生产
        (三)新仓经验与“结合合同”的普遍推行
        (四)开展生产救灾
    四、对农村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改造背景和改造形式
        (二)对农村民族资本主义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对农村小商小贩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四章 大跃进时期农村供销合作社的“下放”与 “恢复”(1957-1965)
    一、农村基层供销社下放“人民公社”
        (一)县以上机构合并及所有制性质的改变
        (二)农村基层社“下放”人民公社
    二、大跃进狂飙中的“大购大销”风潮
    三、“多重压力”下农村供销合作社的恢复
        (一)恢复供销合作社的决策过程
        (二)供销合作系统的重建
    四、农村供销合作社的继续发展
        (一)“轻装上阵”——开展“三清”运动
        (二)“强化服务功能”——开展改善经营管理运动
        (三)“拓展服务网点”——大力发展代购代销店
第五章 农村供销合作社的徘徊与曲折发展(1966-1976)
    一、对供销合作社的“大批判”及后果
        (一)“大批判”引发思想混乱
        (二)供销合作社的组织撤并和性质变化
        (三)“贫下中农管理农村商业”的普遍推行
    二、在“文革”中的曲折发展
        (一)供销合作社的再次恢复
        (二)为稳定农业生产发挥关键作用
第六章 农村供销合作社的改革与发展(1977-1991)
    一、农业政策的调整与供销合作社改革的有关争论
        (一)农业政策的调整与农村市场的变化
        (二)改革大潮中供销合作社改革方向的有关争论
    二、二十世纪80年代供销合作社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历程
        (一)恢复“三性”,启动供销合作社改革(1979-1983)
        (二)实行“五个突破”,变“官办”为“民办”(1984-1985)
        (三)抓好“六个发展”,建立综合服务体系(1986-1991)
    三、二十世纪80年代农村供销合作社改革的总体评价
第七章 农村供销合作社的“脱困”与“新生”(1992-2002)
    一、农村供销合作社陷入经营困境
        (一)二十世纪90年代初期农村供销社陷入经营困境
        (二)农村供销合作社陷入困境的多维分析
    二、全行业扭亏为盈目标的实现
        (一)《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定》指明方向路径
        (二)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恢复为“脱困”提供组织保障
        (三)党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为脱困提供政策保障
    三、农村供销合作社的创新发展
第八章 农村供销合作社的历史作用和基本经验
    一、农村供销合作社的历史作用
    二、农村供销合作社发展演进的基本经验
参考文献
致谢

(6)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的隐喻认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现状
        (一)隐喻学研究现状
        (二)中医药学的隐喻研究现状
        (三)有关张锡纯中医研究的成果
    二、研究对象
        (一)张锡纯简介
        (二)《医学衷中参西录》简介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创新点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医学衷中参西录》隐喻的始源域
    第一节 自然域、物品处所域和人类社会域
        一、自然域
        二、物品处所域
        三、人类社会域
    第二节 动作域、特征域和事件域分析
        一、动作域
        二、特征域
        三、事件域
    第三节 小结
第二章 《医学衷中参西录》隐喻的目标域
    第一节 人体域分类
        一、脏腑类
        二、人体其他部位类
        三、体液类
        四、气血类
        五、穴位类
    第二节 药物方剂域
        一、方剂类
        二、药物类
    第三节 疾病域分类
        一、病象类
        二、治疗类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医学衷中参西录》隐喻特点研究
    第一节 隐喻相似性的探讨
        一、颜色的相似性
        二、形状的相似
        三、功能的相似性
        四、状态的相似
        五、关系的相似性
        六、感觉的相似性
    第二节 张着隐喻的特点
        一、张锡纯始源域隐喻构建的特点
        二、张锡纯目标域隐喻构建的特点
        三、张锡纯隐喻构建的具体途径
    第三节 小结
第四章 张锡纯的中西医汇通思想
    第一节 张锡纯中西医汇通方式
        一、用中医的话语方式来解释西医
        二、用西医知识来解释中医
    第二节 张锡纯中西医汇通的隐喻认知特点
        一、五行的“生-克”模式
        二、同气相求的推理方式
        三、家族相似性原理
    第三节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有关的论文目录
致谢

(7)1942-1943年中原大灾荒与中国共产党的应对(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二、相关研究回顾
    三、研究方法
    四、相关概念界定
    五、创新点与难点
第一章 1942-1943 年中原大灾荒概述
    第一节 中原大灾荒灾情概述
        一、受灾区域概况
        二、根据地灾情严重
    第二节 中原大灾荒的特点
        一、灾荒背景复杂
        二、涉灾地域异常辽阔
        三、灾害循环相生
    第三节 中原大灾荒形成的原因
        一、自然因素
        二、日本的侵略战争
        三、国民政府迟缓救灾
    第四节 中原大灾荒造成的影响
        一、对人口的影响
        二、对经济的影响
        三、对社会的影响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的救灾思想与“治标”救灾举措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救灾思想回顾
        一、救灾思想的起源
        二、救灾体制
    第二节 宣传动员
        一、救灾前的宣传动员
        二、救灾中的宣传动员
    第三节 筹粮赈灾
        一、赈济粮款
        二、组织借粮
        三、开展对敌粮食斗争
    第四节 减轻税负
        一、减免公粮
        二、减租减息
    第五节 节约募捐与准备代食
        一、节约募捐
        二、准备代食
    第六节 处理灾荒引发的社会问题
        一、救助移民难民
        二、开展卫生防疫
        三、处理偷窃问题
        四、惩治贪污腐败
第三章 “治本”救灾举措
    第一节 创造农业生产条件
        一、兴修水利
        二、发展合作社
        三、开展捕蝗运动
    第二节 发展农业生产
        一、抢种补种农作物
        二、开展大生产运动
    第三节 发展副业
        一、发展纺织业
        二、发展家庭副业
    第四节 开展赎地救人运动
        一、开展赎地运动
        二、开展救人运动
第四章 党政、社会体制、民生运动与救灾
    第一节 加强政权建设以赢得阶级认同
    第二节 强化党的一元化领导以提高统领能力
    第三节 精兵简政以减轻人民负担
    第四节 开展民生运动以推动社会革新
第五章 救灾之成效、特点与经验
    第一节 主要成效
        一、成功度过灾荒
        二、推动根据地各项事业的发展
        三、增进党群、干群、军民的关系
        四、战胜困难的能力得到提升
    第二节 主要特点
        一、从应急救灾转向生产救荒
        二、从单一政府救灾转向动员群众广泛参与
        三、从单纯救济灾民转向服务抗战大局
    第三节 现实启示
        一、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二、坚持党的领导是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三、倡导以“自立更生、生产救灾”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根本策略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8)基于阴阳本体结构运用封髓丹治疗阴虚热盛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中医学对消渴病的认识
        1.1 消渴病的病因
        1.2 消渴病的病机
        1.3 消渴病的辨证分型
        1.4 消渴病的中医药治疗
        1.5 当代阴虚热盛型消渴病辨证论治的研究
    2 西医学对2型糖尿病的认识
        2.1 我国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2.2 2 型糖尿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3 2 型糖尿病的西医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样本量估算
        1.3 西医诊断标准
        1.4 中医诊断标准
        1.5 纳入标准
        1.6 排除标准
        1.7 剔除标准
        1.8 剔除病例的处理
    2 研究方法
        2.1 试验及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
        2.4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剔除病例
        3.2 基线分析
        3.3 单项疗效指标评价
        3.4 总有效率比较
        3.5 安全性评价
第三部分 讨论
    1 人体阴阳本体结构理论的阐述
    2 目前人体阴阳本体结构理论的临床应用
    3 消渴病不同发展阶段的阴阳结构及治疗
    4 封髓丹立方依据
        4.1 封髓丹的提出
        4.2 加味封髓丹的药性特点
    5 研究结果分析
        5.1 主要疗效指标方面
        5.2 次要疗效指标方面
        5.3 安全性方面
    6 本课题的不足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略词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9)健康传播视角下《健康报》心血管病报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健康传播的概念
        1.3.2 国外健康传播研究综述
        1.3.3 国内健康传播研究综述
    1.4 心血管病的健康传播研究
        1.4.1 心血管病概况
        1.4.2 心血管病的健康传播研究概况
    1.5 理论依据
        1.5.1 健康传播理论
        1.5.2 框架理论
    1.6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1.6.1 研究方法
        1.6.2 研究内容
    1.7 创新点
第二章 《健康报》心血管病的报道现状
    2.1 研究设计
        2.1.1 研究对象
        2.1.2 样本选择
        2.1.3 类目建构
    2.2 心血管病的报道形式
        2.2.1 报道数量:总体数量少
        2.2.2 报道篇幅:短篇报道占比多
        2.2.3 报道体裁:以消息为主
    2.3 心血管病报道的议题呈现
        2.3.1 报道版面:集中在“新闻”和“医学论坛”版面
        2.3.2 报道主题:注重疾病预防和疾病治疗
        2.3.3 报道来源:本报记者和医学专家为主
    2.4 心血管病报道的文本分析
        2.4.1 报道倾向:客观真实的中性报道
        2.4.2 标题句类:善于使用陈述句
        2.4.3 叙述框架:主要采用“医学框架”
第三章 《健康报》心血管疾病的报道特征
    3.1 报道数量受特殊时间节点影响
        3.1.1 重要节日影响报道数量
        3.1.2 社会热点影响报道数量
    3.2 不同类型的心血管疾病报道特征
        3.2.1 不同类型的心血管疾病报道均有涉及
        3.2.2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报道中高血压提及最多
        3.2.3 疾病类型中心律失常和冠心病关注度较高
    3.3 心血管疾病防治策略的呈现
        3.3.1 防治手段:政策解读和知识普及相结合
        3.3.2 防治对象:呈现年轻化趋势
第四章 心血管疾病健康传播存在的问题
    4.1 议题关注度不够:报道力度小
        4.1.1 心血管病报道数量少
        4.1.2 缺乏深刻的心血管病报道
        4.1.3 重治疗,轻防范
    4.2 医学框架主导:缺乏全面报道
        4.2.1 医学专业词汇充斥
        4.2.2 缺少社会结构和个人生活方式框架
    4.3 缺乏与受众互动:传播效果弱
        4.3.1 心血管病患者处于失语状态
        4.3.2 普通大众被动的接收信息
第五章 心血管疾病健康传播的建议
    5.1 加大对心血管疾病的报道力度
        5.1.1 报道要实现广度和深度的结合
        5.1.2 以预防为主,实现防治有机结合
    5.2 平衡好专业性与通俗性的关系
        5.2.1 掌握好医学专业的“度”
        5.2.2 培养有专业素养的记者
    5.3 坚持以受众为中心
        5.3.1 双向传播,给予大众和患者话语权
        5.3.2 心血管病报道要满足受众需求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10)“互联网+”背景下医药企业连续并购的绩效研究 ——以仁和药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医药企业“互联网+”转型
        1.2.2 关于医药企业并购
        1.2.3 关于连续并购及其效应
        1.2.4 文献评述
    1.3 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点
2 医药企业“互联网+”战略转型与连续并购背景分析
    2.1 医药企业“互联网+”战略转型整体分析
        2.1.1 “互联网+”概念与“互联网+医药”交易模式
        2.1.2 我国医药行业“互联网+”政策制度变化
        2.1.3 我国“互联网+医药”企业整体发展现状
    2.2 医药企业连续并购背景分析
        2.2.1 “连续并购”概念
        2.2.2 我国医药企业并购发展历程
3 “互联网+”背景下仁和药业连续并购案例梳理
    3.1 仁和药业概况
    3.2 “互联网+”背景下仁和药业连续并购全过程
        3.2.1 初步探索:收购通化中盛51%股权、叮当医药60%股权
        3.2.2 巩固强化:收购京卫元华56%股权并增资扩股至60%股权
        3.2.3 乘胜追击:收购济南旭晨堂、山西元生堂、成都隆安堂各70%股权
    3.3 “互联网+”背景下仁和药业连续并购的动机
        3.3.1 布局“健康生态圈”战略
        3.3.2 实现线上、线下协同效应
        3.3.3 优化资源配置、扩充销售渠道
    3.4 本章小结
4 “互联网+”背景下仁和药业连续并购的绩效分析
    4.1 “互联网+”背景下仁和药业连续并购的市场绩效
        4.1.1 仁和药业连续并购前后的股价波动
        4.1.2 仁和药业连续并购的收益率变动
    4.2 “互联网+”背景下仁和药业连续并购的财务绩效
        4.2.1 偿债能力与节税效应分析
        4.2.2 盈利能力与成长能力分析
        4.2.3 营运能力分析
    4.3 “互联网+”背景下仁和药业连续并购的EVA业绩评价
        4.3.1 税后净营业利润与总投入成本的测算
        4.3.2 经济增加值的测算
5 “互联网+”背景下仁和药业连续并购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5.1 医药行业整体不景气
        5.1.1 政策环境影响
        5.1.2 经济环境影响
    5.2 “互联网+医药”业务开展受阻
        5.2.1 难以培育主流客户群体
        5.2.2 药品质量问题频发
    5.3 产品研发能力较弱
6 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1.1 “互联网+医药”发展前景广阔
        6.1.2 仁和药业连续并购具有优势与价值
        6.1.3 仁和药业“互联网+”转型存在风险
    6.2 研究建议
        6.2.1 强化资源整合、注意风险防范
        6.2.2 加大研发投入,拓宽客户群体
        6.2.3 借助“互联网+”平台优势朝着企业健康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四、中西药并非都能“双管齐下”(论文参考文献)

  • [1]自拟补脾柔肝方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肛窦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周瑶.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中医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网状meta分析[D]. 马志翔.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3]民国时期太原城市管理研究(1912-1937)[D]. 张国华. 山西大学, 2020(08)
  • [4]《中华健康杂志》与民国医学知识的传播与建构(1939—1949)[D]. 徐霞. 河北大学, 2020(08)
  • [5]新中国农村供销合作社研究(1949-2002)[D]. 李攀.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1)
  • [6]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的隐喻认知研究[D]. 孙洁. 南宁师范大学, 2019(01)
  • [7]1942-1943年中原大灾荒与中国共产党的应对[D]. 冯佳.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1)
  • [8]基于阴阳本体结构运用封髓丹治疗阴虚热盛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D]. 吴金桂.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9]健康传播视角下《健康报》心血管病报道研究[D]. 胡丽娟. 河北大学, 2019(08)
  • [10]“互联网+”背景下医药企业连续并购的绩效研究 ——以仁和药业为例[D]. 周明明. 江西师范大学, 2019(03)

标签:;  ;  ;  

不是所有的中西药都能“双管齐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