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与2000年福建省汉族女大学生体质比较分析

1995年与2000年福建省汉族女大学生体质比较分析

一、1995年和2000年福建省汉族女大学生体能素质的对比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敏[1](2020)在《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趋势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寻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状况及规律,找出身体素质下滑的根本原因所在。利用时间序列分析预测大学生身体素质指标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对大学生身体素质作出科学的指导,找出遏制大学生身体素质下滑的解决方法,这是对体质与健康研究领域的一次积极尝试,以促进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方法:本研究采用均值、标准误、方差分析、趋势检验、发展水平增长量和增长速度对2007-2017年中北大学19-22岁男、女大学生1000米(男)、800米(女)、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测试项目成绩均值进行整体、长期趋势及性别差异分析,用19岁男生2007年-2012年的测试项目成绩均值预测2013-2017年成绩验证模型的合理性,继而预测19-22岁大学生2022年、2027年测试项目成绩均值。结果:从整体趋势上看,11年来,19-22岁男生1000米测试成绩均值呈下降趋势,女生800米、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测试成绩总体呈现增长趋势,趋势检验显着(P<0.05),均值差异显着(P<0.001)。(2)从长期趋势来看,由逐期增长量和环比增长速度可知,2007-2017年19-22岁男、女生测试项目成绩均值发展趋势相似;由累积增长量和定基增长速度可知,女生800米测试成绩均值10年中有5年低于2007年测试成绩均值,男生1000米则有8年。坐位体前屈成绩均值分别有7年高于2007年,立定跳远成绩均值则有6年。(3)从性别差异上看,女生每项测试项目成绩均值增长速度均优于男生。(4)模型验证中,1000米、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成绩的观测值与预测值绝对误差平均值分别为0.98、-0.09、0.01,相对误差分别为0.006、-0.02、0.01。(5)从预测表可以看出,2022年与2027年预测耐力成绩均值除19岁男生提高,其余年龄段男、女生均下降。坐位体前屈成绩均值预测除19岁男生和22岁女生下降,21岁男生不变,其余年龄段均上升。立定跳远成绩均值预测除2022年22岁男生下降,2022年、2027年20岁和21岁女生升高,其余年龄段均处于停滞状态。结论:(1)2007-2017年男生1000米测试成绩均值总体处于下降趋势,问题亟待。女生800米、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测试成绩均值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测试项目的长期趋势都存在成绩的波动幅度较大,成绩不稳定的现象。(3)男、女生测试项目成绩发展趋势相似,女生成绩均值增幅比男生大,近十年发展趋势比男生好。(4)时间序列分析预测大学生身体素质指标成绩,误差较小,符合统计学中的规律,预测数据对现实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要把预测值作为参考数据,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干预。

余永松[2](2020)在《长春市散打俱乐部会员体适能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问题:我国成年人身体健康状况还是存在不同程度的下滑,而蓬勃发展的大众散打俱乐部,成为健身锻炼的一种选择,但武术散打对于体适能促进的效果有待验证。本研究调查长春市大众散打健身俱乐部会员的体适能状况,对比一般大众体适能状况的差异,以及对俱乐部之间会员体适能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各俱乐部的特点。研究对象及方法:本研究采用立意抽样的方式,抽取长春市华武堂搏击俱乐部、少年宫散打俱乐部、旭东武术三所散打俱乐部共88名散打俱乐部会员作为测试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了解散打俱乐部的研究现状,用实验法测试体适能的各项指标,通过数理统计法对散打俱乐部会员的体适能状况进行分析,以访谈法对三所俱乐部的经营管理人员以及教练员进行访谈,对整体状况进行了解。研究结果与结论:俱乐部会员的身高、肺活量、台阶指数、坐位体前屈、纵跳高度、闭眼单脚站立这些指标的平均数都要比2014年全国成年人的平均数高,而会员的体重、灵敏与协调、速度、选择反应时这几项指标的数据比全国成年人的平均数低;少年宫散打俱乐部会员的心肺适能、灵敏与协调这两个指标比其他两个俱乐部好,华武堂搏击俱乐部的速度、肌肉力量、爆发力、反应比其他两个俱乐部要好,旭东武术的平衡、肌肉耐力、柔韧适能比其他两个俱乐部的要好。建议:华武堂搏击俱乐部应加强对会员心肺耐力、肌肉耐力、平衡方面的训练,心肺耐力的提升,少年宫散打俱乐部应加强对会员的柔韧适能、肌肉力量、速度、灵敏与协调方面的训练,旭东武术俱乐部应加强对会员的反应、爆发力方面的训练。

贾锡坤[3](2019)在《黑龙江省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调查及体能下降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指出近几年来,高校扩大办学规模,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然而,迫于“就业难”的压力,大学生忙于功课,很少运动,体质普遍偏低,背离了社会倡导的“全面发展人才”的基本要求,即关注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和体能训练已刻不容缓。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以10所高校作为研究对象,包括黑龙江省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牡丹江师范学院、牡丹江医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科技大学、黑龙江大学、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佳木斯大学和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了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和体能下降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在体育锻炼方面,黑龙江省大学生虽然对体育锻炼益处有一定的认知,但由于对体育课满意度不高,所以对体育锻炼的情感因素比较复杂,导致大部分学生主动参与锻炼的行为和行为意识较差;2)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认知水平、情感和行为意向各项数据均低于男生,统计结果显示男生与女生之间仍然存在一些显着性的差异,表明不同性别大学生对体育锻炼行为态度存在差异;3)在体能方面,黑龙江省大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重要性的认识有待加强,缺乏锻炼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从事体育锻炼时,大学生体能锻炼不能够保证频率、时间、运动量和运动方式的正确有效是导致大学生体能不断下降的自身主观因素;4)此外,家长的长期“溺爱”导致大学生缺乏毅力和耐力,国家相关法律缺失、就业困难、相关部门的不重视、学校场地不足及“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使得当前高校尚未形成良好的体育教学气氛,从而形成了大学生体能下降的局面。建议:1)高校应提高大学生对体育课价值取向的认知水平:2)高校应当满足大学生的需要,激发他们的体育动机;3)高校应注意学生体能训练质量,合理安排训练内容;4)国家和社会相关部门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解决学生和家长的后顾之忧。

卫国生[4](2019)在《中国汉族大学生力量素质变化的时空特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下滑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有关部门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研究通过分析30多年来我国大学生力量素质变化的时空特征,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大学生力量素质的差异、变化趋势及存在的问题,找出大学生身体素质尤其是力量素质下降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其目的是为完善《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提供理论依据,为有关部门制定针对不同地区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干预政策和提出针对性的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数据挖掘、比较分析、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1985-2014年七次《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中反映人体爆发力、肌肉耐力和绝对肌力的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握力的调研数据进行研究,以呈现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大学生力量素质的时空特征。结果显示:1.1985-2014年间,反映下肢爆发力的立定跳远成绩男大学生基本上呈现出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女大学生除东北地区外,也基本上呈现出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与1985年比较,2014年东北、华北、华东、西北、西南、中南地区的大学生(城男)立定跳远成绩分别增长了-9.08cm、-3.58cm、-5.23cm、-2.75cm、-1.34cm、-4.48cm;大学生(乡男)分别增长了-4.47cm、5.74cm、1.67cm、2.54cm、5.95cm、2.87cm。东北、华北、华东、西北、西南、中南大学生(城女)分别增长了-5.56cm、-2.15cm、-0.6cm、0.44cm、0.6cm、-2.71cm;大学生(乡女)分别增长了-5.35cm、4.89cm、1.57cm、2.92cm、1.35cm、-5.98cm。2.1985-2014年间,反映男大学生肌肉耐力的引体向上成绩基本上呈现出先缓慢增长后大幅下降而后又缓慢下降或略微上升的趋势,反映女大学生肌肉耐力的仰卧起坐成绩也基本上呈现出先增长后下降而后又继续上升的趋势。与1985年相比,2014年东北、华北、华东、西北、西南、中南地区的大学生(城男)引体向上成绩分别增长了-2.18个、-2.48个、-4.35个、-2.09个、-2.96个、-4.63个;大学生(乡男)分别增长了-1.94个、-2.49个、-4.41个、-1.07个、-2.15个、-4.31个。东北、华北、华东、西北、西南、中南地区的大学生(城女)的仰卧起坐成绩分别增长了5.51个、5.99个、4.33个、5.8个、5.67个、3.96个;大学生(乡女)的仰卧起坐成绩分别增长了3.87个、8个、5.85个、5.43个、6.96个、4.4个。3.2000-2014年间,反映绝对力量的握力成绩东北、华东、西南地区男大学生基本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华北、西北、中南基本上呈稳步上升的趋势。东北、华东、西南地区女大学生的握力成绩基本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华北、西北、中南地区女大学生的握力成绩基本上呈稳步上升的趋势。与2000年相比,东北、华北、华东、西北、西南、中南地区大学生(城男)的握力成绩分别增长了1.08Kg、2.38Kg、0.32Kg、0.92Kg、-0.43Kg、3.77Kg;大学生(城女)握力成绩分别增长了-0.22Kg、3.73Kg、0.61Kg、1.36Kg、-0.8Kg、4.7Kg。东北、华北、华东、西北、西南、中南地区大学生(城女)的握力成绩分别增长了1.08Kg、2.38Kg、0.32Kg、0.92Kg、-0.43Kg、3.77Kg;大学生(乡女)的握力成绩分别增长了-0.22Kg、3.73Kg、0.61Kg、1.36Kg、-0.8Kg、4.7Kg。4.反映下肢爆发力的立定跳远成绩,不分城乡、男女,1985、1991、1995、2000年四次立定跳远成绩基本上呈现:中南地区>东北地区>华东地区>华北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由西向东逐渐上升的态势。2005、2014年立定跳远成绩大体上符合由西向东逐渐上升的趋势,其中2005年城市男生、乡村男生,2014年城市男生、城市女生还表现出由北向南逐渐升高的特征,另2014年东北地区成绩普遍较低,华北地区乡村男女生成绩较高。2010年立定跳远成绩整体上呈现出东北、西南地区成绩明显低于其它地区的特征。5.反映肌肉耐力的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成绩,1985、1991、1995、2000年不论城乡、男女,2005年城乡女生,2014年城乡女生成绩基本上呈现:中南地区>华东地区>西南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自北向南、由西向东逐渐上升的趋势。2005、2010、2014年城乡男生引体向上成绩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渐上升的态势,其中东北地区成绩较高。另2010年城市女生仰卧起坐成绩华东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东北地区>中南地区>华北地区,乡村女生仰卧起坐成绩呈现由西向东,由南向北升高趋势。6.反映绝对力量的握力成绩,2000、2005、2010、2014年,除去2000城市女生和2000、2005年乡村女生外,不论城乡、男女握力成绩大体上呈现:华北地区>华东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中南地区>西南地区,由南向北、由西向东逐渐升高的态势,其中2014年中南地区城乡市男生握力成绩都较高。2000年城市女生握力成绩呈由西向东、由北向南逐渐增高的趋势,其中东北地区成绩较高。2000、2005年乡村女生握力成绩呈由东向西逐渐升高的趋势。研究结论:1.1985-2014年间,反映大学生力量素质的指标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握力动态变化趋势为:基本上呈现出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2.1985-2014年间,反映大学生力量素质的指标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握力,区域上呈现出由西向东、自北向南逐渐升高的特征。3.影响大学生力量素质时空特征动态变化的因素可能与自然环境、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营养、体力活动水平等因素有关。

唐序兴[5](2019)在《功能性训练对网球选修课大学生身体素质和FMS影响的研究 ——以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男生为例》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功能性训练对网球选修课大学生身体素质和FMS的影响。研究方法:在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随机选取网球课男生为调查对象。抽取两个网球课教学班,将功能性训练网球课作为试验组,将常规网球课作为对照组,每班41人,干预时长18周,每周1次。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网球教学,不进行其它干预;试验组在常规网球教学准备部分替换成25分钟的功能性训练,其中包括躯干支柱力量、臀大肌激活练习、快速伸缩复合练习、神经激活练习、动态拉伸练习和辅助练习共六个方面。试验前后对受试者进行功能性动作筛查(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FMS)和身体素质测试,同时试验后进行网球技能测试。连续性资料经正态性检验后同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认为存在显着性差异。研究结果:1.FMS:(1)18周干预前对试验组和对照组各项得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总分分布情况采用卡方检验,结果提示两组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2)功能性训练网球课干预后动作等级得分为2分和3分人数所占比例呈增加趋势,1分人数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卡方检验7个动作干预后得分变化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3)18周干预后功能性训练网球课深蹲、过栏步、肩部灵活性、主动抬腿和躯干稳定性俯卧撑等动作成绩优于常规网球课(p<0.01)。(4)功能性训练网球课干预后FMS总分14分以下占5%,14-16分占44%,16分以上占51%,常规网球课总分14分以下占68%,14-16分占32%,16分以占0%,卡方检验结果提示两组干预对FMS总分分布影响有统计学意义。(x2=44.340,p<0.001)。2.身体素质测试:(1)18周干预前对试验组和对照组身体素质指标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两组身体素质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常规网球课干预后1分钟俯卧撑、坐位体前屈和20米折返跑3项指标比干预前测试成绩提高(p<0.01)。(3)功能性训练课干预后1分钟俯卧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米字跑和20米折返跑比干预前测试成绩提高(p<0.01)。(4)常规网球课和功能性训练网球课比较,功能性训练网球课干预后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米字跑和20米折返跑等测试成绩提高(p<0.05)。3.网球技能:功能性训练网球课干预后技术计评成绩提高且优于常规网球课组(p<0.05)。研究结论:1.功能性训练网球课和常规网球课都能达成网球课的教学目标,功能性训练网球课对大学生的影响更加全面,它从全身的角度出发,改善身体素质和基本运动能力,从而加强击球稳定性和对球的控制力,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网球技能水平。2.功能性训练网球课对大学生的功能性动作筛查具有积极的影响,对网球选修课大学生各关节的灵活性、稳定性、柔韧性、伸展性和躯干多维度稳定性的改善更具优势,同时有效提高大学生基本运动能力,改善功能性运动能力,并且对于预防运动损伤有一定的积极作用。3.常规网球课和功能性训练网球课对大学生力量、柔韧和耐力素质都有促进作用,两者相比,功能性训练对网球选修课大学生下肢力量、柔韧、灵敏和耐力素质提高更具优势。4.通过功能性训练网球课和常规网球课的对比研究,功能性训练网球课在身体素质、功能性动作筛查和网球技能均优于常规网球课组,因此,在今后的课程中将功能性训练和网球课结合具有可行性。

程瑶[6](2019)在《湖北省乳腺癌流行趋势与早诊早治的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对2007-2015年湖北省乳腺癌死亡趋势、年龄特征、地区分布特征以及疾病负担进行分析,明确湖北省乳腺癌死亡的高危人群。(2)由于武汉市的肿瘤监测开展较早,本研究对武汉市乳腺癌发病和死亡趋势进行单独研究,综合评价1990-2015年武汉市中心城区乳腺癌发病和死亡的长期变化趋势并进行预测,结合远城区乳腺癌的死亡情况,进一步明确高危人群。(3)基于襄阳市妇女免费乳腺癌筛查检出情况,明确高危人群,为相关防控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此外,结合问卷调查,明确妇女获取乳腺健康知识的常用途径,了解妇女筛查行为和乳腺自我检查行为(breast self-examination,BSE)的影响因素。(4)探讨乳腺癌患者筛查行为的影响因素,为制定早诊早治政策进一步提供依据。此外,了解乳腺癌患者就医延迟现状、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为乳腺癌的早诊早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1)湖北省女性乳腺癌死亡数据从湖北省死因监测数据中提取;武汉市女性乳腺癌发病及死亡数据来自武汉市肿瘤登记报告监测。乳腺癌发病或死亡率的标化采用中国人口标化与世界人口标化两种方式。数据分析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进行趋势分析,使用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APC)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来衡量趋势变化的大小和方向;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伤残调整生命年(the 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DALY)的公式计算乳腺癌的疾病负担,包括由早死导致的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s,YLL)和带伤残生存年(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YLD);采用Nordpred预测模型对2016-2025年武汉市乳腺癌发病及死亡趋势进行预测;采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age-period-cohort model)分析武汉市乳腺癌发病及死亡趋势的年龄效应(age effect)、时期效应(period effect)和队列效应(cohort effect)。(2)一是对健康妇女乳腺癌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和获取途径、筛查行为与BSE行为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二是对乳腺癌患者的就医延迟现状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就医延迟的定义采用国际常用的标准,将患者从发现症状到首次因症状就医的间隔时间≥3个月为。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与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变量之间的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健康人群的筛查行为和BSE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及乳腺癌患者就医延迟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2015年湖北省乳腺癌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为5.33/10万、世界人口标化标化死亡率为5.32/10万,其中城乡分别为6.82/10万和4.74/10万。2007-2015年第一个死亡高峰年龄在50-54岁年龄组(16.17/10万)。此外35-39岁与50-54岁年龄组死亡率显着上升(AAPC=7.3%,95%CI:2.1%,12.7%;AAPC=8.9%,95%CI:2.4%,15.8%)。分地区研究结果显示,2007-2015年武汉市中心城区死亡率处于湖北省最高水平,并且黄冈市乳腺癌死亡率显着上升(AAPC=14.4%,95%CI:7.7%,21.6%),而孝感市显着下降(AAPC=-7.1%,95%CI:-13.7%,0),湖北省乳腺癌造成的YLL损失为65417.69人年,损失强度为1.55/千人。(2)2015年武汉市中国人口与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分别为6.13/10万与6.45/10万。此外,武汉市中心城区乳腺癌中国人口与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分别为42.07/10万与42.19/10万、死亡率分别为6.83/10万与7.20/10万;远城区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为5.32/10万。26年间武汉市乳腺癌发病率显着上升(AAPC=3.3%,95%CI:2.0%,4.7%),且预测在未来10年将持续上升,2021-2025年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将达到44.00/10万。同时,死亡率变化较为平缓(AAPC=0.4%,95%CI:-0.1%,0.9%)。2011-2015年武汉市中心城区发病率最高的年龄组在55-59岁(123.88/10万),第一个死亡高峰年龄在60-64岁年龄组(26.42/10万),而2009-2015年远城区第一个死亡高峰年龄在55-59岁年龄组(19.29/10万)。且在1990-2015年,年轻组女性(<50岁)标化发病率持续上升(AAPC=3.5%,95%CI:3.0%,4.1%),而老年组女性(≥50岁)标化死亡率持续上升(AAPC=0.9%,95%CI:0.2%,1.5%)。1990-2015年武汉市中心城区由乳腺癌导致的DALY损失为110574.18人年,DALY率为2.08/千人,且YLL占主要部分;2009-2015年远城区乳腺癌YLL损失为13839.47人年,损失强度为1.31/千人。此外,武汉市发病与死亡趋势的年龄效应、时期效应、队列效应均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3)襄阳市人群免费乳腺癌筛查结果表明,45-49岁与60-64岁年龄组女性均为高危人群,检出率分别为35.67/10万与46.39/10万。调查结果发现,妇女对获取乳腺健康知识的积极性不高(17.07%),且电视是调查对象获取乳腺健康知识的最常用途径,占全部调查对象的39.36%。健康人群筛查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乳腺癌相关知识知晓程度(OR=1.84,95%CI:1.52,2.22)、经济因素(OR=1.39,95%CI:1.03,1.86)、时间因素(OR=1.51,95%CI:1.22,1.85)和就医筛查方便程度(OR=1.60,95%CI:1.27,2.01)。妇女BSE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文化程度(OR=4.69,95%CI:2.25,9.80)、乳腺癌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OR=2.49,95%CI:1.83,3.39;OR=3.01,95%CI:2.19,4.13)以及工作压力(OR=3.09,95%CI:1.28,7.50)。(4)乳腺癌患者的调查结果表明,患者筛查行为的影响因素主要为文化程度(OR=3.34,95%CI:1.45,7.71)、对健康信息的关注程度(OR=0.32,95%CI:0.15,0.70)、工作压力(OR=0.39,95%CI:0.18,0.87)。患者对获取健康知识的积极性同样不高(23.46%),调查对象的就医延迟率高达50.28%,且大多数患者由于症状恶化才就医(37.99%)。患者自报导致就医延迟的原因中,对症状不担心的比例最高(17.78%)。此外,患者延迟就医的影响因素主要为就医的时间成本(OR=2.34,95%CI:1.18,4.64)和对症状的严重性认识(OR=4.58,95%CI:2.31,9.07)。结论:(1)湖北省女性乳腺癌35-39岁与50-54岁年龄组女性与黄冈市女性死亡率呈显着上升趋势。此外,武汉市乳腺癌发病率处于全国较高水平,上升趋势显着,且预测在未来10年将会持续上升,亟需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另一方面,年轻女性发病率与老年女性死亡率逐年上升,需要加强高危人群的管理与防控。湖北省和武汉市女性乳腺癌流行的高峰年龄均出现后移趋势,应密切关注高危人群的动态变化,及时采取防控措施。(2)女性乳腺癌相关知识知晓率对女性乳腺癌筛查行为与BSE行为均有显着影响,但乳腺癌相关知识普及情况较差,且妇女的关注度较低,需要加强以电视为主的宣传策略,能够对提高妇女参与筛查和BSE有所帮助。此外,降低筛查费用,鼓励妇女克服主观困难,定期参与筛查,提高妇女对乳腺癌早诊早治的认识,重视乳腺病变,在发现乳腺病变之后,正确对待并克服困难因素,及时就医确诊,也能够起到早诊早治、降低乳腺癌不良结局的效果。

王祥全[7](2018)在《我国大学生人口身体素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口素质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人口素质包括人口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在这三方面中,身体素质是人口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得以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提高身体素质是民族强盛、国家繁荣的体现。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大学生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然而,近年来大学生人口身体素质发展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大学生体质测试达标率低、征兵体检合格率低等问题常见于媒体评论,并引发极大的社会关注。《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2015)》明确指出,“大学生的体质堪忧,大学生的体质竟不如中学生。”大学生人口身体素质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如何有效提升大学生人口身体素质水平,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本研究以大学生人口身体素质存在的问题、成因、对策为主线,对大学生人口身体素质展开研究。第一部分:导论(第一章)。这部分主要包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思路、技术路线、研究方法、数据来源、以及论文的创新。第二部分:理论研究(第二章)。第二章包括本论文涉及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基本概念分别对人口、大学生人口、人口素质、身体素质,以及与身体素质相关的体格、体能、体质、健康等概念进行界定,辨析人口学与医学、体育学、公共卫生学等学科对身体素质定义的异同。主要理论分别对人力资本理论、健康行为和危害健康行为理论、行为改变的场动力理论、健康信念模型、阶段变化理论,以及身体素质优化的生态系统模型和组织优化模型进行阐述。第三部分:实证研究(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三章,我国大学生人口身体素质发展状况。身体素质包含多项指标,有身体形态指标、身体机能指标、运动能力指标等。本研究通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年度体质测试”2016年数据,对大学生人口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能力等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通过1985年2014年七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数据,对近三十年来大学生人口身体素质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对大学生人口身体素质现状研究发现:在身体形态方面,超重比例较高;在身体机能方面,肺活量及格和不及格比例较高,优秀和良好比例较低;在运动能力方面,速度、力量、耐力等测试内容不及格比例较高。通过对近三十年大学生人口身体素质的变化回顾发现:大学生身高持续增长,肥胖比例持续增加;肺活量不断降低;运动能力的多项指标,如50米跑、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的成绩持续下降。第四章,大学生人口身体素质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利用头脑风暴、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设定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因子(直接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将大学生身体素质测试结果进行量化处理,作为因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大学生人口身体素质的各种因素及其权重。结果显示:心理因素、行为因素、行为实现条件因素中多项内容对大学生身体素质产生影响。其中,家长的教育理念、具备一定的运动技能、体育锻炼的质量、健康行为的意志力、自我管理能力等多项因素对大学生身体素质具有积极的影响,而长期熬夜、长时间过度使用手机电脑、过多摄入高热食品、吸烟等因素对大学生身体素质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第五章,大学生人口身体素质问题的社会成因。通过整合大学生人口身体素质发展的社会生态系统模型,结合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分析影响我国大学生人口身体素质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间接影响因素),总结归纳认为,我国的人口政策、互联网快速发展、应试教育惯性、学校体育理念、健康公共服务不足、健康公共管理不协同等是影响我国大学人口生身体素质发展的主要社会环境因素。第四部分:对策研究(第六章)。第六章,提高大学生人口身体素质的对策建议。以健康行为理论、行为改变理论及身体素质优化模型为理论基础,结合我国大学生人口身体素质发展状况、大学生人口身体素质的直接影响因素和间接影响因素,就促进大学生的健康行为和改善影响大学生人口身体素质的外部环境分别提出对策建议。研究认为:对于大学生个体健康行为促进,应对影响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心理、行为、行为实现条件三方面因素整体化改进;对处于不同健康行为阶段的大学生建立相应的引导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对于影响大学生人口身体素质的外部环境,建议加强政策的实效性与执行力;完善健康管理体系,促进多元化管理;强化学校服务机制,发挥体育教学功能。本论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研究方法方面的创新。本论文从人口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出发考察大学生的身体素质问题,将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置于社会关系网络之中,整合宏观与微观要素,对大学生身体素质影响因素及促进机制做出全面的分析评价。第二,研究内容方面的创新。首先,本论文根据健康行为与健康促进理论,结合大学生生活实际,建立大学生健康行为促进的心理、行为、环境的关系系统,再依据行为阶段变化理论,建立针对不同行为阶段大学生人口的引导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从而促进健康行为,提高大学生人口身体素质。其次,本论文通过建立大学生人口身体素质发展的社会生态系统模型,归纳出影响大学生身体素质的主要个体因素与外部环境因素,从整体的视角考察各种因素的层级关系,量化分析直接影响因素的权重,为大学生人口身体素质提高机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本论文的不足之处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数据局限性。由于相关研究数据受到保密政策等规定的影响,只能得到7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数据各项测试指标的均值,而无法得到测试信息的原始数据。数据的局限性,限制了分析的深入程度,希望以后有机会掌握更详实的资料,继续深入该问题的研究。第二,没有对提高大学生人口身体素质的对策进行实证研究。从人口学角度对大学生人口身体素质展开研究是针对人口整体,而不是个体或小范围群体。其优势是能够综合宏观与微观的所有因素,从社会系统的整体出发分析问题,这样也就对实验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希望在未来通过示范区、定点实验基地等模式,对提高大学生人口身体素质的对策进行实证研究。

邓婕[8](2018)在《全民健身背景下共享单车对大学生身体素质影响研究 ——以成都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据国民体质监测报告数据对比分析,发现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正处于下滑阶段,身体素质所包含的几大因素: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协调等,而共享单车作为一种新型环保的交通工具,备受大学生欢迎,为了解新型出行工具-共享单车是否会对大学生身体素质产生影响,本文通过了解现如今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通过文献法搜索国民体质监测报告的相关文献,总结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变化;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成都市大学生发放问卷,收集大学生对共享单车对身体素质影响的看法;数理统计法将问卷调查收集后,分析共享单车对身体素质几大因素的具体变化以及所占比重。针对排列至前的协调、力量、耐力、灵敏四大因素设计实验,进行研究。从身体素质中的协调、力量、耐力、灵敏四要素切入,选取年龄、身高、体重、身体素质等各项基本信息无明显差异(P>0.05)的大学生,共四十名,20名为一组,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为期10周实验观察,在此期间对两组大学生分别设定不同的实验要求,包括使用共享单车的时长次数等。在实验前,将两组进行实验前测,将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实验前,两组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数据并进行对比,以确保在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这两组的大学生身体素质不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且在同一水平当中。在实验后,对照组的实验后测数据没有明显变化,而实验组进行实验后测,得出:十字跳、30米节奏跑、闭目鹤立、贴墙半蹲、波比跳和手反应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此说明,实验组大学生在使用共享单车后,分别在协调能力、腿部力量、和灵敏性三个因素中产生变化,其中实验后的十字跳、闭目鹤立、贴墙半蹲、波比跳和手反应时显着高于实验前,且较为显着。说明共享单车对于大学生身体素质中具有:“提高协调能力”、“提高腿部力量”、“提高灵敏度”。此外,实验组实验前后的深蹲、肺活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大学生使用共享单车对于耐力可能没有显性影响,但耐力数据无意义,也并不能说明共享单车对身体素质不具有影响,可能是在实验中,对于受试者使用共享单车的时长、次数等条件设计的不充足,或是共享单车对于身体素质中的耐力因素影响无法致使此次实验数据有明显性差异。

陈大莺[9](2018)在《2010-2014年福建省大学生体适能动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0年大学生健康体适能总体上不如2005年,呈继续下滑的趋势。国家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提出了充分认识加强学校体育的重要性等五个方面的具体方针和任务。时隔4年,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的文件,指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仍是学生素质的明显短板。为了研究近几年来福建省大学生的健康体适能和竞技体适能处于哪种水平,是否有所提高,具体呈现出哪些趋势,哪些因素影响了大学生的体适能水平以及如何提高大学生体适能,以期对福建省大学开展体育教育教学有一定参考和指导意义,能够为高校弥补学生体适能的短板提供依据,尤其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评价方式的选用、体育社团和体育比赛的高效开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体适能测试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对2010年和2014年福建省大学生的体适能进行动态分析,总体结果为2014年男生体适能各项(除了肌肉耐力外)均及格的比例62.2%,低于2010年的68.1%。2014年女生体适能各项(除了肌肉耐力外)均及格的比例为52.3%,高于2010年的45.99%。具体分析得出以下结论:2014年男女大学生BMI均值均高于2010年,男生低体重和超重及肥胖的比例均呈增加的趋势。男女大学生肌肉力量均呈下降趋势。男大学生肌肉耐力呈下降趋势,女大学生肌肉耐力呈上升趋势。男女大学生的心肺耐力水平均呈略微下降的趋势。男大学生的柔韧性呈下降趋势,女大学生呈上升趋势。男女生的速度均呈下降趋势。男女生的下肢爆发力均呈下降趋势。C校男生体适能呈上升趋势,其他高校男生呈下降趋势,B校女生呈上升趋势,其他高校女生呈下降趋势。男生体适能各项(除了肌肉耐力外)均及格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女生生体适能各项(除了肌肉耐力外)均及格的比例呈上升趋势。2014年各高校男生体适能各项均及格的比例偏低,呈下降趋势,2014年各高校女生体适能各项均及格的比例呈上升趋势。根据2010年和2014年全省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学生调查问卷的结果,这可能主要是由于部分学生的对体育活动不太感兴趣、体育活动的运动强度不够,教学内容未精选、尚未养成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习惯、意志品质不够顽强、体育社团的活动不够丰富等原因引起的。基于结论和原因,提出了加强有效教学(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采用适宜和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提高信息化水平和增加展示平台的建议。

张志顺[10](2016)在《20世纪末与21世纪初福建省汉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本人整理了福建省在1991年至2010年这20年间的汉族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并进行了分析,具体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第一是91、95、00、05、10年20年间体质健康状况波动趋势、规律分析,第二是将这20年划分为20世纪末与21世纪初两个不同世纪体质健康状况进行对比分析,以这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并发现其中的问题找出影响福建省体质健康状况的相关因素。本文运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结合1991年-2010年福建省汉族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研究成果汇编这系列文献和2014年福建省学生体质与健康学生、家长问卷进行数据整理分析,得出:福建省汉族学生身体形态水平提高幅度较大。反应学生身体机能指标的肺活量和耐力跑,还有素质指标中反应力量耐力的引体向上和仰卧起坐较十几年前出现的峰值正在呈现下降趋势,特别是21世纪初男女生整体耐力跑水平较20世纪末下降幅度惊人,下降幅度尤其明显,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不过身体素质方面,柔韧性和快速跑在经过不稳定波动后呈现好转的趋势。经过调查发现福建省还有许多学校无缘无故占用体育课,而部分学校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也不够重视,不能够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同时因为体育安全问题更加影响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积极性。另外课业负担的沉重,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也严重的被占用,而且进了21世纪后我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也让学生不愿意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学生对饮食观的错误认识让不良的饮食习惯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地发展。因此总结福建省过去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对未来福建省学生体质健康的良好发展提供一个较长远的借鉴依据,为21世纪福建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添砖加瓦。

二、1995年和2000年福建省汉族女大学生体能素质的对比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995年和2000年福建省汉族女大学生体能素质的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
    1.2 选题目的
    1.3 选题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时间序列分析理论概述
    2.2 时间序列分析在其他领域中的运用
    2.3 时间序列分析在体育领域中的运用
    2.4 时间序列分析在体质与健康研究领域中的运用
    2.5 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趋势的研究综述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研究法
        3.2.2 体质测量法
        3.2.3 数理统计法
        3.2.4 逻辑分析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的划分
    4.2 高校大学生800米、1000米跑成绩变化发展趋势分析
        4.2.1 大学生800米、1000米跑成绩发展整体趋势分析
        4.2.2 大学生800米、1000米跑成绩发展长期趋势分析
        4.2.3 大学生800米、1000米成绩发展性别差异分析
    4.3 高校大学生坐位体前屈成绩变化发展趋势分析
        4.3.1 大学生坐位体前屈成绩发展整体趋势分析
        4.3.2 大学生坐位体前屈成绩发展长期趋势分析
        4.3.3 大学生坐位体前屈成绩发展性别差异分析
    4.4 高校大学生立定跳远成绩变化发展趋势分析
        4.4.1 大学生立定跳远成绩发展整体趋势分析
        4.4.2 大学生立定跳远成绩发展长期趋势分析
        4.4.3 大学生立定跳远成绩发展性别差异分析
    4.5 验证时间序列模型在大学生身体素质领域的可行性
        4.5.1 1000米、800米成绩的模型验证
        4.5.2 坐位体前屈成绩的模型验证
        4.5.3 立定跳远成绩的模型验证
    4.6 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趋势预测建模与预测值
        4.6.1 1000米、800米成绩模型参数估计及预测
        4.6.2 坐立体前屈成绩模型参数估计及预测
        4.6.3 立定跳远成绩模型参数估计及预测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长春市散打俱乐部会员体适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体适能的相关研究
        2.1.1 体适能的概念
        2.1.2 体适能测量方法的研究现状
        2.1.3 成年人体质相关研究
    2.2 武术散打的相关研究
        2.2.1 武术散打发展现状研究
        2.2.2 散打俱乐部的研究现状
        2.2.3 武术与体适能相关研究
3 研究对象和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实验法
        3.2.3 数理统计法
        3.2.4 访谈法
        3.2.5 比较分析法
    3.3 研究限制
4 研究结果与讨论
    4.1 散打俱乐部会员心肺耐力结果与讨论
        4.1.1 散打俱乐部会员肺活量检测结果评价
        4.1.2 散打俱乐部会员台阶试验指数检测结果评价
    4.2 散打俱乐部会员肌肉适能的结果与评价
        4.2.1 散打俱乐部会员肌肉力量结果与讨论
        4.2.2 散打俱乐部会员肌肉耐力结果与讨论
    4.3 散打俱乐部会员柔韧适能结果与讨论
    4.4 散打俱乐部会员身体成分适能结果与讨论
    4.5 散打俱乐部会员速度适能结果与讨论
    4.6 散打俱乐部会员爆发力适能结果与讨论
    4.7 散打俱乐部会员协调与灵敏适能结果与讨论
    4.8 散打俱乐部会员平衡适能结果与讨论
    4.9 散打俱乐部会员反应适能结果与讨论
    4.10 散打俱乐部会员的体适能数据与2014年全国的国民体质监测数据比较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俱乐部管理者以及教练访谈提纲
附录二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3)黑龙江省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调查及体能下降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
        1.3.2 国内研究
    1.4 黑龙江省大学生体能现状
    1.5 大学生的体能发展
    1.6 体能训练对大学生的影响
        1.6.1 改善身体各项机能指标
        1.6.2 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2章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逻辑分析法
        2.2.4 问卷调查法
        2.2.5 数理统计法
第3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黑龙江省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调查结果分析
        3.1.1 黑龙江省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知调查分析
        3.1.2 黑龙江省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情感调查分析
        3.1.3 黑龙江省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行为意向调查分析
        3.1.4 黑龙江省不同性别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态度调查分析
    3.2 黑龙江省大学生体能下降影响因素分析
        3.2.1 大学生体能下降的自身因素
        3.2.2 大学生体能下降的家庭因素
        3.2.3 大学生体能下降的社会因素
        3.2.4 大学生体能下降的学校因素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中国汉族大学生力量素质变化的时空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选题背景
2 选题目的与意义
    2.1 选题目的
    2.2 选题意义
3 文献综述
    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3.1.1 体质、健康、体适能
        3.1.2 身体素质
        3.1.3 力量素质
        3.1.4 时空
    3.2 相关研究述评
        3.2.1 国外研究现状
        3.2.2 国内研究现状
    3.3 已有研究的不足与本研究的思路
        3.3.1 已有研究的不足
        3.3.2 本研究思路
4 研究对象与方法
    4.1 研究对象
    4.2 研究框架
    4.3 研究方法
        4.3.1 文献资料法
        4.3.2 对比分析法
        4.3.3 数据挖掘技术法
        4.3.4 数理统计分析法
5 研究结果与分析
    5.1 1985年-2014 年中国汉族大学生力量素质的时空变化特征
        5.1.1 1985-2014 年中国汉族大学生立定跳远成绩变化的时空特征
        5.1.2 1985-2014 年中国汉族大学生引体向上(男)和仰卧起坐(女)次数变化的时空特征
        5.1.3 2000-2014 年中国汉族大学生握力成绩变化的时空特征
    5.2 影响大学生力量素质时空变化特征的因素分析
        5.2.1 自然环境因素
        5.2.2 营养因素
        5.2.3 社会经济水平与生活方式的改变
        5.2.4 学校体育与体力活动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功能性训练对网球选修课大学生身体素质和FMS影响的研究 ——以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男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选题的目的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网球概况
        2.1.1 网球项目特征
        2.1.2 网球课程在高校开展现状
    2.2 身体素质概述
        2.2.1 身体素质的概念
        2.2.2 大学生身体素质训练现状
    2.3 功能性训练的内容体系
        2.3.1 功能性训练的概念
        2.3.2 功能性训练的训练特点
        2.3.3 功能性训练的训练方法
        2.3.4 功能性训练的评价手段
        2.3.5 功能性训练的应用研究
3 研究对象和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教学安排
        3.2.3 FMS测试方法
        3.2.4 身体形态和素质测试方法
        3.2.5 网球技能测试方法
        3.2.6 数理统计法
    3.3 研究设计线路
4 研究结果
    4.1 功能性训练对网球选修课学生功能性运动能力的影响
        4.1.1 常规网球课对大学生功能性运动能力的影响
        4.1.2 功能性训练网球课对大学生功能性运动能力的影响
        4.1.3 常规网球课和功能性训练网球课对大学生功能性运动能力的比较
    4.2 功能性训练对网球选修课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4.2.1 常规网球课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4.2.2 功能性训练网球课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4.2.3 常规网球课和功能性训练网球课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比较
    4.3 功能性训练对网球选修课大学生技能学习的影响
5 讨论分析
    5.1 功能性训练改善网球选修课大学生功能性运动能力
    5.2 功能性训练改善网球选修课大学生身体素质
    5.3 功能性训练改善网球选修课大学生网球技能
6 研究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A
附录2B
附录3
附录4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湖北省乳腺癌流行趋势与早诊早治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全文缩写词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课题研究思路 第一部分 湖北省女性乳腺癌流行现状及趋势研究
第一节 湖北省女性乳腺癌流行趋势研究
    1 资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节 武汉市女性乳腺癌流行趋势研究
    1 资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乳腺癌人群筛查与早诊早治的影响因素研究
第一节 女性乳腺健康信息需求与筛查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1 资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节 女性乳腺癌患者延迟就医的影响因素研究
    1 资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全文总结
研究结论
创新点与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7)我国大学生人口身体素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人口素质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1.1.2 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
        1.1.3 提高大学生人口身体素质的紧迫性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总体设计
        1.4.1 研究思路
        1.4.2 技术路线
        1.4.3 研究方法
    1.5 数据来源
    1.6 创新之处
第2章 基本概念及主要理论
    2.1 基本概念
        2.1.1 人口和大学生人口
        2.1.2 人口素质和身体素质
        2.1.3 身体素质相关概念界定
    2.2 主要理论
        2.2.1 人力资本理论
        2.2.2 健康行为与危害健康行为理论
        2.2.3 行为改变理论
        2.2.4 身体素质优化模型
第3章 我国大学生人口身体素质发展状况
    3.1 大学生人口身体素质的现状分析
        3.1.1 大学生人口身体形态现状
        3.1.2 大学生人口身体机能现状
        3.1.3 大学生人口运动能力现状
    3.2 近三十年大学生人口身体素质变化回顾
        3.2.1 大学生人口身体形态的变化
        3.2.2 大学生人口身体机能的变化
        3.2.3 大学生人口运动能力的变化
    3.3 我国大学生人口身体素质主要问题
        3.3.1 身体形态方面的问题
        3.3.2 身体机能方面的问题
        3.3.3 运动能力方面的问题
第4章 大学生人口身体素质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4.1 大学生人口身体素质影响因素的初步设定
        4.1.1 问卷调查的实施
        4.1.2 调查问卷的解释
        4.1.3 被调查学生体测成绩的量化处理
    4.2 大学生人口身体素质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模型
        4.2.1 模型设定
        4.2.2 结果输出
    4.3 大学生人口身体素质影响因素的分析
        4.3.1 行为因素
        4.3.2 心理认知因素
        4.3.3 健康行为实现条件因素
第5章 大学生人口身体素质主要问题的社会成因
    5.1 大学生人口身体素质的社会生态系统模型
    5.2 大学生人口身体素质影响因素的层级关系
    5.3 影响我国大学生人口身体素质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
        5.3.1 社会发展因素
        5.3.2 教育主导因素
        5.3.3 健康公共管理因素
第6章 提高大学生人口身体素质的对策建议
    6.1 促进大学生个体健康行为
        6.1.1 大学生健康行为促进的综合要素
        6.1.2 大学生健康行为的分层促进
    6.2 完善有利于大学生人口身体素质发展的外部环境
        6.2.1 加强政策的实效性与执行力
        6.2.2 完善健康管理体系,促进多元化管理
        6.2.3 强化学校服务机制,发挥体育教学功能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及奖励
致谢

(8)全民健身背景下共享单车对大学生身体素质影响研究 ——以成都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假设
2 文献探讨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全民健身
        2.1.2 共享单车
        2.1.3 身体素质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关于全民健身的研究
        2.2.2 共享单车与全民健身的研究
        2.2.3 关于共享单车的研究
        2.2.4 关于身体素质的研究
        2.2.5 关于骑行运动与身体素质的研究
        2.2.6 关于身体自我满意感的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研究架构
        3.2.2 研究流程
        3.2.3 文献资料法
        3.2.4 问卷调查法
        3.2.5 实验设计
        3.2.6 实验法
        3.2.7 数理统计法
4 结果与讨论
    4.1 大学生身体自我满意感及身体素质基本情况的描述性分析
    4.2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性比较
    4.3 实验组实验前、后身体素质的差异性比较
    4.4 对照组实验前、后身体素质的差异性比较
    4.5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性比较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参考文献
7 附件
致谢

(9)2010-2014年福建省大学生体适能动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第一章 选题背景和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体适能界定
    2.2 国内大学生体适能的研究
    2.3 国内高中学生体适能的研究
第三章 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内容
    3.3 研究方法
        3.3.1 文献资料法
        3.3.2 体适能测试法
        3.3.3 问卷调查法
        3.3.4 数理统计法
        3.3.5 逻辑分析法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健康体适能
        4.1.1 身体组成(BMI)
        4.1.2 肌肉力量
        4.1.3 肌肉耐力
        4.1.4 心肺耐力
        4.1.5 柔韧性
    4.2 竞技体适能
        4.2.1 速度
        4.2.2 爆发力
    4.3 体适能总体情况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1.1 BMI属正常的比例有增有降
        5.1.2 肌肉力量总体下降
        5.1.3 肌肉耐力水平较低
        5.1.4 心肺耐力略微下降
        5.1.5 柔韧性基本持平
        5.1.6 速度略微下降
        5.1.7 下肢爆发力下降
    5.2 建议
        5.2.1 加强有效教学
        5.2.2 提高信息化水平
        5.2.3 增加展示平台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致谢

(10)20世纪末与21世纪初福建省汉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选题依据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2 国内外体质健康研究现状
第一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相关指标
    1.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身体形态指标
        2.1.1 身高
        2.1.2 体重
    2.2 身体机能指标
        2.2.1 肺活量
        2.2.2 耐力跑
    2.3 身体素质指标
        2.3.1 坐位体前屈
        2.3.2 50m跑
        2.3.3 立定跳
        2.3.4 男生引体向上、女生一分钟仰卧起坐
    2.4 小结
第三章 影响福建省汉族学生体质健康因素分析
    3.1 中小学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3.2 体育安全问题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3.3 学业负担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3.4 睡眠时间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3.5 营养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3.6 21世纪生活方式改变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附录 1
附录 2
参考文献
致谢

四、1995年和2000年福建省汉族女大学生体能素质的对比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趋势研究[D]. 张敏. 中北大学, 2020(09)
  • [2]长春市散打俱乐部会员体适能分析[D]. 余永松. 吉林体育学院, 2020(03)
  • [3]黑龙江省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调查及体能下降影响因素研究[D]. 贾锡坤.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19(01)
  • [4]中国汉族大学生力量素质变化的时空特征分析[D]. 卫国生. 山西师范大学, 2019(06)
  • [5]功能性训练对网球选修课大学生身体素质和FMS影响的研究 ——以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男生为例[D]. 唐序兴. 广州体育学院, 2019(09)
  • [6]湖北省乳腺癌流行趋势与早诊早治的影响因素研究[D]. 程瑶.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7]我国大学生人口身体素质研究[D]. 王祥全. 吉林大学, 2018(12)
  • [8]全民健身背景下共享单车对大学生身体素质影响研究 ——以成都市为例[D]. 邓婕. 成都体育学院, 2018(12)
  • [9]2010-2014年福建省大学生体适能动态分析[D]. 陈大莺. 福建师范大学, 2018(09)
  • [10]20世纪末与21世纪初福建省汉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D]. 张志顺. 福建师范大学, 2016(06)

标签:;  ;  ;  ;  ;  

1995年与2000年福建省汉族女大学生体质比较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